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小学数学教案内容篇一
【知识与技能】
理解掌握并会运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增强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运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假设法,能运用假设法解决数学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引出课题——《鸡兔同笼》
(二)探索新知
追问:按顺序列表填写一下,应该是各有几只?
得出结论有3只鸡,5只兔子。
进一步追问:还有没有其他方法?
学生活动:前后四人一小组讨论。
教师总结:假设笼子里都是鸡,那么多出来的脚的个数除以2便是兔子的只数,用头数减去便得到鸡的只数。如果假设所有的动物都是鸡,那么就有8×2=16只脚,这样就多出26-16=10只脚。多出的10只脚均为兔子的,一只兔子比一只鸡多2只脚,所以算得有10÷2=5只兔,3只鸡。
(三)课堂练习
(四)小结作业
提问:今天有什么收获?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
课后作业:思考还有没有其他方式能够解决鸡兔同笼问题?自己设计鸡兔同笼的问题去考考小伙伴或家人。
四、板书设计
五、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教案内容篇二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本课时基于教材的编排意图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尽量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采取半扶半放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在问题解决的环节设计上,引导学生运用几何直观帮助分析数量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同时也为后面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解决问题积累一定的方法和经验。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习题卡片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师:前面我们已经掌握了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下面大家来做几道题,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1、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怎样进行通分?
2、先计算,再说说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
揭题:同学们对前面学过的知识掌握得很好,下面我们来看看乐乐留给我们的问题。(板书课题)
⊙讨论交流,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例3。
1、阅读与理解,明确题意。
师:同学们,你从这道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生填写信息卡)
乐乐喝了次牛奶。
第一次:一杯纯牛奶,喝了()杯。
第二次:兑满热水,又喝了()杯。
问题:一共喝了多少杯纯牛奶?
2、分析题意,画图解决问题。
(1)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
师:要想求乐乐一共喝了多少杯纯牛奶,就要知道什么?
生:要知道乐乐第一次和第二次分别喝了多少杯纯牛奶。
师:乐乐第一次喝了多少杯纯牛奶?能直接求出来吗?
生:能,一杯纯牛奶,乐乐喝了半杯,也就是喝了杯。
师:乐乐第二次喝了多少杯纯牛奶?能直接求出来吗?(不能)
师:同学们发现解决这道题的关键了吗?
生:发现了,关键就是求出乐乐第二次喝了多少杯纯牛奶。
(2)画图表示关键问题之间的关系。
①组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图。
师:下面我们用画图的方法来找出解决这道题的关键,也就是表示出乐乐第二次喝了多少杯纯牛奶。
②画图理解并汇报。
第一次喝了杯纯牛奶。
加满水,水是杯,纯牛奶还是杯。
又喝了杯,这杯里,一半是纯牛奶,一半是水。
(画图提示:用一个长方形代表杯子,涂色部分代表纯牛奶或纯牛奶和水的混合物)
预设
生1:第一次喝了杯纯牛奶,还剩杯纯牛奶。
生2:加满水,纯牛奶只有原来的杯。
生3:又喝了加满水后的,也就是把杯纯牛奶再平均分成2份,喝的纯牛奶就是其中的1份。
师:把平均分成2份,可以把化成,其中的1份就是。第二次喝的纯牛奶是杯,水是杯。
(3)解决问题。
师:知道了乐乐第二次喝了多少杯纯牛奶,那么两次一共喝了多少杯纯牛奶?(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第一次喝(杯)+第二次喝(杯)=两次一共喝(杯)
杯+杯=?
杯+杯=杯
师:乐乐一共喝了多少杯水?
生:乐乐第二次喝的纯牛奶是杯,水也是-=(杯)。
3、回顾反思,明确解题方法。
师:解决这道题的关键是什么?关键步骤应用了什么知识?
生:关键是求出乐乐第二次喝了多少杯纯牛奶;关键步骤应用了分数的基本性质。
设计意图:精心设计问题,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层层剖析,自主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给学生足够的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引导学生画图,直观地理解和呈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2、小明的半瓶墨水用了一半,还剩多少?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
教材100页3、4题。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第一次喝(杯)+第二次喝(杯)=两次一共喝(杯)
杯+杯=?
杯+杯=杯。
小学数学教案内容篇三
教材第66~67页练习十三第9~15题及思考题。
1.使学生初步知道和的变化规律与差的变化规律,能说出一个加数相同另一个加数不同,以及被减数相同减数不同时两道算式结果的大小,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法简便计算的方法,逐步做到计算的合理、灵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板书课题),并且进行一些混合运算和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练习。
1.口算。
小黑板出示练习十三第9题,指名学生口算。
2.练习十三第10题。
(1)计算a+b的和。
小黑板出示,说明上一格的数是a,下一格的数是b,要求a+b是多少。
请同学们把a和b表示的两个数相加,求出a+b的和填在书上的空格里。
学生口答结果,老师板书。
(2)初步认识和的变化规律。
小结: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增加或减少多少,和也随着增加或减少多少。
(3)判断下面每组中哪个得数大,大多少,并说明理由。
126+97 135+198 178+299 254+96
126+100 135+200 178+300 254+100
(评析:这里初步认识和的变化规律,是为后面学习加法的一些简便计算作准备的。通过这里的判断,有利于在学习教科书第70页的简便算法时理解算理。本节课下面认识差的变化规律的安排也有同样的作用。)
(4)计算a一b的差。
小黑板出示。
提问:a表示什么数?b表示什么数?a一b表示什么?
请同学们根据表里每格中a和b对应的数,求出a一b的差填在书上的空格里。
学生口答结果,老师板书。
(2)初步认识差的变化规律。
提问:在表里被减数变化了没有?减数是怎样变化的?差又是怎样变化的?
从左往右看,减数是怎样变化的?差又是怎样变化的?从右往左看呢?
现在我们看出,当被减数不变,减数增加时,差怎样变化?减数减少时呢?
小结:被减数不变,减数增加多少,差反而减少多少;
减数减少多少,差反而增加多少。
151—96= 342—298= 246—199= 245—97=
4.练习十三第11题。
小黑板出示,指名回答每道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并要求说明为什么这样算比较简便。
小结:应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把比较复杂的计算变得十分简便,很快算出结果。这种简便方法主要是交换加数的位置,根据加法结合律,把可以凑成整十、整百的数先加起来,然后接着计算。
5.练习十三第12题。
让学生口算合计数填在表里。
指名口答结果,集体订正。
练习十三第14、15题。
1.读题后,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集体订正。结合让学生说说每道题是怎样想的。
1.填一填,想一想是怎样变化的。
(1)10+20=
15+20=
(2)10+20=
5+20= 。
提问:和与加数是怎样变化的?
指出:当一个加数增加,和也增加,一个加数减少,和也减少
2.用这样的方法去想一想思考题,说一说要怎样做。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做在练习本上。
提问:是怎样想的?
课堂作业:练习十三第11题。
家庭作业:练习十三第13题。
小学数学教案内容篇四
1、请看,这是什么呢?
3、好!请小组长来领硬币,每两人一组。每组抛五次,听口令开始。一个同学抛,另一同学猜测并作好记录。注意抛的时候用力不要太大,以免落在地上不好找。准备好了吗?请开始!
4、请各小组汇报情况。 (小组汇报)
5、从刚才同学们抛硬币的结果来看,硬币落地时一定是正面朝上吗?
6、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数学问题―――可能性 (板书课题:可能性)
二、活动探究:
1、请5个男同学代表淘气,5个女同学代表笑笑。比赛内容是:摸球大赛。这儿有两个淘宝盒,里面装有乒乓球。比赛规则是摸到一个黄球加二十分,白球不加分,底分一百分。有请淘气组和笑笑组。
2、当盒子里全部是黄球时,则一定能摸出黄球。板书(一定)没有黄球时,则不可能摸出黄球。板书(不可能)
3、请翻到课本93页,请你动手连一连。你会做吗?(
4、那还等什么呢?快快动笔吧。(学生独自做后,集体交流)
四、实践应用
3、这是自然规律,谁也无法改变。同学们说得都对,这是你们积极思考得出的结果。
5、生活中像这样确定的或不确定的事情有很多,及时地了解,认真地思考,可以帮助我们在面对这些事件时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内容篇五
[教学内容]同样多、多些、少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的方法,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做事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1.复习。
2.进行新课。
(1)教学“同样多”。
投影出示4个萝卜(图),教师提问:老师摆了几个萝卜?教师再出示4只小兔(图),提问:老师摆了几只小兔?然后,教师把每一个萝卜与每一只小兔用小棒连起来,告诉学生:这表示一只小兔吃一个萝卜,一只小兔吃一个萝卜,一只小兔吃一个萝卜,一只小兔吃一个萝卜(教师一边指,一边说)。
谁能像老师这样指着图说图意。指名让同学说;同桌之间互相说。
教师继续问:有多余的萝卜吗?有多余的小兔吗?
教师小结:没有多余的萝卜,也没有多余的小兔。教师再次强调:一个萝卜对着一只小兔,没有多余的萝卜,也没有多余的小兔,就是说萝卜和小兔同样多。
请同学们像教师说的那样,自己说给自己听听。
(2)全班动手操作。
请一名同学到前面的磁性黑板上摆,其他人在桌面上摆。
要求:先摆2个圆(可以横着摆,也可以竖着摆),再在圆的旁边(或下面)摆正方形(一个正方形要对着一个圆),正方形要和圆同样多。教师行间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教师请大家跟磁性黑板上摆的图比一比,看是否一样。
接下来,全班同学独立操作。
①第一排摆4个圆,第二排摆三角形,要求三角形和圆同样多。
②第一行摆三角形(数量自己确定),在三角形的旁边摆正方形,要求正方形和圆同样多。
上面两次操作,要让学生每人都当小老师,检查并帮助同桌摆的学具是否正确或规范。
教师重点提问:第②次摆了几个三角形?几个圆?圆和三角形怎么样?
(3)教学“多些、少些”。
①小鸡比小鸭多。
教师出示投影:提问:不要数,说
出哪个多些?哪个少些?全班分小组讨论,教师也深入到小组中去。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最后统一认识:一只小鸡对一只小鸭,小鸭和小鸡对上了,没有多余的,可是小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小鸡多些,小鸭少些,也就是小鸡比小鸭多。
②苹果比桃少。
教师出示投影:既不要数,也不要
③全班同学动手摆学具。
a.第一排摆3个圆,第二排摆三角形,三角形和圆同样多。
b.第一排摆3个圆,第二排摆三角形,三角形要比圆多1个。
c.第一排摆4个圆,第二排摆三角形,三角形要比圆少2个。
d.第一排摆圆(数量多少由自己决定),第二排摆三角形,三角形要比圆多2个。
e.第一排摆圆(数量多少由自己决定),第二排摆三角形,三角形要比圆少2个。
教学意图:通过直观与操作,初步建立“同样多、多些、少些”的概念。
3.课堂练习。
(1)把同样多的用线连起来。
(2)哪个多?在多的一行的横线上画√。
(3)写字准备练习。
教学意图:围绕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进行练习。
同样多、多些、少些
小学数学教案内容篇六
教学目标:
2、培养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态度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引入
1、教师抛一元硬币,让学生猜哪面朝上。
2、为什么有人猜正面,有人猜反面呢?
3、小结:在没有看到结果前,硬币可能正面朝上,也有可能反面朝上。(板书课题:可能性)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
出示三种颜色的球:红球、黄球和绿球,告诉学生这些颜色的球被装在了三个黑塑料袋里,选三位学生上来参加摸球游戏,一共摸5次,摸到红球次数多的获胜。
2、摸球游戏
(1)让三位学生从上面三个布袋各选一袋,从中任意摸一个球,教师在黑板上记录,每人各摸到了什么颜色的.球。再让学生将球放入袋中,搅拌一下,再摸第四次,并记录结果。(一人摸到了5个红球,一人摸到有红球也有黄球,还有一人一个黄球也没摸到)
(2)观察记录下的摸球记录结果
3、交流汇报
(1)提问:谁摸的红球多?如果让你摸,你想在哪个袋子里摸?为什么?
(2)将袋子里的球倒入透明的罐子,让学生看(板书:全是红球)
提问:在这样的袋内任意摸一个会是什么颜色的球?(板书:一定)
(3)你最不想在哪个袋子里摸?为什么?
(4)将袋子里的球倒入透明的罐子,让学生看(板书:没有红球)
提问:在这样的袋子里会摸出红球吗?(板书:不可能)
(5)还有一个袋子里可能有什么颜色的球?
(6)将袋子里的球倒入透明的罐子,让学生看(板书:红球黄球)
提问:在这个袋内任意摸一个会是什么球?(板书:可能)
4、小结:在全是红球的袋内任意摸一个“一定”是红球;在没有红球的袋内任意摸一个“不可能”是红球;在既有红球,又有黄球的袋内摸一个“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
三、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1、书p99“想想做做”第1题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说理由
2、“想想做做”第2题
(1)同桌讨论交流
(2)让学生来装球,然后摸
3、判断可能性(一定、可能、不可能)
(1)每天太阳从东边升起分页标题#e#
(2)后天下雨
(3)10月11日是星期三
(4)老师明天穿黑色的衣服
(5)每天有48小时
(6)秋天过去是冬天
4、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说生活里的事
四、总结
小学数学教案内容篇七
第三单元乘数、除数是三位数的乘法和除法
整体感知
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教材49页例1、例2及“做一做”,练习十二1-5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数是整百数的口算方法.
(三)德育渗透点: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用整百数乘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总结出用整百数乘的口算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投影片出示口算题)请同学们口算:
100×6300×54×208×60
200×7400×813×3023×20
2.通过上述后四个题的练习,你能说出乘数是整十数的口算乘法应该怎么想吗?(通过以上两个内容的复习,使学生明确乘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和算理,突出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学习新知识创设了条件)
板书课题,乘数整百的口算的乘法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引导学生先明确,用乘法计算:100×4板书:100×4=400
(2)再引导学生竖着数有多少个小格?
启发学生明确:用乘法计算4×100板书:4×100
(3)教师启发学生观察上面两个算式,你知道了什么?
2.出示100×1212×100启发学生先思考,然后分组交流
反馈练习:6×10018×10027×10049×100
(先口算,再指名说说你的口算方法)
(通过说算理,既加深了学生对例1算理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为例2的学习做了铺垫)
3.教学例2:
(1)出示例2,7×200引导学生想200是几个百?
(2)那么7和200相乘得多少可以怎样表述
引导学生口述:7和2个百相乘得14个百,也就是1400
(3)出示算式:12×300学生独立试算,订正时汇报算法.
4.总结用整百数乘的口算规律.
(3)完成49页做一做(订正时,找三个题说应怎样想)
(通过基本题的练习,检查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促进学生新知内化)
三、巩固发展
1.50页练习十二第1题,先独立完成,然后指名三人说说前三组题中上下两题的关系(含义和计算的想法)
2.练习十二的3、4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练习十二第5题.
六、板书设计
乘数是整百的口算乘法
例1:100×4=400例2:7×200=1400
4×100=40012×300=3600
100×12=1200想:7和2个百相乘得14个
12×100×1200百是1400
笔算乘法
教学内容:教材52-53页例3及做一做,练习十三的1-4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能抽象概括出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法则.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通过前后知识的联系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抽象概括乘数是三位数的计算法则.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314×2314×5314×30314×14×400
2.算出下面的乘法题,并在右面的方框填上数
(一人板演,其它同学填在52页书上)
3.说说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1)学生试做例3
(2)小组讨论
(3)订正引导学生明确:
③最后把三次求得的数加起来.
(5)练习:52页的做一做
2.概括法则
(2)概括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法则.使学生明确:
①从低位到高位用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
②用乘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
③然后把三次求得的数加起来.
(3)练习:235×314
3.教学因数概念及乘法验算方法
(1)学生自学53页下半部分内容,同时完成书上填空.
(2)通过自学使学生明确:
①被乘数和乘数都叫做积的因数.
②检查乘法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可以用交换因数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
(3)练习:在这三个乘法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
221×123=271837×9=63a×b=c
(4)完成53页做一做
(5)看书质疑
三、巩固发展
1.填空:
(1)在乘法里,被乘数和乘数都叫做积的
(2)用乘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要和()对齐.
2.判断改错.
3.55页3题
4.55页4题
四、全课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学习了什么?五、布置作业:55页1题.
六、板书设计
乘数是三位数的笔算乘法
例3:
法则:1.从低位到高位分别用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
2.用乘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
3.然后把三次求得的数加起来.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教学内容:教材57页,练习十四1-4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掌握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进行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
2.提高计算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教学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掌握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计算法则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投影出示)
24×2031×30025×40300×2260×2
304×24100÷413700÷37
2.计算下面各题(分小组完成)
306×213621×167
提问:结合具体题目说一说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法则.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板书课题)
2.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287×304
(2)启发学生自己计算:
287×304=87248
(3)揭示简便算法
3.把计算补充完整
5.小结新知:通过以上的学习知道了什么?师生共同总结: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用0乘这一步可以省略.但要注意用乘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数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投影出示)
6.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质疑问难.
三、巩固发展
1.填空.(投影出示)
2.判断并说明理由(投影出示)60页4题.
3.计算:(小组赛)
60页1题的后2个
60页2题的前2个
四、全课小结
今天你又学会了哪些知识?
师生共同总结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法则.
五、布置作业:60页3题.
六、板书设计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内容:教材58-59页例6例7及做一做练习十四的5-9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知道“扩大”“缩小”的含义
(二)能力训练点
2.能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三)德育渗透点
教学难点:理解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并运用规律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24××3016×8×300
2.下面两题,用竖式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28×402800×30
二、探究新知
1.教学“扩大”或“缩小”几倍的含义.
(1)讲授把一个数“扩大”几倍就是把这个数乘以几.
(2)练习:
①6扩大4倍是多少?②3扩大10倍是多少?
③200缩小20倍是多少?④8缩小8倍是多少?
2.教学例6.
(1)出示表格
(2)学生口算填表
(3)想:发现了什么?分组讨论
引导学生明确:
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
(4)练习:58页做一做,说说是怎么想的
(6)启发学生把发现的两条规律进行概括.
(7)填空练习:
①在4×5=20中,如果4不变,5扩大2倍,那么积也()倍
②在6×8=48中,如果8不变,6缩小3倍,那么积也()倍
3.教学例7.
(1)出示例7
(2)启发学生从用两位数乘的方法类推出用三位数乘的方法
①先自己试算.
②订正:使学生明确怎样列竖式最简便
(3)练习:59页做一做1(直接填在书上)
59页做一做2
三、巩固发展
1.填表
观察:每次计算同前一次比较,因数有什么变化?积有什么变化?
2.填空:
(1)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积也().
3.练习十四6题(填在书上)
4.改错
5.练习十四7题第一横行(三人板演,全班齐练)
6.练习十四8题
四、全课小结:今天你又学得了哪些新知识?
五、布置作业:练习十四61页7题第二横行、9题.
六、板书设计
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
例6:
例7:280×340=95200
口算除法
教学内容:教材67页例1、例2及“做一做”练习十六1-5题.
素质教育目标
(二)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提高口算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用整百数除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总结用整百数除的口算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口算卡片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360÷6360÷9410÷10540÷60500÷10
2.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是什么?
3.口答:500是多少个百?1300是多少个百?3200呢?
4.我们已经学过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今天我们来学习除数是整百数的口算除法,板书课题“口算除法”.(通过复习,一方面老师可弄清学生的知识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口算方法的.复习,为把口算规律迁移到除数是整百的口算除法做了铺垫.)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例1
(2)根据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你能推导出500÷100得多少吗?(学生思考)
(4)再出示2400÷100,你能很快算出它的商,并说出你是怎样想的吗?引导学生口述2400里面有几个百,因为2400里面有24个1百,所以2400÷100=24(通过迁移,扩展和学生思考,发现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使学生自觉地学会用己有的知识去解决新问题)
2.教学例2:
(1)出示例21200÷400
(2)出示3600÷300
教师启发学生,应该怎样想?
引导学生明确:36个百里有12个3百,所以3600÷300=12
3.总结规律:
(2)完成67页做一做(订正时,找两题说应怎样想)
三、巩固发展
1.68页第1题
2.第3题找朋友练习(把第3题的算式和得数分别做成卡片分两组,每组10人,其中5人手拿算式,5人手拿卡片)
四、全课小结:引导学生总结口算除法的方法.
五、布置作业:练习十六4、5题.
六、板书设计
口算除法
例1:500÷100=5例2:1200÷400=3
2400÷100=243600÷300=12
笔算除法:商多位数
教学内容:教材78-79页例7例8及做一做练习十九1-4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除数是三位数除法的计算算理.
2.掌握笔算除法的计算法则.
(二)能力训练点
1.能运用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法则正确地进行笔算.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知识间的迁移类推,渗透辩证唯物主义.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掌握用三位数除商多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商多位数的算理.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投影仪.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计算:
(1)2432÷421(2)4832÷592
[复习商的定位和试商方法]
2.计算并讲算理:
(1)845÷32(2)2736÷48
3.口答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7
(1)出示例78450÷325
(2)请同学们根据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试算(全班齐练,一人板演)
(3)订正,引导学生明确:
①除数是三位数,先用除数去试除被除数的前三位,就是除845个十.
②商2写在十位上表示2个十.
③325除1950商6,商写在个位上面,这道题的商是26.
(4)启发学生用乘法验算,检查商是否正确.
(5)练习,先确定商的最高位在哪一位,再计算
2.教学例827480÷482
(1)学生交流比较例8与例7有什么不同?
(2)引导学生明确算理,自己试算,互相订正,并检验.
(3)练习:下面各题,先说出商是几位数,再计算出来.
3.概括法则:
(1)引导学生明确:
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与除法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①都是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
②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商.
③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
(3)概括法则
(4)练习:79页做一做(两人板演,全班齐练)
三、巩固发展
1.填空
(2) ()内填哪些数字商是两位数?()内填哪些数字商是三位数?
2.确定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3.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4.小组赛:80页练习十九2题
5.练习十九3题(一人板演、全班齐练)
6.练习十九6题
四、全课小结:今天你又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五、布置作业:练习十九3题(1)(2).
六、板书设计
笔算除法商多位数
例7:8450÷325=26
325除854个十,商2个十余195个十,325除1950商6
法则:
1.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三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四位数.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商.
3.每次除后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例8:27480÷480=57……6
商不变的规律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总结规律的能力.
2.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商不变规律.
教学难点:运用商不变规律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投影仪.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投影出示)
288÷4003600÷3005400÷9008000÷800
1200÷200÷7001500÷5006000÷600
2.提问:扩大几倍是什么意思?缩小几倍是什么意思?
3.填空(投影片出示)
(1)把24扩大10倍是()
(2)把4800缩小200倍是()
(3)70扩大()倍是490
(4)4800缩小()倍是120.
4.填表(小黑板出示)
提问:从表中发现了什么?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表中被除数,除数变了,商为什么不变呢?你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2.教学例10,引导学生总结商不变的规律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①2组同1组比较,被除数有什么变化?除数有什么变化?商有什么变化?
②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准确表述: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了5倍,商不变.
(2)教师提问
②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并说给同桌.
③师生一起订正讨论结果:
第4组与第5组比较,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2倍,商不变.
第3组同第5组比较,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20倍,商不变.
第2组同第5组比较,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了200倍,商不变.
第1组同第5组比较,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了200倍,商不变.
教师板书:缩小了2倍、20倍、40倍、200倍.
(3)概括规律:你能用一句话来总结今天学到的规律吗?
(4)看书理清重点词语.
①如果被除数扩大100倍,要使商不变,除数应该怎样?
②如果被除数缩小100倍,要使商不变,除数应该怎样?
③如果除数扩大了10倍,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应怎样?
④如果除数缩小了10倍,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应怎样?
3.教学商不变规律的应用.
(1)出示例11,说明式题特点.3600÷600,启发怎样利用所学规律算出商?(板书)
3600÷600=6
想:把3600和600同时缩小100倍变成36÷6,得6
4800÷400得多少?怎样想?
把4800和400同时缩小100倍,变成48÷4=12
尝试练习(投影出示)
(2)出示例128760÷120
提问:被除数、除数有什么特点?根据刚才的口算方法,怎样算更简便?在竖式上怎样表示呢?请观察老师怎样做? (老师演示)提问:老师怎样做的,表示什么?如果同时划出2个0,3个0呢?876表示的是什么?(876个十),12表示什么?(12个十)
学生完成笔算部分,一生板演.
练习(投影出示)
①判断:(投影)划的0对不对,为什么?
②计算:
8060÷6500÷270(2人做投影片,其余做练习本)
三、巩固发展
1.根据商不变的规律判断(投影片)
48÷12=4
(4×5)÷(12×5)=4
(48×6)÷(12÷6)=4
(48÷3)÷(12÷4)=4
(4÷2)÷(12÷2)=4
48÷(12÷3)=4
2.填空:
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扩大(或缩小)()倍数,()不变.
3.下面计算对吗?(投影出示)
4.87页1、2题在书上完成.
四、全课小结
五、布置作业:87页3题.
六、板书设计
商不变的规律
例10:
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例11:3600÷600=64800÷400=12
想:把3600和600同时缩小100倍,变成36÷6=6
例12:8760÷120=73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教材95-96页例1、例2、例3及做一做练习二十二.
素质教育目标
教学重点: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做出判断推理,概括出关系式.
教学难点:根据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熟练进行乘法验算和求未知数x.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下面各题:
65÷517×345÷517×0×4
15×512×8480×160÷25×9
25×()=100()×14=280
2.说出下面各题中x的值,并指出计算根据.
x+15=45x-6=2490-x=3036+x=40
3.引入新课:
板书:“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例1的图:
教师口述题意:每盘30个鸡蛋,3盘一共有多少个鸡蛋?引导学生口述算式:30×3=90(个)(板书)
学生口述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板书:因数×因数=积
(2)出示例1的(2)(3)两题
学生先口述题意,然后引导学生在书上直接计算,启发学生汇报.
教师板书:90÷3=30(个)90÷30=3(盘)
2.观察比较,总结关系.
(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2)式和(3)式与(1)式比较,发现了什么?
(2)学生思考后,小组讨论,互相讲自己的想法.
(3)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讨论结果.
同时板书: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3.教师提示:应用此关系,可以对乘法进行验算.
(1)引导学生说出怎样验算
(2)完成“做一做”验算24×36=1008112×43=4736
4.应用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求未知数x.
(2)教师板书:x×6=96
x=96÷6
x=16
(3)引导学生进行检验:16×6=96
5.看书质疑.
三、巩固发展
1.填空:
(1)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2)因数×因数=()
2.练习二十二第1题(分两个小组练习)
3.填表,说说你是怎样想的,97页2题
4.练习二十二第3题(分组练习,每组选一个题说方法)
5.共同完成第5题,并说说你的根据.
四、全课小结.引导学生共同总结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五、布置作业:练习二十二第4题.
六、板书设计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初步掌握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除法验算和求除法算式中的未知数x.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重点: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式.
难点:除法各部分间关系的推导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纸盒3个,月饼模型18块.(也可以用其它代替)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28÷7= 8÷4= 4×7= 25÷5=
17×2= 45÷9= 35×4= 18÷3=
18÷6= 6×3=
2.口答:
求未知数x,并说明根据:
35x=70 x+18=20 x-6=15 42-x=40
3.导入:
二、探求新知
1.教学例4:
(1)引导操作:指导学生操作并完成(1)小题.
你是怎样求商的?它们有什么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2)学生完成(2)小题.引导学生说出已知什么?求什么?列式回答.
和(1)小题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18÷6=3(盒)
此题中的18.6和3在原来(1)小题中各是什么数?
已知的是被除数、商,求得是除数.
已知的是商、除数,求得是被除数.
2.归纳总结关系式:
因此由学生归纳出: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3.关系的应用:
(1)验算:
完成做一做.
让学生汇报你是怎样验算的.
(2)求未知数x.
我们学习了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可求除法算式中的未知数x.
出示例5,
求280÷x=56中的未知数x
引导学生口述,x在除法算式中是什么位置,根据什么来计算?
280÷x=56
x=280÷56
x=5
(3)解文字叙述题:
出示例6.
一个数除以48得15.这个数是多少?
启发学生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引导学生口述,x是除法算式中的什么数?怎样来计算?
设要求的数是x
x÷48=15
x=15×( )
x=( )
指导学生完成做一做,并说出根据.
三、巩固发展
1.填空:
除数=( ) 被除数=( )
2.判断:
(1)验算“1944÷36=59”时,因为59×36=1944,所以此题的计算是正确的.( )
(2)求“4815÷x=45”中的未知数x的过程是:
4815÷x=45
x=4815÷45
x=107( )
(3)解“什么数除以64得28”文字题时,过程是:
x÷64=28
x=64×28
x=1792( )
3.选择:
(1)根据“120÷8=15”,验算正确的算式是( )
①120×15=8 ②15×8=120 ③120÷15=8
(2)被除数=( )
①商÷除数 ②商×除数 ③被除数÷商
(3)在“x÷50=14”中,求x的式子是( )
①50÷14 ②14÷50 ③14×50
(4)在“256÷x=64”中,x的值是( )
①4 ②9 ③16384
4.求未知数x(分组练习,并说出根据)
x÷104=9 x÷120=31 141÷x=47
5.文字题:
15375是哪个数的75倍?
四、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六、板书设计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例4.例5.
商=被除数÷除数
(2)18÷6=3(盒)
例6:x÷48=15
除数=被除数÷商x=15×48
(3)6×3=18(块)x=720
被除数=商×除数
乘除法的一些简便算法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一个数连续乘以两个一位数,改成乘以这两个一位数的积的算理.
2.理解一个数乘以一个两位数转化为一个数连续乘以两个一位数的算理.
(二)能力训练点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灵活、合理的简便算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难点:选择合理的简便算法.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12×30 18×20 24×40
35×4 25×4 45×2
2.把两位数写成两个一位数相乘
15=( )×( ) 30=( )×( ) 24=( )×( )
第一种解法: 第二种解法:
6×12×5 6×(12×5)
=72×5 =6×60
=360(元) =360(元)
你发现什么?
使学生明确:
(2)当两个乘数相乘得整十数时,第二种算法简便.
板书课题:简便算法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例135×5×2
学生试做
(2)订正:使学生明确简算方法
35×5×2
=35×(5×2)
=35×10
=350
(3)拓展补充45×2×9
(4)学生完成做一做
2.教学例2
(1)出示例225×16
①讨论怎样计算简便?
引导学生说出把16分成4×4,这样25×4×4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25×16
=25×(4×4)
=25×4×4
=100×4
=400
②启发学生想不同的算法.
(2)拓展补充
15×12怎样算比较简便?
(3)练习:108页的做一做
三、巩固发展
1.填空:
(1)27×4×5 (2)15×12
=27×[()○()] =15×[()○()]
=27×[()○()] =15×[()○()]
=27×[] =15×[]
= =
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在○里填写适当的运算符号,使计算简便
46×25×4=46×[()○()]
3.练习二十五1题
4.练习二十五3题(填写在书上)
5.练习二十五5题
四、全课小结:今天你又学得了哪些新知识?
五、布置作业:练习二十五4题.
六、板书设计
简便算法
有时一个数连续乘以两个一位数,改成乘以这两个一位数和积,比较简便.
例1:35×5×2
=35×(5×2)
=35×10
=350
有时一个数乘以两位数,改成连续乘以两个一位数,计算比较简便.
例2:25×16 25×16
=25×(4×4) =25×(2×8)
=25×4×4 =25×2×8
=100×4 =50×8
=400 =400
简便算法(二)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2.使学生掌握除法中两种简便算法:
(二)能力训练点
1.进一步掌握总结规律的方法.
2.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培养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概括能力和积极探索规律的精神.
教学难点:在除法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简便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投影出示)
240÷20 360÷40 450÷30
350÷70 450÷50 630÷70
800÷100 240÷80
2.填空,把下面各数,分解成两个一位数相乘.
35=( )×( ) 54=( )×( )
32=( )×( ) 40=( )×( )
25=( )×( ) 28=( )×( )
3.应用题(小黑板出示)
三年级同学参加春季植树,把9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3组,每组多少人?(两种方法解答)
读题,学生独立完成,一生板演,教师巡视点拨学生,订正.
二、探究新知
教师说明:也就是说两个算式相等.
教师板书:90÷2÷3=90÷(2×3)
填空练习:
180÷4÷5=180÷( ) 140÷5÷4=140÷( )
240÷5÷6=240÷( ) 190÷5÷2=190÷( )
教师提问:由以上练习,你能得到什么规律?请同桌讨论,学生试述.
教师引导明确: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每次都能除尽的时候,可以先把两个除数相乘,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投影出示)
2.教学例3
提问为什么?因为两个一位数的乘积是整十数利用上面的规律计算简便.
反馈练习1360÷8÷5引导学生口述思路.
810÷9÷2 810÷9÷2
=90÷2 =810÷(9×2)
=45 =810÷18
=45
教师提问:(启发学生)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提示:计算时方框的步骤不必写出来.
(3)反馈练习:111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并补充:190÷19÷2(加强对比灵活运用)
教师巡视,指点差生,集体订正.
3.教学例4
(1)出示例4:420÷35
420÷35 420÷35
=420÷7÷5 =420÷5÷7
=60÷5 =84÷7
=12 =12
请同学们比较两种作法哪种要简便?为什么?
(3)反馈练习:111页做一做(幻灯出示)
350÷25480÷32
4.新知小结:今天你又学得了哪些新知识?
教师提示:今后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使用使计算简便.
三、巩固发展
1.用简便算法填空:(投影出示)
750÷2÷5=720÷( )
420÷3÷7=420÷( )
190÷5÷2=190÷( )
180÷36=180÷( )÷( )
360÷24=360÷( )÷( )
420÷28=420÷( )÷( )
2.判断哪种方法更简便?
(1)360÷8÷5 360÷8÷5
=360÷(8÷5) =45÷5
=360÷40 =9
=9
(2)810÷45 810÷45
=810÷5÷9 =810÷5÷9
=162÷9 =90÷5
=18 =18
3.简便计算:
800÷5÷8 240÷48
4.112页3题(小组赛)
五、布置作业:112页4、5题.
六、板书设计
简便算法
90÷2÷3=90÷(2×3)
例3:390÷5÷6
=390÷(5×6)
=390÷30(整十数)
=13
810÷9÷2
=810÷(9×2)
=810÷18(非整十数)
=45
例4:420÷35
=420÷7÷5
=60÷5(口诀求商)
=12
420÷35
=420÷5÷7
=84÷7(不能口诀求商)
=12
第四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整体感知
认识一位小数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初步理解一位小数的含义.
2.知道一位小数的读、写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熟练的读写一位小数.
2.通过直观演示、观察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通过小数的学习,鼓励学生在知识的领域里探究.
教学重点:理解一位小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一位小数的写法.
教具、学具准备:米尺示意图,投影仪、学生准备米尺.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投影出示:用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
2.把一米平均分成10份,1份是1米的――,是――米;
3份是1米的――,是――米.
3.口答.1米=()分米1元=()角
二、探究新知
1.设疑导入.出示(标有实物及价格的商标纸).
导入:这就是今天学习的新知识.
板书课题四、小数的初步认识
1.认识一位小数
2.新授.教学例1(出示米尺示意图).
学生拿出米尺.
(1)观察后说出图意.
(2)引导学生明确:①每段长几分米?
②1分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
2分米、3分米……
(学生依次把分数写在图下面)
(3)提示:
②学生类推:2分米、3分米……写成小数.
③讨论交流:1米4分米=()米
④学生举例(任意说小数)
(4)反馈练习:118页“做一做”第1题.
(独立做,巡视时纠正学生写法上的错误)
3.教学例2.出示:1元=10角.
(2)使学生明确:钱数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表示方法.
(3)交流后板书:1角=元=0.1元
2角=元0.2元
1元3角=1.3元
(4)反馈练习:118页“做一做”2题(独立做,同桌交流)
4.一位小数的读写.
(1)自学课本117页―118页前三行.你知道了什么?
(2)使学生明确:①整数、小数的概念及区别
②小数的读法
(3)反馈练习:118页“做一做”3题
(同桌互读,纠正错误,对读、写有困难的学生适当提示)
三、巩固发展
1.119页练习二十八1题(填在书上,同桌互议)
2.读出下面各小数.
0.30.81.73.54.410.6100.8
3.填上适当的小数.
1角=()元3角=()元
8分米=()米6分米=()米
1元2角=()元9米4分米=()米
4.在每个图里,涂上颜色表示下面的小数.
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五、布置作业:练习二十八2.
六、板书设计
小数的初步认识
1.认识一位小数
例1
例2
1角=元=0.1元1米4分米=1.4米
2角=元=0.2元1元3角=1.3元
(注:.用红色标出)
认识两位小数.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初步理解两位小数的含义;
2.知道小数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小数的数位;
3.学会两位小数的读、写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能熟练地读、写两位小数;
(三)德育渗透点
1.根据小数点易丢、易错,对学生进行做事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2.渗透“知识来源于实践,又为实践服务”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两位小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小数数位的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米尺、投影仪、米尺示意图.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口答:1米=()分米=()厘米
1元=()角=()分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板书课题:认识两位小数
2.教学例4.
出示米尺示意图.
(1)引导学生观察思考:①1厘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为什么?
②2厘米、5厘米、15厘米……
使学生明确:1厘米可以用 米来表示,几厘米可以用 米来表示.(引导学生在米尺示意图上标出各分数)
(2)鼓励学生任意举例.
(3)教学两位小数的写法.
提示:百分之几的分数也可以用两位小数来表示.
①回忆 写成0.1的方法;
③类推:2厘米、5厘米、15厘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
(要求学生说出思考方法,注意:将15厘米写成0.15米后,读数可能有难度,教师给予点拨)
④学生任意说出几个两位小数.
⑤反馈练习:122页做一做第3题.(独立填空,同桌交流)
3.教学例5.
明确:
①元、角、分为单位的钱数改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表示方法;
②区分2分、2角5分中的两个“2”表示的意义.
交流后板书:1分=元=0.01元
2分=元=0.02元
2角5分=元=0.25元
1元3角8分=1.38元
出示复合片(抽拉)
(1)引导学生观察:一小格用分数、小数表示分别是多少?
3个格、36个格、10个格……
(学生任意举例)
明确:
①每个正方形图都表示整数1”.
②表示百分之几的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
(2)渗透“十进”关系.
讨论:0.10为什么等于0.1?
明确:①10个0.01是0.1;
②10个0.1是1.
板书: =0.01 =0.36
=0.03 =0.10=0.1
(3)反馈练习:122页“做一做”第1题.(独立完成,同组互议)
5.教学小数数位和读法.
(1)引导学生自学122页上半部分.
思考:通过读书你明白了什么?
使学生明确:
①小数的数位顺序;
②小数的读法.
(2)点拨:
①整数、小数相邻数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②小数部分顺次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③百分位后面还有数位,以后再学.
(3)检查效果:出示120.85
要求:
①指出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数位名称.
②读出小数.
板书:(见板书设计)
(4)质疑.
(5)反馈练习:读出下面各小数,说出各小数的数位名称.
三、巩固发展
1.124页二十九第1题(填书,同桌互议)
2.124页练习二十九第2题
(互问,重点明确同一个数字“1”所在位置不同表示的意义也不同)
3.填空.
(1)10个0.01是().
(2)0.01是()分之一.
(3)98厘米=()米.
(4)4元零7分=()元.
(5) =().
(6) =().
(7) =()=()
4.判断.
(1)0.37中,没有整数部分,只有小数部分.()
(2)7.25读作:七点二十五.()
(3)3.02元表示3元2角.()
(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小数点位置的重要性,渗透做事要认真仔细的思想)
四、全课小结
五、布置作业:练习二十九.3题.
六、板书设计
认识两位小数
例4
例5例6
1分=元=0.01元 =0.01
2分=元=0.02元 =0.03
2角5分=元=0.25元 =0.36
1元3角8分=1.38元 =0.10
=0.1
读作:一百二十点八五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并掌握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2.正确区分整数加法和小数加法的异同.
(二)能力训练点
1.能正确计算小数加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计算小数加法,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
教学重点: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对齐数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的算理.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答.说出下列小数中每一位数表示的意义.
0.40.081.0323.715.26
2.说出下面的钱数各是几元几角几分.
1.82元0.03元7.90元0.65元0.27元15.04元
3.整数加法法则是什么?
(强调: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竖式计算1283+2642479+560
转化成12.83+26424.79+5.60导入课题.
板书简单的小数加法
2.新授.
(1)教学例1.
启发学生思考:通过看题,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
①列式.
②用几角几分知识计算.(学生试算,教师巡视时提示:列竖式时把数位对齐)
(2)小数计算的方法.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时提示:
①0.65中的“6”“5”、0.27中“2”“7”的意义.
②竖式排列的道理:明确相同数位对齐,即小数点对齐.
③从低位加起,满十向前一位进一.
④和的小数点和加数的小数点对齐.
板书(见板书设计)
(3)启发思考: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明确: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低位加起,满十向前一位进一.
③结果对齐加数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4)比较以上两种方法哪种简便?
(5)反馈练习:127―128页“做一做”1、2.(要求独立完成,同桌交流)
(6)教学例2.
出示:王宏的妈妈买花布1.5米,买白布2.6米.一共买了多少布?
①用例1的方法类推,学生独立计算.
(教师巡视时点拨十分位上满10个0.1向前一位进1的道理.)
②检查效果.
板书1.5+2.6=4.1(米)
③质疑.
④反馈练习:182页下面的“做一做”1、2题.(分组做,互相交流)
明确相同点:(1)相同数位对齐(2)从低位加起,满十向前一位进一.
不同点:小数加法在和里点上小数点.
(8)计算导入时的两个小数加法.
12.83+2.6424.79+5.60
三、巩固发展
1.填空(用小数计算)
(1) =()+()=()
(2) =()+()
(3) =()+()=()
2.判断对错,并改正.
3.计算.
4.129页2题.
四、全棵小结:这节课,你又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重点从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及整数加法的异同方面总结)
五、布置作业:练习三十1题后4个题.
六、板书设计
答:一共用了9角2分.
简单的小数减法.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并掌握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2.懂得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二)能力训练点
1.能正确地计算小数减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通过减法教学,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计算小数减法,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
教学重点: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本位不够减向前一位借1的算理.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引导学生说出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2.竖式计算:489-2641000-905
说出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强调: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减起,不够减向前一位借1)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1)出示:
求:梳子和牙刷一共多少元钱?(学生计算)
(2)思考:梳子比牙刷贵多少元钱?怎样列式?
板书:0.65-0.48
(3)揭示: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小数减法.
板书:简单的小数减法
2.教学例3.
(1)启发学生思考:根据0.65-0.48这个算式,你想到什么?
(2)使学生明确:①用几角几分计算,②用小数计算.
(3)学生试算.
揭示:①用元、角、分计算时,分与分不够减,怎样退位;
②小数计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
③百分位不够减要从十分位退1作10,在百分位上加10再
减.
(4)交流后板书:0.65元=6角5分
0.48元=4角8分
元角分
(5)讨论: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6)反馈练习:131页“做一做”第一题.(同桌订正)
3.教学例4.
(1)启发思考:通过看题,你知道了什么?
明确:①列式,②计算.
点拨:十分位不够减时的借位方法,个位相减应得“0”.
(2)交流后板书:3.1-2.9=0.2(米)
明确:(1)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都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减起;
(2)哪一位不够减都要向前一位借1;
(3)和里小数点的位置.
4.反馈练习:131页“做一做”第3题.
三、巩固发展
1.判断.
2.选择.
(1)1.35-1.30=()①1.05②1.22③0.05
(2)12.12-8.88=()①4.34②3.24③3.34
3.计算并验算(板演).
5.8-4.30.93-0.478.1-6.9
4.132页练习三十一第3题.
5.计算比赛.
0.46-0.132.2-1.50.49+0.65
4.3-1.93.4+2.75.1-3.8
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又学到了哪些新知识?引导学生总结.
五、布置作业:132页练习三十一第1题后4个题.
六、板书设计
第五单元面积单位
整体感知
小学数学教案内容篇八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我们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展、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改变以往课程实施过程中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把课程改革的重点放在提倡“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上,并且把现实的、有趣的、探索性的学习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平时数学学科的教学,谈谈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中的一些做法。
单调的、千篇一律的教学活动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更何况我们面对的是好奇心很强的小学生。因此教学中老师可以开展一些游戏、竞赛,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比赛中练“说”,在“说”中发展思维能力。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的竞赛活动,让学生说思路比速度,使学生在应用计算性质、定律进行运算时做到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a、把37分成30和7,7加7等于14,14加30等于44;
b、把37分成34和3,7加3等于10,10加34等于44;
c、把7分成3和4,37加3等于40,40加4等于44。
在紧张热烈的气氛中,大家说话的方式方法和速度在比赛中提高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比“说”的训练中,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细心听题,专心看题,认真思考问题,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培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有时又为同伴的精彩发言所折服,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分享成功的喜悦。开放、互动的课堂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大量合作与交流的机会,让他们自由发表见解,学会倾听别人意见、合理地补充,及时强调反思自己的观点,达到较完美的认知,“为交流说数学,为探究说数学”,为获取自主学习的成功体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比如《三角形的面积》的教学:
a教学:
师:怎样求出三角形的面积呢?我们来做个试验。请同学们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纸片(生拿纸片)。
b教学:
师: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呢?
我们能否思考一下:
a老师的教学使学生的动手实践变成了简单地执行老师的任务,变成了一种对书本的模仿与复制,学生只需手的运动而无需脑的兴奋,它的功效将会大大降低。b老师的教学体现了动手必须与动脑相结合,因为动手实践需要一定的思维空间与思维坡度,需要一种积极探索的心理状态,需要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思维活动。
在我们的课堂中要想方设法创设机会让学生“做”数学,而不是“听”数学。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将数学教学过程设计成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猜测、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充分调动视觉、听觉等感官,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的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学习数学的方法与过程,获得数学知识的经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这样在整个学习实践的过程中学生情绪高涨,并能很快就进入自主学习的角色。
比如,教学“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我让学生在10厘米、6厘米、5厘米、4厘米4根小棒中任选3根做三角形,看看谁做成的三角形多。学生接到任务后马上动起来。展示时,有学生发现用10厘米、5厘米、4厘米3根小棒或用10厘米、6厘米、4厘米3根小棒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进而将围成的与未围成的进行对比观察,从而感悟出要做一个三角形必须是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
在新课程实践中,我们不能片面地理解和只运用某一种学习方式,那样学生的学习体验是极其单调的,学习生活是非常贫乏的。我们应积极寻求学习方式的整合,使知识和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目标在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中、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得以实现。
作为老师的我们应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供生活情境,为基本的学习内容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探索机会,让学生亲自经历“现实题材——提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研究或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从而丰富学生数学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健康而又可持续地发展。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2656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