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福建导游词(实用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28 11:58:01
最新福建导游词(实用14篇)
时间:2023-09-28 11:58:01     小编:雁落霞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福建导游词篇一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我们现在已经到了福建省内最大的寺庙——泉州开元寺。开元寺占地面积78000 平方米。它规模宏大,构筑壮观,景色优美,曾与洛阳白马寺、杭州灵隐寺、北京广济寺齐名。开元寺初名“莲花寺“,后改为“兴教寺”、“龙兴寺”。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9年)唐玄宗下令全国各州建一座开元寺,遂改现名。

人们常说“自古名山僧占多”,其实是冤枉了出家人。与世无争的僧人隐身在高山峻岭之上,本意是修心养性,却常成为德高望重的高僧,因而山以僧名,闻名遐迩。而泉州开元寺就座落在平平无奇的鲤城区西街,与凡世的隔绝只靠山门前这堵象征性的屏障一紫云屏,这无形中缩短了尘世与佛门的距离。缺少名山大川的陪衬,却多了善男信女的亲近,这就是泉州开元寺的独特之处。

泉州开元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福建省“十佳”风景区,或许大家想知道,开元寺何以能够闻名海内外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慢慢领略、细细品味吧。

眼前这座别致的建筑就是开元寺的山门,也叫天王殿。它建于唐武则天垂拱三年(公元687年),前后已经过几次火灾烧毁与重建,现存建筑是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修建的。大家先请看这石柱:上下端略细,中部较粗,呈梭子状,学名梭柱,据考证为唐朝的石柱风格,年代已十分久远了。石柱上还悬挂有一木制对联“此地方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这是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所撰,近代高僧弘一法师所写的。它是泉州这个具有浓厚宗教文化色彩的古城风貌的真实写照。分坐在天王殿两旁的是按佛教密宗规制所配置的密迹金刚与梵王。它们怒目挺胸,状极威严,与一般寺庙所雕塑的四大金刚有较大差别,有人谑称它们为“哼哈二将”。

跨过山门就到了拜亭。站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拔地而起的东西塔和宽敞明亮的东西两廊对称地排列在两旁,而我们所在的位置就在开元寺的中轴线上。佛教传入我国巳有一千多年历史,并在中国落地开花,与中国文化融为一体。开元寺的布局就突出了我国古建筑的南面为尊和中轴线为主的特点。

拜亭前的这个大石庭,是个“凡草不生”的拜庭,供古今官民朝拜和活动。每逢农历二十六日,这里人山人海,梵呗声声,一派泉南佛国景象。石庭两边分列着八棵200至800岁的大榕树,阴翳蔽日,盘根错节,增添了开元寺静寂、庄严的气氛。树下排列着11座唐、宋、明时期不同形式的古经幢、小舍利塔,以及两只贔屃。庭中还置立着一座3米多高的石雕焚帛炉,盖钮雕蹲狻猊,炉身周雕幡龙、祥云、莲瓣、蔓草等纹饰,形制优美,雕工精妙。焚帛炉稍后两侧,还有两座南宋绍兴十五年(公元1145年)泉州南厢柳三娘捐建的印度萃堵波的方形石塔,塔上刻有萨锤太子舍身饲虎的故事,是印度教在南宋时留下的痕迹。

在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就是眼前这座大雄宝殿。因传说建殿之时有紫云盖地,所以又叫紫云大殿。大殿上方这块巨匾写有“桑莲法界”四个魏碑风格的大亨,以应桑开白莲之说。早在唐朝初期,泉州已盛产丝绸。这片地原是大财主黄守恭的桑树园,后来捐给匡护大师建寺。关于这件事,有一个很动人的传说:一天,黄守恭梦见有一个僧人向他募地建寺,他说等桑树开白莲花后就献地结缘。几天后,满园桑树果然都开出白莲花,黄守恭深被无边佛法所感动,果然把这片桑树园捐献出来。其实,黄守恭本为乐善好施之人,桑开白莲之说乃是人们敬慕佛祖,附会而成,但这一神奇的传说却为泉州人民所津津乐道,世代相传,因而开元寺也得了“桑莲法界”的美称。

大雄宝殿始建于唐朝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先后经过唐、南宋、元、明几次受灾与重建,现存建筑物是明代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遗物。大殿通高20米,面宽九间,进深六间,面积达1387.75平方米,大殿出拱深远,外观雄浑,保存唐朝宏模巨制、巍峨壮观的建筑风格。

大殿正中供奉的是御赐佛像毗卢遮那佛,汉译大日如来,是佛教密宗的最高神抵。其两旁是五代王审邽修大殿时增塑的四尊大佛,依次为东方香积世界阿閦佛,南方欢喜世界是宝生佛,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北方莲花世界成就佛,合称五方佛,也叫五智如来。这五尊大佛金光闪烁,衣纹清晰,神容慈祥,法相庄严,双手分别作说法、施与、接引、禅定等相,工艺精巧,令人叹绝。五方佛的胁侍有文殊、普贤、阿难、迦叶以及观音、势至、韦驮、关羽、梵王、帝释等诸天菩萨、护法神将共10尊。在大殿后正中供奉着密宗六观音的首座圣观音以及善才、龙女和两翼神态各异的十八罗汉。开元寺历代住持皈宗不一:有法相宗、律宗、净土宗、密宗、禅宗等宗派,而大殿却能保持这种罕见的规制,这既值得夸耀,也是值得研究的。

大雄宝殿还有一个“百柱殿”的雅称。全殿原计划设立柱子一百根,后来因为需要放置佛像和腾出给佛教徒朝拜的地方,便加长了珩梁,减少了立柱,成为86根柱子的“百柱殿”。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右参政、按察使曾樱与总兵郑芝龙重修开元寺紫云大殿时,将其中木柱全部换成石柱。百柱殿的柱子形式丰富多彩,有宋、元、明各时期的海棠花式柱、圆柱、方柱。楞梭柱、蟠龙柱等。尤其是殿后廊檐间那对16角形辉绿岩石柱,雕刻着古代印度和锡兰流传的古印度教大神克里希那的故事和花卉图案24幅,引起中外学者的极大兴趣。它与殿前月台须弥座束腰处的72幅辉绿岩狮身人面像和狮子浮雕,同为修殿时从已毁的元代主印教寺移来的。它们是宋元时期泉州海外交通繁荣发达,中外文化友好交流的历史见证。

福建导游词篇二

各位朋友:

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是南普陀寺,它历史悠久,始于唐朝,但由于多次被毁,又多次重修,所以整个寺庙的建筑还是比较新。原称为“普照寺”后被毁,在康熙二十三年施琅将军在此重建寺庙,因与浙江普陀山一样与供奉观世音菩萨为主,又处于普陀山之南,所以称其为“南普陀寺”,南普寺原是临济宗派世袭主持,1924年改为十方丛林选贤制,选拔贤能之人当任主持,自那时起已有十一任主持了,现任的主持是圣辉法师,南普陀寺庙的建筑也别具一格,现在,就随小吴一同前往参观一下吧!那我们所需要的时间为一个半小时。

各位来宾,现在请随我一同入寺参观,这是天王殿,1981年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题写的天王殿匾额。走进这天王殿,弥勒佛慈眉笑眼,耳垂双肩,袒胸露脐,笑容可掬,似乎对每一位游客都表示恭候光临。弥勒佛出生于印度,后来出家拜佛为师,佛预言他将继承释迦牟尼为未来佛,在五十七亿六万年之后在龙华树下成佛,分三会说法,以其代释迦佛说教之意。我们现在看到的已不是印度的弥勒佛,现在中国大多寺庙里供奉的是笑口常开胖弥勒像,他为五代时的契此和尚,今宁波奉化人,他常常拿一布袋,云游四方,无忧无虑,常劝人信佛,且总是眉开颜笑,和善待人,因而人们也称其为“布袋和尚”,后来他在岳林寺磐石坐化,口中念念有词:“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不自识”,人们才醒悟他是弥勒佛的化身。

弥勒佛身后的是韦驮,他手持金刚杵是佛教中的护法神,据说,如果寺庙中韦驮着地的金刚杵表明这个寺庙是子孙庙,对外来的云游僧人不开放,最多可吃两餐,不得留宿,如果韦驮将金刚杵横放在手臂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十方丛林,云游僧人可以免费食宿,如果韦驮一手将金刚杵高举过额,表示寺庙对云游僧人的食宿要收取一定的费用。

南普陀寺原先为子孙庙,所以韦驮的金刚杵是着地,后改为十方丛林,但这尊韦驮却没有更改外形,其实云游僧人到此是可以免费食宿的。

天王殿内两旁的便是四大天王,分别代表风、调、雨、顺,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琶,意为调,南方增长天王手持宝剑,意为风,西方广目天王一手拿圆珠,一手拿蛇或龙,意为顺,北方多闻天王手持一伞,意为雨。

现在我们走出天王殿,寺庙呈中轴线递次向上,向左右对称展开,现在看,左右两边分别是钟、鼓楼!寺庙中一般都是晨钟暮鼓!而钟鼓楼第一层分别又供奉着地藏王菩萨和伽蓝菩萨,正前方是大雄宝殿,这是寺院的主体中心,是一座重檐歇山顶两层蹿角式的建筑,绿瓦石柱,雕梁画栋,屋上铺琉璃瓦,殿顶绘有九鲤化龙、麒麟奔走、龙凤呈样等磁画,色彩鲜丽,金碧辉煌。南普陀寺始于唐朝,在大雄宝殿前的石柱上有一对联为证,“经始溯唐朝与开元并古,普光被厦岛对太武以增辉”,大雄宝殿中供奉着竖三世佛,分别是过去佛、现在佛与未来佛,中间的就是现在佛,即释迦牟尼佛,据说真有其人,原名乔达摩。悉达多,是古印度加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十九岁那年于四门出游,感悟到人生的生老病死的状况,于是决心出家,以摆脱生老病死的困苦,最终经过艰难的修行,在菩提树下觉悟,就成为现在的释迦牟尼。站在释迦牟尼两旁的是他两个弟子阿难与迦叶,前面还有一尊千手观音。在殿的后面供奉着西方三圣,中间为阿弥陀佛,左为观音菩萨,右为大势至菩萨。

在大雄宝殿的左右分别是十八罗汉,相传当年罗汉传入中国时只有十六罗汉,后加入了《法住记》作者庆友法师与此书的翻译者玄藏。

各位来宾,这是大悲殿,供奉着观世音菩萨,因为观世音菩萨又称为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所以称为大悲殿,观音原名观世音、观自在,慈悲之意就是给人与快乐,拔除悲痛。殿内供奉四尊观世音菩萨,安排四方,正中是一尊双臂观音,端坐在莲花座上,双目垂帘,神态安详。其余三尊为四十八臂观音,手上各雕一只小眼,持多种神器,姿态各一。游人香客必到此参观朝拜。大殿原为木结构,八角三重飞檐,全以斗拱架叠建成,殿内藻井,全用木料斗拱,不用一支铁钉。由于香火太盛这儿多次烧,所以等会儿要烧香的朋友请不要把香火带到殿内,在殿外烧就可以了。

前方便是藏经阁,为中轴主体的最高层,这阁建筑颇有特色,有中西合璧的韵味,上为歇山式屋顶,下为西洋式架构,重檐双层阁楼,上层藏经,下层法堂,二楼有宽敞的天台。这里面藏着明末用信徒和沙弥刺血写成的血经书,还有著名艺术家何朝东的作品白瓷观音、缅甸白玉卧佛等等。

各位来宾随我再往山上走,这儿有一个大佛字,是闽南寺院中最大的一个,高4米多,宽3米多,是清光绪三十一年振慧所书。

现在请各位与我一同往回走,南普陀是全国佛教高等教育的基地,这是闽南佛学院,创办于1925年,由当时南普陀的主持会泉大师为首任院长,他将佛学院作为改革中国僧侣的教育实验园地,使之成为中外著名的佛教高等学府,1937年抗日军兴,学院停办,,1985年又正式复办,由赵朴初会长重写了院额,现设有男女两部,男部在南普陀,女院在金榜公园内的紫竹林寺内,学院的每任校长都是由南普陀现任主持当任,所以现在的校长就是圣辉师。

厦门火烧屿导游词 ·日光岩导游词 ·武夷山龙川大峡谷导游词 ·永定土楼导游词-

各位来宾,看对面的普照楼,是专门供应素斋的地方,南普陀素菜以其清纯素雅的独特风味驰名中外,抛开了素菜仿制荤腥模样的传统,坚持素菜素料、素菜素做、素菜素名,其中有道菜名为“半月沉江”这是郭沫若先生所取的名,1962年郭沫若先生偕夫人来到南普陀寺,参观品尝素菜,他看过菜单后便把菜名排列编成韵律诗句,边吃边打拍子唱,兴致甚高,当端上当归香菇冬笋面筋汤时,见其一半香菇为墨色,一半面筋为白色,宛如半轮月影沉入江底,于是便为这道菜取名为“半月沉江”。

福建导游词篇三

各位亲爱的来宾,大家好!欢迎来到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闽西连城冠豸山观光旅游。我是xx旅行社的导游xx。

位于连城的客家第一名山”冠豸山,犹如一位不施粉黛的村姑,天生丽质,清纯可人。这里景区面积123平方公里,由冠豸山,石门湖,竹安寨,旗石寨,九龙潭等五个景区组成,集山清,水秀,谷幽于一体。相传冠豸山的开发始于宋朝,有八闽名胜”美称。因与武夷山同处于一条山脉,都是丹霞地貌,山势雄奇,而享北夷南豸,丹霞双绝”美誉。今天游览的主要景点是石门湖和冠豸山。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就乘船游览石门湖景区。大家请看石门湖景区虽小但却不失浩渺,清幽、秀丽、亭亭玉立,犹如少女般的柔情,就像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生命之门,它不是抽象的符号,它是直观的形象,是大自然鬼斧神工构筑出石门湖阴柔的羞涩风景,让人看过后一股敬意油然而生,它象征着母性的伟大和生命的崇高。好,各位团友,下了船,翻过鲤鱼背,我们便来到冠豸山景点最集中、最壮观的长寿峦。大家现在看到山谷中这奇特的擎天一柱就是著名的生命之根,它高56米,它与我们前面所看到的生命之门被人们誉为阳刚天下第一,阴柔举世无双”。

好,大家随我过一线天,我们来到的是冠豸山的前山。请大家往上看,这座山的主峰两边紧挨着两座山,而三座山峰连在一起像古代的一种官帽。它叫獬豸冠”,也就是宋代以前执法官的官帽,在古代也泛指执法官,咱们现在的执法官可不戴这种帽子哦!元曲名家关汉卿的《玉镜台》中就有这么一名台词生前不惧獬豸冠,死来图画麒麟像”,说的就是执法官。各位来宾知道什么叫獬豸”吗?相传它是古代的独角神兽,能辨是非曲直,若见人争斗,就会用角去触理亏的一方。后来由于方言的原因,咱们闽西人民把zhi”念成是zhai”,久而久之就成冠豸”这个词,这也就是这座山名的由来了,古往今来,人们把冠豸山视为刚正不阿的神山,也是人们追求建立公正廉明社会的象征。这里水处(闽江,汀江,九龙江)三江上游,第一景观便是这冠豸山,加上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又被誉为闽西第一关”,上游第一关。

朋友们,一座山,如果没有文化浸染,也就只是一块没有生命的石头。而冠豸山是有生命的,不仅在于它集生命之门”、生命之根”于一体,而且还因为它是一座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的山。与天下名山相比,钟灵毓秀的冠豸山不以山势巍峨称雄,不以香火鼎盛闻名,却以书院众多而自豪。数百年的书声熏陶,滋润了冠豸山的傲然风骨。书院的兴盛,文人墨客的纷沓而至,在山间留存一批珍贵的历代摩崖石刻和题匾,以及一篇篇歌咏冠豸山水的诗赋文章。最为珍贵的是,东山草堂内珍藏的两块题匾:一块是民族英雄林则徐手书的横匾江左风流”,另一块是大才子纪晓岚留下的追步东山”墨宝。冠豸山人文鼎盛,出过20多名进士,堪称连城文化的摇篮。

各位朋友,相信不久的将来,随着赣龙铁路,漳龙高速,龙岩冠豸山机场的开通,会加快闽西旅游前进的步伐,真诚地欢迎各位再到闽西,再到冠豸山。

福建导游词篇四

各位游客朋友:

我们现在来到的就是福州著名的三坊七巷旅游区。它位于福州市中心,占地约383500平方米。三坊七巷起于晋,完善于唐五代,鼎盛于明清,古老的坊巷格局至今基本保留完整,是中国都市仅存的一块“里坊制度活化石”。它以南后街为中轴线,两侧形成坊、巷,呈鱼骨状散开。其中“三坊”是指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分别是杨桥巷、朗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坊巷内至今保存有200余座古建筑,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9处,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保护建筑更是数量众多。这里还是“闽都名人的聚居地”,曾先后走出历代名人400多位,尤其如林则徐、沈葆桢、严复、陈宝琢、林觉民、林旭、冰心、林纾等,都是曾对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使得这块不足400000的热土充满了特殊的人文价值和不散的灵性及才情,从而成就了“一片三坊七巷,一部中国近现代史”的美誉。2015年,三坊七巷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先去看看“三坊”:一是衣锦坊,旧名通潮巷。宋代宣和年间(公元1119一1125年)陆蕴、陆藻兄弟居住在此,两兄弟才华横溢,名重一时。陆蕴官任福州知州,陆藻官任泉州知州,两人回乡时曾命名此地为“棣锦坊”。南宋淳熙年间(公元1174—1189年),王样任江东提刑,退休后也居于此地,将棣锦改名为衣锦,以示衣锦返乡之意。二是文儒坊,旧时叫山阴巷,最初叫儒林坊,到了宋代祭酒郑穆居住于此,改为文儒坊。因为坊里除了郑穆之外,还先后住有九门提督、台湾总兵甘国宝,抗倭名将、七省经略张经、清光绪皇帝老师陈宝琛之父陈承裘、《福建通志》主编陈衍等儒林名士,因此称儒林坊也是名副其实。三是光禄坊,是福州“三山藏”之一。北宋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以光禄大夫身份任福州知州的程师孟,常到坊里的法禅寺游览,见池畔有一块大岩石,便登石吟诗,故被称为“光禄吟台”,而此坊也改名为光禄坊。程师孟题吟的“光禄吟台”四个篆字石刻至今尚存。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去看看“七巷”。杨桥巷是“七巷”中最北面的一条巷,古名登俊坊,后因西能通杨桥而改名。民国时因城市建设需要,已被扩建为马路,所以后来也叫“杨桥路”。在杨桥路与南后街交叉处的林姓大宅,是林觉民烈士生前的住处,这一烈士故居,后来卖给作家冰心的祖父谢銮恩。冰心小时候在这里居住过,《我的故乡》中,就有对这一故居的生动描述。

杨桥巷往南,就到了郎官巷,巷的东头通福州市内闹区八一七北路东街口。郎官巷也是宋代就有的坊埠。据清《榕城考古略》记载:“宋刘涛居此,子孙数世皆为郎官。”故名郎官巷。宋代诗人陈烈迁居福州时也住在郎官巷。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的故居也坐落在巷内。郎官巷西头巷口立有牌坊,坊柱上有副对联写道“译著辉煌,今日犹传严复宅;门庭鼎盛,后人远溯刘涛居。”

郎官巷再往南,就到了塔巷。塔巷有千年的历史,顾名思义,这里曾经有座塔,这便是唐代闽王王审知的部下建造的“育王塔”。这座塔位于巷北,并有塔院看管,曾被视为是福州文运兴盛的象征。可惜在明代,这座塔就废弃消失了。到了清代,有人在巷内砌造了半;h的袖珍小塔,作为古迹纪念。20世纪50年代,小塔移置巷口坊门之上。塔巷旧有旌孝坊,为明代孝子高惟一所立,并流传有一首赞誉他的诗:“三年流水如君少,一片天然孝子心。昨夜三山明月照,不知甘露洒幽人。”至今仍传为美谈。

黄巷在塔巷之南,晋永嘉二年(公元308年)固始人黄元方避乱人闽,落户于此,故称黄巷。到了唐朝末年,崇文官校书郎黄璞退隐归居这里。黄巢军人福州时,因黄璞的大名,命令兵士夜过黄巷时均要“灭烛而过”,不得打扰其家,从此黄巷名声大振。

安民巷名称的由来,也与黄巢有关,据说他人闽时曾在这里出示安民,因此得名。旧时这里多为社会贤达居住之所。宫巷里的豪门住宅结构精巧,单是室内的木雕石刻构件就令人叹为观止。可以说是福州古建筑艺术集大成者。吉庇巷俗称“吉避巷”。宋代郑姓之中状元衣锦还乡时,巷中居民因凌辱过他而赶紧回避,遂称“急避巷”。明代以谐音改名为“吉庇巷”,取吉祥如意之意。

各位游客朋友,三坊七巷不仅仅是三条“坊”和七条“巷”,还有一条闻名遐迩的南后街。曾经这里店铺林立,商贾云集,现在是一条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休闲文化商业街,您可以在这里品尝鱼丸、肉燕等福州传统特色小吃。

福建导游词篇五

各位团友,此时我们探访的是桃源洞,深藏在武夷山中。由于蹬道高坡度大,有时还要穿越洞穴,请大家在行进途中互相关照,注意安全。现在我们正循苍屏峰与北廊岩之间的松鼠涧旁小径行进。将至桃源洞口,便有一堆乱石截断了谷口,小涧骤然消失,只听见石下铮琮有声,似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然而,只要各位再往前走几步,就可看到巨石相倚的小洞口。洞极为狭小,仅容一人通过,而且洞中十分黑暗,请大家跟我走好。穿过小洞,小涧奔腾而出。这种“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不知大家体味得如何。跨过横架在涧上的石桥,几经曲折,辗转而入,迎面有一石门,借着门射出的一缕幽光,大家是否看清石门两旁的一副石刻对联:“喜无樵子复观弈,怕在渔朗来问津。”相传这副对联,是一隐士根据仙凡曾在此对弈,樵子战败仙翁的故事而写的。

进入石门,顿觉豁然开朗,果然是“洞天绝境”。四周群峦环绕,南有苍屏峰,北有三仰峰,东有玉版岩,西有天壶峰、北廊岩。当中是幽深的谷地,方圆大约20亩。但见田畴平旷,阡陌纵横,屋舍俨然,桃园、石池、竹林、流泉,引人入胜。若逢春日来此游览,桃花盛开,灿若云霞,地地道道的陶渊明笔下的武陵桃花源胜景。徐霞客在游记中曾这样写道:“四山环绕,中有平畦曲涧,围以苍松翠竹,鸡声人语俱在翠微中。”桃源洞北面有两幢古老的屋舍,是桃源庵和开源堂旧址,堂内塑有太上老君的神像。屋旁斜倚着的一块岩石,名金砖石。从岩罅里涌出的一股山泉,叫金砖泉。清亮的泉水绕过屋舍,注入田间,在爬满青藤的寿桃石旁,蓄成一口水池。池边的石盘纤尘不染,正是品茗小憩的雅座。桃源洞西边这座老君岩雕像,是1996年,由武夷山风景区胜区管委会投资23万元,福建惠安工匠历时6个月雕凿而成。雕像高16米,宽11米,厚10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老君岩雕座像(堪称中国之最的泉州老君岩雕像高仅5。1米),堪称“老子天下第一”。

桃源洞后山有小路上三仰峰,也可取道山北慧苑坑,从章堂岩上三仰峰。三仰峰是武夷山风景区内的最高峰,海拔717。7米。三峰皆昂首向东,高者为大仰,次者为中仰,再次者为小仰,故名。仰望三仰峰,大家不知是否有种感觉,三座山峰,宛职巨石三片,斜插碧霄,形如旌旗招展,巨蛇凌空。三仰峰上胜景颇多。从桃源洞后山小径攀登到小仰,路左边有一石洞,深四五米、高二三丈的岩洞,名“碧霄洞”。洞上方岩壁有明万历年间林培所书的“武夷最高处”五字。洞旁有一口井,相传为宋白玉蟾的丹井。清会稽周士芸曾结庐修炼于此。在大仰峰腰,有一平坦方正的巨石,名棋盘石,相传昔时有仙人在此对弈。这里古树环匝,密叶交荫,即令盛夏酷暑到此,只消片刻,便暑热全消。离此地不远的三隐台,台上有积翠楼庵、知白庵、仰云庵,台麓有萝庵等旧址。峰顶有电视转播台。从峰顶俯瞰百里武夷山,只见群峰起伏;仰望天空,高远无边。

雄峙在三仰峰南麓,皆倚铸钱岩,也似三仰峰一样,崚嶒三石,层叠而起,只是山形比较平缓的山峰,是三层峰。三层峰有“武夷气象台”之称。大雨行将来临之际,在它的峰峦之间,便会涌起一团团白雾;而天将放睛时,笼罩在峰峦上的浓重云雾,又会先行化开,露出浓如泼墨的峭壁。当地人用它来预测睛雨,还颇为灵验。宋翁彦约有诗赞道:“崚嶒三迭倚青冥,宿雾云飞自有程。灵境只因通造化,故教人世验阴晴。”

从三层峰往前,过苍屏峰,可见矗立在七曲北岸的北廊岩。北廊岩因横立的巨壁像一条独长的走廊,故而得名,耸立在北廊岩后面的是天壶峰。峰腰有一轩朗的岩洞,峰下有天壶道院旧址。危立于天壶峰西面的琅玕岩,又名栏杆岩、朗官岩。以“琅玕”取名,是形容此岩光洁晶莹,好似美玉。称它栏杆岩,这是因为在崖畔有丛竹环翠,宛如绿色的栏杆。琅玕岩半壁有一山洞,名“金鸡洞”。岩壁上至今还留有凿了一半的磴道。因此衍生出这么一段传说:相传早先洞中曾栖息着一只金鸡,是只神鸟。每当黎明,它就飞到武夷最高处——三仰峰顶,放声高唱。那嘹亮的报晓之歌,又是清脆又高亢,响彻武夷碧水丹山间,惊得歌王百灵鸟也闭上了歌喉。金鸡飞到哪里,哪里就有了欢乐,幸福;金鸡唱到哪里,哪里就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然而,当地有一贪心的财主叫张富朗,竟对它打起了坏主意爱,妄想捉住它,献给官家,求得重赏。经过一番谋划,他从外地雇来了一名石匠,沿着崖壁开凿蹬道,聪明的金鸡,早已洞察出这贪心财主的阴谋,等到蹬道即将凿到洞口,便飞到四曲大藏峰岩洞中筑窝去了。张富朗穷忙了一阵,连鸡毛都没有捞到一根,倒给人家留桃源仙境下笔柄。今天,我们仍然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条凿了一半的蹬道。

各位网友,桃源洞游览到此结束。但愿绚丽的桃源洞胜景能给您留下美好的印象。

福建导游词篇六

各位团友:

大家好,我们车现在正往开元寺的方向开,大概还有5分钟的车程,在这我先给大家讲讲开元寺的来历!开元寺始建于唐朝垂拱二年,即公元686年!距今已经有1400多年的历史,原名莲花寺,后来在唐朝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唐玄宗下令在各地发生战乱的地方建一座开元寺,变更名为开元寺!关于开元寺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原来开元寺是一个名叫黄守恭的大财主的桑园,有一天一名叫匡护的僧人前来索地求建寺庙,这个黄守恭是为虔诚的佛教徒,但是这么平白的将大片桑林捐赠出去呢却很舍不得,但不好推脱,于是假言待得桑林开莲花便捐地,匡护禅师笑笑而去。第二天大早就来敲门告知桑林已经开莲花,黄不信,一起来到桑林,发现果然满园桑树枝头皆挂满莲花!便问和尚需要多大的地盖寺庙,匡护禅师说只要一袈裟大的地足矣!那黄守恭想这才要多大地,于是点头同意,不想匡护禅师将袈裟解下,扔到空中,顿时将整片桑林覆盖!黄守恭叹服佛法无边,将整片桑林捐出,建成如今这福建省最大的寺庙!好了,我们车已经到达,请大家带好随身贵重物品,等车停稳随我下车游览!因为正门正在修缮中,随我从边门进去!我们游览时间预计是一个小时,11点整准时这个门口集合,记住我们的车牌号码10086!

进入山门我们便能看到泉州市的地标建筑-东西塔,在泉州的旅游宣传中,东西塔是最常见的,可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代表着泉州,大家随我走,我们现在看到这么有一堵墙,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墙吗,有人说是麒麟壁,没错!但是你们知道上面的麒麟代表什么吗,大家看看这只麒麟身披铜钱,脚踩文笔,奇形怪状!其实这本是泉州城隍庙的影壁,原来是告诫以前的地方官,做官呢要是只爱金钱,践踏文法,必然会如同此兽四不像,大家看这麒麟连脖子都没了,就是说脑袋不保!在看看麒麟两边,这壁上有猴子在捅马蜂窝,代表封(蜂)侯,那边有人在拜大象寓意拜相,意思就是只要遵纪守法,尽职尽责就能封侯拜相,这是对古代官员的一种激励!好,我们现在来到东西塔的西塔下,这西塔名为仁寿塔,高44.6米,是仿木石结构,最早建于唐朝五代年间,本为木塔,但年久失修,后改为砖塔,但也不经海风侵袭,直到明代才改成今天的石塔,在明万历年间曾经历过一场八级地震而没受到破坏,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在我们泉州有一种说法就是西塔是鬼塔,东塔是神塔,怎么说呢,其实西塔代表的是西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当然只有死人才能去啊,大家看这塔的雕刻,底座是花草树木,代表极乐的众生平等,大家尤其注意看第三层的浮雕,就是那个猴尊者,我想这应该就是孙悟空的原型了!在这个西塔对面200米之遥就是东塔,名曰镇国,高48.24米,一会我们过去看看!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就已经来到了开元寺大殿门口,这里又称为拜亭,据说在当日大殿落成的时候天降紫云,于是寸草不生,1992(飞碟探索)杂志曾把此列为ufo降临的疑似地点之一!其实此处之所以寸草不生不过是因为信徒过多,踩得长不出小草!大家看大殿上面那四个字是什么,很多人都不认识那第三个字,那个字读法,这块牌匾读作桒莲法界,还记得我在车上给大家讲的故事吗,桑树开莲花!至于为什么第三个字读法,据考证这个字去掉三点水读豸,据山海经记载,豸是一种神兽,最公正无私,谁做了坏事它就用独角去顶他,古代的衙门就有供奉这种神兽,所以它代表着法!大家随我来看看这大殿的基座,大家看它雕刻的是什么?没有错,是埃及的狮身人面像,从这边就可以反应出当时泉州汇集了世界各地的宗教文化!

花世界的成就佛,合称为五智如来,又称五方佛!这五尊大佛金光闪烁,衣纹清晰,神容慈祥,法相庄严,双手分别作说法、施与、接引、禅定等相,工艺精巧,令人叹绝。五方佛的胁侍有文殊、普贤、阿难、迦叶以及观音,大势至,关羽,韦陀等侍从!在大殿后正中供奉着密宗六观音之首圣观音,以及善财和龙女两位侍从!旁边分立十八罗汉!开元寺历代住持皈宗不一:有法相宗、律宗、净土宗、密宗、禅宗等宗派,而大殿却能保持这种罕见的规制,这在我们中国十分的罕见!出了大殿大家请跟我往左边走,大家看,这个刻着梅香的院子里面种的不是梅花,而是据说曾经当年开过莲花的桑树,咱且不论桑树是否真的能开莲花,但是这棵已经有1300多年树龄的老桑树确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桑树了!有人有疑问,这不是三棵桑树吗,其实这是有原因的,1920_年的一次雷雨中,老桑树被雷电一劈为三,其中一技坠落在地上,于是僧人们将其用一块花岗岩托起,并镌一对联“此对生莲垂拱二年,支令勿坏以全其天“,老桑树果然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前几年,大风将树于从托石上吹落地,末等人们再次扶植,它已落地生根了。如今,“三树同根”的老桑树犹如一朵盛开的花朵,向着北、东、南三个方向延伸开去,一年四季,郁郁青青!

在中轴线的第二台阶上是元寺的甘露戒坛,据说原来这本来是一口甘露井,不管天气如何,即使大旱也依然是甘露不断,后来僧人在这井上建了戒坛,故取名甘露戒坛,这戒坛是和尚出家受戒的地方,相当我们现在学位颁发的地方,大家随我进去,大家看,里边最上面的那尊就是卢舍那佛,那面是一层层的保镖,依次下来分别是佛祖,观音,呵呵二仙,八大金刚,和64守护神主,这保镖级别都赶上_了!

从甘露戒坛后门出来,中轴线第三台阶是藏经阁,据说原来里面有闽王王审知御赐的金经和元朝高僧如照法师用自己鲜血所写的《法华经》以及泰米尔文的贝叶经。可惜历经劫难,现在据说只剩下残页了,但也是我国的瑰宝。藏经阁的右边是檀越祠,供奉这片土地原来的主人黄守恭,大家感兴趣也可以去看看!

好了,开元寺讲解到这里,剩下的时间让大家自由参观,从甘露戒坛右边过去有泉州佛教博物馆和古船博物馆,有兴趣大家可以自行参观,我们十一点钟在刚才进来那个门集合,祝大家玩的开心!

福建导游词篇七

嗨!各位先生、女士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福建土楼故里南靖。我是蓝天旅行社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徐,今天我将陪伴大家度过一个愉快的周末。

(旅客1:圆形的;游客2:方形的)……

大家都很棒!都猜对了!

现在我们来到了福建土楼标性建筑物——田螺坑土楼群。田螺坑是个充满传说的好地方,顾名思义,大家就会联想到田螺姑娘。他们的先祖为了躲避战乱,走到这个地方时,发现这里风景秀美,是块风水宝地,而且地里有很多的田螺,于是就在这里安家立业、开基传延。下面就是观景台,可以看到土楼群的全貌。田螺坑土楼群是由四座圆楼和一座方楼组成的,其中有一座是椭圆形的,方楼在中间,看起来就象“四菜一汤”。

各位游客,我们前面的就是裕昌楼。这座楼的东边向外倾,看起来就象倒塌下来,而它的西边每根柱子都是斜的,歪歪扭扭,所以大家都叫它“东倒西歪”楼。

各位游客,我们眼前这个美丽的小山村叫做塔下村。一条小溪从村中穿过,房子沿溪而建,象江南的周庄一样,是个标准的山中水乡,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村边有座祠堂,叫德远堂,是客家人张氏家庙。祠堂间树着21根石旗杆,旗杆上面有的雕着狮子,有的雕着毛笔尖,据说只有事业有成的人才能树旗杆,雕狮子的表示是武官,雕毛笔尖的`是文官。

各位旅客,今天的旅程就要结束了,相信大家有了不少的收获,希望大家以后常常想起南靖的土楼,常来看看!在这里,小徐祝大家旅途愉快!

福建导游词篇八

【导游线路】福州概况——三坊七巷概述——古建筑风貌

各位团友,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旅行社欢迎各位来到福建省省会——福州市旅游观光。我是建发旅行社的导游。我姓郑,大家可以叫我小郑。我旁边这位是我们的司机陈师傅,他已有多年的驾龄了,大家是可以放心的。希望我们的服务,能使您的福州之行留下美好的回忆。

福州是一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名城。唐开元十三年(725年)设福州都督府始称福州。五代梁开平二年(908年)闽王王审知扩建城池,将风景秀丽的乌山、于山、屏山圈入城内,从此福州成为“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独特城市。“三山”成了福州的别名。

福州位于福建省东部闽江下游,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州北有福山”,故名福州,又因900多年前就遍植榕树,“绿阴满城,暑不张盖”,故又有“榕城”的美称。福州依山傍海,气候宜人,绿树常青,属暖湿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市区内有闻名全国的温泉,在2010年福州被国家确认为首批温泉之都之一。

各位团友,今天我讲解的内容是福州明清时期古建筑瑰宝——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地处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约40公顷,现居民3678户,人口14000余人。三坊七巷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由于吉庇巷、杨桥巷和光禄坊改建为马路,现在保存的实际只有二坊五巷。即使如此,在这个历史悠久的居民区内,仍然保留着丰富的文物古迹,保存一批名人故居和 1 明清时代的建筑。在这居民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青瓦,结构严谨;房屋精致,匠艺奇巧,集中体现了闽越古城的民居特色,是闽江文化的荟萃之所,被建筑界喻为一座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三坊七巷”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福州的主要标志,被誉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近代诗人陈衍诗云:“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这大约就是“三坊七巷”的由来。

三坊七巷的民风民俗也是福州民风民俗的代表,许多节俗活动常以三坊七巷为中心,它包括民间信仰、岁时节庆活动、建筑物中的民俗等。

“月光光,照池塘;骑竹马,过洪塘;洪塘水深难得渡,等妹撑船来接郎。问郎长,问郎短,问郎几时返?”这是唐朝观察使常衮作的一首民谣。它曾给居住在三坊七巷的几代百姓带来多少童年的回忆。直到现在,特别是老一辈人听到这首琅琅上口的民谣仍激动不已。

三坊七巷,以它近300座的明清民居古建筑物闻名于世。古老的街巷,完整的坊里,配以古河道、古桥梁、古榕树,形成了古朴而富有特色的传统风貌,引起了国内外许多文物考古专家的广泛兴趣,成为游客前来福州的必到之处。可以说,它是“全国少见,江南仅有”。而老家在福州的海外游子,三坊七巷是他们魂牵梦绕、难以忘怀的故园乡土。

“三坊七巷”的路,绝对是小路,也许几百年来就是这样小,小得只能并排走两顶轿子吧!然而“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路不在大,有人则名。就是从这样的小巷里,历代走出了多少风流人物,多少英雄豪杰?他们走出幽深的坊巷,走向八闽大地,走向五湖四海,成就了一番大事业。他们为“三坊七巷”增光,“三坊七巷”也为有他们而骄傲。

三坊七巷的古建筑风貌主要表现在:石板深巷,青瓦粉墙。各式精雕细刻的门罩,风火墙式的多进院落,从高处俯视犹如海上层层波浪,那此起彼伏的万顷波涛既无比壮观又震撼人心。

三坊七巷不仅以它的古建筑闻名于世,它还代表了福州人重教育、好读书的优良传统,科举之盛,在全国也属罕见。南宋著名学者,被称为与朱熹、张轼齐名的东南三贤之一的吕祖谦,在福州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路逢十客九青衿,半是同袍旧弟兄。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这首诗也是三坊七巷的生动写照,说明了福州读书人之多以及深夜苦读的生动景象。

“三坊七巷”是福州历史的见证;“三坊七巷”是闽江流域人民智慧的结晶;“三坊七巷”更是福州人文荟萃的缩影。它记录了唐末五代时闽王王审知立国的史实,记录了宋末端宗南明隆武皇帝在福州称帝的经历。它吹洒着辛亥革命的风雨,传播着北京“五四”运动在福州的影响。这些坊巷内曾经居住过上百名高官显贵、学者名流。唐著名学者黄璞,宋理学家陈襄,晚唐诗人陈烈、状元郑性之,明抗倭名将张经,清巡抚沈葆桢,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等都曾在三坊七巷居住过,还有黄花岗著名烈士林觉民。说到林觉民我们不能不提到他的《与妻书》。林觉民牺牲后,全家为了避祸匿居在光禄坊早题巷一处许家院宅。一天晚上,有人悄悄地将林觉民写给父亲及妻子的遗书塞进门缝,林觉民的妻子一直将这封信珍藏到辛亥革命福州光复后。这一如诗如画的名篇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不仅表达了夫妻间深深的歉疚和殷殷的情意,而且表达了“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谋永福"的革命精神和伟大情怀,激励了千千万万的热血青年,具有极为珍贵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与妻书》中也十分细腻地表达了烈士对故里“三坊七巷”的眷恋之情,有一 3 段是这样描写的:“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屋,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看到这,我们怎能不为烈士牺牲前对亲人和美丽家园——“三坊七巷’’深深眷恋之情所震撼呢!谁没有亲人,谁没有自己的家园?可林觉民却英勇奋战,在负伤被捕受审时仍表示:“只要革除暴政,建立共和,能使国家富强则吾死瞑目矣。”这就是革命者的博大情怀!

“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让我们再一次感悟到故乡“三坊七巷”古老厚重的文化对我们的培养和熏陶。眷恋之情,有一段是这样描写的:“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屋,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看到这,我们怎能不为烈士牺牲前对亲人和美丽家园——“三坊七巷”深深眷恋之情所震撼呢!谁没有亲人,谁没有自己的家园?可林觉民却英勇奋战,在负伤被捕受审时仍表示:“只要革除暴政,建立共和,能使国家富强则吾死瞑目矣。”这就是革命者的博大情怀!

“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让我们再一次感悟到故乡“三坊七巷”古老厚重的文化对我们的培养和熏陶。各位团友,“三坊七巷的讲解就到这里,我们集合的时间是?时?分,各位朋友可以在附近自由活动拍照,我们准时在这里集合上车,谢谢大家!

厦门鼓浪屿日光岩景区导游词

各位团友,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海滨城市——厦门旅游观光,我是您此行的导游,我姓郑,大家可以叫我小郑。此次的厦门之行就将由我为大家提供服务,希望我的服务能使您满意,也预祝大家在厦门能够玩得开心,过得愉快!

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是著名的日光岩景区。日光岩位于风光旖旎、环境优美的鼓浪屿岛上,最高海拔92.7米,面积53000平方米,是厦门最佳风景区。也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福建“十佳”风景区,在2007年5月8日还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可以这么说吧,到了厦门不登日光岩就不算到了厦门。

踏入新修的山门,各位来宾大家请抬头看前方岩壁上方的摩崖石刻,这三幅崖刻看上去好似一人所书,其实是分别由三个人所题写。“鼓浪洞天”,它是明万历元年由泉州府同知丁一中所书,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也是鼓浪屿上最早的题刻。我们再看“鹭江第一”,这是由清代道光进士林鍼所题,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而“天风海涛”则是民国四年由福建巡按使许世英所题,这四个字淋漓尽致地形容出了鼓浪屿独特的景色,等会我们登上天风台便能感受到了!

说起日光岩的由来还有个有趣的故事呢。在明代末年,厦门名士池显方在山下建私人住宅,名“晃园”,这座山始称“晃岩”。这摩崖石刻下的日光寺原名莲花庵,因为每天凌晨,朝阳从厦门的五老峰后升起,莲花庵最先沐浴在阳光里,所以改名为“日光寺”,此山也称“日光岩”。又相传当年郑成功来到晃岩,觉得景色远胜于日本的日光山,于是把“晃”字拆开,就成了“日光岩”。别看日光寺这寺庙小,我国著名的弘一法师也曾来过此处并闭关了八个月。

5 日光岩又称“龙头山”,与厦门的虎头山隔海相望,一龙一虎把守厦门港,叫“龙虎守江”.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九夏生寒”是黄仲训所题,这四个字是于1918年日光岩建成瞰青别墅时一起完成的,“九夏生寒”说明这儿非常凉爽,而这凉爽自然来自“鹭江龙窟”。相传鼓浪屿曾住有五条龙。各位,请随我沿着石阶往上走,这便是当年郑成功屯兵处,请大家回过身来看着右边岩壁上的石刻,这是当年十九路军军长、副指挥官蔡廷锴将军到此处见景生情写下的七绝“心存只手补天工,八闽屯兵今古同,当年古垒依然在,日光岩下忆英雄”,再转过身来看看这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所题刻的七绝“叱咤天风镇海涛,指挥若定阵云高。虫沙猿鹤有时尽,正气觥觥不可淘”。这两首诗都写出了对郑成功的怀念之情。

顺着台阶前行,大家可以看到右手边“脚力尽时山更好”的题刻,是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所写,前面就是“古避暑洞“,大家看看这左边岩壁上的圆孔是做什么用的呢?这是当年士兵搭架帐篷所用!看着古避暑洞是由巨石架起的通风口,天风穿洞,凉爽异常!

好了,不知这暑洞是否已拂去了大家疲惫的汗水?那么,现在请大家随我登上日光岩的最高顶峰天风台,去领略一下天风海涛吧!

现在我们已经到达了这日光岩最高的山峰,淋浴着天风,倾听着海涛,请各位眺望远处那水天一色,把一切世间烦恼都抛开,全身心融入这优美和谐的世界中去吧!看脚下的鼓浪屿,各种风格的建筑错落有致,好像是从这钢琴之岛弹奏出来的音符,凝固成一曲最浪漫的旋律。往北看,红色圆穹部建筑十分明显,那就是鼓浪屿最有名的“八卦楼”,稍微离我们近一点的竖着十字架的建筑,就是闽南最有名的大教堂“三一堂”。再往前看,鼓浪屿隔鹭江与厦门本岛相望,这里的特色建筑与厦门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截然不同;往西看,嵩屿电厂的烟囱高高耸 6 起,著名的海沧开发区就在眼前,通过新建的海沧大桥与厦门连成一体;朝东望,远处是大担、小担、大金门、小金门诸岛,越过海峡便是我们渴盼和平统一的宝岛台湾。说起宝岛台湾,不得不提一个人,那就是民族英雄郑成功。下面,我们就到郑成功纪念馆去看看吧。

郑成功纪念馆是1962年2月1日为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300周年兴建并正式对外开放的,馆匾由郭沫若题写。郑成功,字俨明,号大木,福建南安石井人。于1661年收复了被荷兰侵占了38年的台湾,1662年7月病逝,年仅39岁。这个纪念馆通过丰富的材料、实物、照片等展示了郑成功不平凡的一生。大家可以在馆内自由参观,15分钟后我们在纪念馆门口集合。

听,这是司机师傅特意为我们播放的“鼓浪屿之波”。伴随着这美妙的音符,今天我们的厦门之行也要结束了,不知道大家对我的服务还满意吗?希望小林能和这美丽的鼓浪屿还有这美妙的乐曲一起,在您的脑海中留下最美好的回忆!祝福你们每天都幸福快乐!再见!

泉州清源山老君岩景区导游词

【导游线路】概况——山门——林荫石径——老君造像

各位团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泉州,今天我们游览的是有着“秀出东南”之美誉的清源山。首先,请允许我做下自我介绍:我是您此行的导游,我姓郑,大家可以叫我小郑。今天的行程就由我为大家提供服务,希望我的服务能得到您的满意,也希望您能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下面,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泉州清源山的概况。清源山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由清源山、九日山、灵山圣墓三大片区,总面积62平方公里。景区方圆有40华里,主峰海拔高498米,与泉州山城相依,相互辉映,就像是泉 7 州的一颗璀璨明珠,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并且吸引着众多的海外游客。古人有一句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清源山就应征了这句话,那么它是因为什么仙而扬名的呢?传说,以前铁拐李曾云游到此地,见到这座山高耸在平原之上,显得非常的壮观,于是便停在山头稍作休息。他向下看去,只见蓝色的海,绿色的草原,茂密的树木,于是高兴得拿起他的铁拐杖不停地点地,大呼“妙哉,妙哉!”可是没想到,由于他用力过猛,铁拐杖深入地层数丈,突然间冒出了一股清泉,喷射不停。因此,最初发现这喷泉的人就把这座山命名为“泉山”,城市也因此称为“泉州”。后来人们便在“泉”字上做文章,把山名演化为“清源”,就成了现在的清源山。

这里就到了我们今天清源山之旅的第一站——老君岩。这个以盘根错节为窗饰挂落的石构山门,就是老君岩的山门,山门以老子《道德经》第一章“……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为立意,体现了道学玄妙的内涵,因而称之为“众妙之门”。门的前庭,利用了地形的高差,以三级尺曲形踏步,分上、下台地,分别采用黑白两种颜色的石块,铺成变形的“太极八卦图”,并在阴阳鱼眼上各竖一块天然的石头。左刻“青牛西去,紫气东来”八个大字,右刻“老君岩”,显示出浓厚的道教文化氛围。

请大家随我沿着这条幽静的林荫石径往前走,这些分立两侧,气派非凡的就是植物界的巨人——榕树了。看那一丛丛又密又长的树根,就像老子的长须,充满无限生机,昭示着其思想的“天长地久”。

现在展示在我们面前的这尊石雕,就是有真正“老子天下第一”美誉的老君像。这尊老君造像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是我国道教石刻中独一无二的艺术瑰宝。它是宋代雕刻而成的,经历了千年的风雨沧桑,依然栩栩如生,神采奕奕。据《泉州府志》记载“石像天成,好事者为略施雕琢”。寥寥数语,使之更具神秘 8 色彩。这也说明了这原本是一块像老翁形状的巨石,是民间工匠把它雕刻成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道教开山鼻祖的老子坐像。那么,众所周知,老子的不朽之作《道德经》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像我们常说的“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告诫人们祸福旦夕,都是相对的,不必为此患得患失,有所得必有所失,任何时候,都应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可悲表象所迷惑,他的观点,充满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老君造像原先有一座高大的道观围护,规模宏伟的真君殿、北斗殿等道教建筑颇为壮观,后来道观被焚毁,老君岩便露天屹立,与大自然混为一体,它的健在,足以证实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的古城泉州,在宋代道教文化的发达兴盛了。李老君骑着青牛出函谷关,悠悠然“由楚入闽”,大概就是看中了泉州清源山这一风水宝地吧!

让我们来好好欣赏一下这尊老君石雕坐像。它高5.63米,厚6.85米,宽8.01米,占地面积55平方米。由于它是我国现存最大,雕刻技艺最绝,年代最久的道教石雕造像,因此文史界人士称之为“老子天下第一”倒也名副其实。生动逼真的造型,使这尊老君石像显得格外亲切可爱,充满令人心驰神往、百看不厌的魅力。你看它席地而坐,左手扶膝,右手凭几,双眼含笑,须眉皓然,真可谓“风过髯动,指能弹物”。严格地说,老君的耳朵和双膝似乎不合比例,双耳垂肩、膝大无比,但这夸张和变位却恰到好处地让人感到大丈夫的伸屈自如。而最令人喜爱和赞叹的是,石刻老君的神态和蔼可亲,目光深邃而睿智,满脸笑容,豁达大度,平易近人,充满了一种温馨的人情味,一点也没有道貌岸然、威严凌厉的神仙架势。那襟怀坦荡,笑口常开的神情,让人感到可亲、可近。泉州有一句方言“摸到鼻,吃百二;摸到目,吃百六”。意思就是说,谁要是能摸到老君的鼻子,就可以活到120岁,摸到眼睛,就可以活到160。其实,清源山空气清新,又有 9 山野之趣,常到此地,身心得意,不必摸到什么鼻子、眼睛就可以延年益寿了!

好了,各位团友,今天我们的清源山之旅就要结束了,感谢大家一路上的支持与配合,祝福大家回程愉快,一路平安,再见!

莆田——湄洲妈祖祖庙导游词

【导游线路】妈祖传说——山门——太子殿——朝天阁——妈祖公园

各位团友,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莆田湄洲妈祖祖庙参观游览。我是大家此行的导游,我姓郑,大家可以叫我小郑。今天的行程就由我为大家提供服务,希望我的服务能使大家满意,在此也预祝大家今天能够玩得开心、过得顺心。

在参观祖庙前,让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妈祖的生平传说吧。据史书记载:妈祖是湄洲人,在她出身之前,家里已有一个哥哥和五个姐姐,但是她的父母一直盼望着再生个儿子,于是就天天向观音菩萨祷告,到了北宋建隆元年的农历三月二十三傍晚,邻居们看见有一道红色的光芒直射林家,就在此时,怀胎十月的母亲产下了一个女婴,因为这个孩子出生都不哭,父母便给她取名为林默。林默在小的时候就比其他孩子聪明伶俐,读书不但过目不忘而且还能够理解文字的意思。由于父亲是当时海上的巡检司,所以她博览群书,特别是有关海洋气象方面的书,并且一有机会就随父亲出海,渐渐地学会、掌握了水性,观测天气。每当她预测出海上天气的变化,就会及时告诫出海的父老乡亲避凶,还经常奋不顾身在海上抢救遇难的渔船。林默在28岁的时候,因解救遇海难的乡亲而英勇献身。

据说在宋宣和五年,朝廷派使者出使朝鲜,谁知船在东海时遇到风险,在这临危之际,忽然看到船桅顶上发出了一道红光,而后风平浪静,转危为安。使者感到非常奇怪,便问部下这是什么神灵救了他们,恰好船上有一位莆田人,他说明了这是湄洲神女显灵相救。后来这位使者回到朝廷就奏明皇帝,这时妈祖的 10 神迹才第一次由民间传到了朝廷。之后被历朝的皇帝褒封,到清朝时封号已累计了64次,并被尊称为“天上圣母”。随着封号的加爵,信仰妈祖的人越来越多,妈祖宫庙也不断地重修、扩大,并发展到了现在的规模。

各位团友,眼前的这组建筑群是在上世纪70至80年代重建的妈祖庙宇,这正中的就是祖庙的大牌坊了,在这里可以看到整个祖庙建筑群的全貌。这是寺庙的第一道门,山门。因为妈祖的封号是天上圣母,所以它的造型很特别,是皇家城阙形制。山门内供奉的是千里眼和顺风耳。现在我们沿着山门上来,就来到了仪门,大家可以看到上面有个竖匾,写着“圣旨”二字,因此这道门又称“圣旨门”,喻示妈祖娘娘曾受到历代帝王的褒封。仪门内的这个大广场,是祭奠时大型乐舞表演的地方,左右两边,分别是钟楼和鼓楼。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来到的这座大殿名叫“太子殿”,是福建总督姚启圣所建的,他原本想用此殿作为正殿,使正殿按一般寺庙建筑风格位于中轴线,但民间习惯上仍愿意遵循古制,只认定旁边这座才是最原始的正殿。请大家随我进去参观吧。

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妈祖亿万信徒心中的圣地了!大家看这满屋的烟雾和信徒就可以知道他们的虔诚了。现在请大家随我一起到殿内参观。这座殿堂分为上下殿,中间用天井相连。正梁悬挂的“神昭海表”匾额是清朝的雍正皇帝御笔颁赐的。我们看这尊端坐的妈祖神像,它神态安详、雍容华贵,一般称它为“出巡妈祖”,是木雕软身,也就是说她的四肢是可以活动的。它就是97年赴台巡游并引起轰动的那尊妈祖神像。在她的身后还有一尊妈祖像,是木雕硬身的镇殿妈祖。当软身妈祖出巡时,镇殿妈祖就留在寺庙中接受信徒的朝拜。大家看两边的神龛,里面全是妈祖的陪神,称为十八水阙仙班。其中,有的是古代其他地方奉 11 祀的海神,有的是被妈祖收服的海妖水怪。

大家请看,现在在我们前方的就是朝天阁。这座朝天阁是中轴线的最高点,请仔细观察一下,里面供奉的妈祖与其他殿里的有什么不同?对了,细心的人会发现这里的妈祖面像是黑的,这是为什么呢?有这么一个传说:据说当年台湾信徒把妈祖分灵回去的途中,在海上航行了数月,日月焚香膜拜,虔诚的烟火熏黑了妈祖的脸,于是台湾妈祖宫庙里供奉的妈祖全是“黑面妈祖”,因为这座朝天阁是台湾鹿港朝天宫捐建的,所以里面妈祖也只能是黑面妈祖了。

各位团友,这就是“妈祖公园”。大家往我手指的方向看,这座面部慈祥,遥望大海的也是妈祖的雕像,它是厦门大学艺术系李维杞教授于1990年设计的,像高14.35米,是用365块花岗岩雕砌而成的,象征妈祖一年365天,天天保佑着14.35平方公里湄洲大地上的居民平安幸福。

大家知道吗?妈祖娘娘眺望的地方是台湾,而且在台湾鹿港朝天宫也有一尊一模一样的妈祖石像与之隔海相望,共同维护着两岸的和平安宁。

好了,妈祖祖庙的主要景点我就介绍的这里,谢谢大家这一路对我工作的配合,希望我的讲解能令大家满意。祝大家在妈祖娘娘的保佑下,一生平安,永远幸福!再见!

宁德屏南白水洋景区导游词

【导游线路】概况——浅水广场——中洋——上洋——下洋——洞窟

各位团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宁德旅游观光,我是您此行的导游,我姓林,大家可以叫我小郑或郑导。在我身旁的是陈师傅,他已有多年的驾龄,大家完全可以放心!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是有“天下绝景,宇宙之谜”之称的屏南白水洋景区。希望今天的旅程能给大家带来一份愉快的好心情!

团友们,在游览景区前我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下白水洋,它是第三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鸳鸯溪的龙头景区,也是福建省八大“旅游品牌”之一。白水洋是鸳鸯溪五大景区中最具特色的天然景观,平坦的岩石河床一石而就,净无沙砾。三大浅水广场中,最大的达4万平方米,最宽处182米,河床布水均匀,水深没踝。阳光下,洋面波光粼粼,一片白炽,故称之为白水洋。现在,请大家跟我一起去游览浅水广场吧。

团友们,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浅水广场,白水洋的三大浅水广场经国家建设部论证,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浅水广场”。白水洋号称“万米水上广场”、“十里水上长街”和“百米天然冲浪滑道”。经地质专家初步考证白水洋是由古代火山沉淀岩组成,它的地质地貌虽不复杂,但形成这种地貌的原因却十分复杂,至今尚无一种科学而准确的说法,故被称之为“天下绝景”、“宇宙之谜”,省委卢代书记来屏南考察时,曾指示我们要请专家前来做进一步的考证,赋予白水洋以更深、更丰富的科技和文化内涵。

白水洋分上洋、中洋和下洋,我们现在来到的是浅水广场的中洋,白水洋的 13 中洋最为壮观,它总长200多米,宽150米,面积3万多平方米,平坦如砥。到了盛夏,大家都会情不自禁地争先恐后下水潇洒走一回。在白水洋散步以穿防滑袜子最适宜,走在水里一点也不滑。不过现在专家们正在设计“白水洋牌”红军草鞋,是用稻草和麻绳等材料编织的草鞋,不仅可降低成本,保护环境,又可编入鸳鸯图案,还可以把自己穿过的红军草鞋带回家珍藏。您只要入水便有一股凉气从脚底直通心脾,浸泡在富含矿物质的天然清水中进行脚底按摩,这种保健功能比什么效果都好。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上洋,上洋洋尾稍倾,似一条天然的冲浪滑道,它宽60多米,长近百米,烈日当空,穿上游泳装的勇者们顺势躺在石面上,任由溪水冲刷,缓缓向下冲去,很是刺激。但是也不能麻痹大意,冲浪快乐的同时也要注意安全哦!

好了,各位团友,我们刚才已经游玩了白水洋的中洋和上洋,让人觉得意犹未尽。在不知不觉我们中已经来到了浅水广场的下洋,白水洋的下洋波平如镜,风景格外的秀美,是名副其实的“情人谷”。由于河床深浅不一,在日光的折射下,如同多棱的水晶,再加上两岸绿树掩映,整个下洋五光十色,故又称“五彩洋”。五彩洋的中央,有一突出的巨大岩石,石顶尖尖的就像仙人遗留下的笋,大家看,它又像什么呢?对了,它很像一顶明代的乌纱帽,故称“纱帽岩”。据说当年有一位县官路过此地,见此处山清水秀,感叹宦海沉浮,遂生退隐之心,将纱帽抛在水中便化为此石。纱帽岩形随步换之下,从左侧往上看去,其形如一只巨龟,背上驮着一堆宝物,人称“金龟驮宝”,总体看,又似一鼓满的风帆,又称“一帆风顺”,因此,该景点又有一个十分吉利的名字——“金龟驮宝,一帆风顺”。凸岸的两岸是悬崖峭壁,在平展的河床上筑起了一道道门户裸露的岩石顶上披着一层层绿 14 荫,就像是个生态型的鸳鸯大洞房,再加上右边燕潭微波荡漾,右下的悬崖弯情人谷上浅滩清香阵阵,仿佛让人坠入爱河之中。

沿着下洋溪岸走一公里,左侧有一个洞窟,宽十多米,深八米,中间石龛上立着齐天大圣的神位,上面刻着“王封上洞齐天大圣宫殿”,这个齐天大圣宫殿修建于清同治十年,以《西游记》里孙悟空“变庙”为蓝本,洞前还立着石柱旗杆。这个洞窟非常有特色,虽然规模不算大,但朝拜者络绎不绝,香火十分兴旺。毕竟齐天大圣是鸳鸯的保护神,更是情人们心中最得力的保护神嘛。

三明泰宁大金湖景区导游词

【导游线路】概述——天际水帘——甘露寺——水上一线天——十里平湖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丹霞天踪,碧水灵趣”的大金湖旅游观光!我是您此行的导游,我姓郑,大家可以叫我小郑。在我身旁的是陈师傅,他已有多年的驾龄,相信有他的陪伴,我们的旅途可以非常安全舒适!在此,我先感谢大家的合作,同时预祝今天的“水上佛国”之旅能给大家带来吉祥和快乐!

大金湖位于福建省西北部三明市泰宁县境内,距三明市区176公里,于2005年2月11日成为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定的“泰宁世界地质公园”的核心组成部分,成为继武夷山“双世遗”之后又一个入主世界级别的福建省景区,而且,大金湖是同时拥有五块国家级牌子的旅游景区,包括国家重点名胜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大金湖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湖山”,其中白水漈瀑布、大赤壁、水上一线天以及颇负盛名的甘露寺、尚书墓等100多处名胜古迹置之碧水丹山之中,形成一处别具一格的游览区,因此金湖又被誉为“黄金之湖”。每年4月至10月为游湖最佳季节,湖上备有大小游艇,可尽览金湖全景。

大家请看,屹立在我们眼前的这两座红色山岩,左边叫赤石峰,右边叫馗雷峰。两峰对峙,中间夹有一条瀑布飞流而下。这条瀑布高约10米,宽约8米,是金湖最大的瀑布。在阳光的照射下,这瀑布犹如一串串明亮的珠帘从天而降,我们称之为“天际水帘”。靠近这水帘,百米之内便能听到轰雷般的响声,感受到腾腾雾气,而且还会让您产生一种“我欲凌风而去”的感觉。大家看到了吗?在水帘的左侧,有一小巧观音,手持净瓶,云水一身。大家不妨在此做一下深呼吸,感受一下山野的清新空气和水汽中的负氧离子,带上水帘观音的吉祥祝福,开始 16 我们今天的“水上佛国”之旅。

好了,各位团友,我们现在已经到达甘露寺码头了。提起甘露寺,人们自然而然会联想起三国时期刘备招亲的那个甘露寺。那个甘露寺在江苏镇江的北固山,离我们这儿有千里之遥!而金湖的甘露寺,始建于宋绍兴16年,距今已有850多年的历史了。由于在甘露寺的岩穴上方有块钟乳石,形状像龙头,一年四季间隔滴泉,水质清甜似甘露,故名“甘露寺”。

请大家顺着我的手指的方向看,左边这块红色的岩石像一口硕大无比的“钟”,而右边那块岩石像一面独步天下的“鼓”,甘露寺便在这钟鼓石之间,所以当地有这么一个说法叫“右鼓左钟,庙(妙)在其中”。在佛教寺庙中都有专设钟鼓楼,而在金湖的甘露寺,则是大自然天造地设的天鼓天钟。正所谓“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轻声佛号唤回苦海迷梦人”。

走进这别具一格的山门,您一定会感觉眼前豁然开朗。抬头仰望,一座造型别致的寺庙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这就是甘露寺。只见它建在下窄上宽,呈倒三角形的巨大岩穴中,采取了“一柱插地,不加片瓦”的独具匠心设计,用“t”形斗拱相连接。据考证,十二世纪时,日本高僧重源法师三次入闽,前来甘露寺考察,回国后建起了举世闻名的奈良东大佛殿。支撑甘露寺那粗大柱子,叫“如意柱”,据说男抱得志,女抱得子,小孩抱了聪明可爱,老人抱了健康长寿。不过各位若要“如意”的话,还得踏踏实实地登上101级台阶,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参观完甘露寺,回到码头,我们将乘坐16号游船继续游览。

在我们的正前方的就是金湖最具代表性的景点——水上一线天。我想大家肯定对陆上的一线天都十分熟悉,那你可曾领略过金湖水上一线天别具一格的风景 17 吗?那么前方就是被誉为“世上少有,国内罕见”的水上一线天,将会让您饱览到这独一无二的稀世奇景。古人所言,“古窍何年壁,中间别有天”,而游客则赞叹道,“舟行胜似穿三峡,水上还看一线天”。大自然的天公造物之奇、山水显灵之趣,在这里得到最集中、最神奇的体现。

我们现在已经到了金湖最宽阔的湖面——十里平湖了。大家可以看到,四周群山环绕,水动山浮,令人心旷神怡。前方连绵起伏的群山仿佛是一尊神态安详的水上卧佛,我们称之为“平湖卧佛”。在卧佛的头部,那座高耸的山峰又像是一尊悠然自得、仰天大笑的“千面罗汉”,他法力无边,时常爱变幻出不同的形态来逗游客开心。看,现在他又变成了一只昂首曲背、目视远方的金猫,所以又称“金猫观湖”。

武夷山大红袍景区导游词

各位团友,大家好!欢迎来到武夷山大红袍景区参观游览。我是大家此行的导游,我姓郑,大家可以叫我小郑。今天的行程就由我为大家提供服务,希望我的服务能令大家满意。在此也预祝大家能玩得开心,过得顺心。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看到的这条小溪,叫“章堂涧”。章堂涧是武夷山景区北部最长的一条山涧。它源于章堂岩,与流香涧合流后,向东穿出霞滨峡口,汇入崇阳溪,长约7.5公里。从霞滨峡口沿章堂涧向西行大家可以看到,在雄峙如城的丹霞嶂半壁有几个互相毗连的岩洞,洞中有几幢小木楼就崖构架,呈“之”字形。从下望去,就像是一幢空中楼阁。据史书记载,这些空中楼阁是清朝时崇安县的豪绅为躲避太平军而雇人营造的。楼阁又被称作是“天车架”。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明明是建于悬崖峭壁间的悬梯,为什么又叫天车架呢?这是因为当时施工为了节约时间,所用的施工材料均是从岩底直接吊上去的。大家有没看到,悬架在洞外的那几根杉木,那是当时安装天车的架子,因而当地人称这一景为“天车架”。

从天车架向前走,大家可以看到这座形似雄鹰的巨岩,称为鹰嘴岩。鹰嘴岩光秃秃的岩顶,东端向前突出,在它钩形的“鹰嘴”上竟然生长着一株老刺柏,给鹰嘴增添了几分飘逸几分神采。

继续前行,我们就来到了流香涧。流香涧原名倒水坑,位于天心岩北面。说来也奇怪,武夷山风景区内的所有溪流,均是自西向东流,奔向峡口,汇入崇阳溪。唯独这条山涧,自三仰北谷发源后,流势趋向西北,倒流回山,故名倒水坑。19 一路走来,都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和闻到飞花的幽香。明朝诗人徐熥游历此地,舍不得离去,于是就将涧改名为“流香涧”。

出了清凉峡,大家抬头便可以看到一座黑乎乎的山峰顶上耸立着一块向前倾斜的巨石,就像一农夫斜戴着一顶斗笠。相传这块巨石是从远方飞来,因此叫飞来峰。绕过飞来峰,大家看到这座昂然直上拔地擎天的山峰叫“玉柱峰”。

请大家跟我继续前行,不远就是九龙窠了。九龙窠是一个幽奇深邃的峡谷,九座嶙峋的山峰,犹如九条腾空而起的游龙。峡谷里布满了茶树,满谷春色一派生机,不愧是“茶的王国”。在九龙窠最后一窠岩壁间,有一用石块垒成的盆景似的茶园,上面生长着六丛茶树,它就是闻名于世的“茶中之王”大红袍茶树。大红袍茶树之所以能够获得这个美誉,是因为它生长环境得天独厚。大家请看,茶树所处的峭壁上,有一条狭长的岩罅,岩顶终年有泉水自罅滴落。泉水中附有苔藓之类的有机物,因而这块土壤比其它处润泽肥沃。茶树两旁岩壁直立,日照短,气温变化不大,再加上平时茶农精心管理,采制加工时,一定要选技术最好的茶师来主持,使用的也是特制的器具。由于以上种种原因,自然就使大红袍的成茶具有独到的品质和特殊的药效。经茶师评定,大红袍茶冲至九次,仍然不脱原茶之真味桂花香。而其他名茶冲到七次味就很淡了。所以它夺得了“茶中之王”的桂冠。1998年8月18日,在第五届武夷岩茶节上拍卖大红袍茶,20克茶叶价竟高达15.68万元,夺得全国茶叶拍卖之最。

关于大红袍茶树名称的由来,民间传说很多。有的说天心庙的老方丈,用生长在九龙窠的神茶治好了一位进京赶考书生的病。之后书生中了状元,为感谢神茶救命之恩,回到武夷山,将皇上赐的大红袍披在茶树上,后人便给茶树取名“大红袍”。但更多的人认为大红袍茶树是因为早春时节,叶芽勃发,满树艳红,远 20 望宛如一件件大红袍覆盖树冠而得名。来武夷山的旅游者,无不想一睹大红袍茶树为快的。

从九龙窠往停车场上走,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座山岩叫天心岩。岩下这座寺庙就是武夷山现存的最大寺院——永乐禅寺。据史书记载:永乐禅寺的前身,称山心永乐庵。“山心”指它的地理位置,因名刹座落于方圆70平方公里的武夷山景区中心,故名。明嘉靖七年,道士韩洞虚加以重建,改名天心庙。清康熙年间,武夷山章堂岩铁华国师的弟子果因和尚重光了这一宗教名构,改名天心永乐禅寺。此时的“天心”之寓意又进一步得到禅理的抒发,蕴藏着禅语“天心明月”和佛教徒所向往的“极乐世界”的无穷寓意。步入寺内香烟缭绕,梵音清越,恍如游仙。永乐禅寺鼎盛于清朝之际,在通往禅寺的山径旁,有一座弥勒岩佛雕。佛像岩石的巨型“佛”字,是康熙皇帝的御笔,字高11米,宽9米,计99平方米,取“九九吉利”之意。

古田会议会址导游词

【导游线路】概况——广场——会场旧址——主要功绩——稻田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观临本地,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郑,你们可以叫我小郑,在我身边的是王师傅,他的驾龄丰富,请大家放心乘坐。在此我希望各位能够在本次游览中玩得开心,吃得放心,住得安心。最后请大家记住我们的车牌号。

首先让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古田的地理位置和古田会议会址的基本情况。

古田镇位于上杭县的西北部,与新罗、连城两县交界,地形奇特,山清水秀,军事有利防守,当年龙岩同往古田,只有一条崎岖的山路,上下个二十里,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接下来,让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古田会议会址的情况。古田会议会址初建于1848年,红军第一次挺进闽西,根据《少年先锋队队歌》又将和声小学改为曙光小学,而闻名中外的古田会议就是在这里召开的。

各位,我们的目的地到了,请大家带好随身贵重物品跟我下车,我们的游览时间为2小时,现在是9点,11点我们将在这里集中乘车参观下一个景点,请大家记住我们的车牌号,车是一辆蓝百相间的旅游中巴。

各位,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我们将要参观游览的地方,你们看,在一片开阔的田野上,座落着一幢庄严肃穆的祠堂,后山坡上,森林茂密,古树参天。“古田会议永放光芒”八个红色大字在绿荫的衬托下,闪闪发光,那就是著名的古田会议会址。

在古田会议广场,左侧就是当年红军的阅兵场,场上设有司令台,1930年 22 元旦,在此召开了别开生面的军民联欢会,演出结束后,朱德军长还给了每位演员两个铜板的压岁钱,在往右看,那有一口饮水井和荷花池,这是当年毛泽东散步、休息、思考问题的地方。古田会址大门横匾上书写着“北郭风清”四个大字,大门两侧,刻着一幅对联:“学术仿西欧开弟子新智识,文章宗北郭振先生旧家风。”字里行间透视出祠堂主人,学习,开放,振兴的意识,体现了古田人民既学习西洋文明又不放弃传统文化的办学思想。

进入红漆木门,就是当年古田会议会场旧址,你们看4跟圆柱上张贴着字纸标语“中国共产党万岁”,“反对机会主义”,“反对盲动主义”,“反对逃跑主义”。大厅6列学生桌椅陈旧而整洁,左边主席台上摆着两张四方桌和一排长凳,墙上架着一块黑板。黑板上方中央挂着石印的马克思和列宁像,再上方挂着红色会标“中国共产党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会场下厅的三合地板有好几处斑斑黑迹,这是当年古田会议召开期间,天气寒冷,红军代表们衣裳单薄,代表们烤火取暖留下的痕迹.从这里可以看到革命前辈没当年创业的艰苦,我们再看左右两边的厢房,右侧的第一间是毛泽东的临时办公室,房间陈设极为简陋,只有一桌两凳。当年毛泽东同志就在这里批阅文件,接见与会代表。左侧厢房第二间是朱德同志的临时办公室。

下面,让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古田会议召开的情况和主要功绩:

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这是值得永远纪念的日子。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次第九次代表大会在曙光小学召开。120多位红军党代表,士兵代表以及地方干部代表和妇女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由陈毅主持。毛泽东作了《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的政治报告、朱德作了军事报告、陈毅传达了中央《九月来信》并作了反对枪毙逃兵的讲话。

那么古田会议的主要功绩就在于

总结

了中国红军建立两年多的丰富经验,纠正了部队中存在的各种错误思想。从而奠定了我军的政治工作的基础,使我军同一切旧式军队划清界限而开始成为一支新型的真正的人民军队,它是我建党建军的一个里程碑。可以说古田会议铸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魂。

眼前的这片稻田就是2000年心连心艺术团搭台演出的场地。“心连心”艺术团演出时也有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演出前一天,古田天气晴朗,可艺术团进入古田那天,仿佛是先辈们考验演员,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但演员仍冒雨在会址前演出。但是,当毛泽东的特型演员-古月出场讲话的时候,天空即停止了下雨。演出一结束,雨又下了起来。由于这场天气变故,当地老百姓对古田会址的特殊感情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关于古田会址和毛泽东的种种“神话”。民间有多种传说。老百姓以朴素、直观的感觉认为主席当年来过的地方是吉祥之地。

在即将结束这次参观游览的时候我们热忱的欢迎游客们再次踏上这块红色的土地,再来沐浴古田会议决议所放射出的灿烂光芒,再来领略革命根据地的人民的浓浓深情!祝大家回程愉快,一路平安,再见!

福建导游词篇九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看到的这条小溪叫“章堂涧”。章堂涧是武夷山景区北部最长的一长山涧。它源于章节堂岩,与流香涧合流后,向东穿出霞滨峡口,汇入崇阳溪,长约7.5公里。

从霞滨峡口,沿章堂涧向西得约里许,请大家顺我手指的方向看,在雄峙如城的丹霞嶂半壁有几个互相毗连的岩洞,洞中有几幢小木楼就崖构架,或藏于洞内,或濒临崖畔,上下悬梯,左右环栏。从下望去,俨然一幢空中楼阁。据《崇安县志》记载:这此空中楼阁是清咸丰年间,崇安县的土豪劣绅为躲避太平军而雇人营造的。丹霞嶂岩洞,上倚危崖,下临深渊,地势十分险要,乍看似乎无路可攀。但只要从山后绕道火焰峰而上丹霞峰顶,尔后从山顶的岩洞口顺梯而下,便可到达其中。看了半天,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明明是建天悬崖峭壁间的县楼,为什么又叫天车架呢?这是因为当时施工为节省时间,所用的施工材料都是从岩底直接吊上去的。大家看到没有,县架在洞外的那几根杉木,便是当时安装天车——一种起重机械的架子。因而当地人称这一景为“天车架”。

从天车架向前行约数百米,大家看到的这座形似雄鹰的巨岩,称鹰嘴岩。鹰嘴岩光秃秃的岩顶,东端向前突出,尖曲如喙。奇特的是,钩形的“鹰嘴”上竟然生长着一株干虬的古老刺柏,给鹰嘴增添了几分飘逸,几许神采。从岩顶直削而下的岩壁,缜润莹洁,白里透红,而微微拱起的岩脊,却是一片苍黑,隐隐约约地现出一条条裂纹,犹如丰满的羽翼。从我们所处的这个角度望去,只见它兀立峰巅,翘首蓝天,势欲振翅高翔,搏击苍穹。古人有诗道:“雄鹰独立健无伦,锐喙昂头实逼真。岂是神山压凡鸟,欲君奋击绝嚣尘。”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鹰嘴岩的神姿。

继续前行,过慧苑寺前石桥,左折入流香涧。流香涧原名倒水坑,位于天心岩北麓。说来十分奇怪,武夷山风景区的的所有溪泉涧水,均是自西向东,奔向峡口,汇入崇阳溪。唯独这条山涧,自三仰峰北谷发源后,流抛势趋向西北,倒流回山,故名。倒水坑两旁,青藤垂蔓、山蕙、石蒲、兰花丛生。“坠叶浮深涧,飞花逐急湍”。一路走去,淙淙的流水与飞花相随不舍,一缕缕淡淡的幽香,时时扑鼻而来。明朝诗人徐熥游历此地,不忍离去,遂将涧改名为“流香涧”。涧中有一巷谷,两旁危岩矗立,水流其间,仅容一人往来。夏日处身其间,凉爽无比,因此名为清凉峡。出清凉峡一远,便可看到一座黑乎乎的山峰顶上,耸立着一块向前倾斜的巨石,就像一农夫斜戴着一顶斗笠。相传这块巨石是从远方飞来,故名飞来峰。绕过飞来峰,大家看到这座昂然直上,拔地擎天的山峰叫“玉柱峰”。

[导游内容]大红袍茶树

从玉柱峰前行至九龙窠。九龙窠是一个幽奇深邃的峡谷,九认嶙峋的山峰,犹如九条腾空而起的游龙。峡谷里巨石错落,细泉潺流,到处布满了丛丛簇簇的茶树,真是满谷春色,一派生机,不愧是“茶的王国”。在九龙窠最后一窠岩壁间,不一用石块垒成的盆景似的茶园,上面生长着几丛茶树,它就是闻名于世的“茶中之王”——大红袍。大红袍之所以能够获得茶中之王的誉称, 因为它的生长环境得天独厚。大家请看,茶树所处的峭壁上,有一条狭长的岩罅,岩顶终年有水自罅滴落。而随水流落的还有苔藓等有机物,因而这块土壤较它处润泽肥沃。且两面三刀旁岩壁直立,日照不常,气温变化不大。再加之茶农平时精心管理,采制加工时,一定要选技术最好的茶师来主持,使用的也是特别的器具。由于以上种.种原因,自然就使大红袍的成茶具有独到的品质和卓著的药效。经茶师评定,大红袍冲至九次,尚不脱原茶之真味——桂花香,而其它名茶,冲至七次,味就极淡。从而夺得了“茶中之王”的桂冠,赢得了人们的赞誉。关于大红袍茶树名的由来,民间传说很多,有的说天心庙的老方丈,用生长在九龙窠的神茶治好了一位进京赶考举子的病,后来举子得中状元,为感谢神茶救命之恩,回到武夷山,脱下身上的大红袍披在茶树上,后人便给茶树取名为“大红袍”。也有的说某朝一位皇太后患病,终日肚疼鼓胀,卧病不起,请遍天下的名医,用尽了灵丹妙药,都不见效。后天心庙的老方丈敬献九龙窠神茶一盒,治好了皇太后的病。皇帝便命大臣带上一件大红袍,代他前往武夷山九龙窠谢恩。大臣到时,便将大红袍牛披在茶树上,并将茶树取名为“大红袍”。但更多的人认为大红袍茶树是因为早春时节,叶牙勃发满树艳红。远望宛如一件件大红袍覆盖树冠而得名。 大红袍茶树仅有四株,来武夷的旅游者,无不想一睹大红袍茶树为快。目前,武夷山市有关部门,已开辟“大红袍之旅” 线路,受到了中外游客的好评 。

从九龙窠前行里许,大家等到看的这座山岩叫天心岩。岩下这座寺庙就是武夷山现存的最大寺院——永乐禅寺[图]。据董天《武夷山志》记载:永乐禅寺的前身,称山心永乐庵。“山心”指其地理位置而言,因名刹座落于方圆70平方公里的武夷山景区中心,故名,明嘉靖七年(1528年),道士韩洞虚加以重建,改名天心庙。清康熙年间,武夷山章堂岩铁华国师的弟子果因和沿重光了这一宗教名构,改称天心永乐禅寺。此时的“天心 ”之寓意又进一步得到禅理的抒发。蕴藏着禅语“天心明月”和佛教徒所向往的“极乐世界”的无穷寓意。重建后永乐禅寺,南北长170米,东西宽150米,占地面积约26000平方米。古刹四周古木参天,篁竹蔽邃,鸟鸣蝉噪,意境深 ;步入寺内,香烟燎绕,梵音清越,恍如游仙。永乐禅寺鼎盛于清朝之际,有僧徒百余人。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九十年代后,有关部门以已决定修复永乐禅寺。目前大雄宝殿修建工程正在进行,并在通往禅寺的山径旁,依崖新凿了一座弥勒佛岩雕,高19米,宽13米,佛像岩后的巨形“佛”字,是清康熙皇帝的亲笔字,字高11米,宽9米,计99平方米,取“九九吉利”之意。

福建导游词篇十

各位朋友,武夷山的各大酒店都座落在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内,从度假区到星村码头约需20分钟的行程。首先我简要地介绍一下九曲溪的概况:世间中山水幽奇以武夷山为第一,武夷之魂在九曲溪。这条发源于武夷山脉主峰——黄岗山西南麓的溪流,澄沏清莹,经星村镇由西向东穿过武夷山景区,盈盈一水,折为九曲,因此得名。九曲溪面积为8.5平方公里,全长约9.5公里。山挟水转,水绕山行,每一曲都有不同景致的山水画意。游人乘坐宽约2米,长约9米,从远古小舟脱胎而来的竹筏,冲波击浪而下,不仅能领略到有惊无险的情趣,而且四面无遮无拦,抬头可见山景,俯首能赏水色,侧耳可听溪声,伸手能角清流。古人游九曲溪,是从武夷宫按由一曲逆流而上的。自崇(安)桐(木)公路开通后,游人则是从九曲到一曲顺流而下,这样随波逐流,飘然前行,更加轻快、迅疾。

各位朋友,左边的图片是九曲溪码头。我简要介绍一下乘坐竹筏的一些注意事项:

一、按六个人乘坐一张竹筏,大家自由结合;

二、上竹筏请不要争先献词后,注意横踩二根毛竹。以免滑落水中;

三、竹筏行进中,要听从筏工指挥,请不要随意从坐椅上站立照相,更不要在竹筏上随意走动。

各位朋友,竹筏现飘然前行在九曲溪平川一带。右侧这座山与云齐,叫齐云峰,因形似火焰,故又俗称火焰山。民间传说,古时候火焰山的烈焰常使山下这个村庄着火,乡民们一次次遭灾毁屋,一次次又被迫再建新屋,于是这个村庄便有“新村”的称号。后上天为拯救生灵,便派武夷十三仙人下凡施法术在山前凿开一条江墩溪,从此村庄安宁,日渐繁荣,万家灯火犹如天上点点繁星。从此村庄改名为“星村”。

左侧这座山峰叫白云岩,又名灵峰。白云岩重岩耸叠,巍然云际,每当拂晓,常有白云在岩的半腰飘悠,忽聚忽散,分合不定,故名白云岩。白云岩上现遗有几堵残垣颓壁,是白云庵的旧址。在庵的后壁上,有一岩洞,称白云洞。我国演述周武王伐商的古代小说《封神演义》中提到的道人乔坤,就曾在此修养,自称是武夷山白云洞“散人”。后因协助姜子牙破阵有功,受封为“夜游神”。岩的北面有一个轩敞的岩洞,人称“极乐国”。其进洞路径之险,可谓武夷第一。这里上下都是绝壁,壁间只有一线横坳,是进洞的唯一途径。人们一定要伏身蛇行,手脚并用,才能爬过岩缝进入洞中。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我国古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首次入闽武夷山时,就曾半历其境,并在《武夷山日记》里生动地记述了这个惊险的历程:“余从壁坳行,已而坳渐低,壁危,则就而伛偻;愈低愈狭,则膝行蛇伏。至坳转处,上下仅悬七寸,阔上尺五,坳外壁深万仞。余匍匐以进,胸背相摩,得度其险。岩果轩敞层叠,有斧凿于中,欲开道而未就也。”站在白云岩巅,南望九曲溪上游,平畴沃野,豁然开朗,别有一番天地。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九曲将穷眼豁然,桑麻雨露见平川”的诗句,描写的就是这一带的景色。

竹筏驶上浅滩,右边这座山峰名仙岩[图],请大家注意看,岩上这一块巨石像不像一把芭蕉扇。紧邻仙岩的这三座山峰,中间像不像个球,两边山峰犹如两头雄狮,俗称“双狮戏球”。溪右边这块岩石嘴尖腿细,背上布满藤萝、花丛、俗称“孔雀开屏石”。

过仙岩脚下的白沙潭,竹筏始进入九曲。白云岩在左边这座形似鼓的山峰,称鼓子峰。峰前这座山岩因形似乌纱帽岩。竹筏前行,回顾纱帽岩。竹筏前行,回顾纱帽岩又形似笔架,继而又见三石分立,象“品”字,故又称品石岩。品石岩左边是环佩岩,岩上有一巨石像不像头小猫,正伸出头扑食面前那块“猪肝”。浅滩将尽,大家看左岸边这块巨石,像不像水牛把头栽进水中,仅露出一角一眼,俗称“牛牯石”,石下深潭称牛牯潭。过牛牯潭,岸右边这两块相迭在一起的巨石像不像磨墩,因而俗称磨墩岩。南宋宰相李纲游九曲溪时,称其为大小廪石。磨墩岩对岸对岸这块巨石像不像人面,眼睛鼻子都清晰可见,左边眼睛睁着,右边眼睛闭着,俗称人面石。人面石右边这两块巨石一前一后,前面一石顶上光秃像不像和尚,后面一石像不像尼姑帽,当地百姓戏称为“和尚背尼姑”。相传武夷山有个好心的和尚,见尼姑要过溪到磨墩岩磨豆浆给“童子”吃有困难,就主动提出背尼姑过溪。这虽说有违佛教戒律,但助人为乐的精神还是深深地感动了位于一旁的人面石。见此情景,说又不是,不说又不是,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事。筏过浅滩,拐个弯便进入八曲。

八曲,夹溪两岸,奇峰环拱,怪石嶙峋,状如动物,素有“水上动物园”之称。溪左有卧狮笑猴、上下水龟石[、猫儿石、鱼磕石、海蚧石;溪右有象鼻岩、骆驼峰等,维妙维肖,栩栩如生。关于上、下水龟石,还流传这么一段动人的故事:传说南宋淳熙10年(1184年),朱熹辞官回到武夷山,住在清隐岩下的茶洞旁著书讲学。一天黄昏,朱熹正对着满天的晚霞吟诗作赋,忽听门外传来:“先生,先生。”的呼唤。朱熹出门一看,只见茶洞外正笑吟吟走来一位相貌端庄的姑娘,便问:“你是何人,家住哪里,为何来到此地?”姑娘答道:“我姓胡,名叫丽娘,家住五曲河对面。因仰慕先生的才学,特来拜您为师。”朱熹见女子端庄识礼,又求学心切,就收留了她。从此,丽娘风雨无阻,每天晚上都来到朱熹的书房。她读遍了四书五经,替朱熹眷写了大量的诗文。

丽娘的才学、多情,使朱熹感到了温暖与欢乐。一天傍晚,朱熹在五曲平林渡口遇到摆渡的乌老头两口子。乌老头对朱熹说:“看你气色不好,定是中邪了。你可知道每晚至你书房的女子是谁吗?她就是武夷山的狐狸精。想谋你的才学,夺你祖传的玉碗!”“啊!”朱熹不禁大吃一惊,心里直纳闷:好端端一个正经女子,怎会是狐妖?“如果你不信,不妨待她睡着时,看看有没有双玉筷从她的鼻孔里伸出。”回家以后,朱熹心如乱麻,一连两个夜晚不能入眠,丽娘温存地相陪着。到了第三个夜晚,丽娘实在困极了,就伏在书桌上睡着了。四更天时,朱熹打个瞌睡醒来,顿时被眼前一片光亮惊呆了。果然,一双碧绿透明的玉筷从丽娘的鼻孔伸了出来。他慌忙之中,碰落了玉筷,闪出了一只狐狸的影子,一晃就不见了。丽娘醒来,顿觉天悬地转,痛苦地说:“先生,我是武夷山修炼千年的狐狸精。因仰慕先生的才学,知道先生寂寞,才每晚渡河来陪伴。不料平林摆渡佬,那一对害人的乌龟精,想谋先生玉碗和丽娘的玉筷,曾跟我斗法输了,被贬在那儿摆渡。

他们就恶语中伤,拨弄是非,迫使我俩分离。先生啊!如今丽娘玉筷离身,千年道行已破,我该到南螟靖里长眠去了。”说完,泪水涟涟,与朱熹难舍难分。忽然空中轰隆滚过一阵闷雷,在一阵旋风里闪过一对黑影,丽娘忙指着窗外的黑影喊道:“先生,它们毁了丽娘,拆散我们之间的情谊呀!”朱熹气得咬牙切齿,浑身打打颤,抄起朱笔就往窗外扔去,只见朱笔就像一只燃烧的箭直向这一对黑影刺去。两个摆渡佬立时现出乌龟原形,慌忙向五曲上游爬去,但爬到八曲上水狮旁,就再也爬不动了,变成了一对石龟。请大家注意看,左岸边这座横亘的巨岩,称鼓楼岩,岩石像不像一童子在跪拜。

福建导游词篇十一

金门,旧名浯洲,又名仙洲、浯江、沧浯等。

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太祖朱元璋派江夏侯周德兴经略福建,防御倭寇侵犯。周德兴在福建沿海筑五卫十二所,以加强海防,金门守御千户所,此其一也。因与厦门共扼福建东南海口,有“固若金汤,雄镇海门”之称,故取名为“金门”。

明末,郑成功以金厦为基地,抗清复台,行政中心设在厦门,军事大本营设在金门。南明永历十八年(清康熙三年,1664年),清兵攻占金厦,实行迁界政策,把人民迁到距海30里外,金门成废墟。康熙十三年至十八年(1674-1679年),金门复为郑成功所踞,此时郑氏政权中心仍在台湾,金门成为双方拉锯作战的突出部。

本站()

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清兵入金门岛后,仍沿袭旧制,隶属于同安。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金门通判移马巷,其时,金门的都增至六个(十五至二十都),并辖有大嶝、小嶝、刘浦、仓湖、后浦、烈屿六个保。1914年,废除清制,厦门成立思明县,金门隶属思明县,派分治员驻金门。

1915年,金门按原有四岛置县,名金门县,归厦门道管辖。

新中国成立后,金门列入泉州区划内。气温气候

金门四面临海,风力强大无阻。每年9月中旬起,东北季风渐强,海面风浪较大,至翌年4月风力转弱,5月至8月为西南风,年平均风速为每秒3.5米以上。

因丘陵起伏,雨量不均,金门年平均雨量为990毫米,4-9月为雨季。

福建导游词篇十二

大家好,今天非常荣幸带领大家参观素有“三三”“六六”之称的九曲溪。

大家知道为什么九曲溪有这么个古怪的名字吗?让我——潘导告诉你们吧!大家知道三三得九,九曲溪是因为它迂回曲折,形成九个弯曲点。而六六三十六是因为九曲溪两岸有三十六座奇形怪状的山峰,因此而得名。

现在让我们坐竹排去感受感受“三三”“六六”的九曲溪吧!

竹排出发了,首先经过的这一段是浅水区。大家看看溪水,溪水犹如锦缎,水下的鹅卵石清晰可见。竹排划过,锦缎皱褶般荡开,让人顿时觉得神清气爽。不知不觉竹排划到深水区,你再看看溪水,这时,溪水从清澈见底变成像美玉般的碧绿。

一路上你们还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巨石,有像汉堡包,有像泰坦尼克号(船),大家请抬头看看,眼前的这座山峰像不像一个“酒坛”和一个“醋坛”?这酒坛象征着男人,男人最爱喝酒。这醋坛就象征着女人,女人爱吃“醋”。“醋坛”和“酒坛”加起来像一个茶壶,这夫妻肯定很喜欢喝茶。

我们已经到达终点了,谢谢大家的支持,希望你们在武夷山吃的好住的好玩的开心,再见!

福建导游词篇十三

大家好!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来自张龙旅行社的导游员张龙,希望今天的讲解能为大家带来一份好心情。

大家都知道在厦门的“二十名景”中,就有“东渡飞虹-----海沧大桥”。那你对它的了解有多少呢,现在就请大家随着我一起走近它吧!

海沧大桥东岸游览区位于厦门东渡港,占地面积近10万平方米,东岸游览区主要是由桥梁博物馆和海沧大桥观景平台组成。在周末如果你有驱车经过东渡濠头,你肯定会听到哗啦哗啦的流水声,或者你受到它的吸引驻足一看,一定会被它那壮观的景像所吓住。展现在你眼前可是目前国内最高最大型的人工跌泉它,它的高度有41米,宽有20米,投资320万,可能会有人问那它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它所用的水都是自来水,每次跌泉开放,就有近150吨的自来水从40多米高的山顶跌落而下,水喷撞到石头时的声音,就像千军万马同时顿足,声音震耳欲聋。水落下后流到下面的蓄水池里再抽上去,是循环的一个过程。你不觉得在这喧嚣的城市中,它是显得那样的别具风格。

看完跌泉,我们就来到了去观景平台的大门前,沿着红色的沥青路缓缓而上,在路旁边栽的就是我们厦门市的市花三角梅,火红的花儿就是在迎接各位的到来。来到了观景平台,看见的就是那富有欧洲风情的摇椅,还有那盖在上面像只展翅欲飞的大白鹭的膜亭,它是由奥大利亚进口的,它的功能有很多,除了能为我们挡雨外,它还能防火、防紫外线、防尘。傍晚,相约观景平台,感受大海的气息,在这如此美妙的意境,别有一番情趣。嗯,那边还有人在留影呢!怎么老站那姿式呀!这你就不知道了,那可是我们景区内独特的“超大型螺母工艺品”,它是工艺设计师从海沧大桥建完以后的边角料中设计出来的,富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现在,我们到的地点就是观看海沧大桥最佳的位置。在大家的眼前就是大桥的主桥身,它是那样的宠大,银蓝色的桥身就像一条银色的飞龙,把厦门和海沧连为了一体。海沧大桥是继厦门大桥之后又一座主要对外的交通要道。在1994年6月份江泽民同志视察厦门时,曾提到“如果从厦门到海沧建一座大桥,那海沧地区就活了”,因此我们就按照厦门来规划,采用了西起海沧的马青路,跨越厦门的西海域在和东渡、仙岳相连的路线,全程长5926.527米,主桥长1108米,主跨648米,也因此形成了一条集科普、景观、娱乐、旅游为一体的独特线路。

海沧大桥在世界排名第二、亚洲第一,那它吸引人的是它独特的桥型,三跨连续全飘浮体系的钢箱梁悬索桥。“三跨连续:就是主桥部份三个跨段是用94块钢箱梁连续焊接成一体,每块钢箱梁高3米,宽敞36.6米,长12米,重156-206吨,总重15800吨,“全飘浮”:也就是桥面实际上和桥塔是没有交接点,它们之间的距离有2米高,桥塔是支撑起两根主缆,还有是固定住桥面不让它左右幌动。在看一下桥上的两根主缆,你可别小看它,它可不是普通的钢缆,它是由二万二十根直径5.1豪米的镀锌高强钢丝编成的,每根主缆的直径长570豪米,它是采用先缠丝后涂装的技术,你看得出它一共穿了“七件衣服”吗?,实际上是它的外表裹了七层的涂料,这些涂料都是为了使它的生命更长久,主要是起到防水防腐蚀的作用。

每根主缆的长度是1227米,如果把它里面的钢丝一根一根接起来,那长度是24624公里足够从厦门到北京拉十几个来回,你说长不长呢?我们现在再看一下那两个三角形的建筑物,一个屹立在火烧屿,一个镇守在牛头山,它呢就是大桥最重要的受力部件“锚碇”。海沧大桥东西两个锚碇属于“扩大基础的重力式锚”采用的是“轻巧”空腹三角形结构,这种设计即可起到锚碇的作用里面的空间又可以充分利用。建一个锚碇所用的混凝土量是6.5万立方米,也就是相当于可建一座厦门大桥,,你可以想像一下。,两个锚碇是厦门市的两个科普基地,东锚碇是桥梁博物馆,西锚碇是青少年科技馆。两个地方都是青少年朋友学习的好去处。

锚碇把主桥和引桥相连,主缆在空中通过桥塔把3万吨的载重吊起,这时你看到的海沧大桥是不是更加的雄伟呢!

而当时在建设的时候曾经提出多种的建桥方案,如:海底隧道、 斜拉式桥,但是由于大桥所在的位置比较特殊,上空是厦门航空港的飞机降落航线,海域又是万吨巨轮频繁进出的主航线,因此加大了大桥的建设难度。如果选建拉式大桥,那在同等的跨度下,斜拉式大桥的塔柱必须建200多米,而我们的航空限高只有133.53米,已远远超过飞机航线的要求,而现在我们看到的桥塔高度是128.025米,水面和桥面的距离有55米,在高潮位时5万吨的巨轮都可以顺利通航;如果用海底隧道,可能在埋隧道时整个海面都要封航,那这样可能对码头的运作业比较不利,而且在隧址方面也发现了数条的断裂层,所以在结合实际情况,采用了建悬索桥的方案。

厦门地处沿海城市,是多台风的天气,对于海沧大桥整体抗风的要求也非常的高,在经过多次的研究论证下,采用了全飘浮的柔性体系的悬索桥,在低速风洞试验中抗风达到的风速是120米/秒,相当于是3倍的12级台风,并且又经历过99年14号台风的正面袭击,更证明了海沧大桥抗风抗震性能的完善。

海沧大桥是一座现代化的大桥,桥面沥青是采用sma改性沥青,由于大桥桥身是钢板的在夏天时的温度可达70多度,普通的沥青在那么高的温度下很容易软化,长时间雨水的冲涮沥青和沙子很容易分开,于是在沥青里加进橡胶、塑胶、化学剂使它的粘付性更好。

海沧大桥的建设从1996年12月18日开始到1999年12月30日只用了短短的三年时间完成,但这靠的是一群不畏艰苦的工人、科技工作者和出色的领导人员。就我们刚才说到的,主桥面是钢箱梁焊接的,而当时焊接的季节正是厦门的夏季,焊接是在梁段里头,里面的温度高达七八十度,而这些焊接工人必须全裹得严严实实的生怕汗水滴到钢板影响焊接的质量,她们每15分钟至20分钟轮换一次,那是一种我们无法体会得到的滋味。

在“创建一流景观,精品工程”的建桥宗旨下,海沧大桥所有别出心裁的景观设计,你都看到了解了吗?从瓶状的桥墩,门式的桥塔,皇冠式的塔帽到那和蓝天、碧海、青山同为一体的桥身时,一切是显得那么的怡静,在徐徐的晚风中,和着灯光看到的海沧大桥像是一只欲飞出东方的巨龙。

希望我的讲解能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今天的讲解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福建导游词篇十四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鼓浪屿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__。

如果说鼓浪屿是个海上花园,那么菽庄花园可称得上园中之园,它始建于1920_年,是园主人林尔嘉以他的字“叔臧”的谐音命名的。林尔嘉原籍福建龙溪(现为龙海市)。1874年,他出生于厦门,并在此度过其少年时期。1920_年起,任厦门保商局总办、厦门总商会总理。他对厦门的贡献是:发起创办了电话、电灯、自来水等公共事业。1920_年,任厦门市政会会长,曾多次发动华侨及各界人士捐资兴建中山路等市政设施。日本侵占厦门后,自庐山移居香港,1945年以后回中国台湾定居。1951年,病逝于家中,享年77岁。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后,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被迫割让中国台湾给日本。林维源父子不愿当亡国奴,遂举家迁回鼓浪屿定居,林尔嘉长大后,因为思念中国台湾的家园,便仿造板桥别墅兴建了菽庄花园。

现在我们已站在花园入口处,花园由藏海园、补山园两部分组成,各造五景。藏海园五景为:眉寿堂、壬秋阁、真率亭、四十四桥、招凉亭;补山园五景为:顽石山房、十二洞天、亦爱吾庐、听潮楼、小兰亭。藏海就是把大海藏入园中,隐含把山河揽入祖国怀抱、切莫再任人宰割的意思;补山就是以人工构筑补缀天然景色之不足,隐含山河破碎、亟待修补之意。在这里,园主人的爱国之情跃然于表,待会儿我们将身临其境去领略其奥妙。

菽庄花园有三个显著特点,可归纳为“藏、借、巧”三字。请看我们前面,一堵高墙挡住了我们的视线和去路,眼前只有一些花草盆景,待各位走出圆拱门,看!!我们的视野一下开阔起来,万顷碧波早已静候在眼前,悠悠碧波豁然开朗,颇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令人心旷神怡。这就是花园“藏”的妙处,原来这堵墙只是个屏障如果进门见海一览无余,便会失去韵味,显得平淡无奇。现在,请看我们左手边的建筑物--眉寿堂,又名谈瀛(ying第二声)轩,门对海滨浴场,过去是园主人品茶吟诗作画的地方,现已辟为商场和餐厅。这里有一个水池,水池右边有一闸门与大海相连,将海水引入园中形成桥畔外池,再经左边那个洞口通向内池,洞口上刻“止水”两字,取海水到此不再扬波之意,这样,藏海园就构成了三个景区:大海、外池、内池,由大到小,由外及内,很自然的把海藏入园中。

现在请往右边看,这座长桥叫四十四桥,可为什么叫四十四桥呢?你看它从亭畔延伸入海,全桥长约100多米,凌波卧海、宛若游龙,设计者能因海构园,就势取景,使小巧的花园一下拓展了数倍,此乃花园“巧”的体现。

好了,各位请随我向前,在我们面前有块天然巨石,上刻“海阔天空”是明代书法家张瑞图所书,背面是园主人林尔嘉亲题的“枕流”两字。

现在我们行走在全园游览主线四十四桥上,各位是否已经猜出四十四桥的来历呢?其实很简单,因建桥时正值园主人四十四岁。各位,这半月形的亭子就是渡月亭,皓月当空,游此最佳,各位若有幸于中秋之际来厦游玩,不妨来此观渡赏月。

这是壬秋阁,因建于1920_年农历壬戌之秋而得名,他的独到之处就在于一半建在陆上,一半支在水中,垒台建亭,围池砌阶,联以曲桥;其东南两墙各开一个圆拱门,坐政治阁中,可以同时看到两侧的风景。而从窗台眺望,四十四桥蜿蜒曲折,真率亭、千波亭、渡月亭有的呈菱形、有的为扇形,形态各异,别有韵味。

各位团友,我们继续吧!这折扇型的招凉亭地处原来花园的尽头,因招来阵阵凉风而得名。绕过招凉亭,我们就到了补山园,前面这朱瓦别墅式建筑是听涛轩,在此可尽缆天风海涛。现在听涛轩已经改成了钢琴博物馆。它收藏着旅澳华人胡友义先生提供的钢琴73架。胡友义先生出生于鼓浪屿,从小就生活在悠扬的琴声中,与钢琴结下了不解之源。在澳大利亚,他又不惜重金收购古钢琴。1999年,他怀着赤诚的爱国爱乡之心,千辛万苦,远涉重洋,将这些钢琴运回故乡,开辟钢琴博物馆,并于20_年1月8日正式向游人开放。这些钢琴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如今仍完好无损的送到胡友义先生的故乡来,成为厦门人民宝贵的文化遗产,一起融入“钢琴之岛”鼓浪屿深刻的文化之中。大家也都看到了这里除了钢琴以外,还有很多的烛台,其实这些烛台也是胡友义先生从澳大利亚带来的,共有50多盏精致的烛台,这些烛台大多是百年前欧洲出品的,与这些古老的钢琴放在一起,可谓是珠联璧合。前不久,胡友义先生又从澳大利亚运来了四十架的钢琴,也于前不久供游人开放。现在我们看到远处的那幢红色建筑是顽石山房,原为园主人读书的地方,现以开辟为招待所。我们面前的这座假山就是“十二洞天”,它由各种砂石、页岩、火山石构筑而成,是人工凿垒的假山连环洞,俗称“猴洞”,内有12个洞室,以12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编列在石墙上,各动互相连通,宛如一座迷宫,又称“迷魂洞”,是孩童玩耍的好场所。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不去转了,请各位随我往下。右边这座人物铜像就是园主人林尔嘉先生的全身塑像,这原是私家花园,林先生去世后,他的子孙将其献给国家,我们才有幸得以一见。

好了,我们已经绕了一圈了,想必各位已经领略到菽庄花园她独特的风格,正因为她“藏”、“借”、“巧”的特点,才能在这有限的面积中造出无限的空间。整个花园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相辅相成,和谐一体,辨证统一。林尔嘉对此也颇为满意,这从他写在亭子上的楹联“有襟海枕山胜概,以栽花种竹怡情”可见一斑。美丽的菽庄花园令人品味无穷,流连忘返!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358798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