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是指向上级机关汇报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工作情况、做法、经验以及问题的报告,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报告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读书报告篇一
◆十五位出席中国共产党“一大”的代表,在离开李公馆那张大餐桌之后,人生的轨迹各不相同,有人成钢,有人成渣,然而,在离开那张大餐桌之后的道路是漫长的。在行进中,有人继续奋进,也时时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颓唐,有人叛变。人是变化着的。退伍、落荒、颓唐、叛变是后来出现的。大可不必因后来如此,去否定这些人当年曾经有过的贡献。有钢必有渣。炼钢与除渣是同时进行的。前进者与退伍者、落荒者、颓唐者以至叛变者并存。鲁迅说,因为终极目的的不同,在行进时,也时时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颓唐,有人叛变,然而只要无碍于进行,则愈到后来,这队伍也就愈成为纯粹、精锐的队伍了。追溯那十五位代表在离开李公馆大餐桌之后的足迹,会给人以一种特殊的启示:自始至终在共产主义之路上前进,并不顺利。对于中国漫长的历史而言,1921年7月23日至31日,确实是不平常的一周。这一周使“中国改换了方向”,是中国现代史上“红色的起点。
◆在近百年间,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初创时期,经历了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经历了抗日战争,经历了全国解放战争,然后又经历了七年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经历了“文革”十年,又经历了粉碎“四人帮”和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样历史的转折,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其中最为严峻的考验是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的白色恐怖、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而不得不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转战到陕北以及十年“文革”、1989年春夏之间的政治风波。越过激流,越过险滩,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多年是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九十多年。中国共产党在近百年间,从最初的五十多个党员发展到今日拥有八千多万党员。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中国第一大党,也是世界第一大党。
◆1917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孙中山也提倡“以俄为师”,主张“联俄联共”。总之是从此以后,中国改换了方向。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和我国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在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帮助下诞生的。
◆在陈独秀之后,短短几年间,中国共产党中央频繁地撤换领袖,从瞿秋白到向忠发到李立三到王明到博古,一连换了五人。这表明中国共产党还没有找到自己成熟的领袖。历史无情地把那些不成熟者从中国共产党领导岗位上淘汰下去。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诞生之后,没有成熟的领袖,因此早年“左”右摇摆不定,像走马灯似的更换领袖:从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到瞿秋白的“左”倾盲动主义到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到王明、博古的“左”倾教条主义,走过了一右三“左”的曲折道路。
◆上海—北京—哈尔滨—满洲里—赤塔,然后沿西伯利亚大铁道,经伊尔库茨克、鄂木斯克、秋明,抵达莫斯科。这条陆路,不知多少俄共(布)和中国共产党党员来来往往,人称“红色丝绸之路”。
◆李大钊与孙中山携手并进,为国共合作打开了良好的局面。他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统战工作的鼻祖。李大钊从容就义前说:“不能因为你们绞死了我,就绞死了共产主义!我们已经培养了很多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各地!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
◆关于陈独秀:毛泽东说,“陈独秀这个人,我们今天可以讲一讲,他是有过功劳的。他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整个运动实际上是他领导的。他与周围的一群人,如李大钊同志等,是起了大作用的。”在五四运动中,起领导作用的是一些进步的知识分子。大学教授虽然不上街,但是他们在其中奔走呼号,做了许多事情。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马林对于中国共产党,有两大贡献
第一,帮助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第二,制定了国共合作、建立统一战线的战略,使中国共产党得以迅速发展。马林来华是列宁向共产国际推荐的。列宁在推荐书上写道;斯内夫利特(即马林)作为共产国际代表去中国,他的任务是查明是否需要在那里建立共产国际的办事机构。马林是国共合作的首创者,也是中国共产党统战策略的提出者和制定者。所以,马林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统战鼻祖”。
◆关于维经斯基:维经斯基先后六次来华,沟通了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之间的联系。他比马林在华的工作时间更长,是共产国际内的“中国通”。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壮大,维经斯基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维经斯基是“俄国革命和中国革命运动之间的最初桥梁”。
邓小平说了一句非常生动的话:“毛泽东同志的错误在于违反了他自己正确的东西。”关于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作出了对他的一生的评价:毛泽东是一位深邃的思想家,一位勤于笔耕的著作巨匠。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毛泽东思想”,被视为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就他的思想影响而言,远远超出了中国共产党,而且超出了20世纪。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读书报告篇二
读完此书,敬佩作者扎实的史学功底,梳理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的历史细节,并对参加中共一大的十五名代表的前世今生进行了简要的介绍。阅后感如下:
◆十五位出席中国共产党“一大”的代表,在离开李公馆那张大餐桌之后,人生的轨迹各不相同,有人成钢,有人成渣,然而,在离开那张大餐桌之后的道路是漫长的。在行进中,有人继续奋进,也时时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颓唐,有人叛变。人是变化着的。退伍、落荒、颓唐、叛变是后来出现的。大可不必因后来如此,去否定这些人当年曾经有过的贡献。有钢必有渣。炼钢与除渣是同时进行的。前进者与退伍者、落荒者、颓唐者以至叛变者并存。鲁迅说,因为终极目的的不同,在行进时,也时时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颓唐,有人叛变,然而只要无碍于进行,则愈到后来,这队伍也就愈成为纯粹、精锐的队伍了。追溯那十五位代表在离开李公馆大餐桌之后的足迹,会给人以一种特殊的启示:自始至终在共产主义之路上前进,并不顺利。对于中国漫长的历史而言,1921年7月23日至31日,确实是不平常的一周。这一周使“中国改换了方向”,是中国现代史上“红色的起点。
◆在近百年间,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初创时期,经历了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经历了抗日战争,经历了全国解放战争,然后又经历了七年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经历了“文革”十年,又经历了粉碎“四人帮”和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样历史的转折,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其中最为严峻的考验是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的白色恐怖、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而不得不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转战到陕北以及十年“文革”、1989年春夏之间的政治风波。越过激流,越过险滩,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多年是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九十多年。中国共产党在近百年间,从最初的五十多个党员发展到今日拥有八千多万党员。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中国第一大党,也是世界第一大党。
◆1917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孙中山也提倡“以俄为师”,主张“联俄联共”。总之是从此以后,中国改换了方向。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和我国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在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帮助下诞生的。
◆在陈独秀之后,短短几年间,中国共产党中央频繁地撤换领袖,从瞿秋白到向忠发到李立三到王明到博古,一连换了五人。这表明中国共产党还没有找到自己成熟的领袖。历史无情地把那些不成熟者从中国共产党领导岗位上淘汰下去。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诞生之后,没有成熟的领袖,因此早年“左”右摇摆不定,像走马灯似的更换领袖:从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到瞿秋白的“左”倾盲动主义到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到王明、博古的“左”倾教条主义,走过了一右三“左”的曲折道路。
◆上海—北京—哈尔滨—满洲里—赤塔,然后沿西伯利亚大铁道,经伊尔库茨克、鄂木斯克、秋明,抵达莫斯科。这条陆路,不知多少俄共(布)和中国共产党党员来来往往,人称“红色丝绸之路”。
◆李大钊与孙中山携手并进,为国共合作打开了良好的局面。他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统战工作的鼻祖。李大钊从容就义前说:“不能因为你们绞死了我,就绞死了共产主义!我们已经培养了很多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各地!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
◆关于陈独秀:毛泽东说,“陈独秀这个人,我们今天可以讲一讲,他是有过功劳的。他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整个运动实际上是他领导的。他与周围的一群人,如李大钊同志等,是起了大作用的。”在五四运动中,起领导作用的是一些进步的知识分子。大学教授虽然不上街,但是他们在其中奔走呼号,做了许多事情。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马林对于中国共产党,有两大贡献
第一,帮助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第二,制定了国共合作、建立统一战线的战略,使中国共产党得以迅速发展。马林来华是列宁向共产国际推荐的。列宁在推荐书上写道;斯内夫利特(即马林)作为共产国际代表去中国,他的任务是查明是否需要在那里建立共产国际的办事机构。马林是国共合作的首创者,也是中国共产党统战策略的提出者和制定者。所以,马林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统战鼻祖”。
◆关于维经斯基:维经斯基先后六次来华,沟通了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之间的联系。他比马林在华的工作时间更长,是共产国际内的“中国通”。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壮大,维经斯基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维经斯基是“俄国革命和中国革命运动之间的最初桥梁”。
◆毛泽东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伟人。即便是他的政敌,也无法否认这样的客观事实:毛泽东深刻地影响了中国20世纪的历史进程。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毛泽东思想”,被视为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就他的思想影响而言,远远超出了中国共产党,而且超出了20世纪。他也有明显的失误。如同邓小平所说;“总起来说,1957年以前,毛泽东同志的领导是正确的,1957年反右派斗争以后,错误就越来越多了。”
邓小平说了一句非常生动的话:“毛泽东同志的错误在于违反了他自己正确的东西。”关于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作出了对他的一生的评价:毛泽东是一位深邃的思想家,一位勤于笔耕的著作巨匠。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毛泽东思想”,被视为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就他的思想影响而言,远远超出了中国共产党,而且超出了20世纪。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读书报告篇三
这是《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给出的总结。到底需要构建且遵循什么样的规则?怎样根据情境进行变化?正是这本书要告诉你的。全书仅有144页,从结构、风格、可读性三个方面展开,列举了20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高校写作原则,涵盖的写作技巧几乎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写作。说它是一本写作必备的基础参考书,一点都不过分。
作者布兰登罗伊尔,出生于加拿大,毕业于哈佛大学。在考试培训机构kaplan担任主管期间,布兰登潜心研究英文写作、语法和逻辑推理教学,总结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独创了一整套教学体系,先后出版了《一本小小的蓝色逻辑书》、《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一本小小的金色语法书》等经典著作,成为全球英文写作、语法、逻辑推理领域的标杆之作。
结构是一篇文章的骨架,骨架清晰合理了,可以让读者瞬间抓住整体,文章要表达的意图也就一目了然。很多人在写作初期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明明想法很好,可就是表述混乱,让读者抓不住重点。这就是文章的结构没有掌握好。书中说的“结构关乎文章组织以及表述观点的'顺序。”也就是这个意思。
一篇文章有了想要表达的主题,然后怎么拟定题目,怎么组织语言,怎么调整逻辑,怎么谋篇布局,是整体结构的设计过程,这是个技术活儿,需要一定的科学功底。在这本书中,布兰登·罗伊尔,介绍了五种结构,分别为自上而下、分解事物、使用转折词、整合相似事物,让你在搭建文章骨架上有的放矢,逻辑自洽。
书中用一个谈话的例子,说明提炼重点句的重要性:
加重的是说话人要表达的中心意思,以上二种说法,哪一种更好?一看就清楚了,显然是方式二。方式一的表达会让对方一头雾水,不知你要表达什么,甚至没有耐心听下去。说话如此,写作也是一样,尤其现在人人都很忙,周围信息量那么多,想吸引读者必须尽快传递信息、说明观点。
用总结性的“引导句”来引领全文,用精炼的“主题句”来引领一个段落,这样,读者可以尽快抓住中心观点,做到心中有数;想清楚各个主题之间是什么关系?平行还是递进、对比还是转折,巧妙应用转折词提示文章的方向;梳理不同主题里有没有同类性质的内容,进行适当整合,避免观点杂糅。能做好这些,一个整体的清晰结构就形成了。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说的"风格",其实就是我们熟悉的写作方式。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熟悉和偏好的文字风格,也就是说可以用不同的表达方式给骨架配上适合的血肉,形成一篇有血有肉、有理有据的文章。
我曾经有过这样的写文经历:题目、主题思想已经敲定,提纲按大一、二、三,小1、2、3,逐条列好,骨架清晰了。可在填充血肉的时候,有些主题根本没有合适的支撑,或者有些事例无法摆出来说,从而不得不修改主题。曾经也看到过别人写的文案,文中事例很多,洋洋洒洒几千字,但所列事例描述不清,根本看不出这些事例对主题起到了怎样的支撑作用,完全没有价值。
专家为同行写一份学术推荐信,只说该同志专业能力强,工作业绩突出之类的话,是不是很难让人信服?如果再加一句类似"特别值得提出的是,他在某某方面取得了某某成果或获得某某奖励”的话,推荐语就很有说服力了。个人简历也是一样的道理,写自己具备什么什么能力和水平,起码应该有学过相关知识,干过相关工作的具体事例来支撑。
使用恰当且个性化的事例,应用准确而具体的词汇或句式表达出来,是所有写作技巧中最为重要的,也是最能反应作者特点的。在阐述事例和细节过程中,应保持简洁的语言,避免使用长句,多使用主动语态和动词。因为主动语态更直接、简练,而动词的使用会使文章更富有画面感。
我们所写的大多数文章都需要呈献给读者,除非是个人私密日记。所以,写文章时关注读者的阅读体验很重要,这就是所谓的可读性问题。
人有“三分靠长相,七分靠打扮”的说法,文章也一样。好的排版能为文章增色,要让读者阅读起来非常舒服,需要符合人眼阅读的习惯,字体、行距等都是重要的细节。除此之外,修改文章是非常重要的最后一个环节。初稿的写作过程中,很难各方面照顾到,多数都会存在瑕疵和不足,需要通过反复修改来完善。
很多人讨厌修改自己的文章,这是人类的本性。但只有经过多次修改的文章,才能读起来更加通畅和饱满,才能与读者构建更加强有力的联结和沟通。修改文章的过程其实是一个深入思考的过程,不断的深入挖掘自己的想法,这才是写作带给我们最大的益处。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虽然内容不多,但最重要最基础的写作法则都包括了,书中还用了很多例子加以说明。尽管作者是基于英文的写作思路,甚至译者还在书中保留了部分英文句段,但一点都不影响我们在中文写作中借鉴。
当然,不可能用一本书解决你所有的写作问题,毕竟对于写作来说,操作比理论更重要。如果你想大幅度提升写作能力,还需要在实践中寻找出属于自己独特风格的写作之路。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读书报告篇四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书笔记了。你想知道读书笔记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的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这个世界上,能当作家的人不多,想当作家的人其实也不多。但这并不是说不当作家就不用写作。事实上我们从上学开始,就离不开写作了。更重要的是写作在我们的生命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决定很多人命运的高考,写作占比为40%。雅思,gre等对于写作也有很高的要求。工作后更是要遇到各种类型的写作。可以说会不会写作是足以影响一个人一生的。
作为一个不大会写作的人,还真是吃足了苦头……且不说各类考试考不出高分,各种征文望而却步,就连写情书这种关系到一辈子幸福的事最后也只能看着才子佳人的背影捶胸顿足,仰天长叹!所以,你能想象我看到这本《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的感觉吗!那真是相见恨晚啊!就好像张无忌找到了九阳神功,终于有救了!
本书的作者是布兰登.罗伊尔。你或许没有听过他的名字,很正常,因为他并不是哪位名作家。他是一个老师,一个培训专家。任职于考试培训机构kaplan,就好像是中国的新东方。而作为kaplan的主管的布兰登.罗伊尔的地位就好比是新东方的那些大牛老师,比如李笑来,古典。他最善长的就是教别人写作。多年来他的这本《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已经是写作领域的经典教材,美国常春藤名校入学考试必备读物,一本改变众多人人生轨迹的书。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正如他的名字一样,短小精悍,总计144页,分为三个部分。然而,书中的每一个部分都是精髓中的精髓,第一部分——结构,就是文章的骨架。第二部分——风格,就是要在骨架里装上什么样材质的建筑材料,是木头材质,主打中国风好,还是钢筋水泥土,走现代风。第三部分——可读性,也就是结构封顶后的软装,弄点灯光,弄点绿植。通过这三部曲文章也就八九不离十了。
在第一部分结构中,提到的第一个原则就是“自上而下”的写作法。除了那些把启发或娱乐作为写作目的文章以外,说明性文章都应该把最重要的内容放在最前面。据此可知本书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结构,结构中最重要的就是开门见山。就是一开始就说出你的观点,而不是玩“我说你猜”的游戏。从读者的角度出发,如果他一开始就知道你在说什么,他会更有耐心看你下面的论述。这一点可以说是整本书的重中之重了。
在决定一篇文章的主题后,接下来就是做拆分,把要写的内容拆分成几个部分,在书中,布兰登.罗伊尔老师告诉我们,拆分的内容最好分成三个部分。为什么呢,因为“三是个神奇的数字”,在全世界都拥有着非凡的魔力。在中国就有事不过三,举一反三等众多说法,西方则有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三段论等。然后我们就需要从写作的六个基本结构中选择一种结构,把拆分好的内容填充进去,最后对每一部分的内容再进行归纳整合,文章的雏形就差不多完成了。
第二部分就是风格了。布兰登.罗伊尔并没有对每种风格的具体方法进行分门别类的阐述。而是对各类风格中共性的规则进行了解释,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在书中一共提出了11个技巧点,有些技巧是专门针对英语写作的,放在中文写作中可能有些水土不服,但是我们还是可以从中学到一些有用的技巧点。例如,尽量用精准的例子,而不是泛化的事例来论证你的'观点;保持简洁,用大众熟悉的词而不是一些生僻词;砍断长句等。还有就是使用个性化的例证来体现你的行文风格。所谓个性化,就是在例证时,把例子和作者本身相联系,这样可以更准确的与主题相关联。创作来源于生活,生活因为真实所以更能打动人。
第三部分可读性,也就是所谓软装了。布兰登.罗伊尔主要对文章的排版,字体等方面给出了自己建议,其中不乏一些很重要也很实用的建议。例如:提高文章可读性的最简单方法,就是增加文档的页边空白。在写作和编辑中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就是绝不同时使用粗体、斜体和下划线。
在本书的最后,作者给出了一条放至四海而皆准的原则,那就是:回顾和修改你的文章。写作并不是下棋,落子无悔。相反,写作是在不断的自我修正中寻找完美。直到你认为你的文章已经“改无可改”为止。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就是这样一本神奇的书,它让你从对写作无从着手,到依葫芦画瓢的完成整篇文章;从一个写作小白,慢慢晋升为写作能手。试想一下,如果你在各种重要的考试之前就已经看过并且熟练运用了书中的技巧,你的分数会不会不一样,你的人生会不会不一样。虽然这只是一本书,但是却会像蝴蝶效应那样改变你的命运。那么现在还来得及吗?当然,它依然可以改变你的人生。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2645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