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报告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县委调研报告篇一
本文目录
县委调研报告
县委县政府文化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县委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报告
县委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
近年来,在省、州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基层的宣传思想文化建设有了较快发展。总体来看,基础设施有所改善,文化生活有所体现,民间文化有所弘扬,文化市场渐趋繁荣。通过对我县所辖的七乡一镇一场,四十个行政村,经过实地调研了解。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宣传文化管理队伍。在县委宣传部行政编制人员中(包括参照公务员管理办法),外宣办3人、文明办1人、县文联1人,在职干部,共5人。年龄在25岁至46岁之间,26岁至36岁的占40%,36-46岁的占60%;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20%,大专学历占70%,中专学历占10%。事业编制人数占10%。业务经费相当短缺,没有专门的办公用房,外宣办、文明办、县文联和宣传部合用二间办公室。
(二)新闻传媒专业人才。玛曲县广播电影电视局,全局行政编制为8人,事业编制为20人。现有职工29人,年龄在23-47岁之间,其中本科文化程度4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11人,中专文化程度5人。初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2人。现有办公用户和机房建筑面积477平方米,其中砖木结构平房187平方米,砖混结构二层楼房290平方米,固定资产174万元。下属机构包括县有线电视台、调频广播电视转播台和无线电视转播台。事业发展经费严重不足。现有办公和业务用房477平方米,无演播室、材料库房,广播电视播出机房和值班室混用,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存在一定隐患。
(三)文化、文艺专业人才。
1、机构设置:县文化体育局内设办公室、文化股、体育股、财务项目股。下设县文化馆、藏族歌舞团。文化馆内设办公室、民间文化工作室、群众文化工作室、图书室、文博工作室、财务室;歌舞团内设办公室、舞蹈队、声乐队、创作室、民间艺术团、财务室。
2、编制:文化体育局5人,文化馆16人,歌舞团33人。
3、人员构成:总人数54人。25岁以下的16人,26至35岁的20人,36至45岁的11人,46岁以上的7人。本科4人,大专13人,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及中专22人,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以下15人。副高职称1人,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24人。图书管理人员7人,声乐管理人员5人,作曲1人,编剧1人,舞蹈表演15人。文化体育方面,除了县文化体育局和歌舞团经费基本上能保证其日常业务的正常运转外,县文化馆的经费显得十分紧张,好多涉及到文化的搜集、整理等工作无法开展。
(一)加强教育,注重学习,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得到提高。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通过深入扎实地开展“三讲”教育、“”重要思想、两个条列、两个务必、
先进性教育
、理想信念教育、科学发展观等学习教育活动,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了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在广大党员干部中,不断建立健全学习制度,通过中心组学习会、单位支部学习会议、中青年干部培训、专题知识讲座等多种有效形式,使广大党员干部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增强了工作能力,提高了政治理论水平。在新闻系统中,重点开展了“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加强了对新闻工作者的理想信念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二)加强培训,注重实践,队伍的工作水平得到提升。近年来,我们以提高队伍操作到位、破解难题的能力为重点,坚持培训与实践并重的原则,不断提高广大宣传思想文化队伍的工作水平。制定专业人才培训计划,有步骤、多层次、多渠道地对宣传思想文化人才进行了培训。近几年来,我县组织新闻理论与实践讲座3期,参培人员100余人次;文化人才培训班2期,参培人员80余人次。通过多种渠道,鼓励干部和专业人员通过参加业务技能培训、攻读中央或省委党校函授学院的大专、本科学历等渠道,提高了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在玛曲县举办了1期玛曲文学创作“雪光”笔会,邀请了全省范围内颇有影响力的50余名作家,广大文艺工作者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创作了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学作品,进一步提高了玛曲在外界的知名度。
(三)完善机制,注重培育,队伍的素质结构得到优化。近年来,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根据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完善用人机制,大胆探索,创新方法,不断拓宽选才、引才渠道,努力吸引优秀人才到宣传文化队伍中来。一是面向全社会招聘人才。县广电局面向社会公开选拔节目播音等专门人才等。这些人员到岗后,经过实践磨练,已成为单位的骨干和“中坚”力量。二是跨部门选调人才。全县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从相关部门单位选调了一批文功底扎实、理论水平较高、且有专业知识和管理水平的高素质人才,进一步优化结构,充实力量。为全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深化改革,注重实效,队伍的工作潜能得到激活。全县宣传文化系统各部门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按照德才兼备的要求,以思想政治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强了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在围绕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培养了一批坚持原则、敢抓敢管、有改革创新精神的宣传思想文化干部队伍,继续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重要思想、职业道德、职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三项教育”活动,在全社会树立了我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的良好形象。正确把握改革方向,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努力为优秀人才发挥才智、施展才华创造良好的成才环境。
(五)县、乡(镇)、村领导以及广大干部群众的文化意识有所增强。文化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尼玛镇、阿万仓乡宣传文化站已启动使用。曼日玛的宣传文化站正在修建当中。宣传文化站配备有图书、电视、光盘、阅览室、健身器材、棋牌等文化活动厅(室),县城中心兴建了格萨尔文化广场,县总工会开设了1处文化活动室。县老龄委开设了1处文化娱乐活动室,为整合文化资源开辟了一条创新之路。县委宣传部、县文化体育局、工青妇等部门在每年都能利用重大节(庆)日、配合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组织了一定规模的文体活动,如组织文艺演出、书画摄影展、篮球比赛、送“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尤其是自前年在全省范围内实施的“千台大戏送农村”战役活动开展以来,活动规模大,品味档次高,文艺节目多姿多彩,具有地方民族特色,普遍受到基层广大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县委、县政府为了向外界推介并打响了“天下黄河第一弯”、“格萨尔发祥地”、“亚洲第一天然草场”等特色文化旅游品牌。通过政府投资,市场引导,将玛曲赛马大会做大做强,形成规模,树立了产业品牌。玛曲赛马大会已成为全甘肃十大旅游文化赛事活动之一,使民间传统文化体育事业得到传承发扬。
我县宣传思想文化及队伍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国家、省、州对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相比,差距很大,问题不少,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意识不强,思想认识不到位。不少乡镇、牧村干部对宣传思想文化建设意识淡薄、甚至缺失,不能做到对牧村宣传思想文化建设丰富内涵的整体把握。甚至不知道牧村文化建设应该抓什么,如何抓,导致于不想抓、不愿抓的局面。他们在思想认识上有偏差,认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是“软任务”,不如搞经济建设,能够看得见,摸得着,体现政绩明显。长期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认为宣传思想文化建设不好搞,费钱费力抓不到点上,出不了成绩。
2、文化经济政策落实不够,文化事业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虽然,中央、省上制定和提出了关于加快基层文化建设的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但地方政府文化事业的投入幅度不是太高。尤其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很少,与经济增长的幅度相比,严重失衡。
3、文化阵地建设滞后,村级文化设施基本处于空白。截止目前,全县七乡一镇一场,已建成2处宣传文化站。还有1处正在修建当中。基层乡镇宣传文化站的覆盖面占全县乡镇、场总数的33.3%。40个行政村文化设施建设基本处于空白。远远满足不了牧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4、基层文化建设引领作用不强,牧民对文化活动方面的参与积极性不高。首先基层领导干部缺乏先进文化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过于单调、匮乏,导致封建迷信沉渣泛起,赌博打麻将之风盛行不止。在这种情况下,先进文化如何能够占领基层乡村阵地?不少干部群众对此十分忧心。这种现象,固然与大多数群众知识水平低、接受能力差,思想观念落后等因素有关。但主要原因则是基层干部对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宣传力度不够,工作方法不对路,缺乏相应的组织和因势利导,调动不了牧民群众参与先进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农村文化人才队伍缺失,文化活动后继乏力。绝大部分乡镇、村没有吹、拉、弹、唱和文学创作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也没有专业的文艺辅导人才。各乡镇文化站没有专门的文化干部,已建的2处文化站的管理人员都是由乡政府一般干部兼职,没有专业的文化知识和管理经验。总体素质偏低,业务能力不高,且大多身兼数职,工作处于应付状态。文化部门缺乏对文化工作者系统的业务培训,基层文化工作者学习新知识、接触新事物,出外开阔眼界的机会少之又少,在文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上很难有所作为。人员编制、经费支持、活动场地等得不到落实,文化活动开展没有发展后劲,基本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6、队伍素质整体不高。一是“先天不足”。全县宣传文化人才队伍来源比较杂,科班出身少,第一学历大专以上的比例不高,大多是工作之后再进修、再深造取得的。二是“专业人才少”。尤其是宣传文化部门调进来的干部中,绝大多数没有学过宣传报道或文化管理方面的专业,只能是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好多干部刚调进来,一时无法适应,工作上面“眉毛胡子一把抓”,费时费力抓不到点子上,工作上很难打开局面。三是属于“大家”的人才太少。在宣传文化领域能够担当起懂专业、能带头的人才少,特别是有影响力、知名度的“大家”类的人才更少。
7、队伍结构不合理。从年龄结构看,一些学科和专业人才断层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级专业人才年龄构成偏高。40岁左右的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比重较小。从专业结构看,就文化系统而言,有些专业如:戏剧人才、舞台艺术人才、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学术性研究人才、网络技术人才、图书情报信息人才等相当紧缺。从知识结构看,有的学科和专业人才学历结构偏低,知识结构老化,不少人仅停留在“技术性”层面,缺乏发展后劲。这种人才结构,很难适应和满足目前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8、民间艺人缺少机制管理。近几年来,民间文化艺术人才在我县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成为繁荣发展全县文化事业的重要力量。由于长期以来对民间艺人的作用、地位认识不清、重视不够,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缺乏有效的管理。平时也没有什么扶持的政策措施等。目前对民间艺人的管理处于无序、松散状态,影响了其作用发挥和水平的提高。
(一)加强领导。充分认识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和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储备是第一储备、人才工作是第一工作”的理念,切实加强对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全社会大力支持的抓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格局。要把人才建设工作列入宣传文化单位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的年度考核内容,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每年要对系统内人才的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工作业绩、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及岗位职能履行情况进行考核。加强对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宏观调控、中长期规划和督促协调等工作。
(二)重视培训。在抓好人才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的基础上,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重点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以培养拔尖人才、复合型人才为重点,以培养中青年人才的创新能力为切入点,不断提高宣传文化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一是要加强教育培训。整合培训力量,创新教育形式,组织人才参加各类专业培训,促使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建立基层文化骨干培训制度,每年至少举办1次馆、站文化专职干部学习交流活动,县、乡(镇)、场文化专职干部每年至少参加2次集中培训。每年至少组织宣传文化干部出外考察学习1次,进一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转变观念,有助于在工作实践中转变观念、创新思路,改进方法。逐步将继续教育与专业技术职务考证进行挂钩,调动各类人才学习的积极性,使全县宣传文化系统各类专业人员每年接受继续教育时间不少于15天。二是要注重实践培养。大力发展区域文化产业,举办好赛马大会等特色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在实践中培养人才;重视在宣传文化重点工作、重大课题项目中培养人才;采取上挂下派锻炼、横向交流、下基层采访、演出、体验生活等有效形式,选派宣传文化干部到艰苦环境和重要岗位接受锻炼、增长才干;充分发挥有专业知识、懂行业管理人员的带动作用,通过对中青年宣传文化人才骨干进行传、帮、带,提高他们的业务技能和管理水平。三是要抓好个性化培养。充分发挥用人单位、高等院校、各类协会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人才的个性化培养。重视用人单位的作用,促使岗位成才;重视高等院校的优势,抓好专业化教学;重视各类行业组织、学术团体的作用,整合资源,促进人才建设;重视培养民间文化人才,突出以师带徒的方式,延续传统文化项目的传承与发展。
(三)完善机制。一是要建立人才公平竞争机制。深化宣传文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行竞争上岗制度,完善目标责任制考核,积极推进干部交流,建立动态管理的长效用人机制。推行专业技术人才聘用制,按岗选人,竞聘上岗,奖优罚劣,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建立评价体系,对宣传文化人才实行“业绩文化”评价,真正形成“重业绩、重能力”的用人氛围,并作为提拔任用的依据。鼓励企事业单位对关键岗位的专业技术骨干和承担重点文化项目的带头人实行协议工资制、年薪制。对特殊专业岗位上的优秀拔尖人才,经批准可以实行高薪聘用。二是要建立人才合理流通机制。省、州、县、乡镇宣传文化干部实行上挂下派,增强机关干部的实践能力,拓宽基层干部的视野范围;加大宣传文化系统人才交流力度,理顺各级宣传部与“宣传口”单位的干部使用渠道,为激发宣传文化干部的干事创业奠定创造有利条件。三是要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对科研上有重大突破、创作上有重大成果、经营管理上实现较高经济社会效益的拔尖人才给予奖励。继续开展“三优两品牌”(优秀记者、优秀编辑、优秀人才,品牌栏目、品牌活动)评选活动,对高学历、高职称、有专长和优秀工作者给予表彰奖励。要重视对民间文化艺人的有效管理,对优秀民间文化人才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特别是对一些濒临灭绝的民间文艺项目和艺人进行重点扶持,推动民间文化艺术有序健康发展。建议中央、省上进一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宣传文化人才建设的支持力度,在政策、资金、培训等方面给予扶持、倾斜。四是要完善人才保障机制。根据宣传文化系统的职业性质、职业风险、对社会的累积贡献度等特点,实行具有宣传文化人才特点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住房、津贴制度和补充养老保险等制度,使编制内外的宣传文化人才在享受养老保险、经济适用房等待遇及社会保障上地位平等、待遇公平。对学有所长、贡献卓著的专业人才要优先缴费,在住房、职称等方面给予倾斜。要保证宣传文化专业人才的工资福利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做到“用适当的待遇留住人才”等激励机制。为吸引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8、民间艺人缺少机制管理。近几年来,民间文化艺术人才在我县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成为繁荣发展全县文化事业的重要力量。由于长期以来对民间艺人的作用、地位认识不清、重视不够,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缺乏有效的管理。平时也没有什么扶持的政策措施等。目前对民间艺人的管理处于无序、松散状态,影响了其作用发挥和水平的提高。
县委调研报告(2) |
返回目录
近年来,在省、州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基层的宣传思想文化建设有了较快发展。总体来看,基础设施有所改善,文化生活有所体现,民间文化有所弘扬,文化市场渐趋繁荣。通过对我县所辖的七乡一镇一场,四十个行政村,经过实地调研了解。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宣传文化管理队伍。在县委宣传部行政编制人员中(包括参照公务员管理办法),外宣办3人、文明办1人、县文联1人,在职干部,共5人。年龄在25岁至46岁之间,26岁至36岁的占40%,36-46岁的占60%;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20%,大专学历占70%,中专学历占10%。事业编制人数占10%。业务经费相当短缺,没有专门的办公用房,外宣办、文明办、县文联和宣传部合用二间办公室。
(二)新闻传媒专业人才。玛曲县广播电影电视局,全局行政编制为8人,事业编制为20人。现有职工29人,年龄在23-47岁之间,其中本科文化程度4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11人,中专文化程度5人。初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2人。现有办公用户和机房建筑面积477平方米,其中砖木结构平房187平方米,砖混结构二层楼房290平方米,固定资产174万元。下属机构包括县有线电视台、调频广播电视转播台和无线电视转播台。事业发展经费严重不足。现有办公和业务用房477平方米,无演播室、材料库房,广播电视播出机房和值班室混用,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存在一定隐患。
(三)文化、文艺专业人才。
1、机构设置:县文化体育局内设办公室、文化股、体育股、财务项目股。下设县文化馆、藏族歌舞团。文化馆内设办公室、民间文化工作室、群众文化工作室、图书室、文博工作室、财务室;歌舞团内设办公室、舞蹈队、声乐队、创作室、民间艺术团、财务室。
2、编制:文化体育局5人,文化馆16人,歌舞团33人。
3、人员构成:总人数54人。25岁以下的16人,26至35岁的20人,36至45岁的11人,46岁以上的7人。本科4人,大专13人,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及中专22人,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以下15人。副高职称1人,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24人。图书管理人员7人,声乐管理人员5人,作曲1人,编剧1人,舞蹈表演15人。文化体育方面,除了县文化体育局和歌舞团经费基本上能保证其日常业务的正常运转外,县文化馆的经费显得十分紧张,好多涉及到文化的搜集、整理等工作无法开展。
二、我县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加强教育,注重学习,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得到提高。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通过深入扎实地开展“三讲”教育、重要思想、两个条列、两个务必、先进性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科学发展观等学习教育活动,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了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在广大党员干部中,不断建立健全学习制度,通过中心组学习会、单位支部学习会议、中青年干部培训、专题知识讲座等多种有效形式,使广大党员干部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增强了工作能力,提高了政治理论水平。在新闻系统中,重点开展了“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加强了对新闻工作者的理想信念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二)加强培训,注重实践,队伍的工作水平得到提升。近年来,我们以提高队伍操作到位、破解难题的能力为重点,坚持培训与实践并重的原则,不断提高广大宣传思想文化队伍的工作水平。制定专业人才培训计划,有步骤、多层次、多渠道地对宣传思想文化人才进行了培训。近几年来,我县组织新闻理论与实践讲座3期,参培人员100余人次;文化人才培训班2期,参培人员80余人次。通过多种渠道,鼓励干部和专业人员通过参加业务技能培训、攻读中央或省委党校函授学院的大专、本科学历等渠道,提高了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在玛曲县举办了1期玛曲文学创作“雪光”笔会,邀请了全省范围内颇有影响力的50余名作家,广大文艺工作者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创作了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学作品,进一步提高了玛曲在外界的知名度。
(五)县、乡(镇)、村领导以及广大干部群众的文化意识有所增强。文化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尼玛镇、阿万仓乡宣传文化站已启动使用。曼日玛的宣传文化站正在修建当中。宣传文化站配备有图书、电视、光盘、阅览室、健身器材、棋牌等文化活动厅(室),县城中心兴建了格萨尔文化广场,县总工会开设了1处文化活动室。县老龄委开设了1处文化娱乐活动室,为整合文化资源开辟了一条创新之路。县委宣传部、县文化体育局、工青妇等部门在每年都能利用重大节(庆)日、配合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组织了一定规模的文体活动,如组织文艺演出、书画摄影展、篮球比赛、送“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尤其是自前年在全省范围内实施的“千台大戏送农村”战役活动开展以来,活动规模大,品味档次高,文艺节目多姿多彩,具有地方民族特色,普遍受到基层广大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县委、县政府为了向外界推介并打响了“天下黄河第一弯”、“格萨尔发祥地”、“亚洲第一天然草场”等特色文化旅游品牌。通过政府投资,市场引导,将玛曲赛马大会做大做强,形成规模,树立了产业品牌。玛曲赛马大会已成为全甘肃十大旅游文化赛事活动之一,使民间传统文化体育事业得到传承发扬。
三、我县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我县宣传思想文化及队伍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国家、省、州对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相比,差距很大,问题不少,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意识不强,思想认识不到位。不少乡镇、牧村干部对宣传思想文化建设意识淡薄、甚至缺失,不能做到对牧村宣传思想文化建设丰富内涵的整体把握。甚至不知道牧村文化建设应该抓什么,如何抓,导致于不想抓、不愿抓的局面。他们在思想认识上有偏差,认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是“软任务”,不如搞经济建设,能够看得见,摸得着,体现政绩明显。长期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认为宣传思想文化建设不好搞,费钱费力抓不到点上,出不了成绩。
2、文化经济政策落实不够,文化事业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虽然,中央、省上制定和提出了关于加快基层文化建设的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但地方政府文化事业的投入幅度不是太高。尤其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很少,与经济增长的幅度相比,严重失衡。
3、文化阵地建设滞后,村级文化设施基本处于空白。截止目前,全县七乡一镇一场,已建成2处宣传文化站。还有1处正在修建当中。基层乡镇宣传文化站的覆盖面占全县乡镇、场总数的33.3%。40个行政村文化设施建设基本处于空白。远远满足不了牧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4、基层文化建设引领作用不强,牧民对文化活动方面的参与积极性不高。首先基层领导干部缺乏先进文化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过于单调、匮乏,导致封建迷信沉渣泛起,赌博打麻将之风盛行不止。在这种情况下,先进文化如何能够占领基层乡村阵地?不少干部群众对此十分忧心。这种现象,固然与大多数群众知识水平低、接受能力差,思想观念落后等因素有关。但主要原因则是基层干部对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宣传力度不够,工作方法不对路,缺乏相应的组织和因势利导,调动不了牧民群众参与先进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农村文化人才队伍缺失,文化活动后继乏力。绝大部分乡镇、村没有吹、拉、弹、唱和文学创作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也没有专业的文艺辅导人才。各乡镇文化站没有专门的文化干部,已建的2处文化站的管理人员都是由乡政府一般干部兼职,没有专业的文化知识和管理经验。总体素质偏低,业务能力不高,且大多身兼数职,工作处于应付状态。文化部门缺乏对文化工作者系统的业务培训,基层文化工作者学习新知识、接触新事物,出外开阔眼界的机会少之又少,在文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上很难有所作为。人员编制、经费支持、活动场地等得不到落实,文化活动开展没有发展后劲,基本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6、队伍素质整体不高。一是“先天不足”。全县宣传文化人才队伍来源比较杂,科班出身少,第一学历大专以上的比例不高,大多是工作之后再进修、再深造取得的。二是“专业人才少”。尤其是宣传文化部门调进来的干部中,绝大多数没有学过宣传报道或文化管理方面的专业,只能是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好多干部刚调进来,一时无法适应,工作上面“眉毛胡子一把抓”,费时费力抓不到点子上,工作上很难打开局面。三是属于“大家”的人才太少。在宣传文化领域能够担当起懂专业、能带头的人才少,特别是有影响力、知名度的“大家”类的人才更少。
7、队伍结构不合理。从年龄结构看,一些学科和专业人才断层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级专业人才年龄构成偏高。40岁左右的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比重较小。从专业结构看,就文化系统而言,有些专业如:戏剧人才、舞台艺术人才、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学术性研究人才、网络技术人才、图书情报信息人才等相当紧缺。从知识结构看,有的学科和专业人才学历结构偏低,知识结构老化,不少人仅停留在“技术性”层面,缺乏发展后劲。这种人才结构,很难适应和满足目前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8、民间艺人缺少机制管理。近几年来,民间文化艺术人才在我县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成为繁荣发展全县文化事业的重要力量。由于长期以来对民间艺人的作用、地位认识不清、重视不够,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缺乏有效的管理。平时也没有什么扶持的政策措施等。目前对民间艺人的管理处于无序、松散状态,影响了其作用发挥和水平的提高。
五、加强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思考
(一)加强领导。充分认识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和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储备是第一储备、人才工作是第一工作”的理念,切实加强对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全社会大力支持的抓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格局。要把人才建设工作列入宣传文化单位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的年度考核内容,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每年要对系统内人才的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工作业绩、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及岗位职能履行情况进行考核。加强对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宏观调控、中长期规划和督促协调等工作。
(二)重视培训。在抓好人才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的基础上,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重点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以培养拔尖人才、复合型人才为重点,以培养中青年人才的创新能力为切入点,不断提高宣传文化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一是要加强教育培训。整合培训力量,创新教育形式,组织人才参加各类专业培训,促使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建立基层文化骨干培训制度,每年至少举办1次馆、站文化专职干部学习交流活动,县、乡(镇)、场文化专职干部每年至少参加2次集中培训。每年至少组织宣传文化干部出外考察学习1次,进一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转变观念,有助于在工作实践中转变观念、创新思路,改进方法。逐步将继续教育与专业技术职务考证进行挂钩,调动各类人才学习的积极性,使全县宣传文化系统各类专业人员每年接受继续教育时间不少于15天。二是要注重实践培养。大力发展区域文化产业,举办好赛马大会等特色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在实践中培养人才;重视在宣传文化重点工作、重大课题项目中培养人才;采取上挂下派锻炼、横向交流、下基层采访、演出、体验生活等有效形式,选派宣传文化干部到艰苦环境和重要岗位接受锻炼、增长才干;充分发挥有专业知识、懂行业管理人员的带动作用,通过对中青年宣传文化人才骨干进行传、帮、带,提高他们的业务技能和管理水平。三是要抓好个性化培养。充分发挥用人单位、高等院校、各类协会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人才的个性化培养。重视用人单位的作用,促使岗位成才;重视高等院校的优势,抓好专业化教学;重视各类行业组织、学术团体的作用,整合资源,促进人才建设;重视培养民间文化人才,突出以师带徒的方式,延续传统文化项目的传承与发展。
(三)完善机制。一是要建立人才公平竞争机制。深化宣传文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行竞争上岗制度,完善目标责任制考核,积极推进干部交流,建立动态管理的长效用人机制。推行专业技术人才聘用制,按岗选人,竞聘上岗,奖优罚劣,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建立评价体系,对宣传文化人才实行“业绩文化”评价,真正形成“重业绩、重能力”的用人氛围,并作为提拔任用的依据。鼓励企事业单位对关键岗位的专业技术骨干和承担重点文化项目的带头人实行协议工资制、年薪制。对特殊专业岗位上的优秀拔尖人才,经批准可以实行高薪聘用。二是要建立人才合理流通机制。省、州、县、乡镇宣传文化干部实行上挂下派,增强机关干部的实践能力,拓宽基层干部的视野范围;加大宣传文化系统人才交流力度,理顺各级宣传部与“宣传口”单位的干部使用渠道,为激发宣传文化干部的干事创业奠定创造有利条件。三是要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对科研上有重大突破、创作上有重大成果、经营管理上实现较高经济社会效益的拔尖人才给予奖励。继续开展“三优两品牌”(优秀记者、优秀编辑、优秀人才,品牌栏目、品牌活动)评选活动,对高学历、高职称、有专长和优秀工作者给予表彰奖励。要重视对民间文化艺人的有效管理,对优秀民间文化人才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特别是对一些濒临灭绝的民间文艺项目和艺人进行重点扶持,推动民间文化艺术有序健康发展。建议中央、省上进一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宣传文化人才建设的支持力度,在政策、资金、培训等方面给予扶持、倾斜。四是要完善人才保障机制。根据宣传文化系统的职业性质、职业风险、对社会的累积贡献度等特点,实行具有宣传文化人才特点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住房、津贴制度和补充养老保险等制度,使编制内外的宣传文化人才在享受养老保险、经济适用房等待遇及社会保障上地位平等、待遇公平。对学有所长、贡献卓著的专业人才要优先缴费,在住房、职称等方面给予倾斜。要保证宣传文化专业人才的工资福利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做到“用适当的待遇留住人才”等激励机制。为吸引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加大投入。加大对宣传文化人才建设的投入,从实际出发,多渠道筹资。设立宣传文化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用于人才培养、培训、引进、扶持、激励和管理等方面的支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活宣传文化单位的内在活力,为宣传文化专业人才施展才华创造良好平台和发展环境。加大对优秀宣传文化人才的宣传力度,深入报道引才、育才、用才的先进经验,树立典型,扩大影响,为吸引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县委调研报告(3) |
返回目录
根据县委统一部署,按照《关于在全县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的通知》要求,近期,县委派出的三个调研组赴县直单位、各乡镇、村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前期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开展调研工作基本情况
**月底,分别由三名县领导带队,抽调县纪委、组织部、宣传部、县委办、政府办、县直机关工委等部门工作人员,组成三个调研组,采取个别走访、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等方式,深入到**余个县直单位、*个乡镇、**个村进行调研。此次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份,收回有效问卷份,参与问卷调查各层次对象*人次,其中党员占%,普通群众占%;召开座谈交流会场次,走访基层群众*人次。征求到意见建议*条。
从调研掌握的总体情况来看,基层干部群众普遍反映,近年来,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始终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坚持把群众路线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求思求变求发展、苦干实干拼命干,推动阿瓦县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对县委、政府的各项工作总体上是满意的。
二、*县在教育实践活动中需要总体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绩效考评机制不科学、不合理。
1、考评指标过多过滥,基层不堪重负。目前各类考核繁多,县、乡为了应付考核,编造档案成了负担,不仅失去考核的意义,而且还打乱一些单位的正常工作秩序,助长弄虚作假、骗上哄下的歪风。尤其是为应付考核,乡镇干部没有更多的精力、静下心去办实事。如:林果业、粮食种植、党建等考核任务太重、不科学,而且实际效果差,干部群众意见很大。
2、考评指标设置不合理,不切合实际。如:地区在对县(市)农业生产考核时,在发展设施农业上年年强行下达指标任务,从基层实践看,群众一方面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缺乏技术,温室大棚虽然建成了,但大多闲置,并没有收到实效;红枣筛选机的配备不符合基层实际。群众意见大。
(二)政府职能转变滞后。
1、行政干预过多。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考核任务,在林果业、粮食、畜牧业等工作方面,乡、村为完成任务,只有对不愿种植或养殖的农民采取行政强制手段推行,影响了干群关系。
2、存在建房返贫现象。近年来,地、县给各乡镇分配的富民安居任务很重,大部分建房户只能借债修房、贷款建房,但农民实际收入并未增加,有的因建房后收入反而降低,所借债务难于还清,造成农民债务缠身、修房返贫问题十分突出。
三、各层次、各领域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县直部门需要解决的问题。
1、县直部门对乡镇的各类检查过多,乡镇疲于应付。尤其是一些检查时间安排不合理,经常安排在周六、周日,或是放假前一天下发检查通知,节后上班第一天下来检查,缺乏人文关怀。
2、各部门文件过多。乡镇每周收到的文件太多,有的根本没有实质性内容,乡镇干部反映这么多文件连看的时间都没有、更不可能落实好。
3、党报党刊征订任务偏重、数量偏多。各单位从中央到地方规定的党报党刊都要订齐,一些单位还出现了同样的党报党刊要求订数份的情况,这增加了基层负担,与建立节约型社会要求有所不符。有关县直部门要求各单位、乡镇悬挂横幅、制作各类板报过多,严重增加了乡、村两经济负担。
4、一些县直部门干部工作作风不实,为基层提供服务不到位,许多工作停留在打电话、发文件上,平时下基层少,下基层调研、检查工作也是走马观花,不解决实际问题。
5、一些县直部门办事效率低,办事程序复杂。如:农村划宅基地要经村、乡、县、地区层层审批,环节多、审批时间长,群众对此不满意。
6、个别部门违反车辆管理规定,未经批准擅自购车、超标准配车、无编制购车、豪华装修车辆、个别领导干部公车私用、驾驶公车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个别部门对“三公经费”控制不严,存在超标准接待的问题。
(二)乡镇机关需要解决的问题。
1、乡镇干部超负荷工作。乡镇干部几乎没有休息日,长期超负荷工作,干部意见很大,致使一些乡镇干部思想不稳定、不安心基层工作;且乡镇干部调整使用太慢,影响了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
2、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基层最需要的是农业技术方面的人员,但目前部分乡镇事业站所,尤其是林业、农技、畜牧等站所人员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这些站所的服务能力。
3、个别乡镇干部工作作风漂浮,抓工作落实不到位。
(三)村、社区需要解决的问题。
1、关于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一是乡村债务多。因前些年的新农村和村级阵地建设,大部分乡镇和村都欠了许多债务,但相当一部分债务未纳入自治区村级债务清理范围内;二是村级组织无钱办事。相当一部分村无集体收入,有的集体土地但承包费过低、有的村几十年的承包费已提前收取,村集体无钱办事。
2、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存在问题。一是个别村干部处事不公、谋取私利,在申报补贴、农村低保、惠农政策等方面顾亲厚友、与民争利、弄虚作假,影响了干群关系;二是村务公开、财务收支等制度落实不到位。一些村重大事项不按程序民主决策、重大支出不按制度落实,村务、财务公开流于形式,由此造成的农牧民上访问题时有发生;三是农村的党员结构不平衡,老党员多,年轻党员少,而且年轻人对入党的积极性不高。
3、农村宣传文化建设薄弱。一是组织村(社区)党员干部学习形式单一,大多是通过读报纸、写笔记、写心得的方式,不吸引人,学习的成效不大;二是宣传效果不够好,没有充分利用有线电视、农村大喇叭这一当前农村宣传主要阵地,节目、内容等方面不够丰富,个别村大喇叭还未开通。
四、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关于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推进农村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当前,农村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在农村工作和农业生产上依然大包大揽,政府管得过多、统得过死,导致乡镇党委、政府职能错位、越位,工作中过多依赖行政命令和强迫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同时,由于政府职能不清,管得过多,但实际又管不了、管不好,也是滋生形式主义的原因之一。建议:
1、上级尽快出台加快推进南疆地区农村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尤其在农业生产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在切实放开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上实现重大突破。
2、县级政府职能应向“实验和指导”上转变,改变一味下指标、定任务、搞检查的工作方式;乡镇政府职能应向“示范和引导”上转变,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搞好示范引导、搞好服务上,切实改变农业农村工作的保姆式管理模式。
(二)关于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体系的建议。
应大幅度减少考核指标。地、县两级必须大量减少对乡镇的考核内容、考核次数(1年最好1次),没实质性、难于操作、没有成效的内容指标必须全部删除。让乡镇干部从应付考核的缚束中解脱出来,腾出更多精力抓实事。建议以县委、政府名义向地区提出建议,对组织部门千分制考核方式方法进行简化,将目前的 项考核指标压缩至 项;农业生产尽量少制定或不制定硬性摊派任务,侧重考核示范引导和技术服务工作,林果业考核技术服务和建立营销渠道情况,畜牧业考核开展技术服务情况。
(三)关于减少繁文缛节、精文减会的建议。
1、减少党报党刊征订。由宣传部门向上级建议取消党报党刊征订考核任务,各部门只征订一份新疆日报和阿克苏报,其它报刊由部门自愿征订,不要硬性摊派、下任务,给基层增加负担。
2、除县上统一组织召开的党代会、“三干会”、人大会、政协会等重要会议外,其他一般性会议和部门自行召开的会议一律不得悬挂横幅;未经县委、政府同意,有关部门不得擅自要求乡镇、县直部门悬挂宣传横幅、制作宣传板报。
(四)关于制止奢侈浪费、厉行节约的建议。
切实按照地区要求对违规公务车辆进行清理纠正,严格执行公务车辆配备有关规定,今后任何单位不得超编制、超标准配置公车,未经县公务车辆管理领导小组研究审批,任何单位不得擅自更新、配置公务用车。
(五)关于开展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建议。
1、分层实施,突出重点。此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应区分县、县直部门、乡、村四个不同层次,活动内容各有侧重,不搞一刀切;要突出领导干部这个重点,不能搞成“领导得病群众吃药”。
2、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要尽量精简信息、简报,少搞一些横幅、板报和
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不要形成新的“文山会海”和形式主义。3、借鉴和发扬以往开门搞活动的有益做法,多贴近群众,多做暖人心之举,调动群众参与整个活动的积极性。
县委调研报告(4) |
返回目录
根据市政协工作安排,由xx县政协经科委牵头,对我县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我县属于秦巴连片扶贫开发区,是592个国定贫困县之一。全县现有贫困村158个,占全县总村数的75.3%;现有贫困人口11.4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2.7%。新一轮扶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各项安排部署,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要求,狠抓精准对接、精准施策、精准帮扶,通过机制创新全力破解扶贫攻坚难题,全县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一)明确目标任务,强化组织保障。
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县委、县政府联系分管领导分别任副组长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从xx年起,每年完成贫困人口脱贫1.5万人以上的目标任务。相继印发了《xx县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xx县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办法》、《xx县选派干部进驻贫困村开展扶贫工作实施方案》、《xx县创新社会参与机制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方案》、《xx县各镇、部门扶贫开发年度考核实施细则》等系列制度措施,指导规范全县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
(二)深入摸底调查,逐一建档立卡。
根据中省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有关要求,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和选准对象、找准原因、定准类别的要求,逐村逐户开展贫困状况调查摸底,全面掌握贫困村、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并建档立卡,为实现精准扶贫工作奠定基础。县上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扶贫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扶贫建档立卡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扶贫信息监测中心。在贫困户识别过程中,我县探索推行的“户申请、组评议、村审查、镇审核、县审定”和“实地核实、到村到户,严格程序、群众评议,公平公正、三榜公示”的工作方法,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和省市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目前,我县已全面完成158个贫困村、11.45万贫困对象识别和信息录入工作,为精准监测、精准施策、精准脱贫奠定了基础。
(三)抓实精准对接,强化项目支撑。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精准扶贫项目整合工作,捆绑涉农项目资金,集中用于精准扶贫。我县按照“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原则和“乡镇申报、部门踏核、县上研定”的要求,由县扶贫局牵头汇总整理各镇贫困村急需实施的项目,分类反馈到相关部门进行现场核查,初步确定年度拟实施的项目和投资额度,经县政府审定后由县发改局、扶贫局和相关部门下达项目计划,有效提高了项目资金使用的精准度。截止目前,全县共整合县发改、国土、住建、交通、教育、农业、林业、水利、扶贫、电力、通讯等部门资金1.79亿元,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四)夯实综合措施,实施重点突破。
一是完善规划体系。为确保实现每年1.5万人以上贫困户脱贫目标,按照“五结合、四到位”的要求(坚持扶贫开发与城乡一体化相结合,区域发展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整村推进与到村到户相结合,产业扶贫、移民搬迁与教育扶贫相结合,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相结合;坚持增收项目到村到户,扶贫资金到村到户,帮扶措施到村到户,帮扶责任到干部人头),以解决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瓶颈问题为突破口,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城镇一体化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建立了系统完善的县、镇、村扶贫规划体系,确保扶贫规划与其他专项发展规划协调统一。同时,以户为基础、项目为支撑、移民搬迁安置为核心、产业发展和就业增收为重点,为贫困户逐一制定符合村情户情实际的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切实做到一村一策、一户一法。二是加快贫困户搬迁。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做好重点解决危居贫困户搬迁工作的通知》,明确在三年扶贫期间,必须彻底完成71个贫困村的危困户搬迁任务。为切实解决贫困户搬迁资金难的问题,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县农商银行积极合作,开展了危居贫困户搬迁贷款工作,建立金融扶贫产业贷款风险基金,扩大金融扶持产业信贷规模,确保xx年底前所有危居贫困户一户不少的搬入新居。三是推动产业发展。突出富硒特色产业开发,重点抓好茶芋药果菜(茶叶、魔芋、中药材、特色林果、富硒蔬菜)和猪牛羊鸡鱼(黑猪、黄牛、白山羊、乌骨鸡、富硒鱼)五大特色养殖业,并将特色产业与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相结合,延伸特色产业链,依托特色种养业,积极发展农村小型加工业,大力发展旅游、电商、劳务等三产服务,做到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产品有销路、增收有门路。四是强化劳务输出。采取“订单式、定向式”的方法,扎实开展修脚足浴、电子商务、民歌茶艺、特色烹饪和建筑劳务五大培训工程。
(五)干部驻村帮扶,充实扶贫力量。
我县结合联系服务群众“五个一”工作法,按照省、市、县派驻工作队不重合的原则,实行领导联村、部门包村、工作队驻村和干部包户工作机制,落实了71个贫困村驻村工作队;目前,71个驻村工作队410名干部全部进驻各贫困村履行帮扶工作职责,实行定点、定人、定时、定责帮扶,做到“一人驻村、单位全员帮扶”,确保了每个贫困村都有帮扶单位,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
当前,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还存在着四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合力未形成。
一些部门和干部潜意识认为扶持到户很难出“成绩”。导致有的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没有把心思用在扶贫工作上,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近一年时间,到底扶谁,怎样扶尚未完全搞清楚。一些镇政府未将精准扶贫工作列入本镇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认为精准扶贫工作,县上派的有工作队,自然由工作队负责,政府只催催进度,过问过问就行了,考核追责首先是追工作队的责。村干部只热衷于争取和实施覆盖面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于到户产业项目不热心,感到落实、实施难度大,不愿投入精力抓落实。扶贫工作队则认为,工作队是到镇入村协助当地政府、村两委开展扶贫工作,希望得到镇村两级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对目前的现状觉得工作无动力、无信心,感到彷徨和无奈。合力攻坚的氛围未形成。
(二)贫困户主观脱贫意识差,发展意识不强。
一是多数贫困人口文化素质低、思想保守、思维观念还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期,没有发展动力,安于现状。国家诸多惠农政策的实施和兑现,社会各界捐资捐物,使部分贫困户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思想。在入户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少数贫困户,当问及打算发展啥产业、如何发展拔穷根时,则不假思索的说:“我现在是三无,无钱、无劳力、无技术,啥都搞不成,你们既是来扶贫的,请你们给我安排低保”。二是就业观念严重落后。相当部分的贫困户处在小钱不愿赚,大钱赚不来的状态。以全县开展的修脚师培训为例,一些贫困户子女不参与,认为这项工作不体面、名声不好、不愿干。其择业标准与自身素质能力极不相符。
(三)资金投入滞后,到户产业实施难。
一是投入精准扶贫资金总量小。从xx年精准扶贫项目实施情况看,贫困村面上基础设施项目部分得到了落实实施,而到户扶持项目除移民户享受陕南避灾移民搬迁项目支持外,对贫困户产业扶持微乎其微。二是扶贫到户的扶持政策有待完善。目前出台的扶持产业发展政策、对产业规模的要求与贫困户的自身能力,生产水平不相匹配。一些扶贫资源投向了实施效果相对明显的“大户”身上,而“大户”与贫困户之间利益链接机制不健全,导致部分扶贫项目最终未能落实到贫困户。如现行的产业奖励扶持政策要求养羊50只以上、养鸡1000只以上,魔芋种植20亩以上等,这种标准无疑将贫困户排除在受扶持行列之外,难以获得产业发展扶持。三是精准扶贫项目落实严重滞后。截止5月中旬,贫困村项目计划、建设规模、扶持标准还未下达到镇村,时间过半,计划未下达,将会影响年度目标的实现。
(四)社会参与度不高,氛围不浓。
一是一些集体私营企业,个体工商老板的社会责任感不强,没有主动参与社会扶贫的意识,特别是对扶持贫困户发展经济,新建产业兴趣不浓,认为做这项公益活动时间跨度长,见效慢、成效难以短时间内显现。二是对社会扶贫的认识模糊,认为办公益就是社会扶贫的全部内容,忽视了支持农户发展,增加造血功能这一重内容。支持公益事业发展的确是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公益事业可以通过申报争取国家基础设施项目解决,而扶持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短缺,才是开展扶贫工作最大短板。这一短板并未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倾力支持。
(一)要深化认识,增进共识,形成合力。
一是开展对县、镇村干部精准扶贫工作的专题培训。首先培训要开宗明义,着重解决对精准扶贫工作内容和要求理解不透,无从下爪的问题。其次是通过培训增进共识。精准扶贫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一个工作队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它需要全县各级各部门通力合作,精准扶贫工作目标任务才能实现,要从根本上杜绝各吹各号、各唱各调的问题发生。二是建立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考核机制是推动工作的“方向标”。建议要制定更具操作力,具体化的考核措施,实行考核积分制,增加扶贫减贫分值,考核不仅是对扶贫工作队工作的考核,同时,要纳入对各镇年度综合考评。三是要理顺精准扶贫工作组织、指导、管理体系。镇设立精准扶贫工作办公室,镇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具体责任人,全面负责对本镇精准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督促,检查落实工作,避免县工作队与镇工作分离脱节问题。县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对各镇、队工作的指导意见和要求,直接发文到各镇精准扶贫工作办公室,避免向镇、队双向发文,互相推诿的问题,切实将镇、队、村、受扶个体统起来,形成合力。
(二)抓教育,转民风,增信心。
一是要重视宣传动员工作。注重通过会议动员、入户引导、参观学习等形式宣传政策,发动群众,使脱贫致富,建设美好家园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增强自我求变,自我发展的志气和信心。二是要重视开化引导工作。抓项目到村到户不是扶贫工作唯一渠道,抓好开化引导,强化扶“志”措施也十分重要,因此,在广泛开展政策、法制、树立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前提下,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用本地的事,身边的人通过自身艰苦努力,创业致富的案例进行开化引导,同时,要完善对优抚对象的管理体制,探索组织引导优抚户,根据自身能力实施力所能及的产业项目,培育其自食其力的能力。三是要努力引导贫困户转变就业,择业观念。要避免一方面在就业上急功近利,那里门槛低,来钱快就去那,不考虑安全,不顾长远,有的打了小半辈子工,老了老了还没学到一技之长。另一方面择业就业,好高骛远,长期无法就业的问题长时间存在。
(三)加大资金投入,尽早落实项目,提高扶贫效果。
一是建立涉农资金整合统筹机制。当前,涉农资金多头下达,零打碎敲、平均用力、“天女散花”的现象仍然存在,尽管县政府在整合统筹涉农资金上做了大量工作进行一些尝试和探索,但受限于体制性障碍,成效有限,急需从更高的层面,更深的层次,更广的范围加以解决。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对涉农资金进行科学规划和统筹归并力度,推进涉农资金整合统筹,集中财力办大事,做大扶贫资金总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二是建立金融扶贫引导机制。要出台激励措施,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引导金融资源向贫困村倾斜,加大对贫困户的信贷支持。三是要建立受扶企业和“大户”帮带贫困户考核机制,夯实企业和“大户”帮带责任,打牢企业,“大户”与贫困户之间利益链接链条,使贫困户能够从多渠道,广范围得到帮扶。四是要加大对现代农业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土地流转步伐,采取企业流转,反租倒包形式,根据贫困户生产能力反租倒包给贫困户,引导农户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产供销一条龙格局,促进贫困户产业发展、效益提升。五是要制定出台帮扶贫困户发展的到户扶持政策,明确与贫困户自身能力相适应的项目规模和扶持标准,针对贫困户经济实力弱,生产能力差,管理水平低的现状,建立小发展小补,大发展大补的激励扶持机制,调动贫困户发展生产源动力,解决贫困户难以享受到产业发展扶持问题。六是要加大扶贫项目落实力度,尽早下达项目计划,确保年度目标实现。
镇、村、工作队,要统筹安排贫困村扶贫项目,在抓好本年度项目实施的同时,科学规划次年度扶贫项目,并及时向扶贫局申报,扶贫局将收集的项目汇总分送各相关部门作为本部门申报下年度项目的依据。各相关部门在项目申报时,要尽量保证贫困村项目需求,确保贫困村建设项目落在实处。
县委调研报告篇二
一、今年以来政法综治工作的主要特点和经验做法 一是党政领导高度重视。今年以来,我县坚持以“发展第是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来统揽工作全局,把政法综治维稳工作摆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不断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紧紧抓住当前全县政法综治维稳工作的核心问题,提出了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操作性和实用性的今后工作的新措施、新思路,找准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对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等各项工作,有效推动维稳工作由保稳定向促和谐转变,确保全县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全县政法综治维稳工作得到全面加强,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加和谐的社会环境和有力的法制保障。
二是基层基础有效夯实。着力在健全政法综治基层组织建设上下功夫,确保基层有组织管事;着力在加强政法综治基层队伍建设上下功夫,确保基层有人员干事;着力在完善政法综治基层制度建设上下功夫,尤其是在矛盾排查、稳控化解、重点整治、帮教管控、分析研判、应急处置、督促检查等方面,建立健全常态化规范化的工作制度,确保基层有规矩行事;着力在强化政法综治基础业务建设上下功夫,突 1 出做好源头预防和稳控化解工作,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与幸福感;着力在加强政法综治基层基础保障建设上下功夫,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经费投入机制,为基层政法综治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保障支持,有效激发基层活力,使基层政法综治部门真正成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稳固防线。
三是创建成果进一步凸显。年初以来,各乡镇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上体现了负责、主动和创新精神,共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995件,土地纠纷等978件,基层法庭调解成功率达到90.5%;全县农村到省进京群体访事件、暴力恶性案件、邪教组织违法犯罪案件、重特大治安灾害事故及公共场所群死群伤事故均为零;全县农村刑事、治安案件发案及火灾事故同比大幅下降;农村群众对平安创建工作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率明显提升。
二、对全市政法工作会议的意见、建议
一是建队伍、树形象、强基层。抓好工作,要有人,有条件,要把政法机关形象树立起来,推进标准化建设,将其延伸到乡镇(街道)、村(社区),加强基层政法力量,避免基层没人的尴尬局面。要以全党重视社会管理创新为契机,完善组织体系、机构,配齐配强队伍。二是治源头、搞协调、保化解。要进一步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主动介入重 2 大工程项目建设论证会。要推广司法救助资金,让利于民,保护弱势当事人的合法利益。三是严打击、公执法、保平安。要坚持以“打四黑、除四害”、“清网行动”为主攻方向,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要保障政法机关依法独立办案的权利的同时,做好执法公正廉洁监督工作。四是抓创新、建机制、保落实。鲜活的经验来自基层,要发挥试点的示范作用,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不断完善社会管理机制,加强工作力度,保证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圆满完成全年工作任务,保一方平安,确保全市政法综治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五是尽快成立纪工委、法学会及信息网络中心。
三、政法机关开展政法工作的载体、总体思路和主要措施
2012年,政法综治工作要按照中央、省政法工作会议总体要求和委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整改落实方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深入分析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在政法综治工作中的具体表现,深入调研,强化指导,加大力度,落实措施,着力维护公平正义,着力规范执法行为、强化执法监督,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工作的各个方面,努力推动工作创新发展,为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作出贡献。
(一)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工作,不断提高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
1、大力发展专业化、职业化的人民调解员队伍。完善专职调解员的工作考核制度,逐步建立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人民调解员队伍。加紧制定基层人民调解员培训计划,努力提高调解人员的调解技巧和工作水平。
2、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以“方便群众、服务社区”为目标,按照“高标准、高起点”的要求,强化服务中心的硬件设施建设。同时,深化基层司法所与法庭“通联互动”和“共建法律服务网”等工作,逐步完善人民调解工作程序与诉讼程序有效的衔接机制,进一步提升人民调解协议的效力,推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3、积极拓展人民调解的工作领域。主动介入旧城改造、征地拆迁以及企业改制、劳动关系调整引发的各种矛盾纠纷的调处,努力维护社会稳定。在加强社区、街道等人民调解组织的基础上,加强沟通协调,调动更多的部门与单位参与到纠纷解决的体系中来。
4、稳妥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组织人员对社区矫正进行先期调研,认真
总结
过去同公安、检察院、法院等单位联合开展的对缓刑人员实行新的考察监督机制工作形成的经验,探索符合实际、科学规范、衔接有序的工作机制,不断提高教育矫正的质量和教育改造水平。(二)进一步规范法律服务职能,全力服务于“平安鄄城”的建设
1、拓展工作领域,提高法律服务水平。主动介入重大经济活动,依法为旧城改造、征地拆迁和房地产买卖等重要民商事活动提供公证服务和法律咨询,预防纠纷,化解矛盾,确保各项经济建设工作的顺利发展。对可能出现的矛盾,要积极发挥职能作用,组织力量及时化解。坚持做好“涉法访”的接待工作,运用法律、法规和政策积极协助有关部门调处群体性突发事件,引导群众依法妥善处理各种利益纠纷。
2、创新工作方法,改善法律服务现状。加强法律援助中心队伍建设,增强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工作能力,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
四、开展好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政法文化建设
(一)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1、政法机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捍卫者,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建设者、保障者。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政法系统的首要政治任务。要把政法核心价值观建设作为加强政法机关自身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认真组织全体政法干警学习、讨 5 论、实践,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确保政法工作和政法队伍建设的正确方向。
组织开展政法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实践活动,要切实抓好四个方面。一是要坚定理想信念,解决好“忠于谁”的问题。二是要牢固宗旨意识,解决好“为了谁”的问题。三是要强化执法司法,解决好“维护谁”的问题。四是要严明纪律作风,解决好“我是谁”的问题。
2、做党的忠诚卫士,政治方向至关重要。政法机关要始终不渝地坚持把党放在心中、把法律放在心中、把正义放在心中,只有经常性开展政法核心价值观教育,才能确保政法队伍在执法思想、执法实践、执法作风等方面真正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政法核心价值观,是在政法各单位的探索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纲领性指导精神。忠诚是前提,公正是灵魂,清廉是基石,为民是目的,四者相辅相成,构成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没有明确的核心价值观,就难以形成统一的精神力量,从而丧失凝聚力和战斗力。政法核心价值观建设是加强政法机关自身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影响深远,意义重大。推进政法核心价值观建设,要着力在思想保障上下功夫、着力在丰富载体上下功夫、着力在抓好实践上下功夫、着力在提升公正廉洁执法水平上下功夫。
(二)推动保障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大力创造健康向上的文化发展环境,大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保障。
2、要把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同开展“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政法核心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进一步深化对政法系统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重要作用的认识,明确政法机关保障和服务文化建设的新要求。
3、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大法制宣传工作力度,推动法治文化建设。深入开展法律服务“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活动,重点围绕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管理、服务等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大力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全面提升人民调解的社会影响力,促进和谐文化建设;坚持文化育警,不断开辟司法行政文化新领域、新阵地,深化司法行政文化建设,树立队伍良好形象,提升干警职业荣誉感,提升队伍软实力。
4、要依法惩治文化领域违法犯罪,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创造健康向上的文化发展环境;要积极推动和谐文化建设。融法理情于一体,坚持调解优先的原则,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努力构建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帮助人的政法人文环境。
(三)打造过硬队伍推进政法工作
1、要进一步加强队伍正规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 7 会管理,加大对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整治,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扎实做好当前各项政法工作。
2、政法核心价值观为社会治安新秩序建设的深入推进提供了不竭精神动力。认真践行政法核心价值观,就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坚定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忠于政法事业的理想信念,牢固树立政权意识和大局意识,夯实维稳基层基础工作;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工作机制,依托信息化建设,不断创新社会治安管理工作;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筑牢公平正义根基。
县委调研报告篇三
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为了摸清我委所属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现状、需求状况,为防城港市中长期人才规划编制提供依据,最近,我们就市属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现报告如下:
一、队伍现状
据调查分析,我委所属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现状,概括起来说就是“四少二多”,即人才总量少,高层次人才少,高学历人才少,女性经营管理人才少,中青年管理人员多,管理人员中低学历人员多。
据不完全统计,我委所属国有(控股)企业共73家,职工总数5792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541名,占职工总数的9.34%,其中女的165人,占管理人员的30.5%,男的376人,占管理人员的69.5%。
按管理层级划分,企业领导人员126名,占总数的23.29%;中层管理人员243名,占总数的44.91%;其他管理人员172名,占总数的31.8%。
按学历层次划分,其中研究生学历6名,占总数的1.11%;大学本科学历86名,占总数的15.9%;大学专科学历163名,占总数的30.12%;中专及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以下292名,占总数的53.97%。
按年龄结构划分,其中35岁以下258名,占总数的47.69%;36岁至40岁105名,占总数的19.41%;41岁至45岁78名,占总数的14.42%;46岁至50岁47名,占总数的8.69%;51岁至54岁31名,占总数的5.73%;55岁以上22名,占总数的4.07%。
从行业分布情况看:农林牧渔业73人,占13.5%;制造业15人,占2.78%;房地产、建筑业137人,占25.33%;批发零售餐饮业122人,占22.55%;交通运输物流业87人,占16.09%;电力、水利业22人,占4.07%;其它如文化、教育、社会服务等行业85人,占15.72%。
二、经验和做法
我委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和管理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措施,不断加强了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为我委所属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一)加强领导,健全工作机制。我委把经营管理 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为确保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工作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按照市委的要求,我们进一步理顺了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工作机制,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主任为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工作的领导。经常召开会议商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工作的工作计划和工作安排,建立了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委各职能科室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企业广泛参与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工作格局,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工作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各企业也相应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规章制度,并在实践不断完善。市金海岸宾馆制定的部门经理竞争上岗制度,使一些年轻人脱颖而出走上管理岗位,企业内部呈现出生机勃勃、竞争有序的有利于人才成长工作环境。
(二)搞好教育培训,强化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素质。我委高度重视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的教育培训工作,将提高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一是抓好委机关的教育学习。通过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会、委机关党员干部学习会,主要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科学 发展观活动读本和业务技能知识等。二是抓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教育培训。2006年以来,我委共举办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班3期,培训企业管理人员156人次;与市委组织部联合举办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班1期,培训企业管理人员20人;参加上级等单位举办的各类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班27期,培训企业管理人员521人次。三是学以致用,围绕中心工作抓培训。市城城投公司紧紧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投融资这一中心工作,积极组织经营管理人员学习信托融资、项目融资、股权投资等新思路、新方法,为城市建设项目在资本市场上融资作一些良好的探索和尝试。
(三)积极探索,提升经营管理人才工作的整体水平。我委始终把创新机制作为提升人才工作整体水平的突破口和着力点,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促进了人才工作的良性发展。一是搭建平台,积极推进企业与企业、企业与事业单位、企业与党政机关之间的人才交流工作,多渠道培养企业人才,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先后安排了53名各类人才到企业各级管理岗位任职;选择了15名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年青优秀企业管理人员到机关挂职锻。二是创新选用机制,努力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我委在认真总 结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引进选拔工作的基础上,先后制定了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评价等方面的一系列政策和规定,加大了面向社会招录优秀人才的力度。几年来,各企业通过笔试、面试共对外选拔各类人才249名,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选拔任用提供了可靠保障。
(四)创新竞争激励机制,优化了人才资源。我们根据企业特点研究制定了聘用制、年薪制、工效挂钩制等一系列鼓励人才竞争的激励制度,以岗位代替身份管理,建立了以品德、学识、能力和业绩四要素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使用模式,逐步形成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机制。四是加强宣传,进一步优化了人才成长的环境。我们加强了宣传工作,营造了尊重人才、爱护人才的良好氛围。在此基础上,各企业在工作环境和待遇上向人才倾斜,把事业留人、感情留人、适当待遇留人真正落到了实处。几年来,我委先后对62名各类优秀经营管理人才给予了表彰,并对他们的先进事迹进行了宣传,在企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通过以上工作,营造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三、问题和原因
(一)人才总量不足。由于目前我市大部分国有企业经营困难,缺乏引才资金,企业对各类人才缺乏吸引力,不仅招不到优秀的管理人才,也难以招到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
(二)人才后劲不足。企业现有经营管理人才占员工总数的比重不高,分布也不均衡,特别是一些停产、半停产企业,人才已基本流失。许多企业经营管理层人员,除了参加一些会议,几乎没有机会参加学习培训以增长知识素养,更新管理理念,无法应对市场变化。此外,大中专毕业生也不愿到一些困难国有企业工作。
(三)人才布局不尽合理。我市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中有许多是会经营懂管理的精英,然而受传统官本位思想的影响,挤在机关,造成机关冗员,人浮于事也不愿到企业去一展身手。而企业却人才缺乏,以致小才大用,给企业发展造成人才瓶颈。
(四)高素质经理人才奇缺。企业现有的经营管理人才层次偏低,缺乏拔尖人才。职业化经营人队伍尚未形成。
(五)思想观念陈旧落后。一些企业的员工甚至经营管理层仍存在吃大锅饭的平均主义思想,官本位意识太浓,忌贤妒能,对于新聘人才后来居上享有高薪,心理上 有抵触情绪。
(六)人才机制不够灵活。许多企业对人才是爱恨交加,培养了又怕跑掉,提高待遇又怕恃才傲物,捧不得放不下,无所适从。
产生以上现状的根本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资源匮乏,难招人。我市的国有企业总量少,规模小,基础比较薄弱,企业内部资源(如资金、产品、销售渠道、品牌等)捉襟见肘,企业无法在高素质,高知识、高能力的人才招聘上取得大的突破。
二是待遇低,难留人。我市国有企业大多数都不景气,生产经营不正常,经济效益低,员工薪酬低下,留不住经营管理人才。
三是制度不健全,难管人。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中,制度不健全,规章不完善,职责不清,奖惩不明,管理随意、松散,遇事搞“人治”,老总说了算,会干、实干的人吃力不讨好,而那些阿谀奉承者则深受器重,极大地打击了想干事、能干事人的工作积极性。
四是选人用人机制不完善。一些企业没有建立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体制相适应的选人用人机制,选什么人,用 什么人全凭老总的好恶。一些企业搞“一朝天子一朝臣”,使得一些正直诚实、能力很强的人,也会因企业内部的压制而无法施展才华,直至被挤走。
四、加强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树立科学人才观,构建新的人才考评体系。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邓小平同志的人才发展观,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充分认识“人才强企”的重大意义,力足长远,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要树立人人都是人才的观念,按照以人为本,人尽其才,择优竞争的人才管理理念,用发展的眼光看人、选人、用人,强调用能人,包括那些有非本质性缺点的能人。坚持需要和实用的用人原则,大胆使用那些德才兼备、懂管理、会经营、业务精、思路开阔、综合素质高的中青年经营管理人才,把他们推到领导管理岗位,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强化能力和业绩的导向作用,打破重学历、资历、轻能力、业绩的倾向,构建新的考核评价体系,最大限度地调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广泛吸纳各地优秀经营管理人才。一是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人才政策。研究制定我 市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引进、培养实施办法和工作规划,出台优惠政策,引进一批企业管理、金融投资、建筑工程、旅游策划等方面急需的经营管理人才。二是拓展人才引进渠道。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多渠道、多方位邀请和吸纳各类优秀经营管理人才来防城港市,采取流动方式从事兼职、咨询、讲学、科研和技术合作、技术入股、投资兴办企业或从事其他专业服务。三是优化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流动的体制环境。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流动的后顾之忧。消除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部门、身份、所有制限制,疏通人才队伍之间、不同所有制单位之间人才的流动渠道。
(三)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管理。坚持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管干部和党管人才的原则,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断改革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的管理体制,努力构建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能够促进人才有序流动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人事人才管理新体制,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人才、爱惜人才、任用人才的良好氛围。
(四)注重培养。优秀企业家及高层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是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要重视企业家队伍的 培养建设,努力打造国有企业高层经营管理人才。要逐步建立人才培训制度和培训基地,加大培训力度,通过学习、交流、考察、培训来提高现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总体素质,不断提升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参与市场竞争的应变能力。同时还要抓好在岗员工的培训,重点是抓好企业后备人才的培训。
(五)建立和完善引才留才机制。要建立和完善选人、用人、育人、留人、引才的工作机制,在优先从企业内部挖掘提拔员工的同时,要通过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改组,盘活存量资产,引进战略投资的契机,加大“引才”力度,实现“人才强企”战略,促进我市国有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中共防城港市人民政府国有 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委员会
2010年6月28日
县委调研报告篇四
提供一篇调研报告,为您提供帮助!
科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当前我县“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最近,我委围绕这一课题开展了调研。
一、全县农业产业结构现状
近年来,县把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整体推进农村经济的重要手段来抓,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农业农村政策,加快特色产业发展,培育形成了畜牧养殖、茶叶、蚕桑、食用菌、高山蔬菜、干鲜果、笋竹两用林、中药材等八个农业主导产业。到2007年底,全县共有各类农产品基地20多万亩,其中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4个,面积2.8万亩;培育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市级17家。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4533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农民从第一产业人均现金收入1903元,比上年增收568元,增幅达42.5%。
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虽然取得了明显进展,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主导产业散乱。第一,八大主导产业规模都比较小。各个产业2007年的产值基本在1亿-2亿之间,其中蚕桑产业年产值是0.81亿元,食用菌产业年产值是1.62亿元,茶叶产业的产值是1.41亿元,最大的畜牧产业,2007年产值也只有2.26亿元。第二,市场影响力不够。一方面是中药材等多个产业没有自己的品牌,即使有自己的品牌,知名度也不高,最有名的是禽业的“均得利”,也仅仅是省著名商标。另一方面像茶叶产业品牌太多,共有十几个品牌,但没有一个品牌在全国,甚至在全省有影响力。第三,主导产业太多,有的起不到主导作用。比如中药材产业,笋竹两用林等产业,一直缺少管理和扶持,基本处于自生自灭状态。
2、农产品深加工滞后。一方面,本县农业产业缺乏深加工,向市场出售的都是农民生产的初级产品,产品附加值低,价格波动大,容易挫伤农民种养积极性。另一方面,农产品深加工规模都比较小,起不到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如全县12家茶厂绝大部分是家庭作坊式的加工,最大的企业日产量也只有几百公斤。
3、产业发展资金缺乏。一是财政性资金投入不足,2007年全县的农业产业化资金仅有300万元,与产业结构调整所需求的资金投入差距很大。二是贷款困难,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许多产业发展都存在资金紧张问题,但由于抵押担保和信贷规模等问题,缺乏金融部门的支持。
4、农业技术力量薄弱。目前农业部门与乡镇在管理技术人员上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存在管人与管事脱节现象;农业部门、乡镇政府缺乏技术人员,有的产业根本就没有专业技术人员,直接影响对产业的技术指导和农民的收益,从而影响产业的提升。
5、产业用地制约多。第一是缺少规划,目前农业产业用地管理无序,出现“农民想批,土地部门不敢批;发生乱搭建,土地部门不好管”的现象;第二是土地指标制约,目前整个用地指标对农业企业支持力度不足,很多企业和产业发展的瓶颈项目得不到扩大,影响了整个产业的发展。
三、
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意见建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一个系统工程,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当务之急,须着力做好几下几项工作:
(一)科学规划主导产业。农业主导产业,必须具有一定的规模,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和一定的区域影响力,要通盘考虑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提倡发展生产成本低,适宜全县普通农户种养的产业。继续扩大蚕桑规模,解决集中连片问题;整合茶叶品牌,打响“仙都笋峰”牌子;培育畜禽龙头企业,增强带动力;稳定菌业生产,着力开发多菌种,尤其是草腐菌;挖掘笋竹潜力,增加产业效益;提升蔬果档次,解决深加工问题;弘扬传统特色产业,如黄花菜、土索面、蕃莳片等一些传统农产品,代表着一种文化和一段历史,一定要注意保护。
(二)尽快出台农村土地流转指导意见。农业产业只有规模发展,才具有最大的市场效应和效益,必须改变我县 “零星、分散”的现状。因此,建议县政府尽快出台农村土地流转的指导意见,切实破解农村土地流转制约农业产业规模发展的问题。
(三)尽快出台农业产业标准化生产标准。产业发展要紧紧依靠标准化,提高产业竞争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要尽快出台农业主导产业标准化生产标准,提高全县的农业主导产业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
(四)重视扶持农业龙头企业。要重视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解决他们的生产要素制约问题,尤其要优先解决他们项目发展用地。比如茧丝绸的中心茧库用地。
(五)建立农产品加工功能区。农产品加工对空气和水等环境因素要求较高,需要一个相对独立的集中加工区,以优化农产品加工环境,引导农产品加工业集约集聚发展。同时要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引导社会资金向农产品加工领域转移,增强农产品加工能力,延伸农业发展产业链。
(六)加大对低收入农户的政策扶持。要重视低收入农户的增收问题,尤其是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农户增收问题,增加农业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要对他们发展效益农业进行政策性扶持,鼓励农民创业创新,增加收入。
(七)加强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除香菇和茶叶产业有规模市场外,其它主导产业没有专业市场。必须重视农产品销售问题,加大投入,加快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民的经营环境。
县委调研报告篇五
根据市第一书记工作安排,由xx县第一书记经科委牵头,对我县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我县属于秦巴连片扶贫开发区,是x个国定贫困县之一。全县现有贫困村x个,占全县总村数的x%;现有贫困人口x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x%。新一轮扶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各项安排部署,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要求,狠抓精准对接、精准施策、精准帮扶,通过机制创新全力破解扶贫攻坚难题,全县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一)明确目标任务,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县委、县政府联系分管领导分别任副组长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从xxxx年起,每年完成贫困人口脱贫x万人以上的.目标任务。相继印发了《xx县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xx县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办法》、《xx县选派干部进驻贫困村开展扶贫工作实施方案》、《xx县创新社会参与机制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方案》、《xx县各镇、部门扶贫开发年度考核实施细则》等系列制度措施,指导规范全县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
(二)深入摸底调查,逐一建档立卡。根据中省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有关要求,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和选准对象、找准原因、定准类别的要求,逐村逐户开展贫困状况调查摸底,全面掌握贫困村、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并建档立卡,为实现精准扶贫工作奠定基础。县上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扶贫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扶贫建档立卡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扶贫信息监测中心。在贫困户识别过程中,我县探索推行的“户申请、组评议、村审查、镇审核、县审定”和“实地核实、到村到户,严格程序、群众评议,公平公正、三榜公示”的工作方法,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和省市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目前,我县已全面完成x个贫困村、x万贫困对象识别和信息录入工作,为精准监测、精准施策、精准脱贫奠定了基础。
(三)抓实精准对接,强化项目支撑。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精准扶贫项目整合工作,捆绑涉农项目资金,集中用于精准扶贫。我县按照“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原则和“乡镇申报、部门踏核、县上研定”的要求,由县扶贫局牵头汇总整理各镇贫困村急需实施的项目,分类反馈到相关部门进行现场核查,初步确定年度拟实施的项目和投资额度,经县政府审定后由县发改局、扶贫局和相关部门下达项目计划,有效提高了项目资金使用的精准度。截止目前,全县共整合县发改、国土、住建、交通、教育、农业、林业、水利、扶贫、电力、通讯等部门资金x亿元,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四)夯实综合措施,实施重点突破。一是完善规划体系。为确保实现每年x万人以上贫困户脱贫目标,按照“五结合、四到位”的要求(坚持扶贫开发与城乡一体化相结合,区域发展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整村推进与到村到户相结合,产业扶贫、移民搬迁与教育扶贫相结合,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相结合;坚持增收项目到村到户,扶贫资金到村到户,帮扶措施到村到户,帮扶责任到干部人头),以解决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瓶颈问题为突破口,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城镇一体化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建立了系统完善的县、镇、村扶贫规划体系,确保扶贫规划与其他专项发展规划协调统一。同时,以户为基础、项目为支撑、移民搬迁安置为核心、产业发展和就业增收为重点,为贫困户逐一制定符合村情户情实际的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切实做到一村一策、一户一法。二是加快贫困户搬迁。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做好重点解决危居贫困户搬迁工作的通知》,明确在三年扶贫期间,必须彻底完成x个贫困村的危困户搬迁任务。为切实解决贫困户搬迁资金难的问题,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县农商银行积极合作,开展了危居贫困户搬迁贷款工作,建立金融扶贫产业贷款风险基金,扩大金融扶持产业信贷规模,确保2016年底前所有危居贫困户一户不少的搬入新居。三是推动产业发展。突出富硒特色产业开发,重点抓好茶芋药果菜(茶叶、魔芋、中药材、特色林果、富硒蔬菜)和猪牛羊鸡鱼(黑猪、黄牛、白山羊、乌骨鸡、富硒鱼)五大特色养殖业,并将特色产业与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相结合,延伸特色产业链,依托特色种养业,积极发展农村小型加工业,大力发展旅游、电商、劳务等三产服务,做到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产品有销路、增收有门路。四是强化劳务输出。采取“订单式、定向式”的方法,扎实开展修脚足浴、电子商务、民歌茶艺、特色烹饪和建筑劳务五大培训工程。
原则,实行领导联村、部门包村、工作队驻村和干部包户工作机制,落实了x个贫困村驻村工作队;目前,x个驻村工作队x名干部全部进驻各贫困村履行帮扶工作职责,实行定点、定人、定时、定责帮扶,做到“一人驻村、单位全员帮扶”,确保了每个贫困村都有帮扶单位,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
当前,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还存在着四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合力未形成。一些部门和干部潜意识认为扶持到户很难出“成绩”。导致有的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没有把心思用在扶贫工作上,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近一年时间,到底扶谁,怎样扶尚未完全搞清楚。一些镇政府未将精准扶贫工作列入本镇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认为精准扶贫工作,县上派的有工作队,自然由工作队负责,政府只催催进度,过问过问就行了,考核追责首先是追工作队的责。村干部只热衷于争取和实施覆盖面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于到户产业项目不热心,感到落实、实施难度大,不愿投入精力抓落实。扶贫工作队则认为,工作队是到镇入村协助当地政府、村两委开展扶贫工作,希望得到镇村两级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对目前的现状觉得工作无动力、无信心,感到彷徨和无奈。合力攻坚的氛围未形成。
(二)贫困户主观脱贫意识差,发展意识不强。一是多数贫困人口文化素质低、思想保守、思维观念还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期,没有发展动力,安于现状。国家诸多惠农政策的实施和兑现,社会各界捐资捐物,使部分贫困户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思想。在入户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少数贫困户,当问及打算发展啥产业、如何发展拔穷根时,则不假思索的说:“我现在是三无,无钱、无劳力、无技术,啥都搞不成,你们既是来扶贫的,请你们给我安排低保”。二是就业观念严重落后。相当部分的贫困户处在小钱不愿赚,大钱赚不来的状态。以全县开展的修脚师培训为例,一些贫困户子女不参与,认为这项工作不体面、名声不好、不愿干。其择业标准与自身素质能力极不相符。
(一)要深化认识,增进共识,形成合力。一是开展对县、镇村干部精准扶贫工作的专题培训。首先培训要开宗明义,着重解决对精准扶贫工作内容和要求理解不透,无从下爪的问题。其次是通过培训增进共识。精准扶贫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一个工作队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它需要全县各级各部门通力合作,精准扶贫工作目标任务才能实现,要从根本上杜绝各吹各号、各唱各调的问题发生。二是建立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考核机制是推动工作的“方向标”。建议要制定更具操作力,具体化的考核措施,实行考核积分制,增加扶贫减贫分值,考核不仅是对扶贫工作队工作的考核,同时,要纳入对各镇年度综合考评。三是要理顺精准扶贫工作组织、指导、管理体系。镇设立精准扶贫工作办公室,镇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具体责任人,全面负责对本镇精准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督促,检查落实工作,避免县工作队与镇工作分离脱节问题。县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对各镇、队工作的指导意见和要求,直接发文到各镇精准扶贫工作办公室,避免向镇、队双向发文,互相推诿的问题,切实将镇、队、村、受扶个体统起来,形成合力。
(二)抓教育,转民风,增信心。一是要重视宣传动员工作。注重通过会议动员、入户引导、参观学习等形式宣传政策,发动群众,使脱贫致富,建设美好家园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增强自我求变,自我发展的志气和信心。二是要重视开化引导工作。抓项目到村到户不是扶贫工作唯一渠道,抓好开化引导,强化扶“志”措施也十分重要,因此,在广泛开展政策、法制、树立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前提下,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用本地的事,身边的人通过自身艰苦努力,创业致富的案例进行开化引导,同时,要完善对优抚对象的管理体制,探索组织引导优抚户,根据自身能力实施力所能及的产业项目,培育其自食其力的能力。三是要努力引导贫困户转变就业,择业观念。要避免一方面在就业上急功近利,那里门槛低,来钱快就去那,不考虑安全,不顾长远,有的打了小半辈子工,老了老了还没学到一技之长。另一方面择业就业,好高骛远,长期无法就业的问题长时间存在。
(三)加大资金投入,尽早落实项目,提高扶贫效果。一是建立涉农资金整合统筹机制。当前,涉农资金多头下达,零打碎敲、平均用力、“天女散花”的现象仍然存在,尽管县政府在整合统筹涉农资金上做了大量工作进行一些尝试和探索,但受限于体制性障碍,成效有限,急需从更高的层面,更深的层次,更广的范围加以解决。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对涉农资金进行科学规划和统筹归并力度,推进涉农资金整合统筹,集中财力办大事,做大扶贫资金总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二是建立金融扶贫引导机制。要出台激励措施,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引导金融资源向贫困村倾斜,加大对贫困户的信贷支持。三是要建立受扶企业和“大户”帮带贫困户考核机制,夯实企业和“大户”帮带责任,打牢企业,“大户”与贫困户之间利益链接链条,使贫困户能够从多渠道,广范围得到帮扶。四是要加大对现代农业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土地流转步伐,采取企业流转,反租倒包形式,根据贫困户生产能力反租倒包给贫困户,引导农户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产供销一条龙格局,促进贫困户产业发展、效益提升。五是要制定出台帮扶贫困户发展的到户扶持政策,明确与贫困户自身能力相适应的项目规模和扶持标准,针对贫困户经济实力弱,生产能力差,管理水平低的现状,建立小发展小补,大发展大补的激励扶持机制,调动贫困户发展生产源动力,解决贫困户难以享受到产业发展扶持问题。六是要加大扶贫项目落实力度,尽早下达项目计划,确保年度目标实现。镇、村、工作队,要统筹安排贫困村扶贫项目,在抓好本年度项目实施的同时,科学规划次年度扶贫项目,并及时向扶贫局申报,扶贫局将收集的项目汇总分送各相关部门作为本部门申报下年度项目的依据。各相关部门在项目申报时,要尽量保证贫困村项目需求,确保贫困村建设项目落在实处。
县委调研报告篇六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加强组工文化建设既是建设高素质组工队伍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必然要求。2021年以来,xx县委组织部围绕加强组工文化建设、推动组织工作科学发展,按照系统研究、全员参与、长期建设的思路,紧密结合“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对组工文化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主要做法
县委组织部成立组工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定期研究组工文化建设工作,制发组工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组工文化建设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要内容及相关要求,着力在四个方面开展建设。
(一)开展价值文化建设,培育科学的组工理念。价值文化是组工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指引着组工干部的前进方向。全员参与推进价值文化的形成。采取“个人提,集体议,会议定”的方式,组织机关全体职工对价值文化的概念、内涵、表现形式、基本内容进行反复讨论,集思广益。系统提炼出了“组党员干部人才合力、织富足文明和谐美景”的部门愿景,“以公道之心行公道之事、以正派之风选正派之人”的核心价值观,“文化立部、规范治部、素质强部、创新兴部”的发展路径,“公道正派选干部、五湖四海聚人才、脚踏实地抓基层”的组工使命,“敢于担当、敢于出新、敢于吃亏、敢于碰硬、敢于争先”的组工精神等价值文化的核心理念。围绕核心理念,系统提炼出组工干部“无限忠诚、乐观向上、包容大气、追求完美”的人生观,“把组织工作当事业执着追求、把组织事业当生命倍加奋斗”的事业观,“为民掌权牢记使命、秉公用权不徇私情”的权力观,“服务大局出生产力、打牢基层党的凝聚力、任人唯贤出干部积极性、模范表率出群众满意度”的政绩观,“组织放心是最大的荣誉、干部信赖是最大的快乐、群众满意是最大的满足”幸福观等十项价值文化的基础理念。多措并举推进价值文化的传播。价值文化系统理念形成后,组织全体组工干部继续开展学习讨论活动,组织大家讲、大家议,谈认识、谈体会,让每名干部准确把握内涵,真正入脑入心。在部机关设立“组工文化长廊”,把价值文化理念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予以展示。组织机关干部职工提炼出特色鲜明的科室工作理念和组工干部座右铭。将组工价值文化理念进行系统归纳、提炼,以《组工宣言》的形式广为宣传。编写组工故事,用身边的事例教育引导全体组工干部。通过建好xx县先锋网,创作组工价值文化诗歌等,积极扩大组工文化的社会影响。
(二)开展行为文化建设,树立良好的组工形象。从组工干部的学习、工作、生活行为入手,进一步强化组工干部行为规范。规范学习行为,增强组工干部的综合素质。开展“日学一时、周听一课、月写一文、季读一书、年会一技”等“五个一”学习活动。开设组工讲坛,组织组工干部围绕业务进行轮流讲学,部领导进行现场点评。实施“青蓝工程”,推行新老组工干部“导师制”帮带计划,xx名组工干部结成了帮带对子。举办专题讲座,邀请经济、法律、招商等职能部门领导讲课xx余期。规范工作行为,增强组工干部的服务意识。制定了组工干部行为准则和“十严禁”纪律要求、“十项承诺”。开展了“我的岗位零差错”活动,采取定期检查、随机抽查、加强通报等形式进行跟踪问效。实行组工干部联系点制度,每名组工干部至少联系1个基层党组织和1名困难党员群众,部机关共建立基层联系点65个,与群众结对子98人,帮助解决实际问题67个。规范生活行为,增强组工干部的自律意识。制定了包括仪表、语言、行为、交往4个方面共17条的《xx县组工干部文明礼仪规范》。针对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的实际,制定出“六不原则”、“六好习惯”、“六个待人”生活行为规范。并通过聘请部风监督员,畅通信访渠道,加强对组织工作和组工干部的监督。
(三)开展制度文化建设,建设规范的组工机制。按照“科学、管用、长效”的原则,建立健全以业务管理、工作运行、监督约束为主体的制度文化体系。在业务管理制度上。按照职能分工,梳理出一套程序规范、系统清晰、操作性强的组织工作制度,包括干部工作、组织工作、人才工作等全县性组织工作制度。制定了部机关专业岗位ab岗制度、重点工作项目管理制度、工作首问负责制、工作主办责任制、责任追究制等相关管理制度,着力强化组工干部的责任意识。在工作运行制度上。制定了工作请示签制度,以及科室早会、部长周会、部务月会、工作季会、综合年会等部机关内部议事规则,明确了部机关借调(挂职)工作规程、部机关竞争上岗操作规程、机关公文制发规程、信访工作规程等一系列工作规程,着力增强组工干部的规范意识。在监督约束制度上。制定了组工干部经常联系群众实施办法,完善了谈心谈话、驻点走访、课题调研、结对共建等制度,建立了组工信息宣传、信息发布、部风调查评议、群众在线交流等制度,加大对外宣传组织工作力度,认真落实部务公开和党务公开,着力提高组织工作的开放度和透明度。
(四)开展环境文化建设,营造和谐的组工环境。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创造有利于组工干部身心健康和工作开展的良好环境。营造规范有序的工作环境。对部机关办公场所进行改造,通过“一镜”(即设立组工干部仪容镜)、“二网”(即办好大组工网、先锋网)、“三墙”(即设立部风墙、文化墙、荣誉墙)、“四化”(即净化、绿化、亮化、美化)、“五配”(即为每位组工干部配备一台电脑、一个文件整理夹、一张岗位标牌、一本民情日记、一个备忘夹)的方式,改善组织部的办公设施和物质设备,营造出统一规范、文明有序、整洁优美、舒适便捷的工作环境。营造温暖和谐的人文环境。重点开展“四必”送温暖活动(即家庭变故必问、家属生病必探、情绪波动必谈、婚丧嫁娶必访),帮助解决后顾之忧。定期开展健康体检、积极开展文体活动。举办组工干部家属联谊活动,每年开展一次“星级家庭”(孝顺之家、恩爱之家、骄子之家、全优之家)评比活动,促进组工干部家庭和谐。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凡涉及重大事项,尤其是事关干部切身利益的人与事,均广泛征求意见,按规定通过部长办公会或部务会集体研究决定。坚持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适当的待遇留人,近年来,通过竞争上岗、交流轮岗等方式,先后有9名同志得到提拔任用,3名优秀组工干部被选派到县直机关担任领导班子成员或到经济重镇挂职,多数组工干部经历2个以上不同岗位锻炼。
二、初步成效
通过一年多来的研究探索,xx县初步形成了以价值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为主体的“四位一体”组工文化建设格局,其成效也得到初步显现。
一是凝聚了人心,提振了组工干部的精神风貌。在组工文化建设过程中,通过学习讨论,大家对“进组织部为什么、在组织部干什么、离开组织部留什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理解,形成了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工作理念,这些对组工干部起到了有效的引导、凝聚和激励作用。通过组工文化耳濡目染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使组工干部对组织部门的归属感和荣誉感进一步增强,精神风貌得到进一步振奋,党性意识、责任意识、争先意识进一步增强。一位部机关干部写到,每天早晨从踏入到组织部办公区的那一刻起,就被一种浓郁的氛围所熏陶,被一种向上的精神所激励,被一种温馨的环境所感染,这些时刻都在提醒和鞭策自己争做一名优秀的组工干部。
二是规范了行为,塑造了组织部门的良好形象。通过加强组工文化建设,组工干部有了共同的价值追求,明确的行为规范和完善的制度要求,进一步增强了自我约束意识,自觉转变思想认识,努力规范自身行为,组工干部的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工作效率乃至言行举止等有了较大转变,营造了团结一致、健康向上的氛围。同时,通过加大组工宣传力度,举办组织工作开放日活动,先后3次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及基层群众代表150多人走进组织部,直接感受组工文化,将良好的组工文化通过各个渠道向社会辐射和传播,努力塑造组织部门公道正派的部门形象、精干高效的公众形象、严谨规范的管理形象、催人奋进的机关形象。
三是激发了热情,推进了组织工作的创新发展。在组工文化建设中,xx县注重把组工干部凝聚起来的“精、气、神”落实到组织工作的具体实践中,提标杆、创一流,用组织工作的成效来检验组工文化的建设的成果。去年以来,圆满完成了县乡党委、人大、政府和县政协换届任务,整个过程风清气正,得到了市委通报表彰。加大工作创新力度,探索采取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方法,选拔了20名80后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园区和学校、医院等一线担任助理;
探索开展“五式联动”广推优选县直部门党政正职,树立重基层、重实绩、重口碑的用人导向;
举办党政正职领导力提升研修班,分批组织县直和乡镇党政“一把手”到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知名高校开展轮训;
出台一系列人才工作政策,引进了一批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
扎实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深入推进“四百”工程建设,着力打造一批基层组织工作亮点集群,被评为全省第四批选派工作先进集体。部机关则被评为“全省组织系统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先进集体”。
三、几点启示
第一,加强组工文化建设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各级组织部门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提高对组工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将组工文化研究和建设提上重要日程,纳入工作全局,开阔思路,强化措施。认真研究制定工作规划,对组工文化研究和建设既整体部署、长远规划,又分段实施、有序推进,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组工文化建设,不断丰富组工文化内涵、完善组工文化体系,以组工文化建设的成效推动组织工作科学发展。
第二,加强组工文化建设要坚持理论探索与实践相结合。组工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创新工作,目前尚没有成熟的模式。xx县在探索过程中,确定了全员参与、系统研究、长期建设的原则,采取领导带头研究、小组领题研究、集体系统研究的方法,通过文献调查、问卷调查、座谈讨论,理清组工文化建设的思路方向,形成了10多万字的调研成果。同时,坚持边研究、边完善、边落实,整个组工文化建设的过程,也成为组工干部认识、升华、实践的过程。加强组工文化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和一劳永逸,必须在加强理论方面的系统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积极实践,把经过实践证明符合组工干部特点、适应组织部门需要、推动组织工作发展的好做法、新经验加以提炼总结,进一步上升和培育为组工文化。
第三,加强组工文化建设要坚持传承与发展相结合。xx县在建设组工文化过程中,坚持继承优良传统,如在组工干部进步观的提炼上,将“甘为人梯”形象表述为“职位上不攀不比不争高低,工作上多想多做多创一流”。同时,又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对组工干部应共同秉持的一些价值理念赋予了新的内涵,并注意吸收当代组工干部的优秀品质,加强组工文化建设,既要坚持传统,又要善于在与时俱进的组织工作实践中,不断升华和丰富组工文化内涵和特质,让组工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为组织工作和组工干部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第四,加强组工文化建设要坚持从严治部与人文关怀相结合。xx县在建设组工文化过程中,一方面推行严格管理理念,以规范的制度、标准化管理推动组工文化建设,树立了奖先掖后的鲜明导向;
另一方面提倡以人为本的理念,将人文关怀贯穿于实践中,发挥了组工文化凝心聚力的作用。加强组工文化建设,组工干部是主体,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既从严治部、严格要求,又注重人文关怀,树立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的理念,坚持以学习培育人、以工作锻炼人、以机制激励人、以活力引导人、以文化熏陶人,将人文理念有效渗透到组织工作和组工干部管理中。
第五,加强组工文化建设要坚持遵循共性与彰显特色相结合。xx县在建设组工文化过程中,充分借鉴和吸纳了企业等领域先进的文化元素,拓宽了组工文化建设的视野。加强组工文化建设,不能脱离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大方针、大方向,更不能照搬照套其他领域文化建设模式,使之简单化、庸俗化。要结合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的实际,积极借鉴其他领域先进文化建设先进经验,与其他领域的文化特别是党内文化形成良好互动,打造既具有文化共性特征,又具有组织部门特色和优势的组工文化,努力使组工文化更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
附件一
xx县组工干部“青蓝工程”实施办法
为提高年轻组工干部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使他们快速融入“角色”,成为独当一面的业务骨干,特制定组工干部“青蓝工程”实施办法。
一、精心组织,巧搭平台。按照“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要求,精心挑选工作经验丰富的组工干部与年轻组工干部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结对干部在待人接物、公文写作、协调关系、服务群众等方面全方位、毫无保留地对年轻干部进行帮扶。年轻干部要谦虚好学,不耻下问,随时汇报,以主人翁姿态和实际行动,迅速进入角色,打开工作局面。
二、明确内容,落实责任。结对双方保持经常性联系,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加强对年轻干部思想上的教育,随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化解他们在工作生活中的思想困惑,增强他们的宗旨观念,不断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创新能力和开拓进取精神。积极指导年轻干部的工作和学习,及时纠正他们在工作中一些不了解、不熟悉、不适应的现象,特别是帮助年轻组工干部尽快熟练掌握科室业务工作,不断提升业务水平。
三、健全制度,强化监督。结对干部坚持做到“四个一”:即每周口头汇报不少于一次,每月实地帮带指导不少于一次,每季度撰写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不少于一篇,每年撰写一篇工作总结。部分管领导负责结对同志的监督工作,经常关注结对帮扶情况,加强业务指导,落实督查措施,确保结对同志全身心地投入,促使结对工作取得实效。
附件二
xx县委组织部组工干部“十项承诺”
(一)热情服务,不让办事群众在我这里受到冷遇;
(二)高效务实,不让工作事项因我而延误积压;
(三)严谨细致,不让工作差错在我这里发生;
(四)慎言慎行,不让任何工作秘密在我这里泄露;
(五)严格规范,不让程序要求在我这里打折;
(六)坚持原则,不让跑官要官的人在我这里得逞;
(七)公道正派,不让唯亲唯籍唯熟现象在我这里存在;
(八)秉公办事,不让拉票说情之风在我这里滋长;
(九)严守纪律,不让组织原则在我这里丢失;
(十)强化宗旨,不让组织形象在我这里受损。
附件三
xx县组工干部文明礼仪规范
为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树立服务意识,优化发展环境,提升组工干部文明素质,塑造组织部门为民务实、清廉高效、文明和谐的良好形象,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以及礼仪要求,制定本规范。
第一章仪表
第一条组工干部仪表要合乎身份,做到端庄、得体、整洁、大方。
第二条服饰礼仪
(一)日常着装应端庄、大方、整洁、得体。不得穿睡衣、背心、拖鞋上班或出入公共场所。佩带饰物宜少不宜多。
(二)参加较正式的活动时应着正装。
(三)执行其他公务时,根据时间、地点、场合选择合适的服饰。
第三条仪容礼仪
整洁、合适、精神。女士宜化淡妆,不要当众化妆或补妆;
男士发型、发色应适宜。
第二章语言
第四条组工干部用语文雅、和气、谦虚、得体,做到语言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第五条用语礼仪
(一)推广和使用普通话。各类会议讲话发言提倡用普通话。
(二)谈吐文雅。应使用礼貌用语,做到热情、亲切、和蔼、耐心,不得语言急躁、生硬、轻慢,不能简单地说“不知道”、“不清楚”、“问别人去”,不讲脏话、粗话。
第六条称谓礼仪
采用正规称呼,一般以职务、职称、“同志”等相称。
第七条交谈礼仪
热情、谦虚、有礼,尊重对方,理解对方。交谈时,集中注意力,认真倾听,正确判断,不开过分的玩笑,不传播不利于团结的议论。
第八条电话礼仪
接打电话,先问好,并自我介绍,若不是自己的电话,应尽快转给相关人员。接通时,语言要简洁、明了,对重要事务做好记录。通话结束时说“再见”或“谢谢”。
使用移动电话,除遵循一般电话礼仪外,还要遵守公共场合的礼仪。
第九 条公文礼仪
发文内容严守法规、真实准确;
用词准确、朴实、简要;
格式规范、及时、安全。
第三章行为
第十条组工干部行为举止规范、稳重、大方、优雅。
第十一条形体礼仪
(一)精神饱满,富有朝气和活力。
(二)坐姿、站姿、行姿、手势端正、文雅、规范。
(三)在办公区内,不得大声喧哗、嬉笑、打闹。
第十二条接待礼仪
(一)办公室接待实行问好、让坐、倒水、办事四步曲。
(二)在工作职责范围内,尽可能满足来人的要求。
第十三条会议礼仪
(一)参加会议者应提前到达会场,不得无故迟到、早退、缺席。倡导开短会,发言时一般不要超过规定的时限。
(二)遵守会场纪律,依据会议安排入座,专心听讲,做好记录。禁止有碍视听的不良举止和噪音,手机应关机或调到静音、振动状态。会场内不接听手机。
(三)会议主席台就座者一般应着正装。发言人讲话结束时,与会人员要鼓掌致意。
(四)会场进出一般顺序:入场先内宾,后外宾;
先群众,后领导。退场则反之。
第十四条其他礼仪
(一)在公共场所做到行为文明,举止优雅,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物,保护环境卫生。
(二)严格遵守交通法规,行为文明礼让,严禁无证驾车、酒后驾车、超速行车。车辆按指定地点整齐停放。
(三)拜访要事先约定,并遵守时间。进入他人办公室前,要先轻轻敲门,听到应答后再进入。
(四)办公室内要保持环境清洁,办公物品摆放整洁、有序。
第四章交往
第十五条组工干部在交往过程中要做到尊重、体谅、宽容。
第十六条内部交往
同事、上下级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勉励,不搬弄是非,不制造矛盾,不彼此拆台。下级要维护上级的威信和形象,上级要善于听取下级的意见和建议。
第十七条外部交往
树立平等意识和服务意识,做到主动、真诚、热情、耐心,不得假公济私,不得权钱交易,不得拉帮结派。注意牢记身份,检点言行,掌握分寸,公私有别,维护我市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良好形象。
附件四
xx县组工干部生活行为规范
六不原则:
不该说的不说
不该去的地方不去
不该拿的不拿
不该参与的吃请不参与
不该接交的人不接交
不该接受的礼品、礼金和馈赠不接受
六好习惯:
讲究卫生的好习惯
不嗜烟酒的好习惯
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注意仪表的好习惯
文明礼貌的好习惯
尊老爱幼的好习惯
六个待人:
管好家里的人
帮助困难的人
影响周边的人
团结有意见的人
善待合作共事的人
冷对别有用心的人
;县委调研报告篇七
队伍建设,对增强村级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有着直接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基本现状
××市现有191个行政村党支部,共有村党支部书记191名。从调研的情况看,我市村级组织建设总体情况是好的,特别是近年来,我市村级党建工作在市委的高度重视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全省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村级党建工作“四项机制”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在软弱涣散村级班子的排查整顿、党建示范村的建设、村级活动场所的建设、村干部绩效考评制度的建设、村干部报酬正常增长机制的建立、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共享网络的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村级组织基础设施在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和机制在不断创新,制度建设在不断健全。特别是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得到不断加强,使广大村党组织书记发挥了“领头雁”的作用,推动了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主要表现在:
1、队伍结构不断优化。一是年轻化。书记平均年龄从2006年的48.3岁变成2009年底的46.5岁,下降了1.8岁。二是知识化。书记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以上文化的从2006年的52人增加到2009年的93人,所占比例从27.2%上升至48.7%,2009年换届后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有21人,占11%。三是先富化。支部书记中有经商办厂、发展特色种养等带头致富人89人,从2006年的44.6%上升到2009年的46.6%。如塘湾文秘杂烩网大桥村和河潭花屋村党支部还创办了水稻专业合作社,带领农民增收致富。
2、素质能力日趋提高。近年来,一方面通过不断深化和完善“两推一选”制度,使一大批年纪轻、文化程度高、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群众公认的优秀党员进入党组织书记行列,有2名村支书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女支部书记也由原来2人增加到现在7人;另一方面,通过不断教育引导,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的发展意识进一步增强,“双带”能力进一步提高,许多农村党组织书记不仅成为先行致富人,还成了带领群众致富的领路人,涌现出了一批抓发展、善管理、得民心的先进典型,农村党组织书记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发挥,得到群众的普遍公认,从而大幅度提高了书记、主任“一肩挑”比例,从换届前20%左右劲升至现在的36.1%共69人。
3、工作成效得到认可。农村党组织书记普遍能够将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带领村两委干部和党员通过创业承诺、民主管理等形式,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帮助群众增收致富、排忧解难,得到了广大群众拥护和支持,党组织书记在群众中的威信不断提高,在每年年终的考核、测评中,群众满意率普遍较高。如我市2008年对117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开展对村级党组织书记到点指导及解决问题情况的民意测评,满意率分别达99.7%和99.2%。
二、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市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的主流是好的,在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不可否认,这支队伍的整体素质同农村工作的新目标、新形势、新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有个人私欲,存在不廉洁、不正派现象,如我市在去年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共收到8个信访件,其中6个信访件反映此类问题。
组织书记队伍后继乏人。二是没人干。有本事的不愿干,没本事的干不好。一些村不是没有能人,而是有能人不愿当村党组织书记。主要原因是当村党组织书记收入低,不如自己干收入多,自由自在。同时,一些没有本事的眼睛盯着当村干部的收入,把当村党组织书记作为自己谋生的手段,但这些人往往难以胜任工作。三是个别村存在后备干部备而不用的问题。有的村虽然也储备了村级后备干部,但只是做给上级看,后备干部只备不用,有名无实。有些村存在不重视后备干部的储备,甚至有打压的现象。
三、原因分析
1、工资待遇不高。当前我市村干部的待遇不但与当地从事个体私营企业经营的村民没法比,比外出务工村民的收入也低得多。目前我市村党支部书记月均报酬400-600元左右,有的还难以全部拿到手,有些偏远行政村党支部书记月报酬只有320元,而外出务工村民月均收入则在1000元左右,是他们的2倍之多。与乡镇一般干部1700多元/月的工资相比,村党支部书记的报酬就显得更加捉襟见肘。在村党支部书记的社会保障上,我市虽然也给他们办理了养老保险,但目前的保障水平还不高。因此“政治上没奔头、经济上没干头、出了事没靠头、退下来没盼头”的现实反差,直接导致大部分素质高、学历高、能力强的农村致富能人不愿意加入村干部队伍,不愿意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待遇的偏低,直接导致党支部书记职位的 “廉价”,无人愿当,或当上无人珍惜,部分村党支部书记也就放松了自身的学习和改造,素质停滞不前,工作敷衍了事,甚至无法推动。
2、教育引导不到位。毫无疑问,发展年轻党员、培养村级后备干部,村级组织的教育引导非常重要。据调查了解,部分年青人认为,入党不仅没有任何权力可言,每年还得交党费,党员计划生育打头阵,社会治安做模范,新农村建设当先锋,也没有什么丰富的党组织生活,连原有的学文件、传达上级指示精神先党内、而后党外的政治待遇,在一些地方也没有了,根本体会不到作为党员的荣誉感。还有部分农村党支部书记在发展党员问题上思想不够端正,有些是怕抢了自己的位子,有些是受宗派的影响而压制发展,有些是思想保守,对年轻人求全责备,有些是对事业缺乏责任心,面对现实不愿积极主动地去教育、引导、培养和发展等,致使有一些农村党支部后继乏人或党员队伍年龄结构老化的问题显得格外突出。从我市08党员统计报表现状看,党员队伍的平均年龄较往年有所增大,30岁以下青年农民党员发展少。全市55岁以上的农村党员3726名,占39.3%,35岁以下1844名,占19.4%。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的村50岁以上党员占全村党员总数的70%以上。
四、有关对策和建议
1、拓宽选任渠道,进一步优化队伍结构。
(1)拓宽选人视野。要有不拘一格选人才的意识和眼光。把党员队伍中的专业大户、农民经纪人、致富能手、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企事业单位骨干纳入选才视野,要解放思想,打破身份、职业、地域界限,加快村级党支部书记队伍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的调整。
(2)创新选才机制。选才方式要有创新、求突破。要深化完善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两推一选”的办法,探索研究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公推直选”的做法和经验,进一步选好配强村两委领导班子特别是党组织书记。通过内选、下派等多种形式,真正把党性强、能力强、责任心强、使命感强的优秀党员选拔到村党组织书记岗位上来。提倡“一肩挑”,有条件的农村党组织书记要积极通过选举兼任村民委员会主任。
(3)建好后备队伍。要高度重视村党组织书记队伍老化现象,通过组织筛选、群众推荐等形式,尽快建立一支德才兼备、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队伍。加大从大中专毕业中选拔优秀青年到农村工作的力度,严格考核,将其中工作业绩好的大中专毕业生党员作为党组织书记的后备人选,重点加以培养。
2、加强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队伍素质。
(1)整合培训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建立起以组织部门为主导,党校、农业、科技、财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等部门共同协作的农村党组织书记培训机制,党校、农业、科技、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等部门负责具体实施,财政部门负责资金的支持;同时,还要探索与大专院校的协作,深入开展农村党组织书记大专学历教育。
(2)积极创造条件,探索培训途径。可采取县(市)和镇(街道)两级集中培训,党校办班系统培训,组团参观考察实地培训,利用电化教育等现代手段进行远程培训,创建党员教育基地进行培训,选派部分党组织书记到机关部门或镇(街道)机关跟班培训等等,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针对性。如我市今年8月27-31日举办的为4天的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就给去年换届新上任的村党组织书记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政策素质和业务知识学习机会,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
(3)结合实际现状,拓展培训内容。认真掌握目前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的素质状况,摸清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在设置培训内容上做到有的放矢。要有计划地对广大农村党员干部进行党的基本知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的培训,使农村党员干部增强政治观念,坚定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增强政策观念,提高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自觉性;增强市场经济观念,提高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增强群众观念,提高为民办事的水平;增强法制观念,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
3、落实保障措施,进一步提高队伍待遇。
(1)提高经济待遇。参照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建立村干部报酬正常增长制度,尤其应适当提高村级党组织书记的待遇报酬。实践证明,提高经济待遇不仅是稳定村级干部队伍的一个关键因素,还是激发村级干部干工作积极性的有效途径。
(2)提高政治待遇。加大在优秀农村党组织书记中推选各级人大代表、党代表、政协委员的力度,将那些“政治上靠得住、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优秀村干部,可招录为乡镇事业编制干部,并逐步建立和完善选拔优秀村干部进入乡镇公务员和担任乡镇领导制度。镇(街道)党委要经常关心村党组织书记的工作生活情况,要及时为他们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3)加大财政投入。保障村级党组织活动经费投入,按照大村每年不少于4000元,小村每年不少于3000元的标准,安排村党组织活动专项经费,广泛开展党内活动,增强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同时,加快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为村级党组织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4、完善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队伍管理。
(1)建立考评机制。坚持每年对村党支部书记进行一次综合考核,从农村经济发展、党员队伍建设、“三会一课”的开展以及村级配套设施改善等内容,实行目标考评,对圆满完成任务和成绩突出的予以奖励,奖优罚劣,做到重用德才兼备的,降免平庸无为的,处分违法乱纪的,树立以发展论业绩、从业绩看德才、凭德才用干部的导向。同时加强对软弱涣散村级班子的排查整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切实扭转村党支部书记“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都一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状况。
(2)建立互帮互助机制。以创建文明和谐村镇,弘扬文明道德风尚为切入点,切实开展党内外结对互助,促进人际和谐。采取“组织救助、社会帮助、村内互助”相结合的办法,大力开展“结对包户”、“一助一”、“党员联系户”等邻里互助、社会帮扶活动,让他们切身感受党的关怀和温暖,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融洽邻里之间、农民群众之间的关系,促进农村社区形成互助互爱、和谐共建的良好局面,从而吸引更多优秀农村人才入党,解决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匮乏的问题。
县委调研报告篇八
省、市两级党委、政府相应提出了以精准扶贫为主旨的“决战五年同步全面小康”要求和“五年扶贫攻坚”计划。为了切实做好我县“十三五”扶贫工作,争做全市乃至全省精准扶贫工作排头兵,日前我与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以及县委办公室、民政局与扶贫和移民办公室等单位负责人,先后来到xx乡xx村、xx镇xx村以及产业扶贫基地——xx种养专业合作社、xx村贫困对象——项水对、项墩富与项恭寿各自家中,通过听取汇报、实地察看、座谈讨论与交流谈心等相应形式,就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专题调研。
“xx五”期间,我县有x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x个县级扶贫开发重点村、大中型水库移民x人。从xxxx年起,省财政连续x年、每年安排产业扶持资金x万元。四年间,我县先后投入扶贫和移民资金x万元,x个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x个移民对象直接受益,项目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幅明显。
一是按照“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构建和谐文明新村”的总体要求,着重抓好了x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和x个县级扶贫开发重点村年度扶贫开发项目x个。
二是扎实推进深山区搬迁移民扶贫进城进园集中安置工作。截止到xxxx年x月底,条铺林场x栋x户x平方米安置房已经交付使用,入住移民x户;县城安置点的“梦想家园”已建成x栋x户x平方米安置房,其余x栋x平方米正在建设中,预计今年底全部竣工。
三是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平台,依托产业扶贫资金,助推我县形成以山羊、鱼、猪为主导的养殖产业和以马家柚、油茶、茶叶、毛竹、杨梅、芋头、花卉培育为主导的种植产业。全县x户贫困家庭因此每年户均增收x元以上。
四是严格执行国家水库移民扶持政策,移民后期扶持管理规范、有序。及时、足额发放移民直补资金,精心组织实施移民后期扶持、经济发展与应急补助项目x个。
一是年度扶贫资金总量偏少,扶贫覆盖面有限;
三是贫困村大都缺乏产业扶贫资金发挥作用依托的平台;
四是贫困村受制于互联网覆盖面狭小、致富信息闭塞;
五是结对帮扶贫困村的市、县有关单位用心与用力不平衡;
六是帮扶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没有合适的着力点。
我们要切实加强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政治责任感。从宏观上看,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全国“2会”期间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决不能让老区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要让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起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省委强卫书记在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个希望、三个着力”重要指示,以“决战五年同步全面小康”的志气和勇气,兴起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新高潮,早日让老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从微观上看,我县综合经济实力虽然位居全市排头兵、全省前列,但税源结构不平衡,可用财力有限;发展不平衡,农村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还很多;人口总量大,贫困与相对贫困人口仍然占据一定比例。xxxx年,广丰被列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县,正好为我县推动扶贫开发工作迈上新台阶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一方面,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构建精准扶贫工作大格局。县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进行调整充实,由县里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将县红十字会、慈善总会、“光彩”工程、团县委、妇联、残联纳入工作机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出台工作规划与奖惩制度,进行常态督查、考核。各乡镇(街道)要成立相应机构,党委、政府分别履行主体责任和主管职责,党政主要负责人要坚持扶贫开发重大问题亲自研究、难点问题亲自协调、关键环节亲自过问。强化县扶贫和移民办公室职能,将其改建为县政府直属正科级事业单位。
另一方面,全力推进“五个精准”,确保扶贫开发工作取得实效。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帮扶全县农村贫困人口的硬任务,全力推进“五个精准”,大力实施产业、搬迁、教育、就业、保障、金融六大扶贫工程,确保到2019年全面实现扶贫对象人口人均年收入x元以上,农村贫困发生率降到3%以下,农村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一是注重精准摸底。对扶贫对象认真开展再核查、再识别,准确掌握贫困家庭人员结构、住房、生产资源、经济来源、生活环境等情况,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明确告诉贫困对象,享受政策红利,只能借助产业扶贫、基础设施扶贫和干部帮扶等途径,通过劳动或以土地入股等形式实现。
二是推进精准管理。加快数据搜集,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和完善扶贫信息化管理网络,做到可检、可视、可督查。做到“十三五”扶贫开发规划与国家级科技农业示范区规划有机对接,借助现代农业示范区平台,化解贫困村龙头企业融资与用地难问题。
三是做到精准发力。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完善政策,实现由“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管”的转变,增强贫困村“造血”功能和发展后劲,实行更加科学更加有效的扶贫。发挥产业扶贫资金杠杆作用,扶持果茶蔬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增加贫困对象就业,促进贫困对象增收,体现扶贫开发政策红利特惠制与普惠制相统一。根据省里规定与我县实际,在调研、学习的基础上,制定产业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细则。
四是实行精准帮扶。要继续实行单位帮村、干部包户,确保帮扶全覆盖。采取“321”的方式,即县处级干部包3户、科级干部包2户、一般干部包1户,在错开帮扶时间的基础上,做到户随岗设、岗变户转,不脱贫不脱钩;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引导和鼓励企业家参与扶贫开发事业,做到公开透明,努力构建单位、干部、社会“三位一体”抓帮扶的大格局。
五是强化精准督查。坚持把帮扶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目标考核体系,建立健全扶贫攻坚目标管理责任制,做到严格考核、兑现奖惩。
县委调研报告篇九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是要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近年来,我县明确提出了解放思想,推进科学发展,全面构建和谐上饶县的奋斗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我们要全面构建和谐上饶县就要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了有效化解社会各类矛盾,维护社会治安稳定,我县实行了县委书记大接访制度,信访维稳化解责任制度,在镇(乡、街道)建立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民情服务中心,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开展了“十户联防”试点等工作。通过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切实有效地化解了大量的矛盾纠纷,使大部分信访问题化解在基层。但仍有大量涉法涉诉问题还得不到有效解决,主要表现是涉法受害群体的合理诉求得不到合理解决,造成部分受害群体不但对政法机关和基层党委政府失去诚信力,而且还会因为无助而迁怒于政法机关和基层党委政府,从而信“访”不信“法”、信“上”不信“下”,遇事不通过法律要找“青天”,不相信基层干部而越过下级找上级,试图通过越级访、重复访甚至无理缠访、群体闹事等形式达到诉求目的。要让受害群体得到合理补偿,提高政法机关和基层党委政府的公信力,有效化解涉法受害群体的矛盾纠纷,就要建立司法救助机制,让受害群体在生活上得到帮助,在思想上的安慰,从而减少社会对立面,促进全县和谐稳定。
县公安局从20xx年开展集中处理的32起涉法案件中就有9起需通过救助资金渠道进行彻底解决;县法院从20xx年开始办结的44件涉诉信访案件,有近一半的需要实施救助工作才能得以息访。这些需要救助的案件在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后,当事人就以非正常越级上访行为来达到得诉求。如傅明阳、吕茶花、周茂林、徐圣平、黄庆华、罗全、程子道(余俊朝)、章加财、余禾花等,这些人员的非正常越级上访不但给我县带来很大的不良影响,而且在稳控、接访上访人当中也使当地政府花去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如我县四十八镇一老非正常进京上访户叶玉仙(下岗职工),其丈夫程先标因在20xx年8月30日晚上在茶亭镇下裴村被当地群众疑为小偷而抓获,后将其捆绑在村后毛竹山上进行群体殴打,致程当场重伤身亡。公安刑侦立案侦查,抓获殴打程的其中七名涉嫌人,刑拘后经反复细查,最终侦查结果无法认定致使死者身亡的致命凶手,导致检察院因证据不足,不仅对涉嫌人不予批捕,就连对死者补偿也难以确认,只能将涉嫌人取保候审。为此,死者家属对侦查结果及不理解,强烈要求公安机关要确认谁是殴打其丈夫身亡的致命凶手,拒绝火化遗体,加之本人多病、孩子小,生活极度困难,其多次赴省、进京非正常上访,列入了中央联席会交督办案件。06年6月,刚调任的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长肖万松高度重视该涉法上访件,亲自调阅案卷,反复、耐心做上访人的思想工作,协调县民政局将上访人及子女列入城镇居民低保,调度资金5.5万元予以解决尸体冰冻火化费用,终于使上访人叶玉仙思想融冰,案件得以息访。又如申请人黄梓万、余晓有等与被执行人江德坂、廖兴民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一案,申请人黄梓万之子黄元平、余载舟之夫葛福祥均在该事故中死亡,该案于20xx年1月24日立案执行,但因被执行人常年在外逃避债务,县法院穷尽各种执行手段,至今仍无效果。现申请人黄梓万年迈体衰(现年70岁),其妻亦年老多病,儿媳弃家而去,留下年幼的孙子女需要抚养,家庭生活极其困难,另一申请人余晓有家庭情况相似,亟需解决当前的实际困难;再如申请人黄应孝与被执行人黄贤仲故意伤害(刑事附带民事纠纷)一案,申请人黄应孝为家中的主要劳动力,现因眼睛被打受伤丧失了部分劳动力,而其母亲年事已高,因儿子眼睛尚需治疗还要四处为其筹集药费,家庭生活举步维艰,迫切需要法院为其实现债权,但因被执行人举家外逃躲避债务,导致案件长期难以执行,当事人对此亦产生不良抵触情绪;特别是。对于案件久侦未破或犯罪嫌疑人长期负案在逃,而遭受侵害人不能维持当地最低生活标准或因部分甚至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缺乏必要的医疗费用致使生活难以维持或因受害死亡给家庭生活造成巨大困难,被执行人确无履行能力,致使受害人涉法涉诉上访。
“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是我们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的根本指导思想,为了减少困难受害群体涉法信访问题的发生,就应该通过法外施情,经济补偿等方式让受害诉求群体在思想得以安慰,在生活上得以保障。这就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司法救助力度,建立司法救助基金,化解积案、凝案,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加大司法救助,息诉罢访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创建平安县的重要举措之一。除实施法律援助外还必须实行资金救助。而建立救助资金,则是有助于解决涉法涉诉信访问题有效途径。由此,要将救助基金建立在长效机制中去。但建立救助资金,关键是资金。目前,我县未建立专门救助基金,都是针对个案,且是对大的疑难积案进行救助的,如果其他案件得不到有效化解,也可能演变成象傅明阳、张冬凤一样的个案,所以基金仅靠执法单位自筹或执法单位领导出面筹集都是有限的。问题在于:一是我县仍是一个财政吃紧的老区贫困县,政法各部门经费短缺。二是未列入财政预算。三是未争取到民政部门及社会的帮助。
1、建议将救助对象暂时限定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遭受侵害部分或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缺乏必要的生活及医疗费用、生活难以维持的当事人,案件已进入诉讼程序,因法度之外、情理之中,法律途径确实得不到救济的,且其生活又确有困难,需要立即救助的;另一种是进入执行程序的刑事附带民事案件,或涉及农民工、残疾人、退休职工、低保和下岗失业人员等弱势群体的其他执行案件,法院执行的法律手段已经穷尽,因被执行人暂时无财产可供执行,申请执行人生活特别困难的。救助的项目和范围主要包括紧急救治费、必要的生活补助费和医疗费等,但每项救助在数额上都应有明确的额度限制。
2、司法救助资金的建立、筹集、管理和使用。司法救助资金的建立:建立一个基金组织,设在政法委,并由财政、民政、监察、信访、政法各部门派出专门或兼职人员参加管理。资金来源:一是上级政法转移支付资金提取;二是地方财政配套;三是地方民政资助;四是从罚、没、起诉费等预算外资金中按一定比例提取;五是社会捐助。资金管理使用,由政法委统一管理,设立专门帐号,实行专款专用,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公开公正,严禁挤占或挪用,使用程序可按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事执行案件司法救助实行办法(试行)执行。
资金救助只是面对极少的弱势无助的群体,而要改观现状的有效做法就是必须增强法律意识。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体系日趋复杂,法律事务日趋专业化。目前,我国仍有一定数量的群众文化素质不高,法律知识欠缺,势必影响法律在实践中的.运行,这是一对无法回避的矛盾。一要完善法律援助网络。司法部门要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援助的各项规定,建立配套的工作制度;拓宽援助领域,降低援助标准,提高援助质量,逐步实现“应援尽援”;公检法司等要建立法律咨询制度,及时为案件相关人员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同时,要将法律援助向乡镇(街道)、消协、残联、工青妇等延伸,设立法律援助站;向各社区延伸,设立援助分站。二要加大普法宣传力度。要深入开展各项普法工作,提高全民法律素质,从而实现全社会崇尚法律、依法办事的目标,这也正是法律援助的目的之一。三要正确引导宣传舆论。一方面,各政法部门要加强和宣传部门、新闻媒体的联系,积极提供惩恶扬善、见义勇为的新闻素材;另一方面,教育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现代传媒要切实增强社会责任感,正确引导舆论导向,普及法律知识,弘扬社会正气,为维护社会主义和谐稳定作贡献。
调研课题负责人:
李康平(县委政法委副书记、县综治办主任)
调研课题协调人:
殷立新(县委政法委副书记)
责任人:
朱继标(县委政法委干部)
县委调研报告篇十
近年来,为全面加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村干部保障激励机制,更好地调动和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xx县按照省市有关文件精神,认真保障“一定三有”等激励保障机制的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全县基层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开拓性,有力促进了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开展。
一、基本情况
xx县现有行政村xx个,截至目前,顺利完成村“两委”换届选举的xx个,当选村党组织成员xx名,连选连任xx人,其中党组织书记xx人;在年龄结构上,35岁以下xx人,其中党组织书记xx人,36至50岁xx人,其中党组织书记xx人,51岁以上xx人,其中党组织书记xx人;在学历结构上,大专以上xx人,其中党组织书记xx人,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及中专xx人,其中党组织书记xx人,初中以下xx人,其中党组织书记xx人;在引领发展能力上,致富能手xx人,其中党组织书记xx人。
二、主要做法
理。
第二,提高工资待遇,实现收入有保障。为保障村干部工资待遇的落实,按照不低于本地劳动力平均收入水平的标准,在全县推行了村干部“基础职务工资+绩效补贴”的结构补贴制度。在保障村干部基本收入的前提下,实行绩效补贴制度,鼓励村干部履岗尽责,有力地调动了村干部创业建功的积极性。村正职干部和村“两委”成员待遇分别按照年薪不低于xx元和xx元的要求已全面兑现。据统计,调整标准后,全县xx名原村干部的月工资总额由原来的xx万元增加到xx万元,村干部工资平均增幅为xx,新一届村干部工资工作正在进行之中,极大地调动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组织书记中选聘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方案,使村干部干好工作有前途,发展有希望。三提供展示风采的平台。进一步丰富“七一”表彰内容,将“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列入表彰范围,同时,重点选树村干部先进典型,并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舆论强势。四是提供增长才干的机会。通过每年对全县村党组织书记集中培训、积极推进“一村一”工作的落实、定期举办村干部培训班等方式,使农村干部不断充实新知识、汲收新技能,进一步增长才干。
第四,退职保障有力,实现退后有所养。为解除村干部开展工作的后顾之忧,提高干事创业的热情,我县全面落实了村干部养老保险工作。保费标准为村党组织书记、主任年缴费标准为每人每年xx元,村“两委”其他干部年缴费标准为每人每年xx元。按照财政承担70%、村干部个人承担30%的比例缴纳。村“两委”换届前,全县xx名村干部办理养老保险,保费总额为xx万元,换届后的养老保险工作正在落实之中。与此同时,同时我们积极稳妥地做好离任村干部的生活补助问题,逐步完善党内关怀机制,让他们退岗有保障。
三、存在问题
第一,村党组织书记队伍整体素质还不够高。主要表现
为:一是年龄相对较高,能力偏弱。村党组织书记整体年龄偏高,存在创新精神不足、工作思路老化、方式方法单一的问题。二是人才外流,后备力量短缺。大量农村优秀青年流向城市和企业,村党组织吸纳优秀人才的难度增大,党员队伍新鲜血液普遍不足、能力素质难以保证。
第二,少数乡镇党委重视程度不够。主要表现为:一是缺乏主动培育的意识。部分乡镇党委对村党组织书记培养缺乏前瞻性、系统性规划,重眼前、轻长远,重引进、轻培养,重选举、轻管理,客观上影响了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素质的稳定提高。二是缺乏严格有效的监管。部分乡镇党委对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缺乏有效的载体和手段,没有形成有效合力。一些乡镇班子成员和农村工作指导员包片联村不够扎实,工作浮于表面、流于形式,指导帮扶力度不够,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村党组织的影响力。三是缺乏及时稳妥的化解。部分乡镇党委对村级出现的苗头性问题心存侥幸,对一些村级群体性事件缺少积极有效的化解措施,甚至形成派系,影响了村干部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利益密切相关问题时,工作难度明显加大。二是部分乡镇目标任务设臵不合理,使村党组织书记的主要精力放在计划生育等“帽子工程”上,对思考、引领发展投入的精力较少。三是村党组织书记职位成了宗族势力、派性群体争权夺利的焦点,换届选举的时候矛盾更加凸显,村级工作的整体环境更加复杂。
四、几点建议
范选任程序,全面推行村党支部书记“两推一选”,逐步扩大“公推直选”范围,让更多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为进一步增强村极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应积极推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两委”职责一肩挑。
第二,要加强教育培训。把教育培训作为提高村党组织书记素质的重要途径,进一步完善村党组织书记教育培训机制。在培训内容上,要突出针对性。要科学制定教育培训规划,精心选择教育培训的内容,既要突出村党支部书记岗位要求,又要突出农村工作特点,使村党支部书记能够受到全方面的培训。在培训形式上,要突出多样性。在坚持集中办班、分散自学、学历教育等培训方式的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络、电化远程教育等现代教育手段,提高培训效率。积极组织村党支部书记到先进地区学习考察,从而丰富经验,开阔视野,提高工作能力。
第三,要强化监督管理。一是要健全管理监督机制。乡镇党委要进一步强化对村党组织书记的监督管理职能,重点在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方面加强对村党组织书记的监督管理,使村内的各项事务严格按照上级有关文件和法律法规的要求,做到彻底公开、程序到位。二是要完善保障激励机制。
在经济上解决后顾之忧。建立工资保障制度,确保工资及时兑现,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保障村干部待遇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积极创造条件,为村干部办理养老保险,让他们干有所得、退有所养。在政治上强化目标激励。加大村党组织书记在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的比例,定期评选一批政绩突出的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进行表彰。加大选拔使用力度,对连任两届以上、工作政绩突出的,可以直接进入乡镇事业单位,特别优秀的,可以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选拔充实到乡镇领导班子,充分激发村党组织书记干事创业的热情。
县委调研报告篇十一
按照市委组织部通知要求,我县对照《重点工作集中调研主要内容》,利用x天时间,通过召开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分层次分类别发放调查问卷、实地走访党员干部等形式,对全县各级基层党组织落实党的基层组织任期、党员涉嫌违法违纪处理、退役军人党员组织关系转接等七项工作进行了集中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党的基层组织任期的意见》和按期换届提醒督促机制落实情况
一是层层传达到位。县级层面,召开乡镇党委副书记、组织委员、党政办
主任
参加的工作会议,全文传达《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党的基层组织任期的意见》;乡镇
和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层面,召开党支部书记
、组织委员、党务干部参加的工作会议,集中传达学习基层党组织任期相关新规定,县委组织部通过举办集中培训,确保基层党组织准确掌握文件精神。二是全面排查到位。开展基层党组织“集中排查、集中整改、集中换届”专项行动,进行“拉网式”排查,进一步摸清底数,查找原因,建立台账,明确时间,扎实推进,做到全覆盖,不遗漏。截至目前,我县x个基层党组织全部完成了换届,换届率x%。
三是建立机制到位。建立基层党组织换届预警机制,根据党组织隶属关系和干部管理权限,由上级党组织提前三个月下发《基层党组织换届预警通知》,明确换届时限、工作要求、具体责任人等,督促其查清问题、限期整改。
存在问题:一是个别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对基层党组织任期等相关业务知识了解还不够全面,对新的任期理解有偏差。二是有关知识培训不够,部分党员仅仅了解任期时间的改变,没有认识其背景和原则,造成基层党员学习不够深入。
工作建议:把党的基层组织任期相关规定,作为各级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干部培训的一项内容,使广大党员干部对基层党组织任期相关新规定掌握更全面、执行更规范、落实更到位。
二、党员涉嫌违纪违法信息通报和及时处理工作机制落实情况
一是明确职责。按照要求,及时将上级文件精神传达到了有关单位,要求责任单位认真学习党员涉嫌违纪违法信息通报和及时处理工作相关要求。同时,明确县委组织部为牵头单位,纪委、人大、政协、政法委、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联动配合,明确了主管领导,明确了联络员,明确了具体任务,压实了此项工作责任。
二是建立机制。建立党员涉嫌违纪违法信息通报和及时处理工作机制,每季度组织x家联动单位召开一次工作协调会,对涉及党员违纪违法信息进行互通反馈,发现党员涉嫌违纪违法信息,及时通报、及时处理。我县共召开工作协调会x次,学习上级精神,沟通反馈信息。目前,全县排查违法违纪党员x人,涉x个乡镇和x个县直单位。
三是督促落实。对排查出的违法违纪党员信息,下发工作提示函、督办函,反馈相关单位和党员所属党组织,按照相关规定、程序,以及干部管理权限及时处理。目前已全部处理到位。
存在问题:对排查发现的党员涉嫌违纪违法基本信息,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协调会进行沟通反馈,时限偏长,不能确保及时处理到位。
工作建议:建议提高时效性,实行动态机制,通过多种方式、多种办法进行反馈,做到随时发现问题,随时沟通反馈,确保及时处理。
三、退役军人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工作落实情况
一是全面排查。协调县人社局、民政局,根据掌握的退伍军人信息,通过认真查阅台账、档案等资料,对我县x年以来安置的军转干部和退役士兵党员进行全面摸排。x年以来,我县共有退役军人党员x人,其中军转干部x人、退役士兵x人。
二是比对查找。将退役军人党员基本信息及时反馈给籍贯地党组织和入伍地党组织,采取打电话、户籍查询、联系党员亲属、邻居等多种方式,比对信息,多方联系,准确核对,确保退役军人党员全部取得联系。经最终核实,全县按时接转组织关系x人,x名党员未及时接转,目前已全部取得联系。
三是妥善处置。根据党员未落实组织关系的原因、本人态度和失联期间的现实表现,区分情况,慎重处理,确保这类人员思想稳定。目前x名未落实组织关系的退役军人党员已全部纳入党组织管理。
存在问题:一是部分退役军人党员工作不固定、流动性大,管理难度大;
二是部分退役军人党员对组织关系接转流程不熟悉,直接交到村里或村干部手中,认为已经接转,导致组织关系介绍信丢失。
工作建议:一是重视教育。建议加大对退役军人党员的党性教育,提升党性意识和纪律观念,确保“退役”不“退色”;
二是明确责任。建议退役军人党员退役前,由所在部队告知组织关系接转流程及注意事项,安置地民政部门、人社部门及时提醒,督促其接转组织关系;
三是台帐管理。组织关系转入党支部后,各基层党组织要明确专人管理,建立工作台账,及时登记退役军人基本信息、联系电话等,全面掌握思想动态和具体去向,确保经常参加组织生活。
四、发展党员指导性计划落实情况
x年,市委组织部共下达我县发展党员指导数x人,其中农牧渔民x人、产业工人x人、高知识群体x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x人,社会组织x人,机关干部x人。截止目前,我县共发展党员x人,其中农牧渔民x人、产业工人x人、高知识群体x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x人,社会组织x人,机关干部x人。
根据调研排查情况,x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县共发展党员x名,其中农牧渔民党员x名,女党员x名,x岁及以下青年党员x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党员x人。预备党员逾期未转正x人,系上观乡三岔沟村唐站拉,x年x月提交入党申请书,x年x月确定为培养对象,x年x月x日确定为发展对象,x年x月确定为预备党员。由于在当时扶贫易地搬迁、拆旧复垦中,对政策有抵触,阻碍易地搬迁工作的正常进行,经村支部党员大会讨论决定延长唐站拉预备期,由党支部继续对其进行培养考察。目前,经过党组织的教育培养后,唐站拉本人已认识到错误,积极主动参与到易地搬迁工作中,思想进步,表现良好,党支部决定延长预备期满后,按照党员转正程序,及时召开党员大会讨论。
具体工作中:
一是明确任务。制定下发《年度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责任目标》,明确工作目标和具体要求。县委组织部与基层党委、各基层党委与所属党支部,层层签订《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承诺书》,细化工作措施,量化工作任务。认真落实农村发展党员结构性倾斜计划,加大在青年农民和农民工中发展党员的力度,不断壮大农村党员队伍、优化队伍结构。
二是全程管理。出台《x县规范发展党员工作八条措施》,由注重发展党员程序,变为既看程序,更看入党前的现实表现,由以往审核把关基本材料,变为既看材料,也看具体量化的图片和指标数字。将过去县一级仅对确定发展对象环节进行备案复审,扩大到对“确定发展对象、转为预备党员、预备党员转正”等关键环节的全过程备案复审。
三是严格审核。严格执行发展党员x个阶段x项程序,全面推行发展党员“双推双评三全程”办法,认真落实推优制、公示制、预审制、票决制。对培养对象进行严格审查,对计划生育和经济情况不清、有违法违纪行为的,入党动机不纯和申请材料不全、未经支部派人谈话的,未经过x年以上培养教育、未参加短期培训、未征求党员和群众意见的,直接否决,不列入发展对象。
四是严肃纪律。明确党委书记是发展党员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党支部书记是具体责任人。因党委把关不严或违反规定,造成发展党员工作失误的,追究党委书记、分管领导责任;
因党支部降低标准或不按规定程序发展党员的,追究党支部书记的失职责任;
对个别基层党组织把一些不具备条件的人发展为党员的,对直接责任人和具体责任人进行严肃查处,凡是不具备条件或未履行入党(转正)规定程序的,一律不予承认,并在一定范围内予以通报。
存在问题:一是基层工作任务繁重,党务干部力量薄弱,虽然按照上级要求,各乡镇均配备了x名党务干部,但多身兼数职,致使个别党务干部业务不够精通、落实不够到位。二是后备力量不足,多数优秀青年外出务工,不愿回乡,缺乏源头活水,造成有指标没有优秀人选,没有合适人选。
工作建议:一是持续加大基层党务干部业务培训,提高工作能力。尤其是要抓好
党建
知识更新培训,做到久久为功,保证党务干部能力不断提升。二是严管厚爱相结合,注重长远计划,加强农村后备干部建设,既要重视年龄结构,更要重视能力结构,不搞一刀切,有步骤有计划破解农村后备力量不足难题。五、失联党员规范管理情况
x年底,我县已全部完成失联党员管理和组织处置工作。主要做法是:
一是紧盯重点。按照“一人管理、一本台帐”的要求,紧盯“外出务工流动党员和回乡大学生党员”两个重点群体,明确专人负责,建立流动党员管理台帐,确保农村党员组织关系排查“一本清”。在机关党组织,建立机关党组织、社保、老干部、公安等联动排查机制,紧盯离退休党员这一群体,确保所有离退休党员“去向明”。在破产改制企业,充分发挥企业留守处的作用,通过亲朋好友,街坊邻居的作用,逐一查找、逐一登记,保证破产改制企业党员排查“不拉一人”。截至目前,通过排查我县x个党支部未发现失联党员。
二是强化管理。坚持边查边改、边查边管、分类处置的原则,加强党员日常管理工作。建立全县党员信息数据库,做到党员信息底子清。
三是创新办法。实行“县乡为主、分步集中”管理模式,着力解决农村党员档案管理不规范、易丢失的问题。要求各乡镇组织委员主抓党员档案管理,明确专人负责,初步规范了乡镇党委的档案管理工作。
存在问题:一是有的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不到位,管理存在缺失;
二是有的党员党性意识下降,自我要求降低,组织纪律性淡薄。
工作建议:一是建议上级将失职党员排查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排查,动态管理。二是尽快完善党员管理信息系统,早日实现党组织关系接转全国联网。
六、“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的组织生活制度落实情况
一是建立机制。建立“总体谋划、月初安排、节点提示、经常督导”工作机制,每月月初下发工作预安排,列出活动内容,明确活动程序,提出相关要求,分领域指导各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
到了时间节点,及时下发工作提示函,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同时,县成立三个党建督导组,定期不定期开展督导,指出存在问题,督促抓好整改。x年以来,我县共下发各类工作提示函x个,开展各层次督导x次,下发整改通知x个。
三是创新载体。我县以“党员读书会’、‘三新’讲习所讲习、党员警示教育、党费缴纳”等为基本内容,每月定期开展“x+x”型主题党日活动。“x”即每月开展一次党员读书会、一次三新讲习、一次警示教育、一次党费收缴。“x”即各基层党组织可结合实际,与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相结合,增加主题党日活动内容,做到活动内容相对固定,又不拘泥于形式,使主题党日活动有形式、有内容,更有凝聚力和吸引力。截至目前,各基层党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x次,参与活动党员x万余人次。
工作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有效落实。存在问题:一是在家的党员年龄偏大,学历偏低,能力偏弱,影响党内活动质量。二是外出务工党员逐年增多,地点不固定,流动性强,造成流动党员难管理。
培训,拓宽外出务工党员参加党内活动的办法和渠道。七、补交党费使用项目落实情况
中,坚持把清理收缴党费用在基层、用在最需要的地方,通过深入摸底分析、集体研究决策,科学制定使用方案,合理分配使用资金,明确具体项目、资金预算、进度安排、完成时限、审批程序等,确保党费使用管理规范。同时,逐事逐项详细建立工作台账,明确使用项目、投资金额、资金来源、拨款形式,以及党组织书记姓名和联系电话等,确保补交党费严格按照规定用途使用,全部用于补助基层活动场所建设、补助发展村集体经济建设、党员和党支部书记培训、帮扶慰问困难党员和群众、党支部活动补助经费五个方面。存在问题:一是按照上级要求对下拨的党费要实行专账管理,但对如何专账管理没有明确规定;
二是虽然明确了补交党费的用途,但具体项目不够详细,基层操作起来没有可参考的标准。
意见建议:加强对党费使用管理的培训,结合党建工作新要求,对党费账目的管理、党费使用项目等内容进行培训,进一步规范党费管理使用。加大党费支持力度,定期对各单位基层党建工作进行考核,对排名靠前的单位,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予以补贴。
县委调研报告篇十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按照市委组织部通知要求,我县对照《重点工作集中调研主要内容》,利用x天时间,通过召开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分层次分类别发放调查问卷、实地走访党员干部等形式,对全县各级基层党组织落实党的基层组织任期、党员涉嫌违法违纪处理、退役军人党员组织关系转接等七项工作进行了集中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党的基层组织任期的意见》和按期换届提醒督促机制落实情况
一是层层传达到位。县级层面,召开乡镇党委副书记、组织委员、党政办
主任
参加的工作会议,全文传达《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党的基层组织任期的意见》;乡镇
和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层面,召开党支部书记
、组织委员、党务干部参加的工作会议,集中传达学习基层党组织任期相关新规定,县委组织部通过举办集中培训,确保基层党组织准确掌握文件精神。二是全面排查到位。开展基层党组织“集中排查、集中整改、集中换届”专项行动,进行“拉网式”排查,进一步摸清底数,查找原因,建立台账,明确时间,扎实推进,做到全覆盖,不遗漏。截至目前,我县x个基层党组织全部完成了换届,换届率x%。
三是建立机制到位。建立基层党组织换届预警机制,根据党组织隶属关系和干部管理权限,由上级党组织提前三个月下发《基层党组织换届预警通知》,明确换届时限、工作要求、具体责任人等,督促其查清问题、限期整改。
存在问题:一是个别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对基层党组织任期等相关业务知识了解还不够全面,对新的任期理解有偏差。二是有关知识培训不够,部分党员仅仅了解任期时间的改变,没有认识其背景和原则,造成基层党员学习不够深入。
工作建议:把党的基层组织任期相关规定,作为各级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干部培训的一项内容,使广大党员干部对基层党组织任期相关新规定掌握更全面、执行更规范、落实更到位。
二、党员涉嫌违纪违法信息通报和及时处理工作机制落实情况
一是明确职责。按照要求,及时将上级文件精神传达到了有关单位,要求责任单位认真学习党员涉嫌违纪违法信息通报和及时处理工作相关要求。同时,明确县委组织部为牵头单位,纪委、人大、政协、政法委、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联动配合,明确了主管领导,明确了联络员,明确了具体任务,压实了此项工作责任。
二是建立机制。建立党员涉嫌违纪违法信息通报和及时处理工作机制,每季度组织x家联动单位召开一次工作协调会,对涉及党员违纪违法信息进行互通反馈,发现党员涉嫌违纪违法信息,及时通报、及时处理。我县共召开工作协调会x次,学习上级精神,沟通反馈信息。目前,全县排查违法违纪党员x人,涉x个乡镇和x个县直单位。
三是督促落实。对排查出的违法违纪党员信息,下发工作提示函、督办函,反馈相关单位和党员所属党组织,按照相关规定、程序,以及干部管理权限及时处理。目前已全部处理到位。
存在问题:对排查发现的党员涉嫌违纪违法基本信息,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协调会进行沟通反馈,时限偏长,不能确保及时处理到位。
工作建议:建议提高时效性,实行动态机制,通过多种方式、多种办法进行反馈,做到随时发现问题,随时沟通反馈,确保及时处理。
三、退役军人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工作落实情况
一是全面排查。协调县人社局、民政局,根据掌握的退伍军人信息,通过认真查阅台账、档案等资料,对我县x年以来安置的军转干部和退役士兵党员进行全面摸排。x年以来,我县共有退役军人党员x人,其中军转干部x人、退役士兵x人。
二是比对查找。将退役军人党员基本信息及时反馈给籍贯地党组织和入伍地党组织,采取打电话、户籍查询、联系党员亲属、邻居等多种方式,比对信息,多方联系,准确核对,确保退役军人党员全部取得联系。经最终核实,全县按时接转组织关系x人,x名党员未及时接转,目前已全部取得联系。
三是妥善处置。根据党员未落实组织关系的原因、本人态度和失联期间的现实表现,区分情况,慎重处理,确保这类人员思想稳定。目前x名未落实组织关系的退役军人党员已全部纳入党组织管理。
存在问题:一是部分退役军人党员工作不固定、流动性大,管理难度大;
二是部分退役军人党员对组织关系接转流程不熟悉,直接交到村里或村干部手中,认为已经接转,导致组织关系介绍信丢失。
工作建议:一是重视教育。建议加大对退役军人党员的党性教育,提升党性意识和纪律观念,确保“退役”不“退色”;
二是明确责任。建议退役军人党员退役前,由所在部队告知组织关系接转流程及注意事项,安置地民政部门、人社部门及时提醒,督促其接转组织关系;
三是台帐管理。组织关系转入党支部后,各基层党组织要明确专人管理,建立工作台账,及时登记退役军人基本信息、联系电话等,全面掌握思想动态和具体去向,确保经常参加组织生活。
四、发展党员指导性计划落实情况
x年,市委组织部共下达我县发展党员指导数x人,其中农牧渔民x人、产业工人x人、高知识群体x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x人,社会组织x人,机关干部x人。截止目前,我县共发展党员x人,其中农牧渔民x人、产业工人x人、高知识群体x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x人,社会组织x人,机关干部x人。
根据调研排查情况,x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县共发展党员x名,其中农牧渔民党员x名,女党员x名,x岁及以下青年党员x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党员x人。预备党员逾期未转正x人,系上观乡三岔沟村唐站拉,x年x月提交入党申请书,x年x月确定为培养对象,x年x月x日确定为发展对象,x年x月确定为预备党员。由于在当时扶贫易地搬迁、拆旧复垦中,对政策有抵触,阻碍易地搬迁工作的正常进行,经村支部党员大会讨论决定延长唐站拉预备期,由党支部继续对其进行培养考察。目前,经过党组织的教育培养后,唐站拉本人已认识到错误,积极主动参与到易地搬迁工作中,思想进步,表现良好,党支部决定延长预备期满后,按照党员转正程序,及时召开党员大会讨论。
具体工作中:
一是明确任务。制定下发《年度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责任目标》,明确工作目标和具体要求。县委组织部与基层党委、各基层党委与所属党支部,层层签订《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承诺书》,细化工作措施,量化工作任务。认真落实农村发展党员结构性倾斜计划,加大在青年农民和农民工中发展党员的力度,不断壮大农村党员队伍、优化队伍结构。
二是全程管理。出台《x县规范发展党员工作八条措施》,由注重发展党员程序,变为既看程序,更看入党前的现实表现,由以往审核把关基本材料,变为既看材料,也看具体量化的图片和指标数字。将过去县一级仅对确定发展对象环节进行备案复审,扩大到对“确定发展对象、转为预备党员、预备党员转正”等关键环节的全过程备案复审。
三是严格审核。严格执行发展党员x个阶段x项程序,全面推行发展党员“双推双评三全程”办法,认真落实推优制、公示制、预审制、票决制。对培养对象进行严格审查,对计划生育和经济情况不清、有违法违纪行为的,入党动机不纯和申请材料不全、未经支部派人谈话的,未经过x年以上培养教育、未参加短期培训、未征求党员和群众意见的,直接否决,不列入发展对象。
四是严肃纪律。明确党委书记是发展党员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党支部书记是具体责任人。因党委把关不严或违反规定,造成发展党员工作失误的,追究党委书记、分管领导责任;
因党支部降低标准或不按规定程序发展党员的,追究党支部书记的失职责任;
对个别基层党组织把一些不具备条件的人发展为党员的,对直接责任人和具体责任人进行严肃查处,凡是不具备条件或未履行入党(转正)规定程序的,一律不予承认,并在一定范围内予以通报。
存在问题:一是基层工作任务繁重,党务干部力量薄弱,虽然按照上级要求,各乡镇均配备了x名党务干部,但多身兼数职,致使个别党务干部业务不够精通、落实不够到位。二是后备力量不足,多数优秀青年外出务工,不愿回乡,缺乏源头活水,造成有指标没有优秀人选,没有合适人选。
工作建议:一是持续加大基层党务干部业务培训,提高工作能力。尤其是要抓好
党建
知识更新培训,做到久久为功,保证党务干部能力不断提升。二是严管厚爱相结合,注重长远计划,加强农村后备干部建设,既要重视年龄结构,更要重视能力结构,不搞一刀切,有步骤有计划破解农村后备力量不足难题。五、失联党员规范管理情况
x年底,我县已全部完成失联党员管理和组织处置工作。主要做法是:
一是紧盯重点。按照“一人管理、一本台帐”的要求,紧盯“外出务工流动党员和回乡大学生党员”两个重点群体,明确专人负责,建立流动党员管理台帐,确保农村党员组织关系排查“一本清”。在机关党组织,建立机关党组织、社保、老干部、公安等联动排查机制,紧盯离退休党员这一群体,确保所有离退休党员“去向明”。在破产改制企业,充分发挥企业留守处的作用,通过亲朋好友,街坊邻居的作用,逐一查找、逐一登记,保证破产改制企业党员排查“不拉一人”。截至目前,通过排查我县x个党支部未发现失联党员。
二是强化管理。坚持边查边改、边查边管、分类处置的原则,加强党员日常管理工作。建立全县党员信息数据库,做到党员信息底子清。
三是创新办法。实行“县乡为主、分步集中”管理模式,着力解决农村党员档案管理不规范、易丢失的问题。要求各乡镇组织委员主抓党员档案管理,明确专人负责,初步规范了乡镇党委的档案管理工作。
存在问题:一是有的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不到位,管理存在缺失;
二是有的党员党性意识下降,自我要求降低,组织纪律性淡薄。
工作建议:一是建议上级将失职党员排查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排查,动态管理。二是尽快完善党员管理信息系统,早日实现党组织关系接转全国联网。
六、“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的组织生活制度落实情况
一是建立机制。建立“总体谋划、月初安排、节点提示、经常督导”工作机制,每月月初下发工作预安排,列出活动内容,明确活动程序,提出相关要求,分领域指导各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
到了时间节点,及时下发工作提示函,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同时,县成立三个党建督导组,定期不定期开展督导,指出存在问题,督促抓好整改。x年以来,我县共下发各类工作提示函x个,开展各层次督导x次,下发整改通知x个。
三是创新载体。我县以“党员读书会’、‘三新’讲习所讲习、党员警示教育、党费缴纳”等为基本内容,每月定期开展“x+x”型主题党日活动。“x”即每月开展一次党员读书会、一次三新讲习、一次警示教育、一次党费收缴。“x”即各基层党组织可结合实际,与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相结合,增加主题党日活动内容,做到活动内容相对固定,又不拘泥于形式,使主题党日活动有形式、有内容,更有凝聚力和吸引力。截至目前,各基层党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x次,参与活动党员x万余人次。
工作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有效落实。存在问题:一是在家的党员年龄偏大,学历偏低,能力偏弱,影响党内活动质量。二是外出务工党员逐年增多,地点不固定,流动性强,造成流动党员难管理。
培训,拓宽外出务工党员参加党内活动的办法和渠道。七、补交党费使用项目落实情况
中,坚持把清理收缴党费用在基层、用在最需要的地方,通过深入摸底分析、集体研究决策,科学制定使用方案,合理分配使用资金,明确具体项目、资金预算、进度安排、完成时限、审批程序等,确保党费使用管理规范。同时,逐事逐项详细建立工作台账,明确使用项目、投资金额、资金来源、拨款形式,以及党组织书记姓名和联系电话等,确保补交党费严格按照规定用途使用,全部用于补助基层活动场所建设、补助发展村集体经济建设、党员和党支部书记培训、帮扶慰问困难党员和群众、党支部活动补助经费五个方面。存在问题:一是按照上级要求对下拨的党费要实行专账管理,但对如何专账管理没有明确规定;
二是虽然明确了补交党费的用途,但具体项目不够详细,基层操作起来没有可参考的标准。
意见建议:加强对党费使用管理的培训,结合党建工作新要求,对党费账目的管理、党费使用项目等内容进行培训,进一步规范党费管理使用。加大党费支持力度,定期对各单位基层党建工作进行考核,对排名靠前的单位,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予以补贴。
县委调研报告篇十三
xxx 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调研报告 党的十九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提升到战略高度、写入党章,把农业农村工作摆在更加重要地位,为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航向。就xxx 来看,我县近年来围绕建设山区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县和全面脱贫奔小康目标,在新农村建设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中作了有益探索,取得明显成效,但与省市先进县、发达地区以及乡村振兴的要求相比,差距甚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近日,县委农村工作领导组召集成员单位,分 7 组展开调研,各个调研组分别采取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查看资料等方式就全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对全县实施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进行了梳理和汇总,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现状近年来,特别是脱贫攻坚进入决胜期以来,我县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县委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持续深化农村改革,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和支农惠农政策扶持力度,全县农业和农村工作实现了健康稳定发展。2017 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为 17.6 万亩,总产量5861.78 万公斤,完成任务的 102.8%;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3.1 亿元,完成任务的 103.3%;预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5220 元,同比增长 10%。
(一)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方面
1 1、农村基础设施显著改善。我县把农村基础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持续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发展,城乡二元结构差距逐步缩小。农村公路 2016 年续建工程 13 个,共 39.92 公里,2017 年实施项目 38 个,共 102.295 公里,截止 2017 年底 xxx 县 203 个建制村比预期提前一年完成全部通硬化路,并全部通客车。2017 年实施水利重点工程 7 项,解决了 2.3 万人饮水安全等问题。实施土地整治项目 61 个,新增耕地 3945 亩。全县学校布局进一步优化,建起了乡村及城镇化寄宿制学校 21 所,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成效显著,教育公平一盘棋的深度融合,推进了城乡学校布局一体化。乡镇综合文化站实现全覆盖,共投入资金 700 余万元建起了 10 个集建身、休闲、娱乐、学习培训于一体的高标准、多功能的乡镇综合文化站。2017 年对村级办公场所、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闲置办公用房进行了整合,70%行政村的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实有面积达到 200平米以上。全县新、改建农村卫生室 184 个,聘用乡村医生186 人,基本药物实施“零差价”制度,由乡村医生向乡镇卫生院做基本药物采购计划,卫生院统一采购、统一配送,零差价销售给村民。
扶持工作,为 22 人办理创业担保贷款 205 万元,建成 1 个创业孵化基地,入驻企业 57 户,带动就业人数 119 人。将农村贫困劳动力纳入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和民营企业招聘周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输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 2672人,带动 6175 人脱贫。
3 3、资源要素向农村合理流动。从 2006 年开始,我县鼓励和支持各路人才和工商资本“上山下乡”,创造性利用空壳村旧村旧址“四荒”资源发展了生态庄园,生态庄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弱到强,经历了从自发开发到规范发展,从粗放经营到精细管理,从比较低级到相对高级的嬗变过程。基本形成了休闲度假、科技示范、产业开拓、家庭种养、综合开发五大类型。截止 2017 年底,全县已发展各类生态庄园 257 处,其中 10 个魅力庄园、36 个精品庄园、50 个规模庄园,累计投资 23.23 亿元。
“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所”。2016 年,投资 100 余万元建成了县、乡、村统一联网、三级联动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信息化平台。2017 年,县农经办积极完善提升县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服务功能,加快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向乡村延伸,完成乡镇交易所规范化建设全覆盖。另一方面是完善交易制度,规范交易行为。截至目前,在农民自觉、自愿的基础上,累计流转 8.53 万亩,其中承包地面积约 4 万亩,有效实现了土地规模经营效益。
2 2、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 2017 年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工程,我县于 2017 年 6 月底完成调研工作,对全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并赴外省考察学习先进经验,7 月底确定将龙泉乡连壁村作为试点村开展改革相关工作。截至目前,已制定了《xxx 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并对连壁村集体资产进行核实。
3 3、全面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机制。探索“身股”作法,全县组建水利、林业、国土三类工队 95 支,吸纳贫困劳动力 2058 人,累计下放各类工程投资额 5103 万元。同时,通过“直接扶持”和“间接带动”(即带资入企)两种方式,去年累计投放扶贫小额贷款 2 亿元,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4620 户。
(三)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方面 1 1、现代农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以提质增效为重点,大力发展五大特色产业。核桃产业,2017 年新栽植 1 万亩,提质增效 5 万亩,主产区种植总面积达 36 万亩,产量达 1200万公斤,产值 2.4 亿元。设施蔬菜产业,集中打造示范片区2000 亩,总面积达到 1.19 万亩,总产量 7110 万公斤,产值2.7 亿元。杂粮产业,打造千亩杂粮示范区 1 个、百亩杂粮示范片 8 个,新发展富硒功能为主的杂粮 1.8 万亩,总面积达 7.8 万亩,总产量 1755 万公斤,产值 7000 万元。中药材产业,鼓励大户集中连片种植,新发展以连翘、板蓝根为主的中药材 3.5 万亩,总面积达 6.5 万亩,产量 915 万公斤,产值 667 万元。畜牧产业,重点实施牛羊家庭养殖、猪鸡养殖、畜禽工厂化养殖、粮改饲、良种普及五大工程,新增养殖总量 88293 头(只),畜牧饲养量达 156 万头(只),完成牧业收入 8000 万元。全县农业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展“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链,“吃、住、玩、土、特、奇、鲜”休闲农庄服务链,开发农民电商专业合作社,发展“互联网+”模式,借助“电商”平台推广农产品,引导农民、农业从“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的“新农人”、“新业态”等等。
3 3、新型经营主体逐步壮大。为实现农业规模效益,xxx县积极鼓励发展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实践证明,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对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截止 2017 年 11 月底,全县共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共计 985个,正常经营 657 个。其中按产业划分:种植业 293 个,蔬菜产业 29 个,林业 146 个,畜牧业 128 个,其他 61 个,年产值超过 1 亿元。自 2013 年开始发展以来,截止目前全县共认定家庭农场 43 个,共流转土地 12488 亩,有效实现了家庭农业规模化发展。2014 年至 2017 年,xxx 县职业中学、宏远学校、县农技推广中心和辽阳镇农技站、茂丰公司、兴寺合作社、县动物疫病防治中心等培训机构先后组织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3401 人,其中:生产经营型 1581 人,专业技能型 1820 人。
10家,培育农村电商带头人200人,发展电商和微商130户,带动了劳动就业 2000 余人,核桃、茶叶、杂粮、手工艺品等 30 余种特色产品实现网上销售,2017 年农特产品网上销售额完成 4993 万元,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 11251 万元。
(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方面 1 1、改善生态环境。2017 年荒山造林绿化 4.73 万亩,河道堤防治理 22.24km,13 个村庄实施了整村绿化工程,境内公路宜绿化里程绿化率达 95%,两侧宜林荒山绿化率达 90%以上。全县农村环境更加优美,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2 2、改善生活条件。创建省级宜居示范村 1 个、市级宜居示范村 12 个,并在全面完成省市“四大工程”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全面铺开第 3 轮园林村建设、污水处理、集体经济破零、创建“一村一品一主体”新路径等“八普及一创建”工程,累计投资 2.56 亿元。全县建成垃圾填埋场 90 座,其中无害化垃圾填埋场 2 座,简易垃圾填埋场 88 座,覆盖了全部的村庄,建成了户分类,村收集、乡填埋、县监督的垃圾集中处理系统。同时,对全县所有乡村开展环境整治和“五洁净、六要六有”专项行动,围绕拆违、治乱、提质、达标四方面,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脏乱差”现象。
3 3、改善生产条件。全年实施林业重点工程 36 项,新造林 10.04 万亩;实施水利重点工程 7 项,解决了 2.3 万人饮水安全等问题;实施土地整治项目 61 个,新增耕地 3945 亩;实施玉米丰产方机收秸杆还田 2535.56 亩;全县农机总动力达 11.24 万千瓦,机械化综合水平达 63.8%。
4 4、改善环保条件。我县农村生活污水防治工作起步于2013 年,目前已完成桐滩村、东沟移民新村、四里垢村、上武村、麻田村、芹泉村和南会村、泽城村共 8 个村的生活污水防治工程,共涉及受益人口 14650 人,资金投入 915.6 万元。我县累计改造卫生厕所 39209 座,无害化卫生厕所 24897座,卫生厕所普及率为 84.32%,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53.54%。
(五)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方面近年来,xxx 县不断加强和改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狠抓环境整治、注重民风建设,实现了精神文明和脱贫攻坚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良好态势。
事会,制定村规民约,春节送春联、送吊挂,移风易俗节目展演等形式,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破除封建迷信、树立文明新风。2011 年,xxx 县县城被授予“全国文明县城”称号。2015,桐峪镇上武村被授予“全国文明村”。2017 年,xxx 县桐峪镇被授予“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近年来,先后有 14个村镇被授予省、市级文明村镇称号。
2 2、将文化元素注入农村建设。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坚持以文化为魂,将剪纸、武术、民歌小花戏等传统文化图文并茂地融入到村镇建设中,连续多年在基层村镇举办 xxx 民歌小花戏比赛、象棋比赛、广场舞比赛、农民篮球赛、武术比赛等文体赛事,除了对基础设施、环境整治进行提档升级以外,着力突出公共服务和文化建设,10 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总面积达 5700 多平米,村级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有序推进,“村村通”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极大地丰富了千家万户的精神文化生活。
构建了“以国家免、奖、助、贷、补为主,企业、社会团体、爱心人士资助为辅”的多位一体救助体系,培训贫困劳动力1450 人,输出贫困劳动力 2672 人;织密补牢低保政策、医疗救助、特困供养等“民生保障网”,力争做到不漏一户一人,实现应保尽保。2017 年又有 1.5 万人可脱贫,53 个贫困村退出,脱贫攻坚实现了再战再胜。预计到 2018 年底,全县实现整体脱贫。
(七)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方面 1 1、“三基建设”全面夯实。重点实施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程、村级活动场所改造工程、集体经济“破零”工程等农村党建九大工程,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夯实“三农”工作的基础,坚持“三点发力”,推动全面过硬。一是提升组织力。培育 30 个基层党组织示范点,整顿 20 个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并大力实施集体经济破零工程,通过资源开发、股份经营等模式,185 个村实现集体经济破零。二是提升凝聚力。高度重视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充实 31 名干部进入乡镇领导班子,选派 50 名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挂职,圆满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选出村党组织班子成员 829 人,村委班子成员 683 人,同步培养后备干部 406 人。三是提升保障力。乡村运转经费、党建经费足额拨付,乡镇干部岗位补贴、村两委主干基本报酬按标准兑现。与此同时,先后实施两轮危旧狭小活动场所改造工程,新建村级活动场所 9 个、修缮 45 个,社区场所全部达标,其中 500平米以上达 4 个。
2 2、平安建设得到强化。近年来,我县不断完善农村防
控体系,治安防控水平进一步提升,新建改建了 14 个社区(农村)警务室。每日三次安排社区民警和派出所巡逻队按时、按规定进行定点和不定点巡逻,进一步加强社区(农村)的巡逻防控力度;通过网格系统共排查矛盾隐患 41277 余件,就地化解 35085 余件,其余全部导入调解渠道进行了化解;县信访服务中心在受理信访案件后,对一般问题当场咨询化解,对情况复杂适宜调解的信访件分类导入调解渠道处理,近年来,60%的信访案件均通过调解渠道化解。全县各类案件和事故明显下降、不安定因素逐年减少、社会治理水平明显提升的社会效果,有力地推动了平安乡村建设。
3 3、县委对农村 工作领导进一步加强。近年来,特别是精准脱贫以来,我县把农村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纳入县委工作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加大了农村工作力度,每年召开一次农村工作会议,出台有关农业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逐年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投入,制定规划,落实措施,明确责任,严格考核,推动农村工作快速发展。
部报酬待遇、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财政投入力度,实现待遇留人。同时在精神激励上重视和丰富对三农干部的荣誉鼓励,使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基层干部脱颖而出,培养造就了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二、存在问题近年来,我县在乡村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时也必须看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还未根本解决,城乡差距仍然较大,给乡村振兴带来很大困难。
1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作为贫困山区,我县农村基础建设成本很高,困难重重。由于历史欠帐,以及发展不均衡,农村道路、供排水、教育、卫生、文化等基础条件依然与城镇比、与平川地区比有较大差距,与乡村振兴要求相比也有很大差距。
2 2、农业产业不大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从设施蔬菜产业看,xxx 县冬季较寒冷,地下环境比较复杂,菜农掌握技术不普及,应对灾害气候能力不强,生产水平不高,易受市场冲击。从杂粮产业看,近年受连年春季寒潮和市场下滑影响,出现“谷贵无米、谷贱伤农”现象,农民种植积极性下挫。
头凉的现象,缺乏积极主动地参与乡村振兴的主人翁意识,导致乡村振兴的部分工作推行难。
4 4、农村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生活污水、农药化肥、生活垃圾和粪便等已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使农村地区环境状况日益恶化,全县除 8 个村外剩余村庄均未建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农村村民将生活废水直接排放到附近的沟渠、河道、池塘等水体中,废水中有机物质直接溶解在水体之中造成水体中氮、硫、磷的含量较高,在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下易产生硫化氢、硫醇等具有恶臭气味的物质,特别是在夏季极易形成黑臭水体,破坏水体的生态环境,危害人居生存环境。同时,部分村民环保意识薄弱,对生活污水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成本高、资本回报周期长,甚至无经济回报,民间资本很少介入,财政补助资金只能弥补部分成本,经常出现投入不足、配套资金不到位现象。
素质相对低,农村产业融合型人才缺乏,抑制了先进技术要素的融合渗透。农户对乡村旅游、农村电商认识等新业态认识不够,抑制了三产融合发展进程。
6 6、农村新型经营组织发展质量不高、后劲不足。一是管理不规范。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即便有也不严格执行,尤其是财务制度。成员账户不健全、不规范。农村合作社严格按合作社章程正常开展经营活动的不到 30%。
有些合作社虽然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运行正常,但内部运行不规范,合作社的章程、制度流于形式,形同虚设。二是发展资金短缺,后劲不足。农民合作社的主体是农民,农民自身的经济基础弱,积累少,经济实力差,合作社贷款融资难,严重制约了部分合作社的发展。
7 7、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离乡村振兴建设目标还有不少差距。通过这次调研发现,农村整体创建水平不太高、活动不深入、载体不丰富、机制不健全、方法较单一,群众文明素养、文明习惯有待提高。一些村民的不良生活习惯与现代文明要求形成鲜明的反差,教育引导农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提高整体素质缺乏必要的措施和手段,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缺少特色和创新。
8 8、农业服务技术力量不足。农业技术人才短缺和技术服务力量不足成为制约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技术服务不到位已制约着我县农业产业的发展,农业部门技术力量严重不足,近年来承担工作逐年加大,但人员减少和专业技术人员匮乏问题始终未能解决。
三、
对于乡村振兴的几点建议 1 1、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一是实施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促进核桃、设施蔬菜、中药材、杂粮、畜牧五大主导产业提档升级,完善 xxx 湖万亩生态农业示范基地、九龙岗核桃产业文化基地、凤凰山核桃综合开发示范基地三大基地,建设 3000 亩芹泉镇设施蔬菜现代农业示范园和 1 万亩龙泉中药材基地,努力创建全省功能农业示范县,探索以发展富硒农产品为主攻方向的 xxx 特色功能农业发展新路径,结合杂粮基地、核桃园区建设,分别发展10 万亩功能农业示范基地,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益,把特色产业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二是推动龙头企业与农户、合作社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能享受到现代农业种养加贸等产业链条的各个层次的收益,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三是设计和安排更多更好的强农惠农政策,给予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补贴资金,特别是对贫困地区给予更多的支持,帮助农民发展现代农业。2 2、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农业农村短板。以创建美丽宜居示范村为抓手,持续推进“八普及一创建”工作,完善农村联网公路、农民饮水安全、农村电气化、农房及庭院绿化美化等工程建设,统筹推进县域内农村文化、教育、卫生、托老、通讯等公共服务发展,同时按照“五洁净”、“六要六有”的标准开展村容村貌、户容户貌大改观活动,在农村形成“环境整洁优美、基础设施配套、管理制度健全、社会秩序井然、精神面貌良好、人居环境改善”的良好局面,让农村不仅留住农村人,还要留住城里人来玩、来住、来发展产业。
3 3把、支持发展乡村旅游和生态文化旅游,把 x xxx 红色绿色资源变成脱贫的资产。以我县获批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为载体,在整体规划、项目布局等方面予以倾斜,加大对 xxx旅游基础设施支持和投入力度,立足打通制约旅游发展“最后一公里”,在旅游道路、旅游厕所、停车场、景区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建设力度,快速提升我县旅游综合承载力,为全域旅游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加快建成集红色旅游、生态休闲、特色文化、康养度假、产业互融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发展区。
展,带动农产品销售,推动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和全县农民脱贫奔小康。
5 5、加大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力度,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力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绿色化、生态化,推广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优化农村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巩固农村环境整治成果,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对 207 国道沿线采煤区及桐粟线铁矿区破坏山体生态环境地区进行修复治理,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深入推进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完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制度,建立乡村环境治理长效机制。
应助尽助,为脱贫攻坚再战再胜提供坚强保障;全力以赴抓好易地搬迁,按照“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目标要求,在加快推进集中安置小区建设的同时,发展后续产业、盘活土地资源、减免项目税费、保障搬迁户权益,统筹解决好“人、钱、地、房、树、村、稳”七方面问题。同时,同步启动奔小康工程,坚持将脱贫攻坚与决战小康同步谋划、系统推进,确保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迈入小康社会。
7 7、营造良好的科技人才发展环境,为乡村振兴提供农业科技和人才支撑。一是用优惠政策、优厚待遇吸引和留住专业技术人员,改善基层农业科技人才的工作环境、待遇;二是建立良好的选人用人机制,招考一批大学生到县、乡镇农技岗位任职;三是选派省市优秀技术骨干到县、乡挂职,为本地的农业生产提供技术保障。四是鼓励引导年轻人回乡就业和走出去的企业家回乡立业,在政策范围内给予补贴优惠、产业支持,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8 8、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
社会文明程度。要以户为抓手、以村委基础、以乡镇为龙头,深化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不断丰富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文明村镇的创建载体,着力发挥好各类创建典型的排头兵作用,努力掀起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新高潮。引深xxx“道德模范”、“xxx 好人”评选表彰活动,广泛开展道德模范巡回宣讲和善行义举榜建设活动,进一步健全好人评选、礼遇道德模范、帮扶困难道德模范机制,在乡村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参与乡村振兴的浓厚氛围。
9 9、加强党委对乡村振兴工作的领导力量,推动工作高效落实。成立乡村振兴战略议事协调机构和乡村振兴办,加强县委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关事项、重大项目统筹协调和指挥调度,更好地发挥各部门作用,整合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全面落实各项任务。同时解决乡村振兴编制问题,配备工作人员,专职负责该项工作,促进工作顺利开展。
全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调研报告
关于全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报告
某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调研报告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调研报告、总结论文两篇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3731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