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心理学简答题及答案 心理学思考题答案(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15 12:38:26
2023年心理学简答题及答案 心理学思考题答案(5篇)
时间:2023-04-15 12:38:26     小编:zdfb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心理学简答题及答案 心理学思考题答案篇一

《心理学》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差别预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受的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异。

2、语言生成:人们通过语言器官或手的活动把所要表达的思想说出或写出来。

3、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来完成某一行为的推测和判断。

4、错觉:多人共有的知觉歪曲的现象。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经验主义的观点。

答:由洛克提出,认为婴儿生来并无知识和机能,经验(或人类的学习)在婴儿洁白无瑕的心灵上刻下深深的烙印。

2、简述视觉刺激中最常用的深度线索。

答:相对大小,视野中的高度,遮挡,线性透视,纹理变化,光照与阴影。

3、简述线索提取依赖的条件。

答:与编码信息联系的紧密程度,情境和状态的依存性,情绪的作用。

4、简述语言理解的三个水平。

答:词汇理解或词汇识别,句子的理解,课文或话语的理解。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阐述对于问题解决的主要观点。答:联想主义:联想,尝试---错误是思维的机制.格式塔:情境整体被动物知觉,产生顿误,问题解决.认知学派:用计算机模拟人的问题解决过程,以验证各理论

2、阐述任一种智力测验量表。

答:

一、个别智力测验工具

(一)比内量表

比内量表是智力测验中运用广泛、影响较大的一种工具和技术。该量表第一次由法国心理学家比内()和医生西蒙()于1905年编制而成,称比内-西蒙量表。

(二)韦氏智力量表

韦氏智力量表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编制的一组智力量表。韦氏智力量表有三

种:一是韦氏成人智力量表,其前身是1939年韦克斯勒编制的韦克斯勒-贝勒维智力量表(w-bi),以后于1955年修订成目前使用的韦氏成人智力量表;二是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于1949年编制;三是韦氏学龄前及幼儿智力量表,1963年编制,1967年最后完成。wais适用于16岁以上的成人;wisc适用于6.5~16岁的儿童;wppsi适用于3岁10个月至6岁10个月的幼儿。三套量表相互衔接,可以对一个人从幼年到老年进行智力测量。

二、团体智力测验工具

(一)陆军甲种和乙种测验

(二)瑞文渐进测验

(三)多水平团体智力测验。

心理学简答题及答案 心理学思考题答案篇二

心理学,名词解释。

1、理解

是个体逐步认识事物的种种联系、关系,直至认识其本质、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

2、记忆恢复

即学习后间隔一定时间测得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得的保持量还高的现象。

3、智力技能

是以抽象思维主导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它是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的。

4、下位学习

当所学的新知识相对于原有认知结构为下位关系时,新旧知识的同化作用就表现为新知识被吸收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充实了原有认知结构,新知识本身也是获得了再吸收新材料的力量。

5、创造性思维

是应用心得方案或程序,并创造了新的思维产品的思维活动。

6、技能

技能是通过练习而自动化了的动作方式或智利的活动方式。

7、有意义学习

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知识建立非人为实质性的联系的过程。简而言之,就是符号或符号组合获得心理意义的过程。

8、上位学习

当所学的新知识相对于原有认知结构为上位关系时,新知识就要由原有认知结构组织起来,原有认知结构就成为进行归纳推理的一套观念。也就是说当认知结构已经形成了几个观念,现在要在这几个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包摄程度更高的命题时,便产生上位学习。

9、非正式的学生群体

即没有正式规定建立,也无需任何人批准同意,由有关学生自愿组合而成的学生群体。

10、组织者

是指在意义接受学习中,在呈现方式的学习材料之前,使用学生可理解的语言所提供的一些引导性材料。

11、教学设计

教学实际或称教学系统设计,是一种实施教学系统方法的具体的可操作的程序。

12、迁移

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表现在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形成方面,也可以表现在学习方法的学习态度的相互影响方面。

13、认知结构

广义的认知结构指某一学习者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和组织;侠义的认知结构指学习者在某一特殊知识领域内的观念的内容和组织。

14、学习动机

是激励学生进行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它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

15、禀赋优异儿童

凡智力测验获得智商140分以上者,或在特殊性向测验有突出表现者,或在创造性能力测验中得分超群者等,均可被认为是禀赋优异的儿童。

16、评定

教学过程中的评定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估价的过程。

17、个体化社会

是指个人逐渐接受一定社会或群体所要求的知识经验、行为规范、价值观体系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的过程。

18、学习目标

也称为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

19、教学评定 教学过程中的评定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估价的过程。20、遗忘曲线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现并绘制了第一个保持曲线,或称遗忘曲线。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它对课堂教学,特别是对复习的组织意义深远。心理学,简答题

21.观察学习:是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发生的替代性学习。

22.顿悟:是指人的思维的突变或飞跃。23.移情:泛指一个人将自己对生命当中某个重要人物、事件或环境的爱与恨投射到他人他事的心理表现。

24.元认知:任何以认知过程和结果为对象的知识或是任何调节认知过程的认知活动。25.言语直观:即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

1、简述学校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的体现。答、(1)学校教育能充分利用儿童的遗传素质,对其心理发展施加积极影响。

(2)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是有选择性的。

(3)学校教育能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和水平。

2、简述克服遗忘的主要方法。答、(1)注意营养和健康,防止大脑创伤和心理障碍。

(2)提倡理解基础上的记忆,使用合理的记忆方法。(3)复习。(4)过度学习。(5)加强记忆信心,提供愉快的学习经验。(6)记忆术。

3、简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答:(1)发展发散思维。(2)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各种技巧。(3)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4)尊重学生的思维结果,容许不同意见的存在。

4、简述智力技能的培养方法。答:(1)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2)掌握解答各类课题的程序,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构。(3)使智力技能的应用有广泛的机会,培养学生技能迁移的能力。

5、简述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答:(1)学习情景的相似性。(2)学习材料的性质。(3)学习活动的多样性。(4)原学习的熟练和理解程度。(5)年龄特征。(6)智力水平。

6、简述奥苏贝尔对有意义学习条件的认知。答:(1)学习材料必须具备逻辑意义。(2)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备适当的知识基础。(3)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的学习心向。

7、简述教学目标的选择标准。答:(1)价值性标准。(2)可能性标准。(3)低耗性标准(4)丰富性标准(5)就高性标准

8、简述皮亚杰儿童心理认知发展论的教育意义。答:(1)心理及教育测验专家能根据皮亚杰的研究结果编制新的智力测验。(2)课程专家应根据皮亚杰的发现设计各年级学校的课程。(3)教师可以根据皮亚杰的理论配合教学与学生的智能。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给予教师与父母最大启示为:(1)智慧为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因此越简陋的学习环境或越缺乏活动(感官、动作或抽象思考活动)的个体,越产生迟滞的心智能力。(2)认知活动经历四个性质不同的阶段,各阶段有其特殊的智能活动,教学者应根据儿童发展的阶段安排最适当的环境并作充分的教学活动。

9、简述教学目标的心理功能。

答、教学目标的启用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聚合功能。

10、简述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答:分析教学对象、制定教学目标、选用教学方法、开展教学评价。

11、简述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自我意识的方法。答、(1)树立自信、自重和自尊的行为模范(2)以成功的经验激励学生的积极自我意识

(3)尊重学生的理智与感情,防止不当的褒贬(4)提出明确与合理的要求,关心学生的学习成败,期望应成为对学生潜能的挑战。(5)尊重学生个人价值,培养合理的人际关系。

12、简述加涅关于指导学习的基本观点。答:(1)教学就是要教大量有组织的系统化的知识(2)认为教思维方法,指导学生“如何想”,并不能培养能力,必须通过大量有组织的只是学习才能培养能力。(3)教学必须给学生充分的指导,沿着规定的程序进行。

13、简述人本主义的教学原则。答:(1)教学更注重于情感发展而不是知识的获得(2)强调发展自我观念(3)强调交往(4)强调发展价值观

14、简述布鲁姆关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的分类标准 答:(1)认知领域教学目标(2)情景领域教学目标(3)心因动作领域教学目标

15、应该如何理解学习现象 答:(1)人们都认为凡是学习一定要有变化的发生(2)人们已经认识到,由于学习所导致的变化应该是相对持久的(3)学习导致的变化不是由成熟或先天的反应倾向所致,学习导致的变化要与成长或成熟导致的变化分开(4)学习导致的变化本身并不具备价值意义,学习不等于进步(5)学习是行为变化的过程,而非仅指学习后所表现出来的结果。

16、简述布鲁纳对学习条件的认知 答:(1)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认知过程(2)对儿童心理发展实质的看法(3)重视学习过程(4)强调形成学习结构(5)强调直觉思想的重要性(6)强调内部动机的重要性(7)强调基础学科的早期学习(8)强调信息提取(9)提倡发现学习

17、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有何意义 答、(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2)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3)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18、简述良好的课堂管理的主要原则 答、(1)以积极指导为主,以消极的管理为辅(2)培养良好行为于先,奖惩管理于后(3)师生共同制定可能达成的行为标准(4)采取民主式领导,培养学生群居共处的合作态度(5)改善处理问题行为的技能与技巧,以他律为始,以自律为终(6)减少造成不良行为的校内及校外刺激因素。

19、学习评定中常见的教师心理误差有哪些? 答:宽大误差、光环效应、集中趋势、逻辑误差、对比误差、邻近误差。

20、简述学习过程的一般规律。

答:练习成绩的逐步提高、高原现象、练习成绩的起伏现象

21、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答:(1)间接性学习为主,直接性学习为辅(2)组织计划性(3)有效性(4)年龄差异性(5)学生学习的面向未来特征。

22、简述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答:(1)小步子逻辑序列(2)要求学生作出积极反应(3)及时反馈(4)学生自定步调(5)低的错误率。

23、桑代克根据对动物的研究,提出了三条基本的学习规律是? 答:(1)准备律(2)练习律:应用律、失用

律(3)效果律

24、因材施教的运用原则。

答:(1)正常的对待方式(2)正确的态度(3)1.简述原理学习的意义。答:(1)使学生透过纷繁复杂的事物和现积极的评价(4)主动的操作

25、发散性思维的三项特征。

答:变通性、独创性、流畅性。

26、什么叫罗森塔尔效应?

答: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可以起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有助于学习的进步。教师期望的这

种效应就是著名的“罗桑塔尔效应”也叫“皮

格马利翁效应”。

27、如何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答:(1)加强学习目的教育,发挥目标激励作

用(2)引起心理上的不确定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3)通过获得成功的机会和体验,激

发学生的学习动机(4)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利用学习反馈和学习评定(6)利

用学习竞争和奖惩激发学习动机(7)与学生

签订学习协议(8)在课堂上教学中可供教师

选用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技巧。

28、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1)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内在动机(2)

问题的难易应适合学生的学习能力(3)指导

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创设必要的问题情境

(4)提供较充裕的时间和适当的自由(5)鼓

励学生验证答案,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

29、如何促进学习的迁移?

答:(1)合理地安排课程与组织教材(2)提

高概括水平,强调理解(3)课内和课外练习

配合,提供应用机会(4)提供学习方法的指

导(5)培养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

30、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心理因素有哪些?

答:(1)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2)能否正确的选择和组合有关原理原则(3)言语的指导

(4)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个别差异。

31、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答:(1)必须提出明确而具体的目的、任务(2)

在观察前要做好有关知识的充分准备,并定出

周密的计划(3)有计划系统地训练学生的观

察技能和方法(4)启发学生观察的主动性,养成勤于观察的好习惯(5)利用一切机会,让学生参加多种实践活动(6)指导学生做好

观察的记录,对观察的结果进行整理和总结。

32、论述良好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

答、(1)课堂管理应以积极指导而不是消极防

范为主(2)教育在先,奖惩在后,多奖少罚,反对“不教而诛”,多做细致的思想工作(3)

师生共同确定应当遵守的课堂规范(4)实行

课堂民主管理,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态度(5)

教师应掌握处理不良课堂的技巧(6)要尽量

消除校内校外的不良因素。

33、如何运用感知规律提高直观教学的效果?

答:(1)目的任务越明确感知越清晰(2)对

象从背景中越突出,则对象越容易被感知。在直观教学中要是对象从背景中突出,必须遵循

下面三个规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3)

直观形象与语言指导相结合,则感知更精确、全面(4)知识经验越丰富,感知就越完善、迅速(5)对感知对象的态度越积极,则感知

越深刻(6)多种分析器的协同活动,也可以

提高感知的效果。

34、教学中如何促进学习的迁移?

答:(1)合理的安排课程与组织教材。首先,为了增强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便于理解,在编写教材或组织呈现教学内容时,应尽量以浅

近的文字或符号强调教材或方法的要点。教材的编写与提示应针对主要概念而叙述,要注意

避免过分冗长而失落要义。最后,还应尽量将

内容和要求相似的教学单元按由易到难、由简

到繁排列。(2)提高概括水平,强调理解(3)

课内和课外练习配合,提供应用机会(4)提

供学习方法的指导(5)培养良好的心理准备

状态。象,了解事物之间的规律的内在联系和关系,认清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避免被表面现象所蒙蔽;(2)对原理的学习,可以使认识简化和 系统化;(3)掌握了的原理可以用来指导我们的行为,并帮助我们解决新问题,使我们不必要对每一种生活情境都亲自重新适应而能拥有灵活地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4)一些原理的学习可以为其他原理或更复杂的原理打下基础,使之学得更容易。2.中学生道德情感有哪些特点?答:(1)道德情感的内容更为丰富并有明显发展;(2)道德情感更有自觉性;(3)道德情感仍然不稳定且难于自制。3.简述学习动机的分类。答:(1)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来划分,把学习分为正确的或高尚的学习动机和错误的或低下的学习动机;(2)根据学习动机起作用时间的长短来划分,把学习动机分为直接的近景性动机和间接的远景性动机;(3)依据动机起作用的大小来划分,把学习动机分为主导性的学习动机和辅导性的学习动机。4.教师的的一般教学能力有哪些?答:(1)善于组织和运用教材的能力;(2)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3)敏锐的观察能力;(4)迅速而准确的组织能力。

六、论述题(15分)试述知识与智力的关系。答:智力与知识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1.二者区别:智力是人们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不可缺少的认知因素的总和,以抽象思维能力为核心的;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和结构,包括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因此,二者不能混为一谈。(1)从来源看,智力是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教育、环境的影响发展起来的,智力含有一定的先天因素;而知识完全是个体后天获得的;(2)从发展看,智力只能在一定年龄阶段内逐步上升,到一定年龄后,就会停止发展,甚至呈现出智力减退的现象。据研究,人的知觉能力发展较早,但下降也早。如用曲线表示,人的智力是呈抛物线形的曲线。知识是随年龄的增长日益丰富的,随个人年龄的增加而不断积累,是无止境的,它是一条不断上升的曲线。2.二者联系:(1)智力是掌握知识的前提。没有基本的观察力、记忆力及抽象思维能力,人就无法获得起码的感性知识,更不能掌握理性知识。许多事实证明,人的智力发展水平通常是掌握知识的快慢、深浅、难易和巩固程度的重要原因之一;(2)知识的掌握反过来又可以促进智力的发展。人们正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智力。但智力与知识的发展往往是不同步的。总之,智力是掌握知识的前提,又是掌握知识的结果,两者相互转化、相互促进,但两者的发展又不完全同步。因此,教师了解智力与知识的关系,对教育教学实践有重要的意义。

心理学简答题及答案 心理学思考题答案篇三

教育学专业教育心理学科目模拟试题

(一)一、单项选择题:1~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最佳答案。

1.将学习看成是一个“闻-见-知-行”的过程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 a.孔子 b.老子 c.荀子 d.庄子

2.按照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以建立自我同一性作为主要发展任务的年龄阶段是

a.6~12岁 b.12~18岁 c.18~25岁 d.25~50岁

3.下列哪项不属于智力群体差异的表现

a.水平差异 b.年龄差异 c.种族差异 d.性别差异 4.下列哪项不属于学习行为 a. 谈虎色变 b.杯弓蛇影 c.近朱者赤 d.蜜蜂采蜜

5.语文课学习作为的写作规则,这类学习主要属于 a.智力技能的学习b.认知策略的学习c.言语信息的学习d.运动技能的学习6.行为塑造和行为矫正的原理和依据是

a.经典型条件作用 b.社会学习理论 c.操作性条件作用 d人本学习理论

7.“杀鸡儆猴”的教育效应最适应的解释是 a.期待强化 b.自我强化 c.直接强化 d.替代强化 8.认为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教育心理学是 a.布鲁纳 b.托尔曼 c.斯金纳 d.布卢姆

9.下列情境中代表外部动机的情境是

a.张明每天早上自己阅读40分钟英语(论坛)b.课间休息时,王风回到教室看书 c.全校大会上校长宣布三好学生名单 d.杨杨每天晚上坚持写日记

10.小明考试不佳,他对自己说,我真笨。小明的归因是 a.稳定的、可控的 b.内在的、不可控的 c.外在的、稳定的 d.内在的、不稳定的

11.说明“是什么”和“为什么”,用于表述事物的名称、时间、地点、定义以及特征等方面的事实性信息的知识属于

a.描述性知识 b.陈述性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条件性知识

12.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三个阶段:依从、认同和 a.行动b.内化c.执行d.泛化

二、辨析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要求判断正误并着重阐明理由。

13、负强化就是运用惩罚排除不良行为的过程。

三、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14.简述奥苏泊尔的认知迁移理论。

四、分析论述题:每小题30.共3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15.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的会上,王老师说:“创造性可意会不可言传,创造性有哪些特征,我还不是特清楚。”李老师说:“我们赞成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可不知道怎么做。“张老师说:“考试是个指挥棒,如果为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答辩时答案五花八门,学生怎能通过考试?”请根据创造力及其培养的有关知识逐一回答老师们的困惑。教育学专业教育心理学科目模拟试题

(一)参考答案 答案仅供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a 4.d 5.a 6.c 7.d 8.a 9.c 10.b 11.b 12.b

二、辨析题 16.【答案要点】

答:错误,负强化是撤销原来存在的消极刺激是行为的反应频率增加的一种措施,它和惩罚的作用结果是完全相反的。

三、简答题 17.【答案要点】

答:(1)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认为,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进行的,有意义的学习中一定有迁移。认知结构是迁移得以产生的重要中介。(2)影响学习迁移产生的关键变量是原有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稳定性和可辨别性。可利用性,即认知结构中要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概括性、包容性更强的先前经验;稳定性,即认知结构中的先前经验必须被牢固地掌握;可辨别性,即认知结构中先前经验的各成分之间及其新旧经验之间能够清晰分辨。

四、论述题 18.【答案要点】

答:创造性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开展能动的思维活动,产生出新颖、独特、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新产品的一种智力品质。简言之就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人类思维活动的高级过程,是解决问题的最高形式。

吉尔福特认为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有:

1>变通性,即思维的灵活性,也是一个人能举一反三,不受功能固着,定势作用的影响的能力。

2>独特性,即个人提出超乎寻常、独特、新异的见解,还有重新定义或按新方式对所见所闻组织的能力。3>流畅性,即个体在限定时间内产生观念数量多寡的能力。为了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可以考虑如下方面的措施: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首先要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对学生一些奇特甚至荒诞的想法也应以引导为主,让学生感到在课堂上有一种安全感。其次要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让学生自己决定什么时候学习,学习多长时间,以什么方式学习。其次,要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要让考试真正称为选拔由创造性人次的有效工具,比如在考试内容上增加那些没有固定答案的发散性思维的问题。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为此,我们应当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重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对有兴趣的事物做进一步的探究,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提出问题。还应当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可以通过各种专门的课程来教授创造性思维的策略和方法,其中发散思维训练是一种重要途径。发散思维训练包括材料扩散、功能扩散、结构扩散、特征扩散等多种形式。以材料扩散为例,就是以某个物品作为材料当作扩散点,训练学生尽可能的说出这种材料的用途。而功能扩散是以某种事物的功能作为扩散点,设想出获得该功能的各种可能性。此外,头脑风暴训练也是培养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头脑风暴训练是由心理学家奥斯本提出,他将头脑风暴比喻思维高度活跃、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而产生大量创造性设想的状况。其具体做法为: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进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

2012年考研心理学真题及答案完整版

一、单项选择题:1~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心理状态的是()a、感觉 b、想象 c、注意 d、记忆

答案:d

解析:感觉、想象、注意都是心理状态,记忆则不然。

2、大脑两半球之间传递信息的神经结构是()

a、杏仁核 b、内囊 c、边缘系统 d、胼胝体

答案:d

解析:胼胝体位于大脑半球纵裂的底部,连接左右两侧大脑半球的横行神经纤维束,是大脑半球中最大的连合纤维。

3、神经系统最小的单位是()

a、突触 b、轴突 c、神经元d、胞体

答案:c

解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最小单位是神经元。

4、大部分色盲不能区分()

a、红和青b、红和黄c、红和蓝d、红和绿

答案:d

解析:色盲以红绿色盲较为多见,蓝色盲及全色盲较少见。

5、感受性提高的感觉适应现象是()

a、触觉适应b、嗅觉适应c、暗适应d、明适应

答案:d

解析:在暗适应时是出现感受性提高,而明适应是感受性降低。

6、当人看到下图,一般都只看到一些乱点,经提示这是一幅骑马图片后,人们就觉得像所提示的内容。这主要体现的知觉特性是()(图略)

a、知觉整体性b、知觉理解性c知觉恒常性、d、知觉选择性

答案:b

解析:人在知觉过程中不是被动的把知觉对象的特点登记下来,而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该题目体现了知觉的理解性。

7、立体电影利用知觉的()

a、运动视差b、纹理梯度c、线条透视d、双眼视差

答案:a

解析:立体电影是利用人双眼的视角差和会聚功能制作的可产生立体效果的电影。

8、一名5岁小儿童向怀里抱的布娃娃讲妈妈曾给她讲过的故事,这种语言属于()

a、对话b、独白c、语言获得d、语言理解

答案:b

解析:独白是一个人自言自语,自问自答。

9、安德森提出语言产生三阶段,包括()

a、构造、转化、执行

b、概念化、公式化、发音

c、构造、转化、发音

d、概念化、公式化、执行

答案:a

解析:安德森提出语言产生三阶段,包括,1.构造阶段,根据目的确定要表达的思想;2.转化阶段,运用句法规则将思想转换成语言的形式;3.执行阶段,将语言形式的信息说出或写出。

10、在沙赫特和辛格的情绪唤醒模型中,对情绪产生起关键作用的因素是()

a、注意b、认知c、生理变化d、情境

答案:b

解析:沙赫特的而因素理论的认为情绪经验来源与对刺激情境和自身生理唤醒两方面的认知。情绪产生的关键取决于认知因素。

11、人对同一个目的同时产生两种对应的动机是()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

答案:c。

解析:对同一个目标既想接近又想回避它就会产生趋避冲突。

12、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的正确排序()

a、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b、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c、生理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自我实现的需要

d、生理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安全的需要、自自我实现的需要

答案:b

解析: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5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13、某生学业成绩好,但其他表现一般,根据斯滕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其在校表现优异智力是()

a、分析性智力b、创造性智力c、实践智力d、综合性智力

答案:a。

解析:斯腾伯格认为,成功智力包括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三个关键方面。成功是通过分析、创造和实践三方面智力的平衡获得的,其中分析性智力是进行分析、评价、判断或比较和对照的能力,也是传统智力测验测量的能力,创造性智力是面对新任务、新情境产生新观念的能力,实践性智力是把经验应用于适应、塑造和选择环境的能力。

14、下列属于晶体智力的是()

a、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

b、发现复杂关系的能力

c、理解词汇能力

d、知觉的速度

答案:b

解析:晶体智力是在信息加工和解决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如:对关系的认识、类比、演绎推理能力等。

15、最具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是()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兴趣

答案:c

解析: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的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性格是人格的核心。

16、根据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构成个体独特性的重要特质属于()

a、首要特质b、中心特质c、根源特质d、共同特质

答案:b

解析:中心特质是构成个体独特特性的重要特质,一般一个人约有5-10个。

17、根据人对问题思考的速度的差异,卡根等将认知风格类型划分为:

a、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

b、冲动型与沉思型

c、同时性与继时性

d、整体加工与部分加工

答案:b

解析:卡根等人(1964)把认知风格分为2种:冲动型和沉思型。

18、让吸烟上瘾的人扮演因吸烟患肺癌接受治疗,之后他戒了烟。其戒烟起作用因素是:

a、相似性b、可说服性c、卷入d、心境

答案:c

解析:吸烟上瘾的人扮演因吸烟患肺癌接受治疗而戒烟是因为卷入因素起了作用。亦可使用排除法得到相同的结果。

19、自我服务偏差的主要成因()

a、利用认知捷径 b、团体极化 c、维持和保护自尊 d、可得性启发

答案:c

解析:在对于成功和失败的归因中,个体倾向于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如能力或努力;而把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如运气。在对他人的成功和失败进行归因时,则正好相反,即倾向于把他人的成功归因于外部因素,如运气;而把他人的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如能力或努力。这种现象被称为自我服务偏差。

20、下列不正确的是()

a、荣格最先开展对个体毕生发展研究;

b、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研究范围扩大到青春期;

c、普莱尔出版《儿童心理学》,创立科学的儿童心理学;

d、皮亚杰以活动特点标准将心理学发展划分四个阶段。

答案:d

解析:皮亚杰以儿童认知特点将儿童的发展划分四个阶段。即感知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21.下列设计中,既描述因变量的年龄差异,又描述年龄变化 对年龄群组测量时间效应进行分离()

a。横断设计 b。纵向设计 c。聚合交叉设计 d。双生子设计

答案:c

解析:聚合交叉设计将纵向设计与横向设计结合起来,克服了纵向设计的缺点,又保留了横向设计的长处。

22.将青少年从家庭独立的过程称为“心理性断乳”的学者是()

a。米德b。普莱尔c。霍尔d。何林渥斯

答案:d

解析:青年由于生理发育成熟,知识、经验和活动能力随之增长,在自我意识的发展上也发生了重要变化。他们开始以具有独立人格的成人的目光来认识自己,考察自己与家庭的关系;要求从父母的保护和对父母的依赖关系中摆脱出来,并在家庭中占有平等和独立自主的地位。如果这种要求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就会在两代人之间产生隔阂。青年和父母之间在关系上的这种变化,何林渥斯把它称之为心理性断乳。

23.依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处于前运算阶段儿童的典型游戏类型()

a。象征性游戏 b。练习游戏 c。结构游戏 d。观察性游戏

答案:a

解析:前运算阶段是2-7岁,此阶段儿童游戏类型是象征性游戏。

24.下列关于婴儿动作发展排序正确的是()

a。翻身、坐、抬头、站、走

b。抬头、坐、翻身、站、走

c。翻身、抬头、坐、站、走

d。抬头、翻身、坐、站、走

答案:d

解析:婴儿动作发展符合头尾原则和近远原则。根据生态系统理论,下列选项中属于儿童成长外层系统的是:

a。父母工作单位 b。家长与学校关系 c。社会文化 d。家庭

答案:a

解析:外系统指儿童生活的社会环境,如邻里社区、儿童的医疗保险、父母的职业和工作单位、亲戚朋友等。

26.奥苏泊尔认为当学习者是高同化有逻辑一样的材料所必须的背景知识是,则该材料具备了()

a。心理意义 b。潜在意义 c。显示意义 d。参考意义

答案:b

解析:奥苏泊尔认为,如果学生认知结构中没有可以同新教材建立联系的有关观念,就会使教材失去潜在意义。

27.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共性是强调()

a。先前经验对新的学习的影响

b。事实情境对学习的价值

c。社会互动是学习的决定因素

d。师生关系对于学习的促进

答案:a

解析: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都强调先前经验对新的学习的影响。

28.教师向学生随机呈现一个词表,并要求记住表中的单词,学生学会了按蔬菜、肉类、水果等对单词归类组织,并运用该方法记忆其他单词,根据加涅的观点属于()

a。言语信息的学习b。智力技能的学习c。认知策略的学习d。语义信息的学习

答案:d

解析:认知策略的学习是学习者用以支配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有内在组织的技能的学习。这种能力使得学习过程的执行控制成为可能。

29.对于自发的,原本就有兴趣的学习任务,外部物质奖励往往会降低个体的内在学习动机,这一观点的动机理论是()

a。行为强化理论 b。需要层次理论 c。自我价值理论 d。自我决定理论

答案:d

解析:自我决定理论强调内部动机的东西,也关注外部动机的影响,认为外在动机使用不当会导致内在动机的抵消

30.根据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为了提高自我效能感,当个体取得学业成功是,应将其成功归因于()

a。努力 b。能力 c。运气 d。方法

答案:

解析:

31.强调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认为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都维系于课堂中的师生关系的形成和发展。明确提出这一主张的是()

a。布鲁纳 b。奥苏泊尔 c。马斯洛 d。罗杰斯

答案:d

解析:罗杰斯提出了“自由学习”和“学生中心”的学习与教学观。他认为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学习知识,也不是教学生如何学习,而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的资源,提供促进学习的气氛,让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32.记忆表象有可操作性的经典实验是()

a。心理旋转实验 b。人工概念实验 实验 d。点探测实验

答案:a

解析:这是历年的考点,我们都已经很熟悉了,库伯等人的心理旋转实验证明了表象有可操作性。

33.在反应实验中,常用的两个因变量是:

a。速度和准确性 b。速度和稳定性 c。稳定性和准确性 d。灵敏性和稳定性

答案:a

解析:常识性知识,反应时实验中的两个基本因变量是速度和准确性。

34.根据唐德思的abc法辨别时间应是:

a。辨别反应时减去简单反应时

b。选择反应时减去简单反应时

c。辨别反应是减去选择反应时

d。选择反应时减去辨别反应时

答案:a

解析:有人会认为答案是b,但只要分清楚以下内容,即可清楚答案应该选什么:a反应,又称简单反应时,是反应的基线时间。b反应,又称选择反应时,它包括基线时间+刺激辨别时间+反应选择时间。c反应,又称辨别反应时,它包括基线时间+刺激辨别时间。

35.研究错误记忆的经典范式是()

-nogo范式 范式 范式 范式

答案:d

解析:集中联想范式(drm范式)是错误记忆研究的经典范式(见郭秀艳。基础实验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78)

36.相对于被试间实验设计,被试内实验设计的缺点是()

a。需要更多的被试 b。研究效率低

c。容易引起顺序效应 d。容易混淆被试差异与实验条件

答案:c

解析:被试内实验设计由于每个被试都参与所有的实验处理,所以节省了被试,并且不会受到来自不同被试个体差异的影响。但会受实验顺序的影响。(见郭秀艳。基础实验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6)

37.考察7、8、9岁三个年龄但女生对4种不同材料学习效果,其实验处理有()

a.3种 b.4种 c.7种 d.12种

答案:d

解析:3(三个年龄)x 4(四种不同材料)

38.保持量=(认对刺激数目-认错刺激数目)/(新刺激数目+旧刺激数目)×100%,采用这个公式计算,记忆保持量的方法是()

a。再认法

b。自由回忆法

c。节省法

d。系列回忆法

答案:a

解析:(见朱滢.实验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359-360)

39.当实验出现了“霍桑效应”时,为了改进实验,后续研究应采取()

a。双盲法b。消除法c。平衡法d。对抗法

答案:a

解析:霍桑效应是指当被观察者知道自己成为被观察对象而改变行为倾向的反应。对此应排除实验者效应和要求特征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宜采用双盲法来加以排除。

40.霍尔瓦-多尔曼仪常用于测量()

a。深度知觉 b。时间知觉 c。活动知觉 d。似动知觉

答案:a

解析:对深度视锐的测定一般使用深度知觉仪,它由霍尔瓦-多尔曼设计,因此也称霍尔瓦-多尔曼知觉仪。

41、在一系列快速呈现的刺激中,如果第一个靶刺激出现之后的200-600ms内呈现第二个靶刺激,那么探测第第二个靶刺激的能力降低,这种现象称为()

a、注意瞬间b、注意分散c、返回抑制d、非注意盲视

答案:c

解析:注意实验考题,返回抑制(ior)是指对原先注意过的物体或位置进行反应时所表现出的滞后现象

42、在双耳分听实验中,向被试的双耳同时随机呈现相同数量的靶子词,让被试同时注意双耳,当从左耳或右耳听到靶子词时,要分别做出反应,结果发现,两耳对靶子词的反应率超过50%,且差异不明显,这一实验结果支持的理论是()

a、衰减理论 b、晚选择理论c、资源有限理论d、早期选择理论

答案:b

解析:(见郭秀艳。基础实验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51;或者见郭秀艳。实验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315-317)

43、补笔测验通常用来研究()

a、前瞻记忆 b、内隐记忆c、外显记忆d、元记忆

答案:b

解析:补笔是提供缺笔字,要求被试把他心中首先想到的单字填出来。通常用于内隐记忆的研究。

44、小明在一次由50人参加的英语测验中得了80分,排名第8,其百分等级为()

a、160 b、80 c、85 d、88

答案:c

解析:8/50=0.16, 1-0.16=0.84,说明有84%的同学比小明分数低,即小名的百分等级为85。

45、应用方差分析检验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有效性,其回归自由度和残差度分别为:

a、1和n-1 b、1,n-2 c、2,n-1 d、2,n-2

答案:a

解析:回归自由度为1, 残差自由度为n-2(张厚灿。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369页)

46、某研究将工人、农民、公务员、上任安生活满意度分为满意、不满意、介于两者之间,观察研究不同职业人员之间的生活满意度差异,分析该研究数据最恰当的统计方法是()

a、相关分析b、x2检验c、因素分析d、t检验

答案:

解析:

47、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样本,如果要使抽样标准误降低50%,则样本容量需扩大倍数为()

a、2 b、4 c、5 d、8

答案:

解析: 根据公式算的n将扩大4倍。

48、随机抽取一个样本容量为100的样本,其均值平均值=80,标准差s=10,所属总体均值u的95%的置信区间为()

a、[78.04,81.96] b、[60.40,99.60] c、[76.08,83.92] d、[79.80,80.20]

答案:a

解析:z=1.96, se=s/根号(100)=1.故95%的置信区间为[78.04,81.96]。

49、数据2、5、9、11、8、9、10、13、10、24中位数是()

a、8.0 b、8.5 c、9.0 d、9.5

答案:d

解析:排序后为2、5、8、9、9、10、10、11、13、24。n=10,平均数为(9+10)/2=9.5

50、一组数据的分布曲线呈双峰状态,据此可以推测该组数据中可能有两个()

a、中数 b、众数 c、平均数 d、几何平均数

答案:b

解析:两个峰对应两个众数。

54、在下列测验中,属于文字测验的是:

a、16pf b、tat c、罗夏墨迹测验 d、瑞文推理测验

答案:a

解析:16pf为16种人格因素问卷是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人格及能力测验研究所卡特尔教授编制的用于人格检测的一种问卷,简称16pdf。是文字测验,其余都不是。

55、如果某测验的效度系数是0.70,则该测验无法做出解释的变异比例为()

a、30% b、49% c、51% d、70%

答案:c

解析:信度最高为效度系数的平方,求出信度系数为0.7x0.7=0.49。则1-0.49=0.51为测验无法做出解释的变异比例。

56、两列变量是等距或等比变量,且服从正态分布,计算相关系数最恰当的方法是()

a、积差相关b、等级相关 c、点二列相关 d、双列相关

答案:a

解析:上述命题满足积差相关的4个条件,两列、正态、连续、线性。故使用积差相关。

57、人格测验最常用的方法是()

a、行为观察法 b、他评量表 c、访谈法 d、自陈量表

答案:d

解析:基本知识点,无需解析。

58、信度系数不仅可以解释测验总变异中的随机测量误差,还可以解释()

a、样本标准差 b、组间误差 c、真分数变异 d、组内误差

答案:c

解析:信度乃是一个被测团体的真分数的变异数与实得分数的变异数之比。从这个定义中我们亦可看出信度是可以解释真分数变异的。

59、通过考察甲测验与测量同一特质的标准化乙测验之间的维度相似性,可以分析甲测验的效度类型是()

a、内容效度 b、区分效度 c、校标效度 d、构想效度

答案:d

解析:区分效度检验测验构想效度的方法之一。检验一个测验的构想效度,要检验两个假设:一是与测验相同特质的测验分数应该有较高的相关。二是测量不同特质的测验分数间应有较低的相关,如数学能力测验与语文能力测验应该相关较低。

6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mmpi效度量表是()

a、说谎量表 b、诈病量表 c、校正量表 d、疑病量表

答案:d

解析: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mpi)由10个临床量表,4个效度量表组成,分别是:疑问量表、说谎量表、诈病量表、校正量表。而题干中的疑病量表是属于10个临床量表里的。

61.在概化理论中,公式(其中)为测量目标效应方差,为绝对误差方差)表示的是()

a.g系数 b.φ系数 系数 d.w系数

答案:b

解析:用相对误差估计出来的信度系数是g系数,它是测量目标的有效变异占有效变异与相对误差变异之和的比值。用绝对误差估计出来的信度系数是φ系数,它是测量目标自身的分数变异在全体分数变异中所占的比率。

62.在项目反应理论三参数logistic模型。数学表达式 中,表示项目区分度参数的符号是()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在三参数模型中,参数a表示难度,参数b表示鉴别度,参数c表示猜测度。此题问区分度,应该是选择b。

根据材料答63-65题

已知x1、x2为两个相互独立的连续变量,两个总体均为正态分布。检验平均数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63.在进行假设检验之前,需要()

a。检验两个样本的联合方差是否齐性

b。检验两个样本的方差是否齐性

c。检验两个总体的方差是否齐性

d。用样本方差估计总体方差

答案:c

解析:当总体正态分布、总体方差未知时,要用t检验来检验差异。这里由于两个总体方差未知,都需要用样本方差来估计,因而这时进行£检验需要考虑的条件更多,不但应该区分独立样本与相关样本,还需要考虑两个未知的总体方差是否相等,以及两个样本容量是否相同等一些条件。

64.对这两个变量的均值进行差异检验,最恰当的方法是()

a.t检验 b.z检验 c.q检验 d.χ2检验

答案: a

解析:当总体正态分布、总体方差未知时,要用t检验来检验差异。

65.差异检验的自由度为()

a.9 b.10 c.19 d.20

答案:c

解析:df=n1+n2-2=19。

二、多项选择题:66~75 小题,每小题3 分,共3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66.视网膜上的椎体细胞与杆体细胞的区别有()

a。数量不同 b。形状不同 c。功能不同 d。分布位置不同

答案:abcd

解析:

1.数量不同,人的网膜上有1.2亿个棒体细胞和600万个锥体胞细胞。

2.形状不同,棒体细胞细长,呈棒状,长度为0.04mm~0.06mm,直径为0.002mm。锥体细胞短粗,呈锥形,长度为0.028mm~0,058mm,直径为0.002 5mm~0.007 5mm。

3.分布位置不同,在网膜中央窝,只有锥体,没有棒体。

4.功能不同,棒体细胞是夜视器官,它们在昏暗的照明条件下起作用,主要感受物体的明、暗;锥体细胞是昼视器官,在中等和强的照明条件下起作用,主要感受物体的细节和颜色。

67.在斯腾伯格的爱情理论中,其基本要素包括()

a。信任 b。亲密 c。激情 d。承诺

答案:bcd

解析:斯腾伯格在爱情三元论中指出,爱情的三个要素是激情(陶醉感和性兴奋),亲密感(感到被爱的人理解和亲近)和承诺(长期的忠诚),三个要素的不同组合,形成不同类型的爱情。

68.表情主要包括()

a。面部表情 b。躯体表情 c。手势表情 d。言语表情

答案:abd

解析:人的表情主要有三种方式:面部表情、语言声调表情和身体姿态表情。

69.根据成就目标理论,评价“成功”的标准有()

a。任务标准 b。价值标准 c。自我标准 d。他人标准

答案:acd

解析:德韦克成就目标定向理论认为,人们对能力有两种不同的内隐观念,即能力增长观和能力实体观。持能力增长观自的个体认为,能力是可变的,随着学习的进行是可以提高的;持能力实体观的个体认为,能力是固定的,是不会随随学;学习而改变的。两种人的成就目标存在差异。持能力增长观的个体倾向于确立掌握目标,他们希望通过学习来提高自的能力;而持能力实体观的个体倾向于确立表现目标,他们希望在学习过程中证明或表现自己的能力。研究表明,虽然这两类成就目标都可以促进个体主动而有效地从事挑战性任务,但它们在很多方面都是不同的,比如在任务选择方面、在评价标准方面、在情感反应方面、在对学习的归因方面、在学习策略的使用方面等。

70.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习俗水平的发展阶段包括()

a。好孩子定向 b。处罚与服从定向

c。社会契约定向 d。维持社会秩序定向

答案:ad

解析:习俗水平(9~15岁),包含两个阶段:好孩子定向水平和社会制度、道德法律和秩序定向水平。

71.下列学习与教学方式中,社会建构主义倡导的有()

a。支架式教学 b。认知学徒制 c。同伴辅导 d。合作学习

答案:abd

解析:社会建构主义提倡使用的方法有:

教学方法:认知学徒制、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

学习方法:分布式学习、合作学习。

支架式教学是以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依据的。维果茨基认为,在测定儿童智力发展时,应至少确定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一种是潜在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应从儿童潜在的发展水平开始,不断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支架教学中的“支架”应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建立,通过支架作用不停地将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更高的水平。

认知学徒制是指一位具有实际经验的专家,引领新手进行学习,经由这位专家的示范和讲解以及新手的观察与主要学习,在一个真实的社会情境脉络下,透过彼此的社会互动,让新手主动坚守知识的学习过程。

72.内隐学习的研究范式主要有()

a。双任务范式 b。序列学习范式 c。人工语法范式 d。信号检测范式

答案:abcd

解析:双任务范式、序列学习范式、人工语法范式、信号检测范式等皆可以用于内隐学习的研究。

73.所罗门四组设计的特点有()

a。可检验前测验处理的效应

b。将“有无前测程序”这一变量引入实验设计中

c。可采用被试内设计的方差分析检验所有主效应

d。可检验“前—后测效应”与“实验处理”之间是否有交互作用

答案:ad

解析:所罗门四组实验设计也叫“重叠实验设计”,是把后测设计和前测后测设计结合起来的一种实验设计,分别有两个实验组和两个控制组。所罗门四组实验设计除了具有单因素完全随机后测设计、单因素完全随机前测后测设计的优点外,对实验处理的效果进行了两次检验,既可以确认实验处理的效果,还可以检验测验与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

74.效标是衡量心理测验有效性的外在标准,下列选项中,通常被研究者选为效标的有()

a。工作绩效

b。临床诊断

c。学业成就

d。心理特征的描述性评价

答案:abc

解析:在心理与教育测量工作中,常用的效标主要有学业成就、等级评定、临床诊断、专门的训练成绩、实际的工作表现、对团体的区分能力以及其他现成的有效测验。

75.下列关于χ2分布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有()

a.χ2取值均为正值

b.χ2分布是正偏态分布

c.χ2分布为非连续性分布

d.χ2分布的标准差与自由度相同

答案:ab

解析:卡方分布的特点:

χ2值是正值

χ2分布呈正偏态,随着参数 n 的增大,χ2分布趋近于正态分布。

df>2时有uχ2=df,而是不是标准差。

χ2分布具有可加性,χ2分布的和也是χ2分布

χ2分布是连续分布,但有些离散分布也服从χ2分布,尤其在次数统计上非常广泛。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5题)

76、简述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及对梦的解释。

⑴无意识是弗洛伊德学说的一个基本概念。人的心理包含三部分:即意识、前意识与无意识。意识处于表层,是指一个人所直接感知到的内容,是人有目的的自觉心理活动,可以通过语言表达并受到社会道德的约束;前意识处于中层,是指那些此刻并不在一个人的意识之中,但可以通过集中注意力或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回忆起来的过去经验,在意识与无意识之间从事警戒作用,组织无意识本能欲望进入意识之中;无意识处于大脑底层,是一种本能,主要是性本能冲动,毫无理性,个人无法意识到却影响人的行为。

⑵冰山理论:弗洛伊德将人的大脑比作海上冰山,意识部分只是露出海面的一小部分,前意识相当于处于海平面的那一部分随海水波动时而露出海面时而没入海下,无意识则像没入海水中的硕大无比的主体部分。

⑶意识与无意识:意识与无意识是相互对立的,意识压抑无意识本能冲动,使之只能得到伪装的象征的满足,而无意识则是心理活动的基本动力,暗中支配意识。意识是清醒理性的却又是无力的,无意识是混乱盲目的却又是有力而起决定作用的,是决定人的行为和愿望的内在动力。因此,无意识是占据主导地位、起支配作用的。

(4)梦的解释:精神分析认为,梦是潜意识过程的显现,是通向潜意识的最可靠的途径。或者说,梦是被压抑的潜意识冲动或愿望以改变的形式出现在意识中,这些冲动和愿望主要是人的性本能和攻击本能的反映。在清醒状态下,由于这些冲动和愿望不被社会伦理道德所接受,因而受到压抑和控制,无法出现在意识中。而在睡眠时,意识的警惕性有所放松,这些冲动和愿望就会在梦中以改头换面的形式表达出来。

在弗洛伊德看来,通过分析精神病人的梦,可以得到一些重要的线索,以帮助发现病人的问题。这种看法颇有吸引力,但缺乏可靠的科学依据。

77、什么是短时记忆?影响短时记忆的因素有哪些?

短时记忆对信息的保持时间大约为一分钟左右,短时记忆是信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过渡阶段。

短时记忆编码的效果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以下几个因素。

1.觉醒状态

觉醒状态即大脑皮层的兴奋水平。它直接影响到记忆编码的效果。

2.组块

短时记忆的突出特点是其容量的有限性。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利用组块可以提高记忆的容量和效率。

3.加工深度

认知加工深度也是影响短时记忆编码的因素。语义的加工效果要好。

78、简述学习迁移的形式训练说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1)形式训练说

形式训练说主张迁移要经过一个“形式训练”的过程才能产生。这种理论是以官能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官能就是注意、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形式训练说认为,迁移是无条件的、自动发生白的,对官能的训练就如同司对肌肉的训练一样。

(2)对教育的影响

从形式训练的角度看,心理是由各种成分组成的整体,一种成分的改进会加强其他的各种官能,迁移就是心理官能得到训练而发展的结果。形式训练说认为,官能训练重点不在于训练的内容,而在于训练的形式。也就是,学校教材的选择不必重视其使用价值,只应重视它们对心理官能训练所具备的形式。

形式训练说缺乏足够的实验依据和现实依据,其对迁移的解释是从唯心主义的观点出发的。

79、根据方差分析表回答问题

ss df ms f a因素 6 2 3 b因素 12 1 12 a x b 26

残差 192 66 2.91 总和 236 71

(1)计算a x b 的自由度、均方

a x b的自由度为71-26-1-2=2, 均方值为 26/2=13

(2)检验b以及a x b的显著性。

求出b以及axb的f值、自由度,fb(1,66)=12/2.91= 4.12 f axb(2, 66)= 13/2.91= 4.47

查表可以得出结论。

80、解释受测者的心理测验分数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要点:测验分数的解释涉及两个问题:第一,如何看待测验分数的意义;第二,如何将测验分数的意义告知给受测试者。

在解释测验分数的意义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主试应充分了解测验的性质和功能。

(2)对导致测验结果原因的解释应慎重,谨防片面极端。

(3)必须充分估计测验的常模和效度的局限性,一定要依据从最相近的团体、最相匹配的情境中获得资料。

(4)解释分数应参考其他有关资料。

(5)对测验分数的解释应以“一段分数”来解释,而不应以“特定的数值”来解释。

(6)对来自不同测验的分数不能直接加以比较。如需加以比较,必须将二者放在统一的尺度上。

四、综合题(每题30分,共3题)

81、用认知心理学的观点阐述什么是问题解决?并举例说明影响问题解决策略的因素。

(1)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它是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2)影响因素(举例略)

问题解决受策略的影响。

算法,算法策略就是在问题空间中搜索所有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直至选择一种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

启发法,启发法是人根据一定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启发法不能保证问题一定得到解决,但常常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常用的启发法有:

手段—目的分析、逆向搜索、爬山法。

问题解决除受策略、知识等因素影响外,还受其他心理因素的影响。

知识表征的方式、定势、功能固着、动机、情绪、人际关系

82、在一项心理学实验中,将婴儿和母亲带到一个实验室中观察婴儿在游戏时与母亲的互动情况,下面是两岁的平平和乐乐在实验中的表现。

平平:在与母亲独自相处时积极的探索环境,在与母亲分离后明显的感觉不安,当母亲回来时就找母亲,很快的与母亲接触,很容易高兴起来。

乐乐:在与母亲独处的过程中相当焦虑,不愿意进行探索活动,与母亲分离后表现的非常不安,母亲返回来时对母亲表现出强烈的不满,试图留在母亲的身边,但对母亲的接触又表示反对。

(1)该实验程序是什么?

陌生情景法

(2)什么是依恋?平平和乐乐属于什么类型?

依恋是指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间的最初的社会性的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平平是安全依恋型

乐乐是反抗型依恋

(3)影响依恋质量的因素有哪些?两位母亲在养教方式上各有什么特点?

影响依恋质量的因素有依恋的机会、抚育的质量、婴儿的心理特点以及家庭环境和文化因素。

(4)依恋安全性对儿童心理发展有什么影响?

婴儿是否同母亲形成依恋及其依恋性质如何,直接影响着婴儿情绪情感、社会性行为、人格特征及对人交往的基本态度的形成。

83、实验设计分析题(材料略)

勤思解析:此类题目给出材料,让我们指出其中的不足以及如何改进实验,这是考察大家实验设计的能力。再次提醒考生要注重实验心理学中实验设计的复习。

心理学简答题及答案 心理学思考题答案篇四

1:[多选题] 学习记忆比较长的材料,中间部分的内容记忆的效果差,是由于受到()干扰的影响。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 参考答案:ab 2:[多选题]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原因包括()。

a:迁移作用b:原型启发作用c:定势作用d:动机作用参考答案:abc 3:[多选题]根据思维的形态所划分的思维的种类包括()。

a:动作思维b:形象思维c:抽象思维d:创造性思维参考答案:abc 4:[多选题]心理过程包括()。

a:认识过程b:情绪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d:注意过程参考答案:abc 5:[论述题]简述创造过程的四阶段模型?

参考答案:(1)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创造主体已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收集资料信息,开始尝试和寻找初步的解决方法。2)酝酿阶段。个体表面上暂时搁置了问题,实际上潜意识仍在继续思考。(3)明朗阶段。经过酝酿期,问题的解决一下子变得豁然开朗。(4)验证阶段。在这个阶段,把抽象的新观念进行具体操作,提出详细、具体的解决方法。

6:[论述题]简述知识和智力的联系? 参考答案:

(1)知识和智力同时存在于一个认识活动中。(2)知识是智力发展的基础。

(3)智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智力是开发新知识的工具。

7:[单选题] 当灰色的长方形纸块放在红色背景上时,人会感觉它带有青绿色,这种现象叫()。c:对比d:后象参考答案:c 8:[单选题]神经系统是由()构成的 a: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围神经系统 参考答案:a 9:[单选题]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是()a:知觉

11:[单选题]近代研究中常把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列为()。a:情绪的基本表现形式 参考答案:a 12:[单选题]下列不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成分有()。a:能力 参考答案:a

13:[论述题] 简述埃里克森的人生发展阶段?

参考答案:

艾里克森提出了人一生有八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婴儿期(0―2岁)。这阶段主要是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

第二阶段为儿童早期(2岁―4岁)。这个阶段儿童主要是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第三阶段为学前期或游戏期(4岁―7岁)。本阶段儿童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第四阶段为学龄期(7岁―12岁)。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

第五阶段为青年期(12岁―18岁)。这一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着忠实的实现。

第六阶段是成年早期(18岁―25岁)。这一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

第七阶段是成年中期(25―50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

第八阶段为老年期(50―死亡)。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和厌倦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

1:[单选题]、电影中活动的画面主要是利用了人的()。d:后象 2:[多选题]

7、人的人格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上。

a: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b:能力、气质、性格 c:感知、记忆、思维、想象d:人格倾向性参考答案:bd 3:[多选题]

8、气质是()个性心理特征。

a:推动个体行为的心理原因方面的b:受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制约的

c:个体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特点方面的d:受先天生物学因素影响较大的 参考答案:bcd

10、下列的()属于意志的品质。

a:自觉性b:自制性c:自信性d:果断性参考答案:abd 5:[论述题]

11、简述动机的功能?

参考答案:(1)激活功能:动机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能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向活动状态。(2)指向功能:动机能将行为指向一定的对象或目标。(3)维持和调整功能:动机具有维持功能,它表现为行为的坚持性。当动机激发个体的某种活动后,这种活动能否坚持下去,同样要受动机的调节和支配。当活动偏离目标时,动机就会将其调整回目标中来。

6:[单选题]

1、关于错觉,错误的说法是()。

a:是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b:错觉往往有固定倾向c:错觉产生需具备一定条件d:错觉很容易被纠正参考答案:d 7:[单选题]

5、人的感受性的大小是用()的值的大小来度量的。a:感觉阈限 参考答案:a 8:[论述题]

12、什么是注意?它有哪些心理功能?

参考答案:(1)注意是人的心理(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志向和集中。它对心理活动起着维持、监督和调节的作用。

(2)注意的心理功能包括选择功能、保持功能、注意的调节和监督功能。

13、简述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参考答案:

在现实生活中,情绪和情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从各自产生的基础和特征表现上来看,二者又有所区别。

第一,从需要的角度来看,情绪更多地与人的物质或生理需要相联系。第二,从发生时间的早晚来看,情绪发生早,情感产生晚。

第三,从反应特点来看,情绪带有情境性、机动性、暂时性、外显性和不稳定性,它往往是由身旁情境所引起,又常伴随着情境的改变而变化;此外,情绪具有冲动性和较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具有稳定性、持久性、深刻性和内隐性。

10:[单选题] 听觉的感觉记忆称作()。c:声像记忆参考答案:c 11:[单选题]

4、布洛卡中枢受到严重损伤后会出现()。a:表达性失语症

12:[单选题]、把思维划分为聚合式思维和发散式思维是根据思维()。a:探索答案方向的不同划分的

13:[多选题]、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把人格分为三个层次,即()。a:本我b:自我c:他我d:超我参考答案:abd 1:[单选题]

1、知觉的基本特性有()。a:整体性、选择性、恒常性、理解性:

[多选题] 心境是一种()的情绪状态。

a:影响主体对事物态度的体验b:具有弥散性c:比较微弱 d:比较持久参考答案:abcd 3:[单选题]

3、()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a:错觉 4:[单选题]、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种情绪状态属于()。a:激情b:应激c:心境d:热情参考答案:c 5:[多选题]、遗忘是指()。

a:从大脑中提取知识经验的过程b: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的现象 c: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的现象d: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 参考答案:bc 6:[多选题]

9、表象具有()的特征。a:直观性b:概括性c:可操作性d:整体性参考答案:abc

11、感觉记忆的特点有哪些?(1)信息保持时间极短。2)记忆容量较大。(3)具有鲜明的形象性。(4)感觉记忆痕迹容易衰退,信息的传输与衰变取决于注意。

8:[单选题]、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复习要采用()。a:合理地分配复习时间b:采取多样化的复习方法 c:及时复习d:试图回忆和反复阅读相结合参考答案:c 9:[单选题]

6、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给以反映的特性被称为()。a:知觉的整体性 10:[多选题]()是气质的特征。

a:感受性b:耐受性c:情绪兴奋性d:整体性参考答案:abc

12、简述意志的品质?参考答案:(1)自觉性:自觉性指将意志建立在对客观事物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有清晰明确的行动目的,有完备合理的实现途径和方法。(2)果断性:果断性是一种善于迅速地明辨是非、能及时采取有充分根据的决定,并且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去执行这些决定的品质。(3)自制力:自制力指善于掌握和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包括自觉地、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动机,约束自己的行动和言语等。(4)坚韧性:坚韧性是指一个人在执行决定时,以充沛的精力和顽强的毅力,百折不挠地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到底的品质。

13、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参考答案:(1)生理需求:生理上的需要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2)安全需求:安全的需要要求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生活稳定、希望免于灾难、希望未来有保障等。(3)社交需求:社交的需要也叫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理解,是对友情、信任、温暖、爱情的需要。(4)尊重需求:尊重的需要可分为自尊、他尊和权力欲三类,包括自我尊重、自我评价以及尊重别人。(5)自我实现: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等级的需要。满足这种需要就要求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成为所期望的人物。这是一种创造的需要。

13:[单选题]、皮层下较高级的感觉中枢位于()。a:网状结构b:丘脑c:下丘脑d:小脑参考答案:b :[多选题] 产生深度知觉的线索有()。

a:线条透视b:相对亮度c:双眼视差d:运动视差参考答案:abcd

11、简述思维的特征?

参考答案:(1)思维的概括性:思维的概括性是将某种事物一般的、共同的属性或特征抽取出来并加以结合的过程。(2)思维的间接性:通过已有的知识经验或某种媒介来反映客观事物,这就是思维的间接性。(3)思维的逻辑性:采用一定形式、方法,按照一定规律进行的思维过程就是思维的逻辑性。

3:[论述题]

12、简述表象与想象的区别?

参考答案:(1)想象的本质是思维,而表象的本质是记忆。(2)表象是想象的加工素材。(3)表象是重现心像,想象是改造心像,更具有新颖性。

4:[单选题] 威尔尼克中枢所指的是()中枢。

a:视觉性言语b:言语运动c:书写性言语d:言语听觉参考答案:d 5:[单选题] 一位亲眼目睹美国9.11事件的妇女到现在头脑中还经常浮现出那悲惨的一幕。这属于()。

a:形象记忆b:情景记忆c:情绪记忆d:动作记忆参考答案:b 6:[单选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叫()。

a:原型启发b:原型c:问题对象d:问题情境参考答案:b 7:[单选题]、面对外界物体时,人们总要用过去的经验对其加以解释,并用词把它标示出来,这表明知觉具有()。

a:恒常性b:整体性c:理解性d:选择性参考答案:c 8:[多选题]、意识是()。a:对外界事物的觉知b:对自身内部状态的觉知

c:心理反映形式d:感应性参考答案:abc 9:[单选题] 记忆过程包括()。

a:识记、保持和遗忘b:识记、再认和回忆

c:识记、保持和联想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参考答案:d 10:[单选题] 情绪与情感是以()为中介的反映形式。a:需要b:动机c:态度d:认识参考答案:a

11:[多选题]()是意志的品质。

a:自觉性b:果断性c:坚韧性d:内隐性参考答案:abc

13、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是什么?

参考答案:(1)从出生到15岁左右,智力的发展与年龄的增长几乎等速增长,之后以负加速方式增长,增长逐渐减慢。(2)在18到25岁之间,智力的发展达到高峰。(3)在成人期,智力表现为一个较长时间的稳定保持期,可持续到60岁左右。(4)进入老年阶段(60岁以后),智力的发展表现出迅速下降现象,进人衰退期。

13:[多选题]()是可以引起动机的条件。a:诱因b:需要c:兴趣d:信念参考答案:ab 1:[单选题] 人脑对同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规律性的联系的反映,是思维()的一个特点。

a:间接性b:直接性c:概括性d:推理过程参考答案:c 2:[单选题] 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称为()。a:气质b:性格c:意志d:情绪参考答案:d 3:[单选题]()是一种心理特征,是有效完成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a:人格b:气质c:能力d:兴趣参考答案:c 4:[多选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包括()。a:人格是个体各种心理特点的总和 b:个体的人格结构相对稳定c:人格会影响个体的情感d:人格具有独特性 参考答案:abcd

13、培养良好品质的策略有哪些?参考答案:(1)针对意志类型,采取措施(2)针对意志类型采取措施(3)明确目的,增强责任感4)参加实践,获得经验(5)从小事做起,自我锻炼(6)吃点苦来培养意志品质

6:[单选题] 对于人的举止行为是否合乎一定的道德准则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d:道德感参考答案:d

12、简述问题解决的四个阶段?

参考答案:(1)提出问题:问题就是矛盾,提出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发现矛盾的过程。(2)明确问题:就是分析问题,暴露矛盾,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3)提出假设:假设解决问题的原则、途径和方法,在对之进行分析论证之后,再进行实施的过程。(4)检验假设:检验假设有两种方法:一是实际行动,即按照假设去一步步解决问题。二是进行推论,即用思维活动来检验假设。

8:[单选题] ”触景生情”是一种()。a:无意回忆 9:[多选题] 关予痛觉,正确的说法包括()。

a:最难适应的感觉b:只属于外部感觉c:只属于内部感觉 d:具有机体保护的作用参考答案:ad 10:[多选题] “一题多解”是要培养学生的()。

a:逻辑思维b:求异思维c:发散思维d:辐合思维参考答案:bc 11:[多选题]、下面活动属于意志行动的包括()。

a:散步吹口哨b:背诵古文c:摇头晃脑d:小学生登山参考答案:bd

11、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包括哪些?参考答案:

(1)家庭环境,包括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成员的品行、父母关系的和睦程度等(2)学校环境,(3)社会实践与自我教育

13:[单选题] 人的听觉主要受()的控制。d:颞叶

1:[单选题]、绝对感受性是指()。a:能够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参考答案:a 2:[单选题]

2、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随意注意 3:[论述题]思维的心智操作主要有哪些? 参考答案: 答:(1)判断

所谓判断,就是人脑凭借语言的作用,反映事物的情况或事物之间关系的过程。

(2)分析和综合

分析是在思想上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把复杂的事物分解分简单的要素,分别加以考虑的心智操作。与分析相对应的是综合,综合是在思想上把对象的各部分和各种因素联结起来考虑的心智操作。(3)比较和分类

比较是在思想上确定对象之间差异点和共同点的心智操作。分类是在思想上根据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把它们区分为不同种类的心智操作。(4)抽象、概括和具体化

抽象是在思想上把各种对象或现象之间的共同属性抽取出来,并把这些共同属性和其他属性分离开来的心智操作。概括是在思想上把抽象出来的各种对象或观念之间的共同属性结合起来,联系起来的心智操作。同抽象相反的心智操作是具体化。具体化是把抽象出来的一般认识应用到具体对象上的心智操作。(5)推理

所谓推理,就是人们在头脑中根据已有的判断,经过第二信号系统的分析与综合的作用,引出新的判断的过程。

4:[单选题]、决定深度知觉的主要线索是()。c:两眼视差 5:[多选题] 对事物的知觉是()。

a:受人以往知识经验影响的b:感觉的相加

c:不同的人是不同的d:人脑对直接作用感官的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参考答案:acd 6:[单选题]

3、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人是()a:弗洛伊德b:冯特c:华生d:詹姆士参考答案:c 1:[单选题]

1、心理是()的功能 b:脑

2:[单选题] 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给以反映的特性被称为()。a:知觉的整体性 3:[论述题] 情绪状态的种类有哪些?

答:情绪状态是指在一定的生活事件影响下,一段时间内各种情绪体验的一般特征表现。根据情绪状态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可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1)心境

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和持久的情绪状态。(2)激情

激情是一种爆发强烈而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3)应激

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张和危急情况引起的情绪状态。

4:[多选题] 情绪和情感()。

a: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重要手段b:可以影响活动效率 c:强度越大活动效率越高d:会引起生理变化参考答案:abd 5:[单选题] 心理学是研究()和行为及其规律的科学。c:心理现象

4、头脑中呈现当年老师做实验来说明油比水轻时的样子是()。b:情景记忆

1:[单选题]、情绪与情感是以()为中介的反映形式 a:需要 2:[单选题]

2、在短时记忆中,把几个孤立的项目结合成一个有意义的单位来识记称为()。a:组块

3:[多选题] 意志行动()。

a:要克服困难b:有目的性c:是有意识的行为d:取决于当前需要 参考答案:abc 4:[论述题] 试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参考答案:

答:马斯洛需要理论的基本要点是:

人是一个一体化的整体,不能像传统的本能研究者那样孤立地、不分主次地研究人类的需要。人类的基本需要是按优势出现的先后或力量的强弱排列成等级的,即所谓需要层次。其强弱和先后出现的次序是:

(1)生理需要,如对于食物、水分、等的需要。这些需要在所有需要中占绝对优势。如果所有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此时有机体将全力投入为满足饥饿的服务之中。

(2)安全需要,如对于稳定安全、秩序、受保护等的需要。如果生理需要相对充分地得到了满足,就会出现安全需要。

(3)归属和爱的需要,如需要朋友、爱人或孩子等。如果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都很好地得到了满足,归属和爱的需要就会产生。

(4)自尊需要,可分为两类:一是希望有实力、有成就、能胜任、有信心,以及要求独立和自由;一是渴望有名誉或威信、赏识、关心、重视和高度评价等。这些需要一旦受挫,就会使人产生自卑感、软弱感、无能感。

(5)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促使自己的潜能得以实现的趋势。这种趋势是希望自己越来越成为所期望的人物,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自我实现需要的产生有赖于前述四种需要的满足。

任何一种需要浮现于意识中的或然性,取决于更具优势需要的满足或不满足状况。占优势的需要将支配一个人的意识,并自行组织去充实机体的各种能量;不占优势的需要则被减弱,甚至被遗忘或否定。当一种需要被平息,另一种更高级的需要就会出现,转而支配意识生活,并成为行为组织的中心,而那些已满足的需要不再是积极的推动力了。人是永远有所要求的动物。5:[单选题]、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称为()。d:情感

6:[单选题]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最高层次是()。c:自我实现的需要 1:[单选题]、心理学家()发展了创造性系统模型。c:希克森特米哈伊 2:[单选题]、智力是()的综合c:一般能力 3:[论述题] 动机冲突的类型有哪些?

参考答案: 答:由于在意志行动中人们常常具有两个以上的目标,而这些目标不可能同时实现,因而促使了意志行动中的目标冲突或者动机斗争。冲突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1)双趋冲突(接近――接近型冲突)。(2)双避冲突(回避――回避型冲突)。(3)趋避型冲突(接近――回避型冲突)。(4)多重趋避冲突(多重接近――回避型冲突)。4:[单选题]、下列哪个不属于创造性测量法的特点()。b:抽象性 5:[多选题] 思维的基本特征有()。

a:间接性b:形象性c:目的性d:概括性参考答案:ad 6:[单选题] 记忆过程包括()。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1:[单选题]

1、”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a:适应现象 2:[单选题] 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c:.手段—目的分析法

3:[单选题]4.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提出来的。b:卡特尔 4:[论述题] 气质和性格的区别主要是什么?

答:第一,气质更多地受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制约,主要是先天形成的;而性格更多受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的影响,主要是后天形成的。第二,气质类型无所谓好坏;性格有好坏之分。第三,气质的可塑性较小,变化较缓慢;性格的可塑性较大,环境对性格的塑造作用更为明显。5:[单选题]

3、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b:心境 6:[多选题] 一般认为,动机具有以下几种功能()

a:选择功能b:激活功能c:指向功能d:调节与维持功能参考答案:bcd 1:[单选题] 彼此接近的物体比相隔较远的物体容易产生()的倾向a:知觉选择性

2:[论述题] 试述精神分析的本我、自我、超我的关系。

参考答案:(1)本我、自我、超我三者的行动原则各不相同,存在无法避免的冲突,三者的平衡关系遭到破坏时,个体往往产生焦虑,导致神精症和人格异常。(2)精神分析认为本我由先天的本能、基本欲望所组成。本我纯粹依照快乐原则追求本能能量的释放和紧张的解除,趋向于立刻寻求满足,以发泄原始冲动。本我是人格中与生俱来的最原始的潜意识结构部分,主要成分包括饥、渴、性等,其中以性本能为主。(3)儿童出生后只有本我,直到本我和环境相互作用时,人的自我才发展起来。自我才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形成有意识的结构部分。自我按照现实原则行事。(4)超我是从自我中分化出来的。自我包括执行的自我和监督的自我两个部分,其中监督自我即超我。超我遵循至善原则。

3:[单选题] 绝对感觉阈限是指()d: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4:[单选题]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的最高层次是d:自我实现的需要 5:[多选题] 思维的基本特征有()

a:间接性b:目的性c:概括性d:形象性参考答案:ac 6:[单选题]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现为()b:先快后慢

1:[单选题] 与盲目性、易受暗示性相反的品质是()a:自觉性 2:[单选题] 强调情绪的产生都是由外界环境刺激、机体的生理变化和对外界环境刺激的认识过程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的情绪理论被称为()d:沙赫特—辛格情绪理论 3:[单选题] 智力是()的综合c:一般能力

4:[单选题] 和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状态是()b:注意的分散 5:[论述题] 试述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1.气质与性格的区别

第一,气质更多地受个体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制约,主要是先天形成的;而性格更多地受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的影响,主要是后天形成的。

第二,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即强度、速度等),气质类型无所谓好坏,每种类型都具有积极的一面,也具有消极的一面;而性格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表现为个体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它有好坏之分,能决定一个人的社会价值和取得成就的大小,具有直接的社会评价意义。

第三,由于影响气质的先天因素较多,因此气质的可塑性较小,变化较缓慢;影响性格的后天因素较多,因此性格的可塑性较大,环境对性格的塑造作用更为明显。

2.气质与性格的联系 气质与性格相互渗透,其联系密切而又复杂。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可能形成相同的性格特征;而同一气质类型的人也可能形成不同的性格特征。

其一,气质会按自己的动力方式影响性格的特点,使性格具有独特的色彩。其二,气质会影响性格的形成与发展。

其三,反过来,性格对气质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掩盖和改造气质,使气质服从于生活实践的要求。

6:[多选题] 长时记忆系统中编码信息的方式为()

a:听觉编码b:视觉编码c:形象编码d:语义编码参考答案:cd 1:[单选题] 言语是()b:心理现象 2:[论述题] 试述注意及其功能

一、注意是人脑进行信息加工的第一步。注意是心理活动(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性和集中性。(两个特点)(1)注意的选择性是指人在每一瞬间,他的心理活动(意识)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另一些对象。注意的选择性有两种表现形式:有意选择和无意选择。(2)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当心理活动(意识)选择某个对象的时候,它们会在这个对象上集中起来,即全神贯注起来。注意的集中性表明了心理活动(意识)在一定对象上活动的强度和紧张度。注意越集中,心理活动(意识)的强度或紧张度就越高。(3)注意的选择性和集中性是密不可分的。

二、注意的功能(1)选择的功能。由于有了注意的存在,我们可以从当前刺激中选择出有用的感知的对象,从保存在头脑中的大量记忆中选择与当前活动有关的回忆的对象,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选择出思考的对象,这些对象因为受到了注意而进入了我们的意识,从而将它们与那些无关的信息区分开来,使得心理过程能够顺利进行。(2)维持的功能。当注意选择并集中在一定对象之后,会保持一定时间的延续,维持心理活动的进行。在持续期间,被选定的对象或信息处于意识的中心,非常清晰,人们容易对它们作进一步的加工和处理。

(3)调节和监督的功能。无论是短期的行为和活动,还是长远的目标,都只有在注意状态下才能对它们进行调节和监督。在具体的活动上,因为有了注意,人们才能有效的监控自己的动作和行为,避免失误,顺利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在长远的目标上,也只有自我的注意,才使人能够对自己的行为与目标相比较,然后加以反馈,如果行为与目标一致,就维持这种行为,如果行为与目标不一致,则相应的调节自己的行为。这样,在不断监督、反馈、调节的循环中逐渐向目标接近。3:[单选题] 因为和社会道德存在冲突而被压抑的观念、愿望和想法等不能出现在意识中,称为处于()b:潜意识

4:[单选题] 感觉阈限与感受性之间是()b:反比关系 5:[单选题] 电影中活动的画面主要是利用了人的(d:后像 6:[多选题] 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指心理过程的()a:强度b:灵活性c:速度d:稳定性

[单选题] 头脑中呈现当年老师做实验来说明油比水轻时的样子是()b:情景记忆 2:[论述题] 试述问题解决的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

(1)目的指向性。问题解决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问题解决活动必须是目的指向的活动,它总是要达到某个特定的终结状态;

(2)操作序列。问题解决必须包括心理过程的序列。有的活动虽然也具有明确目的性,如回忆朋友的电话号码,但是这种活动只需要简单的记忆提取,因此,不被认为是问题解决;

(3)认知操作。问题解决的活动必须由认知操作来进行。有些活动,如打领结、分扑克牌等,虽然也含有目的和一序列操作,但这些活动基本上没有重要的认知操作的参与,因而也不属于问题解决之列。

3:[单选题] 决定深度知觉的主要线索是(c:双眼视差 4:[单选题] 常把iq超过()称为超常儿童c:140 5:[多选题] 引起动机的条件有()a:诱因b:需要参考答案:ab 6:[单选题] 游览过八达岭长城的人,头脑中重现长城的形象是()b:表象 :[多选题] 有预定目的、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是()a:随意注意d:有意注意参考答案:ad 2:[单选题] 对于人的举止行为是否合乎一定的道德准则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d:道德感 3:[单选题] 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b:需要 4:[单选题] 一个人不依活动目的和内容而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是(c:气质 5:[论述题] 试述意志和认识过程之间的关系参考答案:1)认识过程是意志产生的前提和基础。首先,意志的重要特征是具有自觉目的性,而人们只有在认识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并运用规律去改造客观世界时,才能确定行动目的,并选定实现目的的计划和方法。其次,意志行动还要随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这也需要通过认识活动把握事态发展,分析主客观条件,以决定是加速意志行动过程,还是调整意志行动的进程和方向。再次,意志行动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而对困难性质和大小的估计,是离不开认识过程的。如果对困难的性质认识不清,严重性估计不足,就可能使人盲目地采取行动,付出了很多的意志努力却事与愿违,半途而废。

(2)意志对认识过程也会产生重要影响。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活动,总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离不开精细的观察、持久的注意和专注的思考,没有意志的参与,这些都是无法做到的。另外,在认识过程中常常还会遇到各种困难,要克服这些困难,也需要意志的努力。在认识过程中,一些意志薄弱、不能做到坚持不懈的人,学习和工作也缺乏成效,不能承担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6:[单选题] 既怕考试不及格又不想放弃玩耍时引起的是()式冲突b:双避式 1:[论述题] 论述知觉与感觉的关系参考答案:

(一)区别:(1)感觉是对刺激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则是对刺激物的整体反映。(2)感觉对经验依赖性少,而知觉对经验的依赖性更大。(3)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但它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组合。

(二)联系:(1)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对感觉的深入。

(2)都是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产生的,都是我们对现实的感性反映形式。(3)单一的感觉几乎不存在,它总是与知觉紧密结合在一起。(4)都是认识过程的低级过程。

2:[单选题] 主体对一定活动有了某种预先的准备状态,它决定着后续同类心理活动的趋势,这种现象称为()b:定势

3:[单选题] 多血质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的基本特征是()c:强、平衡、灵活 4:[多选题] 长时记忆的信息编码有()a:语义编码c: 形象编码参考答案:ac 5:[单选题] 看到红、橙、黄色使人产生温暖的感觉的现象叫()d:联觉 6:[单选题] 马斯洛把完善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完成自身使命的需要称作()c:自我实现的需要

1:[多选题] 注意的心理功能有()

b:对心理活动指向的对象加以选择的功能

c:使心理活动持续进行并在意识中得以保持的功能

d:调节和监督心理活动朝预定方向进行的功能 参考答案:bcd 2:[单选题]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所提出的需要理论叫()

b:需要层次理论

3:[单选题] 人的心理活动能够在时间上接续下去,这主要是()a:记忆的作用

4:[论述题]论述表象的特征并试着表述表象和想象的区别.表象的特征:

(1)直观性:表象是在感知觉基础上产生的,感知觉中的客观事物是具体、形象、直观的,所以在头脑中形成的表象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2)概括性:表象是经过不同时间或在不同条件下,对同一事物或同一类事物多次感知而形成的综合的概括化形象,这就是概括性。(3)可操作性:由于表象是知觉的类似物,因此人们可以在脑中对表象进行操作,且这种操作就像人们通过外部动作控制和操作客观事物一样。

表象与想象的区别(1)想象的本质是思维,而表象的本质是记忆。

(2)表象是想象的加工素材(3)表象是重现心像,想象是改造心像,更具有新颖性

5:[单选题] 对于以往感知过而当前又不在眼前的事物的心理浮现称为()c:表象 6:[单选题] 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叫()b:倒摄抑制 1:[单选题] 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称为()b:能力 2:[多选题] 动机是多种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a:需要b:驱力c:诱因d:情绪参考答案:abcd 3:[单选题] 学习程度对遗忘也有较大的影响,实验证明对保持效果最佳的过度学习量是()。c:150% 4:[单选题] 李平5岁,王方10岁,他们的智商都是110,如果李平与王方相比,那么().d: 李平和王方的智商没法相比

5:[单选题] 个性的核心()。d:性格 6:[论述题] 简述注意的功能。

参考答案:(1)选择功能

选择功能使得我们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选择出思考的对象,使得心理过程能够顺利进行。(2)维持功能

当我们选择了某种感知信号后,它们还必须继续保留在意识中,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加工。

(3)调节和监督的功能

因为有了注意,人们才能有效的监控自己的动作和行为,避免失误,顺利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在完成飞行任务的时候就需要人们通过注意有效的监控自己的动作和行为。

[论述题] 论述情绪状态的种类.参考答案:(1)心境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和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具有弥散性和长期性。心境的弥散性是指当人具有了某种心境时,这种心境表现出的态度体验会朝向周围的一切事物。心境的长期性是指心境产生后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主导人的情绪表现。

(2)激情激情是一种爆发强烈而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具有爆发性和冲动性,同时伴随有明显的生理变化和行为表现。激情常由生活事件引起,那些对个体有特殊意义的事件会导致激情。另外,违背个体意愿的事件也会引起激情。(3)应激 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张和危急情况引起的情绪状态。2:[多选题] 内部感觉包括()

a:运动觉b:平衡觉c:内脏感觉参考答案:abc 3:[单选题] 造成短时记忆遗忘的因素是(d:信息受干扰 4:[单选题] 思想开小差是注意的(a:分散

5:[单选题] 同一感受器受不同刺激物的作用时,感受性会发生变化,这一现象称为()a:感觉对比 6:[单选题] 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称为()a:差别感受性

1:[单选题] 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对新知识技能的掌握产生的影响作用称为()b:迁移

2:[论述题]简述知觉的特性

参考答案:(1)知觉的对象性――要把知觉的背景和知觉的具体对象区分开来(2)知觉的整体性――知觉对象有不同的属性,由不同的部分组成,但我们并不把它感知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一个有组织的整体,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或组织性。(3)知觉的理解性――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理解事物。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通常要在内心说出它的名称,用词来概括它,用词来标志它的,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4)知觉的恒常性――知觉对象的物理特性在相对微小的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形象仍然不变的特性。常见的知觉恒常性类别有(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明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3:[单选题] 善于把已经开始了的事业进行到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意志品质是()a:意志的坚韧性

4:[多选题] 下述现象中属于知觉恒常性的有()

b:在一定距离内看一个人会觉得他高矮不变

c:在阳光下煤反射的光远大于暗光下石灰反射的光量,看起来石灰总比煤亮 参考答案:bc 5:[单选题] 瓦特从蒸汽把水壶盖推得上下移动而进入蒸汽机的发明制作,这是()作用。a:原型启发 6:[单选题] 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改变时,知觉映象却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特征是知觉的()c:恒常性 :[多选题] 学习记忆比较长的材料,中间部分的内容记忆的效果差,是由于受到()干扰的影响。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

2:[多选题]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原因包括()。a:迁移作用b:原型启发作用c:定势作用参考答案:abc 3:[多选题]根据思维的形态所划分的思维的种类包括()。a:动作思维b:形象思维c:抽象思维参考答案:abc 4:[多选题]心理过程包括()。

a:认识过程b:情绪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参考答案:abc 5:[论述题]简述创造过程的四阶段模型?

参考答案:(1)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创造主体已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收集资料信息,开始尝试和寻找初步的解决方法。(2)酝酿阶段。个体表面上暂时搁置了问题,实际上潜意识仍在继续思考。(3)明朗阶段。经过酝酿期,问题的解决一下子变得豁然开朗。(4)验证阶段。在这个阶段,把抽象的新观念进行具体操作,提出详细、具体的解决方法。6:[论述题]简述知识和智力的联系? 参考答案:

(1)知识和智力同时存在于一个认识活动中。(2)知识是智力发展的基础。

(3)智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智力是开发新知识的工具。

7:[单选题] 当灰色的长方形纸块放在红色背景上时,人会感觉它带有青绿色,这种现象叫()。c:对比

8:[单选题]神经系统是由()构成的 a: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围神经系统 9:[单选题]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是()a:知觉 10:[单选题]可以被意识到的记忆系统是()。d:短时记忆 11:[单选题]近代研究中常把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列为()。a:情绪的基本表现形式

12:[单选题]下列不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成分有()。a:能力

心理学简答题及答案 心理学思考题答案篇五

2014年3月15日教育心理学考试答案全套版

1a教学

2d强化

3d11到15

4a外在 不稳定 不可

5a形式训练说

6c过度

7d整合8a监控

9b流畅

10b

11d心理

12b知识应用

13b有意

14c80-90%

15生存

16.斯金纳辩证思维

18.认知策略

19.自我实现

20.可分辨性

21.变式

22执行具有内潜性

23.组织策略

24算法式,25道德行为价值辨析强化法

28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29意义逻辑意义

31认知内驱力

32常模参照评价

33:学生

34:练习

35:最近发展区理论

36.简述影响学生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答:(1)家庭教养模式;(2)学校教育;(3)同辈群体。

37:简述促进知识概括的主要方法。

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正确运用变式;科学进行比较;启发学生自觉进行概括38 简述加里培林关于心智技能的形成阶段

心智技能的分阶段形成原型定向(实践模式,方向,知道该做什么)

原型操作(行动)

原型内化(物质外显展开—观念内潜简缩)

简述影响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⑴认知失调:是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⑵态度定势:常常支配着人对事物的预料与评价,进而影响着是否接受有关的信息和接受的量。⑶道德认知:道德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取决于个体头脑中已有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理解水平和掌握程度,取决于已有的道德判断水平。⑷个体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因素也对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试述加里培林关于心智技能形成的阶段。答:1活动的定向阶段2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3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4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5内部言语活动阶段。简述培养学生良好思考问题习惯的主要方法

1.设置悬念,创设问题情景。2.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探索问题3.自主探究,学后质疑37: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正确运用变式;科学进行比较;启发学生自觉进行概括

41论述题(记得一定要先写观点是否正确,基本按照这个写自己一定要稍微改动下,不然阅卷不给分)

观点错误。

智力是通过改变自身、改变环境或找到一个新的环境去有效地适应环境的能力。创造力是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复杂多因素综合优化构成的。智力偏向先天性因素,可以通过开发来提高。创造力与后天的教育有关,可以通过不断地培养来提高。智力会影响创造力,但并不是创造力的全部,同时创造力的提高也会促进智力的开发

1、认知失调。

2、态度定势。

3、道德认识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取决于个体头脑中已有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理解水平和掌握程度,取决于已有的道德判断水平。

42(1)调适的是学生 学习动机障碍问题

学习动机水平低是学习心理障碍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他们在学习态度、动机、意志以及自我意识方面存在较多的障碍,他们的能力更多地因学习动机的不足而抑制。

(2)和学生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是为了找到个体学业失败的根源;提供难度不大但有趣味的问题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点滴进步等是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263166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