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刚正不阿作文素材 刚正作文精选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6 15:15:06
2023年刚正不阿作文素材 刚正作文精选
时间:2023-06-06 15:15:06     小编:zdfb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刚正不阿刚正篇一

1. • 你若正直,不要怕人诽谤。

2. 赴汤蹈火:赴:奔向。

3. • 友谊是一种责任。

4. • 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5. • 喜欢炫耀与爱好正直,这两者是很难结合在一个灵魂之内的。

6. 雅俗之别——高雅和低俗的区别。

7. 不屈不挠:屈:弯曲,屈服;挠:弯曲。

8. 衰草连天——形容荒草遍地,极其凋敝的样子。

9. • 正直虽不是行善,却是缺乏罪恶的证据。

10. 草长莺飞——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色。

11. • 心如规矩,志如尺衡,平静如正直如绳。

12. • 孩童的动作,是清洁,是正直。

13. • 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14. • 对自己的忠实,才不会对别人欺诈。

15. • 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

16. 不折不扣:折、扣:出售商品时,按定价减去的成数。

17. 脍炙人口: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

18. 因地制宜——因:依据;制:制定;宜:适当的措施。

19. • 奴颜婢膝真乞丐。

20. • 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

21. 销声匿迹——销:通“消”,消失;匿:隐藏;迹:踪迹。

22. 微不足道——微:细,小;足:值得;道:谈起。

23. 不言而喻:言,说明;喻,了解,明白。

24. • 以为人人都正直,那是愚蠢的;认为根本没有正直的人,尤其愚蠢。

25. • 好人常直道,不顺世间逆。

26. 道听途说:道:道路;途:路途。

27. • 做好人容易,做正直的人却难。

28. • 正直的人必须和正直的人为伍,因为谁是那样刚强,能够不受诱惑呢。

29. 班门弄斧:鲁班,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的木匠。

30. • 随时莫起趋时念,脱俗休存矫俗心。

31. 变本加厉:本:本来,原先;加:更加;厉:猛烈。

32. • 聪明的人不听阿谀的话,正真的人不干不磊落的事。

33. 破釜沉舟:比喻下定决心,绝不动摇退缩,要一干到底。

34.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薄:逼近.太阳快要落山。

35. 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各不相同。

36. • 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必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

37. 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38. 心平气和:心里安静,态度温和。

39. 流连忘返:玩乐时留恋不愿离开。

40. 断壁残垣:残垣:倒了的短墙。

41. 各得其所:原指每个人都得到满足。

42. 漫不经心:漫:随便。

43. 明察秋毫:眼光敏捷,连秋天鸟兽新生的细毛也能看得清楚。

44. • 正直者顺道而行,顺理而言,公平无私,不为安肆志,不为危易行。

45. • 正直难亲,谄谀易合。

46.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

47. 风调雨顺:调:调和。

48. • 在很特殊的情况下,一个人才会成为圣人,但做一个正直的人却是人生的正轨。尽管你们曾经犯错,曾经迷惘,你们也应当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做一个正直的人。

49. • 正直的人,依信心而生活。

50. • 学贵得师,亦贵得友。

51. 不约而同:不: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约:约定;同:相同。

52. 历历在目: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

53. 见异思迁:看见更加新奇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

54. 门庭若市:门前和院里就像街上一样热闹。

55. • 做一个正直的人,就必须把灵魂的高尚与精神的明智结合起来。

56. 名列前茅:比喻名次排列在前面。

57. 触景生情: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起联想,产生某种感情。

58. • 正直能教人胸怀坦荡。

59. • 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

60. • 有自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

61. 变幻莫测:幻:变化;变幻:不规则地改变;测:捉摸;莫测:无法推测。

62. 月明风清——月光明朗,清风微动。

63. • 为人善良和正直才是最光荣。

64. 恰如其分:说话或做事正合分寸。

65. 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清楚知道。

66. 长途跋涉——跋涉:翻山越岭、趟水过河。

67. 刚正不阿:刚:刚直;正:正直;不阿:不逢迎。

68. • 以正胜邪,以直胜曲。

69. • 对一个正直的人来说,流言是起不了作用的。

70. 漠不关心:形容对人对事态度冷淡,一点也不关心。

71. • 青春呀,永远是夸姣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72. • 坚信别人诚实,是本人正直的一个有力证据。

73. 转弯抹角——抹角:挨着墙角绕走。

74. • 做一个圣人,那是特殊情形;做一个正直的人,那却是为人的正轨,你们尽管在歧路徘徊,失足,犯错误,但是总应当做个正直的人。

75. • 一个人心术要正,行为要端,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76. • 做一个圣人,那是特殊情形;做一个正直的人,那却是为人的正轨。

77. 骇人听闻:指人听了某些东西非常惊讶害怕,多指对社会上发生的不良风气感到害怕。

78. • 汝若全德,必忠必直;汝若全行,必方必正。终身如此,可谓君子。

79. • 志毋虚邪,行必正直。

80. 不屑置辩:屑:值得;置辩:辩论,申辩。

81. 巧妙绝伦——巧妙:(方法或技术)灵巧高明,超乎寻常;绝:没有。

82. 厚此薄彼:重视或优待一方,轻视或冷淡另一方。

83. • 失足,你可以马上恢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

84. 豁然开朗:原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现比喻对于百思不得其解的事物,突然间开阔了思路,明白了其中的奥秘。

85. 力挽狂澜:比喻尽力挽回危险的局势。

86. • 正直但无知识是软弱的,也是无用的;有知识但不正直是危险的,也是可怕的。

87. 滥竽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88. 变化多端——形容变化极多。

89. 各行其是:行,指做、办;是,对的。

90. • 一个正直的人在无论什么地方应该知道自重。

91. • 正直是最好的策略。

92. 井然有序:井然:整齐不乱的样子。

93. 鸡犬相闻:鸡鸣狗吠的声音都能听到, 指人烟稠密 。

94. 百看不厌:对喜欢的人、事物等看多少遍都不厌倦,比喻非常喜欢。

95. 无动于衷——衷,内心;动,触动。

96. • 正直无私,扬眉吐气,我不怕人,人皆敬我,就是天堂快乐之境,此为将之根本。

97. • 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得难。

98. • 友谊是灵魂的结合,这个结合是可以离异的,这是两个敏感,正直的人之间心照不宣的契约。

99. • 你如果要避免永远的刑罚,就必须走正直而狭窄的路。

100. 相安无事——相:互相;安:安稳。

101. 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不可动摇。

102. 今非昔比:现在不是过去能比得上的。

103. 搬弄是非:搬弄:挑拨。

104. •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106. • 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107. • 上者,民之表也;表正,则何物不正?

108. 车水马龙:车像流水,马像游龙。

109. • 直气苟有存,死亦何所妨。

110. 称心如意:称:符合;称心:符合心愿。

111. • 立身既质直,出语无谄谀。保我不鉴壁,信君方得珠。

112. • 即使那些行为并不坦白正直的人也会承认坦白正直地待人是人性的光荣,而真假相混则有如金银币中杂以合金一样,也许可以使那金银用起来方便一点,但是把它们的品质却弄贱了。

113. 束手无策——束:约束,捆绑。

114. 当之无愧:当:承当。

115. 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逼真生动,像活的一样。

116. • 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

117. 心悦诚服:由衷地高兴,真心地佩服。

118. • 正直是为人最良之品性,且为处世之最良法,与人交接,一以正直为本旨。正直二字,实为信用之基。

119. • 但立直标,终无曲影。

120. 买椟还珠:椟:木匣;珠:珍珠。

121. • 正像太阳会从乌云中探出头来一样,布衣粗服,可以格外显出一个人的正直。

122. •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23. 记忆犹新:过去的事,至今印象还非常清楚,就像刚才发生的一样。

124. 流离失所:流离:转徒离散。

刚正不阿刚正篇二

魏徵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家里很穷,但他却喜欢读书,掌握了广博的知识,后来又出家当过道士。隋朝末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他先后参加李密瓦岗军和窦建德起义军,李建成被杀后,他又因直言敢谏,受到唐太宗的重用。

唐太宗常把魏徵召进宫内,叫他提些意见。李世民有不对的地方,魏徵能够当面批评,甚至会弄得唐太宗一时下不了台。

有一次,唐太宗根据右仆射(掌管奏章文书的官员)封德彝的建议,决定十八岁以上身体强壮还没有服役过的男子都要去当兵。但魏徵不同意。因为按照当时的规定,皇帝的敕令,要由谏议大夫签名才能生效。

唐太宗问他:“你不同意这样做,有什么理由?”

唐太宗非常生气,大声指责道:“你太固执己见!”

唐太宗这才幡然醒悟,收回了命令。

有时候,李世民还会和魏徵一起讨论一些问题。

魏徵回答道:“能够多听听各方面意见的帝王,通常比较明智;一意孤行、只听单方面的意见的帝王,难免就会昏庸。”“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成语就是这样来的。

唐太宗赞许地说:“你讲得真好啊!”

唐太宗听了这番话,马上取消了册封。

魏徵能在初唐的政治舞台上发挥一点作用,确实是与唐太宗闻过则喜、从谏如流的气度分不开的。

唐太宗时能够大胆进谏的大臣,还有一位马周。马周原来只是守卫玄武门的中郎将常何的客人。公元631年(贞观五年),李世民下令百官上书谈论朝政得失。常何是个武将,不懂政治,感到谈不出什么,为此很犯愁。马周知道了,马上动笔为他写了二十多条关于政治得失的意见,让他去交差。李世民读了以后,觉得条条都切中要害。他很奇怪,常何这一介武夫怎么变得这样有政治头脑了,就找他来面谈。常何一向老实,他坦白地告诉李世民上书的内容都是马周写的。李世民马上召见马周,一番谈话,对他十分赏识,不久便任命他为监察御史。

马周没有辜负李世民对他的期望,经常进谏,向李世民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他要李世民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要了解民间的疾苦,爱护百姓;他要李世民不要太宠爱子女,没有必要每年加赐金银珍宝,因为奢侈只会害了子女;他要李世民以人为本,真正让百姓满意,就得选拔德才具备的好官。对马周提出的这些建议,李世民都认真听取,并加以推行。

魏徵、马周等人还提醒李世民,隋末因为滥刑暴政而迅速灭亡。李世民因此非常重视立法安民,要求有关部门融合前朝立法、司法经验,制定了《贞观律》,使封建礼教法律观成熟完善起来,为稍后制定《唐律》打下了基础。

连州,地处五岭南北交通要冲。自唐以后,很多朝廷贬官都被贬此地。韩愈之前有王俊、王仲舒,之后有刘禹锡、杨敬之、蒋防、卢肇。这些贬官都是进士、状元,满腹经纶,饱读《诗》、《书》,肚子里装满了儒家学说的精华,他们在连州开学馆,兴农业、倡导文明,开启民智,推动了连州文化的发展。“数间茅屋闲临水,一盏秋灯夜读书”,是刺史刘禹锡和他的学生们教学活动的写照。

咸通十一年,梗直为相的刘瞻在昏庸的懿宗皇帝(李崔)面前,为无故受牵连的300余名百姓喊冤,主演了令世人敬佩不已的“刘瞻上疏”。

事情由懿宗的爱女同昌公主的病逝而起。

痛失爱女,懿宗哀痛不已。看着宠爱的郭淑妃哭了个死去活来,忙得宫女御医又是送姜汤,又是送参汤给爱妃安神,懿宗心刀剜掌心般地疼。

在悲痛中失去理智的懿宗认为公主的死是医官们不用心所至,下令将韩宗劭等20多名皇家医官全部诛杀,并将20多个医官的父族、母族、妻族、老老少少300余人,全部抓来,囚禁在首都监狱。时任同平章事(实质为宰相)的刘瞻召见负责诤谏的官员,命他们上疏劝阻,看到正在火头上的懿宗,以及平日他任用小人,听信谗言的做派,谏官们都生怕一言不慎,掉了脑袋。

面对着唯唯诺诺的同僚,想到日间谏官们对懿宗皇帝不勤政事,独断专横的恐慌。刘瞻深知,谏议懿宗的重任就落在自己身上了。于是,就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他在给懿宗疏文中强调:“人的寿命长短,都是上天注定。昨天,公主患病,皇上仁慈的圣心,深为关怀,韩宗劭等诊断的时候,只求早日痊愈,所以使用各种医术,并不是没有全神贯注。想不到祸福先定,难以转移,竟发生意外失误。追究他们的动机,应说是可怜可哀!而今,男女老幼300余人,身戴脚镣手铐等械具,囚禁牢狱,民心惊恐,舆论沸腾,叹息之声,盈满道路。为什么使我们通达明理的君主,蒙受被认为是性情凶恶的诽谤?只因陛下久居平安之地,想不到人生艰难,一时间怒不可遏,忽略了事理上的缺失。恭请稍稍收回神圣的忧虑,把他们从宽释放!”懿宗看到奏章,大不高兴。随后,刘瞻又跟京兆尹温璋,在懿宗面前竭力劝阻,懿宗暴跳如雷,大声吼叫,把他们吆喝出去。

懿宗立即罢了刘瞻的相位,以检校刑部尚书同平章事出为江陵尹,充荆南节度使。

一日,刘瞻退朝回府第,路过集市,面前一闪而过的身影让他感到眼熟,是邻居小牵,这小子怎么走得这样急?他赶紧跟在后面,看他到那里。只见小牵一直走进祥盛当铺,鸡爪似的手拿着一支发簪,求当铺老板随便给点银子,给爹爹买药。

刘瞻细细讯问小牵,发簪是谁给他的,小牵告诉他,是娘亲叫他来当铺,当了银子给爹爹治病。他知道,小牵爹爹患的是肺病,整天咳嗽不止。一支发簪当来的银子,能顶什么事情呢?他把小牵带回家,叫老伴盛一碗稀饭,给小牵吃了,再拿出碎银,叮嘱小牵交给娘亲,给爹爹抓药。

接济穷困的邻居,刘瞻的老伴总是一次一次地往外掏钱。居家过日子,总要捏紧自个的荷包,一家老少整天就着米粒熬成的清淡汤水过日子,一天,小儿子嚷嚷着肚子饿,要娘亲做米饭吃。做娘亲的只好将就着,做稠一点的稀饭盛到儿子的饭碗。她和刘瞻就只有用咸菜送稀饭汤水。

在人们的眼中,身为朝廷命官,有豪宅,有厚禄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接受百姓出于感激而贡献的礼物,合情也合理。可刘瞻并不这样想,对四方百姓的献馈,一一婉拒,他节俭清廉的美德,朝野称颂。当听到他因为同昌公主的死,出面力谏懿宗而获罪,被罢相出镇荆南时,官民一片惋惜之声,一时“正人吞声而扼腕,百姓掩泪于道途”。

翰林学士承旨郑畋奉懿宗的旨意,草拟罢免刘瞻相位的诏书,觉得很为难,他在罢黜刘瞻宰相诏书草稿上写道:“(刘瞻)居住的几亩田地,仍然不是自己的产业;拒绝四面八方的贿赂,最害怕别人知道”……和韦保衡勾结欺瞒皇上,有心排斥刘瞻的路岩看见诏书,对郑畋的做法很不满意,狞笑道:“你不是罢黜他当宰相,而是推荐他当宰相!”在路岩和韦保衡这伙人的淫威下,凡是和他们意见不一致的,都一一被贬。

改道回京

刘瞻总是与路岩、韦保衡意见相左,因此总受到莫名的打击。说起路岩、韦保衡劣迹,老百姓疼恨得咬牙切齿。路岩凭出色的马屁功夫,36岁便就升到了丞相的高位,掌握着相印。为相8年,懿宗只知道吃喝玩乐和礼仙拜佛,政事都交他掌管。因此,他做坏事的胆子就越变越大。结党营私、贪赃枉法、陷害忠良,果真的坏事做绝。自从韦保衡当上驸马爷那时起,他有心巴结权贵,很快,两人就混在一起,利用懿宗疼爱同昌公主的关系,狼狈为奸,瞧着谁不顺眼,就极力打击排斥。刘瞻向来爱劝谏懿宗勤于朝中事,这,就无意中得罪了这两个乱臣贼子。借公主的死,两人要置刘瞻于死地。共同上疏指控刘瞻与皇家医官秘密勾结,误用毒药,毒死同昌公主,致使刘瞻一贬再贬,令百姓为之惋惜。

有道是:多行不义比自毙!元和十四年七月,懿宗驾崩,僖宗立,韦保衡一伙终于失宠。韦被贬为贺州刺史,再贬崖州澄迈令,路岩为新州刺史,复长流谵州,赐死。

素来以刚正清廉立言立身的刘瞻,最终得到重用,先后任康(今广东德庆县)、虢(今河南灵宝县)二州刺史。刘瞻任两地刺史期间,以出色的执政能力和务实为民态度,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僖宗钦佩他的才华以及为社稷为百姓的胸怀,将他招回京城,委任他为刑部尚书。

刘瞻要回京城了!这喜讯长了翅膀一样在京城的老百姓当中传送着。咱们要以最隆重的形式,欢迎这位为民办事的好官员回来!京城长安东西两市,居民们早就派人悄悄地探听刘瞻回朝的具体日子,谋划着一场盛大的庆祝活动,欢迎刘瞻重新登上相位。于是,大批居民自发地组织起来,依照贫富比例收钱,他们在长安街两头搭起牌楼,秧歌队、旱船队,狮舞、龙舞、杂耍队、唢呐队都依照安排,在街头静候。他们要在护送刘瞻回京的卫队经过的时候,用热烈的鞭炮声,载歌载舞,迎接他的归来。

时值正午,不见刘瞻的卫队出现;转眼申时又过了,大街仍然没有刘瞻的身影。马队街两头来回奔跑,互相询问:是不是太大意,看花眼了?这时,远远跑来了一匹马,马上的士兵,一一队街头的民众说:大家不用等了,刘丞相有紧要事,改日回京城。

原来,刘瞻听到民众街头迎接他的消息,变更回京城的日期,改走其他小路回京城。

宰相裴但逝世后,刘瞻受僖宗重任,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最初,刘瞻被贬南方,宰相刘邺,向韦保衡、路岩靠拢,联合陷害刘瞻。现在,刘瞻回京再任宰相,刘邺内心升起恐惧。秋天,刘邺在全国盐铁专卖暨运输总监署,设席宴请刘瞻,刘瞻回家后生病。

因为刘邺的宴请,刘瞻这一病,就再没有康复,直至去世。当时的人都认为刘邺用毒药将他毒死。

刘瞻的死,给后人一个迷。但他以高尚的道德操守、清白的为官之道,赢得了世人的景仰与推崇,流芳千古,值得连州人乃至广东人引为骄傲。

刚正不阿刚正篇三

好剧是不会被埋没的。《人世间》播到十几集的时候笔者写了一个评论,当时爱奇艺上该剧的热度维持在6000多,不算亮眼。随着剧情推进,口碑发酵,它的热度已经突破9500;云合数据显示,该剧有效播放量的市场占有率突破30%,也就是如今在长视频上看剧的,三个人里就有一个人是在看《人世间》。朋友圈里从父辈到同龄人,时不时有人会发表一下追剧感言。

《人世间》海报

《人世间》收视口碑双丰收

不过,《人世间》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周秉昆所代表的东北平民阶层的故事,以此来凸显作品的主题——“好人文化”。小说作者梁晓声曾如此形容“好人”,“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须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他人着想的善良”。周秉昆、郑娟正是好人的代表。

雷佳音 饰 周秉昆

殷桃 饰 郑娟

按理说,好人好报。但《人世间》好人的境遇,却让观众看得太憋屈了——剧中的好人太苦了。

实在太苦了

整部剧播到现在,也就周秉昆拿到编制、买了房子那几集带有一点亮色,其余时候周秉昆与郑娟夫妻就是在应对层出不穷的苦难。

“好人受难”是文艺创作的一个重要母题,不过《人世间》里的受难,并非西方美学意义上的“悲剧”。真正意义上的悲剧,人物的悲惨命运虽让人恐惧,但怜悯稀释了恐惧,并且人物对抗命运的神性火花,能够激起我们的“崇高感”,让我们感受到人性的不服、不屈、不妥协与不可战胜。换言之,正因为有了主人公的不屈“反抗”,才让观众肃然起敬,哪怕结局失败了,仍然捍卫了人的尊严。

《人世间》里的好人们,对于命运给予的一切不公与灾难,更多是接纳的态度。这就是剧中一再出现的周秉昆说的那句话,“觉得苦吗,自己嚼嚼咽了”。

周秉昆的生存哲学

从小说到剧集,有些苦实在是挡不住,因为它们来自于“意外”。虽然无论是小说还是剧集,《人世间》都比传统的苦情戏高级很多,却也不得不说,它里头确实有太多苦情戏的元素。

《人世间》里,笔者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周楠非得中枪死了呢?周秉昆为什么就意外地把骆士宾给打死了?这些情节完全取决于小说家与编剧的自由创作,而非逻辑发展的必然。

当天灾人祸密集地发生在好人身上,不可避免地,它就有苦情戏的“俗套”,主要作用是煽情。

周楠为什么被写“死”了?并没有非如此不可的理由。

当然,《人世间》绝非那类烂俗的苦情戏。苦情戏几乎都会有“好人——坏人”的二元对立,好人“高大全”的同时,坏人也脸谱化了,他们只是给好人制造阻碍的工具人。《人世间》里没有脸谱化的“坏人”,但有一点却与苦情戏一致:好人总是一再忍耐、一再退让。

周秉昆、郑娟之所以总在吃苦,除了意外的不幸外,更多是因为他们太好了,太能忍耐,以至于“好”成为他们的责任与义务,别人可以无条件地要求他们做出牺牲。

剧中两场戏非常典型。它揭示的是家人——最亲密的家人,对于周秉昆、郑娟的无意“压榨”。

周楠与周蓉的女儿冯玥相恋了。从法律关系上看,他俩是表兄妹,不能恋爱。但我们也知道,周楠与周家并无血缘关系,周楠是郑娟被骆士宾强奸后有的孩子。如果周家人同意了周楠与冯玥的恋情,也就意味着郑娟那一段梦魇般的记忆要公之于众,周秉昆也要被人背后指指点点——当初郑娟怀孕时跟他在一起,他就没少被人风言风语。

因为冯玥一直就是郑娟带大的,周蓉对冯玥有愧疚,想弥补冯玥,所以她支持冯玥与周楠的爱情。除了私心以外,也是因为她思想比较开明,毕竟她年轻时也曾为爱奔赴贵州,她支持女儿为自己而活。周蓉的自我始终带有一点“自私”。

周蓉说这话,实在太自私了

郑娟说:“孩子们的一生是一生,我们的一生就不是一生了?”

道德绑架

后面的剧情我们都知道了:周秉昆和郑娟,还是同意周楠与冯玥在一起了。的确,从恋爱自由的角度看,父辈是没有权利阻止子女们的自由恋爱,问题是周蓉的理由不是这个,而是:周秉昆、郑娟“心里面没有自己”,这一回他们不能有任何私心,也必须为家人为孩子牺牲,否则就是“自私任性”。

秉昆啊,你哥你姐咋没这么想?

所以,当周秉义、周蓉的日子越来越好时,周秉昆的日子肉眼可见地越来越差。大家都觉得理所当然,周秉昆是“好人”嘛,只要哥哥姐姐好就是真的好。

另一场很典型的戏是,周父晕倒后,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时候,周秉义和周蓉都从外地赶了回来。到家后,除了担心父亲外,他俩的第一反应出奇的一致:责怪周秉昆没有照顾好爸爸。

周蓉“理直气壮”

周父说了公道话

周父说的不过是最简单的常识:爸妈是三个人的,平时都是周秉昆在照料,哥哥姐姐几乎就没尽到什么赡养责任,怎么好意思怪周秉昆?还记得周母是因为周蓉才陷入昏迷状态,当时周秉义周秉昆并没有因此怪周蓉,好像她自私任性所以就应该被原谅。就因为周秉昆是大好人,是老好人,他就必须全身心为家庭付出,必须照顾好三个人的爸妈,哪怕爸爸晕倒了周秉昆第一时间送医了,周秉义周蓉还是不分青红皂白怪周秉昆。

这里的“善者优胜”,类似于我们常说的“好人好报”。可在《人世间》里,坦白讲,笔者没有看到“好人好报”,没有看到“善者优胜”。那些更自我、更自私的人,往往过得更好;好人虽然有道德上的荣耀,却承受了太多的苦难和代价。是的,这个时代需要好人,文艺作品创作需要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但这不意味着好人就是“成全别人、牺牲自己”,不意味着好人就是“任劳任怨、逆来顺受”;我们期待的“好人”,是在坚守真善美的同时,也可以追求自我、成全自己,也敢于不平则鸣、反抗不公。

苦么,不要都嚼嚼咽了,那是苦情戏的自我感动。不必吃的苦,反抗并吐掉,别人该吃的苦,让他们自个吃去,替人着想不意味着他们就不用负责任了。好人好报,好人更应该过好生活,这是观众更期待的“好人文化”。

本期资深编辑 邢潭

刚正不阿刚正篇四

海瑞(1514—1587)字汝贤,自号刚峰,回族,琼山(海口)人,明代著名政治家。他一生居官清廉,刚直不阿,清廉正直,深得民众的尊敬与爱戴。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海瑞刚正不阿的历史典故,希望你们会喜欢!

在严嵩掌权的日子里,别说是严家父子,就是他们手下的同党,也没有一个不是依官仗势,作威作福的。上至朝廷大臣,下至地方官吏,谁都让他们几分。

可是在浙江淳安县里,有一个小小知县,却能够秉公办事,对严嵩下面同党,一点不讲情面。他的名字叫海瑞。

海瑞是广东琼山人。他从小死了父亲,靠母亲抚养长大,家里生活十分贫苦。二十多岁他中了举人后,做过县里的学堂教谕,教育学生十分严格认真。不久,上司把他调到浙江淳安做知县。过去,县里的官吏审理案件,大多是接受贿赂,胡乱定案的。海瑞到了淳安,认真审理积案。不管什么疑难案件,到了海瑞手里,都一件件调查得水落石出,从不冤枉好人。当地百姓都称他是“青天”。

海瑞的顶头上司浙江总督胡宗宪,是严嵩的同党,仗着他有后台,到处敲榨勒索,谁敢不顺他心,就该谁倒霉。

有一次,胡宗宪的儿子带了一大批随从经过淳安,住在县里的官驿里。要是换了别的县份,官吏见到总督大人的公子,奉承都来不及。可是在淳安县,海瑞立下一条规矩,不管大官贵戚,一律按普通客人招待。

胡宗宪的儿子,平时养尊处优惯了,看到驿吏送上来的饭菜,认为是有意怠慢他,气得掀了饭桌子,喝令随从,把驿吏捆绑起来,倒吊在梁上。

驿里的差役赶快报告海瑞。海瑞知道胡公子招摇过境,本来已经感到厌烦;现在竟吊打起驿吏来,就觉得非管不可了。

说着,他立刻带了一大批差役赶到驿馆,把胡宗宪儿子和他的随从统统抓了起来,带回县衙审讯。一开始,那个胡公子仗着父亲的官势,暴跳如雷,但海瑞一口咬定他是假冒公子,还说要把他重办,他才泄了气。海瑞又从他的行装里,搜出几千两银子,统统没收充公,还把他狠狠教训一顿,撵出县境。

等胡公子回到杭州向他父亲哭诉的时候,海瑞的报告也已经送到巡抚衙门,说有人冒充公子,非法吊打驿吏。胡宗宪明知道他儿子吃了大亏,但是海瑞信里没牵连到他,如果把这件事声张起来,反而失了自己的体面,就只好打落门牙往肚子里咽了。

过了不久,又有一个京里派出的御史鄢懋卿(鄢音yān,懋音mào)被派到浙江视察。鄢懋卿是严嵩的干儿子,敲榨勒索的手段更狠。他到一个地方,地方官吏要是不“孝敬”他一笔大钱,他是不肯放过的。各地官吏听到鄢懋卿要来视察的消息,都犯了愁。但是鄢懋卿偏又要装出一副奉公守法的样子,他通知各地,说他向来喜欢简单朴素,不爱奉迎。

鄢懋卿看到这封信揭了他的底,直恼得咬牙切齿。但是他早听说海瑞是个铁面无私的硬汉,又知道胡宗宪的儿子刚在淳安吃过大亏,有点害怕,就临时改变主意,绕过淳安,到别处去了。

为了这件事,鄢懋卿对海瑞怀恨在心,后来,指使他的同党在明世宗面前狠狠告了海瑞一状,海瑞终于被撤了淳安知县的职务。

到严嵩倒了台,鄢懋卿也被充军到外地,海瑞恢复了官职,后来又被调到京城。

海瑞把这道奏章送上去以后,自己估计会触犯明世宗,可能保不住性命。回家的路上,顺道买了一口棺材。他的妻子和儿子看到全吓呆了。海瑞把这件事告诉了亲人们,并且把他死后的事一件件交代好,把家里的仆人也都打发走了,准备随时被捕处死。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267413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