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村居教案反思 村居教案幼儿园篇一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借助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田野春光的美好和农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的美好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春天是一首歌,春天是一幅画,春天还是一首诗呢!清代有位大诗人高鼎,写下了一首有关春天的诗《村居》,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讲读古诗
1、读题。
谁来读读题目,给“村”字组组词。齐读题目。
2、出示古诗。
自读古诗,指名读。
生评,再读。师范读,生齐读。
3、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你从哪里看出来是春天的?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春烟、
指导:
拂堤杨柳:春天来了,柳树长出了嫩绿的叶子,柳条长长的,像小姑娘的辫子。长长的辫子垂下来,被风一吹,就飘拂起来了。
春烟:春天的时候,山上空气潮湿,树林中常常有薄薄的雾气笼罩,远远望去,像雾又像烟,所以,叫做春烟。
二月天:农历二月。
醉:陶醉。
4、小朋友的本领真大,在文中找到了春天。老师也找到了春天,小朋友想不想看看老师找到的春天?
多媒体出示一张张图片。
师述:春天来到了竹林里,春笋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春天来到了小池塘,池塘边的芦苇长起来了,像长长的睫毛;春天来到了梅花山,满山的梅花开放了,那一朵一朵的梅花晶莹剔透,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春天来到了草原,草原铺满了新绿;春天来到了果园,梨花、杏花、桃花都开了,引来了蝴蝶和蜜蜂,真是春暖花开,春色满园。春天来到了校园里。看,小朋友们个个书声琅琅,难怪人们都说:“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真美啊!
小朋友,此时此刻,你是否已经被这美景所吸引了呢?再来读读“陶醉”这个词。
读读一、二两句诗。
5、在这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孩子们又会干什么呢?请小朋友读读三、四两句诗。
你读懂了什么?
“散”,给它组组词。在这首诗里,散是什么意思呢?引出“归”、“纸鸢”。
放学回家,天色还早的话,你会干什么呢?和其他同学做什么游戏呢?
介绍“纸鸢”。(介绍一下南通的哨口板鹞,边看图边介绍)
6、在这美丽的春天里,处处春光明媚、莺歌燕舞,处处鸟语花香、春意盎然,小朋友在广阔的田野里放着风筝,心里高兴极了。人们居住在这里,生活地多么幸福这就是田园生活,这就是乡村生活。因此,诗人高鼎将这首诗取名为《村居》。
一起再来读读这首诗。
7、师范读古诗,指导学生朗读。
8、背诵古诗。
9、欣赏歌曲《村居》。
三、课后作业
背诵古诗,回家后收集几首有关春天的诗。
村居教案反思 村居教案幼儿园篇二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两首古诗。
2、了解古诗的大概内容,理解一些字的含义,体会诗中的韵律美。
3、正确认读本课的10个生字,会写6个。
1、通过反复朗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其中的意境美、韵律美。
2、展开小组讨论,对古诗描绘的美丽场景进行描述。
3、引导学生学习课外古诗,进行相关类别古诗的整理,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
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
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感受诗篇的语言美和情境美,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多媒体创设的动画,或图片。
一、沟通文本与生活,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春天已经悄悄的来到了我们的身边,那么春天在哪里呢?谁愿意说说你的发现?(生自由说如生1:春天来了柳树姑娘穿上了新衣服,小草从地下钻出来了。小朋友们在放风筝。生2:春天来了,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青蛙醒了。)老师也到野外去找春天了,你们想不想看一看?(播放课件感知春天)
师:草青了,树绿了,花儿开了小鸟在唱着欢快的歌。多么美好的春光啊!人们为此写下了许多精彩美妙的诗篇,《村居》就是其中的一首。
释题:分别让学生用组词方式解释村和居,知道村居的意思就是在农村居住。
[设计意图]通过动情的语言,借助优美的画面、音乐等,把春天的种种意象变成一首“立体的交响乐”,为学生奠定了学习课文的情感基础和知识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己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流畅。在文中画出生字,多读几遍;把不懂得字词勾出来。
2、用课件检查生字、指导识字。
a、我能读:莺、堤、拂、趁、村、童、散、归。
b、我能找:下面的字和我们学过的哪些字最象
村、童、堤、散、归。
c、我能说:用字组词,并说一句话
3、检查指导读课文,指导读流畅。
[设计意图]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帮助弱势学生识字,让学生学会互相帮助,通力合作。给学生更多的展现自我,实现自我,体验成功的机会。
三、理解词句,深入感知。
1、课文中你哪些词不懂?学生质疑,小组学习,师生共同解决。
2、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欣赏一下诗中美丽的画面。同桌互相为一组,说说诗中描写了哪些美丽的景色,你是通过哪句话知道的。
汇报自学情况
预设:1、儿童散学归来早(课件播放:钟声、孩子们的喊叫声)听,听到了什么?(“放学了—”,“放风筝了—”)师:村里的孩子们多高兴啊!我们也高高兴兴地读读第三句。(指名读,强调“归来早”这三个字要重读,“早”字带拖腔)
2、忙趁东风放纸鸢
师:小朋友们,你们会放风筝吗?谁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把风筝放上天的?(生叙述放风筝的过程)师:谁愿意上来表演放风筝?(学生上台表演)师:看,他的风筝上天啦!这是我们想怎么读“忙趁东风放纸鸢”请试试。(学生试读)师:快看,我们的风筝风得多高啊!快快找找你的风筝在哪?找到了吗?
3、谁再来看着课件说说你看到了?学生看课件自由说。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指名反复读。老师指导。(河堤/杨柳/醉/春烟。)
4、草长莺飞二月天: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
[设计意图]善于调动学生的个人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储备,并在关键处点拨。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愉快的状态下接受信息。
四、放飞想象,发散思维。
师:早春二月,鸟语花香,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一边读一边想,你的脑海里会是怎样的一幅画面?
生:我好像看见了,放学的钟声响了,孩子们放学回来得早,趁着刮起的东风,赶忙放起了风筝。
生:我仿佛看见了烟雾里,柳树舒展枝条轻轻拂着长堤。
生:我好像也在那放风筝。
师:这是春的气息,这是春的脚步。让我们在美美的读一读。
[设计意图]巧妙运用“入情通文”,打通了“人”与“语言”的通道,学生入了情,就通了文,于是“情”与“文”就“接触”,就对话了,“人”就获得了“语言”,语言也获得了“人”
五、注重拓宽教学内容
师:春天这么美好,有多少诗人曾经赞美过它呀把你所知道的关于春天的古诗朗诵给大家听,好吗?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生: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生: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生: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师出示课件,展示其他关于春天的古诗,拓展教学资源
[设计意图]引进课外学习资源,充实和完善课堂学习内容,拓展是联系的拓展,延伸是明了基础上的延伸。
六、注重读写结合
师:春天的景色如此令人陶醉,就让我们以《村居》为題把春天早晨的景象写下来或画下来吧(生有的写话,有的画画,忙得不亦乐乎。)
师: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春天在我们的笔下诞生了。让我们一起欣赏。
学生展示作品
[设计意图]由说到编再到创,激起学生的创作激情。使学生充分体验的成功。
七、写字指导
1、认读要求会写的生字。
2、分析字型,指导重点字。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主的分析字,能够使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更牢固,在汉字的比较过程中体会传统的汉字形体美
八、采蜜集
1、练习填古诗(课件出示)
2、把《村居》中的描写春天的好词好句说一说。写在采蜜集中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记忆古诗,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九、扩展活动
1、把《村居》这首诗描写的内容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2、有条件的班级可小组合作制作风筝,开展放风筝活动。
[设计意图]丰富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体验诗人的情感。
村居
草长莺飞儿童散学
醉春烟
杨柳拂堤早春竞放风筝
学生绘画作品展示
村居教案反思 村居教案幼儿园篇三
【教学目的】
1、读顺古诗文字,读懂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蕴涵的情感,进行有感情地诵读训练。
2、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感悟语言文字的优美。
3、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置疑解疑能力、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阅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画意入题,激发兴趣
1、谈话:
同学们喜欢春天吗?回忆一下自己在春天里都有哪些活动?你当时的心情怎样?能说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吗?
2、学生交谈。
3、谈话:
老师这里有一幅关于春天的画,请大家按一定顺序看看图上都画了些什么?并说说看了画面之后你有什么感觉?
(投影出示插图)
4、学生交流。
5、谈话:
清朝诗人高鼎在有一年的春天亲眼目睹了这一画面,并且有感而发作了一首诗,这就是咱们今天要学习的《村居》。
(板书课题)
6、齐读课题,解题。
二、初读古诗,感知文字
1、请同学们看着画面,听老师范读古诗,注意边听边想,谈谈自己听后的感受。
2、学生自己借助拼音把古诗读准确,并画出生字多读几遍,然后在小组内检查生字和古诗朗读。
3、小组选派代表全班检查古诗朗读情况并正音。
三、尝试释疑,读懂内容
1、这首古诗的内容比较浅显,同学们有没有信心通过小组成员的合作学习自己理解诗句的意思?
2、学生回答。
3、下面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自学古诗,充分利用手上的资料,看看弄懂了哪些词句的意思,并把小组同学学习中共同的难点找出来,全班共同解决。
4、学生小组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5、交流学习结果:
⑴拂:做动作帮助理解。
醉:联系生活经验(喝醉酒的样子)帮助理解。
⑵结合插图及生活经验理解句意。
6、让学生结合插图说说诗句的意思。其他同学谈听后感受。
(鼓励学生结合画面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述)
四、品味诗句,朗读悟情
1、朗读前两句。
抓住“醉”字,对照图画,联系往年见过的春日美景体会那种陶醉的感觉,然后将这种感觉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指名读。
3、朗读后两句:
谈谈自己放风筝的情景和当时的的心情,带着这种愉快的心情去读这两句诗。
自由练读。
指名读。
4、反复练习朗读:
指名读。
生生、师生比赛读。
五、合理想象,还原意境
1、播放音乐,教师根据诗意进行语言描述,让学生闭上眼睛在脑海中展开想象。
2、说说刚才你在自己的脑海中都看到了些什么?有何感受?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有创新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3、面对着这迷人的景色,如果你是一位诗人,你现在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学生回答)
4、那就让我们和诗人一起面对着大自然的美丽风光,来吟诗一首吧。
学生起立,倒背双手,面对画面吟诵古诗。
六、课外延伸,深化拓展
1、如果你是一位画家,学完这首古诗后,你最想干什么?
(鼓励学生画出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并融入自己独特的想象)
2、古人特别喜欢赞美春天,流传下来许多描写春天的优美诗歌。请同学们课下每人搜集两首,练习朗读,准备举行“春天,我爱你”古诗朗诵会。
村居教案反思 村居教案幼儿园篇四
想像使朗读精彩起来──《村居》教学谈
江苏省太仓市实验小学 方明珠
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要求朗读者在朗读时通过语言、形体变化等手段再现作者创造出来的形象,寄植到听众心目之中,获得栩栩如生的生命形式。朗读者的形象感受,来源于作品中的词语概念对朗读者内心刺激而引起的对客观事物的感知、体会、思考,是“感之于外,受之于心”而形成的。叶圣陶先生说过,“文字是一道桥梁”,“凡是出色的文艺作品,语言文字必然是作者的旨趣的最贴切的符号”。朗读者要透过这些文字符号,使作品表现的情、景、物、人、事、理在自己的内心跳跃起来,在自己的头脑中闪烁,加深对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使自己的感情与作者发生共鸣。
想象是朗读者本身所接触过的彼时彼地的场景被作品提供的此时此地情景激发而在脑子里产生出画面的思维活动。我们在朗读一篇作品时,要展开想象的翅膀,置身于作品的意境中,让自己的身心活跃起来,让图画活跃起来,通过这些活动的画面给朗读内容插上翅膀,去感染听众,飞进听众的心田。
《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描写的田园风光的有名诗作,“诗中有画”。“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这句诗句给我们描绘了“地上有草,空中有莺、堤上有柳”的清晰画面。语言符号的巧妙组合负载着作者发出的艺术信息,为了让学生尽快地进入诗的意境,更好地与作者进行对话,感受春的动态美感,感受作者沉迷于这迷人春色的愉悦心情。在教学时,我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文中插图,对照画面,反复吟诵诗句,同学们,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地上的小草探出了嫩绿的小脑袋,可爱的黄莺在空中自由地翻飞,歌声悦耳动听,堤上的杨柳舒展着嫩绿柔软的枝条,仿佛婀娜多姿的少女扭动腰枝翩翩起舞……同学们展开想像的翅膀,眼睛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随着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他们渐渐进入了诗的意境,仿佛置身于大自然春的怀抱,在明媚的阳光下,尽情地欣赏,尽情地享受美丽迷人的田园风光,一种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此时此刻,他们与作者的思想产生了强烈共鸣,体验到作者赞春的美好情愫,抑扬顿挫的朗读感染了每一位同学,他们深深地陶醉其中,朗读由此而精彩起来。
让童稚的语言恣意汪洋──教学《村居》有感
江苏省连云港市南洋国际学校 陈学壮
汉语言是由一个个富有魔力的的文字构成了她独特的魅力,在古诗的解读中我们不妨从一个个的字入手,由字及词,由词及句,由句及篇,由字词的意到字词所传达出的神,由表及里,由外到内,深入透彻地理解诗所描绘的风景,揣摩诗人的内心情感。
儿童的语言是稚嫩的,是鲜活的,站在儿童的独特的视角上,让他们用一双明澈的眼睛看周围的世界,撷取事物所传达的信息。在古诗教学中,我们既不能用成人的理解来束缚学生的思维,也不能用辅导用书上的提示来画地为牢,只要我们扎根学生的现有基础,激起学生的思、辨,学生鲜嫩的语言就会如在春雷的呼唤下破土而出的竹笋。
我们不妨从扩词入手,以伙伴的身份看诗中的景与物,以善待生命的目光来赏识自然界万物的动静变化。
“村”字,孩子可以把它理解成“乡村、农村、村庄、村子”等。“居”呢,则有“居住、邻居”等词,让学生把它们连起来,则题目的意思就一目了然了“在乡村里居住”、“居住在农村”等。
作者是在乡村居住,那他会写乡村中的哪些景?哪些人?哪些事呢?“草长莺飞二月天”,“草”学生可以组成词“青草、小草、草地、草原”,但“草”是 “长”的,那么正确的理解应该为“青草、小草”了,这样是不是精确了呢?联系“二月天”来想,这是早春啊,早春二月的草是什么样的呢?自然是“悄悄地生长着的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的小草”,“吮吸着春雨,呼吸着春的气息的一个劲儿向上长着的小草了”,是“嫩生生的小草”,是“黄绿绿的小草”是“快快乐乐生长着的小草”,是“陶醉于春的勃勃生机的小草”……“莺”扩成的词可是“黄莺、莺歌燕舞”等,黄莺是谁?是鸟中的歌唱家,有一副清脆的歌咙,唱起的歌儿婉转悠扬,莺在空中翻飞,快乐地飞,自由自在地飞,它是在空中舞蹈,划出美丽的弧线……“拂堤杨柳醉春烟”,杨柳,什么样的杨柳,垂下万条绿丝绦的杨柳,垂下长长手臂的杨柳,泻下如瀑长发的杨柳,杨柳含情,暖风中曼舞、轻歌。杨柳是一位娟秀的女子,恬静、幽雅,动作舒展轻柔。“堤”是“堤岸、河堤”,在柳枝的轻拂下,在枝条的抚摸下,堤是酥软的堤,是朦胧醉着的堤……
这样的教学,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同时又提高儿童的表达能力和记忆能力。
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结构初探──教学《村居》有感
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实验小学 王 芳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出现的古诗多数是绝句、律诗,它们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发人深思,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儿童通过学习这些古诗文,既可受到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语文素养,又可以从情感上,思想意识上得到美的体验,提高综合素质。根据低年级儿童喜读爱背、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优势的特点,我们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感性材料,结合诗情画意,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读,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进入诗情画意,在读中感知、感悟,在读中品味语言文字的优美。
一、画意入题,激qing导趣
古诗文在语言上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凝练,言简意赅。而这也恰恰拉大了它和学生的距离,如果单从文字入手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教材的每首古诗都配有生动形象的插图,我在教学中充分运用这些插图,在上课伊始用贴近学生生活的谈话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内容,并结合生活实际进行适当联想,谈出自己的初步感受。这样学生从画意入手初步感知了诗的内容,缩短了教材与自身生活经验的距离。此时,趁机揭示课题,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自然就被调动起来了。正所谓 “诗情画意,诗不离画,画不离诗”。
例如学习《村居》一课,上课伊始我先用投影出示放大的课文插图,组织学生观察画面内容并谈出自己的感受,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优美的画面紧紧地吸引住了,急切的阅读古诗的愿望也就油然而生了。
二、整体感知,读顺文字
对画面内容的初步感知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古诗的愿望,接下来便要进入读的第一个层次--整体感知,读顺文字。
1、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字,结合画面内容在头脑中对古诗的文字表述有一个初步的感受。教学中可让学生边看画面边听录音或教师范读的方式进行。听读完古诗后让学生交流一下自己听后的感受,教师对学生的表述不必作评价,只要他们能谈出大体的感受就行。
2、读顺文字:
对低年级学生而言扫清文字障碍,读准字音是古诗学习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此环节的学习任务可放在小组自学中解决。
⑴ 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古诗,并且画出生字反复练读。在此基础上,由学习小组长检查正音,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激起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⑵ 小组内检查朗读古诗情况,然后再推选代表参与全班交流,这样既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练读的机会,又便于发现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指导全班同学读顺诗句。
三、尝试释疑,读懂内容
这是读的第二个层次,重在对诗句内容的理解。
在学生读顺诗句文字之后,要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己读懂诗句的意思。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充分利用手上的资料,结合插图及平时的生活经验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没弄明白?然后将自己的读书收获在小组内交流。通过小组讨论找出小组成员学习上共同的难点参与全班交流。这样通过学生的朗读思考及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诗句的意思也就基本上读懂了。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善于观察插图,观察自然,积累生活,用画面内容和学生的亲身体验帮助其读懂诗文。如学习《村居》,让学生联系自己放风筝时的情景想一想,后两句诗的意思也就不言而喻了。
四、品味诗句,朗读悟情
古诗文语言凝练,文字优美,意境深远。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不必深究诗句的含义,但诗中描写的风景人情应当知晓。因此,在理解诗情画意之后,应该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诗句,读出诗句所蕴涵的内在情感,和作者产生感情的共鸣,这便是读的第三个层次。在这一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展开合理想象,充分结合生活中已有的情感体验用心去读。
如《村居》一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可紧紧抓住“醉”字,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往年春天里所见到的美丽景色,想想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然后带着这种陶醉的心情和表情去读这句诗,学生读得绘声绘色,仿佛真的陶醉在美丽的二月风光里了。“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放风筝的快乐情景,那愉快的心情便情不自禁读出来了。在学生悟出感情之后,可通过领读、试读、男女生比赛读等多种方式激起学生练读的兴趣。
五、合理想象,还原意境
作者在创作诗歌的当初是把自己的情思融入了具体的形象和画面中去。学习古诗更高的一个层次,应该能够通过各种手段,引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和思想,从而进入古诗所描写的意境并能在头脑中还原意境。教师要善于根据诗句的内容,创设具体的情境,帮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如《村居》一诗,在学生了解了诗意,能够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可以配上优美的音乐,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述,帮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在头脑中展开想象,再现诗人所描写的优美画面。伴着悠扬的音乐声,一幅迷人的二月春景图跃进了孩子们的脑海中,从他们的脸上洋溢的微笑中,可以看出他们已经完全被自己头脑中所浮现的优美意境陶醉了。此时让学生起来谈谈刚才所看到的景象,那可真是美妙无比:绿茵茵的青草,愉快歌唱的黄莺,婀娜多姿的杨柳,活泼可爱的孩子,翩翩起舞的风筝……诗人所描写的迷人意境在孩子们的头脑中得到了生动的还原。古诗的文字魅力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此时让全体学生起立,倒背双手,一齐背诵,将心中的感慨借助诗人的诗句表达出来。学生背得有声有色,真正做到了和诗人心灵相通,情感共鸣。
六、课外延伸,深化拓展
1、为诗配画:
在学生领悟了诗的意境,受到了美的熏陶感染后,教师要及时抓住儿童爱画爱美的心理,鼓励学生为古诗配画。这里的配画不是刻意临摹课本插图,而是要让学生画出自己的的感受,画出对古诗的理解;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画诗中没有的景物。这样再次体现了诗情画意,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又深化了对诗意的理解,加深了对诗文的喜爱之情。
2、课外拓展:
陶醉于古诗意境美、语言美的学生必然对读诗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激起学生自学古诗的热情,丰富他们的课外阅读。使在课堂教学中培养训练的想象、语感、情感、美感等能力在阅读实践中得到巩固发展。如学完《村居》后,让学生课外每人阅读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等。
村居教案反思 村居教案幼儿园篇五
1、教育学生要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
2、展开丰富的想象,扩充古诗的内容,能口头作文,或是书面写作。
收集有关春天的成语及诗歌(古诗、儿歌、歌曲等)
一、趣味拼图,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出示:柳树 太阳 房子 云朵 孩子 风筝 燕子
游戏:智力拼图
1、让学生点击鼠标,移动图片,将以上事物拼成一幅图画。
2、给这幅图取名。(例如:美丽的春天等)
3、你喜欢春天吗?能用一个词,或者一首歌,或是一首古诗,也可以是儿歌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吗?
二、学习《村居》
有一位诗人,他也和同学们一样,特别喜欢春天,于是,写了一首关于春天的诗,想考考你们,看看你们当中,有谁的小脑瓜最聪明,能读懂读好这首诗。
1、出示《村居》:说说,看到这个题目,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想问的问题?
自学古诗,要求:读通古诗。认为比较难读的句子,难记的字,在古诗中做上记号。
2、再读古诗,要求:能找出古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并说说自己最喜欢的是什么景物?并相机学习相应的诗句。方式:学习小组合作,探讨。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所得。
指导朗读古诗。同学们把春天说得那么美丽,让老师听一听,你们朗读得是不是也非常得美。朗读时,我们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呢?(指名读——齐读)
【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并有意识地提醒学生朗读光用劲是不行的,还得读出自己的感受。】
3、朗读得真不错!有同学说,老师我觉得单是朗读还不能把自己心里的快乐给表达出来,我还想动动自己的小手、小腿,给这首古诗配上动作,你们愿意试一试吗?(自由活动——指名表演比赛读——评价)
【熟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理解语言文字的最佳方法。让学生个别读、小组读、同桌读、集体读、比赛读等,让学生在各种读的活动中读出古诗的韵味来。在初步感知整首古诗的基础上,配上肢体语言,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古诗的意思,在自己的头脑中能模模糊糊地创造出古诗所特有的意境。并且也适合低年级学生爱动的习惯。是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之一。正确地使用评价,尤其是学生之间的评价是极为重要的。】
三、拓展《村居》
1、朗读了这首古诗,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2、你觉得屏幕上的图画还可以添加上那些景物,可以使它变得更美?(绿绿的小草,各种颜色的花朵……)
3、擂台:今天老师想在这里摆一摆擂台,看看谁能看着这幅图,用自己的语言,来赞美一下我们美丽的春天,你们有谁愿意试一试吗?
【将古诗和口头作文结合在一起,以学古诗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目的。设计擂台赛,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勇气,另一方面也给优等生创造机会,将学生闪光的东西呈现出来。学习语文需要有动力,学习语文也需要有想象力。而这一切需要教师的给予学生发展的机会和时间。语文课,更要照顾好学生的情绪,设计不同层次的“智力游戏”,刺激学生的大脑,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去学习,更主动地去探索。】
四、课外作业:
1、朗读古诗比赛。
2、收集其他描写春天的古诗进行交流。
3、合作给古诗配画。
村居教案反思 村居教案幼儿园篇六
《清平乐·村居》一课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作者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如何使学生在理解词内容的基础上,来感受田园生活的意境,从而受到美育的熏陶?可作如下的教学设计。
教学伊始,在揭示课题前可以先出示了一幅乡村生活的图画,让学生在古筝乐曲的相伴中欣赏这幅画面,然后谈自己的感受。学生在悠扬的乐曲中纷纷踊跃的举手发言,交流热烈,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和阅读的兴趣。之后,让学生对照出示的图画,借助课后的拼音,带着自己的感受,将这首词读正确,读通顺,从学生的朗读情况来看,他们已初步感知了词的内容。
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之后,再次让学生带着感受,对照图画读这首词。
这里采用 “以图画为先导,以音乐作铺垫,以语言描绘作引子”的方法,让学生在想象中朗读,朗读中想象,使文中之境成为学生心中之境、口中之言。教学时围绕“你读懂了什么?”这个问题展开交流。交流时,学生跃跃欲试,相互启发,思维碰撞。
当学生谈到读懂了“醉里吴音相媚好”一句时,相机提了这样两个问题:
1、“这里是谁在讲吴音?”
2、“你想象一下他们会讲些什么呢?”真是一波激起千层浪,同学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之后,可以播放了一段吴地方言的录音,这时学生更是兴致盎然,手舞足蹈,以讲自己所在的吴方言为趣,仿佛个个身临其境,整个教室中充满了欢声笑语。最后,再让学生在读中感受词的意境。学生会在轻松、悠闲的音乐中对词的内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感悟。
在学生能读出意思的基础上,又该如何使学生的身心与朗读内容融为一体呢?一首诗词不但要读懂而且要读好,这时要求学生把自己的心放进去,再读这首词,谈自己的感受。(提示:你感觉这户农村人家生活得怎样?)有的同学说:“这一家人生活得很温馨。”;有的同学说:“这一家人很和睦,我好羡慕。”;也有的同学说:“这一家人毫无一点烦恼,我也真想去那里生活。”……同学们个个说得头头是道,可看出他们感受到了这安宁、悠闲的乡村田园生活,也充满着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同学们通过字字到位的读、读出图意、读出韵味的螺旋上升的朗读练习,理解了词意,领悟了内蕴,在读中获得了情感的熏陶。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薛法根老师的组块教学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发动学生与老师一起在信息平台查找有关江南、村居的诗词,在纵向回忆低年段阅读过的《江南》、《忆江南》、《水乡歌》后,学生找到了辛弃疾的《西江月》“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等好诗好词,甚至找到了卡秀网站上的flash动画贺卡《梦里水乡》、《江南》;在语文实践活动课上,孩子们通过吟诵诗词,不仅能增长见识、广博见闻,而且懂得要和作者息息相关、心心相印,在语文实践活动的体验中自豪地感慨:“中国不愧是诗词的国度,古往今来流传着许多不朽的诗篇,我们应当如蜜蜂采蜜,充实自己,沾上文人的雅气……”相信厚积不仅可以薄发,而且会在孩子们的生命中多一分灵气,为将来的美丽人生做好奠基。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2975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