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木兰诗教案二次备课木兰诗教案两课时篇一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5)
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钢笔,懂得用钢笔写字的执笔方法和注意事项。
2.了解在稿纸或练习本上写钢笔字的要求,掌握写字的行款,培养良好的书写钢笔字的习惯。
3.了解写毛笔字的执笔方法,训练正确的握笔和书写姿势,初步培养学生写毛笔字的良好习惯。
4.初步了解“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的有关知识,懂得如何使用和爱护毛笔,培养正确地使用、爱护毛笔和注意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训练正确的执笔和书写姿势,并养成习惯。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同学们,过去两年的学习中,我们结识了许多学习伙伴,两年中我们有一个伙伴,它总是伴随我们,它就是铅笔。今年我们要结识一个新的伙伴,它将取代铅笔,时刻伴随我们经历小学、初中、大学„„,你们知道它的名字吗?“钢笔”。大家拿出自己的这个伙伴,我们来看看它。
2.揭示课题 读题 教师板书:认真写钢笔字
二、了解钢笔及用法
1.教师出示钢笔,进行实物认识。现行钢笔头有粗有细,我们学习作业应该用中等的普通钢笔。(看样子)教师拆卸一支钢笔,介绍其结构。
(1)吸墨水时要用左手扶住墨水瓶,右手反复挤压吸水管,速度不要过快,直到吸满为止。
(2)擦笔时要用软纸或软布把笔端部分的墨水擦干净。
(3)套钢笔时要套牢,要注意有的钢笔是把笔身直接插进笔套,有的则要拧紧。
(4)盖墨水评时仍要左手扶住瓶身,右手拧紧瓶盖。
(5)洗的方法是挤压吸水管,不断的把清水吸进去又挤出来,以达到清洁的目的。
三、写好钢笔字
1.指导看图片,仔细观察其坐姿及执笔姿势。
教师说明:执笔方法基本与铅笔相同,握点与笔尖距离约一寸;坐姿端正,两臂平放桌上,眼睛与桌面距离约一尺,胸部与桌边离一拳(板书)
指名学生按要求摆正坐姿,请其他学生评价。2.了解行款要求
(1)欣赏钢笔字样张,你觉得哪里写得好?(2)自己试一试---古诗《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书写时注意坐姿和握笔姿势。
(3)比较书上作品后,说说自己满意的地方,和自己不满意的地方。
四、课堂小结
1.我们对这个小伙伴想说点什么吗?同桌互换评价。
2.学写钢笔字一要肯专心,模仿字帖认真写,比比象不象;二要有恒心,每天定时坚持写,一定能进步。
五、课后作业:读写古诗《山行》。
第二课时
一、作品导入,认识四宝
1.出示毛笔书法作品,问:你知道这是用什么写的吗?
2.认识文房四宝。中国古代没有铅笔和钢笔,大多是用毛笔来写字的,所以,毛笔书法在我国可说是历史悠久,用毛笔写字,还离不了几样东西。
3.出示实物。教师简单介绍它们的用途。
二、讲故事,激发兴趣
1.教师课前收集有关古人苦练书法的小故事
晋代有个著名的书法家,叫王羲之,他从小喜欢书法。
有一次,王羲之在书房练字,书童给他送来了馒头和蒜泥,劝他趁热吃。王羲之口里答应着,心思却全在练字上。过了好一会儿,母亲来书房看他,只见王羲之右手拿着笔,左手拿着半个馒头蘸了墨汁往嘴里送。母亲吓了一跳,连忙过去阻止。可王羲之抬起头开心地说:“妈妈,今天的蒜泥真香啊!”看着他满嘴的墨汁,母亲哭笑不得。
王羲之每天练字之后,总要到门口的池塘边清洗毛笔和砚台。起初,池塘里的水还很清澈,可王羲之不停地练习书法,不停地清洗毛笔和砚台,天长日久,原本清澈见底的池塘竟然变成了黑乎乎的墨池!正是凭着这股刻苦勤奋和坚持不懈的韧劲,王羲之终成一代大书法家,被后人尊称为“书圣”。
有其父必有其子。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在小的时候也写得一手好字,得到长辈们的夸奖。但不久他就骄傲起来了。
王献之听了,觉得很惭愧。从此他更加努力练字。他像父亲一样,他洗砚的水也染黑了一个池塘,最后也成了有名的书法家。
2.你知道有哪些书法家?
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苏轼
三、指导毛笔的使用方法
1.请学习书法的同学介绍,教师补充
(1)选择合适的毛笔。小学生初学,一般用中楷毛笔
(2)新笔软化。新毛笔使用前,要用清水泡几分钟,把笔毛泡开。(3)写前注意点:写前将适量的墨水倒进砚台或小碟中,备好一张吸水软纸垫在页面下。
(4)学习写字姿势。握笔姿势与铅笔、钢笔不同,看插图,并学着老师的样子握好笔。
2.学生练一练。
小朋友在写毛笔之前蘸好适量的墨汁,再把纸铺平并用镇纸压好,再将适量的墨汁轻轻倒进砚台或小碟子中,按毛笔的握笔方法通过手指的运动轻轻旋转笔杆掭笔。
6.写后注意点:写完后要将毛笔用清水洗干净,把笔头轻轻挤干,套上笔套,有条件的挂在架子上或插在笔筒中。
四、欣赏毛笔书法作品
1.欣赏第5页上图学生的书法作品
2.你平时都在什么地方看到书法作品?你看后都有什么感想?
小组内说,指名全班说。
读书法作品,应该从右到左、从上到下的顺序读,与平时读书的顺序有区别。
3.总结:用毛笔写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认真练习。
五、总结全课
今天我们认识了钢笔和毛笔这两位小伙伴。它们将在我们学习生活中与我们相伴,希望大家和它们好好相处,善于用它们。相信大家一定能用它们写出最优美的汉字。
1 让我们荡起双桨
一、教学目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并练习说话。
4.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能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情感,并练习说话。
三、教学准备 歌曲磁带.生字卡片.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到公园或郊外去玩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课,就是描写的北京小朋友在北海公园荡舟游玩的情形。
2.板书课题: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生字:荡、桨
荡起双桨:划船时同时划动两条桨拍击水面。请学生做一做荡起双桨的姿势。
二、初读课文
1.播放课文录音。
2.借助汉语拼音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全文。
(2)卡片正音。
推开 波浪 环绕 红墙
凉爽 洒 悄悄地 功课
三、精读课文
1.细读第一小节。
(1)指名读课文。
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2)理解诗句意思。
第一、二行写出了怎样的情景? 他们在水面上荡舟看到了什么? “湖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这两句话描写了北海公园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色彩? 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此时你眼前的美丽景色以及看到美景时你的心情。
“四周”是什么地方的四周?为什么用“环绕”?
对照图画,读读诗句,说说自己的感受。
(3)指名读第五、第六行。
(4)指导朗读。
(5)小结并板书:倒映环绕(欣赏)
2.细读第二小节。
(1)指名读第二小节。
(2)理解诗句意思。
“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这两行中的“红领巾”指什么?
人们常用“太阳”来比喻什么?
“阳光洒在海面上”,洒在少先队员身上是什么感觉?
(3)指导朗读。
小朋友们心情怎样?(高兴,自豪)
我们应该怎样读?
指名试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4)小结板书:迎洒望听(唱歌)
三、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组词
荡()浆()推()浪()
汤()桨()堆()狼()3.选字填空
美丽的 风
愉快地
鲜艳的 白塔
轻轻地
凉爽的 红领巾
尽情地
板书:
1 让我们荡起双桨
倒映 环绕
(欣赏)
自然
倒())泊
飘荡 欢乐 歌唱
(迎、洒、望、听(歌唱)
热爱党
问谁 安排
(感情)
祖国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二、细读第三小节
1.齐读第三小节。
2.理解诗句意思。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尽情欢乐”是怎样的欢乐?
“我问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这里的“谁”指什么?
3.指导朗读。
读第一、二行时要用陈述语气,读出欢快的情感。读第三、四行时,语调要突然、轻,好像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似的,提醒伙伴注意。“谁”要重读,“幸福生活”语调要上扬。
教师范读,指名试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4.小节并板书:问谁安排(感激)
三、总结课文
1.课文中三小节末尾两行内容都相同,他们反复出现起什么作用呢?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想想诗歌描绘的情景,说说课文中三个小节内容表达了小朋友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相关板书:
自然
热爱党
祖国
四、指导书写
1.找出课文中左右结构的字。
板书:推浪塔墙洒悄环
指名说说怎样记住这些字形。
2.指导书写。
3.学生练习描红。
五、课堂练习完成《补充习题》
2 学会查无字词典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6个生字,其中6个生字只识不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得朗读课文。
3.理解"骄阳似火"、"惊涛拍岸"的意思,知道"无字词典"的意思。
4.用"骄阳似火"一词,描写夏日天气的炎热。
二、重点难点:
理解"无字词典"的含义,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三、教学时间: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骄阳似火”、“惊涛拍岸”两个词语,引导学生查字典,说说词义。
2.过渡到新课。
3.板书课题:2 学会查“无字词典”
4.设疑: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2.指名试读课文。
3.学习生字词。
4.练读生字词,理解词语。
5.识记词语,描红。
三、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扩词练习;读词语。
二、细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讨论: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2.细读2--5自然段:
集体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读后讨论:
爸爸是怎样解释“骄阳似火”的。
讨论:
“无字词典”指什么?
3.细读6-8自然段。
同学自读6-8自然段。
读后讨论:
4.细读第9段:
讨论:
为什么查“无字词典”更重要。
怎样查“无字词典”?
三、布置作业
1.练读课文;
2.完成书后
三、四题;
3.用“骄阳似火”写一句话。
木兰诗教案二次备课木兰诗教案两课时篇二
1、学习习惯和兴趣
四(1)班xx人、四(2)班xx人,总体说来,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初步养成,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好的完成作业,学习数学的兴趣较高,但上课时思想开小差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还需要进一步培养。个别同学的基础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这方面有待强化。课堂中喜欢动手参与、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2、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掌握上半学期所学的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部分同学的思维较灵活,有着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探索规律的精神。
(3)个别学生从知识到实践的跨越还有些难度。
1、学习习惯:
(1)进一步培养学生勤学习、爱动脑的好习惯。
(2)继续加强纪律教育。
(3)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
(4)培养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受到爱祖国、爱科学等方面的教育。
(5)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作业干净整洁。
(6)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学生养成检验的习惯。
2、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经历从具体问题中抽象数量关系,并探索算法和运算律的过程,掌握相应的计算方法和必要的计算技能,理解和掌握运算顺序,发现一些运算规律;联系数的已有知识认识整数间的一些关系和整数的一些特征;结合解决实践问题,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联系现实情境,经历观察、操作和探索相关图形的特征以及图形的简单变换的过程,认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及其特征,了解图形的对称和图形位置关系的简单变换;通过实例,初步形成容量大小的观念,了解容量的意义和计量单位。
(3)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体验折线统计图的作用,掌握用折线统计图表达数据的方法,并能按照统计图里的数据变化分析相应的统计结果;经历从具体问题的需要出发选择统计图的活动,体会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统计图。
3、数学思考方面:
(1)在联系已有知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充分开展猜想、讨论、解释、交流等活动,发展推理能力。
(2)在观察、探究整数之间的一些关系和一些特征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3)能对现实生活的有关数学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运算规律和概括数量关系的过程,发展抽象思维和符号感。
(4)在探索一些平面图形特征和对图形进行变换以及设计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
(5)经历把现实问题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并合理地选择相应的形式描述数据,以及对数据作出分析和解释的过程,发展初步的统计观念。
(6)在建立数学概念、获得数学结论、发展数学规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开展观察、猜想、实验、类比、归纳等活动,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对结论作出合理的、有说服力的说明与解释。
4、解决问题方面:
(1)能从现实情境中提取数学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加以解决;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问题的结果,并进行解释和说明。
(2)能应用相关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解决比较简单的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能与他人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想法。
(3)能用量杯或自制的量具测量一些液体的多少。
(4)能选择恰当长度的小棒搭三角形,能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能根据三角形的两个已知角求第三个角的度数,根据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或底角)求一个底角(或顶角)的度数。
(5)能判断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能从生活中找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实例,能利用方格纸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并能测量或画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6)能将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到指定位置,能灵活运用对称、平移、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能用计算器探索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并能说明所得的'结论。
(8)能从生活中主动收集数据信息,能读懂有关媒体中的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能设计简单统计活动,运用统计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根据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相应的数据。
(9)学会并具有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教师的指导下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发展主体意识。
5、情感与态度方面:
(1)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主动探索并发现数学知识,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对数学事实和数学内在联系的好奇心,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内容,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应用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里的一些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与作用。
(3)在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初步体验探索问题的科学方法,并初步形成科学地探索问题的意识与态度。
(4)能主动克服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有克服困难的体验;能与他人合作交流,热心参与数学问题的讨论,有质疑和反思的意识;发现错误能主动改正。
(5)主动、认真地阅读一些数学知识背景资料,感受数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重点:解决问题的策略。
难点: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认识。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册教材的重、难点,应采取以下教学措施:
1、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
2、注重学生知识形成和探究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方法的积累,使学生初步学会自主学习形式上可以多采用手、动脑、动口相结合,讨论、抢答等形式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内学知识,课外学技能,运用理论,使学生真正做到将知识的掌握灵活运用。
4、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细心计算和验算的好习惯。
5、精讲多练,熟能生巧。
木兰诗教案二次备课木兰诗教案两课时篇三
识字一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三组关于秋天的四字词语。这些词语既描绘了秋天的美丽景色,又描绘了秋天的气候特点和丰收景象。三组词语排列有序,合辙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学习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收集关于秋天的词语的兴趣,培养积累词语的习惯。
教学重点:
重点是识字写字: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
教学难点:
1 指导学生注意偏旁和部件的占格位置,把字写正确,写美观。
教学准备:
师:准备教学挂图,生字词卡片。
生:课前观察秋天,了解秋天,查找、搜集有关秋天的词语及诗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读文、识字。
学习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收集关于秋天的词语的兴趣,培养积累词语的习惯。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及设计意图 师生互动 二次备课
一、导入
借助本组导语导入。
二、读文
出示课文内容。指名读。
三、生字
四、扩展活动
小结。
五、作业 课文中又是怎样描述的呢?今天开始学习第一组“美丽的秋天”。板书课题。
1提示: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2方法:看下面苹果里的生字注音。
3下面自己再读一读,要边读边想象,看看你脑子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4游戏:选词语,读词语。出示图片。
生字小朋友们都认识了吗?
你们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呢? 1教师注意方法的提示与总结。
2庆丰收: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民收获了粮食瓜果,我们收获了词语。
板书:“粮仓”。
将学生说的词语板书在粮仓内。
1 继续收集有关秋天的词语,诗文。
2 把这美丽的秋天用自己的笔记录下来,可以写一写,也可以画一画。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指导写字。
学习目标:
1 复习生字词。
2 指导学生写好10个生字。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及设计意图 师生互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
指名读,开火车读。
二 指导写字
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自主识字积累词汇的习惯。
三 作业
注意开展语文实践活动。1出示生字卡片。
2游戏:读字找字。师读字。
3出示一片关于秋天的短文,并让学生试着读一读,找出生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如,“宜”与“实”,上边都有一个宝盖儿,区别在于“宜”的下边是个“且”,“实”的下边是个“头”。
2教师范写。
检查、提醒学生保持良好的写字姿势、习惯。注意指导偏旁和部件的占格位置,把字写正确,写美观。
1 继续收集有关秋天的词语,诗文。
2 把这美丽的秋天用自己的笔记录下来,可以写一写,也可以画一画。
资料袋:
1关于秋天的词语
一叶知秋 春种秋收 春兰秋菊 春花秋月 秋色宜人
秋风过耳 秋风萧瑟 秋雨绵绵 秋收 立秋 中秋节
2 关于秋天的文章
木兰诗教案二次备课木兰诗教案两课时篇四
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节奏美和音韵美,培养语感,提高记诵能力。
2.引导学生领会故事情节富有戏剧性、生动性的特点。
3.引导学生加深体会本文详略处理得当的写作特色。
4.了解木兰这一巾帼形象,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的向往。
教学重点
1.复述故事,理清文章思路,并划分层次,概括段意。
2.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
课时安排——2课时
二、 课文字词(分发,不然教学进度来不及)(按其在课文中出现的顺序)(板书出字词)
唧唧:虫叫声。形容叹息声。
当户织:对着门织布。
机杼:织布机。杼:织布梭子
何所思:想的是什么。
忆:思念
军帖:tiě军中的文告。
可汗大点兵:kèhán皇上大规模的征兵。可汗:古代我国某些少数民族的君主称号。
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有很多卷。军书:征兵的名册。十二:表示多数,非确指。下文的“十年”“十二转”“十二年”情形相同。
爷:同下文的“阿爷”同,都指父亲。
愿为市鞍马: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为:为此(指替父出征)市:买。鞍马:泛指马和马具。
鞯:马鞍下的垫子。
辔头:马笼头。
旦:早晨。
溅溅:jiān水流声。
胡骑:jì胡人的战马。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木兰诗教案二次备课木兰诗教案两课时篇五
方法:幻灯片展示各种火灾现场图片,学生谈观后感受。(播放自制ppt)
(二)区分火灾类别,牢记灭火方法。(幻灯片展示板书内容)
i、火灾的定义: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gb5907—86)
ii、火灾的分类火灾分为a、b、c、d四类(gb4968—85)
1。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
2。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火灾。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
3。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火灾等。
4。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指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火灾等。
iii、根据不同火灾特征选择不同灭火工具。
(三)认识灭火设备
方法:通过观看flash动画片了解家用灭火器的种类和使用。
1、了解灭火器分类
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1211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
2、不同灭火器的不同适用情形。
(四)安全用火(幻灯片展示板书内容)
1、发生火灾的原因
1)厨房用火不慎
2)生活、照明用火不慎
3)吸烟不慎
4)小孩玩火
5)人为纵火
2、提高安全用火意识(燃放烟花、郊外野炊、实验室用火、在学生中开展禁烟活动、)
(五)灾害面前不旁观、提高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六)作业:参照家庭消防安全对照表开展家庭火灾隐患调查活动(幻灯片展示家庭消防安全对照表内容,给每个学生发家庭消防安全对照表)
木兰诗教案二次备课木兰诗教案两课时篇六
《再见了,亲人》
教学
设计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地读写下列词语: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
1、从具体内容中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
2、体会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简介背景
1、检查预习,交流学生搜集到的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
2、学生交流,教师补充:1950年,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把战火引向中国边境。中国人民响应毛泽东主席发出的“抗美援朝、保家为国”的号召,派出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三年,打败了美帝国主义。
3、板书:抗美援朝时间1951年~1953年。
4、出示预习要求:
1958年,最后一批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离开朝鲜,中朝两国军民在火车站依依惜别。中国人民志愿军对朝鲜人民说:“再见了,亲人!”朝鲜人民也对中国人民志愿军说:“再见了,亲人!”(板书课题)。
5、板书课题,质疑:
⑴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
⑵预习时,你遇到了哪些问题?
二、学习课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 第一关:读懂课文内容:
(1)快速浏览课文,找找课文主要写中国人民志愿军跟哪些朝鲜人民依依惜别?(2)交流讨论。(大娘、小金花、大嫂)
2、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默读思考:这一段主要讲志愿军向谁道别?她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边读边在书上勾画。)
②小组内交流讨论。
③汇报讨论的结果。(补洗衣服、送打糕、救伤员)④想一想:
⑤有感情地练习朗读。(对大娘,如对长辈慈母,应怀者敬重的情感读。)⑥归纳学习这段的方法:(默读、勾画、体会、感情读)。
①分小组学习:(一、二组学习第二自然段;
三、
四组学习第三自然段。)②汇报学习情况。③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二、三自然段。(分别用亲切、关切的情感去读)⑶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第三关:读课文前三个自然段的开头与结尾,以及4~6自然段,体会作者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①小黑板出示这些句子
②让学生把这几句话改写成陈述句进行朗读比较 ③朗读课文的四至六自然段。
④通过对以上课文的学习,你觉得 “再见了,亲人”是对谁说的?是不是仅仅指课文中写到的这三个人?为什么称为“亲人”和“亲爱的土地”?(用鲜血凝成的比天高、比海深的情意,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⑤有感情地练习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四、扩展训练
这篇课文是从志愿军的角度来写的,因为他们在临别时候想起了朝鲜人民的深情厚意。
但是,在依依惜别的时候,朝鲜人民肯定也有千言万语要表达,因为志愿军也为朝鲜人民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介绍抗美援朝英烈的事迹)
五、布置作业
查阅、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和图片、故事等。板书设计
再见了,亲人
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1953年
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开朝鲜。大娘
洗补衣服 几夜没合眼
送打糕 雪中送炭
救伤员 失去小孙孙 鲜血凝成(依依惜别)
小金花:救老王,失去妈妈 深情厚谊 大嫂:挖野菜,失去双腿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瑰丽、尝试、捆绑、探索、惨重、穿越、振奋、规模、协作、精细、宛若、概括、评价、魄力、嫦娥奔月、炎黄子孙、积劳成疾、风华正茂”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中国以及世界载人航天飞行的有关资料。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
教师激情导入:2003年10月15日上午9点,在我国九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州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一瞬间的改变,一瞬间的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1.引导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小结:现在让我们跨越历史的长河,沿着时间的隧道,乘上时空飞船,一起去追寻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定目标
1.请同学们自由读文,结合本单元学习重点和课文前的提示,自己来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载人航天梦想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三、自读自悟,合作交流
古人的奇妙想象——美好的梦想
万户的火箭飞行——大胆的尝试
人造卫星的发射——突破性进展
↓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艰苦的努力
↓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巨大的成功
四、拓展读写,升华情感
1.“神州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谈“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的历史意义。
自己的感受。
航天飞船又飞上了太空。
五、完成小黑板巩固练习题,师作讲解。
六、布置作业
查阅、搜集有关航天事业的资料和图片、故事等。
七、板书设计
千年梦圆在今朝
古人的奇妙想象——美好的梦想
万户的火箭飞行——大胆的尝试
人造卫星的发射——突破性进展
↓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艰苦的努力
↓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巨大的成功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2680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