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贸促会工作报告(大全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02 01:27:33
调研贸促会工作报告(大全5篇)
时间:2023-09-02 01:27:33     小编:碧墨

在当下社会,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报告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调研贸促会工作报告篇一

赤峰市牧民主要分布在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克什克腾旗、翁牛特旗和敖汉旗共6个旗、18个苏木镇、351个嘎查村中,牧民总户数7.1万户、总人口27.1万人,劳动力总数13.1万人,从业人员12.2万人,其中有10.1万人从事农牧业,有2.1万人从事二、三产业。全市牧区耕地面积140万亩、草牧场面积4600万亩。*年全市牧民人均现金收入3739元。*年以前,赤峰市的牧民人均纯收入一直高于农区,由于近几年牧民收入增幅减缓,从*年开始牧民人均收入已经落后于农民,*年牧民人均纯收入为2625元,比农民低209元。

赤峰市牧民人均占有的草牧场资源与全区牧区平均水平差距很大。据自治区农调队抽样调查资料显示:赤峰市牧民人均占有草场面积为169亩,仅为全区牧民人均1119亩的15%。由于草场面积少,限制了牧民的养畜规模,加上牧区种植业基础差、从事二三产业的劳动力人数少等因素,使得目前赤峰市牧民的收入水平大大低于全区水平。*年,赤峰市牧民人均纯收入为2127元,仅相当于全区牧民平均3526元的60%,人均现金收入为2828元,仅相当于全区牧民平均6539元的43.3%,牧民人均存款为589元,仅为全区牧民平均1992元的29.6%。

(一)贫困现状

由于赤峰市牧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牧民收入水平低,目前赤峰市牧区和牧民贫困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年底,全市牧区351个嘎查村中,人均纯收入1500元以下的贫困嘎查村为198个;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为7.02万人,占牧区人口总数的25.9%;大大高于全市14.3%的贫困面;牧区温饱不稳定的低收入人口为9.22万人,占牧区总人口的比例为34%,也高于全市21.1%的比例。另据市农牧局多经站统计资源显示,目前全市牧区尚有9184户牧民是无畜户,占总户数的13.4%,无畜户人均纯收入仅相当于全市牧民人均纯收入的48.4%,绝大多数无畜户的人均纯收入低于自治区核定的牧民最低800元生活保障线。

(二)贫困原因分析

1、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由于自然的、历史的原因,牧民居住非常分散,通路、通电、通邮、通广播电视、通自来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难度大,导致牧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目前,全市牧区351个嘎查村中,仍有267个不通电话,44个不通汽车,46个不通广播电视,280个嘎查村牧民没有自来水,7.1万牧户中15%的户不通电,40%的嘎查村没有卫生室。

2、部分牧民因经营规模萎缩而返贫致贫。赤峰市牧区主要分布在科尔沁和浑善达克两大沙地,由于草牧场资源不足,长期以来牧民为了生存和发展,不是超载过牧,就是大面积开荒种地(目前赤峰市牧区人均耕地已经超过农区达到5.08亩,而人均水浇地只有0.81亩),这两种掠夺式的生产方式所造成的结果就是对草牧场的严重破坏,牧区草牧场沙化、退化面积越来越大,畜牧业生产规模萎缩,部分牧民家庭成为无畜户或少畜户,由此出现大量的返贫致贫人口。

3、因病、因教返贫现象比较严重。由于牧区医疗卫生条件差,牧民的患病概率相对较高,而对于一般的牧民家庭而言,主要劳动力一旦患上比较严重的疾病,就会因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和支付学生的医药费而返贫致贫。另外,牧区居住分散,多数牧民的孩子从小学开始就要采取寄宿制上学,一名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生一年的费用支出一般在8000-10000元左右,一名初中生也要4000元以上,这对没有多少积蓄的牧民家庭来说,学生上学的费用只能靠大量出卖牲畜来支撑,有的甚至卖掉种畜和基础母畜等重要生产资料,造成家庭生产经营规模迅速萎缩而返贫致贫。如克旗达尔罕乌拉镇巴彦都胡木嘎查,162户牧民中,近两年,就有10户因病返贫,有20户因供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以上学生读书而致贫,这两类反贫致贫户占该嘎查占现有贫困户总数的40%。

4、思想观念陈旧,生产方式落后。目前,多数牧区贫困嘎查村仍然采取靠天养畜,自然放牧的传统生产经营方式,牧民饲养的牛、羊仍以当地土种为主,胚胎移植、牛羊冷配技术、饲舍育肥、饲草料加工青贮等先进的畜牧业适用技术在贫困牧区还没有得到广泛推广应用,畜牧业的生产经营效益很低,由于思想观念陈旧、生产方式落后、科技含量低,直接影响到牧民家庭经营收入的快速提高和贫困牧民脱贫致富的进程。

牧区贫困问题已经成为赤峰市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如果不下大力量尽快帮助他们解决牧区和牧区的贫困问题,将会影响到全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的实现。

(一)高度重视牧区扶贫工作。根据《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区域自治法》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的要求和贫困牧区实际,切实把牧区扶贫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对牧区集中扶持列入各地“十一五”扶贫开发规划中,并制定牧区专项扶持计划。在认真调查摸底基础上,对牧区贫困户作进一步分类,把有经营能力的贫困户和没有经营能力的贫困户分别建档立卡,前者列入扶贫开发对象,后者列入救助对象。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扶持对象,采取有针对性帮扶措施。

(二)对牧区扶贫实行倾斜政策。一是积极协调,整合各类农口资金向贫困牧区倾斜,适当加大投资强度。二是整村推进、劳动力转移培训、产业化扶贫、移民扩镇等重点扶贫项目确保覆盖一定比例的牧区贫困嘎查村。三是加大牧区的社会帮扶力度。安排领导干部扶贫联系点和单位定点包扶嘎查村和干部帮扶贫困户时向牧区倾斜,同时积极组织牧区养殖大户、富裕户开展结对帮扶贫困户活动。

(三)根据贫困牧区资源特点,确定不同扶贫模式。各地在多年的牧区扶贫实践中,探索出了很多成功扶贫模式值得推广和借鉴:一是水浇地开发扶贫模式。如翁旗东部、右旗东部、阿旗东南部沿河两岸牧区,可以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丰富优势,对原有中低产田进行改造,搞好以稻田开发为主的水浇地建设项目,力争为每一贫困人口建设2亩高产稳产田。二是家庭五配套小草库伦建设模式。科尔沁沙地地下水位比较丰富的牧区,可大力推广“水、草、林、机、窖”家庭五配套小草库伦建设模式,为每户贫困牧户建设一处20-30亩左右的家畜家庭五配套小草库伦,扶持贫困户走以农养牧、种养结合的路子。三是家畜改良扶贫模式。水源条件差的干旱牧区坚持以草定畜。在帮助贫困户搞好草场围封改良的基础上,大力引进优质种畜和基础母畜,尽快淘汰劣质土种牲畜,使贫困户通过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畜牧业实现稳定增收。四是劳动力输出转移扶贫模式。在水资源和草牧场相对匮乏而劳动力比较充足的牧区,在对剩余劳动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基础上,有计划地组织劳务输出,使贫困户通过劳务收入实现脱贫解困。五是异地搬迁移民扶贫模式。对草牧场退化、沙化极为严重,已经不适宜人类居住的贫困牧民应采取异地搬迁的方式进行扶持。

第四,加大科教扶贫力度,努力提高牧民整体素质。一是切实加强牧区基础教育,通过国家扶持和社会帮扶等形式,确保牧区适龄儿童按时入学,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二是结合实施扶贫项目和劳务输出对青壮年劳动力开展农牧业适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贫困农牧民适应市场经济能力。三是切实加强牧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牧民推广各种农牧业适用技术、改变传统生产经营方式提供有效服务和技术支持。四是引导和教育贫困牧民克服等、靠、要思想,树立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创业精神。

第五,切实加强牧区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础战略契机,加快牧区基础建设步伐,尽快解决贫困牧区的通电、通路、通话、通邮、通广播电视等“五通”及人畜饮水困难问题,为牧区经济发展和贫困牧民脱贫解困打下坚实的基础。

调研贸促会工作报告篇二

一、市场的基本情况玉林市建材市场,原名玉林建材家具市场,由玉林市市场开发服务中心于一九xx年五月投资兴建,并负责管理。市场是集建筑材料、摩托车销售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市场,是玉林市人民政府规划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

(一)市场发展定位不够高,不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作为中南地区的商贸集散地,玉林有着悠久的商贸历史和较好的商业发展前景。而建材市场的建立和发展,由于认识上的局限性,其发展战略定位不是很高。表现在二个方面:一是市场建设档次不高,大部分建材经销商虽能够归行入市,但是经营方式仍停留在摊位式经营,商品以低、劣居多;二是市场销售覆盖面不广,目前市场上的商品多销在本地,及周边一些县城,知名度低,辐射范围不广,销售量有限,影响力低下。

(二)政策法规配套跟不上,进一步发展受阻。表现为:一是行政引导不力,造致了市场分散。当前玉林市区内还有很多建筑材料店铺未能归行入市。如公园路上的建筑涂料店和其它各种装修材料店,工业品市场附近的管材店和灯饰店,清宁路上的铝合金(不锈钢)窗(门)店等等。市场的分散既不利于市场的管理,也不利于市场的良性发展,更不利于市场品位的提升。二是征费政策过紧,各种征费过高。行内业主普遍反映,本市场与广东的佛山、东莞、顺德、珠海、湛江、茂名以及区内百色、钦州等地的同类市场相比,同类征费偏高,这无疑会打击业主的投资信心,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三)市场设施不配套,服务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是门店(货位)面积大小不一,不合适。业主普遍反映是小户不够用,大户用不完。二是钢材货位场地没有硬化,场地沆洼不平,积水疏排不畅,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三是无地磅设施。四是仓储设施不配套,仓库容量远不能满足业主的需要。五是缺乏对装运队的有效管理。六是生活设施不配套。

(四)地理位置已不相适应城市发展要求。市场建成之初,其地理位置尚属城郊。随着二环路的建成以及城区的扩展,目前市场已进入市区之中。承载建材商品的重(大)型货运车辆将不再适宜进出市区内的市场,在市区内设置建材市场,一方面对其自身发展是一个限制,另一方面影响到城区居民的正常生活,影响到城市的品位和档次。

1、市场定位。新建市场应按照立足现在,着眼未来的要求,建设成为玉林城区范围内唯一的综合性建材经营地,成为专门、集中、门类广泛、品种齐全、管理统一、服务优质的专业市场,成为凭借玉林传统的区位优势,充分展现岭南商贸都会魅力,有品位、上档次、有影响力的专业建材市场;进一步建设成为两广及中南地区以建筑材料为主,集展示、交易、信息、仓储、服务为一体的建材贸易集散中心。

2、新建市场选址。建议选择设置在二环路北流路口至秀水收费站之间路段的北侧或在苗园路石子岭附近。主要是因为建材产品多属体重量大产品,对运输条件要求较高,而该地段铁路和公路运输交通方便,空地较多,便于建设和使用,同时也可拉动该地段的经济繁荣和劳动就业。此外,新建市场近邻的新体育馆,对今后组织开展商品会展活动也相当有利。

3、建设规模。新建材市场占地15万平方米,其中营业面积4.5万平方米,仓库面积3万平方米,营业门店设计为二层,上面为办公室、住房,下层为经营门店,仓库设计为单层。新市场经营门店为1500个,年销售额为5亿元人民币,产品主要销往桂南及粤西地区。

4、新建市场投资。新市场预计总投资4500万元,其中置地费用约1100万元,建筑费用约3400万元,建设资金可由市场服务中心独立投资兴建,也可通过招商引资,实行股分制进行经营。

5、市场的管理和经营。市场的管理既可保持原有模式,继续由市场服务部负责,或是实行股份制,由股东董事会负责实施经营管理。经营方式采取先进的敞开式、超市式经营,里面经营商品齐全,基础设施配套齐备,实现“一站式”采购,提供细致周到的售后服务。

调研贸促会工作报告篇三

能禹镇是xx冬早蔬菜的主产区之一,全镇6300多户农户,每年种植冬早蔬菜10000多亩,蔬菜外销量达20000多吨,蔬菜收入占全镇农民人均收入的70%以上,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为提高群众对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的认识,把群众的传统生产观念转变到无公害生产的认识上来。能禹镇采用广播、录像等宣传媒体以及召开群众会的方式,广泛向群众宣传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意义、生产规程和要求,宣传市场对无公害农产品的需求和检测制度。同时,抓住州农业局在能禹镇搞试点的机遇,积极邀请州县农科部门的科技人员深入到7个村委会,召开群众会、团员会、种植大户和科技示范户等会议,向广大群众进行无公害蔬菜生产知识的系统宣传和科技培训,提高了群众的认识,激发了群众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切实提高干部对无公害蔬菜的认识,提高干部服务群众、指导生产的能力。镇党委、政府多方邀请懂科技、精通生产技术的科技专家,对全镇干部进行集中学习培训,并将生产环节的措施要点,禁用农药的名称、种类等技术资料印发到干部手中,督促干部加强学习,做到能熟记、会运用。通过培训,有效提高了干部服务生产、服务群众的能力。

发展无公害蔬菜,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是重点。为此,镇党委、政府一方面号召农户认真清理家中留存的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主动进行销毁;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工商部门认真清理整顿农药销售门市,强化市场监管,严禁禁用农药的销售,对剩余的禁用农药,责令其限期处理,为无公害蔬菜生产提供了保证。

在州、县农业局的指导、支持下,通过对土壤、气候、水资源的广泛调研、分析、对比,能禹镇把摩诃村委会集中连片的1460亩种植区和龙泉村委会近3000亩的生产区域作为全镇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区。在示范区内建立高毒高残留农药警示牌,把无公害蔬菜生产禁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名录清楚标明,对农户进行经常性警示教育,严格监督和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及禁用化肥。同时,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的规程要求,对示范区采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措施,采用物理杀虫方式,安装杀虫灯,有效杀灭害虫,减少蔬菜用药量和用药次数。州县农科部门专家,及时指导农户正确使用农药、化肥,极积帮助解决农户在生产种植无公害蔬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保证蔬菜生产按无公害标准进行。

五、干部驻村包社,狠抓科技措施落实

为把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能禹镇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分片负责、驻村包社制度。通过领导挂点、干部包村,把宣传做到一家一户,把科技措施落实到田间地头,积极引导群众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指导帮助群众加强科学合理的田间管理,使无公害蔬菜生产顺利发展。

由于措施有力,落实到位,20xx年能禹镇完成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21826亩,比上年增长15%,蔬菜外销量达30532.2吨,比上年增长27.6%,蔬菜总产值达2748万元,比上年增长46 %。建成了摩诃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和龙泉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区。20xx年,能禹镇摩诃村委会种植的“以色列119番茄”、“香研鲜食辣椒”,丙华村委会种植的“热坝番茄”等几个品种已达到了无公害蔬菜标准,顺利通过无公害蔬菜质量检测认证,为全县的无公害蔬菜生产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元谋蔬菜已有20多年的历史,农民在蔬菜种植中,已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耕作方法和管理经验,而无公害蔬菜生产是一个全新的事物,需要一套新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要使群众摒弃旧的耕作技术和管理经验,接受并掌握新技术,提高群众认识是关键。能禹镇采取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广泛向群众宣传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意义,提高群众对县委政府发展绿色产业决策措施的认识,增强他们的危机感和紧迫性以及生产的极积、主动性,为无公害蔬菜生产顺利发展奠定了基础。

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干部是基础。能禹镇首先对全镇机关干部进行科技培训,使干部熟练掌握生产无公害蔬菜的技术、措施和要点,增强其服务群众、指导生产的能力;其次,强化责任的落实,采取干部驻村包社的做法,深入田间地头,应用所学知识、技术,积极引导帮助群众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生产、科学化管理。以深入、扎实的工作作风推动了无公害蔬菜生产的顺利发展。

元谋发展无公害蔬菜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有些科技措施尚需试验、摸索、逐步完善,且农民的质量安全意识淡薄,对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的接受尚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无公害蔬菜生产只能遵循试验、示范、推广的原则,循序渐进、逐步发展。因此,能禹镇在州、县农科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分别在摩诃、龙泉建立了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通过基地带动,农民生产种植无公害蔬菜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提高,初步掌握了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和措施,为加快推进创造了条件。

由于发展无公害蔬菜需施用低毒、低残留、高效生物农药,见效慢,价格比普通农药高,导致生产成本增加,无公害蔬菜生产出来后,由于没有及时申报质量检测认证,因此,无任何标识。上市后,只能同普通蔬菜混卖,价格优势难以体现,优质不优价,严重挫伤了农户生产种植无公害蔬菜的积极性。为此,要加紧申报无公害蔬菜质量检测认证。通过质量检测认证的产品,要实施名牌战略,积极培植名品名牌,牢固树立质量意识、信用意识、特色意识。及时向工商部门办理商标注册登记。同时,注重产品包装,在产品的包装上清楚标明产地、商标、认证标志等有关事项,不断改善蔬菜包装质量和条件,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档次,严格区分与普通蔬菜的差异,有效解决无公害蔬菜优质不优价的问题,进一步激发农户生产种植无公害蔬菜的积极性。

要逐步建立健全市场检测体系,对上市交易的蔬菜产品进行质量检测,对达到无公害标准的产品,在交通运输、专柜开辟、市场销售等方面,实施扶持和政策优惠;对达不到无公害标准的产品,实行淘汰制,限制其产品上市交易。促使广大农户不断增强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和标准化生产意识,保证蔬菜生产按无公害标准、要求进行,有效提升整个蔬菜产业的质量和档次。同时,逐步建立基地监测网络,合理布设田间生产、农药监测站(点),并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形成监测网络,对基地内外的无公害蔬菜产品,进行定期不定期抽样检测,确保产品质量。

要积极培育无公害蔬菜专业市场,进一步拓宽营销网络,要通过“政府抓展销、企业搞联销、市场促营销、农民经纪人跑贩销”等多种途径,引导各类流通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和购销大户参与无公害蔬菜营销活动。进一步扶持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扶持和发展各种形式农产品产销合作组织、科技专业协会,提高蔬菜产销组织化程度,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服务,以高效的运作机制,形成全新的产业化发展格局。积极探索现代营销手段,开辟直销、产销直挂、净菜配送、无公害蔬菜产品销售专柜等营销服务方式,不断拓展市场空间。

农科部门要研究制定适用于元谋地区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技术规范、栽培模式。要保证蔬菜生产达到无公害标准,需要有一套规范化的技术体系支撑,其中,涉及环境质量、种苗生产、关键技术、监测管理、栽培制度、病虫草综合防治、科学用药、平衡施肥等。通过这套技术体系的研制和应用来控制农药、销酸盐等的污染。要做好新品种、新肥药的引进、示范、推广应用和管理规范工作。各级农科部门要精心选育一批品质好、抗病力强的蔬菜品种进行推广种植,要继续完善蔬菜产品病虫害预警、预报制度,指导农户掌握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积极推广运用各种切实可行的生物、物理防治措施,及时帮助解决农户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蔬菜产业由于产业化程度不高,蔬菜精、深加工企业少,蔬菜产品大多是鲜菜直接进入销售环节,一方面,不利于蔬菜保鲜、贮藏、运输;另一方面,由于菜季相对集中,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大,使蔬菜产品质量和整体效益难以体现。因此,要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积极进行招商引资,千方百计引进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着力绿色食品加工园区建设,加强管理,完善服务,落实相关优惠政策、措施,全力扶持,培强壮大绿色食品加工企业,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科技创新,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实现蔬菜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建设,努力提高产业化水平。

调研贸促会工作报告篇四

1、我们在方池路上,姜怡婷家门前的一个垃圾箱口统计了一下,半小时扔大大小小的包装袋、快餐盒与塑料制品的次数:早上总共扔了210次;中午扔了105次;而晚上则扔了95次,这仅仅是一个垃圾箱,一天之内废弃的塑料如此多,不难想象全国乃至整个地球上废弃的塑料,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2、我们在勤俭南路的一家小快餐店里打听到:他们一天中能卖掉快餐250份左右,每份快餐至少需要塑料快餐盒2个,也就是一天至少用掉塑料快餐盒500个。

3、延续第二项调查,我们又走访了海盐县武原镇工商所。工商所的王叔叔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我们了解到:海盐武原镇共有大大小小的快餐店200家左右。照这样计算,仅武原镇,一天所产生的废弃塑料快餐盒就多达1万个左右。

4、我们去了新华书店,学校的图书室查阅资料,但关于白色污染这方面的资料非常少,看来,我们得找另外的办法。

5、我们去了海盐县武原镇环卫所。环卫所的蒋叔叔告诉我们,在我们海盐县武原镇,每天有300多名环卫工人为海盐的环境卫生辛勤地工作着。在那里,我们还了解到了白色污染的真正组成,并初步了解了白色污染危害。

6、为了摆脱困难,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利用网络进行研究。在网上我们寻找到了一片广阔的空间,使我们对白色污染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这对我们撰写论文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调研贸促会工作报告篇五

20xx年,我局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市、县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会议和有关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农业中心工作。突出现代农业产业建设、农业项目建设、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等政务公开重点,运用科学管理理念,采用现代信息手段,加大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工作力度,加快电子政府信息公开建设步伐,提升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水平,并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强化组织领导。为进一步加强政务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结合电子政务工作,我局成立了以局长为领导、相关股室负责人参与的电子政务与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局办公室为机关电子政务及政府信息公开的主要负责工作机构,其它相关股室协助工作。

(二)强化制度建设。为认真做好信息保密工作的前提下,进一步充实完善了政务信息发布公开制度,确保了公开与保密两不误。

(三)强化信息审查。我局信息发布工作由局办公室负责,信息来源由局机关各股室、乡镇农技站提供,重点反映农业新特色、新思维、新发展,信息审核实行层层审核,严格把关。审核完成后,信息交由局办公室专人发布到政府信息公开平台。

(一)政府信息主动公开渠道。

三是做好便民咨询工作。

(二)政府信息主动公开数量。20xx年,我局主动向社会公开信息共17556条,其中发送农作物良种、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农产品供求等手机短信17439条,报道农业动态信息105篇,发布农作物病虫情报12条。

20xx年,我局未发生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的信息。

20xx年,我局未发生政府信息公开收费及减免情况。

20xx年,我局未发生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情况。

(一)存在问题。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331670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