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孔孟论学原文和翻译 孔孟论学原文篇一
一年级上册语文全套练习卷
推荐度:
转述句练习及答案
推荐度:
修改病句练习题及答案
推荐度:
八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推荐度:
八年级语文工作总结
推荐度:
相关推荐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不亦说()乎不思则罔()不学则殆()思援弓缴()
流杵()一日暴()之辟()若九轫()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③不愤不启,不悱不发。________________
④一日暴之。
⑤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⑥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
3.解释下列多义词的意义。
①之:a、学而时习之。b、君子深造之。
c、通国之善奕者也。d、奕秋之为听。
②而:a、温故而知新。_b、学而不思则罔。
c、思援弓缴而射之。_d、掘井九轫而不及泉。
③以:a、是以谓之‘文’也。_b、君子深造之以道。
c、以至仁伐至不仁。
4.默写。(每条横线上填写一句)
①,不亦说乎?
②,是以谓之“文”也。
③,孰不顺成?
④《论语》里谈学习与思考的关系的句子是
⑤《论语》里谈学习要有老老实实的态度的句子是
⑥孟子论“自得”之妙处的句子是___
二、阅读课文《孔孟论学习》,回答问题。
1.《论语》的“论”字读________,它是记录的一部书。
2.“子曰”的“子”是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孔子曰:受学重问,孰不顺成。
②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③是为其智弗若与?
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4.“自得之”的“自得”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答: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2005年南京市中考题,略有改动)。
【甲】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乙】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①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日:“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日:“日近。”元帝失色,日:“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日:“举目见日,不见长安。”(《世说新语》)
[注]①东渡:公元316年,西晋在异族入侵中灭亡,第二年,渡江至建康(今南京)的西晋旧臣拥司马睿为帝,史称东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及其日中如探汤()(2)元帝异之()
2.下列句子中,“以”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告以此意,更重问之。
a.明帝问何以致泣b.可以为师矣
c.祭以牛羊,故不得福d.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孰为汝多知乎?
(2)何故异昨日之言邪?
*4.【甲】段中两小儿争辩的问题是:
【乙】段中晋明帝两次回答的同一问题是:。问题不同,但两则故事相映成趣,都表现了儿童的。
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生年一般按《史记孔子世家》所记为鲁襄公二十二年,而生月生日《史记》未记,按《谷梁传》所记“十月庚子孔子生”。换算为当今之公历应为公元前551年9月28日生。
孔子生在鲁国。鲁国为周公旦之子伯禽封地,对周代文物典籍保存完好,素有“礼乐之邦”之称。鲁襄公二十九年(前544年)吴公子季札观乐于鲁,叹为观止。鲁昭公二年(前540年)晋大夫韩宣子访鲁,观书后赞叹“周礼尽在鲁矣!”鲁国文化传统与当时学术下移的形势对孔子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年轻时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廪)与“乘田”(管放牧牛羊)。虽然生活贫苦,孔子十五岁即“志于学”。他善于取法他人,曾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他学无常师,好学不厌,乡人也赞他“博学”。
孔子“三十而立”,并开始授徒讲学。凡带上一点“束修”的,都收为学生。如颜路、曾点、子路、伯牛、冉有、子贡、颜渊等,是较早的一批弟子。私学的创设,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文化的下移。
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鲁国内乱,孔子离鲁至齐。齐景公向孔子问政,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又说:“政在节财。”齐政权操在大夫陈氏,景公虽悦孔子言而不能用。
孔子在齐不得志,遂又返鲁,“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从远方来求学的,几乎遍及各诸候国。其时鲁政权操在季氏,而季氏又受制于其家臣阳货。孔子不满这种政不在君而在大夫,“陪臣执国命”的状况,不愿出仕。他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鲁定公九年(前501年)阳货被逐,孔子才见用于鲁,被任为中都宰,是年孔子五十一岁。“行之一年,四方则之”。遂由中都宰迁司空,再升为大司寇。鲁定公十年(前500年)齐鲁夹谷之会,鲁由孔子相礼。孔子认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早有防范,使齐君想用武力劫持鲁君之预谋未能得逞,并运用外交手段收回被齐侵占的`郓、灌、龟阴之田。定公十二年(前498年)孔子为加强公室,抑制三桓,援引古制“家不藏甲,邑无百雉之城”提出“堕三都”的计划,并通过任季氏宰的子路去实施。由于孔子利用了三桓与其家臣的矛盾,季孙氏、叔孙氏同意各自毁掉了费邑与后邑。但孟孙氏被家臣公敛处父所煽动而反对堕成邑。定公围之不克。孔子计划受挫。
孔子仕鲁,齐人闻而惧,恐鲁强而并己,乃馈女乐于鲁定公与季桓子。季桓子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孔子政治抱负难以施展,遂带领颜回、子路、子贡、冉有等十余弟子离开“父母之邦”,开始了长达十四年之久的周游列国的颠沛流离生涯。是年孔子已五十五岁。先至卫国,始受卫灵公礼遇,后又受监视,恐获罪,将适于陈。过匡地,被围困五天。解围后原欲过蒲至晋,因晋内乱而未往,只得又返卫。曾见南子,此事引起多方的猜疑。卫灵公怠于政,不用孔子。孔子说:“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后卫国内乱,孔子离卫经曹至宋。宋司马桓魁欲杀孔子,孔子微服过宋经郑至陈,是年孔子六十岁。其后孔子往返陈蔡多次,曾“厄于陈蔡之间”。卫出公欲用孔子。孔子答子路问曰,为政必以“正名”为先。返卫后,孔子虽受“养贤”之礼遇,但仍不见用。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冉有归鲁,率军在郎战胜齐军。季康子派人以币迎孔子。孔子遂归鲁,时孔子年六十八。
孔子归鲁后,鲁人尊以“国老”,初鲁哀公与季康子常以政事相询,但终不被重用。孔子晚年致力于整理文献和继续从事教育。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孔子卒,葬于鲁城北泗水之上。
⊙收获平台
一、èwǎngdàizhuóchǔpùpìrèn
2.①罔,迷惑而无所得;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②知,知道;知,同“智”,聪明。③愤,苦思苦想仍然不能领会的样子;悱,想说而又说不出的样子。④暴,通“曝”,晒。⑤原,同“源”,水源。⑥辟,同“譬”,譬如;轫,同“仞”;及,到达。
3.①之:a、学过的知识。b、指所学的东西,学问。c、d、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没有实在意义。②而:a、c、就,表顺接。b、d、却,表转接。③以:a、因为。b、遵循。c、用。
4.①学而时习之;②敏而好学,不耻下问;③受学重问;④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⑤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⑥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二:1.l;641n,主要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2.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论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有老师先生的言义。
3.①孔子说:接受教育,注重请教,谁不会顺利成功?②不到他苦苦思索而仍然领会不了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又说不出的时候,不去启发他。③这是因为他的智慧不如吗?④仁德之人天下没有敌手,以周武王这样天下最仁爱的贤君去讨伐纣王那样最不仁爱的暴君,又怎么会发生血流成河,连舂米的大木棒都给漂走的事情呢?
4.“自得”就是自己的独立探索、亲身体验而得到的认识。因为“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看法略。)
⊙发展空间
1.(1)热水(2)对……感到惊奇
2.c.
3.(1)谁说你见多识广呢?(2)为什么和昨天的话不同呢?
4.太阳何时距离人远(近);长安和太阳哪个远(近)。聪慧。(意思相同即可)
s("content_relate");【八年级语文孔孟论同步练习】相关文章:
语文同步练习
07-26
语文同步练习春酒练习
07-31
八年级语文同步练习
07-29
八年级语文同步练习精选
08-08
八年级语文同步练习
08-08
语文同步练习答案
07-25
小学语文同步练习
07-11
小升初语文同步练习
07-29
语文随堂同步练习
08-13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2743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