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黄山字 家乡的黄山优质(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5-26 12:48:22
家乡的黄山字 家乡的黄山优质(5篇)
时间:2023-05-26 12:48:22     小编:文友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家乡的黄山字 家乡的黄山篇一

黄山之美,是一种无法用语言来表述的意境之美,有着让人产生太多联想的意境之美,无论是艳阳高照下显现出的阳刚之美,还是云遮雾绕下若隐若现的妩媚之美,亦或是阳春三月里漫山遍野盛开的鲜花透出的浪漫之美,甚至在雪花纷飞的严冬处处银妆素裹下圣洁之美,都有最美丽的一瞬间。

再来说说黄山的四绝吧:它们分别是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先来说说奇松吧!黄山延绵数百里,千峰万壑,比比皆松。黄山松,它分布于海拔八百米以上高山,以石为母,顽强地扎根于巨裂隙。

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以奇取胜,以多著称。已被命名的怪石有一百二十多处。其形态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怎么样?是不是被迷住了呢?不要急,我们来接着说黄山四绝

黄山云海自古黄山云成海,黄山是云雾之乡,以峰为体,以云为衣,其瑰丽壮观的“云海”以美、胜、奇、幻享誉古今。

黄山的温泉,源出海拔八百五十米的紫云峰下,水质以含重碳酸为主,可饮可浴。传说轩辕皇帝就是在此沐浴七七四十九日得以返老还童,羽化飞升的。

黄山啊,还有四季可以观赏的风景呢。那里一年四季风景如画,我再给你们说说四季的景色吧。

春天,三月至五月间,观百花齐放、松枝吐翠、山鸟飞歌;夏天,六到八月间,观松、观云海;秋天,九到十一月间,观青松、苍石、红枫,黄菊等等;冬天,十二月到二月间,观冰雪之花及雾松。

我爱我的家乡,更爱家乡的黄山。

家乡的黄山字 家乡的黄山篇二

我的家乡在安徽,在哪有一座美丽的山,它高耸入云、绿树葱笼、风景如画,是人间天堂、世外桃源,它就是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的黄山。

黄山自古以来就是旅游胜地了。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游览黄山之后,对黄山推崇备至,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有奇松、云海、怪石、温泉“四绝”闻名于世。

黄山为三山五岳中三山之一,有“天下第一奇山”的美称。黄山市著名的避暑胜地,也是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和疗养胜地。

黄山在19xx年入选全国十大风景名胜区19xx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中国第一个同时作为文化、自然双重遗产名录的。生态保护完好,动植物众多。

黄山还有有着800树龄的迎客松。它一侧的枝丫伸出,姿态优美,是黄山的标志性景观。

快看那些千奇百怪,有的怪石像老爷爷在拿着拐杖在走路;有的像一只大公鸡;有的像先人在指路;有的像……

黄山的巨松,黄山的怪石,黄山的奇峰千奇百怪,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是深不可测!

家乡的黄山字 家乡的黄山篇三

我的家乡是在安徽,那里有美丽的黄山,有数不尽的奇形怪异的石头,春夏秋冬都有凉爽的清风。

春天,农民伯伯把种子播种到土壤里,等待秋天丰收的喜悦。黄山上,小草从地下探出了头,竹笋勇敢地钻出地面,凉爽的清风吹过来了,柳树摇摆着她那长长的秀发,小花小草赶来感受春天的芳香。春雨湿润了泥土,拂去了大自然的灰尘,沐浴了黄山。

夏天,我们在树底下乘凉,聊天、下棋……一些娱乐活动。黄山上,仍有许许多多的人坚持爬山,锻炼身体。

秋天几乎是我们安徽地区最兴奋的一个季节,农民伯伯来到田地里,来收获自己付出劳动汗水的果实。把棉花摘下来在太阳底下多晒晒;为冬天做准备。黄山上,枫叶落满一地,一片火红。远看黄山,仿佛它也随着季节变化颜色呢!

春天非常美丽,但是冬天可不是这样的。冬天给大地穿上了棉袄;给大树戴上了帽子;装饰了人们住的房屋;同时又要迎来春天。冬天的寒冷让梅花更加引人注意,坚强的梅花可以让她在寒风中摇曳,表达着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非常坚强。黄山上,满山都是白雪皑皑的,银装素裹,而正是因为山上下了雪,才有许许多多的小朋友到那里打雪仗、堆雪人。。。。。。大人小孩到那里观赏那奇形怪异的穿上“衣服”的石头!那美丽的雪景!美丽的黄山!

这是我所看到的黄山,而你们去过黄山吗?看过那里各种奇形怪异的石头吗?什么“仙人指路”、“猴子观海”、“天狗望月”、“松鼠跳天都”呀什么的,还有非常多,它们都有着独特的寓意,希望你们去感受一下黄山的美,你的感受可能比我的感受更加美好!

我的家乡是安徽,有许许多多的人还没有去过,你们可以有时间到那玩几天,体验一下乡村的生活!感受黄山的美!

家乡的黄山字 家乡的黄山篇四

我的家乡在安徽,那儿有许多令人流连忘返的美景,其中,最令我引以为傲的还是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称号的黄山了。它屹立在中国安徽省南部,方圆250平方公里。

黄山以它险峻的山势,如诗如画的风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慕名前来。

去年暑假,我就与爸妈一起到了黄山,亲眼领略了“中国第一奇山”的迷人风光。

一进入风景区,我们便径直向天都峰走去。天都峰海拔1810米,是黄山最险的峰,一级级石梯仿佛一条巨龙蜿蜒在山间。石梯旁的铁链在远处看也如一根银丝,在风中飘飘悠悠。站在石梯上,那石梯

几乎成九十度垂直,两旁都是万丈悬崖,好像一不留神就会失足掉下去摔个粉身碎骨。我们并没有准备攀天都峰,只是在山脚下玩了几圈,然后直奔下一个目的地——玉屏楼。

在玉屏楼,最著名的要数迎客松,这可是我盼望已久想看到的了。果然,迎客松是名不虚传的。虽然它据说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但却仍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但却仍郁郁葱葱,显得生机盎然。瞧!它伸出青翠的枝干朝着我们,好像在欢迎我们,果真是“迎客”松呀!我们在那儿合影留念之后,便向我们这次的最终目的地——光明顶,进发了。

光明顶,黄山第二高峰,海拔1860米,只比第一高峰莲花峰低了4米。这天都峰险,莲花峰高,光明顶平。光明顶上平坦又高旷,是观赏云海的好地方。

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登上峰顶,我已经身心俱疲,但是,当我看到那云海时,顿时就来了精神。站在峰顶向下看,仔细看,那云雾是那样白,如刚下过的雪,那么纯净,那么晶莹;那云雾是那样薄,如轻纱,如细尘。但是当我俯看整个云海时,就仿佛来到了大海之滨,蔚为壮观。

黄山云雾的脾气可以说是喜怒无常。刚才还是风平浪静,转眼间就风起云涌,云雾弥漫了。站在高峰上的我也仿佛置身于仙境。我好像从云雾中闻到了一丝清香,令人心旷神怡。

渐渐地,云海又恢复了平静,但却依旧云雾滚动。这些云雾可调皮了,一会儿爬上这座山头,又走下来,轻轻柔柔就如山涧的一条溪流,潺潺流淌。而有些云雾则围着山头打转儿,好似一个少女,跳着曼妙的舞。

这会儿,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照射在云雾上,原本洁白的云雾好像披上了一件霓裳,立马变得五光十色、霞光万丈了。这时,一阵清风徐来,顿时云雾缥缈,那些山峦、树木、石头在云雾的笼罩下,显得那么梦幻,那么不真切。

我爱黄山的云海,更爱黄山!

家乡的黄山字 家乡的黄山篇五

我的家乡在安徽黄山市,这里有中国著名风景区之一的黄山。

黄山是中国著名风景区之一,世界游览胜地,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主峰莲花峰,海拔1867m。黄山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由于山高谷深,气候呈垂直变化。同时由于北坡和南坡受阳光的辐射差大,局部地形对其气候起主导作用,形成云雾多、湿度大、降水多的气候特点。黄山集名山之长。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瀑,雁荡山之巧石,峨眉山之秀丽,黄山无不兼而有之。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 徐霞客两游黄山,赞叹说:“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又留“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更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可以说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并以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黄山四绝著称于世。其二湖,三瀑,十六泉,二十四溪相映争辉。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异。黄山还兼有“天然动物园和天下植物园”的美称,有植物近1500种,动物500多种。黄山气候宜人,是得天独厚的避暑胜地,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疗养避暑胜地。1985年入选全国十大风景名胜,1990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是中国第一个同时作为文化、自然双重遗产列入名录的。20xx年2月入选世界地质公园。蜚声中外,令世人难忘。古今有很多黄山诗词流传于世。 20xx年5月8日,黄山市黄山风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黄山之美,是一种无法用语言来表述的意境之美,有着让人产生太多联想的人文之美。无论是艳阳高照下显现出的铁骨峥嵘之阳刚之美,还是云遮雾绕下若隐若现的妩媚之美,亦或是阳春三月里漫山遍野盛开的鲜花透出的浪漫之美,甚至在雪花纷飞的严冬处处银妆素裹下的圣洁之美,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

黄山的冬雪可称得上是大自然的上乘之作,是精品中的“极品”,是当之无愧的黄山“第五绝”。

黄山冬雪不同于北国的冬雪,它不是那种厚重严实,并且持久不化的雪,黄山的冬雪,妙就妙在与黄山的松、石、云、泉巧妙而完美的结合。

雄伟壮丽的黄山,挺拔秀丽,冰雪又给她增添了无限的风采。劈地摩天的天都峰,宛如银妆素裹的神女;隔壑相望的莲花峰,如同一朵盛开的雪莲;九龙峰也变成了一条蜿蜒腾飞的玉龙,飞舞在黄山的云海之上;西海群峰奇异的石林,像一尊尊身着素服的神仙,聚集在峰头之上。冰雪覆盖的狮子林,银峦相拥的玉屏峰,构成了一幅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绝妙画图。黄山自古云成海,云赋于黄山冬景无穷的魅力——奇妙的雾松、雪松、树挂,把黄山妆扮得如同一个珊瑚盛开的世界。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302790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