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分享是将自己在某个领域积累的经验与他人分享的一种方式。善于观察生活和思考问题,可以为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灵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启发和借鉴。
二年级数学搭一搭二教学设计篇一
1.知识与技能: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正确判断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初步建立图形的位置关系及其变化的表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能判断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方向和格数。
教学难点:学生在方格纸上正确画出平移后的`简单图形。
教学准备:微视频、微练习。
课前准备:1、将《平移与旋转》微视屏发布到班级qq群,请家长督促孩子观看学习。2、根据微视频内容进行学习,并完成微视频练习题。
课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根据微练习1、2、3小题的讲评复习图形的运动—平移。
2、导入语:图形的运动除了前面学的平移,还有一种图形的运动—旋转
3、出示课题:旋转
二、新课学习。
1、在观看微视频,观察图中的物体运动。
2、小组探究:和昨天的知识对比,物体的运动有什么不同
3、小组讨论。
三、提升训练
1、寻找身边的平移和旋转。
孩子们,我们的身边还有那些物体的运动方式是平移?生说。哪些物体的运动方式是旋转?。
2、孩子们找到的可真多呀,老师也找到了一些,你能准确地判断出下列物体的运动方式是平移还是旋转吗?(课件展示)
4、课间小活动。
让学生当小小设计师。拿出准备的学具,线和纽扣。小组合作,设计纽扣的运动方式。
二、课堂作业。
通过学习,谈谈收获。
三、课后作业。
寻找身边的平移与旋转事例,讲给同学们听。
板书设计:
平移与旋转
平移: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方向运动,而本身的方向不发生改变时,这种运动现象就是平移。
旋转:物体或图形绕着同一个点(或同一条直线)转动,这种运动现象是旋转。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二年级数学搭一搭二教学设计篇二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经历数据的调查,收集和整理过程,并能根据数据回答一些问题。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四季的划分,以及自己生日的季节。
1、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2、用方块统计图表示统计结果。
3、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
4、比较、分析、判断,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1、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
2、能对调查的时间做出合理的推断。
1、在小黑板上写出教材的“涂一涂”的格子和“填一填”的表格,以备挂在黑板上使用。
2、日历
一、引入新课。
1、今天是几月几日?有今天过生日的同学吗?
3、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吗?谁来说说?
我想知道班里的同学生日在什么季节?该怎么办呢?
二、玩中学
1、说一说。
说一说你的生日是几月几日?你知道是什么季节吗?
2、分一分。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3、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四季的划分?
3、调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调查同学们的出生季节。
(2)小组交流:怎样收集和整理调查得到的数据?
4、涂一涂。
在统计表格中涂色,整理数据。
5、说一说。
(1)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
(2)夏季和冬季过生日的同学有几名?
(3)如果你们班某个同学的生日你不知道,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哪个季节过生日。
(4)从图中你还能发现什么?
三、全课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统计的作用可大了,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用统计呢?
四、布置作业
1、调查一下你们村里,有多少学生读小学、初中、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大学。
2、一个季度有多少个月?
二年级数学搭一搭二教学设计篇三
认识厘米,体会1厘米的实际意义。
再次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会正确使用刻度尺中的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教学重点: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长度的空间观念。教学准备:
自主探索、小组合作。
直尺,铅笔、数学书。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教室的长度,是吗?
今天呀,奇思和妙想利用咱们所学的知识,也在忙着测量呢?(出示情景)
同学们快看看,奇思妙想在量什么呢?生:课桌
师:今天我们就和奇思妙想一起来研究:课桌有多长(出示课题并板书)
1、活动一:说一说为什么同样的课桌测量的结果不同?
师:同学们奇思妙想是怎样测量的?他们的方法你看懂了吗?同桌说一说!
生1:奇思是用手量的,她量的结果是6拃长。
生2:妙想是用铅笔量的,他量的结果是4支铅笔长。
师:你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同学们她们的课桌都是一样的,为什么量的结果却不同呢?
生:因为用的工具不同,所以结果也不同。
师:同样的桌子,怎样才能使我们测量的结果一样呢?
小组交流,讨论。
2、活动二:认识厘米。
师:看来呀,用不同的东西量,不好交流,因此呢统一测量的工具非常重要,通常呢人们统一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短。(1)认识刻度尺。
师:同学们尺子上都有什么呢?把你的尺子拿出来看一看,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知道的,小组内相互说一说。(师巡视)
师:同学们瞧,陈老师这里也有一把尺子,它是尺子的一部分,快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停留1分钟学生进行观察)——课件出示直尺。
师:谁来说一说,在尺上你们发现什么了?
生:看到尺子上有数字。
师:有哪些数字呢?我们看一下,(用课件演示数字
师:你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cm是表示厘米的意思,是国际上统一的长度单位,当我们在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做单位。
师:谁还想说你看到什么了?生:我看到尺子上有0,
师:嗯,0在尺子的最左端,是吗?那它在尺子上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表示起点。
师:还有什么呢?
生:尺子上还有许多长短不一的直线。
师:你的眼睛真厉害,他发现了尺子上有很多长短不一的小线,我们看看,(课件演示)这长短不一的线叫刻度线。
师总结:同学们可真会观察,在尺子上能找到这么多的小秘密。表扬一下自己。
(2)介绍1厘米。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吗?从刻度0到刻度1中间的长度是几厘米呢?生试说。
指名学生自由说一说。
师:同学们快来看看发现什么了?生回答
师:同学们的意思我明白了,也就是尺子上每一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是吗?(课件演示1厘米的长度)
(3)体会1厘米的长度
师:同学们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请同学们试着用拇指和食指比画一下1厘米的长度?
生相互讨论,并做手势比画。
师:刚才老师看到同学们用手指比画1厘米的长度,有的大约是这么长,有的大约是这么长?究竟1厘米有多长呢?老师给大家每人准备了1段1厘米长的'小棒,请同学们用拇指和食指夹住老师发的小棒,再把小棒轻轻的抽出来,那么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缝隙大约就是1厘米。
师:同桌之间相互比一比,看看你们的1厘米长度一样吗?生回答
(4)生活中什么东西的长大约是1厘米?
师:同学们除了能在尺子上找到1厘米之外,你还能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是2厘米?从哪到哪是3厘米?赶快找一找,和你的同桌说一说。生找,并交流。师:哪个小组愿意汇报。
生1:从0到2之间的长度是2厘米生2:从0到3之间的长度是3厘米
师:同学们通过在尺子上找这几个不同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发现吗?(小组内说一说)
生回答:从0到几就是几厘米。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从0到几就是几厘米,这几厘米就有几个1厘米。
3、活动3:学生测量铅笔的长师:同学们写作业时都会用到什么呢?生:铅笔
师:没错,那你能估一估你的铅笔的长大约是几厘米吗?生回答(2位同学回答)
师:到底是几厘米呢,大家赶快量一量。学生动手量一量。
(这一环节,学生在测量的时,学生可能会出现和书中一样的错误的几种情况,教师组织孩子进行讨论。)
师总结:谁能说一说在测量铅笔的长度时,应该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呢?
我们在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另一端对着几,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板书)
4、活动4:说一说它们这样量对吗?
生:我发现第3副是错的,因为从1开始最后到6,应该是5厘米,从1到6中间有5个大格,应该是5厘米。
5、活动5:量一量,画一画
师:谁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生边说边演示自己是怎样量和画的
师总结:孩子们我们在测量和画线时,要注意什么呀?
引导学生说出:要注意一端要对准尺子的0刻度,并且要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是几厘米长的线就画到尺子上几厘米的地方。
三、挑战新知提升能力
(一)基础练习图
第1题:教师可让学生估计,再组织学生实际测量,通过比较估测与实际测量所得结果的差别,从而修正孩子的估测能力。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师可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
(二)变式练习图
第3题:本题体现了学科整合,既可以学习测量的知识,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第4题:做题时,教师要让生注意到积木的高度不同,组合摆放后就出现了不同的高度,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判断汽车能否从桥下通过的。
(三)拓展练习
第5题:此题是一道拓展题,通过用断尺画线,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货和体会吗?
生:我们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生:还知道了厘米可以用cm来表示
生:直尺上从0到1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每一个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
生:我们在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另一端对着几,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师:同学们回答的真不错,看来我们不但帮助我们学校解决了定做课桌的问题,而且还学到了很多有趣的知识。
二年级数学搭一搭二教学设计篇四
1. 能在现实情境和平面图上辨认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正确使用学过的方位词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2.在确定方向的过程中,能进行认真的观察和积极的思考。
3.能清楚地说明自己观察的结果和思考的过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能主动与他人开展有效的合作与交流,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能正确使用学过的方位词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上课前: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成语?谁来说一说?生踊跃发言。
一、先学探究:
老师知道一个成语:四面八方。
你知道四面是哪四面吗?(东、南、西、北)
出示例题的部分图(人民桥、超市、公园、体育场先不出现)
谁来说一说学校的东、南、西、北面各是什么地方?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出东、南、西、北四个字。
绘制平面图时,我们通常按照什么规定来绘制?(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生答,师指。
“四面八方”中的八方指的是八个方向,还有四个方向是什么呢?想不想了解?今天,我们就进一步学习认识方向。板书课题:认识方向。
二、自主探索,交流共享:
1、教学例题
(出现超市)提问:你知道超市在学校的哪一面吗?(东北面)为什么超市在学校的东北面?(因为超市在学校的东面和北面之间)
谁还会说一说的?
也就是说,东面和北面之间的方向就是(东北)方向。
(出现体育场和人民桥)提问:它们分别在学校的哪一面?
指名答。(学生汇报时,先问一问为什么,再出现“东南”、“西北”和“西南”字,如果学生说出如“北东”、“南西”这样的方向,也要先问一问为什么,然后教师纠正:南面和东面的中间也可以说是南东,但按习惯应该说东南,不说南东。)
在学校的周围有那么多的建筑物,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同桌相互说说它的位置。
三、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2题
在生活中,在陌生的地方,怎样来辨认方向?(看太阳,太阳升起的一方是东面;看北斗七星,有北斗七星的那一面是北面;看指南针)考一考大家有关指南针的知识:指南针的红色一端指向哪?(北面)白色一端指着哪?(南面)
这就是一个指南针的图,你能将指南针上的八个方向填完整吗?打开书p23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名汇报,集体校对。说说是怎么填的。
介绍一些有关指南针的小知识。
小结: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很多文化和辉煌,祖国的未来要靠谁?所以,我们小朋友要从小开始努力,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
2、“想想做做”第3题
讲述:小动物们刚刚参加完了一年一度的春季运动会,现在要回家了你能帮它们找到各自的家吗?在书上连一连。
生独立完成,师巡视并指导。让学生上台指一指。集体校对。
3、“想想做做”第4题
(出现水库及8种水果的图片,水库在中间已贴好,8种水果排列在一边。)有哪些水果?指名答。
这些水果都是种在水库的四周的,你能根据老师的提醒,帮它们找到各自种植
的地方吗?
师:橘子园在水库的南面;葡萄园在水库的东面;樱桃园在水库的东南面;西南面是苹果园;水库的西面是山楂园;桃园在水库的北面;水库的西北面是西瓜园。
梨园就种在水库的这个方向,你知道梨园在水库的哪一面吗?
指名答。
4、“想想做做”第5题
谈话:同学们,我们轻松一下,来玩个游戏,你能很快画出棋子跳到什么地方吗?自己画一画。集体交流。
5、动手做
认识生活中的八个方向
请小朋友们面朝教室的北面站好,并让方向板上的北对着教室的北面。根据老师说的方向, 指一指。
师:教室的东北面、东南面、西北面、西南面。
四、全课总结:
今天学到了哪些知识?在平面图中怎样记住这八个方向?实际生活中怎么辨认这八个方向?
五、课堂作业
六、教后反思
二年级数学搭一搭二教学设计篇五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长度单位已有初步的认识,并且学会了测量,但少数学生对单位之间的换算还不够熟练,有待进一步的巩固与熟练。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学生进一步熟练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画线段。
3、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
4、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1、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学会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一、回顾梳理
这学期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关于米和厘米的知识你知道哪些?
学生小组交流,回答。
二、表象与进率
(1)、1厘米有多长?1米有多长?你能用你的方法表示出它们的长度吗?
学生理解表象与进率,教师积极评价学生的方法。
(2)、1米是多少厘米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活动:演示米和厘米的长度。
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
三、估计与测量
(1)、看书上2条线段,估计一下它们有多长?
学生估计长度并汇报。
(2)、用尺子测量它们的长度,边测量边留心你是怎样测量的?
学生活动。
教师评价学生的测量方法,及时发现出现的错误。
(3)、引导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度。
学生先自己估计。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1米长的线段,再次请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度并测量出黑板的实际长度。
[设计意图]:在形成表象的基础上进行估计与测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无参照物的情况下两次估计并测量黑板的长度,强化对米的长度表象。
四、课堂小结
略。
二年级数学搭一搭二教学设计篇六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倍”的意义,进一步理解等分活动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感知、发展、分析和解决除法问题的能力。
体会“倍”的含义,知道求1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知道“倍”的含义。
一、复习旧知
1、听算
2、看算式编题
3×8=24 28÷4=7
二、学习新知
1、摆小棒认识倍
第一行摆:2根
第二行摆:3个2根。
我们就说第二行小棒的数目是第一行的3倍。
第一行摆:4个圆
第二行摆:8个圆
8里面有(2)个4,
第二行的圆片数目是第一行的圆片数目的(2)倍。
8÷4=2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什么法?(除法)为什么?
一倍数就是每份有几个,倍数就是就是有几个这样的一倍数。也就是平均分,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
三、练习(46页情景图)
1、鹅( )只 松鼠( )只 孔雀( ) 小猴( )小鸟( ) 小鸡( )
2、摆一摆,圈一圈,再填一填。
1)鹅是松鼠的几倍?
2)小鸡的数是松鼠的几倍?
谁是一倍数?求12里面有几个2?
3、说一说。每一题找出总数、一倍数。列式。说明算式的含义。
小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找准一倍数,就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
四、巩固练习
1、老鼠是猫的几倍?(猫是一倍数,就是求8里面有几个4 ,用除法计算。)
蜻蜓是蝴蝶的几倍?(蝴蝶是一倍数,就是求30里面有几个6,用除法计算)
2、淘气的身高是机灵够的身高的几倍?
机灵狗的身高是一倍数,就是求9里面有几个3.用除法计算。
3、天气调查。
晴天的天数是雨天的几倍?(雨天的天数是一倍数。求12里面有几个3)
二年级数学搭一搭二教学设计篇七
1.能在现实情境和平面图上辨认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正确使用学过的方位词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2.在确定方向的过程中,能进行认真的观察和积极的思考。
3.能清楚地说明自己观察的结果和思考的过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能主动与他人开展有效的合作与交流,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能正确使用学过的方位词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上课前: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成语?谁来说一说?生踊跃发言。
一、先学探究:
老师知道一个成语:四面八方。
你知道四面是哪四面吗?(东、南、西、北)
出示例题的部分图(人民桥、超市、公园、体育场先不出现)
谁来说一说学校的东、南、西、北面各是什么地方?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出东、南、西、北四个字。
绘制平面图时,我们通常按照什么规定来绘制?(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生答,师指。
“四面八方”中的八方指的是八个方向,还有四个方向是什么呢?想不想了解?今天,我们就进一步学习认识方向。板书课题:认识方向。
二、自主探索,交流共享:
1、教学例题
(出现超市)提问:你知道超市在学校的哪一面吗?(东北面)为什么超市在学校的东北面?(因为超市在学校的东面和北面之间)
谁还会说一说的?
也就是说,东面和北面之间的方向就是(东北)方向。
(出现体育场和人民桥)提问:它们分别在学校的哪一面?
指名答。(学生汇报时,先问一问为什么,再出现“东南”、“西北”和“西南”字,如果学生说出如“北东”、“南西”这样的方向,也要先问一问为什么,然后教师纠正:南面和东面的中间也可以说是南东,但按习惯应该说东南,不说南东。)
在学校的周围有那么多的建筑物,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同桌相互说说它的位置。
三、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2题
在生活中,在陌生的地方,怎样来辨认方向?(看太阳,太阳升起的.一方是东面;看北斗七星,有北斗七星的那一面是北面;看指南针)考一考大家有关指南针的知识:指南针的红色一端指向哪?(北面)白色一端指着哪?(南面)
这就是一个指南针的图,你能将指南针上的八个方向填完整吗?打开书p23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名汇报,集体校对。说说是怎么填的。
介绍一些有关指南针的小知识。
小结: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很多文化和辉煌,祖国的未来要靠谁?所以,我们小朋友要从小开始努力,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
2、“想想做做”第3题
讲述:小动物们刚刚参加完了一年一度的春季运动会,现在要回家了你能帮它们找到各自的家吗?在书上连一连。
生独立完成,师巡视并指导。让学生上台指一指。集体校对。
3、“想想做做”第4题
(出现水库及8种水果的图片,水库在中间已贴好,8种水果排列在一边。)有哪些水果?指名答。
这些水果都是种在水库的四周的,你能根据老师的提醒,帮它们找到各自种植
的地方吗?
师:橘子园在水库的南面;葡萄园在水库的东面;樱桃园在水库的东南面;西南面是苹果园;水库的西面是山楂园;桃园在水库的北面;水库的西北面是西瓜园。
梨园就种在水库的这个方向,你知道梨园在水库的哪一面吗?
指名答。
4、“想想做做”第5题
谈话:同学们,我们轻松一下,来玩个游戏,你能很快画出棋子跳到什么地方吗?自己画一画。集体交流。
5、动手做
认识生活中的八个方向
请小朋友们面朝教室的北面站好,并让方向板上的北对着教室的北面。根据老师说的方向,指一指。
师:教室的东北面、东南面、西北面、西南面。
四、全课总结:
今天学到了哪些知识?在平面图中怎样记住这八个方向?实际生活中怎么辨认这八个方向?
五、课堂作业
六、教后反思
二年级数学搭一搭二教学设计篇八
1.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学会数据的调查、收集和整理,并根据数据回答问题。
2.进一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并乐于与同伴交流。
3.知道四季的划分,以及自己的生日在哪一季节。
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对统计活动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所以,本课侧重于学生对过程的评价与体验,并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为主,让学生亲身经历收集数据、整理表格的过程,在发展统计观念的同时,提高比较、分析、推理、交流的能力。本课设计重在让学生体验,让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听一听,说一说,分一分”,寓学于玩。本课的特色在于让学生近距离地感受生活,学会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在实践性的活动中应用知识。
本校是广东省珠海市市一级小学,电教等教学设备较齐全,学生大部分都为本市生源,也有小部分外地来的插班生,学生的生活条件较好。
(一)情境引入
师:老师今天带来一张生日贺卡,大家猜猜是送给谁的?
(二)玩中学
1.同学们,你们都知道自己生日是几月几日吗?知道它在什么季节吗?
(启发学生回忆当时是穿什么衣服,景色如何?来说明自己的生日是什么季节。)
2.(放一段乐曲,大家听一听)你觉得这段乐曲描绘的是哪个季节?为什么?
4.如果要用四种不同的颜色分别表示一年四季,你会怎么选择?为什么?
5.(用绿、红、黄、白四种颜色分别象征春、夏、秋、冬四季)每个学生向小组长要一张有色的卡片,表示自己生日的季节。
6.要调查班里同学的生日在什么季节,说说你想怎样调查?(小组先商量出一个好办法,向全班汇报、交流。)
7.让大家都把象征自己生日季节的卡片分别贴在黑板上春、夏、秋、冬四个字的周围,一起数一数。(老师逐一把得到的数据填入统计表。)
8.根据统计表,请学生在格子里涂色(课本第90页),独立完成统计图。
9.小组讨论,说一说:
(1)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
(2)夏季和冬季过生日的同学共有几名?
(3)如果今天恰好有一个同学没有来,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哪个季节过生日。
(4)从图中你还能发现什么?
10.针对(3)(4)两个问题,进行全班讨论、交流。
(三)做中学
游戏:勤劳的小蜜蜂。
师:假如你们是勤劳的小蜜蜂,盒子里面有黄花、蓝花和红花各一朵。
1.每次摸出一朵花,在下表记录结果后,把花放回盒子。
2.整理上表的数据,涂色,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黄色蓝色红色
次数123456789101112颜色
3.说一说。
(1)___拿出的次数最多。
(2)黄花和白花一共摸出来了_________次。
(3)如果再摸一次,你猜它会是_________花。
(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全过程。)
(四)课后小调查
调查你们学习小组同学的爸爸妈妈每天工作(劳动)多长时间。
工作时间不到6时6至8时超过8时爸爸人数妈妈人数
〖案例点评〗
1.本课创设“生日”“勤劳的小蜜蜂”等富有童趣的情境,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较高。
2.本课侧重于学生对过程的评价与体验,并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为主,让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听一听,说一说,分一分”寓学于玩。
3.让学生近距离地感受生活,学会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在实践性的活动中应用知识。
二年级数学搭一搭二教学设计篇九
1、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竖式的简便写法。
2、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计算细心,书写整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计算连加、连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问题。
出示26页“摘西瓜”的情境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画面,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教学例1
(1)引导学生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2)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写在练习本上) 指名学生回答,师板书:28+34+23=
(3)学生讨论:你是怎样计算这道题的?同桌互相说说计算方法,然后在练习本上算出来。
(4)引导学生按照运算顺序,分步列两个竖式计算。
(5)指名学生板书:
28 62
+34 +23
------ --------
62 85
(6)师:为了写起来方便,可以把两个竖式连写,边说边板书:
28
+34
------
62
+23
------
85
(7)引导学生写明答案和单位,让学生分析一下这种写法和原来的写法有什么不同,简便在什么地方。
(8)课件出示:练习:让学生完成26页做一做,
46+25+17=
要求学生用竖式计算。订正。
2、教学例2。
(1)测试课本27页“运西瓜”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3)师:为什么这样列式?
(4)师:你是怎样计算这道题的?请写在练习本上
(引导学生根据连加的竖式写法类推出连减的竖式写法)
(5)展示学生的连减竖式
师:除了这个竖式写法,还有不同的写法吗?
如果学生想不出来,引导学生看书本27页小男孩的算法和写法:
(7)学生回答(师引导学生还可以用另一种方法;先算一共运走多少个?再算还剩多少个?)
(9)把例1例2进行对比,让学生发现算式的特点(连加连减),并板书课题。
(10)练习:27页做一做第1题
54+20+16=
三、实践运用、拓展思维。
练习五第1题,车上原来有67人,现在有多少人?
试一试
填一填,跳绳比赛,
(1)前两次比赛结束时,小聪共跳 下,小明共跳
下,小亮共跳 下。
(2)第三次比赛,小聪跳 下,小明跳 下。
(3)小亮获得第二名,他三次跳的总数可能是多少?
他第三次可能跳了多少下?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学生畅谈,师小结。
知识应用:把每一横行、每一竖行和每一斜行的三个数加起来。
附:板书设计: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二)
1、掌握连加、连减笔算的竖式书写格式,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认真计算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连加、连减竖式计算格式。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连加、连减式题。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出示南瓜图问:你们看这是什么?(南瓜地)你们想不想去南瓜地里帮助农民伯伯摘大南瓜呢?(想)如果想要去帮助他们,就得先通过农民伯伯的小小测验。
一、引入旧知、沟通联系
30+2+7= 15-7-8=
提问其中两道题“你是怎么算的?”
师:也就是这些题我们都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算的。你们可真棒。
今天我们继续研究连加连减的计算题, 板书本课课题:连加、连减
二、情境引入 学习新知
看来同学们对以前的知识掌握的真是不错,都顺利的通过了农民伯伯的测验,下面我们就到南瓜地里去看看吧!
(一)连加
1、出示书第27页情景图
师:你从图上看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第一组摘了 28 个西瓜,第二组摘了 34 个西瓜,第三组摘了 22 个西瓜。
师:那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师:请你把信息和问题完整的读一遍。
3、师:同学们,要求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大南瓜?我们应该怎么想?
生:要求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南瓜,就是把三个组同学们摘得南瓜合起来。
4、列式计算
师:这道题怎样列算式。
学生口述后教师板书: 28+34+22=
5、你先来估一估这三个组大约一共摘了多少个大南瓜?
谁估计得更准确一些呢?让我们来验证一下。
6 、组织学生讨论:
师:那到底怎样准确的计算这道题呢?请同学们同位俩先商量商量,然后生说教师板书:
9、师:这里三种笔算竖式哪种更好一些?好在哪里?
学生分组讨论,师小结:这种把算式连起来写的方法,不仅可以少写一个“62”,比较简便,同时可以避免计算过程中抄错数,使计算正确、迅速。这种简便写法(板书:简便写法)的竖式,更方便。
10、师:那大家看,为什么这个简便写法,可以把这里的两个竖式合起来呢?
(因为 62是第一步算出的和又是第二步的加数,所以可以这样写。)
11、师:谁再来说一说,这道题是怎样用竖式计算的。
12、师:请同学们,都试着用简便写法的竖式算一算,做在练习本上。
13、师:同学们,这个结果与你的估算结果接近吗?
大家的估算能力可真强。
14、师:为了检查你们刚才学习新知识的情况怎样,老师给你们出了一道题。
出示练习题: 笔算 46+25+17=
选择不同的竖式展台展示,生讲解。
15、师:摘完大南瓜,我们下一步该做什么了?
生:运南瓜。
师:好下面我就去南瓜地里运南瓜。
(二)出示运南瓜情境图
引导学生分析条件和问题
师:这个图又告诉我们什么数学信息呢??
生:共有 84 个大南瓜,李大爷运走了 40 个,王叔叔运走了 26 个。
师:数学问题呢? 生:还剩多少个?
自己完整的读一遍。
师:这道题你会解决吗?
自己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并用刚才计算连加的笔算方法来计算这道题。
学生尝试计算。 找一生板书竖式在黑板上,讲解。
师:谁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生1:我们可以先算一共运走了多少个西瓜,再用总数减去运走的总数也可以算出还剩多少个西瓜。
师:你们的想法都不错,你们真棒!
师:下面我们再来检验一个你刚才学的怎么样?请看这道题。
三、巩固练习
1 、师:我们学校数学小诊所来了三个小朋友,你们能帮助他们诊断一下吗?(出示课件)指名生说,师总结。
2 、请同学们一组同学做一道题。
54+20+16= 72-6-40=
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习的高兴吗?那么你有哪些收获呢?
多指名学生说一说。老师也有收获,出示课件,让学生读一读。 好了,同学们,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二年级数学搭一搭二教学设计篇十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有多少个点子”,即课本第16、17页的内容。
1、能根据具体情境和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
2、进一步巩固简洁的含义,知道乘法与加法的关系,能根据情境图写出乘法算式。
3、引导学生盛情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类推和迁移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1、教学重点:会用简洁解决简单问题,加深对乘法的理解。
2、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具准备:点子图、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同学们,你们猜一猜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和笑笑现在在做什么呢?你们想知道吗?那就让我们快去看一看吧。(出示情境图)
谁来说一说他们在做什么呢?(学生交流说一说)
那我们这节课就和淘气、笑笑一起玩一玩吧。(析书课题:有多少个点子)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根据图形写出简洁算式。
(1)让学生进一步说一就淘气和笑笑摆的点子图,以及如何根据点子图列出算式的。
(2)师摆一个点子图,让学生根据点子图列出算式。
师:我这里了有一个点子图,你知道图中有多少个点子吗?应该怎样列式呢?(课件出示点子图)
a、学生独立思考,有困难的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b、全班汇报交流:
生1:5+5+5=15
生2:5×3=15或3×5=15
师:你能解释下你列出的乘法算式吗?
学生汇报时适时的进行引导。
2、根据乘法算式写出图形的不同表示方法。
师:刚才同学们熟练地帮老师数出了点子图上点子的数量,谢谢你们。老师这里还有一个疑问,不知道你们还大愿不愿帮老师这个忙吗?老师这里有一个乘法算式,你们能在点子图上表示出这个算式吗?(出示:4×7)那就让我们快开始吧。,线段不能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
(1)学生独立思考。
(2)组内交流想法。
(3)全班汇报交流。
3、小结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圈一圈,在图上用两种方法表示3×8。
(1)独立在点子图上圈画。
(2)全班汇报、展示。
2、课后练一练第1题。
(1)独立完成。
(2)交流展示,全班订正。
3、课后练一练第2题。
组内完成,教师巡视。
(四)回顾整理。
1、家有什么收获?
2、在这节课上的表示怎么样呢?组内相互评价一下吧。
有多少个点子
5+5+5=15
5×3=15或3×5=15
二年级数学搭一搭二教学设计篇十一
1.通过平均分小棒的活动,沟通平均分小棒的操作过;
2.通过沟通平均分小棒的操作、列除法横式、书写除;
3.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数学的严谨性,;
教学重点: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以及理解除法竖式中每;
一、复习旧知;
1.出示题目,明确题意;
2.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3.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沟通符号表征、图形表征、语言表征三者之间的.关系,体会同一件事可以有不同的表征形式,但含义是相同的。)
二、根据平均分的操作理解除法竖式的写法,明确竖式中各数的含义
1.整体感知写法
2.沟通平均分操作与书写除法竖式之间的关系,理解竖式中每一个数的含义
(1)建立联系。
(2)沟通关系。
3.回顾对比,理清写法
4.尝试练习,进行巩固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如下问题。
(1)这个除法竖式的意思你读懂了吗?
(2)竖式中两个16表示的意思相同吗?它们分别表示什么?
(3)你发现这道题和刚才的题目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4)分完后没有剩余的时候,我们怎样表示?
5.巩固表内除法竖式
三、对比反思,总结全课,积累经验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数学搭一搭二教学设计篇十二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等活动,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2.能借助文字、连线等方式整理信息,强化符号意识,并按一定的方法进行推理。3.在简单推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
4.感受推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能借助文字、连线、表格等方式整理信息,并按一定的方法进行推理。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初步的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及数学表达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 1.游戏:糖果在哪只手。(1)“瞎”猜。
师:同学们认识我吗?(不认识)我姓缪,大家可以叫我缪老师,那咱们今天是第一次见面,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点“见面礼”,它们就藏在这两个盒子里,猜猜是什么。
(学生乱猜)(“肯定”这个词你们觉得妥不妥?“可能”“应该”这个词用得真好!)(2)“犹豫”猜。
生:红色是糖果,蓝色是橡皮。师:这是你的想法。
生:蓝色是橡皮,红色是糖果。师:你的想法又不同了。
生:一个盒子里装着橡皮和糖果,另一个里面没有。
师:也有可能。刚才说了三种情况,但还是不能确定,怎么办?(3)“确定”猜。
师:再提示一下:红色盒子里不是橡皮。生:红色盒子里是糖果,蓝色盒子里是橡皮。师:恭喜你,猜对了,糖果和橡皮就送给你!2.揭题。
刚才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提示,判断出来橡皮和糖果分别在哪个盒子里。像这样根据已经知道的信息,慢慢推出结论的过程,在数学上称为推理。(板书:推理)
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来进行一些简单的推理。
(二)探索新知
师:这3本书你认识吗?(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
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把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师:解答了吗?现在请和同桌说说你的答案,还要特别说说你是怎么推理出来的,开始!
师:我们集体交流的时间到!
现在,请其他同学放下手中的纸和笔,认真地看,仔细地听,我们要听出这位同学的智慧。
生:小红说:她拿的是语文书,小丽说:她拿的不是数学书,那她拿的就是品德书,小刚拿的就是数学书。
师:恩,说的真好!给他点掌声!那么你是怎样记录这个推理结果的呢?(小丽拿的是品德与生活,小刚拿的是数学书。)
哦,直接用文字记录,还有这样的同学吗?你们真不错,都是推理小能手。
有不同的方法的吗?请这位同学来跟我们分享他的思考过程。
师:你也是先确定小红吗?生:是的。师:所以把小红和语文连起来。
师:然后呢?(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所以我把小丽和品德连起来。剩下的小刚拿的就是数学书。)
大家发现了吗?他们的思考方式是一样的,但是连线这种记录方式更简单、清晰。这样记录的同学还有吗,请举手。你们是一个推理高手!老师喜欢你们在数学课堂上把复杂简单化。
表格法:
老师这儿还有种方法,你想知道吗?
我们先画好一个表格,然后在里面写好有哪几个人(小红、小丽、小刚),哪3本书(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
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在语文书这里打钩,所以她拿的不可能是数学和品德,这里打叉,而小丽和小刚也不可能拿语文书,在这里打叉。看,通过一条数学信息我们能知道这么多。谁愿意上来当当小老师给大家讲解下第二条数学信息呢? 你真勇敢!我们给他一点鼓励!
生:小丽拿的不是数学,我们可以在这里打叉,语文也打叉了,那么小丽拿的就是品德与生活。小刚拿的就不可能是品德书,所以小刚拿的是数学书。
师:说得好不好!我们再次给他掌声!
可能现在我们还感觉不到表格法的优点,但在数据比较多、复杂的时候我们用表格法就能更好的理清我们的思路。如果这节课你能掌握表格法,你就非常了不起!
生:是从小红开始的。师:为什么从小红开始呢?
生:因为小红已经告诉我们她拿的是语文书。
师:哇,老师要对你们竖起大拇指!推理就是要能以最快的速度寻找关键信息。我们把这个关键信息圈起来。
师:还有没有其他的信息? 生:有,小丽说他拿的不是数学书。
你们的思维真敏捷!推理就是先从关键的信息入手,再一步步地分析,最终推导出结论。
小结:连线法和表格法能让我们的推理过程简洁、直观,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
(三)巩固提升
师:刚才在推理的时候大家表现得都不错,所以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好朋友(麦咭)。麦咭邀请我们一起去数学王国里玩,但在这之前我们得先闯过三关,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那我们出发吧!
第1关:
从图中寻找关键信息!几号是可以确定的?
老师再给一个提示,现在请你把推理过程写在本子上,可以写一写或画一画。师:先确定哪个?(绿色的是圆)
黄色的不是三角形,所以它是长方形。
剩下的红色的就是三角形。
师:你做对了吗?做对的同学给自己加颗星,恭喜你们闯过了第一关。
第2关:
你能找到关键信息吗?(石头说:“我不是最后一名。” cindy说:“我也不是最后一名,但是我的成绩比石头的好。”)
这两句话很关键,你能推理出来他们各得了第几名吗?用你喜欢的方式做在本子上。做完和同桌交流一下。
师:石头不是最后一名,cindy也不是最后一名,那可以确定什么?谁是最后一名?(天天)
所以石头和cindy就是第一名或第二名,那么谁是第一名呢?(cindy,因为她的成绩比石头的好,所以她是第一名。)第二名就是(石头)。
这一关你闯过了吗?再加颗星,现在我们要进入到终极挑战了。
终极挑战:
天天:我吃的是香蕉。kimi:我吃的不是梨。
石头:我吃的既不是苹果,也不是梨。
师:这一关可有点难度哦,在出现的信息比较多、复杂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呢?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看看用怎样能推理出他们各吃了什么水果。
欢迎来到数学王国!这里面还有更多的数学知识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探索。
(四)全课
总结
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稍复杂的推理,老师相信,只要你们从关键信息出发,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一定会利用推理解决更多的问题。
二年级数学搭一搭二教学设计篇十三
1.掌握四位数中间和末尾同时有0、中间有两个0的数的读写。
2.培养学生遇到困难时敢于探索,在小组活动时能主动合作、积极思考的数学素养。
中间有0、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
中间有两个0的数的读写。
算盘、课件。
一、先学探究
1.老师说,你们拨。
(1)8个千、2个百、1个十、6个一组成的数是()。
(2)3个千、4个百、2个十组成的数是()。
(3)5个千组成的数是()。
引导学生复习万以内的数没有0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教师把答案写在黑板上面。
比较第(2)、(3)两题的数,你发现什么特点?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2.读出下面各数。
309、101、304、905
上面的数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回答中间有0的时候怎么读。
3.引入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万以内数的读写。
二、交流共享
出示教材例7.
请同学们在算盘上面拨一拨,并说一说这个数是由()个千和()个十组成的。4个千怎样写?(写0占位)怎样读;6个十怎样写?怎样读?个位上没有怎样读写呢?(板书)
我们合起来把这个数读一读。
老师说,你们拨:3个千、6个十
8个千、2个十
这两个数怎样读。
这个数合起来读作:七千零三。
老师说,你们拨。
5个千、8个一
2个千、3个一
小结:读数时,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0,末尾的0不读。
写数时,是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是几十就在十位上写几,是几就在个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什么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用0占位。
三、反馈检测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师问:如果让你把这三道题目进行分类的话,你准备怎样分?
第1幅图、第3幅图都是中间只有一个0的,我们读一个0.
第2幅图中间有两个0,我们也读一个0.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题目后师指名回答。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题目。
在做这一道题时先来回忆一下数位顺序表。
(1)我们读数时都是从最高位开始还是从最低位开始读的?
我们写数时也要从高位开始写。四千在千位上写4,那有几个百?没有应该写几?2个十在十位上写2,8个一在个位上写8.
(2)谁来说一说第二幅图中的.数应该怎样写?
六千在千位上写6,几个百?怎么写?(0)几个十怎么写?(0)几个一?(在个位上写9)
(3)一万怎么写?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独立完成后集体评价。
总结:我们写数的时候一定要从最高位起,一个数位一个数位去写。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集体独立完成后,师指名问问是怎样想的?一定要引导学生利用数的组成说。
6.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出示后师说:把你发现的规律在小组里面说一说。指名汇报你发现的规律后完成这一题。
四、反思总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归纳:
1.读数时,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都只读一个哦0,末尾的0不读。
2.写数时,要从最高位想起,千位上是几就写几,百位上是几就写几,十位上是几就写几,个位上是几就写几。
五、课堂作业
二年级数学搭一搭二教学设计篇十四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运算。
2.能在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先乘除、后加减”的混合运算顺序的基础上,探索小括号的作用及带有小括号的运算。
教材中创设了“过河”的情境,通过需要几只船问题的解决,使学生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得到有小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生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出去玩吗?都是怎么去的?你们坐过船吗?有一些小朋友正要乘船出去玩呢!
(出示情境图:书中第17页图。)
教师行为:看看这幅图,讲一讲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活动:说一说图意、数学信息及问题,相互补充。
教师行为:引导学生表达清楚、说完整。
(评析教师通过与学生亲切交流,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参与愿望。同时,还培养学生独立读图能力及获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解决问题,探索新知
1.独立探索
学生活动:试着独立解决问题,将算式写在练习本上。
教师行为:关注学生参与情况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方法。
2.小组交流算法
学生活动:组内交流解决问题的办法,相互比较、借鉴、反思。
3.全班交流
教师行为: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不同的算式,可能有:
a.29+25=54(人)54÷9=6(只)
b.29+25÷9
c.(29+25)÷9
d.29÷9+25÷9
教师行为:看看这些不同的算式,你想说点什么吗?请与组内同学说一说。
学生活动1:小组合作交流,讨论不同的算式,对每种方法的正误交换意见,并进行解释。
学生活动2:指名汇报讨论结果,说一说想法与理由。其他小组可以赞成,可以反对,进行辩论。
教师行为:组织学生讨论,给予适当点拨。
(评析教师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确定运算顺序后,产生请小括号来帮忙的内在需要。)
教师行为: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新朋友吧?叫什么名字?有了小括号的算式怎么读呢?
学生活动:认识小括号的学生介绍小括号的名称及读法。
4.探索出有小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学生活动:在本子上脱式计算(29+25)÷9。
教师行为:展示一名学生的书写,并请这名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是先算小括号里的。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学生活动:先独立想一想,可以相互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评析这一环节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而且让学生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及有小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学生活动:选择一道题,脱式计算。
(四)实践活动
留意身边的、生活中能用到小括号的数学问题,想办法解决它,并记录在数学日记中。
(评析教师在教学中能很好地把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小括号的作用,从而去应用它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本节课我结合“过河”这一情境,培养学生独立看图能力及获取数学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参与愿望。本节课教学层次清楚,给学生留有大量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通过全班交流以下算式的算法:a.29+25=54(人),54÷9=6(条);b.29+25÷9;c.(29+25)÷9;d.29÷9+25÷9,使学生探索出正确的运算顺序,同时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小括号的作用以及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二年级数学搭一搭二教学设计篇十五
教材第18页的内容及第19页“练一练”的地1题。
1、通过回答与“可爱的小青蛙”有关的三个问题,掌握已学过的口诀。
2、能利用口诀正确、熟练的计算。
3、渗透爱护动物的思想。
(一)复习
1、同桌互相背2、3、5的`乘法口诀。
2、对口令。
老师说口诀的上半句,学生说口诀的下半句。
(二)基本练习
1、多媒体出示教材第18页的“连一连”。
(1)说图意。
(2)独立在小试卷上连线。
(3)汇报结果。大屏幕显示。
(4)看者这幅图,你知道什么?
2、多媒体出示含有两只小青蛙的两组题,即教材第18页“比一比”的画面。
老师:青蛙兄弟想过河去捉害虫,河里的每片荷片上都有一道乘法算式,于是他们俩决定比一比。看谁先到对岸。
说明:做完一组题就是到了对岸。
男生做左边的一组题。女生做右边的一组题。(学生做,老师巡视)
汇报、订正,对于有错误的学生要让他说口诀。
3、出示教材地18页的“算一算”。
老师:现在,我们帮青蛙妈妈算一算:每只青蛙吃9只害虫,3只青蛙共吃几只害虫?
(1)读题
(2)独立做
(3)汇报、订正。全作对的学生,老师可在大屏幕上出示微笑的青蛙妈妈以示鼓励。
4、小青蛙找家。
“有只小青蛙呀,去呀去找家,跳跳,呱呱,跳跳跳,呱呱呱发,小青蛙找到了家!”
多媒体随声音出示:
(三)思维练习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进行了关于2、3、5的乘法口诀的联系,你有哪些收获?你的表现怎么样?
二年级数学搭一搭二教学设计篇十六
教科书第60页例1及第61页例2.教材简析:
“有余数的除法”是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安排在学习完成“表内除法”之后不久进行教学,并且以表内除法为基础,通过对比加以编排。例1通过平均分物过程的对比,教材通过“将一些草莓,每2个一份,可以怎么分”,帮助学生感受平均分物的过程有两种情况。在对比中拓展学生对除数的认识,并更好地理解余数的含义,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例2中对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横式的对比,通过结合操作过程,使学生在对比中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横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每个数的含义,教材专门编排一道例题,教学余数和除法之间的大小关系,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教学目标: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探究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课件、卡片、实物果盘、小棒。
针对二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征,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的是引导、探究、讨论、发现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借助实物分一分,摆一摆。学生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合作的方式,通过观察操作、探究讨论、发现比较等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所学的知识,从而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本节课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经学过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包括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的含义,知道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学生在前一阶段刚刚学会表内除法,已经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想较好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就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子去实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本节课我将安排学生大量的动手摆、圈、分的活动。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感受余数的产生及意义。根据学生喜欢动手的特点,安排了动手摆小棒的活动,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体会有余数的除法,初步感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利用学生练习做题的环节,深化22理解余数小于除数,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本节课是表内除法的延伸,是学生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基础,通过让学生经历分东西的活动,先形成有“剩余”的表象,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余数,有余数除法的概念。本节课我将安排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具展示,学生大量的动手摆、圈、分的活动,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感受余数的产生及意义。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给学生以成就感,恰如其分地体现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同时课堂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下面进一步学习余数打下良好的基础。整个教学过程秉承着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理念。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了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考虑到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我将教材略作表动,因此把例1和例2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课时完成。
(一)初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1.复习表内除法的含义
教师:老师这有6个草莓,要把这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
是不是3盘呢?请两个同学们到前面来摆一摆。(一人摆盘子一人摆草莓)同学们仔细看看摆对了没有。
问: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几盘?摆完了吗?
板书:摆3盘,正好摆完。
教师: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教师板书:6÷2=3(盘)
教师:你为什么用除法来计算呢?
谁能结合这幅图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这个算式表示“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
这道除法算式中每个数的名称是什么,你们还记得吗?
课件出示:被除数除数商
(设计意图:回顾除法算式的含义,及各部分的名称,是学生能够坚强记忆。)
1.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教师:现在如果有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怎样摆?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用圆片代替草莓按题目的要求来摆一摆,明白了吗?开始
学生活动,请两名同学到前面来摆一摆。
问:这两位同学是这样摆的,你们同意吗?
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在摆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还剩一个草莓。
板书:摆3盘,还剩1个。
教师:为什么这剩下的一个草莓没有再继续摆呢?它够不够再摆一盘?说说你的理由?
生:因为题目中要求每2个摆一盘,剩下1个不够摆1盘。
请同学们把草莓和盘子放进抽屉里。
比较一下这两次摆的.有什么不同?(第一次正好摆完,第二次还剩一个)
揭示课题:像这样有剩余的情况,我们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
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全班齐读课题)
(2)在交流中确定表示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方法。
教师:像这样摆可以怎样写算式呢?
生:7÷2=3(盘)1(个)
你用省略号表示什么?(还剩的1个)学生边说教师完成板书。
问:这里的3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谁来结合这幅图说说这个算式的含义?(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了3盘,还剩下1个草莓。)
还剩下的1个草莓,这个省略号后面的1就叫做余数。
板书:余数像这样的除法算式就是有余数的除法,这道除法算式读作7除以2等于3盘余1个。你们会读吗?一起来试一试。
在这道除法算式中7、2、3分别叫做什么?课件板书各部分的名称。
(3)归纳总结,完善认知结构。
(设计意图:再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在对比中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二)探索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其实有余数的除法里面蕴藏着许多奥秘,下面我们来一起研究它。
1.按要求操作并记录。
课件演示:
8根小棒能摆2个正方形,如果是9根、10根、11根、小棒,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接下来我们分别摆一摆,并用算式表示出来。
2.组织交流。
9根小棒摆出了怎样的结果?10根、11根、12根呢?
现在咱们不摆小棒,你能推算出13根、14根、15根的结果吗?一起来试试!
13根小棒能白几个正方形?怎样列式?
同样的方法完成14根、15根的算式。
3.通过对比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除法算式,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那余数不能是4,那余数可不可以比4大?比如说剩下5根,可以吗?说说你的理由。
师:看来余数总是1、2、3在不断地重复出现。根据你们的意见,余数不能等于4,也不能比4大,那余数只能怎样呢?(余数只能比除数小。)
板书:余数小于除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61页的做一做。
如果还是用这些小棒摆五边形,如果有剩余,可能会剩几根小棒?
学生汇报并说明理由。如果用这些小棒摆三角形呢?可能会剩几根小棒?
2、抢答:下面的算式中,如果有余数,可能是哪些?
3、我会选:下面的算式中,余数可能是答案中的那一个?
a、8 b、4 c、3 d、5 小结:看来在有余数的除法里,除数总是比余数大。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在今天的学习中有哪些收获呢?
总结:刚才通过同学们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有余数的除法,还知道了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二年级数学搭一搭二教学设计篇十七
《7的乘法口诀》:
教科书第72页的内容
1、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类推能力,使学生自主经历口诀的编制过程,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
2、掌握7的乘法口诀的特征,熟记口诀,并逐步提高灵活运用口诀的能力。
3、通过多角度的'练习,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一、自主探索
1、引入
教师出示用七巧板拼成的图
教师:这是同学们用七巧板拼成的图案,都拼成了什么?
教师:拼一个图案要用几块拼板?是几个7?怎样列乘法算式?你能编一句乘法口诀吗?
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如下:
1个7是71×7=77×1=7一七得七
教师:拼两个图案要用几块拼板?是几个7?对应的乘法算式或乘法口诀是什么?
教师继续完成相应板书。
教师:像这样,同学们能根据这7个图案试着编出其他的7的乘法口诀吗?
2、编制口诀
打开课本72页,尝试在书上填写。
3、全班交流
(1)汇报,并上黑板写
(2)根据学生汇报,课件出示7的乘法口诀。
(3)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说一说哪个算式可以表示拼4个图案所用的拼板的块数?相对应的乘法口诀是哪一句?
“五七三十五”这句口诀表示什么意思?
“七七四十九”这句口诀为什么只能计算一道乘法式题?
二、记忆口诀
1、刚才经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大家编出了7的乘法口诀,下面请大家拍手齐读口诀,读后让学生自己记忆口诀。
教师:你认为7的乘法口诀中哪句容易记?为什么?
教师讲述动画片中的情境,让学生寻找7的乘法口诀,并运用联想记忆口诀。
教师:看,这些故事和生活中的俗语也能帮助我们联想到乘法口诀。
2、7的乘法口诀还有什么特点?
从上往下观察,口诀中的第一个数依次多1,第二个数都是7,积依次多7。
教师:为什么积依次多7?
让学生利用发现再次记忆口诀,之后再进行对口令的游戏。
三、灵活运用
1、看算式说口诀
7×3=7×5=7×6=3×7+7=
7×4=7×7=7×2=7×1=7×7-7=
2、想一想,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事物、现象和故事与7有关呢?
(1)算七星瓢虫身上的点。
(2)算诗的字数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诗是本周经典诵读古诗,你们会背吗?学生齐背。
这里有7吗?你们知道诗中一共有多少个字吗?怎么想的?
教师:每句7个字,所以又叫“七言诗”。
教师:加上题目一共有几个字?怎样列式?
(3)编一编
1个矮人1顶帽,7个矮人7顶帽;
1个矮人2件衣,7个矮人件衣;
1个矮人3条裤,7个矮人()条裤;
1个矮人()双鞋,7个矮人()双鞋;
四、课堂总结(略)
二年级数学搭一搭二教学设计篇十八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钟面的观察,认识秒针和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2.在感受用1分时间所做事情的活动中,初步建立起分的时间观念。
3.在观察、认识钟面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以及积极主动学习的情感与态度。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养成遵守作息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教学难点:会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谈话引导
学法指导:观察、操作、探究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实物钟面
2、学生准备:每个学生1个实物时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2008年的8月8日这一天,在北京国家体育馆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奥运会开幕式。板书:奥运开幕。
现在,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走进第29届奥运会的开幕式现场。
课件:开幕仪式场景。(场景中有一个显示8时8分的钟面)
师: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全国人民纪念的重要时刻。从画面中你们知道这个重要时刻是几时几分?这个时间和我们以前学过的不一样(以前我们只学过整时半时),看来钟面还有很多知识等着我们去发现,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探究有关钟面的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奥运开幕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二、依托学生经验,感知钟面
(一)认识钟面
师:(出示钟)关于钟面,你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引导观察出示钟面。)
1、12个数字
伸出小手一起来数一数这12个数字。(顺时针方向数)
2、时针、分针、秒针:
(1)哪个针是时针?哪个针是分针?哪个针是时秒针?(指一指钟面上的时针、分针、秒针。)
(2)怎么区分这三根针呢?
时针:又粗又短;分针:比时针长、细;秒针:最细最长
教师:钟面上除了时针、分针、秒针外,还有些什么?(格子)钟面上的格子能帮助我们认识准确的时间,接下来我们就重点研究一下钟面上的格子。
3、钟面上的大格、小格数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钟面,并完成大屏幕上的填空题。
课件:钟面上有个大格,个小格。
(1)、学生观察钟面2分钟,并完成填空
(3)全班交流:钟面上有几个大格?(集体从1数到12)
每个大格有几个小格?
一共有几个小格?
你是怎样数出来的?(涉及几个5)
板书: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
4、拨一拨,填一填。
(1)、钟面上的这一圈格子啊就是时针、分针、秒针的跑道,我们现在只研究时针和分针,暂时不看秒针。那时针和分针在钟面上是怎么走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时针与分针进行的竞走比赛!
课件演示两遍:分针和时针在同一起跑线12上,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
(2)、你们发现了什么?
(时针走了一大格,分针走了一圈)板书: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
老师告诉大家,时针走路看大格,走一大格就是1时。
板书:时针走1大格是1时
走2大格呢?从12走到4?走到7?时针走几大格就是-----走了几时。
板书: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
走2小格呢?走几小格就是----几分。那分针走过一大格是几分?你怎么知道的?
板书:走一大格是5分
板书:走一圈是60分。
讨论:谁用的时间长?谁用的时间短呢?
汇报:当时针走1大格时分针正好走了多少?(1圈)是多少小格?(60小格)就是多少分?(60分)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1小时=60分)
板书: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1时=60分
我们今天又在钟面上发现了这么多的知识,一起读一读。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动态的演示,让学生在具体形象的画面中观察时针和分针的走动情况,帮助学生清晰地建立时分的概念。理解时和分之间的关系是本堂客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了让学生发现这一规律,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去操作、探究、思考和发现,让学生通过不完全归纳发现:时针走1大格,分针走1圈。由此得出:1时=60分)
三、练习应用,拓展提高
1、基本:写出钟面上的时间(先认读钟面时间,再写电子表时间)
看一看,连一连(生独立观察,指名回答,课件连线)
2、综合:看钟面认时间(四个数字、无数字、罗马数字)
3、拓展:联系生活,体验一小时
(1)、我们考试时答一份数学卷子用时1小时,就是()分钟。
(2)、一节课是()分钟,课间休息()分钟,再加上()分钟是1小时。
(3)、妈妈早上8时上班,到中午12时下班,妈妈上午工作了几小时
(4)、游戏:我拨你说、我说你拨
五、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顺口溜
小小表盘圆又圆,时针分针跑圈圈。分针长,时针短,一个快来一个慢。
分针跑完一大圈,时针刚跑一小段。时针走过数字几,表示时间几时多。
要问多了几分钟,请你仔细看分针。分针走过几小格,就是多了多少分。
结束语:亲爱的同学们,时针和分针都在不停地转动,时间也就悄悄地溜走了,希望大家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出无限的精彩!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时间的宝贵,教育学生要珍惜每一分钟,从小养成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板书设计:奥运开幕
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小格。
时针走1大格是1时。
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走一圈是60分
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
1时=60分
二年级数学搭一搭二教学设计篇十九
1.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平移、旋转现象。
2.能够自己动手解决有趣的图形或物体运动问题。
3.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感受平移、旋转的特征,帮助学生积累平移和旋转的经验。
运用平移、旋转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资源利用华容道游戏板、正方形、圆、三角形硬纸板、火柴棒、竹蜻蜓
教师:设计教案,制作课件,华容道游戏板
学生:华容道游戏板、正方形、圆、三角形硬纸板、火柴棒、竹蜻蜓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活动一:玩一玩,华容道(认识平移)
1.教师介绍华容道游戏的由来。
师:华容道是个非常有趣的游戏,发明的人受到三国故事华容道的启发,制作了这个游戏棋。了解故事。
华容道的玩法介绍。游戏规则:4个人物只能横向或纵向移动。
谁来演示?(板书:左右、上下)
(1)分组活动。
(2)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
2.练一练:超级小司机
谁知道是什么意思?(前进、后退)
3.列举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升国旗、缆车
你还知道哪些?
4.小结:玩一玩,发现了物体可以上下、左右、前进、后退,真有数学的眼光。
活动二:做一做,制作陀螺(认识旋转)
1.任选一个喜欢的图形,制作陀螺
2.自己选择图形,制作。
3.反馈。转一转,发现了什么?
4.列举生活中物体旋转的样子。
5.对比小结。这些运动和棋子运动一样吗?用手势做一做。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活动:做一做,竹蜻蜓
1.介绍竹蜻蜓。演示玩法。
2.放飞竹蜻蜓。观察竹蜻蜓翅膀是怎样飞的。
3.介绍书上的`竹蜻蜓,做竹蜻蜓。
(四)课堂小结评价反思
这节课,我们在玩中学习,完整感受了物体的运动,希望你们带着一双数学的眼睛去发现玩中的数学,玩中的乐趣,玩中的美。
玩一玩,做一做
平移(左右上下)
旋转(转动)
教学活动中,有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力、有自己的的动手操作,也有小组间的合作、生生之间,组与组之间的立体交叉互动。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本课真正使学生动了起来,课堂活了起来,实现了新课标准要求“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的目的。
二年级数学搭一搭二教学设计篇二十
导语:下面是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的教学设计,希望能给各位老师带来帮助。
本册教材共安排五次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
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好,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动脑,能认真完成作业,对于他们来说,学习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也有一些学生上课纪律欠缺,他们上课不愿意动脑,不举手发言,作业质量也不尽如人意,成为班级中的后进生,对于这些学生,改正他们的学习习惯是关键。
对于上学期的知识掌握尚可,同时也存在着个别人计算不过关、走进生活题说理不清、变化题不懂思考方法等问题。通过本册知识的学习,锻炼他们的思维、口头叙述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时刻。
1、经历求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在相同加数的个数比较多的时候,乘法算式比连加算式简便。
2、使学生理解1-6乘法口诀,并能用口诀计算乘法和解决实际问题。
3、使学生知道图形的边,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感受图形的变换。
4、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能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6、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能用这两个单位计量物体的长度。
7、创设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现实的'空间情境,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或常识,充分地观察、操作、判断、交流,在内容丰富的活动中体验有关位置与方向的知识。
8、7~9的乘法口诀、用口诀计算一位数乘一位数和相应的除法。
9、看看、数数、算算,了解钟面上的大格和小格。初步形成1时、1分的观念。认读钟面上的时间。
10. 感受“秒”,认识秒与分的关系10、使学生掌握初步的观察物体的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
重点:乘除法的计算及解决问题
难点:1、 认识并使用常用的单位厘米、米
2、 东、南、西、北等方向的认识
3、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物体
4、时、分、秒的认识
1、学期一开始就严格要求,加强学生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2、利用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分析,从而轻松掌握所学知识。
3、加强补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
不落人后。
4、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感觉学习不再枯燥无味。
-->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5208919.html】