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闻小论文 新闻学论文提纲(精选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23 05:21:06
2023年新闻小论文 新闻学论文提纲(精选14篇)
时间:2023-10-23 05:21:06     小编:GZ才子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新闻小论文篇一

题目: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报道的二次伤害研究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之处

第三节“二次伤害”概念界定

第四节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二章时异势殊:新媒体扩大“二次伤害”

第一节新媒体为新闻二次伤害提供“平台”

一新传播者:传受一体,主体多元

二新传播内容:包罗万象,不可计数

三新传播渠道:开放共享,扩大影响

四新受众细分:匿名虚拟,促进舆论

五新传播效果:即时互动,满足需求

第二节新媒体环境下二次伤害的方式

一轰炸式采访

二透明化报道

三加工性传播

四网络暴力式反馈

第三节新媒体扩大二次伤害影响

一对新闻当事人的伤害

二损害媒体公信力

三对受众的伤害

四影响社会公平公正

第三章过犹不及:“姚贝娜事件”中的二次伤害

第一节姚贝娜事件发展始末

第二节姚贝娜事件中“二次伤害”现象探析

一新闻媒体造成“二次伤害”的表现

二新媒体环境下受众造成“二次伤害”的表现

第三节姚贝娜事件相关结论

一新闻采访时媒体应遵循伦理道德

二新媒体环境下受众应提高媒介素养

第四章追根溯源:新媒体二次伤害成因

第一节媒体原因

一采写过程中新闻伦理意识淡薄

二信息把关弱化

三新闻生产流程简化

四传播过程异化

第二节社会原因

一经济利益下的“新闻大战”

二大众文化对媒体的消费

三新媒体技术上为“二次伤害”提供条件

四新媒介素养教育缺乏

第三节受众原因

一受众新闻生产过程非理性化

二阅听兴趣偏猎奇

第四节当事人原因

一过于依赖媒体

二缺乏维权意识

第五章因事制宜:减少二次伤害现象

第一节传媒制度的“他律”

一加强新闻立法及网络管理

二加强学术研究

三制订相关传媒内部职业规范细则

四提高公民新媒介素养

第二节新闻从业者的“自律”

一加强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意识

二加大监督力度

三理性对待受众需求

四坚持正面引导

第三节新媒体时代受众的“自律”

一辨别媒介信息

二理性看待各类突发事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新闻小论文篇二

首先,与以往历史资料的大量浪费不同,在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对资料进行管理的时候,我们能够实现数字信息的重复利用,并通过多媒体检索和统计功能,完善素材积累和应用工作。此外,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当今时代的电视新闻制作日益摆脱了机器设备的束缚,尤其是多媒体的数字化编辑系统,它通过将新闻节目的资料素材存储在计算机当中,让工作人员可以便捷地修改和调整电视新闻的整体效果,却不会对新闻的信号造成任何损失。

正如上文所述,网络多媒体技术在电视新闻的制作和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价值。因此,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我国电视新闻制作向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对提高电视新闻制作质量十分必要。但除了观察在多媒体技术的推动下,不断提高的电视新闻制作水平以外,对当前电视新闻制作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必须有清醒、理性的认识。

1、前期准备阶段——新闻选题和新闻内容缺乏新意诚如我们所知,广义的电视新闻制作的首要任务就是选题。然而,当前的电视新闻节目却无法迎合社会大众的需求,虽然新闻节目制作人不断创新自己的节目形式,但是在节目内容和新闻选题上却千篇一律。对同一新闻事件的报道,既没有选择正确的切入点,确定自己的新闻选题和报道方向,更没有通过采访和实地调查,挖掘出具有新闻价值的新观点、新事实,在新闻内容上并没有吸引之处,更多是对其它电视新闻节目报道内容的简单总结和复制。而新闻选题和新闻内容作为电视新闻制作的基础,内容的创新不足和质量低下,直接阻碍新闻制作水平的提高。

2、中后期阶段——新闻制作时效性和新闻策划能力不强一方面,不可否认的是,对于电视新闻节目而言,时效性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因素。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及时发现并把握热点新闻,更要将这些热点新闻经过新闻编辑加工后,及时高效地传递给观众。然而,当前电视新闻制作不仅遭受到网络平台和报刊杂志的双重冲击和挑战。同时自身在时效性上也存在很大的不足——电视新闻的整个制作流程复杂,从挖掘热点、整理资料到后期制作,到最后报道新闻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这对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而言十分不利。另一方面,从狭义上来讲,电视新闻制作就是后期的编辑与制作,这个阶段直接决定着电视新闻制作水平的高低和质量。然而,从现实情况看来,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电视新闻的策划能力并不强。在如何更好地找到新闻的切入点、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如何更好地展现电视新闻时效性和现场感的特色,避免由于口述播报和静态描述导致的沉闷情况;如何运用新闻评论、新闻花絮、新闻的现场采访素材来弥补电视新闻在时效性上的缺陷,尤其是追踪类、回顾类新闻如何更好地切换新闻画面等问题上,新闻策划工作都没有探寻出较好的对策。因此,我们不难发现,当前在新闻传递过程中的缺陷,已经使得电视新闻的时效性大大降低。而新闻策划能力的不足更是会直接导致电视新闻本身所具有的优势(新闻主持人的评论、描述与视频音频、文字图像结合)丧失。

1.充分做好新闻选题和内容编辑工作,提高新闻播报质量

如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新闻选题和内容的质量对新闻整体制作水平具有重大影响。因此,我们首先要充分做好新闻选题和内容编辑工作,提高新闻播报的整体质量。具体说来,相关工作人员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平台以及电视台特有的消息来源渠道,时刻关注和及时了解国内外发生的时事政治大事件、社会热点新闻、国家政策法规的出台和修改等信息。同时,在种类繁多的新闻信息中,相关工作人员要客观、理性地考察新闻的真实性和重要性,从中截取社会公众最为关注和重视、社会影响和播报价值较大的热点新闻。在此基础上,记者要恰当地选取新闻的切入点,从细节入手,挖掘新闻事件背后的事实真相及能够引起观众反思、感悟的内容,进而开展相关的新闻采访和录影摄像活动,为电视新闻制作提供原始的、基础的制作材料。

2.充分发挥电视新闻时效性和现场感结合的优势,完善新闻策划工作

一方面,不可否认的是,信息技术在推动电视新闻制作水平和制作能力不断进步的同时,也给电视新闻的发展带来一定的挑战。网络新闻媒体由于时效性强、网民互动频繁的优势,已然成为电视新闻节目的重要竞争对手。因此,在电视新闻制作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要充分利用自身时效性和现场感相结合的重要优势。具体说来,电视新闻制作可以通过归集新闻采访视频、新闻主持人的评论互动以及相关的文字图像,更好地还原新闻现场和新闻真相。例如,对地震、洪灾等自然灾害的报道,电视新闻制作人应该增加对灾害现场的环境报道和视频资料展示的播放时间,通过采访当地居民和灾害现场的工作人员,更真实地还原灾害现场,让观众对灾区的情况有更多的了解,并更好地引导社会公众参与到灾害的爱心救助活动当中。另一方面,诚如上文所述,想要提高电视新闻的竞争力,除了协调时效性和现场播报的关系以外,如何更好地通过新闻策划工作,归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完善对电视新闻节目的后期制作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对于常规性新闻而言,例如关于社会民生、国家政策制度的调整与改革、国内外政治交流访谈等方面的新闻,时效性的特征并不十分明显。而且,由于这些新闻或多或少与社会大众的切身利益存在联系,因此,观众普遍希望能够从更多的渠道了解这些新闻。而电视新闻制作就应该充分考虑社会大众的需求,通过制定完备的新闻策划,明确相关新闻的播报重点和剪辑方式,通过记者和摄像提供的相关文稿资料和视频、音频资料,结合新闻主持人对相关新闻的观点阐述以及相互之间的评论互动,理清播报顺序,进而开展剪辑工作,确保在有效的时间内提供全面、客观、真实的新闻消息,引发观众的思考和讨论。对于偶发性新闻,电视新闻就要充分借助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力量,将相关的文字影像资料及时地传递到电视台,并运用更为简易的数字化编辑技术将这些资料归集整理,第一时间将完整的电视新闻节目展现给观众。与此同时,随着网络新闻平台的进一步完善,电视新闻节目应该与其进行更好的交流和合作,通过资源和资料的共享,扩宽电视新闻的新闻获取渠道。

3.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建立资料数据库,增加素材积累

诚如我们所知,电视新闻制作过程中,需要处理和归集各种各样的视频、音频和文字图像资料,而其中一些资料随着新闻的播放而失去价值,而不少资料仍然具有重要的保存价值和播放价值。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建立资料数据库,增加日常新闻播报的素材积累。具体说来,通过数字化信息系统和相应的统计技术,我们可以为同一系列、同一时期、同一地域的新闻资料建立资料数据库。通过相应的归集技术,将有价值的采访资料(视频、音频、文字、图像等)归集到储存系统当中,以防止资料的丢失,提高调配和提取新闻资料的速度和效率。例如,在新闻评论类节目里,电视新闻制作就十分注重对历史资料的引用和对比,因此,在资料数据库当中积累足够的素材,新闻制作组的工作压力和工作强度都能够大大减低。综上所述,在充分认识网络多媒体技术在电视新闻制作中的作用、以及当前电视新闻制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的基础上,探寻提高电视新闻制作质量的对策,具有重大的价值和意义。但是,电视新闻制作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高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阶段,不可能一蹴而就,除了在制作资金、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上加大投资和建设,相关专业新闻工作者的引进和培训也必不可少。同时,在建设过程中,我们仍需不断地提出新的策略、新的措施,以促进电视新闻制作事业的新发展、新飞跃。

新闻小论文篇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互联网不断普及,促使着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改变。同时,随着现代生活日新月异,人们生活发生巨大变化,人们的审美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促使着我国新闻采编发生巨大变化,对新闻采编的美学价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闻采编是对新闻信息认定、采集、加工和制作的过程,主要包括采访和编辑两部分组成,以立场正确、信息量大、加工要好和传递迅速为四个主要特点。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个人调查研究,试图从新闻学和美学角度入手,探讨了在新闻采编过程中,实现新闻美学价值的途径及其主要手段,以期能提高新闻采编中的美学价值,促进我国新闻采编的健康发展。

1.1新闻内容缺乏深度

近些年来,虽然我国各大媒体加大了对新闻采编的投入,对于社会突发事件以及人们关注的事件,新闻采编工作者基本能在第一时间跟踪采访,迅速编辑成新闻报道出来,体现出新闻及时性和真实性的原则。但是,通过仔细调查,我们发现当前新闻报道的内容往往比较肤浅,缺乏必要的深度,只报道了事件的外在表现形式,缺乏足够的时间进行深入调查,没有发现产生这些事件的深层原因。同时,这些新闻采编的主要内容往往只是涉及到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各国之间的往来等,而对于人们所关心的物价上涨、食品安全等方面有所缺乏。

1.2新闻采编缺乏美学价值

近些年来,虽然我国新闻采编迅速发展,新闻的真实性和及时性都能在新闻报道中有所体现,但是,部分新闻采编存在着美学价值不高的情况。部分新闻采编为了提高自身媒体的知名度,不惜报道假新闻,或者恶意中伤新闻人物;部分新闻采编为了提高新闻节目的收视率、新闻报纸的传播速度、新闻媒体的经济效益而过度地包装,过分娱乐化,脱离了新闻的真实目的;部分新闻采编为了凸显自身的与众不同而刻意进行负面报道,未能站在中立立场进行分析,导致新闻失去了意义。

1.3工作形式单一,缺乏优秀人才

当前,新闻采编工作依然采取传统的形式进行,由新闻采访者进行相应采访,采访完之后再交于其他人进行编辑,送交审核,最后交于出版,这种模式需要多个中间环节,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同时,新闻采编工作对采编人员的素质有严格的要求,需要他们对新闻具有足够的敏锐感,拥有独特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具备极强的执行能力,能根据自身判断去寻找新闻,但是,能满足这些要求的新闻采编者非常少,导致新闻采编工作缺乏优秀人才,使其发展受到限制。

正是在新闻采编中存在如此多的问题,尤其是新闻采编中新闻美学价值不高的情况更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促使人们积极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笔者认为新闻采编中实现新闻美学价值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

2.1新闻采编必须真实可信

新闻真实可信是新闻采编中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虚假信息是没有任何美感可言,没有任何价值。这就要求新闻采编者要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来采访编辑新闻,以自身敏锐的观察力,来洞察可能存在的新闻信息,以真实感人的信息来打动读者。同时,我们也要注意进行新闻采编时,不能为了追求新闻效果,将主人公描写成毫无瑕疵的圣人,要认识到他们是现实世界中真实的人,拥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此外,新闻采编者在采访时要充分考虑到被采访人的感受,如果被采访人表现出不情愿的态度,要以自己对他的尊重,以自己真诚的态度来感化被采访人,在采访事件中投入自身的真实情感,传递给被采访者,获得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得到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最大限度地保持新闻的真实性,避免虚假新闻信息的出现。

2.2新闻采编要体现出真、善、美

真、善、美是人的理想追求,是人们所追求的终极目标。一则好的新闻是真善美的统一体,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新闻就毫无美学价值,美以善作为前提,美蕴涵着善,美是以真作为基础的,美蕴涵着真,凡是美的事物都是真的事物,美得创造,也离不开对真的把握。一则虚假的新闻,无论采编人员怎样编撰,也毫无美学价值可言,同样,一则新闻站在消极的立场来描述社会不良的方面,尽管是真实的,但是,它对社会带来了负面影响,可能会对社会带来巨大影响,对人们的价值观产生误导,这也是毫无美学价值而言,应该被人们所抛弃。因此,这就要求新闻采编工作人员在进行相应工作时,在保持新闻真实的基础上,高度重视新闻本身的真审美价值,选择最优信息,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实现新闻当中的美学价值,从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好新闻。

2.3新闻采编要体现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宣传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新闻信息,能够有效地推进我国构建社会主语和谐社会,能够为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提供重要的思想保证,能够有效地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素质,为我国发展贡献出自身的力量。这就要求采编工作人员,在选择新闻素材上,要本着积极向上的态度,认真刷选有用信息,进而引导人们的思想动态,如要对感动中国人物、全国劳动模范、救火英雄等进行大规模采访和大篇幅报道,也可以对反腐进行深入报道,寻找出现问题的原因,解决问题的办法等,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尽量避免针对明星丑闻、低俗人物等的报道,体现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促进社会发展。

2.4新闻采编工作人员要不断创新

新闻采编要想实现新闻美学价值离不开采编工作人员在工作当中的不断创新。一则好新闻除了要拥有精美的形式和外观之外,还要有真实丰富的内容,通过充实的内容来引起人们的共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新闻的美学价值,起到宣传的作用,吸引人们的关注。当然,新闻采编工作上的创新主要包括思维创新和形式创新。传统的报道形式比较单一,其内容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距离较远,无法引起人们的关注。这就要求采编人员可以报道一些与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在其中适当穿插一些新闻报道,这样既可以做到吸人眼球,也可以实现新闻报道的目的。此外,新闻采编人员还要注意报道的可读性,可以利用与众不同的标题来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是,必须以充实丰富的内容来感化人们,从而实现新闻的`美学价值。

总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新闻采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新闻采编要坚持真实可信的原则,采编人员对自身工作进行不断创新,从而在新闻中体现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新闻美学价值。

新闻小论文篇四

摘要:数学专业中应用数学在各个方面都有很重要的实际应用,如教育工作者在数学建模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应用详例讲解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主体。

关键词:应用数学;数学建模;教学组织形式

应用数学是高等大专院校的一门课程,其对于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基本理论、服务专业课与思维方式方法等有着极为基础的作用。以下,笔者将结合教学实践对应用数学的教学活动发表几点简单认识。

一、重视数学建模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应用详例讲解的重要作用

应用数学专业的最终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逐渐具备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水平与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格外重视数学建模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这既是帮助学生体会到所学应用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有效措施,同时,更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帮助其进一步深化对于所学数学知识点认识与理解的重要途径。

例如,在学习微分方程模型的相关知识点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建立一个数学模型:

水污染问题是当今社会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之一,某学生小组在实践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得知某纸厂水库中原有的水量为500吨,假设含有5%污染物的废弃水以每分钟2吨的流动速度持续注入该纸厂的水库,那么,从时间t=0算起,多长时间之后该纸厂水库废弃水中的污染物含有量浓度将达到4%(设定为废弃水注入水库后,水库中的水将不再向外排出)?假设废弃水注入水库后,该造纸厂水库中的水又以每分钟2吨的速度反流出该水库,那么,从时间t=0算起,多长时间之后该纸厂水库废弃水中的污染物含有量浓度将达到4%?并依据计算出的最终结果向社会生活中的用水单位等提出有效控制污染水源的有效措施。

这样就将微分方程这一数学概念置于真实的现实情境之中,有利于学生主观探究能力与创造性学习思维发展,也有利于其更好地掌握应用数学思维的方式。

二、让教学组织形式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学习

现代素质教育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教职员工则是学生各项学习活动中的'扶持者与指导者,教育工作者必须在尊重所教学生实际认知规律的基础之上更快、更好地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真正落实到各项教学活动中。

在我看来,要想达到素质教育理念的这一要求,让教学组织形式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是重中之重。对于此,针对教师资源与学生实际人数众多这一突出矛盾问题,我认为高等院校教师在应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同其他教师共同组成帮扶学习小组,即每位教师帮扶一定数量的学生。如此,教师就能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如,针对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帮扶教师可以将自身教学过程中积累的一些经验或者窍门介绍给所要帮助的学生,针对学习基础较为扎实的学生则可以有针对性地辅导他们参与一些科研项目的调查与研究,这一措施既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夯实学习基础,提升其数学素质及修养能力;与此同时,教学相长,对于教师来讲,也是极大的优势。例如,通过对不同学生的辅导工作,教师能更深刻地体会到有层次教学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进而更有针对性地采取数学教学活动。再如,学生数学水平的逐渐提高也将间接地推动教师积极地深入到数学科研的学习活动之中,这对于他们自身数学素养以及教学能力的提升都是一个很大的帮助。

总之,应用数学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应当重视数学建模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并确保教学组织形式更好地服务于学生主体,这样才能在确保良好教学效果的同时真正促进大专院校学生数学素养及数学实践运用能力的显著增强。

参考文献:

张丽丽.地方工科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陕西教育,2014(06).

新闻小论文篇五

一、选题依据:(简述研究现状或需求情况,说明该论文目的意义。)

民国初年,现代新闻开始在我国迅速发展,而新闻教育也在此时随之孕育而生。到如今,新闻教育在中国已经有一个世纪的历史了,但是这一个世纪的发展却并没有让中国新闻教育走到一个较高的平台。相反,在国际信息化高速发展,我国市场化日益成熟的大环境下,我国的新闻教育却日益的突显出一些问题。例如:新闻专业毕业生在毕业找工作时,面对媒体贴出的“时政记者”“财经记者”“体育记者”等各种专业记者的招聘启事时,更多的是望洋兴叹。因为在现在这种大环境下,媒体和社会需要的具有跨专业性的复合型人才。而现在的新闻教育却完全忽略了这样的现实,只单方面的着手新闻专业化的教育,而让学生毕业根本不能胜任跨专业的新闻工作。

论文通过对我国目前新闻教育的一些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具有一定意义的对策,从而为我国以后的新闻教育提出一点建议。同时,论文的论述更多的是置身于当前社会的客观现实,结合中外各种实例分析新闻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诸如当年经济学在发展到专业瓶颈后,政治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等各种分类学科的发展便是学科细化发展的先例。而新闻教育的分支细化的实行也将会开启一个个新学科的发展。

二、论文研究思路及工作方法

全文拟从四个部分进行论述:首先,概述我国新闻教育的现状;第二部分重点阐述新闻教育的这种现状引发的种种问题以及对社会个方面造成的负效应。第三部分着重分析出现这种问题的背后的各种原因;第四部分升华主题,利用行业之间和国内外的横向比较,找出一条合理的对策,探析我国未来的新闻教育的指导理论。

本文拟运用文献资料法对选题进行较为深入的综合性分析;运用个案研究法举例分析我国新闻教育的问题及其产生的社会效应;运用经验总结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模式,为我国新闻教育提出一条合理的道路。

三、设计(论文研究)任务完成的阶段内容及时间安排。

1选题10月20―11月5日

2下达任务书月5日―11月27

3开题报告2014年11月28日―1月5日

4完成提纲2014年12月4日―31日

5完成初稿201月1日-4月30日

6完成二稿年5月1日-20日

7完成定稿2015年5月21-6月5日

8答辩2015年6月

新闻小论文篇六

2、新闻摄影的内容与形式研究

3、当代政治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4、当代经济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5、当代体育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6、当代娱乐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15、试论电视新闻的传播符号

16、网络新闻传播中的图片

17、论新闻传播者的现代意识

22、电视公益广告的创意分析

23、“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分析

24、直接引语在新闻写作中的作用分析

25、细节对导语写作的重要性探析

29、从“超级女声”看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定位

30、从“制播分离”看电视媒体的经营策略

33、网络新闻目前发展中的瓶颈及对策

34、试论时评的发展脉络及趋势

37、“博客”现象研究

39、网络新闻编辑与报纸编辑比较分析

41、中国网络电视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42、网络媒体技术发展研究

43、报纸媒体受众心理研究

44、电视媒体受众心理研究

45、网络媒体受众心理研究

46、媒体受众心理的比较研究

47、针对受众的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等个人特征的传播效果研究

49、对新闻娱乐化的辩证批判

50、专业频道细分化与反细分化的竞争对策研究

中国大学网《新闻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新闻小论文篇七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传媒行业也随之发展起来,同时电视新闻行业也成为了我国媒介中表现的最为突出的产业,电视新闻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能够促进我国新闻事业的繁荣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如今的电视新闻的传播方式变得越来越丰富,这新闻信息传播的内容变得越来越多,同时传播方式也有了很大的改变。本文笔者以电视新闻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的走向。

关键词:媒介融合;电视新闻;传播

走向生活在互联网时代,依托互联网金融和电子信息技术就可以实现电视新闻信息资源的传播与共享,现在电视新闻行业已被社会大众普遍认可,由此可见我国的电视新闻行业发展的'前景是很美好的。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同时我国的传媒行业也在不断的发展,电视新闻传播的媒介变得越来越多,媒介融合在一定程度上来,对我国的电视新闻传播是有着一定的积极的影响作用的,能够为我国的新媒体行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媒介融合概述

以信息时代为生活背景,媒介融合作为一种多元化媒介已被社会大众普遍接受和大力推广。在当今社会,我国的信息技术发展的越来越好,正在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着,信息技术慢慢的隐形代替了传统报刊和电视机或者是收音机在社会大众心中的位置,慢慢的实现了媒介的现代化和智能化。信息媒体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促进我国电视新闻传播的发展的,传统的新闻传播大多都是以纸质媒介和电视机为主要传播媒介,而现在的新闻传播大多都是依托互联网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进行传播。媒介融合将多种媒体进行整合,并且不断的完善和优化,最大程度的实现新闻传播给社会大众带来的正面影响,并且从根本上带动我国电视新闻行业的快速发展。

二、媒介融合在电视新闻发展中的特点表现

1.信息量比较大

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群有很多资源的数据库,一些用户可以通过引擎搜索来获取一些自己想要的资源和信息,互联网可以满足人们所有的需求,能够给用户带来很独特的资源体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我国电视新闻行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依托互联网技术,新闻信息传播更加迅速传播的资源更加丰富,使社会大众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很快速的获取大量的资源。

2.电视新闻发展多元化

电视新闻发展多元化,大多都是表现在新闻的视角和新闻的传播方式上,在多种媒介进行融合后,我国电视新闻发展越来越朝着多元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因为每个人的人生经历和受教育水平的程度都不一样,所以每个人即使是对同一个新闻事件都会有不同的观点和关注的视角,作为从事新闻行业的媒体人就应该紧紧的抓住社会大众对新闻事件多元化的关注视角,丰富新闻传播消息的内容,使新闻传播的方式越来越朝着多元化发展。

3.电视新闻发展采编一体化

电视新闻消息传播工作本来就是一道工序比较复杂的工作,电视新闻消息传播起来比较麻烦,因为在传播消息的时候需要对一些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和编辑,然后要做出一定的传播计划,还要对一些数据信息进行图像的配用和文字的设计,要经过很多个环节才能将新闻信息传播出去,在电视新闻传播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1]如果使用传统的电视新闻采编的方法来进行电视新闻工作,那对于电视新闻的传播工作是有着一定的阻碍的,媒介融合的背景下,通过多媒体手段来对新闻信息进行采编,能够实现电视新闻信息采编一体化,同时也能够促进我国电视新闻行业的快速发展。

三、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媒体的发展进行分析

1.树立创新意识,打造新闻精品栏目

对于一名优秀的媒体从业人员来说,在进行新闻消息传播的过程中,应该积极改变自己的观念,多角度的去发掘新闻信息,积极的创新新闻消息的传播方式。那个单位应该积极的打造新闻栏目精品节目,打造具有独特色彩的新闻节目,丰富节目资源的内容,创新节目的表现方式,激发观众对节目的兴趣,增强新闻节目的社会感染力。

2.提升记者素质,提高服务新闻行业水平

对于电视新闻的传播过程来说,记者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是整个电视新闻行业发展的核心力量,生活在互联网时代,优秀的新闻记者应该学会很好的掌握互联网技术,依托互联网技术来进行新闻的传播。[2]记者应该有个崇高的职业道德,始终都保持着清醒的头脑,端正正确的工作态度,为社会大众传播良好的新闻信息。

3.利用媒介平台,创新新闻传播的方式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从事新闻媒体行业的工作人员应该提高对多媒体的使用率,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闻在传播的过程中很容易就会依赖于一些网络系统。生活在信息时代,人们早已不使用电视机或者是收音机来观看新闻了,网络新闻被社会大众普遍青睐,将新闻在网络上发布是新闻传播手段的一种创新方式。

四、结语

生活在全新的时代,人们的生活中会有越来越多的全新的技术,同时科学合理的使用这些高新技术能对新闻媒介进行正确的融合,媒介融合是当今新闻行业发展的一种新的形式。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能够很好的提高我国电视新闻的传播效率,促进我国电信事业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崔国凯.浅析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的新特点[j].新闻研究导刊,2016(23):208.

新闻小论文篇八

在新媒体风起云涌时代,信息传播已经摆脱传播渠道单一局面,利用多种媒体和载体来报道新闻事件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此外,注重受众体验新媒体,实现受众与媒体、受众与受众之间实时互动,使受众不再是被动接受信息,而是成为信息主动传播者。这使得新媒体在报道新闻事件时具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巨大优势,不仅仅是这次柴静雾霾调查事件,利用新媒体报道新闻事件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所以要想在信息爆炸时代掌握传播主动权,就必须了解新媒介特性和受众特性,才能在传播信息时占据主动地位。

柴静雾霾调查事件也为在自媒体时代如何进行新闻报道提供一个新思路,新媒体在报道新闻时追求时效和效率,但是也存在转载报道、虚假报道等问题,其权威性要远远低于传统媒体,而柴静作为知名媒体人选择在新媒体上发声,她利用自身专业性和权威性,与新媒体报道事件优势完美结合,在吸引受众关注同时也增加了受众信任度,可谓一举两得,所以说柴静雾霾调查事件对于新媒体自身来说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新闻小论文篇九

在数字时代,对报业乃至新闻业来讲,媒介融合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媒介融合”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发展。在新媒体时代,每天都会产生各种各样海量信息,被“知识爆炸”包围受众已不再满足于单方面信息来源,此外受众自行检索信息积极性大幅度提高,可以说受众对信息真实度和权威性要求越来越高。传统媒体具有长期以来形成专业素养,它在受众心中权威性是新媒体无法比拟,但是在发布新闻速度方面与已经能够做到实时发布消息新媒体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新媒体在新闻报道速度和时效性上具有强大优势,但转载新闻、虚假消息以及舆论导向滞后等问题,其在受众心中权威性远远赶不上传统媒体,所以就会出现受众第一时间在新媒体上获得新闻信息,随后等待传统媒体证实或辟谣尴尬局面。现在传统媒体微博、微信客户端就是媒介融合一种表现,将传统媒体权威性和新媒体时效性结合起来,做到快速、真实地报道新闻。

新闻小论文篇十

一、引言

人是意识能动的主体,是实践的存在。人类通过社会实践不断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创造各种条件,从而实现自己的全面的自由的发展。作为人类实践活动之一的媒体也应该体现人的真正存在,媒体自由作为一种理念,是指媒体的行为不受外在力量的强迫压制,出于本心而采取的行动。自由精神是媒体伦理精神的重要内容:“自由出版物的实质,是自由所具有的应用的、理性的、道德的本质。”梁启超也曾说:“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此三大自由者,实惟一切文明之母,而近世种种现象皆其子孙也。”

媒体自由理念的形成,是和人的本质相吻合的。媒体自由,体现了媒体工作者对自由的向往与追求。标志着社会文明的进步。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内在于自由理念之中的价值合理性与伦理道德责任渐被人们忽视,取而代之的是工具价值渐备受推崇。在当今社会转型阶段,为经济利益所驱使的媒体,忘记甚至抛弃自身的伦理道德责任,背离了真实的媒体自由,由此新闻伦理道德的命题摆到了我们的面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重申媒体自由的伦理意蕴,重构真正的媒体自由。

二、媒体自由失范表现

媒体自由,象征着媒体主体独立地位的获得。鉴于此,任一媒体都要“自由地、平等地、公开地和无所畏惧地服务于全体人民”,但是媒体组织及工作者,不能假借“自由”名义来侵犯被报道者的权益。时下,某些媒体组织及人士为经济利益所诱惑、征服、驱使,背弃自由的初衷,媒体自由已经不再坚持原真意义上的自由价值取向,已经出现失范现象。

1.人生价值观引导背离

在市场理念的指导下,媒体自由迅速扩张,其价值导向也出现背离现象。无所顾忌地追求“娱乐化”、“刺激性”,追求把新闻事件做得所谓“好玩”的倾向。有舆论导向功能的媒体应该引导人们关注并反思社会现实问题,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端正人生目的,积极探寻人生价值,这样媒体在价值导向上才避免走向媚俗与庸俗。媒体在自由理念的这一外衣下,变成了一个“自由”的媒体,成了一个只能满足受众感官刺激的工具,缺乏思想内涵与审美品位,“真、善、美”从精神家园的高峰堕落为看得见的感官刺激享受。再有,刺激、好玩的信息也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道德发展。

珀杜大学研究生格伦·斯帕克斯也认为,电视暴力使社会失调,尤其是儿童中的失调成为可能。霍勒斯·格里利撰文批评传媒娱乐化的反面教化:“《便士报》热衷于蛰伏在社会内部恶魔般的欲望煽动点火,他们也许不会被指责犯有谋杀罪。但是,他们的的确确是犯了制造谋杀者这种更恶劣的罪行。”一些媒体逐渐失去了道义评判能力及社会责任感,因此饱受社会批评。有的媒体打着“受众有这个需求”的招牌,为所欲为,以此做文章来招徕受众,吸引眼球,提高关注度和收视率,很不道德。在这一过程中,媒体失去了同情心、责任心、道德心,让有良知、有道德责任感的民众很是反感。其实,“一个职业化组织,当然是以为公众服务为趋向。这种‘服务’,不能以专门组织自己利益为基础,但也不是自己的‘顾客’要什么就给什么,而是基于他们的需要。”

伦理道德要求媒体对受众合情合理的需求要满足,不合情不合理的需求绝不能迎合,还要做好批评和引导的工作。所以,媒体应本着为民众负责的态度,绝不能忽视它对民众的教化功能和舆论导向功能。对于新闻机构和从业者,要记住的是,对媒体职业要有最诚挚的道德责任感和合乎伦理的媒体事业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媒体事业。在商业气息浓厚的社会,媒体工作者既要有对职业的忠诚度,也要有提高的自身素养自觉强化新闻伦理道德的理念,深刻意识到自己的伦理选择对社会、对他人、对受众的重要意义所在。

2.媒体权力营私

自由的媒体是民意和官方的双向代言人,可以代表民意说话,也可以代表政府发言,媒体所具有的双重身份,使得媒体具有非常大的话语权,为此需要有效监督,否则可能变成一种腐败权力,事实证明确实如此。某些媒体机构及从业者把媒体当成他们谋取个人私利的工具,于是以公共话语权寻租的活动也出现了。

(1)商业广告盛行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媒体被推向市场,于是许多媒体认为自己面临经济利益与社会责任的两难抉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可以说几乎所有的媒体在运营方式方法上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商业化取向,这也是人之常情,本无可厚非,但是某些媒体的做法值得商榷,比如商业广告的盛行。商业广告是广告主支付给媒体一定数额的金钱,为达到招揽大众、吸引大众的目的,或提高自己品牌的知名度、或扩大自己品牌的影响力,借助依附媒体以吸引尽可能多地消费者来购买自己的产品。

可以说商业广告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在电视剧中插播,在某一档节目中插播,尤其是收视率高的节目或作品之中广告更是泛滥成灾,在商业广告中,广告主对某些特定时段的节目编排有很强的影响力。“商业广告的大显身手表明,大众传播媒介已经找好了买主,顺利实现了收大于支的经济循环”。媒体为了巨额的广告费,受经济利益所驱使,甘愿去媚俗,甚至造假,比如前段时间某些卫视为某品牌瘦身机做宣传,瘦身机通过甩掉身上多余脂肪,从而达到瘦身效果,后经专家证实瘦身机瘦身不但不可能,而且还有可能会给消费者造成身体伤害。

(2)虚假新闻不断

伴随着媒体逐渐走向市场,有偿新闻、甚至虚假新闻也应运而生。目前有偿新闻的主要表现是电台、电视台将时段或报纸,杂志将版面按照行业标准核算成具体数额与个人或组织集团进行交易。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媒体工作者收受了他人钱财唱赞歌编写虚假报道的事情,或者以曝光对他人不利的真相要挟勒索钱财,得逞后便厚颜无耻地颠倒黑白。虚假新闻,表现形式为与事实严重不符,无中生有、随意捏造,其本质是一种肮脏的钱权交易,是媒体话语权与他人利益的一种交换。媒体及其从业人员新闻伦理道德的严重缺失,已不是他个人的问题,由于媒体的影响力之大,对社会、对他人、对受众会产生广泛的不良影响,鉴于此,媒体工作人员要把好传播新闻信息时的伦理道德“关”,由此媒体从业人员“新闻伦理道德”的养成教育问题也进入有识之士的视线,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媒体机构及其从业人员滥用自由权利,为话语权力寻租,极大地损害了自己的形象,抛弃了自由理念所赋予的道德责任,无形中也侵害了广大受众的利益,这社会上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应当说这是媒体自由进步的副作用。殊不知,媒体的这种话语权来源于民众,这一桂冠是民众授予的,是民众把自己的知情权、说话权等集中起来,交付给媒体。鉴于此,媒体更应有以事实为根据来说话,遵守诚信原则,表达代言民意、关注民生的社会责任。

3.人文关怀失位

新闻媒体在“人文关怀”正日渐向“受众本位”回归的这一过程中,滑向了媚俗的'边缘。在媒体眼中,重要的不是人们的心理状况、行为处境及价值取向引起的社会反思,而是事件本身可能带来可以炒作的猛料,以提高点击率或收视率或关注度。炒作、恶搞、有的甚至超出了道德底线,触及了法律问题,这也增加了群众对媒体的不满意度。在过度的不着边际的炒作、恶搞中,相当一部分媒体失去了应有的社会良知及对人应有的尊重与关心。媒体声称张扬人文关怀,但又总在自觉不自觉中伤害了许多善良、无助和受害的人。媒体过于关注和满足大众需求,而对社会弱势、边缘人群缺乏关注,这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边缘群体的边缘化与弱势化。所以,对于大众媒体而言,真正的人文关怀不仅是以受众为本位,而更应当以对受众,尤其是社会的困难群体、边缘群体的人生终极关怀为最终目的,这是真正的媒体自由所担负的社会责任的应然内涵。

新闻学毕业论文篇二

一、网络环境的特点

网络环境更为的开放性,信息丰富、传播速度快、搜索便捷、舆论导向不受控制、互动性强,整体环境上显现出一个较为自由开放的媒体环境。这种相对与传统媒体的环境的自由也给网络环境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大量负面信息、恶俗、炒作内容横行,受众成了相关信息推手的吸引关注度的棋子,信息没有严格的审核制度,其造成的社会影响较为复杂,甚至引发社会恶性事件等。

网络环境的开放性,聚集了大多数的社会群体通过该媒介来获取信息,提升生活的便捷性,甚至很多人的生活习惯因为网络环境的出现而改变。人们之间的互动性更强,信息的阅读量提升,人们的知识逐步的丰富化,对于当下流行问题得到了快速的知晓,同时知晓度能够得到较大范围的扩展。人们在网络信息的搜索上相对传统媒体更为便捷,能够快速搜集到自身想要了解的内容,但是同时网络环境的监督力度不严格,因此也有大量的虚假信息。

人们自身也可以在网络环境中形成自媒体,经过专业的运作也可以达到自身的品牌性,有效的分解了传统媒体的话语权,让话语权在一定程度上放归到大众手中。在网络环境中,人人都可以是新闻的收集者、发布者、评论者,有利于信息的传播和交流,加强了人们之间信息的互动。甚至这种信息获得方式改变了传统媒体对人员生活习惯的影响。当下的手机和电脑媒介的使用,让人们的生活与其产生紧密联系,甚至很多人无法离开相关的网络环境。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无论是精神需要还是生活物质层面的需要,网络通过其便捷性深入到人们的生活里。

二、网络环境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一)新闻传播更迅速

当下网络媒体高速发展,让新闻传播工作的开展变得更加的迅速。过去电视媒体和平面媒体的时效性都无法比拟网络媒体,新闻的传播速度得到了史无前例的提速。一般情况下,重大新闻可以在一天甚至1小时内得到全国范围的传播。人们通过手机朋友圈、微博或者其他转发渠道,或者门户网站的新闻传播,能够让新闻内容得到快速的接收,只要受众具有网络媒体工具,信息接收可以即时到达,不需要有延迟性。这比过去人们等一天的时间或者等一个月的时间才能获取一个节目时间、一份报纸或者一份期刊的时间更为迅速,这种迅速性也改变了人们对新闻传播的要求。人们已经没有耐心去等待新闻传播的长时间耗时,新闻传播的时效性竞争变得空前激烈。

谁能第一时间掌握最先最新的报道就可以能占领新闻传播的高低,吸引到人们的注意力,同时提升媒体的品牌地位。因此,当下的网络媒体占据了相对的优势。例如腾讯新闻会对新闻进行即时性的网络传播,让受众先于电视和报纸媒体更快的了解到新闻事件。由于速度快速,迫使传统媒体在新闻传播上更注重新闻传播的品质,注重新闻的深度、权威,而网络环境由于讲求时效性因此无法在新闻传播中得到有效的深度挖掘。

(二)新闻传播剽窃化、失实化

由于新闻传播快速化,导致网络环境中对新闻传播内容的剽窃性更加广泛。网络媒体更多的没有自身的新闻记者群体,因此更多的是通过受众和其他媒体的新闻素材提供来进行编辑再创造,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新闻内容剽窃之风。更多的网络媒体并不注重自身新闻的独创性,大部分内容都源于在网络环境中的捕风捉影,甚至导致新闻内容的失实报道,导致新闻传播的错误化引导。

网络环境的编辑群体是坐在办公室内的缺乏对外界真实情况采集的人员,同时由于信息量巨大,没有专业的审核团队对海量信息进行审核,大部分的新闻报道内容需要依靠编辑人员自身的综合素养去把关。甚至大量的信息都是传统媒体记者采集的内容,自身媒体成为新闻内容的传播媒介。

(三)扩大了新闻传播的影响力

网络环境受众群体广泛,遍布全世界,因此一旦有重大新闻事件或者新闻报道,其内容如果受到关注将会提升其影响力,这种影响力远远高于传统电视和报刊媒体。受众群体从小学生到老年群体全面覆盖,虽然主要是青年和中年群体,但是其覆盖面积远远高于传统媒体,是史无前例影响力最大的媒介。在如此大的传播影响力下,对于新闻传播的审核需求应该更为严格,否则失实或者错误导向的内容将会给社会安定等方面造成更为严重性的重创。传统媒体影响力小,传播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力相对较小,传播影响力更大的网络环境,造成的社会不良影响力也更大。

当下网络环境中充斥着大量负面、消极、反动等言论,对整个社会人心的稳定造成一定影响,甚至导致人们对生活失去积极的心态与动力,对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造成影响。特别是受众自身对信息的鉴别能力有待提高,大多数对于信息有过于偏听偏信的情况,无法有效的对信息好坏、对错进行鉴别,从而进行盲目的转发、传播,从而导致不良信息内容的影响性逐步扩大。

(四)人人都是自媒体

在网络环境中,人人都可以转换为自媒体身份进行即时的信息传播,对于媒体人来说这些自媒体的信息成为了一定信息资料的来源,有利于新闻媒体人进行热点问题的即时发现、采集和发布。但是需要新闻媒体人做好信息的把关,做好新闻内容的审核,确定新闻内容的真实性、舆论导向的正确性,避免对社会造成恶性的影响性。这需要媒体人自身在新闻传播中充当把关人角色,做好信息的审核、筛选,选取对社会发展有积极意义,同时受到受众关注的话题。

各媒体所提供的新闻传播内容肩负着对整个社会舆论氛围的营造,因此要意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不可任意妄为的做过激煽动性的新闻传播。同时也需要加强网络环境中受众的自律性,严厉打击反动、虚假等信息,对于新闻传播人自身的不规范性进行打击,做到群体人员规范参与网络新闻传播的自律性。这种新闻传播的管控需要媒体和政府部门进行联合监督管理,同时也要提升民众相关新闻传播的规范意识,提升到法律层面可以有效的对民众进行一定约束。同时对于不良新闻的源头传播单位要有较好的追踪,从源头上进行大力惩罚,避免不良新闻传播源头的发起。在网络的大环境下,民众无意识的传播难以对所有民众进行惩罚和管制,因此主要还是以大型媒体管制和新闻源头发布单位进行管理,同时进行恶意大规模煽动和传播的单位进行相关管制。像近年来发生的秦火火等新闻炒作个人,对于其恶性的炒作行为需要进行管制,避免其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五)新闻传播的方式改变

过去新闻传播主要停留在传统媒体,如电视、广播和报刊基础之上,而由于网络的兴盛,人们接受信息和新闻传播的较大影响主要转向了网络媒体,这是一种新闻传播方式的改变。虽然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方式仍旧存在,并且有特定的受众群体,但是一部分的受众仍然受到了网络环境的影响,转向了网络或者增加了个人从网络媒体获取信息的方式。这种变革对新闻传播工作的开展和效果都产生了较大影响。特别是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各媒体已经开始了网络媒体的重要性,甚至在传统媒体中合并网络媒体的运用。

例如在电视新闻播放过程中进行网络互动平台的开放,让人们通过网络平台对新闻进行意见参与,这样也让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更加的多元化,出现了多媒体联合的方式。各传统媒体也在积极的开拓网络媒体发展领域或者网络媒体的联合运用,如建立媒体网站、媒体网络互动或者新闻发布平台,建立栏目微博、微信发布渠道等。甚至很多报纸或者电视栏目以报纸或者栏目名进行公众微信或者微博的开展。而网络媒体自身也在求新求变,创作出更多新闻传播方式与效果,力求赢得更高的受众满意度。特别是在受众体验度上更加深入的进行研究,在新闻传播的内容、方式、时间、频次上都进行一定研究,新闻传播的品质在不断的进行提升。新闻传播的文字、画面等效果更加讲求质量。

(六)新闻传播内容与形式的多元化

新闻传播的内容、形式上逐步的多元化,趣味性、深度化、实用性、独特性的特点逐步的展现,甚至在新闻传播的文字上逐步的加入美文、娱乐化等元素的运用。新闻传播不再是以往刻板内容的展现,内容和形式都逐步的提升了受众认可度,满足了受众群体的不同需求,视觉效果和内容可读性更强,吸引力更高,从而导致新闻传播的转发率更高。新闻传播中需要借助不同元素的加入让新闻传播更加的生动形象,产生更多的认可和共鸣,从而促使新闻传播扩展其广度,提升新闻内容的知名度,建立新闻媒体的自身传播品牌。对于不同的新闻传播内容要进行不断深度、独特性的优化,从新闻传播内容的品质上需要加深功夫,从而才能在海量的信息中赢得一席之地,避免同质化内容或者片面化缺乏生动、呆板内容让受众产生疲劳感,甚至很多信息没有办法吸引眼球就淹没在大量信息中。

参考文献

[1]李硕。试析新媒体发展对电视新闻的影响[j].学术论坛,(18).

[2]葛明驹,何志武。三网融合下广播电视新闻传播规制的目标与路径[j].中州学刊,(4).

新闻小论文篇十一

姓名:罗人

性别:女

年龄:24

婚姻状况:未婚

籍贯:浙江

现所在地:浙江

工作经验:应届毕业生

教育经历

9~至今浙江传媒学院广播电视新闻本科

获得证书:编辑记者证、英语六级、室内设计员证、普通话二乙、计算机一级

意向岗位:公关/市场/广告/会展类其他;财会/审计/统计/金融类其他

从事行业:媒体、影视制作、新闻出版;金融业(投资、保险、证券、银行、基金)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工作经验

6月~208月**电视台

公司性质:事业单位

行业类别:艺术、文化传播

担任职位:记者/新闻采编

年1月~2014年6月******教育机构

公司性质:私营企业

行业类别:教育、培训、科研院所

担任职位:平面设计

1月~205月****制药公司

公司性质:私营企业

行业类别:生物工程、制药、环保

担任职位:公关专员

语言能力

英语:良好

项目经验

年11月~2013年11月**电视台新闻栏目满意程度调研

6月~208月

******镇支教

获得证书

自我评价

我性格开朗、乐观的女孩子。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既注重对独立能力的培养,又拥有团体合作的意识。我的爱好是阅读和陶艺,我相信广泛的涉猎能够培养我立体的人格。是个非常踏实的人,我相信一步一脚印才能获得成功,因此我也会成为一名聪明而忠诚的员工。请给我一个机会。

新闻小论文篇十二

摘要:随着传播技术发展,新媒体在传播信息时所展现出来迅速性、灵活性、多渠道以及互动性,使它在传播新闻信息,形成社会热点话题方面具有巨大优势。本文以柴静《穹顶之下》为例,分析新媒体在助推“柴静雾霾调查”成为社会关注热点所表现出巨大优势。

关键词:新媒体;媒介融合;多元化传播渠道;互动性

20xx年xx月xx日从央视离职著名主持人柴静,在人民网和优酷网播出她自费拍摄有关雾霾深度调查――《穹顶之下》,之后腾讯、乐视等视频网站迅速跟进,截至到3月1日,《穹顶之下》在几大视频网站点击播放量达到1。7亿次,微博上#“柴静雾霾调查”#迅速成为热门话题,在微信朋友圈中与之相关话题更是频频被刷屏,随着时间持续,热度依旧不减。本文从新媒体传播渠道、传播内容特点以及新媒体影响下受众所具有特点这三个方面浅析新媒体在传播新闻事件,吸引受众关注方面巨大优势。

新闻小论文篇十三

入团表态发言新课程工作考试留言拟人句好段,承诺书名句口号道德;对策叙职贺信说课稿个人介绍的文言文聘书教学模式制度鄂教版了奖学金主持词;方案答复助学金物业管理试题的整改措施贺词协议书警示语了挽联剖析材料工作经历加油稿。

新闻小论文篇十四

新闻学专业课程:

新闻学概论、中国新闻事业史、外国新闻事业、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与评、马列新闻论著选读、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读、大众传播学、新闻法规与新闻职业道德、新闻摄影、广播电视学、新闻事业管理、广告学与公共关系学等。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381370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