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统计图教学设计 统计教学设计(汇总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09 05:57:03
2023年统计图教学设计 统计教学设计(汇总11篇)
时间:2023-10-09 05:57:03     小编:紫衣梦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统计图教学设计篇一

1、使学生在丰富的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2、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的观念。

3、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彩笔、课件、统计表。

一、新授:

1、创设问题情境:

三年级第一小组的男生和女生进行套圈比赛,每人套15个圈,我们来看看他们的比赛情况。

(出示p94的情境图和两张统计图表)

这两张统计图表示他们套中的个数。看一看,从中你知道些什么?

(参加人数、每人的成绩等)

2、探索解决问题:

那你认为是男生套的准一些还是女生套的准一些呢?说说你的理由。

(让学生充分从多个角度设法表示男、女生的套中情况。在尝试中体会到用平均数能较好的说明问题)

如果能知道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比较起来的确就很容易了。那么怎样才能知道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试试看,然后说给大家听一听。

先求男生的。

a、通过统计图中涂色方块的移多补少,为学生提供感性基础。

b、揭示先求和再平均分的一般方法。

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圈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和同桌说说你的方法。

全班交流。

为什么这里要除以5而不是除以4呢?

现在你知道是男生套的准还是女生套的准了吗?

3、交流

问题解决了?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发表意见。(用求平均数的方法来分析得到的数据,常常能反映一些一般情况,帮助我们解决一些问题)

刚才我们解决的问题中,男生的平均数是7个,这7个就说明了男生套圈的一般情况,我们也用它来和女生的情况进行比较。但这7个是不是表示每个男生都套中7个?(不是)

二、想想做做

1:让学生根据要求操作,加深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2:独立练习。

3:篮球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是什么意思?(所有的队员身高如果变得同样高的的话,是160厘米,说明有的队员身高不到160厘米,有的超过160厘米)。

4:注意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信息的能力。

教学后记:在课堂上,出现了很多亮点,学生的回答精彩极了。培养学生开展数学小辩论,学生们言词犀利,我眉开眼笑。

统计图教学设计篇二

西师版教材第四册第114-116页 例1、例2、

1、通过实例,认识条形统计图,并完成相应的图表。

2、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3、经历对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4、通过身边有趣事例的统计活动,激发学习兴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认识条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统计图表、课件

(一)教学例1(活动一: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1、收集、整理数据。

(1)观察情境图。师:谁飞来了?(分层出示蜻蜓、蝴蝶、蚂蚁、蜜蜂)

(2)收集整理数据。

师:老师想知道这些小昆虫各有多少只?可以怎么办?(数数)

师提示:在数的时候,我们可以按一定的顺序数,千万别数重了,也别数漏了。最后在填在这个表中。孩子们,能做到吗?(生填写统计表,汇报)

2、探求新知

(1)根据统计表制作条形统计图

师:刚才我们把这些小昆虫的数量填入了统计表中,我们还可以把它制成(统计图)。

师:那你们会用涂小格的方法表示小昆虫的数量吗? (生说,师涂)

师:这里一个小格表示多少只小昆虫?(一只)

师:如果没有小格,只有直条,那你还能根据直条看出小昆虫的只数吗?(不能)

出示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师:现在了?说说怎么看出的?

说明这就是条形统计图。

(2)学生讨论,从统计图上看到些什么?

师:孩子们,前面只有直条时我们看不出各种小动物的只数,后来老师加了什么就能看出小昆虫的只数了?和你的同桌说说。

(3)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分别介绍条形统计图各部分的名称。

在条形统计图中,我们把标有数字和单位的这条竖线叫纵轴,用来表示我们统计的小昆虫的数量。

而横着的叫横轴,表示我们统计的小昆虫的种类。

今天我们统计的有(生说)呀,老师忘了画小蜜蜂的了,孩子们你们能帮老师完成吗?

(学生涂出小蜜蜂的统计直条,在全班展示交流,评评谁画的好。)

(4)让学生说说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体现条形统计图的直观性。

(5)教师总结。

师:孩子们,刚才我们根据照片收集了小昆虫的数量,填写了统计表,并制成了漂亮的统计图,从统计图中我们还直观的看出谁多谁少,你们真能干。

(二)教学例2(活动二:读懂条形统计图)

1、创设情境。

2 引导学生添加条形统计图的种类。

师:小猴子也把它制成了条形统计图,(出示)这个条形统计图有点不对?差了什么?(生观察,回答,师根据回答补充完整)

4、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师:从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和同桌说说。

生汇报,师引导生说是怎么看出来的,强调直观性。

5、总结。

(活动三:应用实践活动)

1、根据统计表完成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并提出数学问题。

(生补充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并展示)

师:你能根据统计表和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来考考其他同学吗?

(生提问题,并回答)

(活动四:感受生活中的条形统)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的条形统计图,你们在那儿见到过?

师:老师也收集的一些,让我们一起欣赏欣赏吧!(生欣赏)

师:孩子们,这些条形统计图美吗?以后老师也会教你们制作这么美的条形统计图,相信你们会制得更美的。

小朋友,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统计图教学设计篇三

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2、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整理简单的数据,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体验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4、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时间

一、创设情境。

1、 下面是四年(1)班小组学习成绩统计图,你能在当中发现什么吗?

四年(1)班小组学习成绩统计图

2、你们知道全球有多少人?中国有多少人吗?那你们知道自己所在的区有多少人吗?

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1、用多媒体出示有关的图表数据。

2、讨论,汇报。

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激发探究的欲望,为后面的探究作准备。

5分钟

二、探究新知。

三、巩固新知

四、总结;

1、根据统计表,分别完成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

2、根据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能发现哪些信息?如果要在一个统计图中描述这些信息怎么办?

3、计论并尝试画《复式条形统计图》。

4、展示学生绘制的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5、讨论交流:

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6、全班汇报交流。分析:

1、完成102页的做一做

2、完成练习十九的第1题和第2题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独立完成,

3)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

4)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1、学生独立分析,说一说分析的过程。

2、独立完成,反馈结果

3、独立完成后汇报

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整理简单的数据,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在对比中归纳出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通过练习,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巩固复习。提高学生的作图能力

20分钟

10分钟

(四)教学效果评价:

1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具体情况进行及时反馈。

2 书本第102页练习十九第1题作为测试及反馈。

统计图教学设计篇四

在低年级中教学统计,必须切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征,又要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整节课分两大块,第一块是引入、展开,使学生体验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过程;第二块实践应用。

(1)出示熊猫、猴子、小鹿图片。

(2)创设情境,教师报图片学生记录。

学生操作,用不同的方法收集数据。

(3)反馈记录情况,交流评价记录方法(投影展示各种记录方法)

请同学介绍记录方法,比较用划正字的方法记录有什么好处。

(4)学生取图验证记录是否正确。

(1)出示散乱的电视机、计算机、录音机和手机图

(2)议一议:要把这些东西统计出来,你们认为必须先知道什么?

(有哪些东西、有多少)能不能想个办法让大家能很快看出这几种电器的多少?学生思考、商量(可以用划正字的方法记录、也可以在格子里涂色记录等等)

(3)学生交流方案,师根据情况出示象形统计图。

(出示统计表)二(1)班小红准备把上面的东西分类记录在统计表里;(出示统计图)小兰准备在格子里涂颜色记录,你们猜猜,她会怎么涂?(是几就涂几格。如果是1台,就从下往上涂1格,3台就涂3格)那我们先要在左边写上数,说明一格表示1台。

这么多方法,你准备怎么记录?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各有几台。有困难的同学可以找小朋友帮忙,也可以找老师。

(4)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数量(填表、涂色等)

(5)反馈整理数据的表示形式。评价唯度:正确、美观

(1)小组活动。

从这些统计图中,能一眼看出喜欢哪种水果的人最多?相互评价,发现同一种水果应该排在一起,排队要排直,应该一一对应,比多少时,应该起点对齐。

(3)交流评价

从这张统计图中,我们能一眼看出喜欢吃草莓的人最多,你还能发现什么?(如共调查了20名同学,喜欢吃草莓的人数最多,喜欢吃西瓜的人数最少,买草莓和桃子更好些……)

(1)板书课题:统计]

(2)反思:从刚才的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呢?

教师点拨:从刚才的活动中,我们知道了可以用划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还知道了可以用统计表和统计图分类记录。小朋友可以用这些方法去解决很多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1)学生独立填统计表和统计图。

师:你能不能把这份四月份天气情况表也记录在统计表和统计图里呢?这里每一格代表几天?(2天)如果6天就涂6格,请试一试。

(2)反馈交流统计表及统计图。

从这个统计中,你能知道些什么?(这个月晴天最多,雨天最少;晴天比雨天多8天等)你们猜猜,明年四月的某一天,很可能是什么样的天气?是什么天气的可能性最小?(很可能是晴天,是雨天的可能性最小)

1、重新认识统计教学的目标

传统的统计教学,我们关注的往往只是技能目标,学生是否学会制作统计表、统计图,忽视统计观念的培养。我们说统计和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帮助人们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能通过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作出合理的决策,认识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所以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为此,我们应该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重新认识统计教学的目标。综合四个方面,对这节课我制定了这样几个目标。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初步认识统计表、象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完成相应的图表,使学生体验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过程;(知识与技能目标)

(2)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体会统计的意义。(解决问题目标)

数学思考目标: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突出体现在开始部分和第二部分具体到半抽象的过渡)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贯穿于整节课)

解决问题目标: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看图你能发现什么)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第一部分、整理数据的表示形式可以用象形图、统计表、统计图),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反馈评价、小结)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情感与态度目标: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激励和尊重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我们知道,小学数学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仅仅为了使学生形成高效的、统一的、固定的运算方法和熟练的技能,也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此,设想整个学习活动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能积极参加讨论,激发学生思维,启发学生的独立运用数学知识思考与创造的意识,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他们自己的思维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力求让学生明确表达想法,激励和尊重学生多样性的独立思维方式,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建构数学知识。

3、体现多样化的数学学习方式

以往一提起数学学习,我们会自觉地把数学学习与做练习等同,这是一种误解。本课设计力求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大胆猜测、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方式,让现实的、有趣的、探索性数学学习活动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要形式之一。

4、贯彻联系生活和数学应用的思想

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基础是学生生活经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数学学习和现实的联系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努力为学生提供他们感兴趣的实际背景,让学生具有实践活动的机会,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机会。

5、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们大家知道数学课堂不再简单地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地方,应当成为学生探索与交流数学、构建自己有效的数学理解的场所。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学习。所谓主动学习,就是要强调学习数学是一个学生自己的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把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还给学生,能让学生亲自参与充满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在教学中努力创设一些探索性、思考性活动,少一些现成的结论。教师工作贵在启发,重在信任,让学生有表现自己的才干的机会。

统计图教学设计篇五

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6 、127 页的内容及第129 一131 页练习二十五的第1-3 题和140页的第11题。

二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  重点难点

归纳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四   教具准备

投影及多媒体课件。

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投影出示第9—14 届亚运会中国和韩国获金牌情况的统计表。

学生回忆并回答,师生达成共识,可以利用折线统计图把数据表示出来。

提问: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可以很容易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师生共同完成两个国家所获金牌的折线统计图,然后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

(二)教学实施

1 .老师提问:怎样做才能更方便地比较两国获得金牌数量的变化情况呢?

学生思考,并说出可以把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并成一个。老师与学生共同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并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统计图。

2 .提问:观察、比较单式折线统计图与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点?

学生试总结出: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比较容易地比较出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在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画出图例。

3 .引导学生回答教材第126 页例2 中的问题,从而进一步认识到从两条折线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中国获得金牌的数量呈上升趋势,韩团则趋于平稳。

4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29 页练习二十五的第l 题。学生看图回答问题,得出7 一15 岁的男生、女生平均身高都随着翎龄的增加而增高,但13 岁之后女生的身高增长趋于平稳,增长速度比男生慢。

5 .完成教材第129 、130 页练习二十五的第2 、3 题。,学生看图回答问题,全班交流。

6. 完成教材第140页的第11题。

(三)思维训练

下面是 年1 月22 日到28 日北京市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指数的统计数据。

22日 23日 24日 25日 26日 27日 28日

xx年1月 119 174 143 95 115 173 163

xx年1月       

查阅xx年同其北京市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指数,填入表中,然后利用下面的材料制成折线统计图,并和同学们进行交流。

统计图教学设计篇六

同组老师要上《统计》这一课,结合本周的教育沙龙主题写下不成熟的设计,要在讨论后得以成熟。

统计是一种数学思想,也是认识客观事物、描述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积累了把一些物体简单分类和认数的经验,这些是学习本单元内容的重要基础。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以便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打好基础。本单元教材一共安排了一道例题和一道“想想做做”。

例题呈现的是“大象过生日”的童话场景,图中显示大象家来了很多客人,他们或快乐地玩耍,或手捧鲜花向大象表示祝贺。教材以此吸引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接着,通过提出问题,使学生初步产生统计的需要,要通过适当提示,启发学生动手分一分、排一排。在学生充分活动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看着整理好的象形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然后,进一步利用例题场景中小动物给大象送花的情节,引导学生把附页上的花分类整理出每种花的朵数,并引入简单的统计表使学生认识。

“想想做做”则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统计喜欢的水果的人数,整理出象形统计图,并填写统计表。进一步巩固例题学习的知识和方法,体会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初步体验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等方法整理信息,获得数据,经历一些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并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使学生对统计活动有所感悟。所有我在设计“统计”一课时,重视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强调经历过程中学生的内心体验;重视让学生初步学会对结论进行分析,认识统计的意义。数学不是听懂,也不是教会,而是感悟的。感悟是主体对外部知识、信息的深层次的内化过程。因此,整节课以活动为主线,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在操作中体验、在活动中经历、在交流中感悟,在合作中享受成功。

一、借助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师:今天是大象伯伯的生日,它邀请了很多客人,我们一起去看看吧!你看到了哪些客人?

(看到的小猴,小猪……)

师:大家观察很仔细。从图上看,大象家来的客人比较多,站得乱乱的,都挤在一起一下子看不出小猴来了几只,小猪来了几只,小狗来了几只。大象也犯糊涂了,它说:“客人这么多,谁能帮我忙?”

你能帮忙想个办法让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知道来了哪些客人,它们各有几个吗?

(数一数)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本领来解决这个问题。(揭示课题)

【思考】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是学习的前提。“大象爷爷过生日”这一儿童熟悉的社会画面,具有鲜明的色彩,精美的动画,悦耳的音乐,体现了浓郁的生活气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图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引向有意注意,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另一方面引用情境揭示矛盾,让学生独立探究,寻找解决生活问题的数学策略,有意识地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正如《数学课程标准》所指出的:鼓励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但考虑到学生很大可能通过数一数直接说出每种小动物的只数,让学生先用自己已有的方法帮大象伯伯解决问题,同时提出“还要学习一个新本领来解决这个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主动探索,经历过程

1.统计客人情况。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1)学生能说到让小动物分开来站

师:这个办法好!我们先来把客人分一分类。分别有小猴、小猪和小狗。(板书:分一分)

(2)学生没能说到让小动物分开站

提问:我们刚才看到一共来了几种动物?

引导学生说出有3种,分别是小猴、小猪和小狗。

我们可以将这些小动物分一分。

师:老师这里准备了这些小客人的头像,我们来给它们排一排队。

(请2个学生上台排小动物。一个人指着图上的一只动物报出名字,另一个人就拿一个它的头像贴在黑板上。)(老师提供的动物头像是有多余的,供学生选择。)

师:其他小朋友睁大你美丽的小眼睛,观察指的小朋友有没有漏指,再看贴的小朋友贴得怎么样,如果你上去贴你想怎么贴。

(1)若学生横着贴

先强调横着排一般要从左往右贴,一个一个对齐排,这样比较清楚美观。

再问还可以怎么排?(引导学生说竖着排并在黑板上排一排)

(2)若学生竖着贴

(从这条线开始排起,我们可以给它取得名字叫它“开始线”)

师:竖着排一般要从下往上贴,要做到一个一个对齐排,这样比较清楚美观。

再问还可以怎么排,出示横着排的情况。

【思考】学习数学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充满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的过程。希望让每个学生手脑并用都参与分一分、排一排的活动过程亲自感受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但现实往往是不容乐观的,只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曹老师经过两次试教后我还是觉得让每个孩子各自经历分一分,排一排后容易“散开来”,可是无法“聚起来”。而且统计这一知识,学生第一次接触,需要我们老师“手把手扶着走一段”。明确指出“蓝线表示开始的地方”,要求学生从下往上贴,暗示了制作统计图必须自下而上的方法,为以后的统计教学埋下了伏笔。

师:三种小动物的队伍都已经排好了,我们来数一数它们分别有几只,请大家在书上填一填。(板书:数一数,填一填)

指名回答小动物的只数并板书。

师:最后请你看着黑板上排的小动物和填的数来说一说。(板书:说一说)(能用我们学过的比多比少的知识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师:像刚才这样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填一填、说一说的过程,我们可以把它叫做统计。这样统计,我们一下子就清楚地知道了大象家来客人的情况。

【思考】我们强调统计的过程,但千万不能放弃对统计结果的分析,尽管是在小学低年级段。统计教学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对统计意义的理解,会用统计的结果解决实际问题。“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畅所欲言,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一次又一次引领着学生进入创新思维的海阔天空。

2.统计鲜花情况。

师:在这张图上,我们还能统计什么?我们再来统计一下大象收到鲜花的情况。

操作活动:拿出准备好的花,想一想怎样进行统计,得分几个步骤?先按什么分一分?(按照颜色)看看有几种颜色的花,再排一排,把相同颜色的花放在一起,排排整齐,你准备先排什么颜色的花?(建议小朋友们看一下下面的表,最好顺序和表中一样。)请大家贴在虚线方框内,最后数一数每种颜色的花有几朵并填完整表格。

巡视指导,选择不同的统计的作业贴在黑板上,师生共同评价作业情况。

有没有发现多了一列(行)怎么办?(空着)

师:经过这样的统计活动,你知道了什么?看表,你还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统计教学,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教学目标是“重视经历,强调体验”,具体说来都要求学生重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教师千遍万遍的强调,抵不上学生自己亲自实践。在经过老师扶持走了一段路后我们也应该适当放手了,所以统计花朵这一过程让学生自主经历过程,强调学生的内心体验。创设了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活动氛围,让学生从活动中初步感受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全过程,从而形成统计观念。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想想做做”

我们班同学最喜欢吃哪种水果?(学生自由答)

师:但这些结论都只能代表你一个人的想法,要知道我们班的整体情况就得用上统计的知识。

师:我们用什么方法来统计呢?同桌互相商量一下。(指名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真了不起!老师为你们鼓掌!

师:老师考虑到20以上的数我们还没学习,现在我们就先分小组来统计,其它方法课后再进行统计。

操作要求:因为是选你们最喜欢的水果,所以只能选其中的一种水果,把最喜欢的水果图交给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在白纸上排一排,排好后,数一数,填表;小组内说一说,看图和表知道了什么。看哪一小组完成得又快又好。

听清楚要求了吗?带上你最喜欢的一种水果和你的数学书和笔集合到小组长身边完成这一活动。

出示几张小组统计表,让学生说说从这张表上看出什么?

【思考】《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统计的过程很多活动都要与同学分工合作,各施其责。为了让学生在参与统计活动的过程中,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价值,最后一个统计活动安排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将全班同学适当进行分组,对组内各位同学初步大概的分工,确立好小组长,保证合作的有效性。

四、全课总结

1.师生共同小结。

师:你们今天学到了什么新本领?(统计)

对呀,我们可以通过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好方法进行统计。

师;你还想应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统计些什么?

师:看来,统计的作用可大了!课后我们可以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然后与同学相互交流进行一次统计。

【思考】“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统计”让学生把所学的统计知识和方法运用到实践生活中去。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就存在于周围的世界中,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统计图教学设计篇七

第九单元“统计”。

1整理及展示数据的过程,初步认识复式统计表,并能制作简单的统计表;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

2鼻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

3观察、思考、归纳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能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电脑课件,学生记录的南宁市九、十月份天气情况记录表。(在教师带领、指导下记录每天的天气情况)

1涂上颜色。

(评析复习旧知识,进一步了解统计知识,为新知识作好铺垫。)

(课件出示:二(3)班生肖统计图。)

师:把你看到的说给大家听。

生1:二(3)班属狗的同学有13人,属鸡的同学有27人。

生2:属鸡的同学比属狗的同学多。

师:这句话还可怎么说?

生:属狗的同学比属鸡的同学少。

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属鸡的比属狗的同学多几个?属狗的比属鸡的同学少几个?

生2:属狗的和属鸡的共有多少人?

2(课件出示(新闻联播)天气预报的情景,在天气符号上定格。)

师:你们知道这些符号表示什么吗?

生: 表示晴天,表示阴天,表示雨天,表示下雪。

(用图形板书)

师:今天我们就学习如何统计天气情况。

(板书:统计)

课中出示第92页九、十月份天气记录情况表。

生:(无人回答)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九月30天,十月31天。

师:你知道为什么吗?

生:一年里的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

教师带领学生填出九月晴天的天气天数。(16)

师:九月的阴天有多少天?

生:8天。(自己填入表格)

师:九月的雨天有多少天?

生:6天。(自己填入表格)

师:你们能像刚才一样把十月每种天气的数据填入表格吗?有困难的可请同学帮助,也可请我帮助完成。

(有大部分的同学能独立完成,有些是同桌一起完成的。)

师:你们知道“合计”的意思吗?举例说一说。

生:就是把上下两个数加起来,如:把晴天的天数16和10加起来是26,填在第一格。

(评析学生准确说出了合计数表示的意思,为“你还能提什么问题”作好了准备,培养学生动手、动口的能力。)

师:你能告诉我26表示什么吗?

生:26表示九、十月晴天共有26天。

师:谁来说其他的数表示什么?

生:22表示九、十月份的阴天天数,九、十月的雨天共有13天。

师:书上需要回答什么问题?

(学生读第92页上的两个问题,同桌互相交流。)

师:你还能提什么问题?

(小老师游戏,一个学生提出问题,请其他学生回答。)

生1:九月的晴天比十月的多还是少?

生2:十月的雨天比九月雨天多几天?

生3:九月、十月共有多少天晴天?

生4:这两个月晴天、阴天、雨天共有多少天?

(学生很快回答完毕)

( 让学生充分体会统计表的好处,感受成功的喜悦。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收集、整理、归纳的过程。)

(1)哪个月的晴天少?

(2)哪个月的阴天少?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2毖生学习与交流活动。

师:请把你看懂的、发现的,说给同学听,也可以互相提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你学会了什么?你看懂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

统计图教学设计篇八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例

1、做一做。教学目标

1、经历用数字、图形和条形来表示数量的不同方式的对比过程,体验条形表示数量多少时更直观。

2、通过读图、画图活动,认识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征和表示数量的方法,能对数据作简单的分析,能根据需要画出长短合适的条形。

3、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根据数据会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并体会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根据数据会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一、创设情境,问题导入

1、创设情境

师生进行关于天气情况的谈话,引导学生认识表示各种天气的图形符号。(出示表示天气符号图片)

2、问题导入

二、探究新知

1、整理数据

如何知道这个月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呢?

(1)、小组交流统计的方法。

(2)、小组合作进行统计,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汇报交流评价。(在汇报交流的基础上认识画“正”字法统计,比较简便。)

2、表示数据

如何才能清楚的把统计的数据表示出来呢?

(1)、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方法来表示数据。

(2)、呈现学生用表格、象形图表现数据的方式。(利用投影展示)

(3)在此基础上,给出条形统计图。

3、分析数据

问:他们都把数据表示清楚了吗?那种表示更清楚?(小组进行讨论)

条形统计图、统计表及象形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你能得到哪些信息?请说明理由

通过两方面对比,体会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一是条形图与象形图进行对比,条形图可一眼看出数据的大小。

二是条形图与统计表进行对比,条形图表示数据更直观。

三是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与统计表中的数据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4、小结:像这样用条形的长短来表示数量多少的统计图,我们把它叫做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

5、引导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及特点:

(1)统计方格纸上画出的两条相互垂直的射线,即横轴与纵轴。

(2)在横轴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这里应注明统计的项目名称。

(3)在纵轴上,一格代表一个单位表示数量。

(4)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

三、巩固与提高

完成教材第95页“做一做”:

1、统计本班同学出生月份(收集数据时,除教材呈现的表格列举外,引导学生举手数数、画正字法,让学生发现哪种方法更简便快捷。)

2、试着完成下面统计图。展示评价。(进一步理解条形统计图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四、课堂小结

五、板书设计

用条形的长短来表示数量多少的统计图,叫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一眼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六、作业

练习十九第1、第2题。

统计图教学设计篇九

教材安排了三次统计活动,让学生学习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初步认识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例题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动物生日聚会的情境提出问题,体现生活里需要统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接着通过分类理一理,出现象形统计图,使学生认识它,并依据它描述分类整理的结果;然后学生自己动手,分类整理花的朵数,并引入简单的统计表,让学生用数据表示分类整理的结果。"想想做做"让学生调查本小组的小朋友各爱吃哪一种水果,统计爱吃每种水果的人数,填入统计表。这样安排,意在让学生自己主动参与,并通过亲自实践,经历和体会整理简单数据的过程,初步认识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1、通过实例感受统计的必要性。

2、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

3、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感受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

4、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题。

1、学生能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 (如计数、测量、实验等)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图表中。

2、组织有效的统计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倾听、学会合作。

1、“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的要求。因此,每一个系统的活动的设计都应是学生们身边的事,让学生在熟悉、亲切的生活背景素材中提出数学问题,在情境的创设中既可以导人数学知识教学,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统计,处处有数学。

2、“学活动化,让学生学习动态的数学。”也是新课程的要求。让学生形成统计观念,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其真正投人到统计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在摆一摆、分一分、排一排等活动中初步感受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全过程。

3、“数学的问题化,让学生学习思考的数学。”也是新课程的要求。因此,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数据,根据数据提出问题,充分拓展思维,深化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同时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借助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过生日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参加大象的生日宴会,你们愿意吗?

(多媒体显示大象图像,并伴音:小朋友好。今天是我的生日,我特别高兴,妈妈告诉我,待会儿会有很多客人来为我庆祝生日。看,它们来了!多媒体显示:小动物们戴着面具唱着生日歌依次出现。)

师: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会答:我想知道它们是谁?我想知道每一种动物有几只?)

二、实践操作,初步体验统计

师:是呀,大象家来了那么多客人,它们都是谁呢?分别有几只呢?下面,请同学们帮助大象对来的客人做好登记。一个客人就拿张相应的动物头像贴在吹塑纸上。

(多媒体显示:动物客人依次揭开面具)学生摆动物头像。

学生摆完后,师: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呢?

生:大象家来了小狗、小猴、小猪。

师:他们分别有几只呢?

生:小猴有5只、小狗有4只,小猪有3只。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什么方法能一下子清楚地知道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分别有几只?

学生分组讨论后汇报,引导学生想出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分类统计的方法。

师: 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好不好呢?我们一起来试试看,小组合作,先讨论怎么分,怎样排,然后动手理一理。

学生学习小组讨论、操作,然后教师把每一组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展示。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哪一组排得最整齐、最漂亮呢?(师为最漂亮的小组发一颗星。)

学生进行评价。引出课本第62页例图,请小朋友把每种动物的只数填在横线下面的括号里。(学生在书上完成。)

师:看了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

同学们有这么多发现,都是通过我们自己动手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得到的。刚才我们做的这些就是统计。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分小组整理各种鲜花的朵数。

师讲述:客人们给大象送来了什么?(花)有没有关于花的问题想问别的小朋友呢?(花有哪些颜色?各有几朵?)

师: 课本巳经把这些花印在了附页上,请大家把附页里的花剪下来,分类贴在课本(课前剪好。)

分组讨论: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把每种花的朵数填在表格里。

组织全班交流,启发学生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如哪种花最多?哪种最少?你还知道些什么等)给予评价。

2、引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

a、以小组为单位,说明题目的要求,让学生自己动手剪--剪、摆一摆。

b、组织学生交流各小组统计的结果,让学生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喜欢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多?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少?你还知道什么?)

c、想一想,说一说。

让学生说出各自的想法,给予评价。

师:回家后把今天大象过生日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统计图教学设计篇十

[教材简析]

教材安排了三次统计活动,让学生学习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初步认识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例题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动物生日聚会的情境提出问题,体现生活里需要统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接着通过分类理一理,出现象形统计图,使学生认识它,并依据它描述分类整理的结果;然后学生自己动手,分类整理花的朵数,并引入简单的统计表,让学生用数据表示分类整理的结果。"想想做做"让学生调查本小组的小朋友各爱吃哪一种水果,统计爱吃每种水果的人数,填入统计表。这样安排,意在让学生自己主动参与,并通过亲自实践,经历和体会整理简单数据的过程,初步认识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实例感受统计的必要性。

2、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

3、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感受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

4、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题。

教学难点 :

1、学生能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 (如计数、测量、实验等)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图表中。

2、组织有效的统计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倾听、学会合作。

设计思路:

1、“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的要求。因此,每一个系统的活动的设计都应是学生们身边的事,让学生在熟悉、亲切的生活背景素材中提出数学问题,在情境的创设中既可以导人数学知识教学,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统计,处处有数学。

2、“学活动化,让学生学习动态的数学。”也是新课程的要求。让学生形成统计观念,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其真正投人到统计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在摆一摆、分一分、排一排等活动中初步感受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全过程。

3、“数学的问题化,让学生学习思考的数学。”也是新课程的要求。因此,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数据,根据数据提出问题,充分拓展思维,深化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同时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

一、借助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多媒体显示大象图像,并伴音:小朋友好。今天是我的生日,我特别高兴,妈妈告诉我,待会儿会有很多客人来为我庆祝生日。看,它们来了!多媒体显示:小动物们戴着面具唱着生日歌依次出现。)

师: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会答:我想知道它们是谁?我想知道每一种动物有几只?)

二、实践操作,初步体验统计

师:是呀,大象家来了那么多客人,它们都是谁呢?分别有几只呢?下面,请同学们帮助大象对来的客人做好登记。一个客人就拿张相应的动物头像贴在吹塑纸上。

(多媒体显示:动物客人依次揭开面具)学生摆动物头像。

学生摆完后,师: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呢?

生:大象家来了小狗、小猴、小猪。

师:他们分别有几只呢?

生:小猴有5只、小狗有4只,小猪有3只。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什么方法能一下子清楚地知道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分别有几只?

学生分组讨论后汇报,引导学生想出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分类统计的方法。

师:  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好不好呢?我们一起来试试看,小组合作,先讨论怎么分,怎样排,然后动手理一理。

学生学习小组讨论、操作,然后教师把每一组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展示。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哪一组排得最整齐、最漂亮呢?(师为最漂亮的小组发一颗星。)

学生进行评价。引出课本第62页例图,请小朋友把每种动物的只数填在横线下面的括号里。(学生在书上完成。)

师:看了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

同学们有这么多发现,都是通过我们自己动手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得到的。刚才我们做的这些就是统计。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分小组整理各种鲜花的朵数。

师讲述:客人们给大象送来了什么?(花)有没有关于花的问题想问别的小朋友呢?(花有哪些颜色?各有几朵?)

师:   课本巳经把这些花印在了附页上,请大家把附页里的花剪下来,分类贴在课本(课前剪好。)

分组讨论: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把每种花的朵数填在表格里。

组织全班交流,启发学生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如哪种花最多?哪种最少?你还知道些什么等)给予评价。

2、引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

a、以小组为单位,说明题目的要求,让学生自己动手剪--剪、摆一摆。

b、组织学生交流各小组统计的结果,让学生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喜欢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多?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少?你还知道什么?)

c、想一想,说一说。

让学生说出各自的想法,给予评价。

师:回家后把今天大象过生日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统计图教学设计篇十一

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二年级上册93~95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以夏天的海边为背景,创设了游泳、海滩游戏和大海中的船等情境,把分类统计的学习与海边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机的融合在一起。目的是通过统计游泳的人数,引导学生体会分类统计的必要,学习分类统计的方法;通过统计“海滩游戏的人数和海里船的只数”巩固统计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了分类比较和简单的统计,对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以及用一个统计表进行简单的统计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综合运用分类和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2、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分类统计的方法,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看到在海滩上玩的这些小朋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随机板书:“捡贝壳、打球、堆沙、男、女、一共”等并及时解决,为后面的统计提供条件。)

[评析: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明确探究的目标。]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小组合作,感知分类统计的方法。

谈话: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怎样能让大家清楚的看出捡贝壳、打球、堆沙、男、女、一共各有多少人呢?(引导学生运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想不想自己统计?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统计表,请选择自己喜欢的表格进行统计。(提示不会写的字可以看黑板,也可以加拼音。)

谈话:想一想,你是怎样统计的?这样统计能让大家知道什么?想好了跟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准备班内交流。

[评析: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有利于增强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2、班内交流,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谈话:你是怎样统计的?通过你的统计表能让大家知道什么?和他们一样的举手,谁的方法跟他们不一样?哪不一样?(根据学生展示三种方法,及时填写“性别、项目、人数”等栏目。)

3、总结反思,体会分类统计的必要性。

谈话:按照项目来统计能让大家知道捡贝壳、打球、堆沙、一共的各有多少人;按照性别进行统能让大家知道男、女、一共各有多少人。这样统计不仅知道男、女各多少人,还能知道各种项目各有多少人,这种统计方法就叫分类统计(板书课题)。

想一想,分类统计时一般要先干什么?再干什么?(引导学生掌握分类统计的方法步骤:分一分,记一记。)

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1、统计船的只数。

(1)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2)独立统计,解决问题。

谈话:先自己选择表格进行统计,再把统计结果和小组内同学说说,准备班内交流。

(3)班内交流,加深认识。

谈话: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统计的?这样统计能让大家知道什么?还有不一样的吗?(引导学生明确,按大小分能让大家知道大、中、小和一共各有多少只;按……。)

2、统计游泳的人数。

(1)独立思考。

谈话:同学们,要统计游泳的人数,你打算怎么分类统计?想一想,小组内交流一下,看哪个小组的办法多。

(2)班内交流。

谈话:说一说,你们打算怎么分类统计?

3、统计身边的事情。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分类统计有什么好处?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367474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