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实用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5-24 08:35:18
最新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实用五篇)
时间:2023-05-24 08:35:18     小编:cyyllee

在现在社会,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报告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篇一

一、课题的立项背景

关于“自主学习能力”,各种期刊已有不少此类文章,各地各校.也有不少这方面的研究,尽管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自主学习的实施尚有所欠缺:学生的整体能力有所提高,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缺乏与生活的真实联系,学生还没真正的学会自我探究、自我探索的学习能力;重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较少考虑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学生的年级差异、个性差异在研究中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特别是针对到具体的年级应如何操作还没有系统有效的研究;针对城镇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研究的较多,但较少有研究农村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学习实际和心理特点。

从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来看。传统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的不断销蚀。长期以来课堂教学沿袭满堂灌、满堂问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变成了一种在外力强制下的被动行为、他控行为。学生常常在盲目、“无我”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和作业,很少能独当一面地从事完全自控的学习活动。这种缺乏能动性、自觉性的被动学习,完全丧失了促进主体成长和发展的长远价值与意义。从指导与自主的关系来看。传统教育过于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牵得比较多,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地位;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大力提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不敢多指导。因而,如何正确认识指导与自主的关系对推进素质教育显得十分重要。

为进一步推进和深化新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2014年4月,我校申报了酒泉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经有关专家的论证,被批准为立项课题。自课题组成立以来,在学校领导的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课题实验工作。通过一年来的努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课堂教学策略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与成果,同时教师的实验能力和理论水平、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均得到明显提高,顺利地完成了预期的研究计划,达到了预期研究目标,实验工作具有代表性、可行性等特点。

二、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农村小学生 指在农村小学就读的、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小学年段的学生。这些学生年龄小,并且由于地域的文化、家长文化水平、教育条件的局限,呈现胆怯、见识少、能力弱、陌生感强等特点。

“自主学习” 是一个与“他主学习”相对立的概念,是对学习本质的概括,是高品质、高质量的学习。一般指在教学条件下学习主体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或能力。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进行能动的、有选择的学习活动。它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更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它不仅要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还要让学生去发现和研究问题;不仅是让学生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更是在寻求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关注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让每一个学生围绕探索的问题,自己决定自己的探索方向,选择自己的方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的去探索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教师只是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进入角色,必要时启发诱导,促进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规律,同时在探索中学会观察,在探索中学会猜想,在探索中学会验证,在探索中学会总结,在探索中学会创造,在不断追寻真理中茁壮成长。在这种活动中,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完善人格。

“能力培养”是指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及素质教育的推进,我们正经历着学习方式的历史性变革,其根本要求就是要使学生得到全面和主动的发展,其核心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做人。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伙伴。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既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授之以渔”,才能使其终身享用。

本课题旨在通过研究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数学,达到唤醒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及原则

(一)理论依据

本课题研究主要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教学理论、有效教学理论等相关理论为支撑性理论。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2.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自身的情感和需要,在其影响下的现代教育主张学习者应具有对自己学习活动的支配权和控制权,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3.有效教学理论 以学生为中心,把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辩证统一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上。“学习中心论”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和核心,它强调: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以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促进学生发展。

(二)操作原则

1.课堂中心性原则:以课堂为立足点和归宿,通过课堂教学过程的逐步优化,推动课题研究的全方位开展。

2.主体性原则: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是把主体转向学生,把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而不只是当作认知体来研究,研究中教师要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思想,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而落脚点最终是在学生身上,课堂教学的效果主要看学生如何学习,掌握如何。

3.引导性原则:相对于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来说,由于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限制,小学生的自主学习具有相对性,更多的是在教师指导、引导下的自主学习。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构建与学生自主学习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和适当的评价激励体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四、课题的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研究课题前期论证(2014年3月——2014年6月)

(1)组成课题实验组。自2011年5月份申报课题获准后,学校成立了课题实施组,并对课题研究的任务进行了分解,确保人人负其责,个个有任务,事事有人干,从而为实验的有效推进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2)课题组成员学习培训,构建课题目标,确立研究内容,进行理论学习,完成课题申报书。同时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教育局下发的课题申报批复,学习相关理论,体会学习评价对课堂教学、学生发展、教学效果所产生的深刻影响,真正做到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从源头上积极抓起,从氛围上积极渲染,从行动上积极引领,做好实验前各项准备工作,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做好课题论证工作等。学校请市、县级骨干教师对课题组教师做专题培训。骨干教师的培训,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拓展了教师的认知领域,启发了教师的智慧和创造性,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3)进行农村小学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现状的调查分析。

(二)研究阶段(2014年7月——2015年2月)

1.具体思路

(1)小组成员将依据方案提出的研究思路展开研究。2014年4月至2012年7月: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本课题成员学习相关理论及外地先进经验。(3)制订课堂教学实施方案,设计教案案例。(4)进行课堂教学实验,认真听课评课。(5)外出取经、改进教法,不断完善实验。

(6)做好实验阶段性的总结,积累资料,撰写教改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文章或教学论文。

2014年9月至10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求索的能力,积累相关案例、课例,撰写经验论文并收集学生学习成长中的优秀成果作品,及时做好教学评价。

2014年10月至11月:对课题前一阶段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解决并做好下一步实验规划。

2014年12月至2015年2月:在教学过程中,全面实施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并将实验结果与实验前进行比较,剖析成果,对问题进行改进。对学生的方式方法及学习态度的变化做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做好实验资料的积累。

2.特色方法

(1)建立以学科组为单位的学习共同体,开展周周学习研讨活动 为了提高课题研究效率,我校独辟蹊径,将全体教师号召起来,倡议人人为课题实验谏言献策,实行从周一到周五分天、分时间段学习研讨、领导蹲点制度。要求每次集中学习研讨两节课,交流个人一周学习心得,积极研讨有效的课堂教学自主学习方法等,通过研讨不断拓宽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的教学技巧,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教师由教学的主角转向学生的合作伙伴与发展的促进者,师生之间也形成了学习共同体。教师与学生互为沟通、互为影响。课堂上,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大大增加,形成了一种开放、广泛、交互、平等的课堂氛围,大家相互启发,集思广益,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使课堂成为一个真正的沟通、交流、学习的场所。

(2)开展“自主学习”月月展示课活动

为了促进“自主学习”课题向纵深发展,我校每月都要开展一次为期一周的全校教师研讨课活动,一般安排多位教师上课,要求必须展示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做到有改进、有创新、有实效,每节课后,课题组教师和全体教师共同进行研讨,查找问题,提出建议,优化课堂自主学习方法。这一活动已成为我校的一项特色活动,它为年轻教师提供了大量的学习、展示和交流的机会,同时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也起到了较强的促进作用。如2014年5月,我校开展了4位高年级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讨课活动,2014年9月份开展了5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跟踪课活动,2015年3月份开展了3位年轻教师课堂学习评价展示课活动。这些活动孕育着无限生机,因为它们的蓬勃开展,使我校的课堂教学展现出无穷的魅力,使我校的教师群体在向新的高度迈进。

(3)开展每月一次的课题组校内交流活动

除周周研讨外,我校每月都要开展一次全体教师的集体培训活动,请优秀教师谈研究心得和体会,集全体教师之智慧巩固、提高课题研究的成果。我们请本校课题研究骨干教师就课题研究的各个方面和全体老师做了交流。每月总结,不断提高,全体教师在交流中进步,年轻教师在交流中成长。(4)开展多次的校际交流活动

学校经常把课题组成员派出去,通过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层次的教师交流研讨,取长补短,共同进步。2014年5月我校借县教育局教研室组织的全县“小学品德、美术优质课评选”活动,组织课题组教师参与听课,通过这些听课,我们将学到的优秀教育经验带回来,结合我校实际,进行改革创新。

(5)采取了“自修——反思”学习方式

为了促进教师更全面、更有效、更长时间、更自主的学习,我校采用多种方式加强教师的自修,将对数学课堂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课题的研究渗透于教师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我校定期组织课题研究教师集中学习新课程课堂自主学习及相关教研论文,丰富教师的理论知识。

为了更有力地促进教师们在自修中提升自我,学校还要求全体课题实验教师写学习心得、反思,一年来,课题实验教师在反思中茁壮成长。

3.总结阶段(2015年3月——2015年4月)

(1)处理数据资料,整理研究成果,召开经验交流会,成果展示会做好课题验收的准备工作,整理实验过程中的有关资料,聘请专家前来指导,共同研讨,收集整理有价值的实验论文、反思。

(2)撰写有关培养农村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案例、论文;

(3)整理相关资料,撰写结题报告,成果送审。

五、课题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通过教学研究,检测就本课题研究所运用的对策与措施的效果,进一步加强或及时调整研究的方式、内容。

2.研究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形式,了解农村小学学生数学自主性学习能力的现状并针对他们自主性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寻求相应的对策,采取有效的措施。

3.文献研究法 通过对建构主义理论、现代信息传播理论和自主学习等相关教学理论的学习,了解现代教育的基本观念和自主学习能力和各种教学模式的特点。利用图书馆和教育网,查阅有关资料,借助前人的理论和经验,指导我们的实验研究,为课题研究提供丰富详尽的背景资料,并更新了课题组成员的教育观念为本课题的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4.培训学习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首先由部分课题组成员外出参观学习,参加新教材培训与观摩课学习,然后组织全休课题组成员共同学习他们带回的学习内容及体会,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教育思想。再者,邀请相关专家莅临我校,就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专题讲座,并要求课题组成员写好学习心得和总结。

5.经验总结法 重视资料积累,及时撰写阶段性小结。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教学大比武、论文、教案评比活动;在市县或校内开设公开课、观摩课、展示课等。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遵循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的认识过程,采用个别到一般,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分析处理方法。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通过课题组成员近一年的共同努力,本课题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学生数学素质得到较大提高 1.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在课题研究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精神振奋,学习兴趣得到了很好的培养。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上根据确定的内容自主进行探索,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在课堂上,问题我们让学生自主提出,结论由学生自主归纳,方法由学生自主探索,结果由学生自主评价,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不仅让学生学到有利于学生自身发展的知识、技能,获得为今后发展而有价值的知识和学习方法,还充分关注学生发展的需求,让课堂成为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肥沃土壤和广阔天地。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做到: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②倡导学生乐于探索。③倡导学生勤于动手。

2.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展,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得到增强。为了检查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创新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我们采用问卷的方式随机抽查了三至六年级学生,调查报告显示学生的自主学习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在自主性方面,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较实验前有了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显著增强,课堂中师生互动占整个教学过程的比例增大了。一年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高,全县抽考中数学成绩名列前茅。

3.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方法改变了。

实验后,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更加生机勃勃了,老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能力。通过课题的实施,我们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在民主和谐、愉快合作的学习氛围中,我们的学生的情绪饱满,学习目的明确,充分发挥了他们自主学习潜能,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教师相信学生“喜欢学,愿意学,能学好。”学生在教师诱导下,发挥主体作用,全身心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学生在亲切、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体验到自由、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课堂上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参与,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我认为„„”,这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的话语随时可以听到。学生在不断获取新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学习数学的能力。大部分学生都有良好的预习习惯,能在教师预习的问题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自己获取知识或提出问题。对不懂的地方会提出质疑,会主动向我们或同伴寻求帮助。他们会对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或用学到知识解决问题而感到自豪,大部分学生认为,现在不仅比以前学得多,也比以前学得轻松了。学生们变得越来越爱学、越来越会学。课后,他们能自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写下数学日记,记录下他们收获的喜悦。

4.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也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利用动手操作、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质。学生的数学意识、运算能力、数学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应用能力、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得到了发展。实践后,我们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他们更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了,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求真实的答案了。

5.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还探索出数学高效课堂的方法:“四进”、“四让”和“四多”。

“四进”就是要把“尊重”带进课堂,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二把“激励”带进课堂,让每个同学都享受成功的体验;三是把“方法”带进课堂,让学生学会善学、巧学和乐学;四把“创新”带进课堂,让学生积极探索,敢于创新。

“四让”即:一是新知识要让学生主动探索;二是重点、难点要让学生展开讨论;三是规律结论要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四是发现的新问题要让学生带着走出课堂多想。

“四多”即:一是让学生多一点超前的体验;二是让学生多一点思考的空间;三是让学生多一点发表意见的机会;四是让学生多一点执着追求的激情。

经过一年来的努力探索,我校数学课堂有了改变,学生对数学也有了兴趣,课堂气氛活跃了,学习兴趣浓厚了,大胆举手发言的多了,课前、课后主动探索的也多了,学习效果也有了好转,成绩也有了提高。当然,数学教学任重道远,今后我们将会不断实践完善,丰富深化数学课堂教学。

(二)教师科研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1.教师角色的转变。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全组教师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教育;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教,学生学;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写,学生抄;教师下结论,学生背结论”的呆板沉闷的课堂教学气氛的现状。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着重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成了学生的朋友,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过程体现出了师生平等对话,师生双方交往共同发展。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逐步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没有差生,只有差异”逐渐被教师所认可,尊重学生间的差异,并适时给予激励,已成为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学生在课堂上情绪高涨,学生“两眼发光,两手直举”的现象时常出现。

2.提高了教师备课的质量。备课是上课的第一步,教师则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整合课程资源,把握学生学习的具体特点,对课堂教学的程序进行精心的设计,在课题组研究的基础上,重视新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注重新课标背景下教学策略的研究,“备课标、备教材、备资源”,实施“学案引领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形成了我校备课的特色。

3.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在实验中我们通过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教学观念得到更新,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我们的意识理念逐步向新课程靠拢,能在教学过程中处处体现学生的自学学习,能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不少教师的课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课堂上,我们更多的是问学生:“你想到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你认为该怎么办?在研究过程中,实验教师的科研能力不断提高,逐步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撰写优秀论文有18篇,优秀案例12个,随着实验的不断深化和推广,实验教师队伍逐渐壮大,一个科研型教师的群体正在形成。

七、课题研究的结论

1.“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严格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把学生真正置身于教学活动的主体和中心地位,“先学后教”,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体现了学生应有的主体地位,也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其能动作用创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较好的统一。

自主学习,主要指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亲身体验而获取知识的一种积极有效的学习能力。它包含二层意思:一方面,在整个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引发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提出见解,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强化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另一方面,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数学知识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数学问题的机会,将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是学习者根据自我意识经验,决定做什么、怎么做,而不是唯师之言而行。这种数学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为终身学习数学奠定基础。

2.“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能发挥好老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课题研究,教师认识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活动的“主演”,而是“导演”,教师的教学如同向导一样,起着一种把握方向、引导路程,创设环境、优化配置教学各要素的作用。教师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数学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分析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自主学习的数学的情境,建立自主的氛围。这种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教师和学生将以导师和主人的双重身份进入课堂。

教师能正确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认识到在实施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中,老师应定位于是学生知识的促进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学生发展的合作者、引导者,师生关系是民主平等的,教师不能在教学中独霸课堂。通过该课题的研究,组内教师认识到在教学中,不能以掌握知识本身作为教学目的,不能以知识掌握的数量的精确性作为评价标准,而要实行多向交流、相互研究探讨式的学习方式,贯彻主体性、民主性和启发式教学原则,遵循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规律,处理好教师、学生、教材等基本教学要素的关系,设计好每一堂课的教学结构,构建适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3.“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目标的课堂教学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人格,关注了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创设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过程变成了师与生、生与师、生与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克服了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思维不活跃、教学活动无生气的现象。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本课题组教师充分认识到了学生是个性鲜明、积极活跃的主体,从而在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习变成学生内在的需求,从根本上有计划、有目的地促进了学生主体功能的发挥,促进了学生个性、认知和能力的发展,为学生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点带面、团队合作的多向反馈结构。

4.“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效促进了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学生数学素养是由数学意识、运算能力、数学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应用能力、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组成的,适应学习工作生活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时空开放了,过程互动了,问题生成了,教师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权,尊重学生的独特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和差异性,从而产生了学生学习方法的个性化和多样性。学生在教师帮助点拨下理解概念,自读例题,开展观察,比较猜想,辨析交流,自主探究,数学素养得到长足的长进。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利用动手操作、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等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由此可见,本课题的实验是成功的,师生均有较大收获。

八、课题研究后的反思及疑惑:

1.如何更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能力,如何让自主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是我们研究的方向。

2.如何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作用,因班级规模比较大,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及时捕捉每个小组的信息有一定的难度。

3.如何设计导学问题,引发学生自主性地思考,为课题研究服务,改革课堂教学研讨的模式,让课堂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能得到充分地体现。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提出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教师如何调控,便于真正起到引导的作用。

4.如何设计课堂提问,引发学生创造性地思考。5.课堂开放后,如何处理好“放”与“收”的关系?

总之,我们将进一步总结经验,不断探索,以求更大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在于教师。让我们在数学的教学中,不断更新观念,勇于开拓,不断创新。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气氛和环境,使学生不仅获得学习的乐趣,更为他们以后的继续学习打下基础,用学到的知识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把学生的创新潜能当作一个金矿去勘探、发现和开采吧!

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篇二

“思想品德活动课课堂教学结构优化的研究”结题报告

新北区实验中学

张爱红

一、研究背景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思想品德课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开展思想品德的活动课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新课程改革以来,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课教学,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总体不容乐观,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课堂结构不尽合理,过程管理不严密,教学评价单一化,再加上教师的观念尚未彻底转变,许多教师仍然把活动课当成是体育课或者是综合实践课,导致活动课上课的随意性很大,同时应试教育的潜在压力,使得教师对活动课的课堂结构、过程管理、教学评价等方面缺乏深入的分析和认真的研究,只着眼于教学任务的完成,不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或者是教师越俎代庖,代替学生学习,把学生牢牢地套在框框里,既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样的活动课就像在演戏,教师和学生都按照剧本已定的角色表演,或者是教师完全放手,不加指点,让学生自己去搞,学生无法从活动课结构上来把握活动课的上课要领,只能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做,这样的活动课从表面上看气氛活泼热烈,但实际教学效果却是低效的。

马和穆托夫认为:课的结构是作为一种有益的组织知识,作为一种指示和标准理论而被人们理解和运用的,然而由于人们过多的强调教无定法,忽视了教学应当有法的一面,忽视了对这种组织知识更新和标准理论的研究,在冲破了赫尔巴特和凯洛夫的模式之后,并没有真正建立起科学的课堂教学结构体系,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很大,尤其是思想品德活动课,不少教师对四十五分钟缺乏通盘的考虑,导致活动课结构松散,教学指标不能落到实处。这与思品活动课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精神世界,与初三中考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为此,我们课题组的老师将教研目标锁定在活动课课堂教学结构上,寻求优化思想品德活动课课堂教学结构的途径、方法、原则、评价等,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积累思想品德活动课的课程资源,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也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提高本组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二、课题的界定

思想品德活动课是在遵循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的基础上,以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为指导,在教师的引导下,按照常规的教学内容和进度,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基本特征,让学生通过自主活动、自主思考、自主探究、自主实践,使学生能够在活动中去体验,在活动中发展的一种教学形式。

所谓课堂教学结构,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构成教学的诸因素在时间、空间方面所设计的比较稳定的、简化的组合方式及其活动程序。课堂教学结构优化问题,是前苏联教学法专家巴班斯基提出的,最近几年国内专家也引用这一提法。同时,我们的教师也在着力争取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因此,我们有必要弄清优化的基本含义:“在课堂教学中,用比较少的时间,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结构是否优化,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能否完成以及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然,课堂教学结构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学习评价的不同而变化的。

三、研究目标

1、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思想品德活动课堂焕发出生命的色彩。

2、探索思想品德活动课的结构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原则以及有效的活动评价体系,以更好地优化思想品德活动课教学。

3、初步构建思想品德活动课清晰有效的课堂教学结构。

4、通过思想品德活动课课堂结构的研究,提高教师设计活动、组织活动、指导学生活动的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四、理论依据

1、系统论告诉我们,整体大于个孤立部分的总和,总体功能都不能组合的各个要素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新的特定的功能。因此,我们在研究课堂教学的时候,不能只重视局部的优化,而应当着眼于整体的优化,从整体目标出发,研究课的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联系、相互结合和相互制约的规律,使课的各个要素相互协调,相得益彰。而形成这样一个“整体”的关键便是结构。

2、认知心理学理论:认知心理学理论是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课教学的支柱。杰出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认识起源于活动”,前苏联心理学家阿尼•列昂捷夫则极重视活动的作用,并撰文强调他的“活动中心论”。

3、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完善的智育的一个非常重要条件,就是教学方法、课堂的结构以及课的所有组织因素和教育因素,都应当与教材的教学目标和教育相适应,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任务相适应。事实上,系统的结构决定指系统的性质和功能,结构和功能总是相互制约的,只有当教学处于合理的课堂结构之中,才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条件。

五、应用价值

1、优化思想品德活动课的课堂教学结构有利于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确立起以生为本的思想。

2、优化思想品德活动课的课堂教学结构有利于教师教学的方式的转变。在思想品德活动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教师注重的是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培养,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促进者。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一切都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3、优化思想品德活动课的课堂教学结构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活动的主体无疑是学生,思想品德活动课是从学生角度设计的。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自主的、合作的、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转变,学生在活动课学习的过程中,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了一个由实践到创新的过程。

4、优化思想品德活动课的课堂教学结构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与综合能力的提高。思想品德活动课从课的内容、结构到组织形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活动课中体现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重视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的需要。活动课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5、抓住了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也就抓住了教学改革的“牛鼻子”。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需要。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自我完善”,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本身就是一项重大的改革,课堂结构的优化必须以先进的教育思想、科学的教学原则、正确的教学方法为前提的。因此,优化课堂结构必然会推动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各个教学因素的变革。

6、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帮助我们积累思想品德活动课的课程资源,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也能提高本组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六、研究方法和途径

(一)研究途径

本课题研究的是活动课的课堂教学结构,是政治教师每天的日常工作,因此,工作即研究:课题组成员将首先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思想品德活动课的教学现状,分析原因寻找对策,接着从教案入手,加强对活动课课堂结构的设计研究,然后以课堂为载体开展研究课、示范课活动,通过开课活动来分析归纳优化思想品德活动课的教学方法、教学原则、活动评价体系以及教学结构策略,最后形成我校思想品德活动课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形成我校的校本教学资源,最终目的是提高我组政治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上课能力和教学质量。

(二)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研究的是活动课的课堂教学结构,是政治教师每天的日常工作,因此,工作即研究,每一堂课的实践都是一次探索和研究。

(2)问卷调查法。任何理论都离不开实践的指导,因此该课题的研究需要深入学生的实践,进行广泛的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

(3)文献查阅法。课题研究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因而本课题的研究将大量查阅文献资料,以便于使研究更深入,更有力度。

(4)案例分析法。纷繁复杂的现象让人眼花缭乱,可能会影响研究的进度和方向,因此课题研究要善于抓住个案,抓住典型,由表及里,由此及彼,进行案例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5)经验总结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收集、学习习近平两年来有关的理论与实践文章,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从他人的经验学习中得到启发,形成思路、方案或采取行动。

七、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探索阶段(2007.10—2008.1)准备启动阶段、制订方案、学习有关的理论与专著、问卷调查、现状分析、对策研究。阶段性成果:订好课题方案;收集的资料汇编、现状研究分析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8.2—2010.1)定期开展课题研讨活动、加强教案设计和课堂实践研究、构建清晰有效的课堂教学结构的研究。阶段性成果:阶段性论文、教案设计、教学案例、教学实录、研究课汇总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0.2——2010.6)整理资料、研究成果汇总、结题报告、经验推广。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论文集、教学案例集、教学设计集。

八、研究内容

1、研究思想品德活动课的教学现状,探究思想品德活动课教学现状的成因与对策。

2、研究思想品德活动课的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设计问题。

3、研究思想品德活动课的教学方法、教学原则以及活动评价体系建设的问题。

九、保障措施

新北区实验中学新北区乃至江苏省的重点示范初中学校,教学设施齐全,设备比较先进,拥有包括多媒体教室、演播厅在内的校园网络,特别是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拥有四万多册藏书,为我们课题组进行课题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和先进的技术保障。

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和关心课题研究,早就确定了科研兴校方针,制定并完善了教科研奖励条例,为课题研究提供了物质保障。

我们政治组有一群能吃苦、勤钻研、敢创新、肯奉献的政治教师,他们个个勤勤恳恳、脚踏实地,自觉履行教师职责,并在教育教学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黄小燕、刘亚琴老师已经是常州市教学骨干教师,张爱红是新北区学科带头人,一批年轻的教师正在成长,如朱晓新老师在市的青年教师评优课中获得过一等奖,区的骏马杯比赛中获得一等奖;何姝勤老师获区的骏马杯比赛二等奖,还有黄淑娟、陈彩霞、樊丽艳等都在学校的“春蕾杯”中获过奖,特别是在课题研究方面,黄晓燕、张爱红两位老师都曾经参加过常州市级的课题研究,黄晓燕、张爱红老师都独立主持过区级的课题研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为本课题的实施提供了专业保障。

十、研究成果

通过课题研究,老师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科研水平都得到了很大提高,撰写了许多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

1、张爱红:论文《善待构建教育的和谐之美》获市教育学会二等奖;论文《善待学生的艺术》获省师陶杯三等奖;论文《多媒体技术在思品课中的应用与研究》获省蓝天杯三等奖;论文《开放让政治课活起来》发表于市教育报;论文《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方式的策略研究》获区一等奖,发表于市教育报;教学设计《学校与家庭的呵护》获区一等奖。

2、朱晓新:2007年11月论文《有效评论——激活学生的课堂思维》获区二等奖;2008年11月论文《用好思品教材,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获区一等奖;2008年12月论文《以赏识教育促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获市三等奖;2008年10月论文《“减负增效”背景下初中思品家作设计的几点思考》发表于《时代学习报》;2007年11月市政治评优课一等奖;2008年10月市政治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评优课二等奖;07——08获新北区人民政府嘉奖;08——09获新北区人民政府嘉奖;07——08获校优秀班主任;

10、08——09获校优秀班主任。

3、何姝勤:论文《重塑学困生先重塑他们的家庭责任感》获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三等奖;论文《细节是政治课中促学习、提效率的必抓环节》获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三等奖;论文《从细节入手提高——谈政治课的教学质量》获区三等奖;获第三届“骏马杯”初中政治学科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比赛中获二等奖;校“春蕾杯”评优课一等奖

4、黄淑娟:获第七届校“春蕾杯”一等奖;获第八届校“春蕾杯”二等奖;

5、王亚玉:2008年9月论文《新课程背景下思想品德课作业的设计和批改》发表于《江苏大学学报》;2007年11月论文《新课程背景下让学生生成为思想品德课主人的几点尝试》获省优秀论文评比三等奖;2007年10月论文《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获市论文三等奖;08年获新北区人民政府嘉奖

6、刘亚琴:08—09获校优秀班主任;08年初三(13)获常州市先进集体;08年获新北区人民政府嘉奖

7、黄小燕:论文《思想政治课研究性教学模式中学生收集材料处理材料能力的培养》获江苏省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三等奖;《一次特别的失物招领仪式》获新北区教育故事评比一等奖;2008.11《由一堂市评优课谈政治课情景创设中的一材多用问题》获省师陶杯三等奖、市年会二等奖。

8、耿瑛辉:《初中思想政治课课堂讨论中存在的问题、原因与策略》获省三等奖、市一等奖;《思想政治课须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在江苏大学学报发表。

十一、研究反思

我们的课题研究的虽然是教学结构的优化,但涉及的方面颇多,它要涉及到广大教师的教学观念、知识水平、专业素养、调控能力、教学智慧、教学方式等多种因素,它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还要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这等于要改变教师习惯了的生活方式,其艰难性就不言而喻了。同时它还要涉及到广大的学生,而学生是一个个正在发展的、富于个性的、变化着的个体,他们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学习习惯、学习方式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这在课题的实践阶段中越发明显地显示出来。随着课题的深入,难度越来越大。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所要做的工作是千头万绪,从课前到课中到课后一贯始终,因此我们只能从几个教学环节入手进行具体的操作实践,我们更多的是凭经验,而不是靠科学的测定来调控。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尚处在边摸索边实践边总结的阶段,但是不管怎么说,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们坚信:困难与希望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虽然该课题没有现成的固定的模式可以照搬照抄,但只要我们课题组成员齐心合力,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勤于思考,敢于创新,我们一定能走出一条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适合我校师生实际的课堂教学的新路子!我们将为此而不懈努力!

2010年6月

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篇三

研究过程

对于课题的研究,我们主要经历了以下过程:

2011年10月xx日,以班级为单位,我们进行了开题报告。

2011年11月xx日,我们对习水一中高三的部分高才生进行访问。

2011年11月xx日,我们对习水一中高二的部分高才生进行访问。

2011年11月xx日,我们对习水一中高一的部分高才生进行访问。

2011年11月xx日,我们对习水五中高

一、高

二、高三的部分高才生进行访问。第13周,统计,整理,分析资料,得出结论。

第14周,完成结题报告及研究心得。

课题主要成果及形式

此次我们组的课题研究主要以高材生为研究对象,综合研究了他(她)们的课余生活、时间安排和学习方法;其中,尤以学习方法为重点研究对象,分为分科学习方法和高三复习策略两部分。不仅掌握了他们的生活节律和学习“技巧”,而且,我们自己也有很大的提高。对此,为了实现资源共享,我们一方面以论文、报告、图片等形式在校园公开我们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通过现代网络将我们的研究成果发布在习水一中校园网、习水一中qq群、百度文档文库上。

研究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在这次的研究过程中,我们都获益匪浅。首先,在和高材生们的交流过程中,提高了我们的表达交际能力,这也是对我们所学的知识的运用,让我们明白了学以致用的重要性。其次,对于习水五中的访问,我们可谓历尽波折,当然这其中有很多方面的原因,比如五中管的比较严,不让学校以外的学生进出;不太了解习水五中的作息时间等,这导致了我们好几次都没有成功。这个过程也让我们明白,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有周详的计划,做好充足的准备,不然事情很难成功。还有,对资料进行总结、归纳,对于我们的语言归纳能力和资料整合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我们了解了很多学习方法,这对于以后我们的学习无疑有极大的帮助。

研究课题是对我们知识运用能力的体现,反过来又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了我们的综合能力,对我们自身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篇四

小学生中年级读写结合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叶圣陶老先生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与习作的技巧”的论述,给了我们启发。阅读与写作是相通的,读与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一。反思我们平时的教学,每一单元是进行一次作文训练,间隔时间比较长,学生练笔次数相对来说较少,致使阅读教学与写作脱节,导致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较慢。苏教版课本所选的文章都是一些经典的范文,它不但为学生的阅读活动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范例,也可以为学生的写作训练提供一个很好的范式,更可以从这个范式中挖掘出很多潜藏的写作资源。因此,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材提供的文本特点,细心捕捉读写的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范本,从而让学生的作文训练跟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创造性地进行作文,可以进行模仿,也可以进行创造性练笔,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指导和研究,从而使他们能够快速进入写作文的门槛,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有很大的作用。基于此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读写结合,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把阅读教学和习作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挖掘,以读促写,培养学生习作能力;二是指通过扩大课外阅读量,并指导学生把阅读、生活实际同自己的习作有机结合,提高习作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一)研究的目标

1.通过对中年级学生写作现状的调查,了解了中年级学生写作的基本情况,分析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便于确定研究的重点和方法,为以后课题研究做好铺垫。

2.通过对《课标》的再一次深入学习,更加明确课标对中年级学生习作的要求。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课题研究的方向,使课题研究少走弯路。

3.深入钻研解读苏教版中年级语文教材,发掘教材中读写结合的切入点。4.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反思,教学研讨,探讨出中年级读写结合训练的有效方法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方式,从而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高,语文素养得到提升。(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中年级学生作文能力现状的调查研究。2.课标对中年级学生习作的要求研究。

3.中年级语文教材中读写结合切入点的开发研究。4.中年级读写结合训练的系列方法和操作方式的研究。

本课题立足于对学生语文素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着力探寻读写如何结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策略,并付诸实施,最终总结一套高效学习语文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方法和途径。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一)研究的主要方法

1.教育调查法。调查本班学生作文能力和存在的问题,通过问卷、作业分析、访谈来完成。

2.文献研究法。阅读分析《语文课程标准》,了解中年级习作的教学目标、内容。阅读和本课题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如丁有宽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于文森、林高明、郑华枫,《可以这样教作文》、管建刚的《我的作文教学革命》、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等,这些书中的理念和经验给了我很多的启发和指导,对我的作文教学给与了很大的帮助。同时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促进课题研究。

3.行动研究法。通过自己的课堂教学,边实践、边研究。在行动中研究,使行动过程成为研究过程。寻求苏教版中年级语文教材中读写结合的切入点,探索出中年级读写结合训练的系列方法和操作方式。实践过程中及时总结反思,对实验过程进行修正完善。4.经验总结法。把自己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所进行的有目的的探索进行归纳、论证,分析、总结,形成课题研究报告。(二)研究的主要过程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一年(2014年5月——2013年6月),拟定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课题研究的启动阶段(2014年5月——2014年9月)

1、阅读有关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的相关书籍和杂志,通过文献研究确立课题并加以论证,完成课题研究方案,并及时上传到博客,申请立项。

2、上网阅读有关如何做读书笔记的文章,学习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3、了解了本校三年级学生作文的现状,进行相关问题调查、个别访谈、并对课题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及价值性进行了论证。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2014年10月——2015年1月)

1、通过调查问卷,了解了中年级学生写作的能力和现状,分析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下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下面是我所调查的三(2)班的学生现在的作文现状:

首先,大部分孩子是不喜欢习作的,他们怕写作文,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习作要费尽脑汁,感觉很累啊!

其次,80%的学生在习作中有困难,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怎么写,感觉无从下手,无话可说。可见,他们亟待一些作文范例的引领,和作文方法的指导。

还有,学生对身边熟悉的事物感兴趣。大部分学生喜欢写童话,那是因为童话离他们最近,童话故事伴随着他们成长,每个学生都能讲几个童话故事。肚里有货,当然很容易就能写出来。我想这种现状与《课标》中“ 乐于书面表达,增强写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的要求相差还很远。想要达到《课标》要求的“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还是有很大的距离的。

我想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家庭的原因。我们的孩子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他们生活的天地开阔但很单一,家长文化素质也不高。这样造成孩子们思想单纯,见识少,缺少对多彩生活的体验和社会的认识。在写作文时,学生脑子一片空白,缺乏内容,造成无话可说的局面。其次是学校的原因。虽然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多年,实际上我们的教学还是围绕考试转,循规蹈矩。特别是作文教学一直以来是教学的难点,大部分教师都是根据教材的编排进行的教学,不敢对教材进行大胆的取舍和改动,课堂教学单调乏味,致使学生对作文课不感兴趣甚至害怕。

调查结果使我不由地觉得我的课题研究太有价值了!我一定要深入研究,从而使学生能够快速进入写作的门槛,迅速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2、阅读相关理论知识,提供研究理论支撑。

首先深入研读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及相关课标解读的文章,明确中年级学生写作应该达到的具体要求。阅读丁有宽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寻求读写结合的方式方法;贾志敏的《贾老师评改作文》,学习借鉴贾志敏老师作文评改的技巧,推动课题研究的深入;阅读管建刚的《我的作文教学革命》,学习管建刚老师作文教学革命的方式、方法;于文森、林高明、郑华枫,《可以这样教作文》等。这些文献为自己的课题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给课题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阅读的同时认真反思总结,完成了5篇读书心得。

3、立足课堂,通过教学实践寻求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1)、充分利用好语文课本,挖掘教材中可利用的写作资源,寻求读写结合的切入点,对学生进行读写小练笔。通过对一些典型课文的教学实践,寻找到了读写结合的切入点。

(2)、与同年级教师进行指导学生读写结合的经验研讨交流活动,对学生开展读写结合训练,大胆探索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和策略。完成了读写案例《读写结合,珠联璧合》,让学生在读中学写,以写来促读。

4、立足学生发展,定期举办读写结合作品展览,并推荐参赛或投稿,力争有部分学生作品获奖或发表。其中涌现了一批喜爱写作的学生,他们的文章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赞赏。大部分学生的写作态度得到了端正,写作水平得到了提升。

5、组织阶段性研究经验交流活动,分阶段总结研究成果,对实验操作及时调控,准时参加课题培训,定期请专家指导课题研讨。第三阶段: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2015.2—2015.6)1.参加课题培训,并认真阅读“课题研究报告”的撰写方法。2.结合自己的整个研究过程,以及自己撰写的案例、随笔,整理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提出结题申请,并在博客上呈现相关的研究材料。3.进行成果展示、推广和应用。

五、课题研究的成效

(一)有效选择教材中读写结合的训练点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挖掘教材中“读”与“写”的结合点,设计形式多样的小练笔,对学生有目的地加以指导呢?本人做了如下的尝试,学生的写作能力在一次次的练习中得到了提高。

1、在精彩处仿写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美文名篇,许多重要语段在遣词造句的方法、连句成段的顺序上,堪称“典范”;同时,中年级处在向高年级过渡的重要阶段,学习写好段落是“读中学写”的重点。如苏教版第六册12课《荷花》的第二小节: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教学时抓住描写白荷花生长状态的“有的„„有的„„有的„„”句式进行句式仿写训练。我把学生带到校园观察玉兰花,让学生仔细观察玉兰花开放的不同姿态,然后用上“有的„„有的„„有的”写一段话。学生们写得生动逼真!

2、在空白处补写

在课文中有些地方写得很含蓄,或很简练,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教学这样的文章时,教师可充分抓住这些“空白”,让学生把写得简练的地方补写具体,把写得含蓄的地方补充明朗。《菩萨兵》:当藏族同胞回到自己的家园,看到被打扫的干干净净的庭院,整治得平平展展的土地时,一定会有很多话要说,想象一下,写下来。

《少年王勃》:在王勃写完了《滕王阁序》之后,前来参加宴会的客人们会有怎样的表现?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写下来 通过填补这些“空白”,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在形式上变写

《恐龙》是一篇知识性说明文,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性。教学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悟词语运用的准确、生动,并体会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的作用,了解雷龙等恐龙的外形特点。为了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走进恐龙,我还组织用“我是**恐龙”来自我介绍,学生转换角色,把自己当成其中一种恐龙,介绍起来更生动逼真,写得也有声有色。

4、在感动处抒写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很感人,有的描写了祖国大好河山,有的记叙了依依离别之情,有的抒发了血溶于水的亲情„„作为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能触动孩子的心灵感动点让孩子写出内心的感动。

如《雪儿》一文最后描写了一个感人的告别场面,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读写结合的环节:雪儿飞向了无尽的蔚蓝天空,在离别之际,它会说些什么?想象一下离别的场景,代替雪儿写下离别心语。

孩子们写得太好了,有的孩子读着自己写的话都激动得哭了。我想这是真情的流露,是孩子对文本对生活的真实体验。有的课文通篇都很感人,可以让孩子写写自己学完课文之后的感受和收获。

5、在结尾处续写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是一篇童话。通过讲述小骆驼因为小红马嘲笑而感到委屈,后来跟妈妈到沙漠旅行,明白了,驼峰、脚掌、睫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的故事。告诉学生判断事物的美丑,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实质,看其有没有用处。

为了加深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在最后设计了一个续写故事的环节: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又去小溪边照镜子,恰巧又遇到了小红马。小红马说:“喂,你这个难看的家伙怎么又来了?快去美容院美容美容再来照吧!”这回,小骆驼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很多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运用书上的语言加上自己的话把小骆驼的驼峰、脚掌、睫毛的作用写出来,把小骆驼和小红马作对比,表达了自己正确的审美观。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句话启示我们语文教师要有一双“火眼金睛”,解读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中的优质资源,让孩子在精彩处仿写,在空白处补写,在形式上变写,在感动处抒写,在结尾处续写„„适时适度地进行读写结合训练,势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作文课堂在悄悄发生着变化

1、写作时间的变化

以前的作文时间就是每周四下午的两节作文课,其他时间基本上不会接触作文。而现在不同了,学生的写作没有规定的时间,不仅仅在作文课上,在阅读课中也经常会进行一些小练笔练习。时间增加了,灵活了。

2、写作内容数量的变化

以前的作文教学就是根据教材的编排内容每学期完成八篇,一篇也不会多写,一篇也不会乱写。课题研究之后老师不仅仅灵活激动安排每学期的八篇作文,而且会从语文教材中挖掘写作资源,让学生在精彩处仿写、在空白处补写、在形式上变写、在感动处抒写、在结尾处续写,内容丰富多彩,形式不拘一格,数量上也大大增加了。

3、写作方式方法的变化

丁有宽说:读写结合,珠联璧合。读写分离,两败俱伤。的确如此,学生在读中学习写作,使写作变得不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有法可依有法可循了。学生习作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妙趣横生了,改变了以前闭门造车的局面。

(三)学生的写作现状得到了改变

1、通过研究,总结出了中年级学生在写作时遇到的问题,根据具体情况这些问题基本解决,多数学生在写作时已不再感到困难,不少学生还喜欢上了作文,真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2、通过训练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写作方法,作文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四)教师本人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教师在研究过程中阅读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提升了教师的理论基础,形成了扎实的课堂教学基本功。

2、本人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积累了一些读写结合习作指导的方法,对自己以后的教学和个人成长都有很大的帮助。

3、教师在课堂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反思,形成了一定的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自己撰写了10几篇教学案例、随笔。

4、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在不断地提升,得到了同行们的赞赏和认可。

六、结论与思考 结论: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写作也是如此。因此,教师在读写结合指导中应该想尽一切办法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欲望,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让学生喜爱作文。

2、读写结合是指导学生写作的有效途径。读为基础,从读学写,写中促读。只要教师能巧抓文本中读写结合点,有的、有序、有点、有法地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学生一定会做写作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思考:

虽然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自己的理论基础不是很丰厚,尚存不足:

1、依托文本指导中年级学生读写结合的策略研究,本人的着眼点还不够全面,没能全面系统地钻研小学阶段的文本,致使研究有些狭隘,研究成果缺少阶梯型和系统性。仅仅抓住了三年级阶段的某些典型课例进行研究实践,致使研究结果形成了一个个点,还需要进一步归纳总结形成系统性。

2、在研究过程中遇到了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如在读写指导中如何有效评价,如何指导学生高效阅读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索。我想,只要教学在继续,课题就在继续,课题研究没有终结。对于本课题的研究和思考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继续深入,没有尽头。

六、附录

1、读书心得5篇:

(1)、丁有宽的成长历程令人景仰

——《丁有宽与读写导练》读书心得(2)、《学习丁有宽读写结合法的点滴体会》(3)、作文,原来可以这样教

——读《可以这样教作文》点滴体会(4)、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 ——读《新课程标准》有感(5)、正确认识,过一种幸福的教育生活 ——读《今天我们怎样做教育》有感

2、研究论文1份:如何有效选择教材中读写结合的训练点

3、教学案例1份:《读写结合,珠联璧合》

4、调查报告1份:《中年级学生作文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5、咬文嚼字为写作搭桥引路

——《槐乡五月》教学反思

6、故事随笔1份:《小课题研究要脚踏实地》

7、结题报告1份:《依托文本指导中年级学生读写结合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七、参考文献

1、丁有宽,《丁有宽与读写导练》,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第1版。

2、于文森、林高明、郑华枫,《可以这样教作文》,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第一版。

3、《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新版。

4、莫尚志,《新课程理念下的仿写教学》,《小学教学参考》2006年7、8期。

5、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下册),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10月版。

6、《江苏教育.小学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0,

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篇五

《初中语文“语文味”回归课堂教学研究》 结题报告

高耀飞

一、项目研究背景 1.教育发展背景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已被抬到了空前的高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让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程少堂老师的教育理论:“上有语文味的语文课”。这一理论让我怦然心动并且心有戚戚焉。是啊,语文课就要上出语文味。从此,我认真学习程老师的教育教育理论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语文课堂进行改革,努力营造富有“语文味”的课堂,构建充满语文味的教学课堂,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成为具有语感、情感、美感的特色课堂,实现语文课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目标。

其实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各个地区都推出了适应新世纪挑战的课程改革举措,呈现出的共同趋势是倡导课堂走向共情,追求在课堂中注重学生地倾听能力的培养。

比如美国就有专门的《教学创意手册》,其中指出:“倾听的能力包括理解教师口语表达的信息和能在头脑中将语言转换成意义两部分。”课堂倾听是一种含有听课技巧和听课艺术的积极高效的听课活动。听力和理解是它的基本要素。语文教学应首先把这种基本要素作为培养的目标。教育专家们也提出许多新课题,例如:倾听如何和教学相结合?倾听如何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等等。有鉴于此,本课题试图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综合学习理论对语文课堂教学进行实践研究,实现教学以学科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以培养学生倾听能力为主要宗旨,寻求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真正出路。所以说在此理论与实践基础上进行“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堂倾听能力的研究”是有其必要性和积极意义的。2.学校现状分析

东海县李埝中学是一所偏远的乡镇学校。近几年生源不足,学生素质良莠不齐,发展极不均衡。尤其是课堂的倾听能力急需培养。学校的办学宗旨,就以“办适合学生的教育”为办学指导思想,“适合”不仅是我们学校的教学精髓,也是教育教学核心。在“适合”的指引下,我们不断优化育人环境,提升育人水平。学校充分关注了学生自身的发展,结合学校的特点,确定了语文组课题——《初中语文“语文味”回归课堂教学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语文味”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特定的目标和规格对学生进行培训,使学生养成某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初中”指国家义务教育阶段七至九年级的在校学生。“语文课堂”是指在课程标准的规定下进行的语文教学活动。“倾听回归”就是凭助听觉器官接受言语信息,进而通过思维活动达到认知、理解的全过程。我们所说的语文课堂上的学生的倾听能力主 要是指学生要注意倾听老师或者其他同学的谈话并能进行信息反馈的能力。

“语文“语文味”回归课堂教学” 要使课堂焕发出语文味,教师应该自身就有语文味。“腹有诗书气自华”,试想,一个自身语言都贫瘠干涸,安于就事论事,墨守陈规照本宣科的教师是无论如何也难把课堂变得有滋有味的。但是不少教师对“语文味”回归的概念和内涵理解不够清晰,对探究这一观念在教学中的价值理解存在偏颇,对它的应用还存在着一些误解。那么,“回归语文味”就成为课题的关键所在了。我们在实施过程中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进行学生倾听现状与需求调研,确立课题研究的依据与原则。研究启动之初,学校课题组根据需要设计了一套学生问卷,确定了学生的倾听行为应包括学生能否认真倾听教师、学生能否倾听伙伴、学生能否倾听家长,理解、沟通家长三个方面。其正向指标是注视对方,边听边想,听而评价,听而补充调整;负向指标:不注视倾听,听候无反应,走神作小动作,做自己的事;拟分析、研究学生倾听现状,形成后续研究的主要思路和具体计划并以学校为主,整合家庭资源,培养学生倾听意识与习惯。

其次,在课题研究中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让学生明白倾听,不是一个简单的动作,而是一种能力,一种素养,一种品质。在活跃的课堂里,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也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体现。学生在课堂上要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

接下来,就是探讨学生良好倾听习惯的养成方法与规律,优化教师的指导。这里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倾听环境的建设,比如“课桌环境”和“周边环境”,一个是倾听的标准与要求的制定。

三、解决的问题

1.教师怎样关注学生课堂中的倾听问题,使学生对语文课堂中不倾听的现象有比较全面深刻的理解呢?

2.学生能否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进行有效的学习训练后,从而使倾听能力得到发展呢?

3.能不能使学生对语文课堂中的倾听学习产生兴趣,从而转变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呢?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1.搜集语文课堂中学生不会倾听的案例; 2.分析语文课堂中学生不倾听的原因; 3.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五、项目实施的过程与方案

(一)准备阶段(2014年3月20日——2014年5月28日)1.深入分析学校现状、存在的突出问题、发现学校的优势、劣势,确定学校课题研究方案,进行前期调研工作。

2.建立学校课题小组,制订具体实施步骤,健全管理网络。3.组织课题组成员外出参观、学习理论知识; 4.围绕《李埝中学和谐教育科研项目实施方案》制订实施细则,做到切实可行;此阶段采取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调查法。

(二)实施阶段(2014年6月1日——2014年7月30日)根据第一阶段的探讨和研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提出具体实施方案,付诸实践。此阶段采取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行动研究法。

1.全面的分析,形成初步意向,收集整理课题资源,确定有代表性的学习基地(学校各个班集体)和语文学习形式(如进行课堂教学或和老师、专家进行交流探讨关于“倾听话题”的活动)。

2.根据收集的资源,研究其课题的特点来进行分类提炼,结合学校不同年级特点引入课堂实践,从而使学生对“倾听行为”有更深刻和更明确的认识。

3.根据平时的教学以及实践活动所产生的一些问题进行及时总结、反思、调整、整理出能使语文课堂更加高效的校本教材。

(三)总结阶段(2014年8月1日——2014年9月28日)根据第二阶段的研究成果,创立学生有倾听能力的和谐课堂并进行推广。本阶段主要采取教育经验总结的方法。

1.鼓励教师在教学不断总结经验,加强交流,多谈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收集整理案例、反思,编辑校本论文集。2.撰写研究报告。

3.以“初中语文“语文味”回归课堂教学研究”为主题的校本教研成果展示活动(如校本语文教材、课例、论文、实验报告等),对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整和理全面总结,不断反思创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 找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提升课题研究的内涵。

六、研究的成效

1.初步探索了提高学生倾听能力指导方法

教师的指导方法包括任务驱动、情境诱导、评价反思、视听相融、节奏调节、评价引导。

任务驱动——在充分认识学生的主体教学行为,教师的辅助教学行为和管理教学行为的同时,引导学生主动看、主动听,如:教师提醒学生:“他的发言正确吗?”注重引导全体学生倾听。

情境诱导——除了要引导学生带着任务倾听,还要创设符合学生的生活情趣的动觉情境,刺激学生来倾听。

评价反思——引导学生倾听伙伴。教师可多运用措施,找些方法,研究教师自行设计课堂教学评价标,以此检验学生倾听的有效度。视听相融——采用口形提示法,用手势动作引起学生注意,促进学生视觉器官与听觉器官的相互配合,综合运用。

节奏调节——当学生不太专心,教师可通过调节语速或停止讲述,提高学生注意力,从而促使学生关注倾听。

评价引导——对学生的发言及时点评、鼓励、引导,促使其他学生也专注倾听,及时对头脑中已形成的信息再加工处理,提高表述的质量。2.绝大多数学生的倾听能力得到提高

通过观察了解,我们发现学生在现在的学习过程中,不再是被动地听,机械地练,而是主动参与学习,获取知识,并掌握倾听要求,懂得听什么、怎么听、听得怎么样。通过两年的训练,测试记录反映班级学 生倾听习惯有大幅度提高,能保持较长时间的有效倾听。

学生在主动参与倾听的过程中,渐渐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上不仅敢于发表见解,有时还对教师提出不同意见,甚至评价教师的示范。课堂上经常可以听到学生这样说“我认为”、“我还有一种想法”、“我们小组讨论后觉得”、“我是这样来学的”等等。课堂上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氛围中被认可、被欣赏,孩子们积极思考、乐于倾听,要动手、动脑、要竞争,不断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高效学习方式。有一位孩子的家长说:“以前大人讲话的时候,孩子总是插嘴,现在就能安静地倾听了,孩子说,老师告诉他倾听是一种礼貌。”

3.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得到一定发展

第一个方面课题研究使教师的观念得到进一步更新,教学行为发生变化。在课题实践研究中,教师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首先,教师们意识到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其实,教师是学生鲜活的榜样,老师耐心、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能对学生产生根深蒂固的影响。教师倾听本身就是一种教育,优秀的教师无一例外都是耐心的倾听者。教师有效的倾听,能让学生感受到一种尊重;教师有效的倾听,能给予学生激励和帮助;教师有效的倾听,更是师生间心灵的沟通。无须过多的对学生说倾听有如何重要,你的行为就是最好的示范。过去以教代学、先教后学的教学框架被打破了,代之以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倾听兴趣、寻求多形式、多途径方式提高学生倾听能力。第二个方面在课题实践研究中,老师们学会了反思。在教学前、教学时、教学后都能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设计、教学行为、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在不断的反思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课题实验教师都深切地感受到:课题研究对促进教师自身专业成长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对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水平的提高有着深刻的影响。两年来,课题组老师们在各级各类的比赛中(如说课比赛、优质课竞赛、优秀教案评比、录像课比赛)硕果累累,完成教育叙事、观察日记、教学札记百余篇,在国家级、省级、市级的教育刊物上都有发表,我们还编辑出版了校本教材,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辅导的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也是得到了很多的荣誉。

七、总结与思考

1.通过研究,我们基本上解决了研究之初提出的问题。比如说学生学生“听”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听”的习惯也在逐渐形成。学生对语文课堂中的学习产生兴趣明显提高,大多数学生转变了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

2.通过研究,我们及时总结了一些有效的指导倾听策略:比如教学准备阶段策略、任务驱动策略、情境诱导策略、评价反思策略等。我们虽然提炼出这些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行了及时总结,但是推广还不够,希望通过再实践运用,融入课堂,从而创新出更多的有效策略,让我们的课题研究更具有实效性!

3.通过研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说我们对于科研理论及科 研方法的学习还不够,以后要加强学习;由于课题组的成员都是一线老师,研究的氛围还不够浓厚,我们要让自己成为研究型的教师。这些都等待着我们在接下来的研究中好好完善。

4.由于学生自身资质的参差不齐,他们的倾听能力和倾听状态也会有很大差异。据心理学分析,学生的倾听效果是由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其倾听目的来决定的。听课过程中,学生往往以自身具备的倾听能力和自身养成的倾听习惯来决定听什么,什么时候听。有时候因为能力问题(如听不懂)或心理问题(如对老师反感),他们会自动关闭接收口语信息的通道,故意听不见老师的讲解,这样便产生了心理学所讲的“选择性失聪”现象。面对这种状况,教师应如何应对,值得进一步研究。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299854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