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花生篇一
我们 班的谭老师——正宗农民,认为:花生长在花生树上。而我们却认为:花生长在地下。所以,我们今天的这节课上为这个问题作出了一场辩论赛。有同学说查资料,有同学说查电脑,还有的同学说自己亲自看过,这些都是证据,所以说花生长在地下。
同学们还在你一言我一语地辩论,花生就长在地下。可谭老师发话了:“nonono!”她竖起了一个手指说:“你们都是不对的!我可是正宗的农民,我种过花生,爬过花生树、摘过花生、收过花生……”而我们还坚决反对。最后,我们大喊:“不不不,坚决反对,花生应该长在树……不不不,地下的!”我们都被谭老师弄糊涂了。
唉,这才知道自己的知识是那么地贫乏。谭老师还说要我们务必今晚弄懂来。呜!花生明明就长在地下的嘛!我都自己拔过!所以,我认为:花生是长在地上的,不是长在树上的,老师的结论是错的。
谭老师话锋一转:花,生长在花生树上,你说呢!我们顿时哑口无言。
花生篇二
本站:文章裁剪精当,叙述简明,描写生动,表现力强,拔花生的过程曲折有味,是一篇情境美好,细腻生动的佳作,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收花生》。
“这季节可以去播种花生了。”外公说。顿时,让我想起去年跟着外公去收挖花生的场景。
记得那天,虽是初秋,但太阳还是毫不留情的向大地泼洒炎热,气温还是很高。外公让我跟他去挖花生,看着火辣辣的阳光,我有点不情愿,可对挖花生既感兴趣,又好奇。于是,我答应了外公。
外公扛着锄头,我拎着篮子,来到田野。田野真美,一眼望去,黄的、绿的、紫的,我仿佛进入了一幅彩色的画卷,之前的不良情绪都被抛到了九霄云外。赏着美景,哼着小曲,很快到了花生地。哇,外公种的花生可茂密了,绿油油一片。我兴奋地跳进地里,看准一株最大的,抓住一簇叶子,用出全身力气使劲向外拔,可是整株花生茎纹丝不动,只飘落下几片叶子。
这个方法不行,我又拿起锄头乱翻搅泥土。“错了,错了。”外公笑呵呵地说。“那怎么做?”我边问边把重重的锄头递给了外公。外公弓下腰,熟练地抡起锄头。外公一锄头挖下去,花生就像听话的孩子蹦了出来。原来干农活也需要技术,学习无处不在,我挠着脑袋想。
外公把花生从泥土里翻上来,我负责把花生从根上摘下来。一颗颗花生白白胖胖,都很饱满。外公告诉我,可以用这花生做花生酱、花生油等等,这些花生好像埋在地下的宝藏。
劳动后,我满头大汗。把收获的花生洗干净,剥开一颗,放进嘴里,好甜呀!似乎忘了一切疲惫。是的,靠自己劳动得来的食物,是最美味的。
花生篇三
我对花生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
姨妈家每年都种花生,今年也不例外,天旱,出售新鲜的泥花生反而会比卖干花生获利得多。上周出差,假公济私顺道回了趟老家,当天下午竟然吃到了新鲜的水煮花生。
其实家里也有花生,都是这样那样的朋友送的。包装好的酒鬼花生、鱼皮花生、龙眼花生自不必说,单是什么奶油花生、卤花生,甚至是泥巴花生,就有好几袋。放柜子里久了,收拾屋子的时候翻出来,里面竟然长满了蛾子,好在口袋扎得严实,才没满屋子乱窜。
以前家里也种花生,但种得很晚。在我七八岁之前,基本上还算风调雨顺,夏季发大水的时候,还能看到被冲到路面上的泥鳅。后来几年,雨水一年比一年少,花生种得晚了,到花生开花插针的时候往往干旱,收成也不好。
种的晚,也就成熟得迟。那会儿家里承包了十多亩土地,丘陵地带,种地全靠劳动力,每到收获季节,根本忙不过来。所以,几乎每年都是收割完水稻了才去收花生,不过那时候花生茎叶基本都枯死了,已经不能在拔茎叶的时候连着把花生一起拔出来,只能一寸一寸的在泥土里去搜索。有一年母亲过生日了(农历十月底),我们还在地里慢慢地找花生,外公和姨妈来给母亲过生日,才帮忙把剩下的花生收回家。
偶有一两年,我们也学别家,买了新的种子,用了薄膜覆盖,竟然也早收获,只是那样的成本太高,种了两年,便罢手了。
我是家里老大,心里想着多为父母分担一些。弟弟却最是偷奸耍滑,挖一会儿花生,就溜一边去了。我有时候蹲得久了,腰腿胀痛,也丢下抓子(挖花生的工具),和弟弟一起去枯死的花生丛里追蛐蛐,蛐蛐儿被追得到处乱飞。
我最讨厌的就是挖到花生虫,那种虫子长着小红头,身子白胖胖圆滚滚的。虽然不时就会挖到一根,我还是会吓得心里发颤。每看到我丢掉抓子站在一边,父亲和母亲就会大笑起来。
等我们挖得差不多要回家了,父亲的面前已经堆了一大堆的花生壳,然后他挑着所有工具和挖好的花生先回家去了。
第二年开春,所有空的土地都要翻一遍,如果不是很板结的地,一般都是人工用锄头翻土的。前一年种花生的那块地,因为肥料还没有被花生“吃”完,而且是细沙土,一般都会用来撒油菜种子或者种菜。翻土需翻得细小均匀,每每这时候,父亲就会挖出一些没发芽的尚好的泥花生来。晚上收工回家时,他总能从口袋里掏出一大把泥花生给我和弟弟。这过了春节的泥花生,比上一年的甜、脆、香,我们都喜爱。
那些发出胖胖的.嫩芽的花生,被母亲收集起来做成菜干,腌渍好了,吃起来特别香。
父亲是很喜欢花生的,生花生、煮花生、炒花生、油炸花生米,他都喜欢。每天中午和晚上,即使母亲炒了新鲜的菜,他也一样捧出一捧花生来,喝上两口小酒,剥两颗花生丢进嘴里慢慢嚼慢慢咽,也不烦母亲嫌他半天也吃不完一顿饭。吃不完的花生,他就装进口袋,外出时,一有空就剥上两颗。
很多时候,家里是没有新鲜蔬菜的,母亲只得捞出陈年的泡菜或者腌菜来炒,这个时候,花生就更是父亲必不可少的“佳肴”了。有一年花生的收成很好,大概装了四大口袋,三百多斤,母亲把坏掉的挑选出来磨成粉做猪饲料,好的花生全留了起来,她知道,父亲爱这玩意儿,喝酒,需要这玩意儿。
父亲佐酒的花生都是不炒的,生花生,比炒过的花生有营养。有时候累极了,母亲也喝上两口小酒,但是母亲喝酒上脸,一会儿就满脸绯红。有外人在的时候,她就不喝酒,她怕难堪,怕别人说她是个酒鬼。
每年暑假结束快要返校时,母亲都要给我准备几斤盐水花生,晒干后让我带回学校里吃。有时候家里种的还没有成熟,就让姨妈给我准备。这时候父亲就很积极了,他一个人去挖花生,他说这是为了堵住我的嘴。因为每次放假回家,母亲要说的第一件事就是向我告父亲的状,说他这样那样的“坏话”,其实也不过就是把平时生活里的话再唠叨一遍。父亲却总是笑呵呵的,顺着母亲的话说:看吧,又向女娃子告状了!这时候母亲就很高兴。
煮花生前,母亲要先用盐水泡大半天,盐味全进了花生里面,吃起来比外面卖的花生清爽。那时候,市面上的煮花生已经卖到5元一斤,还夹杂着不少的水和空壳子,买花生来吃,实在是件很奢侈的事情。
可是我不敢告诉母亲,其实我是不怎么喜欢吃花生的,只是久了吃几颗觉得很有味道,真的放一袋在学校里,反而没了胃口,这倒是让宿舍的同学们有了口福。
父亲去后,母亲也不种花生了,她说种了也没人吃,难得弯腰驼背得去泥巴里一颗一颗地找。
当然,我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像花生那样。我的父亲母亲就是那样的人,只是他们不懂得怎样表达而已。
花生篇四
花生像淘气的小娃娃在泥地里打了一个滚,黑不溜秋的。小明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认真地洗着。不一会,一个花生洗好了,白白的,胖胖的,真可爱!小明洗了半天了,累的满头大汗,才洗了几个。
妈妈看见了,说:“洗得真干净,不过速度有点慢,妈妈教你个好办法。”只见妈妈妈要来一勺面粉,倒进花生盆里,再用手搓了几下,花生就变干净了。
小明看见了,心想:“生活中真是处处有学问啊!”
作者:壮仔
指导老师:杨老师
花生篇五
花生是个调皮的孩子。
它穿着一身淡黄色的外衣,上面有一些坑坑洼洼的,很明显。它的外衣滑溜溜的,这件衣服像铁衣服一样,太硬了,我怎么捏也捏不碎。
我觉得花生妈妈的肚子里有两颗花生宝宝,凑近花生闻一闻,有一股浓浓的香味扑入鼻中。从远处看,(整个)花生像一个睡着的胖嘟嘟的小娃娃。
我轻轻按着花生的嘴巴,似乎能听到它的笑声。我又重重地按了几下花生的肚子,我又听见了一连串清脆而响亮的(歌声)。我发现花生宝宝的内衣是肉色的,和壳完全不一样。和我猜测的一样,花生壳里果然有两个花生宝宝。
花生宝宝的内衣是薄薄的,是干巴巴的,很不容易脱去,我只好用指尖kōu(抠)下它的内衣。你可别小瞧了这件内衣,它有很强的止血功能和促进骨髓制造血小板的功能。
我拿起白白的花生宝宝,咬了一口,牙齿上留下了一股浓浓的香味。我再取点花生宝宝的红内衣嚼嚼,微微有点儿苦,而且还有点涩涩的感觉。花生宝宝(吃起来)又香又脆,吃着花生,我心里甜滋滋的。
我觉得吃花生也是一种享受啊!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2646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