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有效课堂感悟(汇总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29 17:40:08
精选有效课堂感悟(汇总15篇)
时间:2023-10-29 17:40:08     小编:琉璃

感悟能够让我们更加明白自己的内心需求和真正想要追求的目标。写感悟需要我们抓住细节和感动的瞬间,并进行适当的反思和总结。阅读下面这些感悟文章,或许能够给你的人生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有效课堂感悟篇一

磨课的过程,就是提高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到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下面我来考考大家,指针指在正中说明左右两边的`物体怎么样?指针偏向左边说明什么?偏向右边呢?这样的设计,我们觉得更加有效。探索环节,小组合作探究是新课程一个必有的环节,但是组织不好既达不到学习的目的,而且会导致课堂无法调控。在第一次试讲中由于小组学习没有组织好,所以导致了整节课没完成教学任务。经过我们组全体成员的讨论,最后设计了“刚才我们写出了这么多数学式子,如果要按照一定的标准把这些式子进行分类,可以吗?先请同学们读一读大屏幕上的活动要求(1、先从信封里拿出式子在卡纸上摆放整齐,2、然后讨论出分类的标准,3、最后按讨论的标准分一分。)下面请同桌的两个人为一组,活动开始。”小组学习活动,很好地完成了合作探究的任务。最后的练习环节是我们组本次活动的主题,要体现练习的有效性,我选取有针对性、典型性的练习素材,将学习与生活有机结合。

有效的探究活动,就是在新知的学习过程中开展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具有探究价值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切身的体验感受知识产生的过程,学生从自己动手实践中归纳出结论。本节课重点是方程的意义,我大胆的改变了教材编排,通过学生观察天平图自己写出不同的数学式子,我安排了这样的活动:1、刚才我们写出了这么多数学式子,如果要按照一定的标准把这些式子进行分类,可以吗?2、刚才由于选得标准不一样所以分得结果也不一样,今天我们重点来研究等式。请同学们把不等式放进信封里,把等式进行分类?通过对式子进行一次一次的分类,层层推进从而得出方程的意义,以及方程和等式的关系,在整个探索过程中都是孩子们自己参与,亲身感受,不是硬塞给学生,而是采用逐步渗透、深化的方式,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防止了学生的合作流于形式,通过合作与交流拓展思维。

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因此在设计练习时,层层递进,不断提高。体现出这样几个层次:巩固练习题——判断技巧题——实际应用题——拓展提高题。通过基本巩固练习题、判断技巧题检验学生在本节课中对方程的意义,以及方程和等式的关系的掌握情况。在基本练习第一题后我设计了一个画图题,用图形象的表示出等式和方程的关系,在练习这个题时每个班都只有几个同学能完成,后来我想既然达不到有效练习的目的干脆就取消这个题目。

数学从生活中来,最终还要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问题。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出示了我的重庆之行,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找出方程。然后又设计了两个拓展提高练习题目,这两个题目也是来源于我们的生活,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的优良品质。

这次磨课过程,是我学习、总结、提高的过程。通过磨课,我们知道了学生的需求和教学方向;通过磨课,我们创造了最合理的教学设计;通过磨课,我们创新了教学理念;通过磨课,让我对“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了更深刻地认识。

有效课堂感悟篇二

有幸听了李辉老师执教的《文具店》,对比自己的课堂教学,感触颇多。

在本课教学中,李辉老师在复习了上节课的谁是谁的几倍的问题后,为学生创设了文具店的具体情境。学生依据数学信息提问题,学生独立自主探究的欲望强,提出的问题也很多,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再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共同解决。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李辉老师在学生初步了解“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后,引导学生用摆学具的方法,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然后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让学生通过完整准确地语言表述倍数问题的意义,最后运用构建起的“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解决实际问题。从李辉老师的课堂中不难看出,老师十分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在讲题中思路明确,而且形成了一定的能力与解题策略。

虽然是节公开课,但老师十分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经常提问不举手的孩子,在独立解题的过程当中更是关注学困生的掌握情况。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李辉老师尽量避免以少数学生的思维代替多数学生的思维,在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课堂中的每个活动都采用不同方式给每个学生提供独立操作、思考以及师生、生生间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鼓励人人动脑想,人人开口说。而必要的练习是本节课巩固与强化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教师精心设计习题,做到精练、巧练、及时练。课堂中注意让学生充分“练”,练说练讲,练习做,同时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是通过思维活动实现的,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在李辉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优质的数学课堂无不时时处处闪烁着思维的火花,在数学课堂上思维是“魂”,抓住了思维训练就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课堂感悟篇三

一堂有效的英语课堂要选择一种正确的教学方法,呆板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而多种教学方法可以刺激学生的不同兴奋点,抑制大脑疲劳。而现在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使教学方法的运用有了广阔的天地。但教学方法设计的基本出发点是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教学应当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让学生多参与、多说、多做,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英语这门语言,而不是学科。更多的采用活动、游戏、讨论、竞赛的方式让英语真正“活”起来。

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它具有很强的艺术性,而且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也有很多,只有通过实践来不断总结反思,不断的完善和创新,逐渐的更好的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有效课堂感悟篇四

心理活动课教学,我是比较喜欢的,因为心理辅导活动课和思品这门学课有很多相似之处。甚至一开始我努力想把他上成思品课,在备课时,创设情景、课堂活动、课堂讨论、设计问题这些环节我都精心设计。欲使每一堂课都以思想品德课的模式呈现。但随着教学的深入,以及心理活动课中的不理想,使我认识到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于是我重新审视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活动观念,发现心理健康课有着一定的特殊性。授课内容、方式、语言都与一般文化课有着一定不同。它涉及知识领域广泛。在活动中体验,绝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

活动应该有主题、有核心行散神不散而实践这一教学要求就需要依托课堂讨论来完成。

课堂讨论一般采用两种形式,一种是小组讨论,另一种是全班讨论。通过讨论不仅调动学生积极主动,还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在一定成度上促进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还有利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但在讨论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直接影响到活动效果和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及提高。现将课堂讨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情况反思如下:

各班按4——6人为一小组,但这样的分组导致有些小组参与性强,有些小组成员因比较内向或不善于言语表达又缺少组织能力强的学生进行组织引导而参与性不高,往往围坐在一起讨论与问题无关的内容。讨论成为他们闲聊的机会。这样不利于课堂的管理。

面对这样情况,指定较活跃的学生为组长并进行分工。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任务有讲述、整理、发言视情况轮流完成。每讨论一个问题要求每个成员积极参与并以小组为单位记分奖励。同时,记入班级管理记录中。这样讨论时声音轻了,一些不太爱动脑筋、懒惰、内向学生也开始积极参与,讨论不在是优秀学生的专利。同时提醒强调每一个小组都是一个团队,小组成员要把自己小组的精神智慧展现给其他小组。比看谁合作最好,谁精神最可贵。当发言学生做到这一点时,应及时鼓励称为:某组精神。学生的团体意识争强了,把每个小组的特点都展现出来。

例如:《如何与老师沟通》一课时安排三次讨论“有关赞美老师的颂词”“如何与老师沟通”“如何向老师表达自己的关心”,一些学生害于面子不发表言论,课堂死气沉沉。心直口快的学生一说讨论马上就高兴手舞足蹈唠起闲嗑了。认真学习的学生抗议了。喜欢玩的学生高兴了,教学效果不佳。为了体现新课程理念,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去找答案。只选择一个讨论价值的问题去讨论以达到活动课目标。

以后在备课过程中明确本课教学目的。设计一个课题,这个课题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值得讨论,而且讨论目的是为了达到本课教学目标的。

这样整堂时间宽裕教学过程清晰,学生有了情感上的共鸣,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提高。

一开始,为鼓励学生要听完他们的发言,如果思路对的,我就说:“很好”“好的”回答和教学目的相违背的,我就会说:“你的想法很特别,很好”如此一来学生听得稀里糊凃心里直嘀咕到底对不对?我还总是重复学生的语言。这些话都是无意义的。对于开拓思维,引导学生往深度方向思考是没有多大帮助的。如此一来讨论显得单调,有时会让学生偏离活动目的。

面对这种情况,我比较茫然,要解决这个问题实在是太难了。后来听了几堂示范优质课后。有了一点认识和体会。一方面,备课时,备学生这方面不充分,考虑问题的角度单一,加上教学经验不丰富,课堂上应变能力、个人素质、对于学生的个性表现、我手足无措;另一方面,问题设计不够生活化,上课时没有进入教师角色,教学过程生硬不灵活。之后在点拨引导时我注意站在学生的角度,联系他们的生活状况来看待他们的回答。对于学生的回答,特别是学生反面的回答,我不自己做判断。而是请其他同学说说对这个回答的看法。这样,师生点评、生生点评使得整堂课的点评和引导变得生动起来。这个点评和引导实在是一个很难把握的环节,需要在生活中不断留心,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才能不断进步。我想新教师和有经验的教师最大的差距就在这里吧!

通过课堂讨论,课堂就会变得形式生动内容充实。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良好的人际关系,发散思维和想象思维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

作为一名教师,想要成功地驾驭好课堂教学这一过程。需要自己把握课堂纪律,备课充分。特别要备一些“特殊学生”。同时,选题要典型、符合学生实际生活、情趣、点评要深入,语言要恰到好处,有幽默感。这些都需要自身具备高超的调控能力。而能力的拥有无疑需要不断学习积累,不断思索实践,才能有所进步和创新。

有效课堂感悟篇五

[摘要】小学阶段,语文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但是由于现在大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以及兴趣,所以学习的效率也不别民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对学生进行批评,根本没有从自身寻找能够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让学生喜欢学习语文学科,拥有学习的积极性,最终能够取得良好的语文成绩。本文将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探究,希望能够对教师的语文教学以及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探究

一、把握时机,调解课堂气氛

小学正是爱说爱闹的年纪,他们无忧无虑,敢想敢说,同时好奇心又特别的强。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因势利导,不能为了一味的追求课堂纪律,而打击他们的求知欲望以及好奇心。在语文课上,教师尽可能的运用仰扬顿挫、风趣幽默、语调多样、充满诱惑、充满悬念的语言,同时还应该配上丰富多彩的表情和手势来共同完成整节课的教学活动,尽最大可能地为学生们打造一个轻松开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们能够在融洽的课堂气氛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不断产生兴趣。在新教材中,学习的内容应该更加贴近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所以我们可以适当的把教室内学习知识变成他们熟悉的日常生活场地,让他们更加的轻松开放,这样可以最大化地激发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

二、精心设计提问,创造一个融洽的课堂环境

问题作为思维的向导,可以激发学生的思想,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的课堂提问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科学的课堂问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在设计问题时,应该有针对性地融入思想教育的内容,设计科学的课堂问题为了就是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所以在教材中每一篇课文描写的事物以及交代的事件都应该是循序渐进、一步步展开来的,它们都具有特定的思想内容。因此在设计问题时,也应该做到明确提问的目的,把所包含的思想内容一环紧扣一环,每一个环节都有所侧重。第二是课堂提问应该具有启发性。教材中所包含的思想教育因素往往都是隐藏在课文内容当中,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科学合理,难易结合,充分的把学生们的思想感情激发出来。还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提问时口气一定要做到热情和蔼,这样可以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第三是应该注意提问的效果,因为提问的最终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所以,在教师进行提问后不应急于做出结论,应该让学生通过提出的问题尽情发表自己的思想,然后教师进行分析对比,得出最后的正确思想认识。

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可以减轻学生学习带来的压力,才可以真正的做到事半功倍。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能够想办法让学生的情绪高昂,就着急的将知识进行教授,这样只会让学习的人产生冷漠的学习态度,从而是不动感情的脑力来进行劳动,从而产生脑疲劳。”这一句讲的就是有关教育的名言,值得每一位老师思考。学生一定有了学习的兴趣,即使我们不进行督促、不激励,学生仍然有很多力气进行学习,这是因为他们拥有一颗好奇的心。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上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一定要做到亲和力、幽默风趣。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可以在一个愉快的氛围下进行轻松快乐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四、抓住关键词,体会角色情感

许多优秀的作品并不是直接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书法,而是把自己的情感蕴含在字词句之间,让读者自己进行充分的想象,从不同的角度体会其中的内涵。比如,对情感、神态、语气以及动作等的描写,就需要抓住这些关键的词语,才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不单这样,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上台表演故事中的人物的动作,例如大摇大摆,这些都可以使学生的情绪高涨,加深对文中人物的理解。

五、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最开始应该从读图开始,儿童通过图画可以对画面进行想象,然后利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所看所想,慢慢的进行阅读。对小学生的阅读训练最开始应该是进行画面的阅读,这也表明在低年级教材中存在大量的图片,不单单是简单的装饰,还是非常重要的阅读内容。低年级进行阅读的教学,不但要训练学生读图画,想情景,然后把画面转化成文字,还需要训练学生把文字转化成生动的图画,这也就是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图文转化的能力。阅读是教育的核心,培养学生喜欢阅读,并且养成阅读的习惯,是每一个语文老师应该尽到的职责。

六、培养学生运用普通话进行朗读

在农村,学校的普通话已经得到了普及,但是一些偏远的山区,普通话教学还是不能够完全做到。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的生活中以身作则,首先教师应该自己做到使用普通话进行讲课,并且督促学生使用普通话进行朗读。同时还可以利用字典来帮助学生了解生字的汉族发音。

参考文献

1[]于雪芹。小学语文教学策略【d】。内蒙古师范大学,20xx。

有效课堂感悟篇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在课的准备和设计方面比较重视,注重最大限度的强课件园“提供的最优秀的教育资源”!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大力倡导“质疑”,“探究”的精神,但在课堂教学的反思和总结方面却是一片空白。著名的孙启民老师曾经在《说反思》一文中这样说道:反思是中小学教师获得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其成为“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的必由之路。由此可见,教学反思在成功的课堂教学在的重要性。

什么是教学反思?比较一致的认识是: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的途径。一个教师如果缺乏对日常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的意识,是很难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

从反思的时间上来说:分为教学后的即时反思和阶段反思。

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当年在执教《记一辆纺车》时有这样一个导入的情景:

生:我们不喜欢(异口同声)

(随堂听课的二十几位老师惊讶,于老师也感到意外,稍停,笑着说)

师:不喜欢?那就说说不喜欢的原因吧!谁先说?

针对这一教学中出现的“语文事件”,于漪老师在教后记中进行了反思:“备课时考虑欠周密,原以为学生会喜欢散文,想由此激发兴趣,引入课文,未考虑到叙事散文与抒情散文的差异。课堂上发生了意料之外的情况,当即因势利导,先听取学生的意见,然后强调该篇散文的特点,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学生的实际应作充分的了解和估计,不可再犯闭塞眼睛捉麻雀的毛病;要继续提高驾课堂教学的能力,力争做到运筹帷幄,成竹在胸。”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教学的即时反思,在自己上完一节课后,处理一个教学情况后,随即进行一种反思,在时间上强调这种即时效应,以便有目的地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剖析自己的教学状况,提出并修正下一步的教学主张,从而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

还有一种反思就是阶段性反思。

笔者经常在执教一个专题性教学后进行一种教学反思。这种反思是在积累了一定的教学事实,依据这一个阶段存在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进行深刻的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本,提出比较合理的修改措施,从而使以后的工作做得更好。

近来,笔者正在进行作文专题训练,在练―改----评的过程中,笔者深深意识到: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化,这种模式化既有利又有弊,利表现在功利的教学下,能见到一些教学实效,而弊在限制学生的思维,影响了学生的长远发展。于是,在经过了一阶段的作文教学后,笔者写下了如下的教学反思:“作文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引导学生解除心灵枷锁,抒发对生活,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和感悟,提高学生的情意心智,而作文教学的模式化,恰恰异化了这种写作的真正意义,使其成为一个纯技术,纯功利的写作教学的模式,要多动脑,采取多样的活泼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另外,在写作方面一定要多深入学生的生活实际,知道学生关心什么,喜欢什么,有什么困惑等。”

从反思的内容上来说,笔者认为可以涉及到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既可以是对经验的反思,也可以是对教训的反思。反思的主要内容有:对实际教学过程的反思,对学生实际情况预估的反思,对备课的反思,对教师自身把握课堂的反思,对课堂实效的反思等等。

拿以上列举的于漪老师对自己的《记一辆纺车》教学的反思中可以看出:于老师在她的教后记中也写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自己备课的反思,认为自己备课欠考虑,未考虑到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的差异,二是对自己课堂应变情况的反思,应充分估计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因势利导,三是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要继续提高驾课堂教学的能力,不但激励自己。这就是于老师自觉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使自己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事实上,在课堂教学的反思中,反思的内容是比较灵活的,如:课堂上,老师的提问,学生无动于衷,教师就要想:是不是我的问题太难,或者是学生没有很好听课;学生的落实情况不好,老师就要想:课堂教学过程是否只注重形式而忽视了内容的落实。

从反思的态度上来说,这应是每一位教师的自觉的行为,如今许多学校的备课本上都设有“教后记”这一内容,然而许多教师要么熟视无睹,要么“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地敷衍塞责,这种对待教学反思的态度决定了课堂教学效果的停滞不前,“教后记”是教学反思的一种外在的形式,它是教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问题及师生交流结果的反思,而这种反思应是发自内心的一种酝酿,思考,琢磨的结晶,绝不能只是肤浅地笼统地随意待之,对课堂教学的反思,既要在理论上进行探讨,又需要在实践中进行实验,因此只有认真,端正,执著地对待教学反思,才能早日拨开遮在课堂上的迷雾,踏桑一个新的台阶。

总之,反思是要求教师批判地考察自己的教学行为及其情景,通过实践与反思的不断循环逐步解决课堂教学环境的创设,应变能力,关注自己教学行为背后的思想,观念,提高教学技能,优化课堂效果,从而在不断的反思中获得进步。

有效课堂感悟篇七

有效课堂的标准说法不一,华师大叶谰教授认为一节有效课堂是一节扎实有意义的课、充实有效率的课、丰实有生成性的课、真实有待完善的课。而高老师借助太湖石,认为一节有效课堂应该具备瘦、透、漏、皱四个特点:

一、瘦(精选)

瘦的内涵是教学内容要少而精,紧扣“核心知识”的人人过关;一课有一得,得得有联系;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必须明确的各个关系(误读课程的三维目标)。之所以这样,我们应该利用好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切合学生实际,切实突破重点、突出难点,切记不要面面俱到。

【案例反思】对于复习课的教学,决不能“炒冷饭”。我们从理论上清楚知道复习课的目的是什么?温故知新,温故:就是回忆、整理,唤起旧知,进行知识框架的建构,重温基本技能的要领。知新:应用、拓展,在知识框架的基础上教会学生学会知识运用“新”的能力和知识。一节有效的复习课,要做到知识梳理是有效率;查漏补缺是增效益;拓展提升是见效果;迁移是提能力等。所以复习课三维目标确定非常重要,同时一节课的明线和暗线确定是费一番心思的哦!

二、透(通透)

透的内涵是教师吃透课程标准、教材、教法知识;教师吃透学生,明确教学的起点等。作为初中科学老师千万不能忘记你的学生已经在小学有过4年学习科学历程,所以在实施教学时,在教师确定好三维目标时,要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把握序列性要求,注重问题设计的节奏性。特别是借班上课课前调查学生,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案例反思】在进行《升华和凝华》教学时,从最常见的樟脑丸和固体清新剂的分析,以及渗透判断物态变化的方法。到难些的雾凇,出示了大量的信息,让学生运用物态变化判断方法就可较轻松的分析,再到粉状物的判断,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易到难,有合理的坡度、跨度。再到两个灯泡和自然现象的解释。使每个问题都能够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这样往往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三、漏(留白)

漏的内涵是课堂留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活动和思维空间;提高教学的思维发展等。高老师带给我们的一句话,我至今还记忆犹新:“老师是背景,学生是风景。”据专家调查研究表明在德国课堂中学生占用80%,教师占用20%。从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教师的角色是课堂主导者,学生是主体的地位要不动摇,教师就要努力做到一节课把尽可能多的时间留给学生。

四、皱(节奏感)

皱的内涵是课堂要有起承转合,有情趣、有悬念有波澜;学生学习有兴奋点、有欲罢而不能休;有新的生成、有认知冲突、有教学意外课堂教学活动是对课前预设的不断修正、补充、改进、调整及再设计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是开放的,是不断变化的。相信学生的探究能力,创设学生的探究空间,引导自主探究,如此我们的教学才能呈现勃勃生机,学生的个性才能健康发展。

【案例反思】七上《汽化和液化》教学时,我提出一个问题:“影响同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但是在实验前先要把实验方案设计出来,方案都合格的才可以做实验,可以画图表示,并完成活动任务单。教师事先简要地介绍一下桌上的'仪器。下面是大家交流实验方案的热闹情景:

学生1:我要研究同种液体蒸发的快慢跟液体的表面积有关,将一滴水滴在铝片上,在相同的环境中保持液体的温度和液体的表面空气流速一样。

教师边画图,边追问,你是如何保持液体的表面积不同呢?这时,学生思维火花激起,有学生说,将棉花签划开;有学生说,将铝片轻轻晃动。老师说,还是用玻璃棒最好不会吸水,为了节省时间用酒精为好。

学生2:我要研究同种液体蒸发的快慢跟液体的表面空气流速有关。在汇报了理论性可行的实验方案后,教师又抛出一个令人发省的问题:“研究这个实验需要花很长时间,这节课可能很难完成,你有好办法吗?”由于上面实验方案启发,生马上很快作出回答,把液体的表面积涂开大一些。这时,老师蹲下来与学生说话,我在实验室里用棉花签浸足酒精涂相同大小相等的印迹。

学生3:我要研究同种液体蒸发的快慢跟液体的温度有关,这学生回答得很流利,当然是对的。师温馨提示,同学们你想过没有酒精灯使用要注意安全;铝片很薄要注意安全;加热后的铝片是热的要防止烫伤;酒精灯离铝片要远一些否则水容易沸腾,请在操作时都记在心上哦!

只有点化价值问题,引导自主探究,做到有节奏感,才会使预设问题脱去僵硬的外衣而显露生机,才会使教学既胸有成竹又不乏灵活智慧创造,才会使课堂演绎得更精彩,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益。

有效课堂是追求的课堂,是永远说不完的话题,让我一直超着这个目标前进罢!

有效课堂感悟篇八

关于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

文/王素艳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新课标对当前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化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在思想理念、教学模式和方式方法上,要求不断的创新与改进。对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阿赫实现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一下认识与思考。

关键词:新课标;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予以应对。

一、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不足

据调查显示,当前国内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学校的很多化学教师在代课时,依然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近乎死板的填鸭式教学模式难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尤其是老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已经早已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如果给他们换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则不仅会在思想观念上难以接受,而且可能会因对新的教学模式不熟悉而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重新研究教材、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案等。实践中可以看到,这对很多教师而言,根本不现实。然而,迫于形势的压力,不得不应付了事。此外,很多普通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学校,特别是一些较为偏远地区的学校,条件非常差,以至于很多新的教学模式,先进教学方式难以落实到位。

此外,国内普通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学校的化学课程教学,严重脱离了我们的生活,使化学成为高高在上的一门学科,很多学生对其可谓望尘莫及。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当前国内普通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化学课堂教学的目标定位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尊重和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只是将一些枯燥、乏味的化学方程式,抽象的化学反应讲给学生,这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化相差甚远,甚至没有任何一点联系,以至于难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基于以上对当前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分析,我认为要想实现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应当积极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以新理念为指导。在当前的形势下,新课标对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化学教师的角色有了新的定位,即老师的教学活动均应当严格遵循益于引导学生知识、技能的积累以及主动探索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课堂教学有效与否的关键在于能否教会学生获得、加工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尤其要求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基于此,教师应当跳出知识传递者的定位,师生之间的关系应当发生转变,应当以平等、合作和互助为标准。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有学习积极性,才不会感到有压力。

2.营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实践中可以看到,只有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实现课堂教学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化学教学过程中,可通过设计教学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热情。比如,在学习“氯气化学特点”时,可先讲一个故事作为课前导入。即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军和英法联军交战时使用了化学武器,拆弹后冒出很多的黄绿色气体,战壕中的联军士兵吸入体内后相继阵亡。此时,指挥官马上命令士兵转移到高处位置,这样才保住了战壕中部分士兵的性命。一个学过化学的指挥官还下令让士兵脱下自身的衣服,沾上水、尿液,然后捂在鼻子上,挽救了很多士兵的生命。那么该种黄绿色气体是什么呢?有学生猜对了,就是有毒氯气。()接着即可引导学生开始关于氯气的课堂教学。在此过程中,学生听得全神贯注,由此可见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已经实现。

3.将化学课堂教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在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化学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原本比较抽象的化学反应变得生动、亲切,将理论与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非常有必要的。实践表明,学生因对化学感到熟悉而觉得学习根本没有压力,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还要不断地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比如采取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为学生之间能够更好地自主探究、交流,提供控制和平台。通过探究学习,可以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别人的长处,引导他们进行分析、探究和解决问题,同时这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良好途径。

总而言之,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化学有效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并不唯一,只有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徐增潭。如何在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化学课堂中构建问题式教学模式[j]。学园:教育科研,2012(24)。

[2]白艳萍。新课程下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j]。新一代:下半月,2012(10)。

[3]程鹏祥。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化学有效教学探索[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2(12)。

[4]赵福忠。浅谈打造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化学的有效课堂教学[j]。中国科技博览,2011(08)。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蒙古族中学)

有效课堂感悟篇九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考虑的王国。“英国教育家爱德华o德波诺认为:”教育就是教人思维。“赞可夫说:”教会同学考虑,这对同学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有一次给同学讲课时,忽然把身体侧过去,让同学看他的头脑的侧面形象,并比划着说:”假如由我的眉毛,沿着额头,头顶心、后脑勺,头颈直到脊柱,画一条弯曲的线,那是符号中的什么号?“同学立刻回答:”问号。“”对了,我们人类头脑的侧面形象就是一个大大的问号。人生在世,一定要勤于、善于提出问题啊!假如我们不善于提出问题,我们就对不起自身的模样。就不配称个人!“俗话说:”不学不成,不问不知。“学习,无疑是带着问题而来,带着问题而去的。家巴尔扎克认为”?“无疑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科学家爱因斯坦则说:”我没有什么特殊的才干,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穷追问题罢了。他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上或技能上的实验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发明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进步。”因此,教同学提问是非常重要的。“学启于思,思启于?quot;问题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心脏。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探求真理、发明发明的起点。有了问题才干引起思维,才干进行探索,科学研究如此,同学学习、掌握知识也同样如此。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所以,有人说:”一堂好课往往起源于一个好问题,一个优秀同学往往也在于他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是一个会提问的人。“可见,教育教学应以激发同学发生问题始,以发生新的问题终,从而培养同学的问题意识,怀疑精神和创新精神。故,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是当今教育、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问题意识培养提出的原因

我国的基础教育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模式的严重影响,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的是传承式教学,即把已有的知识,技能直接传授给同学,而忽略了知识、技能的来龙去脉,形成了只重结果,不论过程的弊端,从而导致了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学习,学习方法呆板,主要靠同学死记硬背来完成学业,同学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未能得到体现,有着明显的被动学习的特征。究其原因可从教师和同学两方面透视。过去,教师教育观念陈腐,对”问题“的研究角度出现了偏差。从”精讲“的角度来说,教师在课堂上掰开、揉碎、深挖细掘,讲深讲透,同学不用考虑就能明白,实际上降低了同学思维的层次和价值,从而养成一种惰性:同学不愿意去考虑,也考虑不出什么quot;精问”这经典术语中,我们可以发现,人们研究的“问题”大多是教师的问题,而很少从同学的角度去研究“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把自身视为课堂的绝对“主宰”,使课堂民主化程度不高,造成同学有问题而不敢问,不能问。在保守的课程观、质量观和评价观的影响下,许多教师教学的着眼点牢牢地锁定在对书本知识的传送上,教学中的训练停留于学科知识点和能力点上,对教学目标的追求满足于同学良好的学习成果。教师上课也怕同学提问影响教学进度,害怕同学提出的问题与本课堂无关。正因为:多年的教育改革,课堂教学仍没摆?quot;以教师为主导的提问式的传送知识和同学为主体的答问式的接受知识的基本套路,使同学被动学习的状况突出,表示在上课走神,质疑困难,理解能力差,考虑方式不正确。教学方式的不灵活,禁锢了同学的考虑,使学习的环境氛围紧张,也就等于同学背上繁重的包袱走进教室,紧张的气氛给他们造成了压力,导致同学失去了自主考虑问题,探究问题的机会,教学效果也不好。从同学方面来看,学习的价值取向进入了误区。学习是为获取功名谋得职业,还是为空虚和发展自我?在这两种不同的学习价值取向中,由于“学而优则仕”的用人选择制度使得同学疯狂的追求考试成果。这种追求使同学对知识的尊重蜕变为对教材和教师权威的崇敬。因而唯书本是从,唯教师是从,不敢有不同见解和怀疑。这种接受式学习使同学变成了课堂的奴隶,思维逐步变得僵化,缺乏自主思维的习惯和独立人格,以致丧失了自我。由此可见,保守的教育可以引用教育家陶行知的话:从前的先生,只管照自身的意思去教同学,凡是同学的才干兴味,一概不顾,专门勉强拿同学来凑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先生收效少,同学苦恼多了。教学的成败,应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同学问了多少为什么;不在于同学在课堂上接受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同学质疑,评判了多少。促进同学考虑问题,提出更多更好的有价值的问题,才是实现我们对教育的理解和追求。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培养同学会提问是教育更新的关键,是社会、个人等多方面的必需。

有效课堂感悟篇十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其有效性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情境创设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2.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作为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让他们学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发展。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教师创设了中国北京申奥成功的情境:出示第二轮得票统计图(北京56票,多伦多22票,巴黎18票,伊斯坦布尔9票)请学生根据统计图用学的百分数知识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

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中高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二、深钻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第一,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第二,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在个体的知识总量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样的迁移性,而是其中内化的、熟练的知识才是可以随时提取,灵活运用,这一部分知识称为个体知识总量中的有效知识,是智慧的象征。第三,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于有效知识量。这种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获得的、融会贯通深思熟虑的、实在有益的内容,即有效知识。第四,教学的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知识量。通过对知识的获取产生愉悦的心理效应,才能成为活动的原动力和催化剂。

三、探究有效的学习过程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小学生,是不成熟的学习主体。由于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只有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点拔者的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尤其在学生疑难处、意见分歧处,或在知识、方法归纳概括时,更要教师及时加以点拔指导。有效的学习过程还可以通过游戏实施。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是无意占优势,尤其是低年级往往表现出学前儿童所具有的那种对游戏的兴趣和足劲要求,他们能一连几小时地玩,却不能长时间地一动不动地坐在一个地方。新课程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因此针对差异性,可以实施分层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潜能实施教学过程分层,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展示学生个性,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数学课堂教学真实有效。

四、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

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在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时,一要选取现实的生活情境。教师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素材作为课堂情境。二要构建开放的生活情境。教师要对课内知识进行延伸与拓展,将抽象知识学习过程转变为实践性、开放性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提出猜想,不断形成、积累、拓展新的数学生活经验。三要创设多元的生活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生活及兴趣的了解,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再次创设生活情境。真正实现课的导入“生活化”――教学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例题教学“生活化”――例题教学是优美乐章的主旋律;知识运用“生活化”――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仿佛是动听的“交响乐”。

生产和生活实际是数学的渊源和归宿,其间大量的素材可以成为数学课堂中学生应用的材料。教师要做有心人,不断为学生提供生活素材,让生活走进课堂。真正让文本的“静态”数学变成生活的“动态”数学。要让学生觉得数学不是白学的,学了即可用得上,是实实在在的。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

五、注重教学反思,促进课堂教学质量

记得有人说过“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我们的教师不是圣人,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所以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我们反思的主要内容有:思考过程、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教学的思想方法进行反思等。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有效课堂感悟篇十一

1、启发激趣,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兴趣是构成学生学习动机中最为活泼、最为现实的成分。例如,在讲授“乘方运算”内容时,我先拿出一张纸,把它对折又对折,反复几次,然后问学生“如果这张纸厚0.02毫米,我们把它这样对折32次将有多厚?”学生马上激发出浓厚兴趣,分别猜测估计,有的说“有课桌那么高”、有的说“两米高”„„好的同学能列出表达式说“有0.02×232毫米高。”当我把这个数算出来后比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还要高时,学生全都感到无比惊讶,此时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3、提倡“合作”,让课堂变得融洽愉悦。

有些问题对于个人而言较难独立完成,但又是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这样的问题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合作探索的愿望,在合作中大家共同分析问题、相互交流,教师作适当的指导,使得问题变得越来越清晰,这样相对于个人独立解决问题变得容易且深刻。例如:在教材中有这样一个课题“制成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的长方体”: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怎样才能制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怎样才能使制成的无盖的长方体的容积尽可能大?这样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具有很大挑战性,因而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分工协作,彼此信任,相互支持,教师给予适当指导,最终在大家的共同合作下完成课题作业。

5、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课堂变得热烈主动。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师生平等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感觉学习是讲理的心智活动而不是硬“灌”。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要学,学习的效果肯定也会提高。

6、分层次教学,让课堂变得满园花开。

把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他们的起点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如完全平方公式的训练题: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有效课堂感悟篇十二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心得回民区铁六小张坤静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那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应从以下几方面去优化课堂教学。

学生学习积极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

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开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教师要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如教学《五彩池》一课,在解题之后问道:"五彩池在哪里?谁能说出五彩池有哪些色彩?谁能说说为什么池水是五彩的呢?"学生急于到文中寻找答案。这样的学习活动就使学生学得自觉、主动。这个引言为这堂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学得轻松自如,学得兴趣盎然。开端引趣的方式除"设疑"以外,还有"谜语引趣"、"悬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等。一节课的开端实在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战斗中选择一个突破口一样,辉煌的战果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开端时的趣味性。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棋迷、球迷们为什么会"迷"呢?因为这里有竞争。如果直接参与竞争更能入迷,"迷"即是高度"兴趣"之意。竞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因而能调动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中参加竞争。如果你仔细观察,学生在竞争中是非常活跃的,连后进生都不甘示弱。在教生字时让学生比一比,谁认得快,记得牢,谁组的`词多;在朗读课文时,让学生比一比,谁读得有感情,谁领会地深刻;在总结课文时,比一比谁的发言有创意。比赛的形式可以是以学生个体为竞争对手,也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成为竞争对手等等。

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应把学生放在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的位置上。课堂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多种感官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努力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让学生以积极的状态投入课堂学习之中。在课堂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整个身心都得到解放,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首先,教师要有亲和力,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起始,教师必须以真挚的情感,真诚的语言创设情景,激发唤起学生强烈的主人意识,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学习活动,自主克服种种障碍和阻力,主动去实现自己确定的目标,变"要我这样学"为"我要这样学",学生由被动变成主动,教育的可接受性也就越大。

第二,教师要解放学生,让学生勇于实践。学习是一种由外在活动到内部吸收的过程。学习中的外化过程,是学生动口的过程,更是一个动手动脑的过程。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经过头脑的加工,然后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演出来、做出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实践"。学生通过实践,借助一定的操作技能,使主观见之于客观物质世界,使之在实践中完成学习过程。如在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时,我提出如下几个问题,让学生自学课文。1、文章按什么顺序来写?2、沿途看到什么景物?3、作者怎样描写外洞、孔隙、内洞的?让学生通过整体感知课文,把握重点,弄清文章脉络。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再组织学生交流,对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点拨启发,“授人以渔”。在课堂活动中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真正学会主动、自主地学习。

是被强制的、勉强的、被动的,而是自觉的、积极的、主动的。如果学生主动性越明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越大,越表明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因此,我们应创设情景给学生以主动施展才能的平台,促成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首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我们要培养学生善于思索,养成勤思多问的习惯。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鉴别,将别人的答案同自己原先的想法对比一下,想一想自己与别人的差别,从而发现自己思维的毛病,学习人家思维的方法。只有学生自己会思、会问、会学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与别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学生个体的潜力得到发挥时,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

其次,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问题是思维的开始,问题解决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当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后,教师应该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指导者,应该鼓励并放手让他们通过查找资料、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等多种途径尝试解决问题。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量和质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同时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也使学生在互相帮助、促进、检查中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

有效课堂感悟篇十三

新课程的实施不仅是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改变,更是实际效果的变化。因此,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成为衡量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不要轻易对学生说“不”。无论是在教学上,还是在生活中,“不”意味着一种否定,如果运用不当,可能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提问时,对学生的回答我最常用的评语就是“很好”、“有创意”等,很少对学生全盘否定;在批改学生作业时,我几乎不用“×”,而是用“?”来代替。这种做法包含着一种期待的色彩,能使学生不断自我肯定,不断进步。

2、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老师的肯定往往会唤起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强精神,激励他们积极进取、奋发向上。

1、“学起于思,思起于疑”

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一些精致的小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在讨论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2、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过去传统的教学体制下,上课教师讲要点,复习时学生背要点,考试时一字不漏答要点。没有其他生动的教学手段,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很多是模糊的。随着多媒体逐渐进入课堂,过去单纯的说教式教学就走到了尽头。多媒体技术把色彩、动画、音效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图文并茂”,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合作学习是培养思维创造性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为完成同一个目标分工合作,相互启发。相互取长补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是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具体在操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分工明确。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事可做。发材料、做实验、记录数据、发言、总结、汇报等都由不同的学生来承担,使每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使每个成员都意识到自己是小组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让人人都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

2、建立机制。必须有意识的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整组的学习结果,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诉说,尊重别人的意见,从而使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

3、适时引导。合作过程中学生活动相对分散,干扰因素相对增多,教师要成为学习小组的一员,参与学习活动,并通过提示、点拨、引导等方法,保证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总之,有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我们教师要踏踏实实立足于平时的教学,取出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少一些浮躁,多一些务实的探究。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再学习。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能真正达到教学目标,课程改革也一定能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前进。

有效课堂感悟篇十四

所谓高效课堂教学就是“深化教学方法改革,建立高效、优质的课堂教学模式”。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时间内,充分发挥教师潜能,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以尽可能少的时间和心力,学到最多的知识,培养更强的能力”,但对于“高效”这个问题似乎没有认真思考过,为了提高成绩,我们加班加点辅导学生。仔细想,我们牺牲了很多时间课下补,剥夺了学生很多玩耍、休息的时间,其实收效不大。课堂低效,老师累,学生作业量大,一直是教师头疼的问题。课堂的低效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如果能达到高效课堂,能使师生都能从低效耗时的教学中解脱出来,当然是求之不得的事。刚开始进行教学实践时,课堂上我无法很快做到角色的转换,尽管我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可在课堂上,新老教法交替出现,自己都觉得很可笑,更别提什么高效了。想过退缩,但有点心不甘,再加上大环境的影响,终于还是坚持下来。在一个月的不断磨合中,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在每节课后不断的反思中,我都在问自己:我上的这一节课有效吗?应如何改进?怎样上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以后的课堂应该怎样的呢?我思索着自己的课堂,同时我也对“先学后教,构建高效课堂”有了更多的理解。真正的课堂不仅仅需要活跃的气氛,更需要的是安静的思考,需要学生心灵上的理解与感悟。

那么,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呢?通过一个月的教学实践,我有了以下体会:

一、课前“精心准备”,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

常言说得好:“不打无准备之仗。”我想,教学也不例外。一节高效课,它是由教师和学生合力打造而成的,这其中教师的作用当然不容忽视。尽管教师不再是教学中的主角,但他毕竟是“平等中的首席”,因此,教师的课前准备“决定”着一节课质量的高低。课上精彩一刻钟,课下就要几天功。老师在课前都对教学的内容进行精心的准备,一堂课要学习哪些知识,形成哪些技能,进行什么样的情感教育,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选用哪些好的训练题目,在课堂上如何指导学生在课下有效地学习,用多长时间解决各个教学环节问题,以及整个教学流程细节的精彩设计,都要在课前进行充分的预设与研究。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觉得首先我们的教案备得有问题,思考一下,自己的教案我们一直在备怎样讲,一节课的内容如何在40分钟完成。往往是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不动脑,不思考。久而久之,举手的永远是几个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学习非常被动。我们总说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学生不会学习。我想,这与老师的教案有关。我们在备课时,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如果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课堂教学的高效就无从谈起。课前要根据学生情况进行“有效预设”、“有效准备”。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预设问题准备练习要有差异。老师事先把备课组集体研讨完成的导读单发到学生手中,做到课堂前置,作业前移,回收批阅,发现问题后及时反馈。课堂上围绕教学目标,灵活处理,形式多样地展示学习成果。“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个人的精心教研和备课,再加上集体备课的智慧,课堂才有高效精彩的可能。

二、课堂上教师要少讲精讲,做到三讲三不讲

高效课堂教学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合作、探究,课堂上不是看教师讲了多少,而是看学生读了多少、思维了多少、活动了多少,看学生收获了多少。这样教师就要敢于少讲精讲。精讲要讲清,不啰嗦、条理清晰、逻辑性强、表达准确,讲准讲到位;该放则放,学生能自学的可略讲或不讲,不能包办代替。要针对学生有疑问的或重点去讲,讲解透彻,切中要害,尽量把有限的时间让给学生,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是指:新重点;讲难点;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第一个“讲”,其中的重点指的是对今后学习乃至终生发展有基础性作用的内容;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与以前联系不大的内容。这一部分内容在新授课中体现得较多,但我们不要理解成,只要是新授课,就一讲到底。在练习巩固时,也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以形成认知结构,或者在讲课过程中,设计有关问题,给予学生时间,积极探索,认真研究。第二个“讲”,对于大部分同学不会的问题,就是难点。在习题课和复习课上较常见,由于不会的同学很多,教师不可能一一给予解答,这就应该在课堂上集体讲解,通过知识传授形成技能,节约时间,提高效率。第三个“讲”。易错、易混、易漏点都是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内容,往往三令五申也得不到有效解决的问题,往往在测试检测时,容易暴露出来,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三不讲”是指: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第一个“不讲”,好理解,学生已经会了,再讲也引不起学生的注意,再说也是浪费时间。第二个“不讲”,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内容经过教师的加工,转化为“导学案”,学生按照“导学案”这样的“线索”自己阅读、思考、探究、讨论,基本上能够掌握知识的大部分,这样通过“先学”已经掌握了的内容,再讲只能是“费力不讨好”。第三个“不讲”,有一些内容,虽然没有超纲,但是由于太偏,或者由于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今后发展没有太大的作用,讲了没有用,甚至易产生误导,还不如干脆删除不讲。

做到了“三讲三不讲”,讲得时间少了,给学生的支配的时间多了,就给了学生主动性,再加上教师适当地引导,加强双边活动,也容易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教师在课堂中要善于倾听

我们经常要求学生上课专心听讲,致力培养学生倾听的良好习惯。其实,我们教师更需要有一双善于倾听的耳朵。要提高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教师更应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在课堂中善于倾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问题时,要善于倾听、关注学生涌现出来的各种各类信息,对信息进行筛选和组合,不断引导和激发学生去发现,去思考,推进教学过程。有了教师的倾听,才有师生、生生间有效的互动,才有学生新知识的建构、能力的提高。

四、运用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要必要、恰当、有效

多媒体手段能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因而为许多教师所接受和实施。 多媒体课件尽可能地适应教学内容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板演量大的内容,如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文字量较多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等都可以借助于投影仪来完成。另外教师还必须熟悉其特性,熟练掌握,扬长避短,才能达到完美境界。

五、注重课堂效果

数学本身是一种非常有魅力的学科,但是如果教师引导不利,教学方法不得当,会严重的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导致他们失去了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传统课堂是“地心说”,高效课堂是“日心说”。学生是“太阳”,课堂教学教师要绕着“太阳转”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

高效课堂的“先学”,要求学生一定得先看书自学。我对此有点自己的理解:在教学中,如果知识较简单,如五年级的《粉刷墙壁》《百分数的意义》等内容,我先让学生从生活中去查找有关的信息。在他们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可能产生了一些疑问时,让学生自行看书,然后小组讨论;而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内容,如《解决问题的策略》《分数的除法》等则一般先激发兴趣,再引出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与小组讨论相结合。这时学生往往不需要拿书。每个学生都有发表自己主张和见解的权利和机会。在课堂上组内通过先合作讨论的方法,达成统一的意见,然后再安排各组到黑板前展示答案,其他小组参与评定、打分。课堂讨论气氛热烈,有的意见统一,有的则有争议,有争议的内容则由教者稍加点拨,课堂上师生、组内、组外生生沟通和合作的浓厚氛围逐渐形成。在有效进行教学后,更多地把关注留给了课堂上的学习小组,留给了课堂上的每一个学生,充分地给予了尽可能多的学生展现学习过程的机会。无论课前还是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性也得到前所未有的体现。原则上,怎么让学生更快的投入到课堂,更主动的学习知识,便采用哪种方式。我们离高效可能还较远,但至少应该做到和谐、民主,学生敢问、敢说、敢爬黑板、敢下桌讨论,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紧张活泼的学习氛围,读、说、议、评、写贯穿始终;拓展、挖掘、提高,重视能力培养;学生活动人次多,密度大,人人参与;课堂效率高,效果好。使学生的学习态度从等待到期待。从等待听老师讲,趋向于期待讲给老师听。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被动接受到自主合作。从接受老师的知识到自觉获取知识,合作解决问题。总之,有效课堂要求师生和谐对话,一堂课结束,给学生留下思维、留下探索的兴趣、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六、注重课后反思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老师课下要不断总结反思,多反思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是反思教师的“教”。它包括:

(1)总结本课“亮点”、积累成功经验。一节课下来,教师回味课中的成功之处,并且对成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经验,这样会使自身的教法越来越活,教师水平大大提高。

(2)查找不足的病因,探索对应策略。不是每节课都一帆风顺,尽如人意,教师面对自己失败的课(即课堂教学效益低下的课),更应该及时查找失败原因,找准不足之处,并进行分析,找到应对的策略,记录下这些策略,对以后的教学帮助会更大。

二是反思学生的“学”。我们的教学始终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在反思时,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审视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困惑与问题,或在某一个教学环节中的奇思妙想、创新见解,记录下这样的教学资源,有利于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教师的反思是否真实有效,还离不开学生的参与。为了真实全面的了解课堂教学的情况,教师在课后,应多倾听他们的心声,如“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希望老师做出哪些改进”等等。这样,不但有利于发现新的教学契机,更重要的是生成一种教学相长的优良品格。

通过这次的活动,我深有感触,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要夯实自己的平时课堂,利用每一次平时课的机会磨炼自己,努力使自己成长为具有数学气质的老师,从而让自己今后的数学课堂更加吸引我的学生们,使师生共同成长。使自己成为一个受学生喜爱,教学水平一流的、健康的、幸福的教师。

有效课堂感悟篇十五

这段时间,我认真学习了《有效课堂的实施与策略》,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真的是受益匪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提高课堂教学言语艺术的策略。

言语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主要手段和工具,是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是架起师生知识和感情交流的双向桥梁。教师言语科学规范,思路清晰,恰当准确,感情丰富,生动形象,可以寄厚于轻,寄深于浅,寄直于曲,就能唤醒学生的思想和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审美情趣。因此,教师言语基本功十分重要。基本功扎实了,语言表达才能更上一层楼,才能化繁为简,深入浅出,从实质上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和学习负担,使学生在爱学、乐学的氛围中主动的获取更多的知识。

1、 教师要不断积累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须有一杯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须有一桶水。言语体现出的艺术性是教师日积月累的知识加以灵活运用的精华和结晶。作为教师,我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或工作中,有计划、有意识的积累、背诵一些名言警句、民间谚语、成语、诗词歌赋、典故、故事,不分古今中外,不分名言或是从群众口语,只要是有益或有哲理性的词汇或言语,教师都可以多听、多读、多看、多写、多记,通过学习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在教学中一旦可用,便可以从自己的知识库中灵活取出,信手拈来,得心应手的为我所用。

同时,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重视外在知识的学习吸收,更应注重内在修养的自我提升;要广泛涉猎,做博览群书的“杂家”,做品德高尚、受人尊敬和爱戴的人师。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幽默风趣地表现出智慧和才华,才能在教学领域里利用教学言语自由地发挥。

2、 教师要不断磨砺思想,训练思维。

思维与言语密切相关,言语是思维的外在体现和表达方式,是思想的直接显示,思维的方式决定了言语表达的顺序和逻辑,言语反映思维的内容和发展的动态,思维的发展制约着言语的发展,因此,要提高教师的言语表达水平,进行思维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教师要进行思维广度的训练。思维广度是指思维的发散程度,是指思考者看问题,想事情时能够围绕一个观点或中心,并将思维视角分散开来,全面与细节,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思维兼顾的程度。教师思维具有广度,知识表达既全面周到,又无懈可击,才能使学生在自己教学言语的引导下展开广泛的想象。在教学中,教师进行思维广度训练时应注意两点:第一,有广博的知识储备,渊博的知识是教师进行言语教学时旁征博引,滔滔不绝,左右逢源的物质基础。第二,进行思维广度训练,如充分联想等。其次,教师还要进行思维深度训练。思维深度指认识事物,思考问题的独到程度和深刻程度。思维深度要求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对问题提出独到透彻,入木三分的见解。思维深度训练需要教师调动进一步探索的积极性,设计一些易于深度思考的问题,不停留于问题表面的肤浅思索,多问几个为什么,从更深层次去探究事物或问题的本质。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如果具备了良好的教学艺术的能力,就意味着掌握了熟练的教学技能,能够灵活机智、得心应手地组织好教学。同时教师的教学功力,也能深入到学生的内心,启迪并引发学生强大的美感,使之沉浸并陶醉于其中。所以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教学艺术的能力。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489085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