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石灰吟课堂小结大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30 06:11:02
实用石灰吟课堂小结大全(15篇)
时间:2023-10-30 06:11:02     小编:念青松

总结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回顾过去,还可以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导。写总结时,我们还应该注意语言的流畅性和条理性,使读者能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相关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石灰吟课堂小结篇一

老师们都精心编写了导学稿,且包含“导学研练评”五个环节,设置合理,条理清楚。特别是初四语文组的导学稿,将每个环节的“导学研练评”突出放大,引起学生关注,设计新颖;数理化的导学稿更注意点击中考,关注课堂的拓展与创新,具有实用性和时效性。课堂上,老师们尽可能多的把时间给学生。语文组的作文专题课,文言文复习课;英语组的.大量巩固单词,多人登台展示;政治组的当堂整理、巩固,组内互助等模式,虽然在听课人觉得比较低年级还有不足之处,但在一直是题海战术、灌灌灌的思想左右的毕业班,老师们要有多么大的勇气?要精心筛选多少题目?要下怎样的决心告诉自己“舍得”,有“舍”才会有“得”?从整个初四“导学互助”的课堂教学,可以看出我校老师素质高,能力强,“课堂控”

修养、潜能是其他学校无法比你的。

试试就有方法、改改就有体会、做下去才有收获。全校上下、全体老师的积极的参与中,我们的课堂变化是潜移默化的,成就是显而易见的。在我们初战告捷的课堂中,是老师们积极参与的结果,学生的思维被调到起来了,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了,我们的课堂能够吸引更多的学生的目光,这就是我们的成功。特别是“史地生”等会考学科的体会犹深。更多的学生在小组的力量下,从开始的被动,到慢慢的参与,是一种团队的合力在引导着他们。

但谁都知道,教育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教学改革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无论造型多么生动,构图多么完整,色彩多么丰富,线条多么流畅,功力多么深厚,却始终不会尽善尽美。有了缺憾,才有了思考;有了缺憾,才有了追求更加完美的动力。

好多老师都没有了“评”的时间,大约少5分钟,即完不成任务,其实是时间没有合理分配,课堂运行速度把握不好,所以导致在有些过程中浪费了时间,最后重要的落实工作没法进行。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需要调控好时间,把握好课堂节奏,让我们的课堂弹奏出更加和谐的音符。

爱默生说:上课决不拖堂---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拖堂要么是准备得太充分,要么是准备得不充分。即使有人同情"拖堂"老师的苦心,也不满意"拖堂"的后果。拖堂是对学生的不尊重,使学生感到无可奈何。老师们不要迁就自己,不要给自己找那么多拖堂的理由,哪怕你是为了学生,也不要拖堂。养成不拖堂的习惯,试试看,你的心情可能都会大好!

学生学习或讨论的时间尽量少提示。其一提示有时是一种干扰,其二学生出错是正常的,教师还应该有意设计让学生出错的环节,解决错误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要巧妙的利用学生的错误组织教学,在课堂上我们需要带领学生展现知识的生成过程,重视学生的思维密度,关注学生的思考、参与度。此时此刻,留余留白显得更为重要。

一句话、一个题、一次回答,都应该及时给与评价。学生回答问起结束了,没有任何评价,摆摆手学生坐下了,一节课心里都在嘀咕,是否老师对我??老师适度的赞扬,中肯的正确答案都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和关注。

我们必须带着一种深刻的思考,一种执着的热情,一种崇高的追求,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导学互助”教改模式中,文峰的今天要靠我们把握,文峰的明天要靠我们去开拓。我们坚信,爱拼才会赢,付出总有回报!

老师们,课改是辛苦的,收获是幸福的,成长是快乐的。让我们在教学改革的征程中携手并肩共同前进,在学习中成长,在反思中提升,祝愿我们的“导学互助”之花满园绽放!

石灰吟课堂小结篇二

3月18日—4月3日,在学校教导处的组织下,我校举行了20xx学年下学期教师课堂教学比赛活动。在此,我代表教导处,向在这次比赛中辛勤工作的评委老师们、年级组长、给予各参赛教师大力支持、指导和帮助的广大老师们表示真诚的感谢,向取得优异成绩的各位参赛教师表示衷心的祝贺。

在前期公开课教学活动的基础上,经过各科组商议推荐,共有三十名优秀的教师分别代表各科组参加本次课堂教学比赛初赛。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进入决赛的老师分别有:语文科组陈惠谦、陈月芬老师;数学科组严均亮、林彩凤老师;英语科组陈素冰、肖金娜老师;政史科组刘卫华老师;理化科组黄丽兴老师;生地科组谭美娟老师;体艺科组古庆良、唐诗老师。比赛历时四周,现已圆满结束。受教导处的委托,现将此次比赛情况做一个简短的小结,以期将比赛取得的成果与大家分享。

赛前,教导处专门制定了《xx学年三角中学教师课堂教学比赛实施方案》,并明确了比赛的指导思想:检验本期以来广大教师学习和运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课堂教学的实施情况,向广大师生充分展现中学教师优良的教学风格,探讨和摸索适合我校中学生特点的课堂教学和训练模式,建设良好的教研氛围,以此推动和提高全校教师研究教学、研究学生、研究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效率的积极性和热情。每位参赛教师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精心准备。比赛过程有序、紧凑,组织严密、规范,通过半个月来的紧张比赛,经过8位评委客观、公正的评价,最终评出了:

一等奖:xx

二等奖:xx

三等奖:xx

以上奖次,充分展现了我校教师过硬的业务素质、严谨的教学态度、突出的教学水平、优良的教学风格。

11位进入决赛的教师无论是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还是课堂实践,我们都感觉到执教者是经过深思熟虑、反复甄别,合理选择现代的教学思想为指导,以创新为宗旨,努力摒弃传统的灌输式的授课方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从结果来看,都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指导学生掌握良好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注重获得知识的过程体验,这样的教学思路,均得到大家的高度认可。例如,陈惠谦、唐诗等老师的课,我们一致认为是好中精品。我有理由相信他们在备课前就有了明确的教学指导思想,而且是很现代,很先进的思想在做指导。

。从教案设计来看,每位参赛教师均能依据考纲要求、教材内容、学生认知水平,精心确定教学目标,问题设计难易适中,教学目标在课堂上都得到了充分体现。都注重了结合课内知识适度发散、联系生活向课外知识延伸,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很有好处。

我们印象比较深的教案有陈惠谦、唐诗和黄丽兴等老师的教案,详细、实用、有拓展、符合我校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有设计意图等。从教学过程设计来看,教师们重视引导、创设情景,有小组合作,有学生思维过程的展现。

学生的参与度是衡量是否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指标,教师能引导、启发学生来获取信息、来思考探究、辨析纠错,使课堂成了可说、可想、可做的学堂,就是一堂成功的课。我做过一些统计,有7位教师一节课提问学生超过15人次。有3位教师课堂提问近20人次。参赛教师能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学习成果,重视对学生的适时鼓励和表扬肯定,使学生在课堂上不时地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在喜悦中较为轻松地完成了课堂学习目标任务。

所有教师都运用了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精美,无论是几何动画效果,还是视频影像效果,无论是把静态展示,还是动画演示,充分体现了学科特点,都恰到好处地辅助了教学,是历次比赛中出现上乘作品最多的一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刘卫华老师所执教的《维护消费者权益》的精彩视频,唐诗老师所执教的《青春舞曲》的影像资料等,都给听课的老师们留下深刻影响。

一大批青年教师具备成为一位优秀教师的基本素质。他们语言清晰,清亮,普通话好,更为可喜的是有的课堂语言非常精准。绝大部分教师课堂上沉着自然、运用自如,在学生中有非常强的亲和力。

石灰吟课堂小结篇三

课前先学:

1、搜集有关于谦的资料(老师也做适当的准备,可以准备一些书面资料)

2、了解石灰的一些知识、石灰的原料,大概的生产过程等。

一、直接揭题

1、我们今天将学习一首古诗:石灰吟(师板书课题)

2、大家知道这是谁的作品吗?简介于谦。

(1)学生自己说一说。

(2)老师做适当小结、概括。

3、释题:

(1)看题目你觉得这是一首写什么的诗吗?

(2)理解“吟”(是一种文体,有赞扬、称颂的意思)

(3)师小结:这也就是一首赞颂(石灰)的诗。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看看到底赞颂了石灰的什么?

二、读准古诗

1、学生自由读一读,老师行间指导。

2、指名试读,老师、学生相机更正、强调。

3、齐读

三、理解诗意、读懂古诗、读好古诗

【1、2句: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1、小组交流

2、师先重点指导“千锤万击”、“烈火焚烧”(主要表现了石灰的制造过程的艰辛、困难重重)

3、指导“等闲”的意思(结合《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或者《满江红》:“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4、学生自由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

5、这两句是赞颂石灰的什么呢?读了这两句诗有何感受呢?(生自由说说)

6、那我们应该如何读这两句诗呢?(指导朗读)

【3、4句: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运用刚才理解诗句的方法,小组来交流一下这两句的意思。

2、学生自由说说,(相机说说这是赞扬石灰的什么?)

3、我们再来读这两句诗(指导读一读)

4、读好整首诗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

(3)小组读——齐读

四、深化古诗,升华情感

1、你觉得作者仅仅是在赞扬石灰吗?(不是)那你觉得他是在写谁呢?(自己)

2、透过这首诗我们一起来推测或者是说去猜想一下作者当时的心情或者他对人生的价值看法(据说写这首时他才7岁)(学生自由说说)

3、这不得不让我们想起了一些人,谁呢?(指名说)

4、这还让我们想起了一些关于生命意义的名言(学生说说)

5、师做小结

五、作业布置

2、读读“千锤万击”“粉骨碎身”等词语,在到其它的诗句中找一找类似的出自诗文的成语。

石灰吟课堂小结篇四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认真落实新教体(20xx)2号、(20xx)5号文件、(20xx)4号明电要求,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探索有效教学模式,不断创新课堂教学,促进常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均衡提高,把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逐步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努力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现将我校的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培训情况做以简单小结。

我校成立了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领导组,由校长牵头带领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市局相关文件精神,领会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精髓,为开展活动做好前期的理论指导。

组长:贾建军

副组长:董向歌

成员:唐会霞史海霞李利平郭占芳董书宏

金保柱唐保成杨守锋张根才

结合上级会议精神,我校安排了如下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培训内容,要求全体教师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同时进行学习反思,每位教师都能积极认真地参加学习,书写学习笔记,认真书写学习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等。

1.新教体(20xx)2号,新郑市教育体育局关于印发《新郑市教育体育局20xx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2.新教体(20xx)5号,新郑市教育体育局关于印发《新郑市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指导意见》的通知。

3.分课型构建教学模式的意义与关键。-----田宝宏

4.观音寺镇中心校关于开展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的意见。

我校要求全体教师在学习培训期间无辜不得缺席,实行会议签到制度,确保学习的整体性和有效性。全体教师在参加培训学习期间无一人次请假。

通过本次的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培训学习,为全体教师实现课堂教学创新,构建“道德”课堂,精心打造“一号工程”,努力让学生实现在共同基础上的个性发展,让教师实现在自我更新上的专业发展,让学校实现在均衡基础上的特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石,我校要以此次培训学习为契机,大力营造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的氛围,引导全体教师积极进行课题立项,认真实践,总结经验,以促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石灰吟课堂小结篇五

为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树立良好的教风及学风,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我校值周领导每日都要进行两次以上的课堂巡查。现将本学期第八周的巡查情况小结如下:

1教师没有迟到空堂、打手机、坐教的情况出现,没有体罚和变相体罚的行为。上课正点到达,很多老师能做到提前候课。师生互动较好,学习主动。在这方面做得最好的老师是李光忠老师。

2学生上课纪律总体很好,基本上没有大声喧哗,秩序混乱的情况。学生都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做,听讲较认真。在这方面做得较好的`是这方面做得最好的是五年级的学生。

1老师授课行为很规范,不接打手机。时刻课堂为重,以学生为主体。没有发现老师有体罚学生的现象,对待调皮学生,老师能耐心教导,细心引导。

2师生的互动较好,气氛活跃,学生的参与热情高。在课堂上积极地使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如李泽玉等老师。

1中个别教师的普通话有待加强,发音不够标准。

2.部分老师的课堂组织教学有待提高,这样才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1.强调普通话的重要性,加强教师普通话学习,努力提高教师的普通话水平。

2.有针对性的加强组织教学,需要提高的老师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并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和提高。学校进行传帮带的工作,让有经验的老教师对新教师的教学进行一对一的深入指导,帮助新教师提高。同时学校也要加强课堂教学的监督工作。

石灰吟课堂小结篇六

第5、6周除去十一长假实际上课7天,本次值周巡查课堂共68节次,总体情况较好,所有老师能遵守课堂常规,不坐教,不迟到早退,不在上课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教学认真,班班通得到了运用。教师工作情绪饱满,学生学习状态良好,教学秩序有条不紊。

1、语数学科教师在推进“五步三查”课堂模式方面作出了一些积极地尝试,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自学、群学、展示、交流环节落到了实处。

2、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辅助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成效。何枝枝老师把学生作业、试卷上做错的题目用手机拍照,利用班班通展示、讲解,有针对性,形象直观。

3、班班通利用率较高的老师有:何枝枝、陈倩倩、刘琼、冯志柏、杨永红等。

2、部分教师运用班班通的`能力还不强,用得也很少,要加强学习,通过同伴互助的方式,提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石灰吟课堂小结篇七

教了十几年的英语,但是在每一次的课堂教学中,我仍不断的在学习与积累着,努力的想使自己的教学走上更完善的道路。努力的在寻找着一条比较系统的,有序的教学方法。这条教学之路能够适应学生,促使他们喜爱英语,不让一人掉队;也能够适应教师,使之踏踏实实,有条不紊的付出并有一定的收获。

在聆听他人的课堂教学与感悟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在英语课堂上,非常关键的就是要让学生多说。不管能力强的、中等的、弱的,只要在课堂上多说,甚至抢着说,这样的学生进步是最大的。分析一下:

1、能说证明他在听。

2、能说证明他在记

3、能说证明他听懂了

所以,在设计课堂教学中,我很重视教学的课前准备,课堂中的言语的激励,提问的设计和课堂组织形式的变化,不止要让一群学生能说,应该是让全班学生都有说的欲望与机会。

我在课堂上从不吝啬自己的微笑和鼓励。有时候还会对他们翘起大拇指,来一句“great”。听得学生心花怒放。他们就再也不会怕开口了。对于有些胆小的学生我会微笑着说“don't be nervous"

最容易让人想到的是提问分层次,有易有难,让强的学生更强,又顾全大局。而这样说,实在太笼统。去思考一节课在一些环节中如何将提问进行分层次才是真正思考的关键。比如:在训练听力时,我对听辩单词这样简单的题目我就叫成绩差的学生回答,而对于比较长的句子我就点中等偏上的学生重复。这样每个学生都会觉得学有所得,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设计对话的环节,我将最主要要学习的句型制作在课件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能力的强弱来根据句型操练对话。短的,只需操练课件中的对话;长的,可以创设一个场景,模拟操练对话。

在每次的课堂教学中,我总会设计有一、两个学生操练的环节,比如:全班的talk about,学生间的dialogue,及操练句型等。因为我觉得课上学生间的交流是很重要的,既可以培养他们大胆说的习惯,也可以培养他们倾听的习惯,一举两得。但在实施中,我发现,能力强的学生喜欢跟能力强的学生操练。这样,能力弱的学生说的兴致也没了,而且更不愿说了。而把强的学生和弱的配在一起,强的又不愿意。于是,我动了好一会儿脑筋,试着让弱的学生加入,先听别人说,再试这和一方一起说。用此方法来调动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英语教学也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在过去的的教学生涯中我取得了一些成绩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仍然有很多值得思考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怎样才能将每一节课的环节设计的更合理,更有条理一些等。当然,在下学期中,我会在实践中解决我在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这些问题,以努力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石灰吟课堂小结篇八

大王庄小学马敏敏

师:一位诗人相传有一天他走到一座石灰窑前,看到煅烧石灰的情景,他深有感触,也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诗,这首诗呀,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师指黑板)

生:(齐读课题)《石灰吟》

师:这位诗人就是明代的——(指向黑板)

生:(齐读)于谦

师:同学们课下已经搜集了于谦的资料,那位同学来简单地说一说你对于谦的了解。生:于谦师一个政治家,是一个思想家,还是一个军事家。

师:你一口气说了这么多,预习的真认真!还有要说的吗?

生:于谦师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名族英雄,他写过许多的诗有《平阳道中》、《咏煤炭》等。

生:见过。

生:石灰。

师:好,让我们再来读课题——

生:石灰吟

师:哪位孩子来给大家读一读这首古诗?

指生读古诗

师:读得非常流畅!孩子们,在读古诗的时候啊,我们一定要读出古诗的韵律和节奏。老师也来读两句,同学们听一听,看像老师这样读,是不是更好些。(师范读前两句)回味一下老师读诗的感觉,同学们也来试一下,开始吧。

生:根据教师的示范,试读古诗。

师:谁来试一试?

指生读

师:还真有点读古诗的味道,相信学了整首诗,你会读的更棒!谁愿意再来试试?指生读

师:老师听出来了,你在非常努力的寻找一种读诗的感觉,非常好孩子!那普普通通的石灰,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能使于谦为它写下这首诗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石灰的形成过程。同学们一边看一边听,看石灰是怎样一步步形成的。(师播放课件,石灰的形成过程)

师:孩子们听完了这段介绍,请同学们静下心来,再来读一读这首诗,看诗中用了哪些词语写出了石灰的形成过程。用笔把它画下来。

生边读边画出相关词语

师:哪位孩子来说一说?你看很多孩子都举起了自信的小手呢!你来!

生:我画的有:千锤万击。

师:是呀,要变成石灰首先要经过千锤万击,还有呢?

生:还有烈火焚烧,还有粉骨碎身

师:老师可没看见你举手啊,你答得非常好呢,请坐。非常会读书,一下子就抓住了关键词。

孩子们呀,要变成石灰首先要经过千锤万击,看这个锤和击用千和万连起来,表示什么?生:表示撞击的次数多。

师:嗯,撞击的次数非常多,你要补充孩子

生:我还认为表示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师:这个孩子感受到了艰难,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了采石灰的困难。

生:我觉得非常的痛苦。

生:石灰对烈火焚烧的态度是“若等闲”。

师:若等闲,你是怎么理解这个若等闲的?

生:看做平平常的事。

师:是呀,把它看做平平常常的事,请你带着你的理解读第二句诗。

生:烈火焚烧若等闲。

师:那是根本不在乎啊孩子,再试试。

生:(加强语气读)烈火焚烧若等闲。

师:老师听出了你的进步,谁再来读一读?

生:烈火焚烧若等闲,(声音较柔和)

师:孩子在有些力度会更好!

生:(较大力度读)烈火风少若等闲。

生:这是一个坚强不息的石灰。

师:是呀你体会到了坚强,还有和他不一样的理解吗?

生:我还体会到了石灰非常顽固。

师:顽固?老师肯定认为你再说顽强对吗?对着你的理解一定能读好前两句诗。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师:还能读得更好,孩子。石灰石是一种坚硬的石头要开采它,非下大力气不可呢!再来试试。

生:(再次试读)

师:老师听出了你的进步,还有那位同学愿意来读,比他读的还好,你来?

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师:朗读中透着顽强。还有吗?我比他读的还好呢,你来。

生:

师:我们一起来到这两句:

生齐读前两句古诗。

师:这首诗你还从哪里感受到了石灰的顽强?

生:我还从粉身碎骨全不怕里体会到了坚强。

师:瞧,他回答问题多么完整,把它弄碎成三个字呢?

生:全不怕。

师:再来

生:粉身碎骨。

师:带着你的理解一定能读好第三句,那位同学来尝试一下?

生:粉骨碎身全不怕。

师:握紧你的拳头再来读。

生:粉骨碎身全不怕。

师:你再来读

生:粉骨碎身全不怕

师:多么无畏得石灰呀!一起来读。

齐读:粉骨碎身全不怕,

师:在我们看来这难以承受的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石灰却是若等闲。为的是什么呀?生:为的是要留清白在人间。

师:从你的感情再来读

生:要留清白在人间

师:真好孩子,朗读中透着坚定。即使粉骨碎身也全不怕,就是为了——

生:要留清白在人间

师:看老师的手势再来度

生:(在教师手势引导下)要留清白在人间。

师:了解了石灰的形成过程,我们心中不由得对石灰产生了怎样的情感?

生:我对石灰产生了一种敬佩的情感。

师:是呀,一种敬佩之情不禁油然生起。同学们就让我们带着想象着石灰所遭受的巨大痛苦和磨难,带着对石灰的敬佩,再来练读这首诗。这次呀,老师的阅读要求提高了,要做到眼中有石灰之形,心中有石灰之情。开始把孩子们。

生:带要求自己进行试读。

师:谁来试一试?

生:读整首古诗

师:多么无畏的石灰呀,谁再来试试?

生:

生:生再次齐读古诗。

师:石灰经历了如此艰辛的历程,就是要在人间留下什么?

生:清白

生:我认为于谦是一个不畏权贵、刚正不阿的人。

师:他提到了刚正不阿,还有和他不一样的意见吗?你来说。

生:我从刚才同学读的这句话中还体会到了他办事铁面无私、清廉爱民。

师:非常的清廉,还有不一样的理解吗?

生:我认为与前还是为官清廉,不畏权贵的人。

师;从哪里感受到他的清廉?

生:我从。。。。。。却从不给王带任何礼品

师:是呀,身居要职却那么的清廉。还有吗?

生;我觉得他是一个办事铁面无私,清廉爱民的人。

师;清廉,那于谦和石灰又有着怎样的相似之处呢?

生:清白。

生:要留清白在人间。

生:读诗。

生:齐读古诗

师:此时此刻,相信同学们已经把这首诗深深地记在心里,那就让我们不内心无限的感动化作最深情的诵读,让我们记住于谦,记住.

生:背诵古诗。

师:读到这里孩子,你认为诗人仅仅是在写石灰吗?其实是在写谁?

生:我觉得他是在写他自己。

师:是呀,是于谦借石灰来表明自己的志向。这种写法呀就是古诗中的托物言志,请同学们把它写在古诗的旁边。(板书:托物言志)

师:表面上看是在写石灰,实际上是诗人也想像石灰那样留下什么?

生:清白。

师:于谦十二岁写下这首诗,而这首诗却成了于谦一生的写照。让我们静静的再来读这个词。生:清白。

师:孩子们,像《石灰吟》这样托物言志的诗有很多,此外古人还擅长用松、竹托物来抒发自己高远的追求,如果去我们学过的《青松》《竹石》,(课件出示《竹石》)谁来读一读?生:读诗。

生:齐读

生:美。

师:同学们猜一猜这是那位书法家写的?

生:

师:你知道是哪位书法家写的?我看见有同学笑了,是的,就是站在你们面前的杨老师写的。只要同学们用心,你也能成为一名小小的书法家。现在请同学们拿起笔来,在老师给同学们发的练字纸上,两种格式上任选一种,来一展身手吧。

生拿练字纸练子。

师:注意写字姿势,身正、肩平、足安。由于时间关系,你的这幅作品留到课下创作好吗?创作完可以交给你的班主任老师,也可以贴在你制作的手抄报上,等让大家一起欣赏好不好?下课!

板书:

石灰吟

明于谦

清白托物言志

石灰吟课堂小结篇九

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要和大家学习一篇关于花的课文,看老师写课题(师板书课题:13.花钟)一起把课题读一读。

生:第13课,花钟。

简评:导入环节将课文首句与课后练习融合在一起,创设情境,将课本资源与教学环节有机融合在一起。

师:很精神!读了课题,你的脑海中产生了怎样的疑问?好,你来。

生1:花钟是什么?

师:哦,花钟是什么?值得思考。你呢?

生2:为什么给他取一个名字叫花钟?

师:你呢,男孩?

生3:花为什么能是花钟呢?

师:哎哟,花和钟是怎么联系在一起,是怎么组成花钟的呢?还有这么多同学有疑问,很好!读书要有疑,这可是个好习惯!来,孩子们,先把小手放下,在心里记下你想问的问题,我们去读读课文,看能不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

简评:开课引导学生依据课题质疑,带着问题朗读课文,这是好习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理解能力。

(一)自由朗读课文

打开语文书52页,放声自己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书吧!(生变成齐读)孩子们,自己读自己的,好吗?(生依旧齐读,师巡视过程中轻声提醒)可以自己读自己的课文吗?不要和别人一起读。

(二)生字词学习

师:孩子们都读得很投入。课文读完了,文中的词语都认识了吗?

生:认识了!

师:来,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这些带生字的词语。

生:(齐读)

师:都会读了,去掉拼音,谁做小老师领着大家读一读?你来领读第一行,其他同学认真听,他读对了,我们就跟着他也读一遍。

生1领读

师:哎哟,“”的平舌音读得很准。第二行,那个女孩。

生2领读

师:不错!第三行,你来吧!

生3领读

师:不错,词语会读了,一起来读读单个的生字,比一比,看谁读得更准确!一起读(师依次出示字卡,生齐读)

简评:生字学习步骤:借助拼音自由拼读——去拼音小老师领读——去拼音单个字认读。先学习词语,再认识巩固生字,这是字不离词。

师:生字也读准了,很好!老师自己在读课文的时候呀,发现有几个句子不容易读好,不知道你们读得怎样,一起来看一看!这是三个长句子,自己先自由的读一读。注意老师的要求:读好句子的停顿,读准多音字,读通句子,自己读自己的。(生自由读句子)

好,谁来读给大家听?你来吧,孩子!你想读哪一句?

生1:第一句。(屏幕出示第一句,生朗读第一句)

师:停顿很不错,句子也读通了。还有谁想读?来,女孩子!

生2:我想读第二句。(屏幕出示第二句,生朗读)

师:孩子,你的声音很动听,句子也读得很流利!但是,在这个句子里有一个多音字(生:结)“结出种子”这个“结”,当它表示长出果实的时候,读第一声“jie”(板书:结jie)跟老师读一遍:结出种子。记住了,再读的时候就不要读错了!还有一句谁想读?来,男孩。

生3:(屏幕出示第三句,生读得不是很顺畅)

师:哎,看清楚。(生继续读)哎哟,这个句子的确有点难读,不急,听老师读一读。(师将手搭在学生肩上,范读)你还能再读读吗?能吗?好!

生3:(再次朗读,不顺畅,师纠正,鼓励:别急)

师:再多读几遍,相信你能读得更好!有进步的孩子!全班一块来把这个句子读一读!

生齐读。

师:以后我们再遇到长句子的时候,就像这样把握好停顿,才能把句子读好,读通。

简评:长句朗读指导与多音字“结”的教学结合在一起,指导学生读好停顿。采取自由练习——展示朗读,相机指导的方式进行。第一、二个同学的朗读直接作为示范,这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学生高强度的注意力吧!当第三个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老师采取鼓励、范读、纠正、鼓励、全班强化的方式指导。

(三)再次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再读课文,有信心比之前读得更好吗?

生:有!

师:很有自信!拿好书,自己再读一遍课文,如果遇到不好读的句子,就像刚才一样,多练一练。注意,要求自己读自己的,不要和别人一起读,能做到吗?(生:能!)好,读书吧!

简评:在赛课中,两次自由朗读全文,可见教师对朗读的重视。学生在第二次朗读中体会成就感,也为下一个环节做好铺垫。

(四)整体感知,解疑

师:孩子们,感觉这一次读书是不是比刚才读得更好了?(生:是)

生1:我刚才想问“花为什么和钟有关系”,现在我明白了花为什么和钟有关系,是因为花开放的时间和钟上的时间一样。

师:哦,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它能表示不同的时间。这是你读懂的。还有吗?

生2:我刚才问的问题是这个课题为什么叫“花钟”,现在我明白了,因为花开放的时间,你看了之后就知道是几点钟。

生3:我本来想问,花钟是什么样子的?现在我读懂了花钟像钟面一样。

师:噢!你知道了花钟是怎么组成的。你呢?

生4:我刚才想问什么是花钟,现在我明白了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是几点钟。

师:花可以表示时间呢!孩子们,真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啊!通过读书,我们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也读懂了课文的内容。

(一)默读课文,圈划句子

师:那么不同的花分别在什么时候开放呢?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看看哪个句子具体写了这个内容,用波浪线把它画下来。(生默读,师巡视指导:这边的孩子动作比较快,有的孩子已经画完了。)你们画了哪个句子?谁来读一读?你画得最快,请你来!

生:(朗读句子)

(二)朗读句子,关注表示时间的词语

师:你们画的也是这个句子吗?拿好书,来,把书本拿起来!我们一块再来读读这个句子,边读边看看课文一共介绍了哪些花开的时间。

(生齐读)

同学们,读了这个句子,我们不难发现,课文一共介绍了九种花开的时间。看大屏幕,我们一起读读这九个表示时间的词语,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你们有什么发现?(生齐读九个表示时间的词语)

谁来说说你的发现是什么?请你,女孩子

生1:我发现了这个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

生2:我发现了这些都是写时间的词语。

师:对呀,这些都是写时间的词语,作者是怎么写的?你呢?

生3:我发现了写时间的词语可以放在前面,也可以放在中间。

生4:“左右”表示大约。

师:是一个大概的时间,是的,作者写时间,有的是正点的时间,有的用了“左右”,表示大概的时间,作者的观察多细致呀!通过观察,作者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这个句子,就是围绕这个内容来写的。

简评:聚焦句子,关注表示时间的词语,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作者写时间的表达特点:一是按时间顺序写,二是有的是正点时间,有的是大概的时间。接着引出作者的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并自然而然明确本段话是围绕这句话展开的。统编版教材第四单元的单元导语中要求训练学生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这样的教学环节用在统编教材也很好,如果再点一下方法就更好了吧!

(三)多种方式表达“花开”

师:同学们,作者写花开,除了写花开的时间词语不同,再看看这个句子,你发现还有写什么的不同?你来说说你的发现。

生:写花开的样子不同。

(男女配合朗读)

师:作者写了九种花开,用了九种不同的说法。孩子们,你们喜欢哪些花开的说法?为什么?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说法,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生同桌交流,师巡视指导)

交流: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生1:我喜欢牵牛花,因为作者写的牵牛花像紫色的小喇叭,写得很生动。(师:所以——)所以我喜欢牵牛花。

师:你觉得这样写花开的方法很生动,所以你喜欢。还有谁是喜欢这个说法的?你还有补充吗?来,你来。

生2:牵牛花像喇叭,(师:所以,怎么样?)所以我喜欢它。(师板书:吹起喇叭)

生3:(朗读比较小声)

师:谁的小喇叭还能吹得更响亮?好,你来,做着动作读一读

生4:(朗读很响亮)

师:你这朵牵牛花可开得真漂亮!都想读对吗?来——

生:(做动作齐读)

简评:这部分的教学步骤:生分享喜欢的句子及原因——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发现这种表达与花开的联系,进一步体会这种表达方式的好处——朗读指导(做动作朗读,指名读——全班读)

交流:睡莲从梦中醒来

生1:我还喜欢睡莲,因为作者用了拟人的写法,写得很美。

师:作者怎么写的?

生1:因为作者写了睡莲从梦中醒来,人也会做梦。

师:那你想一想这朵睡莲做了一个什么梦?

生1:美梦!

师:美梦,是的!那么这朵从美梦中醒来的睡莲一定很舒服,你能读一读睡莲的这个部分吗?(师板书:梦中醒来)就请那个女孩,你来读一读!

生1朗读。

师:嗯,真是一朵美丽的睡莲花!接着交流其他的花!

简评:这部分的步骤相对简单:分享——引导联系生活,感受美梦中醒来的舒服——朗读指导。

生:我喜欢蔷薇花。

师:蔷薇花!

生:因为蔷薇花绽开了笑脸,把句子写得更加生动。

师:哦!作者说蔷薇花绽开了笑脸,其实就是把蔷薇花开的样子展现出来了。(板书:绽开笑脸)孩子们,我们也来绽开自己的笑脸,比一比,谁笑得最甜,最美?都笑得很美!带着这样的表情读一读!(生带着笑脸齐读)接着交流!

简评:步骤相对简单:分享——引导学生展开笑脸,带着表情朗读。

生:我喜欢昙花,因为它也用了拟人句。人也会笑,他把昙花比作了人。

师:作者说它怎么样?——含笑一现。(板书:含笑一现)同学们,谁知道昙花开花的特点?你来说一说。

生:昙花开放的特点是时间很短暂!

师:开的时间很短暂。“含笑一现”中的“一现”说明什么?

生齐答:时间很短。

生:昙花一现。

步骤:分享——拓展昙花开花的特点,学习成语“昙花一现。”

生:我喜欢烟草花,因为作者将烟草花也比喻了人。

师:把它当做人来写,说它怎么样啊?

生:说它从暮色中苏醒。

师:这样的写法很生动,对不对?还有其他的花嘛?

步骤:分享——肯定

生:我喜欢夜来香,它在八点开花,因为八点正是人们散步的时间,让人们来观看它开花。

师:夜来香八点开花,简简单单的四个字,也告诉我们花开了,可是却没有像其他的花一样,用一些词语把它花开的样子具体的写出来。孩子,你们能展开想象,说一说夜来香是怎么开花的吗?也像其他的花一样,用上一些词语说一说。嗯?想到吗?夜来香,说明什么呀?哎哟,你想到了,就请你来说!

生:它开花的时候很香。

简评:学生喜欢夜来香,但是表达方面较平常。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夜来香“香气袭人”的特点,试着换一种方式表达。也许是教师提前预设好,也许是课堂生成。这为最后的仿写做了铺垫。

师:孩子们,有人喜欢月光花的吗?作者怎么写月光花开花呀?说它舒展开——自己的花瓣。我请这一列同学,都是女孩子,起立。没见过月光花是吧?想象一下,现在你们就是那一朵朵美丽的月光花,你们会怎么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呢?做着动作来读一读这个句子!来,一边做动作一边读。

生:边做动作边读。

师:再读一读,动作做得挺美的!

生再次做动作朗读。

师:孩子们,像他们这样,自由地,想怎么开就怎么开,就是——舒展!一块站起来,我们也边做动作,边读写月光花的句子。

全班做动作读句子。

师:多美呀!老师的眼前出现了一大片美丽的月光花,请坐。(板书:舒展花瓣)

简评:月光花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对于这个表达,学生仿佛不太能体会其好处,老师请学生做动作感受“舒展”,再请全班一起做动作朗读。这环节的设计,既体会了词语,也活跃了课堂,让学生动一动,更好地集中精力学习。

生:不是。

师:想象一下,欣然怒放的万寿菊,是怎样的景象?你来说一说。

生1:很激动!

师:很激动!激动是人的心情,花能开得激动吗?花会开得怎么样?

生2:很高兴!

师:很高兴,对呀,欣然怒放。

生3:开得很美丽、

师:还会开得怎样?

生4:愉快。

师:愉快,还有呢?

生5:开得很漂亮。

师:很漂亮!来,一块看一看(ppt出示万寿菊图片)这就是欣然怒放的万寿菊,它的花瓣全打开了,开得多么有活力啊!同学们,读一读,把万寿菊欣然怒放的气势读出来。

指名2生读——全班读。

师:欣然怒放的万寿菊多美啊!(师板书:欣然怒放)

简评:抓住“怒”字展开想象。

师:孩子们,通过想象,我们看到一朵朵美丽的鲜花在我们眼前绽放的样子,想亲眼看看嘛?让我们一起走进花的世界,我们一起边欣赏图片,边接读课文,让我们一起把花的美读出来!

(ppt出示图片,师生配乐接读课文)

简评:在体会句子独特的表达方式之后,此处配乐,看图接读课文,通过美美地朗读积累语言。

生1:很生动。

生2:这样写很具体,把花的样子写出来了。

生3:写了这些花开的时候,非常……

师:非常的?你已经被它吸引得说不出话来了是吗?

好,孩子们,同样写花开,却可以有这么多的表达方法,我们祖国的语言是多么的富于变化,多么的丰富多彩呀!

简评:小结表达特点,分享这种表达方法带给读者的感受。孩子能体会到多样表达的好处之后,会更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方式表达。为后面的仿写做铺垫。

师:孩子们,你们能不能也像课文这样,也来写一写自己喜欢的什么花,用上恰当的词语和说法,把它开花的样子写出来,好吗?从抽屉里拿出我们的快乐小练笔。我们静静的写一写。写的时候,同学们可以用上刚刚学的词语,也可以用平时自己积累的词语。看谁能把花开的样子写出来。

石灰吟课堂小结篇十

一、转变观念,改进方法

1.更新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始终把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做为教学的重心,使教师既要指导学生学习知识,更要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最终落实到学生能力的提高。同时使学生在学习上从听讲向思考转变,从被动接受向主动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能力转变。

2.转变教育观念,老师由“主角”转化为“导演”角色。传统的教学观,一切教育活动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唱“主角”,而学生总是围着教师被动地听讲,机械地接受,成为教学活动的“配角”,严重束缚着学生的自由发展。而自主学习则强调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活动以学生主体发展、自主发展为中心,学生扮演“主角”,而教师要围绕学生如何学会学习,如何主动学习进行筹划,扮演“导演”角色。这一角色的转化是实现学生主体性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

3.实施教法向学法的转化,强调学法指导。教师要在问题设计之下,创设主动参与情境,诱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主动合作,善于合作,培养合作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二、实施目标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果教师缺乏目标意识,或目标不明确,就会使课堂教学处于失控状态,教学任务很难完成。所以教师要认真研究大纲,确立适宜具体的教学目标,才能纲举目张,达到教学目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转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加工,将知识体系编成问题体系,使教学内容转化为问题,创设问题与讨论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形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导致教学效率不高。我们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多种感官来提高学习效果。

石灰吟课堂小结篇十一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这是人们对孔子教学方法的称赞。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也认为,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那么,如何“导”呢?他认为:“一要提问,二要指点。宜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其处提问题,令学生思之,思之不得,即为讲明之。”可见,富有艺术性的提问能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而作为人文学科之一的历史学科,尤其应注重提问的艺术。

1.是由历史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历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它能“经世致用”、“彰往而知来”。若只是简单化、形式化的课堂提问,则不能更好地启发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的总体脉络,多角度、深层次地考察、分析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揭示教材中隐含的知识点和内在联系,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同时,历史教学的功能,诸如思想道德教育,借鉴启发作用、历史唯物主义教育、陶冶情操等,都不能得到很好地发挥。

2.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要成为现代化人才最主要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其思维方式的现代化。要实现上述目的,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采取多维教学法,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智能。而精心设计提问艺术,正是多维教学法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3.符合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征。青少年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相对优势,其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得到发展,并且表现出思维的独创性。他们不仅喜欢探求事物的根源、喜欢怀疑和争论,而且富于想象,常提出一些新的设想、新的见解,并乐于去尝试一些新的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置学生于主体地位,教师处于不断点拨、引导的主导地位。在授课中,不时出现的能够发人深思的问号,能够打开扇扇闭锁着的心扉,使教学中的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处于一种和谐的信息交流之中,这正是教学活动中所必需的最佳心理基础。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的钥匙都毫无异议是问号。”可见,问“是深入的阶梯,是长进的桥梁,是触发的引信,是觉悟的契机”。

教师要按照教学要求,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设计不同思路的问题,使各类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或教师的点拨引导,能获得成功的喜悦。笔者在这方面的实践中,取得了一些经验,现简单谈谈。

1.求异设问,变中求新。同一问题可从不同侧面提出,提出的角度不同,效果往往就不一样。例如,讲授“美国内战”一节时,可提问:“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美国内战有什么历史意义?”但这类问题容易使学生感到厌烦,难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若一反常规地发问:“为什么说美国内战的爆发是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为什么说内战扫清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这个问题学生感到似懂、新鲜有趣,思维的波澜也就因之激起。这样,既使学生认识到了矛盾对立双方的斗争,提高了辩证思维能力,又起到了增强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作用。

2.浅处深问,静中得疑。教材中有些内容,学生似乎一看就懂,处于无疑的境地。若教师从浅处深问,在无疑处激疑,则可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讲授“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一节时,学生对“国民政府的北伐”这一内容似乎极易掌握:既知道北伐的目的、对象,又清楚北伐的经过、结果。从现象上看,仿佛“无疑”。若及时设问:“南京政府的北伐在形式上是北伐战争的继续,但性质则完全不同,这如何理解?既然张作霖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为什么日军还要制造皇姑屯事件?皇姑屯事件和济南惨案的发生,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虽一时答不上来,但可促其思维。这时趁势对其引导,就能使他们排除疑点,深化知识。

3.故设障碍,诱导思维。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在提问时可故意设置障碍。学生虽不能及时回答,但可令其有所发现。例如,在讲授完“王安石变法”这一内容后,可作如下设问:“王安石变法失败了,但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这该如何理解?王安石变法以失败告终,而我们已学过了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他们为什么能成功?通过学习了我国古代的几次著名的改革,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何启示?”这样,学生的思维不断地发散、求异、既保持了思维的活力,又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

4.层层设问,步步深入。教学中有不少难点,需分步骤才能解答清楚。这时提问应由浅入深、环环相扣、逐步引导,以期收到各个击破的效果。经过几步设问,加上教师的进一步点拨、引导,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他们很快就得出有关结论,教学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5.迂回设问,退中求进。有些历史问题较复杂,让学生正面回答,效果不佳;若采用迂回设问的办法,则可达到退中求进的目的。通过设问,经学生归纳、分析、综合,其思维顺利地越过障碍,掌握了历史问题所包含的知识要素。

6.创设矛盾,激起波澜。针对某些特殊的历史问题,可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起学生认识上的矛盾。若能在提问中直接引起对立意见,则其激疑效果是不言而喻的。通过设问,激发学生的积极讨论,让他们在争论中形成统一,在矛盾中获得真理――地理环境虽是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但它不能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为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教师一定要紧紧把握提问这把“金钥匙”,使学生逐渐把学习历史当作一种愉快的求知增能活动,这不仅可以积极地“减轻学生负担”,而且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石灰吟课堂小结篇十二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石灰的特点。

2.联系作者生平,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体会作者“要留清白在人间”志向。

3.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

教学难点:

1、联系作者生平,体会作者的志向。

2、理解“清白”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新课

1、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古诗——石灰吟。(师生共同板书课题,强调“吟”的写法)

2、你知道什么是石灰吗?

3、理解“吟”。(“吟”是诗歌的一种形式)就像我们以前学过的《游子吟》。

4、请同学们把诗句读一读吧!

二、初读古诗,读出节奏

1、自由朗读古诗。

2、这首诗难读吗?指名朗读古诗。

3、指导读出节奏。

三、再读古诗,整体感知诗意。

1、你能读懂这首诗的意思吗?

2、指名回答。

四、感知石灰品质。

1、读了这么多遍,你觉得“吟”在这里还可以怎么理解?(颂、赞等等)

2、你是从哪读出来的呢?

3、让我们一起看一看石灰这不同寻常的经历吧。(图片出示石灰的制作过程。)(师作讲解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千锤万击出深山(千和万红色强调锤和击红色强调)

(1)从这千和万你能感受到什么?锤:敲打。击:撞击。千、万:指撞击的次数多,虚指,不是实指一千一万,是夸张的手法。

(2)这一次又一次的锤子和凿子可是重重地砸在、狠狠地敲在石灰石的身上的啊,再读。

(3)让我们一笔一划地再写一写“锤”和“击”,再一次地感受石灰石所受的磨难吧!(指导书写“锤”和“击”)

过渡:石灰石所受的磨难仅仅是千锤万击吗?(引出烈火焚烧)

烈火焚烧若等闲

(1)石灰石烧制的火焰温度可是1500度啊!指导生再读。

(2)理解“若等闲”。(结合长征中的诗句)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3)看到这个词语,你能想到哪些词语?(从容不迫、泰然自若等等)

(4)师生配合读这一句。

过渡:这千锤万击,烈火焚烧,即使粉骨碎身,石灰畏惧了吗?引读最后两句。

(5)让我们也用一句诗来赞美石灰。(坚强不屈为清白、从容不迫为清白等等)

4、配乐读全诗。

五、初识“托物言志”,理解“清白”。

1、投影“只留清白在人间”。

2、出示资料,生默读,看看你有没有更深的理解。

3、生汇报。(生谈哪一句就带着理解读哪一句)

五、入境诵读

“粉骨碎身全部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此刻,于谦很坦然。他已经无愧于自己,无愧于百姓,无愧于国家,无愧于天地,死亦何惧?他再一次大声地吟诵着——(指名一个大组读)

听到于谦的吟诵,全城的老百姓也大声吟诵着——(指名两个大组读)

于谦走了,全城的老百姓铿锵有力地吟诵着为他送行——(齐读)

六、巩固拓展。

1、诗人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通过对石头不畏“(千锤万击)”和“(烈火焚烧)”,即使“(粉骨碎身)”也要留下“(清白)”石灰的描写,赞颂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廉洁正直)的高尚情操。

2、出示《竹石》、《青松》,利用刚才的方法自学这首诗。

咬住了青山就决不肯放松,根须已经深扎在岩石之中。历经千万次磨炼更加坚韧,任凭你东西南北来的狂风。

厚厚的白雪压在青松之上,青松非但不折腰还直直地挺立在那儿。要想知道青松的高洁吗?那就要等到冰雪消融的时候了。

七、小结。

1、教师小结:就让我们以另外一首诗结束我们的课堂。

2、出示古诗。(《白杨吟》教师创作,千辛万苦立荒原,狂风暴雨若等闲。飞沙走石全不怕,要留正直在人间。)

3、孩子们,让我们也试着写一写这样的诗吧。【设计意图:鼓励激发孩子利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去创作。

石灰吟课堂小结篇十三

   师:诗的作者是谁呢?下面我们打开书,了解一下。 

师:简介作者于谦。请同学们通过课件来认识石灰。 

    师:同学们来读一读诗,注意读准字音,可以读出声音。谁愿意来? 

(指名读) 

师:现在小组的同学一起来交流交流,因为三人行,必有我师。 

        (生小组交流,理解诗中词语意思)

 师:指名学生朗读古诗,注意刚才所提醒的地方。 

【过渡】读古诗不仅要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还要读出诗的节奏。 

(师范读,请学生划出节奏) 

石灰吟 

     (明)于谦 

【过渡】读着读着,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画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些画面吧。 

 师:从这两句你体会出什么?     生:石灰不怕困难的品质。 

师:开采出来的石灰又被运到石灰窑里经受—— 生:烈火焚烧。 

师:可是石灰石对“烈火焚烧”是怎样的态度呢?  生:若等闲。 

(若等闲:好像一件平平常常的事情) (请生翻译一、二两句诗的大体意思) 

师:那么,它害怕什么? 

生:失去清白。(第四句诗:要留清白在人间。)

生:合作交流翻译整首古诗。 

(生自由读) (指名读) (齐读) 

(指名学生读诗) 

(全班同学齐读) 

 作业: 1.做巩固练习 

2.背诵《石灰吟》,理解《石灰吟》的意思

石灰吟课堂小结篇十四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石灰的特点。

2.联系作者生平,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体会作者“要留清白在人间”志向。

3.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

教学难点:

1、联系作者生平,体会作者的志向。

2、理解“清白”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新课

1、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古诗——石灰吟。(师生共同板书课题,强调“吟”的写法)

2、你知道什么是石灰吗?

3、理解“吟”。(“吟”是诗歌的一种形式)就像我们以前学过的《游子吟》。

4、请同学们把诗句读一读吧!

二、初读古诗,读出节奏

1、自由朗读古诗。

2、这首诗难读吗?指名朗读古诗。

3、指导读出节奏。

三、再读古诗,整体感知诗意。

1、你能读懂这首诗的意思吗?

2、指名回答。

四、感知石灰品质。

1、读了这么多遍,你觉得“吟”在这里还可以怎么理解?(颂、赞等等)

2、你是从哪读出来的呢?

3、让我们一起看一看石灰这不同寻常的经历吧。(图片出示石灰的制作过程。)(师作讲解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千锤万击出深山(千和万红色强调锤和击红色强调)

(1)从这千和万你能感受到什么?锤:敲打。击:撞击。千、万:指撞击的次数多,虚指,不是实指一千一万,是夸张的手法。

(2)这一次又一次的锤子和凿子可是重重地砸在、狠狠地敲在石灰石的身上的啊,再读。

(3)让我们一笔一划地再写一写“锤”和“击”,再一次地感受石灰石所受的磨难吧!(指导书写“锤”和“击”)

过渡:石灰石所受的磨难仅仅是千锤万击吗?(引出烈火焚烧)

烈火焚烧若等闲

(1)石灰石烧制的火焰温度可是1500度啊!指导生再读。

(2)理解“若等闲”。(结合长征中的诗句)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3)看到这个词语,你能想到哪些词语?(从容不迫、泰然自若等等)

(4)师生配合读这一句。

过渡:这千锤万击,烈火焚烧,即使粉骨碎身,石灰畏惧了吗?引读最后两句。

(5)让我们也用一句诗来赞美石灰。(坚强不屈为清白、从容不迫为清白等等)

4、配乐读全诗。

五、初识“托物言志”,理解“清白”。

1、投影“只留清白在人间”。

2、出示资料,生默读,看看你有没有更深的理解。

3、生汇报。(生谈哪一句就带着理解读哪一句)

五、入境诵读

“粉骨碎身全部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此刻,于谦很坦然。他已经无愧于自己,无愧于百姓,无愧于国家,无愧于天地,死亦何惧?他再一次大声地吟诵着——(指名一个大组读)

听到于谦的吟诵,全城的老百姓也大声吟诵着——(指名两个大组读)

于谦走了,全城的老百姓铿锵有力地吟诵着为他送行——(齐读)

六、巩固拓展。

1、诗人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通过对石头不畏“(千锤万击)”和“(烈火焚烧)”,即使“(粉骨碎身)”也要留下“(清白)”石灰的描写,赞颂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廉洁正直)的高尚情操。

2、出示《竹石》、《青松》,利用刚才的方法自学这首诗。

咬住了青山就决不肯放松,根须已经深扎在岩石之中。历经千万次磨炼更加坚韧,任凭你东西南北来的狂风。

厚厚的白雪压在青松之上,青松非但不折腰还直直地挺立在那儿。要想知道青松的高洁吗?那就要等到冰雪消融的时候了。

七、小结。

1、教师小结:就让我们以另外一首诗结束我们的课堂。

2、出示古诗。(《白杨吟》教师创作,千辛万苦立荒原,狂风暴雨若等闲。飞沙走石全不怕,要留正直在人间。)

石灰吟课堂小结篇十五

1.理解石灰的形象和特点,体会诗人的崇高品质,并自学《墨梅》。

3.了解诗人的生平与作品,感受诗人的伟大情怀。

3.学会以正确的节奏地诵读这两首古诗,并能根据自己的感悟读出诗歌的韵味。

4.创作诗歌书法作品。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师: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在你学过的古诗中,你最喜欢哪一首?来背诵给我们大伙和台下的老师听听。

生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师:我很想认识一下第一位发言的同学,老师送你几个词语,你是独占鳌头,当仁不让,一马当先,前无古人啊,这节课你的发言是前无古人。

生背诵《出塞》。

师:你虽然是第二个发言的同学,老师却要给你最高的赞许,因为你的朗诵实在是太精彩了。

生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师:巾帼不让须眉啊!

二、新授:

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两首》,先来学习其中的一首古诗,认识一位诗人。

生: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游子吟是一首赞美(母爱)的诗歌,那这个“吟”字就是什么意思呢?

生:吟是吟诵、赞美的意思。

(师板书:赞美)

生:我想知道作者赞美石灰的什么?

师评价:孩子,你真会提问题。在黑板上板书?号。

生:我想知道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石灰?

孩子,你的问题非常的有价值,相机在黑板上写上第二个?号。

看来同学们都有相类似的疑问。是啊,石灰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让五百年前的于谦感动不已从而来吟诵赞美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探究你们想知道的答案。

三、想象画面,读出感悟。

要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还是先从读课文开始吧!请同学们自由读两遍这首诗,注意把诗歌读准确,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把诗读通顺,用笔划分一下诗歌的节奏。开始读吧。

生读诗。

谁来给我们读这首诗。注意读正确,大家还注意听一听他读得节奏。

指名一生读。

指名一生读。

师评价:你读的也是非常的流畅。

老师听出刚才两位同学都是用223的节奏来读这首诗的,我想问问像这样划分节奏的有哪些同学?大部分同学都这样划分的,哦,有不同的声音,老师最爱听不同的意见,你来说说看,你是怎样划分的?按照你的节奏来读一读。

生读。

师:能说说理由吗?

生:我觉得“千锤万击”等都是一个完整的词语,如果把它从中间断下来,好像意思就断掉了。(掌声)

生齐答:第二种。

那好,老师也跃跃欲试,想和同学们一起按照这个节奏来读这首诗,我们合作一下,一起读,老师读诗的前四个字,你们读诗的后三个字。非常棒!调换一下,你们读前四个字,老师读诗的后三个字;还可以这样读:老师读一三两行,同学们读二四两行,一定注意诗的节奏哦。

师评价:合作得非常愉快,谢谢同学们,这样一读,就把诗歌的节奏和韵味读出来了,读诗就变得特别有趣了。

想象画面,读出感悟:

师:于谦笔下的这首诗,简练地展现了石灰的生命历程。诗歌字面的意思相信对于同学们而言并不难懂,但读诗不能仅限于读懂意思,还要能够在脑海里想象出画面。现在再来默默地读上一两遍,闭上眼睛想一想,你的脑海里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呢?可以在与画面对应的诗句旁边写上关键词。默默地读,静静地想吧!

孩子们,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说给老师听一听。再把与你想象的画面相对应的诗句读一读,争取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交流学生交流想象到的画面。

生说画面:埋藏在深山之中的石灰石,被采石工人千锤万击,锤子敲打着这些石头,火光四溅,石灰强忍着这种锥心的痛苦,开始了自己新的旅程。

师评价:孩子,你的想象力真丰富,表达的也很精彩。读一读对应的诗句。

生读:千锤万击出深山。

你为什么强调“千锤万击”呢?

生:我仿佛看见了石灰被千万次地锤击,经历了长途跋涉,好不容易才从深山老林里被开采出来,非常不容易,所以我想重读“千锤万击”。

师:看啊,同学们,这就是读出了自己的感悟,这一句还有人想说说自己准备怎么读的吗?我想听见不同的读法。

生:我觉得诗人在这儿就是在叙述石灰从山里被开采出来的这一件事,就是一种叙述,所以我觉得在这儿读得平淡些就可以了。

师:有道理,敢说!

生:我也认为这儿要读得平淡些,下面的内容很有力,为了体现变化,我觉得读得平淡些。

师:老师听出来了,你的意思是后面你想读得铿锵有力,所以这儿就读得平淡些,以突显这种抑扬顿挫的效果,是吗?恭喜你,都掌握这种技巧了!

生继续说画面:在烈焰腾腾的石灰窑中,石灰被焚烧着,但石灰把这些都当作平平常常的事情。我似乎在听见它大喊道:让烈火来得更猛烈些吧!

孩子,你不仅有思想家的想象力,还有小演讲家的口才,让我来握一握未来的哲学家的手,老师也期待你在课堂上的表现来得更给力一些吧!读一读对应的诗句。

生读:烈火焚烧若等闲。

师:你为什么这么读?

生:虽然是疼痛难忍,但是石灰想到自己要留下清白在人间,这所有的痛苦在石灰眼里都成为平平常常的事了,就像我们在五年级学过的《长征》里面的一样: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山连绵不绝,乌蒙山气势磅礴,都是很难翻越的,但在红军眼里只是平平常常的事。所以在这儿,我也想把它读得平淡些。

师:说得好不好,真不可思议,居然还没有掌声!

(如潮的掌声)

生:我觉得石灰正是因为从深山老林里被开采出来,又面对烈火焚烧的考验,它一定会斗志昂扬,所以我不想读得平淡。

生读:烈火焚烧若等闲。

师:一个读得平淡,一个不想平淡,孩子们就这么去想,就这么来说!

生说想象到的画面:经过烈火焚烧后的石灰,放入水中,水立刻沸腾起来,石灰石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面对这粉身碎骨的考验,石灰是毫不畏惧。

我想这样读:粉骨碎身全不怕。因为我觉得这儿的“全”,不光是指粉骨碎身不怕,连前面的“千锤万击”和“烈火焚烧”都不怕,所以我想强调“全不怕”

师:三人行必有我师,孩子,你的理解比老师强,你太了解石灰了!我都想叫你“石灰王子”了!

(笑声)

生读:要留清白在人间。我觉得石灰的理想就是要把清白留在人间,所以清白两字我要强调一下。在人间,我感觉就是石灰的这种清白遍布人间,范围很广,我想赞扬它。

生:我觉得石灰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它应该很欣慰,所以我想欣慰地读。

师:石灰不惧千锤万击,不怕烈火焚烧,不畏粉身碎骨,那它是为了什么呢?生齐读(要留清白在人间)

师:这就是石灰的信念。

此时此刻,你明白于谦是在赞美石灰的什么了吗?

生:于谦是在赞美石灰即使粉身碎骨,也要把清白留在人间的品质。

师评价:是的,相信同学们都已经把石灰的这种品质深深地镌刻在了心上。(擦去赞美后面的第一个问号。)

四、联系生平,托物言志:

那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石灰呢?《石灰吟》是于谦少年时的誓言,更是于谦一生的写照,如果我们联系作者于谦的一生经历,相信你就会明白诗人为什么要赞美石灰了!

生读。

于谦从小发愤读书,立志为国为民。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烈火的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那年,于谦刚好十二岁。

于谦在他的另一首诗《咏煤炭》中也曾如此写道:“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课件展示)字字句句饱含着的是于谦的拳拳爱国心哪!

师配乐讲述:正统年间,官场贪污成风,进京办事,总要先送白银贿赂上司,只有于谦从来不送礼品。有人劝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甩动他的两只袖子,笑着说:“只有清风。”因为古人的袖子里面是可以装银子的。(课件)还特意写诗《入京》以明志:

指名学生读:手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师范读《石灰吟》(掌声)

一个大组学生读《石灰吟》。

那声音一开始是轻轻的,也许是对当权者还有丝丝恐惧,渐渐地,应和的人越来越多——

两个大组读《石灰吟》。

学生全体齐读《石灰吟》

那声音似乎消失了,但它又没有消失。几百年来,那声音一直留在每个人心中。

石灰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了人间,于谦又把什么留在了你的心中呢?

生:于谦把他从小立志为国为民的志向留在了我心中。

生:于谦一生甘于清贫,不同坏人同流合污的品质留在了我心中。

生:于谦坚贞不屈的品质留在了我心中。

师:于谦的一生如同这首诗一样坦坦荡荡,堪舆日月同辉……后人如此评价于谦(出示课件:有巍巍定难之功,有侃侃立朝之节,有孜孜及民之惠,有徼徼律贪之洁。)

同学们,学到这儿,你知道于谦为什么要赞美石灰了吗?

生:因为于谦和石灰有着相同的品质。

师:是啊,于谦是在借石灰表达自己崇高而远大的志向啊!

指名说意思,相机指导朗读。

师:为什么大自然里面的梅花十分鲜艳,但在王冕的诗里面却是淡淡的墨色呢?

生:因为王冕长期在池边洗毛笔,梅树的茎叶都被染黑了,所以是墨梅。

师:你的说法用时髦的解释就是它属于转基因植物了?(笑声)

生:王冕可能在洗毛笔的时候,墨汁溅在了梅花上面。

师:王冕是文人,应该不会那样像猛张飞一样!其实,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他是诗人王冕在自己的画作上面题写的一首诗,而这幅中国画画得正是梅花,所以才有淡墨痕一说。

生:表达了诗人要像梅花那样,让清香之气在天地间流淌。

师:评价:孩子,朋友易得,知音难求啊,你可真是王冕的知音啊!)

生:我知道王冕不愿意做官,我想这首诗也是表达他不愿意与贪官污吏同流合污的志向。

师: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王冕若是在世,他一定会说:知我者,莫若 啊!

同学们,带着你自己的感悟再来自由地读一遍这首诗吧。

生读诗。

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两首诗,知道了这两首诗都是托物言志的诗,

同学们都学得不错!

五.诗书结合,传承文化。

其实,诗歌与书法往往如影随形,并存于中华文化的长河之中,历代的书家,不乏诗人;诗人也历来有诗书结合的美德。我们来欣赏一些书法作品。这是被誉为“书圣”的王羲之所写的《兰亭序》,这幅作品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这是当代著名书法家田英章的硬笔书法,令人赏心悦目。再看一看,这是谁的作品。知道陈宏斌是谁吗?是的,那就是我,虽然我不是书法家,但我也非常喜爱书法艺术。写得怎么样?能不能给点掌声鼓励一下?好的,老师怕大家不待见,还自带了拉拉队!(大笑声)

看看老师的作品,与我们平时的写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生:我们平时写字是从左往右写,书法作品是从右向左写。

生:正文写完后,后面要写上作者。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从右往左写,落款要与正文错落有致,不宜与正文齐平。今天请同学们完成一幅条幅作品,从两首古诗中任意选择一首,老师刚才提出的几点与平常写字的不同,注意这儿的某某书不要写陈宏斌,而是写上你的大名哦!

学生创作书法作品。(头正、肩平、身直,足安)

六、质疑:很快就要下课了,比对这两首诗,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质疑。

同学们,相信随着你们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你们再读这两首诗时,一定会产生更多的问题,其实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有价值。最后老师想和同学们说一句发自肺腑的话:做你们的老师,幸福指数五颗星!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514524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