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佛语经典语录句子篇一
1、风亦不动,树亦不动,乃汝心动也。
2、知足常乐。
3、算命不如认命。
4、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忘记别人的缺点吧!
5、随心、随缘、随性。
6、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7、今生的相识是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换来的`。
8、想编织未来的美梦,现在正是时候。
9、平凡之人追求不平凡,智者则甘于平凡,却享受平凡。
10、即种因,则得果,一切命中注定。
11、风平浪静,训练不出良好的水手。
12、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
13、因小果大,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
14、祸往者福来。
15、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16、面对现实,逆境也会变为顺境,总有机会转机。逃避现实,虽暂时偷安,但没有翻身余地。
17、人既生亦死。
18、有智慧的人,从周围取乐,没有智慧的人,希望别人给予快乐。
19、彻底的认识你自己,你就会认识佛。
20、填得饱你的肚子,却填不满人心贪念。
21、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22、九九归一、终成正果。
23、若无‘是非’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24、君子能忍,必成大器。
25、过去,已成过去,它只是记忆的残影。
26、一切皆为虚幻。
27、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知道一定会后悔的地方。
28、与其说你赚钱,不如说你被钱所赚,因为钱赚走了你的青春、时间、体力,和生命。
29、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30、能忍之人,事事称心;善嗔之人,时时地狱。
31、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32、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33、万法唯心。
34、作福莫如惜福,悔过莫如寡过。
35、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36、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37、甩掉你的假面具,你就能享受到自然的喜悦。
38、失去了鸭子,你会急忙找回来,失去了良心,却不见有人着急。
39、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向人低头,不曾矮小过。
40、菩萨知烦恼性空,即不离空,故常在涅盘。
佛语经典语录句子篇二
佛本是心自作,哪得向文字中求。以下是本站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经典佛
语录
,希望你喜欢。1) 一念才生,万法齐现,假指心性,而明易道。
2) 真心虚灵,照而常寂,德者心用,纯善无恶。
3)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有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4)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5) 佛云若能转物即同如来。
6) 本性体若太虚,无内无外,非来非去。
7) 三教圣贤,本乎一理,若离心性尽是魔说。
8)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9) 乐天知命,无喜无忧,妙性朗然,其乐难述。
10) 知昼则知夜,知始则知终,如若先悟未生以前面目,便知末后安身立命之处。
1) 若不究心,坐禅徒增业苦;如能护念,骂佛犹益真修。
2) 念佛人心清净,净心念佛净心听;心即佛兮佛即心,成佛无非心净定。
3) 明明白白无生死,去去来来不断常;是是非非如昨梦,真真实实快承当。
4) 一水一山何处得?一言一默总由伊;全是全非难背触,冷暖从来只自知。
5) 终日拈花择火,不知身是道场。
6) 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苟能念念不忘,心心弥陀现前,步步极乐家乡,何必远企十万亿土。
7) 坐石看云闲意思,朝阳补衲静工夫;有人问我西来意,尽把家私说向渠。
8) 情不附物,物岂碍人。
9) 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
10) 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无三界可出,无菩提可求。人与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虚旷,绝思绝虑。
11) 莫贪短利将心昧,轮回之人皆因此;快刀斩断迷魂梦,直取正心超俗尘。
12) 离俗家与出家相应,去业障与道人相应,去习气与工夫相应,去烦恼与清净相应,此数相应,虽然觉得,不如不相应好。
13) 不悟本性,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万心尽在自心应从自心中顿见真如。
14) 若顿悟此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
15) 源乎源乎,千山势到(山狱,按:‘山'在上,‘狱'在下)边止,万派声归海上消。
16) 未生前本来面目,死了烧了什么处相见。
17) 只愁不作佛,莫愁佛不解语是也。
18) 悟门了当,澈见圣凡不二,迷悟不二,生死涅盘不二,有情无情不二。
19) 不睹恶生嫌,不观善劝措,不舍智就愚,不抛迷就悟。
20) 迷时师度,悟时自度,只合自性自度。听法顿中渐,悟法渐中顿,修行顿中渐,证果渐中顿。
1) 菩提无是处,佛不得,众生亦不失菩提,但一切众生,即菩提相。
2) 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3) 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
4) 不生不灭者,本自无生,今亦无灭,非外道,将灭止生,以生显灭,灭犹不灭,生说不生。
5) 于一切处不住相,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淡泊,此名一相三昧。
6) 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名一行三昧。
7) 心性虚空,动静之源莫二,真如绝虑,缘计之念非殊。
8) 惑见纷驰,穷之则唯一寂,灵源不状,见之则以千差。千差不同,法眼之名自立,一寂非异,慧眼之号斯存,理量双销,佛眼之功圆着。
9) 学道须是铁汉,着手心头便判,直取无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
10) 佛是众生药,病生病除,药亦无用。病(病字头里面一个"差")药除佛魔俱扫。始于此大事因缘有少分相应。
11) 佛是众生界了事汉,众生是佛界不了事汉。
12) 欲得一如,但佛与众生一时放下,则无了无不了。
13) 但于事上通无事,见色闻声不用聋。
14) 是人知得世间有为虚妄不实底道理,及至对境遇缘,蓦地撞在面前,不随他去,否则被伊穿却鼻孔定也。
15) 佛说:汝以色空相倾相夺于如来藏,而如来藏随为色空,周遍法界。
16) 佛说: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惟妙觉明,圆照法界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无尽虚空。
17) 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故。
18) 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缚。
19) 于一切相,离一切相,即是无相。
20) 但离却有无诸法,心如日轮常在虚空,光明自然,不照而照,无栖泊处即是行诸佛行,亦便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21) 邪正烦恼,同一性空,分别假相,妙心现影。
22) 菩萨心无取舍,如大月轮,圆满寂静,即是涅盘。
23) 菩提本自性,性净是菩提,亦非可修相,更无可作相。
24) 本净明心非别处,惟在众生妄心中。
25) 但学无心,顿息诸缘,莫生妄想分别,无人无我,无贪尘、无憎爱、无胜负,但除却如许多种妄想,性自本来清净,即是修行菩提法佛等。
26) 智者任物不任己,愚人任己不任物。
27) 不见一物名为见道,不行一物名为行道。
28) 念念无相,念念无为,即是学佛。
29) 息念忘虑,佛自现前。
30) 但悟一心,更无少法可得。
佛语经典语录句子篇三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此乃六祖慧可的悟禅之言
心非心,物非物,心高于物
心是心,物是物,心物合一,心物是一
人在尘中,不是尘,尘在心中,化灰尘
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切莫刻意的寻求,人人皆由佛性,重在修心和意,而不是外在的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源自《地藏菩萨本愿经》,当年地藏王菩萨原可以成佛,但他见地狱里有无数受苦的魂灵,
不忍离去,于是留在了地府,并立下重誓: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于是有一这句话的由来,属于佛教的大乘
一切皆为虚幻
这句出金刚经:
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
对于爱情:
对于生活:
如果人不执著世间的一切物质名利,就不会被物质名利所控制;正由于人追求这些感官之物,才会变得不快乐一切皆流,无物永驻凡人就是太在乎自己的感觉、感受,因为才会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记得佛家的句:
一切皆为虚幻
人生如梦随风散!聚散,喜忧皆是缘!
不可说
有句话很好的说明了这句佛家佛语十大经典语录:
有的事可说不可做,有的可做却不可说,有的既不可说又不可做
最后送上一段,让大家最自己去体会《涅盘经》云: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此句出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由唐代玄奘法师所译,尽得禅宗精髓!
全句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色即是空,使人们认识到事物的现象,认识到诸多的苦和烦恼都是虚妄产生的空即是色,则由事物的共性,因缘关系,让人们知道因果报应,善恶循环所谓:
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劝人向善的基础
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原文应是: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出自《华严经》:
昔时佛祖拈花,惟迦叶微笑,既而步往极乐 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个世界,得升天堂!
佛曰:
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这句话,并不出自佛经,而是出自一个故事 佛说:
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
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年龄越长,对于这句的体会就越深刻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这是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语出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三:
禅宗有云:
心险佛众生,平等众生佛心中若无佛,向何处求佛?众生皆有佛性
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
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
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佛语有云:
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佛语经典语录句子篇四
1、为诸众生除无利益,是名大慈;欲与众生无量利乐,是名大悲;于诸众生心生欢喜,是名大喜;自舍己乐,施与他人,是名大舍。
2、末世众生欲修行者,应当尽命供养善友,事善知识,彼善知识欲来亲近,应断骄慢,若复远离,应断嗔恨,现逆顺境,犹如虚空,了知身心毕竟平等,与诸众生同体无异,如是修行,方入圆觉。
3、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
4、如果你能每天呐喊二十一遍“我用不着为这一点小事而烦恼”,你会发现,你心里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试试看,很管用的。
5、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6、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7、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8、佛不见身知是佛,若是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怖于生死。
10、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11、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12、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13、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14、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
15、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16、慕道真士,自观自心,知佛在内,不向外寻。
17、所作福德,不应贪着。
18、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
19、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由有诸欲助发爱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续。
20、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盘、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21、疾苦在身,宜善摄心,不为外境所摇,中心亦不起念。
22、但诸菩萨及末世众生,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辩真实,彼诸众生闻是法门,信解受持不生惊畏,是则名为随顺觉性。
23、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24、了解永恒真理的人,就不会为任何的生离死别而哀伤悲泣,因为生离死别是必然的。
25、佛本是心自作,哪得向文字中求。
26、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病。
27、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28、无明不过是本性中缘起之幻相。
29、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
30、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31、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盘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32、末世众生不得成道,由有无始自他憎爱,一切种子,故未解脱,若复有人观彼怨家,如己父母,心无有二,即除诸病,于诸法中自他憎爱,亦复如是。
33、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34、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35、从外入者不是家珍,从内发者,方谓真慧。
36、悟心容易息心难,息得心缘到处闲。
37、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38、寻牛需访迹,学道访无心。迹在牛还在,无心道亦寻。
39、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40、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41、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42、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43、我身本不有,憎爱何由生。
44、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
45、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46、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47、妄念纷飞之际,正是做工夫时节。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久纯熟,自然妄念不起。
48、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49、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取静为行,由澄诸念,觉识烦动,静慧发生,身心客尘从此永灭,便能内发寂静轻安,由寂静故,十方世界诸如来心,于中显现,如镜中像,此方便者,名奢摩他。
50、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
51、眼睛不要老是睁得那么大,我且问你,百年以后,那一样是你的。
52、真正的布施,就是把你的烦恼、忧虑、分别和执著心通通放下。
53、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54、是心不必更求心,是佛何劳更觅佛,倘于言句上作露布,境物上生解会,则堕在骨董袋中。
55、所有一切众生语,悉以诸音而说法。
56、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57、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58、求趣无上菩提者,要净自心,福田方净。
59、但于一切一切法,不作有无见,即见法也。
60、以精进力,身无疾病,一切怨害,慈心相同。
佛语经典语录句子篇五
1) 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永处沉沦。
2) 莫道无心便是道,无心犹隔一重山。
3) 禅非语文可阐扬,祛除妄心能品尝,人人心中皆有禅,心外觅禅空自忙。
4) 时时自觉,念念自知,事事心安,天天惬意。
5) 但求一席安心地,谁与龙蛇论是非。
6) 生计恰为一野鹤,粗疏饮啄总随缘。
7) 天地原为一逆旅,江湖何处是吾家。佛语禅心经典语录哲理
8) 心中自有菩提意,窗外秋山始入帘。
9) 沩山禅师云:
10) 佛性本来是真如,不须再求真。
佛语经典语录句子篇六
1、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2、佛陀从不勉强别人去做他不喜欢的事情,佛陀只是告诉众生,何者是善?何者是恶?善恶还是要自己去选择,生命还是要自己去掌握。
3、三世诸佛以自心为本师。
4、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5、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强名,妄情从何起?妄情即不起,真心任遍知。随心自在,无复对治,即名常住法身。
6、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7、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8、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
9、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10、真正的布施,就是把你的烦恼、忧虑、分别和执著心通通放下。
11、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12、如是静虑,一切有情,发心非难,常时不懈,能成就者,是则为难。
13、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随成就众生净,则佛土净。
14、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15、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16、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17、无妄想时,一心是一佛国;有妄想时,一心是一地狱。
18、一切为天下,建立大慈意,修仁安众生,是为最吉祥。
19、佛不见身知是佛,若是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怖于生死。
20、起见生心,分别执著便有情尘烦恼、扰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处,即是本来面目。
21、学佛不是对死亡的一种寄托,而是当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
22、眼睛不要老是睁得那么大,我且问你,百年以后,那一样是你的。
23、希望你常对自己说,闻到了佛法,我是最幸福的人,除了这幸福外,再没有别的了。
24、念念无相,念念无为,即是学佛。
25、息念忘虑,佛自现前。
26、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27、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28、诸行性相,悉皆无常。
29、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30、莫轻小恶,以为无殃,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罪充满,从小积成。莫轻小善,以为无福,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福充满,从纤纤积。
31、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正好可以调整自己的缺点。
33、诚实的`面对你内心的矛盾和污点,不要欺骗你自己。
34、智者任物不任己,愚人任己不任物。
35、为诸众生除无利益,是名大慈;欲与众生无量利乐,是名大悲;于诸众生心生欢喜,是名大喜;自舍己乐,施与他人,是名大舍。
36、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
37、虽然你讨厌一个人,但却又能发觉他的优点好处,像这样子有修养的人,天下真是太少了。
38、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39、不以有行,亦不以无行。
40、菩萨心无取舍,如大月轮,圆满寂静,即是涅盘。
41、若诸菩萨行法供养,则得成就供养如来。如是修行,是真供养故。
42、大多数的人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43、菩萨众生皆是幻化,幻化灭故,无取证者。
44、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取静为行,由澄诸念,觉识烦动,静慧发生,身心客尘从此永灭,便能内发寂静轻安,由寂静故,十方世界诸如来心,于中显现,如镜中像,此方便者,名奢摩他。
45、疾苦在身,宜善摄心,不为外境所摇,中心亦不起念。
46、多用心去倾听别人怎么说,不要急着表达你自己的看法。
47、参须实参,见需实见,用须实用,证须实证,若纤毫不实即落虚也。
48、众生界即诸佛界。
49、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50、不离当处常湛然,亲切无过此语,觅则知君不可见,但于当处湛然,二边坐断使平稳。
51、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52、医生难医命终之人,佛陀难渡无缘的众生。
53、向外驰求,不知摄心返照回光,如是学佛,殊难得其实益。
54、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55、来得不明,去得正好,智人观此,未免心冷。
56、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57、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58、依无住本,立一切法无住之本本乎无住,若能彻住则万法一如。
59、舍一切烦恼是布施,与诸法无所起是持戒,与诸法无所念是忍辱,与诸法离相是精进,与诸法无所住是禅定,与诸法无戏论是智慧。
佛语经典语录句子篇七
1、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2、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3、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4、一切皆为虚幻。
5、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
6、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7、不可说。
8、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9、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10、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11、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12、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13、悟心容易息心难,息得心缘到处闲。
14、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15、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
16、三世诸佛以自心为本师。
17、若能自识本心,念念磨练;莫住者,即自见佛性也。
18、不见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时时现前,烦恼尘尘解脱。
19、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
20、却物为上逐物为下,此乃是学道省力工夫。
21、佛法在日用处,吃茶吃饭处,语言相问处。
22、自性发时,业识来空。
23、自见性者一切业障刹那灭却。
24、现定见闻觉知是法,法离见闻觉知,非达法也。
25、是心不必更求心,是佛何劳更觅佛,倘于言句上作露布,境物上生解会,则堕在骨董袋中。
26、依无住本,立一切法无住之本本乎无住,若能彻住则万法一如。
27、不离当处常湛然,亲切无过此语,觅则知君不可见,但于当处湛然,二边坐断使平稳。
28、不与万法为侣是什么人,回光自照看,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29、信得心及,见得性彻于日用中无丝毫透漏,全世法即佛法,全佛法即世法,平等一如。
30、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法,总在心源。
31、做工夫全仗精进之力,真正办道人,无剪爪之工。
32、以精进力,身无疾病,一切怨害,慈心相同。
33、无量善事,菩提道业,因一事增,谓不放逸。
34、次于自身善起防护,不应放逸,于刹那中有少动念,应当观察,以正智钩制令正住。
35、如是静虑,一切有情,发心非难,常时不懈,能成就者,是则为难。
36、做工夫不但不起凡情,亦不起圣解,所谓行起解绝,不令知解才绕心中。
37、能常省察,则一句亦有余,不能省察,纵将一大藏经用完也无用处。
38、向外驰求,不知摄心返照回光,如是学佛,殊难得其实益。
39、道人非同善人,如鹤立鸡群,劲挺自持,不顺人情,超群脱俗。
40、佛祖奚以异于人,而所以异于人者,能自护心念耳。
41、妄念纷飞之际,正是做工夫时节。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久纯熟,自然妄念不起。
42、佛法无多子,长远心难得,学道如初心,作佛也有余,始终总不变,真是大丈夫。
43、修行要使妄相由多而少,由强而弱。定功由暂而久,由脆而坚。
44、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将军主帅能行令,不动干戈致太平。
45、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46、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自观自在,守本真心。
47、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
48、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着之病。
49、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绝对没有。
50、根身器界一切镜相,皆是空花水月,迷着计较,徒增烦恼。
51、赤肉团上,人人古佛家风。毗卢顶门,处处祖师巴鼻。
52、不住一切处心即是佛心。
53、慕道真士,自观自心,知佛在内,不向外寻。
54、求趣无上菩提者,要净自心,福田方净。
55、发菩提心者,非为己利,原为尽十方遍法界,一切极苦有情之所依怙。
56、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故。
57、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缚。
58、于一切相,离一切相,即是无相。
59、邪正烦恼,同一性空,分别假相,妙心现影。
60、菩萨心无取舍,如大月轮,圆满寂静,即是涅盘。
61、菩提本自性,性净是菩提,亦非可修相,更无可作相。
62、本净明心非别处,惟在众生妄心中。
63、智者任物不任己,愚人任己不任物。
64、不见一物名为见道,不行一物名为行道。
65、念念无相,念念无为,即是学佛。
66、息念忘虑,佛自现前。
67、但悟一心,更无少法可得。
68、但能无心,便是究竟。若不直下无心,累劫修行,终不成道。
69、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双忘乃是真法。
70、但于一切一切法,不作有无见,即见法也。
71、一念离真,皆为妄想。佛经名言
72、若欲无境,当忘其心,心忘即境空,境空即心灭。
73、但契本心,不用求法。
74、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
75、菩萨心如虚空,一切俱舍,所作福德皆不贪着。
76、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77、佛本是心自作,哪得向文字中求。
78、一切法相,皆是假名,本来即非,盖生即无生也。
79、一切法相本为缘生,缘生之法,当体即空。
80、无明不过是本性中缘起之幻相。
81、一切如来本起因底,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82、若起精进心,是妄精进;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
83、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盘、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84、不以有行,亦不以无行。
85、诸行性相,悉皆无常。
86、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
87、疾苦在身,宜善摄心,不为外境所摇,中心亦不起念。
88、参须实参,见需实见,用须实用,证须实证,若纤毫不实即落虚也。
89、真心是菩萨净土。
90、临终之际,若一毫凡圣情量未尽,纤毫思虑未忘便乃轻重五阴去也。
91、忍苦’i劳,繁兴大用,虽粗浅中皆为至实,惟贵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践将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92、起见生心,分别执着便有情尘烦恼、扰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处,即是本来面目。
93、声闻住空修空被空缚,修定住定被定缚,修静住静被静缚,修寂住寂被寂缚。
94、一切无心无住着,世出世法莫不皆尔。
95、来得不明,去得正好,智人观此,未免心冷。
96、念动急觉,觉之即无,久久收摄,自然心正。
97、尽其心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其天。
98、悟佛之言,定要行佛之行。
99、从外入者不是家珍,从内发者,方谓真慧。
100、真心应物,不生分别。
佛语经典语录句子篇八
此乃六祖慧可的悟禅之言
心非心,物非物,心高于物
心是心,物是物,心物合一,心物是一
人在尘中,不是尘,尘在心中,化灰尘
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切莫刻意的寻求,人人皆由佛性,重在修心和意,而不是外在的
源自《地藏菩萨本愿经》,当年地藏王菩萨原可以成佛,但他见地狱里有无数受苦的魂灵,
不忍离去,于是留在了地府,并立下重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于是有一这句话的由来,属于佛教的大乘
人生如梦随风散!聚散,喜忧皆是缘!
原文应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出自《华严经》:昔时佛祖拈花,惟迦叶微笑,既而步往极乐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个世界,得升天堂!
1、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2、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3、一切皆为虚幻。
4、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5、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
6、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7、不可说。
8、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9、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10、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11、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12、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13、悟心容易息心难,息得心缘到处闲。
14、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15、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
16、三世诸佛以自心为本师。
17、若能自识本心,念念磨练;莫住者,即自见佛性也。
18、不见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时时现前,烦恼尘尘解脱。
19、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
20、却物为上逐物为下,此乃是学道省力工夫。
21、佛法在日用处,吃茶吃饭处,语言相问处。
22、自性发时,业识来空。
23、自见性者一切业障刹那灭却。
24、现定见闻觉知是法,法离见闻觉知,非达法也。
25、是心不必更求心,是佛何劳更觅佛,倘于言句上作露布,境物上生解会,则堕在骨董袋中。
26、依无住本,立一切法无住之本本乎无住,若能彻住则万法一如。
27、不离当处常湛然,亲切无过此语,觅则知君不可见,但于当处湛然,二边坐断使平稳。
28、不与万法为侣是什么人,回光自照看,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29、信得心及,见得性彻于日用中无丝毫透漏,全世法即佛法,全佛法即世法,平等一如。
30、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法,总在心源。
31、做工夫全仗精进之力,真正办道人,无剪爪之工。
32、以精进力,身无疾病,一切怨害,慈心相同。
33、无量善事,菩提道业,因一事增,谓不放逸。
34、次于自身善起防护,不应放逸,于刹那中有少动念,应当观察,以正智钩制令正住。
35、如是静虑,一切有情,发心非难,常时不懈,能成就者,是则为难。
36、做工夫不但不起凡情,亦不起圣解,所谓行起解绝,不令知解才绕心中。
37、能常省察,则一句亦有余,不能省察,纵将一大藏经用完也无用处。
38、向外驰求,不知摄心返照回光,如是学佛,殊难得其实益。
39、道人非同善人,如鹤立鸡群,劲挺自持,不顺人情,超群脱俗。
40、佛祖奚以异于人,而所以异于人者,能自护心念耳。
41、妄念纷飞之际,正是做工夫时节。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久纯熟,自然妄念不起。
42、佛法无多子,长远心难得,学道如初心,作佛也有余,始终总不变,真是大丈夫。
43、修行要使妄相由多而少,由强而弱。定功由暂而久,由脆而坚。
44、261.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将军主帅能行令,不动干戈致太平。
45、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46、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自观自在,守本真心。
47、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
48、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病。
49、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绝对没有。
50、根身器界一切镜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计较,徒增烦恼。
51、赤肉团上,人人古佛家风。毗卢顶门,处处祖师巴鼻。
52、不住一切处心即是佛心。
53、慕道真士,自观自心,知佛在内,不向外寻。
54、求趣无上菩提者,要净自心,福田方净。
55、发菩提心者,非为己利,原为尽十方遍法界,一切极苦有情之所依怙。
56、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故。
57、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缚。
58、于一切相,离一切相,即是无相。
59、邪正烦恼,同一性空,分别假相,妙心现影。
60、菩萨心无取舍,如大月轮,圆满寂静,即是涅盘。
61、菩提本自性,性净是菩提,亦非可修相,更无可作相。
62、本净明心非别处,惟在众生妄心中。
63、智者任物不任己,愚人任己不任物。
64、不见一物名为见道,不行一物名为行道。
65、念念无相,念念无为,即是学佛。
66、息念忘虑,佛自现前。
67、但悟一心,更无少法可得。
68、但能无心,便是究竟。若不直下无心,累劫修行,终不成道。
69、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双忘乃是真法。
70、但于一切一切法,不作有无见,即见法也。
71、一念离真,皆为妄想。
72、若欲无境,当忘其心,心忘即境空,境空即心灭。
73、但契本心,不用求法。
74、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
75、菩萨心如虚空,一切俱舍,所作福德皆不贪着。
76、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77、佛本是心自作,哪得向文字中求。
78、一切法相,皆是假名,本来即非,盖生即无生也。
79、一切法相本为缘生,缘生之法,当体即空。
80、无明不过是本性中缘起之幻相。
81、一切如来本起因底,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82、若起精进心,是妄精进;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
83、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盘、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84、不以有行,亦不以无行。
85、诸行性相,悉皆无常。
86、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
87、疾苦在身,宜善摄心,不为外境所摇,中心亦不起念。
88、参须实参,见需实见,用须实用,证须实证,若纤毫不实即落虚也。
89、真心是菩萨净土。
90、临终之际,若一毫凡圣情量未尽,纤毫思虑未忘便乃轻重五阴去也。
91、忍苦捍劳,繁兴大用,虽粗浅中皆为至实,惟贵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践将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92、起见生心,分别执著便有情尘烦恼、扰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处,即是本来面目。
93、平常心是道,趣向即乖,到崮里正要脚踏实地,坦荡荡,圆陀陀,孤*危峭,不立毫发知见。
94、一切无心无住着,世出世法莫不皆尔。
95、来得不明,去得正好,智人观此,未免心冷。
96、念动急觉,觉之即无,久久收摄,自然心正。
97、尽其心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其天。
98、悟佛之言,定要行佛之行。——佛语经典语录
99、从外入者不是家珍,从内发者,方谓真慧。——佛经经典名句
100、真心应物,不生分别。——佛教经典语句
佛语经典语录句子篇九
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自观自在,守本真心。
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
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玻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绝对没有。
众生念念在虚妄之相上分别执著,故名曰妄念,言其逐于妄相而起念也;或难知是假,任复念念不停,使虚妄相于心纷扰,故名曰妄念,言其虚妄之相随念而起也。
根身器界一切镜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计较,徒增烦恼。
一切处无心是净;得净之时不得作净想,名无净;得无净时,亦不得作无净想,是无无净。(无净无无净,即是毕竟净。)
与外不染色声等,与内不起妄念心,得如是者名为证;得证之时不得作证想,名无证;得无证时,亦不得作无证想,是名无无证。(无证无无证,是名毕竟证。)
若起精进心,是妄精进;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
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盘、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不以有行,亦不以无行。
诸行性相,悉皆无常。
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
疾苦在身,宜善摄心,不为外境所摇,中心亦不起念。
参须实参,见需实见,用须实用,证须实证,若纤毫不实即落虚也。
临终之际,若一毫凡圣情量未尽,纤毫思虑未忘便乃轻重五阴去也。
忍苦捍劳,繁兴大用,虽粗浅中皆为至实,惟贵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践将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起见生心,分别执著便有情尘烦恼、扰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处,即是本来面目。
平常心是道,趣向即乖,到崮里正要脚踏实地,坦荡荡,圆陀陀,孤*危峭,不立毫发知见。
一切无心无住着,世出世法莫不皆尔。
道贵无心,禅绝名理忘怀泯绝,乃可趣向回光内烛,脱体通透。
真如佛性,非是凡形,烦恼尘垢,本来无相,岂可将质碍水洗无为身。
不忆一切法,乃名禅定。
一切众生皆自空寂,真心无始,本来自性清净。
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佛身者即法身也,从无量功德智慧生,从戒定慧解脱知见生。
见无所见即名正见。
众生身中有金刚佛,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只为五阴重云覆,如瓶内灯光,不能显现。
终日不见己过,便绝圣贤之路。终日谈人过,便伤天地之和。
无妄想时,一心是一佛国;有妄想时,一心是一地狱。
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
若悟真心本空,万法自然消殒。
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世间的人要对法律负责任。修行的人要对因果负责任。
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一种布施。
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子日子会好过一点。
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有德自然香。
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这个叫做认命。佛菩萨只保佑那些肯帮助自己的人。
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你要感谢告诉你缺点的人。
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
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
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
其实爱美的人,只是与自己谈恋爱罢了。
世界上没有一个永远不被毁谤的人,也没有一个永远被赞叹的人。当你话多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话少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沈默的时候,别人还是要批评你。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不被批评的。
夸奖我们,赞叹我们的,这都不是名师。会讲我们,指示我们的,这才是善知识,有了他们我们才会进步。
你目前所拥有的都将随着你的死亡而成为他人的,那为何不现在就布施给真正需要的人呢?
为了赞美而去修行,有如被践踏的香花美草。
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能够把自己压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贵。
广结众缘,就是不要去伤害任何一个人。
沈默是毁谤最好的答覆。
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
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
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佛语经典语录句子篇十
从外入者不是家珍,从内发者,方谓真慧。以下是本站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经典禅佛
语录
,希望你喜欢。1) 佛说成佛,终不自以为有少法可得。
2) 欲见本性,必应离名绝相,破其我见。
3) 我见不除,便生分别心,而起念即着相矣。
4) 知谨言慎行,便不错因果而无挂碍。
5) 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节虚心是我师。
6) 道不远人,人自远之。
7) 人情世态纷纭往复,安危苦乐随遇而安。
8) 以不着相故,虽事来即应,而天君泰然不为所动;以相非断灭故,虽心不着相,而条理秩然毫无废事。
9) 我佛原为度世而来,故所说法,无不世出世间一切摄尽,惟须融会贯通如是真实之义,则事事皆可奉持,时时皆是修行,在在皆得受用,而处处皆是佛法矣。
10) 无住心似何物?不青不黄,不赤不白,不长不短,不去不来,非垢非净,不生不灭,湛然常寂。
1) 身心以自性为见。自性本来清净,湛然空寂,与空寂体中,能生此见,心无所染,妄心不生,我所心灭,自然清净,以清净故,能生此见。如明鉴中虽无像能见一切像,明鉴无心故。
2) 于毕竟空中炽然建立。
3) 不可见,了了见;无有知者,无不知者。
4) 体寂湛然,无有去来,不离世流,世流不能流,坦然自在。
5) 于无分别体中,具有恒沙之用,而能分别一切,无事不知。
6) 觉悟生死如梦,一切求心自息。
7) 法身自在无方,触目无非正觉。
8) 法性本无青黄,众生谩造文章。
9) 对境心常不起,举足皆是道场。
10) 佛与众生不二,众生自作分张。
11) 法性本来空寂,不为生死所绊。
12) 烦恼即是菩提。
13) 至道本乎一心,心法本乎无住。
14) 迷现量则惑苦纷然,悟真性则空明廓彻。
15) 无住心体,灵知不昧,性相寂然,包含德用,该摄内外,能广能深,非有非空,不生不灭,求之不得,弃之不离。
16) 透水月华,虚而可见;无心镜像,照而常空。
17) 虽即心即佛,唯证者方知。然有证有知,则慧日沉没于有地;若无照无悟,则昏云掩蔽于空门。
18) 但一念不生,前后际断,照体独立,物我皆知。
19) 然迷悟更依真妄相持。若求真去妄,如避影以劳形,若体妄即真,似处阴而影灭。若无心妄照,则万累都捐,若任运寂知,则众圆起。
20) 语默不失玄微,动静岂离法界。
1) 悟寂无寂,真知无知,以知寂不二之一心,契空有双融之中道。无住无着,莫摄莫收,是非两忘,能所双绝,斯绝亦绝,般若现前。
2) 般若非心外新生,智性乃本来具足。
3) 迷则人随于法,法法万差,而人不同;悟则法随于人,人人一致,而融万境。
4) 心心作佛,无一心而非佛心;处处认真,无一尘而非佛国。
5) 言穷虑绝,何果何因;体本寂寥,孰同孰异。唯忘怀虚朗,消息冲融。
6) 观心得悟,一切俱了。
7) 境无自性,由见而有,不见即无。见无自性,由心有动,不动即无。动无自性,独由不觉,觉则不动。
8) 若能观心,知心无起,即得随顺入真如门。
9) 摄心一处,便是功德业林,散虑片刻,即名烦恼罗刹。
10) 佛心岂有他,正觉觉众生。
11) 好恶是非,一时都放,则心无住处。心无住处,则无有心,即无有心,亦无无心,有无总无,身心具尽。身心尽故,泯齐万境。万境无相,合本一冥。冥然默照,照无不寂。以寂为体,体无不虚,虚寂无穷,通同法界。法界缘起,无不自然,来无所从,去无所至。
12) 由心净故得身净,非身净故得心净。
13) 不起罪业,不起福业,不起无动业,是名供养佛。
14) 菩提心转胜坚固,成无上道,有所闻法,即自开解,不由他悟。
15) 莫把庭花类此身,庭花落后尤逢春,此身一失知何处,三界茫茫愁煞人。
16) 积聚皆销散,崇高必堕落,合会终别离,有命咸归死。
17) 一念永歇,直至无生,顿证菩提,毫无罗嗦。
18) 自性本来清静,烦恼菩提,生死涅盘皆是假名,原不与我自性相干,事事物物,皆是梦幻泡影。
19) 不应随一切幻事的生、住、异、灭,而起欣厌取舍。
20) 通身放下,如同死人,自然根尘识心消落,贪嗔痴爱泯灭。
21) 一放下,一切放下,永永放下,名万缘放下。
22) 内心不起,外境不生,但凡有相,不是本真。
23) 境来便扫,扫即放过,善恶之心,随心转变。
24) 一念不生,虚灵寂照。
25) 清净本然,了无一物,名曰悟。
26) 凡做工夫,一向放下身心,屏绝见闻知觉。
27) 清净心中,本无一物,更无一念,凡起心动念,即乖法体。
28) 下手时,须至苦至毒,方始不虚付授也。
29) 心不厌细,功不厌繁,事不厌周,法不厌备。
30) 说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
佛语经典语录句子篇十一
1.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2.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
3.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4.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5.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6.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7.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8.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9.内心没有分别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10.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11.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
12.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
13.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14.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15.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16.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17.一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虚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18.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
19.当你未学佛的时候,你看什么都不顺。当你学佛以后,你要看什么都很顺。
20.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过。你要是一直想改变他,那样子你会很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你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
佛语经典语录句子篇十二
23.有的人把心都掏给你了,你却假装没看见,因为你不喜欢。有的人把你的心都掏了,你还假装不疼,因为你爱。
24.如果放在心里会觉得难过,那么就请微笑着放手吧。心情短语
25.最深的孤独不是长久的一个人,而是心里没有了任何期望。
26.那些我们忘不掉的是回忆,继续的才是生活。错过的,就遗失在远方。
27.总有一些时光,要在过去后,才会发现它已深深在记忆中。佛说人生经典语录
1、佛说: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我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
2、佛说;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向以为他是完美的,那是正因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刻与他相处在一齐。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完美。
13、世上不爱的理由有很多:忙、累、为你好....等等。而爱的表现只有一个:就想和你在一起。
14、他说,如果某天她要离开,请她一定要幸福,幸福给他看。她落下泪来,这么多年来终于明白,原来只有爱她的人,才会在意她的幸福,不爱她的人,只会在意他自己的幸福。
15、安眠药竟没有老师的讲课声有用。
16、突然发现,这个世界只要自己开心了,就他妈瞬间变得美好了
人生二和三,写的太经典
当你扛不住的时候就读一遍
中国佛学66句震撼世界的禅语——才看到第10条 就已经平静很多
够多了,慢慢看,每天看一点。祝朋友开心!佛经名句
1、当你未学佛的时候,你看什么都不顺。当你学佛以后,你要看什么都很顺。
3、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
4、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
5、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6、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8、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9、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10、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一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
12、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13、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能。
14、多用心去倾听别人怎么说,不要急着表达你自己的看法。
15、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17、这个世间只有圆滑,没有圆满的。
18、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20、眼睛不要老是睁得那么大,我且问你,百年以后,哪一样是你的。
佛经十大名句
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经典二:不可说。
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经典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经典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般若心经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金刚经
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造塔功德经》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杂阿含经》第262
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死,此灭最为乐。——《增一阿含经》卷50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金刚经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
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楞严经》卷6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
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业。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说八大人觉经
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
---杂阿含经卷二
当舍于懈怠,远离诸愦闹;寂静常知足,是人当解脱。----大宝积经第91卷
佛云:心是恶源,形为罪薮。
佛又云:心无厌足,惟得多求,增长罪恶。
佛还云: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心身自在。
佛云:欲求寂静无为安乐,当离愦闹,独处闲居。
静处之人,帝释诸天所共敬重,是故当舍己众他众,空闲独处,思灭苦本。
若乐众者,则受众恼,比如大树,为众鸟集之,则有枯折之患。
世间缚着,没于众苦,比如老象溺泥,不能自出。
是名远离。
佛云:人有二十难:贫穷布施难;豪贵学道难;
弃命必死难;得睹佛经难;
生值佛世难;忍心忍欲难;
见好不求难;被辱不真(恼)难;
有势不临难;触事无心难;
广学博究难;除灭我欲难;
不轻未学难;心行平等难;
不说是非难;会善知识难;
见性学道难;随化度人难;
睹境不动难;善解方便难。
佛云: 人从爱生忧,从忧生怖。
若离于爱,何忧何怖?
佛云:财色于人,人之不舍,比如刀刃有蜜,
不足一餐之美,小儿舐之,则有割舌之患。
佛云: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
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
情爱于色,岂惮驱使,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
故日:凡夫透得此门,出尘罗汉。
佛云:爱欲之人,
犹如执炬逆风而行,
必有烧手之患。
佛云:夫为道者,如被干草,火来须避。
道人见欲,必当远之。
佛云: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
慎勿与色会,色会即祸生。
得阿罗汉已,乃可信汝意。
佛云:佛子离吾数千里,忆念吾戒,必得道果。
在吾左右,虽常见吾,不顺吾戒,终不得道。
佛云:恶人害贤者,犹仰天而唾,
唾不至天,还从己坠;
逆风扬尘,尘不至彼,还坠自身。
贤不可毁,祸必不已。
佛云:饭恶人百,不如饭一善人;
饭善人千,不如饭一持五戒者;
饭一持五戒者万,不如饭一须陀洹;
饭百万须陀洹,不如饭一斯陀含;
饭千万斯陀含,不如饭一阿那含;
饭一亿阿那含,不如饭一阿罗汉;
饭十亿阿罗汉,不如饭一辟支佛;
饭百亿辟支佛,不如饭一三世诸佛;
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
佛云:吾法念无念念;行无行行;
言无言言;修无修修。
会者近尔,迷者远孚。
言语道断,非物所拘。
差之毫厘,失之须臾。
佛云:学佛道者,佛所言说,皆应信顺;
比如蜜汁,中边皆甜,吾经亦尔。
师曰:谁缚汝!
问:如何是净土?
师曰:谁垢汝!
问:如何是涅盘?
师曰:谁将生死与汝!
这是我初期很喜欢的一段禅宗公案,分享给楼主。如下:
四祖道信向三祖僧璨请求接引时,两人有一段对答:问:“唯愿和尚教某甲解脱法门。”师云:“谁人缚汝?”对曰:“无人缚”。师云:“既无人缚汝,既是解脱,何须更求解脱?”
禅机活泼跃动,成为禅门著名公案。后来石头希迁在接引学人时,将此禅机发挥到极致:“僧问:‘如何是解脱?’师曰:‘谁缚汝!’问:‘如何是净土?’ 师曰:‘谁垢汝!’问:‘如何是涅盘?’师曰:‘谁将生死与汝!’”255、人生是生命在人间的一次短暂旅行。
256、人生应当追求三大财富:心灵财富、精神财富、物质财富,人首先要追求心灵财富,其次是精神财富,最后是物质财富。三大财富缺一不可,缺了任何一项财富,人生无法完美。
257、人生应当同时跋涉攀登两个最高境界,一个是最大限度地追求人生的开心、快乐、自由、幸福;另一个是升华生命品质,完善完美化生命的反物质结构,争取将生命延续到千年界、万年界、极乐界仙岛群岛洲等高层生命空间。
258、觉悟的人很少,喜欢上岸的人很少,顺流而下的人很多。让人觉悟是苦差事,让人享乐是美差事,这是人的惰性使然。人,天生有惰性,都不愿尝试新方式,都想保住拥有的,都想抱残守缺,求安全、求安稳,怕变化、怕失去,怕进入陌生领域,怕得不偿失,其实,越怕越死,最好的防御是进攻,最好的生活是积极创新,与其守旧,不如创新,与其死守,不如拓展新领域,每一个人都有无限的潜力和能力及魅力,守旧的人,永远不知道,也发挥不出自己的潜力和能力,也就失去了魅力。
259、人生在世,要想过得轻松自在,就得懂得放弃,只有不断放弃,才能不断超越。放弃是收获精神和心灵成长的一大法宝,放弃更是升华自己,获得美好未来的一种最佳途径,基督耶稣和佛陀释迦牟尼的核心教诲就在其中,人生的自由幸福就在其中,生命通向天国的奥妙也就在其中。
260、人分浑人、俗人、凡人、贤人、仙人五大类。以本能为主的是浑人,以欲望为主的是俗人,以情感为主的是凡人,以理性为主的是贤人,以灵性为主的是仙人。圣人属于仙人类。
261、人活着的目的就是追求开心、快乐、自由、幸福的生活,人和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应该围绕这个目的而展开。如果忽视了这个生命存在的目的,不论我们上学读博士也好,结婚成家创办公司也罢;不论我们当官赚钱也好,还是修行修炼也罢,都是本末倒置。寻求开心、快乐、自由、幸福,尽情地享受人生旅途上的开心、快乐、自由、幸福,由此而热爱生活、热爱人生、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心存感恩,就是做人的道德,也是人生的主要价值和意义。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3826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