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央行政策报告(汇总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29 22:58:09
最新央行政策报告(汇总18篇)
时间:2023-10-29 22:58:09     小编:琉璃

在工作和学习中,我们经常需要撰写各种报告来呈现我们的研究成果或工作进展。在编写报告之前,我们可以进行一定的调研和问卷调查,以获取更多的信息和反馈意见。报告范文的差异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样式和风格对报告效果的影响。

央行政策报告篇一

一、调查目的及背景

货币政策的含义:

货币政策所包念听所范围,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中央银行以及宏观经济部门所有与货币相关的各种规定及采取的.一系列影响货币数量和货币收支的各项措施的总和。而现代通常意义上的货币政策所涵盖的范围则限定在中央银行行为方面即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虎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

二、我国货币政策的基本理论

1我国货币政策目标

2我国货币政策的常用工具

常用货币工具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操作、其他政策工具等。1995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颁布布后,我国货币政策调控逐步由以直接调控为主向以间接调近代为主转化。过渡时期共存的货币政策工具有贷款规模、再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业务与再贴现等数种,其中间接调近代工具的作用逐步强化,直接调近代工具的影响日趋淡化,如我国已经放弃了贷款规模管理。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利率手段的运用与再加市场化。

1994年《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我国今后货币政策中介指标主要有四个:货币供应量、信用总量、同业拆借利率和银行超额储备金率。目前在实际工作中,货币政策的操作指标主要是基础货币、银行的超额储备金率和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回购利率;中介指标主要是货币借应量和以商业银行贷款总量、货币市场交易量为代表的信用总量。

央行政策报告篇二

学校根据柳城县有关惠农政策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使教育惠农资金监管工作落到实处,实现政策制度更加完善,资金使用管理更加阳光规范,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加满意,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有序发展,现将自查报告如下:

我校地处社冲乡的西面,是一所乡级学校,管辖仓贝、社冲、无忧、洛文、冲江、平村、长漕七个行政村。我校现有教职工100人,全乡现有小学(园)12所,其中小学9所(中心校1所、村完小8所),幼儿园3所;在校学生总数669人(不含幼儿和学前班学生)。我校根据县乡政府的指示件精神,认真落实惠农政策。

学校领导充分重视,成立了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全体校务成员为组员的领导小组,各司其职,分工明确,把惠农工作落到实处。领导小组如下:

组长:周荣幸(校长)

周少乐(书记)

副组长:陈运全(副校长)

涂凤玲(副校长)

组员:学校中层领导、班主任

1、“两免一补”宣传工作落实到位,“强农惠农政策”深入人心。

在学校及周边墙体书写“两免一补”宣传标语,张贴宣传图片、印发宣传标语等,及时将党的惠农政策宣传到学生和家长心中,让农民群众、教师、学生都了解中央的政策,了解申领国家资助的条件、程序,了解免费教科书、免杂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标准,使“两免一补”工作及时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监督。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学生热爱党、勉励学生勤奋学习、报效祖国。全乡共有669位同学享受“两免一补”。

2、严格落实收费政策。

切实贯彻执行市县有关收费政策。学校按照国家和区市制定的收费项目、标准和范围收取费用,并在学校校门口公示栏按要求公示,全面执行免学杂费、书费,无乱收费行为。

3、贫困寄宿生资金发放程序规范、及时。

学校严格执行贫困寄宿生资金发放有关规定,开展了对申请补助的学生进行审核,在校内醒目处公示拟贫困寄宿生名单及举报电话,自觉接受学生和家长监督。召开家长座谈会,将补助资金直接发放到家长手中,家庭困难学生、二女户学生、单亲家庭学生、困难学生享受到补助,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普遍好评。秋学期、春学期共有205人获得贫困寄宿生资金发放,1000元/人。年。

4、学校坚决贯彻执行财务管理制度,严格财经审批手续。

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学校在年初做好预算,上级按时拨付资金,用于学校公用经费开支,不存在挪用及发放补贴等违规使用现象。学校各类经费专户储存,专款专用。经费报销先由经办人签字并注明用途,财务人员审核票据符合规定后,由财务分管领导、主管领导审批,坚持三人以上签字制度。对数额较大的开支项目,由学校校委会集体决定并做好会议记录。无统一购置教辅材料的问题,学校及班级没有给学生办理任何商业保险。

5、寄宿生营养改善专项资金。学校设有寄宿生管理领导小组,没有虚报寄宿生人数,有营养早餐发放样表、花名册等,材料规范齐全,每月上级及时发放资金,接受群众监督,早餐及时发放到学生手中,专项资金独立核算,及时公开。

6、校舍安全工程方面。学校已竣工一幢学生宿舍楼,按合同书要求按进度支付拨款。正在新建的教师周转房,主体已完成,工程建设有开工许可证,证件齐全,规范施工。

“免费午餐”村校的档案不齐全;

认真、细致深入开展自查自纠及整改工作,针对教育系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的要求,查思想认识、查政策落实、查存在的问题,重点要从以下方面大力整改:

1、继续加强“免费午餐”宣传工作。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学生热爱党、勉励学生勤奋学习、报效祖国。

2、进一步规范学校财务管理制度。

经过自查,学校没有违规违纪现象,并且重大事项及资金使用情况能够及时公布、公开,做到透明、阳光。

柳城县社冲中心小学

月23日

央行政策报告篇三

公共政策作为“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其本质属性是公共性。公共政策应该遵循如下公共性原则:第一,公有性原则,即公共决策权力应该归社会公众所有;第二,公治性原则,即公共政策应该由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参与;第三,公享性原则,即公共政策应该适用于其所要调整的所有对象;第四,公平性原则,即公共政策应该维护社会公平;第五,公益性原则,即公共政策应该以社会公共利益为根本目标;第六,公开性原则,即公共政策应该具有开放性和透明性。但是,当我们对公共政策进行深入考察时却发现,公共政策时常表现出与公共性相违背的特性,这便使得公共政策的公共性研究陷入困境。对这些困境进行科学梳理,将有助于理顺公共政策研究的思路,探明公共政策失效的症结,进而加快我国公共政策科学化民主化的进程。具体而言,公共政策的公共性困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公共政策主体的公共性困境

公共政策主体是指那些在特定政策环境中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评估、监控、调整的个体和团体。其中,广义的政府(即国家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作为公共政策的法定产生者,在公共政策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是最主要的政策主体。传统观点认为,作为公共政策最主要的制定和执行主体,政府是广大社会公众权利和意志的代表者,政府的公正与准确是一种固有的天赋,政府不具有自身利益。

然而,现实中政府的自利性却是客观存在的。政府的自身利益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层次。第一,政府工作人员的个人利益。作为一种正式的社会组织类型,政府是由若干名政府工作人员组成的,而政府工作人员是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人,他们也具有各种各样的物质和精神需要,而这些需要也都期望得到满足。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正是其个体需要和组织需要的相互作用,才保证了整个组织的正常运转。当他们的个人需要以个人的生理和心理形式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社会特性时,这种需要就转化为了个人利益。由于他们常常被置于“公仆”的地位而不能明确追求自身利益,他们的自利动机受到了限制,从而迫使他们采用其他方式实现自己的利益,比如通过贪污受贿、挪用或占用公款等行为来实现自己的私利。第二,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的团体利益。任何政府都有职能部门和层级的划分,这种划分是组织规模扩大化和管理工作专业化的必然要求,也是确保各项职能正常运转、组织目标顺利实现的组织结构保障,但这种划分在客观上却容易形成纵向上的层级断裂、横向上的部门交叉、整体上的条块分割的行政格局,从而使得政府的不同层级、不同部门萌生不同的团体利益。例如,在经济发展和投资格局中出现的地区产业趋同现象,地方政府对本地区资源、市场的行政保护现象,以及各部门为了维护本行业、本部门利益而人为设置市场障碍、防止外地区行业竞争进入等现象,都充分证实了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的团体利益的存在。第三,政府整体的机构利益。政府组织常常被人们设定为社会的公共组织,履行公共管理职能,是社会最高利益的代表者,并不具有自利性。事实上,政府组织同样拥有自身的特殊利益,比如特殊的政治地位、经济待遇和精神文化特权等。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政府管理工作从社会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特殊的专业化、专门化的工作,政府组织的自利性就越来越突出。因此,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也是多元利益主体之一,也要追求自身的最大利益。目前,各国政府的规模扩大化、部门支出的增长等都是政府追求自身利益的扩张行为。

从理论上讲,公共政策是为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解决社会公共问题而产生的,公共性是其逻辑起点;公共政策又以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为最高目标,公共性是其价值终点;公共政策运行过程的各个环节都以公共性作为其基本的指导原则和标准。因此,公共性是公共政策的本质属性。作为公共政策主体构成要素的政府,其公共性既是公共政策的公共性得以实现的根本保障,也是公共政策的公共性的重要体现。然而,为什么现实中的公共政策却存在着与公共性相抵触的自利性呢?现有的公共政策公共性理论是无法对此问题作出科学解答的。于是,政策主体理论上的公共性和现实中的自利性之间的冲突便使得公共政策公共性的研究陷入困境。

二、 公共政策目标的公共性困境

公共政策目标是指公共政策主体针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基于自身需要和社会提供的可能而设想出的一种希望状态。依据公共政策公共性原则的要求,公共政策目标应该具有公益性,即公共政策应该以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为根本目标。

关于公共利益,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目前,学术界对公共利益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一是把公共利益和抽象的或实体的或理想的自然法规、正义、正当理由这一类的价值标准和规范联系在一起,即将公共利益理解为一种合法利益、正当利益;二是把公共利益和个别人物的特殊利益或集团、阶级的特殊利益联系在一起,或与多数派的特殊利益联系在一起,即将公共利益视为与个别人物、个别集团、阶级的特殊利益相对立的多数人的利益;三是把公共利益与个人之间的竞争过程或集团之间的竞争过程联系在一起,认为个人之间以及集团之间利益竞争的结果便是公共利益。公共选择理论学者认为,社会上实际并不存在作为政府公共政策所追求目标的所谓社会公共利益。公共选择学派的代表人物肯尼思·阿罗在《社会选择和个人价值》(1951)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阿罗不可能性定理”。该定理阐释了将个人偏好或利益加和为集体偏好或利益的内在困难。该定理指出:试图找出一套规则或程序,从一定的社会情况下的个人选择顺序中推导出符合某些理性条件的社会选择顺序,一般是办不到的。阿罗证明,简单加法不足以在个人偏好中排出一个一致的共同次序,这些个人偏好本身也是根据不同的标准分类的。公共选择理论的创始人詹姆斯·m.布坎南也指出:在公共决策或集体决策中,实际上并不存在根据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的过程,而只存在各种特殊利益之间的“缔约过程”。因此,依据公共选择理论的观点,作为公共政策根本目标的公共利益是不存在的,那么公共政策所追求的公共性自然也只能是一种虚幻的公共性,这显然是和现有的公共政策公共性理论研究成果相矛盾的。即使我们不认同公共选择理论对公共利益的论述,仅从学术界对公共利益这一概念的定义的争论中也可以看出,公共利益是一个很难把握的概念,它对于公共政策的研究人员来说难于把握,它对于作为公共政策决策主体的政府来说更难于把握。

公共政策的公共性原则要求将公共利益视为公共政策的根本目标,而公共利益本身却是模糊不清、飘忽不定的。可以想见,在没有回答到底是不是存在公共利益以及什么是公共利益这两个基本问题的条件下,政府又怎能制定出追求公共利益的公共政策呢?现实中,政府官员制定和实施的公共政策所追求的也仅仅是他们自己观念领域中的模糊的公共利益,这种公共利益不可避免地受到政府官员个人价值观的影响,不同程度地带有主观性和狭隘性。同样,在既没有证明公共利益的真实性又不能科学界定其内涵的前提下,政策研究人员又如何能够对公共政策的公共性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呢?于是,公共政策的虚无性和公共政策的公共性之间的关系问题便构成了公共政策研究中的一个理论难题,使得公共政策公共性的研究陷入困境。

三、 公共政策问题的公共性困境

公共政策问题是指那些引起政府的关注并纳入政府议程的社会问题。社会问题是指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会公众所期望的状态之间的差距,也就是需要解决的各种社会矛盾。就其本质而言,政策问题是“思想作用于环境的产物,它们是通过分析从问题情势里抽取出的要素。因此,我们所遇到的,是问题情势而非问题,问题就像原子核细胞一样是观念的产物”。可以说,“问题不能脱离对它们进行定义的个体和群体而存在,也就是说,并不存在其内部和自身就构成政策问题的‘自然的’社会状态”。只有当人们对改变某些问题情势的希望作出判断时,才能产生政策问题。可见,政策问题是被人们感知、觉察到的状况,是与价值、规范和利益冲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当前,从政策制定的角度来看,公共政策问题的主观性正在成为公共政策公共性的现实挑战。任何时代和任何时期,都存在着一些需要重视和解决的社会问题,而作为社会公共管理者的政府,有必要关注并解决这些社会问题,但社会上存在的问题为数众多,纷繁复杂,而由于时间、能力和资源的限制,政府不可能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而只能解决其中的一部分问题,政府应该解决哪些社会问题呢?这需要对各种社会问题进行选择,也就是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首要环节确立公共政策问题。依据公共政策的公共性原则,公共决策权力应该归社会公众所有,公共政策应该由社会公众共同参与,因此作为公共政策制定过程首要环节的公共政策问题确立过程,也应该在社会公众的共同参与下来完成,于是公共政策问题的确立过程应该是社会公众的选择过程。然而在现实中,政策问题的确立过程,只是政府将必要的社会问题纳入政府议程并将其转化为政策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政府在诸多社会问题中进行选择的过程,而不是社会公众对社会问题进行选择的过程。

政府对公共政策问题的选择,归根到底就是政府工作人员的选择,这种选择在本质上是一种主观认定。由于政府工作人员的利益、信仰或价值观不同,选择的结果也就必然不同。对于同一问题,有些人看来非常重大,需要政府采取行动加以解决,而将其确认为公共政策问题,而另一些人则可能不以为然,认为没有兴师动众的必要,而拒绝将其纳入公共政策问题之列。于是,公共政策问题的主观性可能会给政策制定带来两种直接后果,其一是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却没有被确立为公共政策问题,这无疑是对社会公众民主权利的剥夺,是与公共政策的公有性、公治性原则格格不入的。其二是被确认为公共政策问题的社会问题并不是社会公众最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这显然是对政策资源的肆意浪费,既没有真正代表社会公众的意志,也不符合公共政策公共性的基本要求。公共性是公共政策的本质属性,该属性要求公共政策必须准确界定公共政策问题,而公共政策问题的主观性却使公共政策问题的界定具有了一定的随意性。因此,公共政策问题的主观性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公共政策的公共性,二者之间的矛盾便构成了公共政策公共性研究的又一困境。

四、 公共政策价值的公共性困境

公共政策价值是指公共政策主体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所遵循的价值准则。公共政策具有各种不同层次的价值追求,效率和公平一直是政策研究人员最为关注的两种价值。效率,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所获取的收益与所投入的各种资源的比值,即收益与成本的比值。作为公共政策价值的效率,主要是指对政策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公平,是人们对社会运行状态的一种带有主观性的价值判断,包括机会公平和结果公平。机会公平是注重规则的无差别性的公平,即在规则面前人人平等;结果公平是注重人的差异性的公平,即对不同的人实行不同的规则。作为公共政策价值的公平,可以理解为对政策资源配置合理性的判断。

公共政策效率价值取向的存在,正在冲击着公共政策的公平价值取向,进而使得公共政策的公共性研究陷入困境。关于效率和公平之间的关系,我们不否认二者在一定程度上的相互统一,但就公共政策而言,我们所看到的更多的却是二者之间的相互对立。效率与结果公平在终极意义上是“两全”的关系,而在日常操作中,特别在微观层次中,是“难以两全”的关系。效率价值取向强调以尽可能小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大的产出,提高政策资源配置的有效性,这就需要通过激励性差别分配机制激活各种生产要素,以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个社会成员的潜能。但是,社会成员之间的差别是客观存在的,不同社会成员的先天禀赋和社会背景是不同的,因此这种激励性差别分配机制必然会导致结果的差别,即强者会获得更多的资源,弱者会获得较少的资源,甚至丧失掉已有的资源。可见,从某种程度上讲,选择公平必然会妨碍效率,追求效率必然会损害公平。效率和公平之间的对立,直接导致了学术界对二者在公共政策价值体系中的先后次序问题的争论。以哈耶克和弗里德曼为代表的效率优先论认为,公共政策应该强调效率的首要性,只有效率得到了提高,才能更多地体现公平,不能因为公平的原因而伤害效率;以罗尔斯和德沃金为代表的公平优先论认为,公共政策应该以平等作为衡量分配是否公平的标准,在二者发生矛盾的时候,强调平等的最终目的价值;以阿瑟·奥肯为代表的公平与效率并重论认为,公平与效率同等重要,两种价值在不同领域中占据着不同的位置。在社会和政治权利领域中,“社会至少在原则上把平等的优先权置于经济效率之上。当我们转入市场和其他经济制度时,效率获得了优先权。

效率和公平两种价值取向的对立常常使现实中的公共政策面临着两种选择,或者以暂时牺牲一定的公平为代价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或者以暂时牺牲一定的效率为代价实行“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换言之,效率和公平的对立使公共政策方案选择出现了机会成本问题,即一项公共政策只能以其中一种价值选择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选择了一个就意味着放弃了另一个。公共政策的公共性要求公共政策必须以公平原则为基本价值准则,而现代公共管理的效率性则要求公共政策必须以效率原则为首要价值依归。效率与公平两种价值取向之间的两难选择便成为公共政策研究中的又一公共性困境。

央行政策报告篇四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强调,在结构调整期和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的环境下,货币政策总体应保持稳健,既要支持实体经济的有效资金需求,防止总需求出现短期过快下滑,也要避免过度放水,推升债务和杠杆水平,固化结构扭曲,其重点在于为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环境,为结构性改革拓展时间和空间。

在谈到房价和汇率问题时,报告指出,前一段时间国内部分城市房地产价格上涨较快,人民币汇率受美元指数持续走强影响出现小幅贬值,各方面对房地产和汇率问题比较关心,市场上甚至一度出现了关于应该“弃汇率、稳房价”还是“弃房价、稳汇率”的讨论。

报告认为,这两种观点夸大了各自领域的风险,而且也都不是好的做法。“弃房价、稳汇率”的一种逻辑是紧缩货币,从而挤出资产泡沫,并以高利率来稳定汇率,这会导致危机式的被动去杠杆,代价很大,过程比较痛苦,汇率实际上也很难稳住;“弃汇率、稳房价”则是放松货币来支持房价,试图以低利率刺激通胀和房价,这同样会加剧结构扭曲和债务积累,导致调整的'时间更长、代价更大。

报告强调,展望未来,中国经济仍有条件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就货币政策而言,关键是要继续保持稳健和中性适度的货币环境,同时发挥好宏观审慎政策在维护金融体系稳定中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推进结构性调整和改革,进一步增强市场信心和经济的内生活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并扩展金融资源有效配置的空间。

报告还指出,下一阶段可继续做好主动调结构、主动去杠杆、主动防泡沫等方面的工作。主动调结构的核心是健全社会保障体制,深入推进创新驱动战略,大力发展服务业,把扩消费与“补短板”结合起来,破除抑制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放松市场准入和价格管制,激发增长活力,补充短板行业的有效供给,释放居民的消费潜力。

“主动去杠杆需要系统性设计去杠杆方案,主动作为,逐步稳定和降低社会整体债务水平,防范经济金融系统性风险。”报告认为,市场化债转股是主动去杠杆的重要途径,可发挥好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把债转股与金融业综合经营、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国企改革等有机结合起来,加快结构调整和改革步伐。

此外,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财富的增长,资产价格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也逐步增大。报告强调,应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顶层设计,从供给端改革城镇化土地政策,完善财税制度,解决抑制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保持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关资料:

中国人民银行网站8日公布20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指出,经济运行对房地产和基建投资的依赖仍然较大,民间投资活力不足,部分领域瓶颈仍未打破,制约增长潜力发挥,稳增长与防泡沫之间的平衡更富有挑战性。

报告指出,年第三季度以来,中国经济运行平稳,积极变化增多。消费稳定增长,投资缓中趋稳,进出口降幅收窄,企业效益改善,城镇新增就业好于预期,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工业生产者价格回升较快。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7%,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1.7%。

报告认为,第三季度以来,中国人民银行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灵活适度,注重稳定市场预期,为稳增长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丰富公开市场操作期限品种;实施“双平均”考核存款准备金;继续运用好常备借贷便利、抵押补充贷款工具,开展每月中期借贷便利常态化操作。加强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的信号和结构引导作用,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爱基,净值,资讯),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同时,组织实施宏观审慎评估,从资本和杠杆等七大方面对金融机构的行为进行多维度引导;按照“因城施策”的原则对房地产信贷市场实施调控,强化住房金融宏观审慎管理。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有序运行,人民币汇率预期总体稳定。圆满完成人民币加入sdr篮子的各项技术性准备,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正式生效。

报告指出,稳健货币政策取得了较好效果。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较快增长,利率水平低位稳定运行,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2016年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同比增长11.5%;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0%,比年初增加10.16万亿元,同比多增2558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2.5%。9月份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22%,比上年12月下降0.05个百分点。9月末,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为94.07,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6778元。

报告还指出,当前全球经济仍处在深度调整期,经济增长总体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冲突风险因素累积。从国内情况看,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简政放权和创新驱动战略不断深化实施,去产能、去库存取得一定进展,企业杠杆率有所趋稳,效益改善,新经济(爱基,净值,资讯)、新产业、新的商业模式快速发展。但经济运行对房地产和基建投资的依赖仍然较大,民间投资活力不足,部分领域瓶颈仍未打破,制约增长潜力发挥,稳增长与防泡沫之间的平衡更富有挑战性。要继续坚持适度扩大总需求,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完善金融机构的激励约束机制,通过有效的市场竞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下一阶段,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灵活适度,适时预调微调,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做好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适应的总需求管理,为结构性改革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注重抑制资产泡沫和防范经济金融风险。更加注重改革创新,寓改革于调控之中,把货币政策调控与深化改革紧密结合起来,更充分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针对金融深化和创新发展,进一步完善调控模式,强化价格型调节和传导机制,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着力解决经济金融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提高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央行政策报告篇五

1、货币政策方面:

1)继续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同时,核心问题是解决货币传导机制障碍。将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与信贷安全作为刚性考核指标,解决不讲效益,只求安全的问题。

2)完善存款准备金制度,进一步调低存款准备金率,以增加商业银行资金的流动性。在当前已经扩大商业银行存货差和增加低成本资金来源的情况下,将存款准备金降为零利率,鼓励商业银行积极扩大贷款投放和其他形式的资产运用,防止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套取利息。同时,将中央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目前的8%再下调到5%。

3)在防范金融风险的同时发展多样化的金融机构。在当前通货紧缩的形势下,不仅要积极防范金融风险,继续推进化解金融风险的各项改革措施,还必须注意防止出现政策和导向上的极端化倾向。如果金融机

构单纯追求防范风险而不积极进行投资和贷款,整个宏观经济必然会陷入更大的困境,从而导致更大的金融风险乃至经济风险。因此,在防范金融风险的同时,应加快金融改革的步伐,发展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各种类型的非国有金融机构,推进金融机构的多样化,以分散国家的金融风险,拓展中小企业的筹资渠道。

4)积极培育金融市场,增强中央银行的调控能力。积极推进金融市场发育,加快货币市场的.一体化进程,为统一同业拆借市场、国债回购市场、票据市场创造条件,促进公开市场业务的发展;放开票据贴现率,鼓励商业银行积极进行票据贴现业务,加大再贴现的规模,扩大中央银行资产运用中票据持有的比例,增强中央银行的调控能力。

2、财政政策方面:

1)适度扩大财政赤字,调整支出结构

建议继续实行适度扩张的财政政策,中央财政赤字增加1000亿元左右,主要考虑拉动gdp的增长与阻止物价水平的下滑。

调整财政资金支出结构,在增加财政对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的同时,应该考虑将部分财政资金用于能够直接带动民间投资和消费的领域。包括增加经常性预算支出,增加职工收入以促进居民消费。特别要将增加的预算资金优先用于扶持中西部地区和老、少、边、穷地区的经济发展,结合扶贫攻坚计划的实施,力争使5000万贫困人口提前脱贫;加强政府对社会保障资金的支持,由财政拨出部分资金用于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以鼓励居民多消费而少储蓄;同时,可考虑将一部分财政资金用于清理企业间债务和银行不良资产,以减轻企业负担,改善企业经营状况。特别要注重发挥财政政策在带动民间投资等方面的作用,放大财政政策的扩张效应,通过有效地利用财政贴息、财政担保和财政参股等手段,充分吸纳和引导社会资金,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全面提高工业技术装备水平,提高依靠非政府投资和居民消费支撑经济自主增长的能力,为迎接中国加入wto的挑战和促进经济持续增长奠定基础。

2)弥补财政赤字的方法

弥补财政赤字有多种途径,其中,债务融资和货币融资是通常使用的方法。由于《中国人民银行法》、《预算法》不允许采用货币融资法,可考虑继续采取债务融资方式,但中央银行必须大力拓展公开市场业务。目前可采取的措施是,财政部向商业银行发行低息或无息短期国债,由中央银行通过国债市场当天等额购入,迫使中央银行释放基础货币,增加货币供给。这样做虽然符合现行法律的规定,但财政赤字扩大仍然体现在债务规模扩张上,形成政府债务负担。

此外,采用何种方法弥补财政赤字,应在精确计算推动通货膨胀增长幅度的基础上确定。对控制通货膨胀总的考虑是,通过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连动,使物价指数由目前负增长,提高到明年的正增长。鉴于近年来发达国家通货膨胀率控制在3%左右,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以及沉重的就业压力,经济增长速度必然要远远大于发达国家的水平。若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7%-8%,一般不超过9%的情况,通货膨胀率控制在5%左右应是可行的。

3)“轻徭薄赋”,稳定宏观税率

为保证财政各项政策的协调一致,在积极扩大财政支出的同时,保持目前宏观税率的稳定,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在经济形势好转之后,经济增长带来的税源开拓才能有利地支撑税收的增加。同时,继续清理乱收费现象和推进费税改革,减轻企业与居民负担,支持经济增长。

4)社会保障与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并举

当前或今后一段时期内,无论是从收入分配格局变化,还是从经济增长等方面来看,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都无法支持消费的快速增长。扩大消费的唯一方式是将居民储蓄变为当期消费。这就要求我们在稳步推进经济体制、政府机构、住房制度、社会保障、教育体制和医疗制度改革的同时,尽快建立和健全现代社会保障体系,要加快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解决城乡居民的后顾之忧,采取诸如对无房老职工的住房基金作出补偿、偿还政府对老职工劳动保障的隐性负债,补足欠发的职工工资、提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薪金等方式,有效增加居民收入,改善居民的收入预期。实行这一政策,应贯彻低收入阶层优先的原则,当前刺激内需的重点尤其要放在增加农民收入、启动农村市场上。同时,在供给方面,调动企业和企业家的积极性,使富有活力、蓬勃成长的企业成为经济健康发展的发动机,发挥财政、信贷乃至民间资金“投资”带动“投劳”的作用,以增加就业,扩大需求。

5)将刺激内需和外需结合起来

继续坚定不移的实行各项鼓励和扩大出口的政策措施,如提高出口退税率、出口信贷、出口担保和不断扩大出口企业经营自主权等,尽快扭转出口下滑的趋势,在努力扩大内需的同时,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6)认真清理与新形势不相适应的各项政策法规

迄今为止,我国所制定的几乎所有经济政策、法规制度和改革举措都是为了对付供应不足、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等经济现象的,其倾向都是约束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在当前形势下,这些政策、法规和措施都应相应改变,各级政府和部门对限制投资和消费需求的各种措施、政策、法规和条例应进行全面清理和整顿。

央行政策报告篇六

2015年5月1日起,宁波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又将跨入一个新的年度。昨天,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梳理了此次政策的新变化。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

其中50元由医保统筹基金支付

去年底,宁波全面推行家庭医生制服务。其中,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能不能用医保支付成为市民关心的问题。

根据此次新政策,市区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参保人员凭本人社保卡,到签约家庭医生团队所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刷卡办理签约登记,每年150元签约服务费中,50元将由医保统筹基金支付,50元由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支付。而参保人员个人承担的50元费用,个账历年账户有结余资金的,还可以由历年账户支付。

参保人员一旦办理签约刷卡,就开始计算签约服务周期,服务费每年支付一次。家庭医生制签约服务费按上述规定每年支付一次,自参保人员办理签约刷卡登记日期开始计算签约服务周期。

如果参保人员需续签下一年度服务协议的,可在服务期满前30天内,办理下年度续签。未在此时间段内办理续签登记的,签约服务周期重新计算。

家庭医生具体签约登记时间,参保人员可以向当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咨询了解。

医保基金支付

进一步向基层医疗机构倾斜

新政中提到,“医保基金支付进一步向基层医疗机构倾斜”。这意味着将通过差别化的医保基金支付,引导参保人员“首诊在基层、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

具体到政策来讲,职工医保从5月1日起(居民医保从9月1日起),在三级医院住院起付标准从原来的900元调整为1200元,而社区医疗机构及其他医疗机构的住院医保起付标准将保持不变,为300元、600元。这意味着一般的小病去大医院住院就有点不划算。

这次政策调整,也涉及到了部分居民医保参保人员的待遇调整。居民医保中老年居民和非从业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住院的,医保基金支付比例比在三级及其他医院住院提高10%。经家庭医生签约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诊往本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住院(不包括特殊病种住院)的,按规定办理转诊手续后,医保基金支付比例在原基础上再提高3%。

个人账户

一次性划入12个月资金

新年度,参保人员的个人账户将一次性预划入12个月的资金,将在5月1日凌晨打入账户。大概会有多少钱?有个算法可以做参考。

在职职工,按2015年4月本人缴费的基数预划入,45周岁以下划入比例为3.7%,45周岁以上划入比例为4%。灵活就业人员、失业人员,按2015年4月2447元的缴费基数预划入,45周岁以下划入金额为1086元,45周岁以上划入金额为1174.8元。退休人员,70周岁以下划入金额为2419.2元,70周岁以上划入金额为2688元。外来务工人员,按2015年4月2447元的缴费基数预划入,划入金额为586.8元。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参保人员将历年结余资金用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或用于家属参加居民医保的个人缴费,因此5月1日个人账户历年结余资金将有所减少。

如果想要查询本人个人账户资金情况,目前有3种办法:市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可以通过最新的医疗费结算票据查看;拨打电话12333;登录宁波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查询。

个人账户历年结余

5月15日起可使用划转资金

目前,宁波的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历年结余资金是可以划转到金融账户使用的,额度为上一医保年度职工个人按月缴纳的2%部分费用。

市区以及奉化、象山、宁海已领取社会保障卡的职工医保参保人员,个人账户历年结余资金大于100元,且2014医保年度个人缴费总额大于100元的才可以进行划转。

划转结余资金,由市级医保经办机构集中划转到参保人员本人的社保卡金融账户(包括未激活的金融账户),划转额度最多不超过个人缴费金额。

5月15日起,社保卡金融账户已激活的参保人员可以提现、刷卡等使用划转资金。如果没有激活金融账户,可以由本人随带身份证原件及社保卡及时到社保卡关联银行办理激活手续。

央行政策报告篇七

政府公共政策绩效评估是指基于结果导向、运用科学的方法、规范的流程、相对统一的指标及标准,对政府公共政策的投入产出进行综合性测量与分析的活动。公共政策绩效评估是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加强公共政策绩效评估,有利于检验政策的效果、效率、效益,有利于实现政策资源的有效配置,是进行政策调整、提出政策建议的重要依据。加强公共政策绩效评估,不仅能总结经验教训和及时纠正政策失误,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还能对公共政策参与人员起到重要的间接监督作用,增强相关人员的责任心,从而提高公共政策的有效性。

一、我国政府公共政策评估实践和研究

党的报告指出,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发挥思想库作用,建立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xx届二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强调,要规范行政决策行为,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20xx年颁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立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科学民主决策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执政和行政的基本理念,公共决策机制日趋完善,科学民主决策制度正逐步形成。重大项目上马前和重大决策出台前进行社会稳定与经济效益“双评估”的机制已在全国推广。四川、海南、贵州、广西、黑龙江、天津等地积极探索,取得可喜成效。四川省在实践中总结出五方面重大事项、五项重点评估内容、五步工作法、五种责任追究措施、五条监督渠道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五个五工程”科学评估体系。海南省的评估主要集中在三大矛盾突出领域:一是重大决策。包括涉及面广、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政策、改革改制方案、社会管理措施以及建设规划的出台;二是重大项目,包括基础设施项目、公益性项目、工业项目、房地产开发项目;三是其他重大事项。包括影响大、涉众广、情况复杂的大型活动等。评估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安全性四个方面。广东省政府颁布《广东省政府规章立法后评估规定》,规定“政府规章实施后,根据其立法目的,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按照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府规章的立法质量、实施绩效、存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等进行跟踪调查和分析评价,并提出评估意见”。总体看,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的使用,必须经集体讨论做出决定的“三重一大”制度的实施,使政府部门公共决策水平和质量有了进一步提高。

公共政策评估的重要意义逐渐凸显,开始引起学界的关注。学者们就政策评估的类型、标准、作用及影响政策绩效的主要因素等进行了研究,但总体而言,相对于实践探索,我国对公共政策评估的研究明显滞后,已有的对公共政策评估的研究又多数停留在政策评估的重要性、必要性、评估主体、评估价值取向等方面,严格来说,是政策的执行力评估,与以“结果导向”和“公众满意度导向”为核心理念的绩效导向相距甚远,探索适合我国国情且与已有实践相结合的公共政策评估方面的研究更加鲜见。

二、政府实行公共政策绩效评估的影响因素

客观来讲,公共政策的绩效受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政策及其绩效之间不一定是直接的对应关系,绩效一方面是一种客观存在,另一方面又是一种主观判断,所以绩效是既客观又主观的存在,是对比政策实际结果与期望值之间的判断,所以它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同时,政策绩效的事实标准和价值标准之间、长期绩效与短期绩效之间也可能存在不一致,这些都增加了政策绩效评估的困难。但这些困难的存在并不意味着不能对政府的公共政策进行评估。实际上,有很多因素恰恰说明进行政策绩效评估势在必行。

1.建设服务型政府、进一步完善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机制的需要

过去政府管理中计划占主导地位,对公共政策进行绩效评估的需求不迫切。提出建立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建立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公众作为服务受体,其意见和利益被摆在不可忽视的重要位置,政府管理和服务需要做到信息透明、公开公正,从而使公共政策绩效评价的需求显化。

公共政策绩效评估主要围绕政策目标规划与设定、目标分解和责任落实、目标评审与修正、目标实施过程监控与分析、目标实现程度评价、绩效学习改进与提升等六方面内容,着力构建科学、规范、全面、可行的公共政策绩效评估机制和制度框架,其本身就是科学化、民主化决策机制的体现。

2.政府公共政策数量增加、干预范围扩大,风险增加

作为公共产品的政策是国家的重要产出,随着公共服务的加强,政策产品总量不断增大,政策内容越来越细化,政策风险增加,政策的绩效评估需求量也随之增大。近年来,我国因公共政策不当所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频发,如20xx年8月份爆发的大连市民抗议px项目和各地大量因房屋拆迁而引发的自焚事件,都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加强公共政策绩效评估,有利于检验政策的绩效水平,及时纠正政策失误和总结经验教训,实现政策资源的有效配置,降低政府成本,回应公众诉求,提升政府形象,是进行政策调整、完善政策建议的重要依据。

3.已有的评估实践处于探索阶段,亟须进一步规范

目前已有的政策评估实践还处于起步和粗放阶段,虽然有了一定的探索,但评估制度还不规范,实施的随意性较大,评估指标、评估程序、评估结果缺乏规范性;重官意、轻民意,评估主体相对单一,专门的绩效评估部门、专家和民众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存在重评比轻改进现象,没有把评估与政府部门的持续改进结合起来;评估手段的量化性、科学性和合理性不足。这些问题的存在急需改进,使评估实现规范化、系统化。

4.公民参与意识与参政积极性增强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社会建设正在加强,公民的活动空间得到拓展,各种行业性的利益团体迅速成长,政治权利所直接支配的范围日益缩小,民主、利益、自由、法治、平等理念不断强化。社会领域壮大与发展的趋势必然发生治理社会主体的变化,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公民的参政提供了便利。这就要求政府提高政策制定的参与程度,通过参与政策绩效评价、满意度的参评等多种方式了解政策执行效果,并最终影响政策制定。

5.技术条件的改善为科学的政策绩效评估提供了技术支持

评估的技术条件,主要是指评估模型构造、评估标准设定、指标体系及评分标准设计、评估的技术路径等。西方国家公共政策评估大都在定性基础上构建定量模型。我国与西方国情有别,不论是单一政策或综合政策,政策制订、执行及结果的衡量标准存在完全不同的环境条件,但这并不是说不可以借鉴其行之有效的评估方法,信息技术、统计技术、调研技术、监测技术等。在已有的技术基础上,我们完全可以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和政策属性差异分类,建立有针对性及适用性政策评估的技术体系,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评价模型,合理确定指标体系和指标的权重,设立大量具有可比性、可测量性和可计算性的绩效指标。

三、国外公共政策评估的经验

20世纪60年代以来,政策评估在世界各国中逐渐成为一种“成长工业”,成为监督政府公共开支、促进政策系统优化的系统工程。一些大学也纷纷建立了政策研究机构,提供研究数据,并为不断扩大的政策分析市场培养人才,关于公共政策评估研究的相关理论和方法都已大体走向成熟。概括来看,其特点如下:

1.发达国家政府普遍推行了政策评估

随着各国政府改革的推进,公共政策绩效评估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韩国、日本、美国、法国等国家都开展了公共政策评估等。其类型大体可分为综合政策评估和单项政策评估两种。

实行综合评估的国家有日本、韩国、英国和法国等。日本不仅对内阁和政府各部的各项政策进行全面深入的评价,而且对政府各部实施的政策评价进行再评价等。英国的政策评估将政府各部门的所有重大开支,以及政策在实施之前的各种建议,也纳入到评价范围。

实行单项政策评估的国家很多,几乎所有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都实施了财政政策评估。美国、荷兰、加拿大、西班牙、德国、丹麦、挪威、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实行了环境政策评估。新加坡等国家实行了住房政策评估。还有许多国家在土地政策、教育政策、产业政策、科技政策的评估方面作了探索。

2.政府公共政策绩效评估的组织体系完备

公共政策绩效评估的组织体系是公共政策绩效评估活动开展的组织载体,主要指评估主体与模式、评估机制与流程、评估结果应用等,涉及组织权、管理权与评价权。从一定意义上说,公共政策绩效评估组织体系的建设水平,直接决定和影响着公共政策绩效评价功能的实现和发挥。发达国家的政府公共政策绩效评估在评价组织上体现了如下特点:

组建专门的政策评估主管部门,总领政策绩效评估全局。美国的“国家绩效评议委员会”,负责对联邦政府的政策制定框架和政策绩效进行评价。法国的全国评价委员会,领导跨部门的评价工作。韩国除了专门的政策评价委员会,还有直属于国务的政策协调办公室,以及在政府内部专门设立的政策分析与评价局。日本的行政评价局,负责对内阁和政府部门的各项政策实施全面深入的绩效评价,同时对政府部门已实施的政策评价实施再评价。有一个专门进行政策评估的主管部门,能增强政策评估的组织保障,从而避免政策评估成为政府部门运动式或阶段式的活动,使政策绩效评估工作趋于连续,并使评估的权威性得到保障。

政策绩效评估活动走向专业化和职业化。在发达国家,政策评估已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成熟的职业活动。政策绩效评估的从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素质要求很高。美国的政府和许多大学的政策研究机构,培训了一大批职业政策分析人员。法国政策评价从业人员的选择极其严格规范,必须接受资格认定,普通的大学毕业生要在专门的政策评价培训学校受训,接受严格的考核后才能成为正式的评价师。从业人员的高素质使政策评价的能力和水平日益提升,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

评价主体的参与多元化,注重保障民意的表达。发达国家的政策评估活动中,参与者除了纯官方的政府部门外,其余有半官方组织(政府部门提供资金支持,如美国兰德公司、韩国的公共行政研究所等)、完全独立的民间组织(如美国布鲁金斯学院等)。在政策评估的过程中,除了专业政策评估从业人员外,会积极吸纳民间人士的参与,使政策评估不再局限于精英阶层,公众意志得到充分表达和尊重。法国的大区委员会由公务员、民选议员和评价专家组成。日本的政策评估和独立行政机构评价委员会,从全国专家学者和名望较高的人中选出5000名作为委员。政策评估主体的多元化,使更多的主体参与到了政策评价活动中来,民众政策参与的扩大,使公众的诉求得到充分表达,提升了政府公共政策绩效评估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3.政府公共政策绩效评估内容全面

在实行政府公共政策绩效评估的国家,其评价内容一般既包括政策结果评价也包括政策过程或政策能力评价。如韩国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通过了《政策评估框架法案》和《政府业务评价基本法》等法案,规定评价内容包括了政策结果评价、政策实施能力评价、公民或客户对政府提供的服务和政策实施的满意度的调查三个方面的内容。三个方面的评估主体及所侧重的方面各有不同。

政策结果评估主要是对政府机关及其代理机构所实施的政策进行绩效评估,强调通过评估来不断完善公共政策的制定,提高政府系统的服务效果。其做法主要是在办公室的协助下由政策评价者实施,政策评价者都来自政策分析和政策评价委员会,他们根据国家事务评价和协调规则制定评价的指导方针和评价标准,并对政策进行评价。

政策实施能力的评价主要关注政府机构实际执行政策的能力。评价主要由办公室官员来实施,他们包括了政府绩效评价单位的成员,并对其执行政策的能力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在有政策协调办公室人员和政策评价者出席的联合会议上进行探讨,并提出改进意见。

公民满意度的调查由民间人士主导,体现公众对政府公共政策的主观感受,保障国民的公共利益表达,督促政府官员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整改,实现公共政策绩效评价的公正化和科学化。同时,韩国的政策评价委员会中仅有一位只挂职而并不履行评价的国务调整室室长是政府官员,其余皆为民间专家,表明他们对民间评估力量的重视和信任。

4.政府公共政策绩效评估技术精细

政策绩效的评估技术体系,主要是指评估标准设定、指标体系及评分标准设计、评估模型的构造、评估的技术路径等。目前西方公共政策绩效评估大都体现了定性分析为基础、定量分析为手段、十分注重细化指标设计的特征。如在《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指导下,美国国家绩效评估委员会建立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评估体系,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地反映了政策的质量、经济、效率、效果等绩效标准。法国国家审计学院为政府设计了40大使命,使命下面又细分不同计划,每个计划设5个目标,每个目标又设有2—3个具体指标,并明确具体任务的承担人。各部门在做政策绩效评价时,只需根据评价需求,在众多的目标中选择几个做,接受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和检查。法国的公共政策评价方式因政府行政级别不同而有区分。中央公共政策,由国家级的评价机构组织实施;大区公共政策,一般采用大区自己的集体评价机构,如大区评价委员会;省级政策,省政府下设评价处;中小城市,一般界定为5万人以上,则设评价专员。

在已开展的政策评估中,日本政府部门多采用pdca的评价管理模式,即计划(plan:planning)——执行(do:implementation)——检查(check:evaluation)——行动(act:reflected in planning),取代传统的计划——做——看(plan—do—see)和计划——操作——评价(plan—operation—evaluation)等管理模式。相比于传统模式,pdca有两个主要优点:一是评价广泛应用在了管理的每个环节。二是评价结果能及时得到反馈,并充分应用于下一阶段政策的制定。pdca模式能及时发现项目、政策在设计和实施上的问题,对不合理或不恰当的项目、政策进行及时整改,并最终完善政策机构。资料显示,日本20xx—20xx财年,各部门共有241个公共建设项目因政策评价结果而被推迟或取消,涉及金额约4.1万亿日元(约3300亿人民币)。20xx财年各部门评价的389项政策中,有163项(占42%)在当年得到了修订或改进。

5.政策绩效评估有具体的法律规章作为保障

发达国家的政策评价工作十分重视程序化,对政策评价工作的步骤一般都有明文规定,细化的绩效评估标准和流程有力推进了政策执行。如法国的《研究政策与技术开发的评估》、日本的《政策评估法》、英国的《政策评估绿皮书》等都为政策评估提供了有力保障。

法国的公共政策绩效评价立法较早,法律条文也更加细化。1985年,法国政府颁布《研究政策与技术开发的评估》,对科技评价做出明确规定,其中指出:“法国研究与技术开发研究计划需根据各自的指标受到评价,在计划实施之前,评价的指标和方法都要确定,公共研究机构必须定期按照评价的程序实施绩效评价。” 1989年成立的法国国家研究评价委员会,要受到16个法律条款的约束,其机构职能、人员组成、评价费用乃至出差旅费都有明文规定。

日本政府20xx年通过了《关于政策评价的标准方针》,政策评价的客体、评价主体、评价视角和评价方式都有具体规定。同年还发布的《政策评价基本方针》,拉开了日本政府政策绩效评价制度建设的序幕。20xx年发布实施《关于行政机关实施政策评价的法律》(文献一般简称为《政策评价法》),对政策评价的目的和宗旨、范围和范畴、原则、评价主体、评价流程、评价标准、评价方式、评价结果应用作了明确规定。

在实施公共政策绩效评价时,为保证评价的有效性,法律通常赋予评价机构一些特定权力。如法国规定,除了涉及国家安全外,评价机构能接触所有被评价相关单位的资料,对任何地方进行检查。如评价人认为有必要,可以召开新闻发布会,听取各方面意见,以形成有价值的报告。评价过程中,被评价者如有异议,可以阐述其自身观点,由评价人员进行权衡。但评价报告一经确定,被评价者必须无条件服从,根据报告建议采取相应整改措施。

四、我国实施政府公共政策绩效评估的对策建议

1.加强公共政策绩效评估的研究,条件成熟时设立专门负责政府公共政策绩效评估的机构

政策评估是政府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重要工具。科学化、制度化的公共政策绩效评估不仅反映政府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的能力和效果,而且决定和影响整个政府的效能。目前,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政府公共政策的数量日益增加,干预规模日益扩大,政策实施的各种风险增加,社会对政策效果的要求和预期也日益提高,如何加强应对,进一步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成为非常迫切的课题。尽管已有一些社会中介组织和高校的研究人员在做相关评估工作,但这并不能替代政府自身的主导性研究。

2.以重点领域的公共政策评估为切入点,逐步扩大政策评估的范围和内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问题也层出不穷,但并不是所有的社会问题都会纳入公共政策制定的议事日程,也不是所有的公共政策问题都需要同步进行评估。我们认为,可以先对那些事关国计民生、具有广泛影响并亟待解决的、具有优先性的公共政策进行系统化的评估研究,如社会保障政策、教育政策、调节收入差距政策、环境保护与治理政策、治理贪污腐败政策、治安整顿政策、婚姻政策等,并逐步扩大到政策过程、政策能力的评估研究。

3.完善公共政策绩效评估的组织体系

公共政策绩效评估的主体要进一步规范,使参与评估的机构、组织、公众在资格、条件等方面有章可循。一是国家机关专门绩效评估机构要由国家和行政机关根据法律和组织原则,按法定程序建立。二是中介机构性质的专门绩效评估机构要依据各类社会组织、教学研究机构的章程,经申请批准而设立。三是公民个人作为公共政策的对象和公共服务的消费者,要明确其具备相应的知识、经验、责任、采集政府绩效信息的渠道和能力。同时,对这三种评估主体如何发挥各自的优势,也需要有统筹考虑。

4.探索构建科学的公共政策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公共政策绩效评估指标要突出“三个结合”:一是系统与简便相结合。评估指标既要全面系统,又要抓住关键,工作方式方法既要综合配套,又要简便易行。二是能力指标与结果导向相结合。把结果作为绩效评估的目标,把决策过程和能力作为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保证。三是客观评价与满意度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客观上“做出了什么”和主观感受上“做得怎么样”,在注重客观评价的同时,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增强满意度评价的科学合理性,着力构建科学、规范、全面、可行的公共政策绩效评价机制和制度框架。我国地区差异较大,要结合我国国情、省情、市情等,从有利于改进组织管理、改造业务流程、关注绩效结果三个方面入手,以职能为依据,以各级政府中心工作为导向,构建公共政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加大对各级政府重大决策的评价力度,围绕当前经济社会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加强有针对性的评价,根据未来发展需要开展前瞻性和导向性的评价。

5.加快建设公共政策绩效信息平台

加快公共政策绩效评价技术平台建设,完善数据采集、反馈、分析和改进机制。一是开发 “公共政策绩效评价信息系统”。优化数据采集及反馈功能,被评对象报送各项指标的结果信息,经系统采集处理后反馈被评估单位,以促进被评估单位改进工作。二是建设公共政策绩效管理信息库。分类收集各单位公共政策绩效管理的做法和效果、意见和建议、问题和不足、改进措施,加强交流反馈、跟踪处理和统计分析,使之成为绩效管理工作的“电子智库”。三是实行公共政策绩效评价状况分析。充分利用实时评估和信息库数据,每半年对公共政策绩效的总体状况、实际效果和落后指标等进行综合分析,为改进绩效提供依据。

6.加强运用评估结果

加强公共政策绩效评估结果运用,充分发挥结果导向和刚性约束作用。可借鉴韩国公共政策绩效评价结果在新闻媒体和互联网上公布,同时在政策评估者、政府机构和代理机构负责人参加的联合会议上报告给和总统的做法,以及日本总务省和政府各部门每年除向国会提交年度政策评价报告书外,还将报告书向社会公众公布的做法。建立公共政策绩效评估结果内部通报制度,将政策绩效分析报告以简报等形式印发各单位,互相借鉴,互相监督,互相促进。公共政策绩效评价结果定期向政府报告。

7.突出公众满意导向

完善满意度评估机制,突出公众满意导向。除涉及隐私、产权、国家和商业秘密外,把政策评估结论公示于互联网上,同时注明资料来源、模型假设、方法采用、数据分析等各方面的不确定性,让社会能够清楚地理解政策分析的过程和结论。要充分听取和收集公众对政府的评价意见,及时反馈相关部门,开展常态化的公众满意度调查。如20xx年中秋国庆高速公路免费通行的政策,群众议论很多,建议有关部门就“好事办得怎么样”进行政策评价,将决策始末、执行过程等做出认真分析,这样不仅可以还政府一个公道,而且让社会了解今后该项政策会怎样改进。

央行政策报告篇八

根据《国务院出台的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督查的重点内容》要求,我局认真开展了自查工作,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20xx年棚户区改造工程进展情况

20xx年,我县新增建设任务为城市棚户区改造200户,目前确定项目为:

1、xx县xx家园住宅小区,共拆迁危陋旧房210户,上半年度开工建设100套,现该项目正在进行主体施工建设。

2、xx县xx豪庭住宅小区,共拆迁危陋旧房100户,占地28.8亩,建筑面积61447.82㎡,现该小区危旧平房已拆除完毕,正在进行地质勘探等前期开工准备工作,力争尽快开工建设。

(二)资金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

20xx年下半年至今棚户区改造项目未争取金融机构、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资金、土地供应、税费政策支持。

(三)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分配入住情况

xxxx二期80套,项目总投资1500万元;广厦小区二期174套,项目总投资5200万元;名仕公馆棚户区改造50套,项目总投资1480万元,现已全部竣工验收完毕并安置入住;万宏俪城棚户区改造100套,现已全部建设完工,小区内配套设施完备,正在进行综合竣工验收,争取尽快验收完毕并分配入住。

(一)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情况

1、实现天然气传输扩容。投资6000万元,铺设德州至县城17公里天然气传输管网,建设综合服务站一座,并与县经济开发区和宋门园区完成管网对接,全面实现接通供气,日供气量由原来的4000立方米跃升至10万立方米。

2、三处污水管网工程实现贯通排污。投资1151万元,开工建设长江路东段南侧(泰山道至桑兴河桥)、铁路西北街至104国道、县城南排水渠至桑兴河三处污水管网建设工程,总长度4.5公里,有效解决上述三个区域污水明渠排放问题,20xx余户居民因此受益。

3、老干部乐园建成使用。投资293万元,在原老干部局位置建设占地15亩的街景游园。工程由江苏嘉佳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中标建设。游园建设有水冲式公厕、太极广场、门球场、健身广场、休闲广场,安装庭廊1座、健身器材30余件,种植丁香、油松、北京栾、小龙柏、银杏等常绿植物4500平方米。

4、城区道路畅通工程完成建设。投资287万元,实施钱塘江路东段(太行道至泰山道)翻建工程,道路长度541米,道路宽度15米;投资118万元,实施钱塘江路西段(南立交桥至太行道)罩面工程,道路长度829米,道路宽度15米;投资320万元,实施嘉陵江路(华山道至东外环)罩面工程,道路总长2360米。目前,三处道路工程均已完成铺设并通车。

5、生活垃圾填埋场正常运营。xx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选址在第八砖厂附近窑坑,总投资2798万元,占地200亩,建设规模为日处理生活垃圾140吨,总库容98.74万立方米,设计使用年限16年。工程于20xx年8月份建设完成并试运营,采购挖掘机、压实机等专业作业机械,进一步完善了垃圾填埋场硬件设施,保证了日常垃圾处理作业需要,并在填埋场周边完成了1500米防护林带和场区内绿化种植,确保环境质量达标。截止目前,累计垃圾清运处理量11.8万吨,日平均垃圾处理量为90吨,运行负荷为64.29%,剩余库容为86.9万立方米,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了100%。

(二)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情况

1、实施污水管网建设及清淤工程。投资460万元,开工建设淮河路至桑兴河污水管网建设工程,管网长度765米。投资55万元,实施开发区三条道路(黄河路、嵩山道、嘉陵江路)排水管道清淤工程,管网全长8.5公里。目前,污水管网建设工程与开发区污水管道清淤工程均已全部完成工程预算编制工作,现污水泵站正在建设,管网工程正在进行地上物补偿及前期入场准备工作。

2、全力推进城区集中供热项目。利用xx国能生物发电厂余热实现城区集中采暖供热,项目总投资1.5亿元,年底实现集中供热面积100万平方米。目前,项目已经县规委会批准,国能生物发电厂已与友源供热公司正式签订供用热合同,项目初步设计、首站选址和具体施工方案编制已完成,现正在进行土方工程和管道购置招投标。

3、地表水厂工程进展顺利。县城地表水厂及配套管网工程投资6171万元,选址为海河路北、桑兴河西、祁西村南、国土局北侧,占地64.5亩,建设规模近期(20xx年)为3万立方米/日;远期(20xx年)为6万立方米/日,可满足县城12万人的用水需求。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综合办公楼、反应沉淀池、v型滤池、清水池、送水泵房及变配电室、加氯加药间、工艺厂房等工程,铺设配水管网4215米。工程于20xx年11月份破土动工,20xx年3月份正式启动主体工程建设。目前主体工程清水池、沉淀池、过滤池的基础砼已全部浇筑完毕,现正在绑扎样体钢筋。附属工程的综合办公楼、后勤设施主体即将完工,设备安装单位已进场配合土建工程安装设备预埋件。预计7月底主体工程地下部分全部完工,附属工程的主体全部完工。9月份完成全部土建,开始设备安装。11月份安装完毕,并进入调试阶段。预计20xx年年底工程竣工建成。

(三)投融资体制和机制改革情况

根据省、市政府关于县级投融资平台规范、转型发展的意见,我县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先后四次赴黄骅市城市投资集团公司和xx市建设投资集团公司,就其组织架构、融资工作、项目管理及自主经营等方面进行了考察学习,并参加了中国城市建设及投融资研究中心组织的学习培训,目前我县已完成投融资平台公司转型工作。

央行政策报告篇九

我们国家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也是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分别是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

货币政策由国家中央银行制定并实施,中央银行是一个独立于政府之外,但又是政府的一个机构(政府理财机构),却又不完全听命于政府。中央银行控制着货币的供给,也就是说中央银行在控制着货币供给的水龙头,打开水龙头这个钱就从而流出来,如果拧紧的话,这个钱就收走。水龙头怎样打开的?靠的就是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

1。存款准备金政策

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的机构制定的存款规定,即存款准备金率,强制地要求商业银行等货币存款机构按规定比例上缴法定存款准备金。

当我们把钱存进商业银行的时候,如果法定准备金是10%,假如我们存100块钱,商业银行有90块钱能够贷出去,10块钱要交中央银行;法定准备金是5%的话,商业银行能够贷出95块钱,剩余5块钱务必交中央银行。

这上缴到中央银行的10块钱与5块钱是用来做什么的呢?它是以防商业银行出现信贷危机时。当商业银行不能带给客户所需取回的存款时,商业银行能够向中央银行贷款,所以法定存款准备金就是商业银行上缴到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就成了商业银行的银行。

那么中央银行是如何透过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来调节市场的呢?

如果我们拧紧了水龙头,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比如中央银行觉得经济有点太热了,放的款太多了,要产生通货膨胀,甚至通货膨胀太高了,它准备拧紧水龙头的时候,你们想从5%-10%的时候,或者是10%-15%的时候,如果升了10%,是不是原先带95块钱此刻只能带85块钱了。但是银行已经把钱贷出去了,银行就按照原先的法定准备金率,把钱都已经贷出去了,以前比如有一个亿,我按照这个数已经贷了,一个亿的95%,能够贷多少?九千五百万。你此刻能够贷多少?八千五百万,要收回多少钱?这时你要企业中务必赶快把钱收回来,我务必交中央银行。

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带给放款及创造信用的潜力就下降。因为准备金率提高,货币乘数就变小,从而降低了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创造信用、扩大信用规模的潜力,其结果是社会的银根偏紧,货币供应量减少,利息率提高,投资及社会支出都相应缩减。反之,亦然。

打开水龙头容易,关上难。用这种方式关难,这是十分强烈的手段。等我们哪一天在新闻上在财政新闻上,听到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的时候,这就是十分强烈的措施出现了,银行将处于十分困难的状况,因为钱都贷出去了。所以这个手段不经常使,但是明白,这是一个手段,但是不能经常使。它向下我们一向在向下,很低了。说明这个钱一向超多的向下放。如果这个钱要向上收的状况之下,这时钱已经都放走了,除非银行还没有贷出去,你能够交,如果银行把钱贷出去,等于告诉所有的企业把钱赶快回来,我务必交中央银行。这样的话就会引起十分强烈的手段。只在不得已的状况下才使的。

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十多年来,经历了四次调整,在当时都起到了用心作用——抑制经济过热、物价上涨过快、货币投放过多的状况。目前,中央银行对存款准备金制度改革方向是要逐步恢复存款准备金支付清算和作为货币总量调控工具的功能,改变原先主要功能不在调控货币总量而在发挥集中资金,调整信贷结构的作用。

存款准备金政策具有如下优点:(1)中央银行具有完全的自主权,它是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中最容易实施的手段;(2)存款准备率的变动对货币供应量的作用迅速,一旦确定,各商业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都务必立即执行;(3)准备金制度对所有的商业银行一视同仁,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同样受到影响。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不足之处在于:一是作用过于巨大,其调整对整个经济和社会心理预期的影响都太大,不宜作为中央银行日常调控货币供给的工具,中央银行因此有将准备率固定化的倾向;二是其政策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商业银行超额存款准备的影响。在商业银行有超多超额准备的状况下,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会将超额准备的一部分充作法定准备,而不收缩信贷规模,这就难以实现中央银行减少货币供给的目的。

2。再贴现政策

贴现,是票据持票人在票据到期之前,为获取现款而向银行贴付必须利息的票据转让。再贴现,是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将贴现所获得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作的票据转让。

贴现是商业银行向企业带给资金的一种方式,再贴现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带给资金的一种方式,两者都是以转让有效票据——银行承兑汇票为前提的。

中央银行贴现率,是它一个控制货币供给闸门的一个手段之一,是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的工具就是贴现率。利率是由谁来决定的?在市场经济的过程,利率不是由国家来决定的,也不是由政府来决定的,是由市场来决定的。不是中央银行来决定利率,中央银行不能决定利率?这个利率是由市场来决定,市场经济价格最基本的,就是有一个看不见的手,所有的价格是由供求决定的。

假若中央银行规定贴现率5%,那么商业银行在向中央银行贷款时就要支付中央银行5%的贷款利息,商业银行再向个人或企业外贷时,为了持续利润,商业银行就会以高于中央银行贴现率5%的贷款利率外贷,如6%,如此一来,中央银行根据市场货币需求制定贴现率,再透过商业银行利用市场自动调节商业银行贷款利率。

再贴现业务的主要优点是,它有利于中央银行发挥最后贷款者的作用,并且既能调节货币供给的总量,又调节货币供给的结构。再贴现业务的主要缺点是再贴现业务的主动权在商业银行,而不在中央银行,这就限制中央银行的主动性;再贴现率的调节作用有限。繁荣时期提高再贴现率未必能够抑制商业银行的再贴现需求,因为商业银行的盈利更高;萧条时期降低再贴现率也未必能刺激商业银行的借款需求,因为此时的盈利水平更低。而且再贴现率不能经常调整,否则市场利率的经常波动,会使商业银行无所适从。此外,再贴现业务的最大缺点在于它具有顺经济走势的倾向,繁荣时期的物价上涨使得再贴现票据的金额上升,货币供给增加;萧条时期的物价下跌,又使得再贴现金额下降,货币供给减少。货币政策因此可能在繁荣时期“火上加油”,而在萧条时期“雪上加霜”。

3。公开市场业务

所谓“公开市场业务”(openmarketoperation,也称“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准备金,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货币政策手段。

如当中央银行决定社会上资金过多时,便卖出债券,相应地收回一部分资金;相反,则央行买入债券,直接增加金融机构可用资金的数量。

公开市场业务务必具备以下三个条件,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1)中央银行务必具有强大的、足以干预和控制整个金融市场的金融实力;(2)要有一个发达、完善和全国性的金融市场,证券种类齐全且到达必须规模;(3)务必有其它政策工具的配合。如没有存款准备金制度,就不能透过改变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来影响货币供应量。公开市场业务最大的不足是缺乏这三个条件的国家不能有效地运用这个政策手段;此外,它的收效缓慢,因为国债买卖对货币供给及利率的影响需要必须时间才能缓慢地传导到其它金融市场,影响经济运行。三种工具当中中央银行最常用的是公开市场业务,因为这项政策比较温和,对经济起微调,而法定准备金率和贴现率,都是相对强硬的手段。因此,当我们看到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法定准备金率和贴现率在改变的时候,一般都被看作是宣布货币政策有重大的变化。十分状况之下不怎样使这两种。

狭义与广义货币政策

狭义货币政策

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包括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和外汇政策。

货币政策广义货币政策

指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采取的影响金融变量的一切措施。(包括金融体制改革,也就是规则的改变等)

区别

两者的不一样主要在于后者的政策制定者包括政府及其他有关部门,他们往往影响金融体制中的外生变量,改变游戏规则,如硬性限制信贷规模,信贷方向,开放和开发金融市场。前者则是中央银行在稳定的体制中利用贴现率,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到达改变利率和货币供给量的目标。目前中国实行的是: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用心的财政政策。

作用

央行政策报告篇十

什么是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货币政策目标和货币政策工具。但由于货币政策一经实施,给必然涉及货币政策如何发生作用,如何有效地控制正确的方向,以及能否有效地影响到实际经济生活社会中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问题。

-,投资者入门的好帮手

央行政策报告篇十一

公共政策是目前世界上公共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怎样写公共政策分析的论文?

论文摘要地方立法与地方公共政策统一于地方治理的实践中,因此,认识地方立法与地方公共政策之间的关系不但具有理论意义还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一般来说,地方立法与地方公共政策相辅相成;其中,地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必须符合地方立法的要求;同时,地方公共政策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地方立法的不足,而地方立法亦能从成功的地方公共政策中汲取精华,不断发展。

论文关键词地方治理地方立法地方公共政策

谈及地方公共政策时,从广义角度来讲,地方公共政策由两大方面组成:一方面,地方政府负有使中央政府制定的公共政策在本地区内得以贯彻执行的责任;另一方面,按照中国的现行体制,县级以上的地方政府有权制定本地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决定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民政等重大事项;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从狭义角度来说,地方公共政策则严格限制在地方行政机关对中央政府公共政策的贯彻执行,和决定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重大事项的开展两大方面。因此,认识地方立法与地方公共政策的关系其前提是明确地方公共政策的界限。

本文从地方公共政策的狭义外涵出发,将地方公共政策限定在地方行政权实施的内容内,来讨论地方立法与地方公共政策之关系。

一般来讲,《立法法》第63条第1款、第2款中确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明确了地方立法权的归属和行使的基本品格要求,即地方立法权属于省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较大的市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所有。

因此,在厘清了地方立法权和地方公共政策权的归属后,所谓地方立法与地方公共政策的关系,即主要表现为有地方立法权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同相对应的人民政府之间在公共政策同地方立法之间的关系问题。

一、地方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必须符合地方立法的要求

一般而言,公共政策起源于政治活动,其本质是社会利益分配的手段,为的是消除利益全体在利益寻求、利益分配、利益实现等方面的矛盾状态;而地方立法则是对特定地区内长期形成的定型化的本地区内重要客观现象的确认和规范。地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必须遵行地方立法的要求。因为我们知道,在推进法治化的过程中,“法律永远是主导力量……政策为法律服务,是辅助力量。”

地方公共政策是特定地区的人民政府为了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或实现某一时期、某一方面的任务而做出的政治设计,具有时间上的特定性。因此,自然在稳定性和存续性上都逊于地方立法。在制定地方公共政策的时候,以地方立法为基本指针,注意研究地方立法的内容,保证地方公共政策符合地方立法的要求,从而保证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都符合“法治精神”之要义。

美国法理学大师博登海默的理解:“公共政策这一术语,主要是指尚未被整合进法律中的政府政策和惯例。”因此,地方公共政策的制定必须严格遵行法治要求,做到合理性、合法性兼备。为了实现这一要求,在人民政府制定地方公共政策的时候,就必须仔细研究相关地方立法的具体内容和立法程序,保障地方公共政策与地方立法的统一性。可以说,地方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离不开地方立法的影响,是社会主义法治现代化的现实需要和重要保障。

二、地方公共政策能够弥补地方立法的不足

“我们对事实的相对无知,我们对目标的相对模糊”是人类,也是立法所不能摆脱的困境。可以说,由于人类理性的局限性,我们很难预知现实中可能出现的多种利益冲突,也很难预知这些利益冲突可能发生的各种生活场景,以及在这些生活场景下会涉及哪些大小不等的价值目标。

进一步来说,地方立法是以成文法的形式对特定地区现在和未来的社会生活中所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的一种预测,而社会生活本身却是不断向前发展、变化的。正如梅因所讲:“社会的需要和社会的意见常常或多或少地走在‘法律’的前面,我们可能非常接近地达到它们之间缺口的结合处,但永远存在的趋势是要把这缺口重新打开来。因为法律是稳定的;而我们谈到的社会是前进的,人民幸福的大小,完全取决于缺口缩小的快慢程度。”可以说,地方公共政策的制定便是以不断向前发展的社会为服务对象的。地方公共政策反映了特定时期特定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现实需求,是打开立法与现实缺口的重要方式,通过及时性的地方公共政策的有效介入,弥补地方立法滞后性之不足,服务人民群众,服务社会主义建设。

三、地方立法需要从成功的地方公共政策中汲取营养

地方立法是一种复杂的知识创造活动,需要经过提出法案、审议议案、表决议案和公布法案等非常复杂的程序,因此其修改也往往需要经过几乎同样的繁琐程序。因此,每一次地方立法活动,都是非常严肃的,同时也需要非常认真地研讨,并从成功的地方公共政策中汲取营养,对那些在实践中已经成熟的地方公共政策,也应当及时纳入地方立法的议事日程,仔细探讨,认真论证,对于那些确实符合本地区社会发展根本的地方公共政策应当采取合适的方式吸纳入地方立法中来,服务地方社会建设的大局。

地方立法需要从成功的地方公共政策中汲取营养,不单单体现在地方立法的制定和修改过程中,相反,汲取营养的过程应该是完全开放的,地方立法机关对地方公共政策应该采取持续连贯的态度,关注地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的整个生命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判别地方公共政策的效果,进而选出成功的地方公共政策,为相应的地方立法做好基础准备。

总之,地方立法同地方公共政策,二者相辅相成,是地方治理的统一体。特别是在我国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里,各级人民政府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即其常务委员会的根本宗旨都是“为人民服务”,因此,具体到有立法权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进行地方公共政策制定、执行的地方人民政府,将地方立法同地方公共政策有机结合在一起,各司其职,担忧相互配合,在科学发展观的统一引领下,扎实工作,努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践行地方立法科学化,地方公共政策法治化而不断努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央行政策报告篇十二

中国央行是国家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来稳定金融市场和促进经济的发展。正确解读央行的政策对于我们了解经济动态、把握经济发展的方向具有重要意义。在近期对中国央行的政策进行解读的过程中,我获得了一些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加强宏观调控

中国央行的政策重点是加强宏观调控,调整货币政策的稳定和宽松度,以促进经济的平稳运行。通过适应经济形势的变化,央行积极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稳定金融市场,引导资金流向现实经济,稳定人民币汇率,推动经济平稳发展。对于我们来说,关键是要深入了解央行政策的背景和目标,才能准确地理解政策背后的意图。

第三段:拓宽融资渠道

央行政策还着重拓宽融资渠道,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的融资支持。例如,央行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利率等措施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此外,央行还加大对小微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的支持力度,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引导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等方式,加大对这些企业的金融支持。了解央行政策的拓宽融资渠道的方向和导向,对于企业家来说是一个重要指南,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获取融资支持。

第四段:保持货币稳定

央行在制定政策时,要保持货币的稳定。央行通过稳定货币供给和宏观调控,保持通货膨胀率的稳定,防止通胀或通缩发生。这对于保障人民币的购买力和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央行还要通过利率调控来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了解央行政策对货币稳定的重视,对于我们理解货币政策的相关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第五段:积极应对风险挑战

中国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也要积极应对国内外的风险挑战。比如,当前的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和金融市场动荡都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央行要通过适应经济形势的变化,制定相应的政策来应对风险挑战,并确保经济的平稳运行。我们应该密切关注央行向风险挑战作出的回应,以便及时调整我们的经营战略,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

结束语

通过对中国央行政策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其政策的目标和背景,把握经济发展的方向,应对风险挑战。同时,我们也需要继续关注央行政策的动态,以便及时调整我们的经营和投资策略,为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作为市场参与者和经济发展的一份子,我们应该密切关注央行的政策,不断提高对其政策解读的能力和水平,以适应经济形势的变化及时做出有效的应对。

央行政策报告篇十三

进入大学转眼已经一年多了,对大学的学习,生活,以及教学方式都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也已经熟悉并适应了大学的学习生活。对于每学期必修的《形势与政策》课,我也有很深的感触。虽然它仅仅是两节课,但是对我们大学生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我们了解当前世事,时代的进程,当代经济,文化,教育,政治等各方面,都有莫大的帮助,使我们在学校这个封闭的环境下了解了当前世界上最突出的各方面事件,对我们的开阔眼界,爱国情感教育等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我也了解到《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应从教学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教学实施科学化、多样化两个方面共同进行,以逐步达到《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教学成果,学生的德智体全面教育并重成效。

首先,高校对我们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既是当前需要,也是长远之计。高校应当站在历史的高度,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帮助大学生加深对形势与政策的理解,使大学生分清现象与本质、主流与支流、局部与全局、暂时与长远的关系,让大学生认清形势,明确任务,把握住时代的脉搏,肩负起历史的重任。这才是形势与政策课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学生也会按照教育部课程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在学生中支持《形势与政策教育》课,坚持完善课程教育教学改革,注重师生共同合作,努力探究教育教学方法,增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我们大学生真正从中汲取到精华。

其次,在《形势与政策教育》课上,大家通过老师的讲解,幻灯片的演示,以及影片纪录片的介绍,让我们真正深刻地体会到了当前我国面临的形势的严峻性,给了我们深刻的警惕,深深唤醒了我们的爱国情怀,感慨我们当然大学生身上所肩负的重担,这都是从《形势与政策教育》课上学到,体会到的,可见该课的重要性。

最后,就是本来这种课让我们看到了当代时事的真正面目,是一件很感触,很惊心动魄的事,难免心理会有些压力,所以老师在讲的时候尽量减轻我们的压力,带点幽默的口吻,缓解下气氛。

再者,我觉得学校可以真正给我们创造这种条件,组织我们多去参加这种社会性的实践活动,比如今年09年的国庆志愿者,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我也是其中一员,作为其中一员,我感到十分的荣幸和自豪,尤其是通过**的那一刹那,我感觉自己荣光无比。

我相信,在我们师生,以及学校的支持下,《形势与政策教育》课会改革的越来越好,对我们大学生的教育成效也越来越大,真正使我们成为当代当之无愧的时代新人,做祖国的接班人!

央行政策报告篇十四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地区经济的发展,许多地区政府竞相建设地标建筑和打造形象工程,这些工程建设豪华,投资巨额,但往往却是政府政绩工程的集中体现,很多建筑工程都片面追求高大豪华,政府不惜斥巨资来建设,但却缺乏考虑建设的必要性和公众的意见和需求。

苏州投资45亿元人民币建高度为301.8米的“东方之门”摩天大楼近日因其外形成为网络焦点,很多网友调侃“东方之门”像极了“秋裤”。东方之门是一座建筑高度301.8米、总投资约45亿元人民币的摩天大楼。然而,如此重要的一项工程,却被民众吐槽为“秋裤”,这恐怕也是建筑设计方始料未及的。辽宁抚顺投上亿元建157米高铁圈形建筑。

该建筑名叫“生命之环”,是一座巨型环形城市景观建筑,坐落于辽宁抚顺市沈抚新城。据了解,“生命之环”的平均直径高达157米,相当于50层楼高,整个建筑所用钢材达3000吨。当地官方招投标信息显示,“生命之环”计划投资金额总计过亿元。 而近日有关深圳南山区春花天桥投资20亿元建设堪称豪华天桥的消息引发社会关注。

该天桥最宽接近14米,主梁高度超5米,共设4处梯道、4部手扶电梯及两部垂直电梯,外形酷似盛开的迎春花。有网友表示,春花天桥耗资二十亿元打造而引发舆论一片哗然。这些是当前尚且存在或者正在建造中的地标式建筑,然而在过去十几年间,那些曾经走进我们视线里的地标式建筑却不复存在了。2007年西湖第一高楼被拆,设计寿命100年却仅使用了13年。而2009年曾经的亚洲跨度最大的拱形建筑沈阳夏宫被整体爆破却仅使用了15个春秋。这些地标式建筑都是政府花巨资打造而成,堪称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然而动辄爆破拆除城市地标建筑,这不仅是对纳税人钱物的巨大浪费,更是政府缺乏考虑大众需求,个人偏好和兴趣的集中体现。这些建筑都是斥资亿元打造的,很多都是政府为了凸显自己政绩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很多建筑在其建设之初并没有充分考虑公众的需求和建设的必要性。很多地方政府在建设这些地标式建筑之初是否听证过大多数市民的意见,是否有举行听证会,是否有招标公告公示不得而知。甚至无论公众对各地的地标建筑如何质疑,举例论证也好,公开反对也罢,最后的结果无一例外的就是这些建筑项目工程的顺利动工建设。

综上这些城市地标式建筑工程,这些美其言是为了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打造城市发展品牌和地位,但实质上这些地标式建筑就是典型政绩工程的具体表现。

所谓政绩工程,就是某些领导干部为了个人或小团体的目的和利益,不顾群众需要和当地实际,不惜利用手中权力而弄出的劳民伤财、浮华无效却有可能为自己和小团体标榜政绩的工程。尽管政绩工程由政绩派生而来,但政绩与政绩工程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政绩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党和人民工作的实际成效。而政绩工程,则是在政绩里掺进了个人的虚荣心和政治的功利性成分,甚至被一些人当成邀功升迁的“垫脚砖”,也就是所谓的“形象工程”。

就拿深圳的春花天桥来说,春花天桥的打造就是典型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 位于深南大道与南山大道交会处的春花天桥是2011年深圳大运会前夕投资建设的形象提升工程之一,建设初期被定位为地标性建筑物之一。该天桥最宽接近14米,主梁高度超5米,共设4处梯道、4部手扶电梯及两部垂直电梯,外形酷似盛开的迎春花。该天桥梁架均使用航空级钛合金铝材,顶部全部采用最新光能动太阳板,天花板安装上千个a级l e d灯,四个出入口均配置全自动手扶电梯和垂直电梯,用钢量约3000吨,汇聚深圳最高精尖的制造工艺。有网友表示,春花天桥“耗资二十亿元打造而成”。对此,深圳南山区官方微博澄清表示:春花天桥实际造价约5000万元。然而,让群众质疑的除了工程的造价外,引发群众批评质疑的还有天桥建成后并没达到让人满意的效果。春花天桥长期存在电梯停运、桥面积水、上千led灯晚上不亮等诸多问题。在正式交工使用不到2年的时间内,就出现了13部电梯屡屡停运、雨天桥面积水等质量问题。面对公众的意见和质疑,深圳南山区官方微博同时也承认天桥管理上“目前存在问题”。

春花天桥的建设充分体现了深圳南山区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从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的政策客体出发,我们采用了精英理论对春花天桥这个政绩工程进行分析。

精英理论认为,公众是被动、麻木和信息闭塞的,公众的情感往往被精英们操纵在的股掌之中,公众对精英价值观的影响微乎其微,公众对精英们的决策行为充其量只会有间接的、微小的影响;公共政策更多反映的是精英的兴趣和偏好,而不是公众的要求。在春花天桥的整个决议、建设过程中,政府是政策的主体,而公众是政策的客体。从作为政策客体的公众角度来看:首先,在关于建设春花天桥的通过决议中,公众并没有参与其中,即使连春花天桥的招标公告都无法找到,有的只是一条模糊的中标公告,信息不对称,公众的信息闭塞,无法了解掌握相关事实;其次,春花天桥的真正造价对公众仍旧是个谜,先有南山区官方微博澄清说是5000万元,后却有监理方说是4000万元,政府的政务信息不透明不公开,公众被蒙在鼓里;最后,春花天桥的巨额投资未达到使公众满意的效果,在正式交工使用不到2年的时间内,春花天桥就出现13部电梯屡屡停运、雨天桥面积水等质量问题。 春花天桥作为一项民生工程,理应由作为政策承担者的公众所知、所解、所影响。但是,在春花天桥的整个决策和建设过程中,公众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作用微乎其微。

1、从公众的角度

精英理论认为,在政策过程中,公众完全是被动的,他们的要求及其行动对公共政策不会产生决定作用。在深圳春花天桥事件中,我们首先应该考察当地的公众在天桥修建的事件中是否处于被动,即深圳南山区的民众是否处于被动的状态。因此,先考虑一下天桥修建之初是否召开了听证会。春花天桥被定位为地标性建筑物之一,由政府财政出资修建,事关深圳众多公民的利益,依法应当公开听证。《深圳市行政听证办法》第二条也明确规定,深圳市行政机关作出涉及重大社会公共利益或者自然人、法人以及其他组织重大利益的重大行政决策,适用本法。当初如果没开听证会,即行政决策程序违法;当初如果开了听证会,请公开相关信息,方便进行责任倒查。但是经过调查发现,天桥从无到有、自始至终的整个过程,都缺少民意的沟通。如此重大决策的制定,需用到纳税人大量的钱,而且天桥的修建也会影响周围广大民众的出行,然而政府却连一场听证会也没有召开,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在春花天桥的决策过程中,南山区的民众的确处于被动状态。沟通缺失,民意缺位,公众意见不能有效传达,更没有达成官方与民间的共识,这也为春花天桥建成后引来部分民众不满情绪埋下了伏笔。

2、从政府的角度

精英理论认为,在政策过程中,占统治地位的政治精英们把握政策制定的主动权,公共政策完全由他们来决定,然后由行政官员及其机构加以执行。对于深圳春花天桥,应该说建天桥决策也是由执掌权力的少部分精英,即深圳南山区政府制定的,政府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把握了主动权。其次,我们再来考虑政府为何要花费巨资建造春花天桥。是为了民众的利益着想,还是为了自己的偏好,为了凸显自己的政绩?原本,建造过街天桥的本意首先是为行人过马路提供方便和安全保证,其次才是尽可能地展现外形美观,即首先必须是民心工程,其次才是形象考量。而春花天桥的规划者,从投资建设之初就将其作为形象提升工程定位为地标性建筑物,有意无意地弱化了方便行人通行的原始功能,而网友质疑20亿、官方回应5000万的巨额成本,更让春花天桥沦为名副其实的“政绩工程”的标志。

央行政策报告篇十五

××镇地处永胜县城,是全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全镇辖胜利、灵源、文化、凤鸣、南华、凉水、西南街、东北街8个居委会和兴营、中和、大厂、黎明4个村委会,全镇有农业人口10328户,38693人。

周密安排部署,加强监督检查。按照市、县支农惠农工作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切实增强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把减轻农民负担和惠及农民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坚决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一、支农惠农资金基本情况

(一)发放种粮农民补贴资金元,受益农户9791户;

(二)发放农业生产资料增支综合补贴资金元,受益农户9791户;

(三)发放粮种元。

(四)发放20xx年退耕还林款1086504元。

(五)办理家电下乡补贴1090台(件),发放补贴资金元,办理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394辆,发放补贴资金元。

(六)安居工程配套支出45万元,按每户5000元标准补助,全镇补助90户。

(七)发放抚恤金万元,临时救济款万元,发放农村低保846人,发放资金万元,社保补贴682人。

(八)发放农村独生子女教育奖学金资金万元。

(九)争取现代烟草农业、黎明易地扶贫开发、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水利灌渠、道路硬化等项目资金万元。

(十)教育基础设施投入510万元。

二、支农惠农政策措施落实情况

(一)传统农业稳步发展

20xx年,全镇完成粮食播种面积53622亩,产量达14030吨,其中水稻种植面积5963亩,总产量吨,玉米总产量3708吨。全镇大小牲畜存栏57297(匹、只),肉、奶、蛋总产量3188吨,畜牧业总产值3855万元。

(二)狠抓烤烟产业,促进烤烟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今年××镇被列为省级现代烟草农业试点,全镇上下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稳步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努力实现烤烟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思路,坚持“重心下移、着眼基层、突出服务、加强基础”的烟叶工作要求,以“稳定规模、改善结构、突出特色、提高质量”为工作重点,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烤烟工作会议精神,以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为突破口,以扎实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切实加强领导,认真落实“双控”政策,实现八个100:100基础设施配套,100工场化育苗,100机械化作业,100密集式集约化烘烤,100专业化植保,100建立非烟物质控制体系,100确保四项技术落实到位,100施用高温腐熟农家肥的工作目标。20xx年,全镇烤烟面积落实涉及8个村委会50个村民小组389户,种植面积7317亩(地烟1917亩,田烟5400亩),(其中中和核心区亩,户均种烟亩;兴营核心示范区亩,户均种烟亩)。全镇种烟户户均种烟面积达亩。烤烟收购工作于10月28日结束,共收购烟叶担,超任务完成担,中上等烟叶达担,支付烟农元。其中丰产烟叶担,支付烟农交烟款元,任务指标中上等烟叶均价元/公斤,平均亩产值元,单产达169公斤同比增加28公斤,增长。烟叶收购指标、上等烟叶比例、烟农收入、财政税收、户均收入、均价等六大指标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同时,示范区按照“一基四化”的总体要求,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各个生产环节的同时,突出商品化育苗、机耕、集中连片、规范化移栽、病虫害统防统治、集中烘烤等各项措施,并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真正做到烤烟产业得到发展、农民收入的到增加,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三)后续产业发展势头增强,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截止到20xx年底,全镇已成片种植蓝桉36994亩,实现总产值万元,。桉树产业在××镇逐渐成为除烤烟产业以外的又一项重要产业。同时按照“一村一品一业”的思路,积极培育蔬菜、经济林果、中药材等后续产业,20xx年,全镇共种植冬早蔬菜1365亩,经济林果3927亩,中药材250亩,为促进农民增收,探索新的发展思路,积极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全镇转移输出劳动力1267人,劳务输出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又一重要途径。

(四)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入资金万元,其中市财政补助资金30万元,县财政协调资金万元,社会捐资和群众投工投劳折资万元。实施了长2公里,宽米的新修道路及硬化工程;新建文化活动中心砖木结构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含文化长廊、公厕),活动场所550平方米;完成烤烟种植面积103亩,积极组织引导建立了新农村农民烤烟种植协会。

(五)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拉动经济增长

20xx年,镇党委、政府积极主动的向上级争取资金和项目支持,争取到现代烟草农业、黎明易地扶贫开发、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水利灌渠、道路硬化等项目资金万元。新建和维修水沟共公里,解决和改善了1600亩耕地的灌溉条件,受益人口3500人;投资45万元实施了仙人河人饮项目;投资21万元实施土官坪人饮项目;硬化村组道路公里;新建烤房80座,改造三面光水沟公里;以上项目资金的投入,极大的改善了农田灌溉基础设施条件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实实在在的为群众解决了实际困难,为××镇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扶贫开发全面推进

20xx年,我镇实施了黎明罗降地的易地搬迁安置扶贫开发项目,总投资274万元,其中国债资金200万元,群众投工投劳或自筹74万元,易地搬迁80户400人。项目包括安居工程、公路建设、农田开垦、引水干渠、人畜饮水、输电线路、卫生室、节柴灶和广播电视共九项工程。该项目于20xx年3月中旬启动,镇人民政府认真加强项目资金和工程质量的管理,确保按质按量完成了项目工程,项目工程于今年4月通过验收。同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认真完成了《××镇20xx度第二批省级整村推进项目规划》,目前,黎明村大湾子、耍腊叉两个村小组省级整村推进项目正在实施过程中,项目总投资万元,其中财政投入资金30万元,群众投工投劳和自筹资金万元;项目内容包括公路建设,通电工程,中低产田改造,产业发展等项目,目前项目工程正有序推进。

(七)农村土地流转有序推进

20xx年,在中和、兴营、南华、胜利等居(村)委会进行土地流转1109亩,其中烤烟连片种植150亩,烤烟育苗基地50亩,苗圃基地200亩,花卉、养殖等其他产业550亩,通过土地流转实现了业主和经营者的双赢,促进了产业化发展,规模化经营,推动了现代农业机械和科学技术的规范应用,节约了市场成本,提高了土地产值。

三、加强支农惠农资金的管理

严格按照上级部门对于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的要求进行管理,实行法人代表“一支笔”审批报销制度。建立会计核算制度,专设帐户,专人负责,坚持专款专用,杜绝了将资金挪作他用、浪费,强化了财务审计和监督,严格按财务制度办事,提高了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同时根据县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严格按照专项资金的使用及审批程序进行。对于中央下拨的支农专项资金安排专人负责管理,及时发放,杜绝了人为滞留专项资金的现象发生。为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户手中,按照统一支付和统一管理的原则,由各居(村)上报应补助户数和面积,经农经、民政、计生等部门审核确认,制定兑现方案,并提交镇长办公会通过后,经公开通报、公示确认无误后,由财政统一将资金直接打人到农民“一折通”存折账户。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镇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效地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但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有了新内容和新变化,落实各项政策、防止农民负担反弹的任务仍很艰巨,一些传统的工作方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新变化,直接影响了支农惠农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在“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中,虽然公益性筹资符合有关规定,没有超标,但由于个别项目一次性投入过大,建设资金尚有部分缺口,需要上级部门在农业基础建设项目中给予扶持解决。

五、20xx年工作打算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要对照新形势,把握新要求,采取新措施,超前谋划,创新思路,提高素质,转变作风,扎实工作,做好20xx年的各项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强学习宣传,提高对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工作的认识。继续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的工作制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严格执行农民负担“一票否决制”,防止农民负担反弹,杜绝重大案(事)件的发生。

二是继续落实和完善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制度,把减轻农民负担和惠及农民的各项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通过加强监管、推动改革、健全法制、促进发展,逐步建立健全减支农惠农的长效机制。

三是积极探索治本措施,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从体制上、源头上逐步消除加重农民负担的隐患,建立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发展的稳定投入渠道,进一步完善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制度。

央行政策报告篇十六

第一段:引入央行政策解读的背景和重要性(200字)

近年来,中国央行的政策解读备受关注。作为国家金融体系的核心,央行的政策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然而,央行的政策解读却往往引发市场的猜测和不确定性,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因此,准确解读央行政策成为市场参与者和经济学家们的共同关注点。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和参加专题研讨会,不断学习和思考央行政策解读的方法和技巧。在此,我愿意分享一些我的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解读央行政策的关键要素和方法(250字)

解读央行政策的关键要素主要包括官方文件、讲话和公开市场操作等。其中,官方文件是央行政策解读的重要参考依据。通过仔细研读央行发布的文件,我们能够了解到政策的核心内容和目标。另一方面,央行官员的讲话和市场行为也是政策解读的重要来源。央行官员的讲话往往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和信号,而市场行为则能够给出央行的操作意图。方法上,我认为央行政策解读需要具备坚实的经济基础知识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此外,还需要注重信息的整合和综合分析,通过比较不同的信息来源,找到共同点和矛盾之处,从而准确把握央行政策的意图和影响。

第三段:央行政策解读中的误区和挑战(250字)

在央行政策解读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误区和挑战。首先,政策口径的变化会导致市场对央行政策的解读产生困惑。由于政策调整和经济形势的变化,央行在不同时间段对政策的解读可能会发生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对宏观经济的掌握要及时更新,不断修正和调整自己的解读。其次,信息不对称也是央行政策解读的一大挑战。央行的政策往往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而市场中的各种传言和谣言会进一步加大不确定性,影响解读的准确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保持冷静头脑,仔细甄别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最后,政策解读的困难还在于市场反应的复杂性。央行的政策往往会影响到各种资产价格和市场预期,因此,准确解读央行政策对于及时调整投资策略和风险管理至关重要。

第四段:央行政策解读的意义和应对策略(300字)

央行政策解读的准确性对于市场参与者和经济学家们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准确解读央行政策能够提高投资者的决策效率。央行的政策对于资产价格和市场预期的影响不可忽视,因此,通过准确解读央行政策,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投资机会和风险。其次,央行政策解读对于宏观经济的预测和政策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央行作为国家金融体系的核心机构,其政策往往能够反映出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政策方向。通过准确解读央行政策,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宏观经济的运行规律,为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依据。因此,在解读央行政策时,我们应该注重信息的收集和整合,加强与市场的联系和交流,尽量减少观点的主观性和个人偏见,以提高解读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第五段:结语(200字)

央行政策解读是市场参与者和经济学家们共同关注的焦点。正确解读央行的政策对于市场参与者的决策和风险管理至关重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信息的整合和综合分析,注意政策口径的变化和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困扰,同时,加强与市场的联系和交流,减少主观性和个人偏见的影响。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思考,才能够提高央行政策解读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为市场参与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更有用的参考和决策依据。希望我的经验和体会能够对其他人在央行政策解读的过程中有所启示。

央行政策报告篇十七

为进一步督促强农惠农政策在我县的贯彻落实,更好地促进全县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根据县人大会20xx年监督工作计划,县人大会调研组于11月22日至30日,深入到县直有关部门和部分乡镇,采取听汇报、召开座谈会、实地察看等形式,对我县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调研。

近几年来,随着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全县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为统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出台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确保了各类强农惠农资金落实到位,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一)农村土地政策落实情况

近年来,全县各级政府及农业主管部门严格按照省、市有关文件精神要求,认真开展土地承包证的换发和补发工作。全县14个乡镇(场)、1个园区、158个村委会,1424个村小组,47758户农户,总承包面积亩,其中旱地面积亩。目前,全县共签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合同44144份,占应签合同的;全县共换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33250户,占总农户的70%。调研了解到,我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都是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在农户与农户之间进行口头协商流转,未出现在承包期内违法收回承包地和违法违规征占农村土地等情况,农村土地承包运行总体情况良好,土地承包经营权稳定,为我县农业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强农惠农资金管理使用情况

20xx年以来,全县强农惠农资金总计万元。其中,20xx年万元,实际拨付使用万元,尚有万元地方配套资金未到位;20xx年万元,实际拨付使用万元,地方配套未到位194万元,农村公路资金万元未下拨,结余万元为项目尚未实施;20xx年9月底万元,实际拨付使用万元,结余万元为项目尚未实施)。资金来源:20xx年中央万元,省万元,市万元,县万元;20xx年中央万元,省万元,市万元,县万元;20xx年截止到9月底中央万元,省万元,市万元,县万元。具体分类使用情况为:

1、扶贫开发资金。20xx年安排万元,其中县级配套万元未到位,实际拨付使用万元;20xx年安排万元,除账户结余万元外,其余全部使用到位;20xx年实际拨付使用万元,结余在财政专户万元。

2、粮食直补和综合直补资金。20xx年两项资金共万元,全部发放到位;20xx年两项资金共万元,实际拨付使用万元,结存在县粮食直补专户万元,预留用于廖坊水库移民要求增加粮食直补。通过自查,已将违规资金万元缴入乡财局涉农专户。

3、新农村建设试点直接统筹资金。20xx年万元,20xx年311万元,20xx年9月底万元,均全部使用到位。

4、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资金。20xx年、20xx年分别为万元、万元,均已拨付使用到位,20xx年9月底为356万元,实际拨付使用100万元,结余在财政专户256万元。

5、水稻良种和油菜种植补贴资金。20xx年以来水稻良种补贴资金共万元,油菜种植补贴资金万元,均已全部拨付发放到位。

6、能繁母猪饲养补贴资金。20xx年万元全部拨付发放到位。

7、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资金。20xx年以来共安排资金万元,全部拨付使用到位。

8、农村沼气项目资金。20xx年万元,其中拨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用64万元,拨付农业局实施项目万元,结存财政专户万元;20xx年9月底为112万元,由于项目尚未实施,全部结存在财政专户。

9、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资金。20xx年以来金蓝领工程资金共安排万元,阳光工程培训资金万元,除县配套7万元未到位外,其余全部拨付到位。通过自查,已将违规资金万元缴入乡财局涉农专户。

10、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20xx年、20xx年分别为万元、57万元,全部拨付使用到位。

11、退耕还林补助资金。20xx年下拨退耕还林粮食补助资金840万元和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资金20万元,20xx年下拨退耕还林粮食补助资金258万元,全部拨付到位。以上资金通过自查,已将违规资金万元缴入乡财局涉农专户;20xx年现金补助80万元,20xx年现金补助万元均已拨付使用到位;20xx年9月底种苗补助资金50万元,由于林业部门尚未提供种苗补助方案,全部结存在财政专户。

12、自然灾害救助资金。20xx年、20xx年分别为万元、286万元,其中拨付各乡镇万元,拨付民政局万元,财政专户结存11万元,以上两年资金通过自查,已将违规资金万元缴入乡财局涉农专户;20xx年9月底339万元,实际拨付232万元(通过“一卡通”方式发放119万元),财政专户结存107万元。

13、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资金。20xx年216万元,除省、市、县三级配套万未到位外,其余万元全部拨付使用到位;20xx年353万元,其中省、市、县三级配套194万元未到位,实际拨付使用159万元;20xx年9月底资金为万元,全部拨付至水利局农饮工程专户,已使用万元,专户结余万元。

(三)建立健全落实强农惠农政策配套措施情况

央行政策报告篇十八

日本央行对外发布了3月份货币政策会议的观点总结(上周公布的是1月会议纪要),总结指出,负利率政策促使投资组合调整的效果并没有预期那么大,且所有缺点正在成为现实,并导致公众对经济前景产生焦虑情绪,进而反过来强化了通缩心态。

日内的3月会议观点总结表示,当前日本和海外经济体面临的风险仍倾向于下行,出口和生产疲软,因此这可能影响资本支出,企业资金成本已经降至非常低的.水平,薪资增长疲弱,通胀预期数据亦下滑。

日本央行表示,年初以来市场依然不稳,但预计不会对日本经济造成干扰。财务省代表称正密切关注市场,并参与全球协同行动。

总结称,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消费通胀率仍高于1%的可能性已下降;负利率政策促使投资组合调整的效果并没有预期那么大;负利率政策的所有缺点正在成为现实,例如使市场认为央行正在达到购债极限;负利率政策导致公众对前景产生焦虑情绪,从而强化了通缩心态。

日本央行指出,在3月的货币政策会议上,一位日本央行委员表示,负利率发挥了预期效果。一名委员认为,如有必要,日本央行应当加码刺激。一位日本央行委员认为,低借款成本将有助于推动房地产投资。一位委员认为,市场一旦归于平静,负利率的效果将清晰可见。一位委员认为,取消负利率不是一个选项。

不过,日本央行同时指出,另一位委员则认为,取消负利率更加可取。一位委员认为,在实现物价目标方面依然存在风险。一位委员认为,消费支出一直疲软。一位委员认为,应当灵活地解读2%的通胀目标。一位委员认为,基本薪资上调幅度可能小于2015年。

日本央行最后表示,随着市场开始消化央行采取进一步措施的预期,与市场沟通已变得非常困难。

中金网上周报道,日本央行1月政策会议纪要指出,在此次决定引进负利率政策的会议上,日本央行委员其实备有两个建议:其一是仅扩大资产购买(qqe)计划,其二是同时实施负利率和扩大资产购买(qqe)措施。但经过衡量过后,多数央行委员支持采取负利率政策。

不过,随后的市场表现证明,日银实施负利率之后的效果并不明显,日本国会议员随后批评央行的决策未能提振股价,也没有阻止不受欢迎的日圆升值。

中金网行情中心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09:42,美元兑日元报112.77,涨0.32%。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499911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