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需要设定明确的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方案来实现这些目标。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方案策划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市政管道升级改造方案篇一
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开展美丽乡镇建设五年行动方案的通知》(赣府厅字〔20xx〕40号),《关于认真贯彻扎实推进我市美丽集镇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饶府办字〔20xx〕46号),《弋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弋阳县扎实推进美丽集镇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弋府办字〔20xx〕80号),现就开展集镇范围内沿街立面专项整治攻坚行动制定本实施方案。
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县相关工作部署,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大力度整治、跨越式提升的要求,深入开展乡镇镇区沿街立面整治专项攻坚行动,压实主体责任,按照“科学统筹、因地制宜、重点优先、整体推进”原则,力争通过三年时间,形成整洁有序、特色鲜明、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宜居宜业的乡镇面貌。
到2023年,用三年时间开展集镇沿街立面整治专项攻坚行动,主要对过境镇区的主干支路、商业街区、背街小巷临街道路的景观绿化环境、配套设施及两侧建筑物立面等进行综合整治,大力清理整治和规范配置沿街防盗窗、檐蓬、空调外机、各类标牌店招、广告及配套设施,塑造整体协调的沿街建筑立面,实现镇区沿街乱相消除、面貌整洁、管理有序,着力打造镇区充分展现地域特色、一流风貌的新时代示范类乡镇。
1、整治沿街建筑立面。从消除消防逃生、高空坠物等安全隐患出发,对沿街建筑伸出的防盗窗、晾衣架、遮阳檐蓬等进行清理拆除,规范横幅悬挂、衣物晾晒等行为。对拆除防盗窗易引发群众安全防范顾虑的问题,要贯彻“数堵结合”理念,通过补充公共安全监控设施、完善治安巡逻和接处警机制等措施来积极应对和化解,争取社会群众的广泛支持。对既有建筑墙面悬挂的空调外机要安装统一样式的围挡机罩进行保护,围挡机罩的形态要与街景风貌相协调。在清理整治的过程中,要注意与丰富建筑立面观感、营造整洁环境相结合。着力实施沿街老旧街区立面提档整治,对于建筑立面墙体陈旧破损、影响公共安全和市容环境等问题组织修缮加固。对重要街区、重要区域、重要节点明确沿街建筑风貌要求,对既有建筑改造要按照经济安全、节能美观标准统一设计施工,对新开发建筑的项目设计要注意做好风貌管控,逐步实现乡镇沿街建筑立面安全整洁、特色鲜明、风貌协调。
2、整治沿街标牌设置。统一规划和设计户外公益及商业广告设施,对沿街残缺损坏、零乱突兀的户外广告实施清理拆除,对更换和新设的广告要规范设置。对于未经审批报备设置的户外广告要狠抓清理整治,要运用综合管理手段如完善地方管理条例、健全监控巡查体系、强化部门联勤执法等措施根治户外“牛皮癣”小广告,对于违法违规的责任主体严肃处置。在道路规定区域内,除交通标志、路名牌等用于公用管理或属于公益服务性质的标志外,不得有其他指示标志牌。重点地区路段等建筑物户外广告设置不得影响建筑物造型、功能与安全,更不能影响建筑物立面和建筑物轮廓线。沿街商户的广告标牌设置形态既要形式新颖,也要独特美观。特别是特色商贸街区广告设置不宜追求牌匾尺寸、字体大小的过于一致,鼓励要在风格整体协调、装配整洁有序的大原则下,允许体现内容多样化、艺术丰富性,成为充分展现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长廊。
3、整治沿街园林绿化和街道设施。对街道两侧建筑红线之间的街道空间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进行一体整治。清理沿街堆放物料、杂草绿植和占道菜地,对于破损的公共设施需清理的清理、需更换的更换。对重点街道空间要进行整体设计,通过微改造、微更新等方式逐步规整沿街绿化带、广场、公园等环境,修整、补植行道树和沿街绿篱,统一规范配置指示牌、雕塑、环境小品、围墙、护栏、垃圾箱、公厕等配套设施,提升镇区沿街公共环境设施的品质与功能,着力打造乡镇美丽街区。
4、整治提升街道亮化设施。对街区巷道的路灯照明设施安装情况开展调查摸底,按照因地制宜、经济节能的原则进行整治提升,对残缺破损的照明设施要及时修复,对于存在夜间出行安全隐患的区域要补充安装照明设施。需立杆的要科学选点立杆,无需立杆的可利用建筑立面安装无杆灯头,在确保道路照明需求的前提下,提倡优先选用节能环保型照明设施。
1、调查摸底阶段(20xx年8月至20xx年9月)。开展沿街立面整治内容的调查摸底,摸清底数、确定重点、理清思路,为下一步工作打基础、做准备。
2、方案制定阶段(20xx年10月至20xx年11月)。对照分类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制定镇区沿街立面整治方案,要明确目标、筹措资金,细化分部分项内容和阶段步骤要求。文旅商贸等重点街区有必要的要组织专项设计,确定概念意向,再形成总体设计和建筑立面改造、重要节点等设计方案。从改造源头上完善细节、把控品质。
3、整治实施阶段(20xx年12月至2023年11月)。对照整治方案,按照时序、节点、分项安排加快组织实施,扎实深入推进各项整治任务,确保2023年底全面如期完成专项攻坚目标。
(一)加强组织领导。沿街立面整治是决定美丽集镇建设行动成效的关键内容,也是关系广大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举措,要对沿街立面整治工作深化认识、强化领导、高位推进,要将行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对照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制定详细计划,将整治工作的各项任务逐级分解到岗到人,加强部门人员的协调调度,做好具体组织实施,对推进中出现的问题困难及时发现、协调、解决,确保行动有序开展。
(二)明确职责分工。乡镇人民政府是镇区沿街各类配套设施和建筑立面改造和新建活动的实施主体,负责协调沿街商户、住户及相关单位共同参与落实好整治任务要求。各相关单位要做好乡镇沿街标牌和建筑立面各类伸出物清理整治的具体指导和日常监管,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开展户外“牛皮癣”广告的综合执法治理整顿。村建所要做好沿街建筑立面改造和街区空间微更新方案的技术支持,组织技术专家做好基层培训、及时总结经验,推广优秀案例和做法。财政所负责统筹整合财政资金支持沿街立面整治攻坚行动,联合_门负责沿街巷道监控设施的布点完善、配合城管等部门开展沿街广告违法张贴的联勤执法管理。
(三)多方筹措资金。沿街立面专项整治攻坚行动要坚持贯彻“美好环境共同缔造”理念,统筹政府、社会、个人各方面力量来深化行动成果。同时鼓励和引导各类社会资金投入镇区的园林绿化、广场巷道、环卫设施、路灯标牌等改造更新,争取农业、交通、电力、电讯、广播电视、城管、水利、住建等部门在安排建设项目和资金时要向沿街立面整治攻坚行动倾斜投入。
(四)用好督导考核。逐级建立调度、考评机制,将沿街立面整治工作纳入本级目标管理,压实责任、严格奖惩、强化推进,确保专项整治攻坚行动扎实高效推进。
市政管道升级改造方案篇二
为巩固扩大“美丽乡村 文明家园”建设成果,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现就示范区“十四五”期间深化“美丽乡村 文明家园”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思想道德建设、文明实践、文明创建、移风易俗、文明培育、文化惠民为重点,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开创示范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谱写杨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夯实良好思想道德基础。
以“十三五”时期提出的“美丽乡村 文明家园”建设“十个一”为基础,结合新时代新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示范区校企协同“五联一抓”工作要求,以树立新风尚、培育新农民、建设新家园为目标,实施“一所一站”(建设文明实践所、文明实践站)“一创一评”(创建文明村镇、评选十星级文明户)“一街一榜”(乡风文明一条街、道德楷模榜)“一队一场”(农村志愿服务队、文化活动广场)“一规一堂”(村规民约,道德讲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十个一”示范工程,改善农村面貌、培育新型农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着力提升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到“十四五”末,“十个一”示范工程普遍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显著加强。
(一)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制度,以“学习强国”等学习平台和各类载体为抓手,常态化开展党的理论学习工作。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担任文明实践所所长,每月专门推动文明实践工作不少于1天,每两月至少到村(社区)调研督导文明实践工作1次。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建立激励保障制度,围绕“五项工作”每月至少组织1次示范性活动,推动文明实践进镇(街办)、进村(社区)。按照有场所、有队伍、有活动、有机制的要求,明确组织设置、工作规范、运行流程,形成上下贯通、无缝对接、共同推进、高效运转的工作格局。
(责任单位:杨陵区委、区政府)
(二)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深入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发挥各“五联一抓”联合包村工作队优势,开展高校院系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结对帮扶。组建“百姓宣讲团”“轻骑兵”文艺小分队,采用快板、三句半、诗朗诵等形式,每月至少开展1次理论宣讲活动,把讲理论、讲政策与讲故事结合起来,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飞入寻常百姓家”。村(社区)支部书记担任文明实践站站长,每周专门推动文明实践工作不少于半天。聚焦“五项工作”,发挥村规民约、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作用,每季度召开1次新时代文明实践评议会。动员组织群众积极参与文明实践活动,年参与率占常住人口的80%以上。开展文明实践先进个人评选表彰活动,对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进行褒奖激励。
(责任单位:杨陵区委、区政府)
(责任单位:杨陵区委、区政府,示范区党工委文明办、示范区农业局)
(四)深化“十星级文明户”创评。“十星级文明户”创建评选是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传承文明乡风的重要内容,各单位要深化思想认识,总结以往创评活动的经验,将“十星级文明户”创评工作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与创建文明村镇相结合、与发现身边好人典型相结合,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纵向发展。杨陵区委文明办要制定“十星级文明户”褒奖政策,在制度上保障、经济上帮扶、政治上礼遇,营造积极以“星”为荣、创“星”争“星”的浓厚氛围。坚持动态管理,每年度重新确定星级等次,激发群众创星争星的积极性。
(责任单位:杨陵区委、区政府)
市政管道升级改造方案篇三
热烈欢迎大家莅临xxx指导工作。xxx幅员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和1个涉农社区,总人口万余人。
在建设新农村中的,xxx的主要做法有三点:一是与“淮白五”抱团发展,夯实产业基础,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民富,让群众过上好日子;二是实施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场镇改造和院落整治,努力实现农村美,让群众住上好房子;三是保证农民的“四项权利”,创建“三项机制”,逐步让农民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xxx产业发展总体思路是“两线两片”,即:在“十里荷乡”环线与五福大道沿线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在xxxx山脉片规模发展蔬菜、藤椒、伏季水果等产业,助推业兴、家富。
(一)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创新推动乡村旅游。通过招商引资、鼓励回乡创业、培养种养能手等方式,在xx大道建设了伏季水果母本园、薰衣草观光园、生态农庄、景观农业基地、草莓基地等休闲观光农业基地;在“十里荷乡”环线建成了连片赏荷基地600余亩,鱼塘150余亩,伏季水果200余亩,配套修建道路6公里、步游道7公里、生态走廊2公里、蓄水垄埂12条、观景平台7座、景观雕塑9个、土特产销售摊位7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成功开发了荷叶茶、莲子、盆栽荷花等旅游产品。依托产业基础成功举办四届荷花节,推动了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实现了助农增收,乡村旅游目的地建设初见成效。
(二)优化两片提升发展传统农业。xxxx山区伏季水果产业发展迅速,新组建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和1个果蔬产业协会。藤椒种植规模迅速扩大,栽种面积已达800亩。清明片区大棚蔬菜和水果种植品种更新、技术升级。xxxx羊、跑山猪等养殖业稳步发展,新增水产养殖240亩。
结合集中居住区建设和院落整治,以“四改六治理”为抓手,开展美好庭院创建和我家爱卫生评比活动,发动群众从我做起、从自家庭院着手,打造优美农村人居环境。
今年初,以“十里荷乡”环线为试点,实施了“三改四进一提升”工程,现已初见成效。试点环线完成完成坡屋面改造209户,100%完成改厨改厕改圈(改厨119户、改厕118户、改圈8户),硬化入户道路与庭院1万多平方米,发动农户自筹人工费粉白外墙12000余平方米,装饰围墙灰筒瓦350余米,安装文化小品30余处,打造了洼子林节点广场1个,整治院落5个,发动农户在环线和院落种植了三角梅。通过综合施治,改善了居住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营造优美农村人居环境。
围绕规划先行、项目支撑、产镇相融的思路,以建设“欧式xxxx风情小镇”为目标,奋力推进特色镇建设。近三年,累计投资2亿元,开工建设了莲花亭广场,实施了场镇绿化、场镇风貌整治、老街区基础设施提升等项目,其中五福大道沿线实施欧式风貌改造2万平方米、顺江街欧式风貌改造1万平方米,增设了路灯绿化等设施,初步形成独具欧式风格的场镇形态,不断提升了场镇宜居品质。
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镇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发动群众参与到在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来,把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选择权”落到实处,创建了基层自治的“三项机制”,助推人和。
(一)以“美好庭院”创建为载体的示范引领机制。户申请、组评议、村推荐,每月全镇评比出6户“环境优美、家庭和谐”的美好庭院示范户,给予授牌表彰。
(二)以“我家爱卫生”评比为抓手的激励机制。以院落为单位,围绕“人和、村美”,通过组评选、村推荐、镇评比,每季度在全镇开展评比、通报、表彰。
(三)以院落管理为核心的保障机制。院落和集中居住区成立院落业主委员会解决“谁来管”,民主讨论制定院落公约解决“怎么管”,实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
下一步,我镇将继续围绕“业兴,家富,人和,村美”这一目标,结合xxx实际,努力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市政管道升级改造方案篇四
20xx年,我市农村工作始终坚持以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和市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题,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全面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惠农政策,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使我市农业增产增效取得新成绩,农民持续增收取得新成效,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农村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农村改革创新取得新突破,农村党群干群关系得到极大改善,我市农业和农村发展呈现出难得的良好局面。
一年来,我市紧紧围绕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要求,以八大建设为重点,发挥自身优势,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积极统筹城乡发展,通过政策惠农、工业哺农、社会支农、科技兴农,三农工作和新农村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农民收入稳步增加。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农业发展后劲逐步增强。
(三)农村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我市通过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快构建新型农村卫生合作医疗体系,不断加强农村文化、体育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使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一是农村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得到落实。从去年春季开学开始,我市全部免除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据统计,xx年春秋两季我市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减免杂费8187万元,惠及学生77万人次,免费发放教科书(教材)21万套,减免金额1188万元,补助家庭困难的寄宿生万人,补助金额241万元。二是农村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实施的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平安计划”以及农民工参加医保的专项扩面行动,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医疗保险人数持续增长,农民工参加工伤和医疗保险人数分别达万人和万人。我市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市参合农民达到万人,参合率。三是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大力开展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去年我市争取到国债项目资金400万元,用于西塞山区河口镇卫生院的改扩建及大冶市14家卫生院、阳新县16家卫生院的基础设施配置。另外,还投入49万元用于村卫生室建设,按每个农村卫生室5000元的标准,对我市98个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给予补贴,初步解决了医疗条件差的困难局面。四是农村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全市共组织文化“三下乡”活动460场次,开展了魅力乡镇展演活动和农民运动会等文化体育活动,组织播放电影500多场次。市委宣传部、新农办和文化局还联合主办了“放歌黄石新农村”百场下乡演出活动,深受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四)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农村工作基础。
我市从建好基层组织、强化教育培训、抓好阵地建设、建立激励保障机制、强化服务意识等多方面入手,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一是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去年全市对示范点行政村主职进行了集中轮训,提高了基层干部带领群众建设新农村的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同时积极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先进性作用,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得到显著提高。阳新县浮屠镇下屋村投资44万元完成村综合楼建设,改变了该村多年没有村级活动场所的状况,同时,该村大力开展制度建设,完善了两委例会制度、学习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民主管理制度等,通过制度建设,加强政务公开,提高了村级民主管理水平。二是村级组织活动条件明显改善。去年,我市狠抓村级组织办公场所建设,全市纳入省级规划的125个新建项目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改扩建项目155个,农村办公条件得到改善。三是积极推进村务公开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村务公开工作的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同时,在农村广泛开展文明新村建设和“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活动,组织开展城乡文明共建活动,形成了乡风文明的良好局面。
(五)农村综合改革层层推进,农村工作机制不断完善。
我市始终坚持把农村综合改革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来抓,通过由点及面、层层推进、不断深入,农村综合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一是“以钱养事”的新机制逐步完善。通过开展完善 “以钱养事”新机制的试点工作,建立了“钱随事走、考核定酬”的“以钱养事”新机制,较好解决了资金怎么用、事情谁来做、绩效谁来评的问题。二是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贯彻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全面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的实施。针对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适龄儿童生源减少的实际,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进行了适当调整,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配置趋于优化。三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效显著。我市在阳新县洋港镇启动林改试点,完成了15个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占该镇总村数的,林改面积达万亩,占山场总面积的。通过林改,使农民承包、开发荒山的热情高涨,山权林权得到确认,集体债务得到有效化解,林业发展得到了保障。去年11月,全市召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动员会,此项改革在全市全面铺开,市委、市政府成立了若干指导督办小组,深入各乡镇进行协调指导。四是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初见成效。采取拍卖、租赁、承包等多种形式,明晰所有权,搞活经营权,以资产换资金,以机制换效益,大力改革“五小”工程,同时,鼓励和扶持民间及个人投资兴建小水利,初步实现“以水养水”。五是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健康发展。我市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大力培育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在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民增收、改变农民在市场交易中弱势地位,起到了积极作用。去年,省农业厅将黄石养猪协会、大冶市禽业协会、阳新县宝塔湖春潮湖蒿专业合作社列为试点单位,目前,全市登记注册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发展到25家。
(一)抓宣传发动,积极营造新农村建设良好氛围。
市政管道升级改造方案篇五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同时,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以“乡村大舞台”建设为切入点,以“文化惠民、凸显特色”为落脚点,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打造特色文化村居,为繁荣地方特色文化、丰富群众精神生活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取得明显的成效。截至目前,全县已建乡村大舞台25个,首批命名表彰鸣凤镇栖凤社区、洋坪镇双路村等18个村(社区)为特色文化村(社区)。
一是领导重视。县主要领导明确指出,要把创建特色文化村与建设美丽乡村、全域景区化、最美乡愁、农村新社区、特色产业相结合,实现文化与旅游、农业农村工作融合发展。二是组织得力。乡镇党委、政府和村(社区)把创建特色文化村(社区)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落实创建主体责任,确保创建组织实施。三是帮扶单位大力支持。县直各驻村单位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参与特色文化村创建。县人社局驻点洋坪镇金竹园村,积极为乡村大舞台筹措资金,率先在全县山区村建成了乡村大舞台。县工商行政管理局驻点鸣凤镇北门村,帮助北门村在九子溪建设文化广场,并派工作人员指导广场舞培训,成功举办了九子溪新春联欢会。
一是制定实施方案。结合县实际情况,县委宣传部、县文体局联合出台了《县创建“特色文化村(社区)”实施方案》,参与创建村(社区)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二是制定考核标准。重点实施创建“五大项目”,主要包括:设施设备、服务提供、文化队伍、特色文化环境、特色文化服务,分“自主申报、乡镇推荐、小组评审、验收命名”四个阶段完成。在具体的创建活动上,突出“乡村大舞台”建设,每个“乡村大舞台”从规划设计、评审报批、开工建设、竣工验收都实现严格把关,便于分类指导、突出特色。
一是县级负责督查。组建创建特色文化村(社区)领导小组和工作考核专班,负责指导创建和考核验收工作,实行平时不定期指导和年终考核检查相结合工作模式。由县组织评审组到申报的28个村采取实地察看、听取汇报等形式进行了考核,对纳入考核范围的每一个村,评审组严格按照事前确定的特色文化村实施方案进行对照检查,执行事前统一确定的评分规则。二是乡镇负责推优指导。各乡镇综合考虑各申报村(社区)的实际情况和文化服务工作开展情况,主动选取群众文化活动基础好、设施建设有力的村(社区)进行申报。三是村(社区)负责组织实施。村(社区)积极投资建设乡村大舞台、文体小广场、购置音响设备、文体设施器材,并积极鼓励和引导群众参与公共文化志愿服务。全县已建立文化志愿者服务站52个,招募志愿者2500余名,培育乐器、声乐、绘画、摄影等8支稳定的文化艺术辅导队伍,腰鼓舞、彩扇舞、健身球等10支特色团队,全县拥有120支广场舞队伍、59支民间文艺团队。
一是实行动态管理。特色文化村(社区)实行总量指标控制和动态管理,县委宣传部、县文体局每年组织一次评审,决定当年新命名村(社区),同时对已通过命名的村(社区)进行复查,对后续工作保障不力、有明显退步、在一定期限内经整改达不到要求的村(社区)予以摘牌。二是实行资金奖励。对新命名的“特色文化村(社区)”按“以奖代补”的方式,当年给予3万元奖励。已获得命名村(社区),每年复验一次,复验保牌后按2万元予以奖励。
特色文化村的创建与美丽乡村、全域景区化、最美乡愁、农村新社区、特色产业的融合发展,突出了特色文化,凸显了文化惠民。嫘祖镇广坪村把乡村大舞台与美丽乡村、十里“紫薇花廊”相结合,打造花园式、晴雨式“乡村大舞台”,并举办了紫薇花节、嫘祖镇广场舞等多项文化惠民活动;洋坪镇双路村结合新社区建设,把“乡村大舞台”当景点来建设,高起点规划、大手笔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率利用,在全县首屈一指,在该村举办了全县“想唱就唱”活动启动仪式、镇民间文艺调演、迎新春联欢和村级广场舞等文化惠民活动;嫘祖镇真金村、谭坪村把“乡村大舞台”与全域景区化结合,组建演出队伍,将“呜音”、“花鼓戏”、“五鱼闹海”、“薅草锣鼓”等非遗文化搬进了景区,赢得游客称赞;旧县镇、茅坪场镇在创建过程中把鹿苑茶、香菇等特色产业与乡村大舞台相结合,建成一批茶文化村、香菇文化村;鸣凤镇安泰社区、汪家村等把乡村大舞台建设与房产开发相结合,打造多个“百姓大舞台”,举办了“百姓舞台大家唱”、鸣凤镇首届广场舞大赛等文化惠民活动。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3349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