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营销计划 创建绿色学校实施方案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06 19:18:12
绿色营销计划 创建绿色学校实施方案
时间:2023-09-06 19:18:12 小编:紫衣梦

当面临一个复杂的问题时,我们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方案来分析问题的根源,并提出解决方案。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方案策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绿色营销计划 创建绿色学校实施方案篇一

绿色学校是指可持续发展的学校。从本质上讲,创建绿色学校是学校面向可持续发展,以环境教育的思想为先导,不断完善自我管理、改进教育手段、降低教育投入、提高办学效率和效益的过程,从而也是学校不断解决自身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过程。绿色学校的本质特征就是在学校建设中体现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念。因此,创建绿色学校可以说就是创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学校。

同时,环保教育是一项基本国策,也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为纲要》,以此为学校环境教育的指导思想,继续高度重视创建“绿色学校”工作,把环境教育作为重点来抓,进一步加强领导,努力形成立足于学校,渗透于课堂,影响于家庭,服务于社会的环境建设模式。

开展“创建绿色学校”主题活动,倡导校园绿色文明,提高广大师生的环保意识和素养,争创绿色学校。充分利用具有纪念意义的纪念日,开展活动。不同的纪念日在不同的年份都有一定的主题。我们将与世界同步,根据相关信息提前布置、计划、开展。

学校团委选定的主题日如下:

20xx-20xx学年上学期

9月14日世界清洁地球日9月16日国际臭氧层保护日

9月27日世界旅游日10月4日世界动物日

10月6日世界人居日/国际住房日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

寒假:“青春暖流服务社区”扶贫、敬老、环保志愿者服务活动

20xx—20xx学年下学期

2月2日世界湿地日2月10日国际气象节

2月28日世界居住条件调查日3月5日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

3月12日植树节3月21日世界森林日

3月22日世界水日3月23日世界气象日

4月7日世界卫生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

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6月11日中国人口日

6月17日世界防止荒漠化和干旱日6月25日全国土地日

暑假:“绿色环保生活”研究性学习

绿色环保夏令营

根据不同活动日和活动主题,学校团委将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有关活动,如专题讲座、参观调查、纪念活动、征文竞赛等等,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能力。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外环境教育活动,不但可以巩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还能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的兴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良效。我们将立足于校园,适当走出校门,继续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强化环保教育,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努力提高学生的环保能力。

1)组织部分学走出校门进行环保宣传

3)组织部分学生社会实践

4)开展环境知识竞赛

5)举办班级创绿色学校专栏刊出比赛

6)开展以创绿色学校为主题的班班唱活动

7)配合科技艺术节,举办“生活废品变宝”保护环境手工艺品比赛

8)收集选定的主题日的相关信息,印制宣传小册

绿色营销计划 创建绿色学校实施方案篇二

京政办发[2013]32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市住房城乡建设委等部门制定的《北京市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3年6月24日

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委市市政市容委

市国土局市经济信息化委市财政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城乡建设模式和建筑业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3〕1号)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充分认识开展绿色建筑行动的重要意义

开展绿色建筑行动,以绿色、循环、低碳理念指导城乡建设,严格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扎实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集约节约利用资源,提高建筑品质,对转变城乡建设模式,破解能源资源瓶颈约束,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培育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开展绿色建筑行动的基本原则

(一)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城乡建筑绿色发展,推动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和绿色生态示范区项目执行二、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推动新建保障性住房项目按产业化方式建设和既有非节能居住建筑实施节能综合改造。

(二)政府引导,市场推动。坚持用政策、规划和标准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综合运用价格、财税、金融等经济手段,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营造有利于绿色建筑发展的市场环境,激发市场主体设计、建造、使用绿色建筑的内生动力。

(三)部门联动,属地负责。强化本市建筑节能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发挥联动机制,市级部门负责制定绿色建筑中长期发展规划、政策措施、技术标准,并监督实施。各区县政府负责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建设抗震节能农村住宅、发展绿色建筑和住宅产业化等工作的组织实施。

(四)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树立建筑全寿命期理念,综合考虑投入产出效益,选择合理的规划、建设方案和技术措施,避免盲目的高投入和资源消耗。

三、重点任务

(一)切实抓好新建建筑节能工作。

1.科学做好城乡建设规划。在新城建设、重要功能区建设、旧城功能疏解和棚户区改造中,以集约、绿色、低碳、智能为指导思想,优化布局,坚持集约紧凑式空间发展模式,实施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合理考虑各区域产业规划布局,努力实现职住平衡,减少交通潮汐现象,降低社会综合能耗。积极引导建设绿色生态示范区、绿色居住区、绿色生态村镇,以区域绿色生态控制性详细规划为统筹,以建筑单体、建筑群绿色节能设计为支撑,以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为依托,全面推进 区域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做好城乡建设规划与区域能源规划的衔接,优化能源的系统集成利用,在有条件的地区有效利用工业废热和余热。坚持保护城市生态基本构架,增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严格落实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适时修编和实施更严格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从源头上最大限度降低建筑能耗,提高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强化供热计量设计及施工安装,推广太阳能生活热水系统和外遮阳设施,使本市居住建筑集中采暖能耗达到世界同纬度、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先进水平。落实建筑能效标识,在施工设计文件中标识建筑能耗指标。市发展改革部门要严格落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强化对新建建筑项目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和绿色建筑标准情况的审查。市规划部门要加强施工图审查监管,城镇建筑设计阶段要全部符合节能标准。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加强施工阶段监管,确保节能标准执行率达到100%;要严格建筑节能专项验收,对达不到强制性标准和供热计量要求的建筑,不得出具竣工验收合格报告,不允许投入使用,强制进行整改。

3.大力发展城镇绿色建筑。“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新建绿色建筑不少于3500万平方米。鼓励政府投资的建筑、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大型公共建筑,按照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标准建设,推进本市已确定的未来科技城等绿色生态示范区建设。积极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执行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标准,建设绿色居住区。引导工业建筑按照绿色建筑相关标准建设。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制定绿色建筑工程计价依据。强化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结合施工图审查,简化一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评价程序,并研究简化相应的运行标识评价程序。推行绿色施工,推广应用施工新技术新设备,强化施工扬尘污染治理,继续开展绿色文明安全工地评比活动。

4.积极推进绿色农村住宅建设。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建立健全部门联动、政策集成、资金聚焦、资源整合的推进机制,继续组织实施农民住宅抗震节能改造工作。市规划、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组织编制农村住宅图集,引导采用绿色建材,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科学引导农村住宅执行建筑节能标准,逐步推行抗震节能农村住宅合格证书制度。市农村、规划、国土、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探索推动绿色生态村镇试点建设,按照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原则,制定低碳生态试点镇规划纲要和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功能定位和主导产业,提出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建筑节能、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发展目标、发展策略和控制指标。

(二)大力推进既有建筑节能综合改造。

1.加快既有居住建筑节能综合改造。2015年前,完成585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作,完成1.5亿平方米既有节能居住建筑的供热计量改造,并在改造后同步实行供热计量收费。2020年,基本完成全市有改造价值的城镇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基本完成全市农民住宅抗震节能改造。

2.积极推动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十二五”期间,基本完成公共建筑供热计量改造,实施30余家市级政府部门办公设施综合节能改造工程。对普通公共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市商务、旅游、教育、卫生等部门,依法对商场超市、宾馆饭店、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所有权人或运行管理单位节能改造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公共建筑所有权人或运行管理单位要履行节能改造实施主体责任,开展节能诊断,科学采取无成本和低成本改造、建筑用能系统改造及建筑围护结构改造等措施,提高用能效率和管理水平。市发展改革、财政、住房城乡建设、市政市容等部门,要根据建筑节能项目的特点,创新支持政策,切实推动合同能源管理,为市场化融资创造有利条件。积极申请国家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城市示范和“节约型高等学校”示范。

3.创新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机制。结合本市房屋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做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调查和统计工作,制定具体改造方案,充分听取各有关方面的意见,在条件许可并征得业主同意的前提下,研究采用加层、扩容等方式进行节能改造,积极推行工业化和标准化施工。既有非节能建筑实施抗震加固和改建、扩建及公共建筑重新装饰装修时,要同步实施节能改造,并统一立项、统一设计、统一施工。市规划、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严格落实工程建设责任制,严把设计、施工、材料等关口,确保安全和工程质量。节能改造工程完工后,应进行节能专项验收备案,对达不到要求的不得组织竣工验收。

(三)开展城镇供热系统节能。

调整优化供热用能结构,以热电联产热网集中供热和天然气供热为主,积极鼓励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热。推进供热资源整合,按照“区域统筹、效率优先、清洁低碳、综合利用”的原则,2015年前全部完成城六区燃煤锅炉改用清洁能源的任务。加快实施既有燃气锅炉供热系统节能改造和老旧供热管网改造工作,解决供热系统缺乏调控能力、供热设施老化、系统跑冒滴漏等问题,提高供热装备技术水平和供热管网输配效率。

(四)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规模化应用。

结合本市可再生能源资源禀赋条件和首都产业发展方向,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以点带面,高端示范,扩大本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模,提高应用水平。严格贯彻落实本市有关太阳能热水系统建筑应用管理办法和技术标准,在新建居住建筑和有热水需求并具备条件的公共建筑中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推进农村能源结构调整,推广使用天然气和太阳能等能源。按照“集中布局、集群发展”的理念,构建形成“一县两区多基地”的新能源空间发展格局。高水平建设延庆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加快建设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光伏集中应用示范区。支持顺义区开展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积极支持本市有条件的区县争创国家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集中连片应用示范区。2015年,全市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民用建筑面积达到存量建筑总面积的8%。

(五)加强公共建筑节能管理。

严格执行公共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在建筑设计阶段引入电耗、热耗等分类能耗指标;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大型公共建筑,进行能源利用效率测评和标识,避免造成能源浪费。加强能耗监测和节能监管体系建设。继续完善国家机关办公建筑等公共机构和大型公共建筑用电分项计量及监测平台的功能,扩大覆盖范围,并纳入全口径统计。加强监管平台建设的统筹协调,建设节能监测服务平台,实现监测数据共享,避免重复建设。不断提高建筑能耗统计工作质量,建立可计量、可统计、可考核的建筑节能指标体系。完善公共建筑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组织开展商场超市、宾馆饭店、学校、医院等行业的能源审计、节能诊断和能效对标等活动。对高能耗建筑和具有示范作用的低能耗建筑进行能效公示,促进管理节能。自2014年始,试行公共建筑电耗限额管理并逐步扩展到综合能耗限额管理,对超限额用能的公共建筑试行级差电价或惩罚性电价。公共建筑的所有权人或其委托的运行管理单位,负责用能分类分项计量和数据远端传输装置的维护管理,保障其正常运行。鼓励商务、科技、教育、会议等功能性园区和有条件的公共建筑设立能源管理中心,并与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在线监测系统联网。严格执行公共建筑空调温度控制标准。继续编制完善公共建筑合理用能指南,推行绿色物业管理,促进行为节能。在公共建筑和供热系统运行管理中逐步施行能源管理师制度。

(六)推动住宅产业化。

按照强制与鼓励相结合的原则推进住宅产业化。申请利用自有土地建设的保障性住房、市保障性住房投资建设管理中心投资的公共租赁住房、中心城人口疏解定向安置房项目等,应按住宅产业化标准进行建设。每年安排部分商品住房土地用于建设产业化住宅和全装修住宅,实施范围由行业主管部门适时调整。市住房城乡建设、发展改革、财政、规划、国土等部门,要综合运用土地供应、项目立项、面积奖励等手段,促进项目落地,做好项目设计审查和质量验收等环节监管工作。鼓励以产业化方式建设农民住宅。市规划、住房城乡建设、经济信息化、质监等部门,要加快建立包括设计、施工、部品生产等环节的住宅产业化标准体系,推动部品的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推广适合工业化生产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钢结构等建筑体系,加快发展预制和装配技术,提高技术集成水平。推广建筑信息模型管理技术。市规划、国土部门在项目规划和土地招拍挂出让条件中明确全装修要求,并将全装修工程设计作为施工图审查的重要内容,做到装修与主体结构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和同步验收。2015年,新建保障性住房基本采用产业化方式建造,新建住宅基本实现全装修,产业化住宅不少于1500万平方米。

(七)加快绿色建筑相关技术研发推广。

市财政、科技部门要保障资金投入,支持加快绿色建筑共性和关键技术研发,加强绿色建筑集成技术体系建设,因地制宜发展和推广适宜本市的绿色建筑规划与设计技术、建筑信息模型综合优化技术、建筑能效提升和能源优化配置技术、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室内外环境健康保障技术、新型预制装配集成技术、绿色建材成套应用技术、绿色施工技术、绿色农村住宅本地资源利用技术等。加强绿色建筑技术标准规范研究,开展绿色建筑技术的集成示范。依托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加快绿色建筑工程技术中心建设。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定期发布绿色建筑适用技术推广目录和建设领域科技创新成果推广项目,市发展改革部门发布节能低碳技术产品推荐目录。

(八)大力发展绿色建材。

大力发展安全耐久、节能环保、便于施工的绿色建材。禁止生产和使用粘土砖、粘土瓦、粘土陶粒等。加快发展高效防火隔热建筑保温体系和材料,推广低辐射镀膜玻璃、断桥隔热门窗、遮阳系统等建材和设备。引导使用高性能混凝土、高强钢筋,2015年末,标准抗压强度60兆帕以上混凝土用量达到总用量的10%,屈服强度400兆帕及以上高强钢筋用量达到建筑用钢筋总量的65%以上。大力发展预拌混凝土、散装预拌砂浆,建设工程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严格控制现场搅拌砂浆。大力推广结构保温装饰一体化预制外墙、叠合楼板、预制楼梯等预制部品,并实行产业化住宅部品评审认证制度,定期发布部品认证产品目录。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继续编制和发布推广、限制、禁止使用的建筑材料、设备、技术、工艺目录和供热系统产品目录。配合国家主管部门研究建立绿色建材认证制度,编制绿色建材产品目录,引导规范市场消费。结合城市功能定位及总体产业布局,积极支持绿色建材产业发展,引导绿色建材产业合理布局,推动绿色建材产业向规模化和集团化方向发展,组织开展绿色建材产业化示范。市质监、工商、经济信息化、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要加强建材生产、流通和使用环节的质量监管和检查,加强建材采购备案管理,建立建材质量可追溯机制,严禁性能不达标的建材流入市场。

(九)严格建筑拆除管理程序。

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稳定性。各区县及建筑的所有权人和使用权人,要加强建筑维护管理,对符合城市规划和工程建设标准、在正常使用寿命期内的建筑,除基本的公共利益需要外,不得随意拆除。拆除大型公共建筑,要按照有关程序提前向社会公示并征求意见,接受社会监督。市规划、住房城乡建设、发展改革等部门,要研究完善建筑拆除的相关管理制度,探索实行建筑报废拆除审核制度。对违规拆除行为,要依法依规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对拆除性工程要编制拆除计划,禁止随意拆除。

(十)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以建筑垃圾排放减量化、运输规范化、处置资源化和利用规模化为主线,着力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行业主管、属地负责的建筑垃圾管理体系和城乡统筹、布局合理、管理规范、技术先进的建筑垃圾处置体系。2015年,全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能力达到800万吨。市市政市容、城管执法、公安交通管理、交通运输等部门,要建立执法协调联动工作机制,严厉查处不按照规定处置建筑垃圾的行为。市发展改革、市政市容、住房城乡建设、质监等部门,要将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工作纳入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研究出台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鼓励性政策;加快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装备研发和推广,完善建筑垃圾再生产品质量标准、应用技术规程,开展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示范。研究建立建筑废弃物再生产品标识制度,将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列入推荐使用的建筑材料目录、政府绿色采购目录,促进规模化使用。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修订《北京市建筑节能管理规定》,进一步明确城乡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公共建筑节能运行监管、绿色建筑和住宅产业化等工作的实施原则、推进政策、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等。尽快制订本市绿色建筑规范性文件,完善住宅产业化相关政策措施。

(二)强化目标责任。

综合考虑各区县经济发展水平、建筑存量及容量、节能潜力等因素,将全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抗震节能农村住宅建设、可再生能源应用、绿色建筑、住宅产业化等绿色建筑行动的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区县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和重点用能企业。结合本市现行考核和评价体系,将绿色建筑行动目标完成情况和措施落实情况纳入区县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和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体系,并将考核情况纳入市政府绩效管理评价体系,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

(三)加大政策激励。

针对绿色建筑及绿色生态区域建设、公共建筑节能改造、供热系统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等工作,研究完善财政支持政策,制定支持住宅产业化、绿色建材、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等工作的政策措施。市住房城乡建设、规划部门牵头,继续对住宅产业化项目按建筑面积进行奖励,并将按面积进行奖励的政策延伸到保障性住房。对非强制执行二、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和实施住宅产业化的项目,若投标人承诺建设二星级及以上的绿色建筑和实施住宅产业化,市国土部门应在土地入市交易评标中给予适当加分。市财政部门对达到国家或本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二、三星级的绿色建筑运行标识项目分别给予每平方米22.5元和40元的财政资金奖励,并根据技术进步、成本变化等情况适时调整。市发展改革、财政、税务等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家各项税收优惠政策,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绿色建筑,引导消费者购买绿色住宅。市金融部门要鼓励金融机构改进和完善对绿色建筑的金融服务,金融机构对购买绿色住宅的消费者在购房贷款利率上给予适当优惠。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出台鼓励措施,将绿色建筑和住宅产业化内容纳入企业资质动态管理、信用体系管理、招投标管理、施工合同管理工作中;利用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支持大型企业建设大型预制部品生产线。

(四)完善标准体系。

认真落实《北京市百项节能标准建设实施方案》(2012-2014),全方位规范引导建筑节能,健全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强化新建建筑源头管理,科学合理地提高标准要求,2013年启动《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修编工作。尽快修订绿色建筑工程建设、运营管理、能源管理体系等标准,编制绿色建筑区域规划技术导则。适时修订适合不同类型建筑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编制、发布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施工与质量验收等标准,完善住宅产业化标准体系。研究制定覆盖宾馆饭店、商场超市、文化场馆、体育场馆、学校、医院等不同类型建筑的建筑能耗限额和合理用能指南。完善节能保温设计、施工技术标准,修订预拌混凝土生产管理规程,编制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的相关标准规范。

(五)深化城镇供热体制改革。

以培育供热市场、提高供热保障能力和实现节能环保为目标,以保障低收入困难群体采暖为重点,积极推进供热收费制度改革。严格执行两部制热价,对于应当执行而拒不执行供热计量收费的供热单位或用热单位,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新建建筑、完成供热计量改造的既有建筑全部实行按热量计量收费。对实行分户计量有难度的,研究采用按小区或楼宇供热量计量收费。逐步推进供热价格改革。按照合理补偿成本、促进节约用热、坚持公平负担的原则,逐步理顺现行供热价格,建立公平科学的供热价格体系和合理的调价与补偿机制。推进供热单位结构调整和产权制度改革。各区县、各企事业单位,要率先进行系统内供热服务部门的主辅分离,整合供热资源,建立企业化、专业化供热公司,实行统一经营管理;鼓励国有大型专业供热单位整合后勤化的供热设施或难以保障供热的区域,推动城市供热规模化、集约化,增强大型供热集团调控和稳定供热市场的主导地位。理顺各区县供热管理体制,加强区域供热中心建设,进行企业化改造,实施供热归口管理,加快辖区供热资源整合,理顺热源、管网、用户的利益关系,提升应急保障能力。

(六)严格建设全过程监督管理。

结合本市现行的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市有关部门对项目立项、土地供应、规划设计、施工验收、房屋销售和运营维护全过程执行绿色建筑、住宅产业化标准及各项节能设计标准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市规划部门在核发规划条件或规划选址意见书中明确绿色建筑星级标准及住宅产业化实施要求等,在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中增设绿色建筑专项审查,对未通过审查的项目,施工图审查机构不得出具施工图审查合格意见。市国土部门依据规划要求,将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和住宅产业化要求纳入土地招拍挂条件。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加强绿色建筑和住宅产业化项目施工管理,确保按图施工;开展绿色建筑和住宅产业化符合性专项验收和备案,并作为项目竣工验收的前置条件。民用建筑销售时,销售单位应当向购房人明示所售房屋的绿色建筑标识星级、建筑节能措施及质量保修期等基本信息,并在房屋买卖合同和住宅质量保证书、住宅使用说明书中予以说明。对施工阶段擅自变更设计、竣工验收不通过、运营能耗不达标、标识认证不通过的项目,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建立绿色建筑和住宅产业化项目参建单位和个人档案诚信信息采集制度,将相关信息作为市场评价的重要依据。

(七)强化能力建设。

加快建筑能耗统计制度研究,完善建筑能耗统计体系和建筑节能量统计监测方法,启动建筑能耗统计制度试点。加强建筑节能服务能力建设。加强第三方的节能量审核评价及建筑能效测评机构能力建设,加强建筑节能服务市场监管。鼓励大型供热企业、建筑节能科研单位、重点用能单位组建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支持节能服务公司实行规模化、品牌化经营。鼓励建设开发、设计、部品生产、施工、物流、科研和咨询服务单位组建产业集团或联合体,打造完整产业链。建设新型建材产业园,形成本市绿色低碳新型建筑材料科研生产基地。加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体系建设,推行第三方评价,健全绿色建筑评价专家队伍,严格评价监管程序。加强对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和有关管理部门人员培训,将绿色建筑、住宅产业化等相关知识作为继续教育培训、执业资格考试的重要内容,提高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鼓励高等院校开设绿色建筑、住宅产业化相关课程,加强相关学科建设。组织规划设计单位、人员开展绿色建筑、住宅产业化规划与设计竞赛活动,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八)开展宣传教育。

采用多种形式积极宣传绿色建筑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典型案例、先进经验,加强舆论监督,营造开展绿色建筑行动的良好氛围。推动建设绿色建筑示范园,将绿色建筑行动作为全国节能宣传周、科技活动周、城市节水宣传周、全国低碳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等活动的重要宣传内容,提高公众对绿色建筑的认知度,开展全民节能减排行动,倡导绿色消费理念,普及节约知识,引导公众合理使用节能产品。

(九)加强督查落实。

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将各项工作任务分解印发到各区县政府、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并会同发展改革、规划、市政市容、国土、经济信息化、财政等部门加强综合协调,指导开展工作。各区县、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尽快制定相应的绿色建筑行动具体措施,明确责任,狠抓落实,确保绿色建筑行动取得实效。

绿色营销计划 创建绿色学校实施方案篇三

根据惯例,五一假日的到来,都会直线拉动提升的销售额。周详实用的五一劳动节营销

策划方案

,便成为各餐饮商家的营销秘笈。虽然是三天的五一小假期,但商机重重。五一餐饮促销要想成功,就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来策划了营销方案。

餐厅五一营销策划方案

5月1日——5月13日(xx店)

活动内容:

1、广告语:“游王府,吃川菜,送清爽”。

5月1日——5月7日黄金周期间,凡持当日游览花园门票的宾客来店用餐,每桌可获赠清凉甜爽水果一份(或酸梅汁一杯)。

2、触摸“五一”幸运摸奖活动

5月1日—— 5月7日黄金周期间,在x店用餐者以桌为单位,均可凭结账单参加抽奖活动,凡抽出写有“五一”字样的客人将获得花园门票一张;凡抽出写有“五一xx店”字样的客人将可获得三轮车什刹海胡同游览券一张。

3、“x饭店蔬香樟茶鸭特价卖”

5月1日——5月13日活动期间,x店每日限20只x饭店蔬香樟茶鸭特价销售,原价96元/每只,特价60元/每只。活动期间还有两款特价菜以供宾客选择:上汤扒双鲍118元/份(原价198元)、葱烧赤参 48元/份(原价88元)。

另外,为回报消费者,5月1日— 5月13日活动期间,x店特推出“精品川菜、百姓价格”的三款套餐:亲子三人套餐188元、快乐六人套餐588元、全家福套餐(10人量)880元。

4、订“益智斋”餐厅送花园游

5月1日——5月13日活动期间,凡在“益智斋”用餐的宾客可免费游览花园。让宾客充分体会到“xx里的川菜,川菜中的经典”意境。

五一劳动节餐厅促销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1、客户服务:订餐、订房后的确认短信,来店前短信提醒或地址信息;

4、短信打折券、现场短信交友;

6、现场抽奖:客人发送短信有机会获得价格优惠,或者赠送特色菜。既提高客人兴致,也可借此获得大量客户手机号,成为未来宣传服务的目标。

绿色营销计划 创建绿色学校实施方案篇四

中国在世界上是的服装加工基地,服装生产总量大,但单件价值水平低。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国际经营经验严重欠缺,世界性品牌几乎为零,品牌对市场的号召力和多地域伸展力不足,企业的市场形象、企业财政透明度等方面有所欠缺,这些都是我们的弱项。当今是品牌经济时代,加入世贸后,服装行业的竞争不只是行业内竞争,还有来自行业外的竞争,如迪斯尼的米奇妙牌童装进入市场,在中国城市儿童消费领域很有影响力。我国服装产业欠缺的不是质量,而是国际品牌、国际经营经验。我们必须创造自己的拳头产品,打造国际品牌。

加入世贸后中国服装出口将会遇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服装是精神消费品,除物质消费功能,还需要有文化内涵。这是中国服装严重不足的一个方面。

第二,如今消费市场国际化,商品消费品牌化,竞争的层面与以前相比大为复杂,我们在国内市场有多大胜算,也要打一个问号。

第三,开放是互相的,我们要冲出去,别人要打进来,竞争会更加激烈。

第四,服装加工并非中国的专利,争夺国际订单的问题会越来越突出,企业生存和发展如果依附在别人身上,其困扰是无法避免的难题。

第五,没有无限度的开放。非关税壁垒障碍、反倾销诉讼、环保等问题都会成为抑制我国服装出口的理由。我国产品多为中低价格,容易招致反倾销。具有较高知名度品牌的绿色服装、生态服装应是我们要作为重点发展的领域。

总的来说,中国服装业品牌意识普遍不强,缺乏知名品牌。作为一个纺织与服装大国,许多服装企业依旧停留在要什么,做什么、有什么,卖什么的阶段,一味依赖于外贸代理订单,而不去培育自己的品牌,无力直面国际市场。虽然有雅戈尔、顺美等一批服饰精品在国内崭露头角,但真正有影响力的品牌寥寥无几。因此,在加入wto后,服装企业实现品牌战略化已经势在必行。

一、如何做品牌

第一,做品牌是一项系统工程

前些年,服装企业都知道好卖且能卖高价,可自己在做品牌方面却把品牌当商标,功夫和心思全搁在如何模仿服装上了。集体跟风的结果是千人一面,消费者只识衣服不识品牌,服装企业生产出与一样的服装产品却无法获得产品的高额利润。痛定思痛之后,服装企业又开始高举设计师大旗。遗憾的是,服装企业与知名设计师的联姻并没有走出短命的怪圈。

第二,用个性营销模式创造个性品牌

单一的产品个性化很容易被其他服装企业借鉴和模仿,一旦被大量克隆之后,产品的个性也就不存在了。而个性品牌不一样,品牌个性越明显,其被克隆的可能性就越小。

第三,实现品牌个性化的突破

一)品牌的定位

总的来说,应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定位:

1)品牌的概念:讲述的就是产品的来源以及历史,提供给消费者对产品内涵的理解。产品从设计到包装以及相关的宣传都是围绕品牌的概念来进行的,比如为一个运动休闲服装进行品牌概念的树立,就可以一个故事的讲述来定义为力量与美丽间的对比,这样产品的设计就以体现力度美以及年轻人活力而进行,产品的包装也会变得比较前卫或者是时髦,同时推广也会选用年轻偶像或者是运动来体现。

2)品牌的风格: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以及被认同的特点,可以分为正装、日常便装,休闲装,运动装,时装等。每个类型中又可以分为粗狂的,传统的,前卫的等。

3)品牌的服务对象:产品适合穿着人群以及这些对象的背景。

4)品牌的设计特点:主要是从商标、款式外型、面料、色彩等方面来体现个性化。

5)品牌的价位设计:确定不同产品以及不同品牌在市场的系列价格。

6)品牌的服务:提供销售中以及售后的系列服务。

二)如何实现产品品牌的定位

现代消费者追求个性,展现自我。韩服之所以能够畅销于海内外,其原因就是抓住了消费者的这种时代心理与所需展示的风格。

koogi是韩服中的一个知名品牌。它之所以成为知名品牌,并不是因为koogi这五个字母与5001四个数字紧密相连以暗示消费者:其服装非常前卫,即使时间跨越到5001年,也不过时的理念,而是它能够合进地运用市场细分的组合手段,将市场定位于当代具有活泼、躁动甚至有些叛逆心理,渴望前卫、新潮又强烈突出自我,无时不透发了青春气息风格的15-20岁间的青少年群体上,将品牌定位于极端的前卫与另类上。

同时,为了体现服装的个性化,避免服装间的雷同,koogi的每一款服装都是小批量上市的。即使有些款式看似雷同,但细微之处的差异产生了不同的效果,如:纽扣的位置、衣服的长短、颜色的搭配等。koogi的这些营销举措,无疑迎合了当代青少年要求突出自我、与众不同的迫切需求,深受青少年的喜爱。尽管koogi服装的价格不菲。

通过对koogi服装的简单分析,对于那些仅仅知道靠降价促销的中国服装企业能否有所启迪呢不容置疑的是,在小批量、多品种、个性化的服装时代,适者生存并发展的服装企业一定是那些能准确把握消费群个性需求的企业。

未来服装企业的市场定位不应该单纯的停留在2550岁这种年龄范围过大的市场细分基础上,也不应该停留在白领或蓝领这种简单的职业划分标准上,更不应该停留在时尚、自然、舒适这种任何服装企业均可以使用的、没有任何特别之处的抽象词汇上,而应该是对消费有更深刻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市场细分。

比如:外资企业中的白领与内资企业的白领,25岁的白领与40岁的白领,他们虽然都统属于白领阶层,但可以肯定,他们对服装的需求与理解是不同的。有文化的中老年人与无文化的中老年人,50岁有文化的中老年人与65岁有文化的中老年人,城市中的中老年人与农村的中老年人,他们虽然都是中老年人,但可以肯定,他们对于服装的需求与理解肯定有着明显的差异。

可能有人会问,当所有的服装企业都无一例外地采用科学的市场细分标准,准确把握住消费群的个性需求时,企业还有何优势可言呢?要知道,时尚的服装永远不会面临饱和的市场,何况市场细分只是营销中的一段手段。服装企业要有效地满足消费群日益翻新的需求,就必须对这种需求进行深入的调查与透彻的理解,这对服装企业来说是一个永久性的课题。

三)品牌的构成

1、产品自身设计

主要包括:

1)品牌的号型系列搭配;2)品牌的号型生产数量比例;3)品牌的色系;4)品牌的款式设计;5)品牌的面辅料选择;6)品牌似的产品质量要求;7)品牌的包装;8)品牌的各种标牌设计。

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强调设计师与营销部门的密切配合,设计出来的产品一定要符合品牌个性,而且是市场所需要的。

2、价格定位。

3、品牌的宣传

品牌的形象塑造与推广是企业营销的重要环节。虽然品牌推广的方式各种各样,但除了商品销售及口碑传播外,大体可概括为两种类型:一是直销式推广;二是中介式推广。直销推广是通过企业参与或举办的社会活动面对面地向现场的特殊消费者宣扬品牌;中介式推广主要通过媒体广告和专栏评论、专题报道等向社会宣传品牌。

再者,形象的塑造。以往,批发型企业可能很少会花时间去考虑这个问题,但作为品牌经营的企业却又不同。企业应在此时结合自身产品定位,为自己塑造出一整套独有的、深入民心的品牌形象cis体系。

还有,日常销售和营运管理,也是转型企业需时需力,必须完善的。当然,想要成功发展出一个全新品牌,并良好的经营,单靠以上几个方面并不足够,不仅要企业良好的实力,正确的发展策略,果断的魅力等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经营任何一个服装品牌,不管以后是否发展加盟连锁。

都必需先开设直营店,企业只有通过成熟经营直营店获得符合自身需求的各类资料,如店铺租金水平,产品,定价,销售方法及成本控制等等,并通过资料不断调整经营策略,直到直营店获得成功,此时此刻,企业拥有一整套品牌经营的成熟经验,亦可向更大的市场空间拓展,如发展直营连锁,加盟连锁等,企业的发展壮大只是指日可待的了。

绿色营销计划 创建绿色学校实施方案篇五

日前,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等7部门联合印发《山东省绿色社区创建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各市、县今年底前启动绿色社区创建工作,到2021年底,全省30%以上的城市社区参与创建行动并达到创建要求,到2022年底,全省60%以上的城市社区参与创建行动并达到创建要求,基本实现社区人居环境整洁、舒适、安全、美丽的目标。

根据《通知》,绿色社区创建行动以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所辖空间区域为创建对象,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社区设计、建设、管理和服务等活动的全过程。绿色社区创建内容涉及五大方面16项标准。在社区基础设施绿色化方面,要结合清洁取暖、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推动社区既有居住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等市场化节能管理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建筑节能运营。鼓励社区改造提升中采用绿色建材采信数据库中的产品,在政府投资工程率先采用绿色建材产品。合理配建停车及充电设施,优化停车管理,优先解决电动自行车安全充电问题。

《通知》明确,物业服务企业要大力发展线上线下社区服务,推动门禁管理、停车管理、公共活动区域监测、公共服务设施监管等领域智能化升级。要培育社区绿色文化,编制发布社区绿色生活行为公约,倡导居民选择绿色生活方式,节约资源、开展绿色消费和绿色出行,形成富有特色的社区绿色文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绿色发展,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2020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绿色社区创建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以城市社区为对象,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社区设计、建设、管理和服务等活动的全过程,以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方式,推进社区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的向往。

绿色社区创建行动在城市基础单元的改革工作中逐步成为核心事项。自《方案》颁布实施一年来,全国各省市纷纷积极响应,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先后制定出台省、市级方案。截至今年9月底,在全面启动的绿色社区创建行动中,济南、宁波等城市合理制定年度目标并已取得初步成果。现就创建行动中需要关注的部分事项,提出几点建议,供参考。

绿色社区是社区发展的重要阶段

现有社区应优先达到绿色社区的标准。绿色社区符合新时代可持续性、绿色化发展的理念与要求,是绿色生活理念与生活方式在社区层面塑造与培育的重要载体,对于实现绿色健康、生态优美的生活环境意义重大。《方案》中明确,到2022年,绿色社区创建行动取得显著成效,力争全国60%以上的城市社区参与创建行动并达到创建要求。各地有条件、符合创建要求的社区,应依据自身现状,比对创建标准中的5方面16项要求,查漏补缺补齐短板,扎实开展绿色社区创建工作。

绿色社区是当前社区发展的良好范式,未来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将以此为基础。在创建绿色社区的同时,需要关注绿色社区与其他现行社区相关政策、指标体系的区别和差异,注重与低碳社区、生态住区建设工作之间的有机协调。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新目标下,应允许有条件的社区以绿色社区为基础进行其他形态社区模式(如生态低碳社区、生态零碳社区等)探索,并做好空间留白,防止过度建设。

绿色社区建设在目标、策略、方法和过程中,需要体现“四个统筹”。

统筹兼顾绿色社区远期目标与近期行动。绿色社区的发展是一项长期工作,其内容必定是分阶段、分步骤地进行,一步到位存在相当难度。当前的绿色社区创建更多关注社区的绿化美化和环保节能层面,更高层次的社区生态化、低碳化、有机化建设还需要加强,例如社区中绿色建筑的数量、生态聚落的构建、具备生态功能的绿色基础设施项目推进等,都与预想存在较大差距。因而,在绿色社区规划设计时,需要分阶段制定工作目标,做好项目储备,在相关绿色技术成熟后,逐步提高社区绿色发展水平,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统筹兼顾不同地域特色不同发展阶段的差异化需求,有底线,有侧重。我国南北城市气候条件差异巨大,地貌类型千差万别,绿色社区创建行动需要因地制宜,突出特点。根据不同城市社区的文化和地域特点,各地可推出一批在社区小景、公共空间、海绵化改造、社区宣传、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等方面特色鲜明的绿色社区典型案例,在提升社区居民归属感幸福感的同时,避免千城一面、呆板雷同。

统筹兼顾不同职能的建设需求。绿色社区创建应遵循安全为基、生态优先、设施完整、邻里和谐等原则,将社区内各项设施的职能进行有机协调整合,为社区的正常运行提供服务。实际工作中,社区内空间用地相对有限,功能又相对完整,不同职能的设施建设可能会存在冲突,比如海绵城市建设要求与地下停车场建设、电动车充电设施与社区绿化、社区城市设施与环网柜调压柜等小型市政设施、观赏用社区绿地与健身场地等之间的矛盾。针对此类问题,可以在绿色社区规划设计阶段,遵循安全优先、公共优先的原则,根据公众调查结果在社区或更大范围内做好协调安排。

统筹兼顾不同阶段社区建设的需求。2020年7、8月间,国家相关部门相继出台3个涉及社区发展的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印发绿色社区创建行动方案的通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开展城市居住社区建设补短板行动的意见》),分别对应老旧小区、绿色社区和完整居住社区。这三种居住区形态可以覆盖我国现存大部分城市居住区的建设水平。其中,老旧小区是2000年底前建成的失养失修失管、市政配套设施不完善、社区服务设施不健全、居民改造意愿强烈的住宅小区(含单栋住宅楼);完整居住社区是指为群众日常生活提供基本服务和设施的生活单元。由此可见,文件印发后的工作方向应是:对有条件、基础好的完整居住社区广泛开展绿色社区创建行动,加速社区的高质量发展;对基础较差、设施欠账较多的老旧小区提出明确的完整居住社区标准,并以此为目标进行有针对性地改造完善。当前,众多城市正在开展的防洪排涝改造、内涝点治理、合流制管网改造、雨污水混接改造、黑臭水体治理、污水提质增效、海绵城市建设等工作,主要问题往往集中于老旧小区及其周边地区,相关工作均需要与老旧小区改造同步协调推进。鉴于此,当前老旧小区的改造恰逢其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工作目标可不限于老旧小区改造,鼓励开展绿色社区创建工作,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绿色生活环境。老旧小区改造不是终点,需要在集中精力整改群众反映较强烈的老旧小区问题过程中,全力践行绿色社区创建方式,将群众眼中落后、脏乱、危险的老旧小区,彻底改变为安全、宜居、整洁干净的绿色社区,重建社区面貌,提升社区活力,真正解决群众最关心的身边事。

让一部分社区先建成绿色社区,提升社区建设标准、社区服务水平和社区安全能力,推动生态优势相对较弱的城市内部实现生态文明发展。

在绿色社区创建过程中,规划需要积极介入并充分发挥协调作用。社区作为城市中的最小管理单元,其面临的大量问题和矛盾往往不是一地一隅的独立问题,需要在更大范围内进行系统的协调和改进。例如,公共服务设施与运动休闲场地的布局、道路交通的组织、街道立面整治的要求、低洼地排水不畅、社区内外停车协调问题等,均需要规划在前期介入,确保上位规划实施的完整性与城市风貌的协调性。

在绿色社区创建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已初见成效的社区责任规划师制度。在绿色社区规划设计初期,积极引入社区责任规划师,与景观设计师、工程师协同工作,通过跟踪指导、参与社区规划和行动计划制定,系统指导社区绿色更新;在风貌保护区和其他重点区域的绿色社区创建工作中引入社区责任规划师,推进重点地区风貌协调,保障社区高品质建设。

绿色营销计划 创建绿色学校实施方案篇六

通过项目实施,建立蔬菜生产生态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实现蔬菜生产基地“两减两提”目标(减少化学农药用量、减少化学肥料用量、提高蔬菜品质、提升土壤质量),确保地产蔬菜特别是绿叶菜稳定供应和质量安全。

(一)推广土壤保育改良与修复技术。推广2400亩,每亩补贴500元,通过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微生物肥料增施增效技术提高土壤质量,降低化学肥料用量,对土壤环境改良和修复。

(二)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光诱、食诱、性诱及防虫网“四诱一网”等绿色防控技术,建设蔬菜绿色防控示范基地3000亩,按照核心示范基地面积,每亩不高于补贴300元。

(三)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利用喷滴灌等水肥一体化设施,推广应用多种类型的水溶性肥料,实现精准施肥、提高肥料养分利用率,推广实施2280亩,每亩补贴不高于350元。

(四)蔬菜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广蔬菜废弃物好氧堆肥技术,促进资源化利用,实现蔬菜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0%。对蔬菜合作社相关设施改造和设备购置,按实际投入补贴每家不超过40万元。

(五)打造绿叶菜生产核心基地建设。按照产地环境良好、经营主体诚信、品种面积保证、栽培模式生态、档案记录齐全、产品质量安全、产销对接顺畅的要求,推进绿叶菜规模化生产核心基地建设,常年绿叶菜播种面积不低于70%,实施面积4000亩,每亩补贴500元。

根据年度蔬菜生产任务清单的要求,由区农业农村委遴选出符合条件的蔬菜生产基地,实施蔬菜绿色标准化生产技术。实施基地及计划任务详见年度《嘉定区蔬菜绿色标准化生产计划任务清单》。

1.加强技术指导。按照市农业技术部门制定的相应技术规范和产品目录开展现场技术指导。落实好各项关键技术,帮助实施主体解决相关技术问题,确保技术措施到位,并做好相关数据的汇总、审核和上报工作。各实施主体要严格按照技术规范开展相关工作。

2.强化监督考核。由区农业农村委下达指导性任务,各实施主体按照计划内容逐项实施并将相关工作进度信息及时通过“神农口袋”上传市数字农业生产管理系统,区、镇农业管理部门要加强项目过程性检查、指导,确保专款专用。对有弄虚作假、骗取补贴行为的实施基地,取消补贴资金,并依法追究法律责任。鼓励各镇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增加镇级财政投入。

3.做好宣传引导。积极开展宣传活动,通过总结典型经验,树立一批示范样板,引导各蔬菜生产基地积极主动实施各项技术措施,促进全区蔬菜绿色生产、土壤质量提升。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335752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