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师资格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论述题及答案解析大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6 14:41:32
2023年教师资格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论述题及答案解析大全
时间:2023-06-06 14:41:32 小编:zdfb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资格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论述题及答案解析篇一

材料:教师为幼儿制作了一个玩具灶(见下图),投放了羽毛、棉花、小木棒、乒乓球等不同材质的物品和扇子,让幼儿猜测哪些物品能被风吹起来并进行验证。

问题∶

游戏中小牛、小雷都在学习吗(4分)?请分别说明理由。(16分)

参考答案:

(1)游戏中的小牛和小雷都在进行科学学习,经过此次“玩具灶”的游戏,二者均获得了发展。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材料中的小牛和小雷通过扇风验证了不仅羽毛和棉花能飞起来,乒乓球也能飞起来,在猜想与探究中发现了风的大小与物品起飞的关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还指出科学探究的学习与发展目标为:亲近自然,喜欢探究;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因此,探究既是幼儿科学学习的目标,也是幼儿科学学习的途径。大自然和生活中真实的事物与现象是幼儿科学探究的生动内容,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是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材料中的小牛和小雷正是在探究中进行科学学习,在教师提出“哪些物品能被风吹起来?”的问题后,幼儿思考猜测,并进行实验验证,最终发现扇风的劲越大,物品越能够被吹起来的科学现象。综上所述,该教师投放了适合幼儿具体形象式思维特点的材料,设计了有趣的科学探究活动“玩具灶”,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在此过程中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也帮助了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15、材料∶

在某幼儿园大班的家长座谈会上,家长们纷纷提出∶孩子快上小学了,幼儿园应减少游戏时间,增加算术、识字等教学内容,以便于孩子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问题:(1)请根据上述说法,分析家长观念中存在的问题。(10分)

参考答案:

①缺乏科学的育儿观念,对幼儿的发展认识不足,忽略了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学习特点。材料中为了更好升入小学,家长要求幼儿园提前开展小学化教育是在不了解幼儿特点的基础上提出的。

②对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认识不是。日常幼儿园和家长沟通不到位,家长对幼儿园的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认识不足。

③忽视了幼小衔接工作的整体性而非单项性指导思想。幼小衔接工作是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工作,而不是单一的智育发展。

④忽视了幼小衔接工作应是培养幼儿入学适应性而非小学化的指导思想。材料中家长的观念是典型的小学化倾向。

(2)请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办法。(10分)

参考答案:

①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了解幼儿园教育目标。幼儿园要大力宣传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帮助家长了解幼小衔接的指导思想和内容,使家长明确幼小衔接工作的意义以及小学化倾向给幼儿发展带来的危害。

②定期开展家长学校、座谈会等家园合作方式,指导家长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幼儿园要向家长传授保教幼儿的基本知识,帮助家长正确教养孩子,了解孩子的发展规律,顺应幼儿的发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③密切家园合作。在幼小衔接工作上,鼓励家长全方位配合幼儿园的工作,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帮助幼儿在生活上学会适应未来的生活,学习上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④指导家长做好家庭幼小衔接工作。教师可以交给家长一些方法,指导家长帮助幼儿在家中开始独立完成一些任务,如培养幼儿的独立性、自主性等,从生活上做好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准备。

⑤支持家长们之间交流教育经验。幼儿园可以定期通过召开些座谈会,在传递科学幼小衔接教育观的基础上,鼓励做得好的、有经验的家长相互分享经验,共同提升,一起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做好准备。

五、活动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要求:

请帮助陈老师设计一个“我们要去春游了”的教育活动,写出活动目标,活动准备和活动过程。

参考答案:

一、大班社会活动:一起去春游固

活动目标:

1)了解外出春游途中的注意事项,知道如何乘坐公共交通地铁。

2)能够说出正确的乘坐地铁流程,学会乘坐地铁。

3)感受外出春游的喜悦心情,养成事前做好准备工作的好习惯。

二、活动准备物质准备:春游地铁路线图、地铁卡若干、故事《糊涂的小兔兔》,音乐《一起去郊游》模拟地铁站场景图。经验准备:幼儿在生活中已有过乘坐公共交通的经验。

三、活动过程

(一)音乐导入《一起去郊游》

(二)倾听故事,了解关于春游前的准备工作,学习提前做好规划。

1.教师有感情讲述故事《糊涂的兔兔》,兔兔家在春天里准备了一场春游,结果前一天晚上兔兔太高兴了以至于什么准备工作都没有做,结果第二天去春游途中真是一路囧途啊……提问:为什么兔兔找不到要去春游的公园?说说你们听完故事后的想法。(幼儿自由思考讨论)

(三)学习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地铁

1.教师出示春游路线图和地铁卡,请幼儿观察路线图和地铁卡,学习如何乘坐地铁,以及在乘坐公共交通时的注意事项。

提问:

①地铁卡长什么样子?(教师出示地铁卡,幼儿观察)

②有人做过地铁吗?(幼儿分享经验)

③知道坐地铁时要注意些什么?有哪些行为是不可以的。(要坐定在座位上,不能随便乱跑,不能倚靠地铁门等)

2.教师邀请幼儿模拟演练乘坐地铁,并请其他小朋友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并尝试说出乘坐地铁的流程(扫健康码—安检—刷卡—进站—等车—乘坐)。

(四)情境游戏——乘坐地铁教师出示模拟地铁站情景图,创设乘坐地铁的游戏情境,请幼儿根据前边所学知识,模拟游戏乘坐地铁,在游戏中将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四、活动延伸请幼儿去图书角查阅更过关于外出春游时的注意事项,为明日外出春游提前做好规划。

教师资格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论述题及答案解析篇二

1.《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新生入园时,幼儿园要进行()。

a.幼儿知识与能力测评

b.幼儿智力

c.幼儿家长测评

d.幼儿健康检查

参考答案:d

2.幼儿通过塑造角色表现文艺作品内容的游戏是()。

a.角色游戏

b.结构游戏

c.智力游戏

d.表演游戏

参考答案:d

3.在科学活动《奇妙的气味》中,教师准备了分别装有水、食醋、酱油等液体的瓶子,请幼儿看一看,闻一闻。幼儿在活动中使用了什么方法?()

a.实验

b.参观

c.观察

d.讲述

讲述法是运用语言向幼儿叙述事实材料或描绘所讲的对象,不符合题意。

参考答案:c

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课程四要素的是()。

a课程设计

b.课程目标

c.课程组织与实施

d.课程内容

参考答案:a

5.妈妈带3岁的岳岳在外度假。阿姨打来电话问:“你们在哪里玩?”岳岳说:“我们在这里玩。”这反映了岳岳思维具有什么特征?()

a.具体性

b.不可逆性

c.自我中心性

d.刻板性

参考答案:c

6.“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这一教育目的提出者是()。

a.张雪门

b.陶行知

c.陈鹤琴

d.张宗麟

参考答案:c

7.保护幼儿听觉器官的正确做法是()。

a.引导幼儿遇到噪音时捂耳、张嘴

b.经常帮助幼儿掏耳、去耳屎

c.要求幼儿捏住鼻翼两侧擤鼻涕

d.经常让幼儿用耳机听音乐,故事

参考答案:a

8.小明搭房子时缺一块长条积木,他发现苗苗手里有一块,就直接过去抢。小明的这种行为属于()。

a.工具性攻击

b.言语性攻击

c.生理性攻击

d.敌意性攻击

参考答案:a

9.毛毛第一次看到骆驼时惊呼道:“快看,大马背上长东西了。"按皮亚杰的理论,毛毛的反应可以用下列哪个概念解释?()

a.平衡

b.同化

c.顺应

d.守恒

参考答案:b

10.儿童认为规则是由有专业的人决定的,不可以经过集体协商改变。这说明儿童的道德认知处于()。

a.习俗阶段

b.他律道德阶段

c.前道德阶段

d.自律道德阶段

参考答案:b

教师资格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论述题及答案解析篇三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园《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2022上)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园《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2021下)


教师资格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论述题及答案解析篇四

13.论述幼儿园教育应“渗透于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的理由并举例说明。

参考解析: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

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2)幼儿园教育应充分从现实生活中挖掘教育资源。

把各种教育内容与动儿观实的生活联系起来。

把教育活动同幼儿现实的生活结合起来。美国教育家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以儿童的直接经验为起点,让儿童通过直接生活进行学习。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思想,他认为儿童过什么生活便受什么教育,主张把教育和学习的内容扩大到整个社会和大自然中去。

(3〉幼儿的学习不同于中小学生的学习,是同幼儿的一日生活紧密联系的。一日生活是幼儿学习的内容,也是幼儿学习的过程。

因此,除了集体教学活动以外,在幼儿园中,一日生活的其它环节,如饮食、盟洗、游戏、散步、卫生等都是幼儿的学习活动,也是幼儿的学习内容。因此幼儿园教师在设计、组织、实施幼儿教育时,要把幼儿教育与幼儿的日常生活、幼儿的感性经验联系起来,使幼儿在一日生活中获得身体、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和谐发展。

教师资格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论述题及答案解析篇五

1.【答案要点】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经济对教育的影响与教育对经济的影响两个方面。

(1)经济对教育的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社会经济发展制约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经济的发展制约着课程的设置及教学内容;经济的发展影响着教育结构、教育制度、教学组织方式、教学方法等的变革;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2)教育对经济的影响。现代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中的生产与消费关系;教育的供给与需求。

教育能促进经济增长,但教育并非经济增长的唯一因素,教育的过度扩张不仅不会带来经济的增长,甚至还会导致经济发展缓慢、失业率高、社会动荡不安等。目前各国经济学家和教育界人士提出了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社会化理论等理论观点,试图来平衡教育与经济的关系,解决教育改革和经济生活中的矛盾。

2.【答案要点】

(1)学期(学年)初的工作。

①填写班级幼儿名册,填写幼儿家庭情况登记表,明确家园联系方法。

②家访并调查幼儿家庭教养情况,初步了解幼儿生活习惯,做好记录。

③安排幼儿个人用的床、衣柜、毛巾架、水杯格,写上姓名并做好便于幼儿识别的标记。

④初步布置活动室环境,安排室内准备活动设施等。

⑤观察幼儿一日生活的言行举止,并记录分析。

⑥依据幼儿一日生活表现的观察分析与家访调查,制定班级幼儿生活管理计划与措施。(2)学期(学年)中的工作。

① 每日班级保教人员根据幼儿一日生活程序履行生活管理的职责。

② ②每日做好幼儿上、下午来园或离园的交接记录。

③每日保管好幼儿生活用品。

④每日做好班内外幼儿活动场地的清洁工作和各项设备的安全检查。

⑤每周对活动玩具进行消毒,更换生活用品。

⑥每周检查班级幼儿生活管理计划的实施情况。

⑦每周初,班级教师碰头,总结上周经验,调整本周幼儿生活管理的工作内容与措施,分工负责。

⑧观察幼儿生活行为,记录好其表现。

⑨对幼儿计划免疫、疾病、传染病情况登记。

⑩体弱幼儿的生活护理。

(3)学期(学年)末的工作。

①汇总平日对幼儿生活表现记录,做好对幼儿生活情况的小结。

②总结班级幼儿生活管理工作,找出成绩与问题。

③ 家长发放幼儿在园生活情况小结,指导家长对幼儿假期生活进行管理。

④ 理室内外环境,对集体用品、材料进行清点登记。

四、材料分析题

【答案要点】

(1)提高幼儿的认识。教师应该在幼儿园经常与它单独谈话,让她明白中午睡觉有利于自己的生长。并抓住有利时机,积极鼓励她睡觉,并适时地表扬她。就像案例中提到的幼儿不睡觉,居然在聚精会神地玩棉线,而当老师叫她快点睡,明天就会给她很多漂亮的线,她竟不一会儿睡着了,这正是老师所希望的。

(2)与家长取得共识。对幼儿的教育要靠家庭、社会的支持,为了让幼儿能健康地成长,教师应该特意与她的父母、祖父母交换意见,让他们了解幼儿在园的情况,并请他们配合老师,在家中也让幼儿中午时睡觉,养成爱睡午觉的好习惯。

五、活动设计题

【设计案例】《颠倒世界》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借助“颠倒”所产生的滑稽好笑的新奇感,自然地进行颠倒前后的比较对照。

2.能用语言、绘画大胆表现有趣新奇的“颠倒世界”。

活动准备:

故事磁带、绘画工具等。

活动过程:

1.倾听故事。

(1)乌鸦亚伯来到了一个怎样的地方?

(2)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奇怪的地方?

(3)看到这样一个颠倒的世界,亚伯的心里会怎么想呢?

2.讨论。

(1)听了这个故事后,你心里有什么想法吗?(引导幼儿讲讲心里的感受,如有趣、滑稽、可笑、奇怪等)

(2)颠倒的世界里什么事情都颠倒过来了,你知道乌鸦亚伯还看到了哪些颠倒过来的奇怪事儿吗?如果愿意的话,可以和好朋友一起讲一讲,也可以把你想到的画下来。

3.绘画;颠倒世界。

(1)幼儿将自己想象出的颠倒事情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

(2)你讲我猜。幼儿可互相猜测别人绘画的意思,再听听作者自己的介绍。

故事:

颠倒世界

有只乌鸦名字叫亚伯。它很喜欢飞到各种各样的地方去看看。有一天,亚伯飞到一个奇怪的地方,它看到一只小老鼠在追一只大猫。亚伯想:真奇怪,别的地方都是猫在追老鼠,这里怎么是老鼠在追猫呀?正在这个时候,亚伯看到了更奇怪的事情:一个人拉着马车,马却坐在车上。真奇怪,别的地方都是马拉车,人坐车,这儿怎么是人拉车,马坐车?乌鸦亚伯又看到了奇怪的事情:有个小孩子摇着摇篮正在哄老爷爷睡觉呢!亚伯想:这真是一个颠倒的世界,什么事情都颠倒过来了,老爷爷坐到摇篮里,小孩子哄老爷爷睡觉。乌鸦亚伯在这个世界里飞来飞去,看到了许许多多奇怪的事情。

你知道乌鸦亚伯看到了哪些颠倒过来的奇怪事吗?

【篇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儿童心理发展潜能的主要标志是( )。

a.最近发展区的大小

b.潜伏期的长短

c.最佳期的性质

d.敏感期的特点

2.教师与幼儿沟通时,不正确的做法是( )。

a.注意倾听

b.言语专业化

c.注意蹲下去与孩子平等对话

d.用点头、抚摸鼓励幼儿

3.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的,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 )等方面的发展。

a.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

b.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

c.能力、情感、态度、知识、技能

d.情感、态度、知识、技能、能力

4.幼儿园教学的基本方法是( )。

a.演示法

b.范例法

c.观察法

d.示范法

5.幼儿教师在教授动作示范时往往采用“镜面示范”,原因是( )。

a.幼儿是以自身为中心来辨别左右的

b.幼儿好模仿

c.幼儿分不清左右

d.使幼儿看得更清楚

教师资格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论述题及答案解析篇六

11.简述积木游戏对于幼儿发展的价值。

参考解析:

(1)在身体发展中的作用;

(2)在智力发展中的作用;

(3)在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

(4)在情感发展中的作用;

(5)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6)创造能力的发展。

12.根据图1说明,儿童神经系统发育有什么规律。

参考解析:

(1)神经系统6岁前发育迅速。由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儿童从出生到6岁,神经系统的成熟率变化非常快快速,说明婴幼儿神经系统在形态和功能以及心理发展的速度都相当迅速。许多研究表明幼儿时期特别是5岁前是智力发育的重要时期。

(2)神经系统的发育速度呈不均衡性。婴幼儿时期幼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已基本成熟,6岁后趋于平稳发展。

教师资格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论述题及答案解析篇七

1.与幼儿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相联系的是( )。

a.开始对自己进行评价

b.幼儿言语的发展

c.幼儿开始知道自己的长相

d.幼儿开始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看待

【答案】:b

【解析】:

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是和儿童言语的发展相联系的,掌握代词“我”是自我意识萌芽的重要标志,能准确使用“我”来表达愿望标志着儿童的自我意识的产生。

a.刺激物的物理特性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

b.与幼儿的需要关系密切的刺激物,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

c.在成人的组织和引导下,引起幼儿的有意注意

d.利用活动引起幼儿的有意注意

【答案】:a

【解析】:

教师通过声音的变化,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属于刺激物的物理特性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

3.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通过双生子实验证明在儿童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具有决定作用的是( )。

a.遗传因素

b.环境因素

c.成熟因素

d.教育因素

【答案】:c

【解析】:

格塞尔提出成熟势力说,强调成熟对成长的重要影响。

4.从频率上看,( )岁之前,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数量逐渐增多。

a.2

b.3

c.4

d.5

【答案】:c

【解析】:

1岁左右幼儿开始出现攻击性行为。2岁左右幼儿之间表现出一些明显的冲突.如打、推、咬等。从频率上看,4岁之前,攻击性行为的数量逐渐增多,到4岁最多,之后数量就逐渐减少。

5.幼儿认为“下午是午睡起来以后”,这说明幼儿对时间的知觉依靠的是( )。

a.日历的变化

b.季节的变化

c.钟表的行走

d.生活作息制度

【答案】:d

【解析】: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267506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