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博物馆奇妙夜(模板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5-19 19:37:08
2023年博物馆奇妙夜(模板5篇)
时间:2023-05-19 19:37:08     小编:cyyllee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博物馆奇妙夜篇一

孕育发轫的早期茶

茶在远古时期即已被发现和利用。其发展历经药用、食用、饮用等过程。茶的饮用起源于中国西南地区的古巴蜀一带,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逐渐向长江中下游及中原地区传播。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茶文化的萌芽期。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及融合促进饮茶进一步向北传播。当时的饮茶主体为上层贵族、士人。他们将茶饮看作高雅的精神享受。此时的茶文化已经显示出独特的魅力。

茶的发现和利用

茶叶的利用和发展,经历了药用、食用、饮用等过程。传说神农最早发现茶的药用价值。西汉司马相如所撰《凡将篇》中已有茶叶如药的记载。秦汉时期,《礼记》有“掌茶”、“聚茶”以供祭祀的记载。南朝《异苑》记载了剡县(今浙江嵊州)陈务的妻子喜好饮茶,每次饮茶前,先以茶祭祀宅中古墓的故事。东晋郭璞的《尔雅》卷九《释书》中“槚,苦茶。条云:树小似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今呼早采者为茶,晚取者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为苦茶”。

古巴蜀—茶文化的发源地

茶的饮用起源于中国西南的古巴蜀一带。后来由于秦始皇统一中国,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逐渐向中原地区传播。茶字正式确定之前,茶有“槚”、“荈”、“蔎”、“茗”、“荼”等古名称,这些古称大多来源于古巴蜀的方言。

茶叶作为贡品

古巴蜀一带至迟在周代已利用茶,并作为贡品。现存最早的一部地方志,晋常璩《华阳国志》载“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封于巴,爵之以子„„桑、蚕、麻、鱼、盐、铜、铁、丹、漆、茶、蜜、灵龟、巨犀、山鸡„„皆纳贡之,其果实之珍者,树有荔支„„香茗。

茶叶成为商品

汉代巴蜀地区饮茶已十分普遍。茶在流通中开始成为商品。西汉川人王褒在他的文书《僮约》中已有“烹荼尽具”以及“武阳买茶”的记载五代毛文锡《茶谱》及有关史料记载,西汉吴理真曾在四川蒙山上清峰,手植茶树七株。后世有“仙茶七株,不生不灭,服之归西,即地成仙“之说。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茶

饮茶的习俗沿长江顺流而下,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无不饮茶。汉初,湖南长沙及其所属荼陵县已成为重要的茶产区。西汉元封五年置荼陵县。1973年出土的长沙马王堆汉墓中,有“荼陵”封泥,还有“槚”的竹简,木牍和包装。茶乡浙。江湖州的一座东汉晚期墓葬出土了一只完整的青瓷瓮,肩部刻有一“茶”字,可知长江中下游地区在当时已经出现了茶。湖州在长江的太湖之滨,是古时名茶“阳羡茶”的产地。《三国志吴志》记载,东吴最后的国主孙皓嗜酒,常大眼群臣。大臣韦矅酒量小。孙皓密赐荼荈以代酒。

生煎羹饮

三国魏张揖《广雅》记载: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赤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橘子芼之„„。这种饼茶的加工技巧及煮饮方式,在三国时期已形成。至唐宋时期,仍以茶饼制作为主流,只有加工方法至为精细,煮饮方法也更讲究。

魏晋南北朝的品饮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茶文化的形成时期,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及融合促进茶

饮进一步向北推进,这时的饮茶主体为上层贵族、士人。他们写下了许多关于茶的诗词歌赋,并提倡以茶养廉。

法相初具的唐代茶

唐王朝因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是我国古代茶文化发展极为兴盛的时期,史称“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唐代,茶成为主商品之一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许多名茶、贡茶相继出现。正是这一时期,茶开始征税,茶始成书。唐代饮茶风俗,品饮技巧都已法相初具,并深深影响后世。陆羽《茶经》的问世,对中国茶文化的发展,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唐代,受南方饮茶风俗的不断影响,茶在北方迅速传播开来。佛教禅宗的兴盛与影响,是饮茶之风由南方迅速扩展到北方的一个主要原因。这在封泾的《封民闻见记》中反映的十分充分:“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大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人皆许饮茶,到处煎饮,以此专相效仿,遂成风俗”。

唐代茶事兴盛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朝廷贡茶的出现。唐代贡茶分为两种,一是专设官焙制造。唐代官焙有湖州紫笋等宜兴阳羡茶。卢仝有“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的诗句。另一是,规定凡是有名的茶产区,几无例外地都要以茶进贡。

唐人茶事

唐代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团饼茶,是当时主流茶品。团饼茶的加工通过采、蒸、捣、拍、焙、穿、封七道基本工序。唐代以团茶饼煮饮为主要饮茶方式,唐代正像阎立本的《萧翼赚兰亭图》为我们留下了唐人煮茶的场景。

自从陆羽生世间,人间相学事新茶

唐中期,陆羽《茶经》的问世,把茶文化推向一个空前的高度。陆羽(733—804),字鸿渐。唐复州竟陵人,他踏遍江南茶区,考察茶事,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写出世界上第一部茶学著作《茶经》。茶经是一部全面论述茶文化的专著,对茶的起源、历史、生产、加工、烹煮、品饮以及诸多人文与自然史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与总结,使品茶成为一门艺术,陆羽被后人称为“茶圣”。

宫廷茶事

唐朝宫廷集中了大量的名茶美器。宫廷贡茶先供于宗庙,次则宫中自用,余再分赐给大臣和番邦使节等。1987年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出土了一套银质鎏金茶具,真实地再现了唐代宫廷饮茶的豪华。赐茶是宫廷茶礼的重要组成部分。皇帝以赐茶加强与大臣之间的关系。刘禹锡在《代武中丞谢新茶》中表达了得到赐茶后的喜悦心情:“臣某言,中使宝国,安奉宣圣旨赐臣新茶一斤,猥降人,兴临秋全恭承庆赐,跪启缄封,伏以放偶之责,采颉至珍„„

卢仝与茶

卢仝(795—835),号玉川子,河南济源人,年轻时隐居少室山,家贫,但酷爱读书,满腹经纶。朝廷曾两度起用他为谏议大夫,均不仕。卢仝爱茶,曾吟有脍炙人口的“七碗茶诗”。

唐代茶的对外传播

唐代,中国茶主要传播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唐太宗后期,新罗使节金大庸把茶种子带回到朝鲜半岛,种在智异山下的双峰寺。朝鲜从此开始种植茶树的历史。唐德宗贞元二十年,日本最澄禅师来我国浙江天台山国清寺学习佛经,拜道邃禅师为师。翌年归国时,从天台山,四明山带去不少茶种子,试种于日本滋贺县。与最澄同年入唐的空海留学于长安于唐元和元年归国,他不仅带回茶种子,还带回了制茶的石臼和中国的饮茶方式和习俗,在日本广为传播。

兴盛的宋代茶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茶文化高度发展并趋向精致奢华的时代。宋代的饮茶法,已从唐代的煎煮法过渡到点茶法。点茶是一门艺术性与技巧性并举的技艺。所谓点茶就是碾末的茶末直接投入茶盏中,待汤瓶水煮沸后冲入茶盏,然后再用茶在盏。然后去拂。宋代茶以工艺精湛的贡茶—龙团茶和讲究技艺的斗茶,分茶艺术为主要特色。

宋代斗茶

斗茶,也称茗战,最早流行于福建建安一带。北宋时期,斗茶蔚然成风。从帝王显贵、文人雅士、到市井百姓,无不对此兴致盎然。宋代斗茶主要用茶饼,判断斗茶的输赢要看茶面汤花的色泽与均匀程度,二看茶汤与茶盏内沿相接触水脚出现的早晚,汤花的色泽鲜白,细碎均匀为上,汤花紧贴盏沿,持久不散称作“咬盏”,咬盏时间长者为赢家。作为一种趣味性与技巧性兼具的活动。斗茶到了冲泡散茶为主的明代,基本绝迹。

宋代茶馆

宋代茶馆十分兴盛,是当时经济与文化高度繁荣的产物,也是世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代的茶馆不仅数量多,经营范围广,而且注重饮茶环境的营造。在宋代都城汴京,茶馆鳞次栉比,除提供茶水之外,也有其他经营,如衣服和字画等等。在南宋临安茶馆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北苑龙凤团茶

龙凤团茶指龙团凤饼,系为宋北苑贡茶之统称。北苑位于如今福建建瓯凤凰山一带。宋太平兴国年间,已造龙凤团茶。咸平间,丁谓造“大龙团”以进。庆历时,蔡襄造“小龙团”较“大龙团”更盛一筹。北苑贡茶,品色繁多。贡品极盛之时,凡四千余色。宋徽宗赵佶著《大观茶论》一书,由于最高统治者的介入,使得宋代茶和茶文化的发展有了更深的社会政治背景。

民间茶园经营

《紫云坪植茗灵园记》摩崖石刻于北宋大观三年,镌于大巴山崇山峻岭之中。这是我国迄今为止,保存最完好,也是时代最早的记载民间,茶园经营活动的石刻。

文人与茶

宋代重文轻武与太祖“杯酒释兵权”后,便养成了一代文人士大夫的娱乐心态。他们将茶与娱乐、艺术等融为一体,开创了文士茶的先河。宋代一流的文士如蔡襄、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陆游等等都置身其中。他们写下大量品茶诗文,倡导了茶宴、茶礼、茶会等多种形式。

宋代茶的传播

径山坐落在今浙江余杭,历代多产佳茗。相传法钦曾手植茶树数珠,采以供佛。逾年蔓延山谷,其味鲜芳特异。后世僧人常以本寺香茗。久而久之,便形成一套行茶礼仪,后人称之为“茶宴”。南宋日本僧人圆尔辩圆和南浦绍明先后于端平二年和开庆元年,在中国留学。回国时,带回茶种,以及供佛待客等饮茶仪式,在日本传播。南宋乾道四年和淳熙十四年两度来我国学习佛经的日本高僧归国时,带去茶籽和饮茶方法,并著有《吃茶养生记》一书。茶马古道

在横断山脉的高山峡谷,在滇、川、藏“大三角”地带的丛林草莽之中,绵延盘旋着一条神秘的古道,这就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文明文化传播古道之一的“茶马古道”。其中丽江古城的拉市海附近、大理州剑川县的沙溪古镇、祥云县的云南驿、普洱市的那柯里是保存较完好的茶马古道遗址。

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因康藏属高寒地区,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糌粑、奶类、酥油、牛羊肉是藏民的主食。在高寒地区,需要摄入含热量高的脂肪,但没有蔬菜,糌粑又燥热,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不易分解,而茶叶既能够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热,故藏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习惯,但藏区不产茶。而在内地,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但供不应求,而藏区和川、滇边地则产良马。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和马的交易即“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这样,藏区和川、滇边地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等和川滇及内地出产的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等等,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流动不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趋繁荣,形成一条延续至今的“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是一个有着特定含义的历史概念,它是指唐宋以来至民国时期汉、藏之间以进行茶马交换而形成的一条交通要道。具体说来,茶马古道主要分南、北两条道,即滇藏道和川藏道。滇藏道起自云南西部洱海一带产茶区,经丽江、中甸(今天的香格里拉县)、德钦、芒康、察雅至昌都,再由昌都通往卫藏地区。川藏道则以今四川雅安一带产茶区为起点,首先进入康定,自康定起,川藏道又分成南、北两条支线:北线是从康定向北,经道孚、炉霍、甘孜、德格、江达、抵达昌都(即今川藏公路的北线),再由昌都通往卫藏地区;南线则是从康定向南,经雅江、理塘、巴塘、芒康、左贡至昌都(即今川藏公路的南线),再由昌都通向卫藏地区。

元代,茶之用有三,曰茗茶,曰末茶,曰蜡茶。进贡宫廷仍以末茶和蜡茶为主。元代,武夷茶取代北苑成为贡茶,并在武夷山九曲设立御茶园。元代点茶仍然十分盛行,但“烹茶芽”的煎茶方式日渐兴起。

返璞归真的明代茶

明洪武二十四年九月十六日,明太祖朱元璋下诏废贡团茶改为贡叶芽(散茶)。后人对此评价甚高:“上以重劳民力,罢造龙团,惟采芽茶以进„„今人惟取初萌之精者,汲泉置鼎,一沦便饮,逐开千古茗饮之享。”品饮艺术发生了划时代变化。

走向世界的清代茶

进入清代,茶文化开始走向世俗,深入到千家万户,与人民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茶馆大兴,茶饮被大力推广。对外,茶叶贸易形成,迅速走向世界,一度垄断世界茶叶市场。中国人的饮茶礼仪也逐渐传到西方。

总结

茶叶从中国西南的莽莽丛林进入到五彩缤纷的世界,经历了无数艰难与曲折。自茶与人类结合开始,茶就以其优良的品质,浸润着中华民族的人生理想。

博物馆奇妙夜篇二

史文化传统的保护与弘扬。

四、加强媒体宣传,注重通过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平台,鼓励和动员更多公众参与博物馆文化体验,营造全民关心并参与博物馆事业的良好社会氛围。

五、加强“国际博物馆日”活动期间的安全工作,完善安全预案,落实安全措施,做好安全防范。

六、今年“国际博物馆日”宣传活动结束后,各地要做好总结,将有关宣传活动的情况报送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

(据国家文物局网站)

2011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与记忆”。

历史犹如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给人类留下了许多不可磨灭的印记,给缤纷的现实世界增添了许多珍贵的回忆。博物馆正是这些印记与回忆的最终栖息地,它丰富而珍贵的藏品无一不在缅怀与回放那些逝去的故事。2011年的“国际博物馆日”呼吁观众一起来探索与发现那些冰封的记忆,共同保护我们珍稀而脆弱的文化财产。

博物馆面对全球化、信息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逐步成为见证人类文化遗产,传承历史记忆的精神家园,它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今年,将再次掀起让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参与探索与发现历史记忆的活动。据了解,国际博物馆日期间,各地博物馆将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免费开放活动,加深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对民族、地域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等了解,以此促进优良历史文化传统的保护与弘扬。

要了解一个地方的过去和现在,最简单和有效的方式,是从博物馆开始。

一座博物馆就是一部物化的城市发展史。人们通过文物与历史对话,穿过时空的阻隔,俯瞰历史的风风雨雨。从小里说,这是源远流长的地方历史的重要见证;从大里说,这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

有“十三朝古都”美誉的西安市近日迎来了第三十五届国际博物馆日,“博物馆与记忆”是本届博物馆日的主题。

博物馆不单纯是一个市民文化补习的地方,更重要的,它应该成为市民休闲的主要场所之一。获得多少知识是次要的,享受一下难得的静谧、幽雅气氛,在这个气氛中放松绷紧的心弦,才是我们来博物馆的主要目的。

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馆日。从1977年至今,国际博物馆协会每年都会为国际博物馆日确定活动主题,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与记忆(museums and memory)”。

对博物馆而言,记忆是第一个关键词。博物馆是记忆收藏之地,它保存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轨迹,记录着人类由弱变强的不同发展阶段。博物馆同时也是记忆寻觅之地,它总是能让参观者在寻找人类记忆的过程中有所感悟和发现。有记忆才会有传承,有传承才会有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不能没有博物馆。

博物馆是最好的记忆工具,承载着人类从远古到今天的鲜活历史,诉说着人类世世代代拥抱美好生活的追寻和企盼。无论是英国的大英博物馆,还是美国的蟑螂博物馆,无论是法国的卢浮宫,还是德国的微缩火车乐园,正是这些遍布世界各地或大或小、或高贵或“卑贱”的数万座博物馆,搭建起了人类的精神世界和“记忆家园”。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在圣彼得堡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人们所能看到的绝不仅仅是2460年前的埃及古墓,不仅是流光溢彩、风情万种的艺术宫殿。透过浸透着岁月包浆的每一件展品,参观者更可以看到人的高贵,人性的圣洁和人类灵魂的灿烂。逛一逛如此恢弘博大的博物馆,无论对谁来说,美国人或是柬埔寨人,伊朗人或是新西兰人,都会是一次灵魂的洗礼,一次美妙的人生体验。徜徉在精美绝伦的石雕、铜像、银器和书画之间,人们禁不住会去思考:我是谁,要往哪里去,又从哪里来?

博物馆的记忆属于当代。脱离了现实生活的博物馆记忆是没有意义的。我们抚摸记忆是为了认知过去,而认知过去则是为了更好地设计未来。博物馆的记忆要与当代现实生活,首先是与启蒙和育人紧密连接起来。绝不能让博物馆门可罗雀!博物馆不该是静无声息的“死”文物,它需要生机勃勃地“活”起来!它要成为教师的课堂,学者的讲坛,小说家和诗人朗诵作品的舞台。在美国和一些欧洲发达国家,博物馆永远是繁忙的,它有义务和责任将孩子们请进来。按照欧美一些国家中小学教学大纲的安排,某些历史课是一定要搬进博物馆的,艺术、自然、生物等课程也与博物馆息息相关。

博物馆的另一个关键词是分享——记忆的分享。作为孩子们的第二课堂,博物馆可以让孩子们看到物化了的人类起源、文化兴衰和社会演变,可以拓展孩子们的视野和想象空间。教育学家们指出,美国孩子的创造力之所以令人瞩目,肯定与他们频繁体验博物馆、利用图书馆有关。对孩子们来说,博物馆是什么呢?即使不是另一所学校,也是最好的校外辅导班。

珍藏历史——博物馆的记忆诠释传承。启迪未来——博物馆的记忆孕育明天。当我们从墨西哥人类学博物馆丰富的藏品中,领略和感受到“玛雅文化”和“阿兹台克文化”的厚重博大时,我们的心灵深处肯定会发出振聋发聩的呼喊:那样伟大的文明竟然可以消逝得无影无踪,它与我们今天的文明究竟有无关联?文明从来不是一种样式,一种形态。世人要学会尊重自己不曾了解的思想、观念,学会爱戴自己不曾体验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世界是多元的,记忆是多元的,博物馆也就必然随之五花八门、丰富多彩。让整个世界都加入到探索和发现历史记忆的事业中来吧!这一共同事业终将引导人类去敬重、爱护不同的历史记忆,并从这些珍藏在博物馆中的历史记忆中,去挖掘人类社会的美好未来。

今天是博物馆日,每年的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国际博物馆日是由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发起并创立的。197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为促进全球博物馆事业的健康发展,吸引全社会公众对博物馆事业的了解、参与和关注,向全世界宣告1977年5月18日为第一个国际博物馆日,并每年为国际博物馆日确定活动主题。2011年的5月18日为第35个国际博物馆日。

博物馆的国际学术组织。1946年11月,由美国博物馆协会会长c·j·哈姆林倡议创立。总部设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内。1947年10月,国际博物馆协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签订了《关于两组织之间进行合作的途径和方法》的协定。从此,国际博物馆协会成为执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展博物馆事业规划的合作者,并逐渐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活跃的组织之一。

2011年主题是:“博物馆与记忆(museums and memory)”

今年世界博物馆日主题为“博物馆与记忆”

今天(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馆日。从1977年至今,国际博物馆协会每年都会为国际博物馆日确定活动主题,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与记忆”。对博物馆而言,记忆是第一个关键词。博物馆是记忆收藏之地,它保存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轨迹,记录着人类由弱变强的不同发展阶段。

今天(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馆日。从1977年至今,国际博物馆协会每年都会为国际博物馆日确定活动主题,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与记忆”。

对博物馆而言,记忆是第一个关键词。博物馆是记忆收藏之地,它保存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轨迹,记录着人类由弱变强的不同发展阶段。博物馆同时也是记忆寻觅之地,它总是能让参观者在寻找人类记忆的过程中有所感悟和发现。有记忆才会有传承,有传承才会有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不能没有博物馆。

博物馆是最好的记忆工具,承载着人类从远古到今天的鲜活历史,诉说着人类世世代代拥抱美好生活的追寻和企盼。无论是英国的大英博物馆,还是美国的蟑螂博物馆,无论是法国的卢浮宫,还是德国的微缩火车乐园,正是这些遍布世界各地或大或小、或高贵或“卑贱”的数万座博物馆,搭建起了人类的精神世界和“记忆家园”。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在圣彼得堡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人们所能看到的绝不仅仅是2460年前的埃及古墓,不仅是流光溢彩、风情万种的艺术宫殿。透过浸透着岁月包浆的每一件展品,参观者更可以看到人的高贵,人性的圣洁和人类灵魂的灿烂。逛一逛如此恢弘博大的博物馆,无论对谁来说,美国人或是柬埔寨人,伊朗人或是新西兰人,都会是一次灵魂的洗礼,一次美妙的人生体验。徜徉在精美绝伦的石雕、铜像、银器和书画之间,人们禁不住会去思考:我是谁,要往哪里去,又从哪里来?

博物馆的记忆属于当代。脱离了现实生活的博物馆记忆是没有意义的。我们抚摸记忆是为了认知过去,而认知过去则是为了更好地设计未来。博物馆的记忆要与当代现实生活,首先是与启蒙和育人紧密连接起来。绝不能让博物馆门可罗雀!博物馆不该是静无声息的“死”文物,它需要生机勃勃地“活”起来!它要成为教师的课堂,学者的讲坛,小说家和诗人朗诵作品的舞台。在美国和一些欧洲发达国家,博物馆永远是繁忙的,它有义务和责任将孩子们请进来。按照欧美一些国家中小学教学大纲的安排,某些历史课是一定要搬进博物馆的,艺术、自然、生物等课程也与博物馆息息相关。

博物馆的另一个关键词是分享――记忆的分享。作为孩子们的第二课堂,博物馆可以让孩子们看到物化了的人类起源、文化兴衰和社会演变,可以拓展孩子们的视野和想象空间。教育学家们指出,美国孩子的创造力之所以令人瞩目,肯定与他们频繁体验博物馆、利用图书馆有关。对孩子们来说,博物馆是什么呢?即使不是另一所学校,也是最好的校外辅导班。

珍藏历史――博物馆的记忆诠释传承。启迪未来――博物馆的记忆孕育明天。当我们从墨西哥人类学博物馆丰富的藏品中,领略和感受到“玛雅文化”和“阿兹台克文化”的厚重博大时,我们的心灵深处肯定会发出振聋发聩的呼喊:那样伟大的文明竟然可以消逝得无影无踪,它与我们今天的文明究竟有无关联?文明从来不是一种样式,一种形态。世人要学会尊重自己不曾了解的思想、观念,学会爱戴自己不曾体验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世界是多元的,记忆是多元的,博物馆也就必然随之五花八门、丰富多彩。让整个世界都加入到探索和发现历史记忆的事业中来吧!这一共同事业终将引导人类去敬重、爱护不同的历

史记忆,并从这些珍藏在博物馆中的历史记忆中,去挖掘人类社会的美好未来。

中广网北京5月18日消息(记者费磊)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今天是 “国际博物馆日”。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与记忆”,我国各地博物馆纷纷推出主题活动。

1946年11月,国际博物馆协会在法国巴黎成立。从1977年开始,国际博物馆协会将每年的5月18日定为“国际博物馆日”。这一天世界各地博物馆都将举办各种宣传和纪念活动,从而让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馆,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功能。2010年的“国际博物馆日”得到了95个国家约3万家博物馆的参与,突破了历史最高纪录。

今年的主题强调博物馆作为人类文明记忆、传承、创新的重要基地,承担着记录过去、反映现代和未来发展的重要职责,应积极发挥文物藏品等文化遗产作用,并动员公众一起来探索与发现历史记忆,共同保护人类珍稀而脆弱的文化遗产。

中国海军博物馆在这两天举行“人类、海洋、海军”免费专题展览,引导游客在参观中了解海洋、海军、海权知识,感受和谐海洋理念,进一步增强海洋国土观念。同时,节日期间还对所有游客实行门票半价优惠。成都的从杜甫草堂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武侯祠博物馆,5月18日当天将免费对市民开放。

从16日开始,青岛葡萄酒博物馆将举办为期三天的系列活动,在18日和19日两天,市民可免费游览葡萄酒博物馆,还可免费品尝一款进口葡萄酒。

欧洲博物馆之夜5月14日在欧洲40个国家举行。这一活动吸引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参加,今年全欧洲将有3200家博物馆免费开放,其中法国有1400家。大部分博物馆并不满足于让公众免费参观,而且同时推出演出和主题研讨会等活动,加强活动的分量。

记者了解到,现在我国的博物馆受关注度还不高,好像只有到“博物馆日”才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一部分原因是没有能廉价或者免费开放。免费开放博物馆等公共教育文化设施,是政府建设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承诺之一,可以使博物馆更加融入社会,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可以提高博物馆的社会贡献率。

但免费不应该免票,要让参观者形成神圣感,要尊重我们自己的文化。专家普遍认为,目前大部分博物馆教育部门力量薄弱,即便有相应的一些教育活动,但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经验,大多只停留在导赏的层面,博物馆的运作模式及教育模式必须有所改变。

博物馆与记忆 各地开展博物馆日活动

本报讯(记者郁鑫鹏)5月18日,是第35个国际博物馆日。围绕今年博物馆日主题“博物馆与记忆”,全省各地举办了文物图片展、有奖知识竞赛、免费鉴定文物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省文博系统结合深化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开展了展览、网络宣传、博物馆“三进”(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等形式多样的宣传庆祝活动。

主会场设在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省文化厅等策划推出了“蓦然回首——全省博物馆系统“博物馆与记忆”摄影作

品展”,展出全省70余家文博单位报送的300余张老照片。活动现场,江西省新四军研究会部分新四军老战士及其后代向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捐赠了望远镜等革命文物。

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馆日。从1977年至今,国际博物馆协会每年都会为国际博物馆日确定活动主题,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与记忆”。

对博物馆而言,记忆是第一个关键词。博物馆是记忆收藏之地,它保存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轨迹,记录着人类由弱变强的不同发展阶段。博物馆同时也是记忆寻觅之地,它总是能让参观者在寻找人类记忆的过程中有所感悟和发现。有记忆才会有传承,有传承才会有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不能没有博物馆。

博物馆是最好的记忆工具,承载着人类从远古到今天的鲜活历史,诉说着人类世世代代拥抱美好生活的追寻和企盼。无论是英国的大英博物馆,还是美国的蟑螂博物馆,无论是法国的卢浮宫,还是德国的微缩火车乐园,正是这些遍布世界各地或大或小、或高贵或“卑贱”的数万座博物馆,搭建起了人类的精神世界和“记忆家园”。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在圣彼得堡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人们所能看到的绝不仅仅是2460年前的埃及古墓,不仅是流光溢彩、风情万种的艺术宫殿。透过浸透着岁月包浆的每一件展品,参观者更可以看到人的高贵,人性的圣洁和人类灵魂的灿烂。逛一逛如此恢弘博大的博物馆,无论对谁来说,美国人或是柬埔寨人,伊朗人或是新西兰人,都会是一次灵魂的洗礼,一次美妙的人生体验。徜徉在精美绝伦的石雕、铜像、银器和书画之间,人们禁不住会去思考:我是谁,要往哪里去,又从哪里来?

博物馆的记忆属于当代。脱离了现实生活的博物馆记忆是没有意义的。我们抚摸记忆是为了认知过去,而认知过去则是为了更好地设计未来。博物馆的记忆要与当代现实生活,首先是与启蒙和育人紧密连接起来。绝不能让博物馆门可罗雀!博物馆不该是静无声息的“死”文物,它需要生机勃勃地“活”起来!它要成为教师的课堂,学者的讲坛,小说家和诗人朗诵作品的舞台。在美国和一些欧洲发达国家,博物馆永远是繁忙的,它有义务和责任将孩子们请进来。按照欧美一些国家中小学教学大纲的安排,某些历史课是一定要搬进博物馆的,艺术、自然、生物等课程也与博物馆息息相关。

博物馆的另一个关键词是分享――记忆的分享。作为孩子们的第二课堂,博物馆可以让孩子们看到物化了的人类起源、文化兴衰和社会演变,可以拓展孩子们的视野和想象空间。教育学家们指出,美国孩子的创造力之所以令人瞩目,肯定与他们频繁体验博物馆、利用图书馆有关。对孩子们来说,博物馆是什么呢?即使不是另一所学校,也是最好的校外辅导班。

珍藏历史――博物馆的记忆诠释传承。启迪未来――博物馆的记忆孕育明天。当我们从墨西哥人类学博物馆丰富的藏品中,领略和感受到“玛雅文化”和“阿兹台克文化”的厚重博大时,我们的心灵深处肯定会发出振聋发聩的呼喊:那样伟大的文明竟然可以消逝得无影无踪,它与我们今天的文明究竟有无关联?文明从来不是一种样式,一种形态。世人要学会尊重自己不曾了解的思想、观念,学会爱戴自己不曾体验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世界是多元的,记忆是多元的,博物馆也就必然随之五花八门、丰富多彩。让整个世界都加入到探索和发现历史记忆的事业中来吧!这一共同事业终将引导人类去敬重、爱护不同的历史记忆,并从这些珍藏在博物馆中的历史记忆中,去挖掘人类社会的美好未来。

今天(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馆日。从1977年至今,国际博物馆协会每年都会为国际博物馆日确定活动主题,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与记忆”。对博物馆而言,记忆是第一个关键词。博物馆是记忆收藏之地,它保存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轨迹,记录着人类由弱变强的不同发展阶段。我们现今的高科技、文化创意、时尚等均建立在前人的积淀之上。打开记忆的匣子,我们看到了许许多多永恒中升华的记忆。

对记忆而言,我们可以有很多渠道。但是对博物馆而言,它却是无尽的记忆寻觅之地,它让参观者在寻找人类记忆的过程中,深深感悟和发现。博物馆,就是前人文化集中陈列的地方,是后人尊重、学习前人精髓文化的地方。有记忆才会有传承,有传承才会有创新,所以,人类不能没有博物馆。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作家协会和中国文联大会上阐明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他明确地说:“推进文化发展,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继承和创新,是一个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两个重要轮子。不善于继承,没有创新的基础;不善于创新,就缺乏继承的活力。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往往是极好的继承。文化继承不可或缺;没有文化继承,文化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强调今天我们在这里不是简单的罗列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的优势和劣势,而是要结合当前中国的国情来考虑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历史文化的实用价值和延续性只能通过社会实践去检验,因为历史文化的实用价值和严肃性是历史的自然流程。因此,博物馆的记忆属于当代。脱离了现实生活的博物馆记忆就是失去了意义。

联合国会议上中国政府将中华鼎作为礼物和象征的例子,因为它代表的是中华文化的内涵,是文化继承的结果。继而例举胡主席赠送普洱茶给普京总统,送出中华民族的茶文化;孔子学院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传达的是仁义礼智信的思想的继承;中华武术风行海外,外国人欣赏的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胡锦涛主席“和谐世界”思想也来自与文化继承。以北京奥运会和亚特兰大奥运会在灯光设计方面的对比为例,北京奥运会展示了中华元素,而亚特兰大奥运会却没有展示其特殊的元素,因而被遗忘了,即抛出观点:“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那么,f518时尚创意园以后现代设计主义风格的独特存在,主街上的江南景色设计风格,纷纷传承和采用了古往今来经典之笔。同时在此基础上不断的去创新,让园区具有更高的辨析度和独特性。创新,不仅仅是一座园区所需的,更是园区当中所有企业必须为之去努力和奋斗的目标。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创新的基本含义是指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创新是为个体人格服务的,而不是人格为创新服务。个体人格的基本追求是独立性、自主性、完整性、丰富性,人格不是创新的手段,而是创新的目的。

中国伟大的教育家陶知行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皆是创造之人。那么让我在2011年5月18日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打开我们的记忆,从历史给予丰富的文化陈列中,创造我们美好的未来。

守望历史记忆,感受博物馆魅力

时间:2011-5-18 8:54:20 点击:118

——访陕西省文物局局长赵荣

作为文物事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博物馆用珍藏的历史珍宝,为无数的人们提供着共享人类财富的所在。在这里历史记忆用最生动的方式在回放,在这里普通百姓也能平等地享受文化的盛宴。

2011年5月18日,第35个“国际博物馆日”,“博物馆与记忆”成为这一届博物馆日的主题。博物馆是如何影响着我们的记忆?她又承载着怎样的民生话题?在这一天,我们走访了陕西省文物局局长赵荣。关于博物馆的话题,在他的生动阐述中徐徐展开。他说:无论人类以前曾经有过多么辉煌的文明,都无一例外地将被历史的烟尘所湮没;人类在不断地创造着文明,文明却无法永生——这是永恒的法则。但是,人们仍然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去寻找这些文明的踪迹,其中,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走进博物馆。

记者:很多发达国家都把博物馆的发展看作是最能体现民族精神和反映国力的重要标志。“十二五”期间,我省将文物纳入了民生工程,无疑也是民心所想。那么我们将如何发挥我们的博物馆优势,让更多的人能够分享这道历史大餐?

赵荣:陕西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文明史源远流长,文化遗产浩如烟海,文化底蕴十分厚重,为博物馆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多年来,在财政部、国家文物局等中央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我省博物馆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截至2010年底,全省共有博物馆178座。历史犹如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博物馆的藏品始终承载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印记,是人类记忆的最终栖息地。对于我们来说,就是要提供更好的平台让跟多的人都能分享遮掩的历史馈赠。2008年,根据中央四部局文件精神和中共陕西省委、省人民政府要求,我省有5座博物馆免费对外开放,其中包括陕西历史博物馆、延安革命纪念馆、洛川会议纪念馆和八路军西安办事处。2010年3月,经中宣部、财政部、国家文物局审定,我省又有43座博物馆、纪念馆成为第二批对社会免费开放单位。此外,我省新增免费开放博物馆、纪念馆17座,民办博物馆免费开放6座,共计71座。不仅是免费开放,我们还为每一位走进博物馆的人们提供最平等最人性化的服务,比方说在汉阳陵博物馆,我们用玻璃的现代展示空间既让参观者能全方位欣赏到文物,又能体验考古发掘的过程。此外馆中的残疾人自动行走轮椅在世界也是最先进的,最人性化的。

记者:您认为博物馆最重要的作用是什么?

赵荣:博物馆(museum)一词来自于希腊文mouseion,其原意为“祭祀缪斯的地方”。可见博物馆是和文化艺术紧紧相连的。今天,博物馆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形象代表。当人们越来越把人类心智的充实和自由看作最大的快乐和幸福,博物馆的作用也越发重要。所以,在现代社会中,博物馆是提高个人鉴赏力乃至培养社会情趣的最重要的场所。参观博物馆,除了能充实学识、开阔眼界外,已经上升为一种审美活动,是现代人生活中的一种美妙体验。今天,无论人们承认与否,博物馆毕竟已成为人类昨天的脚印、今天的镜子和明天的根基,是人们认识自己及其生存环境最好、最直观的百科全

书。

记者:对于陕西人来说,拥有如此众多的历史财富无疑是无比幸福的,那么您认为对大众来说这些博物馆最大的意义是什么?

赵荣:陕西一地文物之盛之精,有甲于全国的美誉,以至人们将陕西称为“天然的历史博物馆”。目前,陕西文物系统的博物馆、文管所藏品已达百万件组,等级文物达十二三万件,其中国宝级文物123件组,居全国前列。与其他省市相比,陕西博物馆的文物藏品不仅数量多、种类全、品位高,在工艺技术、艺术创造等方面代表了全国的最高水平,而且还因其无与伦比的典型性、序列性、完整性,充分体现了中国历史的悠久灿烂和中国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走进博物馆就是感受一段历史,回忆人类的骄傲。不论你了解或不了解,不论你是富有还是贫穷,不论你是打算匆匆而过还是细细品味,你都有权利也应该走进博物馆。这将是你分享人类财富的一次最美好体验,也是充实学识、开阔眼界的最佳所在。历史是会让人智慧的,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走进博物馆与历史零距离的对话。本报记者 沙莎 陈艳

国际博物馆日的深思:如何加强文化记忆的传扬

今年5月18日是第35个“国际博物馆日”。每年的国际博物馆日都会有特定的主题贯穿其始终,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与记忆”。历史犹如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人类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博物馆的藏品承载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印记,博物馆是一个储存印记并讲述故事的场所,是人类记忆的最终栖息地。

根据对“博物馆与记忆”的理解,一些博物馆策划了“博物馆的幕后之旅”、“发现之旅”、“与专家同行”等活动,提高人们对于博物馆在藏品保护和传递记忆方面所起作用的认识,使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对公众也将产生实际和具体的影响。如中国丝绸博物馆就策划了“大家来养蚕宝宝”、丝绸文化大课堂、蚕桑丝绸手工包、蚕桑丝绸主题节、蚕桑丝织文化遗产考察活动等。当然做得更多的是,通过挖掘物件背后的信息,组织和开发展览的衍生活动和产品,在日常性的工作中,诠释了博物馆向观众传递集体历史所起的作用,给观众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博物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优秀传统文化的荟萃地,拥有丰富的藏品资源和文献资源,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将历代零散的文物串连在一起,进行综合阐释,成为关于人类记忆的有意义的文化系统。观众来到博物馆参观,在历史与现代的时空中比较、沉浸、回味……如何在展现那段以集体意识为主导的过往岁月的同时,给参观者以亲切感、当下感?又如何在宏观叙事的框架下,给观众增加个性化、个人化的体验,使观众一次参观经历成为永久的记忆?这是很多博物馆遇到的难题。博物馆不在于它拥有什么,而在于它以其拥有为观众做了什么。

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始终走在前列。在大厅的咨询处提供英法德日西意俄葡中等语的导览资料,全部是免费索取。在“馆长推荐”语音导览中,馆长亲自用4种语言讲解54件他最喜欢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藏品(展品)。每年9月到次年的6月,举办由国内外著名音乐家演奏的系列音乐会和博物馆业务主管和著名专家主讲的艺术、建筑、音乐、文物系列讲座。展厅的陈列和展品允许参观者不用闪光灯和三脚架拍摄个人所用的照片。大都会博物馆的商店,在馆内有5000多平方米的营业厅,在纽约的一些大商场和其他城市设立销售点。去年,我在大都会博物馆工作过几天,工余时间,几乎每天都会去那里。从1美元一张的印着宋朝米芾书法的明信片,到400美元一张的凡高或莫奈的油画复制品……销售的书有6000多种,商店销售的商品近2万种。2011年1月5日起,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在其官网上推出了“联系”栏目,邀请亿万网友与博物馆工作人员“亲密接触”。3月,馆长托马斯-坎贝尔(thomas campbell)又高调宣布说,大都会将馆藏的每一件作品介绍存入网络数据库,然后建立一个覆盖全馆的wi-fi系统,这样游客可以通过iphone手机或ipad阅读所有资讯。

英国方面,博物馆作为全民终身教育场所的重要性得到博物馆界的普遍认同。为聋哑人提供手语讲解,为盲人提供形象化的描述讲解,为视力较弱者提供大字体的导览手册和材料等。每个月有专门的家庭活动日,家长陪同小孩一起到博物馆参观,参加各种教育活动,一方面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另一方面父母和孩子在博物馆都得到学习的机会。

小国也有自己的做法。叙利亚国立博物馆给人最深刻的记忆,就是露天展示。不同于传统博物馆的展示厅、橱窗,博物馆大部分皆为广场,广场中有喷泉、树木,并且在规划过的道路两旁配置希腊等时代的各种石雕、石棺以及罗马时代设在道路上的标石。置身其中,观众充分领略了从最早的苏美尔文明,到希腊文明、罗马文明、伊斯兰文明的叙利亚的历史进程。

在杭州,除了中国丝绸博物馆之外,中国茶叶博物馆每年举行以茶为主题的茶文化盛会也非常有影响。“西湖国际茶会”成功举办了9届,成为博物馆著名的文化活动品牌。

历史文化不仅是被展示出来供欣赏用的,观众同样可以通过购买纪念品和参与活动的方式把博物馆的记忆带回家,不论是亲友分享或是自己享用,都是非常美好的。许多人经常自己或带着孩子去博物馆,或学习知识,或参与活动,或喝咖啡、甚至购买纪念品。博物馆给人带来许多有益的体验和欢乐,也有教育和启蒙。

我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参观过一个古陶瓷的博物馆,并在那里动手做了一个陶罐。直到今天,扔掉的玩具不知

有多少,唯有这件“作品“一直摆放在她的书架上。她说,从那时起,她一直记得并理解了古人制陶时采用的“轮制”和“拉坯”工艺。

关于博物馆,很多人都有美好的记忆。从记忆中,感念人类在成长历程中走过的斑斑足迹,并从中寻求智慧与启迪,情感得到净化,心灵得到陶冶,精神得到升华,从而思维更加开阔,久而久之,全体公民的素质、整个社会的文化审美品位都会得到提高。

当今中国社会,各级政府对博物馆事业的经费投入是前所未有的,博物馆的馆舍、文物保护的设备、陈列展览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博物馆正展现出崭新的面貌。但是,这些都是硬件。目前,还存着重建筑轻功能、重综合轻专业、重规模数量轻内涵挖掘、延伸产品缺失等的问题。

近几年,综合性的国家级、省级博物馆在中央、地方财政的大力支持下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相比之下,专题博物馆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很多专题博物馆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经济的转型,所依托的行业或单位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有的甚至倒闭歇业,缺乏改善基础设施和提升陈列展示所需要的必要资金,基础条件差,展示手段和内容都相对陈旧。同样由于资金匮乏,在藏品保护、征集、研究和传统文化传播等方面的力度和影响力都有所下降,在管理服务方面,只能提供简单服务,公众文化服务层次较低,教育服务项目和文化产品单一,缺乏感染力和吸引力。相对于反映某一区域社会历史类的综合类博物馆而言,专题博物馆从艺术、科技、民族、民俗、生态、遗址、自然、地矿及各产业等各方面,承载着我国各族人民千百年来不竭的奋斗精神、创造智慧和美学思想,中国特色浓郁,更加直观地反映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也是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的重要力量。

2009年主题是:“博物馆与旅游(museum and tourism)” 小资料

1992年主题是:“博物馆与环境”(museums and environment)。

1993年主题是:“博物馆与土著人”(museums and indigenous peoples)。

1994年主题是: behind the scenes in museums。

1995年主题是:“反应与责任”(response and responsibility)。

1996年主题是: collecting today for tomorrow。

1997年主题是:“与文物的非法贩运和交易行为进行斗争”(the fight against illicit traffic of cultural property)。

1998年主题是:“与文物的非法贩运和交易行为作斗争”。

1999年主题是:“发现的快乐”(pleasures of discoverty)。

2000年主题是:“致力于社会和平与和睦的博物馆”(museums for peace and harmony in society)。

2001年主题是:“博物馆与建设社区”(museums: building community)。

2002年主题是:“博物馆与全球化”(museums and friends)。

2004年主题是:“博物馆与无形遗产”。

2005年主题是:“博物馆――沟通文化的桥梁 ”。

2006年主题是:“博物馆与青少年(museums and young)”

2007年主题是:“博物馆和普遍遗产”

2008年主题是:“博物馆:促进社会变化的力量(museums as agents of social change and development)

2009年主题是:“博物馆与旅游(museum and tourism)” 2010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博物馆促进社会的和谐

根据国际博协官方文件: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是:博物馆致力于社会和谐

文件指出,当今的博物馆可以为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做出积极的贡献,博物馆发展走向是具有构建和谐社会功能的博物馆。无论白天和夜晚,博物馆应在社会中、社区中具有人群生活方式的影响力,更因具有保存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色彩的精神财富。这些财富可以告诉人类应当相互依存、相互帮助,为了人类的更加未来和幸福共同积累历史的经验,克服更多不可预测的未来苦难。

记忆现场与文化殿堂: 我们时代的博物馆

博物馆奇妙夜篇三

2.1 研究区背景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下简称博物馆)(emperor qin’s terra-cotta warriors and horses museum)(http:///)(109。16,e,34。23n)位于陕西省西 安市东北方临潼区西杨村内,距西安市约40 km 处(图2-1a),占地300 余亩,是目前我国最大的遗址博物馆(on-site museum)。

博物馆自1974 年发现之始,就以8,000 多件真人大小、造型逼真、形态各异、气势磅礴的地下雕塑军团而震惊世界(audrey topping , 1978)。是列入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unesco)的 “世界文化遗产”(1987 年12 月),著名的“世界第八大 奇迹”,我国“二十世纪重大考古发现”和“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文 物局)。

博物馆南依骊山,北临渭水,以西1.5 km 处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封建统一帝 王——秦始皇(公元前246~221)的陵墓(袁仲一,2002)。西北是通往中、东 部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有陇海铁路、西临高速、西潼高速以及兵马俑专用高速 公路等穿过。西南是西安市东郊工业区,有灞河热电厂、缝纫机厂、纺织工业和 一些小型陶器仿制、烧制厂,周围有部分农田、果园覆盖,属于典型的郊区(sub-urban)环境(cao j.j., 2005;王勇,2006)。

博物馆地处东亚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性季风气候的过渡带,夏季炎热、冬 季较冷,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冬春干旱且常伴有沙尘天气,夏末秋初较 为多雨(张志军,1998)。

博物馆主要由三个兵马俑坑组成(图2-1b)。其中一号坑(pit no.1)发现于 1974 年,为地下坑道式土木结构,呈长方形,东西长230 m,南北宽62 m,深 4.5~6.5 m,面积14,260 m2,是最大的俑坑,随葬陶俑、陶马约6,000 余件。1976 年在其原址上修建拱形玻璃钢架结构保护大厅,1979 年10 月正式对外开放;二 号坑(pit no.2)发现于1976 年,呈曲尺形,东西长124 m,南北宽98 m,深约 5 m,面积6,000 m2,随葬陶俑、陶马约1,400 件。1993 年修建顶部封闭式保护 大厅,1994 年10 月开放,目前仍在陆续进行部分考古发掘工作(刘占成,2006);

三号坑(pit no.3)是最小的俑坑,呈“凹”字型,东西长17.6 m,南北宽21.4 m,深5.2~5.4 m,面积随葬陶俑68 件、陶马4 匹,于1989 年9 月正式对

外展出。三个俑坑共计埋藏陶质彩绘兵马俑约8,000 件。目前,博物馆鉴于文物 保护的原因仅对外展出1,400 余件,部分地下陶俑甚至发掘后又再次回填(袁仲 一,2002)。

此外,博物馆还包括两件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体形最大、装饰最华丽,结构 和系驾方式最逼真、最完整的被誉为“青铜之冠”的彩绘铜车马——高车与安车,以及4 万余件青铜兵器、少量铁器、金银器、钱币、木制战车和棚木遗迹等(秦 始皇陵兵马俑坑考古发掘报告,1988;袁仲一,1990)。

博物馆自1976 年建馆的30 年间,已累计接待游客超过4,000 万人次,年接 待游客达234 万人次,月接待游客超过34 万人次,其中五一、十一黄金周期间,日接待游客超过4 万人次(兵马俑博物馆年鉴,1999~2005;全国旅游假日办,2006),是我国游客量最大的景点之一,同时也是陕西省最重要的4a 级旅游景 区,中外游客的必往之所(陕西省文物局,2006)

520 m2,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voc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的英文缩写。

定义种类

例如,美国astm d3960-98标准将voc定义为任何能参加大气光化学反应的有机化合物。美国联邦环保署(epa)的定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除co、co2、h2co3、金属碳化物、金属碳酸盐和碳酸铵外,任何参加大气光化学反应的碳化合物。

世界卫生组织(who,1989)对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的定义为,熔点低于室温而沸点在50~260℃之间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总称。

有关色漆和清漆通用术语的国际标准iso 4618/1-1998和德国din 55649-2000标准对voc的定义是,原则上,在常温常压下,任何能自发挥发的有机液体和voc含量时,又做了一个限定,即在通常压力条件下,巴斯夫公司则认为,最方便和最常见的方法是根据沸点来界定哪些物质属于为voc是指那些沸点等于或低于250往往被称为增塑剂

voc是指1升涂料中含有有机挥发物的重量,挥发性有机物,常用来表示。

voc是指室温下饱和蒸气压超过了133.32pa的有机物,其沸点在影响皮肤和黏膜,对人体产生急性损害。

主要成分 voc的主要成分有:烃类、卤代烃、氧烃和氮烃,它包括:苯系物、有机氯化物、氟里昂系列、有机酮、胺、醇、醚、酯、酸和石油烃化合物等。主要来源

voc的主要来源,在室外,主要来自燃料燃烧和交通运输;而在室内则主要来自燃煤和天然气等燃烧产物、吸烟、采暖和烹调等的烟雾,建筑和装饰材料、家具、家用电器、清洁剂和人体本身的排放等。在室内装饰过程中,voc主要来自油漆、涂料和胶粘剂。一般油漆中油漆施工后的10小时内,可挥发出90%,而溶剂中的voc则在油漆风干过程中只释放总量的室内voc浓渡在0.16mg?m3至0.3mg?m3时,对人体健康基本无害,但在装修中往往要超过,特别是不当的装修。防治措施

防止voc的伤害,主要从源头抓起,杜绝非环保建材;其次,常通风换气,甚至加热烘烤,使好经检测确认voc不超标,并通风一个月后入住;第五,摆放些能吸收有害物质的花卉,例如吊兰、芦荟、虎尾兰、常青藤和天门冬等。另外,在客厅或庭院可摆放月季、杜鹃、郁金香、百合和猩猩木等,它们可吸收大量voc,但它们不宜放在卧室内,因为它们有另一些负面因素。

/或固体。同时,德国din 55649-2000标准在测定沸点或初馏点低于或等于250℃的任何有机化合物。voc,而最普遍的共识认250℃的那些物质不归入vocvoc表示,它是votatileorganiccompound三个词第一个字母的缩写,但有时也用总挥发性有机物50℃至250℃,在常温下可以蒸发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它的毒性、刺激性、致癌性和特殊的气味性,会

voc含量在0.4至1.0mg?m3。由于voc具有强挥发性,一般情况下,25%。

voc释放加快;第三,必要时安装有活性炭的空气净化器;第四,装修后最

tvoc ℃的化学物质。所以沸点超过的范畴,

博物馆奇妙夜篇四

石门县博物馆是一座以文物收藏、文物发掘、宣传教育、科学研究等职能为一体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自1985年正式开放以来,共接待美、英、法、日、加、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观众100多万人次。自1992年以来,年年被评为省市文化工作先进单位、两次被评为湖南省文明博物馆,2006年又被授予湖南省科普基地的光荣称号,是常德市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础地和石门县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单位。

一、历史沿革:

石门县博物馆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石门文庙为馆舍。石门文庙始建于宋皇佑四年(1052年),庙址多次变迁,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改迁今文庙处,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清乾隆时期所建,后经过多次修葺。解放前夕,作为石门简易师范校址,解放后,文庙几经改作他用,先后作为县委办公地点、大会招待所、县委招待所等。1982年县政府发文将文庙移交文化部门管理,作为博物馆馆舍之用,并多次维修,特别是1999年为迎接第八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在石门召开,耗资200多万元对其进行了大规模整修,基本恢复了旧貌。

二、建筑布局:

石门文庙占地面积近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按南北中轴线对称分布,坐北朝南,分为三进,两个自然四合院。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为:头门、泮池(状元桥)、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东西两侧为:东西耳房、道贯古今楼、东西碑廊、文武官厅、钟鼓楼、东西厢房、礼乐器库等。

三、风格特点:

石门文庙是湖南省县级文庙中的佼佼者,也是常德市唯一幸存的县级文庙,具有皇宫建筑款式和湖南重檐翘角的地方建筑特点,其雕刻、泥塑、彩绘都蕴含着浓郁的地方民俗特点,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四、馆藏文物:

石门历史悠久,文物资源极为丰富。石门县博物馆有各个历史时期的各类馆藏文物2000多件(套),其中珍贵文物200多件(套),包括金银器、青铜器、玉器、陶瓷器、竹木器、布料、钱币、化石等20多个门类。如在阳泉燕尔洞发现的“石门人化石”,填补了湖南省古人类化石的空白;在皂市商代遗址发现炼铜的坩埚,改写了殷商时期南方不炼铜的结论;在新关镇一次出土战国时期巴人军乐器青铜虎钮淳于10余件,堪称全国之最。至于汉以后的历代文物和各类民俗文物、革命文物,更为我省县级博物馆少见。另外,还陈列有李自成禅隐夹山说的大量文物,具有较高的史学研究价值。

五、陈列展览:

石门县博物馆自正式开放以来,充分利用文物资源和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文资源,举办了50多个内容健康、格调高雅的陈列展览。现有基本陈列6个,分别是《石门历史文物陈列》、《石门革命史陈列》、《石门土家族民俗陈列》、《新关清代古尸展》、《石门奇石展》、《毛泽东的亲家——陈振亚烈士生平事迹展》。另外,每年还根据国情、县情举办1至2个短期的中心展览,今年举办了《科普图片展》、《石门名人书画展》、《坚强柱石,辉煌历程——纪念建军80周年展》。根据中央有关精神,对有组织的未成年人团体实行免费开放。走进博物馆,将会领略石门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博物馆奇妙夜篇五

致敬博物馆之

葡萄酒博物馆:凝固的美酒,流淌的历史

在世界各地,有不少有趣的葡萄酒博物馆:中世纪的地下密室、历史悠久的神秘古堡、富丽堂皇的私人酒窖„„光怪陆离的风格建筑,千奇百怪的历史藏品,除了是对美酒的赞许,还是对红酒历史的缅怀与致敬。在这些地方,凝固的是美酒,流淌的则是历史。

里奥哈葡萄酒博物馆(vivanco museum of wine culture)

如果你挚爱葡萄酒,如果你也略懂葡萄酒的常识,那么一定不会对“里奥哈”感到陌生。“里奥哈”是西班牙北部最大的优质葡萄酒产区,有长达二千多年的酿酒历史,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飘着诱人的酒香。

里奥哈葡萄酒博物馆不仅介绍和宣传葡萄酒,而且非常注重葡萄酒文化的传播。博物馆占地4000平方米,分五大展厅。在馆内,参观者可以看到橡木桶、酒瓶的制作过程和各式各样的开瓶器。馆外还有巴克斯(bacchus)葡萄花园,园内种有从世界各地收罗而来的多种葡萄藤,蔚为壮观。

森海姆葡萄酒博物馆(senheim wein museum)

德国森海姆葡萄酒博物馆拥有30多年历史,位于德国森海姆(senheim),距离德国莱茵兰-普法尔茨科赫姆18公里。

森海姆葡萄酒博物馆是以葡萄酒为主题的私人收藏馆,设在由1923年建造的葡萄酒园宴会厅里。馆内有一万多件实物陈列品,包括酿酒师和葡萄酒管理者用过的酿酒设备、酒桶以及葡萄酒加工器具等,是全世界在葡萄酒酿造设备中最大的收藏。

塞浦路斯葡萄酒博物馆(cyprus wine museum)

塞浦路斯,地中海东部地区最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不仅拥有迷人的自然风光,好喝不贵的葡萄酒也为世人称道。发展至今,塞浦路斯葡萄酒已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葡萄酒之

一。这种葡萄酒的特色是味美甘甜、颜色鲜艳,并且只能在塞浦路斯生产。

塞浦路斯葡萄酒博物馆以老照片和多媒体的形式带领参观者领略塞浦路斯的葡萄酒酿造史,展示中世纪的喝酒容器和制酒工具等等,尽可能的让参观者了解到葡萄酒制造的方方面面。

马提尼葡萄酒博物馆(martini wine museum)

意大利马提尼葡萄酒博物馆坐落在皮埃蒙特产区内,是欧洲最重要的博物馆之一,1961年对外开放,展品跨越了葡萄酒千年的文化史。

参观者在了解葡萄生长和葡萄酒生产技艺的同时,还可以欣赏到众多的珍藏文物,其中包括埃及的双耳细颈酒罐、罗马的玻璃酒杯,以及画有葡萄丰收的马车等精美手工艺术品。件件珍奇,让每一个参观者大饱眼福。

圣托里尼葡萄酒博物馆(koutsoyannopoulos wine museum)

希腊葡萄酒博物馆是希腊唯一一家葡萄酒博物馆,坐落在天然地下洞穴中,犹如恍如隔世的迷宫一般,馆内展示了自17世纪以来圣托里尼岛的葡萄酒及葡萄种植者生活的发展历

史。在那里,参观者能亲身体验到葡萄园里的剪枝、收葡萄和采葡萄等一系列葡萄种植活动,并有机会品尝到特酿的葡萄酒。

波尔多葡萄酒贸易博物馆(bordeaux museum of wines)

在法国波尔多,城堡和酒一起走过了2000多年年,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葡萄酒园中心,有超过12万公顷的葡萄树和400个贸易点。波尔多作为极负盛名的葡萄酒产区,自然也不乏知名的葡萄酒博物馆,波尔多葡萄酒贸易博物馆就是其中之一,其珍贵的历史文物展示了波尔多地区2000多年的葡萄酒贸易发展历史。

博物馆展厅部分由三个半地下拱顶酒窖构成,每个酒窖都分别收藏了各具特色的珍贵历史文物。馆内还具体介绍了波尔多地区葡萄酒与贸易发展的体系、18和19世纪葡萄酒批发商的家族历史、葡萄酒的不同分类、夏尔隆街区酒库的硫革命与酿酒工作、波尔多港口与葡萄酒的出口知识等等。在那里,每个前来参观的游客都可以享受2杯免费的葡萄酒。

澳门葡萄酒博物馆(macao wine museum)

澳门葡萄酒博物馆与大赛车博物馆一样,位于新口岸旅游活动中心,这里曾经被作为勃艮第大公的住所使用,于1995年正式对外开放参观。面积有1400平方米,是一个富有文化、兼具娱乐和教育特色的场所。

博物馆参观区域分为酿酒历史区、酒类收藏区和酒类陈列区三部分,参观者可以通过简洁的文字、图表、照片、工具器皿、葡萄种植各阶段的再现、葡国彩绘瓷砖以及陈年酒和新酿酒等的对比,了解各种有关葡萄酒方面的知识。博物馆内介绍的葡萄酒多达1050个品牌,展出了近700种行销酒和300多种珍藏酒。在每周交替更换的酒牌上,均有十几种产自葡国不同地区的美酒,中国内地所产的葡萄酒样品也在酒类陈列区展出。这所博物馆也是亚洲第一所以葡萄酒为题的博物馆。

青岛葡萄酒博物馆(qingdao wine museum)

于2010年3月开馆的青岛葡萄酒博物馆,有别于常见的红酒博物馆,是由青岛人防工程(防空洞)所改建。整个博物馆以葡萄酒为主题,追溯了葡萄酒的起源与历史,展现了青岛葡萄酒的文化与品质。

博物馆主通道展馆的长约192米,分为酿造葡萄酒知识区域、世界著名酒庄浮雕展示区、葡萄酒知识区域和油画展示区等多个展区。沿长廊依次分布有天然葡萄园、酒神雕塑、器皿展馆、流程展馆、中国馆、酒童雕塑、历史展馆、葡萄酒银行、华东藏酒窖、窖藏区和时光隧道等特色展区,展区通过文字、图像资料和灯光实物,形象的向游客展示葡萄酒的生产工艺与酿造流程。当然,在这里还可以品尝到来自世界各地的葡萄酒。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293886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