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劳动的开端教案范文(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29 03:14:04
精选劳动的开端教案范文(17篇)
时间:2023-10-29 03:14:04 小编:JQ文豪

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教学进度的顺利进行。教案的编写需要注重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组织。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和特点,灵活调整和改进这些教案。

劳动的开端教案篇一

上一学期,我在双流县中和小学讲过观课议课的话题,讲课结束,我记得一位老师给我说过:“很想听陈老师给我们的学生上一节课。”我记着这件事。

这一学期,刘校长希望我做一次现场的观课议课,他们原定的计划是我观察两节课,然后由我引导和组织老师议课。在他们和我交流计划和设想时,我说我也可以上一节,采用同课异构的方式。为了避免自己上课离学生实际太远,耽误了学生的时间,我希望先观察学校的老师上课。

中和小学的程主任传来了教材,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课文《劳动的开端》,我们都上第二课时。读了几遍教材,没有找到好的感觉。上网看一看其他老师的处理,对比喻句下功夫是很多老师共同的选择,于是琢磨比喻句如何处理。

要根据文本样式和风格教课文,这是我的想法,也是我的实践。这是传记文学《把一切献给党》中的选文,虽然写的是事,但“文学就是人学”,人物形象是需要解剖的。另外作者的时代、作者所经历的事件,要今天的小学生再经历一遍不仅没有可能,而且也没有必要。比如在认识作者曾经的艰辛时,我们不能要求学生都再像作者那样艰辛一番,重要的是面对艰辛的态度和选择。这是我思考的拉近学生生活与文本的距离的方法。也就是说,认识过去的社会,不是去过过去的生活,而是从过去的生活获得未来生活的启示;拉近读者与故事人物的距离,不是拉近生活环境和生活故事的距离,而是拉近美好人性的距离。

基于上述思考,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检查和巩固上一节课的识字成果;体会生动、形象的比喻句;通过阅读,了解过去的历史和他人的生活;了解人物形象(第一课了解故事的结构),体会小作者为家庭担当、不怕困难的品格,体会母子之间的关爱和亲情。

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如何面对文本中的阶级对立和阶级意识,就我的想法,是学生提出来了,就根据作者原意说一说,如果学生没有说到,我不愿意有意播种“斗争”哲学。毕竟,为家庭担当、不畏艰辛、母子亲情更有益,也更普适。

想好了目标,再考虑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取舍。我想,自己要尽可能把文字中的东西想得细一点,多一点,要争取在学生出不来的时候自己有东西给学生。

然后设计教学活动,总体的教法是“不会才教,以教导学”。老师走进教室要“弱者道之用”,“有”似“无”,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无中生有”。

因为是第二课时,就不必在教学导入上多下功夫,而是在复习上要做足功夫,主要两个环节。第一环节:计划巩固和检查识字成果,让一同学念生字词,找两位同学愿意到黑板上写,其余同学自己在被子本子上写,写完以后自我对照检查,不会写的生字词再写一次。第二环节是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一个“总——分——总” 教学中的第一次“总”。这两个环节可以说是复习上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新课主要设计这样三个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一:“默读课文,勾画出你认为写得生动形象的句子,想一想为什么会写得生动形象?准备你勾画的句子和思考与同学们交流。”主要目的在于引出和分析比喻句,是学生体会比喻的作用,学习如何比喻。这是“总——分——总”的“分”,是对语法和表达的精细分析和语言文字的品悟。

学习活动二:“读一读,想一想,你在文章中‘我’和‘母亲’身上读出了什么品质”,主要目的在体会人物形象,学习文中人物美好的品质。这也是“分”的过程,是对人物感情的深刻剖析和感受。

学习活动三:“说一说,学完课文,你有什么样的收获和体会”,这又回到了“总”,是对收获的梳理和整理,同时要学生感受“学有所得”的快乐——“让学生高高兴兴回家”。

这样设计好了,内心就充满走上讲台的渴望。

这时我想到了另外的问题,那就是另外一位老师的课如何议,学校请我到学校组织观课议课的目的如何达到。原定的计划是第一节叶丽老师上,第二节我上,第三节、第四节议课。我想我上过了,大家的注意力很可能就转移到我的课上来了,议课的目的就不能实现了。

7号下午我才想到这一点,想过以后,我给程主任打电话,建议作出调整。我说第一节叶老师上,第二节议课,第三节我上,第四节请大家议我的课。并请程主任早一点接我,在上课之前我们要召开观课前的课前会议。

8号一早,程主任接到了我。到学校7点40,我们召开观课前的会议。执教的叶丽老师和参与议课的四位语文老师与会。针对参与教师紧张的现象,我首先明确了这次活动不是讨论这节课如何上,不是要对这节课下评语,而是利用课的平台研究和解决平常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的活动定位。接下来是确立和协商观课议课主题,大家的意见是研究“如何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文本和有感情地朗读句段”和“如何处理长文短教”。然后是主题分解,大致分解成这几个方向:“课文中的哪些文字最需要深刻理解,并适合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教学内容的研究;“促进理解和有感情朗读的教法有哪些”,这是教法的研讨;“学生深刻理解和有感情朗读的效果和原因”,这是相关效果的研究,体现以学伦教的思想;“长文短教的取舍办法”(这个问题因为实践的原因,后来没有讨论)。课前会议本来还应该听授课教师的教学说明,但考虑到参与的教师曾经做过集体备课,这一个环节减省了。

我们到上课地点,参与的不仅仅有中和小学的语文教师,双流县三十多所小学也各派了两名语文教师,看起来济济一堂。叶老师上课前,我询问了我将执教班级的语文带班老师,打听了上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

观课和议课的情况省去不说。我自己的教学情况也不说(后面我将整理教学实录),让人高兴的是,在我询问学生“这一节课,老师教了你们什么”时,一位同学毫不犹豫地说:“老师什么也没有教我们。”在问到收获的时候,学生说到了学会如何“读到文字背后的东西”等等。课是在同学们依依不舍中结束的。

上课结束,我做教学设计和实际实施的说明,然后由老师提问交流。老师们大致有这样一些问题:“简单教学背后的深刻如何来?”“还有那么多同学在举手争取回答问题,你就把教学引导了下一环节,会不会让学生受打击?”“老师和学生一对一的交流,这样的形式效果如何?”“以读带悟,如何体现读的层次性”……我对这些问题诚恳地做出了问答。我相信这些回答能够给大家一些启示。

这就到了十二点多。

下午休息一阵,从4点到6点,讲《创造幸福的教师生活》。但不知为什么,没有把准备的周雪峰处长的一首诗做进ppt。这样的失误在过去从来没有过。交流结束,我说:“我来参加的是和美论坛,只有我发言,就不叫论坛。我希望有老师提出问题和批评。”有一位老师上讲台拿起了话筒,看他的意思是要批评我,但在发言中又两次说到“如果你的讲课是面对小学教师,你的两次讲课我都要给你100分”,我始终不知道他要批评什么,后来我尝试着梳理:“你是不是认为我讲的故事太细腻?”他也不置可否。我还是对他的参与表示感谢。下来后,我向其他老师讨教,他们说也没有完全清楚意见到底是什么。

需要的资料没有放进去,把注意力放在已经结束的讲课中,没有课前的再一次检查,这才是我需要检讨的。

充实而有意义的一天。

劳动的开端教案篇二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整体把握的能力。因此,应该培养语感,穿透语言的模糊性,读出文字背后蕴含的信息,感受语言的精妙;引发思考,把文章中心,转化为有价值的问题或活动,落实“课堂真正的主体是思维的主体”这一教学理念。

教材分析:

《劳动的开端》是一篇表现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的文章,作者吴运铎根据自己的战斗经历写成传记《把一切献给党》,本课就是节选于本书。从课文中可以感受“我”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学情分析:

文中所写的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与学生所处的幸福生活相去甚远,学生很难理解,因此,课前引导学生收集查找有关资料,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课文,多感悟。这篇课文是学生所学的课文中最长的一篇,如何引导学生把文章读短,读透,进行简要复述是需要着重进行的训练。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2、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3、能按提纲简要复述第—天挑煤的经过。

4、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感受我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教学重难点: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作者简介、课文背景介绍

学生:预习课文、查找相关资料

教学策略与手段:以读为主,培养语感,穿透语言的模糊性,读出文字背后蕴含的信息,感受语言的精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初步感受“艰难”

二、精读课文,研读艰难

1、课文写了作者几次挑煤?详写的是哪一次?

2、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文章第几自然段到第几自然段是写“我”“第一次挑煤”的。

3、读课文第一段,找出描写“我”心急的句子。

4、出示“我心里像油煎一样”这一句话,指名读一读,体会一下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什么。

5、指导朗读这一个句子。

7、出示“工人进出连腰也伸不直,像狗一样爬进去挖煤,又像狗一样把煤从窑里拖出来。”

“睡得正熟,我忽然摔了下来,好像落在万丈深渊里,浑身疼痛。”

9、如果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在比较中体会比喻句的精妙:

“工人进出连腰也伸不直,爬进去挖煤,又把煤从窑里拖出来。”

“睡得正熟,我忽然摔了下来,重重地摔在地上,浑身疼痛。”

10、“扁担把肩膀压得生疼,担子从左肩换到右肩,从右肩移到左肩,换来移去,两个肩膀都吃不住劲了,只好停下来歇一歇。”

11、“只好”能说明什么呢?谁来把这句话读一读的?

四、感情升华

1、作者又是如何面对这一切的呢?从课文中找出来读一读。

“我鼓足勇气,仍旧挑起煤筐向前走。”

2、激情引读;(这时候他不顾、这时候他忘了、这时候他忍着)

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什么?作者挑起的难道仅仅是一担煤吗?

3、课文读到这里,你有什么话想对作者说吗?

教学反思:

本文讲述了他童年时代因受饥饿的威胁,被迫走上谋生道路——第一次挑煤的经过。重点是了解“我”第一次挑煤的艰难历程,体会旧社会穷人生活的艰难;难点是引导学生体会旧社会穷人生活的艰难。

在课前我布置学生预习,根据自己的需要查找一些有关旧社会穷人生活艰难的小故事,以及有关作者的资料。家里有电脑的学生通过网络搜集了很多小故事与大家分享。我还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把一切献给党》这两本书课前借给学生传阅。

在讲解时,提问:课文哪些地方写出了“我”的艰难?整堂课就围绕这个问题进行讲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性,提高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

在教学“我”第一次挑煤的情景的段落时,我采取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通过默读、自读、品读……多种朗读的形式,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文章内容,在读中感悟文章的中心。在学生体会到“我”第一次挑煤的艰辛时,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能体现“我”第一次挑煤的艰辛的语句。然后让学生找出课文最令自己感动的语句谈体会。学生对文本的自我感悟,有助于与文本和作者产生思想的共鸣。同时,让学生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学会体贴父母。

劳动的开端教案篇三

幸福就在于有益人类的劳动中;快乐就在于有益人类的劳动中。人类所有的良好品质都为劳动而生,劳动是幸福的,劳动是快乐的,劳动是有益的。一位名人说过“人生,是一座天平,一端是结局,一端是付出的劳动”。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

洗碗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家务事,可这就是我的劳动开端。记得四岁的一天吃过晚饭,由于我看到父母很劳累。

主动帮他们洗碗。把碗泡进池子里,滴上几滴洗洁精,然后拿出洗碗刷------滴了洗洁精的碗光溜溜的,用小手端一个光溜溜的大碗,还是要有几分技巧的,稍不留神,就“咣”一声,不但把碗打破了,说不准自己的小手也会被划破呢!。第一个碗洗得不算太干净,由于没有洗过,好几次差点就把碗捽碎了,第二个碗由于有了第一个碗的经验,就顺畅多了,后面的碗对我来说就是个小意思。碗终于洗好了,我得意急了,就连忙叫妈妈来看,妈妈夸奖了我,我心里美滋滋的。虽然弄湿了衣服,但我的付出有了回报,我尝到了劳动的甜头。从此,我常帮妈妈做家务,因为我知道了我的劳动没有徒劳,有了丰实的果子,我的收获要比我付出的劳动多的多。

午饭过后,爷爷要到田里去撒种了,我也跟着去了。到了田里,我帮着爷爷一起撒种,我一边撒一边哼着歌。撒完后,回头一看,恩!!不错!撒得刚刚好到窝里边!太好了,第一次播种就这么成功!

耶!太棒了!!我好兴奋啊!!绕着田路跑了一圈后,便接着帮爷爷撒种了!!爷爷看见我来帮他撒种,边朝我撒种的地方看了看后,点了点头,会心的笑了!满脸笑容地对我说:"不错!第一次就能干成这样挺棒的嘛!"说完,拍了拍我的头,又递给我一包种子让我撒。

回到家后,我兴奋地跟爸爸说了这件事,他夸我真棒!!

嘻嘻!!太好了!!我好兴奋哦!太开心了!!

《劳动的开端》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劳动的开端教案篇四

一年一度的“五一”劳动节不知不觉已悄然而至。想必热衷于享受生活的你早已经按耐不住了吧!那么为何不趁着这轻松的假日时光到外面散散心呢?相信“五一”劳动节美好的气氛一定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说起“五一”劳动节最大的特点,便是街道上那些琳琅满目的商品了!那些商品小到精美挂件,大到家用电器,真可谓是一应俱全啊!许多有名的大商店都纷纷打出了“‘五一’节日大酬宾”、“欢庆‘五一’,商品一律五折”、“节日商品大甩卖”等十分诱人的广告,从而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大商店搞酬宾,小地摊也不甘落后。

要论排场,小地摊显然是比不过大商店了,但是商品的价格可以便宜一些啊!于是不少小地摊都打出了“买一增一”、“低价出售”的广告。虽然卖的都是一些杂七杂八的小物件,但却十分美观。单凭这一点,那些小商品已经很受游客们的青睐了,再加上实惠的价格,又给那些普通的工薪阶层提供了不少便利之处,这就是使得普通的小地摊能在节日的盛会上经久不衰的原因。

五月一日――热闹非凡的一天!仿佛那娇艳美丽的花儿是为今天而开,仿佛那暖融融的春风是为今天而吹,仿佛那迎风招展的彩旗是为今天而飘……大地上的一切事物都好似事先约好了似的,共同欢聚在五月一日这天!

众所周知,在一年的三百六十五天中,“五一”劳动节仅占这其中的一天,然而我们却无时不刻都在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着人们美好的未来,这种快乐是不受时间限制的!

劳动的开端教案篇五

那是九岁的时候,我是个不懂事的小孩,几乎什么都不吃,只喜欢吃些薯片之类的零食。妈妈又气又急,只好停了我的零食。但效果并不明显,我仍然十分挑食,并且对肉类食品视而不见,置若罔闻。一个偶然机会,让我改变了。

那是个星期六,妈妈和外婆上商店了,我一个人在家里做作业。到了五点,她们都还没有回来,中午没好好吃饭,我的肚子早就在“咕噜咕噜”地哭诉着呢!哎!万般无奈中,我只好自己对付啦!我找了找食品柜子,里面什么都没有,哎!

我想了想,对了!妈妈往日不是常做“煎鸡蛋”吗?最简单了!

于是,我取出一个鸡蛋,打碎了,放在碗里,放了些盐,搅匀了,又在锅里放了一点油,等油熟了,我又把搅好的鸡蛋,“唰”地一下倒下了锅,“噼”,一滴油星撒在了我手上,“啊!”我疼得叫了起来,连忙用帕子包住了手,好一会儿才消了痛,我忽然想起来蛋,连忙关了火,捞起蛋一看,挺好的,不过好像中间没有熟,管他呢!我咬了一口。“呸呸呸”,我连忙把嘴里的蛋吐了出来,真咸呀!这蛋,哪儿是给人吃的呀!于是,我把这蛋丢了,又取出了个蛋,按前面的步子搅好后(这次没放盐)又把蛋给倒入了锅里,这次,这可不想再遭受油煎之苦了。于是,我戴上了棉手套,那才叫个热呀!不过,为了肚子,我只好牺牲牺牲了。锅里又热闹起来了,“噼哩啪啦”的,为了让蛋全都熟透,我特意让它多煮了些时间。看到蛋的周围有些焦黄了,我才连忙关了火。捞起蛋一看,嗯!不错,黄灿灿的!我正想吃,忽然,勺子一滑,蛋翻了个跟着,“啪”地一声落在了锅上,咦,怎么蛋是黑的?噢,对了,妈妈煎蛋总要翻一翻,我忘了翻了。正当我为这个蛋惋惜时(这么好的蛋就要丢了)。妈妈回来了,她听说了我煮蛋的事,连忙为我做了几道菜,我吃得狼吞虎咽。

这第一次劳动,让我明白了,这不管再看着简单的菜,都是有许多难处的,从此,我吃饭的情况大有好转了。

劳动的开端教案篇六

哎——今天真是累死我了。你们想知道发生了什么吗?好吧,既然你们想听,那我就讲吧。

今天中午刚吃完饭,爸爸加班去了,妈妈把我叫到厨房,对我说:“你长大了,也应该让你做家务和洗自己的袜子和鞋垫了”。

然后妈妈叫我洗碗,她先做了一次示范,接着叫我把剩下的碗洗了。我先在碗里装了一些水,然后又用抹布把碗里面抹了一遍,然后这又用清水涮了几下。当我用这种方法把碗一个个洗衣完了时。我突然看到了一个里面有油的碗,因为妈妈没教我洗油碗,所以,我去问妈妈怎么洗油碗。妈妈把洗油碗的方法教给我,然后,我便按照妈妈说的方法,先倒一点水在碗里,再往碗里倒了一些洗涤剂,然后我用手洗了一遍碗,然后又用清水涮了二遍,最后终于把碗全部洗完了。

轮到洗袜子了,妈妈用她的脏补袜子和脏鞋垫给我做一次示范。然后我学着她的样子,先将袜子放在水里泡一下,然后再在上面撒点洗衣粉,然后使劲地搓,袜子洗完了,该洗鞋垫了,我先在上面撒了点洗衣粉,然后用刷子使劲的刷,最后袜子和鞋垫终于洗干净了,然后,我便小心翼翼的把袜子和鞋垫晾在了竹竿上。

接下来轮到最艰难的部分了——那就是拖地。妈妈先把厨房和两个卧室拖干净了,然后让我学她那样把客厅拖了,因为那时是夏天,而且当天太阳很大,温度也很高,整间房子就像一个微波炉,我还只拖了客厅的三分之一就累得大汗淋漓但我还是坚持把室厅拖完了,然后我便倒在了沙发上。

哎——劳动真累呀!

劳动的开端教案篇七

教学要点:

1、教学文章1---9自然段,深入体会我的个性特点。

2、写片断:展开想象,把我第二次挑煤的过程详细生动地写下来。

3、简介作者及作品。

教学过程:

一、学习1---9自然段

1、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的脑海中都会出现一个坚强的苦难少年的形象。上了这堂课后,我们将会对他有更加深入地了解。请大家自由读课文1---9自然段,思考一下他还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找到课文有关依据来谈一谈。

2、学生自由读文,边读边思考。

3、交流讨论,并随机练习朗读。

1)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像油煎一样。我要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说明我虽只有12岁却很懂事。)

油煎是什么?(把东西放到沸腾的油锅里煎炸。)心里像油煎一样比方的是怎样一种情景?(把心放到沸腾的油锅里煎炸。)从这样的比喻里你感受到我看着一家人挨饿,心里------(很难过)

随机练习朗读。

2)我看见比我大点儿的穷孩子都去挑煤,也打算靠自己的力气去挣几个小钱。(也说明我很懂事)

比我大点儿说明什么?(我是挑煤孩子中年龄最小的。)

我在做此打算之前知道挑煤工作的辛苦吗?从哪里看出来?(指名交流。)

同样辛苦的还有什么工作作者也写到了?(挖煤)找到有关句子读一读。(指名读)读后问:作者在这里把挖煤工人比作什么?(狗)从这个比喻中大家感受到了什么?(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

师:是啊,从我的背后我们还可以看到一大群人,那就是旧中国千千万万挣扎在生死线上的劳动人民。(随机练习朗读)

3)我的力气大得很。不信,咱们俩摔跤试试!(说明我很好强。)

我的力气真的大得很吗?(不是)

师引读小赵的话。师:在小赵眼里,我只不过像个猴子而已,他根本不想跟我比。而我呢,为了能让小赵带上我去挑煤,我都不惜与已干挑煤苦活的小赵摔跤,足见我的好强。

4、师小结:从全文来看,文中的我是一个多么坚强、懂事、好强的孩子啊!

二、写第二次挑煤的具体过程

1、师: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尽管第一天挑煤以失败告终,但第二天他愣是凭着坚强的个性,克服了无数困难,将那担能换几个小钱的煤挑到了车站。

2、指名读写第二天挑煤的段落。

3、师:这里没有详写我第二天挑煤的过程,但从扁担一压到肩膀上,头上就直冒冷汗就可以看出我挑煤一开始就已经-------(吃不消了)他是凭着怎样的信念把这担煤挑到车站的?(齐读句子)

4、师:伤痕累累的我在第二天挑煤时将同样面临第一天所遇到的困难(用手示意板书),可以想象第二天挑煤更加艰难。(板书:更加艰难)

5、师:请看插图,让我们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伤痕累累的'我第二天挑煤的过程写下来,要反映出我坚强个性背后挑煤生活的艰难,(指板书并箭头示意),并通过对工作的艰难的描写更加反映出他个性的坚强。

6、可根据自己的能力选做星级题:

出示:在课文基础上展开丰富想象,把第二天的挑煤过程生动详细地写下来。

充分运用课文语言,把第二天的挑煤过程较详细地写下来。

开头:第二天一早,我挑煤上肩,开始向着目的地进发。

7、学生习作,教师巡视。

8、交流反馈习作。师生评议(二篇)

评议要点:有否将挑煤工作的艰难及我个性的坚强写出来。

三、了解作者及《把一切献给党》。

1、师:大家知道吗,那个个性坚强的少年名叫吴运铎。正是从小经受过这么多的磨难,锻炼出了顽强的意志,才使得他在抗日战争爆发时,英勇地参加了新四军;解放战争时期又参与制造武器,表现突出;解放后,他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传记《把一切献给党》。《劳动的开端》就节选自这本书。这本书被称为生活的教科书,他本人也被称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四、课外延伸:

五、课堂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本中有关练习。

板书设计:

路远

艰难

第一天

肩膀肿

坚强

胳膊

受伤

劳动的开端教案篇八

文中所写的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与学生所处的幸福生活相去甚远,学生很难理解,因此,课前引导学生收集查找有关资料,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课文,多感悟。

1、学习掌握本课12个生字,理解“万丈深渊、威胁、不声不响、匆匆忙忙、艰难、晃荡”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我”第一次挑煤的经过,体会作者的“劳动的开端”是怎样开始的,并从中得到了怎样的感受。

3、找出文中4个比喻句,体会这些比喻句的用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感受我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理解“我”第一次挑煤的经过,体会作者的“劳动的开端”是怎样开始的,并从中得到了怎样的感受。

找出文中4个比喻句,体会这些比喻句的用法。

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

布置学生查阅一些有关旧社会穷人生活艰苦的小故事和有关作者的资料。课文光盘

2课时

1、学习掌握本课12个生字,理解“万丈深渊、威胁、不声不响、匆匆忙忙、艰难、晃荡”等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

3、找出第一段中两个比喻句体会表达的意思及在文中的用法。

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以读代讲法、朗读法体会法

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

小黑板

一、谈话创设情境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生活不愁吃,不愁穿,非常幸福,可是,大家知道吗?在旧社会,许多穷人的.生活却相当的艰难。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旧社会一个12岁的孩子,看看一个12岁的孩子是怎样开始艰辛的劳动,帮家里谋生的。

二、解题激疑,揭示新课

1、“开端”是什么意思?“劳动的开端”是什么意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劳动的开端》。

2、读了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三、学生交流作者的资料,了解背景

四、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播放课文范读光盘,思考。

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

作者先写自己小时候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为了解除饥饿的威胁,决心去挑煤。再写第一次挑煤的经过。最后写第二天又去挑煤,从此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

五、再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后,指名认读生字新词。找出哪些是形声字便于记忆。对一些形近字进行比较学习。联系字义学习“歪”字。说说自己对“万丈深渊、威胁、不声不响、匆匆忙忙、艰难、晃荡”等词语的理解。

(2)、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cangzang)

煤藏()宝藏()

(tiaotiao)

挑()战挑()脚

(dededei)

半夜得()动身得()了吧

(luola)

降落()落()在后头

讨论:

半夜动身去挑煤,到了地方,办事的人还在睡觉;天亮后,挑煤赶路,越走越黑;

午后继续赶路,因为太累了,人被绊倒,煤撒了一地;

太阳落山了,挑着空筐回家。

3、作者参加的是怎样的一项的劳动?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

六、引导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自由读、指名读)

七、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三遍

2、抄写词语。

劳动的开端

劳动的开端教案篇九

都说劳动有好处,在清明节里,我就想知道——劳动到底有什么好处。

但凡事都有个开端,我从哪儿做起呢?哦,对了!平常我的小书房里总是乱糟糟的,跟个猪窝一样,我为什么不把它收拾一下呢?我先扫地,接着我又把书桌上的书本收拾完,然后我檫桌子,把帕子往水中一浸,一拧,再用它一檫就行了,之后,我整理书架,然后,叠被子,折个两下三下也就差不多了。好,就只剩下拖地了!说干就干,我抄起拖把,往肩上一扛,昂首阔步径直进了书房,做刚才的事情,只花了将近二十分钟、“嘿呀,嘿呀”,我好不容易满头大汗地拖完地,可我扭头一瞄,不禁叫出声来——地上到处都是水,湿淋淋的!天!木地板啊!在楞了片刻之后,我冲进生活阳台,抓起吸水拖把往里冲。好不容易待我气喘呼呼地吸完水,好多了。可是吸水拖把会把吸不完的水推向一边,于是形成了东一道,西一道的污水印!不能让它干了!不容我犹豫,只能立马去拿帕子。待我俯下身去檫完地,便累得趴在床上,这时,我瞧了一眼钟——拖这地,我弄了1个多小时!再瞅一眼身上,已经被灰尘、污渍布满了,汗水也湿透了衣襟。……这就是我劳动的开端,辛苦而艰难。但我从中得到了好处——知道了一切事物都是通过艰辛的汗水,艰辛的劳动得到的。

劳动的开端教案篇十

劳动永远是人类的财富,是人类创造幸福的基础。特别是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更让人兴奋。

我劳动的开端,是在八岁那一年的一个星期六。中午十二点了,我的肚子饿的咕噜咕噜的乱叫,妈妈还没回来。我决定自己亲自下厨房。吃些什么呢?红烧肉?西红柿炒鸡蛋?还是油炸鸡柳?一个个我喜欢吃的菜,出现在我的脑海中。但是,都太有难度了。最后我决定,吃个方便面吧。

就算是方便面。说实在的,我也不会,翻开一页页脑海中的记忆,想起来了方便面的做法。

“稀里哗啦”的,我在厨房找了个锅。东瞧瞧,西看看,终于找到电磁炉了!我拿起锅,接了些水,把锅放在电磁炉上,插上电源,选择了火锅模式,最大火力煮!没过多长时间,锅底就出现了些小泡泡。泡泡迅速上升浮出水面。我非常激动,水开啦,可以放面了!一不小心把方便面袋直接扔进了锅里!哎呀,不对。我急忙伸手去捞,急忙撕开袋口,调料包又连包带料掉进锅里,我顾不得手被烫的的疼痛,手忙脚乱的伸手去拿调料包,一下子扔到了地上,手指烫得通红!捡起料包,把调料放进面里,用筷子搅一搅,一股香味飘鼻而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面煮完了!盛到碗里,我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了地。吐噜吐噜地吃起来,一会儿,一碗面就下了肚!真是美味,好香!连电源都忘切断了。

吃完了面,想一想煮面的过程,真是酸甜苦辣啊!但这种酸苦辣是值得的。高尔基说的话:“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们聪明的双手创造出来的。”

劳动的开端教案篇十一

《劳动的开端》节选自吴运铎的自传《把一切献给党》。课文写了作者童年时代在煤矿挑煤的苦难生活,反映了旧社会穷人到哪里都受欺侮的黑暗现实,同时也表现了穷人孩子自强自立,刻苦磨砺的坚强意志。其中,课文10到29自然段紧扣课题,详细地记录了作者在第一天挑煤中所受到的饿各种苦难。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文的的生字词,理解部分词语。

2、 围绕“为什么说我走上的是一条艰难的道路”尝试探究,研读课文的10到29自然段,逐步加深对“我”所受苦难的认识。

3、 激发学生用个性化的朗读来表现自己的感悟,培养语感。

4、 根据“我”回家后与母亲的对话,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认识“我”的坚强与“母亲”的痛苦。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内心的痛苦。

教学重点:

1、 围绕“为什么说我走上的是一条艰难的道路”尝试探究,研读课文的10到29自然段,逐步加深对“我”所受苦难的认识。

2、 激发学生用个性化的朗读来表现自己的感悟,培养语感。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 理解课题

你怎么理解“开端”一词?谁能告诉我“劳动的开端”是什么意思呢?

2、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吴运铎先生所写的《劳动的开端》,齐读课题两遍。

3、 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有谁可以来介绍一下?

4、 我们马上来看看吴运铎怎样走上艰苦的人生道路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你认为课文哪些自然段和词语是需要我们大家注意的?

3、 谁来给我们读读这些自然段?

4、 谁来评评他们读得怎么样?

5、 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上先 再 最后的关联词语。

三、细读课文,加深认识

1、 作者参加的是一项怎样的劳动?在2自然段找找,并勾画出来。

汇报理解——读“像狗一样爬进去挖煤,又像狗一样把煤从窑里拖出来”

2、 挑煤是一项艰难的劳动,作者又像个瘦猴子,为什么要还要去挑煤?

汇报理解——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我心里像油煎一样”和“我要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

4、 读到这里你感受到什么?把你感受深的词语勾出来,在旁批注你的体会。

5、 这个本该拥有幸福生活的孩子,过早地承担了生活的重任,尝尽了生活的艰辛。

汇报理解——读几句表现挑煤艰辛的句子

8、 母亲的泪水是怎样的泪水?母亲落泪了,而“我”怎么说的?(我明天还去挑)

四、总结

同学们这就是我们敬爱的吴运铎爷爷劳动的开端。在他稚能的肩头,一头挑起的是沉重的煤筐,挑起了苦难的生活,另一头挑起的确实坚强的意志。

劳动的开端教案篇十二

劳动是光荣的,现在的家长很少让孩子做家务,让孩子全身心去学习。其实那样并不好,让我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从来感觉不到大人们的辛苦。

有一天我在电视新闻上看到山区的孩子们什么都要靠自己,还没有我们吃的好穿的好。我很受触动,我们在这么好的条件下,每天只看到家长忙忙碌碌,自己却一点也不干。我就下定决心,从平常的小事做起,洗碗是我的劳动的开端。我9岁的一天看到妈妈很累。吃过晚饭,妈妈就去屋里休息了,用过的碗筷都在厨房的水池里。我就来到厨房打开水龙头,开始洗起碗来。由于碗上有油,光溜溜的,我就滴上几滴洗洁精,用洗碗巾刷起碗来。由于碗太滑,我一不留神把碗打破了,妈妈听见了赶快跑过来,问我怎么了,我说我洗碗不小心打破了。妈妈说没事,然后教我怎样洗碗,原来洗碗还有几分技巧,我听了妈妈的话,洗后边的碗就顺手了。我把水池里的的碗都洗得干干净净。妈妈看了夸奖了我,我心里很高兴,虽然我弄湿了衣服,但我的`付出让我尝到了劳动的喜悦。以后我要常帮助妈妈做家务,因为我知道只有劳动才会收获。

劳动的开端教案篇十三

劳动是快乐的,劳动是美好的,劳动是幸福的。劳动能陶冶情操,让人感到无比幸福。在我的记忆里,有一次劳动使我记忆犹新。

脐橙成熟了,漫山遍野,一片金黄。我禁不住妈妈的描述,便对妈妈说:“妈妈,让我也去摘脐橙吧!”妈妈立刻答应了。

第二天,我来到果园,什么也不管,拿起摘脐橙的工具,就向山上跑去。在我那精心挑选之下,我挑了一棵长满了果子的树。我托起一个脐橙,把剪刀放在脐橙的枝叶上,做好了采摘果子的动作后,我便劳动起来。

刚开始,我力气十足,有的是劲。摘了一筐又一筐。可不知怎的,我的速度越来越慢。手已被剪刀弄出了一个泡。而且,拿剪刀都有些困难,我已经累的腰酸背痛。一弯腰,就难以伸直;一下蹲,我的脚就会发麻;一抬头,刺眼的阳光让我睁不开眼。我实在受不了这“酷晒”,便大喊道:“你这该死的阳光,这么热,我可对你不客气啦!

这太阳不但不听,还越来越热。我气极了,便跑去休息。

我看到采果阿姨们,一个个干劲十足,把装着脐橙的筐一一往下抬。再看看我的,还不到半筐。我惭愧极了,心想:难道她们不热吗?不累吗?不想休息吗?我带着疑惑之心,问其中一个阿姨,那个阿姨答道:“有什么累,我们经常劳动,早已习惯了,一点也不想休息。”我听后,发着呆。那时,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随后,我又继续采摘,一直想着阿姨的话。

那天,我不但劳动了,还收获到了:“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劳动是人类生活中的快乐之一。”这个收获,我永远铭记在心。

劳动的开端教案篇十四

教学目标: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吴运铎童年时代在煤矿挑煤的苦难生活。感受作者自强自立,不畏艰难的坚强意志。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描写作者挑煤艰难的句子。

教学难点:感受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2、指名回答

3、师小结

二、 研读课文。

1、打开课本,请大家认真地去读读作者挑煤赶路这一部分内容,看看有没有特别打动你的地方?请你用——划出来。然后再好好地去想一想,究竟是什么打动了你?开始。

(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

2、交流、汇报

课件:

句1:扁担把肩膀压得生疼,担子从左肩换到右肩,从右肩移到左肩,换来移去,两个肩膀都吃不住劲,只好听下来歇一歇。

1)这句话中的“移来换去”“吃不住劲”、“只好”说明了什么?

2)是扁担把肩膀压得生疼吗?

板:担子重

3)感情朗读

课件:

句2:这山原来没有路,那些人踩出来的小路滑极了,一步三滑,肩上的煤筐来回晃荡,像是打秋千。

1)“一步三滑”的路是什么样的?

2)“来回晃荡”说明了什么? 仅仅是路难走吗?

板:路难走

3)你有没有走过这样的路?有什么样的感觉?

4)感情朗读

课件:

课文插图:

1)看,这就是挑着煤,走在一步三滑的山道的作者,仔细看,你看到了什么?

2)你还仿佛看到了什么?

3)看到作者这疲惫的神情,扭曲的身躯,此时你有什么话想对他吗?

4)感情朗读

课件:

句3:红肿的肩头跟滚水烫过一样疼,腿上的伤口不住地流血,我只好挑着两只空筐回到家里。

1)“滚水烫过”是什么感觉?

2)“流血”、“只好”说明了什么?

板:身受伤

4)感情朗读

请同学们再联系课文前面的内容,想想还有没有让你感动的地方?

板:受人欺

小结:同学们,当时的作者只有几岁呀?这样的年龄,本该和我们一样,坐在教室里读书学习,可他却过早地尝到了人间的冷暖,本该和我们一样拥有幸福和理想,却过早地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第一次挑煤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怎么不让我们为之动容,为之流泪,为之感动呀!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次劳动,你觉得哪个词最合适?(板:艰难)

还有让你感动的地方吗?

学习“母子对话”

1)看到劳累了一天的孩子,妈妈是怎么说的?从“轻轻”一词中你体会

到了什么?

2)母亲含着泪,这泪是什么泪?

课件出示

填空:

例:这是辛酸的泪,因为母亲看到儿子为了生存去挑煤,感到很辛酸。

1、这是痛心的泪,因为

2、这是的泪,因为

课件:

“妈妈,不要紧,我明天还去挑。”

4)同学们,当你读到这里的时候,你想对作者说写什么?

板:坚强、自立

小结:是的,作者就是凭着这种顽强的精神,第二天有去挑煤了。

齐读第五段

5)童年时候的吴运铎是可怜的,但更是可敬的。多年以后,他写下了这样两句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板书:

峰高无坦途,我当自奋勇

板书19 劳动的开端

受人欺

担子重

艰难坚强

路难走

身受伤

峰高无坦途,我当自奋勇

劳动的开端教案篇十五

爸爸妈妈最疼爱我,什么活都不让我干,我真惭愧。

记得那时我已经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了,可是却连一块小手帕都没洗过。暑假的一天,爸爸妈妈不在家,我午觉醒来,我发现全身被汗浸湿了。这时,一个念头猛然间从我脑子里闪出:自己洗衣服。我第一次洗衣服,笨手笨脚,丢三落四的,一会儿想起洗衣服,一会想起拿肥皂……我提起水桶,打开自来水龙头,望着哗哗奔流的水,我兴奋地哼起了自己的小曲。当我陶醉在自己的歌声中时,哗哗的流水声,把我“唤醒”了。不好,水漫出来了,我急忙把水龙头关了,满满的一桶水,我怎么也提不起来,只好舀出了一些水。我费了半天的工夫,才洗了一条裤子,真羞死了,但我并不泄气。

这次劳动今天回想起来,我还觉得挺有意思,那毕竟是我劳动的开端。

劳动的开端教案篇十六

记得我12岁那年,家里穷得揭不开锅。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像油煎一样。我要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

萍乡煤矿四面是高山,在东北方的深山里,煤藏离地面很近。土煤窑星星点点,到处都是。土煤窑完全靠人工开采。窑主随便挑个地方,挖一个斜洞,就算是煤窑。工人进出连腰也伸不直,像狗一样爬进去挖煤,又像狗一样把煤从窑里拖出来。

把煤从山里运到外地去,也靠人工。挑脚的一担一担地把煤挑到车站。

我看见比我大点儿的穷孩子都去挑煤,也打算靠自己的力气去挣几个小钱。

我找从小在一起玩的小赵商量,想叫他带我去。

小赵歪着脑袋,把我左看右看,笑着说:“得了吧!你也挑得动煤?像个瘦猴子,不要让扁担把你压扁了!”

“我的力气大得很。不信,咱们俩摔跤试试!”

“我不跟你摔跤,你要去就去吧,明天早点儿起来!”

要去挑煤半夜就得动身。我家没有灯笼,也没有火把。我跑到矿上电机房去找了些用过的油棉纱,在机器上擦点机器油,绑在木头棍子上,准备半夜点着照路。

母亲知道我要去挑煤,心里当然舍不得,可是她也不愿意眼看着孩子们挨饿。她半夜起来不声不响地送我到门口。我约上小赵,匆匆忙忙走了。

我们爬过几座山,穿过几片树林,赶到挑煤的地方。哪知来得太早,还没有一个人影,小煤窑办事的地方门关得紧紧的,里面没有灯光,人都在睡觉。

屋檐底下有两张方桌,是窑上开票记帐用的。我看天还没亮,爬上桌去躺着,一合眼就瞅着了。睡得正熟,我匆忙摔了下来,好像落在万丈深渊时辰,浑身疼痛。原来桌子被人抽掉,矿上的办事人来开磅称煤了。

我爬起来揉揉胳膊,心想,出门做工真不容易,穷人到哪里都要受欺侮。

我很想多挑一些,试了试,挑不动,又去掉一点。

矿上办事人不耐烦地说:“你要不挑就算了,别打麻烦!”

我一睹气挑上就走。

我挑着煤赶路,一开头还跟得上人家,可走了不到一公里就渐渐落在后头了。扁担把肩膀压得生疼,担子从左肩换到右肩,从右肩移到右肩,换来移去,两个肩膀都吃不住劲了,只好停下来歇一歇。

哪知挑东西走路,越歇越想歇,越歇越觉得担子重。不一会儿又要爬山。这山原来没有路,那些人踩出来的小路滑极了,一步三滑,肩上的煤筐来回晃荡,像是打秋千。

爬上山头,已经是中午了。我解开衫子一看,肩也肿了,皮也破了。

我鼓足勇气,仍旧挑起煤筐往前走,一不留神,脚底下被石头一绊,一个跟头栽倒在半山腰。我的胳膊和脚擦破好几道口子,煤撒了一地。

红肿的肩头跟滚水烫过一样疼,腿上的伤口不住流血,我只好挑着两只空筐回到家里。

一进门,我一头倒在床上,一动也不想动,饥饿和疲劳把我压倒了。

母亲走过来轻轻地问道:“孩子,你怎么啦?”

我说煤没挑到站,都扔在半山腰了。母亲含着眼泪,给我打来洗脚水。

我怕母亲见了我的伤口又要难过,不肯下地洗脚。

我对母亲说:“妈妈,不要紧,我明天还去挑。”

母亲问我:“你吃过饭了吗?”

我回答:“我不饿。”

第二天一早,我喝了野菜粥,又翻过高山去挑煤。扁担一压上红肿的肩头,头上就直冒冷汗。我想应该趁力气还没使尽的时候,先多赶几步路,免得磨到天黑又误事,就咬紧牙,两脚不停,一直把这担煤挑到车站。

从此我走上艰难的生活道路。

劳动的开端教案篇十七

1,用抓重点句,重点段,品析句子,体会旧社会穷人家孩子的苦难及作者的坚强意志.

2,有感情地朗读的方法学习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用抓重点句,重点段,品析句子,体会旧社会穷人家孩子的苦难及作者的坚强意志.

2,有感情地朗读的方法学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挑煤是一项艰难的劳动,作者又像个瘦猴子,为什么还要去挑煤

2,这篇课文这么长,我们用什么方法学习最合适

集体讨论,确定学法. (抓重点段,品位语言,感情朗读)

二,抓重点段,品味语言.

1,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重点段(10——29自然段),边读边划出你认为最值得品味的句子,细细品读.

2,自学完后,四人小组交流.

同时请两位同学在铅画纸上板书句子.

3,集体交流讨论.

(1),根据学生回答,用卡片出示下列句子研读,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自己对句子的理解.

1)睡得正熟,我忽然摔了下来,好像落在万丈深渊里,浑身疼痛.

a,换一种说法进行比较

b,从桌子上摔了下来为什么说是摔在"万丈深渊"里

c,你从这里体会到了什么 (板书:受人欺)

d,感情朗读

2)这山原来没有路,那些人踩出来的小路滑极了,一步三滑,肩上的煤筐来回晃荡,像是打秋千.

a,把什么比作什么

b,你从这里体会到了什么 (抓住"一步三滑,打秋千"体会山路险.板书:山路险)

c,感情朗读.提示:那些/人踩出来的小路滑极了

3)扁担把肩膀压得生疼,胆子从左肩换到右肩,从右肩移到左肩,移来换去,两个肩膀都吃不住劲了,只好停下来歇一歇.

a,为什么要移来换去 (体会担子重,力气小.板书:担子重,力气小)

b,从句子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c,感情朗读.

(2)抓肩膀变化,深入感悟.

1)用黑板出示写肩膀的句子:

扁担把肩膀压得生疼,胆子从左肩换到右肩,从右肩移到左肩,移来换去,两个肩膀都吃不住劲了,只好停下来歇一歇.

我解开衫子一看,肩也肿了,皮也破了.

红肿的肩头跟滚水烫过一样疼,腿上的伤口不住流血,我只好挑着两只空筐回到家里.

扁担一压上红肿的肩头,头上就直冒冷汗.

2),自由读,划出最能体现肩膀变化的词语,细细体会.

3),引导交流:你划出了那些词语 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什么 (挑煤时间长,路途遥远,作者意志坚强.)(板书:路途远,意志坚)

4),师生合作读:教师读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

一开头……

中午……

太阳落山了……

第二天一早……

学生齐读表示肩膀变化的句子.

5),能把你的体会用朗读表现出来吗 自己试着读一读,指名读.

4,小结.

小吴运铎从半夜就动身,翻过……穿过……来到挑煤的地方,挑上满满一担煤,一开头……,到了中午……,太阳落山了……这是一条艰难的生活道路,但他凭借自己坚强的意志挑起了生活的重担.(板书:艰难)

三,根据学力,自主作业.

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给自己布置作业,可以继续抄写词语,可以摘录最能体现作者坚强意志的句子,也可以背诵喜欢的段落.

板书:

劳动的开端

十二岁 年纪小 \

万丈深渊 受人欺 \

移来换去 担子重,力气小 \

一步三滑,打秋千 山路险 / 艰难 意志坚强

半夜,一开头,中午 挑煤时间长 /

太阳落山了 路途远 /

教学反思:

彰显语文学科的本色——用语文的方法解决语文的问题.

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课始以提问的方式"课文这么长,怎样来学比较恰当 "来引导学生掌握"抓重点句,仔细品味,读出感情"的阅读方法,并以此为契题,通过读,议,品,读的环节使方法内化.

以生为本,注重课堂的生成.

在自读自司的过程中,能充分给予学生时间,真正去读去悟.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同样给予学生时间,并在小组讨论后加以小结.

构建课堂生命场初具雏形,师生的激情与活力得到较大程度的展示,但距人课合一相去甚远.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459536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