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教学思路的体现。教案的编写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避免模糊和歧义的表达。通过阅读这些教案范文,相信大家对教案的编写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元素的教案设计篇一
本节学习的内容比较的简单比较容易理解,重点在于检测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三个实验,着重让学生理解实验的原理,并掌握实验的具体方法。学生分析本节的'知识相对简单,学生需要牢固的掌握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掌握好实验技能。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学生刚开始学习生物,动手能力比较差,在做实验的时候阐述清楚实验原理并且做好演示实验对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需要树立学生不断思考的能力,学会用探究性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结合同学们的知识结构我设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阐明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说出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2)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探讨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能力培养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说出生物的组成元素与化合物以及其中的差异,从而运用这些知识来解释生命的差异,并能够说出其中的生物学意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生物组成的元素以及元素构成的化合物,认同生命的物质性。
教学策略上,我是通过学生的回答可以总结得出结论如下:
1、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自然界的无机环境中都能找到,没有一种元素是生命特有的;
2、但元素在细胞中和无机环境中的含量却有区别。从而引入组成生物元素的概念。
新课讲授组成细胞的元素分别在黑板上列出常见化学元素,通过画图来区分元素含量所划分的元素类,即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基本元素。在讲解过元素分类之后,着重讲解c元素之所以成为基本元素的原因,在此之前,首先使用一组数据对比,即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占细胞干重和细胞湿重的比例,并提出问题:“占细胞鲜重最多的元素是什么?占干重最多的元素又是什么?怎么来解释这种现象。”在授课的过过程中非常注重引导去思考,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好奇心。
元素的教案设计篇二
1.知道什么是物体的质量。
2.知道质量的主单位和常用单位;能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教具:铁钉、铁锤、木桌、木凳、托盘天平、彩色挂图等
ii.导入激趣
问:自行车是用哪些材料制成?
答:钢、铁、橡胶等材料制成的,教师接着说明:一般我们把自行车称为物体,钢、铁、橡胶等称为物质。这样我们可以说:自行车这个物体是由钢、铁、橡胶等物质构成的,其它物体如:铁钉、铁锤、桌子、凳子等也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思考、回答
iii.合作学习
1.质量
(1)对实物的观察,引入质量的概念
铁钉和铁锤含有铁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桌子和凳子含有木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物理学里为了表示这性质就引入的质量这个物理量,质量是表示物体所含物质多少的物理量,用符号“m”表示。
(2)举例说明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元素的教案设计篇三
教学目标
1.了解的概念和的画法,掌握的三要素;
2.会用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利用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相互联系的观点。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正确掌握画法和用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并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难点是正确理解有理数与上点的对应关系。的概念包含两个内容,一是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缺一不可,二是这三个要素都是规定的。另外应该明确的是,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上的点表示,但上的点所表示的数并不都是有理数。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用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今后充分利用“”这个工具打下基础.
二、知识结构
有了,数和形得到了初步结合,这有利于对数学问题的研究,数形结合是理解数学、学好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本课知识要点如下表:
定义
三要素
应用
数形结合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
原点
正方向
单位长度
帮助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每个有理数都可用上的点表示,但上的点并非都是有理数
比较有理数大小,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要大
在理解并掌握概念的基础之上,要会画出,能将已知数在上表示出来,能说出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要知道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上的点表示,会利用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三、教法建议
小学里曾学过利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为此我们可引导学生思考:把射线怎样做些改进就可以用来表示有理数?伴以温度计为模型,引出的概念.是一条具有三个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这三个要素是判断一条直线是不是的根本依据。与它所在的位置无关,但为了教学上需要,一般水平放置的,规定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要注意原点位置选择的任意性。
关于有理数与上的点的对应关系,应该明确的是有理数可以用上的点表示,但上的点与有理数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根据几个有理数在上所对应的点的相互位置关系,应该能够判断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通过点与有理数的对应关系及其应用,逐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四、的相关知识点
1.的概念
(1)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
(2)能形象地表示数,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上的点表示,但上的点所表示的数并不都是有理数.
以是理解有理数概念与运算的重要工具.有了,数和形得到初步结合,数与表示数的图形(如)相结合的思想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思想.另外,能直观地解释相反数,帮助理解绝对值的意义,还可以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因此,应重视对的学习.
2.的画法
(1)画直线(一般画成水平的)、定原点,标出原点“o”.
(2)取原点向右方向为正方向,并标出箭头.
(3)选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并标出…,-3,-2,-1,1,2,3…各点。具体如下图。
(4)标注数字时,负数的次序不能写错,如下图。
3.用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1)在上表示的两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由正、负数在上的位置可知:正数都有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3)比较大小时,用不等号顺次连接三个数要防止出现“”的写法,正确应写成“”。
五、定义的理解
1.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如图1所示.
2.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上的点表示.例如:在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如图2).
a点表示-4;b点表示-1.5;
o点表示0;c点表示3.5;
d点表示6.
从上面的例子不难看出,在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又从正数和负数在上的位置,可以知道: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因为正数都大于0,反过来,大于0的数都是正数,所以,我们可以用,表示是正数;反之,知道是正数也可以表示为。
同理,,表示是负数;反之是负数也可以表示为。
3.正常见几种错误
1)没有方向
2)没有原点
3)单位长度不统一
元素的教案设计篇四
(1)国际单位:千克(kg)
(2)其他单位:吨(t)、克(g)、毫克(mg)。
(3)换算关系: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
看p103表中一些物体的质量。
3.质量的测量——天平
(1)介绍常用测质量的器具:案称;杆称;台称;电子称;天平
(2)托盘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构造:底座;横梁;托盘;平衡螺母;指针;分度盘;游码;标尺
(3)天平的使用
a.托盘天平的调节: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横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b.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c.这时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和刻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教师强调:1、调节平衡螺累母按:指针左偏就向右调;右偏向左调。2、天平调节平衡后,左右盘不能对调,平衡螺母不能再动。3、取砝码时一定要用镊子。4、往盘里加砝码应先估计被测物的质量,再从大到小加砝码,当加到最小一个砝码时太重了,则应改用移游码。5、游码的读数是读游码的左边所对标尺的刻度值。
(4)天平使用注意事项:
a.不能超过称量(天平的称量=所配砝码总质量+游砝最大读数)。
b.取砝码要用镊子,并轻拿轻放。
c.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小结:(在板书中小结)
观察实物
回顾小学学的重量单位
查看表中一些物体的质量
观察天平构造,对照书本,指出每一组成部分
三、思考与作业如何用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
iv.板书
第一节质量
一、质量
1.什么叫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单位:国际单位:千克(kg)
其他单位:吨(t)、克(g)、毫克(mg)
换算关系:1000进制
二、质量的测量
1.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工具:天平
2.天平的使用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3)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调节游码,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4)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读数
3.使用天平注意事项:
v.课后作业
同步练习册
vi.导学后记
沪科版八年级第七章物理质量教学设计篇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物体的质量、质量的国际单位,质量的单位换算.
2.知道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工具是天平以及天平的使用.
能力目标
1.培养观察能力
观察天平的构造,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并了解其作用,观察游码的初始位置,观察游码在标尺上任一位置所对应的质量数.
2.培养实验能力
通过实验学会调节天平,学会使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知道使用天平时应注意的问题.
3.培养分析概括能力
通过对实例的分析,概括出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以及所在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4.培养思维能力
利用实物的对比,通过形象思维抽象出质量的概念.
德育目标
我国远在两千多年前的秦代,就已有了称量质量的工具,而且有了统一的称量物体质量的单位,在教学中应通过这些事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天平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平衡美、对称美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三部分知识,即质量的概念,质量的单位和用天平测质量.
教材首先从学生所熟悉的铁锤和铁钉、木船和木椅,通过比较组成这些物质的物质的多少,引出质量的概念.接着介绍了质量的单位——千克、克、毫克、吨,列举了一些物体质量的大小,目的是让学生对千克形成较具体的观念.
质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质量又能与能量相联系,这些知识将在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物理中学习.在初中对质量的概念讲得很浅显,只简单地使学生认识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但这并不是质量的定义,教学中不必过分强调.对于物体的质量不随位置、状态、形状而变,也是让学生知道即可.
教学中可利用挂图或幻灯片让学生对照着实物认识天平的各主要部分和它们的作用.天平的调节和使用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学习后面两节课的基础.
教法建议质量的概念这部分内容可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法学习,质量的测量这部分内容可通过示范、讲授、实验法学习.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知识点阐述
本节内容包括三部分知识,即质量的概念,质量的单位和用天平测质量.质量的概念只作粗浅介绍,重点讲质量的单位和用天平测质量.
(一)质量的概念
通过列举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物体引导学生分析、认识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对物体和物
质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在这个基础上,再通过各具体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同,建立起质量的概念.在质量概念建立的过程中,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首先通过同种物质组成的两个不同物体所含物质多少不同得出质量的概念.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只有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才能比较质量的大小,一定注意不要让学生形成这种错误认识,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向学生阐明这一点.
(二)质量是物体的属性
教材中没有明确指出物体的属性,但是,教材内容中已涉及到这一点,质量不随物体形状、状态、温度以及所在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因此在教学中应明确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并通过实践予以说明,这样有利于后面密度的教学.
(三)质量的单位
学生在小学学习过质量的单位吨、千克、克等,在日常生活中也常接触质量的单位.教学中可先复习学生原有知识,使学生知道吨、千克、毫克之间的关系.然后说明千克这个单位是怎样规定的,1kg的质量有多大,使学生对千克形成具体观念.接着介绍吨、克、毫克,这些单位常用在什么情况下.利用课本中给出的“一些物体的质量”,可进一步使学生对质量的单位形成具体观念.
讲过质量的单位后,可以告诉学生,在生活和贸易中,人们习惯上把质量叫做重量,但是物理学中都统一叫质量.
(四)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测质量的工具有很多,可先向学生介绍几种秤,使学生知道它们都是用来称质量的.然后重点讲实验室里用的天平.教师可根据本校实验室的具体情况选择重点讲述的对象.如果本校实验室里托盘天平较多,学生实验中主要用托盘天平,则可重点讲托盘天平.
天平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比较精密的测量仪器,教师应从1.认识天平2.调节天平3.使用天平三个方面入手.为使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天平,为下几节课打基础,教师应让学生充分参与,分层次讲授.
二、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组织学生举例、分析、讨论弄清什么是物体、什么是物质.
(二)组织学生分析、比较同一材料组成的不同物体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进而引出质量的概念.
(三)组织学生观察天平,观察应按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宏观到局部的层次进行.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具学具准备
以下为本教学示例所需的教具和学具,教师可参考本示例和实际情况加以选择.
五、教学设计示例
(一)新课导入
需要的教具与学具:教室内的各种装备、行星与恒星的幻灯片、讲桌和木椅实物、铝锅和铝勺实物、铁锤和铁钉实物.
方案一:观察教室中的桌椅、黑板、粉笔、黑板擦,教室外的树木、房屋、汽车、飞机,放映幻灯片“行星、恒星”,向学生介绍物体是由铁、木头、水等各种材料组成的,人们叫这些材料为物质,也就是说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
西有多有少”的知识,引导学生认识一张课桌比一把木椅所含的木材多;一个铝锅比一把铝勺所含的铝多;一把铁锤比一个铁钉含的铁多.引出“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课桌和木椅虽然都是由木材构成,但是它们的质量不同.
注意事项:在质量概念建立的过程中,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首先通过同种物质组成的两个不同物体所含物质多少不同得出质量的概念.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只有同种物质才能比较质量,一定注意不要让学生形成这种错误认识,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向学生阐明这一点.
元素的教案设计篇五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知道为什么碳元素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
(2)学会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c元素的分析,说明有机化合物形成的可能性及必然性,初步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组成细胞中的元素的百分比的分析,通过对不同化合物的质量分数的学习,培养学生理解、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生命的物质性。
(2)认同生物界在物质组成上的统一性。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
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教学难点
1.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3.教学用具
多媒体
4.标签
生物,教案,人教版
教学过程
一: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情境创设]
[师生互动]
(一)组成细胞的元素
问:组成生命的细胞和组成地壳的元素有没有什么不同?
答: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自然界的无机环境中都能找到,没有一种元素是生命特有的。但是元素在细胞中和无机环境中的含量却有区别,说明生命和非生命的无机环境既有统一性又有差异性。
作为生命的基本组成单位——细胞,它可以构成不同的生物体。那么元素在各种细胞中的含量是怎样的?引导学生分析图2-1-1和图2-1-2。
问: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种类有许多,它们的含量是否相同?
答:不相同。
问:人体细胞在干重状态下和鲜重状态下哪种元素含量最大?
答:干重状态下和鲜重状态元素下元素含量最大的分别是c元素和o元素。
下面我们以玉米和人体为例,来说明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和含量。(出示玉米和人体化学元素对比表投影片)
问:从表中看,哪一种化学元素是玉米和人体中含量最多的?
答:是c。
问:除此之外,还有哪几种元素含量较多?
答:o、h、n。从表中可以看出c、o、n、h这4种元素在组成生物体的元素中含量最多,所以,c、o、n、h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问:表中只列举了13种元素,那么是不是说玉米和人体内只含有这13种元素呢?
答:不是。
实际上除了表中的13种元素之外,还有mn等。据统计,在生物体的细胞内至少可以找到62种元素,其中常见的约有29种,重要的有24种。所以,一般情况下可以说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主要有20多种。
问:构成生物体的这些元素的含量有什么特点呢?同学们可以相互讨论一下。
答:有的含量非常多,有的较多,有的很少,差别较大。
正是因为生物体内各种元素含量差别较大,所以可以按照含量的多少把它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大量元素,一类是微量元素。
问:什么是大量元素?
答:含量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
问:哪些元素属于大量元素?
答:c、h、o、n、p、s、k、ca、mg。
问:什么是微量元素?
答:生物体内含量很少的一些元素。
元素的教案设计篇六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虽然大体相同,但是含量不同。根据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的不同,可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其中大量元素有chonpskcamg;微量元素有femnzncubmo等(谐音:猛铁碰新木桶)
二、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
大量元素中,chon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其中碳是最基本的元素;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含量虽然极少,却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
三、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
四、构成细胞的化合物p17
元素的教案设计篇七
字体造型方面,可以从两个特征入手。
情感特征:
字体的造型是体现设计气质的重要元素。所谓气质,不是单一的高大上,或者是洗剪吹。形式感是书名造型的手段,但是,通过形式体现作品所要传递的情感,才是字体造型设计的核心。这就要求设计师不要埋头就做,深入理解文案才是硬道理。对文案进行总结归纳,再着手设计。
字体造型的情感表达可以通过一些侧重点来进行设计。
首先是分析选题类型。偏理性的选题,字体造型要简洁大气,要让受众在看到设计后,能理性的思考文案所传递的内容。而偏感性的选题,字体则以体现造型为主,让受众在看到设计后,能产生丰富的联想。
其次是对受众群体的审美倾向进行归纳。通过对选题受众群体的划分,归纳出此类人群在审美共性。在字体造型设计当中,充分迎合受众审美需求。这样能从情感上拉近设计与受众的距离。
最后是围绕选题内容的情感特征进行字体造型设计。每个设计选题,都有着独特的情感特征,这来源与产品和品牌背后的文化,以及设计师对这种文化的理解。设计师在字体造型设计时,要通过设计来体现这种特征。通过字体,受众就能体验到这种情感的传递。
装饰特征:
所谓装饰特征,是字体造型设计的'美术特性。字体在传递设计情感的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设计美感,这样能从给受众带来愉快的视觉体验。
字体造型时,首先要讲究设计的对比关系。即大与小的对比、繁与简的对比、钢与柔的对比。
其次要注意字与字之间的连续性。所有文字要具备共同的识别特征,这样才能显得字体设计是一个整体,而不会花里胡哨,支离破碎。
最后是造型的变化要有度。物极必反,适当的打破和重组就可以,不要让变化过于夸张,而影响了阅读的流畅性。
对于设计来讲,细节是无止境的,一个好的字体造型,并不是字体设计的全部。字体设计通常情况下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整体设计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只要存在于环境中,其质感就要符合整体设计基调。这样的设计才有血有肉,简约而不简单,值得细细品味。
局部视角:
局部视角的质感设计是指字体本身的质感设计,设计师在处理好字体结构和造型以后,对字体更加深入的进行细化处理。处理的原则要配合整体设计思路,在原有的造型基础上,适当的进行打破或重组。当然这只是一种表现手法,有的选题并不需要特表强调质感,只需传递信息即可,要遵循设计选题的特性。
整体视角:
整体视角的质感设计是指字体与整体设计的质感关系。这个关系贯穿于整个设计过程中,时刻进行协调,是其与整体保持和谐。设计师不要仅仅拘泥于细节,要有整体的设计观。在其他环节设计过程中,不断调整字体的质感设计,以及与画面的关系。通过质感处理,让字体整体融入到画面,与画面形为一体。
字体的质感设计要注意的问题
设计师对质感的理解,不要停留在材质本身。材质虽然是体现质感的直观手段,但是事物是多样性的,无论柔和还是粗粒,无论整齐还是零碎都是质感的一种呈现形式。即使是简简单单的印刷字体,也是具有质感的,只是轻与重的表现程度不同。设计师要根据选题的内涵进行处理,配合整体画面进行。不要只注重形式感,使得设计缺乏内涵。
字体元素在设计中不是独立的存在,在构图关系中,它起到引导视觉顺序的作用;在层次关系中,它是画面焦点所在;在整体关系中,字体元素也要融合与设计之中,并起到协调画面和谐的作用。因此,处理好字体与其他元素的关系,是视觉设计的重点。
构图关系:
所谓字体的构图关系,就是字体元素在整个画面中的位置、大小的关系。通常情况下,设计师要把握的原则就是要让字体元素显而易见,成为读者看到设计时的第一视觉元素。例如:杂志刊头、海报主题、封面书名等等。同时,作为重点视觉层面,字体元素也不是独立的个体。要与其他元素适当进行组合,组合时要分清主次和从属关系。这样就可以引导受众群体逐步按照视觉顺序阅读其他内容。在画面中也显得设计精致典雅。
层次关系:
层次关系是指字体所在的视觉层与其他层面的关系。字体不一定非要作为视觉第一层处理,设计师可根据设计思路和画面关系灵活处理。字体视觉层与其他层面的颜色对比要明确,这样不至于让主题淹没到画面中,无法突出。同时,设计师也要处理好各层面的协调性,使得画面不要过于呆板,经纬分明。可以适当的使用一些技巧使其融合。
整体关系:
字体设计要着眼于全局,与画面的整体协调也是设计的重点。对待文字,设计师应当看作是设计元素或符号来对待。这就要求字体的设计与其他元素之间要有整体关系,使得设计成为一个整体。例如主题与文案的关系,主题与画面的关系,等等。
元素的教案设计篇八
赵国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人体的元素组成,了解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了解人体中元素的存在形式,知道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认识到只有均衡膳食才能更好的维持人体的元素平衡。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与同学讨论、查阅资料,了解钙、铁、锌、碘等营养元素的食物来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题学习,更加注意平常的饮食营养搭配,改掉偏食、挑食、不吃蔬菜等不良
习惯。
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辩证地看待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微量元素对人体的作用及适宜摄入量。
难点:将所学知识上升为意识,再将意识转化为行为。
三、
设计思路:从补钙的生活经验,从电视中经常看到有关补钙、补锌和补铁等广告,以此为基础对于本课题内容应该不难理解。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学习时不够重视。
四、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黄金搭档”广告视频
【讲解与过渡】广告语中的钙、铁、锌、硒是元素。(引入课题)
一 人体中的化学元素
【指导阅读】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55,并出示下列问题:
3.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区别?对人体有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仔细阅读课本,认识教材上图表的内容,思考并回答有关问题。【教师点评并讲解】人体中含量超过0.01%的为常量元素,含量在0.01%以下的为微量元素,它们能够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身体健康,而且有些元素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
【学生活动】讨论,思考,回答
【教师讲解】常量元素 钙 钠 钾
微量元素 铁 锌 硒 氟 碘
有害元素 铅 镉 汞(介绍 水俣病 痛痛病)
课堂练习
四 板书设计
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一、人体中的化学元素
常量元素(含量大于0.01%):o,c,h,n,ca,p,k,s,na,cl,mg 微量元素(含量小于0.01%):fe,zn,f,i,se(硒)
二、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常量元素 :钙 钠 钾
2.微量元素 :铁 锌 硒 氟 碘 3.有害元素 :铅 镉 汞
五 教学反思:
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本节课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也是非常密切的,通过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感悟化学知识的重要性。本节课的教学大量用到学生分组讨论,紧紧围绕课程标准确立三维目标,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对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能够做出解释。
元素的教案设计篇九
1、本章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卤族元素在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化学学习中的地位是很重要的。因为是第一次出现元素及其单质和化合物知识的系统学习。其特点是有很强的规律性,并且会出现很多新的化学性质及化学变化。而在卤素之后,紧接着还有两章新的元素及其单质和化合物的学习,分别是氧族和碱金属。若能在这章的学习中能很好掌握变化规律及学习方法,并能把这些规律和方法运用到后面的化学学习中,那么原本琐碎的知识将会系统化,学习也会轻松很多。
2、本节课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卤素的第一节氯气的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里学生已经学习的卤素原子结构的异同点、氯气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学生已经知道了氯气很活泼,能和很多物质反应;知道了氯原子的结构决定了氯气的性质。而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从微观角度来解释这些化学反应是怎么发生的,生成物是怎么形成的。虽然这些知识很抽象,学生理解时会有些困难,但它将会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化学反应的发生,从而找出规律。
3、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和本节教材的特点,我设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理解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知道化学键。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和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事物发展的本质的哲学思想。
4、教学重点和难点
离子键和共价键都是指相邻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东西,完全要靠学生的想象力来理解,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都为离子键和共价键。
二、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我采取启发-掌握式教学方法并充分发挥电脑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作用。
作为物质组成的重要理论,化学键是一个纯理论、极其抽象的知识,至今还在不断的完善之中。对于学生来说,化学键没有实验、没有具体感官认知,是个完全陌生的领域。所以如何创设一种氛围,引导学生进入积极思考的最佳学习心理状态就很重要了。而启发-掌握式教学就重在教师的启发,创设问题情景,以此调动学生内在的认知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另外,电脑多媒体以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形式强化对学生感观的刺激,这一点是粉笔和黑板所不能比拟的,采取这种形式,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这样一节完全是理论知识的课,更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原子、分子等微观世界放大无数倍,通过动画、模型等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过程
四、几点说明
1、为了节约时间,扩大容量,本节课的板书利用多媒体显示。
2、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本节课的课件是从网上下载,结合教学目标进行了选择利用。
元素的教案设计篇十
(1)、了解元素的概念,统一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2)、通过联想记忆、卡片问答等趣味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元素符号;
(3)、通过同学之间相互合作、查阅资料,了解地壳、生物的细胞和一些食品中元素的含量。
(1)、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
(2)、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三部分内容。在前一课题中,学生已知道了原子的结构,本课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元素下了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而且容易与原子的概念混淆,教学时应注意两者的区别。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要求学生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对于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必须会写、会读、会用。
教材编写“元素周期表简介”,目的在于让学生比较早地学习和使用元素周期表这个工具,学生只要会根据原子序数查找某一元素的符号、名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并确认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元素等信息即可,为今后的学习提供方便。
元素概念的教学应注意从熟悉的例子切入,通过与原子的对比,归纳出元素的定义,并组织好讨论,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元素符号的教学忌一步到位、急于求成,应分散难点,逐步记忆,减轻学生对枯燥乏味的元素符号的记忆负担,并注意组织好有关的活动与探究,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一些有趣味的活动,如联想记忆、卡片问答、查表抢答等,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重点:元素概念、元素符号。
难点:元素概念。
1.投影片:元素与原子的比较等;
2.元素符号的卡片、水分子等模型卡片。
2课时。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回忆)
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什么组成的?
(设疑)
什么叫元素呢?
回答: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元素的教案设计篇十一
平面设计是将不同的基本图形,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图案的。主要在二度空间范围之内以轮廓线划分图与地之间的界限,描绘形象。而平面设计所表现的立体空间感,并非实在的三度空间,而仅仅是图形对人的视觉引导作用形成的幻觉空间。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平面设计的术语及元素相关知识,希望对你有帮助!
1.和谐:从狭义上理解,和谐的.平面设计是统一与对比两者之间不是乏味单调或杂乱无章的。广义上理解,是在判断两种以上的要素,或部分与部分的相互关系时,各部分给我们的感觉和意识是一种整体协调的关系。
2.对比:又称对照,把质或量反差很大的两个要素成功的配列在一起,使人感觉鲜明强烈而又具有统一感,使主体更加鲜明、作品更加活跃。
3.对称:假定在一个图形的中央设定一条垂直线,将图形分为相等的左右两个部分,其左右两个部分的图形完全相等,这就是对称图。
4.平衡:从物理上理解是指的重量关系,在平面设计中指的是根据图像的形量、大小、轻重、色彩和材质的分布作用与视觉判断上的平衡。
5.比例:是指部分与部分,或部分与全体之间的数量关系。比例是构成设计中一切单位大小,以及各单位间编排组合的重要因素。
6.重心:画面的中心点,就是视觉的重心点,画面图像的轮廓的变化,图形的聚散,色彩或明暗的分布都可对视觉中心产生影响。
7.节奏:节奏这个具有时间感的用于在构成设计上指以同一要素连续重复时所产生的运动感。 8.韵律:平面构成中单纯的单元组合重复易于单调,由有规律变化的形象或色群间以数比、等比处理排列,使之产生音乐的旋律感,成为韵律。
1.概念元素:包括点、线、面。
2.视觉元素:概念元素不在实际的设计中加以体现,它将是没有意义的。视觉元素包括图形的大小、形状、色彩等。
3.关系元素:视觉元素在画面上如何组织、排列,是靠关系元素来决定的。包括:方向、位置、空间、重心等。
4.实用元素:指设计所表达的含义、内容、设计的目的及功能。
元素的教案设计篇十二
1、知识与技能: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的认识统一起来;
了解地壳中、生物细胞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对比,认识到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形成“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由百余种元素组成”以及“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观念,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重点:元素概念的建立
难点:元素概念的形成,以及元素与原子的关系
学习活
动项目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
情景
引入
课题
学生观看,引起兴趣
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很想知道食品或药品里的营养元素到底是什么。
元素的概念
1、复习提问
(1)相对原子质量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2)有碳12,有没有其他的碳原子呢?
2、讲述:几种碳原子的构成情况
碳原子
质子数
中子数
碳12
6
6
碳13
6
7
碳14
6
8
几种氧原子的构成:
氧原子
质子数
中子数
氧16
8
8
氧13
8
9
氧14
8
10
我们把具有6个质子(核电荷数为6)的原子称为碳元素。同样把这些凡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为8的原子都归为一类,称为“氧元素”。
3、设问:那什么叫元素呢?请大家阅读教材第59页元素概念的有关内容,并画出关键词句。
4、讲述:元素是一个宏观的概念,它包括三个要素:(1)具有相同质子数;(2)同一类原子;(3)总称。
这就说明元素是一个建立在微观概念原子基础上的宏观的集合概念。
5、讲述:元素的种类划分依据是“质子数”,与中子数、电子数无关,只要质子数相同,就是同一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不同,就是不同种元素。所以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
6、讲述: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世界上已知的物质有3000多万种,但组成它们的基本成分元素只有100多种。
1、回忆、思考并热烈讨论。
(1)真实质量与碳12原子质量的1/12之比。
(2)猜想。
2、认真听讲、领悟
3、回答: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4、领悟教师的补充讲述,识记元素的三要素。
5、领悟理解元素的划分依据。
6、感受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
引导学生复习
培养学生对比、分析归纳的学习方法
巩固元素的特点、定义
元素与原子的关系
2、讲解:原子表示的是物质的微观结构,而元素表示的是物质的宏观组成。
[投影展示]元素与原子之间的比较:
原子元素区别
是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表示个数
是宏观概念,只表示种类,不表示个数
适用范围
元素的概念建立在原子的基础上,原子的核电荷数(即核内的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3、总结并板书;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在于:
(1)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2)原子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元素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4、讲述: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时一般用“构成”,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时一般用“组成”,对应关系如下:
(1)物质由xx元素组成;
(2)物质由xx(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3)分子由xx原子构成。
1、思考,理解,记忆
2、分析、讨论、回答:
(1)原子是元素的基本单位。
(2)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4、理解、记忆
指导学生学习比较的方法
趁热打铁,及时巩固,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元素的应用
1、设问:教材p59“讨论”——
2、讲解:第一个反应中,反应物是硫和氧气,分别由硫原子和氧分子构成;生成物是二氧化硫,由二氧化硫分子构成。第二个反应中,反应物是过氧化氢,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生成物是水和氧气,分别由水分子和氧分子构成。可见,分子发生了变化。
在第一个反应中,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硫中的氧都属于氧元素,硫和二氧化硫中的硫都属于硫元素。第二个反应中,过氧化氢中的氧和水、氧气中的氧都属于氧元素,过氧化氢中的氢和水中的氢都属于氢元素。
3、小结:可见,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发生了变化,而原子没有发生变化,元素也没有发生变化。
学生讨论得出: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改变,而元素不变。
学生通过讨论分析,自主获取知识,让学生形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改变,元素不变的观念”
元素的分类
1、讲述: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发现的物质多达3000多万种,而组成这些物质元素只有100多种元素。这100多种元素也可以分成几大类。
2、引导:阅读教材62页资料卡片,元素可以分成哪几类?
[提示]从元素名称的偏旁特点去考虑。
3、小结:
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铁、铜、铝等
非金属元素:碳、硅、氧等
稀有气体元素:氦、氖、氩等
1、了解
2、阅读教材62页资料卡片合作探究。
金属元素;“金”字旁
非金属元素固态:“石”
非金属元素液态:“氵”
非金属元素气态:“气”头
稀有气体元素:“气”字头
3、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合作精神,概括能力。
元素的含量
1、提问: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情况如何?记住前4位。介绍记忆方法:氧(养)硅(闺)铝(女)铁(贴),连起来的就是“养闺女贴(心)”
2、设问:生物细胞中的元素分布情况又怎样呢?
记住前4位:氧碳氢氮
1、学生阅读教材60页
记忆:氧硅铝铁
2、氧碳氢氮
培养自学能力
利用诙谐、幽默语言记忆,激发兴趣,容易记住
小结
本节课要点:
1、元素的概念
2、元素与原子的区别
3、化学变化中的元素观
4、元素的分类
5、元素在各物质中的含量
学生回忆,巩固
知识整理,条理化知识点。
练习
作业
附:板书设计
课题3元素
1、元素的概念
2、元素与原子的区别
3、元素在化学变化中不改变
4、元素的分类
5、元素在各物质中的含量
元素的教案设计篇十三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会正确区分元素和原子。
3.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4.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初步知识。
5.通过微观想像、分析、讨论、对比、认识到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6.通过同学之间相互合作,查阅资料,了解地壳、生物细胞和一些食品中元素的含量。
二、课题分析
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三部分内容。学生通过前阶段的学习,已经初步认识到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了解了原子的结构,本课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它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是教学中的难点。
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因此是教学的重点。要求学生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对于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必须会写、会读、会用。
教材编排“元素周期表简介”的目的,是让学生较早地学习和使用元素周期表这个工具,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提供方便。学生只要会根据原子序数查找某一元素的符号、名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以及确认该元素是金属、非金属还是稀有气体元素即可,不要随便提高要求。本课题分两课时完成:1.元素。2.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简介。
三、教学策略分析
本课题的教学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学生在阅读课文、查阅有关资料后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应提供有关资料,供学生查阅,提出问题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教学中要多结合实例、多做练习,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加深理解和巩固,使所学的概念得到比较清晰的对比、区分和归类。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对枯燥无味的元素符号的记忆负担,教学过程 中可组织一些有趣味的活动,如符号认位、联想记忆、查表抢答等。
四、设计思路
1由问题、图片、文字资料推出元素概念,课本72页活动与探究得出地壳、生物细胞和部分食品中所含元素。
2.由课本73页资料、图片和课文内容得出元素符号的写法和涵义。
3由.课本74页活动与探究了解元素周期表有关用途。
五、教具设计
1.投影1:按照课本49至50页图样绘制水分子、氧分子、氧化汞分子图。
2.投影2:元素与原子比较表。(空白)
3投影3:介绍地壳里含量较多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简介几种食品中的元素含量。
4.投影4:简介门捷列夫如何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引入
提问:水通电分解的实验说明水是由什么组成的?
回答
引入课题2“元素”。
教学新课
1.设疑:什么是元素呢?
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观察投影,得出:三种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因为这些原子的质子数都是8.
阅读本课第一节,了解元素的概念。
讨论:什么是氢元素?什么是碳元素?
让学生体会到凡质子数相同的原子都归为同一类,从而得出元素的概念。
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
2.投影2。
引导学生讨论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根据表格内容分组讨论各小组代表发言,共同完成表格内各项内容。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对已学概念的分析和比较能力。初步学会正确使用元素和原子的概念。
3.引导学生讨论71页的讨论题,再放投影1供学生参考图形进行分析
分组讨论在化学反应中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在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出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变了,元素在化学反应中不变的结论。
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和分析、比较的能力。了解化学反应中分子的可分和元素的不可分。
4.投影3。
引导学生完成72页活动与探究。
阅读课本71页二、三两节、图4-4、72页资料以及其它资料,观察投影3,相互交流,了解地壳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了解生物细胞和某些食品的元素组成。
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在我们前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接触过一些符号,如al,o,h,
c.等。这些符号表示什么意思呢?
带着问题阅读课本73页内容。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以旧引新,设疑引思。
教学新课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73页表4-3元素名称和元素符号,
认真阅读课本73页表4-3。lnft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他们学好化学的信心。
提问:如何正确书写元素符号呢?
出示几个错误的元素符号,让学生改正。
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回答问题。
让学生通过自学掌握元素符号的书写法则
提问:元素符号能表示什么呢?
以具体符号为例,说明元素符号的涵义。
学生阅读课本资料,了解元素中文名称的造字规律。
加强对与元素有关的知识的理解。
投影4.简介元素周期表,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74页内容。
阅读。完成活动与探究。活动过程 中采用如下形式:符号认位,小组查表抢答竞赛。
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本课小结
对学生的归纳进行评价。
仍以小组讨论方式对本课题进行归纳小结,然后各组商议推出代表发言。
加深对本课所学知识的理解。
练习:
1.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2.说出地壳中含量前四位元素的名称。
3.判断正误,说明理由。
(1)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的。
(2)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3)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元素都改变了。
(4)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4.写出氯、氮、硫、磷、锰、铜、金的元素符号。
5.写出he,f,si,k,ag,hg的元素名称。
6.将下列写错的元素符号加以改正:
铜cu.锌zn.银ag.氯cl.钙cu.
七、板书设计
课题2.元素(一)元素
1.什么叫做元素?
2.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元素不可分.
3物质世界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
(二)元素符号
1.元素符号的书写:一大、二小。
2.元素符号的涵义: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三)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元素的教案设计篇十四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练习:
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1)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
(2)氧化铝与硝酸
(3)氢氧化铝与盐酸
(4)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钾溶液
作业:课本p104三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4010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