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用借物喻人的手法写作文【通用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用借物喻人的手法写作文【通用7篇】一
一个普通的圆柱体,披上了红色的外衣,头上长着一根“天线”,这就是蜡烛。
蜡烛是一种非常普通的物品,相信大家都见过蜡烛吧!它非常便宜,满世界到处都是。【写蜡烛借物喻人的作文】写蜡烛借物喻人的作文。看到这,你一定会感到奇怪吧,蜡烛这么普通,我为什么要大费周章的介绍它呢?的确,蜡烛很普通,但是它那种默默为他人付出的精神却深深吸引了我。它点亮了自己,照亮了他人,不求一丝回报。想到这儿,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祖国花朵的培育者、祖国栋梁的支柱、为我们默默付出的老师。每天,老师早早地回到学校,教我们做人的道理,传授我们丰富的知识。大家都说老师是园丁,是茫茫人海中的指明灯。可我却要说老师是一支蜡烛。“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老师用辛勤和汗水培育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使我们成为祖国的贡献者,对自己从来没有一点儿私心,不求一点儿回报。如果生活中没有了老师,就如停电时没有蜡烛,人生会陷入一片黑暗。这时,我想起了上学期背的一句古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话用在老师身上再适合不过了。老师直到白发苍苍,也还在坚持上课,就如蜡烛一样,为照亮别人牺牲自己。
蜡烛,它是那么平凡,又是那么伟大。以后,我也要像蜡烛一样,为社会默默付出,无私奉献!
用借物喻人的手法写作文【通用7篇】二
引导语: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体裁包括: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下面是小编整理借物喻人作文600字,欢迎大家点击阅读。
借物喻人篇1柳树使人想起志士;芭蕉使人想起美人;高大的槐树使人想起了将军;而修竹呢她使人想起了隐者。竹轻盈细巧、四季常青尽管有百般柔情但从不哗众取宠更不盛气凌人虚心劲节朴实无华才是她的品格。竹不开花清淡高雅一尘不染她不图华丽不求虚名的自然天性为世人所倾倒。清代诗人郑燮这样赞美道:“一节复一节千校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竹子心无杂念甘于孤寂她不求闻达于莽林不慕热闹于山岭千百年过去了却终成这瀚海般的大气候。
置身万倾碧波的竹海只见苍翠挺拔的老竹如同甲胄裹身的武士而弯弯新竹却又象柔情似水的少女;举目望去那成方成阵的竹林就象一队队一排排跨马飞戈的兵团而当漫步两旁茂竹夹道竹叶轻轻拂面又显得万般温柔宁静和幽雅。刚柔相济能屈能伸这又是竹的另一品性。“莫嫌雪压低头红日归时即冲霄汉;莫道土埋节短青尖露后立刺苍穹。”这副对联道出了竹子的博大胸怀与豁达开朗的性格。
那怕是在条件艰苦的破岩中竹子也能顽强生存;她不求索取只有奉献。竹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竹笋做的佳肴为人类所食用;用笋衣缝的布鞋忍辱负重默默承受着煎熬。竹子制作的竹凉席、竹家俱、竹胶板、竹筷、竹厅、竹工艺等要有尽有。在成宁竹乡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一说道出了竹乡人与竹密不可分的关系。竹乡人打的是竹伞、戴的是竹笠、住的竹楼、坐的是竹椅、睡的是竹床、吃的是竹笋……竹子还以她残留的校丫扎成扫帚为人类清除污垢就是竹沫、竹头等也在灶底燃烧发挥光和热。有幅对联这样写道:“竹头虽微餐餐灶底炊肴馔器皿虽小户户厨中要斗筲。”竹与人类结下不解之缘竹为人类奉献了自己的全部。这真是“出世予人惠捐躯亦自豪。”
修竹千竿情牵历代诗人丹管一枝写尽人间春色。竹是一首无字的诗竹是一曲奇妙的歌。竹子精神在华夏文明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借物喻人篇2春分前夕,缥缈的空中繁星闪烁,寂静的路径中充满了春天的旋律,于是平淡而又恬静的生活有了新的面孔,在这优雅的旋律中焕发了生命的活力,在这平静的生活中,透露出生命的朝气,阳春布德泽,于是万物生光辉。我在这平静中还夹杂着一丝吵闹声的田野中,悠闲散步,突然,一阵话声,扰乱了我童稚的心态。“喂!老兄,明天就是春分,我们是不是该发芽了?”“急啥呀!不就是春分吗,等到雨水发芽也不迟!”“如果春分不发芽,我们就要落后于其它的草类植物了!”听了这低沉的话音,我才晓得它们是草。“要发你发吧!让我再休息一个时节!”……
一天之后,我依旧如故的蹲在这里,只见一根嫩绿的小草从坚硬的土地里冒出了尖角,我惊奇的看着。一周之后,我还是小心翼翼的蹲在这里,观赏他们的一举一动,正巧看见那根长高的小草弯下腰去,像一个慈祥的老人,倾身而说:“喂,老兄,不是说休息一个时节吗?怎么现在还不发呀?”又是那句久违的“急啥呀?”应答了它的提问,那根长高的草觉得很无奈,无法唤醒它的迷茫,于是挺直了腰杆,又开始生长。一月之后,这两根草依旧如此。
夏季到来了,只见那根愿意生长的.小草长成了一根高壮而又茂盛、清爽而又自然的青草,在微风的吹拂下,风情洋溢,而那根贪睡的小草,在这时,仿佛感受到了夏天的炎热、烈日的暴晒,使它喘不过气,于是它便破土而出,可它却茫然了,因为除它之外的所有草类都格外的整齐高昂,他们的身高也许是自己的百万倍,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想到这些,刚发芽的小草便……
“同样是一根草,一根选择拼搏,一根却选择等待,一根选择勇往直前,一根却选择了畏缩不动;同样是一根草,一根能与时代同步,一根却只能蹒跚而行,一根能在微风中洋洋得意,一根却只能在草丛中微微哭泣;同是一根草,一根抓住了机遇,一根却放弃了机遇,‘机遇’常有而‘抓住机遇’不常有。”我不禁自叹道。
借物喻人篇3在无奇不有的大自然中,有很多很多的植物:像娇艳的牡丹,美丽的水仙,鲜红的海棠,雪白的茉莉……但是,在经历无数风霜雨雪之后,依然青翠欲滴、傲然挺立的植物,恐怕只有那生长在贫瘠土地上的青松了。
谈起屹立在高山之巅的青松,大家都不会陌生吧!古语有云: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可见,在古时候,青松的精神早已深埋于人们的心中了。青松有九曲盘旋的枝干,而且在这百折不挠的枝干中,对称地长出无数针状的枝叶,远远望去,那一簇簇新绿就像给浑黄一色的山峰增添了无数绿宝石,那一个个绿色的亮点就像无数的生命在颤动。
想必大家都去过黄山吧!也知道那屹立于山门前的那一棵迎客松吧!远看它就像一位年老的长者,在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宾客;近看它又像人们的朋友,张开它那博大的胸怀,拥抱来自天涯的朋友。这棵青松站在这里几百年了吧!它像一位和蔼的老人,年年岁岁经历着风霜的洗礼,看着黄山的变化,看着人们来的来,去的去。岁月的流逝,日月的苍伤,惟有这青松依然青翠如夕。
坐在青松下,总能闻到一股股淡淡清香,令人心旷神怡。静卧青松之下,青松总能带我入梦,梦中全是那些如青松一般顽强不屈的烈士英雄们:为了解放人民,用胸口堵住敌人机枪口的;受尽无数酷刑,宁死也不说出党的机密的夏明翰;历经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战士…。。是他们用鲜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仰望天空,看着屹立于高山之巅的青松,谁都会触景生情,谁都会发自内心地感叹,多么刚强的青松啊!大地因为有了你,而勃发生机;人们因为有了你,而坚毅刚强!我要大声赞美青松!
用借物喻人的手法写作文【通用7篇】三
我有一个手表,它圆圆的、胖胖的、憨憨的,它穿着一身乌黑的燕尾服,燕尾服上还有一个埃菲尔铁塔的图片。在商店里,我第一眼看见它就非常喜欢了,我让妈妈把它带回了家。它每时每刻都在陪着我。
每天我都会看着它“身体”里的一对好兄弟,分别是哥哥分针和弟弟时针。他们每天都要运动和玩耍,只不过小短腿时针永远跑不过自己的大长腿哥哥—(分针)。
只要我需要计时的时候,经常需要它—(手表)的帮助,别人问时间的时候都没有任何差错,这些都是手表的功劳呢!它每时每刻都跟我在一起,这时候它可真像一名贴身保镖,有时候,它又像一名帅气的绅士呢!
在我生病时,不会离开我的也只有它—(手表)。在它生病的时候,不会离开它的也只有我了。因为只有我的手腕能让它恢复健康。
我非常喜欢它,它是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朋友。
用借物喻人的手法写作文【通用7篇】四
借物喻人往往更能生动清楚地表达情感,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借物喻人作文300字,欢迎来参考!
《蜡烛》在夜幕降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开了灯。我正准备打开书包做作业的时候,突然间没电了。这个时候,我想起了被我嫌落在角落的半根蜡烛。
蜡烛十几厘米长的东西,在别人的眼中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啊。但它却能给我们带来好处,在没电的时候,蜡烛能给我们带来一丝光明、一点浪漫、一些温馨,每次想到蜡烛就会想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想蜡烛不仅是给我们光明,更重要的是它那一种奉献、牺牲自我的精神。就像老师一样把他一生的知识毫不保留的灌输给我们。
老师们是一枝不起眼的蜡烛,在关键时刻默默奉献的蜡烛,他们牺牲了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然而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批的栋梁之材。老师是无私的,他们配受一切赞美。
《小台灯》在我的写字台上,有一盏朴素的小台灯。它没有玻璃灯、水晶灯的华丽,没有生肖灯、宠物灯的俊俏,因为它是一盏旧台灯。
这盏灯是视保牌子的,一个黑黑的底盘上有一个红色的盖子。上面有一个小蘑菇似的按钮,只要向右一拧,灯就由暗到明变化起来,可以保护眼睛,灯罩是由一个草帽形的塑料做成的。边上是红色的,里面是乳白色。在小草帽里面藏着一个白白的小灯泡。
每天夜里,小台灯静静地蹲在写字台上,为我照明。我总是借着小台灯的光,伏在写字台上如饥似渴的学习。当学习疲劳或者是遇到烦恼时,只要听一听那动听的音乐,我就会有如释重负之感。小台灯虽然很普通,但它总是默默的发出柔和的光为我照明,让我安心学习。
小台灯,你伴随了我五年,我爱你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
《梅》寒风呼啸,大雪纷飞的冬天,有一种花却傲雪开放;万物枯萎,百花凋零的冬天,有一种花却绽开笑脸。它与雪做着无畏的斗争,为冬天增添了几分美丽的色彩。它就是梅——坚强之梅!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是的,梅花是这样的。生活在一个如此恶劣的环境中,却毫无畏惧,以坚强去面对严寒,以顽强的毅力蓬勃生长,让自己的生命得到升华,让自己活出精彩!
啊!梅,坚强之梅,我要赞扬你!虽然你不像的牡丹,开在温暖的春天,享受春日暖阳的沐浴;你也不像菊花,开在金色的秋天,享受丰收的喜悦。但你却开在最为严寒的冬天,开在万物枯萎的季节,你以自身的毅力,抵御着严冬之寒。你活出了精彩,活出了自己!你,才是最美的!
你正如一些敢于斗争,敢于拼搏,坚强勇敢的人。你是他们的化身,你是他们的缩影!
啊!梅,坚强之梅,我敬仰你,我爱慕你!我赞美你!
《粉笔颂》在那漆黑一片的黑板上,有着许多雪白的身影,那是粉笔一生留下的痕迹。虽然粉笔在我们任何人的眼中都非常渺小,但是我们少不了它,生活也少不了它。
粉笔在那些头脑灵活的老师那饱经风霜的手中,慢慢的抹去了的自己那短暂的生命。它什么也不图,它只求让我们学到更多的知识。它是多么的朴实无华。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啊!
它们的生命有长又有短,因为它们觉得自己的生命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它们会为他人着想,会为我们着想。但是有些人却认为粉笔有毒这并没有错,但他们却因此讨厌粉笔。从现在开始,就让我们甩开那些思想,重头开始,对粉笔又重新的思想,从此赞美它吧!
粉笔的好处只有一点,但是可贵的是它的精神:好好工作,就算只在一个黑暗潮湿的小角落,我要为它人奉献自我,发扬我的精神。
粉笔值得让人称赞。粉笔值得让人纪念,粉笔值得让人发扬它的精神。就让我们从自我做起,从大家做起吧!
《我喜欢小草》温暖的春风又一次吹绿了树芽,吹开了小花,吹醒了大地,小草也伸了个懒腰,谢过春姐姐,重新开始了他那全新的生活。
盛夏到了,烈日当空,太阳像火炉烤着大地。花儿都低下了头,惟有小草,它在默默地抗争着,苦斗着。暴风雨来了,这对于许多植物都是莫大的伤害。看,风雨过后,花儿瘫痪在地上,树枝折得折,断得断;叶子已经不行了,有的低下了头,有的结束了生命。惟有小草还高昂着头,不肯离开大地母亲的怀抱,而且经过风雨的洗礼,小草更绿了,更可爱了。
几阵瑟瑟秋风,几阵绵绵秋雨,小草终于开始枯萎了。这时小草还是顽强的挺着身子,不乞求人类的怜悯。人们可能会叹气说:“唉,小草枯萎了。”但可不要忘了,冬去春来,他们不是还会“春风吹又生”吗?
看啊!小草的生命力多顽强!我们身边又有多少具有小草精神的人,正顽强的活着。
我喜欢小草,更喜欢具有小草精神的人!
《竹》竹,是极平凡的。然而,竹子和人们的生活却息息相关。青青翠竹,全身是宝。竹竿既是建筑的材料,又是造纸的原料;蔑可编织竹器;竹沥和竹茹可供药用;竹笋味道鲜美,助消化,防便秘,真不愧是“绿色的宝藏”!然而,我更加欣赏它那顽强不屈的品格。
它和松、梅被誉为“岁寒三友”,自古至今,为诗人所题咏,画家所描绘,艺人所雕刻,游人所向往。当残雪还没有消融时,新竹就悄悄地在地下萌芽了。春风一过,它旧像一把利剑,穿过顽石,刺破土层,脱去层层笋衣,披上一身绿装,直插云天。
暑往寒来,迎风斗寒,经风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充分显示了竹子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这是一种人们看不见而确实存在的品格。
我想,竹子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我们每个人,需要的不也是这种精神吗?
用借物喻人的手法写作文【通用7篇】五
我们常规学到的比喻的修辞手法无非两种使用。
一是阅读理解中考察的比喻的作用,具体的答题格式我就不做赘述了,每个初中生必须掌握了。
而在作文中,常规用法则是明喻,暗喻,借喻。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沉默的价值像金子一样珍贵。”
这就是一个明显的明喻,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在。而我换一个用法,“沉默是金。”则变成了暗喻的用法。这种用法可以大量放在开头的排比句中,既有分量,又很厚重。
如古诗“山是眉黛聚,水是眼波横”就是很好的代表。
借喻则相对更显文采。借喻是本体比喻词都不出现,只参考喻体。比如,“皓月当空,我们的身上都被披上了一层珠纱。”珠纱是银白纯洁的月光的喻体。常用借喻,会使文章意蕴深长。
今天范老师还想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些特殊的比喻。
一是巧用“想”字。
古诗有云“云想衣裳花想容”,什么意思呢?看到云我们想到了飘逸的纱衣,看到花,我们想到了娇美的容颜。这句诗的本质其实就是一个比喻。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学古诗,被古诗,的要从写作的角度去揣摩他。
所以这样的用法可以是“离家在外的我看着天上的圆月,却想起了出发那天早起的母亲给我煮的汤圆。”
当然我们要注意,比喻句中本体和喻体不可以是相同的一种物品。
而“想”字句又会在不知不觉中帮你完成“虚实结合”这样一个重要的作文结构的搭建。
二是“成”字句。
“每天奔波劳累的爸爸把自己忙成了一个陀螺。”
“哥哥早已经把他的心炼成钢铁。”
诸如此类。其实“成”字句和我们暗喻手法中的“是”字句是一样的模式,只不过“成”字句更侧重选择具有强烈情感特点表述的对象,并要求我们善于把共同的特点放出来。
我的学生曾给我写过这样的句子,“你是风一样的走了,却又风一样的在左在右。”“相思成树,连虬成空。”这就是对这个技巧综合运用比较好的表现。
这篇文章我跟大家分享的写作技巧非常小而且具象,但是大家一旦熟练掌握它,相信一定会为你的文章多多少少的增添一些光彩。
用借物喻人的手法写作文【通用7篇】六
使用这种方法应注意:
1、所引用的诗词等,一定要有增强说服力、富有启发性的作用。
2、所引用的诗词等,要能表达自己的情感。
3、所引用的诗词等,要是人们较为熟悉,易于理解、接受的,且要符合人物身份。
例文:
登八达岭
“不到长城非好汉”,这是毛主席的名句。去年暑假,我有幸登上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实现了向往已久的心愿——成为一名好汉。
酒泉
“泉水叮咚,泉水叮咚,泉水叮咚响……”听了这悦耳动听的歌声,我不禁想起那清澈的泉水,产生了迫切想去看看酒泉和亲耳聆听潺潺流水的念头。
用借物喻人的手法写作文【通用7篇】七
有一双手,从我小时候就开始陪伴着我。
那是一双饱经风霜的手。表面看上去颜色土黄,有许多老茧、皱纹,摸起来感觉非常干燥、粗糙,犹如一片老树皮,犹如一节老干蘑。
还记得那记忆深刻的一次。那一天,我缠着姥姥给我做叶儿粑。姥姥一开始不答应,但终究经不起我软磨硬泡。姥姥先拿出一个盆,开始和叶儿粑的皮。她用她那布满老茧的手往盆里倒进一些刚从菜市打回来的糯米粉,再倒入水,把它们和匀,再用她那满是皱纹的双手使劲地揉面团。一下,一下,又一下,每一下都感到十分费力。细细的汗珠渗出她的鼻尖,本来已是皱巴巴的双手,仿佛皱纹更加深了。十年过去了,姥姥的手早已不像她年轻时那么灵活了。
雪白的叶儿粑倒入正在沸腾的油锅里,叶儿粑被“凶猛”的油吞噬着。突然,油汁儿不知为何,像大发雷霆的的狮子,向姥姥飞扑过去。姥姥的手被烫伤了,土黄色的手背上赫然一块红色的伤痕。我急忙拿来创可贴,为姥姥贴上……过了一会儿,叶儿粑煎好了,带着创可贴的手为我端上了一盘热气腾腾叶儿粑。我起身抱着辛苦了半天的姥姥说了声谢谢,说完,有一种液体从眼睛里流了出来……
——仅以此篇献给我最亲爱的姥姥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45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