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城市发展和城市建设论文(汇总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28 19:12:02
最新城市发展和城市建设论文(汇总16篇)
时间:2023-10-28 19:12:02     小编:JQ文豪

总结是对过去的回顾,是未来的规划的基础,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写总结时,可以结合实际案例或具体事例来进行阐述。在这里为大家分享一些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城市发展和城市建设论文篇一

智慧城市是把物联网和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这些信息网通有机结合在一起,由数据当作城市重点要素,从而达到技术和产业以及服务于管理,还有生活方面的智能化目标。其核心理念就是以人为本,注重经济和社会以及环境这三者的共同发展。还包含政务和交通以及医疗和教育,还有环保这些功能,智慧政务指的是政府应用信息通信这项技术,完善组织构造和运行制度,解决各个部门之间信息孤岛这种情况,促使管理和服务都能够网络化,从而不断提升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因此,下面将对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趋势深入分析。

一、智慧城市建设

我们能够发现,智慧城市构建主要包含六种主要的内容,重点包含云计算数据核心和基础通信与终端以及运用系统,还有物联网和业务支持平台。

(一)云计算数据核心

云计算数据核心属于承载和智慧化的运用,组成多个支持功能的中心基本设施,一方面承载多种物联网和三网融合等一系列的数据,最主要的是承载用户行为数据,组成智慧化运用的重点能力。

(二)基础通信网络

基础通信网络包含宽带连接和承载,还有传输这些有限宽带网络。例如,4g蜂窝和通信网络,还有无线wifi全覆盖。

(三)终端

这里所说的终端包含电话和电视以及物联网等终端等。

(四)业务支持平台

支持多种智慧化运用的业务,包含订单和用户以及服务方面的管理,还有多种基础能力支持,例如,数据库和基础管理运用系统等等。

(五)物联网

物联网传送和聚集,还有信息收集和保存以及预处理这些系统。

(六)经典应用系统

经典应用系统重点包含多种应用系统,例如,管理和一卡通以及监控和三网融合这些应用,还有智能物流。对其进行简单的概括,可以将云计算数据核心当做重点,由物联网当作触角,由wifi和4g无线全覆盖和掼蛋通信当做快速信息路径,建设智慧城市区域。智慧城市当中基本设备的继承重点分成基本设备层和感知层以及网络层,还有平台层和实际运用层。将感应器放到电网和铁路以及桥梁和隧道,还有公路与供水等多种物体当中,同时被泛在连接,构成物联网物联网。利用感知层,把不一样环境下感应器汇聚到智慧城市信息处理构成架构,依靠公共通信网络,由数据行当作中心,经过多连接终端,完成泛在接入,面对服务端到端体系架构。

二、智慧城市发展趋势

智慧城市在经营以及服务的过程中当中,存在几个重点要素,分别是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扮演着经营方和服务提供方的角色,云计算个基本设备服务提供方和云计算运用服务提供方,保证智慧城市能够稳定健康的发展,一定要坚持上面这四个重点,云计算基本设备服务提供商家和云计算运用服务提供商家,可以思维一体,一起促进集中化和集约化以及规模化和创新型的智慧城市良好生态环境。

(一)政府

政府属于智慧城市带头机构,一定要拥有智慧城市建设和运用还有服务进程进行暗度管理以及改进和综合多想应用,构成城市整体有序发展的合力。

(二)经营方与服务方

我们可以知道,由于社会信息化运用不断深入发展,信息通信服务想要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必须要对应用方面加以创新,使运营更加稳定,提升平台的开放程度和服务质量,做到资源上的共享,对于智慧城市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一定要拥有有力地智慧城市经营和服务方,实际上也是智慧城市的实施者,主要的工作就是带头实施,总体规划,确保运营的安全程度和服务质量,还有服务延伸和需要采集这些。

(三)云计算基本设备服务提供方

重点注重于投资规模化建设,改进运营和服务的质量,确保按照制度做事,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构建完善的安全信息以及监督管理方式。

(四)云计算运用服务提供者

云计算运用服务提供者必须要提供具有创新性和开放性,还有共享性的云计算运用服务以及行业运用服务。

(五)多方面协同

政府方面一定要提高多种政策之间的衔接与协同,构成政策体系,智慧城市正常进行关系到多个行业,各个主管部门必要制定相应的行标和规定,不断加强其协同性。目前信息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的程度还不是很高,还要进一步提高信息之间的融合。

(六)技术人才

云计算行业这个行业正在不断快速的增长,这种快速的增长促使云计算工作在进行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缺少相应的人才,人才不足将会限制云计算的发展,因此,未来我国应该培养更多云计算方面的高素质人才。

(七)安全模式与用户惯性

云计算安全方面的问题属于云计是商业发展当中核心的问题,因为云是对外不透明,其服务提供在业务方面并没有进行仔细的说明,怎样在内部it支持中为业务系统提供安全可靠,数据分离这是对于云计算造成影响的核心因素,并且用户习惯还不是十分成熟,必须要加强这方面的培养。

三、结束语

通过本文对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趋势的进一步分析与阐述,使我们了解到由于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正在持续发展,人们居住环境和资源以及能源,还有城市运转这些问题慢慢暴露出来,以往基本设施以及城市管理方法根本没有办法合理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新问题。由物联网和互联网以及大数据和与计算这些新的信息通讯技术当作核心的智慧城市建设是对应上面问题的解决方式。并且智慧城市拥有智慧政务和交通以及医疗和教育,还有环保这些根本功能。因此,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给智慧城市建设和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参考文献:

[1]顾成城.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现状及空间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

[2]涂旭明.浙江省智慧城市建设实现路径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4.

城市发展和城市建设论文篇二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将是下一个推动世界高速发展的“重要生产力”,是继通信网之后的另一个万亿级市场。

物联网借助三项关键技术,传感器技术、rfid无线射频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在日常生活及产业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并且带动这些产业升级、发展与繁荣。

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环境监测、路灯照明管控、景观照明管控、楼宇照明管控、广场照明管控、老人护理、个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监测、食品溯源、敌情侦查和情报搜集等多个领域。

人们在家可以享受到更舒适的家居环境,家电可以通过手机app控制与管理,身处千里之外,可以随时随地查看房屋状况,甚至可以远程喂养你的宠物,完善的安防系统,让您能够随时知道家中是否有火灾、煤气泄漏、漏水、房屋被撬,甚至下雨天,窗户可以自动关闭,而这都是借助物联网实现的,而这一天,已经到来。

当然,还有智能物流与智能医疗,城市货物与快递纳入云端大系统,对货物进行全方位扫描与监控,货物运到哪,在那一辆车上,驾驶员是谁,还有多少分钟到达,都可以通过手机app、web查看。老百姓关心的医疗也得到充分发挥,各种远程医疗设备可以走入家庭,人们不需要到医院排队挂号,在家就可以享受到医疗检查,医生可以在远程对人们的健康状况做出判断,并且人们的健康状态汇总到城市云端,在各个医院都可以联网查看,方便医生快速做出判断。而这,不是将来,而是现在。

物联网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实现智慧城市,许多基于物联网的产业和应用都是服务于智慧城市的主流应用的。物联网技术创新发展是城市建设的稳定技术基础,城市智慧化发展也使得物联网技术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智慧城市囊括智慧能源、智慧交通、智慧水务、智慧公共服务、智慧建筑和家居、智慧集成六大领域,打造智慧城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涵盖各种关系和价值 链。施耐德电气会从全局角度出发,统筹协作政府、企业等不同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整合多方需求,实现资源、利益最优化,并通过设计融资、人才发展模式,助 力城市实现全方位发展模式。

城市发展和城市建设论文篇三

摘要:智慧城市建设以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为基础,包含了众多领域,各个领域之间有机互联,互为整体,是现代城市发展的主流方向。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开展如火如荼,但仍存在一定问题,需要多种举措稳步推进。

关键词:智慧城市 智能交通系统 智慧医疗系统 智能电网 发展前景

一、发展背景

2014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公布,明确提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统筹城市发展的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利用,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的智慧发展、五化融合。2014年8月29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土部、住建部、交通部等八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根据八部委文件精神,推进智慧城市的发展。

二、总体要求

(一)以人为本,务实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要突出为民、便民、惠民,推动创新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方式,向城市居民提供广覆盖、多层次、差异化、高质量的公共服务,避免重建设、轻实效,使公众分享智慧城市建设成果。

— 1 — 化基础等,应用先进适用技术科学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在综合条件较好的区域或重点领域先行先试,不断总结经验,再逐步扩大建设范围和领域,有序推动智慧城市发展,避免贪大求全、重复建设。

(三)整合资源,统筹协调。进一步依托云计算中心及城市公共信息平台等系统性软硬件设施,整合政企各方现有的软硬件资源,统筹协调,减少不必要的资源重复及浪费,不断优化流程,提升效率。

(四)市场为主,协同创新。积极探索智慧城市的发展路径、管理方式、推进模式和保障机制。鼓励建设和运营模式创新,注重激发市场活力,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投资和运营,杜绝政府大包大揽和不必要的行政干预。

(五)可管可控,确保安全。落实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强化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落实责任机制,健全网络和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和保护个人信息的力度,加强要害信息系统和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确保安全可控。

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聚集和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增强,综合竞争优势明显提高,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网络安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六)细化要求。

1、公共服务便捷化。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计划生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环境保护、交通出行、防灾减灾、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领域,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居民、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的信息服务体系,公众获取基本公共服务更加方便、及时、高效。

2、城市管理精细化。市政管理、人口管理、交通管理、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社会诚信、市场监管、检验检疫、食品药品安全、饮用水安全等社会管理领域的信息化体系基本形成,统筹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及建(构)筑物数据库等资源,实现城市规划和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的数字化、精准化水平大幅提升,推动政府行政效能和城市管理水平大幅提升。

3、生活环境宜居化。居民生活数字化水平显著提高,水、大气、噪声、土壤和自然植被环境智能监测体系和污染物排放、能源消耗在线防控体系基本建成,促进城市人居环境得到改善。

4、基础设施智能化。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基本建成。电力、燃气、交通、水务、物流等公用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运行管理实现精准化、协同化、一体化。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

— 3 — 保护。

三、发展前景及问题

智慧城市是指充分借助各种信息技术实现城市的智能化管理,是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的交汇点,代表了信息技术发展和综合利用的方向。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正面临着人口膨胀过快、交通拥堵不堪、资源消耗过度、环境污染严重等多种挑战,推动城市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打造智慧城市成为未来城市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

(一)智慧城市建设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智慧城市已成为医治“城市病”的最佳良药,是城市发展的高层次需求。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智慧的基础设施、智慧产品、智慧技术、智慧设备等协同推进,最终形成城市整体智慧产业链,推动传统城市向智慧城市转型升级。未来成熟的智慧城市体系将包含以下几种必要组成。

1、集多种技术为一体化的智能交通系统。智能交通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从而建立起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智能交通系统可以有效地利用现有交通设施,减少交通负荷和环境污染,保证交通安全,提高运输效率。目前,智能交通系统已发展为集交通信息采集、通信传输、数据处理、控制指挥等技术为一体的多学科应用型产业,因其实时、准确、高效、绿色的特点,成为解决一些大型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2、实时互动的智慧医疗系统。智慧医疗是以医疗信息化为基础,核心是借助物联网和传感器技术,通过传感设备进行患者的身份管理,形成医院信息系统中的患者主索引,并在此基础上按照约定的业务逻辑和网络协议,进行信息的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目前,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医疗主要应用于医疗器械与药品的监控管理、数字化医院和远程医疗监护三个方面。未来智慧医疗产业将向个性化、移动化方向发展,智慧胶囊、智慧护腕、智慧健康检测产品等移动智慧医疗产品将会广泛应用,借助智慧手持终端和感测器,有效地测量和传输健康数据。

3、坚强型智能电网。智能电网是基于高速通信网络,利用传感和测量技术、设备技术、控制方法以及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等先进技术,实现电力流、信息流和业务流的高度融合。智能电网具有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等特点,能够抵御各类外部干扰和攻击,同时,由于具有强韧的电网基础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因此在实现多种能源便捷接入的同时,能够抵御各类外部干扰和攻击。智能电网是电网技术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世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 5 — 活。智慧家庭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全新的体验,依托数字电视机顶盒、个人手机等终端载体,实现政务服务、社会服务信息化,将人们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通过信息化手段有机联系并融合起来。同时,智慧家庭可将技术、产品、应用、服务和社会、社区、家庭、个人等单元密切联系起来,体现出科技创新对于提升消费水平、推动人文生活进步的巨大力量,真正做到安全、便利、舒适、节能、智能。智慧家庭产业融合了硬件升级、软件应用与运营服务等多个领域,为芯片制造商、面板厂商、终端厂商、内容提供商、网络运营商等产业链参与者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及空间。

(二)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仍存在的问题。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基本与世界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并且具有良好的实践土壤。随着科技部在2013年10月将20个城市纳入智慧城市试点名单,目前我国智慧城市的规划数目已超过220个,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各地先后投入智慧城市建设中。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如火如荼,但综合分析其中仍存在不少问题。

1、缺乏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和宏观指导。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具有很大的盲目性,缺少运营准入标准,存在项目一哄而上等现象。此外,由于缺乏相关的标准体系,项目建设水平、基础参差不齐,严重制约智慧城市的建设。

2、缺乏详细的工作任务和实施路线。目前我国有些城市盲目跟风,把智慧城市仅仅定位在工程建设,或者是作为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没有深刻领悟智慧城市的内涵和国家 — 6 — 打造智慧城市的核心目的。

3、缺乏相应的配套体制和法制环境。由于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工程,而当前各地对智慧城市建设的这一特性认识不足,没有建立推动智慧城市运营和管理的长效机制,仅仅依靠政府投资来推动建设,无法充分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将直接导致智慧城市建设的可持续性严重不足。

(三)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多种举措稳步推进。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智慧城市建设对于加快现代化的发展速度,求解经济社会发展遇到的复杂问题,提供了良好的解决途径。推动我国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多种举措稳步推进。

1、要制定顶层设计和长期规划。尽快出台国家层面的指导性政策,充分发挥各部门的力量,联合推进,明确智慧城市建设的标准要求,加强对各地智慧城市建设的管理和监督。

2、要考虑各个城市发展的实际状况。从自身特色和需求出发,以切实解决民生问题为着眼点,处理好“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在统一规划下考虑到每个城市所处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

3、完善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配套措施和法制环境。建立运营和管理的长效机制,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等多种手段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智慧城市建设,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城市发展和城市建设论文篇四

一、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问题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利用率较低煤炭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产品单一,综合开发利用不强。以山西省为例,它是我国煤炭大省,但其煤炭回采率也不超过40%,而那些小矿由于技术落后,设备能力有限,回采率就更低了,每挖1吨煤要耗费5~20吨资源。近几年,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政策,煤炭企业的发展受到了制约,市场竞争力明显下降。可见,煤炭城市要想取得长远发展,就需要煤炭企业加快发展低碳经济的脚步,尽快调整与优化煤炭产业结构,为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煤炭企业技术人员匮乏,装备落后据有关部门统计,在我国煤炭企业的从业人员中,农民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尤其是乡镇煤炭企业,其工作人员中农民所占比例近73%,其中多半都是缺乏技术和经验的人员,这就为煤炭企业的健康的发展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煤炭企业要想快速发展低碳经济,先进的低碳技术和设备是必不可少的,而相应的员工激励机制也是不可或缺的,只有满足了这两个条件,发展低碳经济才能如鱼得水。

(三)经营压力和减排压力不断增大煤炭行业的价格受政府控制,价格未“开放”。煤炭企业现在正处于转型期,本来就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再加上我国的市场与政府调控体系还不完善,这就造成煤炭企业的资源成本、经营成本和安全成本持续增加。同时,相关税收的增加、国际煤炭市场的持续低迷都给煤炭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加之我国二氧化碳减排量指标连年提高,这也给高排放、高污染、高耗能的煤炭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减排压力和挑战。

(四)低碳经济融资模式缺失由于低碳项目所带来的节能减排效应、环境贡献无法外化为经济效益,形成低碳经济的社会效益与金融机构的利润追求两个目标的矛盾。因缺乏现实即期的经济效益,金融机构无力分担应对环境变化所带来的社会成本,以安全性、收益性与流动性为目标的金融监管体制及资本市场对企业利润实现的严格要求,都使得低碳经济的融资环境更加不利。

二、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分析

(一)调整煤炭产业结构,加速低碳化发展引导煤炭产业进行结构调整,加速煤炭企业低碳发展,可提高煤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方面,通过延长煤基产业链,增加煤炭的附属产品,与建材、电力等行业形成循环产业链,提高煤炭的利用价值,形成价值倍增效应;另一方面,转化煤炭资源为其他清洁产品,如煤制氢、煤制二甲醚等清洁能源。另外,通过煤炭的绿色生态化开采、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及加强煤炭的转化等方式,实现低碳化煤炭资源,促进经济效益、环保效益的共同发展。

(二)加大技术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要积极顺应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计划。我国已参与了国际上的低碳减排计划,煤炭企业就要抓住这次机遇,积极与国外煤炭企业进行技术交流和沟通,引进先进的低碳技术,建立专门的技术研发机构,加大低碳技术研发力度。并且要在国家的资金支持下,全面建立低碳技术开发体系,通过洁净煤技术、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等低碳技术的运用,合理开采矿井资源,提高资源的回收率和原煤的入选加工率,从而提高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努力实现煤炭的绿色生产。

(三)完善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和管理体系煤炭城市政府要支持和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就要充分了解和利用现在的政策法律制度,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情况,积极借鉴国外低碳经济立法方案,做出科学规划,将发展低碳经济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同时,政府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建设好低碳经济管理体系,制定绿色环保政策,为低碳发展服务。

(四)建立低碳信贷激励机制银行部门可以发达国家绿色信贷标准为参考,为支持和促进煤炭企业的低碳经济发展,制定相关信贷政策和标准,利用一些新技术和新指标,更准确地识别有前景的低碳企业,引导资金的流动,从根源上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三、结语

在低碳经济时代,煤炭企业要将自身的优势和外界的机会相结合,努力缓解外部带来的压力,克服自身的弱点,把握机会,紧跟低碳经济的发展步伐,为煤炭资源型城市的长远发展做贡献,一起走上经济效益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可持续道路。

作者:王雁琼单位:焦煤西山煤电官地矿生活公司

城市发展和城市建设论文篇五

作为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关键一环,城市科技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有着突出的地位。而郫县是首批全国智慧城市试点之一,如何构建服务于智慧城市的科技公共服务体系至关重要。本文结合智慧城市的理论研究与建设实践,提炼面向智慧城市的科技公共服务体系的内涵,分析了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郫县智能科技公共服务体系取得的成绩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等现状,并阐述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面向智慧城市的科技公共服务体系的内涵

科技公共服务体系是围绕科技公共服务供给的需要,所建立的开放性的科技创新体系与产业转化的条件支持和服务系统,其中涵盖了科技资源服务、科技创新服务、科技管理服务等子系统,涉及到政府、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科技企业及社会公众等众多主体,通过对公共科技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为公众满足其生产生活中的科技需求和相关科技利益诉求提供系统、便捷、高效的公共科技产品与服务。

而面向智慧城市的科技公共服务是在智慧城市的环境下,针对智慧城市的科技公共需求特点,对原有科技公共服务的升级和拓展。

通过建设智慧城市科技公共服务体系能够实现城市科技资源的全民共享,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进程,加速实现科教兴市的战略目标,使经济发展转入科学的发展轨道,从而提高城市的科技公共服务水平、服务范围和服务档次,有力推进城市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的转变和发展。

二、智慧郫县科技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一)建设成绩

一是郫县为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所和高校合作,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和高校科技人才、科技成果的综合优势,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在郫县转化及其产业化,加速郫县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二是郫县建设了一批独具本地特色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和产业联盟,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县域特色产业的科技进步与创新。三是在“十二五”期间,持续的科技投入加强了科技创新服务能力。财政科技投入和直接用于本级科技项目的专项资金持续增加,组织申报了多项各级科技项目,完成专利申请上千件。

(二)存在的问题

目前,郫县的科技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还存在以下两个主要问题:一方面是科技公共服务体系自身建设有待完善。一是科技管理的政策和制度有待完善和落实。

虽然郫县有关管理部门制定了一些科技管理政策,但是政策的引导作用仍然不够。二是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科技中介机构服务水平的低下,不能有效满足企业全方位服务的需求,科技创新服务供需矛盾突出。三是科技资源整合力度不够。许多优势科技资源存在利用不够或闲置浪费,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利用率低,对科技公共资源的使用和共享程度比较低。另一方面是与智慧城市建设的融合度不够。一是智慧技术支持科技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力度较弱。

虽然郫县建立了一些服务平台,但由于智慧技术的使用不足,导致缺乏系统完善、功能齐全的科技创新共性技术和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难以满足创新主体在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创新创业等各个环节的资源与信息需要。二是科技公共服务体系对于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的服务能力不足。

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包括科技资源服务、科技创新、科技管理等在内的各种各样的手段为建设智慧城市与维持其高效运行的决策、管理和协同创新服务,但目前科技公共服务体系在为智慧城市提供这些服务方面是很欠缺的。

三、智慧郫县科技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为了推进智慧郫县科技强县的建设,需要加快科技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基于对其现状与问题的梳理,笔者认为智慧郫县科技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可采取以下对策。

一是以智慧郫县建设为契机,抓住智慧城市应用体系建设的良好环境,从硬件上完善科技公共服务体系的智慧化建设。同时要反思如何让科技公共服务体系更好地服务于智慧郫县的建设。

二是细化相关政策法规。在认真贯彻现有政策法规的基础上,郫县政府部门应继续不断健全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实现法规政策的细则化,可操作性。

持续增加科技公共服务投入,建立体系运行长效支持机制。加大各级政府在公共科技服务上的财政投入和专项资金投入,开拓多渠道并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科技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资金投入体系,形成全社会积极投入科技公共服务的局面。

三是整合现有科技创新服务资源及各类社会资源。加强对智慧技术的使用,建设系统完善、功能齐全的科技创新共性技术和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统一技术标准,对信息和资源进行汇总和整合,促进资源服务平台之间的交流、共享、互动。继续加大对当地特色优势产业的科技创新联盟和平台的扶持,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的资源服务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大对社会资源的统筹协调力度。

科技公共服务的建设仅靠政府力量是有限的,必须统筹协调社会力量,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推动科技公共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充分利用企业资金和社会资金,推动科技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寻找政府部门与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合作共赢的发展模式。

四是加强科技人才培养,提高对智慧郫县建设和体系建设的支撑能力。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人才激励政策,研究制定鼓励和促进高校院所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激励措施;加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力度,重点引进掌握核心关键技术的海外高层次科技人员来郫县创新创业,引办、创办研发机构(平台);强化各类科技计划对人才培养的导向,形成体系建设与科技人才培养互动支撑自主创新能力的新格局;另一方面要通过培训等方式提高在职员工的知识结构和整体素质,健全用人机制,提高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力开发人才资源。

城市发展和城市建设论文篇六

摘要: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为各个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但是由于国内石油资源分布不均匀,需要通过石油运输的方式,满足各地区的石油使用需求。在各类石油运输方式中,管道运输具有成本低、占地少、运输量大、安全可靠等诸多优点,尤其适用于石油的长距离运输。石油管道工程建设是开展石油管道运输的一项基本条件。因此,必须要通过严格的工程质量控制和提高建设技术水平,保障石油管道运输的稳定、持续和安全。

关键词:石油管道;建设水平;存在问题;优化策略

石油管道工程与其他一般性的工程项目相比,考虑到石油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污染性,因此对工程建设质量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文章首先对石油管道工程项目建设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随后指出了现阶段工程项目建设中常见的一些质量问题,最后结合工作实际,分别从技术创新、设备优化、强化管理、人员培训四个方面,提出了优化石油管道工程建设的可行性策略。

1石油管道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分析

现阶段,石油运输主要有五种方式,除了管道运输外,还有铁路、公路、航空和水路四种。与其他四种运输方式相比,石油的管道运输具有诸多优势,这也进一步凸显了开展石油管道工程建设的重要性。

1.1保证了石油运输安全

石油的主要成分是烃类物质,具有易燃、易爆、易挥发等特性。管道运输一方面是密封性好,不容易出现石油泄露,保证了石油运输的安全性;另一方面,石油本身还是一种污染性极强的物质,无论是油气挥发还是直接泄露到自然环境中,都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而管道运输的故障率是五种主要运输方式中最低的一种,因此石油管道工程的建设,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也有一定作用。

1.2成本低,经济效益好

在石油运输中,运输成本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之一。仅从成本上看,水路运输成本最低,管道运输次之。但是水路运输的速度较慢,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油需求。而管道运输则可以实现全天候、不间断的时候输送,只要油田不停的生产,就能够提供源源不断的石油,保证了各个行业正常的发展需要。因此,综合成本投入和经济回报来看,石油管道运输的经济效益最好,这就为开展石油管道工程建设提供了支持。

2现阶段石油管道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石油管道建设水平取得了显著提升,尤其是通过建设一些大型跨国石油管道(中哈石油管道、中缅石油管道等),积累了丰富的石油管道建设经验。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由于各地区地质环境、施工条件、管理制度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石油管道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给工程建设质量带来了负面影响。

2.1地质环境复杂,建设难度较大

石油管道工程的跨地面积往往较大,其中可能会遇到多种不同类型的复杂地质,包括断崖、山地、河流等。在前期工程规划设计时,如果设计人员没有开展详细的实地勘测和资料收集,很有可能给石油管道工程的选线、敷设带来困难,不仅会影响到后期工程建设的正常开展,造成工期延误,而且很难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尤其是在一些地质灾害多发的地段,即便是采取了有效的加固措施,后期在遇到地震灾害、泥石流灾害时,也会给石油管道工程造成一定影响,严重情况下还会导致管道破裂、石油泄露。

2.2管道自身质量和施工技术不达标

首先,石油管道工程建设中会使用到大量的管道材料,建设企业在进行材料采购时,不可能对每个管道都进行一次质量检验,而是采用随机抽检的方式,通过样品检测结果代表该批次管道材料的整体质量。这样一来,同一批次管道中,不可避免会存在少部分质量不达标的管道,一旦投入使用,后期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其次,石油管道工程建设具有流动性,由于现场施工条件复杂,部分管道材料在运输、搬运过程中可能会因为碰撞、挤压出现质量问题。最后,建设企业施工技术不达标或是质量控制意识不足,导致管道安装质量不符合施工标准,或是管道接口处密封性不好等,都会给石油管道工程建设带来影响。

城市发展和城市建设论文篇七

城市建设施工,应该把握对环境建设的研究与分析,加强对环境建设的重视程度,提升市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同时,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更能呈现出我国建设施工的技术水平,从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及时进行改正,加强艺术工艺技术的创新,使技术能够不断提高。

1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1.1满足人的需求

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应该按照人的意图来进行设计,因为人才是城市的主导,如果城市的环境建设没有人的光顾,环境艺术设计建成之后,就会被荒废,那时,对于环境的建设全属无稽之谈。现代城市的建设,多是以满足市民的商务要求进行建设的,对于娱乐、购物、运动的场所,市民是比较热衷的。目前城市环境艺术,多以绿色环保的景观为主,对于交通便利和人们的商务需求不太看重。为了更好地为市民服务,环境艺术的建设应该考虑到市民的需求,按照街道、公路、步行街、公园的实际尺寸,进行科学化设置,将人的需求概念渗透进去,进行一定的空间改造,掌握人的认知和思维意识能力,进行公开性的欣赏园区的.建设,设计观赏性的街道、公路边界的绿色植被培育,使更多的实用性的公共场所变得更加具有观赏性,市民在进行休闲购物的同时,能够更好地亲近大自然,帮助市民进行有效的环境改造,使绿化及设施的建设迎合人的需求。

1.2环境艺术与周边建筑的协调发展

进行城市的环境艺术建设,应该与周边的建筑相协调,大环境的协调一致,有助于使城市整体建设更加鲜明,使环境建设在迎合人的需求时,能够更好地被得到长久使用,使社会的发展更加和谐,帮助市民更好地进行生活与工作,把人的和谐理念融入到城市的环境建设中去,使人与环境能够更好地和谐共存。进行环境建设,必须把商务用途的建筑物与单边环境建设项目融入到一体,使周边环境在尽量不破坏环境的整体建设,保证各种污染事项不影响对和谐环境的长久保存。比如,进行城市大型广场的环境设计时,保证周围高层建筑物不阻挡阳光的照射,对于广场上的人流活动状态来说,也应保证不影响对于周边居民生活或商务活动的良好发展,街道车辆行驶能够保证不影响广场人群的休闲活动等等。

1.3人流分布妥善安排

城市人流较错综复杂,对于人流的合理的安排也是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项目。进行科学有效的设计,使整个人群的流动能够不集中在一点,使城市不拥堵,将商业设施与环境改造进行有效协调,使环境艺术的设计能够帮助人流进行无形的自动分离。城市人群往往集中在一点,尽管城市的商务街道较多,但是城市人口多、生活范围狭小,导致众多市民都凑到一起进行各种活动,这就影响了城市的交通和人员管理等事项,所以,环境设计应该把人流进行合理分配,比如进行商务与娱乐的结合建设,运动与购物休闲的建设,将人流自动分开,市民往往对商务活动与娱乐活动看得同等重要,这样就会有部分人被商业街所吸引,部分人被娱乐活动所吸引,自动进行分离,运动与购物休闲也是这样的。

2多角度的城市环境艺术设计

2.1多层面的城市环境体系

进行多层面的城市环境设计规划,必须用多角度的观察与灵敏的眼光来发现城市的可用资源,根据地形地貌和能够充分利用的有效资源,进行有效的开采设计。多角度的设计建设,应该把握城市的上下建筑物的协调性,使地下空间与地上设施相协调,进行多层面的交通环节设置,将地表建筑与地下建筑相结合,进行完善的环境艺术的创新实践。将统一层面的环境建设进行有效分解,让多样性的环境艺术形态更好地为市民服务,把经济效益与社会活动结合起来发展,加强人员的流动管理,使更多的人能够加入到城市环境艺术建设中来。进行市区的环境创新改造,融化多层面的艺术观,将绿化、人文、紧急进行结合,呈现三位一体的城市环境新理念。

2.2新环境景点的设施多样性

进行单个环境的艺术设计时,应该融入多样性的设计理念进去,使更多的环境设施能够为大环境所用,帮助市民在休闲、娱乐、购物中能够获得精神的全新享受,也能给城市的环境绿化改造增添更多的亮点。比如广场公园中多增设喷泉或健身器材,使绿地保护与全民建设事宜都能够达到最好。其次,进行有效地环境设施改造,将市民的生活进行有效改善,使市民能够在工作之余,对于进行健身和娱乐,达到劳逸结合的目的。充分利用环境地形,使更多的创新性设施能够被更多人所发现,使环境变得更加赏心悦目,将环境与市民生活进行统一协调,使环保和绿色的理念能够深入人心,帮助市民更好地用行动来回馈环境建设。

2.3交通与环境的协调

城市交通往往是比较复杂的,充分地将环境艺术的改造设计改动交通环境的改善,使更多的车辆与人流能够方便出行,给城市生活带来诸多便利,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利用道路周边的高地势,于公路干线上部建设公园和广场,利用斜地修建台阶广场,给车辆的停放与行驶带来更多的方便,把建筑物的各个空间进行有效的利用,环节交通压力,使更多的人流能够集中到新型的广场及各项环境艺术的景区,将车流与人流分离。铺设高架桥、建设地下广场,将地表交通压力不断进行分解,车辆行驶进行地下交通道路的分配,人流往高架桥分配,使路桥与公路干线能够交叉建设,并且进行全方位的铺设,使其涵盖面更广,帮助路人与车辆分流,使道路运输承载量能够得到缓解,将更多的环境艺术能够为市民的实际存在的状况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

3环境艺术设计的创新理念

3.1技术的创新发展

进行环境的改造,必须从技术入手,光有设计;理念也是不行的,要充分把握市场的需求,加大先进技术的学习力度,使更多的先进技术能够为我所用,进行系统化得研究,发现施工当中的困难,进行有效地整改。技术人员的创新理念是最重要的一项,我国地大物博,设计人员和技术人员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进行不断的创新,使更多的好想法、好思路能够不断的呈现出来。

3.2市民的创新构想

设计人员应该积极听取市民的意见和建议,尽量在建设时不要影响他们的生活,市民最贴近环境生活改造的前沿,他们对于环境设施的改造有自己的想法,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积极听取,积极研究,博采众长。

4结语

进行城市的环境艺术设计,应该把市民的所需所想放在首要位置,真正发现城市建设的问题,帮助市民环节各种压力,使市民更够在新型的环境艺术的园地生活得更加美好。

城市发展和城市建设论文篇八

内容摘要1.城市化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据历史资料和考古的研究,城市的出现至少已有五千余年的历史。自从工业化以来,城市化的速度不断加快。这个集中过程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城市数目的增多,二是各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

1.城市化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据历史资料和考古的研究,城市的出现至少已有五千余年的历史。自从工业化以来,城市化的速度不断加快。这个集中过程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城市数目的增多,二是各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从而使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提高。

国内外城市的发展表明,城市化具有正、负两个方面的效应。一方面,城市化可以促进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城市化能集约地利用土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能促进教育、就业、健康和社会服务的进行。

另一方面,城市化在为人们带来许多益处的同时,又产生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民健康产生影响。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三是城市人口的增加导致大量的社会问题,如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绿地减少、教育与卫生滞后,其中住房问题一直是许多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2.城市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

正是因为上述原因,世界各国都开始重视城市的生态建设问题。特别是从1992年的联合国环发大会后,人居环境问题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近代城市的发展正在摆脱过去传统的以建筑和视觉为中心的发展模式,而探索一条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道路。生态城市建设应运而生。新的城市历年对生态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生态学也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取得了新的发展,以至于形成了一门新的分支学科―――城市生态学。

众所周知,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长期以来,生态学是以自然界的有机体或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的。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世界上人口的增长和资源与环境等全球性问题日益激化,生态学家在投身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摆脱了其初期的狭隘的纯自然的倾向和学科局限,把人类活动包括在其研究的范围之内,把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作为宏观领域的发展方向,在理论和研究方法方面都有了明显的发展,展现出了勃勃生机,以崭新的面目跻身于现代科学之林。

城市生态学是生态科学和城市科学的交叉学科,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但是古代的中国人居环境、欧洲城市和美国西南部印第安人的村庄都体现了城市生态学的思想理念。

20世纪70年代一批生物学家开始从生物学的角度研究城市。他们的研究重点在于城市环境影响下动植物区系的变化历史。20世纪70年代初,罗马俱乐部发表的第一篇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其对世界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前景所做的估计,进一步激起了人们从生态学角度研究城市问题的'兴趣。1971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领导下开展了一项国际性的研究计划―――人和生物圈(mab)计划,其目的在于研究日益增长的人类活动对整个生物圈的影响以及世界各地可能发生的环境过程和环境压力,找出人类合理管理生物圈的途径和方法。此外,国际生态学会(intecol)于1974年在海牙召开的第一届国际生态学大会成立了“城市生态学”专业委员会,并组织出版了季刊《城市生态学》杂志。世界气象组织(wmo)、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城市环境研究所(iiue)、国际景观生态学协会(iale)、欧洲联盟(eu)、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都开展了相关研究。

我国城市生态学的起步稍晚,但发展很快。20世纪80年代初,城市生态学传入我国,引起了生态学家、经济学家、地理学家以及城市规划和城市科学家的广泛兴趣。1984年12月在上海举行了首届全国城市生态科学研讨会,重点讨论了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目的、任务和方法。1986年6月在天津召开了全国第二届城市生态科学研讨会,其重点在于城市生态学的理论研究以及城市生态学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的实际应用问题。1987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城市及其周围地区生态与发展学术讨论会,为促进我国城市生态学研究与国际的广泛交流与合作创造了条件。12月,全国第三届城市生态学术讨论会和“城镇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专题讨论会在深圳和香港的相继召开,对“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理论、方法与实践”这一主题进行了专题研讨。1990年中国生态学会在珠海和澳门展开了生态城市研讨会,特别需要指出的是8月在中国深圳召开了国际生态城市大会,并讨论通过了生态城市建设的深圳宣言。这些都对我国的城市生态学的发展和生态城市建设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城市生态学是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应用生态学和工程学的方法,和多学科的综合与融会,研究以人为核心的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动态,以及系统组成成分间和系统与周围生态系统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优化系统结构,调节系统关系,提高物质转化和能量利用效率以及改善环境质量,实现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和关系协调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3.生态城市建设

生态城市这一概念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与“绿色城市”、“健康城市”、“园林城市”、“山水城市”、“环保模范城市”等概念虽有联系,但又具有一定的差别。

生态城市目前虽然没有统一的定义,可以理解为与生态文明时代相适应的人类社会生活新的空间组织形式,即为一定地域空间内人与自然系统和谐、持续发展的人类住区,是人类住区(城乡)发展的高级阶段、高级形式。生态城市的特征主要有:整体性、和谐性、高效性、多样性和全球性。

生态城市是一个由自然、经济和社会三部分组成的复合系统,各子系统既相互制约,又互为补充。建设生态城市包括以下5个层面:即生态安全、生态卫生、生态产业、生态景观和生态文明。

生态城市要求具有良好的区域景观和生态环境,各类土地得到合理的利用,因地制宜地确定植被的覆被率和乔、灌、草合理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环境、水环境达到清洁标准,噪声得到有效控制,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回收效率高;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其生物环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生态建筑得到广泛的应用。

生态城市要求建立生态经济体系。生态经济是以产业生态学为基础的生产体系,他包括生态农业的实施;实现清洁生产,以全过程的污染控制代替末端污染处理;能源结构更为合理,可再生清洁能源成为能源结构的主体;此外,生态交通、生态建筑、生态旅游等也是生态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立以“生态文化”为核心的新文化体系,包括消费模式的生态化,即可持续消费模式;倡导生态文明;人们在生理上、心理上保持健康,人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社会管理效率高;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健全,综合服务能力强;人口结构优化;交通方便。

目前对生态城市的评价应用了多种不同的方法。如城市代谢方法(urbanmetabolismmethod)、生态足迹法(footprintmethod)、生命周期评价法(lifecycleassessment)、模糊数学方法(fuzzymethod)、单指标评价(inspanidualindicatorassessment)和综合指标评价模型(integratedassessmentmodels)等。

目前在我国应用的比较多的是单项和综合指标评价的方法。当前我国正在研究评价指标的规范化问题。评价指标的选择至关重要,其选取应遵循以下3方面的原则:

第一,代表性。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指标,所选指标要能反映该城市的本质特征、复杂性和质量水平。

第二,全面性。指标体系应具有综合性,全面反映自然、经济和社会系统的主要特征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并且应使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相结合。

第三,规范性。指标的选择应遵循使用国内外公认、常见的指标的原则,使指标符合相应的规范要求。

此外,香港在研究城市生态时成功地运用了城市代谢法。在广州和青岛等城市生态的研究中则引入了生态足迹的方法。

4.展望

根据城市化发展要求及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城市生态学研究和生态城市建设方面,应当着重于下面几个方面:

第一,重视城市生态学理论的探索,特别是不同规模城市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第三,发展生态城市建设适用技术体系,促进现有技术的生态化;

第四,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生态景观规划和生态文化的方法论上的指导;

第五,建立相应的政策、法令和奖惩制度,促进生态城市的发展;

第六,加强教育、培训和生态城市的能力建设,增强生态意识;

第七,加强国际间、城市间和社区间的合作与交流。

城市发展和城市建设论文篇九

随着各个行业用油需求的不断上升和石油管道建设规模的增加,建设企业所使用的建设技术也必须要与时俱进的进行优化,以适应现阶段人们对石油管道建设质量的要求。一方面,我们可以结合国内石油管道工程建设的具体需求,有选择性的借鉴国外部分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在短时间内提高石油管道建设水平;另一方面,仍然要坚持自主创新的工作方法,通过技术钻研探究石油管道建设新技术。近年来,依托于gis、gps等信息技术的现代化建设理论逐渐应用于实践,并且取得了良好效果,在下一步可以进行推广应用。对于石油管道建设企业来说,应当将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工作开展的第一动力,密切关注市场发展形式和行业前沿动态,确保企业建设技术始终满足现阶段石油管道工程建设需要。

3.2与时俱进,大力提升国产化设备水平及工艺技术

为有效节约石油管道工程投资,解决当前工程建设技术难题,降低设备采购风险,应与时俱进,自主创新,大力提升关键设备国产化水平,积极自主研发各种先进技术施工机具和设备,如自动化坡口机对口器、电焊机等等,与此同时引进和生产了大口径高压快开盲板、高钢级热煨弯管、高压绝缘接头、三通管件以及旋风分离器等技术产品,在确保产品供应需求的同时,大大地降低成本费用,进而为各项重点工程如期完成投产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基础。除此之外,在提升技术设备水平的同时,还积极加大了对石油管道攻击技术的创新研发,例如:全自动化补口工作基站,管道外防腐层涂装新工艺,保障了管道施工技术水平以及防腐补口质量的提升。与此同时,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穿越管光固化防腐层保护工艺技术,有效地保障了石油管道穿越外江流时的外层防腐能力。

3.3创新管理模式,明确管理责任

石油管道工程建设不仅具有较强的复杂性,而且对建设工期、建设质量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为了加快工程建设效率和石油管道使用质量,需要采取专业分工管理模式,实现整个建设项目的专业化管理。目前,“ppe模式”是国内通用的'管理模式,该模式下的石油管道工程由三个部门进行协调管理,分别是pmt(工程项目组)、pmc(项目承包商)、epc(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这样一来,每个部门都有明确的施工管理责任,一来可以引入竞争机制,加快石油管道工程建设效率;二来即便是出现质量问题,也可以及时追究相关部门的责任,避免了各个部门之间相互推诿责任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工程建设的管理效率。

3.4重视人员技能培训,提高管道施工质量

施工队伍的整体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石油管道工程建设质量。因此,做好施工队伍的技术培训工作成为建设单位提高工程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首先,在工程建设开始之前,通过开展一次集中性的培训工作,使各施工人员对石油管道施工中的常见问题、技术控制方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保持高度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控制意识,避免后期石油管道建设中存在偷工减料等行为。其次,在施工过程中也要注重做好质量控制和监督检查工作。例如,在每完成一个阶段性的建设任务之后,可以进行一次阶段性的检查,及时发现石油管道建设中存在的质量隐患,并采取有效的整治措施。最后,建设企业也要定期开展施工技术培训,尤其是对一线施工人员、专业技术人员,要通过专业化的培训提高施工技术水平,从而为石油管道工程建设质量的提升提供必要的人力保障。

4结语

石油管道工程的建设为加快石油运输、满足各个行业用油需求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必要的支持作用。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地质环境、施工技术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仍然会对石油管道工程的建设质量带来负面影响。这就要求建设企业要不断进行技术优化,采取严格的质量管理措施,定期开展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通过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实现石油管道工程建设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温存,郭明凡.石油管道类工程建设水土保持方案设计――以南宁―百色成品油管道工程为例[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52~154.

[2]刘长龙.中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以南堡-宁河天然气管道工程为例[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3]赵玉建.坚持科技创新服务重点工程努力提升中国石油管道建设整体水平[j].石油科技论坛,2011,30(3):17~19.

城市发展和城市建设论文篇十

作为公民素质考量因素之一,责任是公民人格素质的核心,是人才必不可少的要件之一。责任不是与生俱来,需要不断培养。责任教育成为教育的重点。初中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其责任意识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因此加强初中生的责任教育是社会赋予初中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当前初中生的责任意识并不十分强烈,甚至处于一种缺失的状态。这与当前我国初中责任意识教育的缺失存在一定关系。历史学科通过对祖国五千年文明历史以及世界历史的介绍,承担着培养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任务,但是遗憾的是当前我国初中历史教育存在种种缺陷,无法帮助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因此在当前背景下,从从历史课程实施的角度谈对初中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意义十分重大。

一、初中生责任感弱化原因分析

有些人在形容现代青少年时,称之为“垮掉的一代”,原因之一就在于现代的青少年责任感弱化。曾有一个调查显示,初中生在价值观取向中倾向于重个体和家庭、轻国家和社会,社会责任感相对淡化,并且在自觉性方面表现出明显的“跟风”倾向,容易受环境和他人文秘站-您的专属秘书!的影响;在社会公德建设和社会责任感形成方面缺乏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面对不负责任行为和习惯选择的是独善其身、默不作声。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初中生生理与心理处于剧烈变化阶段,三观尚未养成。

初中阶段正是一个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情感上还不够成熟和稳定,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情绪波动较大,对一些社会现象和社会思潮缺乏足够的辨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过程中容易出现偏颇,甚至误入歧途。此外,理想或者目标相对单一,导致对社会责任感认识不足。

(二)家庭教育存在误区,影响了初中生责任感的养成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家庭的生活水平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家里有家庭教师,去学校有专门的车接车送,孩子在家从来不干家务,同时现在的家长都在向“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转变,或许是阅历多了,或许是觉得没有意义。但是这些小小的言语,都在孩子的心理有了定义,同时少了一份关爱他人的心。

(三)学校教育存在偏差,忽视了对学生责任感的培养

在强大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了,重智育不重德育仍在大部分初中学校占据重要地位。智育被摆在了最主要和突出的位置被无限制地放大,其余的则只是蜻蜓点水般的涉及。此外,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与学生心理和实际生活严重脱节。目前学校对学生道德信念、道德情感的培养,包括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主要采取的还是“填鸭式”的理论说教和灌输式教育,显得“假、大、空”,无形中加大了学生的心理压力。

二、初中历史教育与学生责任感培养的关系

(一)培养学生责任感是初中历史教育的目标

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历史课程目标是“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能初步运用唯物史观对社会历史进行观察与思考,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教育,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具有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和改革开放、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培养积极参与国际活动和国际竞争意识;使学生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

(二)初中历史教育是学生责任感培养的重要载体

历史是一去不复返的,想要时光倒流,回到过去是不可能的。但是,人们借助有效的情境再观,也能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验。就是教师在历史的教学课程中,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的感官和思维进入历史情境当中去,经历历史,获得自己的认识和感受。体验认识历史知识的过程。新课程明确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教学目标,在课程标准中设置了许多有操作性的活动建议,在教材中设置了若干活动探究课,提倡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其出发点就是在于抛弃陈旧落后的教育教学理念,提倡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也要看重学习的结果,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通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他们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并树立远大的`理想,学生也有了正确的人生抉择。

三、在历史初中历史教育中培养学生责任感

(一)加强对学生的国情教育

有人说:“中小学生就像笼中的鸟,对外界的时事政治一概不通”。初中生不像大学生那样自由分配时间,要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学校的时间管理,每天大部分的时间在学校,有些学校是封闭式的,这样阻碍了学生对外界事物的了解,造成初中生对国家政治的不了解以及爱国思想的弱化。作为历史课程,就应该加入国情教育,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国家的了解,同时增进了与社会的联系。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就是让学生知道中国的历史、现状和社会发展趋势,以及本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变化。所以我们的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长远规划考虑,树立远大的教育观,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当今国情教育的渗透。这就要求教师要扩大自己的知识储量,不仅要向学生讲述课本知识,还应该联系当今世界,议古论今,加强学生的国情教育。

(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当代初中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太少,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深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和社会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新课程不断地在倡导要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尤其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更是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形成社会责任感,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德育靠践行,德育靠体验。“社会实践的最大作用在于帮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过程中,将接受的信息同一定的社会实践相比较,并作出选择。正确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帮助人们作出正确的选择”。新课程提倡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主体德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历史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最重要的途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类型的实践活动,如参观历史纪念馆、组织学生献爱心等,从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参考文献:

[1]韦琼芬.浅谈中小学生责任感的培养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10.

[2]刘小兰,唐洪波.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构建[j].教学与管理.2009,04.

城市发展和城市建设论文篇十一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信息化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人们获得知识的方式产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即时化、便捷化的信息获取方式成为了当前的主流。在高校中,这给图书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如何做好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提高高校图书管理水平成为了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

1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

信息化影响着当前社会的诸多方面,在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中,信息化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因素。在高校图书管理来看,进行信息化建设首先就要转变传统的图书管理思路,从管理方式、服务方式进行转变。当前的高校图书馆中,每年都会有许多的图书管理信息化项目在开工进行,大多数高校也都有了初步的信息化图书管理系统。这些都为高校教师、学生获取知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当然,由于很多客观因素的`存在,不同高校对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同,还有较多的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一些新建成、新发展的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往往不重视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甚至连规模化的图书馆都没有建立。

城市发展和城市建设论文篇十二

摘要:城市建设问题与解决对策

关键词:城市建设论文1500字

一、引言

财务管理工作的进行效果直接影响着城市建设的质量和效率,良好的财务管理能够为城市建设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在我国财政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政府投资开始转向一些公益性较强的建设项目。现阶段,城市建设在财务管理方面面临的问题主要有投资资金较多、资源浪费情况严重、财务管理混乱等,这些问题阻碍了城市建设工作的发展,由此可见,加强城市建设财务管理迫在眉睫。

二、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决策机制现阶段城市建设财务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缺乏科学合理的决策意见,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完善的决策机制。目前各城市采用的决策机制较为传统,主要应用的是主管人员直接决策或管理者通过相关经验进行决策的方式,导致城建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由此可见,城建财务管理缺少相应的决策机制,领导者需要树立新时期的建设思想和财务管理意识,带领建设团队制定完善的决策机制。

(二)财务管理工作的落实效率过低

现阶段城建财务管理局面较为混乱,各部门的职责和义务不够明确,具体表现为承包城建项目的建筑企业,在资金管理、分配、应用方面存在缺陷,各个管理部门和建设部门无法就具体的工作和范围进行定位。长期的混乱局面和低效率的财务管理落实工作,极大程度上会造成建设资金的流失,降低了建设资金的应用效率,影响了资金的安全稳定应用,最终导致城市建设的结果不理想[1]。

(三)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素质较低

任何涉及到资金的建设项目都会面临一定风险,同样,财务管理活动也会面临一定的财务风险,在实际的城建资金管理中,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不足是影响资金管理效率的主要因素。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形势下,城市建设的形势也发生了改变,建筑行业面临的市场压力在逐渐增加,导致建筑企业在提高自身竞争力的过程中,会应用一些投机取巧的手段,造成了城建项目承包企业普遍缺乏诚信的局面。因此,财务管理人员应当在城建工程中发挥自身价值,合理调控建设资金,避免出现资金严重流失的现象,减少财务管理面临的风险,而这一切建立在专业财务知识和正规资金管理方式的基础上。

(四)资源浪费问题

城建工程存在的资源浪费问题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工程的政绩性和标志性较强,城市建设和划分的论据不充足。主要存在于领导者换届选举时期,多数领导者在当选后,都急于展示自身的管理能力,进而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开展技术创新,导致部分城市建筑在建设前缺乏专业的理论依据和前期准备工作,盲目开展改造工程,在增加政府经济压力的同时,给群众的日常生活造成了诸多不便[2]。第二,建设思想存在问题。在竞争日渐激烈的形势下,各地政府都力求建设与众不同的城市建筑,各种标志性建筑开始广泛出现在各大城市中。这些建筑物大多数没有过多的实际应用性能,还存在建设资金较多和后续经营管理难度较大等问题。第三,城市建设模式雷同现象严重。部分城市在建设过程中秉承的是同样的建设理念,应用的是同样的建筑造型和模式。在推动城市化进程的过程中,建设部门拆除了大量具有特色发展气息的建筑。因此,在城建工程中,管理部门要注重发展地方特色文化产业,体现出不同城市的文化背景。第四,过于重视对国外建筑风格的应用。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建筑企业往往比较相信国外的建筑设计方案,这种崇洋媚外的思想会限制国内优秀设计团队的发展,并且请国外的建筑设计团队设计和进行建筑规划会消耗较多资金。种种迹象表明,城市建造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这些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最终都会造成比较严重的资金和资源浪费,提高城市建设的成本[3]。

三、基于财务角度解决城建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决策机制的完善程度

财务管理工作质量是影响城建决策合理性的主要因素,单单依靠以往的项目经验很难做好决策工作,最终让城建决策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与城建工作相关的部门在项目工程开展之前,需要联合制定完善的决策机制,运用专业的财务管理理论和符合现代化市场发展需求的城建资金应用方式,对决策机制的可实施性和实用性进行分析。与此同时,应当结合实际需求,合理规划财务管理人员的职责和管理范围,为城建财务管理工作奠定制度基础。

(二)合理控制财务风险

在城市建设项目中,一些建筑企业为了减少工程成本,会在招标过程中应用一些低成本策略,此举动影响了城建项目的质量。因此,投标企业需要制定完善的城建方案和财务管理规划,针对城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财务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而降低财务风险。需要注意的是,财务风险涉及到多方面,其中最主要的是建筑材料价格上涨给城建项目带来的财务风险,因此,财务管理人员需要结合建筑材料的市场走向,在合同中就价格上涨等问题进行明文规定,并分析出城建工程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提前规划好资金周转计划,弱化财务风险给城建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4]。

(三)加大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

城建部门应当制定财务管理人员的考核机制和培训体系,不断改善人才培训工作,建立重点工作人员档案库,通过绩效考核的方式不断完善档案库数据,实时了解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状况,为专业人才提供沟通和交流的平台,进而全面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为城建工作提供人力资源支持。另外,城建部门可以定期开展财务管理培训工作,确保管理人员能够掌握最先进的管理知识和合理分配城市建设资金的方式,不断完善教育改革内容,通过多种有效方式完善财务管理团队结构,为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程度奠定基础。

(四)提高对城建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

首先,要加强对成本效益问题的认识,成本管理是城建工作的薄弱环节,缺乏成本意识会导致重复建设、低效率建设、盲目追求绩效等问题。因此,管理部门需要树立成本管理意识,了解并掌握成本管理的方式、技巧、知识、应用效果,认识到降低成本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基本方式。另外,管理部门需要将成本管理由技术性上升到战略性,将管理范围扩大到变量因素研究中,转变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在满足既定技术条件的基础上,运用各种成本管理方式减少建设成本,实现对成本发生条件的变革[5]。其次,要建立系统的成本监管体系,基建审计是目前在城建工程中应用最多的成本监管方式,主要侧重于工程质量的审核和监督,进而加大对建筑成本的监管力度。同时,需要建立奖惩制度辅助监管体系的实施,减少城建项目政企不分、政务公开程度不高、暗箱操作等现象,避免承包企业出现偷工减料等影响项目质量的问题。最后,要建立监控机制,通过科学有效的业绩考核方式提高财务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将绩效考核结果与薪资及升迁联系在一起,结合项目工程规模考察成本投入的合理程度,约束财务管理人员的成本管理行为,引导建设部门摒弃形象建设工程,转变传统的城市规划和建设观念[6]。

四、提高建设资金应用效率的方式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经常会因为城市建设规划不合理导致的`建设成本不断增加的状况,为了减少各级部门在城建过程中的资金投入数额,提高城建资金的应用效率,现提出了以下几种方式。

(一)对城市建设进行详细规划

详细的规划能够确保城市建设内容的合理程度,因此,建设部门可以请专业人士对城建工作的整体规划提供意见,充分发挥先进设计方式和以往规划经验的作用,在确保城建规划合理性的同时,还能为城市群众提供温馨和谐的生活氛围,最重要的是能够制定出同时具有现代化气息和地方发展特色的城建设计方案。

(二)确保城建规划的连续性

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前提是结合城市的基本结构框架,制定城市规划内容的难度较低,但是制定规划方案的难度较高,因此,建设部门要确保规划内容的连续性,在保证城建工程质量的同时,还要保证承包企业的经济收益。另外,如果经常变更城建规划内容,会产生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因此,要避免承包企业出于个人利益不断修改城建内容的现象,减少规划变更对城建结果的影响,也就是说城建规划一旦确认后,就要避免更改,争取实现全方位执行[7]。

(三)适当展开与其他地区的合作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大多数城市和周边城市的发展有密切联系,建设部门可以应用这一特征,实现相邻城市的联合建设和共同发展,为城建工作集合更多建设力量,运用两个城市的发展力量和建设资源,营造互帮互助的双赢局面,扩展城市建设的思维和方式,为其他城市的联合发展树立榜样,加强了各个城市之间的联系,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五、结语

在新的城市建设形势下,城市建设中的各种工程开始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为此,建设部门需要立足于财务管理,提高管理体系的完善程度,确保城建项目的稳定开展和进行。当下的城建工作在财务管理方面仍然存在问题,为了提高城建项目的质量和建设效率,建设部门要及时解决其中的财务管理问题,通过有效的解决措施,规避财务风险,为城建工作的高效进行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贾继玲.基于财务角度探讨城市建设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1):184.

[2]卜玉江.扬州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扬州大学,.

[3]刘畅.我国生态城市建设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

[5]王鹏飞,李磊.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数字通信世界,,(03):133+135.

[6]高鹏,邢美兰,袁亚杰.城市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视界,2013,(36):324+414.

城市发展和城市建设论文篇十三

在发达国家中,德国的智慧型城市建设起步较早,个人、企业、社会组织、研究机构都是智慧型城市的设计和建设主体,其主要推动力来自企业和基层民众,政府只是起到协调作用。从德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理念和建设方式角度看,其建设主体多元化、问题导向、以人为本等特点都为我们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德国;智慧型城市

一、德国智慧型城市建设的现状

(一)德国智慧型城市理念的产生

在发达国家中,德国的智慧型城市建设起步较早,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发展方式和路径。从智慧型城市理念的产生过程来看,德国与我国的情况不尽相同。智慧型城市在德国产生之初并非一种总体性的理念或顶层的宏观设计,它是基于德国城市发展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之后的一种现实探索。20世纪后期开始德国一些城市都面临着能源转型的大背景,在能源转型的情况下如何保持城市的活力,如何保护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等成为德国许多城市面临的重大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德国一些城市在新能源、城市垃圾处理、环保、交通等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所谓的智慧型城市建设其实是城市建设和治理各个领域面临问题的一套解决方案。

(二)德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流程

与我国智慧型城市建设起步主要靠顶层设计不同,德国其实并不存在一个智慧型城市建设的全局性规划,中央政府也没有一个关于智慧型城市建设的总体性政策文件,其他的产生过程更多的是靠各地自下而上的探索和实践,个人、企业、社会组织、研究机构都是智慧型城市的设计主体和建设主体。政府只是起到协调作用,其主要推动力来自企业和基层民众。

(三)德国智慧型城市建设的典型实践

智能电动交通

为方便市民出行,节约能源,柏林提出“电动汽车行动计划,计划中一个重要的项目是奔驰smart的car2go项目。在这一项目中,市民可以在大约25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租用到smartfortwo车辆,这些车辆配备了智能熄火/启动系统、空调和导航系统,市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驾驶这些汽车,然后在运营区域内的任何公共停车场归还汽车。此外,运营商还面向iphone用户推出了一款服务,用户可以查询给定区域内可用的car2go车辆等信息。目前,柏林――勃兰登堡首都地区已建成德国最大的电动汽车“实验室”,全市拥有220个公用充电桩,这一项目涵盖了私人和家庭用车、企业车队、卡车货运、电动自行车等各类交通工具。

节电奖励

免费领取电力测量仪项目是德国为了节约能源在一些城市推行的节能环保型项目,参加这一项目的.居民从能源公司免费领取电力测量仪。居民在一年内如果能够节约10%的电,就可以得到20欧元的现金奖励,在此基础上,每多节省一度电还可以得到0.1欧元。到目前为止,德国居民平均获得了65欧元的现金奖励。

老人独立生活系统

德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为了应对老年人生活的不便,德国一些城市开展了“老人独立生活”项目。这一项目通过在老人家里安装一种特殊的装置,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可以比以前更轻松地享受特定服务,比如药品、商品、食品的配送和人员看护,等等。也就是说,有了这一项目的帮助,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可以(比以前)安全而便捷地呆在家里,生活变得更加独立和舒适。这一项目的服务对象是行动受限老年人群体,目标是提升这一群体的自我服务能力。

智能仪表

为了帮助城市居民节约能源,德国一些城市开展了“智能仪表”项目,这一项目的目标是用更少的能源使我们生活得更好。一些城市志愿者家庭安装了智能仪表,消费者可以通过互联网监控家庭的能源消费,对能源消费和能源价格等信息更加了解,并可以根据监控信息改变家庭能源消费习惯,从而实现期望的能源节约。

二、德国智慧型城市建设给我们的启示

(一)建设主体多元化

德国的智慧型城市建设主要不是依靠政府的直接推动,而是依托完善的市场体系来吸引社会方方面面的广泛参与,最终实现智慧型城市建设的合理化。智慧型城市建设的源动力首先来自于基层民众的生活需求和各个城市发展的现实需要,在这些需求的基础上经各方讨论达成一系列目标,在目标的基础上设计出一系列项目。为完成项目,要依托市场广泛地吸收社会各方的资金、创意和技术,这其中有企业、研究机构、政府独立的项目,更多的是政府与企业、企业与研究机构、社会组织与企业等的合作项目。在这其中,研究机构与企业往往发挥主体作用,相当一部分项目的设计和操作是由一些公益性的或市场性质的研究机构来完成,这些研究机构成为这些项目的实际组织者和操作者。此外,一些研究机构还有收集基层民众意愿和需求帮助形成社会共识的作用。企业是一系列智慧型城市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在这些项目府的财政投入资金不多,往往是企业以市场的形式投入资本,再以市场经济的方式来运作项目。德国在智慧型城市建设的相关项目建设上,已经形成了一个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合作网络,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整套的合作机制。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借鉴德国的经验,我国在智慧型城市建设方面也应该注意发挥社会各方尤其是企业和研究机构的作用,注意形成各方参与的合作机制。

(二)注重问题导向

德国的智慧型城市建设是基于20世纪以来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而产生的,是一种应时而动、因事而谋。智慧型城市建设的项目是为了解决城市的发展活力问题和市民的生活质量问题,是一种城市发展过程中的转型和升级。我国城市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群众有着比较强烈的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的愿望,这些就是我国建设智慧型城市的逻辑起点和初始动力。同时,我国城市的发展呈现出比较明显的阶段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一些一线城市已经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一些城市正在向这一阶段迈进,有些城市则处于欠发达状态,还有一些城市因为资源枯竭、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原因则面临着严峻的城市持续发展问题。我国的智慧型城市建设应该根据不同城市的实际情况、发展阶段和所面临的问题,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式。对于已经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一线发达城市,其智慧型城市建设的重点应该放在如何进一步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便捷性,比如如何进一步实现交通、能源供应、市民办事、通信等反方面的智能化,争取达到甚至超过发达国家城市的智能化水平。对于一些欠发达城市,则应该把发展的重点放在智能化与城市现有的产业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相结合,完成对产业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升级改造,使城市发展插上智慧的翅膀,更快地追赶发达国家和一线城市的发展。对于一些因为资源枯竭、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原因面临着如何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城市则应该以智慧型城市建设的浪潮为契机,对传统产业实行彻底的转型升级,对城市基础设施全面改造打造“新城市”。把握问题导向,向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聚焦应该成为我国智慧型城市建设的主要着眼点。

(三)坚持以人为本

德国的智慧型城市建设体现出高度的以人为本的理念。从智慧型城市建设的逻辑程序来看,多数项目都是起源于市民提升生活质量的现实需求,市民的这些需求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汇集,形成相对集中的主流民意。在这一过程中每个市民都有机会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尽管耗时相对较长,但是最后形成的意见是经过市民充分表达意见和讨论的结果,是真正代表城市中市民需求的。在这一过程中,一些市民团体发挥着重要的整合需求和表达意见的作用。从智慧型城市建设的领域来看,德国的智慧型城市建设领域主要集中在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交通、环保、能源、垃圾处理的领域,这些方面的智能化极大地方便了市民的生活,提升了市民生活的质量。从智慧型城市建设的过程来看,市民可以通过多种渠道直接或间接参与到智慧型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为把“我的城市”建设更加美好献计出力。

城市发展和城市建设论文篇十四

党的十五大明确了小城镇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十六大把加快城镇化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提出逐步提高我国的城镇化发展水平,坚持城市和城镇的协调发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城镇。

一、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基本内涵

城镇化是由农村人口占多数的传统农业向非农人口占较大比例的现代文明社会过渡的社会发展过程,城镇化道路涉及城市和乡镇发展之间的关系,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等等。

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就是从我国国情出发,与中国人多地少基本国情相适应,贯彻科学发展观,功能互补,实现大中型城市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和合理布局。中国特色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主要是针对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小城镇而言的,下面我们讨论中国特色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路径。

二、中国特色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小城镇建设发展比较快,但是整体现状不容乐观,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问题。许多城镇的建设照搬城市发展模式,忽视对自身优势和风格特色的研究,没有准确把握小城镇的历史渊源、文化发展和民俗风情等个性特征,常常以大中型城市的发展模式指导小城镇的建设,直接导致小城镇建设千篇一的面貌,严重违背了中国特色小城镇的发展原则和方向。

三、中国特色小城镇建设发展的路径

特色小姻镇的建设发展,需要协调和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使小城镇建设向着良性有序的方向发展。正确处理街道房屋建设和城镇功能完善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技术规划和经济规划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外延扩张和内涵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功能完善和个性展示的关系,正确处理政府资金投入和民众资金支持的关系,正确处理城镇建设和城镇繁荣的关系,正确处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具体来讲,中国特色小城滇的建设,应该:

(一)统筹城乡发展,坚持科学发展

长期以来,在城镇化发展道路上应该重视大中城市的发展,还是应该重视小姻镇的发展,一直都没有定论。不管是倾向哪种观点,都是具有片面性的,因为城市和城镇甚至农村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协调发展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按照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协调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

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就必须坚持城乡统筹、科学发展的原则,不能仅追求某一个目标,出现发展失衡的状况。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必领统筹城市和乡镇发展,合理规划布局,使大中型城市和小城镇相互协调、共同发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和城市经济发展。

(二)突出重点,加大投入,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

依托产业支撑,充分利用乡镇的资源优势,培育特色城镇。根据各镇经济基础和产业优劣情况的不同,分别指导,引导小城镇发展该镇特色产业,城镇建设企业,企业带动整个城镇经济的发展,实现/」、城镇的跨越式发展。

增开城镇建设融资渠道,摆脱建设过程中的资金“瓶颈”。一是加大府财政投入,把城镇基础建设的设施资金列入预算之中,设置城镇建设专项基金,进行重点工程建设。二是积极引进外资,吸收民间闲散资金。遵循“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资金聚拢集中,为小城镇的基础建设和公共建设提供资金进出。三是以当地优势项目进行股份投资吸收资金。

(三)合理规划,注重环保,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中国城镇化道路发展中出现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应该吸取这一教训,在小城镇建设发展规划中,就应将环境保护放在重要的位置。工业企业集中安置在小区,居住人口向镇中聚拢、住宅区向社区集中,合理规划生态建设,节约利用土地资源。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意生态保护,减少资源浪费,发展循环经济,争取小城镇经济和环境两方面的效益最大化。加强历史文化的保护,不断提升小城镇品味和经济发展层次,实现小城镇全面的`可持续发展。

(四)立足实际,发挥特色优势

每个小城镇都有自已独特的一面,寻找小城镇不同于其它地方的特色差异,进行小城镇发展建设的规划,立足实际清况,发展自身特色优势。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利用小城镇的特色优势进行建设从自然环境入手,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特征创造小城镇独特的空间环境,在水乡小镇将水体作为一个重要元素考虑,山地小城镇则强调山体周围的空间布局,形成地方特色。结合小城镇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发展旅游观光产业,将小城镇的文化传统和经济产业结合发展。另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小城镇的建筑和主导产业进行特色小城镇的建设。

(五)搞好特色乡镇企业的发展

乡镇企业是推动小城镇建设的最根本的经济基础,目前乡镇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市场经济中非常活跃的一部分,特色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必须中式本地乡镇企业的发展。将乡镇企业的发展同特色小城镇的建设结合起来,利用本地资源优势,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小城镇建设发展道路。乡镇企业的发展,还为大量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可以解决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大量农村老农人口的转移问题,为特色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减轻压力。

根据乡镇中的基本经济情况和市场状况,确定小城镇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搞好地区内部特色乡镇企业的发展。

小结

我国的社会主义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的小城镇发展也应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各地小城镇的建设,不必局限于同一种模式标准而应该充分利用本地的特色优势挖掘本地发展潜质,注重实际情况,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经济、环境和文化各方面协调发展的建设道路。

城市发展和城市建设论文篇十五

摘要:自《恩施市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通过评审以来,恩施市各相关政府部门一直秉持着“打造山水森林城,建设生态旅游市”的森林城市建设理念和终极目标,通过利用当地丰富的森林资源,着眼于保护生态平衡和社会经济的可续发展,并在凸显城市历史文化和特色以及保障各大工程项目成效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战略措施,力争建设一个能够体现恩施特色和品牌的森林城市。本文着重对恩施市在森林城市发展情况及建设过程中的道路绿化项目和相关保障措施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恩施市;森林城市;道路绿化;生态环境

1恩施市森林城市建设的概况及发展趋势

1.1恩施市森林城市建设概况

近年来,实现“打造山水森林城,建设生态旅游市”的建设目标越来越受到恩施市委市政府的重视,通过加强各相关职能部门和人员的管理,着力完善了领导、投入、管护长效等机制,科学规划,高位推进,协调发展。恩施市根据森林城市建设理念和《恩施市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的要求,以“八大生态走廊”建设为主线构筑城市森林网络;以“三园”(公园、茶园、田园)“三网”(道路林网、水系林网、农田防护林网)和“森林进城”等工程建设为重点,制定了相关的推动森林城市建设发展的工程项目。同时在创建过程中,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积极统筹城乡绿化,在全市推进点、线、面的森林城市绿化工程建设。目前,恩施市已形成“城乡一体化、乡村田园化、森林进城,森林围城”的森林城市建设良好格局。

1.2恩施市森林城市建设的发展趋势

构成一个低负荷、循环型和共生型城市是恩施市创建森林城市将来要实现的目标。低负荷即是降低城市热岛效应以及夏、冬两季的.能源消耗;循环型指的是城市供水和大气等能够达到自然循环往复的过程;共生型则是指所有生物能够共同生存,达到生态平衡。

2恩施市城市道路绿化

2.1道路绿化规划原则

区生态系统建设规划的施行要基于“十个综合指标”[1];战略措施必须要根据恩施市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设计;目标要明确,方法要准确,通过分阶段的完成目标来推动绿化普及这一最终目标的实现;河道的绿化要在保证整体统一的原则上,力求布局和内容能够丰富多样;要对地方文化古迹采取保护措施并适当的合理利用;绿化植物的选取应该以当地的植物物种为主,适当的引进能够适应当地气候环境的植物为辅。

2.2城市道路绿化

2.2.1道路绿化树种选择。根据恩施城市道路规划原则来进行道路绿化设计,同时要结合各地段的特点和实际需求,来选择绿化树种,在观赏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基础上,力求效果最大化[2]。在选取绿化树种时,每一个道路绿化单元段的绿化设计都要保证整体效果,小范围内绿化植物的规格不宜有过多的变化和强烈的色彩对比。2.2.2道路绿地规划设计原则。结合恩施市的城市性质和历史文化,以及街道的实际特点和功能需求,进行道路绿化设计;基于行人的道路行为习惯和规律采取规划措施;要符合道路特点,保证街道的连贯性和形象完整性;道路绿化一定程度上能够对道路进行防护,同时具有一定的观赏效果。

3恩施市森林城市建设保障措施

3.1组织保障

第一,把各项绿化指标包括在恩施市政府行政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当中,同时实行离任评价制度,并通过目标责任考核对相关干部领导班子进行考核、奖惩和选拔任用。第二,加强各个相关部门和组织的功能作用,对城市绿化和郊区林业的发展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尽量避免在森林建设过程中出现不协调的现象和矛盾冲突,满足城市生态建设的新要求。第三,建立一个完善的森林城市绿化工程质量监督机制,定时定量的对工程建设进展中凸显出的“显绩”和“潜绩”指标进行检查和汇报,加强监督,提高质量。

3.2财政资金保障

首先,为保障林业建设的财政投入长期稳定性,要把林业建设的投资放到地方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公共财政预算体系中,保证恩施市及下属县级政*财政能够每年分别投入一般财政预算支出的1.8%和1%到林业建设中。其次,制定并落实各项与林业生态建设相关的政策,充分调动起出财政投资外的其他社会各界对于林业建设的投入,并对各界投资人士的合法权益起到维护的作用,充分发挥政府政策的导向作用,对林业投资方式进行创新。

大力发展城市林业,对于恩施市森林建设和生态环境的优化都有重大的意义。而建立城市森林体系会给生态、社会以及经济三个层面的效益带来显著的提升,在强化生态环境治理的同时,还为各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推动城乡绿化一体化和生态环境平衡和谐的发展脚步,所以,恩施市建设森林城市对于广大公民来说也是一件能够提供切实服务的伟大工程。

参考文献:

城市发展和城市建设论文篇十六

论文摘要:加强内涵建设是新时期以质量为本建设高职院校的必由之路,是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性工程。从精品课程、精品专业、精锐队伍、精细管理、精英人才等五个方面做了探讨,并提出了新时期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策略。

论文关键词:高职;内涵建设;路径

加强内涵建设是新时期以质量为本建设高职院校的必由之路,是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性工程。笔者认为内涵建设要做到“五精”,即精品课程、精品专业、精锐队伍、精细管理、精英人才。内涵建设要在“五精”上下功夫,方能取得成效。

一、抓精品课程建设

课程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课程教学质量是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要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其核心工作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加快课程建设的步伐[1]。

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是:以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基准,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重点,以整合各类教学改革成果和优质教学资源为手段,从全校的公共课和主干专业课入手,实现加大教学过程中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强科研与教学的紧密结合,促进学生主动和自主地学习,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高质量的精品课程建设的重点应放在教学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内容建设、实践性教学环节建设、建立完善的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等六个方面。

二、抓精品专业建设

(一)提高对精品专业的建设重要性的认识。重视精品专业建设,它的意义既是创学校品牌,又是带动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通过精品专业建设不仅能凸显学校的办学宗旨和办学特色,还能增强办学活力,给学校注入新的工作动力。精品课题选择要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员,要有坚实的群众基础,精品不要多而要精,根据本行业(区域)本校的特点来选择,有意识地培养精品专业,有的精品要与当地传统文化相结合。要有一套目标明确,内容充实,措施有力的工作方案。

(二)要有好的专业老师。创精品专业必须要有好教师,没有名师是不可行的。不但学识渊博,而且师德好,事业心强,关心高职教育,教学方法高,在相对稳定的队伍中又有专业带头人。

(三)选用精编专业教材。选编教材应该是最精炼的,有先进性、科学性、时代性的,为师生所喜爱的教材。

(四)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手段,要充实教学硬件,提倡教学的理论与技能的有机统一。提倡师生互动,学员互动,要发扬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课堂教学活跃起来。尽量采取先进的教学工具,尽可能做到形象直观。学校应当尽量满足多媒体教学设备的需要,及精品专业经费上的需要。让学生的精品作业能上台、上网交流,共同提高,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

(五)突出实践,实行开放性教学,开展内外交流。实践出真知,实践能够加深学生对学习成果的巩固与提高。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学校尽量创造条件,开展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活动。学校在经费上给予必要的支持,精品课程要达到显著的教学成果。

三、抓精锐队伍建设

学校的内涵建设与发展,积累与提升关键在教干的管、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好的教干能带出好的学校,品牌教师能教育出品牌学生,品牌学生能提升学校品牌,因此学校的内涵建设应该着重抓好教干队伍建设、品牌教师建设和品牌学生培养。

(一)着力优化教干队伍

1.制度促进。首先要建设和完善领导干部学习日制度。每周定期、定时学习,学习法律法规,上级会议精神,通过学习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强化职责。二要学习先进理念,从灵魂深处去认真反思自身的亮点和不足。三要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其次要实行严格的考核制度。每学期对全体干部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分管工作进行一次量化考核,以实绩论英雄。最后要遵守廉洁自律制度。要用好学校的钱和物,坚决做到不拿学校一张纸,不带走学校一支笔。

2.总结引领。每周召开一次教干会议,所有教干要汇报上周所做的工作和下一周工作设想,每月实行一次交流,以校长为领班,逐级对分管人的工作进行过目,并提出交流意见。实行工作情况通报。定期对工作开展情况好的个人及时予以通报表扬、差的通报批评。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3.民主监督。每半学期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每学期或每学年要召开一次教代会,完善对学校教干监督机制,校长要多听听教干的意见,教干要多听听教师的意见,加强干群情感沟通。

只要通过多种措施把学校教干队伍建设成有“五气”(立身正气、处事大气、说话和气、工作朝气、管理文气),能做好“四个表率”(争做学习的表率、守法纪的表率、团结的表率、业务的表率),有“三力”(执行力、协作力、创造力)的廉洁、务实、高效、团结的教干团队,就能更好地促进学校内涵建设。

(二)着力打造品牌教师

1.加强师德建设,提升师表形象。师德修养是教师队伍的首要任务。弘扬教书育人精神,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努力构建一支具有一定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的教师队伍。

修师德、练师能。以每个星期的政治学习为契机,以教研室为平台,以“内修素质,外树形象”为主线,促进教师“德、教、学”的有机统一。

分层推进,优化群体。首先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整体提升辅导员师德修养及专业能力;其次加强教研室主任队伍建设,通过教研室主任队伍建设和辅导员队伍建设带动全体教师队伍建设。

2.提高专业素质,促进整体发展。开展专题学习研讨活动:每周利用星期二的学习活动进行集中学习。充分发挥校园网的作用,每周更新近期学习,每月开设教师论坛,每学期组织全员读书活动。

开展展示自身特长活动:鼓励教师一专多能,在具备专业教学能力的同时,培养特长,发扬特长,并加以总结,进行展示或交流。通过自愿报名、组织推荐相结合,进行集中展示,以期达成“精彩一点,闪亮一片”的目的。

开展专项技能评比:组织各种形式的教学开放。每学年组织“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中老年教师风采展示”,开展板书设计、独立备课、课件制作、教学片段设计大赛等分项比赛,使教师都有机会有成功的快乐体会,激发更多的教师积极进取,开拓创新。

强化评选,表彰先进。通过“学习标兵”、“优秀辅导员”、“教科研先进”和“教坛新秀”、“教学能手”的评比,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传播教师中生动事迹,形成年度表彰制度。

3.搭建发展平台,促进骨干成长。进一步完善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的管理机制和考核办法,明确骨干教师和岗位职责,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地实施骨干教师的培训、培养工作。

全方位:包括师德敬业素养、知识能力素养、专业教学素养、创新研究素养。

多层次:培养国家级名师、省级专业带头人、校级骨干教师。

多渠道:专家带教、外出培训、论文发表、课题资助、教学展示、教育论坛等。通过多种渠道的培训要在近二年培养出五名写有水平、研有能力、教有特色的骨干教师、省级专业带头人。

(三)着力培育品牌学生

1.以大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整体发展。定期定届举行活动,以整体和局部活动相结合,校内和校外活动相结合,以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等多种形式举办趣味运动会、校内综合实践活动、校外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活动让全体学生“参与、体验、感悟”,进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2.以兴趣小组为主阵地,发展学生特长。学校开设跆拳道、棋类、绘画、音乐等特长兴趣小组,选聘有专长的老师任辅导员。通过兴趣小组的开设让更多的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为学生的特长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以各级竞赛为平台,充分展示学生创新才能。积极开展校内专业技能竞赛活动、特长展示赛,积极争取组织学生参加更高级别的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树立自信。

强化宣传,提高学生、学校的知名度。利用学校的橱窗、校园网、广播站等进行大力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正确的舆论导向。

总之,学校的内涵建设要靠优秀教干的管,品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创新。学校要在办学过程中以务实、创新的精神不断发展、壮大、锻造三支队伍就一定能建设好学校的内涵,发展好学校的内涵。

四、抓精细化管理

(一)要让精细化管理思想成为教职员工的共识。通过各种学习、研讨,鼓励教师把精细化管理思想转变为自己的认识。学校鼓励教师用自己所学到的和领悟到的思想大胆实践,不断积淀,并逐步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几乎所有的教师都经历了一个学习―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校的各种思想不再是文本或书面上的东西,而是已经落实了的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的具体行动,并能够加以例证和说明。

(二)把“小事做细,细事做精”。要把“小事做细,细事做精”,就要从大事着眼小处入手。一是从目标抓起,细化目标,层层签定目标管理责任书,形成一个“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团队。二是从组织上抓起,组织是学校管理的基础,通过健全组织,实行岗位责任制,做到分工明确,使各项工作和活动之间和谐同步,让学校目标变为行动。三是从制度上抓起,学校规章制度是精细化管理的前提,便于把事情做到公平、合理。四是从问题抓起,那儿有问题就研究到那儿,就解决到哪儿。五是从质量上抓起,在实际工作中形成一种质量观念,而且把质量观贯穿于整个工作的始终。

(三)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实行“谁分管的谁负责”、“谁的岗位谁负责”、“谁的班级谁负责”、“谁的课堂谁负责”、“谁的宿舍谁负责”的岗位责任制,一方面可激发其主人翁意识和工作责任感,提高教师自我成就感,增强工作效率;另一方面由于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增加了管理的透明度与可信度,增强认同感,使学校与教职工形成一个整体,人人明确自己的成长、发展与学校事业发展的密切关系,提高了教职工的自豪感、责任心和使命感。

(四)教学工作日日清。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渠道,重视教学的“五环节”,杜绝课堂“显性”和“隐性”浪费。为使教学管理工作进一步精细化,就课前、课内、课后的教学和管理细节提出了具体的规定:要求全校教师要牢固树立质量形成于过程的思想,使每一堂课、每堂课的每个步骤以及各个教学环节都科学、规范、高效,力争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把教学质量管理从传统的质量检查、“事后把关”、“秋后算账”转移到质量形成全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上。

(五)变“结果管理”为“过程管理”。学校管理不同于足球比赛,不能只看输赢,只有把结果与过程有机统一,才能提高管理效能,如在教学质量评价上,不能只用考证通过率及分数的高低来衡量教师工作成绩,而应侧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教师的评价与考核,应改变那种单纯总结过去的评定方式,给教师贴上“优,合格,不合格”的标签,把教师分等分级。而要慎重选择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采用激励性的评价方式,立足于教师的发展,帮助教师分析过去,探讨如何使教师明天更好地发展。

(六)管理的关键在落实。校办直接对校长负责,担负起全面检查、监督权,发挥了对过程管理的监控作用,随时检查各部门工作,定期通报,及时反馈,奖罚分明。在探索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重点抓领导干部联系系部制度的落实,所有中层以上干部全部按照专业相近的原则,划分到相应的教研室参与教研活动;系部主任全面承包本年级的管理,明确责、权、利,要求人人会管理,时时在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奖惩每月兑现,期末总评表彰。通过落实管理责任,变校长一人操心为大家操心,权力层层有,任务个个担,责任人人负。这样一来,学校干部辛苦了,但管理效能提高了,大家心里高兴了。

五、抓精英人才培养

如何培养出既具有扎实的知识技能,又满足社会、企业需要的应用型精英人才?学院面向社会对外向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走校企合作培养外向技能型人才的路子,要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大胆的实践与探索。我院学生与一般本科生相比体现出动手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等特点,具备了“实用型”精英人才的素质,能很好地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

有效消除学校人才培养和企业用人要求之间的脱节是目前的当务之急,更是发展的长远之计,而要培养出符合社会所需的合格外向技能型人才,校企合作是一条必由之路。

努力创设有利于精英人才成长的环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化学生主体和精英人才培养意识,积极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的氛围。在保证学生专业技能素质的同时,充分重视对学生职业素质特别是团队协作能力、适应能力等社会智力的培养。从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个体和谐发展的角度出发,针对目前大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等社会智力素质不容乐观的现状,初步构建起课堂教学主渠道与课外活动和实践有机整合、全员覆盖、全程实施、多方协同的具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的大学生社会智力促进体系。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团队协作与人际沟通》必修课程。聘请企业家为学生讲授企业文化和员工职业素质,这样的讲座和论坛分阶段、有重点,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业生涯,缩短大学毕业生从学生向企业人转变的时间,从而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有更清晰的规划和更准确的定位。此外,还可通过社会调研、朋辈辅导、团体辅导等途径,有效提升学生自我管理和激励的能力、人际交往和团队协作的能力以及环境适应能力,为学生成长成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现培育精英人才的目标。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443273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