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数与单位换算教案简单 小数与单位换算教案设计意图大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5-26 21:09:44
2023年小数与单位换算教案简单 小数与单位换算教案设计意图大全
时间:2023-05-26 21:09:44     小编:文友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小数与单位换算教案简单 小数与单位换算教案设计意图篇一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内容的选取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才便于学生思考和探究。小数与单位换算的知识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因此,在设计本节课的教案时,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自主探究后注重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梳理,构建知识网络,重组知识结构。

1.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实现知识从具体到抽象的转化。

根据四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由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在教学时,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问题情境,以小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为切入点,从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通过对多个实例的讨论,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探究知识的过程,经历知识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化过程。同时,进一步体会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注重知识的梳理,构建知识网络。

教学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明确是什么名数改写成什么名数,是高级单位改写成低级单位,还是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根据各单位间的进率进行转化,然后按照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实现名数间的改写,给学生一个清晰的思路,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收集的生活中的小数

⊙复习引入

1.直接写得数。

0.75×100= 5.67×1000=

60.4÷100= 28÷1000=

2.填空。

1米 =( )分米=( )厘米

1千米=( )米 1吨=( )千克

1千克=( )克 1时=( )分

1分=( )秒 1平方米=( )平方分米

设计意图:复习小数点的移动规律和单位之间的进率,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探究新知

1.了解生活中的小数。

(1)讨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地方用到了小数,找一找,在哪儿见过?(教师指名汇报,学生可能会说:商品的标价、身高、体重、体温等)

师:在同学们汇报的这些小数中都带有单位名称,如1米30厘米,1米20厘米5毫米,30.4千克,36.5℃等。通常把数和单位名称合起来叫做名数。观察同学们说出的这些名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相同点是这些数据都是名数;不同点是有的名数只带有一个单位名称,有的名数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位名称。

师:只带有一个单位名称的名数叫做单名数;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名称的名数叫做复名数。大家能举出一些单名数和复名数的例子吗?(学生举手发言)

(2)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小数和整数。(课件出示教材48页情境图)

2.学习名数的改写。

师:通过刚才所举的例子,大家发现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这里就有四个小朋友,他们在比身高,我们来给他们排排队吧!

(1)提问:观察情境图,这些小朋友的身高各是多少?(80 cm、1 m45 cm、1.32 m、0.95 m)

(2)提问:请同学们观察这四个数据,能直接比较它们的大小吗?要想比较出它们的大小,你有什么办法?

(学生讨论后交流汇报)

预设

生1:把它们都化成相同的单位再比较。

生2:把它们都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数再比较。

生3:把它们都改写成用厘米作单位的数再比较。

(3)教学把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

①课件出示例1。

②看一看厘米和米这两个单位哪一个大,哪一个小。

教师小结:我们把较大的单位叫做高级单位,较小的单位叫做低级单位。这道题就是把用低级单位“厘米”作单位的名数改写成用高级单位“米”作单位的名数。

③应该怎样改写?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合作完成 。(详见课堂活动卡)

④指名汇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有以下两种方法)

方法一 因为100 cm=1 m,所以80 cm= m=0.80 m。

方法二 80 cm=(80÷100)m,80÷100可以利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把80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即80÷100=0.80(m)。根据小数的性质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教师板书:80 cm=0.80 m=0.8 m)

(4)讨论:怎样把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

教师小结:把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就用这个数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也可以把这个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相应的位数。

(5)教师出示:1 m45 cm=( )m。

①提问:这道题与上面的题相比有什么不同?

②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怎样将1 m45 cm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小数?小组讨论一下,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说出: 45 cm=0.45 m, 0.45 m和1 m合起来是1.45 m)

教师小结:把复名数改写成小数,复名数中高级单位的数不变,作为小数的整数部分;把复名数中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作为小数的小数部分,再把两者合起来。(教师板书:1 m45 cm=1.45 m)

(6)给四个小朋友排队。

小数与单位换算教案简单 小数与单位换算教案设计意图篇二

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单位换算更能体现小数与日常生活的联系。通过本节课内容,让学生知道在实际生活和计算中,有时需要把不同计量单位的数据进行改写,从而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单位换算是小学阶段一个学习难点,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内容时,可能会忘记有关单位进率以及采用哪种方法,这两点是关键。所以在预习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复习各种计量单位的进率;在小结时,让学生明白单位变化与数的变化正好相反的道理。

第—课时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进行单名数互化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理解单名数互化的理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

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进行单名数互化的方法。

复名数化单名数用小数表示的方法。

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课件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出示个小朋友的身高数据,按高矮顺序排排队。

师问:、你有什么感觉?怎样比较方便呢?

师谈:、在实际生活和计算中,有时需要把不同计量单位的数据进行改写,改成相同计量单位,这样再比较就很方便了。(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

师:把上面的数据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数。

、()

()学生先独立练习,然后总结自己的改写方法。

()策划自己的表达方案,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可以直接利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呢?

、()

()尝试

()交流

米厘米,米已经是用米作单位了,只要将厘米改为米作单位,再将米作整数部分,厘米化成米的小数作小数部分就可以了,厘米=米,因此米厘米=米+米﹦米。

()理解米厘米表达的意义

()小结:低级单位是如何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的?

识记歌谣:

、单名数→单名数

先看单位后看数,单位变大数变小,数要变小用除法,除以进率得结果。列个式子算一算,或者移动小数点。

单位变小数变大,数要变大乘进率,列个式子算一算,或者移动小数点。

例:()(单位变大,数变小,进率是,

÷或把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复名数→单名数

复名数、要变单,中间一分异先变,变化方法还照前,单位变后两数加。

例:()米(“异”代表,,)

三、实践应用

第页第一个“做一做”

()先引导学生判断是由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

()想一想:它们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练习。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你学会了那些知识?

板书设计

小数与单位换算

把低级单位的数化成高级单位的数除以进率。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把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进行单位改写的对比,学会区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一种程序性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把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形成一种程序性思维方法。

教学策略

以学生自学、讨论、归纳为主,教师引导为辅。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生成情境

师:我们可以将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那么也应该可以将高级单位的数换算成低级单位的数。我们先复习一下昨天的内容:=÷==或者:===

二、学习新知、自主探究

、请说一说你是怎样将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的。

、揭示课题:把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

师:如果把情境图中的数据都转化成用为单位的数,需要转化那些数据?

生:、和。

、学习例。

()学生独立阅读.

()=(),你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的意义可以理解为加,合起来就是。也可以用×=也就是把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

、想一想:=()。

()学生独立思考,策划自己的表现方案。

()全班交流。

()=,你能用几种方法去理解?

、拓展延伸

=()

师:把复名数改写成单名数,你能用前一节课学习的方法独立完成吗?考考你!

、对比总结、识记歌谣:

高级单名数→低级单名数

单位变小数变大,数要变大乘进率,列个式子算一算,或者移动小数点。

例:()(单位变小,数变小,进率是,

×或把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

三、实践应用:第页第二个“做一做”。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你学会了那些知识?

板书设计

高变低

把高级单位的数化成低级单位的'数乘进率。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303353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