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考知识点 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21 08:30:40
生物必考知识点 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
时间:2023-06-21 08:30:40     小编:admin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生物必考知识点 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篇一

2.中国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

3.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4.戏曲四行当:生旦净丑

5.道教四大名山: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四川青城山安徽齐云山

6.四大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敦煌莫高窟

7.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8.泰山四大奇观:旭日东升晚霞反照黄河金带云海玉盘

9.中国四大名楼;岳阳楼黄鹤楼腾王阁太白楼

10.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11.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李宝嘉)二年目睹之怪现状(吴研人)老残游记(刘鄂)孽海花(曾朴)

12.民间四大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寻夫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

13.古代四美女:西施(沉鱼)王昭君(落雁)貂禅(闭月)杨玉环(羞花)

14.古代四美:音乐珍味文章言谈//良晨美景赏心乐事

15.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曾补之张来

16.四史:史记汉书君汉书三国志

17.历四大书院:庐山白鹿洞长沙岳麓衡阳石鼓

18.商丘应天府

19.古代祥瑞四灵:龙凤麒麟龟

20.宋中兴四诗人:陆游杨万里范大成尤袤

22.千古文章四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

23.有很高史学和文学价值的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

24.三班父子:班彪班固班昭

25.三书指:魏书蜀书吴书后人将其合为一本称三国志。

26.左思的三都赋指:蜀都赋(成都)吴都赋(南京)魏都赋(邺)

27.南朝三谢:谢灵运谢惠连谢眺

28.三瘦词人指:李清照三个名句是:

29.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30.知否,知否?应是肥红瘦。

31.新来瘦,非千病酒,不是悲秋。

32.旧书塾使用的三种教本简称为三百千指: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33.郑板桥(郑燮)的三绝指:绘画诗作书法

34.鲁迅的三部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35.我国当代文学的三大散文作家是:刘白羽杨朔秦牧

36.高尔其的自传体三部曲是:《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37.世界作品中三大吝啬鬼指:老葛朗台夏洛克泼留希金

38.老舍小说《四世同堂》也是三部曲指:《惶惑》《偷生》《饥荒》

41.元末明初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42.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

生物必考知识点 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篇二

例题不能带着答案去看,不然会认为自己就是这么,其实自己并没有理解透彻。

所以,在看例题时,把解答盖住,自己去做,做完或做不出时再去看。这时要想一想,自己做的哪里与解答不同,哪里没想到,该注意什么,哪一种方法更好,还有没有另外的解法。

经过上面的训练,自己的思维空间扩展了,看问题也全面了。如果把题目彻底搞清了,在题后精炼几个批注,说明此题的“题眼”及巧妙之处,收获会更大。

2、研究每题都考什么

数学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做题,“熟能生巧”这个简单的道理大家都懂。但做题不是搞题海战术,而是要通过一题联想到很多题。

3、错一次反思一次

每次业及考试或多或少会发生些错误,这并不可怕,要紧的是避免类似的错误再次重现。因此平时注意把错题记下来。

每次考试结束试卷发下来,要认真分析得失,总结经验教训。特别是将试卷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分类。

生物必考知识点 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篇三

首先应立即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再将机动车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方停放。若车子难以移动,应持续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夜间还应同时开启示廓灯和后位灯,并在故障车来车方向150米以外设置警告标志,车上人员应迅速转移到应急车道内,并迅速报警。

2、爆胎怎么办?

对于爆胎应分两种情况来看,其一是前轮爆裂,此时应轻踩制动踏板,紧握方向盘,避免车头承受太大力量。其二是后胎爆裂,遇到这种情况时应当反复踩踏制动踏板,紧握方向盘,使汽车保持直线行驶,重心前移,减轻后轮胎所承受的力量。

因此在车子爆胎时,一定要了解清楚是什么出了问题,以免紧急处理不当而造成更大的伤害。

3、刹车失灵怎么办?

遇到这种情况时,不要惊慌,先松开油门,然后换低档,接着用手刹,并打开警示灯,将车驶离主车道停靠路边。如果车速无法控制,可冲撞路边的护栏减速器,但切记避免侧面碰撞。

4、翻车或坠车怎么办?

伏低身体,绷紧肌肉,重点保护头和心脏部位。抓住车内固定物,随车翻转。

5、车辆落水怎么办?

可在车身沉没前,摇下或砸碎车窗玻璃掏出。如果已经沉没,要等车内水位不断上升时,打开车门或让车窗游出。

6、事故现场如何急救?

现场救护的基本顺序是:先呼救,再抢救。先抢救人员,后抢救财务。遇伤员被挤压夹嵌在事故车辆内时,不生拉硬拖,应用机械拉开或切开车辆再救出伤员。

生物必考知识点 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篇四

1、考生答案虽然与参考答案表述不完全一致,但意思大体相同。

2、考生答卷虽然与参考答案表述完全不一致,但逻辑严谨,论证周密,无知识性错误,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且能够自圆其说,与题意相吻合,符合“加分”条件。

3、考生答卷除完全与参考答案规定相符,还能在参考答案之外,作进一步深挖拓展且符合题意和社会实际。

4、考生答卷书写整洁,思路清晰,虽然只有少量的符合逻辑的表述,但可以酌情给分。

5、考生答卷规范,秩序号清楚,回答重点突出

二、第一印象很关键

文科综合阅卷进入第二天,阅卷老师的阅卷速度明显加快。由于只批阅一道题或者一问,故试题答案已经烂熟于心。通常,阅卷老师在试卷阅卷框里签名的同时,就已经在浏览考生的答卷了。这时对考生而言,树立第一印象至关重要。阅卷老师在迅速确立对一份答卷的印象时,一般会将考生的答卷分成好、较好、较差三个层次,并马上按相应的层次给出大致分数,在具体阅卷时略作调整。这样,阅卷的可信度和准确度将大大提高。对考生而言,树立良好印象的关键是自己的答卷必须有好的开头和完满的结尾。

生物必考知识点 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篇五

2.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4.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5.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6.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7.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8.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

9.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墨

10.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

12.常把宋词分为豪放,婉约两派。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后者以柳永,周邦彦,李清照为代表。

14.两篇《狂人日记》的作者分别是:俄罗斯的果戈里我国的鲁迅

15.世界文学中有两大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

16.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17.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18.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

19.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

20.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

21.岁寒三友:松竹梅

22.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

23.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24.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

25.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

26.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

27.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28.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29.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30.佛教三宝是:佛(大知大觉的)法(佛所说的教义)僧(继承或宣扬教义的人)

31.茅盾"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

生物必考知识点 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篇六

考生们在备考中考化学科目时,要熟悉考试的知识考点,明确备考的方向,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考,下面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关于2016年中考化学必考知识点,欢迎阅读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培训网!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例如少数非金属单质(金刚石、石墨等);金属单质(如铁、汞等);稀有气体等。

(2)原子也不断地运动着;原子虽很小但也有一定质量。对于原子的认识远在公元前5世纪提出了有关“原子”的观念。但没有科学实验作依据,直到19世纪初,化学家道尔顿根据实验事实和严格的逻辑推导,在1803年提出了科学的原子论。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构成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一致的,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因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都是宏观现象,是该物质的大量分子聚集后所表现的属性,并不是单个分子所能保持的。

(1)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的.。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如阳光下湿衣物干得快。

(3)分子之间有间隔。一般说来,气体的分子之间间隔距离较大,液体和固体的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气体比液体和固体容易压缩,不同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二者的原体积之和,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若口渴了,可以喝水解渴,同时吃几块冰块也可以解渴,这就说明:水和冰都具有相同的性质,因为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是相同的。

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原子不带电

电子: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于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中存在带电的粒子,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1)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4)都具有种类和数量的含义

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规律:第一层不超过2个,第二层不超过8个;;最外层不超过8个。每层最多容纳电子数为2n2个(n代表电子层数),即第一层不超过2个,第二层不超过8个,第三层不超过18个;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只有1个电子层时,最多可容纳2个电子)

生物必考知识点 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篇七

1、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始皇帝)灭亡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割据局面。

2、秦朝规定全国规范的文字是小篆,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圆形方孔钱。秦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宁。

3、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在大泽乡爆发,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

4、公元前202年,刘邦(汉高祖)建立西汉,定都长安。

5、西汉初年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文帝与景帝两代,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重视发展农业,轻徭薄赋,减轻刑罚,提倡节俭,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发展迅速,出现文景之治的局面。休养生息的政策实行,促进了西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西汉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6、汉武帝的推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促成大一统局面的出现。

7、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著名学者是西汉时期的董仲舒。

8、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建立东汉,定都于洛阳。刘秀在位时,政局渐趋稳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国力日益强盛,史称为“光武中兴”。

9、西汉时的播种工具是耧车;东汉时出现了新型灌溉工具是翻车;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内冶铁,比欧洲早1000多年。

10、秦朝末年,匈奴首领冒顿单于在蒙古草原建立统一的奴隶制军事政权,第一次实现了对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大统一。

p

生物必考知识点 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篇八

1.长啸一声,山鸣谷应【物理原理】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2.开水不响,响水不开【物理原理】水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上下振动,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破裂,其破裂声和振动声又与容器产生共鸣,所以声音很大。水沸腾后,上下等温,气泡体积增大,在浮力作用下一直升到水面才破裂开来,因而响声比较小。

3.闻其声如见其人【物理原理】根据音色就能分辨出熟悉的人。

4.余音绕梁【物理原理】声音的传播与反射。

5.隔墙有耳【物理原理】固体可以传声。

1.一滴水可见太阳,一件事可见精神【物理原理】一滴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透过一滴水可以有太阳的像,小中见大。

2.坐井观天,所见甚少【物理原理】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由几何作图知识可知,青蛙的视野将很小。

3.摘不着的是镜中月,捞不着的是水中花【物理原理】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

4.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物理原理】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大小相等,物像对称,因此猪八戒看到的像和自已“一模一样”,仍然是个猪像,自然就“里外不是人了”。

5.玉不琢,不成器【物理原理】玉石没有研磨之前,其表面凸凹不平,光线发生漫反射,玉石研磨以后,其表面平滑,光线发生镜面反射。

6.盲人点灯——白费蜡【物理原理】人们能看到世上万事万物,是因为太阳光或用来照明的光照射在物体上被物体反射后的光线进入人眼,反射光线进入不了盲人眼中,所以盲人看不见物体。

1.破镜不能重圆【物理原理】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大于几百埃),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2.墙内开花墙外香【物理原理】由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墙内的花香就会扩散到墙外。

3.有麝自然香,何须迎风扬【物理原理】扩散现象。

4.下雪不寒化雪寒【物理原理】雪是高空中的水蒸气凝华或水滴凝固形成的,凝华、凝固都是放热过程,化雪是融化过程,要吸热。

5.水缸出汗,不用挑担【物理原理】水缸中的水由于蒸发,水面以下部分温度比空气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外表面就产生了液化现象,水珠附在水缸外面。晴天时由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少,虽然也会在水缸外表面液化,但微量的液化很快又蒸发了,不能形成水珠。而如果空气潮湿,水蒸发就很慢,水缸外表面的液化大于汽化,就有水珠出现了.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大,降雨的可能性大,当然不需要挑水浇地了。

6.霜前冷,雪后寒【物理原理】在深秋的夜晚,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骤然变冷(温度低于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地面上形成霜,所以有"霜前冷"的感觉。雪熔化时要需吸收热量,使空气的温度降低,所以我们有"雪后寒"的感觉。

7.扇子有凉风,宜夏不宜冬【物理原理】夏天扇扇子时,加快了空气的流动,使人体表面的汗液蒸发加快,由于蒸发吸热,所以人感到凉快。

8.金不怕火来炼,真理不怕争辩【物理原理】从金的熔点来看,虽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

9.瑞雪兆丰年【物理原理】下到地上的雪有许多松散的空隙,里面充满着不流动的'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当它覆盖在农作物上时,可以很好的防止热传导和空气对流,因此能起到保温作用。

10.釜底抽薪【物理原理】液体沸腾有两个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抽薪”以后,液体继续无法吸热。

1.泥鳅黄鳝交朋友——滑头对滑头【物理原理】泥鳅黄鳝的表面都光滑且润滑,摩擦力小。

2.一个巴掌拍不响【物理原理】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只巴掌要么拍另一只巴掌,要么拍在其它物体上才能产生力的作用,才能拍响。

3.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物理原理】水往低处流是自然界中的一条客观规律,原因是水受重力影响由高处流向低处。

4.坐地日行八万里【物理原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小称砣压千斤【物理原理】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那么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倍。如果称砣的力臂很大,那么“一两拨千斤”是完全有可能的。

2.四两拨千斤【物理原理】杠杆的平衡条件,增大动力臂与阻力臂的比,只需用较小的动力就能撬起很重的物体。

1.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物理原理】在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小,那么压强就大。

2.如坐针毡【物理原理】由压强公式可知,当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越小,则压强越大。人坐在这样的毡子上就会感觉极不舒服。

3.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物理原理】鸡蛋碰石头,虽然力的大小相同,但每个物体所能承受的压强一定,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可能被损坏。鸡蛋能承受的压强小,所以鸡蛋将破裂。

4.磨刀不误砍柴工【物理原理】减小受压面积,增大压强。

5.大船漏水——有进无出【物理原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船破后,船外的水被压进船内,直到船内外水面相平,此刻船内的水也不会向外流。

6.水上的葫芦——沉不下去【物理原理】葫芦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故只能漂浮在水面上。

1.千里眼,顺风耳【物理原理】人们利用电磁波传送声音和图像信号,使古代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变为现实。现在,人类的视野已远远超过了"千里"。

2.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物理原理】串联电路特点。

生物必考知识点 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篇九

预习是首要环节。预习的目的在于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个总体了解,以便上课时有目的的听讲,集中精力解决好新课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学习新课前必须预习。预习时要认真仔细地阅读新课内容,预习时要读懂词句,联系有关知识,了解课文内容及重点难点,划出生字新词或概念。预习时要边读边记,把疑难问题注在书上,为上课作好准备。课前预习中如果发现有与新知识相关而又未能牢固掌握的旧知识时,应先回头来重温旧课,并弄懂旧知识。

良好预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坚持每天预习。在预习的时候,做到眼到、手到、心到。不能把预习当作任务完成,而要将它作为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来看待。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边看书,边用笔在书上进行“圈、点、勾、画、批”。圈点的过程,就是提炼重点的过程,就是品味、加深理解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听课要认真

听课是关键环节。听课是学生在课堂学习时的一种主要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一般来说,一堂历史课所涉及的内容、概念是比较多的,而且往往是一次性出现。

复习要及时

“学而时习之”。复习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要达到“在脑子里翻书”的境界。一般来说,复习的类型有随堂复习、课下复习、阶段复习、期末复习等,每一种类型的复习目的、复习范围、复习要求是不同的。复习基本的方法有整理学习笔记、编写复习提纲、重点阅读、比较相关的知识、对知识进行分类与归纳、构建知识体系等,并与练习相结合。最好是能每星期复习一次,每个月再复习一次。复习时关键是要反复地看书,在反复中提高。因为历史容易忘,今天记得滚瓜烂熟的东西很可能第二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所以复习历史要注意计划性,除了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外,自己还应有自己的计划,哪段时间复习哪段内容,注意科学合理。

p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309635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