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程故事感受范文(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27 22:29:14
优质课程故事感受范文(13篇)
时间:2023-10-27 22:29:14     小编:紫衣梦

承载着丰富知识和文化的语文学科,在我们的学习和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写总结时,要注意语言的得体和准确,避免使用模糊不清或错误的表达方式。希望通过这些总结范文的学习,大家能够提高自己的总结能力。

课程故事感受篇一

一天早上,小熊拿着水桶,扛着鱼竿出来钓鱼。火辣辣的太阳照这大地一移转眼小熊就掉到了一桶鱼,天也黑了。小熊就高高兴兴的回家了!

小熊想:“这么多鱼,几天都吃不完。”小熊想到了一个办法小熊赶紧就跑到了家门口的树上。

一天过去了,小猫来找小熊玩。小猫跑到小熊看到了鱼树就哧溜一下子停下了,他想:“如果我也种一颗那该多好呀!”

于是小猫摘了一根竹竿赶忙跑回家,种到家门口,把竹竿插到地里,拿了把椅子坐到那里,给小树苗浇水。

就这样小猫一直坐到那里,小熊又来钓鱼,小熊看到了小猫呆呆的看着数苗说:“你在这干什么?”

小猫说:“我在种鱼树,这样就能吃到鱼了,那时候我轻轻一摇鱼全掉到地上了!”

小熊说:“鱼是长不到树上的`,树只能长出果子不能长出鱼的。”

课程故事感受篇二

从前在大深林里住着一群动物,其中有一只小兔子,小兔子非常倒霉,曾经从半山腰滚到山底,弄得骨折三处,捞鱼掉进河里,险些被淹死,无数次险些被野兽捉走,这次它是丢了房子,被狼捉,它拼命逃跑来到了一个漆黑的山洞里,这时已是筋疲力尽,倒头大睡起来。

一个恐怖的声音传出:“是谁呀?”倒霉兔被这恐怖的声音惊醒说:“我:……‘我是小白兔,大家都叫我倒霉兔。‘”我是一个山神,是这里的主人,而你是这里的第一个客人,我要瞒足你一个愿望。“我……我只想要一个好运气!”倒霉兔怯怯地说。果然,小白兔从此好运连连,好事多多。它的'外伤奇怪的好了,那些狐狼虎豹,见到它都彬彬有礼地绕着走,小白兔在深林里重新盖起了一座漂亮的房子,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知恩图报的倒霉兔于是便回到山洞去找山神。可是看见山上的树光秃秃的,连草都不长了,于是倒霉兔回家找来了朋友们去山上种树、种草,把山打扮得葱葱茏茏,一片生机。山神看见了说:“看来,我没送错人,你是一个值得信赖心地善良的人,我在给你一个心愿,祝福你和那些种树、种草的小伙伴从此永远幸福快乐。”说完便转身离开了。

倒霉兔从此和他的伙伴无忧无虑快乐地生活在一起。从前可怜的倒霉兔变成了人见人爱的幸运兔,幸运兔常常想一个问题:我怎么一下子就从倒霉兔变成了幸运兔呢!

课程故事感受篇三

在池塘边,生活着一只平凡的小鸭子,在池塘里,生活着一只美丽的白天鹅。

每天,小鸭子都会对着天鹅瞧上好一会儿,因为小鸭子觉得这只天鹅实在是太美了,洁白光滑的.羽毛、纤长优雅的脖颈,它非常羡慕,做梦都想象着自己能够穿上这一身衣裳。

有一天,天鹅出了一趟远门,于是小鸭子游到了池塘中央,发现了天鹅散落的羽毛,它把它们穿在自己身上,打扮了一番。

然后照天鹅的样子在天鹅中四处奔走炫耀,傲气十足地认为自己是个儒雅之士。

天鹅识破了它的真实身份,嘲弄、讥讽之声接踵而来,一群天鹅围上来把它的装扮连同它本身的羽毛拔得一干二净,那副模样可真够吓人。

小鸭子想重新回到鸭同伴中躲避,但同伴们都已经认不出它了,所以把它赶出了家门。

小鸭子后悔极了,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如果当初它不那么虚荣的话,也不会落到这样的下场呀!

课程故事感受篇四

历史新课程标准及教材在我市实施已有一年多时间。经过对新课改的学习,以及在教学中的运用,对新的教学改革有了更高层次认识。经过一段时间的操作,认真比较新旧课程,有了很大差别。旧课程功能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单纯追求学生认知的发展,而新课程强调的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主动性,重视个性的发展。课程改革势在比行。面对新教材,谈谈对历史教学改革的想法与感受。以往的课堂教学只是老师一味传授似的填鸭式教学。通过读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学习,认识到今后的教学中要将课堂还于学生。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筋实践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使课堂教学成为在教师知道指导下,显示自主学习,自己探究的过程。课堂教学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发展为方向。在课堂上应充分解放学生的眼、口、手、脑,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实践的空间。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须躬行。”空洞抽象的讲解,使人感到枯燥、乏味,而一次成功地实践活动将使人终生难忘。同时,作为教师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课堂上是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学生能看懂、读懂的教师就不要再讲,否则就是浪费时间,学生能发现的,教师不要点明,否则就是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信任学生,解放学生,调动学生,促进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自己探究,自己创新。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开学以来,我在课堂上非常注重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动态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总之,新课程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教育专业工作者的要求,这就是教师要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育内容的研究者,教育艺术的探索者,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学校制度建设的参与者,校本课程的开发者……。照此要求,我们任重道远,确需努力。

课程故事感受篇五

有一天,贪玩儿的小鱼离开了妈妈,一个人在海里玩耍、嬉戏,可开心啦!

突然,一条凶恶的大鲨鱼游了过来,准备吃掉小鱼,小鱼拼命逃跑,幸运的.是,小鱼只被大鲨鱼咬伤了尾巴,捡回了性命。

小鱼的尾巴被咬伤的不是很严重,只是擦伤了一点点,流出一点点的血而已。

小虾看到了,急忙去转告小螃蟹说:“不好了,不好了,小鱼受伤了!”

小螃蟹问说:“伤的严重吗?”

小虾说:“小鱼的尾巴血流不止。”

小螃蟹急忙跑去告诉小章鱼说:“不好了,不好了,小鱼受伤了!”

小章鱼问小螃蟹说:“伤的严重吗?”

小螃蟹说:“小鱼的一条尾巴没有了。”

小章鱼立刻跑去告诉小熊说:“不好了,不好了,小鱼被大鲨鱼咬伤尾巴,流血不止死掉了。”

森林里到处都在传小鱼死掉的消息,大家都很伤心。

小鱼来森林里找伙伴们一起玩,大家都惊讶的发现小鱼不但没有死而且很健康,小鱼听说自己死了吓了一大跳,小虾、小螃蟹、小熊、小章鱼不好意思的低着头。

它们都向小鱼道歉说:“对不起,我们不应该以讹传讹,请你原谅我们吧!”

小鱼笑着说:“没关系,我们还是好朋友!”

课程故事感受篇六

在一座美丽的兔子森林里,有一只叫蹦蹦的小兔子,他是森林里最小的兔子,身高只有10厘米,因为他吃得很少,所以才那么小,他身上的皮毛很油亮,是黑白相间的。

蹦蹦他很小看自身,觉得自身长得那么小,什么事情都帮不了大家,像个废物,他非常地惭愧。

有一天,蹦蹦垂头丧气地在小河边散步。突然,远处传来一声急促的救命声,蹦蹦想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便以刘翔般的'速度跑过去,一看,兔子灰灰被压在一根上面长着很多刺的大树干下,周围的兔子都救不了他,因为那树干有很多刺,但下面一点刺都没有。可是,下面的缝隙只有10厘米那么宽,这些兔子都太大了,因为森林里的青草很茂盛,他(她)们吃的太多了。聪明的兔子白白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她说:“让蹦蹦来试试吧!”大家都把目光投向蹦蹦,蹦蹦连忙说:“不行,我那么小,怎么行呢?”

白白用充满希望的语气说:“你行的,你虽然个头小,但是,那个10厘米的缝隙你刚好能钻进去,然后再用力把树干抬起来,不就行了吗?”蹦蹦犹豫地说:“好吧,我试一试。”蹦蹦钻进缝隙中,全部的兔子都在说:“加油,蹦蹦。”蹦蹦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树干抬起来,灰灰得救了!整个森林响起了热烈的欢笑声,掌声,灰灰万分感激地对蹦蹦说:“谢谢你!你的救命之恩让我终身难忘!”蹦蹦不好意思地说:“不用谢!”白白说:“你不要太小看自身,其实,你身上有很多优点。”蹦蹦高兴地说:“我知道了!”

是啊!我们不要太小看自身,我们要看到自身的优点。

课程故事感受篇七

花狗奶奶的家住的离森林很远,所以每天都要走上很长的路来河边挑水,花狗奶奶的年纪大了,每次挑水总是摇摇晃晃的。

小狮子看见花狗奶奶正在挑水,小狮子心想“花狗奶奶的`家太远了,我要是帮助花狗奶奶把水挑回家,天一定都黑了,还是算了吧!”

小羊看见花狗奶奶挑水,心想“我刚刚才换的一身新衣服,要是帮助花狗奶奶挑水,新衣服一定会弄脏的,还是算了吧!”

小象看见花狗奶奶正在挑水,急忙赶过来帮忙,把水挑在自己的肩上。

花狗奶奶说:“让我自己来吧!会把你的衣服弄脏的。”

小象笑着说:“没关系——弄脏了还可以洗。”

花狗奶奶心疼的说:“我的家太远了,等你回家天都黑了。”

小象说:“没关系!我是男孩子,不怕黑。”

一旁的小狮子和小羊听见,羞愧的低下了头。

课程故事感受篇八

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小白猫和小黑猫到桥上玩。

小黑猫看见桥下有两条鱼在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小黑猫馋得口水直流,就伸手去抓。

这时,小白猫看到了,大声地喊:“小黑猫,不要动,很危险的,你会掉下去的!”

可是已经晚了,只见小黑猫“扑通”一声掉进了水里。它们都不会游泳,怎么办?

小白猫在岸上急得团团转,它对小黑猫说:“你先支撑一下,我去找人来救你。”

小白猫一路飞跑,大声地喊:“救命啊,救命啊,小黑猫掉进河里去了,谁来救救它。”

这时,刚好鹅大哥路过,小白猫看到了救星,气喘吁吁地说:“鹅大哥,小黑猫掉进水里,你快去救它吧!再晚了它可能就会没命了。”

鹅大哥马上跟着小白猫来到河边,把小黑猫救了起来。

小黑猫说:“谢谢你,鹅大哥!要不是你,我就没命了。”

鹅大哥微笑地对它说:“不客气,不过以后你在水边的.时候可要小心一点了。”

课程故事感受篇九

在一座美丽的森林里有一只聪明的小猴,它是一个发明家,发明了许多好玩的玩具,动物们都非常喜欢它。

有一天,小猴发明了一台电脑,便把好朋友都请到家里。动物们看了很好奇,小猴教它们怎么玩,大家玩得开心极了。

过了几个月后,小猴觉得有些厌烦了,心想:我这么聪明,电脑我都能发明,为什么要和不会发明的“笨蛋”们一起玩呢?于是,从那天起,小猴把动物们都赶走了。

它把动物们赶走以后,就一个人独享起那台电脑,可时间久了,它觉得越来越冷,每天只好躺在被窝里,它心想:“为什么我的房间会这么冷呢?”

渐渐地,小猴的手和脸都冻僵了,喜鹊经过它家时,看见小猴哆嗦的样子,赶紧用自己的'身体给它保暖,小猴惭愧地对喜鹊说:“谢谢你,我现在好多了。其实,我不应该把你们这些好朋友赶走,你能把别的动物再请来我家玩电脑吗?”喜鹊点头答应了。

动物们很快又来到了小猴家,开心地玩起电脑,小猴笑着,想:好东西要和大家一起分享才会快乐啊!

中,然后用嘴吸了一口水。再把水吐出来。它装得有模有样,连观众都没有发现。只有老虎发现了。第二回合开始了。比的是用鼻子搬木头。小猪在大葱里放了根绳子,它用放了绳子的大葱把木头卷起来丢到一边去。

正当小猪走向领奖台的时候,由于鼻子过敏把大葱喷出来了。老虎也取消了小猪的资格。冠军是大象。这就是猪鼻子插葱——装象。

课程故事感受篇十

目前新课程标准改革已经进行到了第十年,我很有幸参加了一轮完整的新课程改革实验教学。经过十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对传统的语文教学确实是一次大的冲击,因为它要求教师在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上都要有根本性的转变。其实质是突出人文精神、培养研究性学习方式和学生的实际能力。

我是在边学习新课程标准边运用新课程的理念进行教学的,因而有些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有很多都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才慢慢领悟的。

一、要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记得刚开始时,孩子们上课时对我提出的问题和给出的答案只是默默地接受,不敢有过多的疑问,新课程提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中的主人。这一个理念就得改变教师的角色,由“传道授业解惑”转为知识的组织者、引导者。由“至高无上的尊师”转为学习的朋友、伙伴。教师不再一言九鼎,学生不再唯唯是从。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有异议、敢于创新。这样就会出现自主、合作、民主的教学氛围,有利于课程改革的实施。

二、要有充分的时空合作、交流

以前的教学方式是一节课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安排得满满的,学生有异议的也只是走场子,说说、议议,草草收兵,如“蜻蜓点水”。这样常常弄成事倍功半。新课程要求一节课的教学情况要通过实际反馈情况而定,教师要灵活处理课堂出现的情况,整体把握课堂,适时改变教学程序,为课堂中有异议、有质疑的问题多腾些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的思维在发现中升华,在辩解中发展。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记得在分析杨二嫂这个人物形象时,本来我没打算展开讲,只想让同学们了解二十年前后不同的杨二嫂变化的社会原因,然而有个学生却提出,杨二嫂能够如此大胆、泼辣,虽然有些过分,但在当时女性倍受压抑的封建社会还是很有进步意义的。这一番新的说法,可是我没有料到的,于是我就此改变了教学思路,让学生进行了一番争论。

三、创设情境,用实践活动提高语文素养

新课程标准注重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指出实践活动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课堂中许多知识点都是靠模仿、借鉴、发现、创新才掌握的。这就要有个参加实践活动的情境,在有物、有意、有情的情境中,学生置身于其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才能激活创新的思维。一句句佳句,一篇篇美文都是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感悟、习得的。

因此我尽量将枯燥无味的作业化为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在近似游戏的过程中达到练习、复习巩固的目的,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时,我布置的预习作业是让学生们画一幅画来表现课文的内容,上课时,同学们都拿出了自己画的画,于是我挑出了几幅画作道具,拿着画结合课文学习了《春》,图文结合,在图中找文,在文中读画,很快,学生们看着画就能够背诵出课文了。记得《皇帝的新装》这一课,几乎是在学生们的笑声中结束的,学生们拿着自己做的道具,极尽自己对课文人物的理解,把课文中的人物性格活灵活现展现了出来,演完后加上同学们的评论,这篇文章几乎不需要我再过多讲解了就已经很清楚了。还有《范进中举》这一课,为了让同学们对文中的细节描写有更深的理解,我特意让学生上台把细节部分表演出来,结果同学们通过表演对胡屠户这个唯利是图的市侩小人形象有了更加形象的认识。这种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仅充分展示了学生的个性特征,而且也加深了学生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此外我们还举行了手抄报比赛、辩论赛、格言警句比赛、诗歌朗诵等活动,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中增加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重视课前预习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预习是一种课前自学,预习了才知道难点、重点是什么,不懂的地方在哪里,心中有数,听讲才能主动,才能容易与教师产生共鸣,配合默契,积极主动地学习。但很多学生不懂得如何预习,认为预习只是读读生字、课文而已,达不到预习的目的。因此,只有指导好课前预习,课堂才能有效地指导自主学习。经过几年的实践摸索,经过语文组全体成员的努力参与下,我们总结出指导学生预习要注意的几点:

(一)明确目的。开始时给学生布置预习的范围,帮助学生找到重点、难点,以后逐步给学生布置预习提纲。心理学研究证明:带问题读一遍比不带问题读五遍效果要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就得边读边思考,从书上找答案,这样学习主动积极,效果就高了。比如在教学《伟人细胞》之前,除了布置预习生字词之外,我让学生读课文,找出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并为每件事起一个小标题。这样上起课来学生就提高了兴趣,课堂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二)鼓励质疑问难,学做预习笔记。学生预习时,除了抄写课文的词句,重点,还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把弄不懂的问题记下来,为上课时弄懂这些问题做好思想准备。比如预习文言文,我就让学生自己先翻译课文,把翻译不出来的地方作上记号,这样,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就更加集中了。

(三)教给“圈、点、批、注”的预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站在书上看书”,首先要学会对书圈、点、批、注,把看了书的感想、想到的问题批、注在书上。

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强调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生动活泼地发展,我校的洋思教学也正是这样提倡的。因此我们力争从纯粹的知识传递者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启发者、合作者、促进者和参与者转变。教学中尽量少问,让学生多问,学生通过读、思、议,自由发挥、自由伸展,标新立异,大胆假设,只要自圆其说,言之有理就行,从中学会感受、体会、体验、揣摩。我们也走下讲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在学生读中相机指导,或提出要求、或纠正错误、或进行激励、或梳理归纳。让学生自读自悟,学生在读中悟到的方法往往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提出的问题往往是文章的重点、难点,结合问题加以疏导,就水到渠成。其实这和我们学校所提出的“洋思”教学方式一致的。例如教学小说《范进中举》时,我带领学生复习了有关小说的知识之后就没有再多讲,而是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自学,让他们自己找出学习这篇小说的突破口,然后自己去分析--其实孩子们的能力有时候是很难估量的,不妨给他们一些空间,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讨论了半节课后,他们概括出了范进、胡屠户的性格特征,甚至得出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是这篇小说反映的中心。总之,阅读教学中应做到:书本让学生读,见解让学生讲,重点难点疑点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总结让学生写。相信学生的能力,鼓励他们自己动手动脑,发挥其独立精神,奇迹就会出现。

六、拓宽学习渠道,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

新课程标准第一次明确规定每个年级的课外阅读量,目的是督促师生把语言积累落到实处。如果学生的语言积累有了量的突破,胸有万卷,“书生气”十足,那么学生的语文能力一定会有质的飞跃,定会洋洋洒洒,下笔千言,这不是倡导学生像过去私塾教育一样死记硬背,但适当背诵经典作品、优美词句,可以让学生储存语言模型,发现语感,形成良好的语言反应机械,以更好地受到审美感染。因此,我鼓励学生把课外学到的优美句子抄在笔记本上,并互相交流。作业时也有的放矢地延伸到课外,如:写出从课外学到的名言、歇后语、儿歌、诗歌等,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使语言积累落到实处。

然而,虽然我在教学中

然而,虽然我在教学中对新课程理念有了一定的理解,并且在教学实践中也能够运用新课程理念,但是仍然出现了一些问题。在这三年的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也进行了一些进行反思,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成为“走场子”

(一)自主学习之前启发讲。

(二)合作学习之中提示讲。

(三)疑难问题之处明确讲。

(四)总结、归纳时补充讲。

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教师要把握一个度

在新课程改革中,力求营造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学生在学习中常出现天南地北地乱侃一通,结果在短暂的40分钟里讨论不出一个所以然来。有时课堂中形成互相取笑、互相喧哗的休闲场所,上了几堂这样师生皆大欢喜的课后,我发现不行!这样课堂还是不是学习的主阵地呢?学习还是不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呢?学生究竟学会了些什么呢?我认为,作为教师应该把握一个度。

(一)形成策略:根据学习任务采用几种相应的策略:1、先明确分工,再合作学习。2、先独立思考,再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基础好的,反应敏捷的会直接说出自己的见解,学困生就有可能窃取别人的学习成果来掩饰自己的.不足,久而久之形成他们原地踏步。

(三)强化指导: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适时地给予点拔、指导,倾听、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使学生学会判断、质疑。有针对性帮助学生将合作学习开展得更出色、更有成效。

三、创造性地理解教材和使用教材

语文是我们的母语。日常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语文。教材又是在生活当中提取的,它只是一些较典型的,有一定思想内涵的生活素材。学生需要的又是多方面的知识,教材永远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就要创造性地理解教材和使用教材。

(一)、灵活地使用教材。为了让教材更切合学生的生活体验,教师要努力地抓住生活中稍纵即逝的闪光点,调整教学内容,让语文学习更具实践性。如:在阳春三月常常下起了淅沥淅沥的小雨,泥土湿漉漉的,树木开始抽新芽,很适合植树。这时,将《春》提前教学,召集学生到雨中看雨、看天、看地、看树,再来学习,效果一定会好得多。

(二)、适当地改变教材。适当地改变教材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情感活动中,使学生更自主地探索、发现、想象、创新。如:在教学《“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后,我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故事讲的是也是在大海上,也是一艘快要沉的船,后来船沉了,故事的主要矛盾在一只救生艇上展开:这只救生艇最多只能载十人,而此时船上有十七八个人,而且当时海上的风浪很大,要想活下去,就得拼命划船和风浪作斗争,救生艇上的人们面临的选择是:要么一起被海浪掀翻,要么船上就得有几个人自己跳下海去……当时船上有健壮的青年人、奄奄一息的老人、受重伤的人、手无缚鸡之力的富家小姐,那么究竟谁该跳下海去呢?这个问题引起了大家的争论,有人说还是应该留下老弱病残,因为那是美德,有人说如果老弱病残留下了,划不动船,还是得死,应该让年青人留下,可是那样又很残忍……虽然没有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但这样的问题学生感兴趣,这让他们知道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在不同的情况下,要有不同的解决方式,最重要的是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还在情感价值观上教育了学生。

(三)、大胆地拓展教材。课改中,更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要大胆地尝试拓展教材。如:在学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时,我就让学生再思考生活中有多个答案的事例,结果是我所没有想到的,学生们的思维竟然那么活跃,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这样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又推动了创新思维的发展。

总之,时代在进步,事物在发展,语文教学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这对我们语文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元

课程故事感受篇十一

有位商人,把儿子派往世界上最有智慧的人那里,去讨教幸福的秘密。少年在沙漠里走了四十天,终于来到一座位于山顶上的美丽城堡。城堡。那里住着他要寻找的智者。

我们的主人公走进一间大厅,他并没有遇到一位圣人,相反,却目睹了一个热闹非凡的场面:人们进进出出,每个角落都有人在进行交谈,一支小乐队在演奏轻柔的乐曲,一张桌子上摆满了那个地区最好的美味佳肴。智者正在一个个地同所有的人谈话,所以少年必须要等上两个小时才能轮到。

智者认真地听了少年所讲的来访原因,但说此刻他没有时间向少年讲解幸福的秘密。他建议少年在他的宫殿里转上一圈,两个小时之后再回来找他。

“与此同时我要求你办一件事,”智者边说边把一个汤匙递给少年,并在里面滴进了两滴油,“当你走路的时候,拿好这个汤匙,不要让油洒出来。”

少年开始沿着宫殿的台阶上上下下,眼睛始终紧盯着汤匙不放。两个小时之后,他回到了智者的面前。

“你看到我餐厅里的波斯壁毯了吗?看到园艺大师花十年心血创造出来的花园了吗?注意到我图书馆里那些美丽的羊皮纸文献了吗?”智者问道。

少年十分尴尬,坦率承认他什么也没有看到。他当时惟一关注的只是智者交付给他的事,即不要让油从汤匙里洒出来。

“那你就回去见识一下我这里的种种珍奇之物吧,”智者说道,“如果你不了解一个人的家,你就不能信任他。”

少年轻松多了,他拿起汤匙重新回到宫殿漫步。这一次他注意到了天花板和墙壁上悬挂的所有艺术品,观赏了花园和四周的山景,看到了花儿的娇嫩和每件艺术品都被精心地摆放在恰如其分的位置上。当他再回到智者面前时,少年仔仔细细地讲述了他所见到的一切。

“可是我交给你的两滴油在哪里呢?”智者问道。

少年朝汤匙望去,发现油已经洒光了。

“那么这就是我要给你的惟一忠告,”智者说道,“幸福的秘密在于欣赏世界上所有的奇观异景,同时永远不要忘记汤匙里的两滴油。”

感受:珍惜身边点滴的小幸福,这样会让自己过的更加快乐

课程故事感受篇十二

故事一直以来是我们与世界相互交流、认知事物的一种方式。在现代教育中,越来越多的课程开始引入故事元素,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故事课程也成为了一种流行的教育方式。在接触故事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很多灵感和启示。今天,我想要分享一下关于故事课程的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

第二段: 故事课程的作用

故事课程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教育方式。它通过故事情节、角色塑造和场景描述等元素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生活中的问题。因此,故事课程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参与课堂,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此外,还可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因为当孩子们讲述故事时,需要自己进行思考和表达,这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段: 故事课程的优点

故事课程具有物质的优点和精神的优点。首先,故事课程非常便捷,不需要复杂的教学设备,只需要一个故事讲述者即可。其次,故事课程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这使得故事课程成为了学生喜欢的课程,也使得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学习内容。在精神层面,故事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能够在情境中感受到故事中的各种情感,例如爱、友情、责任和困难等。故事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成为有思想的人。

第四段: 故事课程的不足之处

故事课程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是故事的选择问题。虽然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如果选择的故事内容不够丰富和有趣,也可能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故事的讲述者需要有一定的讲故事能力和技巧,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内容。还有一些需要引起注意的点,例如故事课程可能与学科知识的结合不够紧密,也可能缺乏针对学生不同层次的差异性教学等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

第五段: 总结

总体而言,故事课程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教育方式。在故事的帮助和启发下,孩子们能够更好地学习、生活和发展。然而,我们也需要认识到故事课程存在的问题,需要持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相信在故事的引导和指引下,我们的下一代一定会成为更加优秀和有智慧的人。

课程故事感受篇十三

暑假里我看了一些红色经典,其中在书香闵行网站上看到的红色经典连环画“赵一曼”尤其令我感动。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中国共产党派到东北地区领导革命斗争,与日军展开游击战争。1935年11月,与日伪军作战时不幸因腿部受伤被捕。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严酷的审讯。面对凶恶的日军,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凶残的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狠戳其腿部伤口。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坚强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决心,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定地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后来因赵一曼腿部伤势严重,生命垂危,日军为得到重要口供,将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进行监视治疗。赵一曼在住院期间,利用各种机会向看守她的警察与女护士进行反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1936年6月,在他们的帮助下,赵一曼逃出了日军得魔掌,但在准备奔往抗日游击区的途中不幸被追捕的日军赶上,再次落入日军的魔掌。赵一曼被带回哈尔滨后,凶残的日本军警对她进行了老虎凳、泼辣椒水等更加严酷的`刑讯。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没有吐露任何实情。日军知道从赵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报,决定把她送回珠河县处死“示众”。赵一曼向押送的警察要了纸笔,给儿子写了一封催人泪下的遗书:“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现在我生活在一个平安的年代,我可以无忧无虑的上学学本领,寒暑假可以外出旅游,这一切是千千万万的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要将红色经典发扬光大,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读了这个故事,我有我有了深切的感受,我知道了以前的人民是怎样打败日本人的,知道了他们的辛苦。六十几年后的今天,回望六十几年前的峥嵘岁月里,高家庄的地道战中的地道是奇迹,而我说冀中平原的劳动人民们才是奇迹!他们发挥自己的智慧创造了地道,战胜了的困难,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自己的家园和祖国!他们在抗日战争的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让我感受最深的是红军长征。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根据地进行长征。其间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芫人烟的草地,行程约25000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这使我想了毛泽东写的一首诗,叫《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大渡桥横铁索寒……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军的崇高品质使我敬佩,他们刚毅勇敢,热爱祖国,坚贞不屈,扶危济困。我要学习红军的精神,将来报效祖国。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401730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