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粮小道在哪里优秀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5-24 09:14:44
挑粮小道在哪里优秀
时间:2023-05-24 09:14:44     小编:cyyllee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挑粮小道在哪里篇一

----重走红军挑粮小道的感悟

(井冈山市交通局 谢灵明)

为期半个月的2012年科级干部培训班结束了,作为井冈山市一位普通党员很荣幸组织上给我这么一次与各个单位的科级领导干部一同学习培训的机会。通过党校副校长李国强老师讲课,重温当年井冈山的烽火岁月;真情在线,聆听革命先辈家人讲先辈们的故事;走朱毛红军挑粮小道,深入党性锻炼。虽然生在井冈,长在井冈,但这一次感受让我的灵魂受到了震撼,心灵得到了洗礼,精神得到了升华。给我影响最深的是7月20日重走红军挑粮小道的体会。

一、深刻体会了当年红军闹革命的艰辛

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道香。忆当年,毛主席和朱德等老一辈革命领导人在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是,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指导下,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历经千辛万苦,最后夺取革命的胜利。我们今天重走红军挑粮小道,还是肩不挑,手不提,最后走上黄洋界都汗流夹背,有气无力,可想当年毛委员、朱总司令等老一辈革命领导人还要挑一担上百斤的粮食上山,现在的挑粮小道还是经过人工修缮的有石阶的挑粮小道,当年还是泥巴山区陡峭小山路,我们都很辛苦,可想当年他们更是辛苦,而这只是身体上的辛苦。抛头颅、洒热血、牺牲生命才是最辛苦的。

二、深刻体验了团结协作出力量

这次重走红军挑粮小道,为了激励我们的爬山积极性,活跃爬山的气氛,还评出了男性前六名,女性前三名奖,我和检察院谢小刚科长作为这次班委干部为了照顾身体有状况的学员走在最后,想当年革命战争时期也有类似情况,身体比较弱或病的情况一起挑粮也要一起相互协作,如朱德的扁担,大家都抢着为朱总司令挑粮,但是朱总司令还是自己挑粮上山,可见当年老一辈革命家的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带领大家团结协作,克服了重重困难,最后取得革命的胜利。

三、深刻理会了坚定信念对革命的重要性

通过重走挑粮小道的党性锻炼,体会了当年革命的物质生活的艰辛,而走进烈士陵园、红军医院、革命博物馆,只知革命战争年代,井冈山人为革命斗争牺牲了很多人,殊不知他们对革命那种信仰是现在的我们无法企及的,在井冈山革命时期环境极度恶劣、物质极度匮乏的条件下能始终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能战胜十几倍于我军的国民党部队。让我对这样的奇迹感到无比的震撼,对共产党人前仆后继、勇于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深刻理会了坚定信念对革命的重要性。

这次学习虽然时间不长,学习任务紧,但我对井冈山精神有了更新的认识和更深刻的理解。坚定信念是支柱,艰苦奋斗是保证,实事求是是核心,敢闯新路是灵魂,依靠群众是根本,勇于胜利是关键。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在井冈山精神的指导下,勤奋工作,创新工作,为井冈山市的交通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挑粮小道在哪里篇二

挑粮小道:

“朱德挑粮上坳,粮食绝对可靠;

军民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

一根扁担两头弯,毛委员用它把米担;

来回走了百多里,从宁冈挑上井冈山。”

80多年前,这首歌谣在井冈山间久久回荡„„

挑粮小道一头连着闻名遐迩的黄洋界,一头连着宁冈小村。蜿蜒盘旋的羊肠小道穿梭于崇山密林之间。

披荆斩棘,当年朱毛红军行经这条小道挑粮上山,被传为佳话,小道也于是被镌刻上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记。时至今日成为来自五湖四海的革命后人洗涤心灵、重温革命精神的圣地。

古道弯弯,翠竹万顷。这古老的小道,由石块铺成,岁月留痕,剥蚀风化,小道很多地方已经脱坡,石块也已破损斑驳。然而,小道如同血管,在百多年前公路不通的情况下,它是向井冈山腹地输入盐巴布匹的主要通道。而在中国第一个红色根据地创立之后,小道更成为打破敌人封锁,巩固红色根据地的生命线。

1928年4月,朱德、陈毅带领湘南起义的队伍,到达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同毛泽东带领的工农革命军会师,组成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地处罗霄山脉中段,是湘赣两省的交界,周围五百里都是崇山峻岭,地势十分险要,而由于敌军的严密封锁,根据地军民生活十分困难。

“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软又黄,金丝被,盖身上,暖暖和和入梦乡。”红军战士乐呵呵地唱着,革命乐观精神的背后是物资缺乏的无奈与辛酸。

为了解决根据地军民的吃饭问题,红四军司令部发起了下山挑粮运动。当时,已年过四十的朱德也常跟随队伍去挑粮,一天往返50公里。战士们从心里敬佩朱军长,但又心疼他,于是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朱德没了扁担,心里很着急,他让警卫员到老乡那儿买了一根碗口粗的毛竹,自己动手,连夜又做起了扁担。为防止战士们再藏他的扁担,就在上面刻了“朱德记”3个大字。就这样,朱德坚持和战士们一起挑粮,用双脚在荆棘茂林中开辟出了一条“挑粮小道”。

挑粮小道上,有一颗枝繁叶茂,20多米高的大荷树。革命岁月里,这颗大荷树每天早上目送红军下山,中午过后又撑开浓荫大伞,等着挑粮将士归来。有一次,毛泽东随部队挑粮在树下歇脚,战士们围坐在毛委员的身边,听他讲故事、谈革命。毛委员问身边的战士:“站在荷树下能看多远?”有战士抢着回答:“可以看到江西!”,也有人说:

“还可看到湖南!”。毛泽东爽朗地笑了,他说:

“对,我们革命者就是要站得高看得远,站在井冈山,不仅要看到江西和湖南,还要看到全中国、全世界。”

在如此革命豪情的激励下,朱毛亲自带领下的红军凭借着肩挑背驮把30余万斤粮食运上了井冈山,打破了敌人的经济封锁,粉碎了敌人“茅草要过火,石头要过刀,人要换种” 的疯狂围剿。

行走在今天的挑粮小道上,脚下仿佛依旧可以感受到先烈脚板的余温,这条小道虽然狭窄、弯曲,但却昭示了一种精神,永恒的凝固于郁郁葱葱之中„„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299912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