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乡镇产业发展总结(通用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28 06:14:07
精选乡镇产业发展总结(通用17篇)
时间:2023-10-28 06:14:07     小编:GZ才子

总结能够培养我们的反思能力,使我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加高效和有成效。写总结的时候要注意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重点突出、准确传达主要信息。以下是一份学期学习总结的范文,或许对大家在学习方法和效果方面有所启发。

乡镇产业发展总结篇一

贾宋镇郄村,位于南和县北部,紧邻任县,耕地

4446

亩,人口

3475

人。

2012

年南和县被确定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后,郄村作为第一批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享受到上级扶贫政策的大力扶持,拱棚蔬菜种植产业逐渐发展壮大。

郄村拱棚蔬菜发展主要依托两大平台,辅以手机、网络等现代化信息手段。

该基地占地

1000

135

750

个,种植户

207

户,该基地以种植出口硬质西红柿为主,年产值

4320

万元,纯收入

2160

万元,仅此一项,全村人均增收

6000

元。先后被确定为“河北农大实践基地”、“全国科普惠农示范基地”。

该合作社前身为贾宋镇蔬菜协会,

2009

5

207

个,

7

个蔬菜种植区,

1

个产品包装厂,

1

个农贸仓库。合作社采取“实物入股

+

2700

万吨,产值

4320

3000

万元,合作社盈余

50

万元。

未来三年规划:

2016

年发展大棚

150

个,新增农户

85

户,土地

240

亩;引进食品深加工项目。

2017

年发展大棚

180

个,新增农户

90

户,土地

280

亩;完成蔬菜市场建设;

2018

年完成

3000

㎡冷库建设。

上世纪

90

年代末,随着村办企业的接连破产,郄村大部分群众闲置在家,失去了稳定收入,人心思变。

2003

年新班子上任,面对这一局面,一致认为,必须寻找一条带领广大群众致富的新路子。通过到山东寿光、沧州肃宁等地参观学习,他们认准了发展设施蔬菜这条致富之路。

2004

年建起了

87

亩拱棚,

2009

年发展到

756

亩,成立了南和县三多蔬菜专业合作社,发展会员

186

名。注册了“傻根”牌蔬菜商标,采用荷兰进口品种,种植无公害番茄,商品果率达到了

88.6%

,全部远销俄罗斯,合作社种植户当年收入

997

万元。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

2009

7

24

号的一场罕见大风,把

700

600

余亩。老话说,祸不单行。这年冬天一场几十年罕见的大雪突如其来,

20

1000

多亩,产品远销俄罗斯、东南亚地区和深圳、香港等地。

郄村拱棚蔬菜能够发展到今天,靠的是两股子劲儿,一个是

“不放弃”的三多精神,一个就是“无公害”的绿色理念。而绿色无公害又离不开新技术的支撑,通过广泛应用现代农业技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熊峰授粉技术:利用熊蜂授粉是世界公认的绿色食品生产的一项重要措施。熊蜂个体大,寿命长,浑身绒毛,有较长的吻,对深冠管花朵的蔬菜如番茄等授粉特别有效。用熊蜂为温室蔬菜授粉,不但可以大大的提高产量,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改善果菜品质,降低畸形果菜的比率,解决了化学授粉所带来的激素污染等问题。

黄板诱杀技术:就是利用昆虫的趋黄性诱杀农业害虫的一种物理防治技术,有绿色环保、成本低、可自制等优点。采用黄色纸(板)上涂粘虫胶的方法诱杀害虫,可有效的减少虫口密度,同时不造成农药残留和害虫抗药性。

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借助压力系统,将配兑好的肥液与灌溉水一起,通过可控管道系统形成微灌,浸润作物根系发育生长区域。这项技术的优点是灌溉施肥的肥效快,养分利用率提高。同时,大大降低了设施蔬菜因过量施肥而造成的水体污染问题。

亮粉

013f1

:荷兰进口,无限生长型,高抗

ty

病毒,叶霉、灰霉、细菌性斑点,中早熟,植株生长旺盛,叶片小而稀,果粉红色,单果重

克左右,果实商品率高。具有硬度高、耐运输等特性,适合早春、秋延、越冬种植。

津抗

100

:荷兰引进,高产黄瓜。瓜条生长速度快,抗病性突出,连续结瓜能力强,产量高。瓜条长

厘米左右,单瓜重

克左右,商品性佳,耐热耐寒好,适合早春、越夏、秋延栽培。

郄村拱棚蔬菜种植将在党支部一班人的带领下,继续坚持以发展蔬菜大棚为大基调,在建设冷库基地的基础上,为进一步的扩大蔬菜种植的利益链,引进现代化的蔬菜深加工技术。主要以西红柿为原料的番茄酱加工厂和泡菜酱菜等蔬菜加工为发展方向,辅以新鲜蔬菜采摘、农家院和乡村旅游业多样化发展道路。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村的发展,需要有一个团结进取的班子来带领;一个团结的班子,则需要有一个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撑。“刻苦学习,艰苦奋斗,关爱社会,献身事业”就是郄村两委班子长期坚持的座右铭。

1967

1975

7

9

日,在大办沼气中,他不幸以身殉职,时年

26

岁。周作龙走了,但他的精神永远鲜活在郄村,成为郄村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2003

年新一届两委班子上任后,进一步把“作龙精神”发扬光大,凝聚成“刻苦学习,艰苦奋斗,关爱社会,献身事业”十二个字,叫响新时期的“郄村精神”。

乡镇产业发展总结篇二

***镇地处**南麓,**河中游,位于***区西北部,距城区69公里,全镇辖41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220个村民小组,5420户22478人。“十二五”期间,***镇党委政府结合镇域实际情况,把畜牧产业列入镇域经济六大支柱产业之一来抓,提出了“强村大户、典型示范”的发展战略,这非常符合***镇的实际。就***镇而言,一是畜牧业发展基础较好,二是范围内牧草资源丰富,三是气候环境适宜,大力发展畜牧业,对于该镇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畜牧业是***镇的传统产业,也是该镇的基础产业。多年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的发展,依托资源优势,始终坚持“强村大户、典型示范”这一发展战略,把发展畜牧业作为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工作重点来抓,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畜禽疫病防控、畜(禽)品种改良、圈舍改造、养殖科技推广和疫病防治工作,使该镇畜牧产业得到了稳步发展。据统计,2012年4月,全镇畜禽存栏量达65993头(只),其中生猪存栏8760头,牛存栏1546头,羊存栏2867只,家禽存栏52820只,各类养殖大户(场)59户,预计畜牧业半年产值可达1300万元,实现畜牧业农民人均收入600余元。畜牧产业的稳步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全镇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畜牧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第一,具有较好的群众养畜基础。畜牧产业是***镇的一项传统产业,农户对从事畜牧养殖的积极性较高,据统计,全镇5420户农户中,养殖畜禽的农户高达4563户,占农户总数的84.2%,广大养殖户在长期的饲养管理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畜禽养殖经验;第二,草料资源丰富。近年来,由于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加之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大片的荒山、二坡地荒芜,为饲草的生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根据***镇林业部门的统计,全镇共有宜牧草场面积30000余亩,这为牛、羊等食草动物的养殖提供了优越的饲料资源;第三,气候适宜。光、热、水、土充足,立体气候明显,但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适宜牧草和畜禽的生长繁殖,适合生态养殖的发展。第四,政策机遇好。国家为促进畜牧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奖扶政策,加之连年来市、区党委政府一直把畜牧养殖作为富民产业来抓,为该镇发展畜牧业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2、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以散养户为主,畜禽养殖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程度不高,导致畜禽疫病防控难度加大,环境污染严重,养殖经济效益不明显;第二,认识不足,观念落后。广大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偏低,仍沿袭着传统的养猪为过年,养牛为耕田的落后小农经济思想意识,传统的'、粗放饲养管理及经营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第三,牧业结构不合理。该镇畜牧业仍以生猪为主,丰富的草料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羊、牛等食草动物的养殖规模没能发展上去,经济效益未能凸显。第四,品牌意识不强,没有在打响品牌方面去做文章,导致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畜禽及其产品也没能走出***,赢得更大的市场。第五,缺乏龙头加工企业,缺少专业合作组织,广大养殖户规模小,层次低,市场开拓力差,拿不出拳头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差。第六,畜禽良种的普及化程度不高。第七,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不稳定,人员老龄化,待遇报酬低,对动物疫病防控的积极性不高。

1、科学制订规划,引导全镇畜牧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进一步优化牧业结构和合理规划区域布局,结合各村实际,坚持走“一村一品”的畜牧业发展路子;加大对大场大户的扶持力度,合理布局养殖小区,引导广大散养户退户入区,逐步淘汰养殖方式落后,集约化水平低,环境污染严重,经济效益低下的散养农户;继续坚持“强村大户、典型示范”的发展战略,坚持走“培训-示范-推广”的路子,力促畜牧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方向发展;积极探索发展“畜-肥-蔬(渔)”生态循环产业模式,提倡发展家庭适度规模养殖。

2、引导农户调整牧业产业结构,在养殖条件优越、经济效益明显的项目上多下功夫。***镇属典型浅山丘陵地区,气候湿润,饲草资源丰富,非常适宜牛、羊等食草动物的养殖,加之牛、羊等市场供不应求,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且大有上涨的势头,因此,在稳定发展生猪产业的同时,突破发展山羊、牛等饲草资源丰富、经济效益明显的养殖项目。

3、突出区域优势,做强唱响生态品牌。***镇地处恒河中上游,气候湿润,山青水秀,全镇***平方公里的面积,还是未被厂矿企业污染的处女地,在***镇境内养殖的畜禽,可以说吃的是山野菜,喝的是山泉水,只要严把饲料关,应该可以通过国家相关部门的有机食品认证,这样一来,不但可以赢得市场,更可以赢得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4、加大畜禽品种改良力度。可依关坪村李诗全生猪二级繁育场为轴心,积极推广pic、约克、杜洛克等优良生猪品种;以松林村鑫森生态羊场为轴心,()大力推广布尔山羊等优良山羊品种,力争在“十二五”末,实现全镇畜禽良种普及率100%。

5、突出抓好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工作,积极探索“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新型牧业经营模式。优化投资环境,鼓励、扶持畜禽产品深加工企业在本镇落户,要在突出抓好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工作前提下,尝试“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新型牧业经营模式,实行定单养殖,降低养殖风险,增强市场竞争力,改变一贯的农产品买方市场的惯例,从而最大限度的保护养殖户的利益。

6、切实抓好动物防疫工作,加大动物防疫工作体系建设力度。畜禽养殖,疫病风险大于市场风险,做好防疫工作是从事畜禽养殖的基础和关键,因此,要在动物防疫及其体系建设工作中加大力度,镇财政要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对基层动物防疫员的科技培训,配备必要的防疫器械,增加防疫员工资报酬,从而调动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工作积极性,力争动物防疫工作规范化、程序化。

乡镇产业发展总结篇三

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我在企业领导及同事们的关心帮助下完成了各项任务,在思想觉悟方面更进了一步,现将个人总结如下:

一、

时光如梭,在企业的两年时间里,企业的每一位同事都是我的老师,他们的丰富经验和工作对于我来说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领导的关爱以及工作条件不断的改善给了我工作的动力,同事间的友情关怀以及协作互助给了我工作的舒畅和踏实感,企业蒸蒸日上的业绩给了我工作的信心。在此,我要感谢企业领导对我的帮助和支持。

二、

两年时间里,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目前担任产业发展部经理一职。主要负责5个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及部分公司自投自建的项目实施。在部门员工共同的努力下,目前月华乡新星村增减挂项目农户自建房部分已快竣工,室外基础设施和拆旧复垦施工单位已招标完成,整体推进进度在西昌市24个增减挂项目中位列首位。在项目管理过程中,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员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综合管理都是项目管理必要知识领域。在项目实施前应制定详细的进度计划,严格按照项目实施计划过程要求,把任务尽量全面的列入进度管理表中,到了对应的时间节点,也不会忘记此项活动的执行,因此,相对能较好的执行要求的过程。

安全管理贯穿于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按规范要求施工方、监理方做好日常安全生产检查,平日多开展安全三级教育,施工现场挂好相关的标示标牌,时刻督促员工的安全意识。

质量管理是项目管理的核心,首先他需要比较专业的要求,要能及时的发现问题,对施工规范要求了解透彻,对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措施、施工工艺事前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

三、

1、由于项目前期资料较多,人员配备较少,在档案资料整理方面比较凌乱。在办理前期各项建设手续和招标事项过程中,将各项目资料归类存储并建立资料清单目录,以便在后期办理结算或审计时方便查找,对相关合同和付款手续建立相应台账,理清各笔款项付款时间节点和额度。

2、由于任务繁重,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忽略一些关键性工作,像施工进度网络图一样,关键工作的滞后就是影响整体进度的必要工作。在这里我对自己做出要求,在每天上班前认真梳理当天需要完成的事项,充分利用中午午休时间,把当天未完成的必要事项事先处理。下班后,对当天的任务做总结,对明天的工作布计划,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我认真要求自己,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取得了一定发展,也发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我想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扬长避短,弥补不足,全面做好本职工作,为公司的大战做出自己的贡献。

乡镇产业发展总结篇四

绩溪县养蜂协会是经县农经委批准成立的农民专业协会。成立于年,七年来,在县委、政府的领导,农业主管部门的支持,以及省蜂业学会的关怀和指导下,协会的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协会运作管理机制进一步规范;会员数迅速增加,已由协会成立之初的余人增加到现在的余人,并吸纳周边县市众多慕名而来的养蜂会员。在协会的有效带动下,全县养蜂规模逐步扩大,已发展到余人和万余群,分别为协会成立前的倍和倍,我县也首次成为全省蜂群数最多,养蜂密度最大的县。养蜂产业逐步成为我县新兴主导产业。

为适应群众性的发展和科技管理蜂业需要,县五蜂园蜂业公司总经理周观跃同志急蜂农所急,想蜂农所想,于年月联合养蜂大户牵头成立了绩溪县养蜂协会,协会选出了名理事,由周观跃担任理事长,叶建英任秘书长。从此蜂农有了自己的组织,结束了群众养蜂“散兵游勇”无人具体管理的局面。协会的名理事,除理事长忙于蜂产品收购、加工、经营外,其它理事都是来自养蜂生产第一线,一个乡镇或一个区片有名理事,重点养蜂区片有名理事。他们具有较强的工作和组织能力,做到每个理事都能负责一方。蜂农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理事出面协调,一般都能使问题与困难及时地得到解决。由于协会办实事,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就连周边的县(市)的部分蜂农都前来入会,成为协会的会员。

协会全体理事团结一致,热心为蜂农办实事,不求索取,只求服务,深受蜂农的爱戴。协会每年都要召开次理事会,年终还召开一次全体会员大会(年会),大家利用这个机会,欢聚一堂,欣赏一年来取得成绩的喜悦心情,总结一年来养蜂生产中的得失经验,勾通信息、分析形势、互相学习,共同总结经验,制定来年发展养蜂生产的计划,及早做好工作安排。

协会还发扬“一人有难大家帮”的精神,帮助困难蜂农度过难关。今年月,一蜂农在新疆放蜂时不慎患脑溢血死亡,协会得知情况后,立即倡议蜂农捐钱、捐物,不仅筹集捐款一万余元,帮助蜂农家属妥善安排了后事,而且帮助遗霜子女继续上学,体现了协会是“安乐之窝”的形象。

年养蜂协会成立后,为了使协会有一个有力的经济实体做后盾,帮助蜂农收购蜂产品,协会理事长周观跃于年创办了绩溪县五蜂园蜂业公司,集蜂产品收购、加工和经销为一体,并顺利地将蜂产品打入了欧洲国际市场和国内上海市场。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和喜爱。公司与协会关系协调,共同促进蜂业生产的发展,现已逐步形成协会龙头企业蜂农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使蜂业生产走向生产、流通、加工、经营一体化的格局,做到互利互惠。公司依靠蜂农,并服务蜂农,让利蜂农,每年都设立余个组织跟踪养蜂大户到外地收购蜂产品,仅在新疆放蜂场地,每年收购蜂蜜多吨,蜂王浆几十吨,蜂农比在当地销售能多增收近百万元。公司每年都赞助协会开展活动,帮助蜂农解决困难,协会中间协调把优质蜂产品售给公司,支持公司发展,使蜂业公司规模不断扩大,优质蜂产品源源不断地售往外省、市,并逐渐走出国门。

针对我县山多、田少、人多、劳力过剩,蜜粉源资源有限的现状,蜂业协会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有效地组织蜂农外出转地放蜂,利用外地的蜜粉源资源,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经过多年联合转地放蜂,协会摸索出较理想的放蜂路线,每年月,当本地油菜结束后,及时转地到江苏、河南、山东、陕西等地采集油菜、紫云英、刺槐等蜜源,月初到达新疆又有油芽、葵花、棉花、山花可采集。直到月上中旬才返回家乡继续采茶叶花粉,一般都在家繁殖越冬蜂后过冬。

采取大转地放蜂的生产方式,虽然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但也增加开支,并遇到了许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与困难。协会通过研究,采取了以负责一片的理事或有经验的养蜂大户为核心,组成蜂农外出放蜂联合体。统一安排放蜂路线、放蜂场地、对外联系等事宜,及时有序的组织群农外出放蜂。

年,我国中、东部地区遇特大水灾,长期阴雨低温,上半年养蜂者的收入比常年减少,协会了解这一情况后,及时召开理事会,当机立断,组织多养蜂大户超万群蜂转地大西北,周观跃理事长得知部分蜂场缺路费上西北,亲自带几十万元现金,一一送到蜂农手中,使我县大多数蜂农走出困境,及时地转场到达新疆,变灾年为丰收年,还取得了较好收入。比丰收的年产值增加以上,蜂群数量增长多。

在养蜂业中,涌现出许多先进典型,即养蜂生产能手、养蜂大户和创高效益者。协会抓住时机,总结、利用各种媒体及时宣传这些典型人物,使老百姓看到养蜂也能致富奔小康。在老百姓中产生了较大反响,并辐射开来,不少青年加入了养蜂行列,壮大了养蜂队伍。这些典型代表,既作为片上的负责人,又是该片的技术指导者和生产组织者。不少养蜂师傅每年都收徒弟几名,学习两年后能基本掌握生产技术,离开师傅后自己独立养蜂成功率高。

我县养蜂协会和蜂业公司还常年聘用两名律师为法律顾问,协同处理蜂业生产中发生的经济纠纷、侵权行为、不合理的乱收费、乱罚款、以及转地运输中出现的翻车、人身伤亡和重大事故等。

年夏天,协会会员吕喜红的蜂场在河南转场时,因车主故意拖延时间,闷死蜜蜂多群,协会当即请来律师,据理力争后使会员得到合理赔偿,挽回了损失;年月,会员胡宇在新疆放蜂时,当地一位地痞仗其有人保护,到蜂场无理取闹,强行索要,并扣人不放,协会多位理事闻讯后迅速前往,进行说理和调解,并严正指出这是一件违法行为。今年上半年,一蜂农在外地放蜂时不小心让蜜蜂叮死了当地农民的一条水牛,另一蜂农外出骑车时发生交通事故,当地农民漫天要价,提出了各项不合理要求,协会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派两名律师前往协调,最后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聘请律师,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蜂农的正当合法权益,保证了养蜂的正常生产,使广大蜂农有了安全感,更加依赖和依靠协会,自觉加入到养蜂协会当中。

近年来,针对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对中国出口的所有动物源产品实行“绿色壁垒”封杀的压力,在蜂业公司的倡议下,蜂业协会以召开年会为契机,聘请省有关专家、教授讲解蜂产品市场行情及养蜂新技术,提出了大力培育优质种蜂王,对养蜂生产实行统一按国际标准操作的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设想,并对蜂产品中抗生素残留量标准进行了详细讲解。在五蜂园蜂业公司拟建立优质种蜂场的基础上,抓住中国养蜂学会在黄山市举办第一期全国养蜂培训班的机遇,择优推荐了名养蜂大户精英参加培训,提高了蜂农的养蜂技术水平,增强了蜂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协会在工作过程中,为政府和蜂农之间当好桥梁、纽带作用,不仅及时将广大蜂农的心声、愿望、要求反馈给政府,为政府决策机构正确的对蜂业的大发展作出科学的规划和指导,并给予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支持提供依据,而且及时将政府的方针、政策传达给广大蜂农,使我县的蜂业大发展能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稳步地前进。

养蜂协会成立七年来,为我县发展蜜蜂养殖业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在新的一年,我们将团结一致,加强协会自身建设,与时俱进,抓住大好的发展机遇,努力工作,为促进我县养蜂业的发展和壮大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乡镇产业发展总结篇五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提出“一白一黑加一绿”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对产业结构进行合理调整,按照南棉北粮的格局发展壮大第一大产业。镇党委、政府紧紧按照县委的安排部署,以提高农民收入为目的,立足资源优势,加大棉花种植规模,引进优良品种,加强对棉间的管理,建立棉花加工收购点,已经形成了一条产、供、销一条龙的服务网络,为我县成为棉花基地提供了保证,也加快推进了我镇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镇地处县城以南,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接壤,气候干燥,四季少

,适宜棉花的生长。全镇土地总面积为912平方公里,适宜耕种面积达18.5万亩。截止到2005年未,棉花种植面积14.5万亩,其中亩产皮棉在130公斤以上的种植面积达13.5万亩,棉花总产量达45万担, 比2004年增加3万余担。

1、领导重视,形成合力

棉花产业是我镇的支柱产业,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镇党委坚持把发展棉花产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真正抓到手上,坚持“改良品种,优化布局,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思路,形成科学合理的棉花生产区域布局,坚决退出低产低效棉田,向高产高效棉田集中。加快棉花向优质产业化发展的步伐,以提高单产,增加收入为重点,调整棉花产业内部结构,把棉花种植引向优质高产,增强市场竞争力。不断巩固其主导产业地位,在确保粮食

安全

前提下,稳定棉花种植面积,防止棉农盲目种植及低效种植。

镇党委高度重视在有关会议上,多次研究解决棉花种业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坚持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党政领导和分管领导经常深入现场,进行实地调研。领导分片包干,与村(场)干部密切协调,以棉花相关环节实施量化管理与年终评先评优挂钩,引起村干部重视,形成有机的管理局面,为全镇棉花丰产提供了保障,把握了方向。

2、重视技术

技术服务指导与培训始终是棉花产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我镇2005年选送部分村干部及种植能手共28名到县党校

学习

种植技术。广泛开展村(场)内“种植能手”“致富能手”经验交流,大大提高了棉农民的.操作技能。以及利用“科技之冬”、“科技下乡”等活动,组织广大棉农进行先进管理技术的培训,共举办培训班40余场次,提高了棉农的

专业

素质和全镇棉花管理总体水平,为先进种植技术的推广奠定了基础。全镇14.5万亩棉田全部采用宽膜高密度栽培技术,并实现集中连片种植模式。

3、因地制宜,选用良种。

4、优化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根据我镇土壤养分含量和棉花目标产量要求,进一步优化配方施肥,及时补充所需微肥,在盛蕾期、盛花期实施两次叶面喷施锌、硼等微量元素,同时认真实施氟乐灵化措施,防止草荒,提高肥料利用率。

5、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维护农民利益,提高农民人均收入。

镇党委、政府认真分析当前棉花市场形势,结合**县经济发展战略,依托棉花产业优势,立足提高农民收入,在降低棉花收购成本上下功夫,牢牢的把握“久玖棉业”对全县经济的拉动作用,通过“招商引资”这一有效途径,引进了一批“龙头项目”,带动了全镇棉花产业的发展。2003年、2004年两年先后与疆内大型企业纵横集团、香港百隆集团久玖棉业等达成协议,引进资金近2000万元在“塔南片区”建成了棉花收购站3处,有效地解决了多年以来塔南棉农售棉难的问题,实现销售旺季日均收购量达300吨以上的良好景象。此外,还引进资金1000万元在镇中心区域修建了日收购量达到200吨以上的“富丽”棉花收购站。通过收购点片的合理布局,有效的降低了售棉成本,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同时,一批大型企业的引进,也带动了全镇经济的快速发展,拉动了二产、三产的增长比例,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又增添了新的渠道,农民增收也进一步提高。

6、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水平。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切实将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春季为广大棉农提供棉种、地膜等农业物资信息,而且有效杜绝了假冒伪劣农资的销售渠道,也保证了农资质量,有效降低了棉花的投入成本,仅此一项就为全镇棉农节约投入成本上百万元。

20xx年我镇棉花生产将沿着“面积求稳定,产量求突破,效益上水平,套种上档次”的发展方向。以优质、高产、高效、创新为发展目标,确保棉花生产的稳中求增。同时,在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前提下,保持主导产业地位坚决不动摇,继续按照“稳棉增粮”的工作思路,调整好粮棉比例,紧紧围绕**县“一白一黑加一绿”发展战略,走好“招商引资”这步棋,进一步加快优势产业转换步伐,在“转换”上多谋划、多设想,将棉花产业做优、做强。

(一)稳定面积、改良品种、科学种植。

20xx年灌溉用水将会出现紧缺现象,为确保丰收,我镇将采取稳定“中棉”、减少“长棉”、调整密度、提高单产等措施,在具体种植品种上,选择性的进行调整,种植一批高产量、耐旱耐碱性强、抗病性强的品种,尤其要推广产值高、产量大的品种,彻底改变多年来棉花种植品种单一化,而阻碍丰产增收的现象。增加棉花生产的科技投入,加强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推广高密度宽膜种植、滴灌等先进技术,实行科学管理,降低投入成本,提高亩均效益。

(二)推广科学套种、提高亩效益。

为在有限的土地内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提高植棉效益,将在棉田中套种一些小农经济作物,切实提高小农经济作物的品质和档次,淘汰低价位的其它经济作物,选择价位高,棉经共生时间短,相互影响小,市场销路好的经济作物品种进行棉田套种,实现合理利用有限土地、创造更大经济效益、提高农民纯收入的根本目的。

(三)结合地域资源优势,优化棉花区域布局。

按照“三南三北”战略布局,进行种植区域的合理规划,进一步促进“南棉北粮”种植格局的形成,逐步消除低产田、进一步提高优质棉花向高产区聚集,形成塔南棉花高产密集种植区。在管理上,充分利用地理资源优势,对片区土地进行合理规划,实行连片种植模式,便于机械作业,降低人力成本投入,加速将资源优势转换为产业优势。

(四)引进资金项目、促进产品深加工。

首先针对“棉花一身都是宝”这一认识,继续引进一批项目,开发棉花产业的深加工,从现有的棉花收购,发展到棉籽榨油、棉杆压缩制板材、青贮饲料加工、贮藏等棉花周边产品的开发,建立一、两个“龙头企业”,有效促进全镇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同时,鼓励、扶持村级合作经济,利用地域产业优势,围绕棉花做文章,推动我镇乡镇企业的发展,从而达到不断提高棉花产品附加值的目的。还可以结合建立的项目,有效解决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20xx年是充满希望的一年,镇党委、政府有决心、也有信心带领全镇各族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继续坚持棉花产业的优势资源主导地位,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优势产业转换步伐,坚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道路,坚持以带动农民增收为根本目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抓住机遇,把棉产业做得更大更强更好。

乡镇产业发展总结篇六

xxx镇地处xx南麓,xx河中游,位于xxx区西北部,距城区69公里,全镇辖41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220个村民小组,5420户22478人。“十二五”期间,xxx镇党委政府结合镇域实际情况,把畜牧产业列入镇域经济六大支柱产业之一来抓,提出了“强村大户、典型示范”的发展战略,这非常符合xxx镇的实际。就xxx镇而言,一是畜牧业发展基础较好,二是范围内牧草资源丰富,三是气候环境适宜,大力发展畜牧业,对于该镇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畜牧业是xxx镇的传统产业,也是该镇的基础产业。多年来,xxx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的发展,依托资源优势,始终坚持“强村大户、典型示范”这一发展战略,把发展畜牧业作为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工作重点来抓,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畜禽疫病防控、畜(禽)品种改良、圈舍改造、养殖科技推广和疫病防治工作,使该镇畜牧产业得到了稳步发展。据统计,2012年4月,全镇畜禽存栏量达65993头(只),其中生猪存栏8760头,牛存栏1546头,羊存栏2867只,家禽存栏52820只,各类养殖大户(场)59户,预计畜牧业半年产值可达1300万元,实现畜牧业农民人均收入600余元。畜牧产业的稳步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全镇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畜牧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第一,具有较好的群众养畜基础。畜牧产业是xxx镇的一项传统产业,农户对从事畜牧养殖的积极性较高,据统计,全镇5420户农户中,养殖畜禽的农户高达4563户,占农户总数的84.2%,广大养殖户在长期的饲养管理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畜禽养殖经验;第二,草料资源丰富。近年来,由于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加之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大片的荒山、二坡地荒芜,为饲草的生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根据xxx镇林业部门的统计,全镇共有宜牧草场面积30000余亩,这为牛、羊等食草动物的养殖提供了优越的饲料资源;第三,气候适宜。光、热、水、土充足,立体气候明显,但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适宜牧草和畜禽的生长繁殖,适合生态养殖的发展。第四,政策机遇好。国家为促进畜牧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奖扶政策,加之连年来市、区党委政府一直把畜牧养殖作为富民产业来抓,为该镇发展畜牧业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2、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以散养户为主,畜禽养殖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程度不高,导致畜禽疫病防控难度加大,环境污染严重,养殖经济效益不明显;第二,认识不足,观念落后。广大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偏低,仍沿袭着传统的养猪为过年,养牛为耕田的落后小农经济思想意识,传统的、粗放饲养管理及经营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第三,牧业结构不合理。该镇畜牧业仍以生猪为主,丰富的草料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羊、牛等食草动物的养殖规模没能发展上去,经济效益未能凸显。第四,品牌意识不强,没有在打响品牌方面去做文章,导致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畜禽及其产品也没能走出xxx,赢得更大的市场。第五,缺乏龙头加工企业,缺少专业合作组织,广大养殖户规模小,层次低,市场开拓力差,拿不出拳头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差。第六,畜禽良种的普及化程度不高。第七,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不稳定,人员老龄化,待遇报酬低,对动物疫病防控的积极性不高。

1、科学制订规划,引导全镇畜牧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进一步优化牧业结构和合理规划区域布局,结合各村实际,坚持走“一村一品”的畜牧业发展路子;加大对大场大户的扶持力度,合理布局养殖小区,引导广大散养户退户入区,逐步淘汰养殖方式落后,集约化水平低,环境污染严重,经济效益低下的散养农户;继续坚持“强村大户、典型示范”的发展战略,坚持走“培训-示范-推广”的路子,力促畜牧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方向发展;积极探索发展“畜-肥-蔬(渔)”生态循环产业模式,提倡发展家庭适度规模养殖。

2、引导农户调整牧业产业结构,在养殖条件优越、经济效益明显的项目上多下功夫。xxx镇属典型浅山丘陵地区,气候湿润,饲草资源丰富,非常适宜牛、羊等食草动物的养殖,加之牛、羊等市场供不应求,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且大有上涨的势头,因此,在稳定发展生猪产业的同时,突破发展山羊、牛等饲草资源丰富、经济效益明显的养殖项目。

3、突出区域优势,做强唱响生态品牌。xxx镇地处恒河中上游,气候湿润,山青水秀,全镇xxx平方公里的面积,还是未被厂矿企业污染的处女地,在xxx镇境内养殖的畜禽,可以说吃的是山野菜,喝的是山泉水,只要严把饲料关,应该可以通过国家相关部门的有机食品认证,这样一来,不但可以赢得市场,更可以赢得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4、加大畜禽品种改良力度。可依关坪村李诗全生猪二级繁育场为轴心,积极推广pic、约克、杜洛克等优良生猪品种;以松林村鑫森生态羊场为轴心,()大力推广布尔山羊等优良山羊品种,力争在“十二五”末,实现全镇畜禽良种普及率100%。

5、突出抓好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工作,积极探索“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新型牧业经营模式。优化投资环境,鼓励、扶持畜禽产品深加工企业在本镇落户,要在突出抓好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工作前提下,尝试“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新型牧业经营模式,实行定单养殖,降低养殖风险,增强市场竞争力,改变一贯的农产品买方市场的惯例,从而最大限度的保护养殖户的利益。

6、切实抓好动物防疫工作,加大动物防疫工作体系建设力度。畜禽养殖,疫病风险大于市场风险,做好防疫工作是从事畜禽养殖的基础和关键,因此,要在动物防疫及其体系建设工作中加大力度,镇财政要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对基层动物防疫员的科技培训,配备必要的防疫器械,增加防疫员工资报酬,从而调动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工作积极性,力争动物防疫工作规范化、程序化。

乡镇产业发展总结篇七

1.温泉文化艺术村。完成建筑和景观建设;进行综合验收,预计年底全面完成验收;正在与宁波广电集团洽谈合作事宜,拟全面开发xx自然村;于xx月x日举办艺术展;已签约入住x位大师,即将试营业;计划明年启动综合楼整体装修,引进开元或圣巴里餐饮品牌,配套简单餐饮。

酒店。酒店综合楼bx区已经结顶;酒店综合楼bx区完成第六层钢结构;酒店综合楼bx区完成钢结构框架。酒店养生楼已经结构封顶,开始硬装;完成d区样板房结构;后勤楼即将开工建设,仍采用人工挖孔,由中建八局承担人工挖孔作业,由大云建设承担主体建设。

3.度假区游客集散中心。完成xxxx余方毛石混凝土回填,启动地下室基础建设,预计年后开始钢结构施工。

4.安岚温泉度假酒店。后勤中心、酒店客房、餐厅会议部、大堂、大平层等均开始精保洁,逐步移交xx公司验收;完成景观和综合管网,各组收尾、测试阶段;定于xx月xx日在x召开发布会,启动试运营。拟于明年开春营业。

一是创建工作常抓不懈。成功列入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获评国家标准休闲度假示范社区;通过省级度假区和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复核、xa景区暗访;配合完成全域旅游创建验收;完成省级专家资源评审,加快完善申报材料,加快硬件提升,准备向国家文旅部提交申报材料。

二是统计监测及时准确。度假区、景区、特色小镇、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全域旅游统计、能源和生产等x类统计报表及时准确;截至xxxx年第三季度,万人次,%,万人次,%,万元,%。截至xxxx年第三季度,特色小镇累计完成投资xxxxx万元,%,其中特色产业投资xxxxx万元,%,完成非国有投资xxxxx万元,%。%,%。

三是景区管理有序高效。完成景区道路大修工程、保温管道改建工程、一个xa级旅游厕所改建;配合市、县环保局完成清新空气监测;完成游步道、观景平台、供水系统、导览系统等各项基础设施维护、维修;做好重大节假日安全生产工作,配合上级完成旅游明察暗访工作;协同县旅委做好旅游节庆和旅游营销推广工作;提升游客咨询点服务质量,实现零投诉。

一是深入挖掘旅游资源。经资料搜集和实地外业调查完成全镇旅游资源普查,经调查镇区内旅游资源单体总量为xx,%,其中优良级单体数量为xx,四级单体数量为x,三级单体数量为x,二级单体数量为xx,一级单体数量为xx。

二是深入推进a级景区村庄创建。本年度申报a级景区村庄的有xx、xx、xx和xx,xx村成功创建xa级景区村庄。启动太阳山游步道、三坑水库观景平台、普济桥景观节点设计。xx小木坑公园完成xx%。太阳山民宿二期精装修完成xx%。

三是深入整合农旅项目。完成涉农资金、市旅游转移支付项目等相关补助申报。其中xxxx年涉农资金旅游项目立项xx个,分别为太阳山观景平台、望海岗观景平台、森林温泉标识系统、xx观景平台xx、乡村营地、xx等乡村民宿x个;转移支付申报项目x个,分别为xx党群驿站、xx村乡村旅游规划。

四是深入贯彻民宿经济追加式补助政策。完成本年度民宿补助两次共计x家民宿,分别为南海客栈、且停居客栈、隐世居客栈、兰沁居客栈、临水小筑客栈、xx十二忆、满圆客栈、龙悦客栈,鼓励发展民宿,加强民宿管理,助力精品民宿申报创建、启动第三批次民宿品质提升,助力拾贰忆精品民宿等级评定和相关创建准备。

一是项目建设力度不减。燕山君澜度假酒店力争于明年年底前试营业;xx安岚温泉度假酒店全面启动营销推广;前完工试营业,并启动观景平台、游步道等配套设施建设。

二是基础建设力度不减。集散中心争取完成主体结构;完成主要道路节点景观工程;完成主要道路管线下地;提升主要街区风貌;继续推出化工厂地块、老街地块招商引资工作;全面更新度假区导向系统。启动普济桥、三坑水库等景观节点建设。

三是产业培育力度不减。民宿品质提升进一步深化,精品民宿进一步提升,力争将太阳山清隐轩、xx十二忆创建成为省级白金级精品民宿;举办更多的温泉文化活动,做好风情小镇氛围营造;风情老街争取招商落地。

四是创建工作力度不减。完成国家级度假区创建省级资源评审并报国家旅游局;力争获得省级特色小镇命名,列入省级风情小镇创建名单;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名次进一步提升。

乡镇产业发展总结篇八

20xx年来,区住建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服务经济发展大局,强化房地产业和建筑行业管理,充分发挥协调和服务职能,为岳麓区产业发展项目顺利推进做了大量工作,现将20xx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今年,岳麓区委、区政府为确保全区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进一步突出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优先发展的战略,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深入各街道、乡(镇)和房地产企业调度,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征地拆迁、规划报建、路网配套等问题,使建设环境进一步优化。我局作为房地产行业的业务主管部门,根据区政府安排,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搞好协调,推进房地产项目建设

一是定期调查摸底。我局行业管理科具体负责房地产项目的协调服务,年初召开了各街道乡镇分管房地产项目副职的会议,要求各街道乡镇及时掌握辖区范围内房地产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按季度上报区住建局。今年全区计划启动房地产项目91个,实际启动67个,已完工项目4个,尚有24个项目因各种原因未启动。

二是定期调度。根据各街乡镇上报的情况,我局集中组织,由区政府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参加,专题调度房地产重点项目,研究解决问题,推进项目建设。

三是协调解决工程款及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我局安排专人负责清欠工作,逢节假日及特殊时期,积极开展工程款及农民工工资拖欠摸底调查,及时引导企业将矛盾和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尽量避免爆发上访事件。

26家。总承包企业以房屋建筑为主项的达31家,占总承包企业的97%;资质覆盖面达25个,占60个专业的42%,上半年坪塘建设集团填补了我区铁路专业资质空白。建筑业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产值持续攀升,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不断增强。预计全年完成建安总产值140亿元,同比增长25%;上缴税收4.5亿元,同比增长25%,建筑企业发展态势良好。

1、开拓创新,展示建筑行业新特色

一是着力推进行业协会成立。为顺应当今形势发展需要,维护建筑市场秩序,促进建筑行业健康发展,行业科积极筹备,着力推动岳麓区建筑行业协会成立。岳麓区建筑行业协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时代帝景多功能厅顺利召开。协会的成立,对加强行业自律,促进沟通与合作,提高建筑行业整体素质,加快我区建筑行业发展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二是积极组织成立建筑行业工会联合会。在区总工会的悉心指导下,行业科积极准备行业工会成立前期各项工作,长沙市岳麓区建筑行业工会联合会正式成立,这也是全省首家建筑行业工会联合会,为维护建筑工人合法权益搭建平台,标志着岳麓区万名建筑工人从此有了一个共同的家。11月29日省总民管部领导专程来调研,充分肯定了我区建筑行业工会工作,对岳麓区建筑行业率先实行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准备在全省各行业推广我区建筑行业工会先进做法。

2、深化服务,塑造建筑行业新形象

一是做好行业诚信建设服务。积极组织、深入指导企业参加全市信用等级评定及评优评先工作,湘华、西城、桐木、坪塘、岳麓山、金湘、清水、咸嘉8家企业被评为“aaa”企业;猎鹰、新望被评为“aa”企业;西城被授予“20xx-20xx年度长沙市建筑企业施工总承包十强”称号;西城、湘华、金湘、坪塘、桐木、岳麓山6家企业被评为“施工总承包先进企业”;坪塘、西城被授予“质量优胜企业”;坪塘、东方红、西城被评为“安全生产好企业”。企业诚信意识明显增强,行为更加规范。

级部门和施工企业的共同努力下,由我区湖南省长沙湘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承建、湖南省西城建设有限公司参建的湖南省肿瘤医院门诊、医技、住院大楼工程项目喜获20xx20xx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捧回了我区第一个建筑工程质量最高荣誉。

乡镇产业发展总结篇九

我镇地处潜江市南陲,是个农业大镇,农业资源丰富,农业生产优势明显。为把农产品生产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今年以来,通过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努力推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企业实力增强。现将2010年农业产业化工作总结如下: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我镇以调整农业结构为突破口,大力培育和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强农产品市场建设,培育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目前全镇已形成粮食、油菜、棉花、蔬菜、畜禽、水产、林业等七大系列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链,为推动我镇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是兴旺粮食加工厂为主体的粮食加工、销售推动了粮食生产。目前全镇水稻生产已基本实现品种优质化,销售品牌化。兴旺粮食加工厂于2002年12月成立,年收购粮食占全镇粮食总产的20%。该厂大米畅销广东,我镇 片20000亩水稻生产基地获“湖北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品在市场销售状况良好,供不应求。今年全镇38000亩水稻生产基本实现生产、收购、加工、销售一体化。

二是以恒发棉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棉花加工、营销体系,推动棉业生产。全镇今年种植优质棉40000亩,总产1826吨。棉花加工、营销体系实力雄厚,全年销售收入9341万元。

三是以金旭食品为基础的龙虾、鱼片加工、营销体系,推动水产业发展。我镇水产业发展自然条件优越。近年随着渔业致富工程的实施,水产业发展迅速。龙虾和淡水鱼是我镇水产养殖主要产品,全镇年养殖面积3500亩。

四是畜牧业的规模化发展,推动了全镇经济的快速增长。2010年全镇实现肉类总产量1.63万吨,畜牧业产值2.7亿元,同比增长21.32%,生猪存栏6.95万头,肉猪出栏16.23万头,同比增长45.4%和35.25%,家禽存笼42.8万羽,出笼152.5万羽。规模化养殖场(大户)快速发展到804户,示范村、养殖小区发展迅猛。目前有示范村5个,标准化、规模化小区5个,其中养殖小区3个,养牛小区1个,养鸡小区1个。宏钢生态养猪厂投资2000万元,建成了现代化的养殖小区。全镇形成了以李场为主体的10万头三元杂交生猪基地,以徐场为主体的200万只家禽基地,形成了产业链,基本上实现了“育种、生产、防疫、销售”一条龙。有运输专班15个,从业人数264人,在武汉、常德、岳阳、长沙开设了销售窗口,设立了代销点。

五是林业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林业加工业。全镇有林面积25376亩,今年造林1500亩,植树18万株。林业也基本上实现了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兴建有水利木材厂、潜南木业7458万元,全镇有采伐销售专班8个82人。

二、发展农业产业化主要措施

1、建立规模基地,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

我镇根据资源优势和农业生产现状,围绕优质稻、优质棉、优质油、蔬菜、水产、畜禽及林业等主导产业,建立一批与企业配套、较为稳定、规模较大的生产基地和种植小区,使企业、基地、农户联为一体。目前,全镇已初步建成以四化垸为重点的3万亩优质水稻和油菜生产基地,以东荆片、潭沟片为主体的4万亩优质棉生产基地。农产品生产基地均与农产品加工企业、市场联挂,实现生产、加工、销售标准化。

2、围绕主导产业,培育农业产化龙头企业。

目前,全镇已有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在培育龙头企业上,一是实施名牌战略,扶持创优品牌。多年来,我镇把帮助企业创建名优品牌,提高产品知名度作为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重点工作来抓。

3、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农产品质量。

过去,我镇获10万头三元杂交猪生产基地认证,有“江汉鸡”、“优质稻”两个品牌。2008年我镇“勿忘我”商标获潜江市知名商标品牌,今年我镇生产的白酒申报“佳磊”牌商标获审定通过。

4、加强流通服务体系建设,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业流通服务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联结农民与市场的纽带,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载体。目前,全镇已有农民经纪人114人,年经营额19140万元,他们发挥熟悉农产品市场信息的优势,把农民与企业联结起来,为农民和企业开展营销服务。农民利用当地农产品加工和生产优势,与加工企业签订销售合同,再到主产区与农民签订生产合同,为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镇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3个,分别是庆宝丰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xx镇家禽产销协会和xx镇农民用水协会。

三、存在问题

1.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我镇几个主导产业生产有一定规模,但由于千家万户的小生产难以协调统一,品种多、杂,生产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农产品质量差别较大,不能满足主导产业企业的加工需求。

2.产业化内部产加销连接不紧密。龙头企业和农民之间的利益分配机制尚未健全,企业和农民都存在违约的事实,对合同的履约意识不强。

农产品的加工水平不高,产品档次低。

四、2010年工作计划

1.建立规模基地。坚持 “一村一品”,积极发展专业村组,实行区域化布局,走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一村带多村,多村成基地的路子,在全镇建成专业化、特色化的生产基地。同时对生产基地实行标准化无公害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档次,为龙头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原料。

2.加强中介服务组织建设。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村专业协会、农民购销公司、运销专业村、专业户等中介服务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培育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在企业和农民之间发挥其桥梁作用。

3.保证“订单”合同的严格执行。一要加强有关《合同法》知识的普及,如掌握订单标准文本、进行公证、实施担保、预交订金或保证金等,提高合同的严肃性。二要加强法制教育和诚信守约教育。

乡镇产业发展总结篇十

今年,xx区委、区政府为确保全区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进一步突出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优先发展的战略,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深入各街道、乡(镇)和房地产企业调度,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征地拆迁、规划报建、路网配套等问题,使建设环境进一步优化。我局作为房地产行业的业务主管部门,根据区政府安排,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定期调查摸底。我局行业管理科具体负责房地产项目的协调服务,年初召开了各街道乡镇分管房地产项目副职的会议,要求各街道乡镇及时掌握辖区范围内房地产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按季度上报区住建局。今年全区计划启动房地产项目91个,实际启动67个,已完工项目4个,尚有24个项目因各种原因未启动。

我局集中组织,由区政府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参加,专题调度房地产重点项目,研究解决问题,推进项目建设。

我局安排专人负责清欠工作,逢节假日及特殊时期,积极开展工程款及农民工工资拖欠摸底调查,及时引导企业将矛盾和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尽量避免爆发上访事件。

1、开拓创新,展示建筑行业新特色

一是着力推进行业协会成立。为顺应当今形势发展需要,维护建筑市场秩序,促进建筑行业健康发展,行业科积极筹备,着力推动xx区建筑行业协会成立。xx区建筑行业协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时代帝景多功能厅顺利召开。协会的成立,对加强行业自律,促进沟通与合作,提高建筑行业整体素质,加快我区建筑行业发展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二是积极组织成立建筑行业工会联合会。在区总工会的悉心指导下,行业科积极准备行业工会成立前期各项工作,xx市xx区建筑行业工会联合会正式成立,这也是全省首家建筑行业工会联合会,为维护建筑工人合法权益搭建平台,标志着xx区万名建筑工人从此有了一个共同的家。xx月xx日省总民管部领导专程来调研,充分肯定了我区建筑行业工会工作,对xx区建筑行业率先实行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准备在全省各行业推广我区建筑行业工会先进做法。

2、深化服务,塑造建筑行业新形象

一是做好行业诚信建设服务。积极组织、深入指导企业参加全市信用等级评定及评优评先工作,湘华、西城、桐木、坪塘、岳麓山、金湘、清水、咸嘉8家企业被评为“aaa”企业;猎鹰、新望被评为“aa”企业;西城被授予“20xx-20xx年度长沙市建筑企业施工总承包十强”称号;西城、湘华、金湘、坪塘、桐木、岳麓山6家企业被评为“施工总承包先进企业”;坪塘、西城被授予“质量优胜企业”;坪塘、东方红、西城被评为“安全生产好企业”。企业诚信意识明显增强,行为更加规范。

二是全力支持企业打造精品工程。为提升建筑单位创优意识和积极性,年初确定创鲁班奖计划,并在局长的带领下对创优工程企业进行了专程走访,制定重点扶持措施,加强跟踪指导。

19xx年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推动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发展的有关文件精神,加强自主创新,把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和示范工作作为调整我市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项目来抓,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领导重视,组织有力。

市委市府对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工程的实施非常重视,及时成立了以市长任组长、市委副书记和副市长任副组长、市府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市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科技局,并由专人负责处理日常事务。由于各成员单位责任明确,各施其职,为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制定配套的政策措施,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根据国务院和省发展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的有关精神,我市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的通知》和《市中药材科技示范园总体规划及实施方案》,制定了我市中医药产业10年发展规划和促进我市中医药产业发展的七条政策措施,为我市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三)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对外交流与合作。

一是积极组织我市中药材生产企业及制药企业参加各种展会及经贸洽谈会。xx年我局组织了7个制药企业及药材生产企业18个新技术、新产品参加了国际中医药现代化科技大会暨新技术、新产品展览会;xx年9月,由我局牵头,市政府组成了以科研机构、医院、中药材基地、中药材产业化企业及市、区、县相关部门200多人的代表团参加了第二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展示了我市科研成果近100个。

二是利用新闻媒体加大对我市中药材生产基地及制药企业的宣传。xx年x月xx至xx日,由xx电视台等一行16人组成的新闻采访团,对我市中医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采访,引起了社会各界对中医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发展的广泛关注,进一步强化了对外交流与合作,促进了我市中医药现代化和现代中药产业的发展。

乡镇产业发展总结篇十一

在打造“西部车城”的过程中,市委、市政府不断创新工作思路,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政策和措施:

通过积极推动优势企业兴建园区,构筑企业发展平台,走出了一条企业扩张——政府支持——企业建园——以园招商的路子。近年来,全市相继建成了机车工业园、汽车工业园、橡胶工业园、南骏工业园、现代商用车生产基地等一批以优势企业为依托的工业园区或生产基地,利用优势企业的凝聚效应,引导外来企业和新建企业向园区集聚,逐步形成一个又一个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现代商用车生产基地建成后,已成功引进了利原座椅、岱摩斯变速器、韩一内饰、斗成轮毂、森特尔直拉杆、世钟消声器等多家配套企业入驻,形成了以现代商用车为核心的车产业集群。

充分发挥“西部车城”的品牌效应,通过招商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集聚企业。近年来,我们先后引进了湖南同心、四通车业、晨风传动、现代等车企业及配套企业,特别是现代,它是拥有世界一流的汽车制造企业-韩国现代和中国商用车行业骨干企业-南骏汽车两大集团强强联合打造的具有全球竞争力和自主研发能力的世界级商用车产业基地,大大提高了的车产业的制造能力,是车产业的龙头企业。对于车产业的配套企业,我们要瞄准车产业发展方向,细化产业分工,加强产业协作,努力实现配套本土化、发展规模化和经营国际化。重点发展与车产业配套件及零部件的生产。已从单一的机车向以“车”为链条的产业群发展,初步形成了车产业龙头企业与车配套企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

为进一步强化商用车项目的建设服务,确保现代商用车项目的如期投资。一是在服务机构上打破常规,市上成立了现代项目推进指挥部,遇到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难题,书记、市长亲自牵头协调解决。办公室设在市开发区管委会,办公室人员分别由发改、经信、规划、国土、环保、水务、住建、安监等有关部门抽调,具体负责该项目建设协调,兑现“只要企业定了干,一切手续我们办”的承诺;二是在审批方式上打破常规,经研究决定,凡涉及现代商用车有关项目,各部门独立审批,互不为前置,有效加快了项目在审批环节上办理速度;三是在对上协调上打破常规,在涉及生产企业准入、产品市场准入和内燃机产品生产许可证上、市经信、发改、环保等相关部门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采取灵活方式,加快实现了现代商用车项目市场准许。

根据车产业的特点,自我定位,两手齐抓,开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积极瞄准国内市场,努力构建和完善营销网络,培育市场资源,依托市场拉动车产业发展;努力开拓国外市场,大力实施“走出去”的营销策略,寻求新的发展空间。机车厂已完成了在东南亚、非洲,中亚、欧洲等主要机车进口国的营销布局,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出口机车供应商。现代汽车有限公司是南骏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和韩国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各持股50%的中外合资企业,拥有比较丰富的市场信息来源、比较完善的营销渠道或营销网络以及相应的营销人才。现成的营销渠道可以大大缩短合资企业产品进入国内外市场的时问,降低进入成本,消除许多进入障碍,消除一般新企业普遍存在的营销瓶颈效应,使整个企业生产经营迅速走上正轨,从而有利予从整体上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加快资金回收。

市科研能力在西部地区具有一定优势,但在汽车整车与零部件研发、设计以及人才培养上与国内其他汽车产业聚集区域有较大的差距。市整车企业的研发中心多在国外和省外;的一些零部件企业具备了一定的设计研发能力,但整合本地产学研资源攻关核心关键技术的.案例较少;服务于整个产业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和提供公共检测、认证服务的平台目前还没有建立;培养汽车技术人才的职业学校是近几年才成立的,还处于起步阶段,未形成规模,培养出的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难以达到市汽车产业综合功能区汽车产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市汽车产业综合功能区机械类和电子类零部件配套企业较多,产品种类多种多样,但是发动机、汽车电子、自动变速箱等核心关键零部件缺失较严重。另外市汽车产业综合功能区的零部件与整车配套存在一个错位问题,表现在本地零部件配套企业多为外地整车(机)厂配套;而本地整车的配套体系尚未完整建立起来,本地生产的零部件难以进入本地整车企业的配套体系,本地整车的配套多从外省采购,这种错位造成了企业成本的增加。

汽车产业是少有的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与劳动密集于一体的产业,而汽车是由上万个零部件组成复杂产品,涉及钢铁、电子、机械、橡胶以及能源、金融、保险等行业。汽车产品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制造过程涉及多个领域,需要多方的参与,这样就难免形成多头管理、政出多门局面,同时各利益相关方各自关注点不同,缺乏必要的沟通和协调,难以有效整合资源,从而制约了汽车产业发展壮大。

针对以上市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我们提出了以下几方面建议和意见:

首先做好人力资源规划,通过校企联合和订单、定向培训等形式,加大各层次人才职教培训力度,出台人力资源引进培养的政策机制,特别是高端人才和研发人员的引进和培养。其次加快生活服务设施的建设,为科技研发创造一个好的配套生活条件。再次是构建一个好的金融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等创业服务中心,围绕汽车研发产业发展,创建一个好的创业环境,“筑巢引凤”,吸引更多高水平汽车研发人才入驻汽车产业园区。

一是大力引进市内缺少的关键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面向国内外大量引进发动机、变速器、车桥、转向器、制动器、电控系统等高技术含量、高精密度的零部件制造企业,适应汽车产业日益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二是在财税政策上鼓励市内零部件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既提高了产品竞争力,又降低了综合成本;三是出台支持政策促进市内整车企业主动提高零部件配套本地化率,以解决进口零部件成本太高,影响整车竞争力和盈利能力问题,进而带动零部件与整车同步发展。

造车产业门类齐全,既有机车、又有商用车、改装车、零部件,各有专长,各有特点,建议建立有效沟通机制,成立“汽车行业协会”,整合各方资源,实现造车企业资源、信息共享。

成立“汽车行业协会”势在必行:一方面从宏观上“把脉”汽车行业,及时有效地与国家汽车行业协会及各个省市汽车行业协会进行广泛沟通对接,做好市场调研,做好为汽车行业发展进行统一、科学的规划,调节供求关系,引导企业横向联合,走网络化、专业化发展道路,促使汽车从附属型走向独立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从微观上汽车行业不正当竞争、价格问题市场散乱等为的存在,需要汽车行业协会利用中介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和行业自律作用来稳定汽车市场。

乡镇产业发展总结篇十二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提出“一白一黑加一绿”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对产业结构进行合理调整,按照南棉北粮的格局发展壮大第一大产业。镇党委、政府紧紧按照县委的安排部署,以提高农民收入为目的,立足资源优势,加大棉花种植规模,引进优良品种,加强对棉间的管理,建立棉花加工收购点,已经形成了一条产、供、销一条龙的服务网络,为我县成为棉花基地提供了保证,也加快推进了我镇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镇地处县城以南,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接壤,气候干燥,四季少雨,适宜棉花的生长。全镇土地总面积为912平方公里,适宜耕种面积达18.5万亩。截止到20xx年未,棉花种植面积14.5万亩,其中亩产皮棉在130公斤以上的种植面积达13.5万亩,棉花总产量达45万担, 比20xx年增加3万余担。

1、领导重视,形成合力

棉花产业是我镇的支柱产业,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镇党委坚持把发展棉花产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真正抓到手上,坚持“改良品种,优化布局,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思路,形成科学合理的棉花生产区域布局,坚决退出低产低效棉田,向高产高效棉田集中。加快棉花向优质产业化发展的步伐,以提高单产,增加收入为重点,调整棉花产业内部结构,把棉花种植引向优质高产,增强市场竞争力。不断巩固其主导产业地位,在确保粮食安全前提下,稳定棉花种植面积,防止棉农盲目种植及低效种植。

镇党委高度重视在有关会议上,多次研究解决棉花种业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坚持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党政领导和分管领导经常深入现场,进行实地调研。领导分片包干,与村(场)干部密切协调,以棉花相关环节实施量化管理与年终评先评优挂钩,引起村干部重视,形成有机的管理局面,为全镇棉花丰产提供了保障,把握了方向。

2、重视技术

技术服务指导与培训始终是棉花产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我镇20xx年选送部分村干部及种植能手共28名到县党校学习种植技术。广泛开展村(场)内“种植能手”“致富能手”经验交流,大大提高了棉农民的操作技能。以及利用“科技之冬”、“科技下乡”等活动,组织广大棉农进行先进管理技术的培训,共举办培训班40余场次,提高了棉农的专业素质和全镇棉花管理总体水平,为先进种植技术的推广奠定了基础。全镇14.5万亩棉田全部采用宽膜高密度栽培技术,并实现集中连片种植模式。

3、因地制宜,选用良种。

4、优化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根据我镇土壤养分含量和棉花目标产量要求,进一步优化配方施肥,及时补充所需微肥,在盛蕾期、盛花期实施两次叶面喷施锌、硼等微量元素,同时认真实施氟乐灵化措施,防止草荒,提高肥料利用率。

5、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维护农民利益,提高农民人均收入。

镇党委、政府认真分析当前棉花市场形势,结合**县经济发展战略,依托棉花产业优势,立足提高农民收入,在降低棉花收购成本上下功夫,牢牢的把握“久玖棉业”对全县经济的拉动作用,通过“招商引资”这一有效途径,引进了一批“龙头项目”,带动了全镇棉花产业的发展。20xx年、20xx年两年先后与疆内大型企业纵横集团、香港百隆集团久玖棉业等达成协议,引进资金近20xx万元在“塔南片区”建成了棉花收购站3处,有效地解决了多年以来塔南棉农售棉难的问题,实现销售旺季日均收购量达300吨以上的良好景象。此外,还引进资金1000万元在镇中心区域修建了日收购量达到200吨以上的“富丽”棉花收购站。通过收购点片的合理布局,有效的降低了售棉成本,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同时,一批大型企业的引进,也带动了全镇经济的快速发展,拉动了二产、三产的增长比例,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又增添了新的渠道,农民增收也进一步提高。

6、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水平。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切实将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春季为广大棉农提供棉种、地膜等农业物资信息,而且有效杜绝了假冒伪劣农资的销售渠道,也保证了农资质量,有效降低了棉花的投入成本,仅此一项就为全镇棉农节约投入成本上百万元。

20xx年我镇棉花生产将沿着“面积求稳定,产量求突破,效益上水平,套种上档次”的发展方向。以优质、高产、高效、创新为发展目标,确保棉花生产的稳中求增。同时,在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前提下,保持主导产业地位坚决不动摇,继续按照“稳棉增粮”的工作思路,调整好粮棉比例,紧紧围绕**县“一白一黑加一绿”发展战略,走好“招商引资”这步棋,进一步加快优势产业转换步伐,在“转换”上多谋划、多设想,将棉花产业做优、做强。

(一)稳定面积、改良品种、科学种植。

20xx年灌溉用水将会出现紧缺现象,为确保丰收,我镇将采取稳定“中棉”、减少“长棉”、调整密度、提高单产等措施,在具体种植品种上,选择性的进行调整,种植一批高产量、耐旱耐碱性强、抗病性强的品种,尤其要推广产值高、产量大的品种,彻底改变多年来棉花种植品种单一化,而阻碍丰产增收的现象。增加棉花生产的科技投入,加强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推广高密度宽膜种植、滴灌等先进技术,实行科学管理,降低投入成本,提高亩均效益。

(二)推广科学套种、提高亩效益。

为在有限的土地内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提高植棉效益,将在棉田中套种一些小农经济作物,切实提高小农经济作物的品质和档次,淘汰低价位的其它经济作物,选择价位高,棉经共生时间短,相互影响小,市场销路好的经济作物品种进行棉田套种,实现合理利用有限土地、创造更大经济效益、提高农民纯收入的根本目的。

(三)结合地域资源优势,优化棉花区域布局。

按照“三南三北”战略布局,进行种植区域的合理规划,进一步促进“南棉北粮”种植格局的形成,逐步消除低产田、进一步提高优质棉花向高产区聚集,形成塔南棉花高产密集种植区。在管理上,充分利用地理资源优势,对片区土地进行合理规划,实行连片种植模式,便于机械作业,降低人力成本投入,加速将资源优势转换为产业优势。

(四)引进资金项目、促进产品深加工。

首先针对“棉花一身都是宝”这一认识,继续引进一批项目,开发棉花产业的深加工,从现有的棉花收购,发展到棉籽榨油、棉杆压缩制板材、青贮饲料加工、贮藏等棉花周边产品的开发,建立一、两个“龙头企业”,有效促进全镇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同时,鼓励、扶持村级合作经济,利用地域产业优势,围绕棉花做文章,推动我镇乡镇企业的发展,从而达到不断提高棉花产品附加值的目的。还可以结合建立的项目,有效解决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20xx年是充满希望的一年,镇党委、政府有决心、也有信心带领全镇各族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继续坚持棉花产业的优势资源主导地位,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优势产业转换步伐,坚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道路,坚持以带动农民增收为根本目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抓住机遇,把棉产业做得更大更强更好。

乡镇产业发展总结篇十三

20xx年,全市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和试验区建设、抗震救灾、灾后重建及“两枢纽、三中心、四基地”建设等重大部署,切实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和通信枢纽建设,有效推进区域信息化、信息产业化和无线电事业发展,为实现“两化融合”和灾后经济较快恢复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信息化基础规划基本形成。按照国家信息化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结合市委、市政府打造西部经济高地、推进“两枢纽、三中心、四基地”发展和加快灾后基础设施重建等战略部署,组织力量对我市基础通信环境、产业资源条件、应用需求预期以及国际国内重点城市对比等,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和比较分析。提出了以干线交汇、信息集散、基础设施布局为核心内容构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覆盖西南、辐射西部、服务全国和沟通世界的国家级通信枢纽总体构想。完成了《通信枢纽建设规划纲要》及其建设性详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方案》及其技术与标准体系和《5·12震灾后通信基础设施发展性重建实施方案》等的编制。确定了三大体系,24个重大项目(其中,建设数字高速直达国际专用通道和数据存储灾备中心两个项目,已纳入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总体规划和六部委专项规划),信息化基础规划基本形成。

基础设施七大工程全面实施。电子政务骨干传输网实现了与中央和省的对接,互联网同城交换中心完成了机房建设和链路接入;交互式业务支撑系统的政府门户统一平台加紧建设,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开始应用试点,统一行政审批服务平台上线运行;数字证书认证中心完成1万张ca证书投放;人口、企业、宏观经济和空间地理等基础数据应用试点取得成效;数据存储与容灾系统一期工程建设完成;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系统启动试点和标准验证;社会信用信息系统完成企业信用数据整合和政府及个人信用数据库指标体系建设;800m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完成扩容与延伸二期工程进入建设招标流程;行政中心基础网络完成改造工程并投入使用。

通信枢纽建设工程正常启动。国际通信出入口工程有效推进并取得阶段性进展;“无线城市”工程的技术体系和应用体系建设相继展开,“扫盲”计划、3g试验网计划和wi-fi网状网计划及移动政务、移动商务、移动支付等应用计划陆续实施;国家级数据存储灾备中心开工建设,以存储装备研制、存储空间提供、数据灾备服务、信息资源开发和综合应用配套为标志的信息数据应用及处理生态体系逐步形成;国家级高性能计算中心建设的社会投资主体基本确定,并进入投资可研和建设规划编制;基于高端业务同传目标的“三网融合”工程取得重要突破,从政策支持、网络环境、设备研发到应用拓展,逐步形成互动态势。

应急通信工程及时部署。公众通信保障、信息灾难恢复和政府应急指挥三大通信工程灾后迅速启动;互联网传输安全、数据安全和应用安全预案不断完善,通信保障能力有效提升;国家重点支持的无线短波、超短波和机动通信系统建设顺利推进;极重灾区和重灾区信息化基础设施重建工作全面展开,受灾区域的受损信息化基础设施全部恢复运行。到目前为止,信息化基础设施和通信枢纽工程建设以及灾后损毁通信系统恢复等,已累计完成社会投资105亿元。

电子政务应用进一步深化。全市统一的行政审批服务平台和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一期工程按时完成,并在武侯等7个区(市)县先期部署。并联审批系统向区(市)县延伸应用,对促进规范化、服务型、高效率政府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统一政府电子门户工程加紧建设,内容保障和政务、事务等公共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不断强化,电子化市民办事、政府办公运行机制开始建立。新都、大邑等区(市)县加强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服务内容和业务功能进一步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在我市得到有效实施,依托政府门户网站建立的全市统一政府信息公开管理系统运行良好,月均发布各级政府公开信息3000余条,较好地发挥了政府信息公开主渠道作用。

国民经济信息化加快推进。加大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推进力度,深入邛崃金利、蒲江巨丰、崇州丰丰等10多家企业展开调研,积极探索“公司+经济合作组织+农户”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的信息化应用工程实施,以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强化了“三农热线”建设,丰富了涉农市场、科技等信息资源,全年解答有关咨询1万余次,利用西部农业在线、“三农热线”平台发布农村经济信息1.5万余条。通过农村经济信息网络,实现网上招商引资超过2.5亿元,网上农产品交易额超过3亿元。制造业信息化试点工作稳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示范工程部署实施。温江、郫县工业集中发展区信息化规划编制完成,相关项目启动建设。青白江、龙泉驿企业信息化示范区建设开始起步,并锁定一批企业,引导其开展信息化技术改造,逐步推进“两化”融合。区域电子商务门户平台的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模式基本形成,花木、蔬菜等市场营销、供需对接的电子商务应用初见成效。锦江、温江等电子商务示范区建设规划深化编制。红旗连锁、国美、苏宁等商业企业电子商务应用逐步深入。

社会信息化步伐加快。加快实施“宽带进村工程”,全市行政村(社区)宽带可接入率达85.36%,比去年提高了15%,建成753个农村便民信息服务中心(站),提前超额完成农村信息化民生工程,都江堰、彭州、崇州。

个极重灾区受灾群众安置点新建信息服务中心(站)100个。农村信息化培训普遍开展,“信息大篷车”流动服务受到欢迎。完善了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信息平台建设,全年全市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信息平台共办理各类救助事项152万件。积极推进网上办税服务,全市纳税人网上申报达7万余户,占纳税户50.87%,入库税金49.45亿元。全市出租车电子识别系统和移动稽查系统建设完成,实施了道路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优化改造、中心城区智能停车诱导系统二期、公交gps营运调度系统及电子站牌、交通信息采集和智能交通指挥等重点工程。全市教育信息网建设加快推进,教育科研资源覆盖面不断扩大。卫生、食品、文化和就业等行业信息系统得到有效应用。城市管理数字化和网络化水平不断提高,“数字社区”工作取得成效,促进了网络资源和社会服务向基层延伸。银行卡刷卡环境进一步改善,行业支付得到较快发展,“天府通”卡发卡270万张,日刷卡交易200万笔,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信息产业保持较快增长。今年1-11月,全市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19.63亿元,同比增长33.79%。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完成465.78亿元,同比增长32.4%,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完成353.85亿元,同比增长35.67%。预计,全年总收入将突破1000亿元。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突破600亿元,软件及信息服务业突破400亿元,软件外包服务出口超过3亿美元;全市“双软”认证软件企业达到563家,登记软件产品1885个;电子信息产业主要集中区保持高速发展态势。1-10月,高新区软件及信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172亿元,同比增长30%,占全市54.2%。武侯区、金牛区软件及信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达71.17亿元和46.07亿元,占全市22.4%和14.5%。龙泉驿区结合国家电子元器件产业园建设,大力推进it制造业和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都江堰在5·12震灾后,全力支持东软等电子信息企业加速灾后重建,迅速恢复生产。同时,加大了与上海市it产业尤其是软件业的对接,上海都江堰软件园建设项目取得重大进展。锦江区、温江区分别围绕电子商务示范区、国际金融中心和动漫游戏竞技、体验、研发、销售核心区建设着力打造信息服务业。

大企业大集团战略有效实施。完成了《市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编制,明确了做亮六大产业方向、做强十大产业集群和做优六大产业链的工作部署,并由市政府颁布实施;完成了《市信息服务业发展规划》,并纳入市域经济社会发展总规;财政、金融、市场和人才等政策加紧研究和完善;it人才培训体系初步建立,实用型软件人才培养取得成效;电子信息地方产品配套目录完善和经济运行监测稳步推进;鼓励和支持电子信息企业上市等政策颁布实施,川大智胜和卫土通实现在深交所挂牌上市,三泰电子和吉锐触摸完成上市辅导和证监会受理;三零、国腾、迈普、颠峰、华诚等一批重点企业集团发展规划纳入全市产业发展规划整体推进;第六届软洽会、第六届电脑节、全球知名it企业座谈会、微软外包ceo峰会以及gartner外包峰会等成功举办,本地企业与国际知名企业的合作交流不断加强,电子信息产业的国际影响明显提升。

以继承、创新、发展为主题和以资源、技术、应用、管理、产业、人才为核心的《市无线电事业发展规划》基本形成;无线电组织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进一步优化;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频率指配和台站管理加大力度,年检率95%以上;依法行政有效加强,多部门、跨区域、跨行业联合执法体系不断健全,无线电专项整治取得成效,受案查处率100%,无线电干扰申诉受理率和排除率均达到100%;无线电频率资源效用充分发挥,新技术、新产品加快推广应用;抗震救灾、奥运火炬传递、海博会、西博会等重大活动无线电通信保障任务顺利完成并获得省无委通报表彰,恶意干扰、非法插播等得到有力和有效控制。

救灾救援全力投入。地震使我市公众通信系统遭受重大破坏,全网因话务量巨增,造成系统阻塞和通信严重障碍。通过积极协调各电信运营商,紧急调集力量,采取应急措施,大规模恢复损毁通信设施,全市公众通信迅速恢复正常运行;及时组织力量赶赴极重灾区建立无线应急调度基站,有效保障了通信指挥和现场救援;动员it企业参与抗震救灾,摩托罗拉、海特、川大智胜等企业为救灾提供了优质的信息化保障服务,兴网、汇源、信息港等公司无偿提供抗震救灾设备,任我行、鼎天等公司紧急开发抗震救灾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和灾民安置救助信息管理系统,为救灾救援和灾民安置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政府门户网站及时发布政府公告和抗震救灾信息,并协调电信运营商发送公益短信上亿条;协助东软学院师生完成异地转移复课;新建灾区群众临时安置点便民信息服务中心(站)和“亲情信息服务站”及时提供便民服务,受到普遍欢迎。

灾后重建迅速展开。震灾发生后,及时走访慰问了三零、迈普、颠峰、国腾、东软等企业,了解受灾受损情况,共商恢复生产方案,积极帮助我市it企业在较短时间内全部恢复生产;多方协调交通运输、商务、银行等部门和单位,全力帮助企业解决在产品运输、资金周转、技术改造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并组织企业申报项目争取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认真研究和分析了震灾对我市信息化和信息产业造成的影响,并提出了招商引资、科技创新和产业扶持等对策措施。及时组织灾后全球知名it企业座谈会,intel、摩托罗拉、微软等企业对在发展仍然充满信心;积极争取工业与信息化部的支持,灾后重建规划、重大项目安排、救灾资金投入、资源配置倾斜等逐步得到落实,受灾镇(乡)对口联系工作有效推进。

乡镇产业发展总结篇十四

乡镇产业发展规划乡镇产业发展规划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xx县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乡镇产业发展规划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xx县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根据山西省行业结构调整实施办法,本着"积极、科学、协调、前瞻"的原则,特编制《xx县20xx-20xx年产业发展规划》。

一、产业发展现状

(一)自然资源条件

xx因居寿水之阳而得名,春秋时期为马首邑,西晋太康年间置县,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全县辖7乡7镇、206个行政村,人口21.1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83万人。全县地表总面积2100平方公里。

xx位于山西省东部,太行山西麓,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物华天宝。现有耕地面积104万亩,人均耕地面积近6亩,土地耕作性好,保水保肥,适种作物广,宜林宜牧面积130万亩。气候资源独特,年平均气温8℃,年降水量511毫米,无霜期120-150天,日照时数2576小时,昼夜温差大,雨热同季,光照充足,夏季气候凉爽,是理想的避暑胜地。矿产资源丰富,含煤面积490平方公里,地质储量200多亿吨,探明储量70.9亿吨,主要为贫煤和瘦煤,开采条件好;探明铝矾储量1387万吨。石灰石、石膏、云母、硫铁、铁矿石储量大,地质构造简单;紫陶砂矿、粘土矿、高锶和富硒矿泉水储量丰富。区位优势明显,地处太原、阳泉、晋中三市之间,距石家庄、郑州、天津、北京较近,石太铁路、太旧高速公路、307国道、省道榆盂公路和九榆公路自东向西横贯全县,距离太原机场59公里。旅游资源丰富,集红色(刘胡兰式的烈士尹灵芝公园)、绿色(方山国家森林公园、龙栖湖)、古色(清代"三代帝王师"祁隽藻故居、文昌阁、五峰山、及北魏时期以来的170多处古迹)资源于一体,旅游开发价值极高。

(二)产业发展基础

往全国各大城市,苦荞系列保健食品远销日本、韩国。工业上,以煤炭为主的工业主导地位日益突出。现有煤矿35座,总设计能力1280万吨/年,核定生产能力680万吨/年,2004年生产原煤600万吨。洗煤企业14户,干式选煤厂3户,原煤洗选比例为50%。民用型煤生产能力10万吨/年。现有在建焦化项目3个,总设计能力120万吨/年。民用锅炉企业12户,生产能力10万台/年,2004年产量4万台。水泥生产企业1户,生产能力8万吨/年。新上硅砖企业4户,生产能力3万吨/年。实心粘土砖、耐火砖、石料、石膏、铝矾、石灰企业较多,还有石油钻具、太阳能热水器、彩钢门窗、挂车等机械企业,糠醛、丁内脂等化工企业。第三产业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大型煤炭营销企业7户,年销售煤炭580万吨。民营运输业发展较快,现有运输车辆万余辆。旅游业方兴未艾,初步形成"一线、三牌、四区、十景点",方山国家森林公园、尹灵芝公园、朝阳阁等正在建设。县城规划区已经形成"三纵四横"交通网络,房地产开发、商贸金融、电力通信、住宿餐饮、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快速发展,旧城综合改造稳步推进,城区服务功能不断提高。各乡镇依托资源和产业优势,大力发展商贸流通等配套设施。农村电网改造、村村通水泥(油)路、广播电视覆盖等工程进展顺利。

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13.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3.8亿元,第二产业5.2亿元,第三产业4.1亿元,三次产业构成演进为29:40:31。财政收入18888万元,其中煤炭产业税收1.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22元,农民人均纯收2787元。

(三)产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审视我县三次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农业方面:茴子白等蔬菜优势产品规模化种植有待发展,"寿绿"品牌开发推广利用不够;奶牛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化养殖,供销渠道还需进一步拓宽;农副产品加工转化滞后,龙头企业带动能力较弱;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风险能力较差。工业方面:经济发展过度依赖煤炭产业,非煤工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过低;地方煤矿规模小,开采方法落后,回采率低;煤炭加工转化率不高,产品附加值较低;非煤工业体系薄弱,新兴地面工业发展不足;民用锅炉、石料开采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商标的产品不多、生产规模不大;企业科技化、信息化水平不高。三产方面:交通运输以个体运输为主,数量多、规模小;旅游景点建设滞后,旅游资源亟待加快开发;商业设施档次不高,不能满足发展需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底子薄、欠帐多,旧城综合改造推进较难;中心乡镇发展滞后,带动辐射功能较差;农民居住比较分散,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难度较大。

二、产业发展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为主题,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xx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为目标,立足本县优势,抓住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全省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历史机遇,全力推进"开放xx县、工业强县、民营xx县"三大战略,倾力实施"特色农业产业化、煤炭产业规模化、非煤产业集群化、三产服务体系化、城镇建设功能化"五大工程,着力打造全省的"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新型能源基地、休闲避暑胜地"三大基地,努力实现产业发展由资源依赖型向循环经济型、县域经济由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的跨越。

(二)发展目标

20xx年实现"两个翻番"、"四个增长",综合经济实力跻身晋中前四位。"两个翻番":煤炭总产量1200万吨,比2004年翻一番;财政总收入4亿元,比2004年翻一番,力争达到5亿元。"四个增长":gdp达到18亿元,年均增长11%,人均gdp80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00元,年均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3400元,年均增长7%;县城建成区人口达到6万人,比2004年增长2.2万人,城镇化率达到30%以上。

和重点集镇基础设施功能完善,城乡面貌根本改观,把xx建设成为一个经济繁荣、社会和谐、山川秀美、具有较强产业集聚能力和较高开放度的现代化城市。

(三)产业发展布局

1、农业发展布局

以北部早熟区和南部中晚熟区为主,发展两大玉米优势产业带;以307国道、榆盂线、九榆线等主干道沿线为主,建设优质蔬菜种植区域带;路北乡镇以圈养为主、路南乡镇逐步由散养转向圈养为主,发展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以朝阳、解愁、宗艾、景尚等乡镇为主,建设奶牛养殖园区;以南燕竹、宗艾等乡镇为主,建设仁用杏基地。

2、煤炭产业发展布局

在朝阳镇草沟、七里河,温家庄乡盘湾底,平头镇东韩,建设4个煤炭生产与加工园区;以宗艾与解愁、平舒与平头为主,发展2个煤炭生产与加工产业带。

3、非煤工业发展布局

以泥河工业园区为主,发展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加工等产业;以七里河工业园区为主,发展化工等产业;以平头、平舒、宗艾、解愁等乡镇为主,发展水泥、石料产业带;以宗艾、解愁等乡镇为主,发展耐火材料产业带。

4、服务业发展布局

以"一线、四区"(一线指五峰山、龙栖湖、平舒、龙门河、方山、县城

旅游线;四区指双龙休闲度假区、祁氏文化鉴赏区、方山生态旅游区、县城中心文化旅游区)景区为主,加快旅游景区建设;在县城、中心集镇发展商贸物流业。

5、县城发展布局

县城规划区为带状城市,采用组团式布局形式,主城区是集行政办公、商贸金融、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城市办公居住区,向西、向北发展;工业区为城市主要生产区,沿县城向东、向南发展。

四、重点产业发展规划

(一)农业

1、发展思路和目标

"近抓菜,远抓树,不远不近抓畜牧",紧紧围绕农民增收,用工业化的理念发展特色农业、创汇农业、观光农业,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深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围绕区域布局把竞争力调强,围绕产业结构把效益调高,围绕品种结构把质量调优,不断提高产业升级能力,逐步提高主要农产品的种养殖集中度,全面建设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20xx年,农业主导产业在稳定规模、提质增效的基础上,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应用面大幅增加,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农产品加工增值率进一步提高,基本形成现代农业雏形。农民人均纯收入以每年8%的增幅递增。

2、主要措施

(1)加强特色农业品牌建设。精心培育和保护"寿绿"蔬菜品牌,加强无公害监测,推进标准化生产;抓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的产地认证和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积极开展"iso9000、iso14000"贯标,加强产地环境安全监测保护。保护现有的豆制品、小杂粮加工知名品牌,统一生产技术标准,限期治理不达标企业。打好"绿色食品"牌,统一原产地标识,加强品牌宣传策划开发,支持"寿绿"蔬菜和知名品牌豆制品、小杂粮进入大中城市消费群,尽快打入国际市场,发展创汇农业。

(2)建设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在保护和稳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积极推广优质专用玉米。重点发展以茴子白为主的"寿绿"蔬菜,扩大种植规模。鼓励企业、经纪人等社会力量投资建设蔬菜加工营销企业。利用丰富的林草资源,重点发展以肉牛、肉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着力培育奶牛产业,鼓励农户发展猪鸡养殖业。大力发展以仁用杏、核桃等为主的经济林,扩大种植面积,完善销售网络,加快产业化进程。积极发展以杨树为主的速生用材林,提高森林覆盖率。逐步与人文旅游资源相结合,营造适应现代生活的绿色环境和优美田园风光,发展旅游观光农业。

经营方式;远期通过引进战略资本或加盟大集团等形式,不断提高机械化程度,逐步走集团化发展模式。小杂粮加工企业,以荞麦深加工项目为载体,支持现有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加快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引导企业和农户建立稳定的合同关系,合理分担市场风险。奶制品加工企业,支持现有企业建立和扩大生产线,积极引进大型乳业集团开设分厂。

(4)加快农业配套服务体系建设。坚持科技兴农,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联系,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引进优质专用玉米、优质草食畜品种,采用无公害生产加工技术,应用适时适市种养模式。发展旱作农业,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强人字闸、截潜流、浅层井、雨水集蓄的利用和节水设施等农田水利建设,积极争取松塔水库立项。创新和完善市场流通、质量监测、信息服务和科技服务四大体系。完善县乡村农业信息网络,加快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协会和农民经纪人队伍等流通组织的作用,积极开展各种营销活动,继续举办蔬菜节,有针对性地参加各类农业博览会、产品展销会、项目洽谈会。

(二)煤炭产业

1、发展思路和目标

紧紧围绕规模化、集团化、洁净化、多元化和现代化的目标,整合资源,关小扶大,延伸加工,多元经营,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积极发展煤炭加工转化,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20xx年,建成一批竞争力强的集团公司。提高矿井机械化装备水平,实现煤矿开采正规化、生产集中化、矿井规模化、采煤机械化、回采工艺科学化。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资源回报率,建成全省的新型能源基地。煤炭产量达到2000万吨,煤炭加工转化率达到60%以上。

2、主要措施

(1)实施煤炭规模化、集团化工程。按照全省实施煤炭集团战略的要求,主动承接阳煤集团辐射,一方面配合其加快新元矿井建设,加强七里河等后备区开采前期准备工作;另一方面利用其先进的管理水平、技术装备及人才优势,不断推进现有矿井改造、升级。进一步深化地方煤矿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大力推进矿井建设进度和技改扩规,推广先进采煤方法和回采工艺,积极进行多元开发,尽快建成一批主业突出、产业集中度高、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大公司大集团。

(2)大力推进煤炭加工转化。支持煤转洗(选)煤,加快现有洗(选)煤企业联合兼并,鼓励新建煤矿配套建设洗(选)煤厂;支持煤转焦,适度发展焦化项目;支持煤转型煤,扩大民用型煤生产规模;支持煤转电,积极引进大型坑口电厂,鼓励建设煤矸石电厂、煤焦炉尾气电厂等综合利用项目;支持煤转煤化工、煤层气开发利用,支持煤液化、煤气化项目。积极引入战略资本,提高煤炭加工转化率,增加产品附加值,打造新型能源基地。

措施,发挥重点煤炭企业发展非煤产业的示范效应。新建煤矿和现有煤矿技术改造项目,原则上都要建设相应规模的非煤项目。支持资源枯竭型煤炭企业顺利实现转产。

(4)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科学规划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时序,合理确定煤矿开采服务年限。提高企业机械化采煤水平,提高矿产资源回采率,促进煤炭资源集约利用。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不断增加煤矿安全改造投入,加强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改善煤矿安全生产条件。坚持可持续发展,加强矿区土地治理和生态环境恢复,保护好xx的"蓝天碧水"。

(三)非煤工业

1、发展思路和目标

大力发展非煤工业,逐步提升非煤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突出重点,外引内联,重点推动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加工、建材及化工行业发展壮大,扶持传统优势产业规模化企业。坚持用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引入新兴地面工业,构建多元而不分散的工业新格局。

20xx年,产业聚集能力进一步增强,经济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企业科技进步和信息化水平明显增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显著提高。

2、主要措施

(1)实施非煤产业集群化工程。抓住全省建立新型能源与工业基地的战略机遇,主动加入周边区域产业集群。抓住中部崛起的战略机遇,充分利用国家、省、市的各项政策。抓住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主动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抓住我国加入wto的战略机遇,积极利用外商投资和各类国外贷款。整合包装本地企业,吸引外来资本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2)扶持传统优势产业规模化企业。适当提高民用锅炉企业集聚度,重点支持年产锅炉3万台以上的生产企业通过联合兼并等形式发展壮大。适当提高石料开采产业集聚度,鼓励石料开采企业兼并联合,关闭无证开采及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石料开采企业。支持水泥企业技改扩规,培育有市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加快在建化工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竞争力强、污染小的新型化工企业。鼓励和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和知名商标企业做大做强。

(3)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产品。积极发展新兴电子、医药等高科技、高附加值企业;支持硅砖、高铝耐火砖、金属镁等产业发展,鼓励利用煤矸石发展新型墙材。鼓励太阳能热水器、挂车、石油钻具、矿泉水、苦荞醋等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利用储量大、品位高的石灰石资源,吸引投资主体投资建设电石乙炔化工企业。进一步加快铝矾、石膏、云母、硫铁、铁矿石、紫陶砂矿等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鼓励相关产业及产品发展壮大。

(4)加快科技化、信息化进程。提高科技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特别是要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机械加工、化工及建材等传统产业,提升非煤工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联系,实施产学研一体化,加快转化利用先进科技成果。加快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逐步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建立行业信息收集发布制度,引导企业主动适应市场变化,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四)服务业

1、发展思路和目标

依托一产、二产发展实际,以加快发展旅游业和物流业为突破口,实施三产服务体系化工程,延伸产业链条,提升结构层次,拓展服务功能,实现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变。

20xx年,建成大型运输集团,建设大型物流仓储企业,构筑物流信息网络平台,形成设备先进、快速便捷、资源互补、信息共享的现代物流业。"一线、四区"景区建设进一步完善,旅游配套基础设施更加齐全,打造休闲避暑胜地。

2、主要措施

(1)发挥区位优势,完善综合性的交通运输体系。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引导交通运输企业联合重组,重点扶持大型运输集团。对本地大型运输企业,在煤炭运输、蔬菜运输、旅游客运等方面给予支持。引导交通运输业多式联运,多元配送,特别是鼓励发展铁路、公路联运,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区周边建设大型购物超市,在干线公路旁建设大型的物流仓储企业。鼓励物流企业与铁路公路运输、集装箱公司、批发企业实行联合,力争建成效率高、服务优的物流配送企业,构建物流配送体系。

(3)加快旅游资源综合开发。科学定位,找准优势,选好切入点,加快旅游规划的出台。加大旅游品牌策划与宣传力度,拓宽投资融资渠道,加快方山国家森林公园、朝阳阁等景点的开发,逐步完善"一线、四区"等景点建设。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加快尹灵芝公园建设。加快配套重点景区服务设施建设,实现"吃、住、行,游、购、娱"的一条龙服务,推动全县旅游业快速发展。

(4)全力打造休闲避暑胜地。充分利用气候、区位优势,打好"休闲避暑"品牌,争取加入全省乃至全国的旅游精品线路,并带动相关产业迅速发展。引入战略资本,重点加快双龙休闲度假区开发。规划建设星级酒店、宾馆和娱乐等配套设施,提高服务档次。

(5)加快发展电力、通讯、金融、保险等其他服务业。加快县域电网建设与改造,建设相应高压等级的变电站等电力设施,保证大型电厂输电和生产、生活用电需要。加快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拓展数字与数据业务,加快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建设。协调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产业发展的信贷支持,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面向农村、服务农业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发挥各类保险在产业发展中的保障作用,化解风险,支持发展。

(五)城镇化

1、发展思路和目标

实施城镇建设功能化工程,加快县城及中心建制镇基础设施建设,瞄准生态型园林城市目标,逐步完善城镇综合服务功能,为三次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配套设施和环境。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统筹区域发展,加快路南开发。

20xx年,县城建成区达到10平方公里,初步建成服务功能齐全的生态型园林城市。县域中心城镇居住人口稳定在10万人以上,城镇化率达到40%。以县城为中心,以太旧高速公路为依托,以干线公路为骨架,辐射乡镇,连接村庄,形成上下贯通、干支结合、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安全快捷、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低不同等级的公路网络。中心集镇辐射功能增强,形成各具特色的经济小区。

2、主要措施

(1)实施城镇建设功能化工程。尽快修订并实施城镇体系规划,遵循经营城市的理念,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尽快启动污水处理场、垃圾处理场建设,加强给排水、供气、供热等配套设施建设,盘活存量土地,加大对"城中村"的开发改造。以"安居"工程为重点,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建设市民广场、朝阳广场,实施县城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建设生态型园林城市。及早考虑人口老龄问题,规划建设一定规模的老年人活动场所。加快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等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和完善城市的各项功能。

(2)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在继续加大对村村通水泥(油)路、通有

线电视、通电话投入的同时,全面放开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的投资市场,积极吸引各类社会资金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城镇建设新格局,提升城镇基础设施服务功能。引导乡镇企业进入小城镇,鼓励农村新办企业向集镇集中。

(3)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重点依托国道、省道主干线,全面改造提升县乡村公路等级,打通出县口。实施以城带乡、以工哺农。结合县情研究制定路南开发的政策措施,构建九榆线经济走廊。

(4)鼓励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深化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加快移民规划的实施步伐,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岗前培训力度。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鼓励发展社区商业服务、卫生服务、家政服务、再生资源回收等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鼓励土地集约化经营,引导土地合法流转。放手让农民搞活生产和流通,鼓励他们办厂、设店、发展各种服务业,因地制宜地兴办各类生产资料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建筑市场,促进农村人口向县城和中心集镇转移。

五、产业发展保障措施

(一)更新观念,转变职能,营造创业发展的环境

创优发展环境上来,努力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县乡政府部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始终把工作重心放在加快发展上,以建设服务型、法制型政府为重点,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坚决杜绝有法不依、搪塞推诿、作风粗野、无为行政等行为和"三乱"行为。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商业欺诈、不正当竞争、假冒伪劣等违法、违规行为,保护公平竞争和合法经营,努力营造诚信、公正、健康、有序的产业发展环境。

(二)招商引资,项目带动,为产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立足现有的资源优势,全方位进行对外开放,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建设生产基地,实现"高位嫁接"。鼓励本地企业与同地区、同行业的相关企业联合和合作,以专业化分工和协作为基础,实现合作共赢。设立对外招商专项经费,加强与重点招商对象的密切联系,确保招商引资的高效性和延续性。加快园区规划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六通一平",加大项目入园的引导力度,真正成为资金、技术、人才汇聚的创业板块、经济亮点和核心辐射区。建立项目储备库,围绕产业选项目,瞄准市场上项目,科学论证定项目,争先发展抓项目,集中精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三)壮大民营,深化改革,为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元化经营。鼓励和促进民营企业进行二次创业,向高新化、规模化、集团化方向迈进。按照"专、精、特、新"的要求,培植发展更多的中小型企业,形成与大企业、大集团分工协作、专业互补的关联产业群体。打破隶属和所有制界限,鼓励民营经济以租赁、购买、兼并、联合等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积极推进现有企业的改制重组,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四)创新科技,用好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加快高新技术发展和信息化进程,坚持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全面提高产业素质。建立健全创新体制,引导和激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合作,进一步推动科研与生产的结合。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模式、新设备,实施技术改造项目和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发展壮大重点产业。进一步完善引进和激励机制,重点培养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全面引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重点培养和引进高层次技术人才,同时要重视本土人才的选拔运用。加大选拔和培养力度,造就一批既具有创新精神又善于管理的科技型企业家。

(五)政策扶持,资金支持,为产业发展提供财力支撑

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产业发展的支持作用,建立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和项目,采取贴息或补助方式,每年定额,滚动使用。重点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和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以及有利于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有利于促进资源综合利用的项目建设。

(六)完善机制,精心组织,全面实施产业发展规划

成立县产业发展指导协调领导小组,负责产业发展规划的论证、评估和组织实施。各乡镇、各部门要把规划实施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针对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切实抓好落实工作。通过各种媒体和信息网络平台,将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招标项目和相关法规、政策措施等向社会公布,用正确的宏观信息引导产业发展。根据新形势和经济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适时对产业发展规划进行调整。适时对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后期评估,建立重点产业运行检查评估机制和指标考核体系,科学评估各个产业发展的状态和目标的实现水平,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乡镇产业发展总结篇十五

针对区委、区政府为我村定好产业发展类型为板栗以后,村“四支力量”根据村情抓调研,制定了20xx年产业发展计划,并着力抓好落实。

2、开展四期产业培训

村上为了促进产业发展提高贫困户的作务技术,开展了春季干杂果管理技术一期,中蜂养殖培训二期、冬季果树病虫害防治一期,以提高产业发展作务及中蜂养殖技术。

3、20xx年产业取得新发展

改良嫁接板栗104亩,新栽植2亩,其中贫困户2户;新栽花椒90亩,其中贫困户13户30.5亩;新栽植猕猴桃2户4.6亩。

4、成立产业发展合作社

我村为了更好地发展干杂果,使贫困户解决在产业发展中的技术和产品销售问题,村上于20xx年11月20日成立了“村绿源种植合作社”,吸收44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走共同脱贫之路。并积极与区电子商务协会对接,为我村举行了电商协会扶贫帮扶点授牌,以拓宽销售渠道。

5、中蜂养殖取得较快发展

今年5月村上与“蜂专业合作社”签订协议,为贫困户代养中蜂14户,目前该合作社代养我镇贫困户155户中蜂;村上积极支持合作社发展规模,注册了“神蜜缘”牌土蜂蜜商标,并于20xx年10月27―29日参加了中国(宝鸡)蜂产品展销会,提高了土蜂蜜及农产品知名度。目前全村现有中蜂300余箱,其中贫困户194箱,为明年的繁殖发展打好了基础。

6、开展产业发展合作交流

11月19日村干部和贫困户与区电商协会一行十余人,到赤沙镇国家级示范合作社―陈仓区玉恒果禽专业合作社取经学习、考察合作发展事宜。现场参观了合作社黑猪养殖场、标准化蛋鸡场、奶山羊养殖场、土蜂养殖场、核桃种植园等,双方初步达成交流合作意向,也为加快电商在我村的落地打下了基础。

20xx年我村产业发展中也存在中蜂养殖有的户自养技术缺乏,管理不到位,效益跟不上以及销售渠道有待进一步畅通等问题,板栗等干杂果发展中如何加强田间管理,提升经济效益,实现产业脱贫仍然任重道远。

下一步产业发展工作的打算

1、进一步做好产业发展培训工作。结合村情实际, 加大干杂果技术培训力度,同时开展中蜂养殖技术培训,努力解决种植养殖业存在的技术难题,向技术管理要效益。

2、进一步扩大中蜂养殖产业发展。在维持现有规模的基础上,动员缺乏技术的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开展养蜂脱贫模式探索,优化养殖结构,扩大养殖规模,解决养殖技术难题,谋划和扩大在淘宝和微信平台上的销售渠道,做大做强“神蜜缘”牌原生态蜜,与贫困户共同致富走上小康路。

3、规范和运行好解甲滩村绿源干杂果合作社,使之成为全村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的有力抓手。20xx年要做好对合作社申请项目和资金支持,以合作社为载体加快落实产业脱贫种植规模和嫁接改良,使之成为全村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的有力抓手,努力从目前的粗放经营转变为集中精细管理,并依托区电商协会搭建互联网电商销售平台,使板栗等干杂果发展取得更大效益,助推脱贫攻坚。

乡镇产业发展总结篇十六

茶叶是xx乡重要的传统优势产业。为加快茶产业发展,全面提高茶产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推动茶叶改良、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我们对x x茶产业的发展进行了调研,形成了如下调研报告:

x x乡自然条件优越,适合茶树生长,茶树品种资源丰富。x x乡位于盈江县西北部,属于开发区。乡内山峦重叠,沟谷纵横,地形起伏较大,以丘陵和小水坝为主,平均海拔1760米。土地总面积22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3004亩(水田7160亩,旱地18488亩),森林138235亩。x x乡是盈江县重要的茶叶产区。现在,全乡建立了完善的茶叶种植、加工、营销和技术推广体系,积累了丰富的茶叶生产经验,实现了传统生产技术向现代生产技术的转变,打造了“x x山”茶叶品牌和系列产品。在xx年被州政府授予接待专用茶称号。xx年底,全国共有7个初级制茶厂,1个精制茶厂,2条精制茶生产线,3万公斤精制产能,15个茶叶科技团队。茶叶面积10776亩,产量107万公斤,产值542万元,农民茶叶收入235元。与“十五”末相比,产量、产值和茶农收入分别增长33%、76.3%和58%。

茶叶生产加工流通从业人员6500人,占全乡总人口的61%。在茶叶开发村,农民家庭收入的30%主要来自茶叶。

全乡共有10776亩连片茶园,其中一个规模经营面积超过100亩。茶叶加工企业实力逐步增强。有机茶克隆种子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正在加快建设。全镇已建立克隆种茶基地3652亩,其中xx新植茶园352亩,xx新植1400亩,xx新植2350亩,xx新植1426亩。

自“xxx”以来,x x乡茶叶产业发展迅速,但发展中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茶叶作为产业发展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部分村社对茶叶作为产业发展重视不够。二是茶叶扶持政策不配套,不完善,扶持少,投入不足。第三,一些茶园基础设施差,管理粗放,产量低,效益差。四是产业化水平低,缺乏一批档次高、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全省知名茶叶品牌龙头企业。第五,人才缺乏,技术落后,茶叶产量和质量提高缓慢。

针对xxx乡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xxx乡茶产业的发展思路是:优化结构布局,开发良种,加大投入,以单位面积产量为重点,提高质量,改善加工,建立健全茶园管理体系,培育龙头企业,打造品牌,拓宽市场,扩大名优茶比重,增加无公害有机茶生产,加快茶叶产业化, 目标任务是:到“xxx”末,全乡茶园面积1万亩,总产量90万公斤。 茶叶平均产量100公斤,工农业产值720多万元,茶农收入500多万元。工作重点是分两步走。第一步,实施“1234战略”。即发展四大茶;稳定茶园面积1万亩;重点扶持2家茶叶龙头企业;努力打造三大茶叶品牌。茶的四大类型是:绿茶巩固升级,普洱茶发展突破,红茶恢复发展,茉莉花茶适当增加。通过改造、淘汰和新植,茶园面积保持在1.2万亩,可采面积保持在1万亩,其中良种面积90万亩(新植35万亩)。重点扶持“x x山”龙头企业;更新、改造和整合10个茶叶初级加工厂;建立机械修理、采矿三大示范模式,辐射面积3000亩。第二步,逐步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全力打造茶叶品牌,采取政府引导、企业自主的重组或兼并形式,实行企业强强联合,力争打造一个大茶叶龙头企业,一个茶叶品牌,一个全乡系列产品,依托国内外市场,充分发挥x x茶叶市场的竞争力和突出经济强势优势的能力。

1、抓好种植加工,全面提高茶叶产业化水平。第一,稳定茶园面积,优化区域布局。按照改造一批、淘汰一批、种植一批的原则,继续实施茶叶区域布局、规模化发展和良种化种植。二是切实加大中低产茶园改造力度。x x农村的茶园大多是六七十年代开发的,现在基础差,产量低。通过加强茶园水利基础设施、补植和种植等。中低产茶园应全面升级改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第三,全力打造优质茶园基地。“xxx”乡要努力建设1.2万亩优质茶园基地,发展1万亩绿色有机茶园。四是改造现有茶叶初级加工厂。x x乡有7家初级茶叶加工厂,xxx力争改造5家,改造后的初级茶叶加工厂产能可达2万公斤以上。第五,努力推进xx乡精制茶加工企业技术改造。给予重点支持,促进其设备更新、技术改造,提高其生产加工水平。“xxx”乡重点支持发展两条茶叶深加工生产线,使每条生产线的生产能力达到20多万公斤。第六,对茶叶企业进行改革和重组。按照市场导向的原则,在企业自愿的基础上,通过政府引导和改制重组,全力培育全乡茶叶龙头企业。第七,调整产品结构,加快适销对路产品的研发。以市场为导向,合理调整产品结构,既要巩固传统产品的生产,又要加快适销对路产品的研发。

2.打造“x x山”品牌,扩大x x茶市场影响力。第一,整合x x茶品牌。认真筛选x x茶现有品牌,继续打造具有x x特色和代表性的茶叶品牌和系列产品。同时,规范茶叶市场,打击不正当竞争,杜绝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切实加大对x x茶叶品牌的保护力度。二是加强茶叶营销,建立茶叶营销体系。通过发展专业化营销企业,建立茶叶专卖市场、专卖店和专柜,组织各种茶叶营销活动,开发茶叶订单,促进x x茶的销售。通过保护古茶树资源,挖掘茶文化,发展旅游业,宣传茶叶,促进茶业发展。

乡镇产业发展总结篇十七

区委、区政府:

xx省具有发展特色农业得天独厚的条件,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农业投入不足,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于是xx年初,农牧厅党组分析研究决定利用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贷款及其管理理念,加大对全省农业的投入。国家开发银行xx省分行对此也高度重视,并经双方共同努力,成立了有双方主要领导参加的xx省农业开发性金融合作领导小组。作为投资和担保主体的xx明德农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和xx陇塬农业信用担保有限责任公司登记注册,并通过了国家开发行组织的信用评级。7月13日正式在宁卧庄宾馆召开座谈会并签署了合作协议。

座谈会之后,我们便着手捕捉、搜集有关方面的信息,并多次和省厅一些重要处室的领导接触沟通,密切关注此项资金的运作动态。xx年10月10日,省农牧厅在xx县召开了全省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现场会,会上农牧厅厅长就今后几年全省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做了重要讲话,明确指出,今后几年,省农牧厅将利用10亿元国家开发行政策性资金扶持全省畜牧业发展及标准化小区建设。

永昌会议后,我们深感到我区发展畜牧业的机遇已到,于是立即着手,多次争取机会找武厅长专题汇报我区畜牧业发展现状和优势,在我们的多次争取下,武厅长同意10月底来我区现场查看,对此,我们高度重视,马上给区政府领导汇报,并得到区委、区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与此同时,我们精心选点,布点,将我区畜牧业发展的亮点一一展示给省领导查看,此行得到了武厅长一行的高度赞同。初步同意倾斜资金对我区畜牧业给以扶持。之后,我们立即安排专人负责,尽快编写了。分别呈区委、区政府有关领导和财政等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员审稿,随后我们再次同区委原书记王立泰、区长王洁岚一同前往省农牧厅争取立项。

在省畜牧兽医总站的大力支持下,11月7日在省农牧厅武厅长主持召开了关于我区发展肉牛产业的专题汇报会议,区上主要领导汇报了我区的区位优势以及发展畜牧产业化的信心和决心,并就利用国家开发行资金发展肉牛产业试点项目在我区实施,当场拍板承诺了八项优惠政策,武厅长听完汇报后征求了省厅几位厅长、处长的意见和建议,认为我区地方党政领导对此项工作很重视,思路清,信心足,决心大,当即宣布:**区肉牛产业化养殖基地开发试点项目启动。并由省畜牧兽医总站全力支持配合做试点规划的编制。

从11月14日起,我局召开了系统副科级以上领导会议,传达了省上专题会议精神,要求大家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大对肉牛产业发展的宣传力度,同时专门安排布署此项目的启动运行,至目前共做了以下几项基础性前期工作。

一是经请示区委、政府领导同意,成立了**区肉牛产业标准化基地开发项目领导小组。

二是成立了项目办公室,抽调了工作人员。

三是制定下发了,要求挨社逐户统计母牛存栏数,进一步摸清家底。

四是编制初拟的已上交省畜牧总站专家审阅后三易其稿,已基本定稿,待专家评审通过。

该项目规划的制定是根据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在要求,以农业结构调整、西部大开发为契机,以市场为导向,发挥比较优势和科技推动力,坚持多元驱动手段,完善利益共享机制,以西门塔尔改良牛为主的优质肉牛生产,以畜牧业增效、农户增收为目的,建成以**区为中心的全省规模化、产业化的优质肉牛基地,实现特色优质畜产品规模化、产业化的安全生产、加工、销售,推动我区乃至全省畜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优质肉牛产业化项目实施主要从以下几个关键环节着手:

优质肉牛良种服务体系建设;

优质肉牛养殖基地建设;

龙头企业体系建设;

饲草料体系建设;

市场体系建设。

项目经过五年的建设,优质肉牛年饲养达60万头,出栏达到23万头,规划期内投入资金134910万元,其中开发行贷款51800万元,自筹资金83110万元。完成“个、十、百、千、万” 工程,即:

个——建成1个年屠宰加工肉牛20万头规模的屠宰及精深加工企业;

十——建成10个千头肉牛育肥场,达到年出栏10000头以上;

百——建成100个肉牛育肥小区,年出栏12万头以上;

千——建成1000个百头肉牛育肥场,年出栏10万头以上;

万——发展xx0户饲养5头以上适龄母牛繁育大户,建立起稳定的“河西肉牛”新类群基础母牛选育群xx头,核心群300头。

该项目计划分两步实施:第一步,基础建设阶段,按照扶优扶强,分步实施的原则,大力发展优质母牛繁育基地建设、加工龙头企业、饲草料建设及市场体系建设、肉牛育肥基地,至20xx年底,完成肉牛育肥基地以外全部建设内容,同时积极培育产业品牌,为肉牛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二步,规模化发展阶段,完成肉牛育肥基地全部建设,规范完善产业运行机制,产业品牌初具规模,龙头企业、养殖大户及产业内部、产业相互之间实行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形成更具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和产业龙头,充分发挥其带动示范作用,使肉牛养殖业步入产业化发展的轨道,至20xx年达到规划目标。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417045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