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素材积累优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6 14:41:33
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素材积累优质
时间:2023-06-06 14:41:33 小编:zdfb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高考语文积累篇一

写作应用:1、价值2、成功等

写作应用:1、尊重历史2、创新等

2011年4月27日,“学历门”事件后较少在公众场合露面的“打工皇帝”唐骏现身南京林业大学,做了一场主题为“我的成功可以复制”的讲座。讲座临到尾声时意外出现,一位来自南京大学的大四女生竟然直接闯到讲台以“我觉得唐骏先生的成功不仅可以复制,还可以复印”为开场白,当面质问了唐骏三个问题:一是美国绿卡的由来,二是拿了一摞西太平洋大学毕业证书复印件请唐骏签名,三是让唐骏发表对他旗下公司“紫金矿业排污事件”的看法。这唐突的一幕令所有在场人愕然,有人直言这位南大的女同学是方舟子式的英雄,也有人批评这样太鲁莽不懂得尊重别人,甚至想趁机出名炒作。

写作应用:1、教育的浮躁2、质疑与批判等

佛山市公安局局长曾上线与热心网友畅谈“热点”话题。谈到娱乐场所、桑拿按摩都要安装摄像头的情况时,他声称,在公共场所哪有隐私的,如果公共场所有隐私那就是‘流氓’,公共场所有什么隐私,既然大家都能够见得光的有什么隐私呢,这些都是奇谈怪论。

写作应用:1、尊重2、侵权

先是“失窃门”——防线被“撼”,故宫展品失窃。

5月8日,故宫发生失窃案件,7件展品被窃。58小时以后,案件告破,嫌犯石柏魁被抓获。尽管警方已经尽力追回展品,但仍有三件宝贝尚未追回,而且多件展品被损坏。

再是“错字门”——锦旗错字,强词夺理。

5月13日,故宫博物院向北京市公安局赠送锦旗,感谢警方迅速破获故宫博物院展品被盗案。其中一面锦旗写有“撼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网友质疑“撼”为错别字,正确用字应为“捍”。面对质疑,故宫相关负责人表示,“撼”字没错,显得厚重。“跟‘撼山易,撼解放军难’中‘撼’字使用是一样的。”此说法遭到语言学家和网民的批评。沉默三天后,故宫终于就向北京市公安局赠送的锦旗上出现错字一事道歉。

最后是“会所门”。

继失窃案和错字风波后,央视主持人芮成钢在其微博上爆料称,故宫的建福宫已被改成一个全球顶级富豪们独享的私人会所,500席会籍面向全球限量发售。这一“建福宫改建豪华会所传言”由此引发公众强烈关注。尽管故宫方面对此进行了澄清,但公众并不买账,随着调查的深入,一个名为“北京故宫宫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机构所进行的商业行为进入了人们的视线。

有论者将此“三重门”概括为“失守失语失明、丢物丢人丢魂”,可谓辛辣到位。

写作应用:1、责任2、知错应改3、反思等

高考语文积累篇二

第二天,小公权起了个五更,独自去了华京城。一进华京城,他就看见一棵大槐树下围了许多人。他挤进人群,只见一个没有双臂的黑瘦老头赤着双脚,坐在地上,左脚压纸,右脚夹笔,正在挥洒自如地写对联,笔下的字迹似群马奔腾、龙飞凤舞,博得围观的人们阵阵喝彩。

“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柳公权把老人的话牢记在心,从此发奋练字。手上磨起了厚厚的茧子,衣肘补了一层又一层。经过苦练,柳公权终于成为我国着名书法家。

高考语文积累篇三

1.现代小说

鲁迅,原名周树人,,豫才.著有小说《呐喊》(内有《狂人日记》、《药》、《阿q正传》、《故乡》等名篇)《彷徨》(内有《祝福》、《伤逝》等名篇和《故事新编》)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其代表作《子夜》他的“农村三部曲”是《春蚕》、《秋收》、《残冬》。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主要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月牙儿》、解放后写了剧本《龙须沟》、《茶馆》。此外,还有叶圣陶的《倪焕之》钱钟书的《围城》沈从文的《边城》郁达夫的《沉沦》,都是名家名篇。

2.现代诗歌散文戏剧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其代表作为诗集《女神》。后双写了剧本《屈原》、《虎符》、《高渐离》等。还写《北京人》《日出》《王昭君》等名篇曹禺的《雷雨》是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此外还有夏衍的《包身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背影》冰心的《寄小读者》《小桔灯》,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鲁迅的《朝花夕拾》《野草》都是名家名作。

关于名人的高考语文文学常识

1、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名,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思想核心为“仁”。现存,记录了孔子的言行,为其弟子及再传弟子编集。

2.老子:春秋时思想家、学派创始人。一说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主张清静无为。是道家典籍,有81章。

3.墨子:春秋时思想家、墨家学派创始人,鲁国人。主张“兼爱”。是墨家的典籍,为墨子及其弟子所写。

4.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受业于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人。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最有影响的大师,封建时代被尊为“亚圣”,又与孔子并称“”。主张实行“仁政”、“王道”,与弟子著书7篇261章,即《孟子》。《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先秦的杰出著作。

5.庄子:战国时期思想家。名,继承老子之“道德自然”观。《庄子》是道家著作,也称《南华经》。

6.荀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名。他是韩非和李斯之师,《荀子》为儒家著作,现存32篇。

7.韩非:战国末年的哲学家和政抬家。著有《孤愤》、《五蠢》、《说难》等,《韩非子》是家代表作,后人集韩非之作及评韩之文而成,55篇。韩非是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8.《列子》:相传为战国郑人所作。原存本子几经遗失,现存本子由东晋张湛辑注,《愚公移山》出于此本。

高考语文积累篇四

诚然,中国经历了漫长的“人治”时代,重人情轻道理的观念根深蒂固。也许正因为这样,重人情千百年来逐步形成了一种人的文化、社会的文化,甚至是国家、民族的文化。帝君主身边有宠臣,父母膝下有宠儿爱女,感情的亲疏,确实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一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俗话说“虎毒不吃儿”,身边至亲近的人,当然也是至可信赖的人,这确是无可厚非。记得在看一部电影时听到这样一句对白:“中国人和洋鬼子有什么不同?就是中国人有人情味!”这句话我记忆犹新,我常常为自己身为一个中国人,有机会体验人情味这种炎黄子孙所独有的文化而自豪。

但是随着年纪的增长,所学的知识的增多,我对“人情重于道理”、“不讲人情”处处路难行”这些看似实在的论断产生了怀疑。社会上充满了情与理的抉择,我们应该怎样去作出判断?是讲人情,还是重道理?我深切感受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感情亲疏不应继续成为正确认知事物的障碍,信奉道理在我这个涉世未深的青年人眼中是应当高于一切的。

最近湖南省掀起了向郑培民同志学习的活动,有记者便专门采访了他的家人。其中,他儿子的一番话令我深有感触。他说:“从小到大,我从来没想过要凭借父亲的职位去帮助自己干什么,走进社会后也没想过靠关系,因为我知道一到了父亲这一关,我肯定是过不了的。”感情亲密,并没影响郑培民清醒认识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他没有因为个人利益而抛弃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依旧踏实勤恳、无私奉献。他们父子的这种高洁情操,在当今社会实属难得。

尽管中国有悠久的“人情大国”的历史,但我坚信,感情亲疏将不会成为我们新一代接班人正确认知事物的障碍!

情与理,并不难作出抉择。虽然把“重人情轻道理”变为“道理高于人情”这条路十分漫长,也将会十分难行。但作为未来社会主人翁的我们,拥有决心,拥有魄力,必定会将这条真理之路走阔、走好!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270158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