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乡镇产业发展总结(案例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27 20:59:08
热门乡镇产业发展总结(案例18篇)
时间:2023-10-27 20:59:08     小编:飞雪

总结是思考的过程,它可以帮助我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提升自己。总结不仅要关注自身的表现和成绩,还要对环境和他人的影响进行适当的分析。以下是一篇经典的总结范文,对于我们写总结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乡镇产业发展总结篇一

xxx镇地处xx南麓,xx河中游,位于xxx区西北部,距城区69公里,全镇辖41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220个村民小组,5420户22478人。“十二五”期间,xxx镇党委政府结合镇域实际情况,把畜牧产业列入镇域经济六大支柱产业之一来抓,提出了“强村大户、典型示范”的发展战略,这非常符合xxx镇的实际。就xxx镇而言,一是畜牧业发展基础较好,二是范围内牧草资源丰富,三是气候环境适宜,大力发展畜牧业,对于该镇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畜牧业是xxx镇的传统产业,也是该镇的基础产业。多年来,xxx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的发展,依托资源优势,始终坚持“强村大户、典型示范”这一发展战略,把发展畜牧业作为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工作重点来抓,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畜禽疫病防控、畜(禽)品种改良、圈舍改造、养殖科技推广和疫病防治工作,使该镇畜牧产业得到了稳步发展。据统计,2012年4月,全镇畜禽存栏量达65993头(只),其中生猪存栏8760头,牛存栏1546头,羊存栏2867只,家禽存栏52820只,各类养殖大户(场)59户,预计畜牧业半年产值可达1300万元,实现畜牧业农民人均收入600余元。畜牧产业的稳步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全镇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畜牧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第一,具有较好的群众养畜基础。畜牧产业是xxx镇的一项传统产业,农户对从事畜牧养殖的积极性较高,据统计,全镇5420户农户中,养殖畜禽的农户高达4563户,占农户总数的84.2%,广大养殖户在长期的饲养管理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畜禽养殖经验;第二,草料资源丰富。近年来,由于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加之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大片的荒山、二坡地荒芜,为饲草的生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根据xxx镇林业部门的统计,全镇共有宜牧草场面积30000余亩,这为牛、羊等食草动物的养殖提供了优越的饲料资源;第三,气候适宜。光、热、水、土充足,立体气候明显,但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适宜牧草和畜禽的生长繁殖,适合生态养殖的发展。第四,政策机遇好。国家为促进畜牧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奖扶政策,加之连年来市、区党委政府一直把畜牧养殖作为富民产业来抓,为该镇发展畜牧业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2、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以散养户为主,畜禽养殖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程度不高,导致畜禽疫病防控难度加大,环境污染严重,养殖经济效益不明显;第二,认识不足,观念落后。广大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偏低,仍沿袭着传统的养猪为过年,养牛为耕田的落后小农经济思想意识,传统的、粗放饲养管理及经营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第三,牧业结构不合理。该镇畜牧业仍以生猪为主,丰富的草料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羊、牛等食草动物的养殖规模没能发展上去,经济效益未能凸显。第四,品牌意识不强,没有在打响品牌方面去做文章,导致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畜禽及其产品也没能走出xxx,赢得更大的市场。第五,缺乏龙头加工企业,缺少专业合作组织,广大养殖户规模小,层次低,市场开拓力差,拿不出拳头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差。第六,畜禽良种的普及化程度不高。第七,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不稳定,人员老龄化,待遇报酬低,对动物疫病防控的积极性不高。

1、科学制订规划,引导全镇畜牧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进一步优化牧业结构和合理规划区域布局,结合各村实际,坚持走“一村一品”的畜牧业发展路子;加大对大场大户的扶持力度,合理布局养殖小区,引导广大散养户退户入区,逐步淘汰养殖方式落后,集约化水平低,环境污染严重,经济效益低下的散养农户;继续坚持“强村大户、典型示范”的发展战略,坚持走“培训-示范-推广”的路子,力促畜牧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方向发展;积极探索发展“畜-肥-蔬(渔)”生态循环产业模式,提倡发展家庭适度规模养殖。

2、引导农户调整牧业产业结构,在养殖条件优越、经济效益明显的项目上多下功夫。xxx镇属典型浅山丘陵地区,气候湿润,饲草资源丰富,非常适宜牛、羊等食草动物的养殖,加之牛、羊等市场供不应求,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且大有上涨的势头,因此,在稳定发展生猪产业的同时,突破发展山羊、牛等饲草资源丰富、经济效益明显的养殖项目。

3、突出区域优势,做强唱响生态品牌。xxx镇地处恒河中上游,气候湿润,山青水秀,全镇xxx平方公里的面积,还是未被厂矿企业污染的处女地,在xxx镇境内养殖的畜禽,可以说吃的是山野菜,喝的是山泉水,只要严把饲料关,应该可以通过国家相关部门的有机食品认证,这样一来,不但可以赢得市场,更可以赢得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4、加大畜禽品种改良力度。可依关坪村李诗全生猪二级繁育场为轴心,积极推广pic、约克、杜洛克等优良生猪品种;以松林村鑫森生态羊场为轴心,()大力推广布尔山羊等优良山羊品种,力争在“十二五”末,实现全镇畜禽良种普及率100%。

5、突出抓好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工作,积极探索“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新型牧业经营模式。优化投资环境,鼓励、扶持畜禽产品深加工企业在本镇落户,要在突出抓好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工作前提下,尝试“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新型牧业经营模式,实行定单养殖,降低养殖风险,增强市场竞争力,改变一贯的农产品买方市场的惯例,从而最大限度的保护养殖户的利益。

6、切实抓好动物防疫工作,加大动物防疫工作体系建设力度。畜禽养殖,疫病风险大于市场风险,做好防疫工作是从事畜禽养殖的基础和关键,因此,要在动物防疫及其体系建设工作中加大力度,镇财政要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对基层动物防疫员的科技培训,配备必要的防疫器械,增加防疫员工资报酬,从而调动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工作积极性,力争动物防疫工作规范化、程序化。

乡镇产业发展总结篇二

茶叶是乡重要的传统优势产业。为加快茶叶产业发展,全面提高茶叶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推进茶叶向良种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迈进。我们对茶叶产业发展问题进行了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乡境内自然条件优越,适宜茶树生长,茶树品种资源丰富,乡位于盈江县西北部,属地带。乡境内山峦重叠,沟谷纵横,地势起伏较大,主要以山地丘陵、小坝子为主,平均海拔1760米。 国土总面积22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3004亩(水田7160亩,旱地18488亩),森林面积138235亩。乡是盈江县茶叶的重要产地,现全乡已建立完善的茶叶种植、加工、营销和技术推广体系,已积累丰富的茶叶生产经验,已实现传统生产工艺向现代生产工艺转变,已创制出“山”茶叶品牌及系列产品,授予州政府接待专用茶叶称号。末,全乡茶叶初制所7个,精制茶厂1个,茶叶精制生产线2条,精制生产能力3 万公斤,茶叶科技队伍 15人。茶叶面积 10776亩,产量107万公斤,产值542万元,农民茶叶收入235元。产量、产值、茶农收入比“十五”末分别增长33%、76.3%和58%。

乡茶叶涉及面广、影响力大、茶叶遍及全乡所有村组,茶叶生产、加工、流通从业人员6500人,占全乡总人口61%。茶叶发展村社中30%的农民家庭收入主要来自茶叶。

全乡规模连片茶园 10776亩,规模经营面积 100亩以上的`有1家。茶叶加工企业实力逐渐增强。有机茶无性系良种无公害茶生产基地步伐加快,全乡已建立3652 亩无性系良种茶叶基地,新植茶园352亩,新植1400亩,新植2350亩,新植1426亩。

“十一五”以来,乡茶叶产业发展速度虽然较快,但发展中仍存在下列问题:一是茶叶作为产业发展的地位及作用认识不足,个别村社对茶叶作为产业发展重视程度不够。二是茶叶扶持政策不配套,不完善,扶持力度小,投入不足。三是部分茶园基础设施差,管理粗放,单产低,效益差。四是产业化水平低,缺乏一批上档次、规模、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在全省叫得响的茶叶品牌。五是人才缺乏,技术落后,茶叶产量、质量提升缓慢。

针对当前乡茶叶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十一五”乡茶叶产业发展思路是:优化结构布局,发展良种,增加投入,主攻单产,提高质量,改善加工,建立和完善茶园管理体制,培植龙头,打造品牌,拓宽市场,扩大名优茶比例,增加无公害有机茶生产,加快推进茶叶产业化经营,走优质、高产、高效的茶叶产业发展道路。目标任务是:“十一五”末全乡茶园面积10000亩,投产9000亩,总产 90 万公斤。茶叶平均单产100 公斤,工农业产值720 万元以上,茶农收入500元以上。工作重点是:分两步走。第一步实施“1234战略”。即发展四大茶类;稳定茶园面积1万亩;重点扶持2个茶叶龙头企业;努力打造3个茶叶品牌。四大类茶是:巩固提升绿茶,发展突破普洱茶,恢复发展红茶,适当增加茉莉花茶。茶园通过改造、淘汰、新植,使面积保持在1.2万亩,可采面积保持在1万亩,其中良种面积0.9万亩(新植0.35万亩)。重点扶持“山”龙头企业;更新、改造、整合10个茶叶初制加工所;建立机修机采示范样板3个,辐射面积0.3万亩。第二步是通过对龙头企业逐渐培植和扶持,在全力打造茶叶品牌的基础上,通过政府引导,企业自主的形式,采取重组或合并,对企业实行强强联合,力争在全乡建成1个大的茶叶龙头企业,1个茶叶品牌及系列产品,并依托国内外市场,以充分发挥茶叶市场竞争力和凸现较强经济优势的能力。

1、抓好种植加工,全面提高茶叶产业化水平。一是稳定茶园面积,优化区域布局。按照改造一批、淘汰一批、新植一批的原则对茶叶继续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良种化种植。二是切实加大中低产茶园改造力度。乡茶园多数发展于六七十年代,现基础差,产量低。要通过强化茶园水利基础设施,改植换种等手段,全面对中低产茶园实施改造提升,提高单产水平。三是全力抓好优质茶园基地建设。“十一五”全乡要力争建成优质茶园基地1.2万亩,发展绿色、有机茶园1万亩。四是对现有茶叶初制加工所实施改造。乡现有茶叶初制加工所7个,“十一五”力争改造5个,使改造后的茶叶初制所能力达到每个2万公斤以上。五是努力推进乡精制茶叶加工企业技术改造。对其实施重点支持,促进其进行设备更新,技术改造,提高生产加工水平。“十一五”全乡重点扶持发展2条茶叶精深加工生产线,使每条生产线的生产能力达到20万公斤以上。六是对茶叶企业实施改制改组。按照市场导向原则,在企业自愿的基础上,通过政府引导及改制改组,全力培植起全乡茶叶龙头企业。七是调整产品结构,加快适销对路产品研发。以市场为导向,合理调整产品结构,既要巩固传统产品生产,又要切实加快适销对路产品研发。

2、打造“山”品牌,扩大茶叶市场影响力。一是整合茶叶品牌。对茶叶现有品牌进行认真筛选,继续打造具有特色与代表性的茶叶品牌及系列产品。同时,规范茶叶市场,打击不正当竞争,杜绝假冒伪劣产品生产,切实加大茶叶品牌的保护工作。二是强化茶叶市场营销,建立茶叶市场营销体系。通过发展专业化营销企业、建立茶叶专卖市场、专卖店、专柜,举办各类茶营销活动,发展茶叶订单、促进茶叶销售。通过开展古茶树资源保护、茶文化挖掘与发展旅游业结合,宣传茶叶,促进茶业发展。

乡镇产业发展总结篇三

特布洛乡位于县城东南30公里处,行政区域面积86.7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27个村民小组,1505户7325人,有耕地面积11406亩,人均1.56亩。境内气候温润,土地条件优越,种植核桃的条件得天独厚。近年来,在核桃产业的发展上,乡党委、政府提出了“强基础、带发展、争项目、保稳定、促和谐”的工作思路和“打造万亩核桃之乡”的奋斗目标,始终坚持以核桃经济林为突破口,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增收。截止目前,全乡核桃种植面积达到6000多亩,其中高接换优苗木3万株,新植7万多株优质核桃,规划新植5000亩。

(一)核桃种植现状。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大兴特色产业的政策指引下,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紧抓机遇,立足实际,确立了“老改嫁接、新扩面积、协会运作、科学管理、延伸产业、扩大效益”的发展思路,对原有未挂果的核桃品种进行高接换优、品种改良换代,今年已改良品种3万株,以后逐年对8个村的核桃老品种全面完成更新换代工作。同时,在全乡加大核桃产业的发展力度,调运核桃优质苗木7余万株,对“一线两冀”(省道208公路沿线:渡口村—特布洛村—车哈古村、瓦曲河:瓦曲村—吾口村、拉妞河:古莫村—拉妞村—莫普村)进行补植核桃2000余亩,基本实现了8个村核桃种植原有面积的覆盖,形成了“一线两冀”的核桃产业6000亩的生产带。

(二)核桃的发展前景。

1、经济效益。核桃树挂果后,亩产坚果一般可达50—100公斤,并稳产高产,逐年递增,挂果周期长,管理成本相对低,经济效益高。特布洛现有的6000亩核桃,保守计算,在5—8年后,按每亩80公斤坚果,年产量近500吨,以目前市场价格,每吨8000元计算,总收入400万元,仅此一项,全乡人均增收可达1000元,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2、社会效益。核桃味美可口,营养丰富,核桃油含有不饱和脂肪酸,有防治动脉硬化、治疗神经衰弱、高血压、冠心病、肺气肿的功效,堪称抗氧化之“王”,具有较高的市场声誉和较强的市场竞争力,随着食用、药用功能的再发现,其市场需求量呈逐年上涨趋势。

3、生态效益。核桃根系特别发达,十年生的树根系延深可达3米,根辐射是树冠的2—3倍,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中能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种植核桃,不仅促进了林果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增收,同时能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

为把我乡打造成万亩核桃基地之乡,乡党委、政府按照县委、政府特色产业开发的总体要求,在县林业、扶贫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扩大面积、科学管理、延伸产业、扩大效益”的发展思路,着重围绕以下几个方面作了扎实的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扩大种植规模。在过去发展地硬经济的基础上,果树种植进大田,在“量”上寻求新突破。仅去冬今春以来,先后调运优质核桃苗木近10万株,在省道208公路两侧延伸到特布洛河范围内的度口流域、特布洛流域、古莫流域、车哈古流域、拉妞流域、瓦曲流域的瓦曲、吾口等村开展新植补植,共栽植核桃达7余万株,基本实现了8个行政村核桃种植面积的全覆盖,为形成“一线两冀”的万亩核桃产业带打好了基础。

二是抓好田间管理。总结之前经验,得出核桃要发展,管理需跟进,按一年四季不同特点和要求,采取果树的整形修剪、品种的改良换优、刨挖树盘、树下涂白、病虫害防治、浇水施肥、抹梢打叉、间作除草等田间综合科学管理措施,确保了新植木苗的成活率。

三是做好配套设施建设。一是在扩大种植面积的同时,紧抓田间管护,防止重栽轻管,年年栽树不见树的现象发生,实行“三定”(定地块、定面积、定株数),统一造册登记,并与农户签订管护协议,一年进行两次田间调查,对人为造成缺苗、死苗的严格按协议进行处罚。每一村确定一名果园管理员,专门负责果树管护。二是一手抓种植面积的扩大,一手抓品种的改良换代。通过聘请专家、组织农民技术员,对已成形的老品种进行高接换优,提高单位面积上的经济效益。三是示范基地与乡村公路建设紧密结合,相互配套,相得宣彰,树种到那里,路修到那里,在建成一个产业示范带的同时,修通一条产业致富路。近两年来累计新修产业路6条24.6公里。

四是带头示范种植。把种植规模做到最大化,凸显栽植规模的示范;采取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四旁植树、大田植树等方式,凸显种植模式的示范;发挥支部、党员及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能人大户的带动作用,采取“走出去学,请进来教”的办法,强化科技培训,加强田间综合管理,凸显科技投入的示范;变过去政府出面、行政推动的管理模式为现在的协会出面、群众自主经营的管理模式,凸显管理模式的示范;通过高接换优、科学管理、延伸产业链等措施,提高经济效益,把核桃产业培育成特布洛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不竭财源,凸显经济效益的示范。

一是产业化意识淡薄。部分群众和个别村社干部对发展核桃产业的思想认识模糊,“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的传统思想依然存在,只注重眼前利益,不注重长远发展,总认为应以种粮食为主,栽核桃为辅,产业意识淡薄,直接影响了核桃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是管理比较粗放。由于受传统习惯影响,大部分群众科学管理意识淡薄,不浇水、不施肥、不修剪、不防治病虫害、放任自流,粗放经营,只有量的扩张,没有质的提高。在核桃种植上不严格管理,导致幼树成活率不高,成树大小年现象严重,比如有的成年大树,收成好的一年可收入上千元,收成差的一年几乎绝收,致使挂果率不高,产量不稳定,经济效益不高。

三是技术力量薄弱。全乡专业技术人员十分匮乏,技术力量薄弱,科学的核桃栽植管理技术落实难度大。

四是缺乏核桃集散交易市场。目前核桃产量有不断增加的趋势,但尚无专业核桃集散交易市场,营销流通渠道不畅,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核桃产业的市场化进程。

在今后的发展上,我们按照“扩大规模,强化科技,培育龙头,健全市场,打造品牌,提质增效”的特色产业开发总体思路。依托州县两级林业、农技、扶贫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技术指导,充分利用每年核桃高接换优的最佳时机,对我乡核桃老品种进行高接换优、品种改良换代,确保每年高接换优10000株以上,并逐年递增,力争用三年时间对老品种完成更新换代。并要利用今明2年时间,下大力气,多渠道、多方位采取措施,实现8个村核桃种植的全覆盖,通过1—2年的努力,新植5000亩(主要在“一线两冀”省道208公路沿线:渡口村—特布洛村—车哈古村、瓦曲河:瓦曲村—吾口村、拉妞河:古莫村—拉妞村—莫普村,),把核桃产业培育成为特布洛乡农民增收致富的不竭财源,打造“万亩核桃之乡”,为此在今后要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制定优惠政策,营造发展环境

1、鼓励个人、集体有偿转让、承包土地,以联营、入股等形式发展核桃,实行“谁种植谁管理谁受益”。 明确提出稳定山林权属关系:一是继续保护林业“两山”责任制,经营权坚持70年不变;二是对发展起来的以核桃为主的经济林实行保护政策;三是提出鼓励各种组织和法人以各种形式发展核桃产业。2011年以来,林改制度的完善,进一步明晰集体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极大地促进了全乡核桃产业的发展。

2、鼓励农户在适宜地块内种植核桃。

3、允许部门、集体单位与村组联合开发规模化种植核桃。

4、充分利用省列干果基地、以工代赈林业项目、扶贫攻坚绿色工程等各级林业重点项目扶持农户发展核桃。

5、在退耕还林、天保工程、绿化造林、农业开发项目中,优先规划安排核桃树种植。

6、要求干部职工和单位结对帮扶主持贫困户高标准种植核桃。

7、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企业到特布洛发展种植核桃。

(二)完善工作管理机制,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在组织领导层面,制定核桃经济林发展规划,定编定岗成立核桃经济林办公室。在责任机制上,确定乡、村、社分级负责的工作格局,乡党委领导班子领导分布包点建立示范基地,乡政府与各村社签订发展目标责任书,村组干部带头示范,以点带面,快速推进。资金面上,积极争取州、县有关部门支持,乡、村两级财政要向核桃产业倾斜,用于干果经济林的栽植和管护。同时,要大力整合林业、水利、扶贫、开发、交通等方面项目,改善核桃发展区域的水利、交通设施,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全力支持核桃经济林产业发展。同时将核桃发展作为重要内容列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制定《核桃经济林目标责任考核细则》,量化任务,确定分值,逐项打分,综合排名,并在全乡通报考核情况,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提出对策。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奖励优秀种植大户和优秀村委会。

(三) 强化科技,提高种植和管理水平

1、大力推广和普及科学栽培、管理和嫁接技术,在实践中总结“八个一”的种植方法,即选一株一级苗,选取一块好地,挖一个1m的种植塘,施一担20kg农家肥,浇一水挑,盖一块地膜,围一个草笼,每年抚育管理一次,核桃种植成活率提高到95%以上;“四个一”的抚育措施,即年一次科学追肥,一套合理的果粮间作措施,年一次统防,年一次修剪,使核桃早实丰产。可以采取林草、林粮间作以及林下养鸡等混农经营模式,实现以耕代抚、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目标,有效地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和产出率。

2、积极开展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核桃嫁接培育由过去单一的多年生就地砧方块芽接发展到现在的1—2年生实生砧室内嫁接、室外田间移植培育技术,大大提高了嫁接成活率、出圃率,缩短了育苗时间,核桃产业建设要立足于不断提高科学技术对发展的贡献率,坚持用现代种植技术和经营理念来建设发展核桃产,以便提高核桃产业的科技含量。

3、制定核桃种植及抚育管理技术方案,固定专业技术人员,送科技进村入户,探索一种适合特布洛核桃产业化发展的经营管理模式。

(四)、政府引导,林工贸相结合

依据特布洛乡的自然生态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实现全乡的核桃产业可持续发展,应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学技术为支撑。解决分散经营和小规模生产,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鼓励大户承包,鼓励农户联营。广辟产业发展的资金来源,扩大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同时以政府提供配套服务和培育龙头企业的带动,采取“公司+科技+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走林工贸一体化的路子,开展核桃精深加工,提高核桃产品附加值,提高核桃的综合利用率,极大的推动了特布洛乡核桃的产业化发展。

(五) 加强对现有核桃树的科学管理

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为了提高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促进苗木生长发育,必须对现有核桃树进行科学管理。核桃苗种植后2年内进行栽后管理,种植2年后进行土壤管理和肥水管理。

1、栽后管理:核桃苗栽植后要从浇水、防止人畜危害、追肥、锄草、防止病虫害、除萌、定干、防寒8个方面进行管理,即:一是定植时浇足定根水并用地膜覆盖,经常观察,若干旱缺水,要及时浇水保苗;二是在苗木周围设防护笼,防止损害;三是6—7月在苗木10cm左右穴状施一次复合肥,每株施肥量50g;四是及时清除苗木周围的杂草,促进苗木成活、生长;五是定植塘积水的要及时排水,发现食叶害虫和蛀干害虫要进行综合防治;六是及时抹除嫁接口下沾木新枝;七是培养良好的树形,确定合理的定干高度;八是对冬季霜冻严重的地区要进行苗木防寒,防止苗木冻害。

2、林粮间作:实行混农种植、混桑种植、林粮间作,对提高核桃产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农户在对玉米、小麦、豆子、烤烟、桑树等进行翻耕、锄草、灌水、施肥的同时,也使核桃树生长健壮,做到长短结合,以短养长 。

3、翻耕:未进行间作的核桃树要进行耕翻,不能荒芜,否则会导致核桃树长势和产量下降。耕翻每年2次,立春前1次,秋季八、九月1次。翻耕深度30—40cm,树冠外围宜深,树盘附近宜浅。不具备翻耕条件的,可在核桃树盘附近进行人工翻耕,以达到消除杂草,改良土壤结构的目的。

4、合理施肥,适时浇灌:核桃树生长发育过程中尤其是进入盛果期以后需要充足的养分和水分供给,有些养分在土壤中缺乏,需要施肥补充。无论幼树、初果树、盛果树、衰老树都要以施农家肥为主,幼树施氮肥为主,初果树、盛果树、衰老树增施磷、钾肥或复合肥。施肥次数每年2—3次,第一次施肥在立秋前后进行,穴施氮肥,施后灌水;第二次在6—7月进入雨季时进行,穴施复合肥为主;第三次在秋季结合翻耕土壤进行环状施肥,以农家肥、磷、钾肥为主。施肥量根据树龄大小和种植地块的土壤厚度、肥力状况确定。

5、防治病虫害:近几年,核桃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核桃豹纹木蠹蛾、核桃炭阻病等病虫害在个别地区不同程度地发生,造成树势衰弱、落果、核桃仁干瘪,大大降低了核桃的产量和质量,所以加强病虫害的监测、预报和研究,及时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对核桃产业的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一是要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改善核桃园环境条件,加强管理,提高树体抗病虫能力;二是推广营林技术措施,采用人工、物理和生物防治方法;三是尽量使用低毒化学农药,减少污染,保证核桃质量。

(六) 坚决贯彻“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经营发展思想

1、把好“种苗关”。对于核桃种植所需苗木,必须加强管理,严禁没有通过评审的、不合格的、未经区域试验的品种或无检疫证明的苗木进入核桃种植地。

2、把好“栽植关”。核桃种植实行领导亲自挂帅,林业站技术员包干负责到底的办法,集中管理植苗和跟踪管护等工序,工程技术人员来回巡查栽植质量。

3、把好“管理关”。植苗造林结束后,及时制定管护措施和村规民约,并及时核发林权证,宣传和落实“谁种谁管谁受益”的政策,落实管护责任。

4、把好“资金管理关”。把核桃工程项目资金视为“高压线”,严格按照政策使用和运行。实行“专款专用、专户专账、封帐运行”的办法,认真对待工程项目资金报账制度。完备各种手续和程序,加强资金监督管理。

乡镇产业发展总结篇四

大兴乡位于xx市东南部,距市中心约14公里。全乡辖3个行政村,3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759人。全乡共有耕地面积9886亩,无工业企业,是一个以农业种植业为主的农业乡。

大兴乡虽然具有独特的小区气候条件,但是却没有较好的区位、交通和资源优势。因此,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壮大符合大兴乡实际的特色农业支柱产业就成为摆在乡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多年来,乡党委政府班子经过认真调查研究,结合乡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经济发展规划,并围绕烤烟、蒜苔两大特色主导产业和花卉、早熟蔬菜、林果业、畜牧业、个体工商业等辅助产业来大力发展本乡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其中,蒜苔产业多年来一直名列全市第一。在农业产业方面是全市发展较好的乡镇之一。

2013年我乡烤烟种植面积4096亩(年初下达任务4400亩,后因全国烤烟政策调整面积下调),占全乡耕地总面积的41%,收购干烟115万斤,产值达1000多万元。烤烟生产成为农民较稳定的收入来源。2013年仅烤烟产业一项,农民人均纯收入可增加500多元。

2013年,全乡种植蒜苔蔬菜9000余亩,其中蒜苔8000多亩,产鲜蒜苔1400多万斤,产值4000余万元,占全乡gdp的60%。蒜苔产业在产值、产量、收入上也是继续名列全市第一。蒜苔产业已成为大兴乡农户收入的主要来源。

今年协作市品牌办申报“大兴蒜苔”地理标志工作,目前已通过评审。

同时,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的历史机遇,利用还林山地栽桑近2900多亩。注重加强管理,典型示范引路、资金技术扶持,充分调动了栽桑户的积极性。

在狠抓烟蒜轮作产业发展的同时,我乡还引进了花卉产业,2013年种植花卉 亩,年产值200余万元。

20xx年,我乡猪出栏12000头,存栏9989头,家禽出栏80500羽。

总之,通过近年来的努力,我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基本形成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以上农业产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农民增收,而且改善了全乡的`基础设施,今年烟草公司投入资金500万元,对新民、石安的烟基工程进行了改造。人民群众生产

生活

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为农民增收致富,加快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我镇便民服务中心在市政务服务中心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发挥服务中心、服务发展、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服务企业的优势,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提高服务效率,不断创新工作实践,构建和谐的服务环境,真正达到了服务中心便民、高效的效果,服务中心各个窗口工作态度端正,工作热情,服务高效,并积极开展“争创优质服务窗口,优质服务标兵”活动,一改过去那种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工作作风,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称赞和一致好评,真正做到了便民中心便民、惠民、优质、高效。

我镇便民服务中心按照“便民、高效、廉洁、规范”的原则运作,实行开放式办公,一个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的运行机制。2013年各个窗口共办理即办件19860件,联办件786件,补办485件报684件,并实行公开办事、实行办理事项、办理程序,法规依据、许可条件、申报材料、承诺时限、收费标准、申请书格式件全部公开,即方便群众办事,又接受群众监督,并按照上级要求,为进一步方便群众办事,密切干群关系,设立了村级代理服务站,为广大群众提供民事服务、经济发展、信访咨询等方面的服务,有效解决人民群众的联系,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步伐。

总之,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做了许多努力探索,力求服务中心工作更加完善、规范,也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和领导的肯定,但是距上级领导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决定努力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完善服务,坚持依法办事,公开高效原则,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完善配套制度,办事程序规范,上下衔接通畅,办公设施达标,提高办事效率,优化服务质量,要有强烈的宗旨意识和乐于奉献的精神,真正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踏踏实实为群众办事,增强做好便民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性,高标准、严要求、求实效地做好为我镇便民中心工作,使我镇的便民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努力为我乡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

乡镇产业发展总结篇五

***镇地处**南麓,**河中游,位于***区西北部,距城区69公里,全镇辖41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220个村民小组,5420户22478人。“十二五”期间,***镇党委政府结合镇域实际情况,把畜牧产业列入镇域经济六大支柱产业之一来抓,提出了“强村大户、典型示范”的发展战略,这非常符合***镇的实际。就***镇而言,一是畜牧业发展基础较好,二是范围内牧草资源丰富,三是气候环境适宜,大力发展畜牧业,对于该镇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畜牧业是***镇的传统产业,也是该镇的基础产业。多年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的发展,依托资源优势,始终坚持“强村大户、典型示范”这一发展战略,把发展畜牧业作为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工作重点来抓,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畜禽疫病防控、畜(禽)品种改良、圈舍改造、养殖科技推广和疫病防治工作,使该镇畜牧产业得到了稳步发展。据统计,2012年4月,全镇畜禽存栏量达65993头(只),其中生猪存栏8760头,牛存栏1546头,羊存栏2867只,家禽存栏52820只,各类养殖大户(场)59户,预计畜牧业半年产值可达1300万元,实现畜牧业农民人均收入600余元。畜牧产业的稳步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全镇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畜牧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第一,具有较好的群众养畜基础。畜牧产业是***镇的一项传统产业,农户对从事畜牧养殖的积极性较高,据统计,全镇5420户农户中,养殖畜禽的农户高达4563户,占农户总数的84.2%,广大养殖户在长期的饲养管理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畜禽养殖经验;第二,草料资源丰富。近年来,由于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加之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大片的荒山、二坡地荒芜,为饲草的生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根据***镇林业部门的统计,全镇共有宜牧草场面积30000余亩,这为牛、羊等食草动物的养殖提供了优越的饲料资源;第三,气候适宜。光、热、水、土充足,立体气候明显,但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适宜牧草和畜禽的生长繁殖,适合生态养殖的发展。第四,政策机遇好。国家为促进畜牧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奖扶政策,加之连年来市、区党委政府一直把畜牧养殖作为富民产业来抓,为该镇发展畜牧业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2、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以散养户为主,畜禽养殖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程度不高,导致畜禽疫病防控难度加大,环境污染严重,养殖经济效益不明显;第二,认识不足,观念落后。广大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偏低,仍沿袭着传统的养猪为过年,养牛为耕田的落后小农经济思想意识,传统的'、粗放饲养管理及经营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第三,牧业结构不合理。该镇畜牧业仍以生猪为主,丰富的草料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羊、牛等食草动物的养殖规模没能发展上去,经济效益未能凸显。第四,品牌意识不强,没有在打响品牌方面去做文章,导致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畜禽及其产品也没能走出***,赢得更大的市场。第五,缺乏龙头加工企业,缺少专业合作组织,广大养殖户规模小,层次低,市场开拓力差,拿不出拳头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差。第六,畜禽良种的普及化程度不高。第七,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不稳定,人员老龄化,待遇报酬低,对动物疫病防控的积极性不高。

1、科学制订规划,引导全镇畜牧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进一步优化牧业结构和合理规划区域布局,结合各村实际,坚持走“一村一品”的畜牧业发展路子;加大对大场大户的扶持力度,合理布局养殖小区,引导广大散养户退户入区,逐步淘汰养殖方式落后,集约化水平低,环境污染严重,经济效益低下的散养农户;继续坚持“强村大户、典型示范”的发展战略,坚持走“培训-示范-推广”的路子,力促畜牧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方向发展;积极探索发展“畜-肥-蔬(渔)”生态循环产业模式,提倡发展家庭适度规模养殖。

2、引导农户调整牧业产业结构,在养殖条件优越、经济效益明显的项目上多下功夫。***镇属典型浅山丘陵地区,气候湿润,饲草资源丰富,非常适宜牛、羊等食草动物的养殖,加之牛、羊等市场供不应求,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且大有上涨的势头,因此,在稳定发展生猪产业的同时,突破发展山羊、牛等饲草资源丰富、经济效益明显的养殖项目。

3、突出区域优势,做强唱响生态品牌。***镇地处恒河中上游,气候湿润,山青水秀,全镇***平方公里的面积,还是未被厂矿企业污染的处女地,在***镇境内养殖的畜禽,可以说吃的是山野菜,喝的是山泉水,只要严把饲料关,应该可以通过国家相关部门的有机食品认证,这样一来,不但可以赢得市场,更可以赢得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4、加大畜禽品种改良力度。可依关坪村李诗全生猪二级繁育场为轴心,积极推广pic、约克、杜洛克等优良生猪品种;以松林村鑫森生态羊场为轴心,()大力推广布尔山羊等优良山羊品种,力争在“十二五”末,实现全镇畜禽良种普及率100%。

5、突出抓好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工作,积极探索“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新型牧业经营模式。优化投资环境,鼓励、扶持畜禽产品深加工企业在本镇落户,要在突出抓好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工作前提下,尝试“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新型牧业经营模式,实行定单养殖,降低养殖风险,增强市场竞争力,改变一贯的农产品买方市场的惯例,从而最大限度的保护养殖户的利益。

6、切实抓好动物防疫工作,加大动物防疫工作体系建设力度。畜禽养殖,疫病风险大于市场风险,做好防疫工作是从事畜禽养殖的基础和关键,因此,要在动物防疫及其体系建设工作中加大力度,镇财政要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对基层动物防疫员的科技培训,配备必要的防疫器械,增加防疫员工资报酬,从而调动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工作积极性,力争动物防疫工作规范化、程序化。

乡镇产业发展总结篇六

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我在企业领导及同事们的关心帮助下完成了各项任务,在思想觉悟方面更进了一步,现将个人总结如下:

一、

时光如梭,在企业的两年时间里,企业的每一位同事都是我的老师,他们的丰富经验和工作对于我来说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领导的关爱以及工作条件不断的改善给了我工作的动力,同事间的友情关怀以及协作互助给了我工作的舒畅和踏实感,企业蒸蒸日上的业绩给了我工作的信心。在此,我要感谢企业领导对我的帮助和支持。

二、

两年时间里,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目前担任产业发展部经理一职。主要负责5个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及部分公司自投自建的项目实施。在部门员工共同的努力下,目前月华乡新星村增减挂项目农户自建房部分已快竣工,室外基础设施和拆旧复垦施工单位已招标完成,整体推进进度在西昌市24个增减挂项目中位列首位。在项目管理过程中,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员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综合管理都是项目管理必要知识领域。在项目实施前应制定详细的进度计划,严格按照项目实施计划过程要求,把任务尽量全面的列入进度管理表中,到了对应的时间节点,也不会忘记此项活动的执行,因此,相对能较好的执行要求的过程。

安全管理贯穿于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按规范要求施工方、监理方做好日常安全生产检查,平日多开展安全三级教育,施工现场挂好相关的标示标牌,时刻督促员工的安全意识。

质量管理是项目管理的核心,首先他需要比较专业的要求,要能及时的发现问题,对施工规范要求了解透彻,对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措施、施工工艺事前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

三、

1、由于项目前期资料较多,人员配备较少,在档案资料整理方面比较凌乱。在办理前期各项建设手续和招标事项过程中,将各项目资料归类存储并建立资料清单目录,以便在后期办理结算或审计时方便查找,对相关合同和付款手续建立相应台账,理清各笔款项付款时间节点和额度。

2、由于任务繁重,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忽略一些关键性工作,像施工进度网络图一样,关键工作的滞后就是影响整体进度的必要工作。在这里我对自己做出要求,在每天上班前认真梳理当天需要完成的事项,充分利用中午午休时间,把当天未完成的必要事项事先处理。下班后,对当天的任务做总结,对明天的工作布计划,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我认真要求自己,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取得了一定发展,也发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我想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扬长避短,弥补不足,全面做好本职工作,为公司的大战做出自己的贡献。

乡镇产业发展总结篇七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提出“一白一黑加一绿”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对产业结构进行合理调整,按照南棉北粮的格局发展壮大第一大产业。镇党委、政府紧紧按照县委的安排部署,以提高农民收入为目的,立足资源优势,加大棉花种植规模,引进优良品种,加强对棉间的管理,建立棉花加工收购点,已经形成了一条产、供、销一条龙的服务网络,为我县成为棉花基地提供了保证,也加快推进了我镇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镇地处县城以南,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接壤,气候干燥,四季少

,适宜棉花的生长。全镇土地总面积为912平方公里,适宜耕种面积达18.5万亩。截止到2005年未,棉花种植面积14.5万亩,其中亩产皮棉在130公斤以上的种植面积达13.5万亩,棉花总产量达45万担, 比2004年增加3万余担。

1、领导重视,形成合力

棉花产业是我镇的支柱产业,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镇党委坚持把发展棉花产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真正抓到手上,坚持“改良品种,优化布局,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思路,形成科学合理的棉花生产区域布局,坚决退出低产低效棉田,向高产高效棉田集中。加快棉花向优质产业化发展的步伐,以提高单产,增加收入为重点,调整棉花产业内部结构,把棉花种植引向优质高产,增强市场竞争力。不断巩固其主导产业地位,在确保粮食

安全

前提下,稳定棉花种植面积,防止棉农盲目种植及低效种植。

镇党委高度重视在有关会议上,多次研究解决棉花种业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坚持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党政领导和分管领导经常深入现场,进行实地调研。领导分片包干,与村(场)干部密切协调,以棉花相关环节实施量化管理与年终评先评优挂钩,引起村干部重视,形成有机的管理局面,为全镇棉花丰产提供了保障,把握了方向。

2、重视技术

技术服务指导与培训始终是棉花产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我镇2005年选送部分村干部及种植能手共28名到县党校

学习

种植技术。广泛开展村(场)内“种植能手”“致富能手”经验交流,大大提高了棉农民的.操作技能。以及利用“科技之冬”、“科技下乡”等活动,组织广大棉农进行先进管理技术的培训,共举办培训班40余场次,提高了棉农的

专业

素质和全镇棉花管理总体水平,为先进种植技术的推广奠定了基础。全镇14.5万亩棉田全部采用宽膜高密度栽培技术,并实现集中连片种植模式。

3、因地制宜,选用良种。

4、优化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根据我镇土壤养分含量和棉花目标产量要求,进一步优化配方施肥,及时补充所需微肥,在盛蕾期、盛花期实施两次叶面喷施锌、硼等微量元素,同时认真实施氟乐灵化措施,防止草荒,提高肥料利用率。

5、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维护农民利益,提高农民人均收入。

镇党委、政府认真分析当前棉花市场形势,结合**县经济发展战略,依托棉花产业优势,立足提高农民收入,在降低棉花收购成本上下功夫,牢牢的把握“久玖棉业”对全县经济的拉动作用,通过“招商引资”这一有效途径,引进了一批“龙头项目”,带动了全镇棉花产业的发展。2003年、2004年两年先后与疆内大型企业纵横集团、香港百隆集团久玖棉业等达成协议,引进资金近2000万元在“塔南片区”建成了棉花收购站3处,有效地解决了多年以来塔南棉农售棉难的问题,实现销售旺季日均收购量达300吨以上的良好景象。此外,还引进资金1000万元在镇中心区域修建了日收购量达到200吨以上的“富丽”棉花收购站。通过收购点片的合理布局,有效的降低了售棉成本,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同时,一批大型企业的引进,也带动了全镇经济的快速发展,拉动了二产、三产的增长比例,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又增添了新的渠道,农民增收也进一步提高。

6、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水平。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切实将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春季为广大棉农提供棉种、地膜等农业物资信息,而且有效杜绝了假冒伪劣农资的销售渠道,也保证了农资质量,有效降低了棉花的投入成本,仅此一项就为全镇棉农节约投入成本上百万元。

20xx年我镇棉花生产将沿着“面积求稳定,产量求突破,效益上水平,套种上档次”的发展方向。以优质、高产、高效、创新为发展目标,确保棉花生产的稳中求增。同时,在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前提下,保持主导产业地位坚决不动摇,继续按照“稳棉增粮”的工作思路,调整好粮棉比例,紧紧围绕**县“一白一黑加一绿”发展战略,走好“招商引资”这步棋,进一步加快优势产业转换步伐,在“转换”上多谋划、多设想,将棉花产业做优、做强。

(一)稳定面积、改良品种、科学种植。

20xx年灌溉用水将会出现紧缺现象,为确保丰收,我镇将采取稳定“中棉”、减少“长棉”、调整密度、提高单产等措施,在具体种植品种上,选择性的进行调整,种植一批高产量、耐旱耐碱性强、抗病性强的品种,尤其要推广产值高、产量大的品种,彻底改变多年来棉花种植品种单一化,而阻碍丰产增收的现象。增加棉花生产的科技投入,加强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推广高密度宽膜种植、滴灌等先进技术,实行科学管理,降低投入成本,提高亩均效益。

(二)推广科学套种、提高亩效益。

为在有限的土地内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提高植棉效益,将在棉田中套种一些小农经济作物,切实提高小农经济作物的品质和档次,淘汰低价位的其它经济作物,选择价位高,棉经共生时间短,相互影响小,市场销路好的经济作物品种进行棉田套种,实现合理利用有限土地、创造更大经济效益、提高农民纯收入的根本目的。

(三)结合地域资源优势,优化棉花区域布局。

按照“三南三北”战略布局,进行种植区域的合理规划,进一步促进“南棉北粮”种植格局的形成,逐步消除低产田、进一步提高优质棉花向高产区聚集,形成塔南棉花高产密集种植区。在管理上,充分利用地理资源优势,对片区土地进行合理规划,实行连片种植模式,便于机械作业,降低人力成本投入,加速将资源优势转换为产业优势。

(四)引进资金项目、促进产品深加工。

首先针对“棉花一身都是宝”这一认识,继续引进一批项目,开发棉花产业的深加工,从现有的棉花收购,发展到棉籽榨油、棉杆压缩制板材、青贮饲料加工、贮藏等棉花周边产品的开发,建立一、两个“龙头企业”,有效促进全镇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同时,鼓励、扶持村级合作经济,利用地域产业优势,围绕棉花做文章,推动我镇乡镇企业的发展,从而达到不断提高棉花产品附加值的目的。还可以结合建立的项目,有效解决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20xx年是充满希望的一年,镇党委、政府有决心、也有信心带领全镇各族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继续坚持棉花产业的优势资源主导地位,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优势产业转换步伐,坚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道路,坚持以带动农民增收为根本目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抓住机遇,把棉产业做得更大更强更好。

乡镇产业发展总结篇八

针对区委、区政府为我村定好产业发展类型为板栗以后,村“四支力量”根据村情抓调研,制定了20xx年产业发展计划,并着力抓好落实。

2、开展四期产业培训

村上为了促进产业发展提高贫困户的作务技术,开展了春季干杂果管理技术一期,中蜂养殖培训二期、冬季果树病虫害防治一期,以提高产业发展作务及中蜂养殖技术。

3、20xx年产业取得新发展

改良嫁接板栗104亩,新栽植2亩,其中贫困户2户;新栽花椒90亩,其中贫困户13户30.5亩;新栽植猕猴桃2户4.6亩。

4、成立产业发展合作社

我村为了更好地发展干杂果,使贫困户解决在产业发展中的技术和产品销售问题,村上于20xx年11月20日成立了“村绿源种植合作社”,吸收44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走共同脱贫之路。并积极与区电子商务协会对接,为我村举行了电商协会扶贫帮扶点授牌,以拓宽销售渠道。

5、中蜂养殖取得较快发展

今年5月村上与“蜂专业合作社”签订协议,为贫困户代养中蜂14户,目前该合作社代养我镇贫困户155户中蜂;村上积极支持合作社发展规模,注册了“神蜜缘”牌土蜂蜜商标,并于20xx年10月27―29日参加了中国(宝鸡)蜂产品展销会,提高了土蜂蜜及农产品知名度。目前全村现有中蜂300余箱,其中贫困户194箱,为明年的繁殖发展打好了基础。

6、开展产业发展合作交流

11月19日村干部和贫困户与区电商协会一行十余人,到赤沙镇国家级示范合作社―陈仓区玉恒果禽专业合作社取经学习、考察合作发展事宜。现场参观了合作社黑猪养殖场、标准化蛋鸡场、奶山羊养殖场、土蜂养殖场、核桃种植园等,双方初步达成交流合作意向,也为加快电商在我村的落地打下了基础。

20xx年我村产业发展中也存在中蜂养殖有的户自养技术缺乏,管理不到位,效益跟不上以及销售渠道有待进一步畅通等问题,板栗等干杂果发展中如何加强田间管理,提升经济效益,实现产业脱贫仍然任重道远。

下一步产业发展工作的打算

1、进一步做好产业发展培训工作。结合村情实际, 加大干杂果技术培训力度,同时开展中蜂养殖技术培训,努力解决种植养殖业存在的技术难题,向技术管理要效益。

2、进一步扩大中蜂养殖产业发展。在维持现有规模的基础上,动员缺乏技术的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开展养蜂脱贫模式探索,优化养殖结构,扩大养殖规模,解决养殖技术难题,谋划和扩大在淘宝和微信平台上的销售渠道,做大做强“神蜜缘”牌原生态蜜,与贫困户共同致富走上小康路。

3、规范和运行好解甲滩村绿源干杂果合作社,使之成为全村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的有力抓手。20xx年要做好对合作社申请项目和资金支持,以合作社为载体加快落实产业脱贫种植规模和嫁接改良,使之成为全村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的有力抓手,努力从目前的粗放经营转变为集中精细管理,并依托区电商协会搭建互联网电商销售平台,使板栗等干杂果发展取得更大效益,助推脱贫攻坚。

乡镇产业发展总结篇九

按照《关于报送xxxx年度智慧城市和大数据的通知》要求,结合x市xxxx年度智慧城市和大数据产业发展工作考核办法,我局对相关工作进行了梳理和自查,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扎实推进基础平台建设。按照集约化原则,x市公众信息网水务局网页后台归入了x市网站集约化管理平台,并配合市大电办完成了政务服务系统迁移上云工作,有效解决了分散建设、重复投资的问题,提升了电子政务建设管理水平。行政审批及其他行政权力运行归入了x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逐步实现线下线上业务协同、“零距离”办事、行政审批事项“仅跑一次”,为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提高政务服务网办率提供数据支撑。

二、做好各类平台的运行维护工作。一是及时在公众信息网水务局网页和x市政府信息公开水务局网页等网站上发布各类信息,按照信息发布审核流程,经分管领导和保密工作人员审核后再上网,做到涉密不上网,上网不涉密。二是做好政务微博、政务微信等新媒体的运维工作,让其成为群众了解水务工作的新窗口。

三、做好智慧城市项目的管理和推进工作。通过政务数据平台以联机的方式实现与其他相关部门的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实现供排水服务的精细化服务和管理,加强联合监管。将相关业务系统并入x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平台和x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进行统一运维。并按照《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的通知》(崇府办发〔xxxx〕xx号)要求,做好智慧城市具体项目的方案编制、组织项目申报、项目招投标、项目内容管理、推进实施、项目管理和验收等工作。

四、智慧服务推进水务工作。一是推广使用巡河app,形成信息网络,利于基层河长第一时间向上提供第一手资料,强化日常巡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二是专人运维山洪预警系统,实时监测水情、雨情、灾情,为防灾、减灾打下坚实基础,也为及时抢险救灾提供实时资料;三是推进智能化农田灌溉按项目,实现手机、计算机远程操控,智能喷灌,增加灌面,提高农作物产量。

乡镇产业发展总结篇十

在打造“西部车城”的过程中,市委、市政府不断创新工作思路,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政策和措施:

通过积极推动优势企业兴建园区,构筑企业发展平台,走出了一条企业扩张——政府支持——企业建园——以园招商的路子。近年来,全市相继建成了机车工业园、汽车工业园、橡胶工业园、南骏工业园、现代商用车生产基地等一批以优势企业为依托的工业园区或生产基地,利用优势企业的凝聚效应,引导外来企业和新建企业向园区集聚,逐步形成一个又一个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现代商用车生产基地建成后,已成功引进了利原座椅、岱摩斯变速器、韩一内饰、斗成轮毂、森特尔直拉杆、世钟消声器等多家配套企业入驻,形成了以现代商用车为核心的车产业集群。

充分发挥“西部车城”的品牌效应,通过招商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集聚企业。近年来,我们先后引进了湖南同心、四通车业、晨风传动、现代等车企业及配套企业,特别是现代,它是拥有世界一流的汽车制造企业-韩国现代和中国商用车行业骨干企业-南骏汽车两大集团强强联合打造的具有全球竞争力和自主研发能力的世界级商用车产业基地,大大提高了的车产业的制造能力,是车产业的龙头企业。对于车产业的配套企业,我们要瞄准车产业发展方向,细化产业分工,加强产业协作,努力实现配套本土化、发展规模化和经营国际化。重点发展与车产业配套件及零部件的生产。已从单一的机车向以“车”为链条的产业群发展,初步形成了车产业龙头企业与车配套企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

为进一步强化商用车项目的建设服务,确保现代商用车项目的如期投资。一是在服务机构上打破常规,市上成立了现代项目推进指挥部,遇到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难题,书记、市长亲自牵头协调解决。办公室设在市开发区管委会,办公室人员分别由发改、经信、规划、国土、环保、水务、住建、安监等有关部门抽调,具体负责该项目建设协调,兑现“只要企业定了干,一切手续我们办”的承诺;二是在审批方式上打破常规,经研究决定,凡涉及现代商用车有关项目,各部门独立审批,互不为前置,有效加快了项目在审批环节上办理速度;三是在对上协调上打破常规,在涉及生产企业准入、产品市场准入和内燃机产品生产许可证上、市经信、发改、环保等相关部门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采取灵活方式,加快实现了现代商用车项目市场准许。

根据车产业的特点,自我定位,两手齐抓,开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积极瞄准国内市场,努力构建和完善营销网络,培育市场资源,依托市场拉动车产业发展;努力开拓国外市场,大力实施“走出去”的营销策略,寻求新的发展空间。机车厂已完成了在东南亚、非洲,中亚、欧洲等主要机车进口国的营销布局,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出口机车供应商。现代汽车有限公司是南骏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和韩国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各持股50%的中外合资企业,拥有比较丰富的市场信息来源、比较完善的营销渠道或营销网络以及相应的营销人才。现成的营销渠道可以大大缩短合资企业产品进入国内外市场的时问,降低进入成本,消除许多进入障碍,消除一般新企业普遍存在的营销瓶颈效应,使整个企业生产经营迅速走上正轨,从而有利予从整体上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加快资金回收。

市科研能力在西部地区具有一定优势,但在汽车整车与零部件研发、设计以及人才培养上与国内其他汽车产业聚集区域有较大的差距。市整车企业的研发中心多在国外和省外;的一些零部件企业具备了一定的设计研发能力,但整合本地产学研资源攻关核心关键技术的.案例较少;服务于整个产业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和提供公共检测、认证服务的平台目前还没有建立;培养汽车技术人才的职业学校是近几年才成立的,还处于起步阶段,未形成规模,培养出的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难以达到市汽车产业综合功能区汽车产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市汽车产业综合功能区机械类和电子类零部件配套企业较多,产品种类多种多样,但是发动机、汽车电子、自动变速箱等核心关键零部件缺失较严重。另外市汽车产业综合功能区的零部件与整车配套存在一个错位问题,表现在本地零部件配套企业多为外地整车(机)厂配套;而本地整车的配套体系尚未完整建立起来,本地生产的零部件难以进入本地整车企业的配套体系,本地整车的配套多从外省采购,这种错位造成了企业成本的增加。

汽车产业是少有的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与劳动密集于一体的产业,而汽车是由上万个零部件组成复杂产品,涉及钢铁、电子、机械、橡胶以及能源、金融、保险等行业。汽车产品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制造过程涉及多个领域,需要多方的参与,这样就难免形成多头管理、政出多门局面,同时各利益相关方各自关注点不同,缺乏必要的沟通和协调,难以有效整合资源,从而制约了汽车产业发展壮大。

针对以上市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我们提出了以下几方面建议和意见:

首先做好人力资源规划,通过校企联合和订单、定向培训等形式,加大各层次人才职教培训力度,出台人力资源引进培养的政策机制,特别是高端人才和研发人员的引进和培养。其次加快生活服务设施的建设,为科技研发创造一个好的配套生活条件。再次是构建一个好的金融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等创业服务中心,围绕汽车研发产业发展,创建一个好的创业环境,“筑巢引凤”,吸引更多高水平汽车研发人才入驻汽车产业园区。

一是大力引进市内缺少的关键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面向国内外大量引进发动机、变速器、车桥、转向器、制动器、电控系统等高技术含量、高精密度的零部件制造企业,适应汽车产业日益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二是在财税政策上鼓励市内零部件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既提高了产品竞争力,又降低了综合成本;三是出台支持政策促进市内整车企业主动提高零部件配套本地化率,以解决进口零部件成本太高,影响整车竞争力和盈利能力问题,进而带动零部件与整车同步发展。

造车产业门类齐全,既有机车、又有商用车、改装车、零部件,各有专长,各有特点,建议建立有效沟通机制,成立“汽车行业协会”,整合各方资源,实现造车企业资源、信息共享。

成立“汽车行业协会”势在必行:一方面从宏观上“把脉”汽车行业,及时有效地与国家汽车行业协会及各个省市汽车行业协会进行广泛沟通对接,做好市场调研,做好为汽车行业发展进行统一、科学的规划,调节供求关系,引导企业横向联合,走网络化、专业化发展道路,促使汽车从附属型走向独立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从微观上汽车行业不正当竞争、价格问题市场散乱等为的存在,需要汽车行业协会利用中介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和行业自律作用来稳定汽车市场。

乡镇产业发展总结篇十一

我局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举办第二届乡村旅游文化节的号召,成立了县城管局旅游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副局长担任,成员由局相关领导和下属各股室(所、中队)负责人组成,并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各项保障工作落实到位。

举办旅游文化节是我县展示客家新面貌的又一大盛事,是我县“强攻工业、主攻旅游、产业兴县、富民强县”的重大举措。强化环境整治,做好第二届乡村旅游文化节的环境保障工作,是我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局干部职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充分认识到旅游工作的重要性。

大道景观绿化提升工程是我局的重点工程项目,是旅游文化节我县对外展现城市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大道原有设施档次低,绿化残败,路沿石损毁、材质风化严重,旅游文化节前重点打造该路景观绿化迫在眉睫。为避免重复建设产生的巨大浪费,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局依据县委、县政府的要求,按照“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科学调度,狠抓质量,实行工程进度倒排工期,每天一上报,每周一调度,全力以赴将大道景观绿化打造成我县的精品工程,力争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不落后。该工程招标价约1300万元,实际工程造价达1800万元,该工程经专家评议可申报省级优质工程。

(一)抓环卫保洁,确保环境洁净。为提升县城环境卫生质量,全面消除卫生死角,在城市“牛皮癣”治理、主街道清扫保洁市场化的基础上,由保洁作业公司全面接管小街小巷,新增清扫面积20余万平方米,城区清扫保洁实际总面积已达165万平方米,基本实现城区环卫保洁全覆盖,达到保洁工人增加、保洁时间延长、保洁范围扩大的目的。为确保旅游文化节期间的作业效果和卫生质量,在作业公司日常保洁与监管的基础之上,制定网络式巡查机制,监察管理人员不间断巡查监控,及时发现问题适时督办整改,确保了城区道路更加干净整洁,街道面貌焕然一新。结合大畲“三送”精品点的建设要求,制定了环卫工作方案,在重要节点部位,实现垃圾袋(桶)装,设立垃圾临时存放点、垃圾桶、钩璧箱等,配备卫生保洁人员,重点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置和道路、河流整治保洁工作,确保第二届乡村旅游示范点生活垃圾收集率达到90%以上,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为进一步提升农村环境卫生质量,拟在20xx年投资990余万元在新建城区、小松镇、高田镇、横江镇、屏山镇等建设8个垃圾中转站,现已做好可研报告,并制定了实施方案,项目建成后,实现转运生活垃圾达100吨/日。

(二)抓城管监察,改善市容秩序。为迎接和备战第二届旅游文化节,我们按照“依法治城,管教结合,标本兼治”的原则,对城管监察职能进行了重新界定,由单一的市容秩序管理到依据法规综合行使环境卫生、市政道路、园林绿化等方面执法监察职能,把城管监察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创新了管理机制,节约了行政资源,提升了工作效能。其次实行网格化精细管理,将城区划片分块,按照定人、定时、定岗、定责的管理模式,建立党员示范岗和管理示范路,设立岗位公示栏,公开管理信息,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使一个党员成为一面旗帜,让一面旗帜形成一个样板,每一个样板都充分展现管理成效。再次是严格标准规范管理,以市容秩序监管为侧重点,着力根治城区街道乱停放、占道经营、户外广告设置等市容管理顽症,重点抓好市场“脏乱差”、夜宵摊点扰民、出店经营等难点热点问题的集中整治。据统计,今年以来,余土监管中队整改、制止渣土运输污染550余起、查处50余起、责成清理污染路面300余起;城管监察各中队开展专项整治30余次、查处夜市摊点60余个、疏导整改流动摊点3200余个、整改查处出店经营3000余起、纠正查处乱停放车辆4600余起、清理查处违章户外广告760处等,坚持整治一起巩固一处,改变以往“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不良现象,有效改善市容环境,逐步提升城市形象。

(三)抓市政管护,完善设施功能。按照为民、利民、惠民的基本原则,对市政设施维护实行无缝隙、无死角、全覆盖管理维护,多渠道争取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功能,及时恢复受损设施,避免城区道路残缺、窨井盖缺损、防护栏破损造成的安全隐患,认真做好下水道疏通工作,尽可能地减少雨季发生内涝。强化主次干道路灯管理,推进小街小巷简易路灯安装,全面消除夜间照明盲区。旅游文化节前先后更新维修市政设施近200余处,给南苑路、邮政北路等十余条小街小巷新安装简易路灯200余盏,投入53万余元资金,对检察院南侧约160余米道路进行路面硬化,投入600百余万元完成大道人行道提质改造,消除断头路、泥巴路、修复破损道路及窨井盖数十处,进一步方便群众出行与休闲需要,便利惠及城区千户万家,及时消除了各类安全隐患,受到人民群众广泛好评。

(四)抓好节点美化,扮靓县城环境。一是营造了节日喜庆氛围,做好城区旅游文化节期间的美化、亮化工作,先后采取自筹方式投入近十万元,在大道、站前广场、沿江路、琴江路、西华中路等繁华路段摆放了花圃,两边树上悬挂了小红灯笼3万余个,并对重要节点进行了美化绿化。二是结合我县第二届乡村旅游文化节整治任务,从亮化美化入手,着重做好城区主要节点、交通要道美化装饰,新安装火树银花等亮化设施,从而优化感官视角。消除脏、乱、差地段,抓好陈旧受损设施的修复改造,对桂花屋进行立面修缮,改造客家风情街亮化等,努力彰显客家风貌,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

(五)抓好城区绿化,改善人居环境。紧抓绿化种植时节,按照“高标准种植、高水平管护”的基本要求,倡导植绿、护绿、爱绿理念,高质量做好城区绿化苗木种植补植,加强绿化设施的日常管护养护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损毁,努力提高植被成活率。重点做好主要干道的绿化美化,先后投入近60万余元完成城北大道行道树香樟种植、沿路亲水平台柳树近600余株柳树、3000株爬墙虎的栽种,扎实做好沿路绿化改造,协助做好业主单位规划建设了琴江公园、城南入口景观等,新增绿地面积近20万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35.52%,新增0.5个百分点,城区人均绿地大幅增加,城市品位大幅提升、人居环境大幅改善。

在城管局广大干部职工众志成城,共同辛勤努力工作下,城区及旅游沿线的卫生干净整洁,秩序畅通良好,确保了旅游文化节期间“街净、路通、城美”,展现了客家的新貌,彰显了赣江源头旅游新城的靓丽风景,赢得了各级领导、各地来宾的赞誉和好评。

乡镇产业发展总结篇十二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提出“一白一黑加一绿”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对产业结构进行合理调整,按照南棉北粮的格局发展壮大第一大产业。镇党委、政府紧紧按照县委的安排部署,以提高农民收入为目的,立足资源优势,加大棉花种植规模,引进优良品种,加强对棉间的管理,建立棉花加工收购点,已经形成了一条产、供、销一条龙的服务网络,为我县成为棉花基地提供了保证,也加快推进了我镇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镇地处县城以南,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接壤,气候干燥,四季少雨,适宜棉花的生长。全镇土地总面积为912平方公里,适宜耕种面积达18.5万亩。截止到20xx年未,棉花种植面积14.5万亩,其中亩产皮棉在130公斤以上的种植面积达13.5万亩,棉花总产量达45万担, 比20xx年增加3万余担。

1、领导重视,形成合力

棉花产业是我镇的支柱产业,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镇党委坚持把发展棉花产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真正抓到手上,坚持“改良品种,优化布局,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思路,形成科学合理的棉花生产区域布局,坚决退出低产低效棉田,向高产高效棉田集中。加快棉花向优质产业化发展的步伐,以提高单产,增加收入为重点,调整棉花产业内部结构,把棉花种植引向优质高产,增强市场竞争力。不断巩固其主导产业地位,在确保粮食安全前提下,稳定棉花种植面积,防止棉农盲目种植及低效种植。

镇党委高度重视在有关会议上,多次研究解决棉花种业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坚持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党政领导和分管领导经常深入现场,进行实地调研。领导分片包干,与村(场)干部密切协调,以棉花相关环节实施量化管理与年终评先评优挂钩,引起村干部重视,形成有机的管理局面,为全镇棉花丰产提供了保障,把握了方向。

2、重视技术

技术服务指导与培训始终是棉花产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我镇20xx年选送部分村干部及种植能手共28名到县党校学习种植技术。广泛开展村(场)内“种植能手”“致富能手”经验交流,大大提高了棉农民的操作技能。以及利用“科技之冬”、“科技下乡”等活动,组织广大棉农进行先进管理技术的培训,共举办培训班40余场次,提高了棉农的专业素质和全镇棉花管理总体水平,为先进种植技术的推广奠定了基础。全镇14.5万亩棉田全部采用宽膜高密度栽培技术,并实现集中连片种植模式。

3、因地制宜,选用良种。

4、优化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根据我镇土壤养分含量和棉花目标产量要求,进一步优化配方施肥,及时补充所需微肥,在盛蕾期、盛花期实施两次叶面喷施锌、硼等微量元素,同时认真实施氟乐灵化措施,防止草荒,提高肥料利用率。

5、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维护农民利益,提高农民人均收入。

镇党委、政府认真分析当前棉花市场形势,结合**县经济发展战略,依托棉花产业优势,立足提高农民收入,在降低棉花收购成本上下功夫,牢牢的把握“久玖棉业”对全县经济的拉动作用,通过“招商引资”这一有效途径,引进了一批“龙头项目”,带动了全镇棉花产业的发展。20xx年、20xx年两年先后与疆内大型企业纵横集团、香港百隆集团久玖棉业等达成协议,引进资金近20xx万元在“塔南片区”建成了棉花收购站3处,有效地解决了多年以来塔南棉农售棉难的问题,实现销售旺季日均收购量达300吨以上的良好景象。此外,还引进资金1000万元在镇中心区域修建了日收购量达到200吨以上的“富丽”棉花收购站。通过收购点片的合理布局,有效的降低了售棉成本,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同时,一批大型企业的引进,也带动了全镇经济的快速发展,拉动了二产、三产的增长比例,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又增添了新的渠道,农民增收也进一步提高。

6、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水平。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切实将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春季为广大棉农提供棉种、地膜等农业物资信息,而且有效杜绝了假冒伪劣农资的销售渠道,也保证了农资质量,有效降低了棉花的投入成本,仅此一项就为全镇棉农节约投入成本上百万元。

20xx年我镇棉花生产将沿着“面积求稳定,产量求突破,效益上水平,套种上档次”的发展方向。以优质、高产、高效、创新为发展目标,确保棉花生产的稳中求增。同时,在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前提下,保持主导产业地位坚决不动摇,继续按照“稳棉增粮”的工作思路,调整好粮棉比例,紧紧围绕**县“一白一黑加一绿”发展战略,走好“招商引资”这步棋,进一步加快优势产业转换步伐,在“转换”上多谋划、多设想,将棉花产业做优、做强。

(一)稳定面积、改良品种、科学种植。

20xx年灌溉用水将会出现紧缺现象,为确保丰收,我镇将采取稳定“中棉”、减少“长棉”、调整密度、提高单产等措施,在具体种植品种上,选择性的进行调整,种植一批高产量、耐旱耐碱性强、抗病性强的品种,尤其要推广产值高、产量大的品种,彻底改变多年来棉花种植品种单一化,而阻碍丰产增收的现象。增加棉花生产的科技投入,加强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推广高密度宽膜种植、滴灌等先进技术,实行科学管理,降低投入成本,提高亩均效益。

(二)推广科学套种、提高亩效益。

为在有限的土地内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提高植棉效益,将在棉田中套种一些小农经济作物,切实提高小农经济作物的品质和档次,淘汰低价位的其它经济作物,选择价位高,棉经共生时间短,相互影响小,市场销路好的经济作物品种进行棉田套种,实现合理利用有限土地、创造更大经济效益、提高农民纯收入的根本目的。

(三)结合地域资源优势,优化棉花区域布局。

按照“三南三北”战略布局,进行种植区域的合理规划,进一步促进“南棉北粮”种植格局的形成,逐步消除低产田、进一步提高优质棉花向高产区聚集,形成塔南棉花高产密集种植区。在管理上,充分利用地理资源优势,对片区土地进行合理规划,实行连片种植模式,便于机械作业,降低人力成本投入,加速将资源优势转换为产业优势。

(四)引进资金项目、促进产品深加工。

首先针对“棉花一身都是宝”这一认识,继续引进一批项目,开发棉花产业的深加工,从现有的棉花收购,发展到棉籽榨油、棉杆压缩制板材、青贮饲料加工、贮藏等棉花周边产品的开发,建立一、两个“龙头企业”,有效促进全镇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同时,鼓励、扶持村级合作经济,利用地域产业优势,围绕棉花做文章,推动我镇乡镇企业的发展,从而达到不断提高棉花产品附加值的目的。还可以结合建立的项目,有效解决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20xx年是充满希望的一年,镇党委、政府有决心、也有信心带领全镇各族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继续坚持棉花产业的优势资源主导地位,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优势产业转换步伐,坚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道路,坚持以带动农民增收为根本目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抓住机遇,把棉产业做得更大更强更好。

乡镇产业发展总结篇十三

xx年,商务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破旧立新,解放思想,担当作为,在康美经济发展中作出了应有贡献,也取得了一定成绩。我县在全省xx个服务业强县培育三类地区中名列第二,获得省政府充分肯定;在第十六届中国会展大会上,xx被评为“中国最佳会展目的地城市”;成功获评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创建名单,是x省首批x个示范县之一,也是x地区唯一入选的区县;xx农产品网销典型鱼妈妈荣获商务部国际电商中心颁发的xx年度中国农村电商致富带头人;xx年,商务局首次获得绩效单位业绩考核优胜(满意)单位。

(一)全力推动深绿发展

1、招商引资科学性实效性进一步提升。招商引资着力告别低小散和遍地开花的局面。一是招商考核从数量向质量转变,在我县因为临湖整治和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调整,招商可用资源变少的情况下,我局及时将考核从数量转为质量方向,全面取消乡镇具体项目任务指标,不考核乡镇硬性的招商到位资金,侧重项目服务、落地,实行绿色激励发展考核。xx年,新引进个性化产业项目xx个,亿元;总部税源企业新引进xxx家,累计达xx家,亿元;实际利用外资xx万美元。二是强化三级推进机制服务重点项目,围绕推进重点招商项目,充分发挥商务局、县领导联系招商引资小组和县主要领导“三级推进”工作机制,基本做到每月召开一次招商引资联席会,切实服务银泰项目、x岭项目、姜家山地探险公园、总部共享经济等一批重大项目,通过三级推进机制全年协调解决问题近xxx个,如银泰项目从xx年x月x日破土动工,xx年xx月xx日开业,刷新了以往银泰项目的建成开业记录。集中力量在建立深绿产业资源共享平台、片区组团考核等方面开展尝试,改变各个乡镇平台各自为政、分散考核、单打独斗的招商局面,力求统筹全县资源要素,精准产业发展,推进重点项目。三是紧盯“两时两业”力求拉长短板,“云上石林”山地公园项目、xx汽车公园、xx银泰城等项目开业,有序推进鲁能亚运场馆、姜家山地探险公园等项目建设。积极推动xx国际会议会展中心选址建设,完成选址论证。积极对接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等一级协会,成功引进第十一届中国(x)城市会展发展大会和全国青少年电子信息智能创新大赛x赛等活动,吸引品牌会展落户。在水饮料产业上,引进丹然饮用水生产项目总投资xx万元,生产线设备已进场;在生态农业上,引进冠维生物科技项目总投资xx万元,投产后预计税收可达每年xxx-xxx万元;在数字经济上,依托xx智谷大厦,引进x每日互动、远算、微链、禧越等x家企业。

2、商贸流通业态品质进一步提升。一是丰富商贸业态,形成以骑龙巷、银泰城、鱼街、秀水街、万诚广场、啤酒小镇为支点,覆盖全城的主客共享消费格局。xx银泰城(广场店)推进顺利,已与xx月xx日盛大开业,是我县首个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文化于一体的现代城市商业综合体,招引了周大福、鲍师傅、横店影城、星巴克、屈臣氏、绿茶等xxx多个品牌业态入驻,%,开业前四天,总客流突破xx万人次,总销售实收业绩突破xx万元。因为银泰城,xx有了城市生活的新感觉。二是做亮美食品牌,唱响xx味道,比武研发提升餐饮水平,全年举办美食比武活动x次,邀请x卫视、x电视台等省市县媒体全程参与,扩大比赛的影响面和宣传效应,其中“杭+新闻”发表的《色香味俱全的“白汤鱼头”上桌啦,“xx鱼头王”做的就是不一样》阅读量达xx余万人次。在“舌尖上的x”厨神争霸赛之xx鱼头王争霸上,xx鱼味馆(x店)的宋建仁夺得了专业组“金牌鱼头王”,千发集团捕捞一队许能和赢得了民间组冠军。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栏目专程来我县制作了美食纪录片《千城百味》,宣传我县地方特色美食与手艺传承。骑龙巷街区倾力打造“味道镖局”,集成街头小吃(全县xx个乡镇的本土特色小吃)、本帮菜品、异国佳肴,成为x餐饮圈的著名网红打卡点。三是优化城市旅游,骑龙巷街区在x月xx日正式开街,成为xx城市旅游的网红打卡点,仅五一期间就接待游客xx.x万人次,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网等xx家全国媒体刊播新闻xx条,全年接待客流量约xxx万人次。提升老街区,秀水街先后举办了新春游园活动、花卉展、全民饮茶日、铁人三项、国际网红美食节、龙虾啤酒节、泼水节、贺齐庙会等活动,吸引市民游客达xx万人,营业额达到xxx万元。

3、市场供给强监管惠民生促消费。一是抓监管,全年各类检查行动出动人员xxx余人次,全年商贸流通领域保持平稳;积极牵头有关部门组织商贸流通领域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检查,加强商超、市场等人流密集场所管理,督促开展宣传、培训、演练,主动消除安全隐患;主动抓好成品油市场专项整治,发现并督促整改消防安全问题xx个、合法经营问题xx个、流动加油问题x个,自储柴油问题xx个。二是惠民生,认真做好节假日期间和极端天气期间重点商贸企业监测工作,抓好重要商品保供工作,确保突发事件时生活必需品不断供;做好粮食保障,扎实推进“放心粮油”示范企业(店)创建,顺利完成x家示范企业、x家示范门店的创建任务;做好应急物质储备工作,完善物资仓储条件,及时足额采购防汛救灾物资、冬季救灾物资。三是促消费,积极开展市场促销,先后开展奇屿市集年货节、x月全城消费狂欢、骑龙夜市、春秋两季汽车展销会、金秋购物节、新春购物节等消费促销活动,仅秋季汽车展销会成交额就超xx万,通过市场促销,累计拉动消费x亿元。

(二)服务大局担当作为

1、积极承担机构改革新增职能。在划入会议会展、成品油、应急物资储备职能,但没划入人员的情况下,提高政治站位,克服人员紧缺,主动担当,推动工作不等不靠不抱怨。一是会议会展工作不停步,屡获肯定。在特别生态功能区建设中对上争取政策过程中,加强省市主管部门互动,与市商务局就特别生态功能区会展板块推进实施方案及政策措施清单达成共识。完成xx国际会议会展中心选址研究规划,成功举办xx第十一届中国(x)城市会展发展大会、全国机器人青少赛x赛、xx论坛等精品会展,“xx论坛”荣获xx年度x市会议展览业优秀品牌会展项目,我局被评为xx年度x市会议展览业会展工作先进单位、第xx届中国国际丝绸博览会最佳组织奖。针对xx旅游淡旺季明显,会议会展对住宿、餐饮、旅游等延伸产业的带动作用发挥不足,与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等国家一级协会对接,洽谈中国健康产业大会落户xx事宜,争取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力争品牌会展永久落户xx。二是成品油管理不缺位,平稳有序。在工作中锤炼队伍提升能力,成品油职能划转却无人员划转,商贸监察中心在一个科室一个人的情况下,也圆满完成各项任务,笑称同一个人管地沟油和管成品油。在护航新中国成立xx周年启动社会面防控一级响应时,从x月xx日至xx月x日,我局正常工作不耽误、巡防工作不打折,局机关干部全部参与,同时xx粮储公司职工xx人,总计xx人班倒在xx镇城区xx个加油站和规模超市到点值守,连续上班半个月,累计值班xxx人次。三是应急物资储备不等待,走在全市前列。我县在物资采购、仓储提升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均走在前列。x月完成部门应急物资交接,x月完善物资仓储条件,x月购置防汛救灾物资,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2、主动破解重点项目推进难题。一是落实“三级推进”工作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招商引资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加速项目落地,全年预审项目xxx个,县领导牵头召开招商联席会议x次,帮助山地探险公园、银泰城、总部共享经济等项目解决各类问题近xxx个。二是成立项目专班,先后x岭专班、银泰专班、总部产业专班、骑龙巷工作组等重点项目服务机制,任务明细化、目标节点化,加快项目推进。针对重点盯引的“两时两业”x岭冰雪项目,每月召开项目推进专班会议,对项目落位、“多规融合”协调、项目方案等问题开展服务,两次形成书面材料向县主要领导汇报;针对“海岛政策”取消,总部经济政策没有优势,成立总部产业专班,大力发展总部共享经济,截止目前共招引总部共享经济企业xx家,亿元,成为税收增长的有力支撑;针对骑龙巷的业态优化升级,成立骑龙巷工作组,实行“一周一报”工作机制,各成员单位按照各项工作任务倒排时间表,在设施建设、业态打造、项目落地、活动导入、宣传推广、政策保障六方面力推骑龙巷业态打造。先后召开工作组会议x次,新导入驻唱酒吧等业态正常运营,城市民宿即将开业,谦岛书院开工建设,策划打造了“骑龙夜市”、“味道镖局”等夜间旅游新载体,举办xx新春“游龙会”,以活动聚人气,累计接待客流量约xxx万人次。三是深入开展三服务,省市交办的x年未解决的“三服务”难题得到实质性突破,积极协调xx公司淡竹加油站经营权变更,在明确加油站地址为二级水源地红线范围外,向省市商务部门对接现企业通过经营主体变更路径重新申领成品油零售经营许可证书,协调有关部门落实材料办理。帮助银泰协调解决营业执照注册变更、办公场地用房、供电用电、人员招聘、开业庆典等问题xx多个。完善“亲商卡”制度,共发放“亲商卡”xxx张,为xxx位持卡客商提供健康体检服务,发放旅游大门票xx张。以亲商卡为桥梁和纽带,营造亲商、重商、爱商、敬商、护商的投资环境,优化我县营商环境。

(三)讲求方法突出绩效

1、产业推进,聚焦绩效更重贡献。招商引资产业推进,改变以往的项目数量观、资金总量观,从项目签约率转向项目落地率、建成率、贡献率。强化绩效考核,进一步聚焦项目落地率、建成率和贡献率,以结果为导向,招引空间占用小,经济效益好、投入产出比高的优质产业项目。xx年至xx年,经我局认定的招商引资产业项目共xxx个,正常推进建设或开展业务的项目共xxx个,xx个项目处于终止推进或已经注销状态(其中xx个项目由于企业自身原因,迁出xx或注销企业而终止项目,x个项目选址问题暂时处于停滞状态),综合项目建成率为xx%。目前产生税收xxx万元,解决劳动力约xx人,项目认定当年所有项目全部完成公司注册并注册资本金到位,即项目当年落地率为xxx%。

2、电子商务,聚焦农村更重富农。成功获评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是x省首批x个示范县之一,也是x地区唯一入选的区县,顺利争取xx万元中央专项资金支持。一是开创一个农村电商新模式。以推广特色农产品网销、农村电商物流班车为载体,积极打造“线上营销+线下物流+公共服务”为一体的xx农村电商发展新模式,解决农民销售农产品“开始一公里”难题。二是持续开展电商助农活动。按照全年生鲜农产品的季节分别,举办电商助农产品上行系列活动。做到统一文案策划、统一包装设计、统一宣传转发、统一货源品控、统一物流合作,让农产品转为网货变得简单易行。三是培育一批农产品网销大军。建立“xx情结人”“农村情结人”等特定超级用户群,着力打造以xx农品馆、安厨电商、千旅电商平台为支撑,以社群营销为主线的线上农产品营销体系,成功培育“秋莲妈妈、xx鱼妈妈、梓桐粉丝妹、汾口村姑”等xxx多位农产品网销大军,直接带动基地销售近xx家,受益农户超xxx户。xx年,亿元,%;实现生鲜类农产品线上销售xx万元,同比增长xx%;县农品馆销售农产品xx万元;亿,%。

xx年,县商务局将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县委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化破旧立新,强化担当作为,加快推进高标准保护、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水平创新,精准产业招商,加快业态转型升级,践行深绿发展,争当“两高”发展排头兵。

(一)以“产业地图式招商”为统领,促深绿产业高质量发展

产业地图式招商就是编制项目落地端地图和项目来源端地图,在两者之间通过专业招商小分队、落地服务的三级推动机制构架一条“x+x”的专业的'招商服务路径。重点解决“招什么项目,到哪里招,往哪里落”等一系列困境,实现精准招商、深绿发展。

一是编制落地端“产业资源图”。根据县里的产业导向目录和空间布局指引,一平台一主业,形成五大平台差异化发展格局,对于五大平台、重点乡镇有明确、详细的战略规划,包括发展现状、产业定位、产业体系、建议项目、实施方案等,并且制作成地图式图样,对于这些区块的产业发展,形成“一盘棋”招商思想,让专业招商人员耳熟能详。深度挖掘现有可用土地、闲置楼宇和厂房、绿色生态资源、产业配套资源等,融合产业导向和产业政策,汇聚于xx县深绿产业资源信息共享平台。根据各个平台、乡镇的空间布局和产业定位,鼓励“平台+乡镇”、“乡镇+乡镇”合作招商,抱团发展,突出优势整合资源,精准项目落地,形成全县“一盘棋”招商体系,全力发展和打造相关大旅游、水产业、环xx生态金融资本圈等特色产业。

二、编制来源端“产业招商图”。深入调研、细分大旅游、水饮料、生态农业、健康产业、金融资本等我县重点发展的产业,了解哪些是xx所需要的、哪些是企业想要的。根据本地条件和该产业的对接点,以世界xxx强、国内xxx强、央企、行业xxx强企业、投融资机构、协会、商会等为重点,通过科学分类、详细整理、系统筛选,形成招商的xx公司名单,并对潜在投资者进行分析和锁定。明确产业招商半径和招商方向,编制来源端产业招商图,实现外出精准招商。围绕产业导向和产业链目标,对全国范围内目标招商地区、目标招商客户等精准排摸,深度挖掘朋友圈体系,不断挖掘意向客户群体和目标项目,按图索骥、精准突破。

三、构建“x+x”的产业招商体系。“x”是打造一支专业的产业招商队伍和统一的招商服务平台。x支专业的产业招商队伍,优化招商考核体系,组建以平台、产业部门平台、重点乡镇为核心的专业招商队伍;一个统一的招商服务平台—深绿产业资源信息共享平台,涵盖项目洽谈、预审、审批、建设、完结的“一条龙”服务。创新招商审批红绿灯功能,督促审批单位加快审批时效,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对客商地域,资源点击率、资源搜索偏好,项目转化率等指标大数据分析,实现精准招商。提高产业服务部门对在谈项目和重点项目联合审查、联合服务的水平。“x”是指专业招商小分队、项目预审机制、三级协调推进机制和重点项目专班。三产牵头部门建立招商小分队联系主导产业,文广旅体局牵头组建大旅游招商小分队,农业农村局牵头组建大农业招商小分队。充分发挥商务局、县领导联系招商引资小组和县主要领导“三级推进”工作机制。

(二)以商贸规划为统领,促城市旅游品质内涵提升

一是抓业态调整规划。聚焦“两时两业”,着力在夜间经济上寻求突破,重点做好三个业态调整规划,日月天地板块夜市布局规划、大排档音乐酒吧一条街业态提升规划和新安大街商业步行街业态调整规划。日月天地是xx大排档的原址所在地,充满市民夜宵的怀旧元素,而且日月天地和市民小区有一定距离,发展夜市不影响周边居民生活,该板块也已经初步形成了夜宵夜市的零散经营形态,稍加规划调整、业态提升,就可以打造成为xx最具代表性的夜宵夜市。结合鱼街现有的业态特点,编制大排档音乐酒吧一条街业态提升规划,打造xx夜间经济新亮点。骑龙巷和银泰城相继开业,而新安大街两侧商贸业态单一,形象参差不齐,已无法满足全新商贸格局下的消费需求。启动新安大街的商业步行街业态调整规划,打造从骑龙巷到银泰城,贯穿新安大街的城市商贸新商圈。

三是抓xx味道推广。成立“xx味道”特色美食品牌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梳理餐饮发展的体系、路径,加大扶持力度推进“xx味道”特色美食品牌的打造。充分挖掘本地特色美食,聚集并分享xx的特色小吃、风味美食,塑造“一乡一品”,重点打造xx本土美食一条街。鼓励“名菜、名宴”市场推广,提升餐饮行业创名店、做名菜、造名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集收购、加工、冷藏、销售等功能为一体的本地特色优质食材供应链平台建设,加大“餐饮+消薄”的深度融合。做好美食产品研发,鼓励餐饮企业传承并发展“xx味道”,不断提高xx餐饮的认知度和美誉度。

(三)以电商示范县为统领,促xx电商模式上台阶

一是补短板,抓项目推进。按示范县既定项目推进进度,加快项目落地,补足我县农产品电商发展中的短板,加大流通端的电商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依托xx生态优势及产业基础,开展生鲜活鱼、生鲜水果、特色食材、茶叶等电商产品供应链的升级和改造,建立电商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和电商农产品标准化及溯源应用。同时,在前两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夯实线下电商物流的基础,继续推进好村级电商物流班车项目,强化资金保障。

二是扬优势,抓网销队伍。进一步发挥我县电商优势,加大线上营销体系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力度。强化我县独有的社群电商体系建设,在线上品牌店搭建和电商农产品区域品牌打造进行进一步的提升,做出亮点。结合疫情期间的实际,进一步扩充“网销大军”的队伍,重点引导旅行社业主、导游、民宿主等文旅行业从业者在线上营销xx特色农产品。同时,在公共服务端进一步强化县乡村三级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将公共服务真正下沉到乡镇、企业和基地,助力农产品优质优价促增收。

三是找亮点,抓信息宣传。重视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创建的经验总结,持续在各级媒体、平台大力宣传示范县推进过程中的做法和成效,打造xx乡村振兴品牌工程。同时,依托官媒、传统媒体、新媒体等途径形成完整的宣传矩阵,引导企业、旅游届、异地商会等群体,利用社群营销、新媒体等多方式、多渠道宣传xx特色产品、产业及品牌,扩大xx农产品网销的辐射面和带动性。

(四)以健全机制为统领,促粮食和物资保障更顺畅

一是抓物资储备体系建设。推动政府储备与社会储备,实物储备与技术储备,分散储备与集中储备有机结合,将粮食、食用油、应急救灾物资、冻猪肉储备等纳入储备范围,全方位、系统化提高民生物资保障能力。

二是抓采购轮换机制建设。进一步改进紧急采购机制,提升紧急物资采购现款结算的时效性。同时积极对接省市有关部门,明确物资轮换、报废的指导年限,细化物资报废、轮换和清退事项,明确物资报废的具体操作流程和不回收物资的资产划拨事项。

三是抓部门联动机制建设。巩固并完善粮食应急保障体系,修订粮食应急保障预案,有效解决紧急情况的粮油保供。搭建救灾物资信息管理平台,实时动态掌握应急物资储备情况,建立健全我县救灾物资储备使用管理机制、县物资储备管理办法和救灾物资应急保障联动方案。在已有物资保障基础上,建立起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共建共享、协同应对、体系完整的粮油和物资保障机制。

(五)以党建工作为统领,促商务铁军服务上新水平

一抓教育提队伍。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永葆政治忠诚、强化思想武装上更加走深走实,在提高政治站位、服务大局全局上更加有力有为,在强化政治担当、推进守正创新上更加稳中求进,在优化营商环境上更加风清气正,努力做到思想认识站位更高、对标看齐理解更深、落实落地行动更快、走在前列示范更好。深入开展最强支部创建活动,夯实党建基础工作,提升商务局党组的战斗力。

二抓项目提服务。始终坚持围绕中心、聚焦难题,在推动项目落地中,提升项目服务水平。深入开展“破旧立新深化年、重点项目攻坚年、助企发展服务年”活动,以完善深绿平台建设开展产业地图式招商,来创新招商方式,提升精准招商;以亲商卡为载体,鼓励干部争当“模范店小二”,营造亲商重商氛围,优化我县营商环境;以深绿平台的招商审批红绿灯功能,督促审批单位加快审批时效,优化项目服务。围绕服务重点项目,成立项目专班,加快项目推进。

三抓品牌提效能。始终坚持党建品牌创建工作,提升服务效能水平。在产业项目推进上,持续推进“五员招商”,鼓励党员干部,争当康美产业把关员、招商项目联络员、困难问题协调员、项目落地督查员、招商成效考核员,当好五员,争当康美产业发展带头人。在电商线,积极开展“党建+电商”工作,以“红色商务人、助农e路行”为党建品牌,党员送服务下乡镇、进农村、上基地,每季开展农产品网销活动,助推农产品上行。在商贸线上,大力开展“党建+餐饮”,在餐饮行业中推广党员示范店,鼓励诚信经营,垂范新风,通过在xx城区及农家乐示范村范围内开展“党员示范引领,打造放心美食”活动,通过“党员亮身份”、“党员示范店”等活动评选,推进餐饮行业的创先争优。

乡镇产业发展总结篇十四

乡地处边,有耕地面积1.3万亩,山地面积16万亩,总人口2.6万,辖12个村,一个居委会,156个村小组。今年以产业化、投入科技化”的工作思路,认真探索产业发展新途径,全面发展山区特色产业,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发展格局。

我乡牢固树立“小乡镇也有大作为”的思想理念,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把做大做强新产业作为新农村建设重要工作目标,列入乡村班子和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大力实施“四万一千”工程,壮大传统产业,即大力发展万亩油茶基地,万亩工业原料林基地,以西瓜、工业滤布杨梅、脐橙为主的万亩瓜果基地,以小辣椒、生姜、藠头为主的万亩山区蔬菜基地和千亩烟叶基地,并积极引进大棚蔬菜,花卉苗木等各类现代高效农业,以农业集群发展推动农民生活改善。政策拉动、利益驱动、典型推动,一任接着一任干,一级带着一级抓,力度一年更比一年大,走特色化、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之路。全乡种植小辣椒2500亩,产量400万斤,实现产值1600万元;种植杨梅2200亩,实现产值35万元;生姜1000亩,实现产值1200万元;脐橙20xx亩,产量110万斤,实现产值200万元;西瓜种植面积1600亩,母猪保有量500多头,生猪出栏10000多头;烟叶种植面积310亩,实现产值79万元,烟税13.6万元以上;扩建禾江四方油茶基地20xx亩,还确定、龙头、高坎三个村为产业示范村和田心小江脑等13个示范组。油茶、杨梅、西瓜、生姜、烟叶五大主导产业的产值达到2952万元,占全乡农业总产值4060万元的73%。

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区域化布局,做大做强脐橙、烟叶、小辣椒三大农业主导产业和发展杨梅、生猪、西瓜、生姜等区域特色产业,建立专业化、区域化的农业生产基地,杨梅以金山果业为中心,通过加强管理,提升品质,辐射到周边的种植户,今年实现产量5万斤,产值35万元以上;生猪产量通过扶持大户,加强培训,今年新增饲养能繁母猪20头以上和年出栏生猪30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4户,累计共8户,还涌现1户年出栏500头以上和150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形成商品、加工和销售批量。现了农业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的转变、传统农业优势县向现代农业示范县的转变。我乡还专门成立了绿色食品(脐橙)标准化生产基地领导小组,滤布按照“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运行,加强了对标准生产基地的建设。已启动20xx亩油茶林的开发,开发工作进展顺利。

我乡大力开展了“产业帮扶到户行动”,一是在观念、技术、资金、信息、流通方面实行帮扶。县直机关单位干部在挂钩的新农村建设联系点中与农民群众结对帮扶,每个干部每年重点帮扶三户农户,实行“城乡互动1+3,合力建设新农村”;二是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实行帮扶。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帮助挂钩村理清发展思路,制订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搞好产业导向;三是在完善农民利益联结机制方面实行帮扶。主要是帮助农民发展订单农业、引导农民与龙头企业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四是在做大龙头企业方面实行帮扶。帮助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延伸到村。帮助立新村组建了一个由4户加工烟叶种植大户的高新烟叶专业合作社,活动正常,会员之间利用农闲时间交流经验、分析市场行情、了解销售信息,帮助龙头村组建了一个14户生姜种植户的“隆兴生姜合作社”,合作社理事聘请专业技术人员6次授课,实地指导生姜种植、加工、贮藏技术;五是在建立农业产业化投入融资机制方面实行帮扶。主要是协调有关金融机构放宽贷款担保条件、增加贷款额度、改善金融服务,降低农产品加工增值税收等。

乡镇产业发展总结篇十五

20xx年来,区住建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服务经济发展大局,强化房地产业和建筑行业管理,充分发挥协调和服务职能,为岳麓区产业发展项目顺利推进做了大量工作,现将20xx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今年,岳麓区委、区政府为确保全区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进一步突出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优先发展的战略,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深入各街道、乡(镇)和房地产企业调度,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征地拆迁、规划报建、路网配套等问题,使建设环境进一步优化。我局作为房地产行业的业务主管部门,根据区政府安排,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搞好协调,推进房地产项目建设

一是定期调查摸底。我局行业管理科具体负责房地产项目的协调服务,年初召开了各街道乡镇分管房地产项目副职的会议,要求各街道乡镇及时掌握辖区范围内房地产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按季度上报区住建局。今年全区计划启动房地产项目91个,实际启动67个,已完工项目4个,尚有24个项目因各种原因未启动。

二是定期调度。根据各街乡镇上报的情况,我局集中组织,由区政府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参加,专题调度房地产重点项目,研究解决问题,推进项目建设。

三是协调解决工程款及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我局安排专人负责清欠工作,逢节假日及特殊时期,积极开展工程款及农民工工资拖欠摸底调查,及时引导企业将矛盾和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尽量避免爆发上访事件。

26家。总承包企业以房屋建筑为主项的达31家,占总承包企业的97%;资质覆盖面达25个,占60个专业的42%,上半年坪塘建设集团填补了我区铁路专业资质空白。建筑业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产值持续攀升,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不断增强。预计全年完成建安总产值140亿元,同比增长25%;上缴税收4.5亿元,同比增长25%,建筑企业发展态势良好。

1、开拓创新,展示建筑行业新特色

一是着力推进行业协会成立。为顺应当今形势发展需要,维护建筑市场秩序,促进建筑行业健康发展,行业科积极筹备,着力推动岳麓区建筑行业协会成立。岳麓区建筑行业协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时代帝景多功能厅顺利召开。协会的成立,对加强行业自律,促进沟通与合作,提高建筑行业整体素质,加快我区建筑行业发展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二是积极组织成立建筑行业工会联合会。在区总工会的悉心指导下,行业科积极准备行业工会成立前期各项工作,长沙市岳麓区建筑行业工会联合会正式成立,这也是全省首家建筑行业工会联合会,为维护建筑工人合法权益搭建平台,标志着岳麓区万名建筑工人从此有了一个共同的家。11月29日省总民管部领导专程来调研,充分肯定了我区建筑行业工会工作,对岳麓区建筑行业率先实行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准备在全省各行业推广我区建筑行业工会先进做法。

2、深化服务,塑造建筑行业新形象

一是做好行业诚信建设服务。积极组织、深入指导企业参加全市信用等级评定及评优评先工作,湘华、西城、桐木、坪塘、岳麓山、金湘、清水、咸嘉8家企业被评为“aaa”企业;猎鹰、新望被评为“aa”企业;西城被授予“20xx-20xx年度长沙市建筑企业施工总承包十强”称号;西城、湘华、金湘、坪塘、桐木、岳麓山6家企业被评为“施工总承包先进企业”;坪塘、西城被授予“质量优胜企业”;坪塘、东方红、西城被评为“安全生产好企业”。企业诚信意识明显增强,行为更加规范。

级部门和施工企业的共同努力下,由我区湖南省长沙湘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承建、湖南省西城建设有限公司参建的湖南省肿瘤医院门诊、医技、住院大楼工程项目喜获20xx20xx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捧回了我区第一个建筑工程质量最高荣誉。

乡镇产业发展总结篇十六

今年,xx区委、区政府为确保全区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进一步突出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优先发展的战略,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深入各街道、乡(镇)和房地产企业调度,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征地拆迁、规划报建、路网配套等问题,使建设环境进一步优化。我局作为房地产行业的业务主管部门,根据区政府安排,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定期调查摸底。我局行业管理科具体负责房地产项目的协调服务,年初召开了各街道乡镇分管房地产项目副职的会议,要求各街道乡镇及时掌握辖区范围内房地产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按季度上报区住建局。今年全区计划启动房地产项目91个,实际启动67个,已完工项目4个,尚有24个项目因各种原因未启动。

我局集中组织,由区政府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参加,专题调度房地产重点项目,研究解决问题,推进项目建设。

我局安排专人负责清欠工作,逢节假日及特殊时期,积极开展工程款及农民工工资拖欠摸底调查,及时引导企业将矛盾和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尽量避免爆发上访事件。

1、开拓创新,展示建筑行业新特色

一是着力推进行业协会成立。为顺应当今形势发展需要,维护建筑市场秩序,促进建筑行业健康发展,行业科积极筹备,着力推动xx区建筑行业协会成立。xx区建筑行业协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时代帝景多功能厅顺利召开。协会的成立,对加强行业自律,促进沟通与合作,提高建筑行业整体素质,加快我区建筑行业发展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二是积极组织成立建筑行业工会联合会。在区总工会的悉心指导下,行业科积极准备行业工会成立前期各项工作,xx市xx区建筑行业工会联合会正式成立,这也是全省首家建筑行业工会联合会,为维护建筑工人合法权益搭建平台,标志着xx区万名建筑工人从此有了一个共同的家。xx月xx日省总民管部领导专程来调研,充分肯定了我区建筑行业工会工作,对xx区建筑行业率先实行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准备在全省各行业推广我区建筑行业工会先进做法。

2、深化服务,塑造建筑行业新形象

一是做好行业诚信建设服务。积极组织、深入指导企业参加全市信用等级评定及评优评先工作,湘华、西城、桐木、坪塘、岳麓山、金湘、清水、咸嘉8家企业被评为“aaa”企业;猎鹰、新望被评为“aa”企业;西城被授予“20xx-20xx年度长沙市建筑企业施工总承包十强”称号;西城、湘华、金湘、坪塘、桐木、岳麓山6家企业被评为“施工总承包先进企业”;坪塘、西城被授予“质量优胜企业”;坪塘、东方红、西城被评为“安全生产好企业”。企业诚信意识明显增强,行为更加规范。

二是全力支持企业打造精品工程。为提升建筑单位创优意识和积极性,年初确定创鲁班奖计划,并在局长的带领下对创优工程企业进行了专程走访,制定重点扶持措施,加强跟踪指导。

19xx年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推动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发展的有关文件精神,加强自主创新,把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和示范工作作为调整我市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项目来抓,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领导重视,组织有力。

市委市府对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工程的实施非常重视,及时成立了以市长任组长、市委副书记和副市长任副组长、市府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市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科技局,并由专人负责处理日常事务。由于各成员单位责任明确,各施其职,为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制定配套的政策措施,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根据国务院和省发展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的有关精神,我市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的通知》和《市中药材科技示范园总体规划及实施方案》,制定了我市中医药产业10年发展规划和促进我市中医药产业发展的七条政策措施,为我市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三)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对外交流与合作。

一是积极组织我市中药材生产企业及制药企业参加各种展会及经贸洽谈会。xx年我局组织了7个制药企业及药材生产企业18个新技术、新产品参加了国际中医药现代化科技大会暨新技术、新产品展览会;xx年9月,由我局牵头,市政府组成了以科研机构、医院、中药材基地、中药材产业化企业及市、区、县相关部门200多人的代表团参加了第二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展示了我市科研成果近100个。

二是利用新闻媒体加大对我市中药材生产基地及制药企业的宣传。xx年x月xx至xx日,由xx电视台等一行16人组成的新闻采访团,对我市中医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采访,引起了社会各界对中医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发展的广泛关注,进一步强化了对外交流与合作,促进了我市中医药现代化和现代中药产业的发展。

乡镇产业发展总结篇十七

乡镇产业发展规划乡镇产业发展规划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xx县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乡镇产业发展规划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xx县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根据山西省行业结构调整实施办法,本着"积极、科学、协调、前瞻"的原则,特编制《xx县20xx-20xx年产业发展规划》。

一、产业发展现状

(一)自然资源条件

xx因居寿水之阳而得名,春秋时期为马首邑,西晋太康年间置县,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全县辖7乡7镇、206个行政村,人口21.1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83万人。全县地表总面积2100平方公里。

xx位于山西省东部,太行山西麓,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物华天宝。现有耕地面积104万亩,人均耕地面积近6亩,土地耕作性好,保水保肥,适种作物广,宜林宜牧面积130万亩。气候资源独特,年平均气温8℃,年降水量511毫米,无霜期120-150天,日照时数2576小时,昼夜温差大,雨热同季,光照充足,夏季气候凉爽,是理想的避暑胜地。矿产资源丰富,含煤面积490平方公里,地质储量200多亿吨,探明储量70.9亿吨,主要为贫煤和瘦煤,开采条件好;探明铝矾储量1387万吨。石灰石、石膏、云母、硫铁、铁矿石储量大,地质构造简单;紫陶砂矿、粘土矿、高锶和富硒矿泉水储量丰富。区位优势明显,地处太原、阳泉、晋中三市之间,距石家庄、郑州、天津、北京较近,石太铁路、太旧高速公路、307国道、省道榆盂公路和九榆公路自东向西横贯全县,距离太原机场59公里。旅游资源丰富,集红色(刘胡兰式的烈士尹灵芝公园)、绿色(方山国家森林公园、龙栖湖)、古色(清代"三代帝王师"祁隽藻故居、文昌阁、五峰山、及北魏时期以来的170多处古迹)资源于一体,旅游开发价值极高。

(二)产业发展基础

往全国各大城市,苦荞系列保健食品远销日本、韩国。工业上,以煤炭为主的工业主导地位日益突出。现有煤矿35座,总设计能力1280万吨/年,核定生产能力680万吨/年,2004年生产原煤600万吨。洗煤企业14户,干式选煤厂3户,原煤洗选比例为50%。民用型煤生产能力10万吨/年。现有在建焦化项目3个,总设计能力120万吨/年。民用锅炉企业12户,生产能力10万台/年,2004年产量4万台。水泥生产企业1户,生产能力8万吨/年。新上硅砖企业4户,生产能力3万吨/年。实心粘土砖、耐火砖、石料、石膏、铝矾、石灰企业较多,还有石油钻具、太阳能热水器、彩钢门窗、挂车等机械企业,糠醛、丁内脂等化工企业。第三产业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大型煤炭营销企业7户,年销售煤炭580万吨。民营运输业发展较快,现有运输车辆万余辆。旅游业方兴未艾,初步形成"一线、三牌、四区、十景点",方山国家森林公园、尹灵芝公园、朝阳阁等正在建设。县城规划区已经形成"三纵四横"交通网络,房地产开发、商贸金融、电力通信、住宿餐饮、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快速发展,旧城综合改造稳步推进,城区服务功能不断提高。各乡镇依托资源和产业优势,大力发展商贸流通等配套设施。农村电网改造、村村通水泥(油)路、广播电视覆盖等工程进展顺利。

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13.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3.8亿元,第二产业5.2亿元,第三产业4.1亿元,三次产业构成演进为29:40:31。财政收入18888万元,其中煤炭产业税收1.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22元,农民人均纯收2787元。

(三)产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审视我县三次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农业方面:茴子白等蔬菜优势产品规模化种植有待发展,"寿绿"品牌开发推广利用不够;奶牛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化养殖,供销渠道还需进一步拓宽;农副产品加工转化滞后,龙头企业带动能力较弱;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风险能力较差。工业方面:经济发展过度依赖煤炭产业,非煤工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过低;地方煤矿规模小,开采方法落后,回采率低;煤炭加工转化率不高,产品附加值较低;非煤工业体系薄弱,新兴地面工业发展不足;民用锅炉、石料开采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商标的产品不多、生产规模不大;企业科技化、信息化水平不高。三产方面:交通运输以个体运输为主,数量多、规模小;旅游景点建设滞后,旅游资源亟待加快开发;商业设施档次不高,不能满足发展需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底子薄、欠帐多,旧城综合改造推进较难;中心乡镇发展滞后,带动辐射功能较差;农民居住比较分散,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难度较大。

二、产业发展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为主题,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xx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为目标,立足本县优势,抓住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全省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历史机遇,全力推进"开放xx县、工业强县、民营xx县"三大战略,倾力实施"特色农业产业化、煤炭产业规模化、非煤产业集群化、三产服务体系化、城镇建设功能化"五大工程,着力打造全省的"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新型能源基地、休闲避暑胜地"三大基地,努力实现产业发展由资源依赖型向循环经济型、县域经济由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的跨越。

(二)发展目标

20xx年实现"两个翻番"、"四个增长",综合经济实力跻身晋中前四位。"两个翻番":煤炭总产量1200万吨,比2004年翻一番;财政总收入4亿元,比2004年翻一番,力争达到5亿元。"四个增长":gdp达到18亿元,年均增长11%,人均gdp80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00元,年均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3400元,年均增长7%;县城建成区人口达到6万人,比2004年增长2.2万人,城镇化率达到30%以上。

和重点集镇基础设施功能完善,城乡面貌根本改观,把xx建设成为一个经济繁荣、社会和谐、山川秀美、具有较强产业集聚能力和较高开放度的现代化城市。

(三)产业发展布局

1、农业发展布局

以北部早熟区和南部中晚熟区为主,发展两大玉米优势产业带;以307国道、榆盂线、九榆线等主干道沿线为主,建设优质蔬菜种植区域带;路北乡镇以圈养为主、路南乡镇逐步由散养转向圈养为主,发展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以朝阳、解愁、宗艾、景尚等乡镇为主,建设奶牛养殖园区;以南燕竹、宗艾等乡镇为主,建设仁用杏基地。

2、煤炭产业发展布局

在朝阳镇草沟、七里河,温家庄乡盘湾底,平头镇东韩,建设4个煤炭生产与加工园区;以宗艾与解愁、平舒与平头为主,发展2个煤炭生产与加工产业带。

3、非煤工业发展布局

以泥河工业园区为主,发展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加工等产业;以七里河工业园区为主,发展化工等产业;以平头、平舒、宗艾、解愁等乡镇为主,发展水泥、石料产业带;以宗艾、解愁等乡镇为主,发展耐火材料产业带。

4、服务业发展布局

以"一线、四区"(一线指五峰山、龙栖湖、平舒、龙门河、方山、县城

旅游线;四区指双龙休闲度假区、祁氏文化鉴赏区、方山生态旅游区、县城中心文化旅游区)景区为主,加快旅游景区建设;在县城、中心集镇发展商贸物流业。

5、县城发展布局

县城规划区为带状城市,采用组团式布局形式,主城区是集行政办公、商贸金融、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城市办公居住区,向西、向北发展;工业区为城市主要生产区,沿县城向东、向南发展。

四、重点产业发展规划

(一)农业

1、发展思路和目标

"近抓菜,远抓树,不远不近抓畜牧",紧紧围绕农民增收,用工业化的理念发展特色农业、创汇农业、观光农业,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深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围绕区域布局把竞争力调强,围绕产业结构把效益调高,围绕品种结构把质量调优,不断提高产业升级能力,逐步提高主要农产品的种养殖集中度,全面建设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20xx年,农业主导产业在稳定规模、提质增效的基础上,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应用面大幅增加,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农产品加工增值率进一步提高,基本形成现代农业雏形。农民人均纯收入以每年8%的增幅递增。

2、主要措施

(1)加强特色农业品牌建设。精心培育和保护"寿绿"蔬菜品牌,加强无公害监测,推进标准化生产;抓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的产地认证和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积极开展"iso9000、iso14000"贯标,加强产地环境安全监测保护。保护现有的豆制品、小杂粮加工知名品牌,统一生产技术标准,限期治理不达标企业。打好"绿色食品"牌,统一原产地标识,加强品牌宣传策划开发,支持"寿绿"蔬菜和知名品牌豆制品、小杂粮进入大中城市消费群,尽快打入国际市场,发展创汇农业。

(2)建设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在保护和稳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积极推广优质专用玉米。重点发展以茴子白为主的"寿绿"蔬菜,扩大种植规模。鼓励企业、经纪人等社会力量投资建设蔬菜加工营销企业。利用丰富的林草资源,重点发展以肉牛、肉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着力培育奶牛产业,鼓励农户发展猪鸡养殖业。大力发展以仁用杏、核桃等为主的经济林,扩大种植面积,完善销售网络,加快产业化进程。积极发展以杨树为主的速生用材林,提高森林覆盖率。逐步与人文旅游资源相结合,营造适应现代生活的绿色环境和优美田园风光,发展旅游观光农业。

经营方式;远期通过引进战略资本或加盟大集团等形式,不断提高机械化程度,逐步走集团化发展模式。小杂粮加工企业,以荞麦深加工项目为载体,支持现有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加快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引导企业和农户建立稳定的合同关系,合理分担市场风险。奶制品加工企业,支持现有企业建立和扩大生产线,积极引进大型乳业集团开设分厂。

(4)加快农业配套服务体系建设。坚持科技兴农,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联系,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引进优质专用玉米、优质草食畜品种,采用无公害生产加工技术,应用适时适市种养模式。发展旱作农业,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强人字闸、截潜流、浅层井、雨水集蓄的利用和节水设施等农田水利建设,积极争取松塔水库立项。创新和完善市场流通、质量监测、信息服务和科技服务四大体系。完善县乡村农业信息网络,加快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协会和农民经纪人队伍等流通组织的作用,积极开展各种营销活动,继续举办蔬菜节,有针对性地参加各类农业博览会、产品展销会、项目洽谈会。

(二)煤炭产业

1、发展思路和目标

紧紧围绕规模化、集团化、洁净化、多元化和现代化的目标,整合资源,关小扶大,延伸加工,多元经营,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积极发展煤炭加工转化,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20xx年,建成一批竞争力强的集团公司。提高矿井机械化装备水平,实现煤矿开采正规化、生产集中化、矿井规模化、采煤机械化、回采工艺科学化。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资源回报率,建成全省的新型能源基地。煤炭产量达到2000万吨,煤炭加工转化率达到60%以上。

2、主要措施

(1)实施煤炭规模化、集团化工程。按照全省实施煤炭集团战略的要求,主动承接阳煤集团辐射,一方面配合其加快新元矿井建设,加强七里河等后备区开采前期准备工作;另一方面利用其先进的管理水平、技术装备及人才优势,不断推进现有矿井改造、升级。进一步深化地方煤矿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大力推进矿井建设进度和技改扩规,推广先进采煤方法和回采工艺,积极进行多元开发,尽快建成一批主业突出、产业集中度高、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大公司大集团。

(2)大力推进煤炭加工转化。支持煤转洗(选)煤,加快现有洗(选)煤企业联合兼并,鼓励新建煤矿配套建设洗(选)煤厂;支持煤转焦,适度发展焦化项目;支持煤转型煤,扩大民用型煤生产规模;支持煤转电,积极引进大型坑口电厂,鼓励建设煤矸石电厂、煤焦炉尾气电厂等综合利用项目;支持煤转煤化工、煤层气开发利用,支持煤液化、煤气化项目。积极引入战略资本,提高煤炭加工转化率,增加产品附加值,打造新型能源基地。

措施,发挥重点煤炭企业发展非煤产业的示范效应。新建煤矿和现有煤矿技术改造项目,原则上都要建设相应规模的非煤项目。支持资源枯竭型煤炭企业顺利实现转产。

(4)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科学规划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时序,合理确定煤矿开采服务年限。提高企业机械化采煤水平,提高矿产资源回采率,促进煤炭资源集约利用。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不断增加煤矿安全改造投入,加强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改善煤矿安全生产条件。坚持可持续发展,加强矿区土地治理和生态环境恢复,保护好xx的"蓝天碧水"。

(三)非煤工业

1、发展思路和目标

大力发展非煤工业,逐步提升非煤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突出重点,外引内联,重点推动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加工、建材及化工行业发展壮大,扶持传统优势产业规模化企业。坚持用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引入新兴地面工业,构建多元而不分散的工业新格局。

20xx年,产业聚集能力进一步增强,经济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企业科技进步和信息化水平明显增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显著提高。

2、主要措施

(1)实施非煤产业集群化工程。抓住全省建立新型能源与工业基地的战略机遇,主动加入周边区域产业集群。抓住中部崛起的战略机遇,充分利用国家、省、市的各项政策。抓住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主动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抓住我国加入wto的战略机遇,积极利用外商投资和各类国外贷款。整合包装本地企业,吸引外来资本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2)扶持传统优势产业规模化企业。适当提高民用锅炉企业集聚度,重点支持年产锅炉3万台以上的生产企业通过联合兼并等形式发展壮大。适当提高石料开采产业集聚度,鼓励石料开采企业兼并联合,关闭无证开采及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石料开采企业。支持水泥企业技改扩规,培育有市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加快在建化工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竞争力强、污染小的新型化工企业。鼓励和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和知名商标企业做大做强。

(3)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产品。积极发展新兴电子、医药等高科技、高附加值企业;支持硅砖、高铝耐火砖、金属镁等产业发展,鼓励利用煤矸石发展新型墙材。鼓励太阳能热水器、挂车、石油钻具、矿泉水、苦荞醋等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利用储量大、品位高的石灰石资源,吸引投资主体投资建设电石乙炔化工企业。进一步加快铝矾、石膏、云母、硫铁、铁矿石、紫陶砂矿等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鼓励相关产业及产品发展壮大。

(4)加快科技化、信息化进程。提高科技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特别是要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机械加工、化工及建材等传统产业,提升非煤工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联系,实施产学研一体化,加快转化利用先进科技成果。加快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逐步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建立行业信息收集发布制度,引导企业主动适应市场变化,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四)服务业

1、发展思路和目标

依托一产、二产发展实际,以加快发展旅游业和物流业为突破口,实施三产服务体系化工程,延伸产业链条,提升结构层次,拓展服务功能,实现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变。

20xx年,建成大型运输集团,建设大型物流仓储企业,构筑物流信息网络平台,形成设备先进、快速便捷、资源互补、信息共享的现代物流业。"一线、四区"景区建设进一步完善,旅游配套基础设施更加齐全,打造休闲避暑胜地。

2、主要措施

(1)发挥区位优势,完善综合性的交通运输体系。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引导交通运输企业联合重组,重点扶持大型运输集团。对本地大型运输企业,在煤炭运输、蔬菜运输、旅游客运等方面给予支持。引导交通运输业多式联运,多元配送,特别是鼓励发展铁路、公路联运,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区周边建设大型购物超市,在干线公路旁建设大型的物流仓储企业。鼓励物流企业与铁路公路运输、集装箱公司、批发企业实行联合,力争建成效率高、服务优的物流配送企业,构建物流配送体系。

(3)加快旅游资源综合开发。科学定位,找准优势,选好切入点,加快旅游规划的出台。加大旅游品牌策划与宣传力度,拓宽投资融资渠道,加快方山国家森林公园、朝阳阁等景点的开发,逐步完善"一线、四区"等景点建设。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加快尹灵芝公园建设。加快配套重点景区服务设施建设,实现"吃、住、行,游、购、娱"的一条龙服务,推动全县旅游业快速发展。

(4)全力打造休闲避暑胜地。充分利用气候、区位优势,打好"休闲避暑"品牌,争取加入全省乃至全国的旅游精品线路,并带动相关产业迅速发展。引入战略资本,重点加快双龙休闲度假区开发。规划建设星级酒店、宾馆和娱乐等配套设施,提高服务档次。

(5)加快发展电力、通讯、金融、保险等其他服务业。加快县域电网建设与改造,建设相应高压等级的变电站等电力设施,保证大型电厂输电和生产、生活用电需要。加快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拓展数字与数据业务,加快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建设。协调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产业发展的信贷支持,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面向农村、服务农业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发挥各类保险在产业发展中的保障作用,化解风险,支持发展。

(五)城镇化

1、发展思路和目标

实施城镇建设功能化工程,加快县城及中心建制镇基础设施建设,瞄准生态型园林城市目标,逐步完善城镇综合服务功能,为三次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配套设施和环境。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统筹区域发展,加快路南开发。

20xx年,县城建成区达到10平方公里,初步建成服务功能齐全的生态型园林城市。县域中心城镇居住人口稳定在10万人以上,城镇化率达到40%。以县城为中心,以太旧高速公路为依托,以干线公路为骨架,辐射乡镇,连接村庄,形成上下贯通、干支结合、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安全快捷、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低不同等级的公路网络。中心集镇辐射功能增强,形成各具特色的经济小区。

2、主要措施

(1)实施城镇建设功能化工程。尽快修订并实施城镇体系规划,遵循经营城市的理念,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尽快启动污水处理场、垃圾处理场建设,加强给排水、供气、供热等配套设施建设,盘活存量土地,加大对"城中村"的开发改造。以"安居"工程为重点,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建设市民广场、朝阳广场,实施县城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建设生态型园林城市。及早考虑人口老龄问题,规划建设一定规模的老年人活动场所。加快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等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和完善城市的各项功能。

(2)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在继续加大对村村通水泥(油)路、通有

线电视、通电话投入的同时,全面放开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的投资市场,积极吸引各类社会资金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城镇建设新格局,提升城镇基础设施服务功能。引导乡镇企业进入小城镇,鼓励农村新办企业向集镇集中。

(3)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重点依托国道、省道主干线,全面改造提升县乡村公路等级,打通出县口。实施以城带乡、以工哺农。结合县情研究制定路南开发的政策措施,构建九榆线经济走廊。

(4)鼓励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深化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加快移民规划的实施步伐,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岗前培训力度。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鼓励发展社区商业服务、卫生服务、家政服务、再生资源回收等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鼓励土地集约化经营,引导土地合法流转。放手让农民搞活生产和流通,鼓励他们办厂、设店、发展各种服务业,因地制宜地兴办各类生产资料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建筑市场,促进农村人口向县城和中心集镇转移。

五、产业发展保障措施

(一)更新观念,转变职能,营造创业发展的环境

创优发展环境上来,努力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县乡政府部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始终把工作重心放在加快发展上,以建设服务型、法制型政府为重点,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坚决杜绝有法不依、搪塞推诿、作风粗野、无为行政等行为和"三乱"行为。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商业欺诈、不正当竞争、假冒伪劣等违法、违规行为,保护公平竞争和合法经营,努力营造诚信、公正、健康、有序的产业发展环境。

(二)招商引资,项目带动,为产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立足现有的资源优势,全方位进行对外开放,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建设生产基地,实现"高位嫁接"。鼓励本地企业与同地区、同行业的相关企业联合和合作,以专业化分工和协作为基础,实现合作共赢。设立对外招商专项经费,加强与重点招商对象的密切联系,确保招商引资的高效性和延续性。加快园区规划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六通一平",加大项目入园的引导力度,真正成为资金、技术、人才汇聚的创业板块、经济亮点和核心辐射区。建立项目储备库,围绕产业选项目,瞄准市场上项目,科学论证定项目,争先发展抓项目,集中精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三)壮大民营,深化改革,为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元化经营。鼓励和促进民营企业进行二次创业,向高新化、规模化、集团化方向迈进。按照"专、精、特、新"的要求,培植发展更多的中小型企业,形成与大企业、大集团分工协作、专业互补的关联产业群体。打破隶属和所有制界限,鼓励民营经济以租赁、购买、兼并、联合等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积极推进现有企业的改制重组,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四)创新科技,用好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加快高新技术发展和信息化进程,坚持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全面提高产业素质。建立健全创新体制,引导和激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合作,进一步推动科研与生产的结合。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模式、新设备,实施技术改造项目和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发展壮大重点产业。进一步完善引进和激励机制,重点培养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全面引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重点培养和引进高层次技术人才,同时要重视本土人才的选拔运用。加大选拔和培养力度,造就一批既具有创新精神又善于管理的科技型企业家。

(五)政策扶持,资金支持,为产业发展提供财力支撑

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产业发展的支持作用,建立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和项目,采取贴息或补助方式,每年定额,滚动使用。重点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和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以及有利于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有利于促进资源综合利用的项目建设。

(六)完善机制,精心组织,全面实施产业发展规划

成立县产业发展指导协调领导小组,负责产业发展规划的论证、评估和组织实施。各乡镇、各部门要把规划实施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针对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切实抓好落实工作。通过各种媒体和信息网络平台,将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招标项目和相关法规、政策措施等向社会公布,用正确的宏观信息引导产业发展。根据新形势和经济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适时对产业发展规划进行调整。适时对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后期评估,建立重点产业运行检查评估机制和指标考核体系,科学评估各个产业发展的状态和目标的实现水平,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乡镇产业发展总结篇十八

我镇地处潜江市南陲,是个农业大镇,农业资源丰富,农业生产优势明显。为把农产品生产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今年以来,通过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努力推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企业实力增强。现将2010年农业产业化工作总结如下: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我镇以调整农业结构为突破口,大力培育和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强农产品市场建设,培育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目前全镇已形成粮食、油菜、棉花、蔬菜、畜禽、水产、林业等七大系列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链,为推动我镇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是兴旺粮食加工厂为主体的粮食加工、销售推动了粮食生产。目前全镇水稻生产已基本实现品种优质化,销售品牌化。兴旺粮食加工厂于2002年12月成立,年收购粮食占全镇粮食总产的20%。该厂大米畅销广东,我镇 片20000亩水稻生产基地获“湖北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品在市场销售状况良好,供不应求。今年全镇38000亩水稻生产基本实现生产、收购、加工、销售一体化。

二是以恒发棉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棉花加工、营销体系,推动棉业生产。全镇今年种植优质棉40000亩,总产1826吨。棉花加工、营销体系实力雄厚,全年销售收入9341万元。

三是以金旭食品为基础的龙虾、鱼片加工、营销体系,推动水产业发展。我镇水产业发展自然条件优越。近年随着渔业致富工程的实施,水产业发展迅速。龙虾和淡水鱼是我镇水产养殖主要产品,全镇年养殖面积3500亩。

四是畜牧业的规模化发展,推动了全镇经济的快速增长。2010年全镇实现肉类总产量1.63万吨,畜牧业产值2.7亿元,同比增长21.32%,生猪存栏6.95万头,肉猪出栏16.23万头,同比增长45.4%和35.25%,家禽存笼42.8万羽,出笼152.5万羽。规模化养殖场(大户)快速发展到804户,示范村、养殖小区发展迅猛。目前有示范村5个,标准化、规模化小区5个,其中养殖小区3个,养牛小区1个,养鸡小区1个。宏钢生态养猪厂投资2000万元,建成了现代化的养殖小区。全镇形成了以李场为主体的10万头三元杂交生猪基地,以徐场为主体的200万只家禽基地,形成了产业链,基本上实现了“育种、生产、防疫、销售”一条龙。有运输专班15个,从业人数264人,在武汉、常德、岳阳、长沙开设了销售窗口,设立了代销点。

五是林业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林业加工业。全镇有林面积25376亩,今年造林1500亩,植树18万株。林业也基本上实现了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兴建有水利木材厂、潜南木业7458万元,全镇有采伐销售专班8个82人。

二、发展农业产业化主要措施

1、建立规模基地,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

我镇根据资源优势和农业生产现状,围绕优质稻、优质棉、优质油、蔬菜、水产、畜禽及林业等主导产业,建立一批与企业配套、较为稳定、规模较大的生产基地和种植小区,使企业、基地、农户联为一体。目前,全镇已初步建成以四化垸为重点的3万亩优质水稻和油菜生产基地,以东荆片、潭沟片为主体的4万亩优质棉生产基地。农产品生产基地均与农产品加工企业、市场联挂,实现生产、加工、销售标准化。

2、围绕主导产业,培育农业产化龙头企业。

目前,全镇已有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在培育龙头企业上,一是实施名牌战略,扶持创优品牌。多年来,我镇把帮助企业创建名优品牌,提高产品知名度作为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重点工作来抓。

3、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农产品质量。

过去,我镇获10万头三元杂交猪生产基地认证,有“江汉鸡”、“优质稻”两个品牌。2008年我镇“勿忘我”商标获潜江市知名商标品牌,今年我镇生产的白酒申报“佳磊”牌商标获审定通过。

4、加强流通服务体系建设,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业流通服务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联结农民与市场的纽带,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载体。目前,全镇已有农民经纪人114人,年经营额19140万元,他们发挥熟悉农产品市场信息的优势,把农民与企业联结起来,为农民和企业开展营销服务。农民利用当地农产品加工和生产优势,与加工企业签订销售合同,再到主产区与农民签订生产合同,为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镇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3个,分别是庆宝丰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xx镇家禽产销协会和xx镇农民用水协会。

三、存在问题

1.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我镇几个主导产业生产有一定规模,但由于千家万户的小生产难以协调统一,品种多、杂,生产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农产品质量差别较大,不能满足主导产业企业的加工需求。

2.产业化内部产加销连接不紧密。龙头企业和农民之间的利益分配机制尚未健全,企业和农民都存在违约的事实,对合同的履约意识不强。

农产品的加工水平不高,产品档次低。

四、2010年工作计划

1.建立规模基地。坚持 “一村一品”,积极发展专业村组,实行区域化布局,走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一村带多村,多村成基地的路子,在全镇建成专业化、特色化的生产基地。同时对生产基地实行标准化无公害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档次,为龙头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原料。

2.加强中介服务组织建设。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村专业协会、农民购销公司、运销专业村、专业户等中介服务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培育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在企业和农民之间发挥其桥梁作用。

3.保证“订单”合同的严格执行。一要加强有关《合同法》知识的普及,如掌握订单标准文本、进行公证、实施担保、预交订金或保证金等,提高合同的严肃性。二要加强法制教育和诚信守约教育。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398555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