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成绩已属于过去,新一轮的工作即将来临,写好计划才不会让我们努力的时候迷失方向哦。写计划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个人今后的计划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县级科协工作新思路 科技创新下步工作计划篇一
今年以来,市科技局认真贯彻执行上级关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全力落实各级科技创新工作会议精神,全力优化创新环境,以创新型县市建设为主线,主动发扬“店小二”精神,深入企业一线开展政策培训宣讲、对接惠企政策落实落地、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疫后重振,创新发展,为“十四五”科技工作开好局、争创国家创新型县市奠定了良好基础。
1.主动争取省级试点,创新型县市创建工作高效推进。认真解读创新型县市建设政策要求,主动到省厅咨询,及时向市局和市委市政府汇报,争取成立高规格创建工作专班,召开推进部署会议,安排创建任务,努力推动各项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务实高效推进。经省专家现场审阅材料、听取汇报、质询讨论、提出修改意见后,考核组一致同意应城建设x省首批创新型县市。x月省科技厅发文,我市作为x唯一县市获批建设x省首批创新型县市;x月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应城市省级创新型县市建设实施方案》;x月市长徐长斌主持召开创新型县市建设第一次会议,明确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和任务,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服务职能;x月在x市科技创新半年工作推进会上,我市分管副市长就创新型县市创建工作作典型发言,各项创新指标达到或超过预期,全市上下支持创新型县市建设的强大合力初步形成。
2.务实开展科技创新考评,重点考核指标大幅提升。
主动加强与财政、经信、统计部门衔接沟通,及时动态掌握我市科技创新主要考核指标在全省、x市排位情况,摸清短板和弱项,加强培训指导,夯实工作基础。为有效对接中省政策,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我局先后组织全市科技型企业收看省科技厅系列政策宣讲培训视频会议、科技成果转化云对接系列专场活动;为加强企业科技创新管理,我们聘请省、市专家分别在市开发区和x个办事处举办企业研发费用归集统计业务培训班和科技项目申报实操、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以及研发费用财政后补助等专题培训班x场,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和小微科技型企业共xxx人次参加了科技创新政策对接培训,赠送惠企资料xxxx多本,使企业快速掌握科技项目、创新平台、科技人才、研发投入统计报送程序及材料撰写要求,提高统计数据报送成功率。xxxx年我市以全省第八、x第一的好成绩被省委省政府授予“xxxx年度x省科技创新优秀单位”荣誉称号。
3.培育创新主体,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统筹做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认定、管理,组织开展系列线上线下辅导培训,落实高企税收减免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引导企业强化科技创新管理、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快新产品研发,推动高新产业加快发展。全市xx家企业享受xxxx年度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税收减免额万元,xx家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额万元。今年新申报高企xx家,其中新增高企x家、达到xx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达到xx家,截至第三季度,实现高新产业增加值亿元,四季度可完成预期目标。
积极推动建成x首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x省盐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x轻工大学、x科技大学等院校开展盐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新技术新成果推广应用,开发零添加食用盐新产品x个、核心技术申请发明专利x件,新增产值亿元,引领x盐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引导富邦、回盛、恒天、宇阳药业等xx家企业与x工程大学、华中农业大学、x工程大学等院校共建企校联合创新中心xx个,充分整合院校技术团队、研发设备,共享院校研发成果、共同实施中省科技计划项目,加强人才引进培养,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创新管理水平。
5.积极争取中省项目,两资一促工作取得新突破。
x月x日,局主要负责人第一时间到省科技厅汇报应城高新技术企业复工复产和重大科技项目建设情况,得到王炜厅长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今年共争取中省竞争性项目x项,其中科技部“科技助力xxxx”x项、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x项、省揭榜制重大项目x项、省重点研发项目x项、省星创天地后补助项目x项、省科技进步奖x项,争取项目数量、资金位居x首位。策划“十四五”科技创新项目xx项。局招商专班先后赴x、x、x以及总部等地开展招商工作,跟踪联系项目x个,其中富邦农业数字产业园项目成功落户。
6.持续加强校市校企合作,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把校市校企战略合作从部门工作上升到市级层面,市“四大家”领导亲自安排部署,市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市人大专题调研,科技界人大代表主动献言献策,集思广益,不断创新合作方式方法,拓展创新渠道,丰富合作内容,校市校企产学研合作成效明显。先后与x理工大学、x工程大学、x工程学院等xx所高校开展技术需求对接,签订技术服务协议xx份、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协议xx个、科技成果转化协议xx项,实现技术合同登记额亿元。xx药业公司委托x工程大学陈云峰教授研发的x个抗高血压药物中间体成功实现产业化,当年新增产值亿元、利税亿元,x公司创新快速发展。xx月底市人民政府与x省农科院成功举办院市战略合作签约仪式,签订企校合作协议x份、合作金额xxx万元;聘请省级农业科技_x名,分别在我市田店、义和等乡镇开展x场技术培训,走访对接x家企业技术需求并提出解决方案。建成x市级星创天地x家、省级x家,省级农业科创基地x个,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试验示范和新模式。
7.持续加强作风纪律建设,承诺事项如期完成。
时刻牢记向全市人民作出的公开承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八届十次全会精神,深入推进作风纪律建设,不断优化科技领域营商环境,创新工作方式,精准服务企业,激发创新活力,助力承诺事项全面高质量完成,为全市实现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科技支撑。
8.服从服务于市委中心工作,取得圆满成效。
坚决服从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部署,全力服务全市中心工作取得实效。疫情防控有力有效,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复工复产。协调相关部门帮助驻点村修建通组公路公里,组织开展捐款捐物、定期走访结对帮扶贫困户,开展扶贫扶智工作取得实效,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受到驻点村干群好评。
一是认真学习解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科技创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核心地位,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二是积极邀请省市专家、部门领导来我市开展的宣讲培训,剖析科技创新典型案例,营造全市科技创新的浓厚氛围;三是根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科技创新工作的新要求,结合应城实际,争取市委市政府出台科技创新新政策。
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进一步加强党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科技创新工作新机制,着力打造形成以科技创新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格局。充实调整创新型县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强化市委对科技创新工作的统一领导,明确乡镇和各部门分管领导职责,形成全社会火线支持科技创新工作、践行创新发展的新格局。
按照学习-培训-考察-实践的学习工作模式,加力提升科技干部队伍理论水平和科技创新服务能力,构建适应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的新型干部队伍,探索我市科技创新工作新路径、新模式。
(1)高质量完成x省首批创新型县市建设工作任务,查漏补缺、总结经验做法,适时启动申报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工作。
(2)紧盯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企业研发投入、高新技术企业数等重要指标,实现x省科技创新综合考评取得新成绩。
(3)着力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新型研发机构数、科技成果转化数、技术合同登记额“四大任务”,确保硬账硬结。
(4)聚焦招商引资、立项争资、校市校企合作、优化科技领域营商环境、助力乡村振兴“五项重点工作”,助推全市高质量发展。
4.高质量完成中心工作任务,塑造科技部门新形象。
加强党建、党风廉政建设、纪律作风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高质量完成驻点社区治理、驻点村乡村振兴以及其他中心工作任务,塑造科技部门良好社会形象。
县级科协工作新思路 科技创新下步工作计划篇二
(一)完善科技创新工作机制。为贯彻落实《省行动方案》,市科技局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借鉴兄弟市经验,结合我市实际,起草了《创新服务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措施》(讨论稿),制定了《亳州市科技成果引导基金管理办法》,修订了《高层次人才团队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
(二)扎实做好参加第二届中国(安徽)科交会准备工作。成立了市参加第二届中国(安徽)科交会工作专班,要求市十大产业专班集中开展科技成果对接交易活动,已征集有效签约项目4项、展示项目15项、技术需求项目32项。筹备期间,我市落实成果对接交易金额亿元,在地市中排名靠前。
(三)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截止到6月底,全市科技成果登记502项,比2021年全年登记量多9项,提前完成目标任务。全市吸纳技术合同307项,合同成交额4亿元;全市输出技术合同196项,合同成交额亿元。
(四)引导科技研发投入。推进科技创新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将16项科技创新奖补事项纳入“免申即享”平台,兑现169个科技项目奖补资金万元。认真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截至2022年6月,550户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金额亿元,比2020年增长近4亿元。2021年度,85家规上企业研发投入填报实现“零”的突破,有研发活动企业数()比2020年()增长。
(五)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行动。积极组织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申报,2022年1—6月,我市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75家,高于上年全年3家。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培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梯度培育机制,聚焦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着力推进全市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推荐135家企业认定2022年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
(六)积极开展产学研对接。组织济人药业、雷允上药业、华佗国药、天祥药业、翰联纺织、中嘉环保、上元家居等46家企业与中科大、天津药物研究院、天津中医药大学、江南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工程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科技学院等21家高校科研院所,就技术需求凝练、成果转移转化、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视频对接交流、实地互动考察,促使更多的成果在企业转移转化产业化。5月份被安徽省创建一流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为“为企服务”平台办理企业反映问题典型案例(2022年第一批)。
(七)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和载体建设。组织亳州学院“药食同源功能食品亳州市重点实验室”等3家市级重点实验室验收。亳州市众创科技创业服务有限公司“亳州青年科技创业园孵化器”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亳州利创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辛创云众创空间”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推荐亳州市青凤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凤还巢众创空间”等7家众创空间申报省级众创空间。
(十)完善科技金融保障体系。设立亿元市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筛选9个项目进入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担保,发布科技融资担保“白名单”303家,设立600万元科技型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累计向企业发放科技贷款63笔、亿元。摸排56家科技型企业亿元融资需求,积极对接金融合作平台,推动解决融资需求。
(十一)开展“服务创新主体,提升作风能力”活动。了解在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突破“卡脖子”技术、人才引育使用等方面存在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听取创新主体对科技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累计走访企业130家,征集企业诉求21个、技术需求32个、意见建议52个,帮助企业解决诉求和技术需求43个,正在对接技术需求10个。积极优化营商环境,对省市四送一服平台反馈问题8个,“优环境、稳经济”现场办公问题反映问题3个,已经全部解决,满意度100%。
县级科协工作新思路 科技创新下步工作计划篇三
2.科研设施共享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学装置和科研设施、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重要公共科技资源的优势,推动面向科技界开放共享,为相关学科发展提供支撑保障。
3.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加强各类科学数据的整合和质量控制,完善科学数据汇交机制,推动科学数据的汇聚和更新,加工形成专题数据产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提供科学数据支撑。
4.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扩大科技文献信息资源采集范围,建立长期保存制度,建设面向重大科技发展方向的语义知识组织体系,提升科技资源大数据语义揭示、开放关联和知识发现的支撑能力,全面构建适应大数据环境和知识服务需求的国家科技文献信息保障服务体系。
5.生物(种质)资源与实验材料共享服务平台。重点加强实验动物、标准物质、科研试剂、特殊人类遗传资源、基因、细胞、微生物菌种、植物种质、动物种质、岩矿化石标本、生物标本等资源的收集、整理、保藏工作,提高资源质量,提升资源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
五、提升科研条件保障能力
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支撑重大科技突破为目标,加强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实验动物、科研试剂、创新方法等保障研究开发的科研条件建设,夯实科技创新的物质和条件基础,提升科研条件保障能力。强化重大科研仪器设备、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研制与开发,推动科学仪器设备工程化和产业化技术研究;强化国家质量技术基础研究,支持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技术研发,加强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加强实验动物品种培育、模型创制及相关设备的研发,全面推进实验动物标准化和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加强国产科研用试剂研发、应用与示范,研发一批填补国际空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科研用试剂,不断满足我国科学技术研究和高端检测领域的需求;开展科技文献信息数字化保存、信息挖掘、语义揭示、知识计算等方面关键共性技术研发。
县级科协工作新思路 科技创新下步工作计划篇四
1.重点基础材料。着力解决基础材料产品同质化、低值化,环境负荷重、能源效率低、资源瓶颈制约等重大共性问题,突破基础材料的设计开发、制造流程、工艺优化及智能化绿色化改造等关键技术和国产化装备,开展先进生产示范。
2.先进电子材料。以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与半导体照明、新型显示为核心,以大功率激光材料与器件、高端光电子与微电子材料为重点,推动跨界技术整合,抢占先进电子材料技术的制高点。
3.材料基因工程。构建高通量计算、高通量实验和专用数据库三大平台,研发多层次跨尺度设计、高通量制备、高通量表征与服役评价、材料大数据四大关键技术,实现新材料研发由传统的“经验指导实验”模式向“理论预测、实验验证”新模式转变,在五类典型新材料的应用示范上取得突破,实现新材料研发周期缩短一半、研发成本降低一半的目标。
4.纳米材料与器件。研发新型纳米功能材料、纳米光电器件及集成系统、纳米生物医用材料、纳米药物、纳米能源材料与器件、纳米环境材料、纳米安全与检测技术等,突破纳米材料宏量制备及器件加工的关键技术与标准,加强示范应用。
5.先进结构材料。以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高温合金为核心,以轻质高强材料、金属基和陶瓷基复合材料、材料表面工程、3d打印材料为重点,解决材料设计与结构调控的重大科学问题,突破结构与复合材料制备及应用的关键共性技术,提升先进结构材料的保障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6.先进功能材料。以稀土功能材料、先进能源材料、高性能膜材料、功能陶瓷、特种玻璃等战略新材料为重点,大力提升功能材料在重大工程中的保障能力;以石墨烯、高端碳纤维为代表的先进碳材料、超导材料、智能/仿生/超材料、极端环境材料等前沿新材料为突破口,抢占材料前沿制高点。
五、发展清洁高效能源技术
县级科协工作新思路 科技创新下步工作计划篇五
1、拓展产业空间。
(2)推动已建成产业园区升级,提升园区形象设计,优化园区环境,提高园区辨识度。
(3)提升园区运营方服务水平,强化资源整合,深化服务内涵
(4)提升园区集聚企业能力,提高园区招商和服务的专业性。
2、营造产业环境。
(2)强化企业服务,全年至少组织科技活动100场次,积极引入科技创新、知识产业、金融机构、法律事务等专业服务机构,提升专业服务水平。
3、推进重点项目。
县级科协工作新思路 科技创新下步工作计划篇六
1、切实提高对金融工作的重视程度。金融业既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也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做好金融工作的重要意义,把金融摆到战略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部署,加大工作力度,有效促进金融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2、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金融主管机构要充分发挥“综合、协调、指导、服务”职能,积极支持配合人民银行、银监办等监管部门依法履行监管职责,加强对全县金融工作的协调指导。人民银行、银监办要认真贯彻中央、省、市的金融工作方针,结合隆尧实际,积极提建议、当参谋,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各类金融机构要把提高自身效益和支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很好地结合起来,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不断拓展空间。各单位、各部门也要大力支持金融工作,支持人民银行、银监办依法开展监管,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
1、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各金融机构要结合我县实际,科学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明确信贷投放总量。20xx年,全县信贷净投放要确保亿元,力争亿元。要重点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在缴存法定准备金、留足备付金后,农行和农联社在县域新吸收的存款原则上要用于当地;县建行在县域新吸收的存款80%投放于当地;工行、中行在县域新吸收的存款要90%用于当地;邮储银行新增资金回流比例要达到60%以上。
2、突出信贷投放重点。要确保重点项目合理资金需要,密切跟踪了解纳入全县重大项目库的项目进展情况,对符合政策导向和信贷条件的项目,要适时开展辅导,督促项目业主采取多种方式做实项目资本金,完善有关审批手续,满足信贷条件,确保信贷资金与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对接好。在产业上,优先重点支持装备制造业、食品制造业,并向建材、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以及新材料、电子科技等新兴产业倾斜;在空间上,重点扶持建设县城经济开发区和东方食品城工业聚集区,不断加大对尹村、魏庄、固城、双碑等工业小区建设的基础设施投入力度。
3、优化信贷投放结构。加大对中小企业和“三农”的支持力度。确保中小企业贷款和涉农贷款增量不低于20xx年,增幅不低于贷款平均增幅。各金融机构要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支持现有工业企业的流动资金需求和扩能改造,发挥中小企业的支撑作用。要积极探索银行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有效渠道和方式,增强金融惠农、强农的服务能力。县人行要合理运用支农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投入。加大对民生领域的信贷支持,加大对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创业人员、大学生在隆尧创业、复转军人创业、农村妇女创业等符合政策条件对象的贴息贷款支持。
4、推进信贷产品创新。在继续巩固传统的门面房、土地、第二套住房、机器设备等抵押信贷业务,以及住房按揭、汽车、家电消费信贷业务与小额信贷外,要因地制宜地拓展和开辟新的信贷品种,如银行承兑、票据贴现、应收账款质押,林权、货物、宅基地等抵押贷款业务。
1、加大金融机构引进和培植力度。扶持新的金融市场主体,鼓励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来我县设立分支机构。年内确保邢台银行隆尧支行挂牌营业。
2、推动银行业从城市向农村扩展。努力打造农村信用支付环境示范县。推动农联社和信用社向农村银行过度,加快推进银行自助设备向农村等金融服务薄弱地区的延伸和覆盖,加快培育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年内力争1家小额贷款公司挂牌营业。
县级科协工作新思路 科技创新下步工作计划篇七
1.重大综合科学考察。在我国重要地理区、生态环境典型区等重点、特殊和空白地区,开展地理、地质、生态、环境、生物、农业、林业、海洋、健康等多领域多要素的科学考察与调查,采集、收集科技基础资源,摸清自然本底和动态变化状况。
2.南北极科学考察。围绕极区快速变化及其对区域和全球气候、环境、生态以及人类活动影响等重要方向,依托极地科考站、科考船和综合立体观测系统,开展极地雪冰、资源环境、海洋沉积、极光和电离层特征、地质构造等科学考察与调查,提高对极地系统的科学新认知,提升极地科学研究的能力与水平。
3.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开展全国范围内的种质资源普查和征集,开展典型区域的种质资源系统调查,抢救性收集各类栽培作物的古老地方品种、重要作物的野生近缘植物以及其他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种质资源等,丰富种质资源的数量和多样性。
4.科学调查。开展岩石、地层、古生物、构造、矿产、水文、环境、地貌、地球化学、重点疾病等科学调查,获取相关学科研究所需基础资料和信息。
六、加强基础研究协同保障
完善基础研究投入机制,提高基础研究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例,充分发挥国家对基础研究投入的主体作用,加大中央财政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加大对基础学科、基础研究基地和基础科学重大设施的稳定支持。强化政策环境、体制机制、科研布局、评价导向等方面的系统设计,多措并举支持基础研究。积极引导和鼓励地方政府、企业和社会力量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形成全社会重视和支持基础研究的合力。
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布局,完善国家基础研究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按照新的国家科技计划体系对基础研究工作进行系统性部署和支持。发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源头创新的重要作用,充分尊重科学家的学术敏感,包容和支持非共识研究,构建宽松包容的学术环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以及基地和人才专项加强支持开展目标导向类基础研究和协同创新,建立按照国家目标凝练基础研究重点任务的有效机制,进行长期稳定支持。
推进科教融合发展,结合国际一流科研机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支持高等学校与科研机构自主布局基础研究,扩大高等学校与科研机构学术自主权和个人科研选题选择权,支持一批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组建跨学科、综合交叉的科研团队,促进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全面参与基础研究,推进基础研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改善学术环境,建立符合基础研究特点和规律的评价机制。自由探索类基础研究采用长周期评价机制,实行国际同行评估,主要评价研究的原创性和学术贡献;目标导向类基础研究强调目标实现程度,主要评价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的效能;确立以创新质量和学术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
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大力推进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加强基地优化整合,创新运行机制,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夯实自主创新的物质技术基础。
一、优化国家科研基地和平台布局
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着眼长远和全局,统筹科研基地、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和科研条件保障能力建设,坚持优化布局、重点建设、分层管理、规范运行的原则,围绕国家战略和创新链布局需求对现有国家科研基地平台进行合理归并,优化整合为战略综合类、技术创新类、科学研究类、基础支撑类等,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和目标任务。战略综合类主要是国家实验室。技术创新类包括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以及对现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优化整合后形成的科研基地。科学研究类主要是国家重点实验室。基础支撑类包括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科技资源服务平台等基础性、公益性基地和平台。
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统筹布局国家科研基地建设,推动地方和部门按照国家科研基地总体布局,建设适合区域发展和行业特色的科技创新基地,形成国家、部门、地方分层次的合理构架。进一步完善管理运行机制,加强评估考核,强化稳定支持。
二、在重大创新领域布局建设国家实验室
聚焦国家目标和战略需求,优先在具有明确国家目标和紧迫战略需求的重大领域,在有望引领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面向未来、统筹部署,布局建设一批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一体的国家实验室。以重大科技任务攻关和国家大型科技基础设施为主线,依托最有优势的创新单元,整合全国创新资源,聚集国内外一流人才,探索建立符合大科学时代科研规律的科学研究组织形式、学术和人事管理制度,建立目标导向、绩效管理、协同攻关、开放共享的新型运行机制,同其他各类科研机构、大学、企业研发机构形成功能互补、良性互动的协同创新新格局。加大持续稳定支持强度,开展具有重大引领作用的跨学科、大协同的创新攻关,打造体现国家意志、具有世界一流水平、引领发展的重要战略科技力量。
瞄准科学前沿和重点行业领域发展方向,加强以国家重点实验室为重要载体的科学研究基地建设,在孕育原始创新、推动学科发展和前沿技术研发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若干学科领域实现并跑和领跑,产出国际一流成果。根据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整体要求,按照国家科研基地顶层设计,对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优化布局,重点在前沿交叉、优势特色学科择优建设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推进省部共建、军民共建及港澳伙伴实验室建设发展工作。完善运行管理制度和机制,强化定期评估考核和调整,形成具有持续创新活力、能进能出的重要科学研究基地。
县级科协工作新思路 科技创新下步工作计划篇八
2022年,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创新驱动发展的决策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关于提升“五力”、打造“五地”,推进“四链”融合的工作部署,以更加振奋的精神状态,抢抓“双区”建设重大机遇,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牵引支撑能力,全力打造国际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
(一)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抓好基础研究顶层设计,健全基础研究多元机制,持续加大基础研究财政投入,鼓励企业、社会组织以捐赠和建立基金等方式多渠道投入。持续发展壮大省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推进现有市级重点实验室优化调整。完善市区联动工作机制,推进更多创新资源向我市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集聚。
(二)探索新型举国体制深圳路径
加强部省市联动,深入实施合成生物部市联动专项,争取科技部支持深圳创新主体承担或参与国家重大项目。从重大科学问题、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到应用示范进行全链条创新设计、一体化组织实施深圳市重大科技专项。强化多主体协同,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战略科研平台与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
(三)畅通成果产业化链条
(四)着力推动科技与金融融合
(五)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
扩大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计划规模,深化拓展博士启动项目、优青项目、杰青项目,支持青年人才在科研攻关中挑大梁、当主角。深化科技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更大资源调度权,建立健全责任制和军令状制度,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加强人才国际交流,建设深港人才创新共同体,继续办好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集聚全球高端人才来深创新创业创造。
(六)加强科技支撑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
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平战结合的科研攻关体系和快速支撑机制。完善科技支撑疫情防控体系,构建从源头到末端的疫情防控科技创新体系。组织实施科技抗疫专项,结合科技应用需求,坚持应用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统筹实施科研攻关。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作用,结合常态化疫情防控现状,推进新产品、新设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的研发,推动实现国产化替代。
(七)推进高新区高质量发展
完善高新区政策法规,推动修订《深圳经济特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条例》。以坪山园区为试点,探索组建深圳高新区开发建设与运营集团。申报“国家高新区绿色发展示范园区”“国家高新区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中心试点园区”“国家高新区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园区”等,进一步提升深圳高新区影响力。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3409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