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三代人的愿望作文(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6 16:30:42
2023年三代人的愿望作文(5篇)
时间:2023-06-06 16:30:42     小编:文友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代人的愿望篇一

;

我家的饭屋里还有两盘鏊子,大鏊子用来摊煎饼,小鏊子用来烙饼,它们不占用空间,用时三块砖头支起来,用完了掀起来竖在墙根。我小时候家中以地瓜为主食,吃的煎饼也是地瓜做成,叫作“滚煎饼”。母亲先把地瓜切成小碎块,然后去碾子上碾碎。我四五岁开始跟着娘推碾子,感到那盘碾子又高又大。我看到母亲的两只小尖脚使劲蹬地,身体往前倾斜,使劲推动巨大的石碾转动,压得地瓜咔嚓咔嚓直响;经过若干圈碾压,地瓜渐渐变成了黏糊状。推碾时,气喘吁吁的母亲还要左手拿着炊帚不停地从碾边往里扫浆,右手不时地撩起大襟擦着脸上的汗水。地瓜碾碎后再经过水磨加工,那就成了做煎饼的“沫子”。母亲把沫子团成球状,在大鏊子滚均刮匀,一张张煎饼凝结着母亲的辛劳。因我是男孩又最小,母亲对我偏向,总会用面糊子捏些小狗、小兔,引起我的食欲。有时候会抓把面单独做碗“疙瘩汤”,两个姐姐只有喝点汤水的份儿。

人民公社时期,生产队里有驴和牛,秋后所有的秸秆都要储存打垛,用来喂牲口,所以烧火燎灶全靠自己去割草、打柴。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因我父亲早逝,家庭比别人更穷,我八九岁就学会了割草砍柴。放学后或是星期天,都要去干这样活儿。特别是学校放假后,我砍的柴堆得像小山一样。我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毕业后回生产队劳动,不管再苦再累,午休的时间也要去割草打柴。童年时,镰刀在我手上、腿上留下的伤痕至今清晰可见。

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老娘的岁数已高,妻子开始接班做饭。这时,富裕后的农民开始拆除低矮、黑暗的草房,一排排高大的前出厦瓦房平地而起,铝合金门窗干净明亮,农民的新生活已经开始。这时的饭屋,应该名副其实称为厨房了:水泥板案板、瓷砖贴壁,土炉子换成了带烟筒的铁炉子,大生铁锅变成了铝锅,蒸出来的是香喷喷的大白馒头;祖传了不知多少代的耳锅子变成了炒勺,水瓢、勺子、铲子全部变成了铝合金制品,一日三餐炒菜炒肉必不可少。还配置上盛碗筷、佐料的木制菜橱,当时的老百姓都说是“鸟枪换炮”。虽然还留着那个鏊子,也只是隔段时间摊点煎饼解解馋了。

如今,我已经六十多岁,两个女儿早在十多年前就买楼房进城了。她们的厨房里,冰箱里存着美食,炒勺里跳动着欢笑。电热锅、電饭煲、电磁炉,全是电气化,不见烟火就能做饭吃饭。不同的是我小时候维持生活的苦菜、青青菜、野菠菜等,在她们眼中已变成了山珍佳肴。用俺娘的话来说,她们过上了神仙般的日子了。可叹,我的老娘在女儿们没进城以前就故去了,她老人家给我和孩子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就是勤劳持家、节俭生活。

相关热词搜索:;

三代人的愿望篇二

这是奶奶的梦想,一直都是。奶奶是封建时期走过来的,在混乱的年代里,从小就是童养媳,加上地主的剥削制度,一次意外,和妹妹走散了,六十多年过去了,一直都杳无消息。 奶奶渐渐老去,脸上的皱纹越来越深,走路越来越不方便。都说老了的人特别容易回忆,也许就是那些年和妹妹的美好回忆,奶奶还时不时的想起她的妹妹,总是在太阳落山的时候,坐在门口,叹息。偶尔会笑笑,我想可能回忆了那些年美好的事情吧。也会时不时的翻出一双破旧的绣花鞋,说是送给我姑婆的,只是鞋还没有送出去,我的姑婆就消失了。

渐渐地,年过八旬的奶奶,老了,八十岁的风风雨雨,足够花开几次?足够春夏秋冬变化几次?足够时间的年轮划过几次?时间总是那么折腾人,在漫长的等待中,奶奶好几次是绝望的,每一次叹息,我都能深深体会到一种失落感。那么久的时间,我的姑婆是生还是死都是一个问题,更不用说见上一面。

奶奶八十一岁那年,得到消息说找到姑婆的消息了,可是距离太远,加上年纪大了,我的姑婆不能来看望奶奶了。奶奶可高兴了,翻出那双绣花鞋,叮嘱我的爸爸一定要给姑婆送去,那一天,奶奶笑得很开心,很灿烂,像那一年的少女般,带了羞涩,带了憧憬。

再后来一年,奶奶去世了,去世前,奶奶叮嘱我们不要告诉姑婆她去世的消息,一直以来,姑婆也不知道奶奶去世的消息,因为这仅仅是一个来自奶奶的秘密。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句话,现在听起来总是很别扭,可是,在父亲的年代里,这句话才是时代的标志,时代的口号。一直以来,我总觉得父亲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有文化的农民。每次和父亲闲谈,他都会说到他们那个时代求学的道路。那时,家里贫困,需要自带米菜,晚上没有电灯,需要带柴火,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里,父亲说他总是书不离手,每次看看书,学学文字,总能在里面找到快乐。

在那个年代里好学的人有很多,父亲只是其中的一名,他的成绩不是最好的,可是,也是最优秀的。父亲谈论着他的过去,我希望自己是一个有钱人,学很多知识,可以有很多钱父亲说。可是最后,我的父亲还是没有成为有钱人,还只是一个农民,地地道道的农民。我很好奇父亲的理想和现实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区别。父亲只是笑笑,望着远方,慢慢的解释,那时自己错失的一次机会。

父亲一生里最遗憾的事就是没有学到自己想学的东西,没有挣到大钱,没有实现他一直以来的梦。也许也就是这个原因,他把它寄托在下一代人的身上,他总是鼓励我和弟弟好好学习,每次检查我和弟弟的作业的时候,最后一句评语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每次开学也是那句不忘的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现在我是一名大学生,我的青春,我要自己做主,我的未来,我要自己决定,我在人生的轨迹上行走,我相信,只要有梦,我的人生就是正确的轨道。

我想对自己说:我的`梦,一直在路上

三代人的愿望篇三

幸福的往事如一本相册,每一页都记载了一段难舍的岁月。

(一)

照片上的她温婉可人。她是家里孩子中的老大,聪明伶俐。上学时,没怎么努力成绩就是班级里的前几名。一到学校,她便会坠入羡慕的海洋。但由于家中经济拮据,只念到初中毕业她便辍学了。每每谈及此事,她总会发出一声轻轻的叹息。一生中最让她感到幸福的是读书期间的那段传奇去过北京,受到过毛主席的接见这也是她向我们追述往事时永远绕不开的话题。后来,她做了一名话务员,每日接电话,对着电话另一方的人轻声细语。而今,这一职业早已成了历史,但那温和的声音、轻柔的语调依旧在,如优美的歌声一样给人最美的享受。

(二)

照片上的她一头短发,周身散发出一股青春的气息,那一年她十八岁。她性格活泼开朗,优异的成绩使她有几分心高气傲。她喜爱席慕蓉的诗达到了发狂的地步,并为自己取了一个笔名,曰“敏智”。一日,她妹妹回房见她瞑目盘膝而坐,好生奇怪,就问道:“你在做什么?”敏智答曰:“我在沉思。”好一个思考者!节假日里,她总要和妹妹跑到电影院去看上几场电影,散场后还拉着妹妹评述一番。后来,邻居家有了第一台黑白电视,大家晚饭后就有了个好去处,她也不例外。这个夜晚的满足还没有褪去,下一个夜晚的希望就已经到来……每当向我介绍到此处,她的表情就会格外地生动起来。

(三)

她也会谈起自己牛奶般香甜的童年,满是骄傲满含温馨。

她更多的时候会想象玫瑰色的将来,那里有未知的浪漫。

这就是我们一家三代人的幸福生活。

这里面的三个人物便是我的外婆、我的妈妈还有我。我们现在都很幸福,而未来,相信我们会更幸福。

三代人的愿望篇四

一直以来,我很拒绝用文字去写生我养我的父母,不是为别的,而是觉得父母之情大于天地,文字略显得过于苍白,而今而立之年,我本想能用自己的所得给予自己的双亲报恩,只可惜,事实和命运多舛,至今,怕是只有这文字能给予一种心灵的慰藉。

母亲出生在1956年秋天,是哪个年代的独生女,说来哪个年代独生女是非常稀有的,母亲那一代人,农村的家庭一般都是七八个,最少都三四个,而母亲却独独的一个人,这也是母亲一生最遗憾的事情,没有亲姊妹,亲兄弟。说起母亲为何独生,那不得不去提一个人,就是母亲的母亲------我的外奶奶。

新中国成立的早些年,中国的农民还处于一穷二白的状态,温饱问题还是中国人民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我的外奶奶,原本是大户人家的姑娘,只可惜在那个时代,地主是不被看好且家道中落的时候。外奶奶虽然生在大户人家,却嫁给了贫下中农的外爷爷,那时候,嫁给这样的人却是光荣的,外奶奶身量不高,十几岁得了一场怪病,伤了脑子,成了言语有障碍的人。外奶奶虽然言语不通,半聋半哑,但是从小培养的女红和烹煮手艺却精湛的很。据说外奶奶绣出来的花放在远处似乎是活的,她会用布渣拼接做衣服和鞋子,做出来的鞋子往往能穿几年,轻巧但结实。还有就是天空中飞过的鸟儿蝴蝶,外奶奶用一张烟盒的纸片就能剪出来,剪出来的样子似乎会动起来。外奶奶的厨艺更不在话下,全村的人最喜欢在母亲家干活,虽然吃的是高粱、糜子面,但是在外奶奶的手中,这些粗粮面做出来的吃食却是色香味俱全。可惜这么一位绝才,只活了30多岁,就撒手人寰了。

外爷爷是个地道的贫农,家中贫穷,外奶奶嫁过去生下母亲,就得了不育症,就再也不能生养了,然而延续香火的封建思想却迫使外奶奶也需要一个儿子为她们二老养老送终。于是几经商量,将二外爷爷(外爷爷的二哥)家的唐舅过寄过来顶外爷爷的家的门户,唐舅三四岁才被领来,外奶奶对这个儿子是亲的不得了,将自己身上唯一的棉衣,扒拉下来,为唐舅做了一身翻新的棉衣,而自己穿着一件夹层的衣服过了一个冬天。然而更可悲的是,她的妯娌也就是唐舅的妈妈最终也舍不得自己的儿子,连哄带骗的将唐舅领回家去了,从此再也没送回来。

外奶奶的期盼和希望懂因此受了重创,加上一个冬天的冷冻和艰苦岁月里的操磨,一病不起,过了一年多,全身肿胀裂口去世了。母亲因此成了一个没有娘的孩子,那时候她才刚刚十一岁。母亲回忆说,外奶奶活着的时候自己虽然缺少吃穿,还没有遭过大罪,但是没了娘,自己真的遭尽了这世上的苦。

母亲十来岁担起了家务,和外爷爷相依为命。十二岁开始在集体劳动挣工分,为外爷爷烧饭洗衣,衣服常常烂的没法穿,于是自己学着缝补。母亲的艰苦岁月在挨饿受冻中度过。唯一的就是母亲还有个舅舅家稍微能给予她平时没有的温暖。还有就是母亲的两个姨娘也对母亲视为亲生,以至于母亲在那些艰苦的岁月也是养成了善良却要强的性子。有一年,青黄不接,集体分的粮食在麦子刚出穗的时候已经断了,外爷爷出远门干活去了,母亲一个人在集体劳动,家中没了吃的,只能在六月刚结了果实的豌豆地理度过了三天,哪个季节,豌豆角刚刚长大,能生吃,她一个人睡在豌豆地理,白天干活,晚上吃豆子充饥。有几个年长的老人看不下去,就拖人告诉了母亲的舅舅,舅爷爷才将母亲拉到了自己家,吃了几顿饱饭。那段艰苦的月,家家的口粮急缺,所以多一个人吃饭,都是负担,母亲明白,所以她要强的时候是不愿意给自己舅舅家人添麻烦。一直到外爷爷回来,才想办法换了一点吃的度过了难关。

后来母亲成人,就许了人家,那时候母亲不识字,却是个有主见的女人。因为勤劳善良却不服输的性格,这一段婚姻她自己做主还给推掉了。事情是这样的:母亲许的人家,男人的哥哥是个暴徒,打女人的时候非常狠,母亲有一次去玩,亲眼目睹了自己要嫁的男人的哥哥在暴打自己的女人,哪个场面简直能吓傻一大堆人。那时候在农村,男人是天的高贵地位,似的女人处于一个被动的状态,男人打女人那是属于家法管理,但是那样的暴打几乎是罕见的。母亲回到家中,每每想起总心有余悸,经过再三思量,她觉得虽然龙生九子,各不相同,但是毕竟是一奶同胞,有血亲,万一哪天那个男人那样对她,她可受不了。于是母亲坚决要退婚。为此保媒的大爷爷(外爷爷的兄长)大发雷霆,以老人的资格命令母亲不能退婚,但是母亲态度坚决,并且以死相拼,最后撩下一句话:进他家门,好,把我打死,拉进去可以!众人无力,外爷爷也是没了主意,最后同意退婚。那家人因为退婚,近乎把给的彩礼,连一串萝卜干也要了回去。母亲是高兴的,要就要了,总之是不用嫁了。

笔落此处,母亲的终身幸福当还得有另一个人出现才能完成,那就是父亲。父亲一家是村子里最穷的人家,但父亲从小心灵手巧,学了一身手艺,做木匠活、维修农具和开拖拉机,当时这些那都是“能人”干的活。父亲在那个时期也算是一个技术人员,张的也是一表人才,相貌堂堂。只是因为从太爷爷辈就穷的缘故,家中也是十分困难。老大不小的他因为穷娶不上媳妇,甚至穿不起一双鞋子。父亲的形象很像路遥先生笔下的孙少安,虽然精明能干,但是在旧时代下,却穷苦的天天为一顿稀饭发愁。村上的人前后为他介绍了几个,但都因为穷,女方拒绝了。父亲心灰意冷,就再不愿意谈娶妻的事情了,一直到了26岁,算大龄青年了。千里姻缘一线牵,就在父亲在集体还有点影响力的时候,母亲家却意外遭窃,家中刚分的一袋子麦子和一个枕套中的麦子被偷了,父亲为了帮母亲讨回公道,竟然挨家挨户的搜,最终精明的父亲破获了案子,拿回了粮食。就在那时候父亲和母亲走在了一起。母亲什么都没要,就是要父亲收留外爷爷,为他养老送终。

这样一个新家就建立起来了,母亲生育了我们姊妹四个。无独有偶,我奶奶虽然对母亲爱护有加,母亲也因从小失去了母爱,对奶奶也是尊敬孝顺,但是奶奶临死时,哀求将大哥哥送去伯伯家顶门户,因为伯伯家没有儿子…….母亲想起外奶奶因为重男轻女丧了命,就忍痛做了这样的事情。还好我们一家人都在一处,也没有离得太远。

我生下来,已经是改革开放五六年后了,改革开放的春风,慢慢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那时候虽然生活还不富裕,但是我不用在挨饿,相比我几个哥哥,我生活的比他们辛福,比起母亲我更是辛福的不得了了。因为家中就我一个女儿,父母亲对我疼惜有加。每年有新衣服,冬天有棉衣和暖鞋。

但是贫穷还是压在农民的身上,我们依然是早当家的孩子。我从小早早的学会了自立。7岁学会刷锅洗碗,和哥哥两个赶牲口在冬天往地里拖粪,秋天叶落时候和哥哥一起在去扫树叶。就这样和父母一道披星戴月为这个贫穷的家庭而努力。12岁我开始下地帮忙除草、收割粮食,相比80后的好多女孩子,我的生活也算是艰苦了很多。那时候农家的'女孩不比漂亮,不比穿新衣收拾打扮,比的就是在屋里屋外的“能干”,因为这个思想的影响,我的童年、少年比灰姑娘还灰色,连唯一懂的男女差异时候的心动,因为贫穷的自卑,都深深的掐死在刚懵懂发芽的状态。但是艰苦依旧,生活依旧。

对于我们几个上学,母亲却是积极的很,在我们那个地方那时候上学,凭的的是天赋,我从小较一般女孩子领悟能力好些,在只有一个老师的学校,我竞年年考第一。和我哥哥一样,学习的道路上我们有着别人家孩子没有的光环。农活也不耽误,别人家孩子干的我们也干。一直到哥哥上了初中,加上天旱灾荒,家中供我们三个人上学已经捉襟见肘,母亲为了我们几个能读书有出息,就出门打工去了。由于父亲身体不好,在外面也没有一技之长,赚钱又少,加上父亲走了,母亲一个人干不动家里的农活,所以我们家的角色就调换了一下。这在村里引起了很多非议,但是母亲却说,为了你们别人的话也顾不得了。母亲出门,每年去两趟,一趟两三个月,母亲在外打工的岁月竟然持续了近十年,直到我上了大学。母亲不在家的日子,是我最难熬的时光,做饭洗衣服,下地劳动,我包揽了家中母亲留下的所有能干的活计,那时候我才十来岁,还是需要母亲陪伴的年龄,我常常想母亲想的晚上一个人哭,生怕她丢下我们或者有点意外。母亲每次回来,我都哭好久。上初中的时候,住在离学校附近的街上,每次同学的妈妈来看他们,我就只能偷偷的哭。后来我变得坚强了,有什么也不愿意说出来,该干啥就干啥,因为我突然觉得所有的悲伤改变不了什么。我看到人家女孩子不会因为生活困窘,也不会因为生活而自卑,但是我有那么多的不一样,唯一了不起的就是我学习一直名列前茅,从那时候起,我决定我一定要考上大学,改变命运,这是我对父母辛勤劳动的回报。

皇天不负有心人,03年我小哥哥考上了重点大学,继我伯伯家的大哥哥后,我们家出了第二个大学生,全村的人登门道贺,父母亲脸上骄傲的神色,我至今难忘。05年我也考上了本省的大学,二哥哥求学虽然波折,但是也上了本地的专科学校。一家子一下子出了四个大学生。而且我是我们那个小村里出来的第一个女大学生,全村人的眼睛都红了。这份荣誉和骄傲属于我的双亲。虽然那些年我上学也很艰苦,但相对于母亲和外奶奶我已经是个辛运儿了,我常常感激上苍,有这么好的一个家,有这么一个好妈妈,好爸爸,有一个了不起的外奶奶。当地的一个农民作家写了一本关于我们村子的书叫《六盘山下的荀子沟》。记载了我们家的这一辉煌历史,只是他写的当地的民俗和说法,说我们之所以上大学是因为爷爷德行有功,埋葬之处风水好。其实我并不反对,因为积德和风水均也是有根可寻,只是我觉得我母亲的功劳最大,因为她的坚强和不认命使得我们度过了艰苦的岁月,坚持住了自己的梦想,让我们踏进了大学的校门,有了不一样的人生。

我常常回忆母亲在那些年月忧愁的眉梢,也常常想象那个未曾谋面的外奶奶,她们这两代人之间的点点滴滴,生活的苦楚和艰辛,遭遇和磨难,也常常想念自己走过的路途,脑海总是翻滚着太多的画面,人世间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路途和命运,有自己的精彩和磨难,但是生活总是向着美好的方向发展,只要不放弃希望,就会有希望。

外奶奶、母亲和我生活在三个不同的时代,经历了人世间不一样的沧桑,却也不甘心命运的驱使,一代一代的努力着。母亲一生艰辛,她受的苦最多,我想此生这文字怕是装不下了,只愿在有生之年,她能健康平安,我们不在步其后尘,为梦想继续努力!

三代人的愿望篇五

我的愿望是当一名设计师,设计不同的东西。因为爸爸是一个工程师,每天都要工作,一周才回来几次。爸爸是设计桥梁的,我看见他们工地上的桥建的好高好大好漂亮啊!我觉得爸爸真厉害,所以我长大以后也要成为一名设计师。

我一天一天的等着爸爸回家,妈妈一直安慰我说:“爸爸事情忙完了就会回来了。”终于有一天,爸爸回家了,我可高兴了。

爸爸说:“我回来了!”我连忙抱住爸爸说:“爸爸你可回来了,我想你。”我开心的眼泪都快流下来了,我一直不放开爸爸,抓住他不让他走。

妈妈也开心极了!我和弟弟在一起抱着爸爸,不让他跟我和弟弟分开。弟弟突然哭了,说:“爸爸终于回来了,可别再走了。”爸爸告诉我们他放几个月假,不用担心。弟弟听了这句话立刻停止了哭泣,高兴地笑了。

爸爸、妈妈、弟弟、我一起吃饭去了,我们全家人开心极了。六一节快到了,我们终于可以一起庆祝六一儿童节了!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307938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