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西安鼓楼导游词 西安钟鼓楼城墙导游词(通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10 05:12:02
最新西安鼓楼导游词 西安钟鼓楼城墙导游词(通用8篇)
时间:2023-10-10 05:12:02     小编:书香墨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西安鼓楼导游词篇一

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钟楼。钟楼位于市中心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会处,它建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当时钟楼的位置并不在现在这个地方,那么它在哪儿呢?请大家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那座与钟楼遥相呼应的楼就是鼓楼,钟楼最初的位置在鼓楼以西的迎祥观内。迎祥观是唐朝一座非常著名的道观,唐睿宗李旦为了给自已的母亲过寿,特制了一口钟安放在迎祥观内。随着城市的发展,西安城不断地扩建,钟楼就偏于城西,不再居于城市中心了。在这种情况下,公元1582年明政府就将钟楼迁移至今天的位置。

钟楼的主要作用就是击钟报时。每天清晨,当钟声响起,四个城门就打开,人们就开始了一天的辛勤劳作,傍晚鼓楼的鼓声一响,人们就回到城里关闭城门,这就是大家常说的“晨钟暮鼓”。过去用来报时的钟是唐睿宗李旦在景云二年(7)命人制作的,取名“景云钟”。景云钟纹饰精美,线条流畅,声音洪亮,充分表现出了唐代工匠高超的铸钟水平,原钟现收藏在西安碑林石刻艺术博物馆。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口钟是景云钟的复制品,它的体态、大小、重量、纹饰与原景云钟都是相同的。现在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请看钟纽部分:据传海中有一种大兽叫蒲牢,它虽然凶猛,但是非常害怕鲸鱼,每当鲸鱼攻击它,它就会拼命大叫,由于它的叫声非常响亮,人们在铸钟的时候就将它缚在钟上,以祈求钟声洪亮,我们大家可以想像一下,钟就像张着大嘴的蒲牢,撞钟之木就像鲸鱼,鲸鱼咬一口,蒲牢叫一声,鲸鱼咬得越急,蒲牢叫得越响,如果哪位朋友不信,可以来试试。关于蒲牢还有另外一种说法,说“蒲牢”是龙王爷的第九个儿子,龙生九子各有所好,这位蒲牢平素爱大声喊叫,声音非常洪亮,因此钟纽常常做成蒲牢的样子,希望能使钟声洪亮,总之有了蒲牢,钟声就会洪亮,这是无可置疑的事了。

再来看看钟面,这里有龙、凤、鹤、狮、独角牛,以及飞天、彩云、蔓草等,花纹线条流畅、首尾相接,它们分别代表着道教法规、富贵权势、天上人间,以及现世未来,是一幅集福、权、贵为一体的宗教纹饰画,特别珍贵的是这篇唐睿宗李旦亲笔所书的铭文。李旦的真迹共有三处:孔子庙堂碑、顺陵碑以及景云钟铭文。因孔子庙堂碑和顺陵碑都己被毁,所以现在李旦的真迹就仅存景云钟铭文一处了。这篇文章的内容主要讲述了道教的玄妙,以及景云钟的制作,无论是从书法的角度,还是从文章的内容来看,都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

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这座坐落于四条大街交会处己600多年的钟楼吧,我们先从屋檐讲起,大家站在这里可以看到钟楼有三层屋檐,其实它只有两层,也就是说在二楼是一层楼两层檐,那么为什么要把屋檐做得这么复杂呢?因为在封建社会里屋檐有着非常严格的等级制度,重檐就是统治阶级为了提高自己的尊严和权威而独占的一种形式,就是同样的重檐屋顶也有着最尊与次之的区别,重檐庑殿为最尊,比如北京故宫的“太和殿”,重檐歇山次之,比如北京天安门。钟楼采用的四角攒尖顶形式,这种形式最早出现在北魏石窟的石塔雕刻上,此外在宋画中也可以看到不少的楼、台、亭、阁采用这种形式,到了明清这种形式就更加兴盛起来。大家站在这里可以看到,四周的建筑都很漂亮,可这在过去是完全行不通的。普通老百姓盖房子只能盖单檐房屋,重檐在皇家建筑里才能出现。也许有的朋友已经注意到了,在屋顶的四翼角戗脊上有一排动物形状的构件,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仙人、走兽。我们依次来看一下:第一个是仙人,在它后边分别是行龙、飞凤、行狮、天马、海马、飞鱼、押鱼,这几种走兽都有其一定的寓意。龙风代表至高无上的尊贵;狮子是兽中之王、镇山之王;天马、海马象征皇家的威德通天入海、畅达四方;飞鱼、押鱼是海中异兽,据说可兴云作雨、镇火防灾。建筑工匠们巧妙地将政治象征、艺术装饰和实用构件统一在一起,充分显示了他们的聪明才智。

我们再往下看,在柱子上梁枋与屋顶的构架部分之间可以看到有一层用小块木料拼合成的构件,它们均匀地分布在梁枋上,支挑着伸出的屋檐,这种构件称为斗拱,它是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上的一种特有的构件。为什么叫斗拱呢?在柱子与梁枋上因为要挑出屋顶伸出的屋檐,故需要有一种构件托住屋檐下的仿和椽。古代工匠用弓形的短木从柱子和梁上伸出,一层不够再加一层,弓木层层挑出,使屋檐得以伸出屋身之外,这种弓形短木称为拱;在两层拱之间用方木块相垫,小方木形如斗,所以这种用多层拱与斗结合成的构件即称为斗拱。斗拱用在屋檐下可以使屋顶的出檐加大,用在梁枋两端下面,则可以减小梁枋的跨度,加大梁枋的承受力。斗拱的确是一种很奇特的构件,一块块小木料组合起来居然可以挑托起那么沉重、那样深远的屋檐,这是我国古代工匠一项了不起的创造。

建筑首先作为一种物质财富,也和其他物质一样,在人类创造的过程中,不但产生了物质的躯体,同时也产生了美的形象,在房屋的整体和房屋各种构件的制作中,人们都对它进行程度不同的美的加工,装饰就是这样开始在建筑上出现的。古建筑的门窗是与人接触最多的部分,在它们身上自然集中地进行了多种装饰处理。大家现在看到的格子门,门扉上都有木刻浮雕,内容有生动感人的民间传说、回味无穷的历史故事,楼上楼下加起来共有64幅,若朋友们感兴趣,不妨仔细研究一下,看看您能猜对多少。

进入钟楼一楼大厅。首先请大家抬兴看:顶部一个个的木方框叫天花,中央圆形的叫藻井。为了不露出建筑的梁架,古代工匠常常在梁的下方用天花枋组成一个一个的木方框,上面贴有彩色图案的纸,或者直接在上面施彩绘。钟楼的天花都是直接施彩绘的,共184块,有艳丽的牡丹,有素雅的水仙,有傲雪的红梅,有清幽的兰花,一年四季就在这小小的四方之间争娇斗奇。在讲藻井之前,我想先请朋友们猜一猜,这是一个什么图案呢?有朋友说这是城市的中心点,还有朋友说是云彩,我给大家讲一个民间流传的故事,听完后大家就会明白了:传说关中地区过去常闹水灾,每一年都会发生一次,有位道十看过风水后说:钟楼东半里,地下有一川口,川口里有一条大鳌鱼,每一年这条大鳌鱼都会按时出来呼吸新鲜空气,它这一露头,关中地区便会汪洋一片,知县得知这一消息后,便命工匠将原钟楼拆除,在它的东半里,一个十字交叉路口处重新建了一座钟楼,钟楼建好后,果然再也没有发生过水灾,因此工匠在施藻井彩绘的`时候,就做了这样一幅“霞光万道”图,大家看这幅图案像不像太阳照在井眼里泛出的七色波纹呢?这正是:钟号景云鸣彩凤,楼雄川口锁金鳌。

西安鼓楼导游词篇二

各位游客:

大家好!

今天我们将去参观西安城墙、钟楼和鼓楼。很荣幸能为大家服务。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古城堡就是明西安城墙,是明初在唐长安皇城的基础上建筑起来的。它是我国中世纪后期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之一,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军事城堡防御设施。

西安作为千年古都,历代曾多次修筑城墙。它们多数被历史的尘埃掩埋。我们现在看到的城墙可追溯到隋代。公元1369年,明王朝大将徐达从山西进入陕西,将原来的奉天路改为西安,意为“西方长治久安”。拉开了明在西安修筑城墙的序幕。历时8年修筑完的城墙外形是一座长方形。城墙高15米,顶宽12—14米,底宽16—18米,周长13。9公里。最底层用黄土与石灰、糯米汁拌合而成,干燥之后,异常坚固。

西安古城墙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好了,现在让我们亲自来感受这座科学、严密、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城墙最外围是护城河,也叫“城壕”,是城墙的第一道防线。它可以阻滞敌人进攻,甚至可以利用有利地形把敌人趁机消灭。环绕西安城墙的护城河宽20米,跨过护城河就是城门,而连接护城河与城门的唯一通道就是吊桥。平时,守城士兵听从晨钟暮鼓的指挥,早晨降下吊桥,开启城门;晚上升起吊桥,断绝交通。一旦发生战争,吊桥升起,城门紧闭,城门就成为坚固封闭的战斗堡垒。

城门是城防体系的重点,也是薄弱点。平时,它是出入城市的通道。战争时,又是攻守双方争夺的首要目标。因此,明代十分重视完善城门防御设施。尤其值得注意的一大技术突破是采用了券拱式城门,以防止敌人火攻。明西安城的城门非常坚固,门扇用厚达16厘米的木板制成,一扇城门用木材2。8立方米,门扇上下横匝着铁条加固,每两道铁条的间隔处,钉有180枚铁蘑菇针。整个门扇上共有1800枚铁蘑菇针。这样就挤密了门扇的木材,增加了门扇刚度,使箭矢无法射入。

为了提高城门防御的保险系数,城门实际上由三重组成,即:闸楼、箭楼和主楼。闸楼在最外,它的作用是升降吊桥。兼用来打更。敌人攻入闸楼城门,好似进入瓮内,会受到来自四面居高临下的攻击,因此楼下这一空间也叫“瓮城”。箭楼在正中,正面和两侧都有窗户,供射箭用。箭楼与箭楼之间用围墙连接起来的也叫“瓮城”,可屯兵。正楼在最里,正楼上面的城楼是城门的主体建筑,是主将镇守指挥所在。城墙外侧,每隔120米有一个突出于城墙主体之外的敌台,俗称“马面”。整个城墙上共有“马面”98座,“马面”上面的建筑叫敌楼,两个敌台之间相距120米,而它的一面为60米,为“一箭之遥”。这样的布局便于从侧面射杀攻城的敌人。因此,古人有评论说:“有城无台,亦如无城,是城所以卫人,台又所以卫城也。”城墙上外侧有矮雉,又称“垛墙”,上有垛口和方孔,可供射箭和嘹望。内侧的矮墙称为“女儿墙”,是为了防止士兵行走时坠入墙下。在西安城墙四角各有一座城楼叫“角楼”。在箭楼与正楼形成的瓮城中,有通向城头的马道,便于战马上下。战争期间,这里是调兵遣将的咽喉要道,必须保证畅通无阻。因此守卫异常严格。

西安鼓楼导游词篇三

西安的饮食文化洋溢着浓郁的西北风情,品尝西安的风味小吃是游西安的一大乐事,无论是一直被西安人钟爱的羊肉泡馍,还是名扬海内外的“西安饺子宴”,都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在我的右手边有两幢仿明清的建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建筑上很醒目的一句话“千古风味饺子香,传奇品质德发长”,对,这就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华老字号德发长,德发长是以饺子宴而著名的。大家如果想去品尝的话可以在我们旅行完之后互相结伴去感受一下德发长的非同寻常之处,同时也告诉大家一件很不幸的事:我也没品尝过这里的饺子!不过我想它既然打出了千古风味这一名号,想必一定实至名归吧!说完了饺子那么有的人就要问了羊肉泡馍在哪个地方有卖的?那么请大家随我来,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德发长隔壁有个同样建筑风格的酒家――同盛祥。在同盛祥的门口我们会不经意留意到一个雕塑,那么大家能说出这个雕塑展示了陕西八大怪中的哪一怪呢?(凳子不坐蹲起来)同盛祥主营牛羊肉泡馍、各种特色小吃,而且将传统特色与现代时尚融为一体,所以来这个地方来就餐的话我想大家会感受到西安文化的多姿多彩吧!

穿过钟鼓楼广场,我们现在到了雄健宏大、古雅优美的鼓楼,鼓楼的街道两边都是古色古香的仿古建筑,各种知名的西安小吃应有尽有,那么我想问一下大家,西安最有名的小吃一条街是什么街?不言而喻,就是回民小吃一条街,来到西安的游客如果有机会来回民一条街的话都认为西安回民街有它很独特的一面,那么为什么这么说?我想不光是因为街道两旁大量的美食店铺和饰品店带给我们无限的吸引,更是因为这条街道深厚的文化内涵吧。

回民街一般指的是鼓楼到北院门一线,南北走向的街道,不过有时也会把相连的化觉巷、西羊市还有大皮院一同算进去。回民街顾名思义就是回民聚居之地。西安回民街是回民区的一条街道,大约500米左右,特点是青石铺路,绿树成荫,路的两旁是古色古香的仿明清建筑物,两边的商铺主要是以经营餐饮和一些具有陕西特色的饰品为主的,而且都是由回民经营的,具有浓郁的清真特色,深受外来游客的的喜爱。

大家现在看到的街道两旁的饭店都是正宗的回民饭店。其中有几家比较有名的饭店如清真平娃烤肉店、贾三灌汤包、红红酸菜炒米、大皮院的老孙家羊肉泡馍等等。其中关于西安的羊肉泡馍还有一段比较风趣的传说,相传大宋皇帝赵匡胤在称帝前受困于长安,终日过着忍饮挨饿的生活,有一天他来到一家正在煮制牛羊肉的店铺前,掌柜见到他非常的可怜,所以就让他把自带的干馍掰碎,然后掌柜就浇了一勺滚热肉汤之后放在火上煮透。接着赵匡胤就大口大口的吃完了那顿饭,当时他感到这顿饭是天下最好吃的美食。后来,赵匡胤做了皇帝。有一天,他路过长安时,仍忘不了当年在这里吃过的牛羊肉煮馍,就同文武大臣专门找到这家饭铺吃了一碗牛羊肉煮馍,吃完之后仍然感到鲜美无比,所以就重赏了这家店铺的掌柜。从此皇上吃泡馍的故事一经传开,牛羊肉泡馍便成了长安街上的著名小吃。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曾有“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的赞美诗句。所以有机会大家可一定要品尝一下当地的民俗风味。

其实在回民小吃一条街上,还有很多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饰品供大家选购,大家可以看到这些饰品可谓是琳琅满目,种类多样,比如这里还摆放有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兵马俑饰品,那么大家可以买上一两个作为来西安的纪念。于此同时我们可以注意到这里的有很多有卖小孩穿的老虎鞋、大红帽子等等,大家都知道红代表吉祥与如意,所以我想大家还是有必要在回民街选购一些纪念品的。

刚才我们说到回民小吃一条街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那么大家谁知道它的来源吗?早在一千多年前的汉朝,回民街曾经就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迎来了来自古阿拉伯、波斯等地的商人、使节、学生。那么这些人也就是后来的回民。据历史记载,许多人沿着丝绸之路来到繁华热闹的长安城后,在这一区域经商、留学和做官,一代代繁衍生息。到了今天,这里成为6万多回族穆斯林群众的聚居区。作为伊斯兰文化的传承之地,这一区域今天仍然有唐代含光门、明代西城门楼群、众多保存完好的清真寺和道教城隍庙、佛教西五台、喇嘛宗教广元寺等众多文化遗迹。街区内众多街道具有浓郁的伊斯兰风格,清真饮食城、民族购物中心和清真寺、回民生活区相映成趣。

大家现在看到这座寺庙位于化觉巷内,始建于唐玄宗天宝元年,距今已经有1200多年的历史,之后经过了宋、元、明、清的几次重修和扩建,逐渐形成了规模宏大、楼台亭殿布局紧凑和谐、庄严肃穆的具有明清风格的巨大古建筑群。其建筑风格体现了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有机统一,是迄今为止我国最具特色、保存最完整、最典型的中国式清真寺之一。全寺分5进院落,占地13000平方米。经过政府和寺院前后30年的重修,不仅保持了寺院的原貌,而且还新增了不少与寺院风格相一致的明清建筑。

相信通过对这一地带文化的有效保护,西安回民历史街区将会成为一个能够体现我们西安的文化特色、黄土文化、穆斯林文化特色的旅游景点区。

接下来呢,我们将赶往我们的下一站――西安古城墙。在去古城墙的路上我会简单的为大家介绍一下沿途的景区,那么值得一提的是古文化一条街,从西安钟楼南行,快到南门时然后往东拐,便是书院门古文化街,街口有一座古韵十足的高大牌楼,牌楼上方是“书院门”三个金色颜体大字,两旁是“碑林藏国宝,书院育人杰”的醒目对联,从这幅对联我们很容易就可以看出这条街的主题。显而易见,书院门比我们刚才介绍的回民小吃一条街多了几番诗韵在其中,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去书院门游览,或许大家会在这里有更多的收获。

那么从钟鼓楼到城墙沿途的讲解就到此为止,如果大家还有什么不懂得地方尽管来问我,我会尽量为大家解答。同时衷心希望大家能够在西安玩的愉快、开心!

西安鼓楼导游词篇四

【导语】本站的会员jamn为你整理了“西安的鼓楼导游词-陕西导游词”范文,希望对你有参考作用。

西安钟鼓楼建筑重檐窝拱,攒顶转角的木质结构,共有3层。每层均施斗栱装饰。楼基面积达1377.64平方米,通四街各有门洞。基座为正方形,高8.6米,宽约35.5米,用青砖砌筑。楼高27.4米。由地面至楼顶,高36米。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供游人登临参观。鼓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清康熙十三年(1674)和乾隆五年(1740)先后重修,但梯体仍保持原建筑特点。楼九楹三层,为歇山顶重檐三滴水木构建筑。座宽38米,长52.6米,高8.7米,全用青砖砌筑。楼高24.3米,通高33米。南北正中辟有高、宽各6米的券门。北悬“声闻于天”匾额,南悬“文武盛地”匾额。楼建于基座中心,稳重厚实。

钟楼的西北角上陈列着一口明代铁钟,重5吨,钟边铸有八卦图案,建造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但它比钟楼早先悬挂的铜钟却小得多了。钟楼原先悬挂的巨钟是唐代景云年间铸造的“景云钟”(现藏于碑林博物馆)。据说,迁到今址之后,虽然楼的式样大小并没有改变,景云钟却怎么也敲不响了。无可奈何,只有另换。

钟楼的门扇槁窗雕楼精美繁复,表现出明清盛行的装饰艺术。仔细欣赏门扇上一幅幅浮雕,它们会告诉你古代许多饶有趣味的典故轶闻。第一层北门,自西向东依次为;虬髯客;木兰从军;文姬归汉;吹箫引凤;红叶题诗;班昭读书;博浪沙椎秦;唱筹量沙。第一层东门,自北向南依次为:长生殿盟誓;连环计;黠鼠夜扰;挂角读书;卞庄刺虎;嫦娥奔月;东坡题壁;李白邀月。第一层南门,自东向西依次为;文王访贤;伯牙鼓琴;画龙点睛;斩蛇起兵;伯乐相马;柳毅传书;舜耕历山;把桥授书。第一层西门,自南向北依次为;枕戈待旦;李陵兵困;由基射猿;龙友颂鸡;黄耳传书;孙期放豚;陶侃运砖。第二层楼南门,自东向西共八幅“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画面,依次为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曹国舅、铁拐李、蓝采和、韩湘子和何仙姑。

第二层北门,自西向东共八幅勺“仙醉酒”画面,依次仍为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曹国舅、铁拐李、蓝采和、韩湘子和何仙姑。第二层东门,自北向南依次为;单刀赴会;击鼓金山;岳母刺字;孟母择邻;子路负米;画获教子;温娇绝裙;闻鸡起舞。第二层西门;自南向北依次是:写经换鹅;茂叔爱莲;灞桥折柳;踏雪寻梅;陶潜爱菊;寻隐不遇;孤山放鹤。

陕西西安大雁塔导游词通用

天津鼓楼导游词

陕西导游词

关于陕西导游词

贵州侗寨鼓楼导游词

西安鼓楼导游词篇五

西安鼓楼是所存在中国最大的鼓楼之一,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到西安鼓楼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安鼓楼

导游词

,欢迎参考!

西安鼓楼位于古都西安市中心,明城墙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交汇处的西安钟楼西北方约200米处。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1380年),是中国古代遗留下来众多鼓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鼓楼之一。

西安鼓楼建在方型基座之上,为砖木结构,顶部为重檐形式,总高36米,占地面积1377平方米,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在檐上复盖有深绿色琉璃瓦,楼内贴金彩绘,画栋雕梁,顶部有鎏金宝顶,是西安的标志性建筑。 1956年8月6日,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鼓楼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20日,国务院公布鼓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特点:钟楼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因楼上悬挂铁钟一口而得名。初建时,地址在今广济街口,与鼓楼对峙。明神宗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由巡安御使龚贤主持,将钟楼整体迁移于今址。钟楼呈典型明代建筑艺术风格,重檐斗拱,攒顶高耸,屋檐微翘,华丽庄严。

巨钟轶闻 :钟楼的西北角上陈列着一口明代铁钟,重5吨,钟边铸有八卦图案,建造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但它比钟楼早先悬挂的铜钟却小得多了。钟楼原先悬挂的巨钟是唐代景云年间铸造的“景云钟”(现藏于碑林博物馆)。据说,迁到今址之后,虽然楼的式样大小并没有改变,景云钟却怎么也敲不响了。无可奈何,只有另换。

西安鼓楼是所存在中国最大的鼓楼之一,(基座长52.6米,宽38米,高7.7米,一门洞;最大的鼓楼为明中都鼓楼,基座长72米,宽34.25米,高15.8米,三门洞。)位于西安城内西大街北院门的南端,东与钟楼相望。鼓楼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清康熙三十八年和清乾隆五年先后两次重修。楼上原有巨鼓一面,每日击鼓报时,故称“鼓楼”。

主持修建鼓楼的有长兴侯耿炳文、西安知府王宗周等人,据说是在微雨朦胧之中为鼓楼工程奠基的。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乾隆四年(公元1740年)曾先后两次重修。据乾隆五年《重修西安鼓楼记》载,上年陕西小麦丰收,“陇有赢粮,亩有遗秉,民不俟命”,出现了“男娶女归,礼兴讼息”的太平景象,于是效法古事,重整鼓楼。长安县令王瑞具体负责修缮事宜。重修后的鼓楼,面貌崇隆敞丽,灿然一新。登楼远望,闹市风光、秦川景色历历在目。

古时击钟报晨,击鼓报暮,因此有“晨钟暮鼓”之称。同时,夜间击鼓以报时,“三鼓”,就是“三更”,“五鼓”就是“五更”,一夜共报5次。明代的西安城周长11.9公里,面积为8.7平方公里,鼓楼地处西安城中部偏西南,为使鼓声能传遍全城,就必须建造高楼,设置大鼓。明、清两代,鼓楼周围大多是陕西行省、西安府署的各级衙门,这些衙门办公和四周的居民生活都离不开鼓声,鼓声亦成为当时人们最熟悉的悦耳之声了。李允宽所书写的“声闻于天”的匾额,画龙点睛,说明了鼓楼的实际意义。现 在楼内设有楼梯,登临楼上,凭栏便能眺望全城景色。西安鼓楼是城内明清建筑物的主要标志和代表之一。

从50年代开始,人民政府曾多次修缮鼓楼。90年代又贴金描彩,进行了大规模的维修;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文物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恢复 “晨钟暮鼓”。

1996年西安市决定重制鼓楼大鼓,重制的大鼓高1.8米,鼓面直径2.83米,系用整张优质牛皮蒙制而成。鼓腹直径3.43米,重1.5 吨。上有泡钉1996个,寓意1996年制,加上4个铜环共20xx年,象征公元20xx年,催人奋进。跨入21世纪,该鼓声音洪亮、浑厚,重槌之下,十里可闻,是中国最大的鼓。在钟楼和鼓楼之间,开辟为钟鼓楼广场;绿草红花点缀其间,造型独特的声光喷泉不时变换,是古城人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鼓楼始建于明朝洪武十七年,原址在广济街口。万历九年迁址到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成为一做绾毂东西、呼应南北的轴心建筑。万历年间,关中地震道士高承之断言,有万年鳌鱼在地下作怪,于是知府将钟楼迁到现址震住妖孽作祟的穴口,从此西安天下太平,万民乐业。钟楼正面的楹联就反应了这段传说。

明王朝定都南京后,其间还有一次迁都之议。有大臣主张迁都西安,朱元璋曾有些心动,专门派太子朱标赴西安实地勘察,选择宫室基址,并绘制陕西地图进献。太子朱标从陕西回到南京后,呈献了陕西地图给父皇朱元璋,并详细介绍了西安的地理优势,认为:“举天下莫关中若也,天下山川惟秦地号为险固”,提议迁都西安 。但不久太子朱标英年早逝,此时朱元璋已经年迈,这位晚年丧子的老人心力憔悴,迁都之事不了了之,但西安钟楼已按照皇家建筑级别建成。

鼓楼建成198年后,经历了一场整体搬迁。这次东迁是与西安城市发展的东扩有关,钟楼二楼西墙上,嵌有一方《钟楼东迁歌》碑,记述了这座巨大建筑整体迁移的过程。

鼓楼初建时的位置在西大街以北广济街口的迎样观,与南北城门正对,是城市的中心。这一位置正在唐长安城的中轴线上,也是五代、宋、元时长安城的中心。然而,在其后的二百年间,西安城不断扩建,在原来的基础上,向东、向北各扩建了近四分之一的面积,随着城市中心东移,城门改建,新的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形成,位于迎祥观的钟楼便日益显得偏离城市中心。明神宗万历十年(1582年),由巡抚御使龚懋贤主持,将钟楼整体迁移于今天的地址,成为一座绾毂东西、呼应南北的轴心建筑。

西安鼓楼导游词篇六

西安鼓楼是所存在中国最大的鼓楼,位于西安城内西大街北院门的南端,东与钟楼相望。鼓楼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清康熙三十八年和清乾隆五年先后两次重修。楼上原有巨鼓一面,逐日伐鼓报时,故称“鼓楼”。

古时击钟报晨,伐鼓报暮,因此有“晨钟暮鼓”之称。同时,夜间伐鼓以报时,“三鼓”,就是“午夜”,“五鼓”就是“五更”,一夜共报5次。明代的西安城周长11.9公里,面积为8.7平方公里,鼓楼地处西安城中部偏西南,为使鼓声能传遍全城,就必需制作高楼,配置大鼓。明、清两代,鼓楼周围大多是陕西行省、西安府署的各级衙门,这些衙门办公和附近的住民糊口都离不开鼓声,鼓声亦成为其时人们最认识的动听之声了。李允宽所誊写的“声闻于天”的匾额,一语道破,声名白鼓楼的现实意义。

此刻楼内设有楼梯,登临楼上,凭栏便能远望全城景致。西安鼓楼是城内明清构筑物的首要符号和代表之一。

从50年月开始,人民当局曾多次修缮鼓楼,90年月又贴金描彩,举办了大局限的维修,为进一步开拓和操作文物资源,促进文化旅游奇迹的成长,规复“晨钟暮鼓”,1996年西安市抉择重制鼓楼大鼓。重制的大鼓高1.8米,鼓面直径2.83米,系用整张优质牛皮蒙制而成。鼓腹直径3.43米,重1.5吨。上有泡钉1996个,寓意1996年制,加上4个铜环共20__年,象征公元20__年,催人奋进,跨入21世纪。该鼓声音嘹亮、浑朴,重槌之下,十里可闻,是中国最大的鼓。在钟楼和鼓楼之间,开发为钟鼓楼广场,绿草红花隐瞒其间,造型奇异的声光喷泉不时调动,是古城人民休闲、娱乐的好行止。

西安鼓楼导游词篇七

西安鼓楼位于古都西安市中心,明城墙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交汇处的西安钟楼西北方约200米处。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1380年),是中国古代遗留下来众多鼓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鼓楼之一。

西安鼓楼建在方型基座之上,为砖木结构,顶部为重檐形式,总高36米,占地面积1377平方米,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在檐上复盖有深绿色琉璃瓦,楼内贴金彩绘,画栋雕梁,顶部有鎏金宝顶,是西安的标志性建筑。1956年8月6日,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鼓楼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20日,国务院公布鼓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特点:钟楼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因楼上悬挂铁钟一口而得名。初建时,地址在今广济街口,与鼓楼对峙。明神宗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由巡安御使龚贤主持,将钟楼整体迁移于今址。钟楼呈典型明代建筑艺术风格,重檐斗拱,攒顶高耸,屋檐微翘,华丽庄严。

巨钟轶闻:钟楼的西北角上陈列着一口明代铁钟,重5吨,钟边铸有八卦图案,建造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但它比钟楼早先悬挂的铜钟却小得多了。钟楼原先悬挂的巨钟是唐代景云年间铸造的“景云钟”(现藏于碑林博物馆)。据说,迁到今址之后,虽然楼的式样大小并没有改变,景云钟却怎么也敲不响了。无可奈何,只有另换。

西安鼓楼导游词篇八

西安钟鼓楼建筑重檐窝拱,攒顶转角的木质结构,共有3层。每层均施斗栱装饰。楼基面积达1377.64平方米,通四街各有门洞。基座为正方形,高8.6米,宽约35.5米,用青砖砌筑。楼高27.4米。由地面至楼顶,高36米。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供游人登临参观。鼓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清康熙十三年(1674)和乾隆五年(1740)先后重修,但梯体仍保持原建筑特点。楼九楹三层,为歇山顶重檐三滴水木构建筑。座宽38米,长52.6米,高8.7米,全用青砖砌筑。楼高24.3米,通高33米。南北正中辟有高、宽各6米的券门。北悬“声闻于天”匾额,南悬“文武盛地”匾额。楼建于基座中心,稳重厚实。

钟楼的西北角上陈列着一口明代铁钟,重5吨,钟边铸有八卦图案,建造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但它比钟楼早先悬挂的铜钟却小得多了。钟楼原先悬挂的。巨钟是唐代景云年间铸造的“景云钟”(现藏于碑林博物馆)。据说,迁到今址之后,虽然楼的式样大小并没有改变,景云钟却怎么也敲不响了。无可奈何,只有另换。

钟楼的门扇槁窗雕楼精美繁复,表现出明清盛行的装饰艺术。仔细欣赏门扇上一幅幅浮雕,它们会告诉你古代许多饶有趣味的典故轶闻。第一层北门,自西向东依次为;虬髯客;木兰从军;文姬归汉;吹箫引凤;红叶题诗;班昭读书;博浪沙椎秦;唱筹量沙。第一层东门,自北向南依次为:长生殿盟誓;连环计;黠鼠夜扰;挂角读书;卞庄刺虎;嫦娥奔月;东坡题壁;李白邀月。第一层南门,自东向西依次为;文王访贤;伯牙鼓琴;画龙点睛;斩蛇起兵;伯乐相马;柳毅传书;舜耕历山;把桥授书。第一层西门,自南向北依次为;枕戈待旦;李陵兵困;由基射猿;龙友颂鸡;黄耳传书;孙期放豚;陶侃运砖。第二层楼南门,自东向西共八幅“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画面,依次为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曹国舅、铁拐李、蓝采和、韩湘子和何仙姑。

第二层北门,自西向东共八幅勺“仙醉酒”画面,依次仍为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曹国舅、铁拐李、蓝采和、韩湘子和何仙姑。第二层东门,自北向南依次为;单刀赴会;击鼓金山;岳母刺字;孟母择邻;子路负米;画获教子;温娇绝裙;闻鸡起舞。第二层西门;自南向北依次是:写经换鹅;茂叔爱莲;灞桥折柳;踏雪寻梅;陶潜爱菊;寻隐不遇;孤山放鹤。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368426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