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是指为解决问题或实现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步骤和措施。我们应该重视方案的制定和执行,不断提升方案制定的能力和水平,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方案策划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截瘫的康复方案篇一
2019年,新区先行在所有持证精神残疾患者中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试点。在开展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总结经验,加强探索创新,形成一批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技术规范和服务模式。至2022年,以家庭为基础、机构为支撑、“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基本建立,精神障碍患者病情复发率、致残率显著降低,社会适应能力和劳动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康复率和就业率逐步提升。
第一阶段。2019年底前,按照每名康复对象1万元/年的标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确定1家专业机构,先行开展试点工作,对新区已核实的43名持证三、四级精神残疾人员进行评估,对适宜参加且愿意接受社区康复服务的患者,提供康复服务,并逐步设立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中心和社区康复服务站点。
第二阶段。2022年底前,新区三个园区全面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为辖区内不低于60%的居家精神障碍患者提供康复服务。
(一)设立服务场所。卫生健康部门负责在中川人民医院设立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机构(挂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中心或精神康复科牌子),分别在秦川镇卫生院、西岔镇卫生院、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设置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站点,为社区康复提供服务场所。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场所应设有文娱活动室、生活技能训练室、心理咨询室、健身康复场所、办公室及公共卫生间等基本用房,配备桌、椅、电视机等基本设施和适宜的精神障碍患者康复训练设备器材。在互不干扰、互不影响的前提下,可充分利用医院现有设施,实现资源共享。
(二)确定服务机构。民政部门从兰州市范围内现有公办医疗机构、残联系统确定的定点服务机构和具备承接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能力的社会组织中确定不少于3家专业工作机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医疗机构或社会组织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工作。同时,大力培育和发展从事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的社会工作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社会组织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支持成立民办非营利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机构,对符合慈善组织条件的,依法予以登记。民政、财政、卫生健康部门积极探索和制定在服务设施、运营补贴、职称待遇等方面的扶持政策,提高社会力量参与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机构建设的积极性。
(四)做好跟踪服务。新区现有持证精神残疾人187人,其中精神一级34人、二级110人、三级33人、四级10人。各园区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摸清底数,组织力量进行拉网式排查,对辖区内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入户走访,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诊治、康复、家庭情况、救治救助等信息,做好建档立卡工作。对病情稳定、经医疗机构评估认为适宜参加且愿意接受社区康复服务的患者,报新区民政部门纳入社区康复服务范围,提供康复服务。
(五)丰富服务内容。由承接康复服务项目的专业机构围绕精神障碍患者的不同需求,有计划、针对性的开展精神卫生健康教育和精神康复知识培训,重点提供独立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职业能力、生活技能、社交技能、药物自我管理、症状自我监控等技能训练。同时开展文教体能、娱乐等综合性康复,并提供精神卫生、心理咨询、精神慰藉、心理疏导等服务。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特殊人群提供心理支持、社会融入等服务,帮助他们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恢复职业能力。
(六)建立服务转介机制。新区卫生健康、民政部门要建立医疗机构与社区康复机构双向转介机制。精神卫生专业机构、二级以上综合医疗机构要对住院和门诊治疗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康复评估,并向精神障碍患者和监护人提供社区康复建议及相关信息。适宜参加社区康复的患者,经患者和监护人同意后可由医院转介到相应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机构进行康复训练。对不宜或不愿在社区康复机构进行康复的患者,由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村卫生室根据病情和需要为居家患者提供定期随访、指导患者服药和康复训练等服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按相关规定纳入卫生健康、公安、综治管理系统,根据部门职责落实监护、治疗、康复、随访等责任,并建立健康档案。开通转诊治疗绿色通道,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期间病情复发的,可通过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机构向医院快速转介。对病情稳定、有就业意愿且具备就业能力的精神障碍患者,经精神卫生专业机构或二级以上综合医疗机构功能评估合格后,可由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机构直接向相关单位推荐就业,或转介到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其他就业服务机构推荐就业。社区要为适宜参加志愿服务等活动的精神障碍患者提供机会和便利,帮助患者更好地接触、融入社会。
(七)强化政策支持。积极实施以奖代补政策,确保精神障碍患者监护责任落到实处。将家庭照护者居家康复、照护技能培训纳入精神障碍社区康复基本服务范围,定期组织家庭照护者学习交流,引导建立互助小组。探索实施精神障碍患者家庭照护者喘息服务,缓解家庭压力。民政部门要将符合条件的精神障碍患者及家庭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给予临时救助和医疗救助。全面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将持有第二代残疾人证并且残疾等级为三级、四级的精神障碍患者纳入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范围。
(八)强化救助帮扶。村(居)民委员会应当为生活困难的精神障碍患者家庭提供帮助,并向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以及园区有关部门反映患者及其家庭的情况和要求,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有条件的村(居)民委员会要建立以法定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社区康复协调员、村(居)残联专干、民政专干、社区医务人员、社区民警、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相关人员参与的综合管理小组。监护人在看护过程中需要技术指导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村卫生室、社区康复机构应及时为其提供服务。协调组织社区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志愿服务。
(九)健全管理服务机制。承接新区试点项目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机构或社会组织要依照法律法规政策和章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从事医疗康复和护理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职业资格。新区卫生健康部门负责建立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对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定期指导制度,建立社会工作专业机构对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的定期督导制度,支持通过定点指导或对口帮扶等方式,协助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机构提高服务水平。建立以精神卫生、社会工作、社区康复等领域专家学者和经验丰富的实践工作者为骨干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专家技术指导组,负责对新区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提供技术指导。
四、保障措施
(一)明确部门职责。建立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家庭、单位和个人尽力尽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综合管理机制,加快推动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发展。民政部门要牵头做好协调各方、推动共享的职责,统筹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工作。要促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与残疾人康复工程、托养服务、就业服务等工作同步有序推进;财政部门要按规定将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工作经费纳入部门预算,提供资金保障;卫生健康部门要将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纳入精神卫生服务体系,提供医疗技术支持,促进精神障碍预防、治疗、康复工作有机衔接;政府资助或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单位、集中使用残疾人用人单位要积极安排病情稳定、有就业意愿且具备就业能力的精神障碍患者。
(二)加强资金保障。建立健全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统筹保障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所需经费。财政部门要根据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需求等情况,列支相关经费。民政部门要运用留归民政部门使用的彩票公益金对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给予支持。要将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纳入精准康复、精准扶贫支持范围,在实施残疾人康复项目时对精神障碍社区康复给予重点支持。鼓励社会力量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定向捐赠等公益慈善方式,资助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卫生健康部门要对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作为精神卫生工作的重要部分,在项目和资金安排时予以统筹考虑和支持。
(三)加强督查指导。各园区、相关部门要将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发展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定期督查指导。对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部门要加强协调沟通,及时研究解决,共同做好政策扶持和监督管理工作。同时,加大相关政策及工作推进的宣传力度,为全社会关心帮助精神障碍患者及家庭,支持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截瘫的康复方案篇二
精神障碍社区康服务是使精神障碍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最终回归社的重要途径,是多学科、多专业融合发展的社会服务。
为进一步加快我省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工作发展,有效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需求,努力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社区康复服务,根据《云南省民政厅云南省财政厅云南省人社厅云南省卫健委云南省残联关于印发云南省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云民发〔2021〕183号)、《云南省民政厅云南省财政厅云南省卫生计生委云南省残疾人联合会转发民政部财政部卫生计生委中国残联关于加快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发展意见的通知》(云民福〔2018〕20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以金华镇西门社区为中心,通过社区居委会人员辅助、筛查,将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辐射到东门社区、南门社区、北门社区和城北社区,并逐步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通过探索创新,以点带面,最终推广到全县。使更多的精神障碍患者接受社区康复服务,基本建立以家庭为基础、机构为支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高效合理的精神卫生服务资源配置体系和“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的服务供给体系。
通过社区居委会协同帮助,派一名医生、一名护士对金华镇西门社区、东门社区、南门社区、北门社区和城北社区的精神障碍患者进行走访入户筛查,并做好走访记录。
1、个人基本信息(详见附件1)
2、病史询问
(1)主要为精神症状及病程(有无其他躯体疾病)。
(2)发病条件及发病的相关因素:询问患者发病的环境背景及患者有关的生物、心理、社会因素,便于了解患者病因。有无感染、中毒及其他躯体疾病等因素。如有社会心理因素,应了解其内容与精神症状的关系,辨别发病原因。
(3)起病缓急及早期症状表现。
(4)疾病发展及演变过程:询问发病前的正常精神活动状况,疾病的首发症状,症状的具体表现及持续时长,症状间的相互关系,症状的演变及其与生活事件、心理冲突、所用药物之间的关系;与既往社会功能比较所发生的功能变化;病程特点为进行性、发作性、迁延性等。如病程较长,重点对近一年社会功能、生活自理的情况进行详细了解。
(5)发病时的一般情况:如工作、学习、睡眠等情况。与周围环境接触情况,对疾病的认识态度,了解病情中有无消极厌世观念,有无自伤、自杀、伤人、冲动行为等。
(6)既往与之相关的诊断、治疗用药及疗效详情,就医史。
(7)有无慢性病、传染病及传染病接触史,药物及食物过敏史等。
(8)婚育史、家族史。
3、躯体检查、精神状况检查。
根据走访筛查,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病情、家庭情况和救治救助等情况,对病情稳定且愿接受社区康复服务的患者建立“一人一档”(内附个人信息表、身份证、户口册、残疾证、特困供养证、慢性病证等相关证件),分出以下三类服务方式。
1、社区康复
(1)希望每日进行康复训练,但又不愿住院。
(2)生活自理能力差,需要有人照料,而家属忙于工作,无法顾及患者,无传染性疾病,有康复需求的精神障碍患者。
2、居家康复
(1)无业,有一定自理能力,自愿选择居家康复服务,无传染性疾病的重度精神残疾人。
(2)行动不便的精神障碍患者。
3、收治住院
(1)生活自理能力差,其监护人因病或因残,或特别困难,确实无能力提供照料的精神障碍患者。
(2)希望到医院接受系统治疗的精神障碍患者。
1、社区康复(“2021社区康复”服务内容件附件2)
(7)饮食指导,针对服务对象目前的身体状态做更健康的饮食指导;
(8)心理疏导,给服务对象给予心理上的支持,消除各种消极因素,使他们处于积极的情绪状态,适应团体生活环境,最终回归社会。
2、居家康复
(1)通过观察、晤谈、调查等手段,评估患者病情,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康复计划,针对患者进行精准康复。
(2)上门送医送药服务。提供4次上门服务,1次春节慰问。定期安排至少2名工作人员带药上门服务,及时了解服务对象的精神状况,适当调整康复计划,并帮助服务对象养成独立服药的习惯。
(3)居家基础服务
·洗发、梳头:为自理能力差的残疾人洗发、梳头。
·理发:为残疾人提供上门理发。
·清剪指甲:为残疾人进行手、脚趾甲的修剪。
·模拟人际沟通:帮助残疾人逐渐恢复沟通能力。
·化妆指导:对有需要的残疾人进行日常护肤及化妆指导。
·灾害防范指导:让残疾人了解常见灾害并学习防范措施。
·感控宣传:让残疾人了解传染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防范措施。
·基础指导:饮食指导、健康指导、用药记录及指导、康复指导。
·基础医疗服务:四测、随机血糖、上门问诊、五官检查、护理评估量表。
·阶段性精神检查、发育检查及bmi营养规划。
·血液检验。
(4)康复医疗服务
中医理疗:推拿、针灸、艾灸、火罐、中低频、仪器足底按摩、中药足浴包、药酒按摩等理疗。
3、收治住院
(2)给予血液检验、心电图、脑电图等相关检查;
(3)对症进行药物治疗;
(4)给予心理治疗:为患者开展群体、个体心理疏导;
(6)现阶段精神检查量表评定;
(7)运动功能训练:包括规范使用辅助器具训练等;
(8)物理治疗;
(11)娱乐治疗:麻将、象棋、广播体操、跳舞、朗诵等。
按照“社区-居家-住院”良性循环的原则,根据服务对象的实际情况,提供高效合理的精神卫生服务。
1、筛查
前期走访入户筛查费用,包含交通、工时、保险等实物费用,精神检查及躯体检查等相关费用。若筛查对象为n人,则前期走访入户筛查费用预计为*n元。
2、社区康复
社区康复费用,包括桌椅板凳及其他办公用品、组织活动、活动室装饰等相关费用。
3、居家康复
居家康复费用,包括化验费、中医理疗、居家基础服务、精神检查等相关费用。若居家康复服务对象为n人,则居家康复查费用预计为*n元。
4、收治住院
按我院平均每天住院费用来看,收治住院费用,包括每天治疗费用,伙食费。若收治住院患者为n人,则每天住院费用预计为*n元。
为了更好地开展优质社区康复服务,深化以精神障碍服务对象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进行满意度调查。经分析汇总调查结果后,不断改进,从而提高康复质量。
截瘫的康复方案篇三
为认真贯彻落实_中央、_《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和全国农村卫生工作会议精神,扎实做好今明两年我区全面开展的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根据《全国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十五”实施方案》、《**省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十五”实施方案》,借鉴**街道精防试点工作经验,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与任务
(一)在**街道的精防普查试点的基础上,全面启动全区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具体目标任务是:精神病患者检出率5‰左右,监护率达到90%,显好率达到65%,社会参与率达到55%,肇事率下降到3‰以下。
(二)建立政府牵头,残联协调,卫生唱戏,各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全社会参与的精防工作组织管理体系,初步建立精神病人监护、家访、家庭病床和工(农)疗站、康疗站,***福利院等康复系统。
(三)完善以医疗卫生机构为骨干,社区、村居为基础,家庭为依托的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体系。防治机构,区级医院务必要设立精神病防治门诊部,力求我区接受精神卫生服务的人群覆盖面达95%以上。
二、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6月20日—7月31日)
主要任务是:
1、建立组织。各镇(街道)建立精神病防治康复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组,设立精防办;确定专(兼)职精防医生,村、居成立一级精防组织。
2、动员大会:7月20日在**街道召开精防工作动员大会及现场会。
3、宣传发动。印发宣传资料,通过广播、黑板报等形式开展精防工作宣传,确保精防工作的顺利开展。
4、骨干培训。7月9日—7月31日由区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技术指导小组对镇(街道)及村精防人员进行精防知识与技术培训。
(二)实施阶段(8月1日—11月30日)
1、线索调查。由村干部、村级残疾人联络小组根据线索调查问卷认真负责地进行筛选,对可疑人员名单逐一填写线索调查登记表,检出可疑人数应在本村总人数的10‰以上。
2、入户调查。区精防技术指导组对登记的可疑患者逐一进行入户调查,作出诊断。
3、建立档案。对确诊的精神病人逐一建立档案,实行规范化管理。
4、分级管治。对确诊的精神病患者由监护小组(由家属、村干部或邻居、村委等组成)按《**省社区精神病人管治标准与要求》分别实施一级管治、二级管治、三级管治和追踪管治等治疗康复措施。
(三)检查考核阶段(12月1日—12月15日)对照目标,自查自纠,重点抽查、互查,区精防领导小组进行检查、考核验收。
(四)总结表彰阶段(12月16日—12月31日)
对前三个阶段的工作情况进行统计,写出工作总结,召开表彰会。
(五)巩固提高阶段(2007年1月1日—2007年10月31日)
镇(街道),村(居)及千人以上企事业单位达到国家标准,迎接国家及省精防达标评估考核。
三、主要措施
截瘫的康复方案篇四
应答糖尿病,立即举动
卫生部办公厅于20xx年8月22日下发了关于开展2015年“全民瘦弱生活形式日”、“全国高血压日”和“联结国糖尿病日”宣传活动的告诉。在该告诉中顺便提出要踊跃营建瘦弱的支持性环境,严密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将集中宣传与日常宣传无机结合,统筹安排,促进全民瘦弱生活形式和高血压、糖尿病防治宣传工作长期、有效开展。为呼应卫生部告诉,在11月14日第5个联结国糖尿病日行将到来之时,我院踊跃参与到糖尿病治理工作中来,唤起全社会对糖尿病人群的注重,举全社会之力应答糖尿病。
20xx年11月15日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柳行分院五楼会议室
(1)为糖尿病患者建档及定期随访
(2)糖尿病咨询
(3)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糖尿病专家杨玉麦主任关于糖尿病防治知识讲座。
宣传条幅2,血糖仪2,血糖试条100条。
截瘫的康复方案篇五
为贯彻落实《_中央_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中发“2008”7号)提出:‚大力开展社区康复,推进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提出:‚普遍开展社区康复服务,初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要求,进一步促进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顺利开展,做好残疾人员的管理治疗工作,结合我中心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已建立的居民健康档案,掌握所建档案居民残疾人员情况,在专业机构指导下对在家居住的残疾人员进行治疗随访和康复指导。
(一)对95%以上的残疾人员建立电子化管理信息档案;
(二)对残疾人员进行登记和管理,在专业机构指导下对在家居住的残疾人员进行定期随访和治疗,有效管理治疗的比例达到90%。
(三)在专业机构指导下对在家居住的残疾人员进行康复指导,接受康复服务指导的残疾人员达到90%。
(四)开展以倡导体质健康、心理健全为核心内容的居民健康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居民心理健康知识和疾病预防知识知晓率。
二、工作范围和内容
(一)工作范围
在有专业指导下乡村已建立电子居民健康档案的人群中开展工作。逐步扩展至镇所有农村居民。
(二)工作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3341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