我的叔叔于勒教案两课时(汇总三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6 15:00:37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两课时(汇总三篇)
时间:2023-06-06 15:00:37 小编:zdfb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两课时篇一

1. 欣赏短篇小说不同人物的性格

2. 欣赏短篇小说丰富表现的手法

3. 欣赏短篇小说波澜起伏的情节

4. 欣赏短篇小说展开故事的视角

5. 欣赏短篇小说设置活动的场景

6. 欣赏短篇小说多面深刻的主题

通过人物语言、心理、神态、动作分 析人物形象。

能理解小说多面而深刻的主题思想。

学生:预习朗读;扫清字词障碍

教师:多媒体课件

朗读 讨论

二课时

一 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二 整体感知,理清情节

1.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把课文中对于勒称呼的词语找出来,勾画圈点.

2 请同学们把这些评价分分类,分类的标准是哪些话是在大致相同的情况下说的,并说说是什么情况,他们对 于勒又采取了什么态度。请按时间顺序说。

3.学生讨论交流.

4.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情节梳理,请看板书:

赔钱……盼

占钱……赶

有钱……赞

没钱……骂、避

三 细读文章,欣赏人物性格,把握主题

2 学生小组进行讨论,然后交流

菲利普夫妇是自私贪婪,唯利是图(金钱至上),冷酷无情的人。

若瑟夫身上体现出对亲情的呼唤,对人性的召唤.

25段. “不安”、“瞪着眼”、“脸色十分苍白”(神态 、动作、语言)

27段. …… ……(语言)

28段.“吞吞吐吐”“你疯了”“这样胡说八道”(神态、语言)

31段.“ 哆嗦”“很快地说”“这个小子”(神态、动作、 语言)

——紧张害怕

34段.“煞白”“两眼呆直”“ 哑着嗓子说” (神态、语言)

35段.“神色张皇”“别叫他们看出来 ”(神态、语言)

36段.“结结巴巴”“是他,真是他”(神态、语言)

37段.“狼狈”“低声嘟囔”(神态、动作)

——惊慌失措

3段8.“暴怒”“贼”“不会有出息的”“重新拖累我们”“讨饭的” (神态、语言)

46段.“吓了一跳”“直望”“简直是疯了”“流氓” (动作、神态、语言)

——憎恨愤恨

小结: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从最初的疑似于勒到最后确定就是于勒,菲利普夫妇的心理状态,先是由紧张害怕到惊 慌失 措再到愤恨憎恨!

4.课堂小结

一 分角色朗读

角色分配:“我”、菲利普、 菲利普夫人、于勒、船长、旁白

要求:读出对人 物的理解

二 1.学生阅读课文思考探究以下几个小话题:

(1)品味千姿百态的“说”

28段.“吞吞吐吐”

36段.“结结巴巴”

37段.“狼狈”“低声嘟囔”

34段. “ 哑着嗓子说”

(2)巧合让故事如此美丽

(3)景物描写欣赏

20小节 “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景色轻快明丽,衬托我们一家快活喜悦的心情。

48小节 “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景色阴郁浓重,衬托我们一家失望沮丧的心情。

小结:可见恰当运用好景物描写,对于人物形象的刻画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4)说说若瑟夫的“看”

若瑟夫两看于勒

三 课堂小结

同学们,课文以于勒的遭遇为引线,精彩的情节发展犹如一把利剑,劈出了病态社会中人性的扭曲,经济 的世界,金钱的关系,把于勒推入了人生悲剧,使菲利普夫妇淡漠了爱心和同情,变得庸俗、狭隘和自私。关照生活,思索人生,我们找到了健全、美好心灵的答案,让我们再说一次——让世界充满爱!

四 作业设计

假如菲利普夫妇在游轮上巧遇发 了大 财的于勒,他们的言行会怎样?用150个字来完成。

板书设计:

十年思盼,天涯咫尺,

同胞好似摇钱树

金钱至上

一朝相逢,咫尺天涯,

骨肉恰如陌路人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两课时篇二

考虑到本文是外国文学作品,设计时首先重在多让学生自我感悟,包括多读,多讨论,多谈体会,多质疑问难。其次对文本要能创造性阅读,从主题、人物性格分析到写作方法、语言特色的认识,都力求有自己的看法,并能找到认识的根据。教学本文,拟用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欣赏巧妙的构思,曲折的情节;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第二课时品味细节,评价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

(1)体会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学习运用各种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欣赏巧妙的构思,曲折的情节。

(3)理解小说表现的主题思想。

学生对学习小说大都有较浓厚的兴趣,他们很关注小说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命运,看过小说之后印象较深的就是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的命运结局。对于小说中的字、词、句,大部分学生不会感觉有难度。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学生阅读的感受力、理解力、欣赏力和评价力的培养和提高。

采用自主讨论式的方法,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并获得一定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莫泊桑是法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的概括出生活的本质。他的短篇小说侧重描写人情世态,构思布局巧妙,故事情节曲折起伏,善于用精练笔墨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今天我们要学的《我的叔叔于勒》也是这样的一篇小说。

探究一:从标题上看,这篇小说写的是谁?(于勒)从小说的内容看,于勒是小说的主人公吗?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1、讨论前,教师提示:如何判定一个人物是否为主要人物,有三个角度,首先看人物着墨的多少;其次看人物在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即看人物的活动及活动所起的作用,是否能表现作品的中心,揭示主题);第三看作家的创作意图。大家开始阅读,做好记录,并确定小组发言人。

2、学生阅读课文,思考批注。

3、小组交流汇报。

4、教师归纳小结:

于勒不是主人公,于勒在文中是这样出现的,一是全家人的谈话,二是插叙介绍,三是在游船上。

探究二:于勒虽然不是小说的主要人物,可老师感觉于勒这个人物在文中无处不在。大家的意见是怎样的?从文中寻找信息谈谈你的理解。

1、学生阅读课文,整理相关信息。

2、相互交流,明确:于勒显然着墨不多,但很重要,他的命运决定着菲利普夫妇的变化,并在他们一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掀起了很大的波澜。他是小说的线索人物。

探究三:“我”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我”是故事的叙述者,也是作品中的人物若瑟夫,其他人物的态度和行动都是从“我”眼里看到的,对其他人物的感受和评述也是从“我”的角度道出的。

探究四:作家为什么这样安排情节?

①为什么将“赶于勒”以插叙方式安排?

②为什么要安排船上相遇呢?

③“于勒写信告知兄嫂其不幸落魄”,课文这样改写效果好吗?

①巧设悬念,开头反复渲染盼归的气氛与心情,埋下伏笔;

②安排船上相遇给人物亮相提供了一个特有的展台,更能体现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③一波三折,高潮迭起,构成情节的曲折美,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就是这个道理。

要求:从文本依据和生活经验中去探究人物的性格。

探究:对人物的描写中,哪些词句最有表现力?抓住这些具有表现力的词句评说人物形象。

1、交流作业:我眼中的xxx。

2、品味细节,评价人物形象。

在阅读一篇文章,面对同一个人物时大家会产生不同的认识。你们的看法有没有依据呢?我们现在就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人物描写的语句来证明自己的看法。

(老师给与评价及方法指导:理解人物最好的方法是品读细节,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去品析。鼓励学生从文本依据和生活经验中去探究人物的性格,找寻最真实也是最正确的认识。)

请同学们进行积极的想象和创作,选择性续写人物的言行。

2、学生小组进行创作。

3、学生发言,老师给与评价及方法指导。

我们在进行小说的阅读、人物形象的把握时,要充分细致地从人物的多种描写入手分析,多角度的审视人物性格的生成,不要简单地贴标签似的把握人物,要以变化的眼光多元地进行分析。其实,正因为人物性格的丰富和多元,才使得莫伯桑的小说经久不衰,许多经典小说也正是因为其人物性格的丰富和真实而广为流传。

课外阅读莫泊桑的小说《项链》或第五单元的四篇课文,选择其中一篇,选择一个人物进行性格分析。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两课时篇三

(1)理解小说表现的主题思想。

(2)体会人物语言的个性化,进一步学习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重点:理解作者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运用对比手法成功刻画人物性格。

难点:悬念的铺排,构思的巧妙。

1.导入新课

在世界文坛上,有三在短篇小说之王,他们是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莫泊桑的.名作《我的叔叔于勒》。

2、听课文诵读录音,思考下列几个问题:

(1)于勒是怎样一个人?

(2)菲利普夫妇、一家为什么盼望于勒回来?

(3)小说的结局是菲利普一家人躲开了日夜盼望的于勒,这是什么原因?

(4)这篇小说家提示了怎样的主题思想?

3、学生讨论,在全班交流明确:

(1)穷——富——穷

(2)据说做生意赚了钱,成为全家的“希望”、“福音”。

(3)直接原因:是菲利普只认识钱和于勒又沦落为穷人;

根本原因:是那个金钱至上的社会制度。

(4)小说写了一个普通小市民家庭的日常生活,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充分描述了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的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画出一幅资本主义社会里贫穷则兄不认弟的触目惊心的惨象,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金钱关系”的主题思想。

4、精读船上巧遇的片断,了解小说在刻画人物时运用的主要方法。

主要通过:表情、动作、言语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

这篇小说运用对比手法成功刻画菲利普夫妇只认钱不认人、爱面子的形象。提示了资本主义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

1、找出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分析它们的不同点,说说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2、课后练习四。

附板书:

第一部分:1-4 故事的开端,盼望于勒。

第二部分:5-19 故事的发展,夸赞于勒。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258731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