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悟书籍的内涵和价值所在。读后感要求对书中的细节和情节有准确的记忆和把握,以及对人物形象和情感的深入理解。这是一些经典的读后感范文,从中可以看到不同读者的不同观点和思考。
数学历史读后感篇一
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正如她自己所说,是在两寸象牙上细细的雕刻,它是奥斯汀的代表作。这部反映婚姻问题的小说是作者作品中最受欢迎的一部,也是她本人最喜欢的作品。作品生动的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其社会风情画似的小说不仅在当时吸引着广大的读者,实至今日,仍给读者以独特的艺术享受。她是第一个现实地描绘日常平凡生活中平凡恩的小说家,在英国小说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整部作品没有滂沱的气势,没有曲折跌宕的情节,但就是这种简单,精致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奥斯汀短暂的一生几乎都是在英国的乡间度过的`,也许就是周围朴素,宁静的氛围孕育了她淡然的气质。并不能因为没有丰富的经历,就对她的对于事物的分析能力有所怀疑,读过《傲慢与偏见》的人一定会为她细腻,敏锐的情感所折服。在写《傲慢与偏见》时,她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女孩,难道这不是一种天赋么?她的确很少接触“外界”,但思想存在,想象存在,这一切的存在就足够。
数学历史读后感篇二
最近看了华盛顿邮报的前任女掌门凯瑟琳格雷厄姆的自传――《个人历史》,感触颇深,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这个传奇的女人吧。凯瑟琳出生于一个富有的犹太人家庭,爸爸曾经是华尔街的一位投资家,曾经担任胡佛政府下的美联储主席和第一任的世界银行行长,后来胡佛下台后,仕途失意下购买了当时规模颇小、经营不善的《华盛顿邮报》,之后一直兢兢业业将之经营在盈亏边缘。而她妈妈是当时19世纪代的第一批美国女记者,在文化圈有着丰富的人脉和资源,自己也是个美貌与才华兼具的杰出女性。
这样的出身就决定了凯的不同寻常,虽然她小时候父母抛下他们几个兄弟姐妹开始混华盛顿报圈的时候,对他们几个也疏于管教和照顾。不过随着他们的成长,尤其所有孩子中,唯独她对新闻感兴趣,所以就渐渐和父亲的感情越来越深入。
20多岁凯瑟琳大学毕业后到父亲管理下的华盛顿邮报开始工作,认识了后来的老公菲利普格雷厄姆,当时他刚从哈佛法学院毕业,担任最高法院法官的助理。后来凯嫁给了他,之后他们又经历了二战,菲尔入伍,后来连续生下了四个孩子,拉里、唐、比尔和斯蒂夫,她也成为了一个全职的家庭主妇,只是偶尔还写一些专栏文章,完全成为五六十年代美国主流的家庭妇女造型。她的父母也渐渐老去,因此把华盛顿邮报传给了她的丈夫和她,其中菲尔任发行人。菲尔努力工作把华盛顿邮报从亏损的边缘提升到盈利水平取得了良好的业绩。
这一切在菲尔接近50岁的时候,发生了改变,对于凯来说,可以用晴天霹雳来形容――菲尔得了严重的躁狂抑郁症,开始他们为了他以后的仕途着想,试着隐瞒,并且没有采用积极的药物治疗,而只采用了心理辅导和哲学思辨之类的保守治疗措施,拖延了时间,导致了严重的病情,后来菲尔不仅在婚姻中出轨、大量进行商业并购而且最后用枪自杀了。
我想对任何一个家庭主妇来说,这都是很恐怖的开始。但是凯不但扛了过来,而且接过了父亲和菲尔的衣钵,继续经营着华盛顿邮报。在60-70年代风云突变的美国政坛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她手下的记者抖出了水门事件,掀翻了尼克松;经历了工人大罢工;采访了无数的政要,成为当时世界排名第十三的重要人物。
公司的经营也取得了良好的业绩,成功上市并获得了兼并案等的极大成功。后来成功地将公司传给了她的儿子唐。她八十多岁高龄还参加工作,后来在一次摔倒后才不幸逝世。这本她的自传出版后还获得了普利策奖。
她在书中写到:在一定程度上,我想审视自己的人生,因为我的个人历史包含既出乎意料又不可复制的内容。
我觉得她的成功来自于一些幸运,同时也有她的机遇,更重要的也有她个人的努力,至少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吧:
1、她周围高质量的圈子导致了她的成功
凯的父母无疑在当时都是很牛逼的人物,她也得到了当时最好的教育,而她母亲的前卫性导致她并不像多数当时的妇女一样只着眼于家庭生活。
而她婚前混的.圈子是青年精英聚集,所以后来遇到了她的老公菲尔。而菲尔的哈佛法学院背景+父母的华盛顿邮报背景无疑将她推进了美国的政商圈。
在她主管华盛顿邮报以后,她和她周围的记者精英等等一起可以主导美国的政坛舆论走向,每一届总统候选人都需要跟他们取得良好的关系。亨利基辛格、巴菲特、杰奎琳肯尼迪这些我们觉得超级大腕的人物,都和她是朋友而已。
她也可以很容易把某人带入社交圈,从她和巴菲特的互惠互利关系上就可以看出来:巴菲特教她财经知识,帮她收购兼并企业,她把巴菲特带入华盛顿的社交圈,和当时老布什的夫人芭芭拉布什等一起吃饭。
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说,由于她的出身和她自己所处的阶层导致了她可以对很多关键事物发挥巨大的影响力。这个对于任何一个普通人来说同样适用:选择牛逼的圈子,当你可以进入以后,你自己也就逐渐变得牛逼起来,拥有资源并且发挥影响力是成功的第一步。选择朋友,培养人脉,增加自己的影响力可能对于所谓的成功至关重要。
2、大的背景与环境
凯的个人生涯中经历了二战、越战、水门事件、60-70年代的妇女解放运动等等,她在这个时代之中,把握了美国新闻、电视媒体的高速发展阶段。当时的朝阳产业使得她和她的同仁有发挥的广阔空间。她的选择无疑也是明智的。
3、凯个人的努力
凯本身是个犹太人,在美国社会中遭受的歧视。
她的丈夫菲尔在死前的2年出轨给她生活蒙上了阴影。
菲尔的狂躁抑郁症长期只有她一个人知道,承受了很大的压力。
她曾经是她当时唯一的一名女性经营者,很多与会场合唯一的女性。
她从对经营一无所知到接受经营而且成绩斐然,有时候是命运在推动着她,有时候又是她自己在推动着自己的命运,她作为女性觉醒的见证者和推动者,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这本书看起来其实有点囫囵吞枣,因为太多的人名和背景知识还不是非常清晰,但是在主干的脉络里,感受到了凯的传奇,而这本书也揭开了美国上流社会政治生活的小小一角,让我们得以一窥究竟。
最大的感触其实是女人一定不要给自己的生活定下框框,要多给自己一些机会去承担责任或者挑战自我;而对于不了解的环境与个人,不要先入为主,每个人都值得我们去了解;同时,她的经历说明,对一个女人而言,婚姻家庭并不是真的全部,每个女人都完全可以拥有更广阔的世界:可以寄托内心的事业,优秀的朋友与同仁,财富上的自由,父母子女快乐的家庭生活都可以带给我们幸福。
总的来说这是一本带给我们勇气,颇有女权意味的好书吧。
数学历史读后感篇三
寒假期间我读完了《吴姐姐讲历史故事4》,了解了好多历史故事,也明白了好多道理。
我特别佩服隋文帝杨坚的聪明才智。他建立隋朝,统一中国,第一次实现了中国大范围内的多民族统一。他开创了科举考试制度,制定了律法。开启了隋唐盛世之门。我也十分痛恨隋炀帝杨广的铺张浪费,但同时我也很惊讶他策划修建的大运河的宏伟。大运河把长江、黄河、海河、淮河还有钱塘江连接起来。使人们便利了交通运输,实现了货通天下,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隋炀帝有功也有过,“金无足尺,人无完人”让我知道正确看待历史。
读完这本书,不仅了解了这段历史,还从历史中懂得了做人的道理,生活中,我们要亲近那些品德好的人,远离那些品质恶劣的人,还有,品德是人生的必修课,做人首先要最品德高尚的人。
数学历史读后感篇四
1.听课
实习第一周,主题就是听课。我的指导老师是一个资深的老教师,持重、老练、张弛有度,在教学方面颇有心得。听来看似平淡无味的课,却总让我回味无穷,看来还真是'姜还是老的辣'!当然,我也有去听不少新老师的课,相比起来,无论是课堂气氛还是课程本身都生动得多,师生互动、影视、动画…却大多流于形式。而且新老师都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他们都想竭尽所能地把他们所知晓的东西毫无保留地教给学生,所以课堂内容都显得相当厚实,教师语速也相对快很多。但是遗憾的是他们毕竟高估了学生们的接纳能力,多反倒什么都理不清。另外,讲的内容如果太泛的话,久而久之,我觉得学生反倒很难培养判断重点难点的能力。当然,新老师带来的一些课堂新元素还是很值得一些老教师借鉴的,只是要注意把握那个度和效。
国庆回来,我们大多实习生就都陆陆续续地开始讲新课了。以前在学校都是听本专业的部分同学讲课,觉得也就这样吧。实习期间,听了其它专业实习生的课,方觉自己真的是井底之蛙。看来我们平时真的应该多去听其他人的课,才能及时发现差距,找出紧迫感。像是义洪的课,听完我就大感自愧不如,那个老练、激情和魄力,暂时只有艳羡的份了。另外,通过看其他实习生上课,还可以发现自己其实也存在类似这样那样的问题,比方说语速偏快,条理不够清晰,过渡不够自然等。毕竟,当局时迷,旁观时清。
2.备课
一节好的课,课程设计很重要,所以,备课的功夫很关键。现在网上的教案、教件资源相当丰富,捡现成的当然不是不可以,不过要经过精心筛选,融入自己的设计,把握自己的侧重,展现自身的风格。毕竟,别人的东西,你不一定适合。这是一种比较省时的选择了,不过这样的话,还是有可能课件做成了,你却还不是很清楚要怎么讲才更显perfect。最好就是先读透课本,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自己的思路,自己制作课件。这样,课件做完了,你也已经很清楚这节课该怎么讲了。这个方法是我从义洪那里学到的,我发现真的很受用。往往我自己东拼西凑出来了课件到讲课时还是很犯难,但有一次我用了义洪自己做的课件来上课,我几乎是拿了课件就直接用,连课都不用备了。看来,以后在备课方面,我还是要多跟义洪取取经才行。
3.上课
两个月的实习,我新课总共上了五节,另外还上了12节重复课。
第一次上课,我印象深刻。那节课是评讲月考的历史试卷,本来是件很轻松的活儿,在没上课之前我也一直很平静,很自信。可是当老师向大家介绍我是华师大某某实习生的时候,学生们不知为啥格外激动,一个劲地拍手叫好。他们的兴奋反倒让我倍感压力,可能是怕自己等会的表现会不孚众望吧。所以,在课开始的几分钟,我有点发晕,只感觉下面黑压压一片,根本不敢定睛看他们。后来有个学生很乖地说了句'老师不要紧张',我才开始慢慢抬头看下面,他们都微笑地盯着我听我讲,我自认为的紧张气氛这才开始觉得慢慢轻松愉快了起来。放松了情绪之后,我的思维也开始活跃了起来。后来的几节课,通过自己反复的实践、体会、总结和改进,我对课堂的掌控在各个方面都好了很多。看来纸上谈兵倒不如直接上阵磨枪,才能通过实践发现问题,加以改进。
而关于正式上的新课,我记得当时我的心理压力是挺大的,因为同样的科目,义洪讲得相当好,听完后,老师只是点出了他三个细节上的不足:语速可以再慢一点,条理可以再清晰一点,过渡可以再自然一点。我自认为我讲课的老练、激情和魄力是不敢和义洪相提并论的,所以我尽量在细节上加以完善,尤其是义洪讲课中出现的问题,后来老师的评价也很不错。看来讲课也该是各有各的风格,扬长避短,学不来义洪的激情魄力,我可以用连贯的情节结构吸引学生。
另外,我发现,上课对着不同气氛的群体讲课,效果真的很不一样。而怎样实现课堂的最优化呢?这个问题在实习一开始一直困扰着我,后来还是老师的一句话点醒了我:根本问题就出在气氛,也就是学生的回应,而学生是可变因素。后来,我就根据老师的建议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多注意和不同的学生互动,发现有一些人上课没什么反应只是因为跟你不熟。而一旦发现老师其实还是有关注自己的,他就会很积极,而我,作为教师,面对活跃的课堂和学生百变的思维,自己的思路也自然会开阔很多。而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了主动学习,他对课堂知识的接纳能力也大了很多,我上一节课的实际收效也明显提高了。
还想措之微词的是,这么多课上下来,嗓子真的受不了啊,差点没失声。看来以后要真的做了老师,怎样更好地保护好嗓子也是个学问呐。
二、班主任工作篇
1.班级管理基本情况
所带班级高一7班,属于平行班,全班共57人数,男女比例均衡。作为实习班主任,我积极与原班主任、班干部及其他同学沟通,参与班级管理和活动,在三天内就大致了解了本班的基本情况,并制定了较为详细的班主任工作计划。实习期间,我坚持和学生们的谈心,了解、跟进他们各方面的情况,及时帮助解决他们学习、生活中的困惑。
2.主要任务
协助班主任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进行管理,如早读、午读、晚修、中间操、日常清洁、穿着校服情况和自行车的摆放等;跟进学生各科作业及考试情况;坚持和学生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或困惑并及时帮助解决;每天留意学生的身体状态,督促他们量体温,严防甲流;召开主题班会,进行班级文化建设等。
3.日常工作
班主任的日常工作包括许多方面,其中最琐碎的就是协助班主任,巡查每天的早读、午读、晚修、中间操、日常清洁、穿着校服情况和自行车的摆放;及时向科代表了解学生的作业情况;每天留意学生的身体状态,督促他们量体温,严防甲流等。我基本上能坚持,一方面对学生加以监督,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这些时间跟学生近距离交流,促进相互了解。此外,对于内宿生的生活也有所关注,他们长期远离家庭,教师就必须尽量在宿舍为他们营造家庭般的温暖和气氛。所以我经常与宿管委员交流沟通,以了解情况。
数学历史读后感篇五
今天,我读了《林汉达历史故事集》这本书中“破釜沉舟”这一个小故事,这个小故事情节曲折,内容有趣。
“破釜沉舟”这个小故事主要讲了:赵国向楚怀王发出求救,于是,他便派项羽去救赵国。楚怀王担心项羽脾气太暴躁,不容易管束,在路上,他派了一个叫宋义的大将看管项羽,他还为将士们定了规矩,不能有人违抗楚怀王的命令,如果违抗命令,就得砍头。到了赵国,项羽让宋义赶紧救赵国,可宋义仍然喝酒作乐,项羽非常生气,杀了宋义,砸了锅,沉了船,没有退路的将士们全都向前冲去,不断厮杀,果然,他们不负众望打了三天,赢了九场,还救下了赵国。
读了这篇故事,我明白了做事要一鼓作气,不能像宋义一样,做事拖拖拉拉,要力所能及,以自己最快的速度完成每一件事情,希望大家可以学习项羽做某一件事时,为了成功,不给自己留退路,鼓励自己向前冲,最终才能取得成功。不过我们不能像项羽脾气那么暴躁呀!
数学历史读后感篇六
今天,我读完了《吴姐姐讲历史故事》第十一册,它是吴碧涵姐姐写得。《吴姐姐讲历史故事》讲的全是真真实实、有凭有据、经过再三详密考证的历史。绝不止是将文言文译为白话,更不是传说演义、细说小说。
随后,每天睡觉前,我就拿着《吴姐姐讲历史故事》,于是知道了朱元璋对大臣的凶狠,知道了元妙观那不是素面的素面,知道了朱刘之间的友谊,知道了方孝孺的孝顺,但是我最喜欢看还是运用智慧,打败敌人的故事。类似于《鄱阳湖大战》、《南兵撞到冰墙》等等。
而这中间也有一些名言名句:弱者等待机会,强者创造机会;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读完这本书,不仅了解了这段历史,还从历史中懂得了做人的道理,生活中,我们要亲近那些品德好的人,远离那些品质恶劣的人,还有,品德是人生的必修课,做人首先要最品德高尚的人。
数学历史读后感篇七
《林汉达历史故事集》是一本历史故事丛书,它的故事中用的都是白话文,听起来很顺耳,读起来很上口,它的参照物都是正史,如《史记》里面没有写像《桃园结义》这样的野史,一个个小故事串连起来就栩栩如生的描述了从商朝到汉朝的经过。
读这样的'史书令我增长了许多历史知识,认识了像赵盾这样的不二忠臣,也认识了像图岸贾这样的小人;我懂得了历史上没有好与坏,只有功与过。什么是忠,什么是仁,什么是昏。像晋灵公被图岸贾带坏了,让我领悟到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读这本书如同听故事一样,秦始皇暴虐成性,终究失去了江山。刘备三顾茅庐,终于打到了诸葛亮,让我明白了,只要有诚意,就一定会打动别人。而有些小人,一时讨皇上的欢喜,却遗臭万年;相反,有的忠臣一时忠言逆耳,却名垂青史。
数学历史读后感篇八
这个寒假,我看了着名作家林汉达所编撰的《中国历史故事集》,下面是我对这本书的读书笔记和自己的心得。
1,它读起来很顺口,就和听普通的故事一样,读起来很流畅,不像其他的历史读物,读起来稍有些拗口。所以,说它是一本历史读物,还不如说它是一本故事书。
2,它的故事情节比一般历史读物生动。前前后后几个故事,都彼此串联起来,让我读了一篇,还想读一篇。有一次,我连续读了一个多小时。从春秋时期一直写到三国时期,都是这样。往往前一篇篇末说到的一个人名,后一篇,就与故事内容息息相关。
3,所撰写的历史详细并取材于正史。书中记述了从春秋到三国一千多年的几乎所有重要事件。而且都是在正史上有记录的事件,像原来《三国演义》中记述的“桃园结义”“草船借箭”在书中都没有出现。
4,插图精美。往往我们在读历史读物时看到的几乎都是满篇的文字,没什么插图,让人觉得枯燥无味。而这本书,不仅附带了三四十幅插图,而且在每一章的最后,都有该时期的一幅地图。如:在《战国故事》一章的末尾,附有一张战国地图。
以上就是我认为这本书的精彩之处。
读了这本书,我也许才真正的理解这一千多年的历史。才真正理解了这一千多年灿烂辉煌的文化。
数学历史读后感篇九
读《曾国藩传》前,觉得曾国藩只是个众人皆知、无人不晓“卖国贼”,勾不起我阅读兴趣。但翻阅数页之后,似乎有点爱不释手了。
从国家和民族角度而言,曾国藩确是个置民族安危、人民利益不顾,屈服于西方列强对华政策而又竭力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卖国贼”。对于其一生罪恶我觉得不应该归咎于他个人品质,而具有历史性和社会性,由他出身半殖民地条件下地主阶级决定。从个人角度而言,我觉得曾国藩是个修养颇高,有头脑、有远见和有谋略人物。
他一生经历大致可以分成七个阶段:跻身六曹、创建湘军、坐困江西、决战安庆、攻陷天京、剿捻失败和抑郁而死,可谓有起有伏,人生变数无穷,读之颇有感触。
首先,曾国藩精通古文,广泛猎读,在学术上向很多当时有名人士请教,这些不仅增长了个人方面见识,也大大提高了个人声望。曾国藩能如此顺利成为二品官,一方面是由于自身勤奋好学和聪明能干,另一方面是由于受到穆彰阿垂青和举荐。也许是这一切对于曾国藩来说太顺利了,造就了他当初锋芒毕露、自恃清高性格,使他在坐困江西期间处处碰壁、受到地方官员百般排挤和刁难。
其次,曾国藩经过一年大彻大悟再度出山,受命为钦差大臣和两江总督,为其大展夙志提供了舞台。其实曾国藩受命为两江总督是清政府为形势所逼,迫不得已,由于清政府所依靠镇压太平天国江南大营就在此时溃败,只能依靠曾国藩集团所创建湘军来镇压太平天国了。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机会永远垂青于有准备人。
再次,湘军攻陷天京以后,曾国藩自剪羽翼,释清廷疑忌,自保末路,足见其经验丰富,政治嗅觉之灵敏,审事详明,处事果断。
最后,曾国藩是个爱才如命,求才若渴贤人。行军打仗,每到一地,必广为访案,凡具一技之长者,必设法延至,收为己用;闻有德才并兼者,更不惜重金,驰书礼聘。他还能虚心纳言,鼓励众幕僚直言敢谏,故能收到集思广益效果。他在事业上能够取得如此成功,与其有很大关系。
读此书不仅让我对曾国藩有了更为全面、细致了解,从中受到不少启迪,而且加深了我对近代清朝历史认识,同时引起我对那拉氏——慈禧太后兴趣。
数学历史读后感篇十
在历史长河中,不同的时期会涌现出不同的杰出人物。他们是灿烂的群星,闪烁出绮丽的光芒,照耀着人类。他们每个人的故事都是一本生动、有趣、神奇的教科书。《中国历史名人传》这本书让我了解了他们精彩的世界,从此有了远大的.理想。
岳飞是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人,他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我特别崇拜他。母亲从小教育他要热爱祖国,在他的后背刻下了“精忠报国”四个字,这四个字一直激励他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最后抗金英雄没有死在战场上,却死在了他誓死效忠的昏君手里,这是岳飞的悲剧,也是中华民族的悲剧。
读完《中国历史名人传》这本书,我感觉到名人的丰功伟绩或英勇事迹背后,都有着他们付出的汗水和心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未来的道路上,我们要不断拼搏,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数学历史读后感篇十一
一部大部头作品或许真的是一场灾难。对于读者来说,大部头会让他的头脑混乱已极,会使他的心灵受到海啸地震的危害。希罗多德的作品对于现今被手机媒体娱乐冲击戕害的我们来说更是如此,读者或许会再次感受到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中关于起名的迷宫所带来的苦恼。但这也许还不是最大的阻碍。《百年孤独》中的人名或许会让一些读者放弃它,《历史》却能让人全部读完。因为《历史》更像是许多条微博或者博客文章的集合——既然许多人说它琐碎、硬凑——那么就没理由不会读完他的博客,如果读者喜爱故事的话。
如今我们更爱刷刷新闻或者段子,但那不是生活必需,只是娱乐的一种,因此尽管看了很多新闻,耸人听闻的事情却往往能够喧嚣舆论。人们早上看下午忘使得他们很难在脑子里对类似事件进行归纳整理,思考发现事情背后的规律。这样的能力并不使人人成为思想家哲学家,不一定要能说出来写出来,但能使人在滑进危言耸听的泥沼之前稳住阵脚。
这样的能力却恰恰是阅读《历史》所必需的,一个博客作者往往有他自己一以贯之和发展的观念和“哲学”,对《历史》中的许多故事进行对应观照我们也能揣摩到希氏的哲学教育。
通用的“希波战争史”这个副题有相当大的误导,会令读者以为书里所写的不过是波斯帝国与希腊地区的战争经过和结局。但这不过是希氏著作蓝图中的一部分,甚至是无足轻重的一部分。尽管这部分占了全书一半篇章,但我们应该发现在这部分里军事的描述并不为重,且有含糊和断层的地方,在这部分,他也总是不失时机地穿插许多故事。
许多经典作品的开头总是不容忽视,在开头作者总是概括、暗示了他所要写的所有:“其所以要发表这些研究成果,是为了保存人类过去的所作所为,使之不至于随时光流逝而被人淡忘,为了使希腊人和异族人的那些值得赞叹的丰功伟绩不致失去其应有的荣光,特别是为了把他们相互争斗的原因记载下来。”
让我们这段话精简一下,他所要写的,首先是人类能够永久流传的“东西”,其次是希波战争的原因。
《历史》表面上是以时间顺序叙事写作,但他穿插的故事却破坏了时间顺序,这些故事互相呼应,像满是镜子的房间,像一幅扑克,无穷无尽,做到了真正能够永久流传。《百年孤独》与它在深层次上不无联系。正因如此,阅读过一遍之后,这本书可以在任意地方打开,找到一个线头,尽情地去阅读。所谓思想是可以说清楚的,但故事的美并不只在思想,它有它的结构和形式,从结构和形式里它有说不尽的尽头。
吉本的赞誉是“《历史》有时候是给儿童看的,有时候是给哲学家看的。”
写给儿童看的,已经从许多“怨言”中得到了部分回答:故事性太强,甚至过于琐碎,且不太可靠。而儿童是爱听故事的,《历史》中许多故事和后来的经典民间传说和童话都有相似之处,如果单把其中的故事拿来讲给儿童,相比儿童一定会喜欢。
不能否认故事是儿童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事情,是最先对儿童进行教育环节。这就牵扯到如何为儿童选择故事、以怎么样的标准去选择的问题。又要回到作品开始的那段话了,而这问题也就被回答了。
历史书籍读后感1000字
数学历史读后感篇十二
《中国历史故事》是我的启蒙篇,是我“不说话的老师”,是它帮助我打开了知识的大门,是它让我知道了中国的悠久历史。书中有许多历史故事:晏子使楚、风流才子司马相如、周武王伐纣等。这些故事有的充分体现了古代人民的足智多谋,有的表现了友谊的珍贵,还有的是讲一些尔虞我诈的故事。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晏子使楚》。
我佩服晏子善于言辞的'本领,他话中有意,意中有话。他刚到楚国,见到楚王有意不开城门,让他钻狗洞。但他对接待的人说:“这是狗洞,不是城门,我要是访问狗国,当然得钻狗洞。我在这里等一会儿,你们去问问你们的楚王,楚国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国家。”这短短的几句话中竟含着楚国开城门是国家,开狗洞是狗国的意思。楚王肯定知道如果不开城门的话,他就成了狗国的狗王。楚王迫于无奈,为了能保住楚国和自己的尊严,楚王只好吩咐下人去开城门,把晏子迎接进来。
晏子的爱国精神更是可敬的,楚王故意让他的武士押着囚犯在他们吃得很开心的时候走过,这时,楚王假惺惺地问武士:“这个囚犯犯的是什么罪、是哪里人?”武士说:“是个强盗,齐国人。”这样一说,楚王就可以顺理成章地说齐国人没出息。晏子并不认输,马上反驳,举橘子在淮南和在淮北长得不一样是因为水土不同,来说明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在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也是因为水土不同的原因。这样既有力地反驳了楚王的侮辱,又维护了齐国的尊严。这样使楚王不得不尊重晏子了。
这个故事让我有很大的感触,在晏子和楚王的唇枪舌战、争锋相对中,一个是聪明机智、胆略过人、维护国家尊严的使臣;一个是傲慢专横、骄傲自大的君王,谁赢谁输,谁好谁坏,显而易见。晏子是我学习的好榜样。
今天,我读了著名的《凿壁借光》的故事,很受启发。
《凿壁借光》包括了两则短小的故事。第一则是匡衡勤奋好学,可他家里却没有蜡烛照明,邻居家的烛光又照不到他家。因为匡衡求学心迫切,就在自家墙上打了个洞,可以借助从邻居家引出来的微弱烛光来看书,于是匡衡高兴的拿书照着烛的亮光便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第二则是说,同乡有一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家里有很多好书,对书“求贤若渴”的匡衡听说了,就去给他辛勤劳作做义工。主人很奇怪,就问他为什么“而不求偿”?匡衡说:“我希望能换取您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因此深受感动,便把书借给他读。由于匡衡勤奋刻苦认真求学,终于成了一位大文学家。
这篇短文通过匡衡“穿壁引光而读书”,“无偿帮佣求书读”两则故事说明匡衡对读书的无比渴求,对学习的无比热爱。这两则故事都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人只要有一颗爱读书,读好书的心,加上认真、刻苦、勤奋,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我们学习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事例,也有很多像或不像匡衡这样学习的人。
我们班有一位同学叫冯书强,他是一个学习极不认真的人。有一次,数学老师布置了好多作业,里面还有思考题。他一看,心想:没什么,这些算的了什么?什么能难的住本人?可当他做题的时候,傻了眼。因为其中有一题太难,不会做。可他连想都不想,对自己说:“不写这一题不就行了嘛!”这一题太难,不写,这一题也太难,也不写……凡是难题不会的,他都绕过去,不做。到期末考试的时候,捧了一个圆圆的大鸭蛋回家了。
我们班还有一位同学叫江冰婵,她虽然不是很聪明,可她有一种信念——只要我认真,只要我努力,我就能行,我就最棒!老师每次布置的作业她都会认真完成,遇到难题动一下脑筋,实在不会第二天早上也会主动去请教老师。就这样,期末考试考了100分高兴的回家给爸爸妈妈报喜。
这两个同学的事例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只有刻苦读书,勤奋学习,勇于克服困难的人才能获得成功。
我们应该学习匡衡克服困难,刻苦读书,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精神,胸怀大志,勤奋学习,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有知识有文化有本领的人。
数学历史读后感篇十三
几个朋友坐在一起,最有趣的话题莫过于回忆过往的快乐时光,一个公司的人坐在一起,最有趣的话题莫过于回忆血泪奋斗史,当一个民族的人坐在一起,当一个国家的人坐在一起,当全世界人都坐在一起,最有趣的事情就应该是回忆一个民族的历史,一个国家的历史,然后自然而然的是全人类的历史。
《世界历史》就是在做这件事情。
不知什么时候,我开始关注历史,以前都只看国家历史,像《中国上下五千年》之类的,而现在,我看了一本跨越国家的《世界历史》,《世界历史》这本书是我偶然一次在图书馆看到的,讲了不同地区的不同历史,主要分为全局概览、学科介绍、不同认识、时期划分、 发展方向和读物推荐这几个部分,全局概览里面包含史前时期的人类、古代文明的出现、帝国与征服、走向繁盛的封建国家和漫长的中世纪,而不同认识里面包括有人类早期、宗教时代和地理大发现(新航路开辟)后,教会我们以世界全局的观点看问题,用全新视角来看待世界历史。
在阅读《世界历史》的过程中,我无法对具体历史做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所只能有一些印象式的感悟,当这些感悟印证到了现实和自己所了解的中国历史,便有了下面的读后感。
那么,什么是世界历史呢?世界历史是历史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内容为对人类历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体的过程进行系统探讨和阐述。世界历史学科的主要任务是以世界全局的观点,综合考察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历史,运用相关学科如文化人类学、考古学的成果,研究和阐明人类历史的演变,揭示演变的规律和趋向。
在中国,约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主要由于历史专业的分工,人们习惯于把中国史和世界史对举,几乎把世界历史作为外国历史的代称。实际上,世界历史绝非把中国历史排除在外的域外史,而中国历史也和所有其他国家历史一样,是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全过程的组成部分之一。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这真是一句不可改变的真理。
世界几万年历史中,我最有感触的是资本主义社会时代,也就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候。马克思是近代一个著名哲学家,曾写过《资本论》一书,这本书揭露了资本家剥削的秘密,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不可克服的矛盾,给无产阶级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但是,1883年3月,这位伟大的革命导师、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逝世了,虽然后来恩格斯继承他的思想革命事业,但是没了马克思,那些资本家会趁势加大力度地剥削无产阶级,世界也将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其实,不仅是马克思在世的那时候存在这种资本主义,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而中国却是半资本主义半社会主义制度国家。那究竟什么是资本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呢?资本主义的特点是私有制,也就是一条道路可以是一个人拥有的,自己的。这叫做“垄断”。而社会主义制度就是公有制,就像公家学校、公家医院,所有的这些都由政府管理,不能出现私人拥有的现象。现在,欧洲、美洲国家基本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亚洲国家却是社会主义制度。
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纵向发展方面和横向发展方面。这里说的纵向发展,是指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马克思主义者根据人类社会内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基本矛盾的不同性质,把人类历史发展的诸阶段区分为原始公社制、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制和共产主义制五种生产方式和与之相应的五种社会形态。它们构成一个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纵向序列。这个纵向序列并非一个机械的程式,不是所有民族、国家或地区的历都一无例外地按着这个序列向前发展。有的没有经历某一阶段;有的长期停顿于某一阶段;即使属于同一阶段,其发展形式又往往互有差异。但是不同民族、国家或地区在历史上的多样性,和世界历史的统一性并非互不相容的矛盾。总的说来,人类历史由低级社会形态向高级社会形态的更迭发展,由原始的无阶级社会到直接生产者遭受不同形式奴役和剥削的阶级社会,又由阶级社会到未来共产主义没有奴役和剥削的无阶级社会,尽管形式各异,先后不一,这个纵向发展的总的过程,却仍然具有普遍的、规律性的意义。基于这一理解,马克思主义史学在阐明人类历史的纵向发展方面已经作出了不少可贵的成绩。
数学历史读后感篇十四
暑假的时候,表姐帮我卖了这本《中国历史故事》,我爱不释手.之后,我就利用空闲的时间去阅读.
《中国历史故事》主要讲的是:发生在很久以前的战争、思想、品德的一些小故事,从这些小故事让我明白了许多关于做人、关于学习、关于生活等方面的道理.
在《中国历史故事》这本书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铁杵磨成针》的故事,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做事要有耐心,不能半途而废,就像故事中的老婆婆一样.
读了《中国历史故事》让我懂得了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
数学历史读后感篇十五
在上个学期该放寒假的时候,杨老师带着几个同学去了我们学校的图书馆里借了书,这些书的名字就叫做《吴姐姐讲历史故事》老师拿了两种,一种写的是唐五代,另一种写的是隋唐。我拿的是唐五代。
我觉得《吴姐姐讲历史故事》这套书非常好看。作者用巧妙的语言讲了许多历史,让历史不枯燥了,并且让我们学到了许多历史知识。我看完了唐五代,就跟李子木换了书,看隋唐了。
让我印象很深的是《新年的突袭》这一篇。这个故事讲了:隋朝大军一直想渡过长江去攻打陈军,可是一直找不到时机。隋朝有一名大将叫做贺弼若。他趁着过年的时候,带着隋军悄悄地渡了江,去攻打陈军。虽然陈朝人听见有整军上马的声音,却懒得去查个究竟。就这样隋军就轻而易举得拿下了采石。
之后,杨广和杨素一起陷害了杨勇,使杨广当上了太子。到了五百零四年的时候,隋文帝(也就是杨坚)得了重病,不久后又得知杨勇是被陷害的,准备废掉杨广。杨广得知后就把文帝杀害了,杨广登上了王位。之后,人民们不满杨广的残暴,纷纷起义,最后杨广被令狐行达用他的丝巾把他杀死了。之后,李渊得到了王位建立了唐朝。
这本书非常好看,你一定要看哦!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4333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