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武汉重启一周年文案篇一
武汉重启了,武汉的春天终于来临了。
英雄的武汉人民受过的伤不会被遗忘。
就算武汉解封了,我也不会怎么出门,因为风险还是很大啊!还有无症状携带者,今年太难了!
终于解封了,明天可以出门了。太不容易了。
终于恢复了往日的生活气息,武汉我们一起加油。
武汉解封了,为战疫中所有努力的中国人点赞。
武汉,好久不见,愿以寸心寄华夏,且将岁月赠山河,疫情还未结束,我们应该保持警惕,不能掉以轻心。
武汉重启了,这对全球来讲都是一个大的信号,好的信号!
今日,无心情,也是一种心情。愿武汉重启,世界无虞,岁月可期。
这座城市失去了太多,如今终于要重启,期待着喧嚣的日子到来。
虽有乌云遇皎月,但坚持下去,总会守得云开见月明。
疫情结束后最想做的一件事,要去旅游,走走停停,看苍生的喜怒哀乐。
疫情结束了,吃我喜欢吃的火锅,看我喜欢看的电影,找我喜欢的那个ta,一起去旅行!
虽然解封了,不过还是不能松懈,要严防输入,武汉加油。
天河机场航站楼进行复航前消杀,武汉加油!等你重启!热干面要起飞了。
武汉重启一周年文案篇二
2020年4月8日,经过76天的坚守,武汉宣布解封,江城迎来“重启”,恢复昔日的繁华时光。
时隔一年,当我们再踏上武汉这座城市时,会发现这座城市现在正焕发出勃勃生机,仿佛在告诉我们,一年后的武汉依旧是那个中部繁华的城市。全国各地曾支援过武汉的各界人士纷纷为武汉送祝福,致敬这座属于英雄的城市!
2021年4月8日,武汉解封一周年,并且宣告我们在这场艰难的抗疫斗争中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回顾这个长达一年的斗争史,这无疑是载入史册的一年,回望这个中国抗疫的“历史性”节点,不禁让人感慨万千,无数情感淹没于泪水中。
解封一年的武汉,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在推进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相结合上的表现,实际也是中国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经济社会复苏的一个缩影。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武汉经济发展走出了一个坚挺的v字形轨迹。
2021年春天,武汉樱花盛开,一年前在此战斗过的英雄们重新聚在一起,相约赏花,共同见证这座城市的绽放。
武汉重启一周年文案篇三
2、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好久不见!想念你,武汉。
3、武汉解封,真好,春天真的来了!
4、武汉解封了,热干面,等着我!
5、人间四月,武汉重启,静待雄起!
6、我们终于一起熬过了76个彼此守望、共担甘苦的日日夜夜。
7、今天的武汉:明天会更好。
8、武汉将解封。历经风雨后,我们终于再次相遇,樱花如约而至......你好,重启的武汉!
9、等春风来,等乌云散。阴霾渐散,武汉解封 ,期待英雄的城市重启!
10、当今天到来,我们只会对这座城市,更加热爱!武汉加油!
11、疫情正在褪去,春暖花会开,福安的美好依然在发生。别急,我等你。
12、从凛冬到暖春,所有的等待都值得。武汉,好久不见,愿别来无恙!
13、你好武汉,感谢在人间烟火中重逢。
14、2020年,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被铭记在全国人民的心中!加油,武汉!
15、在人山人海的樱花季,万事顺遂。
武汉重启一周年文案篇四
4月8日,一场以健康命名的世界级盛会第三届世界大健康博览会在武汉如期举办,再次展现武汉的底气与自信。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作为中国最早遭受疫情重创的城市,从被动防控,到主动应战;从千万居民完成核酸检测,再到全民免费接种疫苗,对照疫情防控这面镜子,武汉将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发展大健康产业作为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
4月7日,位于武汉市洪山区沙湖港北路和礼和路交汇处的洪山区人民医院(武汉市中心医院杨春湖院区)建设如火如荼,未来,它将与湖北省人民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洪山院区一起,填补武汉市最后一个中心城区无三甲综合医院的空白。
在武汉市蔡甸区、江夏区、新洲区和黄陂区,4家平战结合性质的三甲医院拔地而起,均将于今年7月交付。与此同时,同济医院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协和医院质子诊疗中心、武汉大学重离子医学中心也在同步建设。
过去一年,武汉针对疫情暴露出的问题和不足,着力补齐公共卫生短板,加速医疗资源布局。根据规划,2025年前,武汉将打造中心城区10分钟急救圈,新城区12分钟急救圈,届时,全市急救站至少达到110个。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院长冯占春认为,这些项目是武汉重塑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大大提高武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和救治能力。
与此同时,疫后武汉大健康产业跑出加速度,线上问诊、医疗电商、互联网健康管理等一批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迈瑞、稳健等一批知名医疗企业纷纷落户武汉,助力当地大健康产业加速迈向万亿级。
武汉重启一周年文案篇五
1.最爱这人间烟火气,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3.不会忘记停留在这个寒冬的人,致敬每一位逆行者,往后要对得起所有的牺牲。待武汉解封,迎回英雄,迎回幸存者,欢迎回家。中华民族,仍是生生不息。
4.希望未来的日子都是充满希望的好日子,武汉解封一周年了,一切都会重新开始。
5.原来,锻炼身体是这么这么的重要啊。
6.祝福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未来我们一起加油。
7.祝福武汉,祝福湖北武汉重启一周年
8.4月8日,武汉重启一周年!一起致敬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中国加油!
9.你好呀 崭崭新新的武汉,很幸运 正好在武汉
10.去年的今天,武汉重启。又一个春天来了,我们会越来越好!加油。
11.2020年4月8日,武汉市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有序恢复对外交通。一年的时间过去了,有哪些记忆让人难以忘怀,又有哪些成就值得我们了解和铭记,让我们一起回顾。
12.对未来的信心。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致敬英雄的城市和人民。
13.过去一年,泪水交织着汗水,有战斗艰辛也有奋斗喜悦。
14.这座城市失去了太多,期待着喧嚣的日子到来。
15.虽有乌云遇皎月,但坚持下去,总会守得云开见月明。
16.武汉解封一周年了,一切都会重新开始。
17.武汉解封了,为战疫中所有努力的中国人点赞。
18.武汉解封一周年后最想做的一件事,要去旅游,走走停停,看苍生的喜怒哀乐。
19.吃我喜欢吃的火锅,看我喜欢看的电影,找我喜欢的那个ta,一起去旅行!
20.春暖花开之时,就是你我见面之时。
21.一座了不起的城市 致敬。
22.一年过去了,武汉解封历史性的时刻。
23.伟大的人民永远忠诚,英雄的城市浴火重生。
24.时隔整整一年,再次听到这首《武汉,你好吗》是怎样的感受?曾多日牵挂的“武汉,你好吗”,如今终于可以开口对你说:“你好,武汉”、“早安,武汉”。
25.武汉逐渐有了日常的烟火气,安全有序流动,继续加油!
26.暂停之后修复,重启之后升级一切都会越来越好的。
武汉重启一周年文案篇六
武汉重启,1周年!
江汉关的钟声仍旧浑厚悠扬,龟山上春风和煦、绿意盎然,隔江相望的黄鹤楼与晴川阁游人如织。
自2020年4月8日解除离汉通道管控以来,湖北武汉,这座浴火重生的英雄城市,在逆境中奋起,重回烟火人间。
风暴过后,重寻生活坐标
红色丝巾系在脖间,一条长长的麻花辫斜搭在胸前……在武汉横堤社区凤凰城小区党群服务驿站,65岁的陈福英甩起紫红色水袖,跳起了黄梅戏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举手投足间韵味十足。
恢复中断的排练,重新组建因为疫情而散掉的艺术团是陈福英在武汉解封后做的第一件事。
陈福英主动上门做思想工作,鼓励团员走出阴影;对一些基础不太好的团员,手把手指点动作。在她的带领下,艺术团根据抗疫经历创作了一出黄梅戏《龙魂》。
“刚上台演出时还会回想起当时艰难的时刻,但演到后半场,沉浸在各地医疗队支援武汉,帮助我们渡过难关,我们的心态就好转了。”陈福英说。
陈福英现在的生活比以前更丰富了。除了每天跳舞排练、唱黄梅戏外,身为党员的她还加入到社区疫情防控志愿者团队,参与“爱心花车送温暖”等志愿活动,每周给小区里的孤寡老人送去生活慰问品,陪他们聊天。
“疫情严重的时候,我也是靠着社区志愿者的支持,才挺过来的。”陈福英说。
最近,陈福英正忙着带领艺术团排练新的曲目,名字叫《五星红旗》,将在今年7月1日上演。
风暴过后,热气腾腾的生活重新开启,更多像陈福英这样的普通人正怀揣坚定和勇敢重寻生活坐标。
守望家国,抗疫精神刻进武汉记忆
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这是过去一年提及武汉时,人们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字眼。
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中,有两位武汉人入选:身患绝症坚守抗疫一线的“人民英雄”张定宇,疫情中志愿服务、守护医护人员的快递员汪勇。
回顾那场惊心动魄的抗疫之战,张定宇认为,只有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才能孕育出像武汉这样“英雄的城市”:“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大家牢牢团结在一起抵御一切艰难险阻,再次彰显了中华民族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这样的胜利在世界其他国家是无法复制的。”
新冠疫情肆虐之时,张定宇拖着“渐冻”的身躯与死神竞速,当时他最迫切的愿望是“从病毒手中抢回病人”。如今,在湖北全省范围内推行影响群众健康突出问题“323”攻坚行动成为他最重要的事。
“我们想用5年时间,解决影响群众健康的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3类重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2种基础疾病,出生缺陷、儿童青少年近视、精神卫生3类突出公共卫生问题,把它打造成湖北样板。”张定宇说。
以张定宇等人为原型的电影《中国医生》即将上映。3月20日,正值春分,张定宇邀请电影《中国医生》剧组和援鄂医疗队在武汉大学赏樱,他也亲手种下了一棵樱花树。
“种下樱花,也是种下希望。”张定宇说。
希望,也是“快递小哥”汪勇在采访中不断提及的词。汪勇坦言,疫情带给自己最大的改变,就是激发了他做公益的热忱,在志愿服务中给更多人带来生活的希望。
此前,汪勇将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们写下的回忆录汇成了一本《金银潭日记》,记录这场疫情中80后、90后以及00后的坚韧和顽强。从去年9月开始,他参加了“青春在战疫中绽放”全国巡回宣讲活动,为学生们讲述疫情期间武汉发生的故事,分享关于抗疫的所思所想所为。
“我希望能在年轻人的心里种下一粒种子,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会回想起2020年发生在这座城市、这个国家的故事。珍惜当下,不负韶华。”汪勇说。
抢抓机遇,高新技术产业加速崛起
居民日常生活重回正轨的同时,武汉的各类企业也逐渐恢复往日生机。作为我国光通信骨干企业,武汉解封以来,中国信科集团率先按下复工复产“快进键”。其下属烽火通信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公司上下凝心聚力,在三个季度内完成了2019年全年的任务量,同时抢抓新基建机遇,努力扩大市场份额,“以百倍的决心和勇气,加快技术产品研发升级,不断提高产能和产品交付能力,加速行业数字化转型。”
中国信科集团所处的东湖高新区是继北京中关村之后国务院批准的第二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区内聚集了数千家高新技术企业,有着“中国光谷”之称。为推动经济复苏力量加速凝聚,东湖高新区制定支持企业平稳健康发展“44条”政策,从减轻负担、加强金融支持、强化创新支持、加大稳岗支持以及优化服务等5方面入手为企业“开绿灯”。
回忆起封城的76天,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纪委书记郭岭峰直言“困难难以想象”。“为了如期完成生产任务和攻关任务,我们一天都没有停工,以20%的人力撑起了70%的产能。有位技术带头人本来要回北京和家人团聚,但因为研发需要,他把回程的票退了,留下来带领团队继续进行技术攻坚。”郭岭峰动情地告诉记者。
重重困难中,最让郭岭峰忧心的是国外科研人员和物料、设备的通行问题,“物流和交通几近瘫痪,多亏高新区政府帮助我们先后协调20批次复工包机,全力疏通物资运输通道,这才解了燃眉之急”。
关关难过关关过。武汉全面解封之际,长江存储发布了128层qlc 3d nand闪存芯片x2-6070,这款芯片拥有业内已知型号产品中的最高单位面积存储密度,技术达到全球领先水平。
复工复产以来,武汉动能转换成效显著,高新技术产业加速崛起,创新驱动发展之路越走越宽。2020年,东湖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000亿元,研发投入占比达8.3%,发明专利突破1.9万件,净增高新技术企业830家,数量首次突破3000大关。
监督护航重大项目落地
助力打造发展新引擎
2020年3月24日,江汉七桥项目正式复工,成为武汉市首个复工的桥梁工程。1个多月后,中铁大桥局组织的“大干一百天”劳动竞赛拉开序幕。“激励效果非常明显,施工速度较疫情前提高了50%。”中铁大桥局集团武汉江汉七桥项目经理刘生奇说。
把时间抢回来!项目现场,每个参与者都铆足了大干一场的劲头。刘生奇向记者出示了手机上的步数记录,“忙的时候,每天2万步不在话下。有些年轻的安全员需要爬上爬下检查安全隐患,3万步都是家常便饭。”
建设者们争分夺秒抢抓工期的同时,另一群人也在为了这座城市的复苏四处奔忙,武汉市纪委监委驻市城建局纪检监察组干部李沛就是其中一员。“复工复产以来,我们对武汉在建的重点项目进行了全面的走访调研,实地了解项目进展,聚焦职能部门干部履职情况开展监督,看是否存在失职失责、不担当不作为等问题。”
近三个月的监督中,派驻纪检监察组走访了各区建管部门及市政、房建项目施工现场等84个点位,发现问题109项,现场督办责任部门整改105项,对存在的失职失责情形启动调查程序,共问责5人。
一年多时间里,让李沛感触最深的是工作重心的转移,“从前期的疫情防控,到项目复工复产,再到如今的护航开好局起好步,监督的重点在不断变化”。
“十四五”开局之年,武汉经济开启新一轮加速跑。今年一季度,全市215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超过3300亿元。其中,超100亿元的项目就有7个,创造了武汉历史上单次投资规模之最。
“无论工作重心如何转移,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这一点是始终不变的。”李沛说。
一起回望
武汉这一年的复苏之路
武汉重启一周年文案篇七
1、春天还在继续,武汉正在重启,大家熟悉的武汉又回来了。
2、好久不见再见曾经平淡的生活模样,让人忍不住泪流满面,看着武汉重启,渐渐恢复的状态,倍感亲切,感谢所有付出的人。
3、春天来了武汉重启留在了那个冬天的英雄和同胞们我们会好好的定不负你们的期望。
4、从寒冬到春天,武汉从暂停到重启,是无数人用生命守护生命,是他们托起了明天的希望!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愿逝者安息!
5、想吃热干面,豆皮,锅盔等等好吃的!暂停之后的武汉中午重启了,一切都向着更好地方向恢复,祝福武汉!
6、重启、所有的一切都在慢慢变好!向所有的英雄们致敬。
7、武汉重启,感谢祖国,感谢您不要神的光环,只要你的平凡只要平凡。
8、武汉的大堵点今天的样子,还是没有车,平时走这里基本7.8股车流汇集,武汉重启还需等待!
9、谢谢逆行者们,为我们拼过命!武汉即将重启!
10、谢谢大家在疫情期间对武汉的支援和帮助,向各位英雄致敬,武汉重启中,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愿花飨逝者,春暖斯人。
11、武汉重启了,这对全球来讲都是一个大的信号,好的信号!
12、缅怀,追思,哀悼,清明已至,春花已开,武汉已重启,中国已重启,历史不会忘记你们的付出,谢谢。
13、回头看还是很残忍,武汉已经重启,希望慢慢雨过天晴。
14、武汉重启了,一定要来一碗热干面!甚至愿意来一碗蔡林记热干面。
15、武汉,按下暂停键,舍生取义,众志成仁;上下一心,共赴国难!武汉,即将重启。
16、今日,无心情,也是一种心情。愿武汉重启,世界无虞,岁月可期。
17、天河机场航站楼进行复航前消杀,武汉加油!等你重启!热干面要起飞了。
18、多难兴邦,忧患砺党,困难并不能打倒我们。春天已经到来,武汉在“重启”,一切都会越来越好。
19、我们武汉慢慢重启中,等完全安全了,我们就可以到处走走了。
20、和小朋友一起默哀,看央视的专题节目。从一月底封城,全国驰援,到如今的春暖花开,等待武汉重启。眼眶红了好几次。国家了不起,人民了不起。
21、春天终于来了,武汉也终于重启了,可是那些永远留着残酷的寒冬的抗疫烈士们和被病痛夺去生命的同胞们看不到了。愿你们安息,向英雄们致敬!
22、英雄的武汉人民受过的伤不会被遗忘。武汉一定能重启。
23、曾经看似日常的烟火角落 正在一点点重新载入,一定要永远记得,武汉这座城市重启。
24、平凡变成了奢求,愿武汉快重启吧,愿世界安定吧。
武汉重启一周年文案篇八
2021年4月8日迎来了武汉“重启”一周年,回望过去一年的经历,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及其英雄的人民都有太多令人难忘的记忆。
2020年1月23日,武汉被按下“暂停键”,900万人的城市,被一纸通知紧急暂停。两个月后的4月8日,武汉迎来复工后的第一个工作日,这座城市正在缓慢重启。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过去的60天,是武汉全民战役的六十天,也是导演程逸飞拍摄武汉抗疫纪录片的六十天。他拍摄的《决战江城之巅》每日一更,用“不一样的日记”记录武汉封城后的每一天,他拍志愿者、医疗队、环卫工、外卖员、病人家属、社区工作者……一切和疫情有关的人。镜头里有人沉默,有人哭泣,但更多的人握紧拳头大喊加油。他说,我们无法再重新走进2020年的凌冽初春,但是它们理应以任何方式被记录在册。从策划到拍摄到后期剪辑,再到片子成功发出,通常都是凌晨两三点,第二天一早,他再一次开始了拍摄、剪辑……是他让我们知道,60天的日夜,隔离病毒不隔离爱。
别时严冬尚未尽,再见已是四月天。从“暂停”到“重启”,1814个小时,对武汉、对湖北、对全中国而言,是冬天与春天的距离,是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的艰难历程。这个冬天,有人一路逆行回到工作岗位上,与一座城共进退;有人从父辈手中接过传承,穿上白大褂,奔赴战场;有人日夜兼程,将新鲜蔬菜送到武汉人的餐桌上;有人义务接送医护人员,帮助运送物资……一个个再平凡不过的普通人,用勇敢和爱,为武汉撑起了一片“晴天”。所幸,舌尖上的热干面、醉人心的东湖美景再次回到了人们的视野,车水马龙、市井烟火、人声鼎沸、机械轰鸣……一切都生机盎然,朝气蓬勃。
莫道春光难揽取,浮云过后艳阳天。经过一个冬天的蛰伏,樱花绚丽绽放。关闭的工厂机器轰鸣声再次响起,办公楼里的白领越来越多,外卖小哥变得更忙了。武汉,正在回归,回到原本最日常的样子。武汉虽已“解封”,但战疫仍未结束。解封并不代表解防,低风险不代表无风险,零新增不表示零风险。我们仍旧要做好防护措施,戴好口罩,勤洗手,多锻炼身体,莫让之前所有的努力付之东流!历经76天,从按下“暂停键”到“重启”,武汉这座“九省通衢”、经历过一次次重大历史考验的城市,在同无情病魔的卓绝斗争中“挺”了过来,一步步地走向胜利。
武汉,终于回归。明天,我们会更勇敢地走下去!
武汉重启一周年文案篇九
又是一年春来到。英雄之城,草长莺飞,人如潮涌。
校园里,130万大学生安然返校;工地上,总投资3305.4亿元的215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车间里,首批“武汉产”新冠疫苗为全球抗疫贡献力量。
一年前的今天,2020年4月8日零时,离汉通道开启。在历经整整76天“封城”后,武汉,这座千万人口特大城市终于迎来重启。
彼时,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肆虐。作为最早受到疫情冲击的城市,武汉既面临着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巨大压力,也遭遇着经济总量断崖式下滑的严峻挑战。
“英雄的武汉人民一定能够彻底战胜疫情,一定能够浴火重生,一定能够创造新时代更加辉煌的业绩!”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寄望,激励着湖北武汉的干部群众。
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一年来,武汉历经大战大考,英雄之城交出新答卷,迸发新生机。
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武汉成为“健康安全的城市”
刚刚过去的清明小长假,尽管天公不作美,武汉各大商圈、景点,依旧人流如织。踏青、购物、外出就餐,人们尽情享受难得的春日时光。
自去年5月19日以来,武汉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自去年6月1日起,武汉无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这才是健康、安全、充满活力的武汉。”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护士方雅芳,曾在武汉抗疫一线奋战52天,今年春天,她专门带着新婚丈夫来汉赶赴“樱花之约”。眼前的变化让她感叹不已:这里根本不像一座经历过疫情的城市。
这一切来之不易。从最早遭受疫情重创的城市,到“健康安全的城市”,一年来,湖北武汉始终铭记总书记“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殷殷嘱托,慎终如始、再接再厉,决不让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前功尽弃。
“解封”之后,武汉又进行了全球史无前例的千万居民核酸检测。从5月14日0时至6月1日24时,前后十多天、支出9亿元左右,累计检测989.9万人,没有发现确诊病例。
这场全员检测,不仅为世界抗疫提供了“武汉经验”,也让历经70多天禁足的武汉人放心走出家门,整座城市从“物理解封”到“心理解封”,迎来活力奔涌。
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武汉“晴天带伞”“撑伞避雨”“打伞干活”“修伞补强”,坚持“人、物、地”同防,持续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决定性成果。
一套应急指挥与疫情大数据应用系统建立。武汉全面整合913家医院病历、检验检查结果数据、全市5000余家药店、2565所学校、13类重点场所等,建立了60类自动触发点。近1万工作人员在系统的调度下开展业务,做到应急指挥、应急处置、指挥调度,一键达基层。
今年初,河北两例确诊病例在汉有活动轨迹。获悉消息后,武汉用时不到一天,便迅速完成排查、封控、流调、消杀等工作。次日“警报”解除。
经历过疫情首轮冲击,如今的武汉,疫情防控已成为市民的自觉之举。昔日的“江夏方舱医院”变身“大花山方舱医院新冠疫苗接种点”,人们排队走进接种点,以另一种方式继续为抗疫做贡献。
为打好公共卫生“安全补丁”,一年间,湖北全省开工建设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项目1142个,规划总投资1381亿元。在武汉,62家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在疫后完成标准化建设,4家平战结合医院建设正如火如荼,都将于今年7月交付。
中央一揽子支持政策送来“及时雨”
武汉经济v型反转gdp重返全国前十
2月27日上午,武汉市2021年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215个项目、3305.4亿元投资额,创下武汉单次集中开工之最。
3月,112个招商引资项目的签约总金额达3462亿元,创下武汉历年来单场招商活动之最。
从雨雪纷飞,到春暖花开,武汉经济重燃引擎,开足马力提档加速。今年1-2月,武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6.3%。
事非经过不知难。作为封控时间最长、重启时间最晚、疫情影响最大的城市,去年一季度,武汉gdp断崖式下跌40.5%,仅有200余家规上工业企业保持运转,不足全市10%。
“我相信,困难再大,也压不垮英雄的湖北人民。”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激励着湖北、武汉广大干部群众。
把时间抢回来,把损失补回来。按下“重启”键的武汉,搏杀二季度、冲刺三季度、决战四季度,全力打响经济保卫战。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推动下,中央一揽子支持政策送来“及时雨”。
400多家国内外500强企业来汉考察洽谈,2020年,武汉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突破9300亿元、增长6.7%,抗疫主战场成为企业的投资热土。
多个国家级盛会高频落地,首届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在汉举行,习近平总书记贺信指引武汉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国家存储器基地二期、京东方10.5代线、华星光电t4、中金数谷武汉大数据中心,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落地生根。2020年,央企与我省新签订项目合作协议172个,投资总额4636亿元。
抢抓机遇、主动对接,武汉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政府与企业一起爬坡过坎。全年减税降费513.7亿元,直达38万家市场主体,为企业提供纾困贷款1018亿元。仅用1个多月,武汉实现全市1万多家“四上”企业复工复产,1326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全面复工。
从“暂停”到“重启”,再到全面加快恢复,武汉以战略定力锚定高质量发展,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史无前例的疫情,倒逼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武汉抢先布局,引来华为长江鲲鹏、小米总部二期、浪潮华中总部、华为ai算力中心等相继落户。2020年,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超过40%,“光芯屏端网”产业规模已近万亿。
疫情同样催生大健康产业快速崛起。武汉持续发力,迈瑞医疗“全球第二总部”、华大智造智能制造及研发基地、联影医疗武汉总部基地、中国生物中部产业基地等先后开建,推动大健康产业迈向万亿级。
全球首个超高通量核酸检测“火眼”实验室、全球首款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全球首款128层qlc三维闪存芯片等一批科技成果诞生,武汉的创新步伐,从未停歇。
一条“v型”反转曲线,为这份努力写下注解。在3月见底后,武汉主要经济指标开始逐月逆势反弹,2020年全年经济总量达到15616.1亿元,重返全国城市前十。
加快补齐治理体系的短板和弱项
党员干部沉下去 治理效能强起来
“民生稳,人心就稳,社会就稳。”
“这次新冠疫情防控,是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既有经验,也有教训。要放眼长远,总结经验教训,加快补齐治理体系的短板和弱项,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筑牢制度防线。”
声声叮咛,句句嘱托,暖在心间,催人奋进。
社会治理的重心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针对2020年新冠疫情初期暴露出的社会治理短板,一年来,武汉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新路子,推动治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资源下倾,让居民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
疫情大考中,武汉4.45万名党员干部紧急支援社区抗疫。在常态化防控下,14.9万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下沉党员与社区自管党员、居民志愿者等“结对组团”,参与基层治理,进一步充实了社区力量,扩大了服务范围。
“随时电话咨询,休息时间还上门。”在武汉市百步亭社区怡和苑南区,700多名在职党员下沉报到,让居民袁超英老人有了自己的“健康顾问”——住在同一社区的医护工作者陈丹。
东湖新城社区是一个住有3000多户、1.2万人的还建小区。去年4月8日重启当日,总书记曾专门给东湖新城社区全体社区工作者回信,要求抓细抓实社区防控工作,用心用情为居民服务。
“现在社区凝聚力越来越强,居民主动参与社区服务的意愿越来越强,大家都希望把社区建设得越来越好。”社区党委书记陶久娣介绍,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社区老党员自发成立“老东湖巡逻队”,从最初的6人迅速壮大到76人。他们平均年龄65岁,在楼栋间巡逻,劝导不文明行为,查找安全隐患。
“每一次重大危机都会推动社会的进步。”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巴曙松说,“这次疫情之后的武汉无论是在社会治理、公共卫生,还是在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等方面正取得更大进步,而不断积累的进步又将使武汉成为一个日益向上向好的全国化、国际化大都市。”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3485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