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社会学小论文 法社会学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论文(精选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20 11:48:06
2023年社会学小论文 法社会学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论文(精选10篇)
时间:2023-10-20 11:48:06     小编:QJ墨客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社会学小论文篇一

法社会学是一门研究法律与社会关系的学科,其研究范围涉及到法律制度、社会变迁、经济发展等领域。在本学期的法社会学课程中,我学到了不少有关法律与社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案例。通过学习和思考,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法律制度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和必要性。岂止是对法律的深入认识,我还对社会和人类的发展有了更多的认识。

第一段:法律制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法律制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至关重要。通过对国家法律制度的建设,实现对社会成员的规范和管理,形成完整的国家法律体系,以保障公民权利和维护社会秩序。例如,在家庭暴力、离婚和商品买卖等问题中,法律制度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对于一些疑难辩护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法律的渠道,来得到更好的解决方案。因此,法律制度在维护公民权利和促进社会繁荣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二段:法律制度的进展与现实问题

法律制度虽然在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其发展也有着自身的问题和限制。例如,当前我国在司法公正、地区资源分配、对外贸易等方面仍存在问题。这些问题通常与法律制度建设不完善、法律执行不严等因素相关。因此,我们需要加强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完善,进一步加强司法公正,推动社会发展。

第三段:法律制度与经济社会转型

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不仅有助于维护公民权利,也促进了经济社会转型。例如,法律制度的完善有助于保证商业合同的执行,进而帮助企业吸引投资,扩大国际贸易。因此,法律制度的发展与经济社会转型密切相关。只有加强对法律制度的建设和管理,才能促进经济社会转型。

第四段:法律制度的创新与调整

法律制度的创新与调整也是发展法律制度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法律制度的更新调整速度,主要应考虑社会经验的积累、思想和理论的进步、时代变迁等影响因素。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制定新的法律、修改现有法律等方式来解决法律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为未来的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法律制度支撑。

第五段:结论与建议

总体而言,法律制度在社会中的作用是重大而又必要的。当然,它也具有自身的不足和限制。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完善法律制度体系,深化司法改革,提高司法公正,加强对法律制度的调整与创新等,以实现更好的法律制度发展和推动社会发展的目标。只有在法律制度得到更全面、更深入的推广和强化下,我们才能进一步提高国家社会的文明化程度和公民素质水平。

社会学小论文篇二

摘要...i

abstract.ii

一、前言...1

(一)问题的提出...1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1

1.国外研究现状...1

2.国内研究现状...1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2

1.研究目的...2

2.理论意义...2

3.现实意义...3

(四)研究方法和对象...3

1.研究思路...3

2.研究方法...3

3.研究对象...3

(五)相关理论概述...3

1.再社会化...3

2.社会排斥...3

3.社会互动...4

4.文化认同...4

(六)相关概念界定...4

1.农民工...4

2.城市融入...4

3.边缘人...4

二、农民工城市融入区域性分析――以j市为例...5

(一)j市农民工现状...5

1.基本情况...5

2.生活状况...5

3.工作状况...6

(二)j市农民工城市融入现状和需求...7

1.经济层面的融入...7

2.社会层面的融入...8

3.心理层面的融入...8

4.政治层面的融入...9

5.文化层面的融入...10

6.融入需求...10

(三)j市农民工城市融入存在问题及原因...11

1.存在问题...11

2.原因分析...11

三、建议和对策...13

(一)深化户籍制度改革...13

(二)把农民工纳入城市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13

(三)提高农民工在初级分配中的待遇...13

(四)减少对农民工的歧视...13

(五)逐渐提高农民工文化素质...14

(六)建立属于农民工的工会组织...14

结论...15

注释...16

参考文献...17

致谢...18

社会学小论文篇三

档案是一种信息资源,档案的原始记录性和知识信息性能够满足某个方面社会需求时就形成了档案的价值。

档案是机关行政,单位和业务工作的查考凭据,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和条件,是生产活动的参考依据。

在知识经济时代,档案以其所载信息的原始性、真实性、技术成果的可重复性及可考查性等使其具有更高的利用价值,它在人类文明进步中一直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档案是历史材料社会实践活动的的真实记录,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是领导决策的依据,也是领导对工作查考的凭据,更是科学研究和基础设施,设备建设的可靠资料,它是在各项工作中逐渐形成的。

档案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其管理工作非常重要。

为决策提供支持性证据;另一方面有利于社会各方可以肯定成绩,与各有关方面进行有益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我国经济全面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地更新档案管理观念,勇敢探索和尝试新的档案管理手段,以全面、真实地反映本单位形象和整体发展状况。

因此,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对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不断提升本行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档案管理是每个单位有序、协调、高效运行的重要保证。

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对于管好用好档案,充分开发利用资源起着重要的作用。

2.怎样将档案管理工作做好

怎样将档案管理工作做好使得档案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使档案管理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并以此来指导档案管理工作,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2.1拓宽视野,加强现有资源的综合利用,实现现代化档案管理

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档案管理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档案数量越来越多,给保管和提供利用带来很大困难。

目前管理方法手段很落后,这直接影响了档案管理的质量。

只有实现现代化档案管理,才能更好地解决新形势下出现的问题。

因此要不断加强学习,掌握管理新的技能。

目前,电子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广泛运用,可以系统地完成文件的起草、修改、删减、检索、打印、登记、汇集统计等多项工作,这种现代化科技手段和先进操作管理技术,都迫切需要档案管理工作者去掌握和运用。

档案管理数字化、信息化都是信息社会对档案工作的要求,也是档案工作者的必然方向。

所以,档案管理工作者要结合自己的岗位工作,一边学习一边操作,在提高业务素质的同时,特别是要注重计算机知识、信息文化的学习掌握,努力使自己具备信息知识和网络文化的综合型档案管理人才。

2.2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争取领导重视

无论任何单位的任何一项工作,都必须得到领导的重视,这样才能使这项工作顺利开展,档案工作更是如此。

领导对档案工作的价值和认识程度,决定着他们对档案工作的态度,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档案工作的发展。

把档案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是规范档案工作的需要。

档案管理人员应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实际行动去影响并争取领导的重视。

要使单位的档案工作更好的发展,领导和档案人员都必须同时重视档案工作。

档案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工作成果是决定档案工作好坏的根本原因。

这个根本工作是内因,领导的重视是外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然而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争取领导重视,档案管理人员应当做到如下几点:加大档案宣传力度,使领导增强档案管理意识。

要经常把有关文件、材料给领导看,在领导的脑海里留下印象,尤其是一些与本单位密切相关的材料,很可能会使领导看后受到启发,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档案管理人员要经常向领导汇报档案工作情况,多谈一些搞好档案工作对单位的益处,使领导更加重视档案工作。

爱岗敬业,使领导满意自己的工作

2.3、利用现有资源,整理档案。

档案记载着丰富的信息,成为一种丰富的信息资源。

但档案的整理工作繁琐,劳动强度大,重复劳动多,。

而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整理档案,则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发挥计算机的管理优势,减少手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加强档案管理教育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水平直接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为了使档案工作人员能够适应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首先要充分发挥档案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努力提高档案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

2.4档案管理需创新

2.4.1理论知识的创新

要建立健全档案管理模式,就应保证档案完整,安全,高效。

这就要求我们档案工作者,要具有现代的网络信息技术,在这网络中要吸纳新知识,引进先进的科学理论观念,还要遵守档案信息化的管理法制,档案服务手段的创新。

现在很多单位管理工作没有很好得落实,或者说根本没有落实,根本上没有意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要么会被某部门兼并,或是被撤销,或被某职人员兼职。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解决档案管理的原始资料的长期保存和稳定。

不断的完善服务手段,用创新服务来满足档案管理的需要。

2.4.2思想观念的创新

管理观念的创新是档案管理的灵魂,是时代的要求,只有观念创新,才能有管理创新和服务的创新。

如果档案人员没有创新的意识,就会影响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进程,即使有一流的档案管理设施,也不能为社会提供高水平的信息资源服务。

档案人员要牢固树立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的观念,建立与时代合拍的档案意识,切实改变过去档案重管理轻利用的思想观念,实现档案被动式服务为主动式服务,将封闭式服务转化为开放式服务,使档案工作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教学科研、编史修服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科学规范的档案管理可以不断地提升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做好档案的开发和利用工作,不但可以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自身价值,而且可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社会学小论文篇四

罗尔斯顿的价值哲学旨在发掘自然中的价值,他认为对于提出大自然没有任何内在价值的看法“是我们要逐步予以检讨的”[1]2。他的价值理论首先针对的是流行于现代西方的以人的主观偏好为标准的主观主义价值论[1]6。他认为,现代西方的主流价值理论是一种依赖于人的主体的价值理论,缺乏对价值问题的客观性解读。在实用主义哲学那里,这种人类中心主义的倾向更为强烈。在对现代西方主流价值理论进行批判的基础上,罗尔斯顿力图探寻自然的内在价值,确定价值的客观性和自在性。

在《哲学走向荒野》一书中,罗尔斯顿总结出自然的十种价值类型:生命支撑价值、生命价值、经济价值、消遣价值、科学价值、审美价值、宗教价值、多样性与统一性的价值、稳定性和自发性的价值、辩证的价值[1]119148。之后又进行了补充,在《环境伦理学》中扩充到了十四种,添入了历史价值、使基因多样化的价值、文化象征价值、塑造性格的价值[1]134,他认为这些价值是自然独有的价值,而不是基于人类创造或者评价的。

虽然罗尔斯顿的初衷是正确的,对问题的认识也是明了的。然而,细究起来,他所提出的上述价值分类的基础仍然停留在人的价值评价的层面。我们在前面已经提到,价值评价与价值是两码事,价值就是事物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效应,价值本身是效应,价值评价则是从人类自身的价值标准出发对相关效应作出的评判。罗尔斯顿始终没有走出传统价值理论的阴影,显然上述的分类不是关于效应本身而是关于价值评价的。由于罗尔斯顿的这一分类不是关于价值本身的,所以,这种分类并不是直接针对自然价值而提出的价值理论。

经过分析,可以大致把罗尔斯顿提出的上述十四种价值类型分为两大类:第一大类是抽象价值,包括三种:多样性与统一性的价值、稳定性和自发性的价值、辩证的价值。这三种价值从表面来看,既可以针对自然,也可以针对个人、人类和人类社会。然而,它们都不是在“效应”的层面上作出的解释,而只是一种评价,因为多样与否、统一与否、稳定与否、自发与否、辩证与否等等,都需要借助某种有智慧的评价主体才能作出评定。

第二大类可以看作是具体价值,占了大多数,包括十一种:生命支撑价值、生命价值、经济价值、消遣价值、科学价值、审美价值、使基因多样化的价值、历史价值、文化象征价值、塑造性格的价值和宗教价值。这十一种价值基本上都是从人类自身角度出发的价值评价,虽然罗尔斯顿一再强调这些价值是不基于人类的创造或存在的,但事实是他还是不经意间走入了从人类角度出发的价值评价的误区。其实,仅从字面的含义来理解就不难发现,这十一种价值都被或多或少地打上了人类需求尺度的烙印,这些价值评价在实质上都不是从自然本体出发的,而是从自然对人类自身利害关系的角度出发的。

现在分别对罗尔斯顿所提出的这十一种具体价值作一概要的评价:

天道价值可以理解为是自然本体的自在价值,是自然界遵循其运动进化规律而产生的相互作用效应。正是这些相互作用使自然界演变出了生命维持体系,进而产生了生命,然后是智慧生命,人类只是这些漫长演化过程中的沧海一粟、昙花一现罢了。人类传统的价值观念一直停留在自为价值和再生价值阶段,并没有深刻认识到自在价值的本原性和决定性。自在价值,也就是天道价值才是自然界最高的价值。四、建立包容自然价值和物质信息双重维度的全新价值哲学罗尔斯顿提出了辩证价值和进化价值的概念,用因果联系以及进化的思想来为价值溯源,找到价值的出发点和基础。这样的做法就是一个突显自在价值或者说天道价值本原性和基础性的过程。信息价值论中这样写道:“从自然本体的角度来看,天道价值是原生价值或本源价值,人道价值是次生价值或派生价值,而人的价值反映、价值评价、价值取向、价值设计则是对原生和派生价值的主观认识,以及主体观念形态的价值模式创造。”[2]371罗尔斯顿指出,传统的辩证价值评价,仅仅是主客体二者的相互简单变换,并没有考虑到复杂性世界关系和自然环境的大背景。应当说,罗尔斯顿的这一批评是深刻而合理的。

根据现有的信息价值论和生态价值论的理论,我们应当建立一种全新的价值哲学,这一全新的价值哲学不仅能够包容自然价值和信息价值,而且应该有它自身全新的价值评价体系。这样的价值论学说首先应当立足于自然进化的自在价值,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辩证而复杂的多重价值关系。

既然价值是事物相互作用的效应,我们就有必要对事物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效应作出一个基本的分类,信息哲学的相关理论认为事物的相互作用能够产生多重效应,这些效应主要表现为六个方面:

a:物自身的一种直接存在的样态向另一种直接存在的样态的转化;

b:中介物的产生和运动;

c:物物间的联系、过渡和转化;

d:物自身的直接存在向间接存在的过渡;

e:相互作用物的间接存在的相互凝结;

f:新的间接存在样态的建构。

这六种效应里的前三种属于直接存在的物质性变化的效应,而后三种则属于间接存在的信息性变化的效应。这样,我们就区分出了在一般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所实现的双重性质的效应:物质性效应和信息性效应。我们有理由将这双重性质的效应分别称为物质价值和信息价值[2]205207。

我们可以发现,在我们要建立的全新价值哲学理论中,自然价值和信息价值占据着价值体系的非常重要的位置,而传统价值观中所缺失的也正是这两个重要的价值维度。新的价值评价体系,也可以说生态的价值观应该是从自然本体出发,不仅仅要用复杂性的辩证关系来对待价值关系,还应该考虑到进化演变的自然生态大环境,最后还要以物质信息双重价值的态度来评价价值现象。

生态价值论是生态伦理学的理论根基,合理的生态价值论必须确立自然本体的自在价值,亦即天道价值的第一价值的本原性地位,这样生态伦理学的发展才不至于限制于人类中心和生态中心这些无休止的争执中。立足于自然价值和物质信息双重价值维度的全新价值哲学能够成为生态伦理学和人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切近的哲学基础。

参考文献:

[1]霍尔姆斯·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m].杨通进,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邬焜.信息哲学——理论、体系、方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

社会学小论文篇五

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对社会应承担的责任或对社会应尽的义务。多年以来,企业社会责任一直是企业理论界和企业法学界探讨较多的问题之一。笔者结合我国的法制建设,谈一下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的原因和范畴。

一、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现状

企业社会责任作为理论在我国发展较晚,但从实践角度来看,我国企业过去和现在都承担了许多社会责任。从现状分析来看,主要有三种表现:

1企业责任与非企业责任界限不清,许多企业仍承担许多政府或社会的职能。在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对社会责任承担过重,特别是国有企业集学校、医院等社会事业于一体,承担许多非企业的责任。当然这里有些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有些是应该由社会保障完成的社会责任。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障制度在新旧体制上未能很好地衔接,企业仍然承担着许多本该由社会承担的责任。

2有些企业在经营中,自身素质逐步提高,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企业所获得的利润,并不仅仅来自企业经营的结果,而且来自公众消费及企业所处的环境文化、政治原因的互动的结果。企业如果要长期经营,则必须要关心其周围的环境问题。只有良好的外围环境,才会带来长久的利润。因此有些企业注重形象发展,积极接纳下岗工人,提高企业的知名度,积极从事社会福利和公益事业。

3有些企业过分强调自身利益,不愿承担社会责任。有的企业的经营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损害其盈利,因此不仅不愿承担社会责任,就连其自身应尽的义务都做不到。例如企业应该为职工上养老保险,这是一种法定的义务,但仍有许多企业并不履行这一义务。更有甚者违反8小时工作制度,变相或是赤裸裸地增加职工的劳动强度,延长工作时间。

二、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的原因探寻

企业既是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因此一定要适应市场经济下的法制规则,在合理、合法的条件下规范经营。法制是保证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市场主体规范运作、协调发展的必要的强制性调节手段。如果没有法律这一确定、强制、权威的天平,企业的利益不仅不会受到保护,而且可能受损。因此对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可以避免国家直接干预的负面效应。国家干预经济是市场失灵的必然结果,但这种干预往往带有干预者的个人偏好、信息失真等缺陷。为保证国家干预的科学、准确,防止干预失灵,迫切需要法律加以规制。尤其是企业社会责任更需要国家干预法律化。在计划年代,企业的功能发生严重的扭曲,企业办社会现象比较普遍,因此当我国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日益受学术界重视的时候,一个首要问题就是界定企业社会责任及其范围,将企业的社会责任法定化,避免政企不分、企业和社会职能混淆的消极后果。

2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中心的资源配置方式,企业是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济行为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有着重要影响,其责任范畴势必影响整个社会的运行。要保证市场经济运行,首先要规制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各国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中,多通过立法或判例的形式确定企业的社会责任。19美国道齐诉福特汽车公司案表明企业盈利最大化和股东利益最大化与消费者利益存在矛盾。虽然法院判决福特公司继续分发股利,但对企业的社会责任的争议至今从未停止。1953年史密斯制造公司诉巴劳案被视为是公开、明确要求董事会放弃仅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唯一行动指南的判例。此外,德国的《股份公司法》、英国的《公司法》分别肯定承认了企业的社会责任。这对缓解劳资关系,保护消费者、提高产品质量都有一定促进作用。近年来,随着西方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也有了新的意义。欧盟不久前在哥本哈根召开了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研讨会。专门讨论如何解决结构调整造成的失业问题。可以预料,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西方企业将会更加注重调整与社会的关系。

3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最大瓶颈在于如何激励企业的活力,改革开放的二十几年经验表明,如果企业社会责任过小,必将损害社会利益,导致诸如消费者权益保护等许多社会问题,从而间接影响企业自身的发展;如果企业社会责任过大,必然影响其积极性的发挥,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尤其是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企业在竞争中将会受到很大的冲击,破产现象将会增多。如果企业把多余的人员推给社会,别的什么也不管,那就会对政府形象带来负面影响。因此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保障。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如果不解决或者解决不好,会影响党群、干群关系,进而波及社会稳定和国家竞争力,因此,迫切需要实现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

4企业社会责任越来越受国际社会的重视。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课题,1月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联合国秘书长提出了“全球协议”并在207月在联合国正式启动。该协议号召公司遵守在人权、劳工标准和环境方面的九项基本原则。这九项基本原则是国际社会对企业特别是公司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的一种呼吁,它对各国如何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应该顺应此趋势,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立法,避免法律空白造成的负面影响。

三、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范畴的`理性分析

1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经济动因。从经济学意义上讲,企业仅仅是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生产经营单位,利益最大化是其关注的首要目标,它没有责任也没有义务去完成本应由政府或社会完成的工作。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盈利最大化的目标越来越受到挑战。如果仅考虑企业和股东的盈利而忽视其他社会利益,将会引起社会对企业信誉的怀疑,从而引起企业产品滞销、工人失业等大量社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完全抛弃社会责任,其自身利益也可能受损。因此,企业承担某些社会责任,不是完全放弃自身的盈利,而是在长远利益与近期利益进行考量中,把获得利益的方式与时间进行变更和延长而已。

2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企业社会责任的范围可以包括:企业对雇员的责任,对消费者的责任,对债权人的责任,对环境、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责任,对所在社区经济发展的责任,对社会福利和社会公益事业的责任等六个方面。

3企业社会责任的定性分析。企业社会责任既有道德责任,又有法律责任,而且首先是一种道德责任。但道德责任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各项制度不完善,企业又缺乏承担盈利以外的社会责任自律机制,势必造成一些不良状况发生,阻碍经济进步。因此需要将一些关系到企业切身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内容法定化。在企业社会责任立法过程中,要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分析,将纯粹的道德责任与非纯粹道德责任分开。因此,笔者从企业责任的利益状况进行分类,将企业社会责任划分为直接影响企业利益的社会责任,影响社会效益的企业社会责任和对公益事业的社会责任。

从企业发展来看,只有盈利才能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而直接影响企业利益的社会责任则不仅是企业对社会的责任,也是直接影响企业利益的自身责任。如果企业以盈利来排斥这一问题,那么不仅不会带来更大的盈利,反而会损害企业的利益。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哈耶克曾指出:公司的首要责任是提高效率、赚取利润;公司以最低廉的价格提供最大量的产品,就是在履行其社会职责;赚钱与社会责任之间没有任何冲突。如果不这样的话,就会损害股东和全社会的利益。因此,企业对雇员的责任、对消费者的责任、对债权人的责任的强化与企业运作的经济性质是一致的,因此可以纳入企业的法律责任。

对于影响社会公共利益的社会责任,如环境、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责任,这一问题不仅关系企业长远发展,而且关系社会的发展,但是企业作为经济人的有限理性和短视性造成其在追求盈利最大化时往往对此缺乏重视的问题,弥补的成本又会远远高出企业预防该问题发生的成本,因此应该提倡企业预防对社会效益的损害,强化可持续原则在经济运行中的贯彻,强化企业社会利益的责任,并将此问题法律化。

至于公益事业和社会、社区福利的责任,笔者认为在现阶段,这是一个道德责任,本应由社会承担,如果把所有的道德问题都法律化,那么只会损害企业的经营积极性,无助于企业的发展。因此,这种责任应该从加强企业文明,通过企业自发的行为来完成,而不应是法律强制完成。

四、结论

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制化对企业运行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并不是每一个问题都可以法律化,将道德层面的东西法律化,只是表明企业道德文明的退化。然而当今企业发展自发的关注社会的行为是我们可以看到有些责任可以归入道德层面,不必法律化。在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中,可以根据企业社会责任的分类对其分别规制,以求促进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笔者通过以上的分析,认为与企业利益关系密切的责任和直接关系社会利益的社会责任应该法定化,在企业立法中予以加强。

社会学小论文篇六

一、体育消费市场的特点

体育消费品与其他生存需要的必需的实物消费品不同,其主要特点有:1.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的同时性,即生产消费品的同时,其使用对象同时在利用、消耗这种消费品。2.体育消费品不是以实物形式而是以非特质形式存在,是无形的,潜在的。3.体育消费品使用价值具有后效性,即其效用是长期的,而不是“一次性”的。4.体育消费品价值不易衡量,不像其他实物形式的产品那样能够按成本定价,而常常以服务质量、服务数量与社会上相类似的其他服务行业进行比较、定价,故其定价一般具有动态性。5.体育消费品不能贮存和继承。6.体育消费品的价值与社会需求数量、紧缺程度密切相关。

二、体育消费的产业化和社会化

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社会生产方式已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向技术知识密集型转化,随着都市化的生活方式的形成,余暇时间的增多,现代人健康长寿意识的增强和精神需要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必将导致社会对体育消费品的需求与日俱增。

三、体育消费品的商品化

特征体育消费品能满足人们身体健康和享受的需要,就有使用价值。在这种特殊消费品中凝结着生产者们的劳动,必然有其价值的属性,当社会需要者与提供这种需要者双方相结合时,劳动交换就成为可能,因此这种特殊消费品也有其商品的特性,可根据价值规律实行价值交换。当然体育消费品的效益不能纯粹用金钱来衡量,主要体现在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两方面的数量、质量及人们需要的满足程度上。

四、当前高校体育消费现状

(一)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消费普遍存在体育消费市场的潜力巨大与产业开发能力低下的矛盾。

(二)高校体育消费内容、动机及影响因素。

五、开辟高校体育消费市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开辟高校体育消费市场的必要性

1.这是市场经济发展对高校体育提出的客观要求。2.有利于培养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的竞争意识和社会责任感。3.有利于增强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开辟高校体育消费市场的可行性

1.消费对象的广泛性、服务区域的相对集中性和无限扩大的体育消费需求趋势有利于高校形成大众健身娱乐的中心场所。2.高校体育教师智能优势是其他社会组织所不能比拟的。他们集理论与实践于一身,各有专长,信息灵通,吃苦耐劳,是开辟体育消费品市场的生力军,同时离退休人员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3.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在数量上、规模上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弥补了社会体育场所设施的不足,而且体育场馆地域分布、项目分布相对修路,具有一定的地域优势。在保证教学、训练的前提下,相当多的时间处于半闲置状态,具有一定的空间和时间优势。4.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在时空自由度方面具有较大优势。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地合理安排和调整,做到统筹兼顾,扬长分流,为社会提供体育服务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

六、结论与建议

(一)高校体育消费品市场体系的建立。

学校管理者就转变观念、更新意识,以市场为主导,科学合理的规划高校资源的配置,挖掘现有的体育资源,突出整体优势,形成良性循环。高校体育消费品市场的开辟必须从实际出发,以体育学科优势为依托,面对社会,扬长避短,量力而行。高校体育消费品市场体系主要包括服务市场、技术市场、文化市场和开发市场几个方面,它们互相渗透,相互支持,相得益彰。

(二)体育作为文化范畴。

其发展不能孤立来看,应充分联系和调动相关的文化产业,大打文化牌,同进加大宣传和引导力度,减少体育消费的盲目性和攀比炫耀,培养良好体育消费习惯与意识,充分运用互联网、校园广播传播信息和科学体育锻炼,培养体育消费健康发展意识,掀起大学生健身热潮,使大学生体育消费需求不断增长,以期待最终实现产业供需平衡,互相促进的的“共赢”发展局面。

(三)高校要积极加大高校体育市场资源的投资和开发力度。

多渠道筹措资金,开拓思路,面向市场,增强高校体育产业造血功能,加大体育设施的资金投入,改善场地场馆条件,充分利用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对学生进行体育消费指导和开办各种不同类型的培训指导学生的体育实践。与社会体育的发展要相协调,建立市场配置的优化机制,达到资源的“社会共享,合理获利”,从而推动高校体育市场的开发。

社会学小论文篇七

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下面是一份社会学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结构功能主义视野下5.12地震灾区社会工作研究

一:论文选题目的及意义

自5.12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社会工作积极投入灾区的救援、临时安置和灾后重建中,三年来发挥了不可替替代的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科学的评估社会工作在灾区恢复重建中的功能和作用,在反应成效的同时探讨实际工作开展中的不足,并且及时总结经验和方法,也对今后社会工作介入灾后重建的地位及服务方向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同时本文结合了结构功能主义加以研究,更具深层的研究价值和意义。结构功能主义是现代西方社会学中的一个理论流派,它十分注重研究社会运行和社会发展的平衡、协调的机制,是一种维护型的社会学理论。在结构功能主义视野下进行灾区社会工作研究,不仅提供了明确的角度和方向,更对灾区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综上所述,进行此课题的.研究,具有宏观和微观的重要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对5.12地震灾区社会工作的研究有一些相关的文献,但是数量不多,并且研究点较片面,涉及的面不够广。因此,我综合参考了相关文献,旨在对灾区社会工作进行较全面、较系统的的研究和分析。研究的主要著作有:

1.陈成文、孙嘉悦《论社会工作的功能:一个结构功能主义的分析视角》

2.王思斌《发挥社会工作在灾后重建中的作用》

4.民政部人事司副司长柳拯《社会工作介入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情况报告》

三:论文的理论依据

19世纪由西方社会学家涂尔干和斯宾塞兴起的结构功能论。结构功能主义是现代西方社会学中的一个理论流派,它认为社会是具有一定结构或组织化手段的系统,社会的各组成部分以有序的方式相关联,并对社会整体发挥着必要的功能。

莫泰基在《社会工作学新论》介绍的社会工作研究方法有:确定观察的对象和事物;观察事物的变化;建立一些对事物关系的解释和因素;作出逻辑上的推论和预测等。

王思斌阐述的社会工作实践研究,社会工作理论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社会工作的实践,最终是以其实践效果作为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的标准。

王思斌在《社会工作概论》中,介绍的社会工作研究主要方法论有实证主义方法论,是由19世纪30至40年代孔德首先提出,它是以自然主义和科学主义为基础的研究方法论。第二是反实证主义方法论,最后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四:论文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主要运用文献分析法、文本细读法、综合分析法,比较法和调查研究等方法,既着眼理论分析,又注重现实分析。

五:论文研究的内容

1、社会工作在灾区的开展情况研究,有哪些成就和收获。

2、结合结构功能主义研究社会工作在灾区的功能研究,按照从小的子系统到大的社会体系的递进关系,从个体、群体和社会三个层面来考察。社会工作的个体层面功能主要包括人格塑造、情绪调节、行为转化三种功能;社会工作的群体层面功能主要包括目标导向、规范约束、价值整合三种功能;社会工作的社会层面功能主要包括社会整合、社会导向两种功能。

3、社会工作在灾区的实施有哪些问题存在,进行多方面的分析研究,结合结构功能论提出充分发挥社会工作功能的建议。

六:阶段性工作计划

20xx年12月1日——12月18日确定选题、收集相关资料

20xx年12月19日——12月30日撰写开题报告与开题

20xx年1月4日——3月4日收集资料,开展研究,形成写作提纲

20xx年3月5日——5月15日深入研究,形成论文初稿

20xx年5月16日——6月15日论文修改、定稿、打印、答辩

七:参考文献

[2]王思斌.发挥社会工作在灾区的作用.中国党政干部论坛(6期).

[3]柳拯.社会工作介入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情况报告.

社会学小论文篇八

2. 完善未成年被告人人格调查制度的司法对策--以广州市的审判实践为样本

3.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理解与完善--兼论《刑事诉讼法》第275条

4. 我国少年司法之人格甄别制度引入

5. 未成年被告人人身危险性调查的理念确立和机制构建

6. 少年司法分立论

7. “打人命”:农村青年妇女自杀特殊干预的一般意义

8. 校园虐童行为模式与预防对策研究

9. 社科法学的知识反思--以研究方法为核心

10. 自由的女性与女性的自由--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法学的主张及其影响

11. 中国青少年网络犯罪研究综述

12. “封存”还是“消灭”?--评新刑诉法犯罪记录封存条款

13. “罪错未成年人新闻报道的权益保护与法律规制”研讨沙龙综述

16. 社区服刑人员社会支持系统调查研究--以上海为例

17. 我国少年司法的困境与出路

18.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程序性制裁机制研究

19. 赦免制度:“宽恕”在国家心理中的体现

20. 司法社工职业的独特性

22. 我国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立法研究综述

23. 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的性法学思考

24. 未成年犯罪人的社区矫正

25. 试论青少年法制观念的培养

26. 从性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看性法学研究的未来课题

27. 关注弱势群体--女性主义法学的启示

28. 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法律观及其启示

29. 青少年犯罪预防中的“儿童参与”--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新思考

30. 少年司法程序中品格证据适用的冲突与重构

31. 儿童虐待的心理危害

32. 未成年人轻罪案件非刑罚化处理之构想--以刑事和解为视角

33. 未成年人犯罪特别程序之定位

34.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理中社会调查制度的实际运用与分析

35. 论我国未成年人人格调查制度之完善

36. 宽严相济语境下未成年人累犯制度释疑及完善

37. 可能性与空间考量:精神障碍者的司法社工介入

38. 法社会学视角下的男性自杀问题研究

39. 论大学生犯罪是否从宽处罚及其完善

40. 新时期重庆市青少年犯罪研判与对策

41. 影响未成年人犯罪的标签式公众认识来源的探析

42. 西方女性主义法学视野中的家庭暴力及启示

43. 法学视野中的社区青少年研究探讨

44. 少年刑法观在我国刑法中的体现

45. 未成年人犯罪成因及服刑期间心理状态

46. 未成年人犯罪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内涵之重新解读

47. 法学视角下城市社区治理模式之选择

48. 《被投石处死的索拉雅》影评--从女权主义法学探讨

49. 社会变迁与行政法学方法论

50. 牢固树立依法治统观念充分发挥统计执法保障作用

社会学小论文篇九

一、党的思想建设存在的问题

重视党的思想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党原则,也是党的建设的关键和核心。但是进入新时期,伴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党员内部思想建设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一)政治信仰迷茫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加剧了西方文化的渗透,使各种西方价值观念,社会思潮向我国传入。这其中难免有一些不健康的文化垃圾,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影响到党内,使我国党内的部分党员出现信仰危机,部分党员开始怀疑共产主义的目标,对社会主义道路失去信心,对社会主义制度产生悲观的情绪。一些党员开始逐渐倾向于西方的价值观念、资本主义制度的意识形态。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社会结构,利益关系、分配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样的形式下,党员内部出现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盛行,许多党员开始把利益看做是唯一的目标。

(二)理想信念模糊

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动的行动指南。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奋勇向前的灯塔。自我们党成立起来,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了一系列崇高的理想信念。如“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这些信念和理想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当前,党内一些党员出现了理想信念模糊的现象,只讲利益不讲理想,只讲索取不讲奉献,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工作中心浮气躁、精神萎靡不振,这些都是理想信念滑坡的表现。

(三)宗旨意识淡薄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党最大的优势就是密切联系群众,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群众。当前,党内一些党员只把为人民服务说在嘴上,而没有落实到行动中,不能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疾苦。突出表现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盛行、弄虚作假、虚报浮夸严重,……贪图享乐蔓延。”[1]胡江涛同志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新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2]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切实加强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党员的宗旨意识。

二、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具体路径

面对新时期党的思想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党员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增强党的先进性的关键。

(一)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是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帮助党员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划清界限,巩固思想防线,提高思想觉悟的先决条件。加强马克思理论的学习,能使党员干部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坚定政治信仰。同志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也是领导干部必须普遍掌握的工作机制的看家本领。”[3]教育党员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必须防止教条主义,本本主义,要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毛泽东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4]所以党员干部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同时把理论用于实践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二)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关键是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体,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邓小平同志指出:“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能取得胜利,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很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优势。”[5]他同时强调:“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了一切。”[6]因此,在新时期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三)在党的思想建设中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他旗帜鲜明的提出了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坚持什么和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和抵制什么,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做出道德选择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应不断的巩固和发展党的思想建设的理论创新成果,牢牢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一基础,特别是党员和领导干部应该成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践行者,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的报告中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的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社会学小论文篇十

advisinggoodqualityfromthesourcefile,strengtheningroutinecustody,utilizingfileefficiencyandimprovingfilemanagementmethods.

医院会计档案是在财务活动中形成的各种资料和文件。

它是全面记录了医院各项经济业务活动的史料证据,既是财务管理的组成部分,也是相关医院管理研究、考核、评价的依据[1]。

但在医院的实际工作中,会计档案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管理重视程度不够,管理现状不容乐观。

12月11日国家财政部和档案局公布了修订后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简称《新办法》,下同),标志着会计档案的管理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仔细研究。

本文就目前医院会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尝试做些探讨,并结合《新办法》要求和工作实践提出改进建议。

一、加强医院会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会计档案作为医院经济活动的信息载体,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反映和监督。

这里的反映和监督功能一方面是按照国家财经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对财务管理、会计核算活动中形成的资料进行归类整理保管,使得会计档案具有法律依据功能,另一方面是医院加强自身内部管理的需要,积累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数据,为当前和未来管理决策提供参考和支持。

真实、完整的会计档案对医院的经营管理具有重要的支持、保证和促进作用,加强会计档案管理对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有重要意义。

二、医院会计档案管理的现状问题

《新办法》对会计档案定义中特别指出“各种形式的会计资料”,包括电子会计档案。

显然会计凭证类、会计账簿类、财务报告类及其他类都属于其范畴,其涵盖收集、整理、保管和销毁过程。

其中行政事业会计档案定期保管年限分为和30年,较之前有很大区别。

近年来医院随着业务工作量的增长和经济活动的增加,以及新的结算形式给会计档案带来的冲击,使得会计档案的数量增长过快。

其中:总务、科研、教学等支出原始凭证44册,占全月总量的22.68%;药品报销支出原始凭证6册,占全月总量的3.1%,以上原始凭证中未含原始pos机小票约1.26万张,此部分档案单独存档。

通过对上述档案连续三年数据的测算,每年均以10%的速度进行增长。

会计档案涵盖了所有与财务相关的信息,收集、整理、归档、储存、查阅工作都比较繁杂,往往是周期长、流程多、专业性强,有的资料还涉及核心敏感信息,其管理工作需要专业的知识、规范的制度和敬业的精神。

笔者工作实践中觉得目前档案管理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未设置独立的档案部门及未对档案进行分类管理

《新办法》规定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结束后可暂由会计机构保管一年,最长不超过三年,期满之后原则上移交本单位档案部门统一保管。

实际工作中大多数医院均未设置专门档案机构,使得会计档案的保管和销毁工作缺乏统一指导、监督[2]。

财务部门不仅要为日益增加的会计档案寻求保存空间并负责妥善保管,还要承担接待各部门甚至外界查阅会计档案的服务工作。

由于未对会计档案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管理,导致查询效率低,工作量大等问题的产生。

2.未将电子财务档案完全纳入管理范围

《新办法》规定内部形成和外部接受且符合相关要求的会计资料可作为电子会计档案保存。

这是从制度上弥补了电子档案归档、保存的空白,可以说是档案管理里程碑式的进步。

用户服务卡及使用手册等资料也散落在各岗位手中,没有做到统一归档入库,不利于维护和查询工作[3]。

3.未充分利用开发档案的内涵价值

会计档案涵盖医院各项经济业务活动的财务信息,专业性很强,这就要求会计档案的管理者要具备会计、档案、医学、信息等知识背景,才能更好地管理、利用会计档案资源,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目前会计管理机构和档案部门没有专门的管理会计档案的人才,没有充分开发利用档案资料的信息资源。

基于会计档案资料的丰富内涵,如果不能对其充分开发利用,不仅无法有效体现档案的价值,也直接影响管理者和使用者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4.未按规定及时销毁

《新办法》对会计档案的销毁流程做出明确规定。

而一直以来,作为会计档案管理重要环节的销毁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却并不“重要”,呈现无人来销、无人敢毁的局面。

这里面原因很复杂,既有主观上耗时耗力、怕有疏忽承担责任的顾虑,也有客观上缺乏专门管理机构、明确操作制度和可行操作流程,使得会计档案越积越多,占用大量库房空间,一旦需要转移就是浩大的搬迁工程,耗费人力、物力和财力。

三、新形势下加强医院会计档案管理的思考和建议

1.设置独立的档案部门并对档案进行分类管理

设置独立档案部门既是贯彻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也是加强和规范档案管理工作的组织保。

这样可以一方面逐步实现档案的归口管理,提升会计档案的服务功能,另一方面也可以对档案的收集、归档进行指导和监督,在不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前提下对会计档案进行瘦身。

会计档案分类整理是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对合同、pos机刷卡凭证等原始资料进行分类整理保管后,可随时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定期销毁,这样可以达到提高档案的查询效率及工作质量,节约有效的空间,提升服务品质的目的。

2.加快会计电子档案管理,通过信息化手段全方位提升档案管理的水平

根据《新办法》要求加快电子档案的归档、保存,一方面对于电子数据易被修改的特点,采取严格授权审批、权限管理、电子签名和及时备份等方式加强相关数据的安全保密措施;另一方面电子档案也要分类归档、安全存储,从而方便整理和查阅,提升会计档案的利用效率及价值。

3.切实转变观念提升档案的利用功能

会计档案管理不仅仅是对资料的整理保管以备查阅,还有对资料的开发、利用,从而最大程度实现档案的作用和价值。

积极主动采取措施,借助各种信息化手段,方便管理者和研究者使用档案资料,在加强档案管理的同时提升人们对档案管理认识。

4.做好保管期限届满会计档案的鉴定销毁工作

《新办法》要求鉴定工作由档案管理机构牵头,组织会计、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进行,同时对销毁的流程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其中电子档案的销毁必须有信息部门参与监督。

各部门应该按照《新办法》的规定,及时做好会计档案的鉴定销毁工作,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存储空间,节约人力、物力资源。

总之,加强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既要在思想上重视、制度上健全、流程上规范、保管上安全及操作上方便快捷,也要充分利用、发挥档案的内涵价值,加强管理者和使用者对档案管理的认识。

贯彻落实《新办法》相关要求,进一步加强档案管理,重视复合型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改进存储手段,以利用档案价值、服务医院管理为目的,为医院发展决策提供依据。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378747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