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哲学感想心得(通用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27 23:09:05
最优哲学感想心得(通用20篇)
时间:2023-10-27 23:09:05     小编:念青松

总结是在学习和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思维和分析能力以及提升综合素质都具有积极意义。成功不是偶然,而是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请看下面一些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写作提供一些思路。

哲学感想心得篇一

落雨过后娇弱无力的蔷薇,流连花丛翩翩戏舞的蛱蝶,或是看花的美人,以及树上黄莺的婉转啼鸣... ...在大自然里,在博物馆中,在音乐厅里,对于美的经验我们从不缺乏,但是对美本身呢?恐怕无多思考。睿智的先哲,以他们敏感的经验,深邃的思维,在很早之前,就开始关照美的问题,并形成一个专业的哲学体系,称为美学。夏尔·佩潘所著的《当美拯救我们:星期二的哲学课》,介绍了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等哲学家以及作者自己对于美的思考,它可以视作一部通俗的美学史读物。

当伟大的康德从敞开的窗口寓目花园中虬结交缠的枝叶,那一刻他体会到“美的感觉”,这一瞬间的感动,让他开始思考美的问题,并在晚年完成经典的美学著作《判断力批判》。康德将我们欣赏美好事物时的“审美愉悦”,定义为“一种人的各种能力间自由、和谐的游戏。”夏尔·潘恩认为康德的这个定义是划时代的,它的创新之处在于认为在审美愉悦中,人的知性与知觉,在美面前达成一致。如我们欣赏一丛花时,我们只沉浸在审美愉悦中,而不在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如果我们不由赞叹“这花真美”,那么依照康德的观点,这句对美的判断就是“反思性判断”而非“规定性判断”。美的标准既不是道德的,也不是感性或理性的,它没有任何规定,而是奇特的内在协调所达成的一致。真正 “反思性”的判断应是“无概念”、“无利害”、“无目的”的。当你欣赏一幅名画,你不思考它因何而美,不好奇它价值几何,也不意欲占为己有,只需沉浸在纯粹审美愉悦的内在和谐中。夏尔·佩恩认为判断的概念是康德美学的另一大贡献。这种“反思性判断”,康德认为是“主观的,但也是普遍的。”它由衷地自你内心生发,但是却能代表普遍看法。那种打动你的美,多半也能打动其他人。在康德美学中,美不包含任何意义,它除了自身以外不涉及任何其他事物。但黑格尔并不这样认为。

最近一则新闻,在法国波尔多高考的哲学考场外,康德的狂热信徒与黑格尔的支持者竟然为各自的偶像打起了群架。康德与黑格尔这两位伟大的哲学家,在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但两人的哲学观念有诸多分歧。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一部分建立在批判康德的基础上,在美学方面也是如此。黑格尔认为美之所以使我们着迷,是因为它承载着意义,象征着意义。比如狮身人面像象征埃及王国的本质。黑格尔的《美学》完成了对艺术史的梳理,试图揭示美如何揭示一个时代的价值及其象征的意义。但夏尔·佩恩认为“黑格尔有时会陷入概念的牢笼,随时准备着找到意义或真理,但却发现自己一直追寻到的只是那些单纯、没那么多意义的表象... ...”。黑格尔在康德的基础上,毕竟开辟了新的美学境界,他让我们懂得了美比“适意”多了些什么,让美变得稍微有迹可循。

而关于产生美的机制,弗洛伊德有更进一步的解释。美让我们以文明的方式满足被压抑的攻击冲动和性冲动。“超我”与“本我”在审美的短暂愉悦中仿佛停止了冲突,达成休战协议。弗洛伊德理论的核心即人类冲动与动物本能的区别在于人类能够将冲动升华。艺术家的杰作是冲动升华的结果,当我们被艺术家的杰作俘获时同样也能升华自己被压抑的冲动。弗洛伊德反对黑格尔的观点,他认为作品的美并非因为它的象征意义,而是因为它为人带来了无意识的愉悦。

康德认为美是无意义的,黑格尔认为美承载着意义,弗洛伊德又否定了意义,但这并不意味着否定之否定,美学家苦苦的追索也只是认识了美的某个方面。正如夏尔·佩潘所言:“如果说希望懂得一切的欲望让人得到提升,那么理解一切的强迫症反而会带来下坠的风险,更糟的是,它还会把人与幸福隔绝开来。”美是神秘的,“停止寻找之时就是我们找到之时”。对于美,它教会我们去爱却不占有,去爱却不试图理解。波德莱尔说:“美总是很奇怪。”

哲学感想心得篇二

哲学一词是由古希腊语演化而来的,在古希腊文和英文中,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在汉语中,哲就是智慧,哲学就是智慧之学或追求智慧之学,即爱智之学。对于“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则答案不一,从哲学的本义上来看,它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从与世界观的关系上看,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从与方法论的关系上看,它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从与具体科学知识的关系上看,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与总结。那么哲学与人生的关系呢?其实,对个人而言,哲学是对人生有系统的反思。我们这里所说的哲学,就是这种广义的哲学。冯友兰先生认为,“哲学并不是一件稀罕东西,它是世界之上,人人都有的,人在世上,有许多不能不干的事情,不能不吃饭,不能不睡觉,总而言之,就是不能不跟流行的大化跑,人身子跑着,心里想着,这个‘跑’就是人生,这个‘想’就是哲学。”

哲学与人生密切相关,可以说哲学脱离人生,将是空洞的,人生缺少哲学,将是盲目的。哲学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哲学之外的学科使人成为“某种人”,那我们该怎样来获得哲学呢?答案中必少不了这两个字:觉解。

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把人的本质规定为人所特有的“觉解”,他说:“人作某事,了解某事是怎么一回事,此是了解,此是解;他于作某事时,自觉其是作某事,此是自觉,此是觉。或问:人是怎样一种东西?我们可以说,人是有觉解的东西或有较高程度的觉解的东西。或问:人生是怎样一回事?人生是有觉解的生活,或有较高程度的觉解的生活。这是人之所以异于禽兽,人之所以异于别的动物的生活者。”简言之觉是自觉,解是了解,人了解一件事物,知其是怎么一回事,还自己知道自己了解这个事物以及这个事物对于自己的意义,这就是觉解的含义。

没有人生的哲学是空疏的哲学,没有哲学的人生是贫乏的人生。现在我们来谈谈从哲学层面上该如何来理解人生。

1.人的存在

人是一种超越性的,理解性的,创造性的存在。因为人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所以人就无法忍受单一的'颜色,凝固的时空,存在的空虚,自我的失落和彻底的空白。大家都知道,人是自然而然的生,自然而然的死,可人也是一种创造性的存在,绝对不会就这样心甘情愿地走完这一生。人是寻求有意义的存在,所以人会努力把自然而然改造为一个真善美的属人的世界,在创造中实现自己的存在。人都会有生存、安全、尊重、审美等层次需要,并且最终升华为自我实现的需要,希望自己有限的生命得到【】无限的延续。人生是短暂的,我们必须加倍珍惜,不因虚度光阴而悔恨,不碌碌无为而终。人若想实现自己存在的价值就必要树立理想。理想贯穿于人的精神生活之中,它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理想是引领人生前进的灯塔,是促进人生奋斗的动力,是提高人生境界的保障。

斯宾诺莎是荷兰著名哲学家,他与笛卡尔齐名,著有《理论学》,可又有多少人知道,这位如神般的智者是以打磨眼镜片来维持每天的生计。斯宾诺莎出生于生活颇为宽裕的犹太商人家庭,可是他放弃享受优厚的物质条件生活,硬是把自己改变成了异教徒。1656年,他因为反对犹太教教义而遭到迫害,最后不得不搬出犹太人居住区,以磨镜片为生。1673年,有人提供他海德堡大学哲学系的教职,条件是不可提及宗教,但被他婉拒。因为他知道,思想绝对不能当作交换的筹码。由于长期劳累,最终积劳成疾,年仅45岁就去世了。斯宾诺莎虽然死了,但是他的哲学思想和人格精神却永远留在了人间,他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使自己有限的生命得到了无限的延续。所以,我们应该做一个有理想的人,并不断追求它以此实现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精彩。

2.人的人化

人是存在先于物质,是一代又一代地发展自己,在人的人化过程之中,是以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提高人的素质,赋予你权利与义务的存在。教育工作所承担的是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肩负的职责是重大的。“至于教育,我们知道关键在于内涵,而不存在于程度。”教育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我们需要善于观察和发现,进而从万世万物中受到启发,然后取精去糟,为我所用,致力于把理论具象化,这也是教育的本质目的。对个体而言,教育是建立在每个个体生命基础上的,离开了每个个体的生命,教育就会成为一种抽象的东西,就会失去它的意识和价值。教育想要很好地完成自己的使命,就必须处理好与人的个体生命之间的关系;同时,作为生命个体的人,要想实现自己生命无限超越,追求自己生命的永恒意义,提升自己生命的精神向度,展现自己生命的无限风采,就必须依靠教育对人的启迪和引导。

3.人的世界

人的人化过程构成了一个属于人的世界。为了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人需要找到把握世界的方式,即神化、宗教、艺术、理论、科学、哲学,它们是对自然、世俗、无穷、小我、阴暗和有限世界的超越。这个属于人的世界中,我们需要找到正确的方式去生存和生活。这个属于人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亦是不断发展的。生活在这个世界里,对生命自由的渴求,对内心纯净的追求应当成为人自身的一种诉求。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物质观念越来越重,忽视对精神的追求。永无止境的贪图物质享受不会让人快乐,只会令人的欲望永无止境,追求不到时就永远在没有实现的现实中痛苦轮回。既然如此,那我们又何必倾其所有地去追求这些表面而随时也可幻灭的东西。作为人的我们只需怀着对生命自由执着的理解,认真对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的行动付出,并乐此不疲地积蓄力量,像蚕一样,在破茧而出之前,努力实现自己,最后充满希望地冲脱束缚,一个在为梦想努力的人,一定是一个自由的人。

4.人的解放

何谓“人的解放”?马克思是这样回答的:“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且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在这个属人的世界中,人总是在向往追求着一种自由解放、美好幸福的生活。可在如今资本逻辑占统治地位的现实世界,人却处在与自己本身相对立、相疏离的状态,处在一种本质颠倒的非人化的异化的状况之中。人是一种类存在物,是一种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唯有人能把自己的生命活动拿来作为自己的意识和意志的对象。例如唯有人可以为爱情和自由献身。这就是人为什么要解放。

解放不是一句空话,不是一个幻想,不是一种思想活动,而是历史活动。我们必须要找到它在我们人的存在之中的某种根据和逻辑。“一定要去消除个人力量转化为物的力量那种状况,各个人在自己的联合当中并通过这种联合去获得自由。”[5]人不是离群索居跳出这个世界,人恰恰要在我们每一个个人的联合当中去实现人的自由。所以马克思把自己所追求的理想最终确定为要去建设这样一个联合体: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6]马克思毕生就致力于这件事正是他把传统形而上学那种与人无关的抽象的本体转化为了人现实的存在方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人的感性活动―实践。马克思理解的人的解放既不是针对抽象的人,也不是抽象的超时空的世界,而是针对现实的人及其被异化了的人的现实。

哲学是人寻求解放,追求自由的头脑,在人的解放这条道路上离不开哲学的引导。人生的终极目标只不过是实现自由,这就必然需要哲学的支撑和滋养。

在人类绵绵不绝的历史长河中,哲学一直起着引领文化发展,民族进步的航标灯作用。无论是社会的进步与和谐,还是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都需要哲学对实践进行指导、继而批判、反思并实现螺旋式上升和扬弃。世界著名大学哈佛大学的校训是:“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与真理为友。”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曾说过:“每个人都要学哲学,正像西方人都要进教堂。”学哲学的目的,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

哲学是一种智慧之学,是一种关于世界观、人生观的智慧之学,是一种大智慧,不仅揭示了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更给众生指点了人生迷津。我国儒家哲学思想经过提炼总结可归纳为“仁、义、礼、智”哲学,其中“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思想明确地将仁和人统一起来,已忽略了作为人的自然属性,过渡了利的阶段,进入忠恕境界,确立了人的道德属性。这对今天的人的道德建设和品格修养,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作为道家的人生智慧表现在观察问题的深度、高度和广度远远超出常人。我们从中可以学到立足天道、参透人生的思想智慧,珍重生命、淡泊名利的生存智慧,顺应自然、恬淡无累的生活方式,乐观通达、顺应自然的生死智慧,放飞心灵、逍遥自在的生命智慧。可见,通过学习哲学,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哲学思维方法,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提高以哲学为指导,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智慧,提升境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促进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

哲学是对人生有系统的反思,把人生的复杂性揭示出来,可见它是一门最关切人生的学问。如果说人是哲学的奥秘,那么哲学就是人的隐喻。深刻理解哲学与人生的关系,有利于克服人的自我分裂和哲学的自我放逐。人生的价值,一定就是让自己的思想让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能够以某种形式表现出来,表现给这个世界。

哲学感想心得篇三

尼采的哲学道路上对其影响最大的是哲学家叔本华。当21岁的尼采第一次读到《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时,叔本华的悲观哲学深深震撼了他那敏感而忧郁的心灵,从此叔本华成为尼采的哲学导师。1847年尼采发表了《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一文,就像当年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表达自己的思想一样,尼采也借叔本华来抒发自己对哲学、人生和时代的看法。

尼采认为人人都需要哲学,因为人生最重要的责任就是成为你自己。他强调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一次性的奇迹,大自然再也不可能按照同样的元素组成来创造一遍了,你只能活一次。世界上只有一个你,你是不可重复的,而你只有一个人生,人生也是不可重复的。因而每个人最重要的责任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真正成为你人生的主人,成为你自己!但现实情况却是人们都在逃避自我、逃避成为自己,在面具下生活,受舆论、环境、习俗等的支配,最重要的、最宝贵的东西人人都不要。

为什么会这样?尼采认为有两个主要原因:第一个原因是懒惰,因为真正要成为自己是要付出艰苦的努力的,随大流是最省力的;第二个原因是怯懦,真正成为自己要承受舆论的压力、庸人的嫉妒甚至是失败的风险,而随大流是最安全的。两个原因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懒惰,因为多数人的懒惰造成了普遍的平庸。在大家都很懒惰、都很平庸的情形下,少数特立独行的人就不可避免地处在一个人言可畏的环境下,因此导致了少数人的怯懦,我就是想成为自己我也害怕。

但是想一想只有一次人生、只有一次机会,你死了没有任何人能够代替你重新活一次,你的人生虚度了没有任何人安慰你,你还有必要去在乎他人的眼光吗?哲学应该唤醒每个人的自我,真正成为你自己!这是尼采的一个很重要的观点。

第一次接触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时,尼采震惊到几天睡不着觉,觉得这本书好像专门为他而写,仿佛叔本华在这本书中提供了一面巨大的镜子,从这面镜子里他看到了人生的真相。

叔本华是悲观主义哲学家,他对人生是完全否定的,认为每一个个体生命都只是表象。那么它的本质是什么?就是意志。在人身上就体现为欲望,所以人归根到底是欲望的动物。而欲望的特点就是不满足就痛苦,满足了就无聊,人生就像钟摆一样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

这样的一个悲观主义哲学为什么让尼采感到激动和震撼呢?因为尼采从小就很悲观。笔者翻译过尼采的诗,包括他少年时代的诗。尼采十岁到十四岁时写了很多诗歌,这些诗歌的调子全是悲观的,主体就是父亲的坟墓、人生的无常、幸福的虚幻等。尼采五岁时父亲去世,数月后两岁的弟弟夭折,小小年纪亲人的接连去世使他感到人生的无常,形成了敏感忧郁的性格。少年时代的他实际上一直很悲观,诗中充满了忧伤。因此,上大学后看了叔本华的书被深深触动。

但事实上尼采30岁时写《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时是经过了反思的,他看重的是叔本华把人生的全景、人生的含义告诉你,给你解释。而大部分哲学家却是在那里描绘、分析这幅画是用什么颜料画的?这个画布是什么材料做的?颜料的成分是什么?都在追究枝节问题,而叔本华则与众不同。一个伟大的哲学家应该这样做,那就是告诉你,这是人生之画的全景,你就在这里来寻找你人生的意义吧,哲学的使命就应该是对人生的意义作出解释。

尼采还谈到,其实人生是没有意义的,大自然把人创造出来是很盲目的,大自然本身也没有意义。但是他用一种拟人的方法来表述,他说自然本身没有给它的最高产物人类的生存指明意义,这使得它自身的意义也落空了,“这是它的大苦恼”,因为没有意义它痛苦。为了解除这个痛苦,大自然创造出了哲学家、艺术家。因此哲学家、艺术家的使命就是给大自然解除痛苦,所以这个意义是人创造出来的,不是本来就有的,每一种哲学都应该这样做。所以尼采自己的哲学虽然从叔本华那里来的,但是他的哲学是超越了悲观主义的,尼采就是要给人生创造意义。

谈到哲学的性质时,尼采还特别强调一点,哲学不是学术。他非常讨厌那个时代德国哲学的状况,因为哲学基本上都在学院里。当时德国最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等于是普鲁士官方哲学家,他的课程基本上成了公共课程,大家都要学他的哲学。有大量的学者在研究哲学,他反对这种情况。尼采本人非常喜欢哲学,但是他当时在巴塞尔大学当古典语言教授,而不是哲学教授。后来他发现这才是正确的选择,他说哲学是不能成为一门课程,哲学是一种不断思考的状态。

尼采将真正的哲学家和学者作了对比,他认为学者和哲学家有四个区别:第一,学者的天性是扭曲的。学者一辈子坐在墨水瓶前弯着腰,一旦占有了一门学问从此就被这门学问占有,在一个小角落里畸形地生长,成为专业的牺牲品。哲学是要为人生寻求和创造意义,像学者这样的人,他自己的人生都是没有意义的,又如何来寻求和创造人生的意义?所以他提出来哲学家应该是一个真实的人,过真实的人的生活。

第二,学者情感冷漠,没有爱和热情。他们貌似客观地做学问,但是对于自己选择的选题没有真正的热爱。哲学家就不一样,真正的哲学问题没有一个是纯粹学术性的,尼采认为,哲学家是始终生活在最高问题的风云中和最严重的责任中,对每一个哲学问题他的态度就好像对待自己的生死存亡一样,他想的就是认识它否则就灭亡,是决定他的生死问题。尼采自己就是这样做的,这种问题最后使他陷入疯狂。

第三,学者资质平庸没有创造性。他说学者的特点是勤劳、耐心,一点一滴搜集现成的结论,他们一辈子在缝织精神的袜子,好像钟表只要上了发条就能准确地报时。

在《快乐的科学》里尼采谈到,真理是一个漂亮的女人,学者是一本正经去追求她,不可能讨得她的欢心,而哲学家就不一样,他是用全新的眼光去看世界、看事物,他自己就是世界上的一个全新的事物。

第四,学者追逐名利,没有纯粹的心性。学者在谋生动机的支配下去讨好那些分给他面包和职位的人,有些学者只是在占地盘,而把研究项目让学生去做。看到这里感觉似乎尼采生活在今天,当然这是部分学者的情况,但是我觉得尼采强调了一点,如果哲学是要为人生寻求和创造意义的话,那么哲学家本身一定要真实地生活!

《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里,尼采还谈到哲学家应该有三个特点:第一,真实。要真实地生活和体验,真正的大哲学家,他思想的核心一定源于自己的体验,哪怕是看别人的思想得到的启发,但体验是自己的,它被唤醒了。哲学中直觉很重要,哲学不是逻辑,大哲学家一定有伟大的直觉。第二,诚实。不但要真实地生活和体验,而且要诚实地思考和写作。没想到、没体验到的不要写,写你体验到的、思考过的。尼采非常赞同叔本华,认为他思考的时候是对自己说话。我也是把哲学定义为和自己谈心的活动,当然是谈一些大问题,人生的根本问题。一个人如果经常和自己谈心、谈人生的根本的问题,他就经常处在一种哲学的状态。叔本华对自己说话而且为自己写作,尼采也是为自己写作。

我觉得一个真正的哲学家、真正的学者、真正的作家都应该是这样的,为自己写作,不是写作的时候首先考虑到读者需要什么,而是应当去思考那些真正让你感到痛苦的、让你纠缠的大问题。你去想这些问题,进入到这些问题中去,你可以去考察历来的哲学家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但是要得出自己的思想并把它写下来。我相信这样的东西更有用,更能够引起共鸣。第三,要有正直的人格。除了真实和诚实之外,哲学家还要正直,独立于国家和社会,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人、独立的思考者。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这句话我并不认同。那么,哲学和时代到底应该是什么关系?我认为,哲学应当高于时代精神,不能局限于时代精神。哲学是立足于永恒去看时代的,对时代进行审视、批判,哲学与时代应该是这样一种关系。

尼采谈到,当一个哲学家对时代进行审视、批判的时候面临一个重大的困难,因为哲学家也是一个人,他也生活在具体的时代里,和这个时代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也一定会感染这个时代的病患,时代病也会在他身上体现,这时怎么办?尼采认为,哲学家应该清楚他和时代是什么关系。他说,哲学家是时代的养子,是由永恒的天地精神所生,暂时寄居在这个时代,他的养母的很多毛病也会传染给他。这时作为一个养子,作为天地精神所生的这样一个生命、这样一个灵魂,他的使命就是批判时代,在自己身上战胜时代。尼采一生批判虚无主义、批判悲观主义,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他知道这已经是非常严重的时代病,他要拯救这个时代,这是他的立场。

尼采对那个时代的一个总的分析就是,这是一个虚无主义的时代,而这种虚无主义将会延续200年左右。虚无主义就是上帝死了,就是人们一贯信奉的那个最高价值丧失了价值。人们信奉上帝是因为上帝保证了我们人生的这种永恒不朽的价值,终极的价值,也保证了我们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但是一旦对上帝的信仰崩溃了,就会产生连锁反应,道德也会崩溃,对人生的信心也会崩溃。

尼采在他的著作里列举了很多虚无主义的表现,第一个表现就是在信仰问题上人们都抱无所谓的态度。他说,现在这个时代连真正的虚伪也极为罕见,真正的虚伪属于有强大信仰的时代。那个时候人们被迫接受新的信仰,但是内心并不放弃旧的信仰。现在人们轻松地放弃和接受,这是最典型的没有信仰。现代人左右逢源,毫无罪恶感,撒谎而心安理得是典型的现代特征,这种情况我们这个时代也不少见。

第二个表现就是生活方式上没有头脑的匆忙。他说现代人的生活就像一条激流,拼命地往前走,不再沉思。而一旦沉思、一旦静下来就心慌,就觉得我不对头了,害怕静下来。这很反常,精神生活是要有沉静的状态的,尼采那个时候比我们安静多了。

第三就是文化上没有创造力,靠搜集以前的文化的碎片来装饰自己。尼采说,现代文化就像披在一个又冻又饿的裸体上的一件彩色衣服,用现代语言说就是包装文化。尼采还强调,现代商业主宰文化,记者取代了天才,报刊、媒体支配着社会。尼采在那个时候就批判新闻主义,指出新闻主义对文化的危害。

针对虚无主义我们应当怎么办?尼采的看法是不急于树立新的信仰,既然发现人生没有终极意义了,那就做一个诚实的虚无主义者吧。所以他自称是第一个虚无主义者,要想把没有意义这样一个悲剧性的状态承受下来,第一要认真,第二要诚实,在信仰问题上不做假。

尼采强调,哲学是非政治的。哲学和政治是两码事,哲学着眼于永恒,解决人生的意义问题;政治着眼于当前,解决国家利益问题、社会各阶层利益问题,它的性质和任务是不同的。所以国家不能用政治来解决哲学问题,哲学家也不应该过分地关心政治,一个国家需要很多不是政治家的人来关心政治的话说明国家治理得很糟糕。国家治理得好,人们就普遍不关心政治,因为问题都已经解决了,不需要你去关心。一个国家人人关心政治,一定是问题很多的时候。

尼采对当时的黑格尔哲学在德国大学中占有的地位非常不满意。他认为这实际上等于国家宣布了这个哲学是我的哲学。他认为国家对于哲学的态度无非两种,一种是敌视,就像叔本华,国家没有扶持他,因为真正的哲学家往往是受到敌视的,一定是对国家利益有害的。另外一种是控制和利用,例如用学院养一批哲学家。

尼采认为应该取消国家对哲学的庇护。但尼采并不是说学院里不能有哲学家,但好的哲学家在这里呆不下去。他认为哲学家最好的位置就是作为一个自由思考者,没有职业,尼采自己后来就是这样。尼采25岁成为巴塞尔大学的古典语文学教授,两年后发表了《悲剧的诞生》,此后正统古典语文学界对他开展了激烈的批判。于是,尼采的教室空了,不再有学生听他的课。十年后尼采辞去教授职务,成为他向往的真正意义上的哲学家了。之后他一直在德国南部、意大利、瑞士南部等地方流浪。因为身体不好,尼采每年冬天到暖和的地方、夏天到比较冷的地方,他每年夏天都去瑞士的一个山里。在那些日子里面,其实他很痛苦,但我觉得他在那里体会到了当一个真正的哲学家应该是什么样的,虽然孤独但是他认为的哲学家就应该是这样。

哲学感想心得篇四

读者往往会认为,我们的一切兴趣绝不应该放在悲剧上。悲剧哲学,这种绝望的、悲观的、疯狂的、死亡的哲学,不应该被归类为任何哲学。但是如果我们知道,这一学说是通过个体的毁灭来埋葬死,那么我们就会赞同这个学说。

为拯救自己的生命而去杀害他人,为什么会被认为是人类最残酷和最无情的行径?要知道面临生死抉择时,人类深层次的本能会促使他去保护自我。从刽子手或者战争英雄身上,我们绝不可能找到他们与哲学的一般联系。这里要说的是精神上的英雄,美与崇高的宣扬者,理想的预言家,渴望反对人类本性中的一切凶恶、粗野现象的人们。他们的努力推动了唯心主义的诞生。

正规地说,柏拉图是这一崇高学说的鼻祖和奠基人,但他还不是一个文明人。真正的纯唯心主义是最近两百年的产物,伴随着科学的一元论世界观的产生而出现(舍斯托夫生于1866年)。当代思想界正在竭力追求统一性,或者更准确地说,追求一个本原。这一思想最符合泛神论的观点,以及这一思想的通俗的表现形式——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中的外来词和抽象概念所带来的困难很容易克服,真正会带来麻烦的是那些把新的不合体系的东西引入哲学领域的“原则”。为此,唯心主义的围墙必须高大坚固,把生活和科学完全隔离开来。

哲学如何才能成为一门科学?这一点只能通过认识论达到。认识论证明:不要给哲学提问题,只能听凭它去说。只有在这种条件下,哲学才能向求知者展示它的秘密。然而,认识论本身所提出的任务不仅仅是理论上的追求。尼采认为,任何一种哲学都是哲学家独特的回忆录和不自觉的表白。这还没有讲完。在哲学体系中,还有比表白更重要的东西:作者的自我辩解。

哲学感想心得篇五

哲学作为一门探讨人生与世界问题的学科,深富哲思和思辨精神,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无论是在学校课堂上还是在个人生活中,我都不断体味到哲学带给我的启迪和思考。在这篇文章中,我将阐述我对哲学的感想、心得和体会,以及我对人生和世界的理解。

首先,哲学给我带来了对人生的深度思考。通过学习伟大哲学家们的思想和观点,我渐渐悟到人生的无常和有限性。相比于这个宇宙的尊严和长久,人的一生短暂而渺小。然而,这并不代表着人生的无意义。反而,在有限的时间内,我们有着无限的可能性去追求真理、寻找快乐、奉献他人。正是通过对人生的深度思考,我认识到追求人生意义的重要性,从而更加珍惜每一天的时间。

其次,哲学帮助我认识到人与自然、社会的密切关系。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需要尊重自然的规律、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同时,人也是社会的一员,我们需要尊重他人的权益、关心弱势群体和促进社会公平。哲学使我认识到人类作为一个整体,与自然和社会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只有我们能够正确地对待自然和社会,才能够实现真正的和谐与进步。

第三,哲学让我对人类的认识与人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伟大哲学家们思考过的问题,正是人类作为思考动物的特点所体现出的。通过研究人类的本质、社会和政治经济结构,我明白了人类是有智慧和有限性的动物。我们有着创造和探索的欲望,同时也会受到各种偏见和自我限制的束缚。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不断开拓思路,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驾驭人生。

导师需要加一些其他有关互动交流和学习的例子,这样会更好

再者,哲学教给我关于智慧与幸福的思考。通过对智慧和善良的追求,我们可以更加快乐和满足。智慧不仅是指知识的积累,更是对世界和人生的洞察力。通过思辨和思考,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智慧,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而幸福不仅仅是物质的满足,更是指我们对于生活的满足和心灵的富足。通过哲学的启迪,我明白了追求智慧和幸福的重要性,更加珍惜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尽力去追求一种更加有意义和快乐的人生。

综上所述,通过学习哲学,我对于人生和世界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哲学让我深度思考人生的意义,认识到人与自然、社会的紧密联系,理解人类的特点和人性,以及思考智慧与幸福。通过这些体会和思考,我愿意更加积极地投入学习和实践,追寻人生的真理与价值。哲学给予了我思考的智慧,让我和他人更好地理解和和谐共存。相信通过持续的思考和实践,哲学将一直成为我人生的指南针,引导我走向更加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旅程。

哲学感想心得篇六

哲学是指人类对于宇宙、人生、思维等问题的探讨和思考的学科。通过学习哲学,我不仅增长了知识,还培养了自己的思辩能力和批判思维。在与哲学这门学科的接触中,我不仅获得了思考人生的智慧,也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个体。下面我将从“人生的意义”、“自由与责任”、“真理与谬误”、“道德与伦理”和“存在与本质”五个方面,分享我的哲学感想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

首先,人生的意义一直是哲学的重要议题之一。通过学习哲学,我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并不是一种既定的东西,它存在于每个人的心灵深处。人类的存在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去追求和体味。对我来说,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个人的价值、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为社会做出贡献。人不应该被物质的追求束缚,而是应该通过精神上的追求来感受到人生的价值和快乐。

其次,自由与责任是哲学中的重要概念。自由并非无拘无束的,它有赖于每个人对自己行为的负责。通过哲学学习,我明白了自由并非只是纸上谈兵的理论,而是需要实践和付出代价。只有在承担责任的前提下,我们才能真正享有自由。在生活中,我们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要经过深思熟虑后再行动,不能随意妄为。只有通过理性的思考和行为,我们才能体验到真正的自由。

第三,真理与谬误是哲学中的核心概念。通过学习哲学,我认识到真理是客观存在的,它不受个人主观意识的影响。我们不能因个人的主观意见而改变真理的本质。而谬误则是由于认知的局限和谬误的推理所导致的。通过批判思维和辩证思考,我们能够更好地判断真理和谬误,拥有更清晰的认知和思考能力。

第四,道德与伦理是哲学中探讨的另一个重要议题。通过学习哲学,我明白了道德和伦理都是人类行为的规范和准则。道德是关于个体行为是否符合伦理原则的问题,而伦理是关于一种社会行为是否符合人类普遍价值观的问题。我们要在行为中体现出对他人的尊重、诚实、正义、善良等道德品质。只有在以德行为指导的前提下,我们才能在社会中获得他人的认同和尊重。

最后,存在与本质是哲学中的基本问题。通过学习哲学,我意识到人的存在是由身体、心灵和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共同构成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存在方式和个体差异。而本质则是指事物的本来面貌和属性,它是与存在相对应的概念。通过对存在与本质的思考,我明白了每个人都应该积极行动,去发掘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总之,通过学习哲学,我不仅获得了知识,还培养了自己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思维。我认识到了人生的意义、自由与责任、真理与谬误、道德与伦理以及存在与本质等概念的重要性。这些体会让我更加深入地思考了自己的行为和人生的价值,也使我在实践中更加理性和自律。哲学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指引我们思考和行为的智慧之光。希望我能在以后的人生中,继续运用哲学的智慧,不断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和道德水平,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

哲学感想心得篇七

今天读了第十三章,《教育与自我》,收获颇丰。

主要内容是:教育是风格的培养,教育的三阶段:

1、浪漫期——小学阶段。

2、精密期——初中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的6年。

3、展望期——上了大学以后,教育就是自我的要求。

人生四大领域:群体、自我、自然界、超越界

教育与自我生命的发展:自我认识、自我定位、自我成长、自我超越。

我们常说教育是“自我教育”,就是因为它需要受教育者的配合……教育是一个需要靠自己去承担的责任。

小孩子在尚未准备好接受现实世界之前,必须先以这些浪漫题材所提供的故事情节作为他所相信的世界,然后再慢慢成长,接受真实的挑战。若是忽略此一阶段的需求,幼小的心灵将会受到伤害。

如果在中学阶段没有好好努力,那么这一生在知识的领域中,恐怕必须放弃许多权利了。

“很多人不快乐,就是因为找不到人生的意义。然而,人生的意义又是什么?一个人在念中学的时候,人生的意义是要考大学;念大学的时候,人生的意义则是要顺利毕业或继续深造。这样的意义一直往后推延,最后总是要碰到结束,而在这个关卡上,不能在以一个具体的东西作为意义了(如赚到多少钱、当到什么官)。这个意义是一个人在生命过程中无法达成的,因此不能向外探求,只能内向寻找,也就是一种对自己的要求,要求自己达成一种最高的、圆满的境界。”

与别人相处的时候,如果发现别人的意见和我们不同,不但不要生气,反而要借这个机会反省。

所谓“最好总是要碰到结束”那就是死亡吧。一个人一生中会完成一件件有意义的事,难道当他死了后,他所做的一切就都没意义了么?生命究竟有没有意义?你既然问了,那就一定有意义。很少人能达到圆满的境界,但生命的意义不就是在追求圆满的过程中么!只有人才会有这样的提问,才会有这样的终极思考,动物不会,这就是动物与人最根本的区别。

哲学感想心得篇八

生命是什么?生命是渺小的,就像大海中一朵朵小浪花,一点不起眼;生命是伟大的,就像一颗颗璀璨的夜明珠,是无价之宝。父母养育了我们,给予了我们生命这个美好的东西,它很珍贵,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有些人好好珍惜了生命,让生命活出了精彩,创出了属于自己的生命轨迹;而有一些人因为生活的挫折和坎坷,居然就轻易地舍弃了自己宝贵而又年轻的生命,这是多么的不负责任啊!

而时间又是什么呢?时间像一张弓箭,正所谓拉弓没有回头箭,只要你用足劲拉起弓,这只箭就会射出,只须一眨眼的工夫,箭就会在你眼前消失得无影无踪,一去不复返。作为一名学生,应该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自己的父母和社会,体现自己的生命价值。但是要得到优异的成绩就必须珍惜时间,珍惜这分分和秒秒来刻苦学习。

此时,我想到美国著名作家富兰克林曾说过的一句名言:“你热爱生命吗?那么请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的确,只有珍惜时间才能让自己的生命更充实,更有意义。

时间在悄无声息的流走。朱自清爷爷说过“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但时间去了永远也回不来了。每一秒都在飞速流走,走在青草上,飞在空气中?时间一去不复返,看着真有一些心痛。想起吃饭时候,时间从我的饭碗中过去溜走;洗脸的时候,时间从流水中飞去;休息睡觉时候,它便大步大步的从你身上跨过,从你脚边飞去。时间是消无声息的,人世间没有人不走过风风雨雨,大大小小的困难的事。但在途中要和困难作斗争和时间赛跑。用最短的时间把一件事做好,这样不是又节省了时间又高兴又兴奋,多么好!而在困难中为了更好更快的做好它一定要认真思考用最短的时间完成它。

这儿有个故事,在一个演讲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手举一张钞票迈着大步走上讲台,他对会议室里的人问:“这有20美金,有人要吗?”一只只手举了起来。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问:“谁还要?”仍有人举起手来。他又说:“那么,假如我这样做又会怎么样呢?”说完他把钞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只脚,并且用脚碾它。然后他拾起钞票,钞票已变得又脏又皱。“现在谁还要这张钞票?”他说完后还是有人举起手来。看了这个故事,我有了很深的感受,无论演说家如何对待那张钞票,人们还是想要它,因为它并没有因为脏、皱而失去价值,它依旧值20美元。在人生道路上,我们会无数次被失败或挫折击倒,正如钞票被揉和碾一样。但是应该相信,我们的生命和这20美元一样,永远不会丧失价值,我们要把自己的生命当成无价之宝,永远地爱惜它,无论你是显贵或是平民。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我们要珍惜这大好光阴,努力学习,长大后为祖国效力。正所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如果你热爱生命,就请珍惜时间吧!

与永恒的时间相比,人的一生是短暂的,仿佛夏夜里划过长空的流星,转眼间从光明走向黑暗。一些跳动而活跃的生命,将在瞬间迸发出最璀璨的光华,而另一些暗淡而平乏的生命则无声无息地淹没于时间的汩汩流水之中了。

如此,人生似乎太短暂了,不足以与时间的永生抗衡,我们只有在暗中低泣,在悲哀与忧伤中消磨时日了。其实不然,在古今中外的诗人中,有不少英才早逝,却成就非凡,成就了生命的永恒。曾写下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王勃,曾写下“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的裴多菲,曾预言“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雪莱,他们都像春花,走完短短二十几年人生的春天便匆匆而别了。生命,对他们太悭吝了,他们拥有的时间太短暂了,然而却在身后留下了累累硕果。他们用生命谱写的诗篇历代传诵,经久不衰。他们没有因时间的封杀而消逝,反而跨越时空永存于人类文明的殿堂。所以我说,面对时间的残酷无情,请不要东张西望,请不要犹豫彷徨,更不要报以怀疑的目光,因为时间虽会消磨你如诗的年华,但同样也会使你生命的精髓永恒。

有的人企盼拥有巨大的财富,有的人渴望执掌重大的权力,有的人向往震惊寰宇的声望,却很少有人能记起“一寸光阴一寸金”这句老话。许多人暂时实现不了自己的理想,便以为一贫如洗,两手空空。其实,生命赐予我们最丰富的礼物是时间,时间可以使我们从幼小的孩子成长为强壮的青年;时间可以使我们从牙牙学语开始,逐渐拥有独立的思维、独到的见解;时间可以使我们白手起家,最终成功;时间可以使我们的家庭、城市及国家从衰微中崛起。只要给我们时间,我们就能够做到这一切,而时间正在我们手中!你合上掌,握紧拳,紧紧地抓住它,它就是你的;你轻松地挥着手臂摆着双肩,它就会轻烟般随风而去。

抓住了时间,萎靡在它面前隐去,堕落在它面前消失,闲散在它面前遁形。因为抓住了时间,胸中总是挤满了理想;因为抓住了时间,每一分每一秒便成了生命的养料。

我们无法掌握生命的长度,却可以把握它的宽度;无法控制生命的外延,却可以丰富它的内涵;无法预知生命的量,却可以提升它的质。

面对时间,请不要把偶尔的失利视为追求的结局;面对时间,请不要把平时的磕磕碰碰视为生活的大。

智者对待时间的态度,是目光长远的准备;

愚者对待时间的方式,是坐失良机的根源。

因此,你想灿烂耀眼,拥有辉煌的人生,你所要做的就是把握时间。因为,“时间就是生命,生命就是时间”。《旧约全书·创世纪·传道书》中对生命起源的一种描述。不管我们相信不相信,我们知道生命是美好的。其实生命是如何产生的,无论是人类的十月怀胎还是其他生物的长久孕育,生命的产生都是一个艰难和美好的充满希望的过程。不管怎么样我们是不可以轻易放弃生命的。

本来,人的生命只有这一次,对于谁都是宝贵的。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生命呢?我觉得我们既然到世上了一遭,就得珍惜生命的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说,生要比死更难。死,只需一时的勇气,生,却需一世的信心。所以我们要珍惜生命,不要在于它活的是不长久,而在于活得是否充实,是不是有意义。

现在,在许多高校,传入我们耳朵最多的消息就是:某所大学又有学生跳楼,某所高校又发生一起凶杀案?我们不可以否认,随着我们国家知识层次的提高,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的生命从我们身边消失了,而这些逝去的生命基本是我们同龄的大学生。我们对这些生命的离去想过什么吗?没有,我们很多人都是漠不关心,最多也是当成茶余饭后的笑谈。可是,当我们麻木的谈笑别人的生命的时候是否想起我们有一天也会想他们一样走向不归路;或者,我们是否担心过我们群体的安全,是否想过要怎么阻止这种现象的发生。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边的人离去的越来越多。渐渐地理解到生命是那样脆弱,心理自是珍惜,不敢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想来许多人和我的想法相似,因为生命的来之不易,因为离开对不起辛苦抚养自己长大成人的父母,对不起爱自己和自己爱的人。这么想我们定不会自杀,相反我们会保护我们自己的生命。这也是一种本能,人类都有一种求生的本能。可是这只是一个想法而已,并不就是说我们一定不会放弃自己的生命。自杀是一种冲动,那一刻自杀者不会想那么多的责任和生命的来之不易。

笔者曾经问过许多人:当你极端郁闷时,感到生活没有信心时,你是否会放弃你的生命。笔者很高兴他们大多数人的答案是不会,可是,现实中却不是这样的,我们身旁的大学生把“不想活了”、“想死”、“我要跳搂?极其消极的词语当成口头禅。不知道他们相干没有,这都是很不好的心理暗示,积累到一定程度一定会一发不可收拾。这样的话说的越多,就是越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到极端时候,我们就不好控制自己的行动,也会造成终生的遗憾。不管怎么说,这也是一种对生命的不负责,对生命的浪费和污染。

肖伯纳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生命如果不去珍惜不去开拓或者弃置不管,那生命也不算是生命了。所以,我们应该以一颗积极与平和的心去掌管我们的生命。即使遇上人生的暴风雨,也不要放弃,也不要丢失信心。不要对生命抱怨,我们要心存希望和向往,迎接一个有一个雨后灿烂的太阳。把每个黎明都看作是生命的开始,希望从来就没有消失过,是我们没有发现。

珍惜生命不仅仅是指的不放弃生命,不放弃生命只是最基本最基本的一个条件。没有这个条件,一切都是虚无和没有意义的。可是有了这个条件也不代表珍惜生命,借用惠特曼一句话:当我活着,我要做生命的主宰,而不做它的奴隶。我想这样就足够了,不做生命的奴隶就不会对命运束手无策;不做生命的奴隶就不会颓废地生活。

看看我们的大学生活吧,我们有没有因为自己虚度年华而悔恨,有没有因为碌碌无为而觉得羞耻。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接连不断的晚会和party、充满诱惑的社会,我们是否感到迷茫。当我们筋疲力尽的参加晚会躺到床上时,我们有没有问过自己:我们学到了什么,我们得到了什么,我们的生命有没有意义?道理很简单,假如你现在说:没有关系,我有的是时间。没有关系,我还年轻。没有关系,死亡离我很是遥远。我想说,我们每个人都有生病的经历,我们每个人都有身体不舒服的时候。那么当你生病或不舒服时,你是否想念你健康的时光?答案是会的,会的,这是我们普通人的普遍心理。所以为了我们离开人世的时候不后悔,我们现在唯一可以做的就是珍惜自己的生命。

属于人的生命,也只有一次。在这短暂的生命历程中,交织着矛盾和痛苦,充满着求索和艰辛,遍布着荆棘和坎坷,这正如那不为人知、寂寞生长的野草,只有异常沉重的付出,才能换来无比丰硕的甜美。渺小与伟大、可悲与丰富、失意与重塑、挫折与幸运只有珍爱生命,把握自己,才能抛弃渺小、可悲、失意和挫折,拥抱伟大、丰富、重塑和幸运。要知道,生命是这样的可贵。

哲学感想心得篇九

我是想借《哲学与人生》这个题目和大家谈谈心。我十七岁进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分配到广西一个山沟里待了十来年,恢复高考时考回北京,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读研究生,然后留所工作,一直到现在,可以说这一辈子全搭在哲学上了。哲学是我的专业,学术我也搞,比如研究尼采,但是今天我要讲的不是作为学术的哲学。我觉得哲学对于我来说不仅仅是一门学问,如果当年我没有上哲学系,后来没有从事这个专业,我也是离不了哲学的,我要讲的是这个在我的人生中真正起作用的哲学。

我这个人其实是一个特别想不开的人,从小就比较多愁善感,有很多困惑,对人生的很多问题想不通。比如说,很小的时候,我知道了人必有一死,我自己有一天也会死的,从那个时候起,我就老想死的问题,既然必有一死,活着到底有什么意义。当然还有其它许多想不通的问题,我就使劲去想,自己开导自己,同时也看看大师们是怎么说的,作为自己思考的参考,努力要把这些问题想明白。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在和自己谈心,后来我就发现,这个和自己谈心的过程其实就是哲学,它在我的生活中起的作用特别大。有时候我会把和自己谈心的收获写成文章,你们看我的作品,大量的是写自己的.感悟,实际上就是把和自己谈心的收获告诉大家,这样就成了和读者谈心了。很多读者喜欢我的作品,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这个人不是在当老师,不是去教育别人,你有问题我来给你解决,这个我做不到。我是在解决我自己的问题,一个人不能骗自己,没有解决假装解决了,这不可能。开导自己一定是要把自己说通,这个过程我把它写下来,和我有同样问题的人看了就会感到比较亲切,比较对路子。我做讲座其实也是这样,我这个人不会讲演,慷慨激昂,出口成章,我都不会,我只会用谈心的方式来讲,也就是说一说自己体会到的东西而已。

从历史上看,其实哲学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是谈心,最早的哲学家,比如孔子、苏格拉底,都不开课也不写书,从事哲学的主要方式就是和青年人谈心。你看孔子,他并没有在教室里给大家上课,他就是和一些年轻人在一起聊聊天,谈谈心,然后他的一些学生把他的言论回忆一下,记录下来,就编成了《论语》这本书。西方也是这样,苏格拉底也是从来不开课的,他就是在雅典的街头跟一些年轻人聊天,后来他的学生里有一个叫柏拉图的,就把他和别人聊天的经过记了下来,加进了自己的许多发挥,写了很多书。柏拉图的著作基本上是用对话的形式写的,主角就是苏格拉底,柏拉图晚年还办学园授课,但苏格拉底自己既没有开过课也没有写过书。

所以,从源头上看,哲学就是谈心。一个人要和别人谈心,首先必须先和自己谈心。我觉得这一点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格外重要,对于我们来说,哲学首先是一种和自己谈心的活动。其实我们平时总是在和自己谈着什么的,不过大家想一想就可以发现,我们主要是在谈事,某件事怎么做啊,和某个人的关系怎么处理啊,谈心的时候就非常少。和别人谈话也一样,大量的是谈事,很少谈心。这样的生活状态基本上是非哲学的。一个人什么时候养成了和自己谈心的习惯,就可以说他已经有了一种哲学的生活状态。

所以我说哲学其实没有什么神秘的,就是经常和自己谈谈心。谈心不是谈事,要解决的是心的问题,我们平时往往陷在事里面,哲学要你跳出事来想人生的大问题、大道理,尽量想明白,这样心就会有一个比较好的状态。哲学就是要让你有一个好的心态,大事不糊涂,小事不纠结,活得更明白也更超脱。

哲学感想心得篇十

我们这个星期学的专题六,是“挑战逆境”,这个专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当逆境来临时,我们要勇敢的面对,想出办法来解救。”

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也有很多像“驴子”那样勇敢面对逆境的人。《坐着轮椅上北大》的女孩郭晖就是一个例子,她从十岁开始就要做在轮椅上生活了,这给一个正当青春活泼的孩子留下一个多么大的痛苦和阴影啊,但她却没有自轻自贱,从她能做在病床上时,她就开始自学,读成千上万的书籍,她的每一份作业都写得工工整整,很用心,他凭着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战胜了重重困难,考上了北大,她在成功读完北大后,还经常去图书馆,有时还在图书馆里看上一整天的书,她是一个爱学习,爱看书的人,她的逆境比我们多无数倍,但她却冲破逆境获得成功。

人总会遇到逆境的,但我们一定要勇敢的面对,挑战逆境!

哲学感想心得篇十一

哲学,作为思考人生意义、存在本质以及价值判断的学科,一直以来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在探索哲学的道路上,我逐渐获得了一些心得和体会。首先,我意识到哲学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其次,我在思辨中体验到了思考的乐趣;第三,哲学教给我如何审视自己和他人;第四,哲学帮助我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最后,哲学告诉我关于幸福的真正秘诀。

首先,我深刻意识到哲学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通过学习哲学,我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目的。传统的教育体系将知识传递给学生,让他们成为社会中的一员。然而,哲学更进一步,它提醒我去思考为何学习,为何生活。只有通过思考,我才能真正理解自己的内心需求和愿望。哲学使我明白,我不能仅仅为了迎合社会的期待而活,我要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幸福。

第二,哲学给予我思考的乐趣。思辨不仅仅是一个目标驱动的过程,更是一种享受。通过追问自己和他人的问题,我开始思考问题的本身。这种向内和向外的思考,让我理解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我不再拘泥于表面现象,而是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质和意义。这个过程并不容易,但我在其中找到了思考的乐趣,也发现自我认知的提高。

第三,哲学教给我如何审视自己和他人。通过学习伦理学和道德哲学,我开始思考行为的道德性和后果。我明白,我的行为对于他人会有影响,因此我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同时,我也学会了换位思考,试图理解他人的观点和行为背后的动机。这种审视自己和他人的能力,让我更加宽容和理解他人,也帮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

第四,哲学帮助我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而哲学给予了我对此更深入的理解。我开始思考自然界的奇迹和生命的起源。哲学教会我尊重大自然,并与之和谐共处。通过与自然的交流,我发现人与自然之间有一种神秘的联系,这种联系不仅仅是生态上的,更是精神上的。哲学让我更加敬畏自然,也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最后,哲学告诉我关于幸福的真正秘诀。哲学教授了我人生的智慧,帮助我理解幸福的本质。我明白幸福不是由物质财富带来的,而是内心的满足和和谐。通过理性思考和自我反省,我开始探索自己的内在需求,追求真正属于我的幸福。哲学培养了我的思辨能力和逻辑思维,让我能够做出更明智的选择。正是通过哲学的引导,我才能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走得更加自信和坚定。

总而言之,哲学作为一门探索人生真相和存在本质的学科,使我受益匪浅。它让我意识到个人成长的重要性,给我带来思考的乐趣,教会我如何审视自己和他人,帮助我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告诉我关于幸福的真正秘诀。与哲学的相遇和思考的日子,让我不断成长,并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答案。

哲学感想心得篇十二

读过很多以普及推广哲学为目的而写的书——至少这些书确实这么宣称了——但大多不是过于刻板,就是失于浅薄。

而《哲学的邀请》却非常准确的把握住了一本哲学普及读物应有的角度和层次,从绝大多数人共有的经验和想法切入,真正做到了很多读物标榜吹嘘却做不到的深入浅出。

有些类似读物,虽然也是借着人生之名讲哲学,但是其本质却只是再编辑过的哲学史。将人生问题分解为形而上学、伦理学、美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范畴的问题,然后将前人的思想观点总结后倾倒给读者,不给读者指出理解认识问题的角度,埋没了思考的余地。最后读者们只能带走一些枯燥无味的知识,形成一个对哲学的错误认识后悻悻而去。

(在读完一本糟糕的哲学史后,那些珍贵的思想往往只能在我们的脑海停留很短的时间,我们记住的通常是那些个哲学家的名字。而事实上阅读哲学史的目的本应恰恰相反:是为让我们记住人类历史上的某些人曾经提出过的精妙思想,并通过扬弃,走的比他们更远。如海德格尔所言:“一首诗的.伟大正在于:它能够掩盖诗人这个人和诗人的名字”。至于这个哲人是谁,他的人品如何等等,是次要的。我之所以会这么认识,是因为我认为有时先贤那如雷贯耳的名字恰恰是一种枷锁和累赘,会束缚后来的人的视界。)

对于思考哲学的目的,维特根斯坦有过相当精彩的论述,他说:“哲学研究给你的只不过是使你能够似是而非地谈论一些深奥的逻辑之类的问题,如果它不能改善你日常生活中重要问题的思考,如果它不能使你在使用危险的词句时比任何一个……记者都更为谨慎(而这种人是为了他们自己的目的而使用这种词句的),那么,它有什么用处?”

(顺带一提,有时候像这样的哲学家的对哲学本身的观点对一个初识哲学的人来说比这个哲学家的具体的哲学观点更能带来启发——我不能解释确切的原因,但大概是通过激起一种对哲学的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在读本书时,作者费尔南多·萨瓦特尔就像一位老者在你的对面和你畅谈他自己的人生经验与思想观点——而非像学究一样似是而非地谈论一些深奥的逻辑之类的问题。其他哲学家的结论也只是作为值得参考的建议被一带而过。他的话语,让读者觉得,哲学应该是,也可以是紧贴着生活的。当他讲完一个主题时,还会停下来问问你的看法。阅读体验之神清气爽有如在哲学家小道上逍遥信步。

(说到这里我想到很有趣的一点,就是哲学普及读物中的注解部分。一本好的哲学普及读物里,那些大哲学家的生平和思想见解大都只出现在注解里面——就像立在路旁而非路中间的里程碑。)

在合上这本书以后,对哲学的印象,应该是一条路——如同封面上所印的那条路一样,是一条看不到尽头的路。

路,作为哲学的喻体其实也是老生常谈的了。但是在我所读过的关于哲学的所有比喻中,海德格尔的最合我心:“思想乃是一条无可回避的道路,这条道路并不想成为拯救之路,也并不带来任何新的智慧。这条道路充其量乃是一条田间小路(feldweg),一条穿过田野的道路,它不光是谈论一种放弃,而且已经放弃了,即放弃了对一种约束性的学说和一种有效的文化成就或精神行为的要求。”

哲学是这样的一条路,而这本书,就可以成为最初的路标。尚未走过这条路的人,顺着指引,或许可以发现方向;已经走上这条路的人,顺着指引,或许可以找回初心。

哲学感想心得篇十三

----xxx

摘要:

马克思主义教导我们看待事物要用发展的眼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思维。

马克思哲学中的中关于实践与认知的观点。

关键词: 辩证法思维,实践与认知

通过几个星期的学习,感受到了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我们大学生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极具现实意义。

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之后,思想有了层次的提高。这之中包括很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潜移默化的扩大了视野。在老师的教导下,正确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处理生活实践中的问题,给我带来了深远的意义。在看待各种现象和问题时,学着去理性思考。学着通过现象看本质,让我了解到客观真实的一面。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这些原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我应该遵守的原则。我个人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对我们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让我受益匪浅。

马克思主义教导我们看待事物要用发展的眼光。

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物理老是经常说的一句话是:“看人看发展。”这句话我想有很多方面的意义。他常说如果学生进步了,不要用怀疑的眼光看着他,甚至奚落他,要以欣赏、鼓励、发展的眼光看他。所谓“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学生多一分赏识,多一分鼓励,信心也就多一分,动力也就多一分。然而,偏见、怀疑、轻视仍然占据着某些教师的内心。他们只能看到成绩好的学生,而那些成绩差的学生却永远也看不到,一旦某个差生考了很好的成绩,他就用怀疑、轻视那个学生。这样,他们把一点正在燃烧的小火点给硬生生地浇灭了,把一个正在努力生长的小苗儿给踩死了。很自然的,他成了我们校最受欢迎的老师之一。

蠢。马后炮,事后诸葛亮并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想教会我们的。如果在股价一路上扬之后,能用马义哲学观点审视事实,不被欲望遮住自己的眼睛,越涨越抛,在股价调整的时段,越跌越买,之后便能享受庄家抬轿的快感。可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事物是多么的重要。

东方古代的卧薪尝胆,悬梁刺股和西方马哲就这样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真理无国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思维。

曾听说这么一个故事:一个老太太,有两个女儿,一个卖伞,一个卖凉皮儿。晴天时,老太太愁眉不展:卖伞的女儿生意不好啊!雨天了,老太太泪水涟涟,卖凉皮的女儿赚不到钱啊!邻居知道了,就劝老太太:你真有福气,晴天时,卖凉皮的女儿赚大钱;雨天时,卖伞的女儿生意兴隆。从此,老太太的脸上写满幸福。

对同一件事情,同一个物体,悲观者说,风是浪的帮凶,能把你埋葬在大海深处;乐观者说,风是帆的伙伴,能把你送到胜利的彼岸。同样一件事情,你可以从消极方面的方面去看,也可以从积极的方面去看,关键是怎样调整心态。

有人说哲学就是在你走向十字路口,不知向左拐还是向右拐的时候,告诉你走左边的好处,坏处。走右边的好处,坏处。是的,哲学并没有为我们指明向哪个方向拐,却全面分析了利弊,以便权衡得失,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当你选择了任意一个方向后,如果特别顺利,就应居安思危,提醒自己不能麻痹大意,要注意阳光大路上也可能有坑坑洼洼;如果道路比较泥泞,就要相信条条大路通罗马,而且自己得到的锻炼必然要多一些,可能路边的风景也要漂亮些;就像在股市一路盈利,此时急需冷静反省一样,这样就不使自己赢的不明不白。

倘若没有哲学的全面分析,我们这些急功近利的年轻人很可能会在遇到挫折后就匆匆折回,如果顺利也罢,如果前途还不明朗呢?是不是再返回,大好的青春便被这些或多或少的反复磨去;况且,我们在选择了一条路后,往往会怀着“这山望着那山高,那山的青草比脚下的绿”这样的浮躁,被那些本可以绕过的坑洼、砖头绊了一跤又一跤,大大阻碍了我们前进的速度。

。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辨证法的分析对象、辩证思维方法应用对象。任何事、任何人都要辩证的去看,这个道理谁都能理解,关键是自己身在其中时要清醒:顺境时要冷静、别浮躁,逆境中要自信、要积极的等待,而且要从积极的方面看待人或事物。这是我体会最深的一点。

马克思哲学中的中关于实践与认知的观点。

望它在某个具体问题上给出明确的答案。而其他那些看起来没什么实际应用的科目,恰恰也是普遍应用在工作生活之中的。另外,也许一些科目没有明显的作用,或是目前没有作用,但“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却告诉我们:既然学了就应该努力掌握。所以我们应该树立“学而有用”的思想,相信“艺多不压身”,而且要想办法多应用,在应用中你就会有进一步的认识,在应用中学东西也比较快。

这就像要学会游泳就要下河,要成为下一个巴菲特就要到风险重重地股市接受洗礼。闭门造车是成不了大事的。

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矛盾体,既是一系列对立统一关系的集合。这里我想强调一下“个性”,因为我们受“儒家”思想的“中庸之道”影响较深,不太鼓励个性的张扬。实际上,我认为有“个性”到也不一定非穿奇装异服,或是处处不屑与人相同,他更反映在你与他人相同之处的特殊上,比如对同一件事物有自己独特的看法,看一同件事情有自己的独特眼光,做同一件事情由自己独特的创意,特别是“创造力”最能体现出你的与众不同。

我们要想发展,就要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从小到大,考大学好像就是一个终极目标,而今进入大学,它绝对不是终点,而是一个迈向成功人生的新起点。大学四年弹指一挥间,本着活到老学到老的想法,对待事物要充满求知欲。不断充实自己。有人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可要紧的只有那么几步,特别是在年轻的时候!”这句话说的太好了。

年轻的我们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哲学感想心得篇十四

《学哲学用哲学》一书收录的内容是李瑞环同志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讲话的摘录以及发表的文章,是李瑞环同志多年从事领导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思想观点的荟萃。该书和平常侧重于理论的哲学书籍不一样,像是一本哲学普及读物,语言朴实、深入浅出,易学易懂易记,于平凡中见深奥,于朴素中见真理。读后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学哲学首先要信哲学。李瑞环同志指出:关于学哲学,还有一句老话,人们不经常讲,但我的体会非常重要,这就是学哲学首先要信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信了才能迷,只有迷了才能钻,只有钻了才能懂,只有懂了才能用,只有用了,在用中尝到了甜头,才会更加信、更加迷、更加钻。这因为这个“信”字,才有了将哲学作为他这一生最感兴趣的一门学问,下工夫最多的是哲学。

学哲学贵在坚持。学习需要积累,学习贵在坚持。学哲学要有一个过程,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可能一下子就学懂弄通,也不可能一下子就掌握基本观点。李瑞环同志指出:我是从最低层上来的,学哲学也是在最低层干活的时候开始的。起初,我的文化水平并不高,学哲学也并不是件十分容易的事。但我信这个,信马克思主义哲学,所以我才去钻研。哲学是明白学、智慧学,学懂了哲学,脑子就灵,眼睛就亮,办法就多;不管什么时候、干什么工作都会给你方向、给你思路、给你办法。因此,李瑞环同志从二十几岁开始学哲学,边干边学、边学边干,几十年从未间断,终于做到活学活用。

学哲学先学基本观点。长期以来,哲学作为一门基础理论,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给人一种很神圣、很正统、很严肃的感觉,离普通人比较远。从哪里入手,学哪些书,是初学者面临的一个问题。对此,李瑞环同志根据自己的体会,提出学哲学的方法。李瑞环同志认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学哲学主要是学好基本观点,如唯物的观点、实践的观点、辩证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生产力的观点、群众的观点等等,建议首先从《实践论》、《矛盾论》入手,下大力量把基本观点真正弄懂,并且能和自己的实际工作相结合,不断提高认识水平,增强工作能力。

学哲学要联系实际学。李瑞环同志指出:如果把学习与自己熟悉的工作结合起来,那实践的经验同理论相印证,就容易懂;把基本的观点与具体的形象的东西相联系,印象会比较深刻,就容易记;把书本的东西融入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干什么就从什么里头学、就在什么里头用,就容易活在学习过程中。他举了不少例子,比如:一块木头是什么?就是一块木头。这个回答并没有错,但它还是什么?这就要看具体情况。拿它来做家具就是原料,拿它来烧火就是燃料,拿它来挑水就是工具,拿它来和坏人斗争就是武器,拿它来行凶打劫就是凶器,拿到法庭就是证据,但还是那块木头。这就是质的多样性。

学哲学不能生搬硬套。李瑞环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等等是互相是连为一体的,学哲学、用哲学,应该是学习应用它的原理,学习应用它的立场、观点、方法,不能机械地对号入座,这是教条主义的学习方法,不但无济于事,反而常常坏事。比如:不能说某件事情的合理解决,只是应用了唯物论而不符合辩证法,或者只是用了辩证法而没了唯物论,应该是应用并符合全部的哲学。

学哲学要学用结合。李瑞环同志指出:要把哲学原理应用于了解情况、分析矛盾、研究对策的过程之中,也就是应用于一切工作之中,即注重学用结合,把重点放在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哲学原理指导解决实践问题。在书中,通过一篇一篇文章、讲话,处处都有理论联系实际工作方法,比如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实践的.观点、重视总结经验、掌握注意研究特殊性等,活学活用,赋予马克思主义哲学新的生命力。比如在《要精心再精心地分析和解决矛盾》一文中,运用哲学思想,通过精心地抓矛盾的特殊性、精心地抓事物的主要矛盾、精心的把握矛盾的发展。

炼就“三强”要学好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最一般的规律,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最基本的思想武器。学好哲学,掌握了一般规律,有助于认识特殊规律。李瑞环同志指出:哲学是”明白学”,许多事情只有学了哲学才能真正明白;哲学是”智慧学”,学了哲学可以使人变得聪明,脑子活、眼睛亮、办法多。哲学不能代替具体的科学,但是哲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具体科学。作为中国石化的年轻干部,要想锻造成为“三强”干部,必须牢记党组的殷切希望,自觉增强追求知识的主动性,全方位、多层次丰富和完善知识体系,增强综合分析能力,学好哲学用好哲学是重要的途径。学好用好哲学,有助于提高政治辨别力、工作推动力、持续创新力、自我提升力,提高自身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才能把党组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推进企业全面可持续发展,为打造世界一流作出新贡献。

哲学感想心得篇十五

《幸福的哲学》是周国平老师讲演的摘录。该讲演录按照时间顺序分为两集,第一集收录1996年至2006年上半年的讲演,取名《人文精神的哲学思考》;第二集收录2006年下半年至2012年的讲演,取名《幸福的哲学》。两个书名反映了两个不同时期的讲演,两集的话题是有交叉的,但话题的重点有所不同。《幸福的哲学》共分五部分内容,分别是:谈幸福,谈人生,谈人文精神,谈阅读和写作,谈教育和文化。周老师曾在山东省团委齐鲁青年讲坛做过一场名为“幸福的哲学”的讲座,也就是这本书书名的来源。讲座中,作者首先从哲学角度探讨了幸福与价值观的关系。他认为,不管是把幸福看作主观感受,还是客观状态,抑或是二者的统一,价值观都起了决定的作用。从哲学上来说,对幸福问题的探讨要立足于价值观。

人身上有两样东西最宝贵,一是生命,二是精神。而幸福就在于生命的单纯和精神的丰富。人在世上生活,应该力求两个简单,一个是物质生活的简单,一个是人际关系的简单。人为什么会烦恼?就是因为在这两个方面太复杂了,纠缠不清,如果能够保持生命的单纯,就会得到心灵的宁静。法国哲学家蒙田说:一个人能够和家人和睦相处,这是人生的重大成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有些人当亲人去世时会感到追悔莫及。因为,平时没能够珍惜和家人相处的时间,总想等到以后,却再没有以后了。人生的旅途中,时常会有人在你的生活中出现,也会有人先走。能够珍惜生命中的人来人往,将时间用在亲人和朋友身上,平凡的生活才会体现出真正的价值。人生在世,当生存问题得到解决了,精神方面就会成为主要的目标。精神的丰富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智力生活,就是能够学会享受你的学习和工作。独立思考,探究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另一个是情感生活,这里的情感是广义的,指对世界和人生的情感体验。比如,阅读好书,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去旅游经历文化的积淀。阅读的价值不在于学习现成的知识,而在于锻炼我们的思维,促使我们去思考,去体验未知的快乐。人生的目标在于追求优秀和幸福。人生的幸福,最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成长。一个内心世界丰富的人就会对世界有着更多的体会和感受,就能够享有心灵的宁静,品味幸福的味道。

哲学感想心得篇十六

如果要在18年自己看的书单里推荐三本好书,《万历十五年》肯定是其中之一。这本书,听说的很早,看的也挺早,当年看了一半,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今天,终于看完了,算是完成了一项拖延许久的任务。看完后,对大历史观还是没摸着门,但书中的文字还是让自己有了更深的思考,有些文字不得不让人击节叫好。

书名叫《万历十五年》,其实讲的是六个人,高高在上而不能自主的万历、乾纲独断的张居正、调和阴阳的申时行、模范而偏执的海瑞、审时度势的戚继光、儒家文化的叛离者李贽,而通过六个人,我们可以一窥中国政治制度、文官集团、文化之玄机。

万历是国家的主人,是天子,是上天的代表,代天行事,天下万物皆归天子所有,他是高高在上的。想象中,他应该是为所欲为的,但事实上他是全天下受束缚最多的人,他一切的行为都要在文官集团为他制定的礼仪之内,他是天命的象征,而不能是帝国具体事务的.指导者,他富有四海却又一无所有、他权倾天下却又不能自己。文官集团需要的是一个象征意义上的皇帝,而只在文官集团产生分岐时产生作用,平时最好什么作用都没有。对国家来说,皇帝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所有人都把他当神,只有他自己知道,他其实也是一个人,他有正常人的思维,有正常人的需要,而这些是他不能得到的。他刚登上帝位,他也有过想要奋发的念头,而且他也身体力行的去做了,后来他发现自己就像是陷在泥潭里,他不能决定任何事情,所以他以一种自己的方式对抗整个文官集团,消积怠工是他最后的反抗,也是他唯一能做的反抗。

张居正是一个能臣,他是帝师,是大学士,他以一已之力去改变帝国的走向,他最大的遗憾是去世太早,如果他再有十年时间,帝国的车轮应该还会再向前滚动许久。张居正主政时期,皇帝还小,太后信任,他可以大刀阔斧的施行自己的改革,“考成法”“一条鞭法”的施行,帝国官场风气为之一振,国库充盈,经济好转。他任用循吏不用清流,注重的是政绩能力而不是道德。他以强力压服一切反对新政的势力,他在世的时候,经济军事都能在他的强力下改善,包括皇帝,都得在他的管教下。他去世后,改革嘎然而止,帝国的一切又走上老路,他被清算,清算他的人摸准了皇帝的心思,因为他也忽视了皇帝也是一个人的事实,而且还是一个特殊的人。

申时行一门心思的要调和阴阳,但最后他发现他还是那么无力。他总想用道德来约束官员,用道德来替代技术和行政上的不足,他明白文官集团有两面性,但他还是没有找到最合理的应对方法,只能一次次的去强调道德的力量、集体的力量。短暂的调和阴阳只能是治标不治本,帝国还是一步步滑向深渊。他太中庸了,中庸的像一张白纸。

海瑞是帝国官僚的榜样,但他只能是一个挂在墙上的榜样。他身体力行着儒家思想,奉守着太祖成法,他孤独的与整个时代格格不入。但在那个时代,人人都知道他是清官,而人人都不想成为他,他注定只能被供奉在天上不能落地。文官集团都知道学与用是两回事,而只有他认为是一回事,别人都是用学来给做装门面而且他真的是用学来指导做,所以他是孤独的、是不容于时代的。他死了后皇帝都松了口气,他太不容于时代了,他心里懂“阴阳”,要不然他不会去职要官,但他就是不那么去做,他是帝国的异类,他只能被一脚踢到楼上,去做一个理想中的清官代表。

戚继光是一个能审时度势的将领,他对帝国的官僚集团及军事体制有深刻的认识,所以他没有想去从根本上改变帝国军事状况。他会妥协,向官僚集团妥协,向帝国体现妥协。他认清了现实,他从细节上去协调,找到强有力的后盾张居正,来进行自己的军事协调,所以帝国军事一扫颓风,彻底解决东南倭患。做为将领,他无疑是一个合格的将领,在现实面前,他做到了最好。

李贽是一个文人,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哲学家,他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又被儒家文化所困惑。他明白清廉为官却不拒绝不合法收入,他认同做官本为名利所以他从不打为国为民的幌子;他明白家族对一个官员的期望而拒绝这种期望;他学儒家思想却又用行动来反抗。他勘破表象,而指出了真实的东西。所以,他的行为,他的思想不能容于整个文官集团,他的著作不能容于世间。

书读罢,感触颇多。

感触一、礼仪和人事为什么是整个朝廷千头万绪的要点?礼仪代表的是一个对权力的膜拜和认可,有了礼仪,权力有了表面体现的方式。而人事是权力的施行,归根结底,所有问题是人的问题,掌握人事就是掌握了权力。礼仪与人事,互为依赖,缺一不可。所以帝国官员要求皇帝都要遵守各种成法,贵为皇帝也不可违反,从上到下都要在礼仪的约束之中。

感触二、道德不能解决技术上和法律上的问题。当帝国将道德大旗高高树起的时候,大明王朝其实注定要走向末路,技术上、行政上没有一丝改进空间,用粗线条的道德来改进,社会的进步,必然受到约束。中国历史两千年以来用道德代替法治,至明而极,而明的历史也确实精彩。

哲学感想心得篇十七

只看书名《关注音乐实践》,就感觉到这本书值得研读。因为当前我国的新音乐课程标准特别强调音乐实践,怎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音乐实践正是一线音乐教师必须去研究的探索的。再看其中的内容,观点鲜明,实例丰富,论述详尽,论证有力,所列举的音乐实践项目有可操作性,对于音乐教师来说很实用。因此毫不犹豫地买下并开始翻阅,果然收益良多。

本书的作者埃里奥特博士是一位音乐教育哲学家,在音乐教育专业所任教的课程包括音乐教育基础、音乐认知、研究方法、音乐课程发展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书中他通过把音乐理解为多样化的人类实践之广义研究,特别关注现有的音乐教育理论所遗漏和忽略的问题。全书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古往今来的哲学与音乐教育的关系。第二部分在音乐的本质和价值的新思维方式上构建了音乐教育哲学。第三部分为音乐教学提出了一种新的音乐课程发展观。

因为翻译的关系,书中很多内容需经反复琢磨,才能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涵义。因此看了多次,可以说每一次看,都有不同的感受和收获。看过后,感觉到自己有些一直比较困惑的问题得到了解答,一些关于音乐教学的想法得到了验证。

对于从事音乐教育的教师来说,对音乐本身的理解必定影响其对职业的态度。一直以来人们对音乐本身都有各种各样的理解,而自己对于什么是音乐也存在着一些困惑。《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中明确地告诉我们:音乐制作和聆听是人类可获取的、独一无二的思维形式,是人类认识中最重要的、独一无二的资源。这种对音乐的理解本身也是有创新性的。

常常思考,音乐教师存在的价值是什么,音乐在学校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吗?在看了这本书后,这种困惑也得到了合理的解释。在书中作者基于他对近期哲学与心理学研究的详细考查,逐步建立一个令人感兴趣的哲学基础,强有力地证实了音乐是人类生活中至关重要的、有动力的和实践性的追求之一,是个体和集体全面发展的根基,也是音乐教育实践的根基,并由此断定:对所有人来说,音乐在教育中占有中心地位。书中详尽的论述专门为激励、引导和支持在职和实习音乐教师而设计的。让人明确音乐教师这个职业的社会价值。

每次上课前都会选择教学内容,思考教学方法,设计音乐实践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困惑,当然也有思想的火花。在指导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方面,这本《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确实能够提供一些非常实用的内容,实例。书中构建了一种新的音乐教育理念,提出“课程作为实践”的观念,这是作为创造性思维的催化剂和构建个体哲学的催化剂,它为音乐教学中的“为什么、是什么和怎么样”提供了严密的反思。通过有说服力的综合讨论,为音乐教育者解释了应该如何去实现他们的要求。可以看到,作者勇于打破传统的音乐教育哲学,为表演、聆听、音乐素养、多元文化、创造性活动、自知自觉、课程发展等多方面的自然属性和意义提出了创造性的反思和透析,适用于处理音乐教育中的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

《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对于我来讲是一本有点深奥的哲学书,也是一本实用的工具书。为了进一步理解其中的涵义,为了学习借鉴,我会常常翻阅这本好书。

哲学感想心得篇十八

哲学是一门关于思维、存在以及价值等基本问题的学科,深受许多思想家和学者的研究和关注。在学习哲学的过程中,我逐渐体会到了它的深邃与重要性。以下将从哲学的定义、哲学的作用、自我认知、道德观念以及人生意义五个方面展开,分享我对哲学的一些体会和思考。

首先,哲学是一门探索思维和存在的学科。哲学的定义直白地告诉我们,它试图回答许多根本问题,如“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去哪里”。这些问题都直指我们的存在和意义,引发了对宇宙、人类以及人类思维能力的思考。通过学习哲学,我们得以了解到世界观的构建,认识到存在的种种可能性,以及深化对事物本质的理解。

其次,哲学的作用于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各个层面中。它不仅仅是一种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在解决问题和做决策时,哲学使我们能够从更广阔的视角看待问题,提供了开放的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无论是个人生活中的困惑,还是社会伦理中的挑战,哲学都是我们辅助思考的有力工具。

第三,学习哲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通过深入的自我反思和对自我认知的提升,我们能够理解自己的欲望、动机和行为。哲学探讨了人的自由意志、心灵和意识的本质等诸多问题,帮助我们了解人性的复杂性。而这种深刻的自我理解则培养了我们的成熟和自信,使我们更好地面对困境和挑战。

第四,哲学对于道德观念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人性有着善恶之分,道德观念指引了我们在道德困境中正确的选择和行为。通过学习伦理学和道德哲学,我们能够深入探讨道德规范、价值观取向以及道德决策的原则。哲学培养了我们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使我们成为道德意识高尚的人。

最后,哲学引导我们去思考人生的意义。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更容易迷失在物质追求和功利主义的泥沼中。然而,只有通过反思和自我警醒,我们才能够找到真正的幸福和意义。通过哲学的思考,我们能够更加清楚地审视人生目标、生活方式以及对社会的责任。这种对人生的深度思考和对意义的追求,使我们成为有意义的、成就感满足的人。

总之,哲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人类思考和探索的工具。通过学习哲学,我们能够获得更加宽广的视野,提升思维能力,认识自己和他人,引导行为和思考的道德准则,并且反思人生的意义和目标。作为一门永恒而重要的学科,哲学的学习与应用将永远伴随着我们的生活,塑造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哲学感想心得篇十九

——《共产党宣言》学习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院:

信息学院

专业班级:自动化

班 姓

名:

*****

号:

111111

1指导教师:

张 雷

正文

有话说,结论不是来自严肃认真研究的末尾,而是建立在无知和偏见基础上的妄断。在我没有看到这本书之前,我以为它是厚重繁杂、空洞无比,但当我去了图书馆在那个我从未到过的书架上翻阅了它之后,我汗颜于自己的无知,感受到了30岁的马克思和28岁的恩格斯带给人类的震撼以及那些无与伦比的财富。引用列宁的话,这部篇幅不大的著作以天才的透彻而鲜明的语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观。

这部有着深刻历史意义的宣言,不仅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阶级对立和斗争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而且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即使是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对我们分析和理解当今国际政治经济局势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仍旧有着深刻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共产党宣言》又译《共产主义宣言》,是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由马克思执笔写成。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

《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构成《宣言》核心的基本原理是: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历史才能得到说明。从原始社会解体以来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个历史包括一系列发展阶段,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摆脱任何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划分和阶级斗争,就不能使自己从资产阶级的剥削统治下解放出来。

通过阅读《共产党宣言》这本伟大文献,从中我深刻的明白了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

其一、学习《宣言》就是要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善于洞察社会,揭示社会发展规律的本领。《宣言》之所以能穿越160年的时空依然光芒四射,璀璨夺目。其原因就在于:这一理论深刻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列宁到斯大林,从毛泽东到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他们利运用这种本领,找出了本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从而取得了巨大成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作为一名学生干部,也应学习这种本领,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对层出不穷的新现象、新问题,要善于思索,找出科学的破解之法,从而推动本职工作的有效开展。

其二:学习《宣言》就是要在思想上与时俱进,在工作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只有遵循这一规律,随着时代条件的不断变化而变化,随着社会生活的日益变动而变动,才能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精神,更是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反映。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我们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并不一定要求去著书立说,成就理论,而是要具备紧跟时代脚步的能力,在工作中,学会用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指导工作的本领,这种本领不是照搬照套,唯书唯上,而应学习伟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善于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收获感悟

第一、通过阅读,对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有了新的了解,树立了科学的社会主义概念。《宣言》中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反动的社会主义思潮。反动的社会主义包括三种类型,即封建的社会主义、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和德国的或“真正的”的社会主义。

对于封建社会主义政治我有深刻的理解。封建的社会主义政治是为了复辟封建社会的没落统治,一方面惧怕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力量的发展壮大,积极地参与对工人采取的一切暴力措施。另一方面,为了拉拢人民,激起同情, “贵族们把无产阶级的乞食袋当作旗帜来挥舞”。经济上,封建贵族在他们经营的一部分土地上,开办了一些工厂,其目的是维护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因此,封建的社会主义实质上代表的是占人口少数的没落的封建贵族的利益。

第二,通过阅读,对“两个必然”有了深刻的学习,坚定了自己的共产主义信念。“两个必然”是《宣言》的著名论断,即“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社会革命发生与否,资本主义社会首先从哪里突破,这取决于革命的主客观条件。而资本主义社会是否会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取决于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马克思主义着力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社会性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以及由此产生并决定的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的变革。

最后,通过对《共产党宣言》的阅读学习,感触颇深,同时深刻体会到自己理论知识的欠缺,以后我会加紧学习党的经典著作,用理论知识武装自己,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引导自己,信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信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坚定不移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跟共产党人的前进步伐,更好地完成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年轻人肩上所肩负的历史任务,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终生!

哲学感想心得篇二十

哲学是什么?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教材有两个非常著名的例子,一个是黑格尔的猫头鹰,一个是马克思的高卢雄鸡。黑格尔认为哲学好比密涅瓦的猫头鹰,它要到黄昏才起飞,追寻其他鸟儿在白天翱翔的痕迹。在他看来,哲学即反思,对发生在过去的一切进行反思,以及“对反思的反思”。马克思认为哲学是鸣叫的高卢雄鸡,预告着黎明的到来。哲学即先知,指导世人面向未来。哲学在此被蒙上了神秘色彩,显得如此高不可攀。然而在我的大学时期,寝室的老大杨告诉我:哲学便是爱智慧。尼采的哲学也是他的自言自语,你只需要将你内心的感受表达出来就可以了。如此一来,我似乎懂了如何去面对哲学了。猫头鹰是黑格尔的哲学,高卢雄鸡是马克思的哲学,超人意志是尼采的哲学。正是因为各人思想之间的不统一,不协调并得到了充分尊重,哲学才绽放出了缤纷的美丽。这便是我在哲学路上一去不复返,一路走到黑的原因。

哲学有哪些方面呢?从前哲学便是智慧,然而现在却不能这样认为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已经破除了迷信和宗教,它逐渐取代了“知识”这一概念。以前我们认为人类具有灵魂,然而解剖学告诉我们身体里面是器官,而器官是由组织构成,组织又是由细胞组成,细胞是由分子组成,分子是由各类元素构成,请问灵魂在哪里?从前我们认为月亮是上帝创造出来的产物,然而当人类把宇航员送上太空,登陆月球之后,才发现月球只是个毫无生机的荒原,太阳也只是一个不断核聚变的炽热星球,请问上帝在哪里?哲学也不仅仅是其它学科的指导思想,那只是哲学中的方法论而已。具体来说,哲学包含了一下五门学科:逻辑学、美学、伦理学、政治学和形而上学。而我们通常只注意了伦理学(人类社会与人)和政治学(社会组织形式),忽略了哲学里最高王冠——“逻辑学”和“形而上学”。

这本书很难啃。断断续续,前后延续了大半年,我才囫囵吞枣地看了一遍,因此未能完全领会其中真意,只是被其宏大的思想体系所折服,被其全新的精神世界所倾倒,导致我现在语无伦次,只能说出个大概感受,对其中深意不敢有半点谈论。等到看了第二遍,第三遍及以后,再来仔细地转述其中内容,到时就会有读后感的二三四了。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402861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