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在社会,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报告的范文模板,希望能够帮到你哟!
大学生就业难调研报告篇一
1、基本数据
我院20xx届毕业生共有6个专业284人。xx专业165人、xx专业75人、xx专业3人,xx专业11人、xx专业10人、xx专业20人。截止到20xx年10月16日我院20xx年毕业生签订协议并落实就业单位的266人,签约率为93.66%。
2、就业去向分布情况
我院20xx届毕业生分布主要在xx省,共有200人,占就业毕业生总数的70.42%;xx省地区共接收我院毕业生人37人,占13.02%,其他省市地区共11人,占3.87%。从就业单位来看,我学院毕业生主要进入各xx单位工作,共有170人,占59.86%;进入xx公司共64人,占22.53%。
1、学院领导重视就业工作,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与协助
学院以党总支书记为主导,成立了以学工干事,毕业班辅导员组成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小组。 工作小组分工明细,责任到人。主管领导、学工干事、辅导员根据不同时期学生的就业情况及思想变化,组织召开就业工作推进会议,开展就业动员会。
3、增强服务意识,努力为毕业生排忧解难
首先,学院积极配合学校招生就业处工作,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招就处的各种招聘工作,特别是针对铁路相关单位和企业开展专场招聘工作,让学生更加了解企业,提高就业质量。其次是建立校内网络交流平台。随时将一些就业信息发布出去,让学生第一时间获取就业信息,同时,利用这个交流平台,把平时不愿意表露思想的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他们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积极与学生交流,帮他们解决他们在就业工程中遇到的困难。
4、积极跟踪毕业后学生就业情况
就业不但要做好“售前”服务,同时还要做好“售后”服务。我们本着学生在校是我们的学生,要为他们服务,毕业后仍然是我们学生、校友,也要为他们服务好。毕业生毕业后,很多学生涉及到改派、办理户口、组织关系等事宜时,每每找到我们,无论是谁肯定会及时的放弃手中的工作,为他们做以耐心的解答。此外我们还对在毕业时还没有就业单位的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一一对他们落实就业工作。
1、学生就业期望值较高。 由于我院近两年学生就业火爆而且多数专业都能进铁路单位,有相当多的毕业生采取了观望的态度,特别是铁路单位没来招聘或者没有关闭招聘口之前,不想去任何单位应聘。由于不能很好地把握自身的就业定位,从而错过了很好的就业机会。
2、女生就业存在困难。 由于学校的专业的特殊性,对女生外在要求较高,女生就业比男生遇到的困难加重。
3、就业指导工作尚缺乏系统性,个别指导的广泛性不够,就业指导工作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大学生就业难调研报告篇二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是我国就业问题中带有战略性的核心问题。然而大学生毕业就等于失业的话题早已不是危言耸听,如何正确分析原因,拿出正确的解决办法是我们大家必须考虑的问题,而当前的我国的就业形势非常的严峻。面对劳动就业市场的新形势,大学生就业问题,学校应如何面对,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是一项艰巨而迫切的问题。在此,我作为一个在校大学生对这个问题做了一次社会调查:
经过上网、查资料、社会调查等等,我总结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高校与市场需求供求关系错位。首先高校设置的专业与市场需求错位,大学扩招导致毕业生的数量急剧增加,现在大学生没有及时就业和高校的设置专业时没有进行科学的辩证有极大的关系,有可能几年前是热门的专业,几年后就变成冷门的专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后带来的职位、岗位的变化,有的企业需要的人才是高校相对应专业人数的好几倍,这样就形成了人才需求市场配制的时间差,其原因是高校专业的设置跟不上企业的需求。因此,专业不对口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所在。
(二)用人单位在选用人时,对大学生要求过高。在调查中发现,多数企业是缺什么人就找什么样的人,没有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用人单位选人时多数是有工作经验者优先,越是小企业越不愿用大学生,不注重人才培养和储备人才。因此,这种小企业用人的观念,使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变得更加突出。20xx河北省人才市场专场招聘会上,我问过参加应聘的同学,他们都对此颇有感触,说本来是满怀信心去参加面试,可当用人单位打出只要有工作经验者,可当自己递上去简历的时候因为没有工作经验被打回来了。这种现象的存在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也影响了大学生就业率的提高。
(四)大学生就业流向不同。我国东部经济很发达,所以大部分学生就倾向与东部,致使东部就业人数过多,因此就产生许多问题。而我国中部和西部经济欠发达。毕业生认为就业机会小就不去了,所以就造成东西部人才比例进一步加大。
(一)调整结构矛盾。为了缓和我国城乡二元制结构体制。必须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农村基层,落实好“大学生志愿西部的计划”的政策,落实好有关生活补贴、权益保障等等有关毕业生切身利益的政策。
(二)规范就业市场,提高服务水平。提高媒介的作用,开展就业政策宣传活动,汇编就业指南,发布就业信息等等就业服务活动。以此来满足大学生就业市场的需求,使之能真正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学校应加大就业指导活动。学校应定期举办人才招聘会邀请企业来学校招生,避免毕业就业时的高峰。学校还应该邀请创业人士回校举办讲座,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
(四)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校要充分考虑就业、市场、社会需求等因素,紧密联系实际,紧密联系用工单位用人针对的专业调整学科、专业机构、专业设置。以此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5)加大政府促进大学生就业职能,对大学生创业支持和服务。鼓励、支持、扶持大学生创业,搭建大学生科学和研究创新的平台。高校毕业生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或合伙经营与组织起来就业的,由政府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上的帮助等等。
(6)完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有关政策。一方面对大学离校时为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学校应为其面为保留档案,待学生找到工作是把户口迁到用人单位。二是鼓励学生去西部贫困地区,这样既能缓解东西部人才的差距,又能锻炼大学生意志。
(7)大学生就业形势空前严峻。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用人需求大量减少,大学毕业生的供给量却比往年攀升。到目前为止,受调查的几所学校毕业生签约率在20%左右。有的近百人的专业只有1-2人签约。高校盲目设置专业带来的学生就业困难更加突出,一所工科大学的生物科学76人中只有1人找到工作。毕业生的工资普遍下降10-30%。
(8)就业市场混乱,用人单位和中介机构侵害学生利益。一些企业先以优厚的条件去吸引学生,签约时和上岗后又以各种借口降低待遇。河北科技大学市场营销专业今年有两名毕业生在招聘会上应聘某食品公司,企业承诺1500元月工资,但到单位后真正拿到手的才500元。石家庄一个教育机构要求应聘者提供300名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毕业生名单和资料就算通过面试,实际上是变相让求职学生为它找客户。
(9)实习难成为就业难的前奏;一些学校超前谋划教育教学改革取得效果。目前,“有一年以上的相关岗位实践经验”成了许多单位招聘的首要条件,成了大学生就业必须迈过的门槛。用人单位希望新员工一上岗就能干活,但是一些学校没有提供实践机会。一所学校参加座谈的21人中只有3人在校期间参加过一般性实践活动。
(10)毕业生面临种种矛盾冲突。一是理想与现实冲突。一般毕业生工资期望值在800元以上,但实际上大都在600元左右。企业说,现在的大学生给一件小事都做不好,却天天想干大事,挣大钱。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机械设计专业的一位学生说,没找到工作的毕业生焦虑,找到工作的毕业生也很难受,感到自己是廉价劳动力,处于社会的最底层,而上大学家里花了五万元。二是长远发展与现实冲突。
(12)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实施的效果有待提高;就业指导与服务标准低,信息公开不到位。一是就业政策实施的影响力小。毕业生对政府促进就业的政策文件知之甚少并心存疑虑。由政府选拔的选调生和三支一扶项目在政策上有保障,报名踊跃,但名额有限,且不惠及近年扩招人数最多的专科学生;国家的就业政策管不了用人单位的土政策;许多大学生对于到基层就业政策的保障性和延续性持保留和观望态度,宁愿留在城市底层,也不去农村基层。二是就业指导与服务标准低,信息公开不到位,大学生的政策知晓率低。就业信息网的相关政策文件内容不够完善;政策文件解读宣讲没有进入高校就业指导课。50多个学生参加三所高校的座谈会,只有3个人表示分别从报纸、手机报和公交车广播上知道有就业优惠政策。毕业生主要是通过互联网来了解就业政策,但是,我们于3月19日对网络上的就业政策信息进行检索,百度等商业搜索引擎能够提供的政策文件极少,且分散不易查找,点击后大多只是新闻报道中涉及的文件名或是文件号。政府相关部门和一些高校的就业网站提供的信息不完全或者是链接无法打开。燕山大学的就业网站信息较为全面,访问量较高。
总之,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社会问题,只有通过全社会各部门各领域以及大学生群体自身的共同努力,按照“市场调节就业,劳动者自主择业,政府指导就业”的正确思路,勇于探索、大胆实践,才能摸索出真正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大学生就业难调研报告篇三
低工资就业:多一些经验拿汗水换明天。在一些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了解到,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宁愿选择“低工资”就业的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而他们共同的想法是“拿汗水换明天”。
据了解,“低工资”就业实际上是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前的一种待业状态,是以单位给毕业生提供积累经验的机会,而毕业生则以低报酬工作为交换条件。这种“低工资”就业只为找工作时多一些实践经验。
工资会随能力的提升而提高。某软件公司负责人王小姐认为,现在企业招人虽对学历有一定要求,但最看重的还是人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大学生刚开始工作,工资可能会低些,但随着就业者个人能力的提升,其工资也会慢慢提高。她建议大学生心态要平和,找工作高薪并不是第一要素。
就业不要只看眼前的工资待遇,不断提高能力才是金饭碗。以前,很多企业招聘只针对有工作经验的人,对应届大学生一律免谈。随着用人观念的逐渐改善,近一两年,很多企业直接招收应届毕业生,他们愿意出钱培训大学生,使其很快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一般来说,大学生成为骨干力量后,工资自然会提高。企业为了储备人才,一般先与大学生签订几年的工作合同,这不仅保障了人员的稳定性,对企业发展也很有好处,同时用人成本也相对较低。因此专家希望大学生能够认清自己,改变就业观念,不要只把眼光盯到工资上,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提高能力才是金饭碗。
大学生就业:路在何方
大量事实证明,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时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甚至连自己的性格与特长都不了解,职业选择将非常盲目,甚至会影响到之后工作道路的发展。对此,专家建议:在校大学生要增强职业生涯规划的自主意识。
职业道路早规划,目标坚定不放弃。“迷茫”是目前大学生使用最为频繁的词语之一。之所以迷茫,是因为看不清未来,看不清未来就会把握不住现在。实际上,大学生看不清未来的原因并不一定是因为没有目标、没有规划,也可能是由于目标过多以致无所适从,规划太多而无法实现,因此也就更容易放弃目标,追热门、随大流。因此对目标的坚持和对规划的实施是成功的关键,坚信无论是职业规划还是求职择业,“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兴趣广泛应保持,机遇来临有保障。由于对所学专业缺乏了解,许多学生进入大学时都会面临一个问题:对专业不感兴趣或不满意,由此而产生厌学、倦怠的情绪。实际上在大学里有很多方式可以让你兼顾兴趣与专业,如双学位、各类培训认证等,但是在挑选业余学习的专业时,应把握一个原则:那就是从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要么从个人兴趣爱好出发,既满足求知欲,又从中获得乐趣;要么与本专业结合,成为复合型人才,增强就业竞争力。当然,在多个专业的学习中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本末倒置。
社会活动经验多,面试应考不心慌。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找工作最大的瓶颈在于社会经验的缺乏。虽然在校生要获得企业实习机会并不容易,但从大多数成功者的经历看,至少有两方面资源是大部分学生可以利用的:一是有针对性地参加社团活动来锻炼自己沟通交流、团队合作等能力,社团活动可以说是对真实工作场景的一种模拟;二是争取各种校内服务的机会及校外的实习、兼职机会,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了解尽职、责任等职场的基本准则。
《大学生就业调研报告》
大学生就业难调研报告篇四
本文目录
大学生就业调研报告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大学生就业调研报告
大学生就业对策研究调研报告
为深入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及存在问题,掌握第一手的资料,国家统计局湘潭调查队于xx年4月—5月组织专题调研,实地走访了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湖南工程学院、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等五所在潭高校,与就业指导部门负责人和部分大学毕业生就当前的就业形势与就业方向开展座谈、交流,并和市人事局、教育局、劳动局等部门有关专家进行了深入探讨。调查中,向应届毕业生发放了无记名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36份。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
据有关部门统计,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559万,比xx年增加85万,xx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破纪录的611万,预计今后三年内高校毕业生人数还将以每年50万的数量递增,还有100多万历年没有就业的大学生和社会上庞大的失业人群,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加之金融危机导致部分企业发展不景气,据xx年2月16日新华网报道,仅广东就有7万家出口导向型企业倒闭,很多企业招聘岗位锐减,甚至开始裁员减压,给处于寒潮中的大学生就业雪上加霜。针对严峻的现状,到4月30日止,北京、上海、天津等23个省(区、市)陆续出台了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政府文件。6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重要措施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就业;各高等院校更是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宣传指导,力促学生就业。但是,各高校就业指导机构负责人普遍反映,求职人数的激增、经济增长的放缓,使得09应届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面临着不同以往的难题。
1、企业进校招聘明显萎缩,签约率大幅下降。
据了解,往年10月,各大企业都早早地启动了校园招聘计划,各大高校内也因此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而09届毕业生的校园招聘在启动期便寒意阵阵。在走访调查中,校方人员介绍,xx年10-12月的校园招聘跟往年相比冷清了许多,部分往年的招聘大户和积极分子不见了身影,甚至有企业宣布取消了校园招聘计划。据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统计,截至xx年底,来校招聘的单位约有200家,需求人数不到1500人;上年同期,招聘单位有300多家,需求人数超过xx人,减幅分别为50%和33.33%。
xx年4月以后,经济形势有所好转,企业进校招聘情况有所改善,加上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许多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学校也利用各种渠道,引进企业,积极推荐本校毕业生,招聘单位比xx年1月之前要多。但是,尽管学校工作有所成效,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截至5月上旬,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正式签约的毕业生不到40%,比往年同比下降了40多个百分点;湘潭大学、湖南工程学院正式签约率约为20%,比往年大幅下滑。本次回收的五所高校调查问卷显示,应届毕业生正式签约比例仅为10.3%,达成就业意向但未签约的比例也只有29.4%,两者合计还不到40%,虽高于中国社会调查所xx年2月公布的电话调查结果35.6%的整体就业率,但与社会保障部公布的力争xx年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70%的目标还相距甚远。
2、预期薪酬明显下降。
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昔日的“天之骄子”们显然在心理上已经完成了向普通劳动者的转变。调查显示,毕业生已经走出“要价”过高的误区,预期薪酬回归理性。湖南科技大学江主任反映,本校应届毕业生今年的薪酬定位在1000元左右,比去年降低了整整500元;湘潭大学、湖南工程学院等高校毕业生也出现薪酬大幅下降的明显趋势。
问卷调查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将底薪定位在“1000—1500”(45.6%)和“1500—xx”(28.7%),只有14%的大学生将底薪定位在xx元以上,甚至有2.2%的毕业生表示愿意接受“零工资”就业,这是以往没有出现过的情况。各大媒体也屡屡报道,就目前来说,房价在五至八千的城市,不到两千月薪的工作,也令大学生们求之不得。
3、结构性矛盾突出。
据调查,各专业大学生就业情况出现了明显的“冷热不均”现象。各高校均表示,工科专业就业比较紧俏,湖南科技大学的特色专业采矿、地质、路桥专业在5月签约率已达到90%以上;文科、经济管理类就业困难,以往的一些热门专业,由于高校盲目扩招,导致供需比例失调严重,就业困难,由“热门”变“冷门”,譬如外贸英语、计算机专业,尤其是学校知名度不高的毕业生就业困难。湘潭大学谢处长表示,由于金融海啸席卷全球,该校英语、国际金融贸易、证券等专业受到的冲击最大;往年房地产行业是招聘大户,但是今年受社会大环境影响,房地产相关专业就业情况严峻;而房地产部门表现不佳又直接导致了建筑、施工设计行业的不景气,导致这些专业的学生遭遇到以往没有的“冷遇”;法学、中文、数学等传统专业表现较差;生物、化学等专业就业情况相对稳定,最热门的专业是市场营销。
由于今年中央出台了文件,要求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大力改善农村卫生服务条件,到xx年,使全国每个县至少有一所县级医院和若干所中心乡镇卫生院基本达到标准化水平,县医院原则上要达到二甲医院水平,每个行政村都有村卫生室,所以今年医卫类专业就业比往年好很多。农村的医疗改革使许多医疗机构起死回生,因此医卫类专业就业不但没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反而有所好转,成为09届毕业生中的幸运者。湖南职业技术学院曾老师介绍,今年本校有医卫类毕业生2374人,已签约和达成就业意向的已有90%左右,令许多专业望尘莫及。
4、就业呈现性别差异。
除了专业差异,高校就业市场还呈现了明显的性别差异,女生的就业难度远远大于男生。调查问卷显示,男生的正式签约率为14.5%,已有意向但未签约的比例为35.5%;女生的正式签约率只有5%,有意向未签约的比例也只有21.7%。两相比较,可以发现女生的签约率和意向率都远远低于男生。面对残酷的就业市场,有15%的女生表示“不想马上就业”或者“继续考研”,有21.7%的女生认为用人单位选拔不公导致自己求职遇挫。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余老师介绍,虽然本校学生男女比例约为3∶1,但是建筑行业都倾向于要男生,女生就业成为学校的棘手问题。
5、专科、高职层次毕业生就业情况明显好于本科生。
据教育部发布的信息显示,xx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平均就业率达到95.77%,从xx年开始全国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四年达到95%以上。今年虽然受金融危机影响,但就目前调查的情况看,我们发现专科、高职层次的毕业生整体就业情况要明显好于本科毕业生,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的整体就业率高出湘潭大学、湖南工程学院近20个百分点。
专科、高职毕业生在对薪酬的心理预期和职业层次的要求都相对要低,而且很多专科、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本来就定位在实用型“蓝领”人才,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动手能力,很多院校采取联合办学、“订单式”培养等方式,使学生的就业成功率大大提高。譬如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是省建设厅的下属院校,其建筑类专业的学生很大一部分能在建设系统相关单位实现就业;湘潭教育学院对全日制学生实行订单式培养,与广东、江浙等地多家用人单位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为毕业生多方提供带薪顶岗实习与就业平台。
6、定位城市,不愿去西部、下基层。
虽然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很多大学生转变了观点,不再一窝蜂的涌向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孔雀东南飞”的景象也一去不复返,但是相当大比例的毕业生仍不愿去西部省份,不愿下基层工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7.2%的学生在求职时优先考虑个人发展机会,尽管有95.6%的毕业生表示赞成“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及政府新近出台的大学生到农村基层担任“村官”计划,但是只有35.3%的学生表示愿意去西部或农村寻求个人发展,有45.6%的学生认为这会限制个人未来的发展,而且有35.3%的学生对相关措施的配套优惠政策缺乏信心,湖南科技大学xx年还有5名通过了村官考试的毕业生出于种种顾虑放弃了当村官的机会。
7、考研、“考公”热持续升温。
在“找工作难,找好工作更是难上加难”的情况下,很多大学生将目光锁定在考研究生、考公务员(或是参加选调生考试)上,于是出现了熙熙攘攘的考研大军和蔚为壮观的考公务员一族。湖南科技大学今年有500多人参加研究生考试,是去年考研人数的近5倍。湘潭大学今年有847人参加了选调生考试。从大范围来看,今年全国各地有77.5万人涌向国家公务员考场,争夺1.35万个职位;今年湖南省公务员考试也出现了12.7万人竞争4000岗位的情况;全国有124.6万考生奔赴研究生考试考场。湘潭市xx年、xx年公务员招考职位数分别为195、77,报考人数分别为3528人、 3306人,考试录取率分别为5.53%和2.33%,竞争激烈程度逐年加剧。浩浩荡荡的考试大军中有相当大比例的人为应届大学毕业生和往年未就业或是就业不稳定的大学生。
8、就业难引发了明显的社会问题。
一些学生遭遇多次求职受挫之后,容易引发焦虑、自卑、失落、怀疑等消极情绪,甚至出现了媒体上报道的就业不成而厌世轻生的惨案。调查问卷显示,在求职受挫后有8.8%的学生个人生活态度比较消极,有16.9%的学生怀疑自己的能力,5.1%的人怀疑政府的能力。湘潭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介绍,很多贫困生倾家荡产举债读大学,一毕业就失业,心理落差很大,校方担心因学生们找不到工作,无法正常离校而带来一系列不安定因素。
大学生就业调研报告(2) |
返回目录
大学生就业:难在哪里
低工资就业:多一些经验拿汗水换明天。在一些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了解到,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宁愿选择“低工资”就业的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而他们共同的想法是“拿汗水换明天”。
据了解,“低工资”就业实际上是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前的一种待业状态,是以单位给毕业生提供积累经验的机会,而毕业生则以低报酬工作为交换条件。这种“低工资”就业只为找工作时多一些实践经验。
工资会随能力的提升而提高。某软件公司负责人王小姐认为,现在企业招人虽对学历有一定要求,但最看重的还是人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大学生刚开始工作,工资可能会低些,但随着就业者个人能力的提升,其工资也会慢慢提高。她建议大学生心态要平和,找工作高薪并不是第一要素。
就业不要只看眼前的工资待遇,不断提高能力才是金饭碗。以前,很多企业招聘只针对有工作经验的人,对应届大学生一律免谈。随着用人观念的逐渐改善,近一两年,很多企业直接招收应届毕业生,他们愿意出钱培训大学生,使其很快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一般来说,大学生成为骨干力量后,工资自然会提高。企业为了储备人才,一般先与大学生签订几年的工作
合同
,这不仅保障了人员的稳定性,对企业发展也很有好处,同时用人成本也相对较低。因此专家希望大学生能够认清自己,改变就业观念,不要只把眼光盯到工资上,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提高能力才是金饭碗。大学生就业:路在何方
大量事实证明,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时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甚至连自己的性格与特长都不了解,职业选择将非常盲目,甚至会影响到之后工作道路的发展。对此,专家建议:在校大学生要增强职业生涯规划的自主意识。
职业道路早规划,目标坚定不放弃。“迷茫”是目前大学生使用最为频繁的词语之一。之所以迷茫,是因为看不清未来,看不清未来就会把握不住现在。实际上,大学生看不清未来的原因并不一定是因为没有目标、没有规划,也可能是由于目标过多以致无所适从,规划太多而无法实现,因此也就更容易放弃目标,追热门、随大流。因此对目标的坚持和对规划的实施是成功的关键,坚信无论是职业规划还是求职择业,“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兴趣广泛应保持,机遇来临有保障。由于对所学专业缺乏了解,许多学生进入大学时都会面临一个问题:对专业不感兴趣或不满意,由此而产生厌学、倦怠的情绪。实际上在大学里有很多方式可以让你兼顾兴趣与专业,如双学位、各类培训认证等,但是在挑选业余学习的专业时,应把握一个原则:那就是从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要么从个人兴趣爱好出发,既满足求知欲,又从中获得乐趣;要么与本专业结合,成为复合型人才,增强就业竞争力。当然,在多个专业的学习中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本末倒置。
社会活动经验多,面试应考不心慌。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找工作最大的瓶颈在于社会经验的缺乏。虽然在校生要获得企业实习机会并不容易,但从大多数成功者的经历看,至少有两方面资源是大部分学生可以利用的:一是有针对性地参加社团活动来锻炼自己沟通交流、团队合作等能力,社团活动可以说是对真实工作场景的一种模拟;二是争取各种校内服务的机会及校外的实习、兼职机会,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了解尽职、责任等职场的基本准则。
实习练就真本领,应聘免了试用期。就漫长的职业生涯而言,大学4年无疑是一个黄金的职业准备期,在这4年里,应该让自己具备一个职业人所拥有的专业技能、社会技能、职业素养……这样我们在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中才能做到“无缝接轨”。正是充分地利用了大学阶段的实习机会,从而免去了正式工作后的见习期。企业也节省了大量的培训时间和精力。这对于个人和企业是一个双赢的过程。
特殊才能做后盾,求职更有竞争力。对于一个班或一个专业的学生来说,大家读一样的专业、学同样的课程,看起来彼此没有太大的差别,然而一旦面临竞争,差别就显现出来了。目前就业形势比较紧张,只有身上有“亮点”的学生才更容易被注意,才更有可能被用人单位选中,也才会有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因此,发掘并增强就业竞争力应从发现自己与其他人的不同之处入手,发挥自身特长,并不断强化,有可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就业现状:就业准备三部曲
第一部曲:面对现实,正确对待就业形势,正确对待自己。
择业和就业,是初出校门的学生在人生道路上一个重要转折点,对于学生应具备的正确择业和就业思想,可以归纳为4句话,这就是:认清形势闯市场,从容自信显特长,广开渠道看信息,实事求是快上岗。
认清形势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国家的就业政策,二是全国的就业形势,三是本地区的就业信息。面对矛盾重重又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基本观点是,只能树立一个“闯”,积极参与竞争,而不是 “等”,更不能消极对待。关键是要把握好自己的择业方向和竞争技巧,敢于竞争,善于竞争,并在竞争中获胜。
在近几年的人才市场竞争中,有个明显的特征,就是用人单位特别注重人才的实际经验和特长。每个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问题在于你如何正确地认识自己,善于扬长避短,在关键时刻和重要场合发挥一技之长,获得用人单位的好感和信赖,这是择业和就业工作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技巧。
在人才市场竞争中,单靠一个人的智慧和信息“以一变应万变”往往是不够的,所以,要想方设法利用各种媒体,包括学校、老师和家长,亲朋和同学,广搜就业信息,这是就业者一个重要的手段和方法。
第二部曲:充分做好择业和就业之前的心理准备。
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准备应该实现以下4种转换,克服不良心态。
其一,实现由学生身份到上岗工作的转换。在“不包分配,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和竞争上岗”的大环境中,应克服“听天由命”或等待学校推荐工作的消极心态。学习是为了致用,如果说学习是手段,从事工作是人的本能,也是目的。
其二,在经济上实现由消费者到生产者的转换。克服长期依靠家庭提供经济援助的依赖心理,凭自己所学的知识和诚实劳动,立足于自力更生,自食其力。
其三,在择业姿态上,实现由一个普通参与者到竞争者的转换。大学毕业生都是第一次进行择业和就业,经不起挫折,悲伤失望,往往是择业不顺的主要障碍。要克服懦弱、自卑的被动心态。
其四,实现由“天之骄子”到“普通劳动者”的心态转换。放下知识分子的架子,正确理解自己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主动求职。不论从事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首先必须是一个劳动者,而劳动岗位需要自己去争取。
最后总的来说,择业者应该具备主动、积极、从容、自信和百折不挠、面对现实的平和心态,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
第三部曲:主动出击,准备
简历
和面试。机会总是被那些勇于表现、争取的人得到。不管单位招不招人,先去毛遂自荐要求试用;写信给单位老总或负责人自荐;直接发送求职信到企业网站招聘信箱……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时,选择主动出击,到用人单位去展示实力,至少得到的机会比等着天上掉馅饼的机会大。
据市人才市场的有关负责人说,在如今整体供大于求的就业形势下,积极勇敢的心态是大学生找工作脱颖而出的一个制胜法宝。在择业前,要推荐自己,有必要准备相应的文材料,简历要真实可信,文朴实,言简意赅,页面工整规范。面试中也要大方得体,机灵应对,不卑不亢。
总之,在进行择业、就业的过程中,其目的是选择一个最能发挥自己专长的工作岗位,开始实现多年的梦想的愿望,在大学生的一生中,就业无疑是一件大事,一次激动人心的拼搏与较量。一定要审时度势,振作精神,做好充分准备,用最好的心态、最好的形象和全身心积攒的实力,投入到这场竞技中来。
大学生就业调研报告(3) |
返回目录
大学生就业:难在哪里
低工资就业:多一些经验拿汗水换明天。在一些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了解到,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宁愿选择“低工资”就业的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而他们共同的想法是“拿汗水换明天”。
工资会随能力的提升而提高。某软件公司负责人王小姐认为,现在企业招人虽对学历有一定要求,但最看重的还是人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大学生刚开始工作,工资可能会低些,但随着就业者个人能力的提升,其工资也会慢慢提高。她建议大学生心态要平和,找工作高薪并不是第一要素。
就业不要只看眼前的工资待遇,不断提高能力才是金饭碗。以前,很多企业招聘只针对有工作经验的人,对应届大学生一律免谈。随着用人观念的逐渐改善,近一两年,很多企业直接招收应届毕业生,他们愿意出钱培训大学生,使其很快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一般来说,大学生成为骨干力量后,工资自然会提高。企业为了储备人才,一般先与大学生签订几年的工作合同,这不仅保障了人员的稳定性,对企业发展也很有好处,同时用人成本也相对较低。因此专家希望大学生能够认清自己,改变就业观念,不要只把眼光盯到工资上,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提高能力才是金饭碗。
大学生就业:路在何方
大量事实证明,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时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甚至连自己的性格与特长都不了解,职业选择将非常盲目,甚至会影响到之后工作道路的发展。对此,专家建议:在校大学生要增强职业生涯规划的自主意识。
职业道路早规划,目标坚定不放弃。“迷茫”是目前大学生使用最为频繁的词语之一。之所以迷茫,是因为看不清未来,看不清未来就会把握不住现在。实际上,大学生看不清未来的原因并不一定是因为没有目标、没有规划,也可能是由于目标过多以致无所适从,规划太多而无法实现,因此也就更容易放弃目标,追热门、随大流。因此对目标的坚持和对规划的实施是成功的关键,坚信无论是职业规划还是求职择业,“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兴趣广泛应保持,机遇来临有保障。由于对所学专业缺乏了解,许多学生进入大学时都会面临一个问题:对专业不感兴趣或不满意,由此而产生厌学、倦怠的情绪。实际上在大学里有很多方式可以让你兼顾兴趣与专业,如双学位、各类培训认证等,但是在挑选业余学习的专业时,应把握一个原则:那就是从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要么从个人兴趣爱好出发,既满足求知欲,又从中获得乐趣;要么与本专业结合,成为复合型人才,增强就业竞争力。当然,在多个专业的学习中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本末倒置。
社会活动经验多,面试应考不心慌。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找工作最大的瓶颈在于社会经验的缺乏。虽然在校生要获得企业实习机会并不容易,但从大多数成功者的经历看,至少有两方面资源是大部分学生可以利用的:一是有针对性地参加社团活动来锻炼自己沟通交流、团队合作等能力,社团活动可以说是对真实工作场景的一种模拟;二是争取各种校内服务的机会及校外的实习、兼职机会,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了解尽职、责任等职场的基本准则。
实习练就真本领,应聘免了试用期。就漫长的职业生涯而言,大学4年无疑是一个黄金的职业准备期,在这4年里,应该让自己具备一个职业人所拥有的专业技能、社会技能、职业素养……这样我们在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中才能做到“无缝接轨”。正是充分地利用了大学阶段的实习机会,从而免去了正式工作后的见习期。企业也节省了大量的培训时间和精力。这对于个人和企业是一个双赢的过程。
特殊才能做后盾,求职更有竞争力。对于一个班或一个专业的学生来说,大家读一样的专业、学同样的课程,看起来彼此没有太大的差别,然而一旦面临竞争,差别就显现出来了。目前就业形势比较紧张,只有身上有“亮点”的学生才更容易被注意,才更有可能被用人单位选中,也才会有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因此,发掘并增强就业竞争力应从发现自己与其他人的不同之处入手,发挥自身特长,并不断强化,有可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就业现状:就业准备三部曲
第一部曲:面对现实,正确对待就业形势,正确对待自己。
在近几年的人才市场竞争中,有个明显的特征,就是用人单位特别注重人才的实际经验和特长。每个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问题在于你如何正确地认识自己,善于扬长避短,在关键时刻和重要场合发挥一技之长,获得用人单位的好感和信赖,这是择业和就业工作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技巧。
在人才市场竞争中,单靠一个人的智慧和信息“以一变应万变”往往是不够的,所以,要想方设法利用各种媒体,包括学校、老师和家长,亲朋和同学,广搜就业信息,这是就业者一个重要的手段和方法。
第二部曲:充分做好择业和就业之前的心理准备。
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准备应该实现以下4种转换,克服不良心态。
其一,实现由学生身份到上岗工作的转换。在“不包分配,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和竞争上岗”的大环境中,应克服“听天由命”或等待学校推荐工作的消极心态。学习是为了致用,如果说学习是手段,从事工作是人的本能,也是目的。
其二,在经济上实现由消费者到生产者的转换。克服长期依靠家庭提供经济援助的依赖心理,凭自己所学的知识和诚实劳动,立足于自力更生,自食其力。
其三,在择业姿态上,实现由一个普通参与者到竞争者的转换。大学毕业生都是第一次进行择业和就业,经不起挫折,悲伤失望,往往是择业不顺的主要障碍。要克服懦弱、自卑的被动心态。
其四,实现由“天之骄子”到“普通劳动者”的心态转换。放下知识分子的架子,正确理解自己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主动求职。不论从事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首先必须是一个劳动者,而劳动岗位需要自己去争取。
最后总的来说,择业者应该具备主动、积极、从容、自信和百折不挠、面对现实的平和心态,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
第三部曲:主动出击,准备简历和面试。
机会总是被那些勇于表现、争取的人得到。不管单位招不招人,先去毛遂自荐要求试用;写信给单位老总或负责人自荐;直接发送求职信到企业网站招聘信箱……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时,选择主动出击,到用人单位去展示实力,至少得到的机会比等着天上掉馅饼的机会大。
据市人才市场的有关负责人说,在如今整体供大于求的就业形势下,积极勇敢的心态是大学生找工作脱颖而出的一个制胜法宝。在择业前,要推荐自己,有必要准备相应的文材料,简历要真实可信,文朴实,言简意赅,页面工整规范。面试中也要大方得体,机灵应对,不卑不亢。
总之,在进行择业、就业的过程中,其目的是选择一个最能发挥自己专长的工作岗位,开始实现多年的梦想的愿望,在大学生的一生中,就业无疑是一件大事,一次激动人心的拼搏与较量。一定要审时度势,振作精神,做好充分准备,用最好的心态、最好的形象和全身心积攒的实力,投入到这场竞技中来。
大学生就业调研报告(4) |
返回目录
大学生就业关系百姓民生,关乎社会稳定,已经摆上政府工作首要位置。如何充分发挥人事部门职能作用,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成为我局x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全区掀起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热潮之际,紧紧围绕我局确定的“以人为本,人才强区”主题,我局专门成立了大学生就业工作调研组,根据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人事部门提出的新要求,就当前市中区大学生就业有关问题开展了调查研究。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由于近几年高等教育的改革,高校的大规模扩招,x年高校毕业生更是达到历年之最,就我区而言,x年毕业人数将达到x人,比x年增加x人,加上x年未就业的大学生x人,就业总人数达到x人,同时金融危机对就业市场的冲击和负面影响的加大,使就业难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对枣庄学院部分应届毕业生的调查问卷分析显示:
1、大学生对xx年就业形势感到严峻。受之前就业形势的影响,大多数同学还是认为自己的就业受到了影响,其中%的同学认为xx年的就业形势严峻,就业难,%的同学认为形势正常,只有%的同学认为就业形势较好,容易就业。
2、无经验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道门槛。在这次调查中大多数同学认为自己在就业前最欠缺的素质是相关工作或实习经验,这占的比例为%,有%的认为自己的承受克服困难的能力薄弱,还有%的同学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是不敢肯定的,除此之外还有%的同学认为自己的沟通协调能力有待提高。
3、大学生择业观念有所转变。面对现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多数同学的选择还是偏向于先找工作,对继续深造并不乐观,其中的具体数据如下:先就业再择业 (%)留学(%)考研(%)参军入伍(%)创业(%)其他(%)。
4、招聘会依然是大学生就业方式首选。%的同学期望在招聘会现场可以获得就业机会,有7%的同学愿意寄发自荐材料到公司找机会,还有%的想通过就业网站发布就业材料来获得机会,还有%的想通过熟悉人介绍获得机会。
5、大学生就业愿望与现实不符。大多数同学是比较看好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的,当然对民营企业的选择占%,比往年有所增加,%的同学愿意自主创业。可以看出多数同学的这些选择仅仅局限在个人理想职业目标,缺乏对现实就业情况的了解,存在理想发展方向和现实形势不相符的问题。
6、大学生自主创业“想说爱你有困难”。选择自主创业的同学是很少的一部分,这最主要的限制因素还是资金的问题,其次是技术,政府的政策支持等。
7、基层就业为越来越多大学生接受。面对现在的严峻就业形势,大学生在选择发展方向上,不再像以往一样盲目奔的向大城市或是沿海地区工作并寻找发展的空间,目前%的同学为了先就业,都愿意到一基层农村或西部地区发展,但还有%的同学依然会选择一些大城市或是沿海城市。
8、大学生期望工资不因“寒流”缩水。大多数的理想工资为1000元-1500元,占%;有%的大学生选择了1500元-xx元;有%选择了1000元以下;只有%选择了xx元以上。不难看出在在目前这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多数大学生对自己的工资期望与xx年相比并没有发生太多变化。
9、就业指导和能力培训“呼之欲出”。面对现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和自己在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有%的同学认为在就业前接受各种就业指导和参加一些就业能力的培训是有必要的。
从对部分企业用人状况和大学生就业调查问卷结果综合分析来看,大学生就业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困难及原因:
1、企业就业岗位有所减少。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用人热情降低,需求缩水,导致对毕业生的吸收量减少。就今年来看,回我区就业的毕业生预计是x人,据初步统计企业单位(含大一点的个私企业并且通过人才市场招聘毕业生的单位)能提供毕业生就业岗位大概有x个,仅x年应届毕业生就业岗位就缺口x个。
2、机关事业单位和基层服务岗位有限。机关事业单位进人严格受编制控制,并且统一面向社会招考,实行“凡进必考”,淘汰率很高,对吸收应届生不太有利。到农村去、到基层去的思想虽然被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所接受,但“三支一扶”、“一村一名大学生”等基层服务项目提供的岗位却是非常有限的,竞争也相当激烈。就今年预计总共提供的就业岗位不超过200个。
3、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个私企业虽然岗位相对较多,但是又存在着结构性矛盾,过剩专业人满为患,紧缺专业虚位以待,从而出现了很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很多岗位招不到人才的错位现象。并且首选个私企业就业的毕业生很少,招聘会上看的人多报的人少。
4、毕业生及其家长乃至社会就业观念和择业意识存在偏差。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和择业定位不够准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就业,主要考虑稳定、有保障、收入高,“趋利就业”成为很多毕业生的共同就业去向。如报考公务员,无论学历高低,自身专业,自己适合不适合,今后有没有发展,一味踊跃报考,不考虑别的机会,屡败屡战,别无他求。也有一部分毕业生就业角色意识不强,就业依赖性思想比较严重,没有独立闯荡意识,有业不就的情况也不同程度的存在。
当前,各级对大学生就业都是前所未有的关心和重视,从国办发〔〕x号文提出的x项措施,到省里近日召开的就业工作座谈会提出的x大重点,对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这对我区来讲,既是压力,又是动力,我们将在这两种力量的共同推动下,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各级毕业生就业政策,采取更加积极措施,确保圆满完成我区x年毕业生就业工作任务,实现毕业生最大限度就业。
1、加强领导,把促进毕业生就业放在突出位置。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和推进新市中建设的需要,是保持社会稳定的需要,为此,我区始终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突出抓、综合抓、大力抓,确保做实、做细、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x年将专门成立由区领导牵头、xx个有关部门分管负责人为成员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召开会议,分析情况,研究问题,全面部署应对当前形势的工作安排,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同时,建立月通报制度,落实工作责任,加强督促检查。
2、落实政策,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一是继续实施和完善面向基层就业专门项目。x年,我区将根据省、市安排,继续组织实施好“一村一名大学生”、“三支一扶”等项目,并通过网站、校园等渠道广泛宣传,鼓励和引导更多的高校毕业生报名参加。同时,严格贯彻落实好相关政策,认真做好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安置工作。二是继续打造和优化非公企业就业平台。各类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下步,我区将继续推行应届毕业生免费代理、个人代理、单项代理等特色灵活人事代理服务,为企业和毕业生提供档案管理、工龄计算、社会保险办理和接续、职称评定以及户口代管等各方面服务,解除毕业生到非公企业就业的后顾之忧,形成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就业的良好社会环境。
3、发挥职能,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和就业指导。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配置资源作用,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功能,为应届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更快、更好的免费就业信息和各类就业服务。一是举办第二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由于x年首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成效显著,因此,今年,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我区将继续推出内容更丰富、服务更到位的一系列专门面向高校毕业生的大型公益就业服务,营造全社会关注和参与高校毕业生就业活动的良好氛围。二是通过举办专场招聘、网络招聘、校园招聘等方式,广搭就业平台。今年共计划举办八场大型招聘活动,为毕业生提供充分交流洽谈机遇。同时,将开通网上摊位预定功能,吸引更多招聘单位参与选才。三是努力挖掘毕业生岗位需求,广开就业渠道。深入实施企业紧密联系制度,开展“走访千家用人单位、采集万个岗位信息”的信息采集工程,建立丰富完善的高校毕业生需求信息库。四是继续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年底即对全区机关事业单位x年人才需求进行了摸底调查,今年,我区共计划招考公务员职位xx个,报名x人;同时将继续拿出一定数量事业单位工作岗位面向社会进行公开考选。五是做好特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一方面积极做好企业单位工作,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就业工
作文
件、宣传特困家庭毕业生吃苦耐劳的特点,使企业乐于接纳、吸收特困家庭毕业生就业。另一方面通过召开乡镇、街道组织委员专门会议安排部署特困家庭高校毕业生信息统计工作,对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及时进行审核认定,落实相关待遇。1、充分发挥政府促进就业的职能。区政府投资的各类重点建设工程和项目,所需人员可优先录用高校毕业生;我区国有企业单位补充新增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可主要招聘录用高校毕业生;新增就业岗位可优先录用符合相应资格条件的高校毕业生;积极推动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
2、大力开发我区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可以开发包括支持我区新农村建设的村官、支教、支农、支医、乡村扶贫,城市社区的法律援助、就业援助、社会保障协理、文化科技服务、养老服务等岗位,以及生产服务、生活服务、救助服务等领域,增加基层服务岗位供给。同时,积极制定完善基层服务项目相关政策,确保到基层就业大学生各项待遇落实到位。
3、投资建设创业孵化基地。依托经济技术开发区等资源,由政府投资建设一批投资小、见效快、有特色、可持续发展的创业孵化基地,为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提供资金支持、政策扶持、项目论证等“一条龙”服务,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创造条件、搭建平台。
4、加强见习基地建设。拓展一批社会责任感强、管理规范的用人单位作为高校毕业生实习见习基地,在将部分生产经营稳定且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纳入见习计划的同时,将见习计划拓展到事业单位;探索将见习基地延伸到可以提供社区公共管理服务见习岗位的街道(乡镇)、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社会公共服务部门。鼓励见习单位优先录用见习高校毕业生,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
5、建立就业工作专项经费。毕业生就业工作非常重要,但要充分做好有关内容,确保取得实效,如加强就业指导、举办大型人才招聘活动、实施基层就业项目等,就必须要有足够经费予以支持,同时保障毕业生各项待遇的落实。但作为区(市)这一级来讲,财力都是很有限的,过重的负担会直接影响工作的开展效果。为此,建议市里能争取财政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做好全市和支持区(市)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大学生就业难调研报告篇五
随着高校扩招的政策使大学生的人数飙涨,同时也对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形势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就业难早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毕业就失业”似乎也已经成为大学生的普遍心理。对每个大学生来说,及早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对决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奋斗目标,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中处于不败之地。
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我们展开了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问卷。我们采用问卷的调查方式对大庆三所大学生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查!我们主要采取网络和走访教室、图书馆、宿舍和路边拦截的方式,发送调查问卷。团队合作为了顺利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同时也想帮助更广大的在校大学生了解当前和未来的就业形势!
调查目标: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
调查方式:
关键词:就业形势大学生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被调查的学生为我校大学生。
我们采用自制的“大学生就业调查问卷”,通过qq在线、深入宿舍、图书馆和路边拦截的方式进行!共发放调查问卷7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60份。有效问卷调查者主要来自食品专业、室内设计专业、外语专业、信息专业、经管专业和农学专业。采取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男女比例24:36。
调查数据分析:
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市场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近年,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毕业生就业问题。而事实上,在毕业生和企业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渠道,企业的用人标准、企业人才的选择条件没有在有效的时间的传递给大学生,大学生的培养缺乏市场导向。这使大学生就业时缺乏足够信息,从而产生就业盲目性。
调查目的:
主要了解在校大学生就业期望,自身素质的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旨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地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帮助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提供就业引导,使学生能谋取理想职业。为同学们在今后的求职就业过程中提供参考。
调查结论及建议:
大学生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的比较少。
在调查中了解到,大学生对就业信息的关注还是比较少的,只有24%的同学表示一直在关注就业信息,而71%的同学只是偶尔关注,在看到时留意下。而对就业情景的关注程度,直接影响了对为所选职业所做的准备程度和将来职业所带来的成就高低。
然而大学生未来就业形势严峻主要是由社会、学生、学校和用人单位四方面造成的。主要问题体现在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本身的工作能力和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足和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严重不一致造成的。我们主要对这四方面进行了分析。
1.社会方面:
我们的人力资源,尤其是大学毕业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我国7亿多庞大的从业人员中,高层次人才稀缺,受过高等教育的仅为5%左右,那为什么还出现大学生就业难呢?除了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外,主要是难在就业市场机制不完善。在我们的调查中,无一人对当前形势乐观,60人之中只有2人认为当前形势还是较好,有9人占调查的15%认为还算正常的就业形势,而其他50人占总体的83%普遍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感到压力重重。
现在大学生都普遍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在受访者中有仅有2人不了解、一人认为其不重要,而认为重要的占到调查的75%。在当前学的专业和工作不对口的情况下,大多数人还是觉得自己的专业是有前途的,其中认为很有前途的有12位,而认为自己专业较有前途的则达到36位,占所有调查者的80%,仅有6人认为本专业很没前途。可以看出大学教育还是相当重要的。
由于竞争的加剧,大多数的学生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在问及毕业初的薪酬时,有31个人认为起初工资为1500元,14人认为应该为2500元,两部分加起来占总人数的75%,在物价日益增加的基础上,大学生要求这样的工资是不高的,可以看见竞争的大学生的影响。
第一,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还会不断有一些工人下岗或者失业,这批人的就业难度是非常大的。
第二,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人数比较大。比如说大学生,今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将达到495万人,这也是近几年来的。今年要求职的大学毕业生在600万人左右。
第三,中国农村有大量的富余劳动力要转移到城市里就业。基于这三条原因,做好就业工作,今年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当前社会普遍压迫大学生,尤其是刚毕业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他们的能力还只浮于理论上,社会经验不足,处事和办事能力不够,况且每年有那么多大学生,供大于求从而造成当前的局面。
2.学生方面:
通过调查发现毕业生未就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原因一:很多人没有为自己的将来做一个有效的职业规划,学习时没有目标、没有方向。而且有部分学生存在“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的现象。在校学习期间碌碌无为,所以在找工作的时候没有真本事。
原因二:专业和兴趣不对等,很多学生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原因三:学生一开始就要求待遇好、职位高,更加加大了就业困境。
原因四:企业一般不愿承担对新手的培训费用,很多都要求有经验的工作者。
原因五:高校扩招,毕业人数多,给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原因六:就业机会不平等,靠关系就业的人也不少。
原因九:大量的廉价劳动力的涌入市场,以农民工、初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毕业生为主。对大学毕业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就业压力。
原因十:企业不会片面的从卷面成绩和证书上招聘人才。所以很多企业都采取内部提升,很少从外部招聘。
3.学校方面:
在我们受访的大学生中,只有5人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感到很满意,感到较满意的有24人,两者合计占48%,而感到不满意和很不满意达到52%,充分体现我们学校的就业指导还需加强,照顾到更大多数学生的情况。教育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还有很多,我们主要从以下三点进行分析:
首先,根本的问题是,教育与生产相脱离。
我国现在生产模式是“世界加工厂”,主要需要的是廉价劳动力的“血汗工人”和有经验的技工,是体力劳动者,而大学教育培养的是高价劳动力的脑力劳动者。所以,要说“头脑还缺乏市场经济意识”,那不是大学生,而是指责大学生的专家、学者和自己。
但这不是我们认识问题的出发点,我们认识问题的出发点应当是:中国不应该是大学生供过于求,需要降低大学生的价值体现,而是要尽快改变我国的生产模式,使大学生的价值能够充分体现;使中国能够自主创新,发展生产。党中央一再强调发展自主创新经济,但大学生就业难却成了问题,这种情况说明发展自主创新经济还没有落到实处,还是停留在文件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大学生就业的实际,可以检验党的发展方针。
其次重要的问题是,教育之本是育人。
教育产业化要“正义”,说法可以不改,但含义要矫正:教育产业化是为社会生产人才。那种为学校、校董和一些教授生产利润,应该叫做“教育资本化”;现在许多学校名曰“产业化”,实质资本化。而社会培训机构被“产业化”人士评为资本化,是为自己谋利益,却为市场化人才做出了具大贡献。像我们最熟悉的北大青鸟教育就可以称得上it教育航母。
教育改革要拨乱反正,要改变对学校乱扩大升级,对学生“广种薄收”的状况;要学习培训机构,根据社会发展的进程需要,决定学校培育人才的结构,各专业的高、中、低人才要有比例。最后是观念问题。
中国是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国家。因此,中国的教育应当是“公有制为主体”,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教育不应该是个人的投资,而应当是社会对发展的投入,是一种社会积累。教育费用应当由国家、社会承担,从物质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为祖国、为社会“回报”而学习的思想观念。教育费用由国家、社会承担之后,还缩小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劳动力的生产价值的个人差别。这不仅有现实的意义,而且有很深远的意义。
4.用人单位方面:
(1)过分关注文凭。
不少用人机构认为,学历越高越好。选人学历化,造成受聘人员水平和能力与岗位不相适应,或人才浪费,比如有些单位招聘计算机软件研究生仅用于本单位的打字等简单文字处理。现实工作中有些人的能力与文凭并不能直接划等号,不少本科或大专学生的业务能力不比研究生业务能力差。
(2)存在性别歧视。
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女大学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同等情况下女大学生将来工作成本比男大学生大,这是女大学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3)生源地域歧视。
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联系紧密程度,希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甚至有一定的人际关系网等,选用人才时优先考虑本地人才。甚至一些地方政府招聘公务员时也存在生源地域歧视,实行地区保护主义,不利于大学生公平竞争。
(4)过分看重工作经验。
经验不足是大学毕业生的劣势,不少用人企业经营有困难,急于招聘某一方面能人,并且希望很快给企业带来变化,而一般大学生则无法满足用人单位要求。用人单位忽视大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其实经验总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大学生有较高理论水平,只要经过短期实践即能胜任工作岗位。
就是以上种.种原因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太乐观。
结论:
在我们的调查中,可以很清楚的发现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并在大学生之中形成了一种“谈就业色变”的状况。但是从另一方面,大学生对自己和就业形势有了一个很清晰的认识和认真思考,这对他们以后他们的努力方向和激励都是很好的。
总之,大学生就业形势已清楚的摆放在面前,学校、社会和大学生们应该找到合作点,达到共赢。
建议:
建议一:对大学生采取正确的就业引导。
建议二:毕业生要认清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和价值观,端正个人的择业心态,对自己科学定位,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择业地区和岗位;要有科学的就业观,适合自己的才是的;对于未来的就业应该充满信心,要以积极的态度和行动面对择业。虽说现在就全国范围来说,大学生就业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对于经管学院的学生来说,还不存在找不到工作的问题,重要的是大家要及早准备,科学规划,合理的安排,不要错过了找工作的时机,也不要过于局限于某一行业和区域,大家要有长远的眼光。
建议三:同学们要时刻关注学校及学院的就业信息,要充分珍惜应届毕业生的身份及时就业,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以“下基层、立大志、成大业”为就业方向,把握时机,当机立断,统筹规划,积极主动就业。最后,他从日常管理角度,特别强调毕业生在就业中要早作准备、要遵守相关规定、要加强安全意识、要以主动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就业工作中,安全顺利地找到满意的工作。
建议四:希望学校以及国家能够更多地关注大学毕业生就业。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做更多的有效的措施。
建议五:在校期间要多学习专业知识,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
建议六:国家应加快经济发展,为大学生增加就业岗位。
建议七: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强化职业技能培训,规范人力资源市场促进就业,保证就业公平。
结束语:
很感谢老师给我们这次调查机会,在调查后,总结、分析以及建议的同时,给我我们上可深刻的一课,也提醒了我们关于就业方面问题。在就业紧张的今天,让我们有了提前准备的机会。在学生毕业后,也有存在工作变动的情况。所以不是那么严密。加上时间仓促,调查得不是那么周全,希望大家见谅!通过这次调查活动,希望我们组的成员也了解和学到许多,为自己将来就业做一个有效的参照,同时也给所有学子们一个参考!
大学生就业难调研报告篇六
——为毕业季做准备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对于现在满地一抓一大把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成了竞争的主战场。每一个大学生都是希望自己将来能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并且获得较高的职位以及薪水。其中绝大部分在大学期间认真的规划自己,刻苦的学习,希望用较高的成绩为自己毕业时博取的一份不错的职位和薪水;也有一部分人在大学期间积极的参加校内甚至校外的各种活动,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丰富经历在毕业季也能获得一份好的工作。但是即使这样,自身不断的进步发展,就业现象还是相当普遍,要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并不是那么简单。但是站在企业的角度来说,据有关调查说明大部分企业认为中国大学生对社会需求而言,不是太多过剩了,相反,还是太少了!那么问题出在哪里?这说明了我们大学生在择业的时候存在很大方面的问题,低不成高不就就是个极其典型的例子。
调研得知近几年的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到了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749万,再创历史新高。且大学生对就业信息的关注还是比较少的,只有24%的同学表示一直在关注就业信息,而71%的同学只是偶尔关注,在看到时留意下。而对就业情景的关注程度,直接影响了对为所选职业所做的准备程度和将来职业所带来的成就高低。同学们大都表示对未来的工作有担心,但在实际生活中却缺少了这种基本的努力,典型的眼高手低表现。所以今年就业形势依然严峻,距离6月毕业季也只剩下两个多月时间,调查应届毕业生们得知并没有都找到心仪工作了这么理想,不少应届生没有拿到录用证(offer),工作尚无着落。问了一个学长,了解到他们班一个班只有一半同学拿到offer。而且就业形势严峻最大的根本原因是“工作并不难找,难的是找到一个心仪的好工作。”这句话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那么我们就业有哪些就业技巧。专家就建议尚未就业的同学先就业再择业,网络申请投材料,或多跑招聘会现场,加强与招聘单位的有效沟通,或许可提高求职成功率。就业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有些毕业生只考虑某家公司的某个岗位而放弃了其他能就业的机会,这是不可取的。还有就是在投递简历时注意信息的咨询、相关专业的对口、以及在面试时要注意的种种都是我们应该把握的技巧。
现在身处大三的我们还有一定的时间来完善自己,了解自身的特点再结合实际充实自己,发挥长处,补充短处,也能使在面临就业的我们占据一定的主动权。在校学算是前期工程,要在提高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打造属于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汲取书本以外的营养,以满足社会对所需人才所应具备的素质。(1)、培养良好的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是职业成功的基本保证,科学文化素质能帮助你更好的适应工作,身体素质是获得职业成功的物质保证,平时应该经常锻炼身体,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了解自身生理素质特点以及不同职业的要求,在未来职业活动中合理开发和利用自己的生理的优势。此外审美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竞争中取胜的必备因素。当今社会的高科技、高效率、高竞争,增加了人们的心理负荷。所以拥有良好的心态、乐观自信、正确对待挫折的人才可能成功。(2)、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毕业后我们面临的不再是学校里的小社会环境,而是复杂多变的社会,充满了各种未知的因素。为了让自己能够立足于社会,周旋于复杂的人事关系中,大学生除了要学习专业知识外,还要学习多种生活需要的,正所谓技多可防身。(3)、要有创新能力: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用人单位很看重的一点是年轻人要有创新能力。(4)、培养责任意识:我们在求职前一定要准确把握好自己的定位,在工作中积极肩负自身的责任,以呼唤人才市场的责任感与诚信,为自己的求职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做事要坚持到底,不要轻易的跳槽,要有责任意识,对自己负责,对企业负责。(5)、树立风险及竞争观念:对自己的职业目标进行科学分析,特别注意把不利因素考虑周全。正确对待“冷门”与“热门”职业,因为冷热总是相互转化的。做什么都应不安于现状,要积极进取,勇于竞争,在大学阶段努力积累竞争资本,为将来把握机遇。
作为准毕业生,我的职业发展目标是成为一名道桥工程师。越早决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对于我们的就业准备越重要,听身边很多同学说,大部分人到了大四还在犹豫考研还是就业,这种犹豫无论对考研还是就业都没有好处。制定好了目标就朝着目标靠近,在校期间的重心是实习,学习也围绕就业相关的知识,成绩只要能拿得出手就行了,企业所看重的是综合素质。所以学好本专业外,还要为就业学习,也许到了离开学校了之后才会发现,自己再没那么多的时间学习了。结合自己的专业与职业兴趣,考对就业有帮助的证书,在面试时主动亮出相关证书,相信对就业也非常有帮助。利用寒暑假参加社会实践与实习,这在大学生中已经成为了共识,大学生的简历中,没有实践经验的只要很少的一部分。所以我们一定要未雨绸缪,做好充分的准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有规划的人生是最精彩的人生!在校期间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在选择就业之前做好充分的分析,毕业生才能选择合适自己的职务,而不要乱投一通,以致浪费人才资源。
在调研学习之后,我们无论如何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只有正确的摆对了自己的位置才可能更好的找到工作,明白自己的长处,知道自己的短处。不高估计自己的实力,也不过分贬低自己。然后是树立自信,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找到一个适合你的工作!
大学生就业难调研报告篇七
大学生在毕业后,就业情况就成为了一个所关注的话题,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大学生就业情况
调研报告
,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在xx大记者见面会上指出:“人民期盼有更稳定的工作”。党的xx大报告,用相当篇幅部署了高质量就业工作。为落实xx大精神,了解群众对“如何提高高质量的就业”的想法和意见,给县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根据县委的安排,xx县人社局近日开展了为期10天的就业工作情况调查。具体调研情况如下:
xx县劳动力总量(男16-60岁,女16-55岁)877514人,其中男488356人,女389158人。16-30岁301207人,31-45岁293817人,45岁以上282490人。富余劳动力数量64302人,占劳动力资源总数的7.3%.全县外出务工人员总数达38.3406万人,其中,省外务工24.4867万人,市外务工36.1721万人。
近年来,xx县把扩大就业,作为农民增收、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坚持内转、外输、创业并重,服务、培训、维权并举,初步形成了“转移一人、富裕一家;转移几人、改变一个村庄;转移一批、带活一方经济”的就业新气象,全县劳动力就业已达65万人,遍布全国60余个大中城市,年创劳务收入40亿元,占人均纯收入的48%。20xx年以来,xx县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万人,城镇新增就业7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9000人,、《中国劳动保障报》、《中国就业》、《经济日报》、《山东就业》多次推广xx县的经验。xx县先后被山东省的人民的政府命名为“山东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示xx县”。
1.建立劳动力信息“新闻发布会”制度。xx县积极探索拓宽劳动力转移培训、用工等信息收集的途径和形式,建立劳动力转移“信息发布会”制度,并充分调动28个乡镇、办事处人力资源保障机构工作人员和1174个村、社区劳务信息员的工作积极性,利用电视、短信、电话、宣传册,保质保量把用工信息传送到群众手里,提高信息发布的实用性和可靠性,探索适应城乡的劳动力转移信息发布新机制。过去,群众外出务工,由于缺乏准确高效的用工信息,人往哪里去、哪里能挣钱,都是跟着感觉走。信息不畅已成为制约就业的一个瓶颈,xx县就业服务部门加大了用工信息发布力度,通过市场服务大厅、城市电子屏、互联网、大众媒体、电视台、手机短信、宣传服务卡、网站等多种措施和先进科技手段,发布真实准确快捷的用工信息。基层协理员深入村镇、农民聚居地,开展一对一的宣传服务,在政府、企业和外出劳动力之间,搭建一个完善的农村劳务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减少劳动力转移无序流动,提升劳动力转移求职效率和企业招聘效率。为克服劳动力转移盲目无序输出,xx县每年春节前,还要开展一次劳动力转移资源和企业用工情况调查,根据调查中了解到的情况,建立县级劳动用工数据库,进行网上发布,使劳动力转移求职与企业招工信息对接,开展针对性的劳动用工服务。
2、帮扶倾真情。xx县积极落实国家扶持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将招收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农民纳入招工奖励体系,奖励招收一定数量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农民的企业,根据用人单位招用下岗失业、进城农民的人数给予融资担保、税收减免、贷款贴息、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xx县加大招用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农民奖励力度,xx县建立公平、公正的就业援助制度,将招用下岗失业、进城农民纳入现行再就业政策扶持范围、职工社补范围、残疾就业援助范围、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范围,依照相关规定享受相应的再就业政策,免费提供就业岗位及生活救助等援助。他们还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农民自谋职业,对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农民从事个体经营的,给予免缴登记类、证照类和管理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有的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农民在外打工多年,有一定积蓄,创业有技术,从而使自主创业成为可能,但创业初期,创业缺乏资金的是必然的,针对这些特点,xx县制定了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农民创业贷款指导意见,建立了小额担保中心,为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农民创业提供资金担保。20xx年,xx县已成功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600万元。
3、阳光培训送温暖。xx县实施培训、生产“两不误、两促进”培训模式,灵活安排培训场地,以实验室、车间、田间为培训课堂。庄寨镇农民工赵小红高兴地说:“培训送到车间、田间,学技术不耽误打工挣钱,人社局想得真周到”。xx县针对下岗失业、农民工缺少劳动技能、就业能力弱的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使下岗失业人员、务工农民实现了由体力型向技能型的转变。通过整合县内教育资源,以县就业培训中心和技校为重点,社会力量办学为补充,设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开展岗前岗中实用技术培训和“储备式”技术人才培训,先后对两万多名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进行了系统的专业技能培训,为他们建立起门类相对齐全的技能人才库。同时,xx县还配合用工单位需求,对下岗失业人员、务工人员进行政治理论、安全生产、文明礼节等方面知识培训,提高农民工自身素质和岗位竞争力,使他们干得好、留得住,力争让每个农民都吃上“技能”饭,怀惴技术闯四方。xx县围绕市场需求优化培训结构,开展定向、订单和储备式培训,培训出一批专业对口、质量优良的下岗失业、农民工队伍,提高了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的择业竞争能力。xx县根据用工企业向就业部门提供所需工种、技术、人数、薪金信息,组织培训。这种“用人单位下订单、培训机构列‘菜单’、政府补贴来买单”的“三单”培训模式,提高了劳动者素质,解决了企业招工难题,增强了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求职培训的针对性,让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更快上岗、人尽其才。xx县实施技能培训国家认证制度,对培训合格农民工进行“包装”,为他们颁发国家承认的技术等级证书,贴上“专业技能”的商标,力促下岗失业人员、农民站得住、能发展。仵楼乡农民工王洪娥参加了消防、保卫培训,在北京城建集团打工期间成绩突出,被授予“北京杰出外来务工青年”称号,被转为北京户口。据统计,目前xx县参加“技能”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中,有6000多人担任单位技术骨干,4000多人在城市落了户、买了房。技能培训使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成为劳动力市场上的"香饽饽"。
4、留守儿童留守不流泪。xx县是劳务输出大县,最让外出务工农民放心不下的是家里的“留守儿童”。为此,xx县人社局、计生局、县妇联牵头成立关爱留守人员领导小组,组织各乡镇、街道、村为单位成立帮扶小组和服务中心,向农民工“留守儿童”送温暖、送关爱、送真情,确保留守儿童拥有一个轻松、健康、愉快和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xx县以教师为主体,推行“代理家长”,让农民工留守儿童有一个气氛融洽的家。xx县各中小学积极在留守学生中开展主题班会,任课教师为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利用业余时间,通过“留守儿童”信箱,与学生通过通信交流,让留守学生在融洽的气氛中倾诉自己的酸甜苦辣,让更多的人关注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留守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以就近的原则,对农民工留守儿童进行结对包保。学校和结对教师签订“结对包保职责”,对留守儿童从学习上指导,心理上疏导,习惯上引导,着力提高学习成绩,着力保障健康,着力培养良好习惯。xx县以村级基层组织为主体,督促村干部和现有监护人履行抚养监护义务;以计划生育干部、人社所工作人员为主体,配对“爱心家长”,建立长期深入联系,给他们以温暖与呵护;妇联开展“妇委会联系留守儿童”活动,组织妇女为“留守儿童之家”捐赠玩具、体育用品,让留守孩子在“留守儿童之家”寻找快乐;xx县统战部、工商联、教育局、企业家协会共同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同心工程”,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盒,收集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信息以及“留守儿童”的家长联系方式,监护人的姓名、地址、联系方式等详细记录,认真记载“留守儿童”成长的过程和特点,认真打造出符合xx县实际的系列“同心”品牌。xx县供电公司青年志愿者开展以"关爱留守儿童"为主题的系列青春光明行活动,帮助他们对因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儿童进行了调查摸底,对特别贫困的15名失学儿童进行救助,每人发放助学金300元,各供电所青年志愿者还同4名以上的留守儿童建立了结
对联
系,重点解决生活、学习、用电等方面的困难,督促其按时完成学业,避免父母不在身边出现学习下滑、不务正业现象发生。xx县建立“爱心热线”,每月免费为留守儿童提供至少一次与父母交流的机会,帮助留守儿童与父母进行情感、生活、学习情况的交流。xx县还认真落实留守儿童“两免一补”政策,建立贫困留守儿童资助制度和助学金制度。5、“劳务经纪人”助农民就业。xx县将培养壮大农村劳务经纪人,作为推进农民工就业的重要抓手,着力加强农村劳务经纪人队伍建设,发挥经纪人的辐射带动作用,有效促进了农村转移就业。目前全县从事劳务输出的经纪人达到1000多人,输出种类涉及20多个行业,劳务经纪人已成为推动农民工就业的重要力量。xx县摸清底数,广泛建立组织,凝聚农村劳务经纪人;抓培养,让劳务经纪人成为“领头雁”;强化培训,提高劳务经纪人自身素质;规范管理,打造了一批能征惯战的劳务经纪人队伍。xx县以乡镇、街道办事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为依托,加强对劳务经纪人的培养和管理,引导培养有头脑、有路子的青年参与劳务经济工作,发展壮大劳务经纪人队伍。对优秀的劳务经纪人,在政策、信息等方面给予扶持,使他们成为规范的劳务中介机构。xx县为劳务经纪人建立个人档案,为他们提供政策咨询等服务,定期免费发布劳务信息,帮助有实力、有条件的劳务经纪人在用工密集的大中城市设立联络处。xx县人社局以维权促输出,帮助经纪人解决外出务工人员在拖扣工资、劳动仲裁、生产生活保障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解除劳务经纪人维权不力的被动局面。xx县充分利用现有职业教育政策和转移培训政策,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合作,探索“教育合作带动转移输出模式”,实现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与优质的教育资源、丰富的用工资源的有效对接,促进农村新生劳动力的稳定就业与户籍转移。xx县积极探索劳务输出新模式,通过“劳务公司与经纪人、劳务能人链接模式”,将经纪人、劳务能人队伍组织起来,成为一个相互协作、共同发展的团队,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农民工就业空间和服务网络,努力打造特色劳务“xx县品牌”。xx县加强输出地与输入地的联络对接,在青岛、济南、广州、深圳、萧山、苏州、常熟、义乌、东莞、北京等地建立沟通合作机制,以劳动力输出、就业服务、维权为合作基础,逐步拓展到技能培训、组织输送、跟踪服务、劳务代理、信息服务的全方位合作。同时,积极拓展境外劳务输出领域,在境外劳务输出方面作出亮点。xx县积极组织“十佳劳务中介公司、十佳劳务经纪人、十佳劳务品牌”的评选活动,为劳务市场主体发展营造良好氛围,促进了xx县劳务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劳联集团原来xx县一家叫“汇思劳务”的小公司,几年来,在xx县人社局支持下,得到迅速膨胀。目前,公司拥有员工近万名,旗下拥有200多家连锁店和直营店,遍布济南、北京、上海等国内100多个城市以及英国、德国、芬兰赫尔、日本、韩国等国家的部分城市,年营业额50亿,主营业务有劳务外包派遣、民工酒店、学校、老年公寓,办有《劳悟》杂志、大型就业网站,目前已经形成从招工到用工服务、教育完整的产业链,公司是国内人力资源行业首家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标准认证的企业。
1.劳动力文化程度低,职业技能差。近几年,新一轮“读书无用论”在蔓延,使学生辍学率居高不下。调查显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是劳动力的(实践调研报告2019)主体,共558593人,占67.4%;拥有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109966人,占32.6%。劳动力中,参加劳动力技能培训人数101766人,占26.4%,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占2.2%,获各种技术等级证书的占18.2%。薄弱的文化基础限制了他们的就业能力,大部分劳动力从事劳动密集型、低报酬、没有技术含量的苦力工种,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建筑业、服务业、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等六大行业,从事职业危险性较大的工作,有35%劳动力从事建筑劳务。
2、部分员工待遇低,权益难保护,就业单位不稳定。劳动力中,58%在个体私营企业打工;19%从事修理、装修、搬运、拾荒、摊贩等流动性工作;在外资或港澳台资企业打工的占11%;在国有或集体企业打工占7%。61%以上的个体私营企业不与打工者签订
劳动合同
,42%的劳动力经历过解雇的遭遇。员工劳动合同签订率低、社会保障水平低、工资水平总体偏低;工伤及职业病多、加班多、劳动争议多。平均每天加班时间2.36小时,同工不同酬,缺乏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30%的农民工月工资在1500元以下。工作时间长,没有加班工资,拖欠工资的情况时有发生,29%没有基本劳动安全保障,58%的农民工同工不同酬。权益得不到保护,现在,工伤认定把用人单位提出申请作为伤残者提出申请的前提,有6%的员工认为这样会造成工伤无法认定;有11%的农民工反应工资拖欠方面存在行政程序时间过长的弊端;有9%的员工反应仲裁与诉讼制度存在环节多、时效短、费用高等问题;有2%的员工反应法律援助无力,员工权益缺乏有力保护,受欺侮,有17%的农民工遭受过休息权、获得报酬权、伤残医治权、人身自由权受侵害的遭遇。11%的农民工有过工资被克扣或拖欠的经历。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1年以上的只占15%。3、农民工户籍受限制。户籍壁垒是农民工身上的最大枷锁,是“农民工”概念产生的根源,也是农民工无法与城镇居民处于同等地位、享受同等权利的最终根源。现行户籍制度人为地附加在户籍制度以外的一些社会功能,导致了当地居民和农民工在就业、培训教育、劳动用工、医疗、税赋等方面的待遇不同,使农民工只能作为城镇的暂住人口,不能享受与城镇居民平等的权利,人为地制造了等级和利益差别,加深了城乡分割的裂痕,造成了对农民工的歧视,无法使农民工在城镇安居乐业。农民工在城镇社会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被封闭的城镇体制抛向城镇公共政策和城镇管理的社会边缘,被限制享有当地城镇居民的公共资源。调查显示,希望解决户籍限制的农民工占87%。
4、大学生存在就业难。由于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大学生存在结构性供需失衡。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一些学校仍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一些学生高分低能,个人综合素质欠佳,动手能力差。学校讲授的知识沉旧,转化率低,知识离市场需求较远。大学生对自身定位不够准确,就业期望值过高,希望能够找到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高不成,低不就”,严重影响择业与就业。地域偏好严重,就业天平失衡,大学生就业意向多集中在大城市和发达的沿海地区,希望留在城里,不愿意去农村、去基层。目前劳动力市场管理粗放,人才市场配置、服务手段、服务方式落后,学生就业渠道不畅,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
5、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千百年来,土地始终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命根子。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被剥离出来,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失地农民随之迅速扩大。在失地农民群体中,劳动年龄段内的人员占大多数,做好就业安置工作是解决他们生产、生活出路的根本保证,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前提条件。失地农民就业是当前就业工作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大量因失地而失业的农民的生存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尽快高质量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
6、“结构性失业”问题。目前xx县劳动力40岁以上的占78.69%,而用人单位通招工,82.6%以上要求年龄段是35岁以下。大龄农村留守劳动力教育程度低、没有技术特长,遇到了就业上的“坎”,受到用工单位的冷落,处于“年龄供求结构性失业”状态。目前一方面企业招工困难,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及大量40岁以上的农村富余留守劳动力找不到工作,处于结构性失业状态。
通过此次调查,对xx县“如何提高高质量的就业”面临的困境和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xx县人社局张本朝分析说,新生代劳动力职业技能晋升的意愿比较强烈,而现实中其职业升迁存在种种障碍;渴望融入城市,但严格的户籍制度和高昂的生活成本阻碍着他们的城市梦想。老一代属于生存型员工,为养家糊口到企业上班,但新生代员工进入城市是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他们不满足于重复的工作,不希望只是城市的过客。他们维权意识强,经常会对加班费很低的血汗工厂说不。他们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不想吃苦,工作耐受力低。“新生代”员工的文化水平和聪明才智普遍高于老一辈,这是优势;但有一部分人,没有老一辈踏实肯干、吃苦耐劳,他们个性张扬、却相对浮躁。新生代农民工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丰富多元,而现实工余生活显得单调。“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新生代劳动力要想真正融入城市,还得学学老一辈,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才行。要解决上述问题,不能指望人社局单方面解决,建议政府积极介入,政府、企业、员工三方面共同完成。根据我们调研情况,现建议如下:
1、建立进城创业“农民、退役士兵、下岗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基地。按照县委规划,2019年,县城人口要达到50万。要完成这个目标,每年进城的这4万人,要有稳定的岗位、稳定的收入,否则一切都可能落空。要落实县委总体规划,建议建立进城创业农民、退役士兵、下岗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基地,以原12平方公里的大城东物资文化交流会商贸物流区为核心,涵盖衣、食、住、行、购、娱等功能区,设农林牧渔特色产业和产品经贸区、工业产业和产品经贸区等8大功能经贸区。凡进入就业援助基地的“进城创业农民、退役士兵、下岗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县政府免费给予安排摊位,县人社局给予3至5万元的无息担保贷款,作为摊位运转费用,人社局并按政策规定给予就业补贴、职业培训补贴、社会职业中介服务补贴。为进一步拓展就业帮扶人员就业途径,让就业帮扶人员学习创业的方法,增强创业的本领,引导他们转变观念,还建议以帮扶创业为突破口,在“就业基地”设立帮扶人员创业孵化区,在场地、资金等方面给自主创业以大力支持。设立“创业基金”,完善资金支持、税费减免、工商注册、纳税手续办理、户籍迁移等优惠政策,努力营造能创新、敢创业的良好外部环境。引领政策不仅会让进城创业群体获得了“血液”补充更加健康,还会激励小老板不断诞生,使xx县进城创业群体数量大幅度增长。这个群体的不断壮大,拉动进城创业就业的倍增效应将会更加凸显,实现了“扶持一个人,带动一批人”。
2、政府创设公益岗位,安置一批“农民、退役士兵、下岗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为了做好对进城创业人员的就业援助工作,除建议建立直接吸纳的就业基地,集中安置一批人员外,还建议健全购买服务的社会基地,通过保洁、环卫、保安、治安、执勤过渡安置一批。我们还建议推进公益性岗位市场化运作,调动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不断扩大就业渠道,安置吸纳一批进城购房创业人员,建议制定政府公益性岗位管理使用办法,考虑设立农村管理公益性岗位、农村技术服务公益性岗位、卫生服务公益性岗位、社区体育公益性岗位、社区老年人残疾人帮扶公益性岗位、大学毕业生企业见习公益性岗位。即改变了公益事业没有专人抓的局面,又把社会管理的触角真正延伸到基层,体现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服务、关心民生的具体行动;即解决了“农民、退役士兵、下岗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又维护了社会稳定,起到“一举多得”的作用。建议制定公益性岗位的招聘办法,规定招聘对象,明确由用人部门协同人社部门负责招录。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被聘用后,用人单位与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签订一年以上期限的公益岗位协议。用人单位要按月支付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工资,并缴纳社会保险费包括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费,人社部门给予岗位补贴。这种政策的扶持,保证了公益人员的稳定性。人社局成立公益性岗位管理办公室,采取实名制管理,公益岗位人员的日常管理放在街道、社区、用人单位,根据工作需要随时集中使用。建立由群众当评委、社会当考官的考核奖惩机制,对工作积极、群众比较认可的公益岗位人员,通过多种形式予以宣传和表彰。人社局公益性岗位管理办公室,完善明查暗访的督导抽查机制,使每个公益性岗位管理员有压力,有动力,有活力。公益性就业岗位的推出,对于弱势群体在满足自我尊严,鼓励农民进城,实现自我价值等多方面有着与其他政策无法比拟的功能。提供的是一个岗位,奖励帮扶的则是一个家庭。
3、建立标准化的职业指导室。今年,xx县人社局两名同志考取了“国家一级职业指导师资格”,建议xx县参考青岛、烟台先进县市的经验,设立高标准的职业指导室,针对求职者缺乏对职业和对自我的了解、职业定位模糊、无法顺利就业的特点,对其进行针对性职业指导,更好地引导求职人员转变就业观念,提高求职能力。通过职业测试、性格测试,确定就业方向,顺利实现人职匹配。进城创业“农民、退役士兵、下岗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较低,这就要求职业指导人员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他们并非无路可走,关键在于转变就业观念,固守传统的就业观念无疑关上了再就业的大门,转变就业观念就会拓宽就业渠道,压力会变成动力,挑战会变成机遇。个别人员不愿干脏、苦、累的工作,对工作单位和职业挑三拣,有的对职业的要求是既要高工资,又要轻松体面,不愿意放下架子,这山盼着那山高,这样往往失去了很多机会。相反,那些任劳任怨、吃苦耐劳的人员就业时就容易多了。新一代打工族更加挑剔,他们起点较高,但“眼高手低”,虽然跑遍各大招聘会,依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职业指导师首先要改变他们的观念,在挑剔企业之前先给他们定好位,继承上一代打工族吃苦耐劳的精神,从基层做起,积累实践经验,提升职业素质,掌握实际可用的技能,把自己从普通工人提高到企业必需之才。职业指导关系到社会发展稳定大局,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更是重大的政治问题。xx县要通过“精细化”职业指导,努力促进就业服务从宏观式服务向标准化服务、被动式服务向主动服务、粗放式服务向精细化服务转变,积极为服务对象提供精细、规范、人性化的就业指导。
4、鼓励用人单位安排吸纳进城创业人员。本县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等用人单位吸纳经认定的“农民、退役士兵、下岗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人社局按政策给予下列补贴(一)一次性补贴。本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劳务派遣类公司除外),用人单位吸纳经认定的进城创业“农民、退役士兵、下岗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给予一次性补贴。其中,属于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的,补贴标准为每人每年10000元;属于进城农民以及一次性缴纳社会保险费已满2019年的失地农民的,补贴标准为每人每年5000元。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所需费用从失业保险基金中列支。(二)社会保险费补贴。对注册经营、税基在本区的企业(劳务派遣类公司除外)、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和个体工商户,吸纳安置进城创业“农民、退役士兵、下岗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的,给予企业、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全额补贴。(三)岗位补贴。注册经营、税基在本区的企业(劳务派遣类公司除外)和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吸纳安置本区户籍进城创业“农民、退役士兵、下岗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且持续稳定提供10个以上困难人员就业岗位的,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核准后,可按本县最低工资标准的50%给予岗位补贴。岗位补贴与一次性补贴不得重复享受。
5、强化技能培训。政府制定政策,开展技能扶持进城创业“农民、退役士兵、下岗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活动。县技校设立进城创业“农民、退役士兵、下岗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本人及子女专训班,专训班全部免除学员学杂费,每年补助1500元的助学金。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考虑农民工的实际需要,因需施教,长短中培训相结合,开展定单培训、招标培训,校企结合,利用空闲季节,集中开展建筑、缝纫、烹饪、驾驶、修理、餐饮服务、营销、机械制造、机械化耕作、病虫害防治、畜禽防疫等多种内容的培训。进城创业“农民、退役士兵、下岗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技能,在制定培训计划的时,培训内容紧扣市场需求,紧扣农民工的打工需要,让农民工普遍感觉“用得上”,“学了不白学”,发挥培训的应有效果。创新培训方法,以车间、田间为课堂,通过走出去、请进来、集中培训、技术示范、技术人员包人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让农民工听得懂、看得清、学得会,掌握1-2门实用技术。尝试采取向农民工发放“技能培训券”制度,让农民工自主选择培训专业和培训时间,自己选择培训学校,农民工缺什么知识,自己自主选择学什么,加快培训学校优胜劣汰。加大农民工培训宣传工作,让农民真正了解国家“免费培训”及培训补贴政策,增加参训积极性。
6、建立准确高效的用工信息发布制度。信息交流不畅已成为制约高质量就业的一个瓶颈,要加大劳动力信息发布力度,通过市场服务大厅、城市电子屏、互联网、大众媒体、电视台、手机短信、宣传服务卡、网站等多种措施和先进科技手段,发布真实准确快捷的用工信息。基层协理员深入村镇、农民聚居地,对农民工开展一对一的宣传服务,在政府、企业和农民工之间,搭建一个完善的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减少农民工无序流动,提升农民工求职效率和企业招聘效率。
7、规范劳动用工,用法律保障农民工权益。各执法部门要依法规范劳动合同的签订、续签、变更、解除和终止等环节,防止用工违法扩大化。明确规定所有用人单位必须依照法定程序直接与员工本人订立劳动合同,不得以劳务派遣合同、集体合同或包工头代签农民工个人劳动合同。努力清理农民工工资拖欠,建立企业欠薪保障金制度,在完善农民工工资支付的规定的同时,明确用工单位必须及时发放农民工工资,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用人单位责令支付工资及赔偿金,并对拖欠工资的用工单位给以重罚,不让农民工流汗流血再流泪。建立符合县情的农民工社会保险机制,不断提高农民工待遇,逐渐缩小城乡差别,让农民工兄弟过上体面生活。他们建立农民工维权组织,切实做好农民工维权工作,保护农民工利益,增强农民外出务工的信心,用国家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农民工的权益不受侵犯。
8、制度层面的建议。让进城创业“农民、退役士兵、下岗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安居乐业,必须消除所有对农民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制度性障碍;让他们享受与城镇劳动者同样的培训补贴和创业扶持政策;还给他们所有合法国民待遇,确保他们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平等参与权和分享权;实施“迎接新市民工程”,将已经进城稳定就业的“农民、退役士兵、下岗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转为城镇居民,让他们真正融入城镇社会,并享受与城镇原居民同样的市民待遇。抓紧研究帮助“农民、退役士兵、下岗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进城落户的问题,更好地为他们进城落户做好服务;研究农村宅基地和资产权益保障以及促进其货币化、资本化的问题,增强他们在城镇落户、发展的能力;要研究“农民、退役士兵、下岗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到城市发展后原享有政策和集体经济权益方面的问题;要研究适应他们进城发展的计划生育政策问题;要研究为“农民、退役士兵、下岗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进城提供住房保障的问题,最大限度保障他们在城镇的住房需求;要研究完善“农民、退役士兵、下岗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问题;要研究提高农民工医疗保障水平的问题;要研究确保他们的子女接受均等教育的问题,逐步解决他们的子女就学难的问题;要研究为他们提供和市民均等的服务。“农民、退役士兵、下岗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对城市的认同,要远远大于对农村的认同;他们不愿退回农村;他们迫切想融入城市,但又很难逾越横亘在面前的制度、文化之墙。他们怀揣着青春与梦想,“漂”在城乡边缘。这一现实要求我们的农民工政策尽快做出调整,为“农民、退役士兵、下岗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融入城市提供必要的条件。建议打破二元体制下的户籍制度障碍,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除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居住证外,取消其他一些不必要的证件,切断户口与利益之间的关联,从根本上消除对农民工的歧视。把就业、居住、交税、缴纳社保、技术等级作为转为市民条件,积极稳妥推进农民工城镇落户。加快商圈建设,优化服务配套能力,努力在“农民、退役士兵、下岗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集聚地引进一批超市、餐饮、文化娱乐配套设施。加快工业园区中小学校、幼儿园等升级建设,解决入园企业农民工子女入学难问题。“农民、退役士兵、下岗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水葫芦”一样到处流动、漂泊,大部分不能在一个企业或地方长久住下去,建议建立社会保险“因人设险、险随人走”的灵活制度,缴费超过2019年的纳入纳入统一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教育部门统筹发展教育资源,把他们子女教育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和教育经费预算,免除学杂费,享受相关补助,赋予他们子女在父母就业地享有参加中考、高考的权利。
9、企业优化用工模式。用工荒,最慌的是企业。作为企业,要解决招工难,从长远看,产业转型升级才是最终出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企业要对现有设备进行更新或技术改造,淘汰落后设备,同时对员工进行技术培训和优化组合,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减少对低端劳动力密集型行业的依赖。提高职工工资水平,并建立长效工资增长机制;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增加农民工的向心力。采取多种形式,强化企业员工权益保障,健全工资增长机制,给予员工合理的工资报酬、福利待遇,让员工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增强企业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增强员工的归属感。提高农民工在企业中的地位,管理者更加关心农民工疾苦,把员工当成企业不可或缺的成员,做到“招得进、留得住”,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抓好员工技能培训,开展校企联合,实施工学交替,推荐有经验的员工到职校学习专业技能。
大学生就业难调研报告篇八
调查报告
1.调查目的:近几年大学生的就业形势由于种.种原因变得越来越严峻,近来又加上全球金融危机使国内很多企业陷入了困境,全社会的就业总体岗位严重紧缩,这让国内的就业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我们为真实了解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造成的影响,对我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希望通过这次调查为今后政府相关部门和学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
2.调查对象: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在校大三、大四本专科学生
3.调查内容:主要调查了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就业形势下,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困难,就业心理变化以及希望得到的相关指导等问题。问卷共向大学生提出了10个问题(见附录)
4.调查方式:本次调查采取的是划类选典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对象分为文、理科,针对大三大四学生进行。发放问卷是在宿舍当场发卷填写,并当场收回的形式。全校共发出调查问卷100份,无效问卷7份,有效率为93%。
5.调查时间:20__年4月15日—4月20日
6.调查结果及分析
1)调查对象:大学生普遍感到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通过此次多份有效问卷调查显示,高达94%的大学生对现在就业形势的看法不乐观,只有6%的大学生现在能够胸有成竹的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另外,不仅被调查者中的毕业生对就业形势不太看好,而且非毕业班的大学生对就业形势亦大多数不看好。但调查还显示77%的调查对象有信心通过努力可以找到满意的工作。
2)调查对象普遍具有较好的专业成绩、一定的社会实践、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优秀的求职能力,但调查显示:43%的调查对象表示缺乏工作经验是他们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另外40%的调查对象认为社会竞争太激烈是其可能遇到的最大困难。除此之外,12%的调查对象认为就业信息太少是其可能遇到的最大困难。
3)经济危机愈演愈烈,严峻的就业形势下49%调查对象选择先就业再择业,而10%选择两手准备,同时进行。由此可见,由于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已不再精挑细选,能就业成为如今大学生的普遍想法。而文史类毕业生就业尤其困难,理工类学生相对较易,调查结果显示:文史类学生34%选择先考研延缓就业,以继续深造来逃避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6%选择考公务员,32%选择考研就业两手准备。而理工科学生72%选择先就业后择业。社会研究人员也指出:一些曾经被人们认为是一些不那么高贵的工作却在金融风暴中因为受到的影响较少,得以保持并继续发展。而文科生,尤其是金融、工商等领域的毕业生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抛开名校的毕业生不说,就一些普通院校的经济类毕业生在找工作上本就面临着比理工科学生更多的竞争和压力,而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则更是一种落井下石式的打击。
而据一些专业人士调查研究显示经济危机袭来,原来一些发展形势较好的,如外企,合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原本有着相当强的竞争优势,危机袭来使这些连体儿的境况大不如前,而且裁员减薪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而那些原本就比较低调的私企,在政府一系列政策的夹缝中依旧顽强的生长发展,壮大自己。经济危机下,国企有着政府的庇护,依旧稳定,政府机关在这个给公务员加薪,不过进入他们的行列越来越难。而面对调查者对象的如此选择,我们希望他们的理由不是随波逐流,抑或仅仅凭借一些感性的印象,多多关注些各类企业的发展势头的信息,理性选择。
5)望学校和政府在就业上能提供的帮助希
7.我们的建议
1)作为一个大学身就应该努力学好专业知识,自觉培养交际的能力,并注重自我素质的提高,做一个能力强、素质高的有用人才。此外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涉猎其他相关的知识,加强对社会信息的了解,做到知己知彼。积极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并尽可能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或是做一些有意义的兼职工作,或经常与工作的人交谈,获得相应的工作经验和技巧,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2)大学校园应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和及时的就业信息及相关的就业指导。政府部门应尽量安排更多的就业岗位。并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和劳动技能培训。
3)另外,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许多大学生扎堆考研、考公务员,对于这样的现象。参考了一些专业学者的观点,我们认为:学生要结合自身实际,切勿盲目随大流,如果是为了做专业型人才或希望到大中专院校任教,目标明确,考研肯定是必经之路;但如果单纯为了逃避就业而考研就是不对的,毕竟几年后还是要面临就业,到时候竞争肯定更激烈。报考公务员可以作为一条就业途径,但不能视作唯一的就业道路,眼下一个公务员的岗位往往是上十人甚至上百人在竞争,被录取的几率太低了。专家建议大学生拓宽眼界,可以到中小城市就业,也可以到农村基层去锻炼,这些地方的竞争小一些,国家还有一些政策倾斜。
希望这次调查研究,真的能够有助于企业、学校以及社会各界充分了解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及其求职心理,为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有力的参考和指导,推动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进而有效地推动大学生就业工作,这也是对我们自己未来的就业很有益的。
附录
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形势和就业心理变化的调查
1.您的专业类别:
a文史类b理工类
2.您对自己的毕业时就业形势的态度:
3.您觉得要从众多同等求职者中胜出最重要的因素是:
a专业成绩b获奖证书c社会实践f良好的品德资格证书g其他
d优秀综合素质e优秀的求职能力(简历、语言、着装、职业素质等)
4.您现在已经具备了哪些能力________________
5.在求职的过程中您担心您遇到的最大困难是:
6.毕业后您觉得会选择到那个区域发展:
a回家乡发展b中部c西部d沿海发达地区e暂没有考虑
7.金融危机爆发前您比较钟爱的企业是:
a国企b外企c私企d合资企业e政府机关
8.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您最想进入什么性质的单位工作:
a国企b外企c私企d合资企业e政府机关
9.面对这次金融危机,您将做何种就业选择:
a先考研延缓就业b考公务员c先就业后择业d自主创业e政府机关
10.您希望学校或政府在就业上向你提供哪些方面的帮助:
a提供就业信息b提供就业技能c政府安排更多就业d其他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大学生就业难调研报告篇九
xx年2月11日
四川省资阳市保和镇中心小学
保和镇中心小学部分教师
1、调查内容:
(1)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2)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原因
(3)大学生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
2、调查方式:
(1)查阅相关书籍
(2)登陆网站搜索
(3)对教师进行访问
3、调查结果
通过查阅相关书籍登陆网站搜索对教师进行访问等方式,我了解到,随着社会进步,大学生也越来越多,当今社会的岗位数远远少于大学的人数,因此多数教师认为,应该控制大学生的人数,提高大学生的'质量,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提高大学生去基层就业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关于创业国家就多为大学生提供创业资金,为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环境,鼓励大学生依托专业优势开拓市场,而高校也应该把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当作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手段,引导和扶持大学进行创业。
4、经验体会
我是一名刚入校不久的大学生,这次调查让我感受良多,我觉得除了社会和国家要帮助大学生以为,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也应该多学知识,掌握好技能,为自己出身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5、对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价
我认为此次活动开展得既有价值,又有意义,而且实践的课题非常贴近生活,也都是同学们都有所闻,但又知之甚少的事情,非常适合同学们调查研究。我更希望学校能组织一次大型的调查活动,让全校师生一起参与。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3706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