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山水的散文名篇(优秀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26 15:15:04
最新山水的散文名篇(优秀12篇)
时间:2023-10-26 15:15:04 小编:书香墨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山水的散文名篇篇一

驻足池边,向南望去,但见一池春水,波光潋滟,浩渺无涯,风乍起,吹动盛唐气象。举目远眺,湖心一岛,荷叶田田,有野鸭浮游其间。沿江南行,绿柳拂堤,雕塑林立,游人如蚁,黄发垂髫,怡然自乐。古松桃林掩映下,入得一院落,曰“疏林人家”,有阁楼九幢,不施斗拱,灰瓦,白墙,系唐风民间建筑。名字别致,以词牌取名,依次曰:风入松、浣溪沙、浪淘沙、满庭芳、水调歌头、临江仙、念奴娇、忆秦娥、水龙吟。

进门,可看到凤翔的泥塑、华县的皮影、户县的农民画等陕西民俗,其中一小型博物馆内,展示有考古发掘出土的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的文物,它们一一见证着曲江两千多年来的盛衰。

跨“江滩跌水”、过“芦荡栈桥”、越“柳堤春晓”,便来到“阅江楼”。登斯楼也,春可看柳,夏可赏荷,秋夜可望月,冬日可品雪,四时景色,尽收眼底。

山水的散文名篇篇二

夏末时节的神农架像一位年轻的母亲,敞开绿色的怀抱,把我们拥入她的怀中。满眼满怀的是绿,浓墨重彩的绿,闪闪发光的绿,青翠欲滴的绿。四面都是青山,古朴的木鱼镇像是一个摇篮,我们一群热爱文学的孩子,怀揣着一个个瑰丽的梦想,在陈应松院长的带领下,有缘在这里相聚学习,舒缓自己的神经,洗濯自己的身心,放下俗世的重负,放飞自己的梦想,安顿自己的灵魂。

清晨的神农架空气格外地清新,潺潺的流水声在耳边,哗哗流淌,流向远方。听朋友说这条小河叫香溪。据传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曾经住在溪水边,经常在这溪水中洗手浣纱,于是溪水变得香气袭人;又因香溪源头兰草盛开,花香遍野,所以得名“香溪”。溪水清澈见底,能看见水底的沙石。太阳升起来,阳光照耀着群山。四周山上郁郁葱葱的林木在阳光里,焕发着勃勃生机,树木的叶片在阳光里闪耀大片大片金色的光芒,如穿上了一件金色的羽衣,有种光彩夺目的美。

神农架平均海拔1700米,最高峰神农顶海拔3105.4米,成为华中第一峰,神农架因此有“华中屋脊”之称。神农架的山,巍峨挺拔,深沉厚重,沉默不言,如一位胸怀博大的父亲。用山的脊梁,撑起了一方绿色的天地,让朴实善良的山民在此繁衍生息,绵延不绝。蓝天、大山、溪水,森林、花草、鸟兽,虫蚁、农人,一切的生灵,在山的怀抱里生生不息。

珙桐树、水杉树、水青树、连香树、领春木,他们都是山的儿子,抓住泥土就能存活生长,无论是悬崖还是峭壁,无论是山涧旁还是石缝边,到处有它们挺拔的身影。有些树,根与根相连在地下,从一颗树干上长出了另一棵树干,枝与枝相牵,叶与叶相触在云里,他们相依相偎,亲密无间,如母子,如兄弟姐妹。这些树在或贫瘠或肥沃的土地上相亲相爱,自由生长。

在云雾缭绕的神农谷里有一棵历经岁月沧桑而依然年轻的树,他是树的王,名杉王。他高大挺拔,树干坚似青铜,直冲云霄,树身苔痕斑斑,叶片在风中舒展。导游说,他的树龄在一千二百年左右,他的生命有六千年的光阴。相对他几千年的沧桑,我们人类不过是短短的一瞬。他的树干曾经被雷劈过,留下了一个大洞样的伤疤,于是人们把神农爷的一尊雕像放在伤疤处供奉着,天长日久树王自己修复愈合了伤口,而且把神农爷的塑像藏在怀中。树干的表面只留下了一个鼓起来的包。每年都有不少善男信女来祈求他的庇佑,树的周身缠满了红色的绸布。

杉王俯瞰众生,仰望苍穹,他不悲不喜,巍然伫立。默默经受岁月的风霜雨雪,严寒酷暑,风雷霹雳,不向艰险困境低头,坚韧顽强,千年来他傲然挺立,笑看云卷云舒。他是大山引以为傲的儿子。

在这里每一棵花草树木都有自己的名字,黄连,连翘、鱼腥草、龙葵草,益母草、凤仙花她们都是大山的女儿,为山林添一份秀美,为人间解一份疾苦。

神农架的水,或柔情万种或激越奔放,总是在行走的路途中,与我们邂逅。好像是特意制造一份意外的惊喜。在山间与涓涓溪流邂逅,倾听她的窃窃私语,感受她的温柔与沉静。品味她的清冽,澄净,甘甜,掬一捧在手,尝一口,沁凉凉,甜丝丝,昏沉的神经瞬间清醒。

在峡谷与飞瀑相遇,水以雄伟壮观的姿态,让你感受他的波澜壮阔,感受他的雄浑气魄。天生桥下鹰潭水,飞流直下,咆哮狂奔,一泻千里,从天而降。与高山之巅的水相逢,看它从容奔流,滔滔不绝,日夜不息。

高山之巅的水,峡谷飞瀑的水,蜿蜒溪流的水,与我们一次次相遇,短暂相聚,又以勇往直前的姿势,向前,向前,一直向前奔流,去化作一朵浪花,去化作一滴雨露,去滋养万物。水生万物,万物因水而活,而生长而繁茂,而生机无限。

在林中漫步,用心贴近叶子的呼吸,沉醉于草木的芳香气息,聆听鸟儿时断时续的婉转歌声,听松针在脚下“沙沙”的梭响,看溪水在身边静静流淌。夕阳西下之时,有幸看到金丝猴在树林间悠闲玩耍,这些大地的精灵,它们在青山绿水间安静地生活,是我们打扰了它们的宁静与安详。

在神农架的山水间行走,亲近着这片山林,感受着他雄浑的气息,蓬勃的生命。我的心也在砰砰地跳动,好像是邂逅了一位倾心已久的恋人。

在这片大森林里行走,忽然想沉入这片林海,让自己心灵安静,呼吸顺畅,目光清澈,思想单纯。心在山水的浸润中,涤荡得纯净,透明,如一块发亮的水晶。心在山水里安安静静的回归,回归于一座山或者某条河。让生命回归自然。

在神农架的山水间行走,心灵可以穿越寂静的时光,抵达梦想的彼岸,在山水间行走,放逐着自己疲惫的灵魂,让她自由自在的飞翔。这是文学带给我的行走,对文学坚守的过程是一种生命提升的过程,也许坚守并没有目的地,坚守的过程就是终极。即使永远不能抵达理想的高度,也无怨无悔。

这片鄂西北的大山,重峦叠嶂,山谷幽深,古木参天,奇花异卉遍布,野兽横行,千峰陡峭,珍贵药草生长在高峰绝壁之上。在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神农氏和他的臣民曾不畏艰险,伐木架起三十六架天梯而上,采得药草,救活百姓。神农架也因此得名。当时瘟疫流行,饥饿和病痛折磨着人类,普天之下哀声不断。在高山密林之中,神农爷遍尝百草,采药治病。只为让天下黎民百姓摆脱疾病的纠缠,能存活下来。

他说:黎民百姓饿了没吃的,病了没医的`,我们怎么能回去呢!说罢,他又行走在神农架的千山万壑间。山太高,他在此“架木为梯,以助攀援”,“架木为屋,以避风雨”,后来又“架木为坛,跨鹤升天”。

他,知道每一颗草的药性,百草之平毒、寒温。他熟悉每一种药之酸、咸、甘、苦、辛五味,草木味苦的凉,辣的热,甜的补,酸的开胃。他都了然于心。他几乎嚼尝过所有植物,“一日遇七十毒”。而后得茶而解。他尝过的花、草、根、叶,据说有三十九万八千种。他教民食用不同的草药治不同的病。

他,为“宣药疗疾”还刻了“味尝草木作方书”。无数次的反复实践,积累下来许多药物知识,被纂刻记载下来,这就是《神农本草经》。

他还知道每一粒种子的用处。他尝出了麦、稻、谷子、高粱能充饥,就叫臣民把种子带回去,让黎民百姓种植,教人们开垦荒地,播种五谷,汲水灌溉,还训牛以耕,织麻为布,以御民寒。他制作陶石木具,解决了人类的生活用具――器皿和陶盆、陶罐等,首创农耕社会。让人们摆脱了饥饿和寒冷的困境。创造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衣物和粮食。

他设立集市,让大家把吃不完,用不了的食物和东西,每天中午拿到集市上去交换,从而出现了中国社会原始的商品交易。

有一天,他来到了神农架的山林间,看见了石缝里开着一种小黄花状的植物,他尝试着把花的叶子和茎吃到肚子里,没想到这种草有剧毒,一时之间天旋地转,他抚着腹部,头上大汗淋漓,倒地疼痛剧烈,肝肠寸断,不幸去世。他用自己的生命发现了一种含有剧毒的草,这就是断肠草。人们为了纪念他的恩德和功绩,奉他为药王神,并建药王庙。

他是华夏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他心怀大爱,悲悯众生,拯救苍生,恩泽苍生。我们都是他的子孙,承载着他的恩惠。他是中华民族的英雄,是华夏儿女的精神信仰。他是我们心中的神灵,庇佑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神农坛,我久久地仰视着他的石刻雕像,心里充满了深深地敬意与感恩之情。

山水的散文名篇篇三

辗转反侧。半夜,邂逅一幅山水画。

山水画静静地挂在黯淡的墙壁上,黑白线条分明。昏黄的灯光就着窗外淡淡的月光,交织成一片混浊的世界。没有风,夏夜很闷热。蝉声还未到来。与一幅画对峙,夜深人静,我和它靠得很近,近到可以触摸故乡的温情。

从母亲的怀抱里走出来,走向更大的世界,十几年了,这座城市,这个房间,困住了我大片时光。长大了就会生出翅膀,就必须到更远的地方飞翔。我记住母亲的话。

现在,面对这幅画,故乡隐约其中。

水波轻轻荡漾开来,闪着层叠的光,我在里面看到童年时自己的样子,母亲很慈祥地抚摸着我的头。我忽然感觉像是一场梦。山水之间,那么久远的时光,都浮上来。我开始奔跑,穿过崎岖的山路,乡亲们朝我张望。绿树掩映之间,我终于看到自己的家,鸡鸭在房前屋后觅食,老黄狗蹲在门口,一切,依然熟悉的样子。

我曾找寻过无数出口,释放我对故乡的想念。酒。或者烟。或者萧瑟的街道上无声的飘荡。回忆,是一种无可名状的煎熬,在骨子里噬咬。然而,我却忽略了那幅画,那幅仿似故乡的山水画。

山水画在我的`视线中开始动起来,所有丢失的时光悉数返回。

父亲坐在堂屋,吧嗒吧嗒抽着旱烟。清晨五点。这时会准时响起父亲的催促声:太阳都快出来了,还不起来?!我躺在床上扭着身子,极不情愿又不得不服从父亲的威严,快速穿好衣服,在墙角的旮旯里,眯着还未睡醒的眼睛摸索着那条再熟悉不过的牛鞭,光着脚丫牵着我的牛上山去。

许多孩子已经先到了。起早让牛吃清新的草,这是每家每户每天争先恐后要做的事。牛在前面吃草,孩子们在后面玩。阳光从天空洒下来,透过树丛,夹杂着清风里青草的芬芳。蜿蜒巍峨的大山,蓄满我无忧的童年。

大山以外会是什么样的世界。那些奇思怪想,顺着弯弯曲曲的山路一直通向远方。不断有人走出去,却再也没有回来。我听大人们讲他们的故事,模模糊糊的。

月亮升起又落下,雾霭把山林笼罩得越来越浓厚。翻开小人书,那时候,书里的神仙会来和我作伴,黑夜里,我们互相捉迷藏。他们把我的水彩笔带走了,我很伤心,以后我还用什么来描绘我的图画啊。

然后,大片大片的雨水落下来,流进村旁的小河。丰盈的雨水,很快就把我的童年拔高。父亲仍然抽着旱烟,却没了当年喊叫的底气。我看到他的额角日益沧桑的皱纹,像山道上雨水过后的蚯蚓,痛苦地扭曲着。

那个四季如春的山村,在我成长起来的岁月里,就真的不属于我?我站在低矮的老屋前,这片熟悉的土地,越来越亲切。我看到许多蛰伏的时光,在大山里明明灭灭,若隐若现,并最终沦为一种声音:走出去,才能脱离贫穷。恍惚中,迷茫的山路上,一辆一辆马车经过,远方没有尽头。望不见的山坡上,传来母亲空空的叹息。

现在,在陌生的城市里,月光下,花儿开的很灿烂,也很忧伤。谁在柏油马路上经过,踩不出半点足迹。那一段青涩的青春,成为故乡最幸福的怀念。

坐在这样一幅山水画里,潮水涨起来,让自己成舟。渡谁呢?也许谁也渡不了。画里画外,不是一个世界。从那些旧时光里苏醒,我需要找寻的,也许只是一种记忆,一种潜藏在内心始终如一的温暖,我需要它们一直陪伴着我,慰我伤痕,解我思念。在这个城市穿行,它们成为我最大的支撑,给我最为清澈的濯洗。

山水的散文名篇篇四

山水,或浓如夏花、灿如春阳,或淡若清风、静若秋月,因眼中有心的人成为帧帧风景,因装饰了观景人的心窗成为一帘清梦。山水总藏着一种柔和到极致又广阔无限的清美。每一次走入,都有万千气象和浩渺云烟,都有江上清风和山间明月。

闲时,邀三五好友,不必描眉点唇,不必华服危坐,随兴而往,总能真正看到青山的妙处。举目有轻云,低眉有碧水。

看景中千种风情和境里万般丘壑,看动中钟灵和静中毓秀,听天籁鸟鸣,闻草木芬芳,浮于尘嚣的一颗心总能轻而易举地渐渐清澈,我甚至能听见“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悠远吟唱。这样的风景总能让人放弃许多思考,却总能无端地生出许多细纹般的淡淡思绪。

眼中景因天作而分外动人,景中人因眼中景而思绪万千。因了辽阔的山水,这样细微的思绪的光亮融于其中才清旷而悠长。轻风盘旋,那句“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瞬间涌来。青山多妩媚,众人皆知。青山见我如何,那是个未知的小秘密吧。心情好,能以好的面貌示青山,既能青山之妩媚,青山也能见我之美妙。这一好一妙的前因后果,便是人间最简单又高深的禅境了。至简与至深间,并无沟壑。惊觉,原来这世上最懂青山之妙的人非辛疾弃莫属。

山如仁者,如得道高人,总是大方地让人欣赏它的美,慷慨地为观景者充当背景,不惊不怨,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姿给了观景者许多惊喜。露珠微雨、和风暖阳、云蒸霞蔚,都是见面礼,连空气也透着青山的宽和、稳妥和清新。

一位朋友说:“去爬山,要有好的摄影师和高配置的相机,拍些美美的照片,这样才能弥补许多风景的小缺憾,才算真正看了山。”

科技的便利多一分,融入风景的淡远清美就会少一分。我固执地相信,站在青山前,不去想用数码记录的方式拥有,用心怀期待、遇见惊喜的心境融入自然的辽阔,享受时光的悠闲,专注于未知的茫然,用绵延无际的思绪去触摸那些隐匿于生命深处的光亮,才能捕捉到更多大自然的柔美和诗意。

古人能于数步之间将身边美景酝酿成婉丽隽永的诗行,一定是因为他们真正与青山相遇,而非相视之后擦肩而过。在没有数码的时代,山便是眼里的山,不是照片中的山,青山更易看清,青山更易读懂。因而,那个时代可以用廖廖几字涂抹成恒久之光,久入人心。那些以字而聚的诗行,因为虔诚,因为懂得,将青山的灵韵定格成词赋长河中的永恒。

我们未曾料到,淡逸的风景有一种强大的力量,能从纯净里散出无尽的暖意,能在“众里寻他千百度”的偶然里抵达无数次生命和灵魂的彼岸。

去见青山,去见这以山为琴、川成弦、地为璇玑图的奇幻自然盛宴,融于“采菊东篱去”的悠然之心,沉于“听鸟入林迷”的忘我之境。即便是那些我们无法近前、难以进入的山川,也都隔着千顷湖光,站在百代光阴以外,遥遥填补着我们记忆里那些稀疏微凉的空白。

选一晴好之日,趁天空正清,大地正静,头顶骄阳,脚踏清香,去见青山。

张潮的《幽梦影》里有句“楼上看山,城头看雪,灯前看月,舟中看霞”。立于舟中,小舟带你走进水中,轻舟缓行,船上的人随舟穿行在云水之间,如同走进了白庚延的山水画卷,眼观水天一色的美景,心入天长水阔的幽梦。

看霞,最好在水上。看水,最好在黄昏。

夕阳夕下,静立轻舟,可以看见水之智、水之清、水之灵。智水之智在于它永远如一,可涤万物之尘垢,有融纳万物的大智慧。若能一边于水面游船赏景,一边听曲,更能令人神往。小舟于旖旎风光中漫行,红花绿水从身旁掠过,碧空白云似伸手可及,舟内游人望长天晚霞,听曲中幽径跌宕,时光一定是最慢的,慢到可以将自己定格在悠闲的一小舟上,慢到可以将自己定格在秋水长天的风景中。

看水,于我是一件再熟悉不过的事。站在水上轻舟上静看晚霞是童年永不消逝的珍贵回忆。脱掉鞋,赤脚踩在细而软的白色沙滩上,经过许多纯白和彩色的贝壳、丛丛形姿奇美的沙滩植物,走到水边,登上小木船,拿起结实乌黑的篙,撑一篙,小木船慢慢远离沙岸,荡向河中心,一切忧烦全留在沙岸上,留在心头的只有朗阔。

水独有的清凉氤氲在水面,软线一般缠绕着小船上的人,人便多了一分看水上风景的柔软。远方水天相接,近处水面辽阔,游鱼穿梭,荡漾的清波不时轻敲着船舷。水花溅在脸上、手臂上,如同调皮的小孩在与人逗乐,偶尔有几朵水花溅到嘴边,透着清甜。

黄昏时候坐船可以静享独坐一舟、独拥一汪清水的清净,还可以看到全天最美丽的水上景致。小船慢行,四周宁静,暮色将近,落日余晖散在白云上,绮丽的晚霞映在水面上,淡淡的凉意中闪烁着绚丽的光彩。远方的小渔船不时从眼前掠过,转瞬又飞快地驰向远方,隐匿在朦胧的水雾中。此时,你会发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景致一直都在,遇见它,如此容易。

坐在小木船上,蓝天白云正在头顶,船边碧水触手可及,置身水中,与水同享跟大自然亲密接触的适意,那分明是走进了另一个世界,或许是诗中盛景,或许是梦中虚境。但走进水天,绝对不是梦。

向远方行走,无数次回眸,总会想起昔日在晚霞中看到的小船和在船上见到的长天晚霞,如同看记忆深处一帧帧珍贵隽永的美丽旧照片。

水是智者,是世界上最温柔的风景,是生命的灵魂和源泉,是女娲无意遗落人间的晶莹清泪。走进水,可以看到美丽的长天晚霞,走进水,可以看到世间最清澈的安宁。

山水的散文名篇篇五

十月九日清晨,我们一行六人(三男三女)来到了传说中的古城凤凰,这个文豪沈从文笔下的湘西边城。昨日一夜坐火车风尘赴赴带来的疲惫还没洗净,就被习习而来的深秋寒风吹拂,刚下车的我们不禁打了个寒战。天空下着蒙蒙细雨,淅淅沥沥的落在晨曦初露的凤凰城。只见雨中的凤凰城被水光雾气笼罩着每个角落,蒙蒙拢拢而又静谧无声,让人看不真切。仿佛未出阁的文静少女,羞羞搭搭、半遮半掩的欢迎着我们这些远方的旅人。

我们在寻找旅舍的路上,还来不及放下手中的行李,就被虹桥吸引了目光,这是一座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的建筑,横跨在沱江之上的三拱大桥,从水面到桥顶有几层楼房那么高,全部是用花岗石砌成。站在桥边向下望,竟然可以看见沱江与周围的吊角楼,只见沱江穿城而过,绿绿的江水缓缓流动,依稀可见摇曳的水草。江边停泊着两艘渡船,戴着斗笠的渔民蹲在船上。构成了一副田园牧歌式的画卷。沱江的两岸,伫立着一排排吊角楼,高矮不一,错落有致。虹桥右下方的万民塔在晨光中挺立,似乎在为凤凰这座千年古城里的芸芸众生呤唱阵阵梵音,两岸每隔几十米就种植着一棵棵柳树,枝叶随风舞动,迎风招展。还有三三两两的凤凰城居民在江边洗衣,手挽清流。让人心旷神怡,遐思无限。

在虹桥上,已经有几个外来的游客手持照相机对着虹桥以及下方的沱江、吊角楼拍照了。这里的确是摄影留念拍摄风景的最佳场所。在上,可以和虹桥这个凤凰城的标志性建筑留影。往下可以俯视沱江,遥望吊角楼。我们不得不暂时停止寻找旅舍的脚步,放下手中的行李,拿出来手中的相机去拍照。

在虹桥边上拍完照后,我们已经被这古色古香的场景吸引。本打算继续寻找景点,无奈手中行李沉重,只得打消这个念头,我们一行六人中的“麦子”已经从网站上下载了一份凤凰旅游攻略,打印成册。我们按着上面的内容寻找旅舍。只见那上面说,凤凰旅游住宿,最好临江而居,住进靠近沱江边的吊角楼旅舍,静夜里走在天台上,极目遥望依山傍水的凤凰城,能够感受到山、水、城、人,“天人合一”的境界。

我们沿着虹桥右下方来到了凤凰城的街道。由于晨光初露,街道上人烟稀少,静的似乎只能听见我们自己的脚步声。这条街道已经是高度商业化。沿街都是为远方而来的旅人准备的旅社、特色小吃店以及民族特色浓郁的工艺品店。但是走在狭长的雨巷,拾缀的似乎是历史的足音。平平仄仄,斗折蛇行的石板路,曲曲弯弯。缠绵回环的街道,一个小巷弯过去。一个小巷又折回来。江南小镇常见的元素,凤凰一概兼收并蓄。越往前走,就越能感觉这里的宁静与朴实。在这寂静的环境下,我们敲开了几家旅舍的大门,货比三家,最终根据那份旅游攻略中所说的那家旅舍住了下来。

走进旅舍的房间,放好行李。正想躺在床上休息一下,就被一阵阵悠扬绵长的山歌吸引了目光。我们赶紧拉开窗帘,走上天台佻望,原来是几个当地苗族人驶着小船,撑着船筏载着一些旅人在沱江上放声高歌,歌声高亢而又嘹亮,铿锵有力,歌声中可以明显感受到湘西人的桀骜不训、狂放不羁的性格。小船行驶到一艘花船停泊处时,男声嘎然而止,花船上的女声又蔓延开来,与前面的风格不同的是,女声温柔甜美,似水柔情,感觉沁入心肺,都说湘女多情,这歌声作了最好的注解。也许,凤凰就是男性的粗矿,女性的温柔交织一起的城市。在朴实与纯真中向世人展示他们的风采。

站在天台上观看沱江与吊角楼,强烈的感受到了这座千年古城与众不同的怀旧气息。丝丝细雨飘在沱江上,被风吹拂的如柳絮飘飞。被小船划过的江面掀起阵阵青波,涟漪不断。江面不时有成群结队的鸭群出现在视野之内,让人心中涌起农家田园式的感觉。苗家汉子和苗家女子的歌声交织在一起,不断回荡在江面上,回响在山城之间。此情此景,我感觉我已经触摸到了这座城市的灵魂,我真想随着这歌声溶入这山水城之中。

我们取下了手中的相机,与这楼,江,山、人作背景,摄下这一幕幕。

回入房子,我们在床上小惠一会,本想先入睡两三个小时,先洗去旅途的疲惫再出去游玩,无奈已经被凤凰城的景致弄的精神亢奋,翻来覆去已经无法入睡,干脆起身重新洗梳一翻,整理好衣物,迈步出门去一览凤凰美景。其余五人和我的一样心思,大家都心照不宣的出门了。

我们一行六人登上小船,泛舟沱江,戴着斗笠的老人为我们撑船,岁月虽然无情的在这位老人脸上留下了苍老的印记,但是老人的身手依然敏捷而有力,手中那个根桨杆撑着载着我们一行六人的小船,举重若轻,毫不费力。给人一种老而弥坚的印象。也许这位老人就象这沱江边的凤凰城,悠久却有活力,古老却又健康。老人的举动让我们三个年轻人跃跃欲试,也想有样学样,拿起浆杆撑船,但是在老人撑下的小船很听话,到了我们手里却象个无理取闹的孩子,无论我们怎么摆渡,就是无法在江面上行动自如,有时偏离方向,有时干脆原地不动。无奈我们只有放下手中的浆杆,让老人继续撑,小船立马又恢复了平静。这活计看似简单,其实也有很多诀窍在里面,外人不下一番狠功夫是无法掌握的。我想,要是能给我充分的时间去练习,我也一定能够驾轻就熟的,但是这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只不过是个梦罢了,也许到了我退休的时候,才能有闲暇时光来到这里,熟练的操作小船泛舟沱江。

小船行到江心处时,在沱江左面发现了一排老式的吊角楼,东倒西歪的伫立在江边的左侧,与沱江起始处那些商业化浓厚的吊角楼相比较,这些吊角楼朴实简朴,风格简单。整体显的有些破旧,老化。从外表来看,确实很难推测它们建于那一年。上百年的历史可能没有,四五十年的历史应该有了吧。撑船的老人告诉我们,这才是原生态的吊角楼,在现在的凤凰古城,再想找到这样的楼很困难了。我望着那古老的建筑,可能只有这座吊角楼,才能见证凤凰这几十年的沧桑变化与风雨历程。说不定沈从文《边城》中的小翠当年也曾在这楼中扶手楼拦上,遥望沱江坐看云起云落呢!我拿起了手中的相机,把这珍贵的建筑物拍入其中。

在沱江两侧,每隔几十米都有年长的老年人和中年妇女在江边洗衣,用竹棒拍打着衣物,用手搓洗。我想,现代化的电器工具放在这个千年古城似乎有点行不通了,在江边洗衣可能已经成为这里的居民的传统和习惯了,就象吃饭穿衣那么平常。古城居民虽然表面上接受了商业化的熏陶和洗礼,但是骨子里还是保持了沈老《边城》笔下的江边洗衣的特色。这是这座城市的底蕴和文化内涵,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和世间的沧桑变化而有所改变。

沱江泛舟结束后,我们从江边左侧登上了岸。此时已经过了清晨,街上的行人已多了起来,由于我们是自助游,没有向导,只能跟着感觉走,在路上,还碰见了好多年轻人拉着手推车,拉游客坐他们的车子游览凤凰全城。这对我们是极大的诱惑,但是转念又想,现在是什么时代了,还兴坐人力车?我们可不是旧社会的农奴主呀,这些年轻人也和我们一样是人生父母养的,要让他们弯腰驼背的为我们拉车,尽管要付出劳动报酬,我们还是会于心不忍的,所以克制住了这个想法。决定徒步而行。

散记》等,我不假思索的买下本《湘女萧萧》,至于其他的书,以后我也会陆陆续续买下。

完饭后在回旅舍的半路上,酒的后劲发作。我们竟然站都站不稳了,一阵天眩地转的感觉扑面而来,让我们一下子手足无措,把三个女孩子也吓了一跳。我们几个相互着搀扶,一路摇摇涣涣的回到了旅舍。打开房门,二话不说,一个个东倒西歪的躺在床上,一路旅途的劳顿和发作的酒劲,让我们沉沉入梦。

一觉醒来,看下表,已经四点了,该是出发的时间了,我们一行人六人陆陆续续来到阳台集合,由于我们清晨只是在小船上看沱江两岸的风景,并没有深入凤凰城内部,所以这次我们决定徒步穿越古城,仔细的看看这个古城里的引人注目的角落,探索值得注意的事物。这不,在我们准备出发的时候,邻近我们隔壁的旅舍的天台上也来了几个女孩准备物事,也准备出游了,其中一个身穿白衣的女孩那不食人间烟火的气质和秀丽清纯的容颜吸引了我们的目光,尤其是我们三个未婚男,视线根本移不开了,一起目送那女孩子离去,我们才如梦初醒。如果此行能和如此佳人同行,夫复何求?但是性格内向的我们,是没有那个勇气上前去搭讪的。

我们来到了凤凰的街道,白衣女孩一行人已经走的不知去向了。我们不禁有点胀然若失,但是风景毕竟比美女更重要。如果有缘,可能还会在逛古城的过程中碰上也说不定呢!此时的古城街道,已是行人如梭,人来人往,一些地处繁华地带的街道已经被来自天南地北的各色旅人挤的水泄不通,我们一行人没有特意去寻找旅游景点,而是随波逐流、兴之所至的浏览。走到那算到那。以虹桥为记号,扩散开去。也许为了向世人展示古朴、怀旧的特色和气息,在古城景区中心,不见车辆在马路上行走。(当然,地处交通要冲的要道除外)。这样浏览古城,在街道上行走,感觉就轻松自如,不必担心被突如其来的车流听下脚步,打乱自己的行程了。

整个凤凰城的建筑差不多都是白墙灰瓦。较完整地保留了明清时期形成的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属于徽式建筑样式。是湘西及周边广大地区的建筑主导样式。民居山墙一般高出屋面,顶端用砖做成人字形拔檐再砌直线条砖,呈锯齿状,其上施以黑色黛瓦,以叠瓦顺墙头垒砌作脊,一般在收头处起翘,做成泥塑的卷草或凤凰状。在这里山墙高出屋面,隔绝临近房屋,不但十分有效地防范火患蔓延而且具有抗风暴的功能。让我们不得不惊叹古代建筑师们那超凡的想象力和沪火纯清的建造力。

在这样的古城里行走感觉真的很不错,老街很小,却很宽敞,人多热闹却不喧哗,食铺、银铺,蜡染铺,姜糖铺与酒吧统统和谐的挤在街道两边。街道游人如织,穿梭在各式店铺中,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各个店铺老板从容的做着各自的生意。我在不同的店铺闲逛着,感受着他们的从容,却永远无法象他们一样真正的溶入这里,他们是这个千年古城的一部分,而我,却是个过客。走马观花的打量这这个城市的肌体和表面,再匆匆而过,若干年后很可能重返这个城市,也可能永不相见。

凤凰街道上还有一些和我们年龄相仿的年轻艺人在街头弹吉他,唱歌卖艺。还有一些古稀老人在素描。尚未毕业的学生在写生。他们和古城的建筑、苗歌,山水一样构成了另外一道靓丽的风景,让凤凰城充满了艺术的气息。这些年轻的艺人,古稀的老人、学生,不知你们来自何方?是凤凰本城的居民?还是和我们一样,来自天南地北的旅人?为了寻自己的`一个梦才来到这里象个流浪者一样流浪?我看着他们,心中很羡慕,也想加入他们,但是我既不会弹吉他,也不会素描、写生。只能在心里默默的为这些寻梦的艺人和学生送上我的祝福。祝福他们平安顺利。

在古城的途中,我们一行六人商量好了晚上找一家酒吧去感受下气氛,明天早晨再去参观苗寨。感受一下少数民族的人文风情。于是我们在虹桥附近找了一家旅行社,和老板谈好了价格,参观苗寨的地点为碧潭江(凤凰附近有好多苗寨,碧谭江是其中一个规模不大的一家),之所以定下这个苗寨,是因为这个苗寨的名字很好听,而且旅游的价格也比较公道。我们一行中的三个女孩子想去的愿望非常的强烈,所以就这么定下来了。

不知不觉,我们在古城已经逛了两个多小时。由于是阴雨天,天黑的比往常要快,夜幕已经悄悄降临。到了吃晚餐的时间了。我们吃完晚饭走出饭店后,眼前的景象让我们吃惊不小整个古城已经灯火辉煌,四周已经被万千灯火照的亮如白昼,一些建筑物上的灯火突明突暗,如同夜空万千繁星闪烁,各家商铺已经挂了了很多大红灯笼,将小巷照的红彤彤,充满了节日的喜庆气氛。极目远眺,夜幕下的虹桥与万民塔在一片灯海中格外醒目,交相辉映,在不同的颜色中变幻,如两盏硕大的花灯伫立在沱江之上。沱江江面被深绿的灯光反射,犹如一片赤潮。

我们来到了一家名为“流浪者”的酒吧,不为别的,只为这个诗情画意的名字。在这个喧嚣和略显浮燥的社会里。可能每个人都有着抛弃尘世的烦恼和忧愁去流浪的念头,在心灵的家园寻找自己的圣地,却因为种种制约呆在原地而随波逐流。所以“流浪者酒吧”圆了我们心中的梦,精神上完成了一种寄托。

我们走进“流浪者”酒吧,惊喜的发现,下午在旅店的天台上和,我们见过的那个白衣女孩也在这里!只见那白衣女孩在临江的窗口边坐着,单手撑面,眼望夜空中的沱江极目而思。此情此景,一股古典怀旧的气息涌上心头。夜空,灯海,古典美女,好一副“春江花月夜”。只有此景才能配上这个千年古城的气质。

我们在靠近江边的一个位置坐下,仔细的打量了这个酒吧,这个酒吧风格较为古朴,装饰不华丽也不平淡,灯光效果给人的刺激也不是太大,感觉适中,音乐时而悠扬,时而舒缓,时而激情四射,时而似水柔情。让人产生文武之道、一张一驰之感。这种感觉正是我喜欢的,我泡吧,不喜欢一成不变的一味的“嗨”,久了就厌烦了,而这个酒吧每时每刻都给人以新鲜的情调,让人真切的感受到在他乡浓厚的异域风情。

音乐声不停的在耳边想起,歌手们唱的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只有在此时,我们在这个城市才能感受到一丝现代化的气息,音乐、美女,气氛才是酒吧的主题,今夜,我们在凤凰这座千年古城里的一座酒吧里,在音乐与夜景的衬托下感受着凤凰的呼吸与心跳,寻找自己内心的安逸。

白衣女孩在酒吧里坐了大约半个小时左右就起身离开了,我们一直没来得及上去打招呼,就让她随缘而来,随风而去吧。白衣女孩走后不久,在酒吧里的一个黑衣女孩吸引了我们的目光,这个女孩和白衣女孩相比,没有那种清秀出尘的气质,打扮比较时尚,有种野性之美。看到这个女孩之后,我才明白,我看白衣女孩和黑衣女孩,固有她们面容较好的因素,却没有淫亵的念头。但更多的原因是因为她们清秀与野性的气质与凤凰这个千年古城相铺相成,溶为一体才会如此注意她们的吧!

在酒吧呆了快十二点了,虽然我们还意犹未尽,但是明天一大早还要去碧潭江,必须得回旅舍休息了。三个女同志酒喝得不多,我们三个男同志今天却是第二次舌头打颤了。又一次相互着搀扶着回旅舍。真是感叹凤凰城的酒不管是自家酿的酒还是厂家出的红酒,都是开始不怎么样,后劲却是极大。所以很难自持。我们三人晕晕沉沉得回到了旅舍,所幸头脑还保持了一丝清明,没有一身烟酒味的倒在床上,而是先洗梳了一番才躺在床上休息。快睡吧,明天还要去苗寨碧潭江呢,我们带着美好的希翼而沉沉入梦。

山水的散文名篇篇六

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我终于还是辞官隐居了,我每天可以从花开的声音中醒来了,那远处的苍树,看着看着,就把我的理想同鬓角一道染得沧桑了。我不再奢望当官报国了,既然官场就是谄者得其道、谏者失其势的地方,我就不勉强自己去欺上瞒下了,既然报国就是满纸谎言,夸夸其谈,徒有君主不顾黎民,我就不勉强自己去奉上压下了。山水田园,才是我陶渊明的归处,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就这样看着时光流逝吧,流过我曾青丝常驻的鬓角,流过我曾满是怨恨的内心,流过我曾遍体鳞伤的理想。

隐居的日子如此欢快,在和鸟语的对答里,我的诗句总是能拍醒每一片树叶,它们展示着生命的绿意盎然,在和花香的亲吻中,我的酒气总是能唤醒每一朵桃花,有时连飘荡的夕阳也不情愿西下。我喜欢小鸟的'欢唱,婉转而动听,是它让每一朵蓓蕾绽放,让每一颗果实成熟,也是它让我懂得倾听自然,这天籁之音仿佛很远,却总是拨动着我的心弦。到了夜晚,偶尔会有一两只不眠的禽鸟,惊飞于高高寒枝,把一帘幽梦掀起,我便发现连繁星也给了我照料,是它们的闪烁让我远离了官僚们的浊言。

蜿蜒小道上,我一路歌唱自己的生活,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是我随性而为的姿态,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是我暮鼓晨钟的勤勉。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是我山水交融的不羁。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是我心灵高洁的气魄。

山水的散文名篇篇七

【作者简介】冯沅君(1900-1974年),河南南阳唐河人,现代著名女作家,中国古典文学史家,大学一级教授。原名冯恭兰,改名淑兰,字德馥,笔名淦女士、沅君、易安、大琦、吴仪等。自幼学习四书五经、古典文学及诗词,与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和地质学家冯景兰为同胞兄妹,丈夫是著名学者陆侃如。先后在金陵女子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任教。曾任山东大学副校长。

到孝感时,天忽下雨了,但这阵微雨却使自然的美增色不少。我爱雨,赞美雨。我以为无论什么景物,在太阳的强烈的光线下,总有几分太清晰,太现实,给我们的视觉的刺激太强;这种过分的刺激,只能使人由疲倦而厌恶;只有阴雨时或晚间,一切景物的色调都暗淡了,甚或轮廓也迷离了,我们的心弦便也因之弛缓下去。在此外静内闲的境地,我们可以微微的喜悦,轻轻的惆怅,悠然,怡然,物我都冥合了,都诗化了。简单地说,日光下的景物是散文的,只能使我们兴奋;雨中月下的景是诗的,它能使我们遐想、幽思。转就实际说罢,你看那些田间的农人们,他们都披着蓑衣;戴雨帽,伛偻着插秧或薅草;这样奇怪的雨帽,连他们的头和身子都遮着了。他们的目前憧憬着来日的千仓万箱的收获,哪顾及现在的斜风细雨。他们对于职务这样的忍耐,他们的态度这样的闲暇,他们的生活这样的和真美的自然接近,这样的诚朴的静美,岂是纸迷金醉的都市人所能领略其万一。

潇潇梅雨,滔滔浊流,我们携着半湿的行李由汉口渡江到武昌去。汉口的洋楼,武昌的城堞,汉阳的烟树,四望都是迷离,迷离;自身所切实感到的,只有颠簸不已的舟儿,入舱扑人的风雨,船首船尾,前仆后继,与天相接的波涛。这是江心呀!危险而雄壮的江心!

我在个旅馆里养病。旅馆作病院听来未免离奇,但就实际上论,这个所在确可以养病。它的后面有座小花园,据说是当代某诗人所建造的。园内有方的鱼池,有面面玲珑的水榭,有矮松或冬青之类夹植在小道边,有矮树所围成的圃内,有太湖石,有芭蕉、玫瑰等。园的四周除一面是墙外,余皆精雅的小斋、轩敞的大厅和水榭。我住的.房子是坐东向西的小斋。房内粗粗有几样家具。窗外的席棚,可遮蔽回光返照的太阳。由窗南望可见水榭的背面,北望可见隔墙的柳树,西望便是大厅。这些榭和斋虽未必全是空的,但这些住客似都深居简出,纵然有时望见对面廊下的客人,也因为院子太寥廓之故,觉得他们如在天末,是和我不相干的。在这里,嘈杂的市声固然难听到,就是旅馆前部唱戏声、拉弦子声、呼唤茶房声,……似也震动不破这园内的寂静的场面。这种地僻境幽、窗明几净的所在,固然宜于养病,但同时它也擅于酝酿寂寞。我一个人静静的坐一刻,昏昏的睡一刻,看着成盘的香一圈一圈的烧成了灰,窗上的日影渐渐由斜而正,由正而斜,还不看见一个相识的面孔,听不见一声熟悉的语言。这个沉没在寂寞的海中的我,早将平日厌恶喧哗的性儿消磨净尽,渴望着朋友们来探问;我不要挚友,不要成群的来,不要他多说话,只要个相识的人的一颦一笑。

“春水碧于天”,“一池春水碧于罗”,江南的水本自可爱,但西湖的水又似与江南他水不同。她的颜色是那样绿,绿而有光泽;她的波面是那样平静,逶逶迤迤,说不尽的温柔闲适。她仿佛是位大家闺秀,虽有些不遂心,也不对人使脾气,不过眉黛轻颦而已,而这种轻颦的姿态,却能增进她的温柔。啊,“春慵恰似春塘水,一片縠纹愁,融融泄泄,东风无力,欲绉还休”。这种细腻风光的妙语,虽非为西湖而写,却写出西湖的灵魂了。

饭后放舟湖中,到平湖秋月去。是时月刚从东方升起,尚未到中天,清辉斜射湖面,漾成一道金光,涟漪微动,金光也因之忽聚忽散。平湖秋月只是湖中一个小岛,岛上几椽小楼,破敝得仅蔽风雨。若白昼来游,恐怕人人都要望望然而去了。可是清夜来此玩月,确不愧为西湖名胜之一。月夜原是神秘的,幽静的,凄清的,所以与其在歌吹喧阗、灯光辉煌的地方玩月,无宁在寂寥无人、幽暗阒静的所在。幽暗可以衬出月色皎洁,阒静可使观者的精神舒缓,与月冥合。平湖秋月的妙处,便是树多。树多即可增进幽暗。换句话说,就是此地能造成分外皎洁的月色。试想在这黑洞洞、四面又都是烟波渺茫的地方,望着水似的长空嵌着一轮明月,怎能不感到月色分外晶莹,水天分外寥廓?我们大家或坐在树下促膝谈心,或坐在船上叩舷高歌,或独立小石桥上对月凝思。“年年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忽然有人凄然的念着,其声清切,如出金石,林木的枝柯似都为之颤动了。由平湖秋月登舟,过锦带桥,到断桥泊着。我们都到桥上步月。此时月已到中天,湖面的万道金光,竟变成一点明珠。回望葛岭、南屏诸山,只能于烟波深处得仿佛。整个西湖都浸在月华中了。

在如矢如砥的马路旁,耸立着枝叶茂密的树木,在枝叶茂密的树木中,透出星般的灯光。望去,纵月向前望去,路愈远愈窄,树愈远愈密,天愈远愈低;路、树、天的尽处、毗连处,渲染着一抹暮霞。

山水的散文名篇篇八

鲜花点缀大地,美化生活,陶冶心灵,自古以来,性情不同的人,爱好不同的花,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却爱莲,世人盛爱牡丹,我唯独喜爱你——臭绣球,因为我和你一样,我是人中草根,而你是花中的草根,普通而又坚强,对生活无所求,对生命却极度热爱,倾其一生,展示生命的繁华和风采。

我爱你----臭绣球,爱你顽强的生命力。我站在阳台上,放眼放去,每一家的阳台上,最耀眼的是你,一盆又一盆的臭绣球,枝繁叶茂,饱含生命的浓度,火红的花朵,圆圆的,像升起的火球,闪烁着生命的光芒,非常的耀眼。

繁密的花瓣,由二十多支纤细的花柄组成,每一支花柄擎着一朵小花朵,紧紧地挨着,靠着,像一群知己的朋友,在倾心交谈,交谈生命的意义。

为何家家都有臭绣球?就是因为你有顽强的生命力。一抔土,无论贫瘠还是富饶,对你而言,就是生命的产床,只将折的几支臭绣球,往花盆里一插,定时浇水,你就幸福的安家落户,用不了多长时间,圆圆的新叶子渐渐张开,像生命的风帆在远航,没有几天,一朵花蕾在眼前摇曳,绽放出火红的花朵,像一枚美丽的微笑,以报答你的知遇之恩。

有时我忙时,竟忘了浇水,记起时,一看花盆里的'土像鉄一样坚硬,你还是生长着,绽放着,微笑着。有时水浇得多了,叶子长得更苍翠,花开得更多,活得更精神。让我更加钦佩的是:在冬天,许多花要放进客厅或者卧室,可地方特小,选来选去,只好将你放在阳台上,你却一言不发,依旧春风满面,依旧生长,依旧开花,顽强的生命力就在这雪花飞舞的冬天彰显无遗。

可一些花朵不像你,没有顽强的生命力,而是生命非常的娇贵,脾气非常的古怪,对生存条件要求非常的苛刻。水浇得多了不行,浇得少了也不行,太阳晒得多不行,不晒太阳也不行,像娇生惯养的小姐,让人捉摸不透,许多时候,连它啥脾气都没有摸清楚,就已经撒手人寰,我在失望之余,真还有点生气,死就死呗,又不是我不让你活。

我家先后买了十几种娇贵的花,有的养了几个月就死了,有的养了几年,却没有开过一朵花,最后还是赌气而去。妻子要么骂我水浇得多了,根烂死了,要么骂我放在太阳底下晒死了,直到现在,我再也不买那些娇贵的花,甚至我连一个名字也没有记住,我想,一朵花要让人永远地爱它,养它,那它就得用生命的美丽尽情地去点缀生活,就得用一生的激情去无私的奉献,臭绣球就是这样的花,人也是一样的,只有那些生命力顽强而且乐于奉献的人,人们才会永远爱戴它,纪念它。

所以,我爱臭绣球,就是爱你顽强的生命力,爱你倾心奉献的精神,更爱和你一样的人。

山水的散文名篇篇九

小的时候,村里有几处神祗,老爷宫、佛祖宫、土地庙......逢年过节,女人们提着水果,携香带纸,前往跪拜,给一家老小祈求平安。小小的我,多半是去赶热闹。神案上摆满各种水果、糖、茶叶和米。神案的后头,神像手执利剑,身披战袍,目光炯炯有神。我多半是不敢细看的,煞是吓人!却见大人们跪拜在地,手捻三支燃香,一脸虔诚,嘴里在默默地念着什么。祷告完毕,香插入炉,纸烧于鼎。又一番跪拜之后,各自收拾自家供品,挎篮回家。这个时候,我最是开心,终于有糖果吃了!但忍不住好奇心,有一次问母亲:“老爷一动不动,你跪拜什么呀?”“吓!小孩子不懂,别乱讲!”母亲惶诚惶恐地捂住我的嘴。嘴被捂,心愈加不解。实在不明白,大人们为何对神毕恭毕敬,过节拜、平时拜。遇到不解的事或小孩发烧感冒也去拜,而神,永远一动不动。

后来读书,了解这是迷信、落后、愚昧的表现。神像,不就一尊木头雕塑么?人,因为知识的贫乏而对未知之事心存敬畏。求神问卜之事,着实可笑。但在农村,节日里,对神的朝拜之风依然旺盛。特别到了春节,赛神------依然是项很重要、很神圣的活动。从大年初一到十五,庙里人头簇拥,烟火不断。正月十一,天刚朦朦亮,村里的长者们,指挥着年轻力壮的小伙,把神像搬集庙堂中央,简称“老爷落座”,然后用香水给他们一一浴身。浴身毕,在座椅的两边,各绑一条杉杆。这时候,天已大亮,鼓、锣、笛、箫、邦胡、二胡......等乐器一一到位,乐手们也均到齐。在人们的顶礼膜拜中,锣鼓咚咚咚震天价响!“老爷出宫喽!”不知谁高呼一声,随着,门外连续三声炮响,神像被扛出庙外。这时,各家统一制作的“三山国王”旗,已聚成一队长龙走在最前,接着是香炉、神像,乐队在最后。从寨前到寨后,至每条街巷,一路浩浩荡荡!每到路的拐弯处,均放三声大炮,而每到一户人家,家主人必上香跪拜。一路奏乐、一路鞭炮,熙熙攘攘、热热闹闹......对于这样的活动,我只是个旁观者。也许,赛神,并非一味地迷信,而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祈盼。

踏上社会,人生起起落落,坎坎坷坷。在大都市,生活的节奏压得我几乎喘不过气来。偶然的一天,和朋友逛寺庙。一入山门,里面飘一股檀香的味,竟然让我浮躁的心渐渐平静下来。寺里的幽静与门外喧哗的都市,简直天壤之别!行走在竹层和柏林之间、在过道和大雄宝殿之间,心,静如水。端详着一尊尊佛像,看着一张张慈悲、微笑的脸,心,有种说不出的喜悦。慢慢地,在工作之余,我喜欢上了逛寺庙。我想,也许是在找回童年遗失的一段纯真,也许是因为曾经生活在这种烟味里而寻求当年的记忆?无论如何,我是和佛结缘了,然而,对于佛、对于传统文化儒、释、道所代表的释,我一无所知。

接下来的日子,我的世界观、人生观,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母亲的病榻前,我亲眼看见她一口气上不来,就失去了人身。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好好的一个人,入了炉,出来,就成了一堆白骨灰------这是我永远也忘不了的!而在几个月后,我的岳父也走了,也是我送去火葬场,亲眼看着一个人瞬间就成了白骨一堆。这下,我对于人生,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不知不觉的,就在网上搜查有关佛教,对于生命的探讨......

在网上,我认识了净空法师。这位净土宗的一代宗师,把我从人生的泥潭里拔了出来。接触了佛教才知道,原来,佛,是智慧的代称。老法师说:“佛学,是世界哲学的最高峰;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的确如此。没有接触佛教之前逛寺庙,走马观花。总觉得佛像太多,是低级宗教、泛神教。学佛之后,才知道寺庙是个寓教一体的博物馆------每座塑像,都是教具。譬如,我们一进山门,第一个看到的是弥勒佛。弥勒佛表什么法?是教你处事、待人、接物要常常笑脸迎人,对人要心胸宽广,肚量大。再走进去,就是四大天王殿。广目天王,是在教你读千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拿着慧剑的天王是教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智慧如剑,天天增长!手里拿着龙的天王,龙是变幻莫测的,是教你如何在世事无常中处于不变。那就要把握好核心-----他另只手拿的珠代表不变的`。另一个拿琵琶的天王,他是教你,为人处事要像调琴一样。调紧了,弦就断了;调松了,就弹不出好的音乐。做人也一样,要懂得中庸之道......还有观音菩萨像,是教你对万事万物要慈悲、要有爱心;地藏菩萨像,是教你要孝亲尊师.......每个像都是教学的工具,让你看到他,就会自觉起来。可我们不知道,我们太贪了!往往花二十块钱买了水果,花十块钱买把香,然后对着佛菩萨求全家平安、求发财、求聪明智慧、求健康长寿......拿佛菩萨来贿赂。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我们供佛像,是把佛当成老师来礼敬。拜佛,是尊敬老师,也是尊敬自己。当你面对着佛像,跪下去的刹那,你的真诚心、恭敬心就出来了,这个就是佛心。拜佛,是拜自己的心,自他不二。

如今的佛教,已经不在寺庙,在佛说的经典里。寺庙已经成了旅游观光的地方。和尚念经,你若问他,经里谈些什么?十有八九答不出来!释迦摩尼是个透彻宇宙人生的人,讲经说法四十九年,无非是想把事实真相告诉人类,让人类离苦得乐,完尚人格。众生根性不同,才有了八万四千法门,每个法门就是一副药,因人而治。儒家是一世教育,佛家是三世教育。谈因果,谈轮回,谈多维次的空间......我们活在这个世界,混混沌沌,不知生从何来?死往何处?读了佛经,惊叹在二千多年前,佛怎么知道一碗水有八万四千虫?今天的科学已经证实了。《佛说入胎经》里,他老人家早就说人身难得,父精母血加一个中阴身,在母亲的子宫里,七日来复,头七天怎么生成,接下来的七天怎么生成,哪个先生,哪个后长------一直到出胎。他怎么看见的?现在的医学也证实了。佛说在银河系里之外还有不可数不可数的星球,多得就像恒河里的沙,佛也说人断气后,构成四大的身体,哪里先扩散.....六道从哪里来?人为甚么有苦?为什么有生老病死?........读了佛的经典,眼界大开!

譬如佛说,缘起性空,诸法无常。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是单独存在的。比如房子,是由钢筋、水泥、瓦片、木材等等构成;汽车,是由铁片、玻璃、电路、发动机等等构成;人呢?是由父精母血、皮肤、毛、血液、筋骨、五脏六腑等等构成------若把它们一一拆开,房子、汽车、人的相就没有了。所以,万物之相,当体即空,是空相。因缘{条件}而合,也因缘{条件}而散。世界上,也没有一样东西是永恒不变的!人有生老病死,地球有成住坏空。一个人,身体里的细胞分分秒秒在新陈代谢,可我们感觉不到;一块铁,分分秒秒在发生分子改变,变化的速度,我们也感觉不到,只是在岁月的变迁里,看见它是锈了;而一棵树,分分秒秒也在成长,只是过了若干年,我们发现它长高了......万事万物无不如此!佛把理给我们指出来了。

佛在《楞严经》所说的七处征心,八还辩见,真是了不起!现在的科学,只能探到人的第六意识,也即潜意识。而佛说人还有第七末那识,第八阿赖耶识------藏识。说人的这个心,不是肉团心,不是思想,不在内,不在外,也不在中间。因境而生。我们的眼看,耳听,鼻嗅,舌尝,身受,意感,六根对外面的境界是因境而有............真是哲学中的哲学啊!

佛学深如海,自古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倾倒。末学者如我,此生能与佛结缘,是无始劫修来的福气。佛学是知识,不管用,如能学佛,才能受用无穷啊。

山水的散文名篇篇十

一、相遇蓝素,你是我不曾错失的美好

遇见蓝素,甚是温软。像一朵蓝色风信子开在水湄,开在旷野。蓝素传出的音波仿若一双温柔的手,轻轻地推着我穿行在山径丛林。

年岁渐长,记忆也在慢慢地倒退。人一旦念旧,便开始老了。忘了这是谁的句子,却是与我少有关联的。我在十五岁那年就开始念旧了。十五岁时,往复在我记忆中的只有一个人的脸,一个人的眼,一个人的身影,每每梦里,他走向我,抚摸我的发,深情地看着我,随后又残忍离去。三十年之后,步入中年,只是比年少时有了更多更为丰富的记忆。

我是一个活在往事中的人——这是我写在我散文中的句子。

某日的黄昏,我在乌镇。乌镇的水色里有蓝素留下的波影。一次次地前往乌镇,仿佛那里有个人一直在等着我。为了那个人,为了去看他,为了感受他的气息,我来来回回不知多少次。某日,我坐在临水的河边。坐在一张餐桌前,点了一盘小菜,一碗黑米粥,漫不经心地拿着勺子舀起米粥放进嘴里,漫不经心地看着远方,听蓝素于2017年书香节为我特别制作的三期《旧书的似水年华》。感觉他的身影倒映在水色中,感觉我就在他温情的双眼中,感觉我们就在乌镇的似水年华里,感觉时光在水波中不再匆匆。

《旧书的似水年华》第一期播出的那天,我正好坐在丽水云和梯田酒店天台的藤椅上,夜空中有最亮的星,不远处的古街上,有人围着篝火歌舞,我长裙在身,思绪却随着蓝心的空灵之音飞舞,感觉那声音仿若头顶上的星辰落下来。这个异乡的夜晚如此美妙,疲乏顿失,心境澄明,感谢那一刻有蓝素的温暖陪伴。

第一次听说“蓝素”是在雁子那里。她找来一期节目给我听,在雁子的鼓励下,我将近期的一篇散文《尘世密语》投到了蓝素电台邮箱。这篇《尘世密语》是我沉寂将近一年之后的第一篇散文。这篇散文于我的意义远远超过文本本身,我将这篇文投给蓝素,实则是暗喻了某种不为人知又隐匿在内心的无法言说的东西,一如这篇散文的标题尘世密语,是密语,也是蜜语。

不想,第一篇投出去的文迟迟没有音讯,一度被蓝素雪藏,却在文友的催问中迎来了另一篇文的播出。那是我为玛格丽特?杜拉斯去世二十一周年写的散文《绝唱》。投给蓝素时用了《我们永远相爱。我们永远热泪盈眶。》这个标题。

在3月3日杜拉斯逝世二十一周年纪念日里,听到蓝素电台精心制作的节目。我知道,之前所有的想象都是美好的,之前所有的等待都是为了这一刻的到来,当开篇的第一段音乐响起,当蓝心读出杜拉斯生命的绝唱时,当蓝心和鲁易读至这篇散文的尾声部分时,我的内心已然决堤,我整个人被他们的声音淹没,我的眼眶里一直含着泪。

杜拉斯这个名字在我的精神世界里停留了太长太久的时间。她风情万种地来,又苍凉孤独地离开。过去的那些年里,我写过很多关于她作品的评论,唯有这篇是我自己最为喜爱的。以前写她,我都是站在她的世界之外,用欣赏的眼光看她写她。她是我心中的女神,是文学大师,可这次却不同,我走进她的世界,她的内心,我站在时空的对岸和她对话,她不是文学大师,不是女神,她只是个女人,一个为了爱颠沛流离的女人。她是我的熟人,她是那个亲近我灵魂的人。

我久久地沦陷在蓝心的声音里,这期节目收到的反馈远远在我的意料之外。而最让我感动的是,之前已制作好的音频由于突发的故障而导致无法按期播出,后来我才知道3月3日那天晚上我听到的是节目是淡颜和蓝心、鲁易两位主播赶制出来的,那晚我在节目的留言板写下:我知道,今晚我注定会和她在蓝心,鲁易深情的朗读中重逢。听到尾声部分,再也无法忍住泪水。我想,如果真有天堂与灵魂,杜拉斯在天堂听到,她也会如我这般泪流满面。感谢蓝心,鲁易两位主播,感谢亲爱的淡颜,你们是天使,在杜拉斯逝世21周年的纪念日里,能得到这样的回应,我再无它求。

之后,蓝素又制作了一期男声版的,由主播王逸鸣朗读。圈中不少好友转发了这期的节目,很多朋友发来留言说,从头到尾听完,什么都不想做,被这篇文和这声音吸引,这1个小时真的值了。

傅菲老师留言说:爱是最深的人性,也是人性最温暖和伤痛的部分。相爱,多么美好,也多么艰难。爱是人唯一可以抗衡时间的东西。文章写得细腻,触动我内心。我相信,世人皆痴男怨女。非常好的播音,十分喜欢。谢谢作家写出美文。谢谢电台推出美妙的有声读物。

雁子在留言中这样写道:蓝心和鲁易,双声演绎得太完美了,在控制情节的节奏和人物性情的拿捏上,都殊为绝妙。绝唱,绝文,绝音,绝配。

我的好友夏云泥说:作品最后一个章节,是雪以原著经典告白为素材设计的,是整篇作品的亮点。这一段杜拉斯与她的中国情人老来见面的对话,听完后感动人心,几欲落泪,是最感人的部分。这种设计满足读者心愿的同时,也表达了雪对杜拉斯这段爱情的期冀和对爱的观点。

之后又有几篇散文被蓝素主播选读,我一直反复在听的除了《旧书的似水年华》《尘世密语》就是主播暮晓朗读的《孤独的和声》了。无数个寂静的夜,听暮晓的朗读,感觉像是被一种天然的气息所拥围。暮晓的声音空灵轻柔圆润,在节奏上把控得极好。蓦然地想起张文琮的《咏水诗》:“方流涵玉润,圆折动珠光。”我一直有说,比文字更能直接抵达人心的是声音。好声音是能安抚人心,让人心在瞬间得以安静。在听的过程中,很多往事、很多情感被暮晓的声音带了出来。

二、聆听蓝素,用声音温暖每一个孤独的灵魂

还是在秋色初绽的人间。

还是沦陷在蓝素的诗意时光和情绪风景里。

还是蓝心,那个用澄明的心,用绵长低婉的声音绘制着素色岁月的女子。

第一次真正地听完蓝素的节目是傅菲老师的散文《思念》。傅菲老师散文集《饥饿的身体》中,《思念》是我最喜欢的一篇,不知道已经读了多少遍,我只知道文中的那些句子,如苍穹里的某颗星子,落在我的眼睛里。星子落下来的时候,不见任何的声响,不见丝毫的波澜,只是落下来……在黑夜里,听蓝心和鲁易读这篇文,那种感觉就像是一个人走在森林里,漫无目的地走。在迷路时,前方突然晃动一缕亮光。我沿着那缕亮光,终于在黎明到来之前走出了迷雾般的森林。

蓝素制作的这篇《思念》在我眼中泛着无数的'亮点,男女双声中近乎完美的融合是亮点,音乐的选曲是亮点,后期精心的制作是亮点,而最打动我的有三处:

第一个亮点是《思念》这篇文中,有一段是有关俄国诗人茨维塔耶娃和里尔克之间的情感,是茨维塔耶娃书信中的句子:“莱纳,我想去见你……我想和你睡觉——入睡,睡着……单纯地睡觉。再也没有别的了。”这段文字如何用声音去表达其实很难,最终还是得取决于主播对这篇文的理解和对这段文字语境上的把控,如果做得再深入再细致点,还要对两位诗人的情爱有所了解。在朗读时,一旦表达过头就会感觉俗不可耐,而如果表达不足又会令人心生遗憾。那晚,当我听到蓝心读到这一段时,真的是被她深深地打动。原来这世上比文字更能以一种直接的方式与人心相融的是声音。我爱极了这种深情的低沉的声音。茨维塔耶娃在这篇书信中发出的绝望的美好的纯净的愿望,都被蓝心表达得刚刚好,那种低沉哀婉的声音灌入到耳中时,令我竟生恍若隔世之感。

第二个亮点是蓝心读茨维塔耶娃的那首《我想和你一起生活》。我是一个对声音很挑剔的人,就像对这首诗的朗读版,曾经因写一篇文而想去找这首诗完整的朗读版来听,却始终找不到一个令我满意的,包括专业电台的主播的朗读,声音不是太飘以至于感情不到位就是煽情得过了头,听了很多还是觉得蓝心的朗读最能贴近我的内心。蓝心读的那一句“我想和你一起生活,在某个小镇”生生地带出了我的眼泪。

第三处亮点是推出的时间。在一个深情的日子里播出这篇《思念》可以看出蓝素管理者的细致与用心,难得是她们内在的对外界事物的敏锐度和感知度。

因相爱而甜蜜,因相离而忧伤。傅菲老师用文字告诉你,思念是最温暖人的东西,也是最愁人的东西。听蓝素电台的两位主播告诉你,思念,就是和人一起衰老,让人深深地孤独。思念就是想起一个不再相见的人,就是迷恋她生命的一束光。

——这是我在那一天的晨,于上班途中写下的推荐语,分享给我所在文学群里,回应到的是很多很多的赞。记得有一次分享到一个微信群,群里有人一连发了几个大哭的表情,随后写下:这散文像一枚钉子,这声音像一把榔头,一下一下地敲进了听众的心里。甘愿被敲打,甘愿疼痛着。

在根本处

也正是在那最深奥、最重要的事物上

我们是无名的孤独

——这是里尔克的关于孤独的诗。孤独自生自长,傅菲用文字造就了孤独。蓝素用声音成全了孤独。而我只是一个苟延残喘于俗世,自顾自地喜欢孤独愿意孤独且至始至终向往着孤独的女子,在那个孤独的夜里,听完了《孤独》,写下:

再也没有一个比你更让我挚爱的人

再也没有一支比爱更让我悲伤的歌

再也没有一个比孤独更为饱满的词

——前两句是傅菲老师写在这篇《孤独》中的句子,最后一句是我听完这一期朗读后写下的。

在听主播江南读文前,我已阅读了这篇《孤独》。我有说,要读出这篇《孤独》中的孤独之境是需要有一定功力的,这种功力不仅仅是指声音,而是在朗读者的内心。最好主播是男子,最好是一个孤独的男声,最好是带点沧桑感的男声。

初时,听江南说《孤独》,没有期待中我想听到的效果,心中不免会有些小失望。在和傅菲老师交流时,他却说,他非常非常喜欢江南的朗读。我听后,笑着说好,心中却不以为然。

奇怪的是,不以为然的我却一遍遍地听江南的朗读。早晨在上班的途中,午休时,下班回家的路上,在厨房里洗碗的时候也听,晚上入睡前再听。听多了,心里便会出现一个画面:暗沉的黄昏。孤单的老树。孤独的街口,空无的古物,滴答滴答的流水声。听多了,也就懂得了淡颜所说的一个假装平淡的男声,他在表达上却有着内敛而深厚的情绪。虽是平静的叙述却是字字撕心,句句牵肠。那种男声是在把力量往里推,不是向外放,让人内心碾压,让人无法不由人及己。对于这类情感类的文章,含蓄比外放更有张力。

而后又听蓝心读蒋德明先生的诗歌《彼岸人在》:这是一首让春光在瞬间黯然失色的诗。写诗的人在写完最后一句诗后挥挥衣袖,却将一片凋零的色彩留在了春的黄昏里。读诗的人,读完最后一句诗沉默不语,却把更多的沉默留在了夜色里。

最初的相遇,最深的思念,原来这世上所有的别离竟是如此相似。彼岸人在,是一曲消瘦的弦音,终究是无人应和。每一个正在爱着或者已然不爱的人,都是长于野地里的孤独的花。月色清寒,花落人散,从古至今,深情终是被辜负,有谁还会如你这般,在诗中写下:

春天走了我就不看花了

你走后我也关上门窗

在天上我等你成落雁

在河边我守你为沉鱼

虽然我知道,这只是一首诗。读了,听了,会让人伤感的诗。

两位主播内功非凡,把这首《彼岸人在》读得好生动听。读得我也想写诗了。读得让这妖娆的春夜也生出了几多寂寥。

吴佳骏《水下的乡愁》绝不是第一次读,却是第一次听。听一个空灵的女声朗读佳骏的散文,那种感觉就好像是坐在千岛湖岸边的某块石头上,水声哗哗,风声呼呼,有人在耳边,温言软语,对你说着千岛湖水边的静时光以及延绵在水下忧伤的故事。

有时,我们去到一个地方,看的不仅仅是风景,更多的是想要去探寻隐匿在风景内核里的故事。就像本文的作者佳骏那样,在千岛湖的风声里,在千岛湖的水波中,他听到了故事,也听到了藏在水下的乡愁。

我们的生命太短,来不及见证那些遥远到令人恍惚的词语,比如天长地久,比如天涯海角,比如沧海桑田,所以,我们要一边行走,一边聆听,一边写作。

一种颜色蓝得安静,一种心情素得淡然。这便是蓝素于不经意间焕发的美好,我身边越来越多的写作者加入蓝素,在快节奏的时代中,以文字挽回自己,用声音温暖自己。

无论是精彩生动有趣的《路上故事》,还是略带小忧伤却依然绚烂《情绪风景》依然迷人的《诗意时光》,当这些故事由蓝素的主播们向你娓娓道来时,都将在某一个安静的时光里,给你的耳朵,给你的心灵带来愉悦的享受。

哦,蓝素,我愿坐在你的身边,我愿避开这喧嚣的尘世,只愿在梦外谛听你。我愿忽略这满园的春色,只留下一抹清浅的蓝。

山水的散文名篇篇十一

人们都说:普陀山是个风景优美的景区。我们乘着快艇,行使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我看见过水平如静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普陀山这样的大海,今天总算让我大饱眼福了。这而的大海的大还是那样的温柔,像一个羞涩的小姑娘。海是那么蓝,好像一匹宽阔无边的蓝绸子,一直铺到天边,白云忽飞忽降,给蓝绸子秀上美丽的图案。快接近普陀山时,我看见岸边的沙滩上,沙子像金子一般金灿灿的,那就是千步沙和百步沙。

到了普陀山,那儿的空气非常新鲜,真是沁人心脾。我见过红叶似火的香山,游览过峰峦雄伟的泰山,从没看过普陀的山,普陀的山真奇啊,像鸡蛋、像恐龙蛋……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这时听见有人说:瞧!对岸有一座卧佛叫洛迦山;普陀的山真秀啊!有的像绿色的屏障,有的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影水中。这样的岛屿围绕着这样的海水,这样的海水倒影着这样的岛屿,加上一座座峰峦起伏的山,使我进入了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船行大海上,人在画中游”。

普陀山是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它雄峙于杭州湾以东100公里的莲花洋中,与世界著名渔港沈家门隔海相望,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因海上有仙山,山中藏佛,虚无缥渺,似苍龙卧海,被称之“海天佛国”。它神奇、神圣、神秘,令无数香客游人为之倾倒,为之神往。

在普陀山,有三大寺,分别是:普济寺、法雨寺、慧济寺。首先,我们来到了”法雨寺”。法雨寺是普陀山最大的寺庙。走进了法雨寺,有许多佛像,神情庄严端重,”九珠盘龙”引起了我的注意。一只飞龙盘在顶上,八只飞龙环绕着八根柱子昂首飞舞而下,组成了”九龙抢珠”图案。

参观了法雨寺,我们就来到了普济寺,爸爸告诉我们普济寺里有三座桥,非常著名。第一座是最高的桥,叫做:长寿桥。人走过后会非常长寿。第二座是座平桥,名叫:平安桥。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时走过的桥。凡是走过的人,都会一生平安。第三座叫:逍遥桥。经过的人都会永远逍遥、自在。这三座桥就是普济寺的一部分。来到普济寺最重要的要数烧香拜佛了。凡是去了普济寺的人,总是要先拜拜佛,让全家幸福美满、让孩子更加聪明伶俐。最后,我们乘坐缆车往慧济寺出发,慧济寺里有大名鼎鼎的“大雄宝殿”,四大天王“风调雨顺”代表如来佛祖能够治理国家,让百姓安居乐业。

普陀山有许许多多的佛像,最大的就要属南海观音了。于是我们来到了南海观音塑像前,这尊观音像有七、八层楼这么高,据说重量有702万吨重,是江浙最大的佛像之一。真可谓是金碧辉煌、气势宏伟。那天天气十分炎热,强烈的太阳光照耀着观音像,使南海观音变得更加光彩照人。据戒忍大师回忆,1997年的农历九月二十九日,即阳历10月30日的那一天,准备进行南海观音铜像开光。但是没有想到,开光之前,铺天盖地的乌云再度席卷天空,一场倾盆大雨似乎已不可避免。戒忍大师当即通知准备雨衣4000件,以备法会使用。4000件雨衣买好了,天空依旧乌云密布,丝毫没有放晴的意思。本来预定8点钟准时进行的开光,也因故延迟了15分钟。8点15分,开光法会正式开始。戒忍大师宣布:“南海观音圣像开光法会正式开始!”话音刚落,仿佛有一双无形的巨手在这一瞬间拨开了乌云,一束阳光透过云层直射下来!见此奇异天象,在场的人们纷纷跪倒,虔诚地顶礼膜拜。

普陀山的美景数不胜数,同学们,有机会你们可一定要去看看哦!一定会有许多的收获。留下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哦!让人难以忘怀!

山水的散文名篇篇十二

深山古庙里,有一口钟。据说,撞响它,声音清越得能驱散瘟疫。

但在这座庙里,只有一个僧人,能撞得出这样的钟声。浑厚悠远的钟声飞出寺院,回荡在青山碧水之间,一圈一圈的无形的涟漪,似乎一直荡到了天国。

大家都认为这个撞钟的人定是位得道的高僧。

终于有一天,这位得道高僧告诉了大家一个惊天的秘密。他每次撞钟,心里都念着一个女子。这清越的钟声,是送给那已经遥隔阴阳、生死两茫茫的爱人听的。他用了心中所有的思念和挚爱撞出了最动听的钟声。

众人愕然:原来,他不但不是什么得道的高僧,甚至还是一个未绝红尘俗念的槛内之人。

故事中痴情的僧人已经远去了,但那不绝的钟声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得道”,“道”是什么?谁人又能“得”?

若说“道”是天地万物之法则规律,那么,“得道”便是对这法则规律的'洞察敬畏,从心所欲,而不逾这最高贵的“矩”。而在这所有的法则与规律之中,于人而言,最神圣与纯洁的莫过于人之本性与真情。

怀抱真情、秉持本性的人,才有可能得道;而对人生最美好的情感——爱——的真诚与执着的追求,恰恰在最大程度上体现了人的真情与本性。

世上本无佛,佛皆来自红尘。来自红尘的佛并非是弃了红尘、绝了俗念,正相反,莲花台上的佛,正是对俗世有了太多太多的照拂,对红尘有了太深太深的悲悯,才把那小小的拥抱一个个体生命的爱,升华成了普照天地、温暖乾坤的大爱。

那个撞钟的僧人,心中有一位美丽的女子;俯视苍生的佛,心中有整个浩渺无穷的宇宙。而我们每个有幸为人、愿意以真诚的心灵歌唱的生命,心中皆有一个佛。

每一支动听的歌,每一首隽永的诗,每一章传世而不朽的乐曲背后,皆静立着一座佛。

为他吟诵,为他咏唱,心有澄明圣洁之感,恰似静悄悄、清朗朗的夜里,高悬一轮皎洁的月亮。

佛、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384752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