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茶文化基本知识篇一
茶文化作为中国的瑰宝,源远流长,为世人所称道。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品味。对于我来说,茶文化是一门崇高而深入的艺术,经过长期的研究和体验,我对这一文化传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首先,茶文化教会了我静心和平静。每当我站在茶座之上,看着水蒸气缓缓升起,闻着清香四溢的茶叶,我能感受到内心的平静与宁静。那一刻,我仿佛与时间和空间隔离开来,只专注于对待茶叶的态度。通过沏茶的过程,我学会了怀着爱心和耐心对待生活中的各种事物,抛弃喧嚣和浮躁,让内心回归平静。
其次,茶文化让我懂得了传统与现代的平衡。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并不意味着它仅仅是过去的产物。茶文化融合了传统与现代,赋予了茶更多的意义和价值。在茶道中,我学会了接受传统的教导与经验,但同时也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创新和尝试。我相信,只有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茶文化才能不断焕发出新的光彩。
第三,在茶文化中,我学会了尊重自然和尊重人。茶文化教会了我对自然界的敬畏与感恩。每一片茶叶都是大自然的馈赠,与地球的生命息息相关。茶座之中,我学会了珍视这些宝贵的馈赠,并且通过喝茶的过程,让自然更深地融入生活中。此外,茶文化也教会了我尊重他人。茶道讲究起身、传茶、道谢、收茶,这一过程中,互相尊重才能使得茶道更加完美。在茶文化中,我学会了与人平等相处,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意愿和选择。
第四,茶文化启迪了我的审美和情趣。品茗,不仅仅是品味一种饮品,更是品味一种生活的艺术。茶文化教会了我用心欣赏事物的美,用喉领略富有层次的口感。通过不同种类的茶叶,我领略到了不同的滋味和品质。品茗让我对美的感知更加敏锐,并且激发了我对美的追求。在茶文化中,我的生活更加富有层次与品味,我学会了用心感受每一个细微的美好。
最后,在茶文化中,我也收获了体验生活的智慧。茶道是一门细腻且独特的艺术,它需要耐心和细心的体验才能把握好每一个细节。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实践,我对生活中的细节更加关注,在琐碎之中发现惊喜。茶道教会了我懂得放慢脚步,用心去品味生活的每一个瞬间。
总之,茶文化给我带来了无穷的启迪和感悟。它让我在心灵上找到了安静与宁静,让我学会了传统与现代的平衡,教会了我尊重自然和尊重人。茶文化在审美和情趣方面启发了我的灵感,同时也让我收获了体验生活的智慧。茶文化是我生活中美好的一部分,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奇妙与丰富。
茶文化基本知识篇二
据西汉王褒《僮约》“烹茶尽具”之句,可知至迟在西汉就开始有饮茶活动。
唐代陆羽撰写成《茶经》茶文化形成开始,茶便一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中国又是礼仪之邦,茶与中国的礼仪的结合物――茶礼,也是茶文化领域当中一个值得研究的方面,同时茶礼也丰富了茶文化。
礼的表现方式有多种,《礼记・昏义》说:“夫礼,始于冠,本于昏,重于丧祭,尊于朝聘,和于乡射。
”这里提到的礼有冠礼、昏礼、丧祭礼等。
而我们所说的茶礼作为另一种礼的表现方式,似乎更接近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也发挥了很大的功用。
这和茶的本性和茶的丰富的文化内涵有很大的关系。
如我们日常接待客人要敬茶;下聘礼娶妻要定茶;甚至还以茶祭祀,以茶丧葬等等,这些生活中的茶礼也是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在
茶文化形成并向外传播的基础上,茶礼也随之外传,并影响其他民族从而形成新的茶礼仪。
一、待客之道――敬茶
有这样一个副对联:坐请坐请上坐,茶上茶上好茶。
其来源是一天郑板桥去茶馆喝茶,老板看他的穿着不像富人,于是就漫不经心地说了声“坐”,对下面说,“茶”;当郑板桥拿出银锭的时候,店老板就便改了脸色,改口说,“请坐”,对小二喊,“上茶”;后来有人认出郑,过来打招呼,店老板知道后赶紧鞠躬说,“请上坐”,同时提高嗓子对下面喊“上好茶”。
郑板桥喝完茶要走时,店老板恭恭敬敬的请他留个墨宝,他无奈下答应了,便写下了这幅对联,用以讽刺像店老板这种狗眼看人的人。
这当然也是一个传说故事,但是我们在待客之礼中坚决反对这种傲慢的偏见,而应该是人人平等。
中国自古就有好客礼宾的优良传统。
当客人亲自到家里来拜访时,做主人的必定要热情的迎接招待,《论语・学而》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不管主人的家庭好坏,总要泡上一壶热茶,作为尊敬之意。
来客敬茶成了一种最基本的待客之礼。
每当来了客人便要敬茶,以茶敬客,情深义长,双手敬茶,客人双手接住。
茶要浅,俗称“茶七酒八”,如果斟得太满,便是对客人的不敬,客人要在告别时应将茶喝尽,表示对茶的赞赏。
在餐桌上待客敬茶也有一定的敬茶礼,尽管是最好的朋友,当对方给他斟茶时他也一定要两手指轻叩桌面,以示跪谢,俗称“叩指还礼”,据说这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时传下的规矩。
相传,有一次乾隆皇帝微服私访,与当地的官员周日清上茶楼喝茶。
皇上自己斟上茶之后,又顺手给周日清斟上茶。
周日清立时受宠若惊,也不敢下跪谢龙恩,恐怕暴露了皇帝的身份。
在左右为难之际,他急中生智,用双手屈扣,在桌面上叩点三次,以代替跪谢之礼。
由此,这一礼俗流传于民间,便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谢谢”之礼。
这虽然只是传说,但是也从侧面反映出了敬茶之礼俗。
二、婚礼之道――下茶
婚礼,是一个人一生中的一件大事。
古代男子在行冠礼之后,便有了婚配的资格。
古语婚礼的作用《礼记・昏
义》:“昏礼者,将以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事也,故君子重之。
”婚礼有一整套程序,根据《礼仪・士昏礼》可知,士娶妻要经过纳彩、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等六个主要仪节,称为“六礼”。
而“纳徵”也称“下茶”是其中决定婚姻成败的最重要的仪节,“徵”者成也。
“纳徵”也即相当于后世的订婚。
在纳徵中,茶是婚姻的见证,是不言语而意无穷的“第二媒婆”。
宋代吴自牧的《梦梁录》中记载:“又送官会银铤,谓之‘下财礼’,亦用双缄聘启礼状。
或下等人家,所宋一二匹,官会一二封,加以鹅酒茶饼而已。
名下财礼,则女氏得以助其虚费耳。
”这里就提到了下财礼时用要用茶。
就连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时,陪嫁物中也有大量的茶叶和精美的茶具。
这种习俗在古代小说中也有所反映,在《红楼梦》第二十五回中凤姐和黛玉开玩笑:“你既吃了我家的茶,怎不给我家做媳妇儿?”也是借此习俗派生出的双关语。
茶之所以用它来订婚,是取它不可移植的自然本性。
古代,人们以为茶树只能用茶仔繁育,故婚娶的习俗,多用茶为聘礼。
男家为“下茶”而女家受聘为“受茶”,寓意传宗接代,人丁兴旺。
明代许次纾《茶流考本》云:“茶不移本,植必生。
古人结婚以茶为礼,取其不移植置予之意也。
”明代嘉靖进士陈耀文《天中记》卷四十四《种茶》也载“凡种茶树必下子,移植则不复生,鉴此聘妇必以茶为往还,义固有所取也。
”就是说茶之不可移植被古人比附成了女子受聘,既然接受了对方的聘礼,就当从一而终。
没有再“移植”即反悔的余地了。
”茶在这里。
象征着纯洁,坚贞和多子多福。
“茶性最洁”表示爱情纯洁无暇,“茶不移本”表示爱情坚贞不移,“植必生子”表示子孙繁盛、家庭幸福。
因此,茶得以深深地介入婚俗之中去,茶礼也成为一种流传至今的风俗。
三、中国茶礼的外传和日本的茶礼
在这里我们先要提及的是中国茶礼的对外影响。
茶礼的外传和对传入国的影响,首先肯定是以茶的物质实体为载体的,受中国茶礼影响最大的要数我们的东邻国日本了。
茶最早传入日本是在隋朝,到唐朝时为规模扩大期,其间是以官方的遣隋使、遣唐使为传播的.关键纽带。
“随朝廷出于远交近攻的外交的需要,大和朝廷出于迫切学习中国的政治体制、文化和教育的需要,致使两国的交流由此出现了第一次高潮。
6至894年日方曾派遣隋使5次,遣唐使19次之多。
”饮茶之风弥漫全国并成为全社会的生活习惯,始发于唐玄宗开元时期。
杨华《膳夫经手录》中记载:“至开元、天宝之间,稍稍有茶,至德、大历遂多,建中以后盛矣。
”封燕的《封氏见闻记》卷六载:“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
学禅勿于不寐,又不夕食,皆特饮茶。
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效仿,遂成风俗。
”可见,唐初,寺院饮茶比较盛行,直至中唐寺院茶礼逐步形成。
于此相对的对中日茶文化交流有重大贡献的自然就是遣隋遣唐使中的僧人了,他们来中国便自然会在寺院内活动,讲经习法。
其中以最澄、空海和永忠三位僧人为主,他们在学完回国时不同程度的带回了中国的茶籽,茶的传入也必定伴随着饮用方法和礼节的学习。
南宋径山寺茶礼对日本的影响就是明显的例子。
径山寺位于杭州东北52公里处的天目山脉,径山寺兴于唐,盛于宋,特别在南宋时,日本官方不断派日僧到径山寺求取禅理,其中以圆尔辨圆(1202―1280)对茶文化传播所起的作用为最大。
他于1235年―1241年在南宋巡礼求法,在径山寺不仅学习了种茶、制茶,更细心地观察体验了径山寺的茶礼,这些都直接影响了日本茶道的礼法。
我们知道中国的儒家思想对亚洲各国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当然日本也不例外,其中日本的茶道礼法也受儒家的长幼尊卑有序的影响。
在习得径山寺的茶礼法后回国的圆尔辨圆便结合日本的实际仿效径山寺茶晏礼的茶礼制定了相应的礼法,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日本寺僧茶礼的细腻与繁琐。
这和中国的茶礼的内容有很大的区别,援引腾军先生的话,也许可以作为原因。
“在日本人看来,茶文化是隶属于艺术的,甚至是哲学范畴的东西,日常性的饮茶是不能列入茶文化的。
这一点与中国的情况大不相同。
”这种区别也许在日本目前的茶道礼法中体现的更全面。
因为礼法在日本的茶道中非常的重要,具体包括主人与客人之间的礼;客人与客人之间的礼;人与物之间的礼等。
总之,是用一整套严密有序的位置、动作、顺序等将这一饮食行为系统化和规范化。
它对茶席上出现的人和物都给予尊重。
在主与客的关系上,主人对客人的尊重甚至体现在茶浓淡、冷热的细微之处,同时,客人也要以吃光喝完主人的茶饭为受尊敬的回应;客人之间以首席客人为最尊贵,客人吃茶用点心时也要向他人道礼;人与物之间的礼法体现在人对于物(主要指茶具)的珍重和仔细欣赏。
另外,还有有言礼、无言礼、约定礼。
但是有言礼在整个茶会中只占很少的部分,这也和中国的以茶会友,谈诗论画有别。
但总的来说两者都是在尊卑等级有序的儒家礼仪之下进行的,体现的是对客人的尊敬。
作为茶文化一部分的茶礼是伴随着茶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的,同时在其发展的同时会结合不同的文化(如:生活习惯、民族性格等)形成自己的形态。
但茶礼的文化本质和内涵是永不变的,那就是以茶表敬意,以茶诉真情。
这也是茶礼一直流传至今的根本原因。
【参考文献】
[1]王玲著.中国茶文化[m].北京:中国书店,1992.
[2]余悦编.中国茶文化丛书[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3]黎小萍,陈华玲.茶礼与婚俗[j].蚕桑茶叶通讯,2001(1).
[4]陈功.中国的茶礼俗[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1(2).
茶文化基本知识篇三
(一)开设茶文化的选修课
越来越多大学开始开设茶文化课程,在学生知识体系逐步完整的时期,形成相对完整的茶文化储备,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全国目前共有49所高校开设了茶道课程,例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等学府都设有《中国茶文化》、《茶文化概论》等课程。北京海淀区的一些高校选择《中国茶文化》作为学校选修课开设,从2000年起,到现在十几年间,已经成为北京农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达16所高校的、总数有近十万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一些学校自可以选课以来,人数曾一度高达1000人以上,同时也创下一些高校选修课中的最高纪录。武汉体育学院的茶道课作为选修课,先在艺术学院2个年级试开,2014年开始面向全院公选。两个学期选课人数就达到近700人,成为全校最受学生青睐的选修课之一。
(二)建立大益爱心茶室
大益爱心茶室是云南大益爱心基金会捐资建设的“爱智美”三位一体高校合作项目,爱心茶室为校园里的莘莘学子提供了一个运营管理,锻炼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公益意识和能力,传承中国茶文化的有力平台,项目实施到今在全国范围内,在43所合作高校里已有28个爱心茶室散出了幽幽茶香。有23个爱心茶室还成立了茶道艺术团。武汉体育学院图书馆爱心茶室成立了学生茶艺社团和艺术团。学生社团和艺术团以此为舞台经常举办大学生茶艺与茶文化活动。在茶事活动中充分引入艺术元素与茶人分享美感与浪漫;茶道艺术蕴含深刻哲学内质与雅美的形态,以不断揭示其与音乐、舞蹈、诗歌等艺术的契合点为己任。为满足当代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爱智美”全面发展需求,满足大学师生学习、钻研中国茶道的学习兴趣。在不断的实践中学生也真正感受到了茶艺与茶文化对自身精神修养的提升。
(三)举办茶文化、艺术的培训、讲座与竞赛
茶文化讲座的`开展,对于茶文化的推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定期请专业的老师培训茶的基本冲泡方法,茶的基本知识,茶艺表演等等,先培养一批高素质的茶艺骨干,带动更多的人了解茶道艺术与文化。使茶文化一步一步的渗透到大学生的生活当中。这对于高校学生而言,是最快速地使学生萌生对茶与茶文化的兴趣,对于茶文化的普及与进一步的推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也能激起同学们对茶文化的兴趣。
一般来说,生活方式指日常生活领域的认识方式与行为特征。茶文化对于大学生认识方式、行为方式都有积极影响。
(一)在认识方式方面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认同
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即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内涵。学校通过教学的方式对茶文化的传播,也使得当代大学生对茶文化的魅力有了认知。在知识体系的完善、开阔个人视野及对于传统文化感触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也同时使得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有了一个很好的传播途径。
1、正确应对困难和挑战常以茶人范增平先生的精神,对“德”的解读,作为学生品德教育的重要教材。可以将茶的精神层次归纳为三点:一是冷静的思考,茶给予我们的有沉着心态,通过对于茶文化的习得,在做事时一定能不急躁、冷静分析形势;二是坚定的信仰,茶道传播出的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着“仁、义、礼、智、信”等内容,对于接触茶文化的人有着一定的精神指导作用;三是果敢的行为,茶教给人们的不仅仅有理智的思考,还有判断是非的标准,有着这一标准的指导,人们便会依照一定的准则行事,符合公正公平的价值观。这三种茶文化内涵的传播,对于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之际的大学生有着很好的辅助作用。无论对于在校学生还是走出校园的大学生来说,都是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应对人生挑战的良师益友。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茶文化主张“德行”,以德行事。包含在茶中有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内容,而儒家对“德”的论述更是随处可见,比如,“德不孤,必有邻”,“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以德为本,对于人与自然的更加重视,依照本该有的生命规律做事,这已成为茶文化中最为核心的内容。而当前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更需要有这种“德”的观念进行指导,帮助其更好的树立三观,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可以更踏实地做事情,在社会中发挥出自己的价值。
(二)在行为方式方面
1、促进积极、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茶文化的美在于物质之美和精神之美。通过品茶感受轻松、平和的氛围,使得心境得到平缓,不被浮躁的社会所吞没。茶文化的核心是要追求人们内心的宁静与和谐,从平淡中发现美好,更可以去享受这种美好。另外,茶还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抑制病菌,清理血管,防止身体内的胆固醇过高。另外对于人们在 白话文…紧张的生活中消除疲劳与提神也大有裨益。长期饮茶也使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指导大学生进行更好的社会实践当今的大学生处于一个变化十分迅速的时代,紧张的学习与生活,另外还有即将进入社会的恐惧感,都会对于个人产生或大或小的压力感。茶文化的学习,恰恰就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自我充电的环境,茶的苦而后甘,宁静淡泊、温和谦逊、恪守本分的思想为在社会压力下的大学生提供了精神的源泉。以茶育德,以茶养智,以茶养性,用茶的心境品味人生。同时,茶文化的学习,也为大学生的自身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能,他们可以通过其中的茶艺学习,参加相关考试,获得茶艺师,甚至评茶师的资格证书。在茶文化已经日益进入大众的生活而不再“曲高和寡”,茶已经成为“国饮”的今天,这也许为将来必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发展的可能和机会。另外,大学茶室也成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场所,学生负责日常的运营、管理,培养了自主创业的意识与经营管理能力。还可以将茶室的优秀学生选送到社会的茶楼兼职勤工俭学,使学生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得到锻炼与提升,储备大学生的就业正能量,也为中国茶产业培养了人才。
3、提高校园生活质量,丰富文化生活
社团活动是校园生活的重要方式,茶文化通过社团的方式传播将很有效的传播有意义的文化。如,武汉体育学院开展的大益爱心茶道艺术团,与大益爱心茶室均为传播茶文化的社团与场所。茶的文化中有一种重要的展示形式就是茶道,茶道有着很强的仪式感,这种仪式感会传达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在这一过程的进行中,人们会不自觉地对于生命产生敬畏感。学生在学习之余,可以在茶的世界享受一丝清甜,得到生命中无限的乐趣,懂得尊重,提升内心的满足感,同时对于缓解压力、放松紧张心情有着重要作用。同学们可以在学校举行小型茶会,泡茶、品茶、识茶、鉴赏、交流。武汉体育学院大益爱心茶室还常请来专业老师培训茶艺、茶道,使茶文化一步一步的渗透到大学生的生活之中;不仅为120余人的学生“茶艺社”提供了展示才艺的舞台,也为其他社团提供了活动空间。茶道艺术团,将专业技能与茶元素有机融合,创编有自己特色的艺术作品,满足当代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爱智美”全面发展的需求。这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极大地提升大学生的校园生活质量,丰富文化生活。
总之,通过茶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践行,使得学生在认识方式与行为方式方面都受到茶文化的影响,茶文化中所包含的“德”,无论是对于校园文化的建设,还是促成青年一代树立正确的三观,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茶文化基本知识篇四
摘要:拥有悠久历史的中华茶走向国际市场,促使世界茶叶的市场格局随之发生变化。世界各国不断通过对华茶进行“设卡”的方式,设置绿色贸易壁垒,加之不稳定的经济环境,导致华茶发展增速放缓、出口受阻。早在千年以前,我国就已经有《茶经》等著作来规范茶的种植与制作,并拥有建设茶文化规范体系的能力和经验。因此,建议将相关著作中的茶文化纳入茶行业监管体系,以增强华茶行业核心竞争力。同时,利用品茶人的“智慧”引导科学饮茶,不仅有助于华茶“解卡”,还能协助对外贸易活动顺利进行。
关键词:茶文化茶叶监管体系标准化
引言:华茶动了谁的“蛋糕”
茶叶种植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且品类齐全,茶树分布广泛。古往今来,茶叶一直是我国对外贸易中重要的出口产品之一,古代丝绸之路的茶叶贸易就相当活跃[1],“一带一路”政策的发展战略也为华茶经贸活动的开展创造出新的机遇。然而,随着华茶对外贸易量的加大,各国对华茶设置的绿色贸易壁垒层出不穷,使各国之间的贸易争端不断加剧。华茶动了谁的“蛋糕”?为有效适应当前的华茶贸易国际形势,实现对外贸易活动开展的最佳效果,需要对我国茶文化纳入茶行业监管体系进行研究。
1华茶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
1.1从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说起
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由于我國西南边陲属高寒地区,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因此当地居民需要摄入高热量食物来获得身体所需要的能量。其中,奶类、牛羊肉等都是该地区人们的主要食物种类。由于高原地带蔬菜稀缺,摄入的主食又异常燥热,致使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不易被分解,进而造成便秘。茶叶具有清热、解毒、润燥、利尿等功能,可以弥补当地人膳食中的不足。所谓“以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所以,我国西南地区居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了喝酥油茶的习惯。同一时期,欧洲人的膳食也以高热量食物为主,丝绸之路为他们带去了茶叶,缓解了摄入高热量食物带来的不适。如此一来,茶叶作为一种重要的交换资源,逐渐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坚力量,华茶甚至一度垄断了世界茶叶贸易市场,各种名茶种类丰富程度堪称世界之最[2]。
1.2当今世界茶叶市场的格局
如今,国际茶叶市场的供给由以往的供不应求转变为供大于求,提供茶叶的质量水平也随着现代食品工业的发展而提升。当前,国际茶行业工业化生产程度的大幅提高,致使相关茶企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作为茶叶的最大原产地之一,中国、印度、斯里兰卡与肯尼亚等成为主要的茶原料出口国。随着茶制品的快速崛起,英国、荷兰、德国、法国、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选择在肯尼亚、斯里兰卡、马拉维、坦桑尼亚等国建立茶叶生产专业化基地[2-3]。然而,世界茶叶主产的发展中国家只能在茶叶出口市场中进行低价竞争。虽然发达国家在对外茶叶贸易中并不具有生产规模优势,但加工后却有着较为明显的质量优势,进而以较少的出口量获得更高的出口效益。
1.3中国茶行业的优劣分析
我国可谓是老牌茶叶生产和贸易大国,茶园面积和产量均位居世界前列。作为茶叶的原产地之一,我国拥有十分悠久的茶文化,而华茶的产品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华茶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于茶叶的种植、制作、器皿、烹饪、品评等各个环节都有着独到的要求。与其说华茶是一类产品,不如说是一门“艺术”。另一方面,华茶对茶叶的研究程度远超其他国家,唐朝时就有陆羽编撰的《茶经》流传至今。我国传统制茶手艺是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华茶文化的深厚底蕴让其可以在世界茶业舞台上开辟一片不一样的“蓝海”。传统华茶从种植、采收到冲泡,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制茶人的经验和态度,即便是同一种原材料,不同的人制作也会产生不同的成品,难以量化。要想获得完整的华茶饮茶体验,只能依靠特有的生产和加工工艺,即只适宜以小农经济或小农经济为主的集体经济形式进行小规模运作,而这正是华茶的魅力所在。然而,一些学者不断鼓吹西方现代食品工业会完全替代传统食品工艺,并向现代化大规模产业化发展。这一言论不仅不能引领华茶文化复兴、振兴华茶产业,还会使华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极大挑战——无论“硬实力”如何,任何脱离文化的“软实力”都将会失去竞争力。加之全球地区性冲突不断,单边主义横行,一些国家特别是主要的茶叶进口国出于自身贸易保护等方面的考虑会主动设置绿色贸易壁垒,进而制定更为严格的标准。如欧盟、日本、美国等国家针对我国茶叶检测特别是农残标准的检测日益严苛——检测项目大幅增加,准入要求逐渐严格,实施速度加快且变化频繁,导致华茶对外贸易活动的开展受到诸多阻碍,成为悬于华茶企业头上最锋利的一把剑。中国是茶叶大国,却并非茶叶强国,因此亟待增强华茶核心竞争力,从而引领产业发展。
2悠久的中国茶文化
2.1鲜有人细读《茶经》
现如今,华茶行业功利横行、心浮气躁,偏重于将茶作为商品,陷入无利不起早的循环;更多人热衷于卖茶的概念、口感等,而鲜少有人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挖掘与传承真正的华茶文化。《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的介绍茶的专著之一,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此书是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可谓划时代的茶学专著,精辟的农学著作,并能够用于阐述茶的品质标准及其影响因素。《茶经》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能,推动了茶文化的发展[4-5]。然而,国人中的“茶客”虽多,但认真品读过《茶经》的人并不多。对华茶的文化内涵、功效不甚了解,导致“茶客”对适合国人自身体质的传统工艺华茶并不重视,甚至存在偏见。几年前方舟子称“普洱茶致癌”,之后虽然被专家辟谣,但普洱茶的销量或多或少受到了影响。
2.2华茶的地域文化
自古以来,华茶的生产就非常重视质量,在《茶经》中就有许多关于茶叶栽培特性、采摘适宜气候和制作工序的记载[6]。茶叶讲究“什么山出什么茶”,比如武夷山的岩茶、西湖的龙井、云南的普洱、黄山的猴魁……众多茶品因各自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而享誉全球,这就是茶叶核心产区的概念。传统华茶重视手工技艺、慢工细活、经验掌控,这与规模化、产业化、机械化的生产工艺有着很大差异。2.3茶的好坏:一看茶、二看工艺、三看水
如何分辨茶的好坏呢?评判的标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看茶。好茶在视觉上具有一定的美感,每种茶叶都有不同的评价方式,如显毫、锋苗、匀整、挺直、弯曲、平伏、肥壮、壮实等,不同的茶有不同的外形,各有各的好坏,各有各的优劣。其二,看工艺。每种茶都有不同的制作工艺,无论是绿、红、白、黑、黄、青哪一种茶,其生产方式的差异将直接决定茶的口感。其三,看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什么土种什么茶自然要用什么水来沏,就如龙井茶要用虎跑泉水冲制以达到最佳效果一般。
2.4喝茶首先要会沏,然后才会喝
《茶经》中论述了茶汤水质的选择、煮沸温度的测量等,详细列出了19种制茶工具与29种煮饮器皿[6]。中国人喝茶讲究一个“沏”,不同茶的沏法不尽相同。例如,碧螺春就必须先倒水再放茶,不然就会破坏其口感;又如普洱茶,讲究撬茶、投茶、洗茶、洗杯、再泡、出汤的手法;再如闽南地区和潮汕地区流行的功夫茶,在沏茶的时候就讲究“关公巡城”“韩信点兵”等茶艺手法。不同手法沏出来的茶口感天差地别,所以要喝茶先要学会沏茶。
3新型茶的畅销
华茶文化兼容并包、百花齐放,既能“走出去”,又能“请进来”。中国学习其他国家在生物育种、茶叶产品多元化、茶叶功能研究的先进技术,并以此对茶叶“全价”开发利用,推陈出新[7]。当前,中国市场上出现了各式风味茶、功能茶、方便茶、科技茶等新型茶,且某些品类十分畅销,已形成一种流行消费风气。但是,此类产品改变了传统华茶的饮茶习惯和消费需求,淡化了原料茶叶品级的影响,并加入其他配料、添加剂等,使茶叶摇身一变成为快速消费品,主要是为了解渴和满足味蕾刺激,追求娱乐化的新奇感,属于开辟的新型消费市场。
4喝的不是茶而是文化
4.1喝茶的仪式感和用具
喝茶之所以被称为“喝”茶,是因为有茶艺的存在。喝茶需要有一定的仪式感,茶艺体现的便是一种对自然纯真的茶艺精神的尊重:一块方巾、一把茶壶、一枚茶漏,无一不精致;动作自然而流畅,在沏茶的瞬间赋予茶叶生命,在举手投足间传递美感和心情,在闻、品、赏、悦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8-9]。
4.2不同的茶有不同的喝法
不同的茶在不同人手中有着不同的味道,不同种类的茶喝茶方式也有所不同。例如,花茶在东北、华北地区比较受欢迎,人们喜欢用瓷壶泡茶;龙井、碧螺春适合使用无色透明玻璃杯冲泡;红茶多用紫砂壶泡制。此外,盛放不同茶叶所使用的器皿也有所差异,用于冲泡的水的温度也不同——绿茶多用85℃开水,普洱则需要小火慢煮。正是因为有着诸多不同之处,使得不同茶叶各有不同,也各具特色。
4.3眼球里的茶叶艺术
喝茶是一种生活,而不是单纯的为了生存而活着。喝茶不单单是喝,更是一种视觉享受——用玻璃杯泡茶,看着茶叶在水中或起或沉,慢慢伸展变化;或是喝功夫茶时看着沏茶人一气呵成的肢体动作,每次喝茶就是一次感官的享受,艺术的洗礼。
4.4由茶入道
我国佛教禅宗史书《五灯会元》曾记载——赵州从谂禅师,师问新来僧人:“曾到此间否?”答曰:“曾到。”师曰:“吃茶去。”又问一新来僧人,僧曰:“不曾到。”师曰:“吃茶去。”后院主问禅师:“为何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师召院主,主应诺,师曰:“吃茶去。”在华茶文化中,茶和禅本就是一体,两者相互交织。如老子《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的“法”有著孕育的意思,法备故礼仪在。以茶为媒,修身养性,而其中蕴藏的道理因人、因地、因时而异,融化于生活,落实于当下,茶叶就因为这些礼仪和文化成就了以茶入道的哲学思维[6,10-11]。
5华茶监管体系的补充
5.1华茶的国际标准化进程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正经历着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标准”的角色转变。“产业走出去,标准需先行”,我国实质性参加国际标准化工作、牵头或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对突破国外贸易技术壁垒,提升国际市场对产品的认可,推动产品走出国门,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某项标准体系如果能够得到国际公认,也预示着其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能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目前,我国在诸如5g通信、高铁、汽车、化肥、数字电视、中医药等领域的国际标准拥有较强话语权,令世界瞩目。
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我国在茶叶国际标准制定方面没有任何话语权,华茶国际标准化工作任重而道远。以前国际上通行直接检测干茶叶中农药残留的方式,而我国茶学界第一位工程院院士陈宗懋提出“喝茶不吃茶叶”,而且不同农药溶解到水中的比例并不相同——经过大量的实验证实,陈院士终于用数据改变了美国、欧盟等制定的6项国际标准[12]。2019年10月29~31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食品技术委员会(tc34)茶叶分技术委员会(sc8)第二十七次国际茶叶标准化会议召开,我国成为参会的7个国家代表团之一。大会最终以决议形式达成共识:由我国牵头起草的《绿茶术语》国际标准制定项目将进入国际标准草案(dis)投票阶段,《茶叶分类》《乌龙茶》工作得到持续推进,我国提出的《茶多酚规格》《茉莉花茶》等两个新项目将作为前期预研项目得到推进[13]。由此可见,我国正努力在茶叶国际标准化舞台上发挥积极作用,凸显产业优势。同时,各国应主动适应国际消费市场的变化,通过定期对话促进磋商,求同存异,平衡好国内外标准,形成一套符合实际的茶叶生产、加工、可持续发展国际标准,进而减少不必要的贸易摩擦。
5.2茶文化标准化领域的空白
曾经有老茶客说起过,他第一次喝碧螺春的时候搞不清与其它绿茶的区别,硬是将碧螺春泡成了“炒青”;后来,随着年纪的增长他开始喝普洱茶,并花费大价钱购买了一把紫砂壶,但用其泡茶总觉得口感不适,经过询问后才得知紫砂壶还需要“开壶”。经验丰富的老茶客都难免出现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故事,更何况是刚接触茶叶的人呢?由于我国茶叶的部分标准在茶文化领域尚属空白,且未建立系统的关于喝茶的方式方法,包括推荐使用什么茶具、如何泡茶、用多少度水冲泡以及茶叶相关产地背景介绍等一系列的具体说明。由于产品标准中缺乏如何标注在包装上的规范,只能少标,甚至不标,导致各类茶及茶制品虽种类繁多,但包装千篇一律,无法将其优势与特点展现出来。若依靠茶商和茶客们口口相传的经验,个人喜好太浓;若依靠网络上铺天盖地的信息,则商业意味太重;若饮茶缺乏引导和拓展,华茶的优势将被硬生生“抹杀”,沦为倒水解渴。茶为国饮,坊间有“七万茶厂不敌一家立顿”的说法,可见国人对华茶文化的了解尚显不足。
5.3茶文化纳入茶行业监管体系
综上,建议进一步完善我国茶行业监管体系,将以《茶经》为代表所著述的茶文化一同纳入其中,且特别需要在茶产品的标准中就将纯手工制茶和机械化制茶、纯茶叶和茶叶制品等进行更为细致的区分。
在日本,豆腐行业的工业化水平极高,产品琳琅满目,而手工生产的豆腐制品已走入高端市场——坐落于东京最高大楼midtown中的名为“京乃豆腐屋藤野”的豆腐店因手工生产高品质稀有豆腐而闻名[14]。对于我国传统的纯手工制茶而言,不能忽视手工生产者的智慧和技艺,不能仅仅局限在如今标准中简单的数字化品控指标,也不能局限在“名茶”“品级”等单一的评价之中,而应从更为立体的角度制定标准规范来展现产品特色。就像法国人在葡萄酒标签上标明酒庄、产区、年份、装瓶信息等,体现对葡萄酒文化的传承及品质的追求。建议在我国传统纯手工制茶的包装上添加对该茶产品的外观、工艺的介绍等,标注该茶的产地,由什么人制作,推荐如何饮用等,以引导消费者的茶叶消费习惯,让他们不只是为了解渴而喝茶,而是品情调、品文化,实现从“饮”到“品”的跨越,才能有效打响华茶的知名度,进而从国内走向国外。
对于机械化制茶而言,应该严格明确标注其不同于纯手工工艺,茶叶制品则要清晰标明人工添加的香精、色素等其它具体成分。深入细分规范化市场之后,让有特色的、高端定位的手工制作的纯茶叶,与工业化、产量大、食用方便、价格經济的机械化制茶区分开来。让茶叶制品凭借各自的优势灵活经营,能有效遏制以次充好、恶性竞价等扰乱茶叶市场的行为,让消费者一眼就能了解并明辨各种产品的不同,以便根据不同饮茶习惯、口味和消费需求做出自己的选择,促进华茶行业健康、和谐、稳定的发展。
结语
华茶传统工艺的历史悠久,天生就拥有较强的文化底蕴,所欠缺的只是如何转化这种优势进而形成核心竞争力。建议在国际标准化过程中进行完整的梳理和挖掘,深耕细作,用开放共享、文明互鉴的方式传承创新华茶文化,并将其纳入茶行业监管体系。期待华茶重回世界之巅的这一天。
参考文献:
[1]陈倩.“一带一路”下茶叶对外贸易争端案例中的共性问题研究[j].福建茶叶,2017,39(12):1-2.
[2]李玉梅.中国茶叶对外贸易动态比较优势研究[d].西南大学,2012.
[3]尹迪,焦博萍.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现状及发展策略[j].福建茶叶,2016,38(05):41-42.
[4]孙忠焕.陆羽及其《茶经》给我们的启示[j].农业考古,2016(02):188-192.
[5]宋宇.略论陆羽《茶经》的科学性[j].农业考古,2016(02):193-197.
[6]刘垚瑶.《茶经》饮道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7]凯亚.我国传统茶道被敲响了警钟——写在《关于现代茶业发展思路的探讨》读后[j].农业考古,2006(05):121-123.
[8]朱飞云.茶俗、茶艺、茶道谈[j].中国文化遗产,2010(04):90.
[9]范增平.中华现代茶艺的形成与发展[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2(03):13-20+3.
[10]范国荣.陆羽茶道初探[j].农业考古,2019(05):163-166.
[11]陈宗荣.中国茶道与文化自信的探讨[j].福建茶叶,2018,40(08):4-5.
[12]创新中国丨“当代茶圣”改写6项国际标准,为中国茶叶争夺话语权!
[13]杭茶院:牵头参与茶叶国际标准制定[n].人民日报,2019-11-13(019).
[14]谢玲.改革?沿袭?手工豆制品作坊向何处去[n].中国食品报,2012-08-28(004).
茶文化基本知识篇五
茶文化被看成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茶文化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化功能,尚和、重德、贵真与崇俭等都属于它的核心理念。长时间以来,茶文化被人们当作培育高尚德行、增强修身养性的关键性内容。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将茶文化的德育内容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通过传播茶文化的相关内容,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课;茶文化传播
茶的种植源于中国,迄今为止业已超过了千余年的悠久历史。历代劳动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如何种植茶树、加工茶叶产品、制作各种茶具、茶叶烹煮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了独特的饮茶方式。它的背后蕴含着我国儒释道等多种领域的精神传统和思维方法,体现出了显而易见的民族特色。随着茶文化的日益普及和推广,循序渐进地促进了茶文化的外传,眼下已成为了国内外的一种时尚。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诸多思想潮流的影响,笔者认为可以借助茶文化中的有益方面,在向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传播茶文化的相关内容。
1.1茶文化具有较强的精神教化作用
茶文化涵盖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如茶文化的外延、内涵、概念、茶艺表演过程中的各种礼仪、礼俗活动。它们能够引导高校学生遵守理解,讲究礼仪,培育他们具备优良的社会公德。茶文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生活与个人生活,比如茶文化中道德观与思想观念的传播,可以培育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传统的茶文化非常注重培育人们的怡真和静的理念,将原本并不复杂的饮茶活动和中国人的处世哲学密切联系起来,提高到哲理层面和人生高度,产生了系统化的茶道、茶德。茶道被看成是茶文化领域中的至高层面,是它的核心内容。在实际的茶事活动中,赋予了人们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及崇高的人格与品性,它既能够促进人们的身体健康,又能够怡情修身,促进人们心态的动态平衡,化解当代人们的精神困惑,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养[1]。
1.2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1.3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大学生学习和接受茶文化,领悟茶德思想,有利于他们调节自己的心态,帮助他们调整自己所面临的复杂人际关系,化解他们的精神困惑,能够为构建和谐社会与扎实地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促进乐观积极、奋发向上的当代大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添砖加瓦。
1.4茶道精神对于学生强化思想道德修养非常有利
茶文化内容应该以茶德为核心,大力提倡无私奉献,坚决反对唯利是图与见利忘义,倡导义重于利,关注人与人关系的协调与和谐,尊敬他人,强化养德修性的理念。增强学生的心态平衡能力,化解学生的精神困惑。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地增强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它的最大作用是促使高校学生积极地调节心态,聚精会神地静下心来,既能够乐观,又积极地迎接生活与学习过程中的诸多挑战。茶文化能够潜移默化地升华学生的思想境界、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提高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3]。
2.1积极创新茶文化传播的渠道和手段
2.2培训茶文化中的茶艺
不少大学纷纷组织茶艺表演,组建了相关的社团,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娱乐、休闲场所,因此也是校园文化领域中的一个亮点。这些社团的主要内容是茶艺训练和运用。组建了相应的茶艺表演组织,定期开展茶道、茶艺表演,使得不少高校学生纷纷关注茶艺表演活动,积极地加入茶道文化社团中去。很多学校每年都设立茶道文化周,开展茶艺培训。接受茶艺培训的主体是广大学生,比如邀请不少茶学学者或者专家开设相关讲座,帮助他们积极地理解和宣传传统茶道文化及发展脉络,为国家做过的贡献等,增强了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学校必须科学地宣传优秀的茶道文化内容,引领广大学生摒弃其中的诸多陋俗与恶习,开展丰富多彩的茶宴活动,比如品茶或选茶,感受茶道的深层次内涵。在举行茶宴的过程中,应该添加相应的茶文化活动,比如茶诗歌,茶音乐、视频赏析与茶书法方面的比赛。这样以来,既可以发扬光大我国的茶道优秀文化内容,又能够循序渐进地增强学生群体的道德情操与审美情趣[6]。
2.3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扎实学风
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要求大学生掌握茶文化的理论知识,传承茶文化内在的优良品质。要强化理论指导的作用,在茶文化实践过程中充分体现茶的内在精神和价值追求。为了让学生深层次地了解历史悠久、理论完善的茶文化,可以要求大学生积极地参加社会实践,亲自参与茶的烘焙、种植、采摘与烹制等环节中,接触从种植到品茶的具体流程。这样以来,学生在循序渐进地了解茶文化的过程中,使自己具备学习茶文化中注重精神追求、不畏严寒、肯于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丰富茶文化知识,以理论指导自身的各种茶文化活动,将扎实的学习风气和正确的实践结合起来[7]。
2.4开展丰富多彩的茶道文化活动
在茶道文化专业教师的精心指导下,有条件的大学应该开展与茶道文化相关的活动,让学生了解茶道、茶艺的相关理论。还可以带领学生去茶馆品茶,在茶馆中举办文化活动。如此以来,可以有效地弘扬和光大优秀的茶道文化,也能够联系茶道的内容。学校应该积极地鼓励学生结合本专业的知识,调查和研究与茶道文化关系密切的相关内容。扩展茶文化传播的领域,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积极地影响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素养。
2.5锤炼学生具备茶文化的内在品质
不少大学生或多或少都接触过茶文化认识,然而仅仅将其当成普通的日常活动。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让学生意识到茶文化既是朴素的外在表现形式,又是具有深层次内涵的高雅活动,让学生领略茶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内在品质。当前社会发展呈现出快节奏的态势,不少大学生心浮气躁,缺乏平常心,不能从容地看待和处理日常生活中的每件事情。因此教师要积极地培育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具备深厚的个人修养,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让学生了解和把握茶文化的外在形式、内在品质与背后的价值理念、精神传统和道德素养,积极地培育他们的良好品行和综合素养。在逐步学习和理解茶文化精神的过程中,使他们在做人做事的过程中保持淡定轻松、从容不迫的稳定心态,体现出茶文化的内在品质和气魄[8]。
综上所述,历史悠久的茶文化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体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文化内涵,具有鲜明的德育功能和显而易见的教化作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传播茶文化的相关内容,既能够提升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水平,也可以通过茶文化来陶冶学生的性情,增强他们的文化底蕴。教育工作者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茶文化的密切结合,借助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转变高校学生的错误理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有效地发挥茶文化自身的德育功能,全面地教化和引导高校学生群体形成灵活的思想政治素养,提升他们的道德水平,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茶文化基本知识篇六
我国饮用茶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神农氏,茶叶是中国的国饮,中国人有“来客敬茶”的传统习惯,“茶”属于“开门七件事”之一,在民间有“茶祖节”的习俗。茶文化正是中国树立文化产业特色,区别于其他各国文化产业的重要标志。然而,茶文化在中国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倒是邻国日本却将茶文化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以免再次出现中华传统被别国剽窃的现象。
(一)培养茶文化人才是参与世界文化产业竞争的需要
知识经济时代,各种文化相互交流融合,优胜劣汰。茶文化可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名片之一,提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国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舞台中的影响力。
(二)培养茶文化人才是社会沟通发展的需要
老舍先生在谈到其话剧作品《茶馆》时曾说到:“茶馆里人来人往,汇聚了各色人物、三教九流,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在古代,既有文人士大夫会友于茶馆,也有商贾老板谈生意于茶楼,更多的中下层市民将茶馆作为聚集休闲之所。近现代以来,人们通过茶馆聊天聚会、娱乐休闲,达到沟通交流、了解信息的目的。由此可见,茶馆成为社会交流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公共场所。
(三)培养茶文化人才是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需要
中国饮茶的历史源远流长,由茶圣陆羽所著的最早的茶专著《茶经》也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茶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与饮茶器具、民俗、行为、舞蹈和儒家思想相融合,形式推陈出新,内涵不断丰富。一方面,我们要继承传统茶文化,使其得以传承;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尝试让茶文化融入更多的近现代元素,使其发扬光大。
(四)培养茶文化人才是促进茶叶经济发展的需要
各种茶文化活动的举办,如茶文化节、茶艺大赛、茶具展览、茶叶博览会、国际茶文化交流会等文化活动,必然会吸引更多的人品茶、爱茶。这些文化活动能对茶文化起到交流、升华的作用,也可以把中国茶文化和茶叶推向市场,带动茶叶产业的经济效益。
随着茶叶产业的不断扩大,茶文化日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但整体来讲,我国茶文化产业的发展明显滞后于茶叶产业的发展。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茶文化存在着散、乱、杂的现象。一些地方、企业各自为政,唯利是图、恶性竞争,为了短期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对茶文化的发掘和传承,随意杜撰、抄袭模仿,扰乱了市场环境,同时也降低了自身信誉。目前,我国茶文化人才培养存在以下问题。
(一)培养专业少
浙江农林大学茶文化专业设立了我国至今唯一一个茶文化本科专业,从20xx年的招生计划来看,该专业每年招收六十名本科生。少数几个高职高专院校也在培养茶文化的专科学历人才。人才培养的数量显然不能满足茶文化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二)研究专著和论文少
从国内最大的购书网站当当网,以“茶文化”为主题搜索图书,只能找到113本图书;从cnki上以“茶文化”为篇名搜索相关期刊论文,也只能找到2272条搜索结果,其中cssci中只有78条记录。
(三)茶文化高端人才少
与茶文化相关的职业目前仅限于茶艺师。茶艺师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五个等级。主要是对茶艺操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考查,而在茶艺方面创新性的高端人才在我国仍然缺乏生长的土壤。
1.政策支持
政府部门应该重视茶文化人才培养的战略地位,为茶文化专业人才培养创造有力的政策环境。从人才培养方面,在产茶大省的农业院校开展学历教育和应用科学研究,支持茶叶企业和研究院所定向培养茶文化专业人才。从人才应用平台方面,在旅游开发、外宾接待等场合弘扬中国传统茶文化,促进市场对传统茶文化人才的需求。
2.资金保障
从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方面讲,即使茶文化人才的培养在短期内看不到经济效益,也必须坚持和发展下去。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加大资金投入。包括人才培养经费、课题研究经费和适当的企业补助等。只有强有力的资金保障,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传统茶文化人才,才能正向激励茶文化研究人员和支持茶文化发展的企业。
3.社会支持
茶文化的研究和相关人才的培养不是自娱自乐,不能闭门造车。它的目的也不仅仅是单纯地实现文化传承,而是要走向社会、面向市场、实现价值,促进和推动茶文化产业以及茶叶产业的繁荣发展。所以,茶文化人才培养需要获得社会的支持。高等院校必须走出去,与茶叶企业或行业协会等进行深度合作,共建茶文化研究中心、课题小组,采取项目合作的形式,更好更快地把学校的学术成果转化为产品。
1.活跃茶文化的科学研究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茶文化研究严重缺乏学术性乃至严肃性,自科学者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茶文化方面,人文学者也没有把实践操作与学术研究联系开来,这就导致茶文化一直处于被动的传承阶段,而几乎没有学术创新。要培养传统茶文化的高层次人才,把高层次人才留在传统茶文化领域,就必须活跃传统茶文化的研究氛围,以学术研究带动人才培养。
2.创新课程体系
农业院校可以在茶学专业加大对茶文化相关课程的教育力度,将原有的选修课升格为必修课。也可以在全校开设茶文化和茶艺方面的公共选修课,让学生了解茶的故乡在中国,充分了解中国传统茶文化,学习茶艺。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创新能力的培养
茶文化属于应用学科,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但要注重理论的掌握,还要强调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多方位培养茶文化发展所需创意设计、茶艺表演、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复合人才。
茶文化基本知识篇七
:茶文化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对现代美术教育有着重大影响,特别是其中的茶画艺术。本文基于大量文献资料,从当前美术教育实施现状入手,简要分析了茶文化内涵及其对美术及教育的影响,并提出了美术教育与茶文化融合的有效措施,以期借助茶文化补充美术教育不足,培育优秀的美术专业人才。
美术教育;茶文化;融合措施;影响
在素质教育下,美术教育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内容。开展有效的美术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情调,还要培育优秀的美术专业人才,满足于社会相关行业的发展需求,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教育活动。茶文化是我国历经几千年发展时间的优秀文化,沉淀、融合了诸多文化精华,对当代美术教育势必能产生积极的影响。介于此,对美术教育中的茶文化影响进行分析是有必要的,利于找到二者之间的关联点并加强融合,进一步提高美术教育水平,改善当前美术教育现状。
目前,从当前美术教育课堂活动情况来看,基本能够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尊重不同学生之前的个性化差异。其实每一位学生个体不同,对美术的理性认识、感性认识也会有所差异,自身的美术功底、技能自然会千差万别。倘若课堂上做到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可以开展高效的教育活动,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收获。另外,很多美术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基本一致,差别不大,很难达到理想的美术教育效果,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审美能力及绘画技巧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课堂上呈现出两种极端表现。一种是学生绘画基础好,热爱美术,积极参与美术课堂上的每一个教学活动,并在这过程中学习相应的美术知识,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而且课堂之下也能自觉开展学习活动,夯实课上学到的绘画技巧;另一种是学生美术基础较差,认为课堂学习是自己的负担,课下也很少自主学习。这使得这一类学生很难以积极心态参与到美术教育活动,形成片面的学习观点。因此,教师必须认清以上两种学生群体的情况,包括学习心态、美术功底等,以此为基础组织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这样才能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除了教学模式创新不足外,教学活动缺乏文化性元素也是一个突出问题。美术教育是一门艺术化课程,关系着学生审美素质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具体的美术教学活动过程中融入艺术化元素,注重分析学生的学习诉求,有意识的培育学生审美能力。然而就目前教学现状而言,美术教育目的与学生诉求、人文艺术内涵之间的结合不够紧密,不能推动美术教学理念深层转换,影响了美术教育效果优化。特别是美术教育融合的人文元素不足,一味开展技能教学,忽略文化教学,学生的绘画技能尽管有所提升,但却不了解美术文化,人文素质缺乏,不能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美术教育想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既要融入丰富的艺术素材,也要融合文化内涵,富有整个教育活动文化内涵,注重学生的人文素质培育,这样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2.1茶文化内涵
茶文化在我国有着一千年多年发展历史,其起源于西晋,至唐宋达到鼎盛。唐朝陆羽的《茶经》系统了阐述了种茶、采茶、制茶、煮茶、泡茶及茶艺、茶礼等陈内容,此后茶文化才逐渐形成了一个体系。从文化内涵角度看,茶文化不仅是一种关于茶的传统文化,更是人文心态与哲学理念相结合的文化,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深刻的哲学思想。茶文化的元素诸多,茶礼、茶艺、茶画、茶舞、茶歌等都是茶文化元素的具体体现。在整个茶文化体系中,有茶文化对情感、价值观的合理诠释,也有一些令人深省的哲学思想,内涵的多样性、丰富性有着重大作用。直至今日,这种作用依然存在,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思想、精神,对人们的行为也有一定导向作用。在茶文化发展过程中,其与其他领域的文化艺术高度的融合,形成了诸多与茶相关的艺术,如茶画、茶艺等,这些茶文化元素不仅体现了茶文化内涵,传播了茶文化精髓,还为茶文化增添了更多的艺术价值和魅力,使茶文化本身更具生命力。茶文化融合发展过程中,其内涵日益丰富、深邃。茶文化具有的艺术性及精神内涵是现代社会文明发展不能缺失的重要内涵,对各个领域的艺术发展的影响重大。
2.2茶文化素质对美术教育的影响
经过一千多年的融合发展,当下的茶文化已经形成体系化、内涵化的文化机制,是一个系统化的文化体系。对茶文化体系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茶文化主要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第一,与茶相关的物质文化,如茶具、茶室、茶叶、茶艺等,这部分元素可以直接作为学生绘画创作的素材;第二,与茶相关的精神文化,如茶礼、茶画、茶舞、茶道及茶相关的文学作品等,这些可以成为学生美术创作的灵感源泉。由此可见,茶文化内容相当丰富,其所包含的文化元素都是学生美术创作中不可多得的素材,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而且,茶文化的精神文化部分包含着丰富的价值理念,对学生的思想、行为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它的发展与传承可以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保障。茶文化在美术教育活动中的融入,是美术教育理念的创新,当然这也是一种完善。大量事实证明,美术教学过程中倘若一直讲解美术作品,教授绘画技巧,而不融入相应的文化元素,很难实现美术教育目标,亦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而茶文化作为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其在美术教育过程中的融入可以丰富教学素材,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整美术教育活动的价值。当然,具体应用过程中应当注意两点:第一,美术教育与茶文化的融合要使绘画艺术情感更丰满,利用茶文化为绘画提供丰富的情感、思维认识,开拓学生的绘画创作思维;第二,美术教育与茶文化的融合是茶文化发展的一种外延形式,对茶文化的传承、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3.1确定美术教育目标,结合学生特点
美术教育与茶文化融合的前提条件是确定美术教育目标,充分考虑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结合学生特点组织安排茶文化教学活动,这是实现二者有效融合、实现美术教育目标的关键。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分析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发展规律、学习水平等,以此为依据确定美术教学目标。教育目标的确定不是教师主观意识所决定的,而是由学生的实际情况所定。因此,确定美术教育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体化差异,把学生学习诉求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确定美术教育目标基础上,以目标为导向,有针对性的融合茶文化,如茶画、茶道、茶礼等,丰富学生绘画创作素材。同时,通过茶文化内涵的宣传、讲解,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带动学生开展高效的学习活动。
3.2明晰结合思路,制定美术教育规划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为使茶文化有效的融入美术教育活动中,应清晰美术教育与茶文化的融合思路,编制科学合理的教育规划。分析学生特点和茶文化内容,结合教学目标融合适合的茶文化内容,发挥茶文化素材对学生审美意识、绘画技巧提升的积极作用。与此同时,根据美术教育目标、内容等编制美术教育规划,形成科学完善的美术教育观念,实施有效的教学活动。
3.3把控美术教育活动,培育学生的美术创作技能
美术教育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美术创作技能、审美意识等为主要目标,茶文化的融入也要服务于这一目标实现。为此,美术教育与茶文化融合过程中要立足于教育目标,全程把控美术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对美术教与学的活动形成正确认识。如,以茶文化为背景,教师结合个人的实践经验讲解美术教育学科,增进学生对学科目标、内容的认知,形成创新求变的学习观念。同时,以茶画为素材引导学生学习中国绘画的创作技巧、理念等,夯实已有的美术创作技能,以便学生更好的开展美术创作活动。
综上所述,茶文化在美术教育中的融入利于完善美术教育理念,弥补传统美术教育文化性不足缺陷,促进学生的人文素质、美术创作技能全面发展,成为综合性的美术专业人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4]王琳琳,胡毅。中国茶元素在广西美术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福建茶叶,20xx,40(04):228.
茶文化基本知识篇八
摘要:茶起源于中国,但随着的文化和商贸交流,在向世界各地传播过程中较早地传入日本。日本茶文化是在中国茶文化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融哲学、宗教、文学、伦理、道德、绘画、建筑等在内的一门综合文化艺术。茶道源于中国,光大于日本,成为了世界茶文化的一抹亮点。
关键字:茶文化,中国,茶叶
茶起源于中国,但随着的文化和商贸交流,在向世界各地传播过程中较早地传入日本。日本茶文化是在中国茶文化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融哲学、宗教、文学、伦理、道德、绘画、建筑等在内的一门综合文化艺术。茶道源于中国,光大于日本,成为了世界茶文化的一抹亮点。
日本茶道是茶文化日本本土化的产物。在日本,茶道组织遍布日本,研习茶道的人有四五百万人,其中90%以上都是女性。日本茶道流派纷呈,代代相传,沿袭至今,如今20多个流派中最著名的是表千家、里千家和武者小路千家三家。不少茶室的内外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和、敬、清、寂”的日本茶道精神实质没变,成为日本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物质享受,而且通过茶会,学习茶礼,陶冶性情,培养人的审美观和道德观念。
众所周知,茶文化最早发源于中国。中国的茶叶首传日本,一般上溯到遣唐使日本高僧最澄来华,实际上,茶首次传播到日本的时间还要早一些,据文献记载,隋文帝开皇十三年,茶已传到日本。至唐代,茶叶由日本高僧最澄将中国的茶树带回日本,茶这种饮料就在日本生根发芽,日本栽培茶树由此开始。
后弘仁六年,嵯峨天*巡幸近江,过京都西北的崇福寺和梵释寺时,因大僧正永忠亲自煎茶奉献天*,天*饮后龙心大悦,赞美有加,便命令进行种植,设立造茶所,专供宫廷,在皇宫中的法要会式里面也有使用茶的纪录。这就是日本茶饮用的最早记载,当时,茶叶十分贵重,只有僧侣、贵族阶级等少部分人才能品尝。
到了宽平六年遣唐使的废止,与中国的交流也为之中断,在上层社会兴起的饮茶之风也逐渐衰退,仅有少部份的僧侣保持饮茶的习惯,当时高僧们播种的茶树,也淡出了记载。总的说来,平安时期的日本茶文化,无论各方面都是照搬中国唐代的茶文化。
到了中国宋朝,日本国力又兴盛了起来,这时日本到了平安时代的末期,当权者平清盛再度与中国开始交流。到镰仓初期,后来被日本称为“日本茶祖”荣西禅师从中国学到了茶的加工方法,并将优质茶种与茶具带回日本,将种子种在九州的背振山上,当时荣西禅师所种植之茶被称为石上茶,他于公元一二一一年写成了日本第一部饮茶专著《吃茶养生记》,对日本茶道产生起了重要影响,书中介绍中国宋代的末茶冲饮法,为后来日本茶道的品茶艺术开了先河。之后公元一二五九年日本南浦昭明禅师来到我国浙江经山寺求学取经,学习了该寺院的茶宴仪程,将中国的茶道引进日本,成为中国茶道在日本的最早传播者。日本《类聚名物考》对此有明确记载:“茶道之起,在正元中筑前崇福寺开山南浦昭明由宋传入。”之后,日本的茶文化逐渐演化为禅宗和律宗两大流派。镰仓时代,日本的饮茶活动以寺院为中心,以茶为药,茶文化逐渐由寺院普及到民间。镰仓末期,受中国宋代“斗茶”的影响,在日本上层武士中,“斗茶”开始兴起,“茶寄合”等游戏大受欢迎,茶歌舞伎等抹茶法也迅速扩展开来。
经过几个世纪的消化吸收,直到16世纪日本丰臣秀吉时代(我国明朝中后期),千利休成为日本茶道高僧后,提出茶道应以“无中万般有”、“一即是多”的禅宗思想为根底,删除了茶文化中繁文缛节,追求至简至素的情趣, 进一步融入禅的简素清寂的精神,俗称“空寂茶”, 并在武士中流行,最终形成了现代所说的“茶道”。日本有“茶禅一昧”的说法,在禅茶一体化的基础上,将茶道还原到淡泊寻常的本来面目,为茶道的大众化奠定了基础。经千利休改良的茶道,其基本精神为“四规”,即“和、敬、清、寂”其实质是日本大和民族的凝聚化。千利休完全消除了茶道的娱乐性,将茶道的艺术境界带向积极的富有创造性的方向,茶道开始成为一种综合性的文化体系。
现在日本流行的茶道,就是由千利休创立的。他集茶道之大成,主张茶室的简洁化,庭园的创意化,茶具小巧,木竹混用,形成了独具风格的“千家流”茶法。它的基本理论显然是受了中国茶道精髓的影响而形成,其主要的仪程框架规范仍源于中国。
迄今为止,对日本民族文化艺术影响最为深远的,非千利休莫属。千利休不愧为世界级的文化名人。
中日茶道有着渊源关系,一般人初始感觉日本人喝茶比较郑重,而我们更讲究的是闲情逸致,悠哉慢哉的品味其中的内涵,修养身心。中国没有茶道的规程仪式,但不能否认中国也有茶道,茶道是茶文化的一部分。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主要有以下几点明显区别:
1、核心思想不同
日本茶道艺术的思想背景为佛教,其思想的核心是“禅”。日本茶道讲究“四则”,即“和、敬、清、寂”,是佛教禅宗精神之所在。中国茶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儒、道、佛于三家思想的统一,内容十分丰富。茶道精神源于儒家的中庸思想,儒家思想的平和快乐是中国茶道的主调,佛教对中国茶道的影响也很大。
2、表现形式不同
日本茶道强调古朴、清寂之美,程式严谨,将高雅的茶艺术与意境相融合。中国茶道更崇尚自然美、随和美,注重茶的生活化、实用化。没有仪式可循,往往也就道而无道了,影响了茶文化精髓的作用发挥和规范传播。
3、普及层次不同
日本的茶道更具有典型性,中国的茶道具有民众性。日本茶道,有着许多著名的派系和世家,世代相传,在茶道中影响较广,具有典型精英性。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层次复杂、包含了社会各个层次的文化,成为人们聚会、人际交往的手段,是社会生活一个组成部分。中国的茶文化要发展成世界的,还要学习日本,将高雅的茶道艺术与深远的意境相融合,使茶文化这块瑰宝焕发出新的活力。
日本茶道是通过品茶艺术来接待宾客、交谊、恳亲的特殊礼节。它按照程式进行喝茶活动,而茶道的精神就蕴含其中。其中浓茶是最为重要的一环,而具体方式则根据不同的茶道流派而有所不同。
进入茶室一般有身穿和服主人跪在门前迎客,举止优雅的女茶师礼貌地迎上前引领并简要说明。入茶室前,经过一段自然景观区,使宾客先静下心来,除去凡尘杂念,使身心融入自然。之后在茶室门外的水缸里用一长柄的水瓢盛水,洗手,之后将水慢慢送入口中漱口以示清净,再把一干净的手绢,放入前胸衣襟内,再取一把小折扇,插在身后的腰带上,稍静下心后,便进入茶室。
进入茶室,强调不分尊卑,第一位进茶室者是首席宾客,其他客人则随后入室。宾主相互鞠躬,主人称谢光临,客人感谢主人盛情邀请,之后客人们入室观赏四壁书画、茶室布置和插花艺术,落座首宾须坐于主人左边,主人即忙于生火煮水,这期间宾客可自由在茶室内外观赏和花园中散步,待水将煮沸,主人备齐所有茶道器具时,宾客们再重新入座,茶道仪式正式开始。
主人在敬茶前,要先品尝一下甜点心,避免空腹喝茶伤胃。敬茶时,主人用左手掌托碗,右手五指持碗边,跪地后举起茶碗,依次递给客人品饮。客人恭敬地用双手接过茶碗后,应先欣赏一下茶碗和茶汤,然后缓缓品饮。饮时要使茶汤在舌间滚动,吸啜有声,以示赞赏。待客人品饮完毕,主人便请大家玩赏精美茶具。仪式结束,宾客们鞠躬告辞,主人复跪坐门侧送客。整个过程数小时。在这个过程中宾客人可自由交谈,正宗日本茶道,不谈论金钱、政治、生意等世俗话题的,谈话议题多是大自然的话题。日本茶道之所以这么繁杂,就是要把宾客注意力从茶的本身上引开,而是专心致志于饮茶的全过程,从而把人从世俗的紧张、烦恼等事务中解脱出来。
由上可知,日本茶道是一场静心清魂的佛事,茶人不愧为在家的僧人,茶室可比作寺院的佛堂。所以,日本茶道思想是茶与禅的融会贯通,茶中有禅,禅又在品茶中得到体会。
如今,茶道已成为日本人最喜爱的文化形式,也是最常举行的文化活动。喜爱茶道的人比比皆是。现在,茶道被认为日本文化的结晶,日本文化的代表。
日本茶道强调通过品茶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培养人的审美观和道德观,强调宾主间有一种高尚精神、典雅仪式和双方间的融洽关系。学习日本茶道,就要先学习行礼、寒暄的方法,如来宾入室后,宾主均要行鞠躬礼。接下来是学习每一个茶道具的操作方法及其相关知识,然后是由浅入深地学习各种点炭、点茶的方法及其相关知识,为了能够点出一碗美味可口的茶,不仅需要主人的刻苦修为,而且作为客人也必须得具备同样的修为,主客间必须做到心心相印。点一碗茶的过程,其实也恰是人们尝试着去建立各种人际关系、进行角色转换的一个训练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实现与人交往的心理平衡过程,而这一点恰是中国茶道所不具备的。“和敬清寂”这四个字就是茶道的根本。和代表平和的和,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和,当我们进入茶室之中品尝一碗茶时,无论是客是主,“请先”,“请慢用”等种种的言词,都代表了茶道中所蕴含的“和”之意。内心与内心的相互沟通,这就是“和”的感觉。
茶道现已完全融入到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已成为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的最有效的礼仪教育。日本一般姑娘出嫁前也要经过特别的茶道程序训练,为主妇有条不紊地操持家务的提供训练。由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竞争压力大,茶道也成为心理辅导的重要一课,是人们缓解压力、寻找心理平衡、消除身心疲劳的好方式。
茶道的内容十分丰富,提高了日本的书画、服装、插花、音乐、舞蹈、文学、陶艺,漆器、建筑、制造等工艺技术水平。为日本的精神文化、礼仪文化、饮食文化、传统艺术及建筑和制造工艺等的不断发展打下了基础,发挥了巨大作用。
茶文化基本知识篇九
在中国茶文化中,处处贯彻着和谐精神。宋人苏汉臣有《百子图》,一大群娃娃,一边调琴、赏花、欢笑嬉戏,一边拿了小茶壶、茶杯品茶,宛如中华民族大家庭,孩子虽多并不去打架,而能和谐共处。至于直接以《同胞一气》命名的俗饮图,或把茶壶、茶杯称为“茶娘”、“茶子”,更直接表达了这种亲和态度。
中华民族亲和力特别强,各民族有时也兄弟阋墙,家里打架,但总是打了又和。遇外敌入侵,更能同仇敌忾。清代茶人陈鸣远,造了一把别致的茶壶,三个老树虬根,用一束腰结为一体,左分枝出壶嘴,右出枝为把手,三根与共,同含一壶水,同用一支盖,不仅立意鲜明,取“众人捧柴火焰高”、“十支筷子折不断”、“共饮一江水”等古意,而且造型自然、高雅、朴拙中透着美韵。此壶命名为“束柴三友壶”,主题一下子被点明。
中国历史上,无论煮茶法、点茶法、泡茶法,都讲究“精华均分”。好的东西,共同创造,也共同享受。从自然观念讲,饮茶环境要协和自然,程式、技巧等茶艺手段既要与自然环境协调,也要与人事、茶人个性相符。青灯古刹中,体会茶的苦寂;琴台书房里体会茶的雅韵;花间月下宜用点花茶之法;民间俗饮要有欢乐与亲情。从社会观说,整个社会要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友谊。
茶壶里可装着天下宇宙,壶中看天,可以小中见大。中国人也讲斗争,但斗的目的是为求得相对稳定与新的平衡。目前,世界面临着残杀、战争和自然环境的大破坏、大污染,中国的茶道精神或许能给这纷乱的世界加些清凉镇静剂。据说,英国议会中开会,怕议员们吵起来,特地备茶,以改善气氛。这大概是中国茶道精神的延伸。中国这几年搞改革开放,开始青年人觉得西方文化有刺激性,向往摇滚乐、咖啡厅。搞了几年,还是觉得平和、清醒为好。于是又想起了中国的茶,想起了茶会中那安定、祥和的气氛。中国人讲“人之初,性本善”,中国茶道或许会更多唤起人类善的本性。地球这样小,外星纵有适于生存的地方,起码现在还没找到。既然如此,还是多一点茶人间的友善为好。可能这正是中国与东方茶事大兴的原因之一吧。
至于直接以《同胞一气》命名的俗饮图,或把茶壶、茶杯称为“茶娘”、“茶子”,更直接表达了这种亲和态度。
茶文化基本知识篇十
我国茶文化是中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的形成过程体现了广大劳动人们智慧,儒家思想、佛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在茶文化发展中起到重要传承作用,因此茶文化表现出我国优秀的思想道德,研究茶文化和思想道德的关系对于促进人们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首先概述了茶文化的内涵与定位,探讨了茶文化体现的思想道德和茶文化的道德功能。
茶文化,思想道德,价值理念
茶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并对我们产生深刻的影响。从茶文化的内涵来看,茶文化与思想道德息息相关,茶文化体现出我国儒家、道家、佛家中优秀的思想文化,茶文化还具有显著的道德功能,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茶文化和思想道德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茶文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来说,茶文化是茶人在茶叶生产(包括育种、栽培、制作、销售)和品饮过程中体现的一种精神力量;狭义来说,是人们在品茶中所传播或交流的一种信息。但目前的茶文化都是狭义理解地较多,中国的茶文化是文人墨客、禅者、道者借茶的清心功能产生的对茶的赞咏。《茶文化学》中对茶文化的定义是:“茶文化,就是人类在发展生产、利用茶的过程中以茶为载体表达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各种理念、信仰、思想情感的各种文化形成的总称。”
1.1 物质层面
物质层面的茶文化是最表层的,主要表现出茶的实用价值,与茶相关的文化传承价值。人们根据茶的种植、采摘、烘焙、分类等一系列过程,以及烹茶、品茶、茶具选择等方法积累了大量的文化书籍,是物质生产活动形成的体现,物质层面的茶文化是较为稳定的基础性文化特征。
1.2 行为层面
饮茶方式、泡制茶的方法、饮茶习俗及与茶相关的民俗等都是茶文化的行为表现,是茶文化较深层次内涵的表现。行为层面的茶文化指的是人们在从事与茶相关事务的过程中形成稳定的行为方式,例如茶艺、茶礼、茶风、茶俗等,行为层面的茶文化不仅具有稳定性,也具有时代性,在不同的时期体现出不同的文化内涵。
1.3 制度层面
制度层面的茶文化指的是人们从事茶叶生产、销售等过程中形成稳定的行为规范,例如古代社会的茶政,现代社会称为茶叶行政管理等,都是茶文化在制度层面的体现。与古代社会制度相比,现代社会对于茶文化制度方面的制约减少,古代茶与官制是相关联的,例如“榷茶”、“茶马古道”等文化现象。这表明制度层面的茶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2.1 儒家思想
茶文化体现出儒家思想中的“仁、和、中庸、礼”。从古至今,有识之士提倡勤俭、节约,提升自身道德修养,而历代文人雅士的饮茶也具有神了的文化内涵,表现出品茶之士的清廉高洁、仁义,古代对君子之风的崇尚与饮茶融合在一起,茶文化中体现的优秀传统美德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同时也体现出儒家思想。儒家思想认为茶可以协调人际关系,营造和谐的环境,这也正是儒家思想真实的理想,茶在民间习俗中真正起到促进人际关系的作用。儒家思想认为中庸是处理一切事情的原则和标准,茶事活动正体现出高逸的中庸美学境界,茶事中的礼数与儒家重视的言行举止相一致。
2.2 佛家文化
佛学对茶业推广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佛学的传播也将茶文化传播出去,并引进先进的种植培养技术。茶文化和禅文化之间有着奇妙的关联,二者的境界具有相似性。禅文化中的“苦、静、凡、放”在茶文化中有所体现。茶的苦后回甘,苦中有甘的特性,正是佛家思想中的“品味人生,参破苦谛”。有人曾说,“茶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这正是茶道中“凡”的体现,而茶文化中倡导在品茗过程中,真正放松自己,在无我的境界中释放天性,这与禅文化中的“放”寓意相通。
2.3 道家文化
茶文化体现出道家思想中的“长生久视、天人合一、清静无为”。道家文化中崇尚生命、热爱生命,这与茶文化中的修身养性相一致,茶也是道教徒炼丹服药的首选之药。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主张人应顺应自然,不能将物质与精神分离,强调物我情景的结合。茶道中需要茶人具有烹茶的技艺,烹茶的过程就是将自身与茶的精神相交流,注重内心的平和,在品茶中体会人与自然的交流。“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重要方法,文人雅士追求淡薄、自然、淳朴的精神境界,这与道家“清静无为”思想相一致。
3.1 实践茶道,提高思想道德
从古至今,爱好养生的人不仅注重身体素质的提高,更重视培养高尚的情操,形成良好的内心素养,也就是“心灵养生”,通过形成心理平衡的状态,促进身体健康。如果人人都具有平衡、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稳定的情绪,促进内分泌在体内正常发展,有利于形成平和的心境,增强抵抗力和生命力。因此,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实现心理平衡和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实践表明,茶道精神、茶德的实践能够促进人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在生活中培养心智,实现修心养性的作用,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我国茶文化和茶道的核心思想就是真、善、美,这也是茶道的魅力所在。“以茶载道”是茶道的一个重要方面,古人在茗饮中感受茶文化和茶道的精神内涵。可以说,提高思想道德是茶道的重要作用[3-4]。我国的茶道是饮茶艺术和修身养性的统一,是茶事与文化、修养与教化的统一。
继承优良的传统文化、弘扬时代精神是提高人们思想道德素养的必然要求。在当前快速发展的社会中,茶道被赋予新的思想内涵和时代特色,茶文化的真、善、美内涵是相互渗透的,启示人们面对社会中的诱惑始终保持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实践茶道的精神内涵,有利于发扬真善美,引导正确的价值取向,端正人们的思想理念和行为,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促进现代文明社会的发展。
3.2 以茶行道,净化社会风气
在信息高速传播的现代社会,快餐文化得到迅速普及和发展,虽然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快捷,但也逐渐侵蚀人们的价值理念和生活方式。例如当前社会中存在的金钱至上、享乐主义、肯老等不良价值取向,滋长了社会的不良风气,使人们逐渐变得浮躁,思想道德素质降低。茶文化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活动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与当前社会的快餐文化截然不同,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其体现出的质朴和平和的精神实质对社会浮躁的人们具有重要现实作用。茶文化中的美学功能能够引导人们形成积极的审美,面对信息时代的审美文化的多元化和繁杂化,茶文化指导人们避免受到消极审美的影响,并为人们树立良好的标杆,引导人们继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提高人们的审美层次。茶文化提倡健康、雅静的生活方式,有利于缓解当代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压力,使身心得到放松,形成良好的生活心态。茶道精神中的“和”主张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在社会中形成和谐相处的美好氛围,净化社会风气,从而提升人们的整体思想道德。
3.3 以茶雅心,陶冶个人情操
在修身养性方面,我国茶道形成“清”、“寂”、“廉”、“美”、“静”、“俭”、“洁”、“性”等思想主张,喜爱品茶的人通过各项茶艺活动形成良好的个人修养,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和文化修养,有利于陶冶情操。将茶的功能性上升至精神高度,超出茶的物质范畴,成为高尚情操的象征[5]。自古以来,品茶之人感受到茶文化中清净之气、恬淡之感,能够抚慰心灵、怡情养性,同时文人墨客将自身情感、理想寄托在对茶文化的理解中。我国茶学大师将茶德概括为“廉、美、和、敬”。茶德自古以来是我国提倡的优良传统美德和正确价值取向,茶德就是人德,对于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具有显著作用。同时,茶德能够涤荡人们的心灵、规范行为举止,有利于人们自觉规范自身行为,形成良好的道德氛围。我国古代文人,尤其是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君子,在品茶、颂茶、作诗赏画中寄托自己的高尚道德追求。古诗中有这样一句话“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这表明品茶能够净化人的心灵,茶文化能够启示人们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3.4 以茶敬客,协调人际关系
从古至今,我国茶道形成“和”、“敬”、“融”、“理”、“伦”的人际关系主张,宣扬人与人之间要形成和谐的关系,真诚地对待他人,诚心诚意地解决矛盾,在为人处世上将和谐作为核心,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促进团结发展,是促进社会秩序稳定的表现[6]。从茶的品性老来看,具有醇厚温和、悠然闲适的特点,与自然和谐融合在一起。茶文化深刻体现出我国儒家思想的精髓,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是人与自然的精神交流。茶道中的和谐精神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主张人与人之间形成和平共处、团结融洽的关系,并学会敬爱他人。通过举办品茶会、茶文化讲座、茶艺术作品欣赏等相关文化活动,营造出良好的茶文化教育氛围,促进良好精神境界的形成,使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更加和谐美好。
茶文化与思想道德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茶文化的传承受到儒家、佛家、道家等传统优秀文化的影响,同时茶文化也不断传播和发展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茶是我国人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弘扬茶文化,发挥茶文化中优秀思想道德的教育作用,在实现修身养性的同时,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茶文化基本知识篇十一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小编整理的中国茶文化毕业论文,供参考!
:在工商管理
专业
人才培养中,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利用茶文化构建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能够规范学生的学习
习惯、建立工商管理专业师生之间茶文化信息交流,能够以茶文化中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打造现代工商管理,使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承担起传承传统文化内涵的使命。:茶文化;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并且2017年党的会议的召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趋势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规格和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提升。而在现如今的高等教育中,茶文化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茶文化彰显着中华民族的道德传承、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文明成果的积淀。由此为了提升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利用茶文化构建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成了一种有益的尝试,能够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
我国是茶叶的发源地,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在茶叶生产、加工、销售和饮用的过程中,我国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茶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和礼仪,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人文知识和思想。茶文化内涵丰富,如:唐代陆羽在《茶经》中提到“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即:“精行俭德”的精神。首先,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茶文化内涵充分地反映出了我国社会对人文修养的渴望和重视,包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与我国许多学科密切结合,如:传统科技、经济、
旅游
、医学等,是我国社会人文知识和精神最主要的外在形式,尤其是糅合了我国传统的儒道佛家等哲学思想。其次在茶叶技术发展过程中,我国茶文化将雕塑、绘画等糅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意识内涵,充分反映出我国劳动人民的艺术创造力及审美能力。茶文化具有融会贯通的功能,特别是茶俗、茶礼以及艺术的表现力,融合了歌曲、小说、诗歌等文学艺术。另外,饮茶目的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生理满足,茶文化拥有人文道德内涵,将饮茶与处世哲学糅合在一起,追求“天人合一”,并将道德升华视作最终的追求,注重修身养性。自古以来,我国的茶事活动就已经超脱了物质享受的生理局限[1]。
现代社会的专家、学者对茶的精神内涵不断深入挖掘和探索,随着人们的日常
生活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各种科技手段的涌现,茶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作用也日益突显,茶文化功能进一步增强,中国茶文化也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在此基础上,茶的育人功能也在不断加强,并发扬光大。茶的育人功能主要体现在美育和德育两个方面:一以茶为媒介,通过茶所囊括的方方面面内容,可以使人感受到美、鉴赏到美、学会创造美,从而增强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文化;二茶文化的内涵涉及中华礼仪及道德约束等多方面,对于新时代的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由此,对于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来说,合理利用茶文化也具有重要的价值,并能够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来说,人文素质是人所具备的基本品质,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具有极深的影响。21世纪,经济不断地深入发展,对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工商管理专业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成了教育中的重中之重。而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传递的修身、养性、齐家、治国的道理,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可以促进大学生自身素养的全面提升。并且我国的茶文化融合了儒释道等各派思想,能够使大学生获得道德上、
心灵
上的帮助,对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通常,工商管理专业对口就业是高、中、底层的管理岗位,人才培养目标都定位于:培养能够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从事相关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并且这些人才需要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而管理者的人文思想决定着组织团队的人文氛围,这对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主要是培养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和实践技能,但是这样导致学生缺乏人文素质和综合素质,工商管理人才培养面临着很大不足,需要逐步形成传统的优秀价值理念,如:诸如家国天下、敬天
爱
人等。由此,为了教育和培养工商管理人才,工商管理专业可以利用茶文化中的人文思想成了一个有益的尝试。目前,我国各专业课程体系通常分为三大模块,即: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而在公共基础课程设置上,我国工商管理专业略显不足,课程之间的有一定的重复,人文课程与自然科学课程只占了总学分的30%左右,内容安排流于形式,尤其是占据了相当比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从而导致学生毕业后人文与科学素养出现严重的问题,一些必要的人文课程与自然科学课程却不见踪影。
同时,各高校都是遵循教育标准进行排课,而与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相比,工商管理专业基础课学生知识面广,包括管理学、微观经济学等。基础课共性有余而个性不足,过多过泛,专业个性不足。另外,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能够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以及教学等方面工作,培养具有较强实际工作能力的应用型高级管理人才,需要具备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力。但是事实上,很多工商管理专业新城了以抽象理论为中心的课程模式,专业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与培养应用型人才需求不符,课程体系不顾现实社会对毕业省的真正诉求以及市场的反馈信息,严重偏离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过分追求理论的系统、完整和高深,教育目的依然是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2]。
3.1重视茶文化、增加茶文化在通识类课程中的比重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90后的.大学生普遍缺少人文与社会科学知识,与传统的报刊和浩如烟海的典籍接触甚少,社交、购物和休闲娱乐等方面,学生差不多都使用智能手机。为了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道德修养,工商管理专业可以利用茶文化进行通识教育,有选择地开设
关于
茶文化课程,如:《中国茶文化》《茶道》等。并为了使学生具备今后作为一个管理者必备的素质,结合学生的日常品行,将所学的经典教义落实在学习生活上,引导学生充分了解茶文化,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从而培养学生仁、义、礼、智、信品行。目前,虽然有些高校也设置了《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国茶文化、酒文化》等课程,但是这些课程的学习很难做到将茶文化思想内化为学生的气质,大多流于形式,课时较少,极少得到真正的重视;或者不重视和德育结合,只当作知识来教学。由此,高校应该改进教学方法,重视茶文化、增加茶文化在通识类课程中的比重。
3.2增加有关茶叶传统经营管理思想在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中的比重
德国史学家利希霍芬曾经说过,犹太人和中国人是世界上最会经商的民族。目前,在工商管理专业中经营管理的相关理论课程中,中国传统的经营管理思想只是一带而过,不管是一级学科还是二级学科,主要是以西方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为主。这样的课程设置不利于教学目的的达成,不符合国情。中国茶叶经营管理思想留下很多精华的思想,如:《茶经》就记载了很多精辟和实用的经营管理思想,但却没有像西方学术那样形成体系。并且还有许多关于茶的管理思想散见于历代经典中。在课堂上,高校可以分门别类编著教材,汲取各家各派思想的精华,从而提升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质量[3]。
3.3用茶文化强化审美教育,提升学生的文化艺术鉴赏力和创造能力
蔡元培曾经说过“并非人人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但是人人都有感情,由于情感推动力的薄弱,就要有待于陶养,才能由弱转为强,由薄转为厚。陶养的工具和作用是美的对象,被叫做美育。”利用茶文化进行美育能够让人超越个人狭隘的偏见和私欲,由此以茶文化为核心的美育课程可以作为大学生德育教育的良好补充。
同时,管理也是一门艺术,一门具有创新精神的科学,只有创新的思维才能使管理进行创新。而逻辑思维是科学管理的基础和前提,灵活性和创造性则更加能够提升管理的艺术性。一个人的创造力与审美能力具有密切相关的联系,一个人的创造力水平是由审美能力高低决定的。黑格尔指出:“审美具有令人解放的性质”,也就是说,审美是一个人进行非逻辑思维活动的前提,可以使人的心情愉悦、精神舒畅。在商业经济中,美育的价值更大地存在于他对学生创造里的培养上,由此,为了提升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质量,加大和加强以茶文化为核心的美育教育是一种有益的途径。
[1]倪文豪.茶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关系[j].福建茶叶.2017(05).
[2]董志媛.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问题与解决途径[j].现代经济信息.2015(10).
[3]杨学成,隋越.探索工商管理研究创新之路———中国工商管理研究年度高端论坛(2017)综述[j]经济管理.2017(07).
茶文化基本知识篇十二
【摘 要】本文就茶与中国文化做了认真的分析和探究,也介绍了茶的起源与茶功效等,中国茶文化是值得弘扬和发展的。
【关键词】饮料;茶文化;中国文化;茉莉花茶
茶和可可、咖啡被列为是世界三大饮料,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茶的好处数不胜数,并且其中蕴含的文化韵味更是值得品评的。中国作为茶的故乡,茶文化更是原汁原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茶也是有独特感情的:当有客人来到家中时,沏上一杯热茶是热情和礼貌;周末和好友一起喝一杯清茶是轻松更是快乐;独自一人时沏一杯好茶看一本好书是精神的收获更是身体的享受。那么,我们就来谈一谈中国的茶文化。
对于茶的起源有许许多多不同的说法,有人说起源于汉代,也有人说起源于唐代,而更有学者研究说早在神农时代就已经有茶的出现了。不管怎样,茶都是中国文化的产物,在中国发展和成熟,之后又流传到日本韩国等地区,而如今随着中国的发展和国际交往的扩大,中国茶文化更是备受关注。
茶文化悠久而绵长,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茶出现的初期是作为药材来使用的,因为它有许多特别的功效,是一种很重要的药材,如今也是如此。后期经过长期的发展,茶才演变为今天的传统饮料。
茶在我们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有些人离不开的茶,我们的生活也离不开茶。中国有许多俗语中也时常出现茶的身影,如“清晨一杯茶,饿死卖药人”,“饭后一杯茶,老来不眼花”,“若想百岁翁,与茶打交道”等等。这些俗语也充分证明了人们对茶的重视程度。
茶有分许多种,有红茶、绿茶、花茶等等。绿茶是最原本的茶,是种植茶树然后采摘、晒干等工序之后制作而成的。对于茶的采摘也是非常有讲究的,据说好茶采摘的必须女孩而且是未婚的妙龄女子,采摘什么样的叶子,用怎样的手法,怎样晾晒等都是非常有讲究的。而红茶,是指绿茶经过发酵以后制成的,它与绿茶不同,泡制之后会成红色,味道也别有一番。
花茶便是各种花的花瓣晾干之后制作成的,有茉莉花茶、玫瑰花茶、菊花茶等等,它们的引用也有许多不同的功效。当枯萎的花朵在杯中再次绽开的时候,还真是别有一番风趣。
茶作为中国人传统的饮料,也是中国人最普遍喜爱的饮料,它有许多奇妙的功效。
首先,饮茶可以提神,我们经常在工作和学习需要精力时喝一些茶使自己精神起来。其次,茶还可以消食、健脾胃,人们一般都在饭后喝一杯,这样可以去除食物的油腻感,达到消食健脾胃的功效,所谓“饭后一杯茶,老来不眼花”就是指此功效。再次,多饮茶能降油脂,不会有得三高的危险,在三高病逐渐严重的今天,人们更应该注意生活和饮食方式,预防变成三高人士。所以,饮茶是一个非常健康的生活方式,值得被推崇。
最后,其实茶的功效不止这些,还有更多的好处,其中最受现代人欢迎的就是茶有减肥的效果。饭后喝茶能够去油腻,减少脂肪在体内的囤积,从而达到减肥的效果。所以,也非常受女孩子们的欢迎。
如今,茶越来越受世界人民的欢迎。许多外国人也开始喝茶并且非常喜爱这种饮料。茶不仅为中国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如今,各种瓶装的茶饮料越来越多,也因为其口味很好、携带方便等因素备受喜爱。
如中国市场上的瓶装康师傅绿茶、娃哈哈红茶、茉莉清茶、茉莉蜜茶等等,我个人也非常喜欢。这种现象充分说明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
中国的茶文化悠香而深远,小小的茶蕴含着中国文化的气息。茶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中国茶文化也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我们应该更多的宣传茶和弘扬茶文化。
茶文化基本知识篇十三
了解传统艺术,认识传统艺术就成为我们利用该艺术的关键所在。正是因为整个茶文化体系中所具体诠释的文化属性和艺术理念,使得我们在发展当代油画创作艺术时,通过充分融入多样化的艺术理念和文化思维,从而提升茶文化元素的应用价值和实际影响力。本文拟从美术教育的问题不足认知入手,结合当前油画艺术的创作诉求理解,通过具体分析茶文化元素的整体内涵,从而研究吸收应用茶元素开展美术教育活动与油画创作艺术的具体实施思路。
在艺术与文化之间深度融合、全面发展的今天,借助多种元素,助力当代艺术迎来全面发展的新时期,因此,在这一过程中,选择合适的绘画艺术元素,不仅能够有效丰富当代油画艺术创作过程中的具体素材,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其也实现整个茶文化机制发展应用的最大价值,当然这也是实现该艺术全面传承的关键使然。
在当前整个教学机制日益成熟的时代背景下,诸多元素都能够具体应用于具体的学生培养活动之中,无论是文化素材本身,还是其背后所诠释和表达的精神,不仅仅是教学活动所关注的重点,更重要的是立足当前学生培养诉求下的创新要求。对于美术教育活动来说,其中所需要的,绝对不仅仅是美术绘画技巧,更重要的是学生自身的审美意识和美学情感。但是在传统的美术教学活动实施进程中,缺乏对美术创作内涵的深度理解与认知,从而影响了该教学活动的全面、合理化实施。就当前美术教育的具体开展来说,其中所需要具体融入和充分传递的,不仅是具体的美术绘画思维和技巧,更重要的是通过选择合适的文化元素,提升整个美术教育活动的人文属性和生态内涵。客观的看,在美术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之所以能够发挥茶文化元素的具体优势,一是因为整个茶文化机制中包含了诸多能够被具体应用与美术教育的内容元素,无论是茶画艺术,还是茶文化中所诠释的精神理念和创作思维,客观地看,都是目前美术教育活动中,值得我们传递和融入的重要内容。
在人类几千年的文化发展历程中,绘画艺术无疑是人们内心情感诠释与表达的重要方式,油画艺术不仅是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更重要的是当我们对油画艺术的具体展现和艺术创作所展现的内涵进行集中分析,我们看到在油画艺术创作过程中,其本质恰恰就是文化理念的表达。在诸多世界级的油画艺术作品中,其都蕴含着浓厚而成熟的文化机制。同时在油画艺术具体创作过程中,通过多种艺术元素的融入和借鉴应用,实现了油画绘画者自身情感的生动形象表达。事实上,随着当前油画艺术日益成熟,如今在具体的油画艺术创作过程中,其生活化诉求和内涵化的应用要求逐渐提升,比如:油画艺术中,以反映宗教故事为主要创作素材的比重不断降低,其中以阐述情感的艺术作品日趋多样,同时在这一具体过程中,也出现了一大批内涵丰富、意义深远的油画作品。在多元文化交流、融合日益成为时代诉求的发展背景下,油画艺术与我国文化之间形成了新的融合与创造,就不同油画艺术的风格理解和艺术展现看,其中形成了不同艺术流派,不管是具体的油画写实,或者是新画派等等,客观上看,这些都是油画创作内涵化的集中表达与艺术呈现。当然,在我国油画艺术的具体发展进程中,正是文化艺术环境影响,从而使得该艺术并未能形成独立化的风格内涵,特别是在当前油画艺术的具体创作背景中,其中缺乏合理的文化内涵和情感思维融入,尤其是油画艺术的传承与应用缺乏合理的文化环境及氛围,从而影响了油画艺术自身风格的诠释与内涵思维的合理表达,限制了其融合与提升。
就我国本身来说,其有着丰富而完善的茶文化机制。在该茶文化体系发展传承时,其中不仅包容了丰富的物质元素,同时也系统化的诠释了相应的精神内涵和人文理念,并且通过不断应用,从而形成了内涵化的文化体系。因此,就当前多元文化融合传承的时代背景下,如果我们能够将茶文化的整体内涵以合理的形式,通过系统化的开发活动,使其能够系统化融入到油画艺术的创作以及美术教育过程中,其自然能够实现茶文化应用的吸收的理想效果。我国有着浓厚的文化氛围,无论是具体的茶文化理念,还是茶文化体系的价值元素,其中所传递的都是一种精神认知和成熟的人文理念,所以在当前教学体系日益完善的时代背景下,其需要我们通过文化理念的合理诠释与表达,从而在全面理解和认知茶文化内涵和应用价值的同时,通过合理的吸收和借鉴,从而实现整个美术教学体系的深度发展。
油画艺术虽然不是由我国所发明的艺术形式,但是其在近些年融入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中,也实现了全面而有效的融入与诠释,无论是油画创作的素材,还是整个油画艺术创作的整体理念和融入的思维都得以全面提升。在当前我们具体利用茶文化元素丰富美术教学体系时,其中需要的不只是从整个茶文化元素体系中,探究其中所具体包含的艺术内容和绘画素材,尤其是结合精神理念的合理表达与诠释,从而实现美术创作过程中的精神思维展示。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必须合理认识茶文化元素与美术教育活动之间的结合点,通过深度融入,从而实现当前整个美术教育活动的全面提升。在具体吸收茶文化元素时,其关键在于通过对茶元素中所具体包含的精神理念及思维进行深层次理解,在具体融入的关键前提下,通过集中融入,从而来具体丰富美术教学活动。特别是对于美术教育活动本身来说,其需要通过具体融入茶学元素内涵,从而构建极具文化气息的美术教育机制。结合美术教育活动的实际诉求看,如何才能更为充分、有效的去挖掘学生在参与美术学习过程中的本质关注点和兴趣诉求,这恰恰是当前我们在实施美术教育活动过程中的重点与关键。对于美术学科来说,其中所使用的教学素材和方法,都诠释了艺术理念的融合价值和应用特色,尤其是任何一幅美术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其需要学生将自身的理解与认知情感融入其中。就我国茶文化的内涵诠释与具体表达看,其中无一例外地诠释了茶文化体系的情感思维,因此,在美术教育机制全面创新时,如果想要合理有效的去利用整个茶文化,就必须从根本上探寻美术教育活动中学生培养的实质性诉求。当然,就茶文化体系本身来说,其中所集中传递的艺术思维和情感理念,恰恰是提升学生审美意识的关键所在。美术教育作为学生培养活动的重要组成,其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也有着深远影响。当然,对于今天整个文化艺术环境看,传统文化的复兴、西方文化的传入,实际上都让学生充满期待,因此,在美术教育时,我们不仅能够充分发挥茶文化的内涵,同时也可以将茶文化体系中的茶画艺术,以及西方的油画艺术等内涵融入其中,通过实际素材,从而让学生自身能够绘画艺术的内涵形成本质性期待和理解。因此,在当前美术教育活动具体实施进程中,其不仅需要我们细化认知整个茶文化体系的内涵所在和人文认知,同时也需要对茶文化元素的内涵理念进行本质化诠释,从而使得学生对艺术应用与文化理念,形成情感化认知。就当前美术教育活动的实施诉求看,完善的艺术融入更是立足当前美术教学机制创新与提升的关键所在。在具体吸收和应用茶文化元素,创新美术教育活动时,其中所具体需要的不仅仅是艺术理念的集中融入,同时也需要通过深度解析其中所诠释的精神思维,进而提升学生自身的艺术审美能力和人文情感。事实上,在研究美术教学机制全面创新与吸收应用时,其从本质上看,正是立足学生视角所实施的美术教学活动创新与提升。
就当前文化传承与内涵优化的时代背景看,我们必须认识到: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茶文化不仅能够被有效应用其中,同时也能够通过发挥茶文化的内涵价值和深远影响力,来进一步完善和提升美术教学的本身价值。
[1]徐欢;罗来兵;童福洲。借信息技术之力翱翔智慧课堂———浅谈信息技术与中学美术学科深度融合的重要意义[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xx,(06):136-139.
[2]王丛;黄金程;史芳。基于“文化理解”的美术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践———以《富阳祠堂建筑》教学案例研究为例[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xx,(15):191-955.
[3]肖菱;李红菊;李燕芳。民间美术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评《民间美术与学校教育》[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12):321-325.
茶文化基本知识篇十四
中国茶文化与一般意义上的文化门类不同,它有自己鲜明的特点。下面我们来看看中国茶文化特点论文,欢迎阅读借鉴。
:从古到今天,我国与日本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交往历史。但是,因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不同造成两国人们在语言表达中存在着过大的差距。茶文化起源于我国,从我国向其他国家传递,其中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对于导入日语教学传统文化更是发挥着巨大效益。
:高校;日语教学;茶文化思维
为了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我国高等院校纷纷设立了日语专业,以期能够强化我国与日本之间的文化交流。但结合实际情况来讲,我国高等院校日语专业教育教学内容过于滞后,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只是进行了简单的词语口语学习,却并未从文化互动性层面上了解中日文化之间的差异。所以,结合高等院校日语教学中引入茶文化思维的具体方法深入分析,这对于促进我国与日本的友好交流意义重大。
1.1注重茶的礼节
从古到今,我国茶文化中就有着丰富的茶礼茶俗内容。如:在我国清代,有关记载就有“端茶送客”的惯例;在我国《红楼梦》名著中,也描述了很多中国茶文化,有很多章节都将我国古代饮茶风俗传递出来。在日本茶道文化体系中,也有很多茶道传统,在主人邀请客人进入茶室时,就代表着主人十分欢迎客人的到来,并在茶道中的推门、跪坐以及寒暄等环节中,都体现了主人待客之道。
1.2重视茶文化的内涵
无论是我国茶文化,还是日本茶道,都将自身审美文化积极融入,提高茶文化整体文化内涵。日本茶道中彰显了日本民族的观点,如冈苍天心所言一样,日本茶道就是审美的宗教,可以为广大人们带来美和乐,并体现了其清寂以及古朴的魅力,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审美价值有着重合之处。在我国传统文化审美意识体系中,也体现了淡泊以及自然的审美情绪,这些都体现了茶文化中的美学观点。
1.3赋予茶文化独特的文化精神
在我国茶文化中,被广泛赋予了很多特殊的民族精神,体现了我国民族独特的灵魂,并由独特的趣味性活动成为了规范人们日常行为的一种文化内容。“和敬清寂”是日本茶道的精髓,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我国茶道中注重“怡、和、真、美”,并以儒家文化中的“和”思想为主,提倡中庸思想,推出“以和为贵”的传统观念,传递我国渴望和谐与统一的希冀。
虽然日语与汉语间有着诸多共同点,但我国高等院校在日语教学中还是面临着诸多问题。特别是导入文化这方面,不但缺乏导入日语文化,而且也十分缺少我国传统文化元素。高等院校日语教育教学只是从语言表达上入手,其专业设置也是为了让学生接触日语口语这方面知识,但却忽略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一方面,日语教师过度注重从语言教学层面上进行日语教育教学,并没有从我国传统文化与日语文化层面上来针对性导入日语文化。并且很多日语教师所导入的日语文化都是以日本地区文化为主,并没有从我国传统文化层面上来进行日语教学。如:日语教学过程中文化内容必然会牵涉到日本茶道文化,但是高校教师却并未从我国传统茶文化层面上来比较和分析日语中的茶文化。另外一方面,在高等院校日语教学中,教师并未准确认知语言与日本文化二者的关系,分割性对待日语以及文化,从而造成日语教学与文化形式相互脱离,从而与日语教学的本质背道而驰。此外,通过调查分析,我国大多数学生都不喜欢日语教学这门课程,认为学习一门英语课程就已经让人有些烦躁,而日语课程的学习实属没有必要,这也是我国高校日语教学质量始终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之一。
3.1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主,寻求茶文化与日本文化之间的关联性
日语与我国文化有着很大联系性,虽然日语作为日本的民族语言,但是究其根本,其还是一门语言工具。众所周知,无论哪一种语言,都需要依附相应的文化形态。因此,高等院校日语教师应从文化视角上入手,联系起汉语与日语,并高度注重日语与文化二者的共性。一是,在日常教学中,日语教师应明确了解到汉语与日语教学中文化交流中存在的问题,从多个文化层面来针对性日语教学。融合日语教学与我国文化的密切性,从传统文化层面上深入分析日语教学模式。如:日本茶道文化尤为丰富,其“和、清、敬、寂”等等茶文化思想对于塑造日本民族精神有着巨大的影响,也从很多方面上促进着日语文化健康发展。而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播和继承我国传统文化发挥着积极效用,也是我国民族文化中尤为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所以,高等院校教师在日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应从茶文化入手,结合日本茶文化与我国茶文化之间的差异,对日语教学开展针对性的文化导入。同时,高等院校日语教学过程中文化导入需要以某一具体文化现象为主,不能只是简单的'讲解文化。如:高等院校日语教学过程中应以茶艺表演为入口点,以我国与日本不同的茶艺表演手法为主,对高等院校中的文化导入策略深入分析。
3.2对第二课堂的重要性积极发挥,树立起学生终身学习日语知识的意识
日语作为一种语言文化形式,其应该在日常练习中得以加强。而高等院校日语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在课堂中所能够导入的文化内容也是不多的。首先,高等院校的日语教师应充分运用茶文化来导入日语教学文化,并积极发挥其效用,引导广大学主动利用平日时间来参与各种茶文化活动。如:日语教师可组织广大学生举办茶文化日语大赛,以讲座方式或者演讲形式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层面,拓展学生日语学习的知识面,进而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在日语教学过程中茶文化的导入。其次,日语教师也能够大力支持以及鼓励学生在对日本报刊以及文学作品阅读下,来强化自身对日本文化的充分了解,让学生能够主动利用平日里时间来弥补所缺失的日本社科文化。再次,在日语教学开展中,教师也需要结合学生对于日语知识学习的兴趣,有针对性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有意识培养他们学习这门学科的兴趣,并引导起学生终身学习学习日语知识的意识,从而为学生成为一名跨交际能力较强的人才而做好各方面工作。最后,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研究传统文化,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对日本与我国文化的不同有所感知,并逐渐在深入学习中了解传统文化与日语文化二者的精髓。同时,教师还能够以教学情境模拟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让学生以自编自导方式来深入认知日语教学过程中的茶文化价值。
3.3日本茶道在日语教学中的实训,注重针对性的引导和点评
在日语教学中融入日本茶道,还能够以实践教学方式来开展,让学生在相应演练之下,对日本茶道的知识积极掌握,并对日本茶道的精髓全面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以茶道礼法来进行演示和讲解,让学生对入门点茶法有着基本的认识,在学生集中式学习下,积极点评和引导,让学生在实践中,对日本茶道以及我国茶文化的不同有所区分。日本茶道既要求着火候、茶味以及茶香等,也要求着点茶仪式,在复杂的茶道规则下,达到可以锻炼人们心智的目的,让学生在实践课程学习中,对仪式中的禅意深入领悟,并对日本茶道中潜藏的文学内涵有所体会,进而增加我国学生对日本文化的深程度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总而言之,在我国日语教学过程中渗透茶文化,对于学生更好的学习日语知识发挥着极其作用的作用。在高等院校日语教学中将茶文化思维引入,让学生对茶道文化深入了解,通过演示与实践日本茶道文化,让学生对茶文化丰富内涵深入领悟,进而对我国民族文化进一步继承和传扬,强化我国与日本之间的茶文化交流,更好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意识以及能力,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3661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