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倾听孩子读后感(模板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28 12:14:09
实用倾听孩子读后感(模板16篇)
时间:2023-10-28 12:14:09 小编:笔尘

读后感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对所读内容进行评述和观点表达的一种方式。写读后感时,可以结合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来展示个人独特的阅读体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大家写出更好的读后感。读书是一种乐趣,读后感是一种体验,通过读书和写读后感,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阅读不仅启迪智慧,还能培养情感,开拓视野。读后感是自己与作者的交流和对话,是我们对书中世界的理解和表达。希望大家都能体验到阅读的乐趣,通过读后感分享自己的心得与感受。下面是一些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与借鉴。

倾听孩子读后感篇一

一般人遇到麻烦都希望找个亲近的人倾诉,烦恼一旦与别人分担便仿佛减轻了许多。因此,即使很小的孩子,他们也有自己的挫折、失败或一些不愉快的经历。最喜欢的玩具坏了,被老师批评了,丢了五角钱,这些成年人看来鸡毛蒜皮的小事,对于他们来说却至关重大,他们需要找人倾诉,渲泄不满的情绪。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有越来越多的烦恼,学业上的、感情上的、人际关系上的,青少年更需要有人倾听自己的烦恼,更渴求理解。

因此,为了使孩子从消极的情感中摆脱出来,家长应该放弃那种传统的说教方式,而学会倾听,让孩子把自己的心情尽情地表达出来。家长在倾听孩子讲话时,可以不时地用自己的语言将所听到的话重新表达出来,向孩子表明已经理解他所说的话了。家长倾听孩子述说并不能神奇地把孩子的伤痛和绝望一下子全部消除,但这种谈话方式却有它的独特之处:

1、它把父母摆在一个与孩子平等的地位。

2、它给了孩子进一步充分表达思想的阶梯,父母重复孩子的话,便是向孩子传达这样一个信息:我并不因你惹麻烦而减少对你的爱,我可以分担你的苦恼。并诱发孩子进一步敞开心扉。

倾听孩子读后感篇二

蚂蚁通过触角的碰触来向妈妈传递爱和信息。而森林里此起彼伏的清脆鸣叫,是小鸟在和鸟妈妈联系。

有一个小孩,最喜欢和妈妈玩“呼唤”的游戏:

叫一声:“妈妈――!”

妈妈回答:“哎――!”

再叫一声:“妈妈――!”

妈妈回答:“哎――!”

孩子和母亲都是那么的幸福,呼唤、应答多少遍都不厌倦。

当孩子呼唤爸爸妈妈,呼唤不来的时候,孩子还会做很多的尝试,生病是不是就能得到妈妈的关注和照顾了?调皮是不是就能吸引父亲的注意力了……有很多情况,背后,都是孩子在呼唤爱呢!家长要长一双慧眼,来识别孩子爱的呼唤啊。

洋洋五岁,是好朋友的儿子,他们夫妻也是我的合作伙伴。有一天中午,我正走过一楼的儿童游戏区,要到三楼去讲课,在迈上楼梯的一瞬间,我突然听到背后有小狗“汪汪”的叫声冲我而来。其实这叫声已经有一小会儿了,只是我刚才在和同事们打招呼没有留意到,现在一下子意识到那好像和我有关。我就转过身来找,果然,是五岁的小男孩洋洋坐在游戏区的小板凳上,高兴地看着我,原来是他在学小狗叫。看来,他早就看见我了,怕我发现不了他,就一直学小狗叫,引起我的注意,这是他跟我打招呼的方式。

好久不见,一看到洋洋,我马上高兴地冲了过去,蹲下来对他说:“洋洋,过来拥抱一下。”终于引起我的注意和强烈反应,洋洋“咯咯咯”欢快地笑着,柔软的小身体就扑到了我怀里,我就抱着他,然后开始跟他聊天。很快,要讲课了,准备上楼的时候,我说:“好了,洋洋,我要去讲课,咱们要道别了。”我们就互相飞吻一下来道别,非常深情的,很愉快、很开心,接下来,洋洋满足地自己在一边玩着。

就像洋洋会用学小狗叫对我打招呼,希望我能听见他,给了我惊喜和不同的感受一样,每一个小男孩、小女孩都会有自己的方式来呼唤,呼唤在乎的人、呼唤周围的世界、呼唤爱。

当幼小的他们用了这些方式来呼唤爱,得到了父母和周围的理解与回应的时候,他们小小的柔软的心灵就感到非常满足,心中生不出什么烦恼、忧愁、懊悔,高高兴兴地扭过头去继续玩自己的玩具,做自己的事情去了。

其实,孩子天生并非很多人形容的那样是一张白纸、一无所知,他们满身满心充盈着柔软的爱。

刚呱呱坠地的那一声响亮啼哭,充满着被听见、被看到、被拥抱、被温暖、被呵护的爱的渴望。小婴儿,开始的时候是用哭,渐渐地学会用笑、用表情、用动作、用语言、用行为来与周围互动,向父母亲表达需要、呼唤爱。婴儿是完满的、一应具足的,老子《道德经》中就讲“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把婴儿的状态作为至高的境界形容给世人。当父母不能够明白孩子的呼唤爱而错对他的时候,孩子在世间的挫败和坎坷就在生命轨迹中开始出现了。

在这几年从事亲子教育的过程中,每每听到父母们愁闷无奈地向我倾诉现在的孩子有多么难搞难管难教;向我描述孩子有那么多让人头疼的这样那样的各种“问题”,什么网络成瘾有之、什么不听话有之、什么好动叛逆有之;向我抱怨在工作如何忙精力如何有限的情况下还要操心担忧孩子,生活怎么这么苦!

我每次都觉得很是心痛,替父母,也替孩子。

养育孩子是人生中很享受的事情,现代的很多父母们迫于生活压力,全身心投入工作和事业,把人生中最多最精华的时间用来陪客户、老板、同事,反而要挤出时间和精力才能和自己最最亲爱的孩子、爱人、家人在一起。在一起的时候还惦记着工作,做不到全身心有品质的陪伴。又在自然的、美好的能陪伴孩子一起成长的时光,感受的是“操心”、“担忧”这样的黄连。带孩子成长是不容易的,有时是苦些,不过,孩子的成长也带给我们很多快乐和享受啊!这同样考验父母的智慧。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父母的爱、有品质的陪伴和关注像小树苗需要阳光一样,是孩子精神世界、孩子心灵成长必需的养分。

当必需的养分缺乏的时候,出于本能,孩子就会开始呼唤、开始寻找。为了引起父母的关注,也许孩子会表现得很乖巧,期待得到你的关注、肯定。你看到了,同时关注、肯定孩子,有了联结,孩子心就安了。下一次,他同样表现得乖巧。不过,往往,在孩子表现很好时,父母往往觉得没问题,也许就忽略了联结。此时孩子为了引起父母的关注,开始尝试其他方法,比如捣乱、不听话。孩子只要捣乱,通常便会引起父母注意。但此时父母用的方式大多是惩罚、说教、训斥,或置之不理,这些都不是有效让孩子健康成长的方法。相反,孩子没有真正被看到,呼唤爱的声音没有得到回应,也许,会变本加厉地捣乱,结果父母会怎样,可想而知。

让我心痛的是,当孩子心理上出现一些状况、有很大困扰的时候,家长认为是孩子出“问题”了,便想把孩子送到我这里或送到别的专家那里“解决”。如果真一定要有一个颇为准确的描述,我想说孩子们只是暂时感染了流行肆虐的“爱的匮乏菌”。这种“爱的匮乏菌”近些年来在社会上、家庭中大肆流行,这种病菌不是其他人,而正是由被感染的孩子的父母,在没有时间、没有精力、没有心情陪伴孩子的时候乘虚而入悄悄潜伏下来,在父母们看不到、听不到、忽略掉孩子想方设法发出的各种各样的呼唤爱的信号时,自内而外从孩子心里、身体里汹涌爆发出来。可惜的是,父母们还带着孩子四处求医问药,解决之道是在父母那里啊。

让我心痛的是,常常是父母们拿孩子实在没办法的时候,换句话说自己的经验、知识、智慧不够,不能“摆平”孩子的时候,就认为是孩子有问题,而不能反躬自省,自己才是“爱的匮乏”病菌的制造者。只有用心地倾听孩子呼唤爱的密码,破译它,把孩子需要的爱给他,才能够停止制造新的“病菌”。

我同样心痛父母们。父母们那样爱孩子,恨不能把所有最好的都给孩子。有时给不了,不是不愿意,而是不会啊!

“我”是一切的本源,当父母们忽略自身的需要、忽略自己对自己的爱、忽略自己对自己的呼唤时,是没办法听到孩子呼唤的。

我想表达的是,亲爱的父母们,我们也开始好好爱自己,有机会常倾听自己内心爱的呼唤吧!一口气写到这里,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真希望孩子们在看到这一段的时候,能记得你的父母也曾经是小孩,他们也需要爱,也需要孩子给的爱。希望孩子们也能听到、听懂父母爱的呼唤。

于是我们应该在生活中有所醒觉:

当奶瓶里只剩下一口奶,你的婴儿已经吃饱,他用小小的舌尖奋力推开刚才还紧紧嘬住的奶嘴,小脸扭到一边,别以为他是在跟你捣乱,是故意跟你过不去,非得浪费你辛辛苦苦挣钱买来的那一口奶粉。孩子已经吃饱,虽然他还不会说话,可是已经准确地把“吃饱了”的讯号传递出来。如果你不甘心,又将奶嘴塞到孩子嘴里,他会再把奶嘴顶出来。如果你还是不依不饶,卷起袖子说:“我就不信了,你这个孩子,今天一定得把奶给我喝完。”然后不依不饶地再把奶嘴塞给孩子,孩子用力顶、哭啊、闹啊,也没有你劲大,最后只好含着眼泪把那口奶喝下去了,你这才和颜悦色地拍拍他:“宝贝,这才乖嘛。”孩子的心灵于是受挫,有挫败感,在与父母的这次互动中、三番五次的较量中明白了:自己“饱了”的感觉是不重要的,父母的要求远比自己的感觉重要。所以,当孩子用他的动作、眼神、哭闹、情绪、语言表达出某种呼唤的时候,智慧的你,一定是能够识别并正确回应的。

当孩子沉迷于网络,上网成瘾的'时候,你担心说这个世界太花哨了,这个社会太复杂了,你说是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造就了电脑儿童。

如果你做到了用心陪伴孩子,孩子被父母充分地爱、接纳、关注,网络、游戏、电视是不能够把孩子吸引到“上瘾”的程度的。

在网络虚拟的世界里,孩子觉得不辛苦就能获得关心、关注;养一个虚拟的宠物就可以来寄托自己的爱;打游戏过关时感觉自己被肯定……虚拟世界里的一切,现实世界中都有,只是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太匮乏,呼唤了多少次父母都听不到、感觉不到,他的呼唤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满足……其实,现实世界的丰富比宽带宽广得多啊!只是智慧的父母要首先创造宽广、丰富的空间,让孩子听到、看到、感觉到。

当孩子自己封闭自己,不愿意和人交往,不愿意和父母说话时,他是在呼唤:我想方设法用全部的力量呼唤你们,可是你们都听不到我的呼唤、看不到我在呼唤,既然是这样,我就把自己的心门关上了。连这都是一种提醒:请你们听到我的呼唤!

孩子需要爱,看起来是多么的执著、简单。

每一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方式来呼唤爱,希望父母能够真正看到他、听到他、感觉到他。

亲爱的父母们,滤去嘈杂的噪声,留意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每一声呼唤吧!心里有爱的你、智慧的你会丝丝分辨得出,那是天籁之音。

亲子如是

1.你自己通常呼唤爱的方式是什么呢?

2.你能辨别出孩子的特别的呼唤爱的方式吗?

3.此刻,你内心的感受是什么呢?

4.你有话要对孩子说吗?

倾听孩子读后感篇三

故事讲的是小王,因为受不了下岗夫妇摩托车的轰鸣声和女孩吹箫时的难听,所以向朋友诉说了苦衷。他来到朋友家,用耳朵听到聋哑小孩学说话,那声音含糊不清,很是刺耳。朋友却用爱听,感觉声音不那么刺耳,反而很美妙。小王用心,用爱,听到了下岗夫妇的艰辛与收获,听到了小姑娘的勤奋与进步。

用耳朵听聋哑孩子的声音,很刺耳;如果用心,用爱去听,就感觉很动听,很欣慰。这世间的声音,有动听的,有刺耳的,有美妙的,有聒噪的。

是啊,用爱倾听。生活中,无论在哪里,类似的事情经常发生。()

我楼上的奶奶年纪大了,走起路来有点跛脚。每天早晨,我都会被“哗”的声音吵醒,然后,被“沙沙沙沙”的动静吵起床。时间久了,我都想上去找个说法。这到底是什么声音?原来,楼上的奶奶每天早晨都要往地下洒点水,再用扫帚扫干净。一天,两天,一星期,三星期,一个月,我试着用心,用爱去听每天早上的这段声音,渐渐地,渐渐地,我能听出奶奶的勤劳,这段扫地声仿佛是奶奶叫我起床的铃声呢!

如果你没有用爱去倾听,那么这个世界上,许多被掩藏的美妙与和谐的声音,将会离你远去,你得到的只有刺耳与聒噪的音律。爱,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用爱去倾听这个美好的世界上那些渐渐离我们远去的声音。让这些声音伴我们走过无数个春夏秋冬,走过人生这条漫长的道路。

倾听孩子读后感篇四

作为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那么作为幼儿园老师的我同样也是爱每一个孩子的。不管一天的工作多么辛苦,但只要看见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脸,就什么烦恼都会抛之脑后了。

有时候周末放假了尤其是放长假了,心底里最想念的还是这些可爱的孩子们。很多人都说在幼儿园工作的老师都是幸福的,而且越活越年轻。是的,与孩子们相处的每一天都是精彩的,虽然孩子们有时候会有点调皮,但是没关系的这就是孩子们。

其实一开始刚进入幼儿园工作时,我并不知道如何与孩子去沟通、去游戏。那时候的我总以为小孩子可能什么都不懂什么也不会,所以很多时候总是喜欢“自己觉得应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了”。

但时间长了慢慢的我也把自己变成一个大小孩,才发现孩子真的不是这样的,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他们小小的身体里,有自己小小的小心思,有自己喜欢的做事方式,我们常常会说孩子们都是一个个“小机灵鬼”。孩子们不会无缘无故的发脾气,也不会无缘无故的做一些奇怪的事情。

作为成人的我们要有榜样作用,有时要有一定的权威,但有时也要在孩子们游戏中是一个弱者,去观察、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当我们走近孩子的内心世界,就会发现其实有的时候事情并不是我们眼睛里能看到的表面现象。

孩子们就是在各种冲突中学会解决问题,学会分享。老师不能先入为主的替代孩子们去解决问题,而是引导他们自己解决问题。这个时候倾听者的身份是很恰当的。

倾听孩子读后感篇五

倾听,是一种容纳、理解,是一种爱的技巧。倾听孩子要与孩子站在统一纬度,这个纬度不仅是思维在一个纬度,身高也在一个纬度,很喜欢我们幼儿园的教育宗旨:如果我是孩子,如果是我的孩子,请蹲下来和我讲话。这就是同一个纬度。

德国教育学家卡尔・威特说:“我认为倾听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方式。因为倾听对孩子来说,是在表示尊敬,表达关心,也促使孩子去认识自己的能力。如果孩子感到,他能自由地对任何事情提出自己的意见,而他的认识又没有受到轻视和奚落,他就变得毫不迟疑、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先是在家里,然后是学校,将来就可以在工作上,自信勇敢地正视和处理问题。”

曾经看过一个故事: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某天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后想要当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当飞机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时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说:“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降落伞先跳下去。”

现场的观众早已笑得东倒西歪,林克莱特却注视着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个自作聪明的家伙,于是他耐心地等待,听孩子把话讲完。没想到,孩子两行热泪夺眶而出。林克莱特问:“为什么要这么做?”小朋友的回答透露出一个孩子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

主持人林克莱特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能够让孩子把话说完,并且在“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仍保持着倾听者应该具有的一份亲切、一份平和、一份耐心,这让林克莱特听到这名小朋友最善良、最纯真、最清澈的心语。一颗纯真善良的童。心在言说中得到了释放,在倾听中得到了呵护。这是一次诗意的交流。

倾听与拒绝倾听,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得到的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其实,仔细想想,教育有时简单得只需要一次充满善意、理解与信任的静静的倾听。孩子感觉到被接纳和爱,以前积压的问题获得疏通,同时规则被孩子接纳倾听里面包括着对孩子或自己的内在孩童的感觉和情绪的无条件接纳,包括在对方需要的时候陪伴、给予爱,倾听对方的声音。

倾听的另一面就是“共情”:不是说我自己就同意或者赞成你的想法/做法,而是我从你的角度出发,对你的处境和感受表示理解。你很难要求孩子你看法一致,但是至少你们可以相互包容,体贴一下对方的感受,而无须放弃自己的观点。倾听这两个字本身就意味着少说话。不要急于劝说孩子,不要急于发表意见,而是让孩子先表达自己的情绪。

在自己的工作里要让爱和耐心是成为本能,让倾听成为习惯。

倾听孩子读后感篇六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窗边的小豆豆》,它是日本作家黑柳子所写的作品。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一所小学和一个小女孩的真实故事。小豆豆因淘气被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的“怪怪”的小豆豆慢慢变成了一位大家能接受的小孩子。

当小豆豆来到班里后,才知道原来教室是用电车改造的,座位还可以乱坐的。她觉得很有趣,和之前的学校大不相同。吃午餐时更加有趣,什么“山的味道,海的'味道”呀。原来山的味道是土地里长的,海的味道是海里养的。

我觉得书中的主人公小豆豆非常活泼可爱。再加上她那善解人意的品德,很惹人喜欢。从此小豆豆的生活变得无忧无虑了。要是我也能像她一样就好了。我也希望能上这样的学校,有这样的同学们。

倾听孩子读后感篇七

《倾听孩子》读后感

看了《倾听孩子》这本书后,觉得倾听也是一种爱的技巧,其实我觉得对孩子的方式,与对待自己的内在孩童的方式,非常一致。

孩子感觉到被接纳和爱,以前积压的问题获得疏通,同时规则被孩子接纳倾听里面包括着对孩子或自己的内在孩童的感觉和情绪的无条件接纳,包括在对方需要的时候陪伴、给予爱,倾听对方的声音。做父母的常常只注重在物质生活上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需要和愿望,当孩子在精神上和感情上需要父母的支持和帮助时,他们却往往因为时间和精力的不足无法满足他们,情急之中便同意满足孩子的某个物质要求,以便使自己迅速从麻烦中解脱出来。当孩子意识到父母的这一弱点时,意识到自己的'精神和感情难以得到关注时,他们就会以不断提高物质需求的方式来获取关注直到父母发现孩子被“宠坏”了。

倾听的另一面就是“共情”:不是说我自己(从我的角度出发)就同意或者赞成你的想法/做法,而是我从你的角度出发,对你的处境和感受表示理解。你很难要求孩子你看法一致,但是至少你们可以相互包容,体贴一下对方的感受,而无须放弃自己的观点。倾听这两个字本身就意味着少说话。不要急于劝说孩子,不要急于发表意见,而是让孩子先表达自己的情绪。就好比家长和孩子都各有一只装满了彩色珠子的瓶子,家长特别想把自己的漂亮珠子分给孩子一些,然而当孩子的瓶子满的冒了尖儿的时候,你怎么给他,他都盛不进去,都会洒出来,弄得一团糟。因此我们必须拿出倾听这个空瓶子来,让孩子把情绪的珠子倾倒出来一部分,他的瓶子有了空当,才能装进我们的珠子。哭泣表明孩子感到伤心了。()越是爱哭的孩子,越说明他心里深藏着一些痛苦和压抑。而哭泣本身能够愈合孩子的创伤。因此我们要允许孩子发脾气、大哭,以排解创伤,发泄平日里积攒的缺憾。当孩子得到有效倾听之后,会逐渐平息下来,并且开始转变。但我们一定要耐心,不要流露出不耐烦或者干脆命令孩子停止哭泣。不要期望或者要求孩子能够,因为他们大脑的发育还没有成熟到那个阶段。他们可能会找到一个补救的办法,也就是所谓的给自己找个台阶下来,并且讨好家长。比如杰瑞主动提出用鲜花代替奶油花,并且建议他自己带着小朋友去游乐场玩儿。我们要悉心捕捉孩子这种细微的转变,并给予积极的响应。当孩子出现美好、善良的行为时,我们要由衷地给予赞美,让这种行为保留下来。

通过书中的观点,我觉得孩子的确不会存心跟我们为难,大多数时间是我们误解他们或者我们的要求孩子们力有不逮!倾听孩子――需要更多的爱和耐心才行啊!

倾听孩子读后感篇八

倾听孩子读后感

笑口常开的孩子往往朝气蓬勃。他们在游戏中让自己和伙伴们都得到快乐。如果成年人和蔼可亲,允许孩子随意玩耍,孩子就会有安全感,觉得被人理解,就会发出欢笑声。有一种特殊的游戏方式不但让孩子玩得开心,还可以帮助孩子解除踌躇不安、恐惧和烦恼。游戏以孩子为主,父母的作用是通过笑声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开朗性格。游戏的要点是亲昵、活泼地与孩子接触,保证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这种游戏叫做游戏中的倾听。

孩子不断成长着,随着年龄和身体各方面发展成熟,他们思想也在变化着,而父母们忙于工作,无法随时与孩子在一起,更是不可能完全了解孩子。所以,父母要学会如何与孩子沟通,利用专门的时间与孩子多沟通、多互动。在这个专门的时间,父母们最好放下手边的杂事,以愉快的心情和孩子进行互动,可以是一起游戏、一起谈天等等。不要总想着自己是家长的身份,在这时候,()家长和孩子应该是最要好的朋友,从孩子的行为举止和话语中了解他的想法,同时尽可能的表达对孩子的喜爱和鼓励,让他们知道自己是被喜欢的、是被人关心的'。

这种专门时间应该是长期的,这样会让孩子的信任感增强。父母可以通过游戏式倾听来帮助孩子。例如在游戏中充当弱小的角色,做出逗趣的动作,并且在游戏中配合孩子,让孩子通过这种方式放松自己的情绪。

作为幼师也是如此,除了照顾幼儿们,还要关注他们的情感等方面。幼师也要学会把握和幼儿的每一次相处的时间,在吃饭的时间、在游戏的时间,观察幼儿,不断地去了解他们。让幼儿感受到你对他的尊重和爱,让他的每一天都是充满活力的。

倾听孩子读后感篇九

生命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而发现的方法除了眼睛观察外,更多的是心灵上的倾听和感悟。

读过马克-郭士顿先生《只需倾听》这本书,让我有多了一份感知世界的能力--用心倾听。也让我明白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好多的问题是由于沟通不畅导致的,如果我们能沟通顺畅那么好多的`问题如同事间的误解、夫妻间的吵架、领导的不理解等一系列问题将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

世界销售记录保持着乔。吉拉德说过,“我更愿做一个富于反应的倾听者。说话并不能销售,倾听却可以”。由此可见,倾听精神能更多的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矛盾。书中谈到倾听是一门边思考边注意的艺术,是对传递来的信息的完全理解,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听别人讲话。很多人一提到沟通就是认为要善于讲话,其实在职场里面沟通既包括如何发表自己的意见也包括怎样倾听别人意见。

平时喜欢看《鲁豫有约》这档节目,经常在想为什么鲁豫能把一个谈话类的节目做得这么精彩这么让人回味无穷。细细回忆起来才发现原来是“倾听”在其中发挥着巨大的能量,鲁豫不仅仅是听到了对方谈话的内容,而且能够用心了解对方的感受和情绪,发掘其中有价值的东西。绝大多数人和别人沟通的时候,挂的是高速档。他们说服、鼓励,他们争论、督促。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让对方产生了抗拒心理,但当你倾听、提问,把你听到的话如实反馈给对方,当你这样做得时候,这意料之外的“低速档”将会把他们拉向你,这就是马克-郭士顿的观点。我们都知道在英文中,hear和listen两个都代表着听,但侧重点不同,前者是听到后者是倾听。如果你与别人交流时,全神贯注的听别人讲话,这不仅让别人大受鼓舞,更重要的是双方都受益。有一次和老同学坐火车出差,路上无所不谈,但是后面的谈话有点不融洽,仔细回想其中的问题是我总让对方觉得有做老师的味道。马克-郭士顿告诉我们积极的回馈信息并不是评判,也不是做别人的老师,而是表示理解别人的话。

如果有一天你在与别人交流时,能把对方的“不是”变成“是”,那么意味着你的沟通技巧又上了一个台阶。

倾听孩子读后感篇十

没有学会倾听的教师,就没有学会倾听的学生;哪个教室里有不会倾听的学生,一定有不会倾听的教师。要想让学生学会倾听,教师首先要懂得倾听学生。除此之外,再也无法找到其它更好的办法了。

当我看了帕蒂.惠芙乐的《倾听孩子》后,让我更进一步地了解了“倾听”的意义。“倾听”这两个字本身就意味着少说话。不要急于劝说孩子,不要急于发表意见,而是让孩子先表达自己的情绪。

现在大部分的父母只注重在物质生活上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需要和愿望,当孩子在精神上和感情上需要支持和帮助时,却往往因为时间和精力的不足无法满足他们,情急之中便同意满足孩子的某个物质要求,以便使自己迅速从麻烦中解脱出来。当孩子意识到父母及老师的这一弱点时,意识到自己的精神和感情难以得到关注时,他们就会以不断提高物质需求的方式来获取关注,直到父母发现孩子被“宠坏”了。

物质是最容易实现的关怀,心灵的关怀却是需要我们用身心来付出的,无疑也是更艰巨的付出。我们很难要求孩子和我们的看法一致,但是至少我们和孩子可以相互包容,体贴一下对方的感受,而无须放弃自己的观点。有时,孩子会没有理由地哭泣,或是哭得不依不饶,无法收场,很多时候,父母把这样的哭泣视作“任性”,企图用呵斥、武力等方法制服,却发现收效甚微。其实,哭泣表明孩子感到伤心了。越是爱哭的孩子,越说明他心里深藏着一些痛苦和压抑,而哭泣本身能够愈合孩子的创伤。

倾听,是一门艺术,让我们细心去学习它,揣摩它,将它运用于家庭教育的过程中,你一定会惊喜地发现,孩子不会存心跟我们为难,大多数时间是我们误解他们或者我们的要求让孩子们力有不逮;当我们倾注更多的爱心和耐心,掌握倾听艺术,就一定能走进孩子的心灵!作为一名新教师,我从《倾听孩子》一书中知道了许多有关教育孩子的技巧和方法,让我知道在孩子的种种表现面前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读过之后,感触颇多……倾听是通向孩子内心世界的桥梁。“倾听会加深孩子对你的信任”,可以使你成为他们的朋友。

这个学期我刚带托班,因为小朋友们的年龄比较小又是刚刚接触老师和同学,大家对一切都是那么陌生,所以在新学年开学的那一段时间里,班级里真是状况百出,有的小朋友哭着喊着找妈妈;有的自己不会倒水的直跺脚;有的按住所有玩具不让其他小朋友玩……其中有个孩子叫王xx,他刚过来的时候只知道哭,书包不愿意放下,每天拿着自己的玩具。吃饭时更是苦恼,吃得很慢,喂他吃又吞不下。他的年龄真的特别小,说话几乎都是障碍。有一次睡觉的时候我正好给他脱衣服睡觉听到他嘴巴在唱歌,我说:王xx唱歌唱这么好的啊!然后他就非常开心的一直笑着,后来我渐渐地发现他愿意说话了,愿意找人聊天了。正如《倾听孩子》一书中说的那样:“作为倾听者,你要抓住时机,在玩耍中帮助孩子通过大笑来松弛某种情况。”我们可以利用游戏密切与孩子的关系,帮助他们建立交往的意识与自信。

倾听孩子读后感篇十一

生命从哪里来?这没有人知道,似乎是他自己自然而然得就形成了生命,没有任何人的指使。人们都说生命是个奇迹,但是当我读完《倾听生命》后我认为生命不仅本身是个奇迹,他还可以创造奇迹。像这样的奇迹似乎是比天上的星星还多,永远都数不清,因为每一天都有奇迹在诞生,无论是人类,动物,还是植物这些都是生命,都是一个个独一无二的奇迹。

倾听孩子读后感篇十二

生命是脆弱的。就拿人来说,一把小小的水果刀,一些小小的细菌,甚至一杯普普通通的水。那些看似平凡的东西就足以让一些人命丧黄泉。

下面,我给大家讲一个事例:世界直升机创始人之一,西科斯基。他4岁的时候因为调皮,碰倒了火炉上的开水,导致双手严重烫伤。经过治疗后,烫伤仍是给他留下了终生的残疾。在学校里,同学们都非常关心他,还经常逗他笑,但是他却从来没有微笑过。直到有一次,母亲送给了他一只竹蜻蜓,通过自己的努力,他成功的让竹蜻蜓飞了起来,那一刻他的脸上露出了从未有过的笑容。从此,他刻苦学习,经过不断的努力,他成功的试制和发明了第一架直升飞机。他以行动证实了这一切。

这本书让我感悟到:生命虽然是脆弱的,但只要我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遇到困难时,不退缩,不轻易放弃,就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倾听孩子读后感篇十三

让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家园――读《倾听鸟语》后感?在村中任何地方都能见到树,树上都有成群结队的鸟儿,随时准备进行欢快热闹地“森林音乐会”。不过……文中小作者的家乡,到处都是鸟。田野里,成千上百地一哄而起。在宿舍围墙外满是高大的梧桐树。清晨,许多鸟儿在树上开“音乐会”。不过近几年,因城建改造,鸟儿无家可归。

作者呼吁:请保护我们的鸟类朋友吧,让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家园。小的时候,我们都喜欢捉鸟。记得有一次,我在我家的院子里捉到了一只鸟,并将它装在笼子里。我给它倒了点水,可是,它狂蹦乱跳,又在大叫着。我生气极了说:“这么不给面子,今天不给你吃的!谁叫你乱叫!”第二天,我看见它非常虚弱,只见它望着对面电线杆上的小鸟,嘴里低声鸣叫着,它们似乎在对话。看着眼前的一幕,我终于心软了,做出了最后的决定:放了它。我打开笼子,让它先吃点东西,再将它捧在手心,向着天空放飞了它。只见它张开丰满、美丽的翅膀,向同伴飞去,其他两只小鸟同时也飞了过来。它们在空中快乐地盘旋了一圈后,在我家房顶上站了一会儿就飞走了。假如空中里不见了鸟影,生活里闻不到鸟声,人类将会多么寂寞。多一点爱给鸟类朋友吧,让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家园。

倾听孩子读后感篇十四

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的生命,读了《倾听生命》这本书让我了解了生命的意义。

生命是脆弱的,有时候也是伟大的,在雅安发生特大地震灾害的时候,在电视上看见一座座房屋倒塌,一个个生命就埋在废墟中,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被无情的灾难夺去了生命,其中我看到一个小朋友,身上全是血迹,但当她面对镜头的时候却微笑着说:“我没事,我不哭,我很坚强。”她的笑容温暖了每个人,让大家看到了希望,让我懂得了生命的可贵。当看着解放军叔叔们冒着余震的危险,在灾区救出了一批批受灾的人们,让他们脱离危险,有的解放军叔叔甚至失去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更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伟大。

对于我们来说,要爱惜自己的身体,珍惜自己的生命。有时在新闻中看到有的学生为了一些小事与家人发生争吵,就去伤害自己的身体甚至是放弃自己的生命,这些都是不对的,我们应该在我们有限的生命中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了爱我们的家人,也为了今后更好的去建设我们的祖国。

倾听孩子读后感篇十五

生命?这个词总会让人感觉有一种神秘的感觉。它是一种看不见又摸不着的东西,可是它又是非常重要的东西。

生命,每个人都是拥有这平凡的生命。但是每个人的生命都有着不同的命运,有的人的生命是有缺陷的;有的人生命么是完整的;有的人生命是奇迹的。不管是什么样的生命都值得我们去保护,每一个生命都值得我们去争取它的价值。

列如残奥会,你们不会知道参加这个残奥会的残疾人,他们需要有多少次的决心,锻炼。你们知道吗?他们需要下很大的决心,要战胜心中的虚弱,这是心理问题,就算这关过了,他们还要面对训练。他们的训练要比一般人还要难好多倍,但是他们不怕累,因为他们有一个信念,就是要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证明自己不比任何人弱。当和他们同龄的人在玩乐时,他们却是躲在一个角落里偷偷的在训练。汗一滴一滴地滴下来,可是他们都不在意,一直在想一定要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我曾经读过《给我三天光明》,它是19世纪一位著名的女作家海伦。

倾听孩子读后感篇十六

两个星期前,爸爸妈妈带我凤凰书城买了一本《倾听生命》的书,回家后我如饥似渴的阅读完了这本书。这书里面的每一个故事都打动着我的心。

书里面有一篇关于小百合生长的故事深深吸引着我,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株生长在断崖绝壁上的小百合,她身边的杂草和蜂蝶都认为她只是一株杂草,让小百合不要在做任何的努力,他们对她说即使她开出了再美丽的花,在这个偏僻的地方也无法证明自己的价值,可是小百合不顾这些话,还是努力的生长着,进行坚持每年春天都开出美丽的花朵,她的种子洒满了整个山谷,让这个偏僻的山谷成为人人向往的“百合谷地”。

小百合不顾周围环境的影响,努力坚持着自已的信念,用自已的花朵证明了自己的价值。这让我想到了自己,我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才能掌握更多的知识,在属于自己的位置上做出更多的贡献,让自己像小百合一样为我们生活的地球,生活的土地添上美丽的色彩!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429203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