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返乡创业事迹材料标题篇一
杨xx,男,现年40岁,合水县西华池镇孙家寨沟行政村宋堡子自然村村民,现任合水县怡露水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从1997年部队转业回乡,到2012年创办怡露水业有限责任公司,2014年注册创办怡露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怡露门窗建筑装饰有限责任公司,2015年建立合水县怡露种植专业合作社。走过了一段艰辛创业的风雨历程,也取得了创业的丰厚回报。2014年,怡露水业总产值达2000万元,实现利税65万元,安排下岗工人和农村剩余劳动力60人,为我镇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杨xx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1975年出生在合水县西华池镇孙家寨沟行政村宋堡子自然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儿时的贫困经历,造就了他吃苦耐劳的精神,三年的从军生涯培养了他坚忍不拔的品质。1997年,从部队转业后,他回到家乡合水县孙寨沟村,当了一名普通农民。当时,党和国家改革开放的春风和惠农政策的落实,在全国涌起创业发展脱贫致富的新浪潮。经过深思熟虑,他踏上了漫漫的打工路。
在北京一家门窗工厂,他开始了自己的打工生涯,先从最基本的工序开始,慢慢积累经验、增强技术。经过九年的磨砺,他迈出了自主创业的第一步。2006年他在北京成立了自己的门窗加工公司,万事开头难,当时处于“三无”状态的他,经过几年的努力,凭着过硬的产品品质和优质的服务理念赢的了客户的信赖,终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伴随着企业的迅速发展壮大,他组建了过硬生产及销售团队。北京公司总资产1400多万元,年创利润200万,并在当地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信誉度。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经过十几年的探索与磨练,他从一个地地道道的普通农民,蜕变为一个有上千万资产的民营企业家,十多年来,自己发家致富了,但他始终没有忘记家乡的父老乡亲。2012年他毅然放弃了北京得天独厚的发展空间,回到家乡合水县,积极筹建家乡企业。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在合水县西华池镇孙寨沟行政村宋堡子自然村自筹自建怡露水业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总投资3460万元,占地2640平方米,前期投资2880万元,建成水源区、办公区、生产区配货车和工作用车7辆,新建办公楼450平方米,生产厂房680平方米,引进国内外自动化生产设备30多台(套)。于2013年5月建成运营。二期投资580万元,新建销售网点40处,开发碳酸饮料5种以上,2013年5月启动实施,主要实施市场开拓和碳酸饮料生产。厂区周围环境优美,制水规模大,纯净水、无气碳酸饮料日生产能力可达15000余桶/瓶。公司生产水源来自高原井水,经水质验检,各项指标均达到优质饮用水标准。办公区设行政部、财务部、销售部、会议室等,厂房区购置安装了过滤器、高温电炉、恒温干燥箱、蒸馏水器、消毒器、检测仪、无菌自动灌装系统等一流自动生产设备,并按照消毒、分离、生产、包装的流程和生产要求严格进行分段隔离。拥有纯净水、碳酸饮料厂区,五条生产线,核心设备全部采用进口设备,全封闭无菌电脑自动化灌装生产线,百级空间净化间。在产品最终质量控制上,建有完备的化验室,能够进行大肠杆菌,细菌总数等多种微生物指标化验,对生产关键环节,完全按照is09001标准要求进行关键点控制。保证了产品质量的优质、稳定、可靠。公司以“诚信为本、以质取胜”的经营理念,目前产品在市场试运营期间反响热烈并迅速跃升为合水县纯净水的龙头产品。“怡硕”成为市内家喻户晓的纯净水品牌。伴随着市场需求、企业的壮大,2014年公司实现产值2000万元,并为国家缴纳税款65万元,共吸纳家乡富余劳动力60人。2015年初,他积极响应国家土地流转政策,成立了怡露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先后在西华池镇孙寨沟行政村承包土地318亩,大力发展矮化密植苹果产业,带动全村60户村民走上致富路。
返乡创业事迹材料标题篇二
小侯,济南大学2015届毕业生,所学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是学校最有特色的专业之一。在同班同学的眼中,从一入校开始,他就是个爱折腾的人。
作为班长,他的学习成绩一直稳居前列,课余时间总有忙不完的事情:组织成立日照老乡会,组织篮球赛、英雄联盟比赛,担任腾讯tg精英社负责人,担任学校跑步协会负责人……对他自己而言,上学期间最难忘的一次经历,发生在大一那年暑假。
小侯的老家在日照莒县,而他学的专业与建材水泥行业相关。在他看来,要想全面了解这个专业,必须去工地。大一那年暑假,通过亲戚介绍,小侯赴北京打工,从事最脏最累的水泥工。
“一共42天,我和那些工友们同吃同住,干着同样又脏又累的重活儿。”小侯说,上大学之前,他基本没出过远门,也没到工地上打过工。那年夏天,北京酷暑难耐,吃的是没啥味道的大锅菜,住的是脏乱不堪的`板房;一天高强度的工作下来,他累得倒头就睡。
“想过提前退出,想过放弃算了。”他说,“但是,既然出来了,退缩多不像话呀,还不被人笑话?”最终,一共50天的暑假,他在北京的工地咬牙坚持了42天。
站上山顶的人,不会再觉得山高。之后的暑假,小侯都会去外地打工,北京、青岛的建筑工地都去过。“晒黑了,结实了,抗压能力也更强了。”小侯笑了,脸上写着得意。
大学四年级时,各种互联网外卖平台开始兴起,小侯在学校附近的后龙美食街做兼职,给一些商家送外卖。
新兴行业缺乏监管,一些黑作坊混迹其中,导致食品安全隐患;再加上很多店铺都是夫妻店,整体素质也不太高。
注意到这些问题,小侯心中萌生起创业的念头,他打算依托济南大学3万多名在校生,打造一个与高校、互联网、餐饮、外卖相关的品牌。
毕业季,同学们忙着东奔西走找工作,小侯也不例外。南京一家水泥行业的上市公司来招聘,小侯和系学生会主席等几个人经过层层筛选,走到了最后的面试环节。几番比拼过后,他成为最终被录取的唯一人选。
就在大家都在羡慕他找了一份专业对口、收入稳定的工作时,小侯却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放弃工作,自主创业!
经过前期的考察、选址,2015年3月,他在济南大学西南门附近开了一家名为“壹品居”的餐饮店面,准备给学校及周边的居民送外卖。
对此,身边很多同学都不理解,甚至有些怀疑,倒是父母给予了肯定。“父亲是一个很懂我的人,他说只要你自己觉得对的,我们就支持你。”小侯说,创业这一关,在父母那边基本上没有阻力。
跑开店手续、进行店面装修、招聘内厨和送餐人员……创业初期,事无巨细,都需要自己来张罗。“现在回头想想,其实这些都不算什么。”小侯觉得,北方人大都喜欢吃面,可做外卖的很少有人卖面,这是因为面容易糗,“配送不到半小时,面就成了一坨,影响口感”。
2015年开始风靡济南的重庆小面,给了他极大的启发。他到济南的几家店面取经,对方都说加盟费需要3万元,否则不能泄露配方。“创业初期,资金肯定是大问题,3万块可不是个小数目。”小侯说,大不了自己跑趟重庆呗。
说走就走。他独自一人跑到重庆,在当地最有名的一家小面店里干起了学徒工。半个多月下来,他就对原材料、配方以及各种工艺了然于胸了。
回到济南后,小侯又专门向学校的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的专家,请教如何解决面条易糗的问题。“我的态度很诚恳,加上又是本校的学生,这些食品学方面的大腕们丝毫没有架子,给我做了详细的解答。”
通过反复试验证明没有问题后,2015年9月4日,一款“猴赛雷小面”正式上市了!
产品没问题了,但如何卖出去却成了难题。“在美团外卖平台上,一开始我们的店面排名很靠后,很难争取到顾客。”小侯说,那段时间他经常失眠,甚至整宿睡不着觉,脑袋里想的全是如何把店面的排名提上去。
一天,他发现学生当中的口碑营销非常关键,于是把目光投向了校园。
“上学的时候,认识不少各个学院学生会的人,还有很多各类校园明星、校园达人。”小侯说,他邀请了各个学院各个专业的学生来试吃,根据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改良口味、调整价位,再通过他们把“猴赛雷小面”宣传出去。
“营销,有时候感觉和恋爱差不多,就是‘认识你、了解你、爱上你、娶回家’这样的四部曲,线上线下的各种优惠活动开展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我们的产品。”小侯说,第一批顾客很关键,我们对每个客户每个订单进行了电话回访,根据大家的意见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
慢慢地,销量上来了。从几百份到几千份,店里的锅也从普通的小锅越换越大。直到有一天,月销量达到了一万三千份,创造了美团外卖济南地区的新纪录,并且至今无人打破。目前,每个月的销量稳定在一万份左右,排名稳居餐饮行业榜首。
返乡创业事迹材料标题篇三
无论是在光泽县鸾凤乡油溪村的武夷绿园蔬菜合作社的蔬菜基地的田头,抑或在光泽城区的合作社蔬菜平价销售门店,你总是能看到一个娇小的、能干的身影,她要么指挥着工程人员安装蔬菜大棚,要么引导着销售人员热情服务早市的顾客,她就是27岁的叶芬。2011年从苏州大学材料学院纺织工程专业毕业后,她在苏州市一家公司上班,月薪过万元。两年后,她毅然决然放弃高薪的工作,说服了家人,回到自己的家乡,开始打造这一片属于她自己的绿色蔬菜基地,孵化自己的梦想。她说,她要为家乡光泽构建中国生态食品名城添砖加瓦,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2007年从山区小城的仙华洲考上大学的叶芬,经过四年的大学洗礼和两年工作的磨练,对工作和生活有了崭新的认识。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她想到自己的家乡位于城乡结合部有大片闲置的待流转土地,非常适合发展农业生产。多次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考察和调查研究,自然条件利于种植蔬菜且销售有广阔市场前景,是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增长的新优势产业,她想这或许就是她扬帆起航之时。就这样,一个美丽的基地蓝图在她脑海中渐渐的形成,她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将原来由她叔叔原始经营的六十亩蔬菜基地,扩展为现在的蔬菜基地面积300亩,建成大棚100余亩,其中智能温控大棚40亩,保温大棚60多亩;水肥一体化灌溉设施、80kv供电线路等基础设施的现代化蔬菜种植基地,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光泽县武夷绿园蔬菜专业合作社,注册了“绿夷”商标。合作社创社以来共带动农户712户,种植无公害时令蔬菜品种50多种,年产蔬菜产品1500多吨,约占光泽县蔬菜总需求量的10%,现已成为我县最大的蔬菜基地之一;合作社2015年12月被选为全省供销社系统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016年3月被列入福建省副食品调控基地。
叶芬一边抓好合作社的蔬菜生产、经营,一边细心注重政府政策导向。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让叶芬深受启发。在“精准扶贫”的政策引导下,不断规范引领,逐级创建示范社,同时她还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培育了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的农业产业带头人,切实推动了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目前,加入武夷绿园蔬菜专业合作社的社员和务工人员均来自当地及周边的村民,为社员增加经济收入的同时,解决了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在打造“精准扶贫”升级版时,叶芬通过优先流转建档立卡贫困户闲置土地、优先雇用贫困户为其解决就业问题、优先考虑贫困户通过土地等生产资料加入合作社成为社员等一些列举措来帮助贫困户脱贫,她说预计在2016年底能够帮扶周边1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她说,在农村曾有许多人因为收入过低或失业不得不选择外出打工,留守儿童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蔬菜基地解决的部分劳动力在一定程度使这种现象呈现好转局面。如今,合作社已成为当地引领农民参与市场竞争、带领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纽带”,这正是叶芬两年来倍感欣慰的事情。
学纺织工程的叶芬对种菜一窍不通,不论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问题还是种植方面的问题,都需要她重新去学习,但她并不气馁,千方百计学习相关知识。两年来叶芬除了向有经验的菜农虚心讨教外、自学各类科普书籍外,还通过聘请省级农科专家、县级农业科技人员为社员开展技术指导与培训。通过制定发展规划、融入现代化企业经营管理技术,不断提升专业合作社产品的质量和科技含量,有效地增加了农民经济收入。随着科学技术的引进和普及,专业合作社也催生了一批懂知识、会技术,头脑灵活、思路开阔的新型社员,实现了人力资源和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叶芬在经营上注重人才培养,重点围绕合作社带头人、经营管理人员、种养能手素质提升,培养了一批合作社领军人才。她要求合作社全体社员矢志不渝的按照无公害标准进行生产种植,遵循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统一的价值观,诚信为人做事。
50多种“绿夷”无公害时令蔬菜在城区中洲菜市场、阳光花园等6家平价直销店内销售,让叶芬的事业越来越宽广。在这些直销门店,叶芬要求销售人员把有限的服务做的无限好,卫生、热情永远都是摆在第一位,正是这样的做法,所有的销售门店每天一开市迎来的总是大量的回头客。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叶芬在蔬菜的经营上已不局限于现在一些蔬菜批发的模式,她正把她蔬菜向着接受预定,配送,从基地到餐桌,提供最生态、绿色的食品方向发展,“合作社+公司+微企业+电商模式”的新型销售渠道正在尝试实践中。
叶芬返乡种菜,立志做一名新时代新型农民。在生活中,她乐观开朗、随和健谈;工作时,严谨认真,不急不燥,不怕风吹日晒,田间地头的活儿干起来也得心应手。她说,年轻时就该孜孜不倦的多读书,边读书边思考。
她说,仰天大笑出门去,莫后悔,不犹豫,超越自我,永葆奋斗精神,永怀赤子之心。
返乡创业事迹材料标题篇四
创业之路,且坚且险。刚回到老家的她,面对自己要从事的项目一无头绪,以前的固定收入没了,好不容易找到好项目,却又缺技术和门路,最初的创业尝试经历了多次失败,但她越挫越勇,每天都到村里的图书屋看书学习,通过图书屋的电脑上网查资料、寻高人解惑。为了解决饲料草的种植问题,她更是四处奔波,劳心劳力。她创业成功,政府的政策扶持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更多的是她自身开阔的眼界和肯钻肯干的精神,才促使她从众人之中脱颖而出,创造了属于她的事业。
返乡创业事迹材料标题篇五
别尔德别克巴尔依,1984年12月出生于杜热乡大坝村一个农村家庭,中共党员,一位看似普通的农村子弟,却正带领着他的农民兄弟在建设新农村的征程上高歌奋进,这个年青人凭自己良好的素质和惊人的胆识,搏击风云,以他不平凡的人生奋斗轨迹充分展示了新一代农村青年的风采。
别尔德别克巴尔依2004年毕业于新疆建工学校,工民建专业,毕业后的两年内并未找到适合的工作,只是零零散散的帮忙做一些小工,这段日子,别尔德别克巴尔依别提多灰心丧气了,干什么都没有兴趣。过了一段时间,因生活所迫和在亲人的鼓励下,并依借自己两年的磨练,或多或少的社会经验,别尔德别克巴尔依开始谋求自己的自主创业之路。
一个人要想成就自己的事业,实现自身的价值,除了有过人的胆识外,就是要能敏锐的觉察到创业的时机和善于利用自身的资源。认识到在创业初始阶段,最现实、最经济、最有保障的发展,就是围绕现有资源进行整合与延伸,有了资源才有生财点和增长点。鉴于自身的专业特长,别尔德别克巴尔依2006年开始雇人包活,帮别人盖房子、羊圈等,此时自己最多可以雇佣5、6个人,而且在最初的承包工程中,不仅仅有别人怀疑的目光,无人肯把自家工程包给自己,最重要的就是资金问题,有时由于人手不够不能按时交工得不到相应的工程款,这也直接导致很难准时发放工资,可为了不拖欠工人工资,不得不向父母、亲朋好友借钱支付工人工资,但他早已没有退路,为了打开局面,站稳脚跟,他除了向亲朋好友借资,或说服他们参与投资以缓解资金短缺的难题外,更是拚了命,没日没夜地工作,从进货到销售,他都一人干,只要客户需要,哪怕是再苦再累,他都咬牙坚持力争在第一时间为大家解决问题。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是过去鼓励读书人发奋图强的一句俗语。创业也是一样,只有把勤劳当作一种资本,比别人在身心上付出得更多,才会取得更大的收获。经过自己一年的辛勤努力,自己的付出没有白费,不仅得到乡亲的一致好评,还得到乡政府的夸赞,并参加了2007年的三干会,同时还被评为富蕴县先进个人,并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着自己业务的不断发展,慢慢开始承包政府等建筑建设,而且找自己干活的人也越来越多,迫使自己不得不扩大规模、多招员工。
机遇总是给有准备的人。只有巧妙地利用各种条件来发展壮大自己,借外在的力量完成发展的扩张;"先谋于事",借势造势,才能以最优的配置整合更多的资源,以最快的速度创造最佳的机遇,以最少的投入创造最大的利润。2020年当团县委得知别尔德别克巴尔依的情况后,积极为其排忧解难,配合信用社使其贷款8万元,享受到"青年小额贴息贷款",减免一半的利息。人往高处走,取得一定成绩后,别尔德别克巴尔依开始思考如何才能壮大自己的事业,经过认真的思考,2020年4月别尔德别克巴尔依准备建设阿尔狼装修中心,除了盖房子之外还可以装修,一套程序全程包下。经过两个月的积极筹备,于7月阿尔狼装修中心正式开张。截至目前,别尔德别克巴尔依可以雇佣27名员工,包吃包住,每人每月4000元以上。并且团地委、团县委亲临检查指导工作,别尔德别克巴尔依表示自己还要继续带动周围的朋友发家致富,自己最早所带的几个人已经可以独撑一面。
经过自己几年的打拼,由于以其独有的人格魅力,诚信待人,才结交了大量的朋友,朋友多了,合作的伙伴也多了,这些"熟人经济"中蕴藏着巨大的金矿,只要善于挖掘、巧于利用、长于合作,就会创造出双赢的良好局面,就能为自己带来巨大的收益,取得长足发展。只有巧妙地利用各种条件来发展壮大自己,借外在的力量完成发展的扩张;"先谋于事",借势造势,才能以最优的配置整合更多的资源,以最快的速度创造最佳的机遇,以最少的投入创造最大的利润。
创业如浪中行舟,要坚定信心,矢志不移,果敢地搏击冲浪,就能到达成功彼岸,这是他对创业的感悟。风雨几载,始终锐意向前,虽然创业的过程是艰辛的,但创业成果却令人欣慰,也让人刮目相看,成为当之无愧的致富带头人。在他的创业历程中,一个"创"字是最好的注解,显现出一个创业者的顽强意志。正因为有了这个"创"字,他的事业才能在经历了一番风雨的洗礼之后,绽放出绚烂的光彩。作为一名有志青年,饮水不忘挖井人,自己虽然摆脱了困境,生活一天比一天富裕,他心中有一个愿望也越来越强烈,那就是让身边的乡亲们也能过上好日子。但看到自己周围的一些村民、朋友生活还很拮据,别尔德别克巴尔依主动帮助他们,尽自己最大努力使他们就业,或给他们提供就业思路及相应的优惠政策。
近年,他将继续扩大规模,大力扶持贫困家庭青年工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真正为老百姓带来实惠。
逐渐富裕起来的别尔德别克巴尔依没有忘记回报社会,他用浓浓热情默默的为社会奉献着自己的爱心,2008年5月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他主动捐款200元,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来临时,别尔德别克巴尔依依旧积极的捐款,他常说,我是从苦日子中走过来的,希望我的微薄之力能为别人解决一些燃眉之急。
用他的话说:"我以我的成功作为示范,把经验和理念传授于人,让大家一同致富,是我理所应当的义务。"别尔德别克巴尔依同志在改革开放的潮流中,勇于拼搏、开拓进取,对事业认真负责,诚实待人,保持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成绩是开拓者艰难跋涉的记录,荣誉是对开拓者执着追求的奖赏,辉煌是理想与价值的燃烧,别尔德别克巴尔依苦苦追求的事业,必将不断取得新的辉煌。
返乡创业事迹材料标题篇六
近年来,采摘游成为江城旅游行业的热门项目,而农户采摘往往品种单一,较难形成集聚效应。“何不建设一个拥有多种果品蔬菜供采摘,集餐饮娱乐为一体的观光休闲农庄?”顺着这条思路,在农业专家的技术支持下,2012年起,王博在自己的农庄陆续引进了近百种水果,仅葡萄就有11个品种;桃子包括油蟠桃、水蜜桃、黄桃;石榴分软籽石榴和黑籽石榴;梨有翠冠梨、圆黄梨等。并保证了每个月都有两种以上的水果供游客采摘。比如,11月草莓、冬枣成熟,到第二年的4月草莓下架后又有西瓜、桑葚、樱桃等,6月份桃子成熟、7月份葡萄成熟,10月份葡萄下架后无花果和石榴也相继成熟了。
正如他所预想的,丰富的品种聚集效应,每年为他的农庄带来几万人的客流。
2014年,除了蔬果采摘,王博开始走观光旅游休闲农庄路线,增加了多项游乐设施,以便游客来了后能够停留更久。2015年,农庄全年接待游客8万人。“目前农庄还只是一个采摘基地,未来要向景区方向发展,打造华中地区最大的观光休闲农业采摘园是我的终极目标。”王博信心满满地说,“虽然一年接待游客几万人,被很多人夸赞我的水果好吃,但这样我依然是在卖水果,我要做的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不单纯卖水果,还要卖服务、卖健康、卖品牌。”
返乡创业事迹材料标题篇七
商文波,1996年10月出生,本科学历。和所有年轻人一样,刚刚迈出校园的他,更加向往大城市。毕业后他选择继续留在上海打拼,先后从事房产顾问、餐饮经理、公司销售等工作。“当时在上海干着也挺好,工资很高”,商文波这样总结自己的都市“白领”生涯,“但总是感觉融不进去,有时候经常想起家里的木材味”。商文波从小在父亲经营的木材加工厂长大,“木材味”就是“家乡味”,“木材味”就是商文波浓浓的“乡愁”。2020年年初,由于疫情原因,家里的木材加工厂出现滞销,商文波的父母经常为此发愁。“爸,我回来帮你!”没有丝毫犹豫,商文波立马辞职,“回到家里感觉很舒服,就像鱼回到了池塘、马回到了草原”。
销路是最大问题,“守株待兔”式的传统经销模式已经无法支撑木材厂发展,必须“走出去”,开辟海外市场!曾经的销售工作让商文波积累了经验和人脉,也有了冲破困难的信心。2020年4月,商文波创立禹城市御匠木业有限公司,主要开展人造板制造、销售和进出口。他主动带领公司销售团队考察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的产品市场和工艺要求,积极办理进出口手续、安全环保评价手续,筹资1000万元建设、购置符合出口标准的厂房和设备。
创业总是艰辛的。生产线一开启,他就遇到了重大难题。连续四个月,即使经过无数次试验,木板生产线的成品率一直达不到要求。受疫情影响,原料短缺、工人无法上班,企业被迫停工。公司自开工之日起一直亏损,导致他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根本不是创业的料。“自己建厂的方向是没有错的。父亲能做好的,我也一定能做好!”年轻的商文波坚定了信心。“但是哪儿不对呢,肯定有疏忽的地方。”他痛定思痛,静下心来,仔细检查了建厂以来的各个环节,发现生产工艺和原材料是影响成品率的主要原因。两个月的时间,他先后到全国15个地区考察,向多名木业界泰斗级人物取经,进一步改进了生产工艺,并选取更高规格的落叶松作为主要原材料。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他的努力,产品成品率提高到了85%。
靠着他自信、不服输、不气馁的年轻韧劲,公司克服疫情影响,实现逆势发展。目前,澳大利亚市场已成为公司最大的产品出口市场,并且订单充足,公司生产线持续进行“三班倒、满负荷”运转。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8000余万元,税收240万元,直接带动周边群众就业100余人。同时,今年5月份,在“百企结百村”行动中,商文波以公司名义为莒镇大侯村捐赠10万元,用于村集体经济发展。“年轻人的舞台在城市,更在农村,我将尽全力把企业带好,积极回报家乡,让家乡发展得更好,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商文波说道。
返乡创业事迹材料标题篇八
春光明媚的4月,站在蔡甸玉贤镇松林村的水泥路上,满眼的蔬果和鲜花,空气中飘荡着甜甜的果香。一排排农庄规划齐整、错落有致。这是现在景秀大地生态农庄的样子。四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湖荒地,杂草丛生。
其实,王博背靠家族企业,父亲的公司还是湖北一家行业龙头企业,接父亲的班就有比普通人高很多的起点。但是,大学毕业后,他尝试走自己的路。卖过房子,做过网络,做过营销,还在政府部门上过班。“后来接触到农业采摘园,觉得这一行大有潜力,于是决定从这一行入手。”对于儿子“种地”,开明的父亲选择了默许。“有些喜好是与生俱来的,做过很多事情后,我发现自己热爱土地,最喜欢农业。”王博对记者说。为此,他在蔡甸拿下1500亩地,开始打造自己的农庄。
五六年前,他就发现武汉市场上火龙果卖得很好,而且与本地橘子桃子等水果相比,经济效益高很多。他了解到,正常一亩地火龙果产量可达2000公斤。于是,王博决定种火龙果。
2011年,他投入20多万元试水,从山东引进红心火龙果。“火龙果为热带、亚热带水果,我当时考虑,山东冬天的温度比武汉要低很多,在山东能生长按理在武汉也能生长。”为了给幼苗保温,王博在幼苗上覆盖了4层保温膜。但到了年末成熟之时,他发现自己花了大半年心血,却一个火龙果都没有结出来。
懊恼之余,懂行的专家告诉他,火龙果之所以在山东能生长是因为山东冬天虽冷,但日照时间长,武汉温度略高,但一下雨就连续阴好多天,影响到植株的生长。要想在武汉种好,必须采取技术措施补充光照和控温。
这次挫败后,王博开始恶补水果种植技术,并请来农业专家坐镇。
返乡创业事迹材料标题篇九
杨明军是河南省天成鸽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安晓军为河南省千宝农业种植有限公司总经理,均为本乡本土外出返乡创业成功人士。
他们勤奋创业,努力拼搏,使自己的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成为规模产业企业。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带动了周边广大群众创业就业,为地方经济发展及社会和谐,做出了积极贡献。
报告会上,杨明军、安晓军二位企业家,以深入浅出的言语和实例,阐述了各自的创业历程;以亲身经历,描述了创业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还重点贯穿讲解了市场前景预测,提示了创业风险防范等创业须知事项。
与会创业者被杨明军、安晓军的勤奋创业精神深深感动和感染,推举代表张杰发言:非常感激政府部门提供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和沟通交流平台。将以他们为榜样,积极创业,为实现人生理想,为创造自身价值,为建设美丽舞钢而努力!
人社局负责人在报告会上传达了国家及省市对创业就业工作的优惠扶持政策,传递了各级领导对创业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对创业者的关爱,明确表态:将一如既往地贯彻落实创业培训、创业贷款、示范项目申报及创业指导等创业优惠扶持政策,为广大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报告会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舞钢市人社局将于春节前后连续举办专题报告会,同时介入企业观摩等活动,以此在全市营造良好创业氛围。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3753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