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寻访文化社会实践报告(模板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28 20:47:16
实用寻访文化社会实践报告(模板16篇)
时间:2023-10-28 20:47:16     小编:温柔雨

报告的撰写应该注重结构清晰,语言简练,同时要注意逻辑性和条理性。在报告中,应该注重事实的客观陈述,避免个人主观色彩过重。阅读这些范文可以帮助你了解报告写作的不同风格和表达方式。

寻访文化社会实践报告篇一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了解海外大学的校园氛围、上课模式,了解当地文化,感受中美文化差异,思考国内教育和我个人发展中值得改进的地方。

周一至周四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进行暑期课程学习,周末完成作业的前提下出门观光。

感受到了巨大的文化冲击,虽然是呆在国外,反而更加深入地思考了在国内的生活。

若是再有出国学习的机会一定要在前期语言准备上多下功夫。

若有出门计划,出发之前一定要做好详实的规划,尤其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突发情况远比预期的要多。

不要在意脸皮,不要在意局限。很多时候逼自己一把事情就成了。

前期经历了近半年的复杂准备过程。从最初确定要去,到开始和家里人沟通说服,接着自己办理一系列准备。去银行汇款付定金,网上申请填一大堆表,上传各种证明文件,回户口所在地准备护照、四级成绩单,准备签证材料(拍签证照片,教务处开具成绩证明,学生处开具在读证明,银行开具存款证明,父母开具收入证明,户口本,以及所有证明文件的翻译盖章),赴上海办签证,定机票,初到美国尚未入住宿舍要订酒店,联系接机,等等,更兼各办事处常有效率低下、职责不清的弊病,或是机构不曾言明办事细节要自己寻找,随便一个证明跑几趟跑几天都是常事。程序复杂时常让人觉得崩溃,但还是都要独立完成,确实是非常锻炼人的。想想这还是有老师指导、有十来位同学共同经历、还可互相帮助的,若是一个人去上本科,比这更复杂的事务独自办理,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撑过来。

初到他乡,人生地不熟,困难是自然的。英语沟通又不适应,国内随便一件小事可轻轻松松解决的,到这里都会成为相当麻烦的事情。连出门去个什么地方有时都成问题。

不过在加州的生活大多数还是符合预期的,或者说不管它是什么样,我都已经做好了接纳的准备。生活上基本没有什么困难。我觉得我之前生活能力就比较强,心态也比较包容,所以到国外什么样的习俗都可以适应,什么样的黑暗料理都可以吃并且管饱(虽然还是去了很多次川菜馆改善伙食),什么样的困难都会自己努力去克服。周围许多人都会觉得,呆在国外诚然不如在国内家里安逸自在,时常要面对一些意料之外的困难,倒霉的事情一发生就会是一串,还都得自己解决。我倒是觉得,经历种种困难以后把我扔到哪里我都可以活下去,并且这些未知与无穷的可能性、峰回路转后的欣喜所带来的新奇,也是无聊地蹲在家里所不能比的。接下来的日子里一定会更多地去四处游荡见识世界。

我选了两门课,一门是“艺术史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一门是“种族与美国电影”。

刚开始选课的时候,咨询过国外上学的同学,觉得选个八学分应该是能够挑战的。艺术史想来学过了设计艺术史,又看过些艺术史的书,应该不会很难;另一门刚开始选的“先锋电影史”,虽说是“先锋”,诚然要难;但既然与电影有关,也不会太无聊。

然而刚上两天就受不了了。学习上主要就是语言障碍。日常交流因为生活习俗的不同,刚开始当然会听不懂,久了就没有问题;而上课时候专有名词太多,之前也很少有全英文上课的经历,困难大是自然的。这样一来,相比native speaker,非英语母语的学生初期压力就非常大。艺术史的英俊小哥,说话发音还算清楚,“先锋电影史”的女教授,说话和带了牙套一样,本地人听了估计不过是感冒的质感,国外人加上一系列电影学术词汇,那真就基本听不懂了。此外,“艺术史”根本就不是我想象的单纯的“material history”,全名叫的是“艺术史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完全是一门哲学课程。从康德与黑格尔的美学讲起,分分钟就把人放倒。

我当然知道刚到国外上课的不适应,决定不管最后能得多少分,好歹还是要拼一拼。艺术史若想要跟上进度,就要每天下课先把当天的上课录音回顾一遍,不懂的上网查找资料;再把新课ppt预习一遍,里面所有的生词拎出来搞懂,一些terms上网百科用中文理解一下,知道上课大概要讲什么;最后再做每天几十页的阅读材料。阅读材料又很难,生词太多、学术性强,还是比较有历史的作品,偶尔能搜到翻译成中文的版本,我也不是完全明白。除日常上课,每周末再来一篇关于本周上课内容的论文。每天两门课各一节,一天压一天,连续三天工作到半夜一两点,还是每天都完不成任务。此时我果断决定放弃一门,把四学分的“先锋电影史”换成了一学分的“种族与美国电影”。然而另一门艺术史已经上了三天,和教授已经认识,想换到别的课去,又觉得别的课已经开始几天怕跟不上进度,犹疑之间最终没有换。事实证明这就对是作死的根源,因为稍后五个星期,我每天(包括周末)都要在艺术的哲学里死去活来。确实还是当时不够果断。

那么艰难的上课经历,让我实在质疑我们之前英语怎么学的,辛苦那么多年,做了多少试卷,四级六级过了,却是日常交流对话做不到,出门看啥啥不懂,上课听课听不懂,阅读材料看不懂,随便写个小文章都写得乌七八糟。虽不是贬低同学,但和有的同学在一起的时候那英语说得实在太让人着急了。虽说我已经在准备托福,期待考完托福以后会进步很多,但这毕竟是额外又花去的时间,为什么不能刚开始就做好呢?要么就好好教,教得出国确实能用,要么就不要浪费那么多时间,不过是死记硬背了语法规则和一些高考完就忘了的单词,做着程度拔高极其缓慢的阅读理解。

除学习上的困难以外,学校生活就是我理想的校园生活的样子。该学的时候拼命学习,该玩的时候就要玩得比谁都疯。校园设施齐全生活方便,不管是学习还是锻炼、社交,都会有很好的硬件条件和氛围。表面上看起来相当自由,但不管在哪里,再怎么自由也都是为了最基础的目标,都不会违背基本原则,该认真的地方一点都不会马虎。最欣赏的一点就是鼓励思考,甚至是逼迫你去不停地思考,课堂上大家积极参与,即使错了也要往外说。这种自由、激进、独创,是国内教育还没有做到的。

所以,呆在国外,反而给了我更多的机会思考在国内的生活。其实这个问题我以前一直在想,但却在伯克利的这段时间里感觉到问题是如此突出而严重。我是一个崇尚自由与真理的人,碰到不对的事情就忍不住要去言说去改变,热衷于尝试多样的可能性。这才是一个人本来应该有的姿态,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自由的。然而我的周围环境却是相对压抑的,周围的许多人固守错误思想不肯改变、不肯面对残酷现实、没有思考就妄加评判随意指摘、自己不努力也“不允许”别人努力所营造的浮躁愚蠢的氛围,因为我与他们意见相左就感受到了威胁、从而指手画脚意图阻拦等等,给我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而现在,我无法马上跳脱到一个自由激进坚持真理的环境,又无法在一个压抑的环境中维持真实的自己。那么接下来我怎么办?如何与不那么令人满意的环境好好相处,如何通过各种手段使周围环境更好,就是我接下来要做的事情。

很多时候我还是一个畏于改变的人,虽然接受改变、接受不同的能力很强,但毕竟不喜欢。我喜欢的是稳定的、稳步上升的计划,不会被各种事务打乱的日程安排。与人相处上,还是喜欢和那些合得来的人接触(虽然数量很少),其他人的许多方面都是接受无能。很多时候都是社会谬判内向为一种性格劣势,才不得不伪装作一个极其外向的人,不得不强扭个性,假装热情。虽说内向没什么不好,但我的心态确实还不够包容。

在国外,我碰到的是比国内更多种多样的人。美国本来就是一个文化很包容的国家,走在路上,形形色色的人都有,穿成啥样长成啥样都不会有人多看。刷个朋友圈,许多人的生活都是原来想象不到的。极其有钱每天都在四处浪的,半夜三四点喝了红牛刷论文的,到国外生活完全没有适应压力考试轻轻松松的,永远坚持自己的梦想根本就不在意生存不生存的,年纪虽轻却极其成熟的。一方面我也希望我周围是多种多样的人,让我知道自己的发展方向、有个可以借鉴的成长方式,而非被一群完全一样的没有任何可借鉴之处的人围着;另一方面内心却是恐惧而抵触的。他们活在我想要到的地方,我也厌恶本来的生活,但是我并没有胆量迈步向这样的生活走去。但是我给出的解决方案,都是极其模糊的。用“唯希望以后自己能怎么样”或者“当···之后或许能···”开头,眼界虽高,计划却时常执行不下去。

接下来两年时间,还需要摒除内心相当多的负累,勇敢接受改变,放平心态体验不同的生活。希望每一天的我都会与昨天不一样。

寻访文化社会实践报告篇二

这个暑假我们组织了一次非常成功的活动,其中收获了很多,现在我对这次实践活动做一下总结汇报。

此文是星星之火团队对这次暑期实践的总结。我们调查的对象是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希望能过真实的反应横坎头村的红色经济、文化的状况。能给当地带来一些积极的建议。

横坎头村是梁弄镇的中心村,位于梁弄镇区以南2公里处,总面积6.6平方公里。气候宜人,民风淳朴,风景秀丽。是由原横坎头、紫溪、百丈岙等六个村合并而成。全村共有农户897户,总人口2821人,现有耕地1546亩,山林5316亩,有35个村民小组。

它是宁波市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宁波市“四型”先进村党组织、余姚市“五好”党组织和余姚市文明村。以横坎头村为中心的宁波市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被中宣部、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局等部门联合命名为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横坎头村有许多文化建筑 ,是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抗日战争时期,以余姚梁弄为中心的浙东抗日根据地是全国著名的十九块抗日根据地之一。根据地领导机关“中共浙东区委员会”的所在地就位于此。现在浙东区党委旧址是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共浙东区委旧址及其周围的浙东银行旧址、新浙东报旧址、浙东行政公署旧址、教导大队旧址、谭、何住处、浙东鲁迅学院旧址等革命旧址构成了一个以区党委旧址为核心的包括浙东抗日根据地党、政、军、金融、新闻各方面情况的浙东革命史迹网,完整的体现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浙东革命根据地在政治、军事、文化及政权建设等方面的历史足迹。

当地生态农业发达,其中以樱桃、杨梅采摘等为主。工业以制造室外灯具为支撑性产业,另有一些塑料加工等产业。都是一些污染较轻的产业。由此决定,工业在当地并非是中心产业,发展缓慢。如今的横坎头村,是一个整洁和美丽山村:一条条水泥路穿村而过,一幢幢两层小楼随地势起伏分布,一座座水库、一条条大溪清澈照人,一片片绿色果园生机盎然……在这个面积6.6平方公里的山区小村上,传统风貌、红色风姿、古典韵味和现代气息、开放意识,都和谐地交织在一起,焕发出浙东红村的特有魅力。

(1)浙东行政公署和浙东抗日军政干校旧址。

这个旧址位于横坎头村黄氏家族的一座民居大院内,是余姚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xx年初,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投入800万元资金和大量人力,整体搬迁住户27户,总建筑面积2167平方米,拆除面积1592平方米,完成了该旧址的居民搬迁、房屋整修、文物资料收集,以及陈列布展等大量工作,最近已对外开放。陈列品的主要内容是“浙东抗日民主政权史迹”。旧址的墙上还保留了抗战时期的一些宣传画,其中一幅“打到宁波去”的宣传画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展览的图片资料比较丰富,但实物资料比较缺乏,多为复制品,影响了展出效果。

(2)中共浙东区党委旧址。

已开辟为一个浙东抗日根据地革命遗迹博物馆。博物馆内陈列了大量书画、照片、文献及有关抗战时的实物,有数千件。一个村级博物馆能拥有这么多藏品是难能可贵的。藏品不足之处仍是复制品较多,种类不够齐全。

(3)浙东银行旧址。

房屋比较破败,但墙壁上仍残留着当年抗战时期的一些文字遗迹,还有一个很大的五角星。屋梁上的一些木雕砖刻虽然破旧,但也透出古色古香的韵味。

(4)谭启龙旧居。

也在一所居民住宅内,是一排独立瓦房中的一个小间,比较阴暗破旧,只在门口竖了一块“谭启龙旧居”的牌子。

寻访文化社会实践报告篇三

我国是茶叶的原产地,也是世界饮茶文化的起源地。近年来,茶叶的绿色保健功能受到越来越多世人的青睐,茶文化的内涵也不断丰富,茶文化的发展呈现良好的态势。

此次实习,我们一方面通过对四川省部分知名茶叶企业进行参观,了解到茶文化在茶叶企业文化中的渗透;另一方面,深入茶叶观光园区内部,体会到茶文化与旅游资源渗透结合的部分典范。

茶文化的发展从古至今,作为古老而又年轻的文化形态,对促进茶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其中的改革和创新也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

乐山夹江天福观光茶园、峨眉山竹叶青生态茗园、雅安名山万亩观光茶园

我们实习的第一站是乐山夹江天福观光茶园。夹江天福观光茶园是天福集团投资于中国西部的一个重要基地,它位于成都往乐山、峨眉山的成乐高速公路夹江天福服务区,总占地面积380亩,是到乐山、峨眉山旅游必经的第一站。天福茶园是一个茶业综合园区,包括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形象店、观光茶园、茶博物馆以及茶食品加工厂。我们重点参观了观光园区以及茶博物馆,观光茶园建设呈阶梯式排列,另外配以特定的乌龙茶品种园,园区内修建有各式风格小阁楼,满目翠色,茶香四溢;茶博物馆主要以宣传中国传统茶文化和天福企业文化为主,在工作人员的介绍下,我们感受到了茶文化在茶叶企业文化中的渗透和影响。

随后我们来到峨眉山竹叶青生态茗园,不同于前者的是竹叶青公司侧重点在宣传企业文化,竹叶青作为中国茶企知名企业,不仅在茶叶加工技术上创新求实,同时在企业发展理念和企业文化宣传方面也有很多我们值得学习的内容。“平常心,竹叶青”,在竹叶青企业生态茗园参观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仅有幸欣赏到竹叶青的特色茶艺,同时认真观看了企业的宣传片,我们了解到了从原料到产销的层层把关,感受到企业文化的厚重,同时从茶文化的展示和渗透中,感受到企业以及产品本身的魅力,以达到吸引消费者以及潜在消费群体的目的。

名山万亩生态观光茶园与前两者不同之处在于其核心区为四川省名山茶树良种繁育场,有茶树良种母本园、苗圃园、生产示范园、品种区试园1000亩,已成为集种植、科研、观光、休闲、茶文化体验为一体的旅游区。位于世界茶文化圣山——蒙顶山山脉西北部,总面积3万余亩,核心区1万亩。主要通过借助茶文化圣山——蒙顶山的宣传效应,另一方面重在科研园区,其中有茶树与桂花、银杏等间作,也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这短短三天的实习中,我们还是收获了很多。茶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已经形成包括茶景点、茶艺茶道、茶文学、建筑以及渗透企业文化的各个方面,尤其是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在我国的各大产茶区可谓发展迅猛。诸如名茶产地风景区、茶博物馆、茶馆茶楼、观光园区等的建设,从这其中可以深切感知到茶文化发展的热潮,当然,这其中雷同现象居多,也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打造地方特色应该成为我们重点关注的部分,另外发掘当地茶文化民俗风情以及对传统制茶技艺的保护也应该成为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

寻访文化社会实践报告篇四

一.活动介绍:

(一)活动主题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校友协会校友寻访活动(二)活动目的和意义

刚刚进入大学,相当一部分的大一学生仍未有自己的人生规划,对以后的生活也没有很多的概念,对于如何面对更多的选择,把握人生路上的方向,甚至对在大学里如何学习仍然处于迷惑的状态。

本活动的目的在于,延续中大校友总会每年寻访校友的传统的`同时,传递母校问候、加强校友与学校以及学院的联系,增强学校的凝聚力,促进我校各项工作的更好的发展。同时,让同学了解我校校友的人生经历、工作经验甚至心路历程,在与校友的沟通和交流中提高自己,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明晰自身的人生规划。

本次活动将组织校友协会成员利用课余时间走访我校的各专业的校友,与我校的优秀校友零距离接触,在记录校友的人生经历、心路历程的同时丰富完善我校的校友信息,也将学校及学院的发展情况告诉校友。并争取以此活动为契机,诚恳的邀请校友关注和参加我校举办的各项活动,并希望通过各位校友的支持和帮助来促进我校在校大学生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活动开展流程

(一)前期

1.了解受访者的背景、单位,包括:大学年份、专业、所在校区、相关同学和教授。如有可能,找到其当年在校相关资料。

2.电话邀请前一周发邮件或短信至受访者简要说明内容,并提出第二天的希望联系时间。

(二)中期

3.问好,赠送纪念品,设备摆设准备,进行初步交流

4.采访正式开始,包括:受访者自由发表、提问、对学校的祝福和对学生的建议

5.采访结束,唱校歌,合影留念,队旗签名6.表示感谢

(三)后期

1.感谢信

2.整理照片和访问稿

3.将访问稿或新闻稿发给受访者确认,在对方无异议后发表4.队员写

三.职能分配

后期资料整理人:整理采访稿,制作新闻稿

注:以上职能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整合。现场访谈可多人对话,不必拘泥于主提问者。

四.物资需要:

五.注意事项:

1、出发前要检查物资是否带齐

2、条件允许情况下,要提前踩点,确定路线和路上大概所需时间

6、切忌单独一人到私人场所采访校友,采访时间尽量不要预约在晚上

9、采访结束后,必须把笔录交给校友过目,并让校友签名确认,告知校友该内容可能会出版或放到网上,征求其同意。

寻访文化社会实践报告篇五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我们希望进一步学习党史知识,深切体会红色文化,在历史现场感受中国共产党90年来的光辉历程,坚定社会主义和永远跟党走的信念,磨练意志品格,增长本领才干,在社会实践中经风雨、受历练,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才。

实践队在此之前已经召开多次会议,明确了实践主题和目的,研究和讨论了实践的流程、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并分配了每一名实践队员的任务。实践队队员热情高涨,为即将开始的"红色之旅"加油助威。

为深入了解上杭县红军足迹和革命遗址,7月28日,古田红色实践队一行八人走访了上杭县文化体育出版局文化股股长钟思群,并实地参观考察了上杭县博物馆(临江楼)。之后,实践队走访了老党员王其新一家。一天的丰富收获另队员们早已忘记那炎炎烈日和不断流下的汗水。

上午九时许,实践队来到了上杭县文化体育出版局,还没等我们进门,钟股长就满怀热情地出门迎接我们。座谈中,实践队围绕上杭历史文化特别是毛主席与红军遗迹以及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先后向钟股长请教了"上杭主要的红色遗址"、"毛主席九次到上杭后来革命形势发展的关系"和"文化局主要以何形式开展包括哪些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等问题。钟股长循序渐进,一一作答,并赠送《上杭苏区永流芳》给我们每一名实践队员,勉励大家努力学习,多多了解革命老区的历史文化,队员们纷纷鞠躬致谢。钟股长谈笑风生,使得座谈寓教于乐,轻松愉悦。

下午二时许,实践队来到上杭县博物馆,即伟大领袖毛主席曾经居住过的临江楼。它因毛主席的一首伟大人生战歌《采桑子·重阳》而名扬天下。据博物馆讲解员介绍和相关文献记载,1929年10月,毛主席第二次来到上杭,住在临江楼。一天清晨,毛主席伫立在临江楼二楼正厅前,迎着深秋劲风,望着对岸漫山遍野盛开的菊花和逝者如斯的汀江水,回想红四军入闽半年多来的战斗历程和闽西土地革命如火如荼的景象,触景生情,写下这不朽诗篇。令人颇感遗憾的是,汀江对岸的"黄花"、"春光"已然不在,被一排排楼房取代。不过,与讲解员一起吟唱这千古名词,词中描述的景色不时浮现在眼帘,而词中毛主席那宽广的胸襟实在令人钦佩。参观访问结束之前,实践队在临江楼前合影留念。

下午四时许,实践队采访了老党员王其新。他们家里人热情洋溢,又是倒饮料,又是切西瓜,使我们充分领略到了客家人的好客。王先生1935年出生,1966年入党。据他介绍,今年七一时,村里召开老党员会议,共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他本人也去过古田缅怀先烈,从王先生的谈吐中可以明显感受到一股精神的力量,一种老党员的精神气质。王先生的孙子王华今年10岁,上小学四年级,他今年的暑假作业之一是做一张关于建党九十周年的手抄报。他兴致勃勃地将自己做好的手抄报展示给我们,表达他对党和国家的认识。临走之际,王华说:"要不我明天帮你们带路吧!"我们内心的感动之情油然而生。

晚上九时许,实践队又召开总结会议,大家纷纷交谈自己的感受和对上杭革命老区的认识。最后,党支部部署了下一步实践计划。

在上杭各地的实践中,我们感受到老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让队员们深受感染,为开展革命老区爱国主义调查实践活动,7月29日,厦门大学古田红色实践队走访了上杭县教育局,访问了蓝文钟、蓝文远、蓝文谦三兄弟及其家长。

上午九时,实践队一行来到上杭县教育局,教育局副局长王如信同志亲切地接待了我们,他给我们介绍了上杭县爱国主义教育的概况。政教股邱林才同志与我们召开了座谈会,为我们详细介绍了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措施。上杭县有丰富的红色资源,教育局就"发挥红色圣地资源优势,加强学校革命传统教育"的爱国主义教育主题重点开展了三项工作:第一,加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力度;第二,认真做好乡土德育教材编写及使用工作;第三,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主题教育活动。队员们认为上杭县开展的"四进"工程(进校园、进教材、进学生社团、进学生头脑)和"八个一"实践活动(读一本红色书籍、制一份红色手抄报、听一堂红色报告、唱一首红色歌谣、参观一次红色圣地、诵一篇红色诗文、写一篇红色体会、办一次红色歌会)非常有特色,教育局同志在介绍中声情并茂,队员们态度积极,整个座谈气氛非常热烈。

上午十一时,实践队来到蓝文钟、蓝文远、蓝文谦三兄弟家里,就他们对爱国主义教育的认识和参加的具体实践活动进行了访谈。蓝文钟、蓝文远是双胞胎,今年读小学四年级。据他们介绍,学校每年主要通过参观革命遗迹、举办知识竞赛、演唱红色革命歌曲等形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在实践队队员的热情邀请下,兄弟两个为我们演唱了《我们是共产主义的接班人》。"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歌声清脆响亮,抑扬顿挫,有的实践队员深受感染,轻声与两兄弟合唱,这悠扬的曲调给我们的实践生活增添了一道亮丽风景!蓝文谦今年九月份将升入高三,他十分喜欢看书,对《史记》、《三国志》等历史经典十分熟悉,队员们十分敬佩他。

家长希望他加倍努力,专注学习,争取考上好的大学。队员们纷纷为蓝文谦讲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考试经验,共同勉励他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并鼓励他报考厦门大学。临别之际,实践队赠送三兄弟每人一套厦门大学书签。

丰硕的实践成果让队员们兴奋不已, 在晚上的总结会议上,队员们依次发言,表达心中按捺不住的实践感受。这为实践队下一步的参观调查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寻访文化社会实践报告篇六

鲜花和掌声从来不会赐予那些守株待兔者,而只馈赠那些风雨无阻的前行者,谁说意气风发的我们经不住暴风雨的洗礼?谁说象牙塔里的我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时隔一年,我再一次参加了由我们理学院校园可再生资源回收中心主办的南通大学送文化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有不止一个人问我:“同样的社会实践,为什么要选择参加两次呢?”当时我只是笑笑,现在我似乎明白,这也许是一种责任,一种爱,一种体验成长的过程吧。我一直坚持着“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的踏实信念,在实践的“百味瓶”中不断摸索,感受着生活带给我们的酸甜苦辣。

同样是送文化下乡,相比于大一来说,这一次的实践让我成长了许多。想到去年我在宿迁太平镇娥眉村看到的那些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容和渴望知识的眼神,以及他们瘦弱不堪的身躯,我好像突然明白了书桌的分量,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油然而生,我想用我们大学生的力量去服务社会,哪怕这力量只有一点点,我们也会将这份爱传递下去。我想这和我本身来自农村有很大关系。当我来到城市上大学后,我才真切地感受到农村与城市的差距有多大,看到这里的孩子有如此优良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条件,我不禁为那些渴望知识却又没有条件的农村朋友们感到同情。如今,在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大潮下,作为一名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我认为自己更应该主动关注民生动态,抓住机遇,实践“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精神内涵,以主人翁的姿态为新农村文化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

在这支由我们回收中心成员组成的队伍里,是友爱与鼓励一直激励着我要永不言弃,是挑战与信任一直提醒着我要突破自己。当我们一行四人与市少儿图书馆馆长洽谈捐书事宜时,因为各种压力,大家难免都有点紧张,但是在队长的带领与鼓励下,我们没有退缩,而是与馆长进行大胆而又真诚的交谈,最终,市少儿图书馆不仅答应捐赠100本爱心书籍,还主动与我们建立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这让我们有点出乎意料,但是细细想来,这应该是我们通力合作的结果;当我们在烈日下四处分发传单时,是队友们的关心与鼓励让我一次次坚持到底;当我们在风雨中来回搬运书籍时,我们分队的男生总是尽量把最脏最累的任务留给自己赏花赏月不如赏人,我们团队中的每个人都值得我去欣赏,去学习,而且这些经历对我以后进入社会以及如何与他人合作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同时,这也让我深刻意识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首先,队长要针对成员们各自不同的特长来分配不同的任务,而且成员之间要有足够的信任,这样整个团队才能更加团结一致地向前走;其次,各位成员既要各司其职,又要学会互相帮助,而不是相互推脱责任。完成自己的任务是一种责任,而互相帮助则是一种必要的合作精神。同时,在召开团队会议时,大家要集思广益,而非“等候发落”,此次社会实践便告诉我,身处团队中要学会主动地表达自我,要有与他人分享的姿态,这不是一种炫耀,而是在为团队做贡献,同时也是一个锻炼自我的机会。此外,在这半个月的实践生活里,我也在欣赏他人的同时学到了很多,正所谓“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每个人都有值得我们学习和反思的地方,这便是参加团队活动带给我们的无形的礼物。正是抱着这样一种学习的态度,我才慢慢学会了欣赏,学会了合作,学会了不断超越自我。应该说,团队合作在如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已经越来越重要了。

累,并快乐着。在我看来,实践是成长的动力,是永恒的追求。尽管天气燥热,任务繁重,我还是选择全力以赴。

此次社会实践我主要负责通讯报道一类工作,从社会实践出征仪式一直到最后,我除了要完成基本的实践任务外,每天晚上还要将当天的通讯报道及时赶出来,经常要忙到半夜才能结束,第二天早上还要6点多起床投入新一天的工作。因为放假,宿舍也暂停了洗澡水的供应,我只能挤时间跑到楼下打水,吃饭也只是到外面的小吃铺去买点各种困难,给了我很多锻炼,要说不累,那肯定是假的,但是我知道,我们小分队的每个人都很累,而且大家都在尽力为我们的实践活动而努力付出,我又有什么理由退缩呢?作为小分队的一员,我应该与大家并肩作战,坚持到底。当我在烈日下向市民们分发捐书倡议书时,为了让更多的市民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我都会向每位拿到传单的市民进行耐心讲解,然而,高温的天气最终还是让我难以负荷,接近中午的时候,我已经口干舌燥,头晕眼花;在募集图书的那几天,发生了很多让我感动的点点滴滴。第一天,早上8点,我们按时到达募集点,却发现早有市民在那边等候捐书,感动之情溢于言表;一位家住朝晖花园的朱爷爷在募捐活动的每一天都前往书城捐赠爱心图书,共捐赠192本农业养殖及医疗保健等书籍;一位爱心捐赠者两次次前来捐书都不愿留下姓名,所捐书籍都是文学名著等有用书籍,共计近130本;一位小朋友看到我们的活动后,直接从新华书店买了一本新书捐给我们这些这些热心市民的到来让我感觉到这个世界因为有爱而更加美丽,更加生动。7月12日,我们分工合作,将所募集到的近2800册图书进行分类、整理、贴标签、盖章、包扎等收尾工作,在队员们的齐心协力下,眼花缭乱的流水线式工作整整进行了一天,当我看到包扎好的图书后,我感受到集体的力量是多么伟大,集体与个人是不可分割的,共同努力也是一种快乐。

7月14日,天空下起了大雨,我们在雨中将2151本包扎好的图书搬上了前往海安县的汽车,望着车窗外的雨帘,我又想起了去年我们前往宿迁太平镇的时候,也同样下起了雨,尽管到达的目的地不同,但是这份在风雨中传递的爱心是不变的。在爱心图书室的揭牌仪式上,一位6岁小朋友的发言让我热泪盈眶,她用甜美稚嫩的声音告诉我们,她爱书,书是她最好的朋友,她爱我们这些送书的大哥哥大姐姐,长大后要像我们一样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被她那纯真的面庞和执着的眼神感化了,我再一次肯定地告诉自己,我们的付出没有白费,因为我们让这些祖国的花朵可以开心地绽放,让他们向着那充满童真的梦想而努力奋斗,做到这些,已经足够。

寻访文化社会实践报告篇七

在永泰县我们一共走访了三所希望小学,可谓“一波三折”,既有看到农村希望小学师生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依然艰苦的教学、学习而感到心酸苦涩,又看到希望小学中明亮的教室、教学设施完备而感到欢欣鼓舞。同一地区,同样是希望小学,正面临着截然不同的发展现状,这其中的不同之处,正是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究的。在未来中国的国家、社会发展之中,如何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力量,发展中国农村教育,使得农村希望小学良性、长远发展,从而在未来大大提高农村人力资源水平,发展农村经济,使得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兴盛繁荣。所以,与其说这是一次暑期实践调研,我们更愿意称之为“永泰希望之旅”,一条行之有效的希望小学运作发展模式是希望小学未来的希望,希望小学教育发展是农村孩子们未来的希望,孩子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

第一站:建设中孕育希望

第一站,我们来到塘前中心小学。

我们这些来自厦门大学的大学生对于希望小学的概念几乎全部来自电视、报纸等大众媒介,直观的印象就是低矮的简陋的教室,破旧的桌椅板凳,一根一根短短的粉笔被老师和孩子们精心保管好,而孩子们则是羞涩、腼腆的……印象中,希望小学似乎与贫困、艰苦分不开的。正是在这种心理的影响下,出发之前,我们小队还担心孩子们会不会过于害羞,不敢说话,担心我们精心安排的互动活动和明信片发放活动会冷场等等。事实上,这一切担心都是多余的,将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

一座二层高的破旧楼房,泥水遍布的坑坑洼洼的小小操场,一走雷锋同志的石像……这些景象都在向着我们想象中的希望小学发展,但是就是没有孩子们的身影。这时,我们联系到了希望小学的校长。他解释说,刚才我们看到时教工宿舍,教学楼是新建的,还没有完全建好,就作为临时教学楼。跟随着校长,我们进入一所刚刚建好但还未进行粉刷的教学楼,刚一踏进教室,之前的一切疑虑、担心完全消逝了。四年级班级正在发新书,我们与孩子们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就是给孩子们发新书,接着进行了互动环节和明信片发放活动。我们为孩子们的活泼开朗、活力向上所深深打动了。快乐,幸福,欢乐,没有被贫困之类的概念所困扰,与其他孩子一样,快快乐乐的学习,生活,有理想爱梦想。

当我们队的安华同学提出大家的梦想是什么,有没有将来想做超人的。大部分孩子都说想,唯有一个小女孩很认真的说不想。“超人根本就不存在的,我想做医生。”当时就有一阵说不出的情绪,让我给这个说世界上没有超人想做医生的孩子一个特写吧。我想说,救人性命、给人安康的好医生就是超人。努力吧,用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做心目中的超人。

第二站:有序、稳定

如果说第一所小学从外观上看来还有些传统中希望小学的迹象,那么我们接下来走访的这所小学彻底颠覆了我们对于传统希望小学的印象。

这是一所建设在山脚下的小学。山路盘旋,树林茂盛。岭路乡希望小学,立邦漆粉刷的教学楼外墙壁,整齐的桌椅板凳,墙壁上孩子们精心设计的黑板报,不仅是这些基本教学设施十分完备,还具有计算机室、生物实验室等。

通过该校书记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在生源逐年减少的情况下,该校属于生源比较稳定,规模相对较大的希望小学,目前有19位教职工,100多位学生。学校的整个教育教学模式都进入正规化、规范化,不仅重视孩子们基础科目的教育教学,更注重孩子们科学素质的发展和提高,比如计算机技术的教学和生物实验室的开放等,还设立有独立的学校图书馆,供学生课外拓展阅读。还有日常需要的设施,比如食堂、洗浴室等等,可谓一应俱全了。可以说,在企业的支持下,该所希望小学达到了甚至优于公立小学的水平。

最令我们感动的是,为我们进行讲解介绍的书记(前任校长)用一个红色的本子,详细记录了广大社会人士对该小学捐助的每一笔物资、款项,包括捐助人的姓名,捐助物资,种类数量等等,甚至小到一个桌子、板凳,都有详细的记录。这个小小的本子,凝聚了老书记辛勤工作的汗水和对于希望小学发展的无尽风险和投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显示了农村教育工作者对于那些捐助、关注、支持农村希望小学的建设、发展的社会大众的感激。

正当我们感慨希望小学的建设发展大大超出我们的预期的时候,老书记提到了一所处在更偏远一所希望小学,叫做“初小”,有兴趣的话,他会带我们去看看,大家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立刻动身赶往“初小”。

第三站:一位农村教育工作者的执着与信念

当我们了解这所小学的情况时,原本轻松愉快兴奋的情绪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严肃沉重和感怀。“一名教师两名学生”的概念在我们的头脑中萦绕,让我们对于这所学校充满了好奇与疑惑。

所谓“初小”是我们相对于平时我们所称谓的小学。平常的小学共有六个年级,而初小就是不具有六个年级,就是不完整的小学。

由于近些年来生源的逐年减少,这所位于偏僻山区的小学找不到足够的学生,这所学校被弃置,空留一个教学楼主力在丛林中。学校出于经营管理的考虑可以被弃置,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低矮的教室,破旧的座椅,似乎已经擦不干净了的白白的黑板。这学校仅有的两名学生是姐弟两,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和其他原因的限制,姐弟两甚至无法到山下的希望工程小学(前面我们去过的岭路乡小学)去上学,也就说,如果如果这所希望小学弃置了,姐弟两人面对的将是失学。在整个过程中,姐弟两人都只是安静的坐在座位上,姐姐十分腼腆,甚至不敢直视我们,弟弟则较为活泼,还有些小兴奋。

寻访文化社会实践报告篇八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寻访老校友社会实践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校庆之际与老校友们进行交流、对话,对于我这样一名还未走出校门的中学生来说非常有意义。聆听他们的谆谆教诲,感受那一时代中学生求真求实、坚忍不拔的学习精神,分享他们的人生经历,感悟他们的心路历程,与其共同探讨对于学习与人生发展的感悟,对于我来说,真是一次非常宝贵的学习机会。

沿梦而歌 坚持不懈

一个有梦想的人可以在生命的磨难和失败中成长,好比腐朽的土壤中可以长出鲜活的植物。土壤也许腐朽,但它可以为渴望参天的植物提供营养;失败固然可怕,但它可以磨练我们的智慧和勇气,进而创造更多的机会。在采访过程中,老校友们和我们讲述了他们的高考经历。当时,诸位老师的生活条件都十分艰苦,有的老师在农场里当工人,有的老师在车间负责车床工作……有的并没有如愿的一次就考入理想的大学,但是他们有着对知识的渴望,他们执著坚持追梦,付出不懈努力,将压力转化为动力,终于在第二年的高考中脱颖而出,实现自己的梦想,走进大学殿堂。正所谓“人是有精神的”,坚信只有不断努力奋斗,才能获得美好的明天。“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不选择放弃,而是再接再厉,用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的精神,一步步开创美好明天。 这样的.人生信念让我们明白只要我们心存着信念朝着梦想的方向不断努力,我们总会到达成功的彼岸。对比他们当时的艰苦环境,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有了极大的提高而且也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这么好的学习环境中,我们真的应该脚踏实地的学习,不断积累知识,提升自己。

为人为文 心怀感恩

拥有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心怀感恩、坚忍不拔,遇到困难能够勇敢面对。曾经在《读者》上看到这样一句话:“只要我们有一颗感恩的心,世界就会变得简单明快,幸福永驻。因为经历过失败,我们更知道成功的不易;因为经受过挫折,我们更懂得坚强的意义;因为感受到痛苦,我们更理解幸福的珍贵。”从小到大,我们遇见了许多人许多事,不管是喜悦还是困难,我们都应该心怀感激,以真诚的态度真实的去写文章,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活在当下 相信未来

记得《名言》一书上有这么一句话:“昨日如一片落叶,也许曾经灿烂,可是已经凋零;明天固然美好,但目光伸的太长就会变得纤弱,所以人应该牢牢地抓住今天,踏踏实实地朝着梦想进发。”当前严峻的形势,常常令我们在校的学生对未来感到迷惘。老师教导我们: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活在当下。关键在于对于本领的掌握。要相信“有本领总能发挥作用,有知识自然有展示的舞台。不怕才能得不到发挥,而应怕自己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准!” 总是畅想未来而不付出实际的努力,是无法到达成功的彼岸的。只有当我们付出汗水,全力以赴,我们才能收获美好的将来。当然,在课余时间,我们也需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通过阅读,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博闻强识、通晓百家;成一家之言、独树一帜。”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全心付出,紧握最初的梦想,相信自己,你能成功。

通过对几位老校友的采访,我们得到了很多人生的感悟。比照他们的人生轨迹,我想我们会更清晰地把握自己的人生之路。同时,让我们惊喜的是,虽然已离校多年,很多老校友对学校依然怀着炽热的感情,对我们表达了很多对学校的感谢和祝福,虽然他们中有的人在学校学习的时间并不长,但华科的“烙印”已深深地镌刻在他们身上。一位老校友跟我们说,每当他看到有人“非议”学校时,都会不顾风度的上前跟那人理论,他们对学校的感情,由此可见一斑。

总之,这次的寻访活动让我们得到了很多宝贵的东西。我们十分庆幸争取到了这次实践的机会,因为它,这个暑假有了特别的意义。我们也很高兴能为学校60岁的“生日”献上自己的一份“礼物”。与广大的老校友们一样,我们祝愿学校和她的学子们能有更加光明的未来。作为我们自己,也会不懈的努力,相信有朝一日,当我们回到母校时,能被贴上“出色校友”的标签。最后,衷心地感谢学校提供的这个契机和前辈们辛苦的付出,我们会一代一代地、刷新学校的光荣。

寻访文化社会实践报告篇九

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节日,又称为农历新年,我们叫它为“过年”,它指除夕和正月初一,是新的一年中的第一天,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为止。在春节期间,全国人民都要举办一些有趣味的活动来庆祝,以祈求自己来年可以平安健康,工作学习顺利。活动很丰富,到处充满着喜气洋洋的景象。春节的影响力是很大的,已经蔓延到了许多国家,这些国家和我们一同欢度春节。

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年”的怪兽,每年除夕都会出来害人,当又一年后人们正要逃往深山避难时,从外村来了一位乞讨的老人,下决心要把“年”兽赶走,那晚,老人身披红袍,放鞭炮、挂灯笼,“年”大惊失色,狼狈逃窜。欣喜若狂的乡亲们知道了“年”最怕红色,于是每年都张灯结彩庆祝。这一天称为春节。中国传统节日中怕是没有比春节还热闹的了。办年货,过年出门去拜年都要送礼,大多数是送酒的,这也是对别人的一种祝福;大扫除,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把不好的、晦气的,都扫出家门,不然怎能说是辞旧迎新呢?大年三十这一天,每家每户都拿出刚买的春联,贴在门上,墙上等地,还要把旧的窗花撕下来,贴上新的,有的人家外面挂上2个大灯笼,夜晚红彤彤的很好看。除夕夜的年夜饭无疑最令人期待了,全家人聚在一起,吃着大餐,一起看春晚,不管在外面有多忙,一定要回来过个好年。年夜饭自然是很丰富了,有一桌子的美味佳肴,第一道菜是一种叫“全家福”的汤,希望新的一年以福为主,并贯穿全年。人们互赠吉祥话,希望新的一年能够一帆风顺,羊年大吉。接着大家伙一起看春晚,到12:00跨年时,便可听到到处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美丽的烟花不断争相上飞,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真是吸引人的眼球!

大年初一要早早起床拜年,要穿上新的衣服,希望能有一个新的开始,去别人家拜年,人家总是给大把大把的糖,年长的老人还会给红包,在别人家小坐一会儿,聊一下过去一年的生活,新的一年的打算。初一至初十,这一期间。都要出去走亲访友。有些人的家里,把已逝的亲人的牌位放在桌子上进行祭奠,摆着香炉,点上香,再摆上一些吃的,例如:馒头,水果,菜等,不仅我们活人要过年,也不能忘了已逝的亲人,再把神灵请回来那一刻一直到大年初二晚上,香火都不可以断,除夕拜年时,自家的亲人来给老人拜年时都要上香磕头,表达对逝者的尊敬。

春节不仅为我们带来快乐,使常年在外打工拼搏的年轻人得到休息,使邻居之间的关系更加友善,甚至给一些堕落的人带来新的希望,使他们重振旗鼓,扬帆起航,使世界真正成为了一个大家庭,彼此互助,构建和谐社会。

春节也是把双刃剑。也带来诸如浪费、污染、攀比、交通拥挤等问题。春节期间,每家每户请客浪费是不可避免的情况,因为中国人认为菜很少是一件很丢脸的一件事情,面子成为人们浪费的借口,所以大量的剩饭倒入垃圾桶,孰不知浪费农门伯伯多少辛勤的汗水。“辛辛苦苦攒积蓄,一餐回到解放前”我们应该响应光盘行动,以浪费为耻,以适量为荣,没有人会瞧不起你的节俭,只有你不珍惜自己的劳动,大手大脚,肆意挥霍。春节期间产生的巨额浪费,会拯救许多无家可归的人。第二个问题是春节放鞭炮严重污染了环境,家家户户放鞭炮,看似喜庆有趣增加年味,实则放烟花所产生的烟,会严重污染环境,烟花产生的刺鼻气味,不仅伤及人体,而且还会污染大气。过年过节每家每户求团圆,私家车争先恐后的闯入每个家庭,每逢春节必定人人回家过年,交通问题也接踵而来,造成道路拥挤,几乎连人也不可以穿行,不仅如此,过年春节买火车票回家过年,更是有许多人回不了家,每日的客流量高达几万人,使交通拥挤问题又提高了一个等级,不可避免的给了不法分子有机可乘的机会,倒卖火车票,甚至进行诈骗,危害社会风气,给年增加了一个不好的插曲。新年新气象,每个人都要添一些新衣服,看似穿上新衣服是一个新开始,但这却被人们当作攀比的条件,简直败坏社会风气!

过春节既有利又有弊,我们要摒弃恶习,保持优秀的文化传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了解传统文化,发掘其精髓。让我们过一个积极健康的幸福年!

寻访文化社会实践报告篇十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抗战遗址是宁波人民苦难辉煌的见证,又是团结奋进的精神支点。几十年过去了,你知道这些抗战遗址藏身何处?它们如今是什么模样?利用暑假时间,宁波的大学生们不顾酷暑,深入镇村,寻访红色足迹。

追寻10个村镇的抗战足迹

体验中留住红色记忆

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抗战历史,了解抗战历史,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所组织了寻找鄞州抗战红色足迹教学实践活动,为期两个月。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鄞县抗日战争作为浙东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内遗留了40余处红色遗迹,红色文化资源丰富。

在本次活动中,浙大宁波理工学院采取了现场走访、现场集中授课、听老人讲抗战的故事、组织师生参观纪念馆等多种方法,让学生们切身的了解、学习抗战历史。

两个月中,师生们走访了鄞州近10个村镇以及30多个红色足迹。师生们与当地历史的见证者们进行了深度的交流。

在宁波抗战“红色堡垒”建岙村和梅园村,在建岙学校前校长陈武昌的陪同下,师生们参观了梅园革命史迹陈列馆内的各个展馆。展馆中一件件历经苦难岁月的农具与武器,一幅幅凝固抗战场面的真实图片,一个个抗日英烈奋勇抗战的英雄事迹,深深感染和震撼了每一个人。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思政教育部主任伍醒介绍,该活动学校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抛弃传统的一板一眼的授课方式,将授课地点搬到了课堂之外,以言传身教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在实地寻访中体验历史、感悟历史、铭记历史,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

走访28处抗战遗址

近七成抗战遗址保护现状堪忧

暑假里,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16名学生组成的调查小分队抽样调查近了我市海曙、江东、江北三区的28处抗战遗址。

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抗战遗址中,保护状况“较好”的有8处,占29%;“一般”的有8处,占29%;“较差”的有6处,占21%;“差”的有6处,占21%。也就是说,近七成抗战遗址亟待加强保护。

宁波市抗战遗址的利用方式主要有:纪念馆、办公用房、教育场所、商业用房、私人住宅、空置不用等。在被调查的`28处抗战遗址中,被用作纪念馆的只有8处,空置不用的有6处,其余分别被用作办公用房、教育场所、商业用房、私人住宅等。如浙东中学党组织活动地旧址现为三江中学校址,药皇殿则已经改建为茶馆。

走访过程中发现,很多抗战遗址周围环境很差,杂草丛生;有的则垃圾乱放、墙上乱涂乱画现象严重;有的则处于无人管理的境地,门口只留有一块牌匾;部分成为私人住宅的抗战遗址,里面私拉电线等现象非常严重。如具有悠久革命斗争历史的庄桥,早在大革命时期就有了中共地方组织。庄桥革命历史纪念馆占地面积6396平方米,包括纪念碑、纪念馆、烈士塑像三个主体部分。而庄桥革命历史纪念馆外立的刻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石碑,上有乱涂乱画现象。阶梯上青苔丛生,稍不留神,就容易滑倒。位于中山广场附近的和义门瓮城遗址,外侧的“瓮城遗址简介”字迹模糊,标志性石碑也已被树遮挡。

庄桥革命历史纪念馆

和义门瓮城遗址

队员们还发现,部分抗战遗址的宣传工作不够到位,很多市民根本没有听说过。例如,江东的水塔,现在位于宁波市自来水有限公司内,但大多数员工并不清楚公司里这个水塔还是个抗战遗址。而且这个水塔是不对外开放的,要想近距离考察,必须“走程序”。

队员们在走访江北区唐弢故居时,由于当地人也不清楚具体的方位,也没有指示牌,调查小分队成员兜了一个多小时才找到,其实就在村口不远。已经成为私人住宅的唐弢故居,里面私拉电线、垃圾乱堆放问题非常严重。很多像唐弢故居这样的名人和抗战文化遗址没有标志性建筑或相关信息提示,游客很难找到,因而很多处于“门庭冷落车马稀”的状态。

据悉,在开展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这支调查小分队也将深入挖掘史料,汇编成《宁波市老三区抗战遗址图文集》。

呼吁

抗战历史文化亟待守护

参与寻访红色足迹的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的同学们,不止一次表示,亲身走一遍当初激战过的地方,心中被激起了浓浓的爱国情怀。

“红色的遗迹是先驱们用其鲜血为我们建造的,后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奉献。”学生郑鲁娟表示。

张萌同学激动地说:“参加此次活动,让我了解到了那个时代的不容易,使他们让我们拥有了如今的生活,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并把握未来。”

宁波城市学院抗战遗址寻访团队的一位负责老师认为,抗战遗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鉴证,又是珍贵的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人文价值。它不仅是抗日战争史的真实记录,还是唤醒我们抗战记忆的根本载体。“但目前一些抗战遗址正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为此,调查小分队成员呼吁:为了让宁波的历史文化传承得更远,流传得更广,让我们共同守护璀璨的历史文化,唤醒更多的历史记忆!请救救那些濒临灭绝的抗战遗址。

寻访文化社会实践报告篇十一

20xx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在这样一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年份里,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为响应团中央、人民的日报、新华网利用暑期进行“全国大学生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寻访活动”的倡议,开展了河北工业大学全国大学生抗战胜利寻访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组建了抗战寻访冀东小分队和太行小分队(与城市学院联合组成),两队共31人。两支抗战寻访小分队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谷路宁书记带队并特邀校友杨裕民烈士的曾孙杨小冀先生全程陪同指导,分别于7月9日至12日(17人)和7月xx日至20日(14人)在冀东和太行两地区相继开展了实地寻访。此次寻访活动前后历时十天,横跨晋冀京津四省市,行程3千多公里,走访了20余处旧址和单位,直接访问50余人。此次活动,通过共同追寻抗战遗迹,缅怀前辈英勇事迹,激发了小分队全体师生继承英烈遗志、发扬抗战精神、爱国爱校的极大热忱,为当代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了很好的载体。

马克思主义学院抗战寻访活动启动

20xx年7月8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仪式。与会的领导和老师有校党委宣传部陈鸿雁部长,校友办戴景新主任,校团委赵庚书记,原机械学院党委余永璋书记,天津市创举科技有限公司王柱祥总经理,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谷路宁书记、梁永郭副院长、院团委武芬书记、近现代教研室高京平主任,城市学院学工办刘征主任、何树、张树亮老师,以及参与实践的所有同学。首先,武芬老师强调了暑期社会实践队的纪律要求;小分队学生负责人苗春莹、杨佳慧分别介绍了此次社会实践的目的、意义以及组队形式、实践流程等大家所关心的话题。随后,与会的领导和老师们就此次寻访提出许多很好意见和建议,鼓舞全队士气并寄予厚望。陈部长指出,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希望此次实地寻访,真正做到弘扬爱国精神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另外在我们已经掌握的先烈事迹基础上,挖掘出一些不见经文的校友革命事迹,借此契机丰富校史内容;戴主任讲了一些冀东抗战鲜为人知的轶事,丰富了学生对冀东地区抗战历史的了解;王总说,我在校团委工作过,也是唐山人,有感情有义务支持同学们这次很有意义的活动。同学们也就此次寻访向老师提出自己的问题,都得到满意解答。谷书记强调:追寻英烈足迹,弘扬抗战精神,是这次活动的主题;校友英烈在国难当头时刻,弃笔从戎,驰骋沙场,为国捐躯,深度挖掘校友英烈的抗战事迹,实地考证史,取得印证实据,收集烈士及其他校友在抗战中做出卓越贡献的.相关资料,是此次寻访的主要内容;小分队此行任务艰巨,大家一定要团结协作,不负众望,圆满完成这次寻访。最后,在学院楼前举行了授旗仪式,由校团委赵庚书记向两小分队授旗。

先烈勇捐躯,既存功绩犹存意志;后人常仰德,既见事迹更见精神

一部河北工业大学校史就是一部爱国、救国、强国的奋斗史!自19建立以来,在历次反帝爱国斗争中,都能看到河工师生的身影。抗战时期,广大进步师生更是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全民族抗战的洪流当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舍身救国的英雄人物。其中,留美博士杨十三教授、洪麟阁教授、田野(赵观民)烈士宛如一颗颗闪亮的星,光照燕赵大地,彪炳中华史册,是河工精神的楷模。

勤、慎、公、忠的河工先辈

7月9日下午,抗战寻访冀东小分队一行奔赴首站地唐山冀东烈士陵园(上图),缅怀校友化工系杨裕民教授、洪麟阁教授以及学校地下党支部书记赵观民烈士。热血遍撒燕赵地,忠骨漫埋华夏土。1939年7月21日,杨裕民教授在日寇第二次九路围攻太行山作战转移时牺牲于担架上。杨教授以自己的抗日义举,实现了他“誓必效死疆场,马革裹尸,绝不辗转床缛作亡国奴”的铮铮誓言。洪麟阁教授于1938年10月,在蓟县与日寇战至流尽最后一滴血,壮烈牺牲,年仅36岁。学校地下党支部书记赵观民烈士于1942年9月19日因叛徒出卖牺牲在兴隆县小沙峪沟,年仅28岁,无子嗣。英烈们的热血洒满燕赵大地,与祖国化为一体,虽然是百般面孔但却是同一个信念同一种精神!小分队在谷书记的带领下,做吟国歌,向革命烈士默哀并于纪念碑下庄严宣誓:追寻英烈足迹,弘扬抗战精神!参观陈列后,师生代表分别向三位烈士的铜像敬献花篮,鞠躬致哀,瞻仰碑文。寻访第一站,实际上是河北工业大学大学精神的寻根之旅,使我们既有铭记苦难和耻辱、缅怀先辈、敬畏生命的仪式感,又有珍惜当下、警醒未来、追求和平、勇于担当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7月10日上午,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到达李大钊纪念馆,瞻仰这位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追寻这位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中国带来新血液的伟大历程。李大钊先生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精神,百折不挠的坚定信念,为追求革命真理、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赴汤蹈火、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壮举,深深感染着全队师生。我们的耳畔仿佛响起了那个时代青年人的呼喊:“北李南陈,两大星辰;茫茫黑夜,吾辈仰辰”。

全为中华,碎为中华

带着感动也带着自豪,上午我们又赶到达卢龙县冀东抗战纪念馆。听着讲解员讲到冀东抗战事迹,看着一张张照片中稚嫩却又坚毅的神情,震憾于前人为我们今天所付出的牺牲和代价,为那些尚未经历过人间幸福而早逝的中国士兵们而难过,更为先烈们的理想和壮志所激励。作为当代大学生应永远铭记,并将感恩之心代代相传,永志不忘!

探寻历史、铭记先烈、传承精神是河工人的责任,小分队代表河北工业大学在冀东抗战纪念馆建立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下图),使河北工业大学以抗战寻访活动为契机的社会实践活动生了根。

循着先辈抗战的印迹我们一路北上,7月10日下午赶到迁安市博物馆(上图)。通过参观博物馆的各个展馆,感受到了迁安的历史变化。之后我们来到“英烈之歌”展区,瞻仰校友杨十三烈士铜像;听讲解员着重讲解有关杨十三、杨秀峰的光荣事迹,亲身感受到了杨家叔侄的满腔热血、奋勇杀敌、一心报国的决心,仿佛看到了战场上叱咤风云,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杨十三。

“冀东小延安”、“江北井冈山”

在先烈们抗战事迹的鞭策下,7月11日我们马不停蹄地到达遵化市地北头镇鲁家峪村(上图)。在抗日战争水火之中,谁人为国干洒热血,在鲁家峪我再次见证了中国人民用钢铁意志做出的回答。抗日时期,鲁家峪因地势险要,山林茂密,成为冀东的抗日领导中心,更是被誉为“冀东小延安”、“江北井冈山”。日寇对鲁家峪根据地恨之入骨,对鲁家峪进行重点围剿,造成骇人听闻的鲁家峪大惨案。鲁家峪村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牺牲,丹心碧血沃中华!

“纾国难,解民忧”的“洪司令”

在距离鲁家峪村6公里远的地北头村是校友、抗日英雄洪麟阁的家乡。在地北头村我们参观了洪麟阁纪念馆(上图),走访了当地村民,并考察了河北工业大学100周年校庆火炬传递燃火地点。“纾国难,解民忧”,洪麟阁从学生时代就立下了这样的志向。1938年7月8日,他与杨十三等人一起建立冀东抗日联军,毁家纾难,舍身为国,所以人们尊称他为“洪司令”。洪麟阁在牺牲前,忍痛扯下一块树皮,蘸着鲜血写下了“还我河山”的战斗檄文。看如今,洪先生可以含笑九泉了,因为现代的中国正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健步奔跑!

冀东第一块根据地

冀东抗战首先要看盘山,因为这里建了冀东第一块抗日根据地。盘山烈士陵园(上图)墓区长眠2700名战士,这些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是中华民族魂浓墨重彩的一笔。步入墓区,小分队来到田野(赵观民)烈士墓前,讲解员给我们详细解说了田野烈士的短暂又辉煌的一生。丹心碧血为人民,革命精神传万代!全体师生给田野(赵观民)烈士祭扫陵墓,敬献花圈,并于纪念碑下庄严宣誓。瞻仰这片肃静的陵墓,虽然这只是上一世纪最伟大的爱国救亡乐章中的一个音符,但是却蕴含着最宝贵的值得当代人终身追寻的革命精神,今天追忆这种精神不但会给我们带来思想的滋养,还会净化我们的灵魂,澄清我们的人生目标!

寻访冀东抗战使我们感到了骄傲与自豪,因为在冀东抗战中有我们河工人的拼命救国的身影。虽然70多年过去了,但是河工人爱国、强国的志向和责任有增无减。带着这份情感,12日在北京我们看望了杨十三烈士的后代101岁高龄的杨晓苓奶奶、校友也是杨十三的战友连以农的后代连景文奶奶、连爷爷。亲临英烈后代,校友情深、血浓于水,给了我们不一样的感动。杨奶奶、连奶奶、连爷爷给我们讲了许多先烈事迹,嘱咐我们珍惜现在这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好好学习,修身治国。想当年,书生报国,毁家纾难;投笔从戎,为国捐躯,使中国走出了存亡的危机,终赢得生前死后名。看今朝,作为晚辈后学,实现中国的富强,当然当仁不让。中国梦,学子行,我先行!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当我们探寻的脚步迈入宛平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时候,几天来头脑中日渐清晰的冀东抗战一下子汇入到了全民族抗战的洪流中。穿梭在在纪念馆各展馆中,一段波澜壮阔、刻骨铭心的岁月,一部中国人民浴血抗战的英雄史诗展现在我们眼前,萦绕在我们心头。虽然70多年过去了,但是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日精神历久弥新,光耀现在,辉映未来。小分队庄严地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建立了河北工业大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走出纪念馆向西步行800余米,我们来到了1937年7月7日全民族抗战爆发的起点——卢沟桥。78年前卢沟桥上的石狮亲眼目睹一个以宽容、和善、仁义作为道德标准的民族,怎样在一种痛苦中去以血还血、捍卫生命和民族尊严,而78年后的今天,石狮正见证着中国的繁荣与富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寻访文化社会实践报告篇十二

骄阳似火,夏山如碧,正值三伏天气,七名我校材料学子在“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号召下,来到陕甘边革命根据地——铜川照金,围绕“探寻红色遗迹,传承革命精神”这一主题,进行为期7天实践活动。当我们的记忆将要历史遗忘的时候,停下脚步,重新踏上红色遗迹,重走红军征程,让那段沉睡的历史荣光再次跳动。实践活动于2015年8月2日拉开帷幕。

照金,注定就是一个不平凡的地方。1933年,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创建西北第一个山区革命根据地——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由此成为西北革命的摇篮,无数仁人志士曾在这里抛头颅、洒热血,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光辉绚丽的篇章。

本次活动,队员们参加了游览照金革命纪念馆,重走“薛家寨”、陈家坡会议旧址,看望老红军革命烈士,在广场上听当地村民讲“照金历史”,观看照金集团在革命老区建设的成果展示等多个活动。

照金1933广场上坐落着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主展厅160米环幕贯穿始终,隐约浮现的视觉背景,以无声的影像描绘了照金山川的风貌和四季更迭的'景致,使展示空间更加饱满,生动再现了风云变幻、岁月如歌的陕甘边革命历程。

在革命先辈纪念碑前,小分队所有成员在重温入团誓言,铭记革命历史。

离开纪念碑之后,小分队来到了“薛家寨”革命旧址。以薛家寨为中心,刘志丹、谢子长、李妙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在此创建了芋园游击队和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先烈们拒险筑寨、修建哨卡、吊桥等防御工事,创建军械厂、被服厂、红军医院以及指挥部等1—4号红军寨和白石崖万人红军洞。登上薛家寨顶,眼前这幅广袤浩瀚的风景让人一眼望不到边际,山体的逶迤使人望而却步。它虽然山势险峻,但风景壮美迷人,站在山顶放眼望去,成片的云海在山体中起伏,仿佛能让这巨大的山峦漂浮其中,云雾时而会从耳边飘过,如棉絮一般温和,吹弹可破。沿着山上的栈道一路行进,各种独具特色的景观映入眼帘。在陈家坡召开了会议,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献资料、革命文物、历史遗迹以及动人的英雄事迹。这时的我们,内心不断燃起对革命烈士的敬仰之情,如此艰苦的条件,他们是如何打响一次次的战役,保家卫国的;陈家坡上的大柳树下,决定革命发展方向的会议是在什么情况召开的?一切的答案,都等着我们去寻找。

队员们在看望红军老人的过程中,对革命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让老人讲述当年战场上的故事。老人们用他那身残志坚的例子鼓励我们,讲述战争时期的艰苦经历,并且多次对我们说:青年人要认真学习,学会创新,养成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成为一名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要不满足于现状,学会取长补短,勇迎挑战。

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我们还做了关于照金当地红色文化发展的问卷调查,调研了照金的红色文化历史和红色文化发展。从调研中,队员们发现当前红色旅游发展飞速,这得意于照金集团和当地所有群众的努力。

此次实践活动在大学生及当地群众中掀起了红色热浪,全体队员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革命教育,接受了一次心灵的革命洗礼,大家仿佛又置身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无不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壮举所感染、所震撼。活动中有很多苦难,但是队员们都坚持完成了任务。队员们收获的不仅仅是那些红色印迹传达的精神,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体会到的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

寻访文化社会实践报告篇十三

大革命时期中共宁波地委旧址纪念馆,原为启明女中所在地丝巷弄星云坊(后为丝户巷17号),1994年城区改造时向西迁移50米至现址(解放南路新街小区新巷34幢楼右侧)。1925年二三月间,中共宁波支部成立,支部设在宁波城区醋务桥的启明女中内。8月,改为中共宁波独立支部,机关地址随启明女中迁至丝巷弄星云坊。

1926年1月在这幢房子内召开了中共宁波全地方第一次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宁波地方执行委员会,此处即为中共宁波地委机关所在地,是宁波最早的党、团机关秘密驻地。

我们小组于7月1日参观了位于宁波市的中共宁波地下党旧址。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对馆内情况有了初步了解。这座历史悠久的建筑是中共党员们在革命时期进行秘密活动的地方,也是我们了解党的光辉历程和英雄事迹的重要场所。

风吹来盛夏的消息

炎炎的热浪扑面而来,热风吹来盛夏的消息。天湛蓝,树浓绿,原来是盛夏如期而至,这是一年中生命力最旺盛的时刻。

我们所参观的中共宁波地下党旧址位于一座宁静的巷子里,外观看起来与周围的建筑物并无差异,以便保持隐秘性。进入旧址,我们首先被门厅中的一幅巨大党旗所吸引。旧址内部展示了党的早期历史、党员活动的场景重现以及一些珍贵文物的陈列。展示区内部设有详细的解说板,对于每一个展示内容都有清晰的介绍,帮助参观者更好地理解。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中共早期领导人的照片和文件,以及他们的办公场所、秘密通道和隐藏的地下室。这些地方为当时党员们提供了安全和保护,同时也是他们开展革命斗争和秘密组织工作的重要场所。通过参观,我深刻感受到了那个时代党员们的坚定信念和英勇牺牲。

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了解参观者对中共宁波地下党旧址的看法,我们进行了一份简要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参观动机、参观体验。共有50名参观者参与了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大多数参观者对中共宁波地下党旧址的参观动机是为了了解党的历史和党员们的英勇事迹。参观者们普遍表示,他们通过参观加深了对中共历史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对党员们的勇敢和奉献精神表示敬佩。

我们相信,通过不断加强保护和利用,这座地下党旧址将继续为我们传承和弘扬中共的光辉事迹做出贡献。同时,我们也应当积极参与,为宁波地下党旧址的保护和宣传尽一份力量。

宁波地委旧址,作为中国革命历史文化的`重要纪念地,不仅有着辉煌的革命历史,更有着深刻的历史启示。它让我们认识到了党的独立自主的民族经济建设道路的正确性,认识到了团结中华儿女,共同奋斗的力量,呼吁我们把历史铭记在心,展望未来,为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做好自己,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尽职尽责。

通过本次参观红色革命遗址实践,我小组发现革命是一场没有终点的征程。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起誓要拯救中国的民族和国家,无数先辈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在这条征程上,我们不应该停止脚步,而是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信念,勇于实践,并不断的推进革命事业的发展。此外这种红色精神也应该融入到我们当前的实际生活中,成为我们青年大学生不断追求的目标。我们宁大学子必定会不断努力学习,在学习中不忘历史,加强国家意识,推动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

寻访文化社会实践报告篇十四

在2017年8月2日,“恰同学少年”组结束了对湖南省常德市河洑山抗战遗址的实地调研,历时23天的实地实践活动也在这一天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从7月11日到8月2日,“恰同学少年”组以“实地探访、调查访谈”为实践方式、北京市和湖南省常德市为活动地点展开活动,并取得了理想的调研成果,为抗战区旅游发展模式的深入探究奠定了基础。

转眼,战火的硝烟在中华大地上已然沉寂了七十年之久,时光的淬炼中,七十年的沧桑巨变似乎早已抹去了这片土地上的断壁残垣和满目疮痍,日本侵略军的铁骑烟尘已然沉寂,但在这太平昌盛的国度,腾飞着巨大希望中国梦的东方巨龙里,仍然残存着许许多多记录了那段峥嵘岁月的遗迹。“恰同学少年”实践小组希望通过对抗战区旅游发展模式的探究,让更多可歌可泣的抗战历史被人们铭记,不忘初心,着眼未来,让抗战文化和精神通过旅游开发的方式得以发扬,以史为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阶段一:走访遗址忆往昔峥嵘岁月

“恰同学少年”组在此次实践中选择了北京市和湖南省常德市为实践地点,是因为北京市的卢沟桥景区是我国开发时间较久、开发程度较好的抗战文化景区,而湖南省常德市作为抗日战争时期大西南的门户,曾经爆发过震惊一时“厂窖惨案”、“常德细菌战”和被称作“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常德会战”,但是常德市的抗战遗址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使这一抗战历史在历史长河中逐渐被人们淡忘。该组通过对两个实践地点的调研,寻求新时代下让抗战旅游重新焕发生机的模式。

7月11日,我组成员4人前往北京卢沟桥景区,对参观的游客和工作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和采访,小组成员也重走了这个抗战历史名地,感受到了中国军人抵御敌人的英勇顽强的抗战精神。

7月29日,“恰同学少年”的成员们分别探访了常德城中保存完好的大西门碉堡群和隐匿在太阳山中的瞭望塔,一座座抗战碉堡和瞭望塔记录了常德抗战时期中国军士拼死抵抗日寇的历史,历经七十周年的风霜,时光无声逝去,墙上的弹孔犹存,沉寂一般的城墙,无声地告诉世人这里曾经发生的那些英勇事迹。

7月31日,四位成员前往常德会战烈士陵园,作为常德市开发较好的常德会战纪念碑,“恰同学少年”组的成员们得以通过烈士碑上和陵园牌坊上的文字,了解常德会战的历史,从现有的开发模式探究符合常德本地区及当代的旅游发展模式。

8月2日,两位成员到达常德河洑山抗战遗址进行调研,作为常德抗战最为激烈的地方,该抗战遗址群有中国保存最完好的抗战壕沟和地堡群,虽然该地得到保护,但并不为很多人所认识,有很大的开发空间。

阶段二:访谈对话知当代旅游形势

实践期间,“恰同学少年”组的五位同学进行了一次讨论,总结了第一阶段的抗战遗址的调研行动,总结出了几个可供开发的模式,成员们一致认为调研行动不能仅仅局限于参观可开发的抗战遗址,应该深入相关部门进行采访和调研,了解与抗战区旅游开发相关的政策和相关人士的看法和建议。

于是,“恰同学少年”组第一站前往了常德市旅游外事侨务局,采访了分管旅游的肖书记,了解到常德抗战旅游和国家的抗战旅游发展的现状,获得了常德市抗战旅游开发的.第一手消息。

第二站,到达常德市博物馆,由于博物馆正在为迎接抗战胜利七十周年进行整修,我们没有能够进入其中参观抗战文物,但是我们有幸采访到一位工作人员,并知道了现在的抗战文物的保存情况及未来博物馆的规划。

第三站,“恰同学少年组”有幸接触到常德抗战文化交流中心的刘会长,他为我们介绍了整个常德的抗战以及抗战文化,为我们介绍了相关影视作品和书籍,并邀请全组成员参与“常德市抗战文化沙龙”活动。

阶段三研究探索寻抗战旅游新模式

经过阶段一和阶段二的走访调研,“恰同学少年”组已掌握了探究抗战区旅游模式的相关材料和信息,我们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对这些信息进行总结分析,用经济学子的思维探索发扬抗战精神的途径。让岁月无声流淌中,历史发挥出应有的文化价值,战争的硝烟虽然消散,但战争的号角仿佛还在一遍遍回响在耳边,提醒着现世的人们去铭记过往的沧桑所换来的今日幸福,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让居安思危的观念去深入人心,在发展中悼念历史,不忘初心,我们在路上。

寻访文化社会实践报告篇十五

今年暑假我于xx年6月24到xx年8月5日在盐城一家文化辅导中心参加了为期一个多月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现在我将具体情况做以下汇报。

这家文化中心是盐城最大的文化辅导中心之一,面向全市乃至更大范围招收小学至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的学生参加寒暑假周末的补习。

xx年6月24日至xx年7月14日负责招生

xx年7月14日至xx年8月08日走上讲台教书

第一阶段

工作时间:每天早上七点半到十二点

下午一点半到七点半

工作任务:

1.负责咨询:让前来咨询的家长学生了解这个文化辅导中心的宗旨,上课时间,课程安排,师资力量等等讯息。

2.留下联络方式:前来咨询的家长学生一般都是有意向的。若是没有立即报名,则需要我们自己发挥聪明才智让家长或学生留下联系方式,以便进一步取得联系。

3.报名:招生工作的主要目的。所以在有家长学生来咨询的时候,需要我们尽自己的能力说服他们当场报名。

第二阶段

工作时间:早上10:30—12:00

下午2:00—5:00

工作任务:课前备课

课上注意纪律和安全,讲课要注意面向全班。布置作业。还需要出试卷。

学生是一个学校的主体。当一个学校招收不到学生的时候,这个学校也面临着倒闭或者是被兼并。因此,在招生阶段,上至校长小至每个员工,都在用尽一切方法招学生前来学习。

我个人觉得招生很能锻炼人。首先从工作时间跟工作环境来说:从上面的工作时间可以很容易看出,上班时间已经超过了国家规定的八小时工作时间;还有负责招生咨询是在室外工作的,我们都知道天有不测风云,室外的环境我们不能人为的控制,在夏天刮风下雨以及烈日当头都是一种常见现象。所以我觉得招生工作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体力和毅力的挑战。特别是在高温35度下工作更是一个考验。能够将二十多天的招生工作坚持下来,我从内心里面很佩服自己。在以后的人生中,我有了吃苦耐劳的宝贵财富。其次,招生能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社会是个大锅炉。我们这些大学生至今没有真正走上社会。在这次的招生中,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家长,见识到人性的各个方面,也算是踏上社会的一小步吧。还有就是,通过这次的招生,大概了解了下这种性质的补习班的运作方式。社会有其自身的运作之道,只有经历了才知道这个社会的潜规则。盈利性的机构始终是以金钱为目的。

教书的时候要打交到可不仅仅是那些小魔头啊。接下来我想谈的就是办公室里面的点滴。。初次踏入社会,什么都不懂。有不小的心理冲击。

不要以为你对别人微笑,别人就会对你回以笑脸。不要以为你工作认真负责,别人就会认同你。不要以为那些慈祥的老奶奶,会有颗热心肠。一所小小的私人学校,几间不大的办公室。却能充满着勾心斗角。身为前辈,不愿意指导后辈,倚老卖老。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告诉我们要相互帮助,礼貌待人,尊老爱幼。到了社会这个大学里面,这些似乎就成为了垃圾。若说社会是一个大学,我是否能顺利毕业呢。体验社会是迟早的事情,当我把自己推向社会的大门的时候,也把自己推向了窘地。

1.人活到老学到老这话真的是很不错。要是自身有实力在哪里都能得到发挥。所以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不要忘记给自己充电。

2.在校大学生真的很有必要去阅读学习《职场新人》之类的书。提出这个并不是要大学生学会在今后的工作中钩心斗角,而是要学会正确的为人处世,学会认清社会不是学校也不是温室。

3.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学会自我价值的保护。现在社会上有很多压榨大学生的人存在。所以,不能因为别人的一句没有经验就成为别人的廉价劳动力。要知道,我们的知识在将来会成为宝贵的经验。所以即使是在暑假的短期工,我们也要熟知劳动法,按法律按合同办事。

4.第一次打工,遇到许多的不顺利也是属于正常。我不能因为这些挫折而对这个社会抱有消极的态度。而是要将这次打工的经历作为一个宝贵的经验好好珍藏。

寻访文化社会实践报告篇十六

在得知要做社会实践活动后,我们小组第一时间聚集到一起,讨论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考虑到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我们决定以自身实践感受加之宣传调研的方式来完成此次实践。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课上,我们比较深入地了解了中国近代以来的国情和当今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同时也考虑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们小组选择以一次爱国教育之行来切身了解中国的过去,切身地体会中国现在建设成就的来之不易,同时也做好爱国主义精神的现状调研和宣传。考虑到地理和可行性,我们最终选择旅顺作为红色之行的目的地。

总的来说我们的实践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就是参观旅顺的主要红色景点。首先,我们参观了万忠墓。旅顺万忠墓纪念馆位于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九三路,是为纪念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惨遭日军杀害的近2万名中国同胞而于中日甲午战争100周年之际新建的。该馆主要分为基本陈列内容包括“甲午战争前的旅顺口”、“甲午战争与旅顺口的陷落”、“震惊中外的旅顺惨-案”、“旅顺万忠墓”四部分。整个陈列真实地反映了中日甲午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军在旅顺制造惨无人道的大屠杀的罪恶行径,时刻提醒着人们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在日本军国主义的铁蹄下痛苦的'呻吟与哀嚎。落后的清王朝用血的教训和耻辱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要被他国肆意践踏和凌辱。

之后,我们游览了旅顺军港。旅顺军港始建清代,其实早在明代旅顺就设有水师营,由此出海巡哨,随着帝国主义不断侵入黄渤沿海。为加强旅顺口海上防务,从1880年至1890年10年间,清政府命北洋大臣李鸿章筹建北洋水师,经营旅顺港。在旅顺征民大扩航道,疏浚港湾、填海、筑炮台、建港池,使旅顺口成为当时世界闻名的军事要塞,并为五大军港之一。至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在旅顺只经营了16年,随后的几十年由日俄分别侵占,1955年4月15日,中苏举行旅顺军港交接仪式,从4月16日起旅顺军港的防务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掌管,现做为北海舰队的一处训练基地,西港正在进行扩建之中。中国的第一艘航母从这里出发驶向大海。我们无缘窥其真容,但岸上先进的现代化武器和静静浮在海面上崭新的军舰告诉我们:唯有强大才能保卫国家的领土和主权的完整,才能保卫民族的尊严和荣誉,才能保卫人民的生命和安全。

然后,我们向旅游者和行人发放了社会实践的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的数据显示:中国的近代史正慢慢的被广大国民所遗忘,中国的国耻正慢慢的淡出人们的印象,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在遗失。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经济建设发生了无数的奇迹,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丰碑,社会的现代化建设突飞猛进,国民日渐富裕。但物质上的成就不能掩盖精神上的缺乏,广大民众需要正确的信仰和伟大的精神的支持。爱国主义精神是伟大的、坚强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需要全体中华人民的努力,需要爱国主义精神将所有国民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国家和社会要加强爱国主义的教育,国民要自觉地爱人民、爱国家、爱社会主义。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446451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